疯子与天才的句子(汇总1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一
可能有些人一听到“疯子”这两个字都会避之不及。可这本书的作者——高铭却不这么想。他为了得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的答案,询问过许多人,但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还有人十分疑惑他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去想这个问题。
就在他为此困惑不解的时候,某次听一个身为精神病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顿时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问精神病人,或者说我们眼中的“精神病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呢?他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
“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会有我们从未想到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难以沟通的原因吧。”这是书中对精神病人的描述。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就是因为和常人观念的不同,或是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证明他们的理念,而被误解、被处死。像乔尔丹诺·布鲁诺,他就是因为宣传了与当时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地心说背道而驰的日心说,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被宗教裁判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但到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或许,有些所谓精神病人的某些理论,会在将来有所证明。但在不被证实之前,他们,就是人们口中的“疯子”。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的理念被证明且被人认同。而所谓“疯子”,也许只是因为人们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观念罢了。天才和疯子之间的关系,就像左和右,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用高铭在书中所写的话“我只觉得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其他角度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的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二
当我决定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好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谈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敢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任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味道就跟冲击波一种技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哪.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压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嘖贖,现在想能来我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读完这段,我细细咽了一下口水,似乎品味到了苹果的果汁在口中四溅,流入喉咙进入胃中。把自己放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没有电,只有水,刚开始可能坚持一天就会饿,也会渴,慢慢的你会忘记食物,忘记饥饿,也不知道食物的味道。慢慢的就不再觉得食物有任何诱惑力,困了就睡。
这个精神病人五天没有出门,他的家人都以为他出事了,便四处寻找。于是“我”到了他的家中,与他聊天。我和他聊完之后回家看着苹果,想着他说的这段话。可能只有到了口中无味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苹果本身的滋味。
读到这的时候请你咽下口水,然后看着家中的苹果,细细思索上面写的试着咬下去......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三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在我们大多数个人表面的认识中天才好像就是智商很高,很有头脑的人,而对疯子的界定一般都是说在精神上面有问题的人。他们好像是处于我们正常人的两个极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这是我看过最有意思的书之一。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定义为精神有问题、行为怪异的人,他们中很多人有自己的思想,清楚自己在想什么,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自己设定要做的。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也许会是一堂很生动,很有头脑的课堂,也不会被定义为是疯子在讲。其实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当时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能被理解,也许处于不同的时代阶段,就像在几百年前飞机、电话、电脑型号都是虚幻的东西,但在我们现在这一切都实现了,现在的每一个人都不会质疑这些东西的存在,而现阶段的科学也证实了很多伟大的文学著作家和科学研究家他们所产生的那些想法,爱因斯坦三个预言:1、黑洞;2、引力波;3、爱因斯坦-罗森桥:也称虫洞,这是爱因斯坦还未被证实的预言;他的每一个预言都超越了人类思维的极限,在当时的他被界定为疯子,而现在他是为世界,为人类和平做出伟大贡献的物理学家。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但在科学的证实下现阶段都被我们所介绍。
其实,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尽管疯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们思维方式不同常人,甚至会产生危害,所以总要被关在铁门与铁窗的后面,与囚犯无差。然而天才有时也会透露出疯子的影子。如果说疯子是另一种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没被关起来的疯子。
读过这书之后,学会去尊重不同人的想法,提高自己认识人、物的不同格局,增加生活的乐趣。(王艳宏)。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四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不过,是看似。也许这个世界最精彩的就是这个世界本身。那么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道说:这里是人间;佛说:这里是六道之一;上帝说:这里是天堂和地狱的战场;哲学说:这里是无穷的辩证迷雾;物理说:这里是基本粒子堆砌出来的聚合体;人文说:这里是存在;历史说:这里是时间的累积。所有的解释都在这里了。看来世界是有无数面的不规则体。
也许问问旁人可能不会得到态度认真的回答,因为大家都在忙着自己的升职加薪或是学习知识,很少人愿意面对这个问题,除非,疯了。疯了,疯了,疯?想到这作者把目光转向了另一群人,精神病患者。
走进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玄幻的世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世界。我惊奇的发现有些精神病人的逻辑居然是很清晰的即便是一种看似异乎常人的逻辑。而他们也有和常人一样的各自不同的性格滔滔不绝的,沉默不语的,拐弯抹角的,没事找事的。他们以我们不懂得的方式在观察着这个世界,也许这就是我们认为精神病人难以沟通的原因了吧。
作者说,他希望读者可以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地接近着奇妙的世界。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世界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二维的,三维的,甚至是四维的?真的希望经过我自己的思考,有一天我可以骄傲的对别人说,在我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五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2010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铭。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
因为有些患者的世界观,说真的,ej乍一看真的觉得很有道理不是随便说说。
一切都是无法完全逻辑清晰回答完整的问题不是吗?
所以书中有些患者说的世界观其实不完全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有缺陷就否定因为有些他们被判定有疾病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其他(虽然那些其他也是因为这些世界观而发生。。。)有些世界观还很有道理,我想这也是作者选择这些故事的原因之一吧,否则书名也不会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个人觉得许多故事的患者对事件的解读很有意义很有逻辑性甚至有些还很靠谱!
至于最后作者稍微涉及到自己的问题ej果断忽略_原谅我已经被好几篇与物理学有关的部分绕晕了,虽然通过这种接触方式觉得量子物理学很有趣但是没有完全白话文解释我真的看不懂理解无能啊tat(其实我觉得作者在文中呈现的与患者之间的问答互动本身就有点不合理。。。
另外,整本书唯一吓到我的故事就是『2梦的真实性』。
等待时很随意的拿起这本书,看了几行,就觉得等待无所谓了,从上午十一点,到现在晚上十点,几乎一口气看完,除了中间看了一场话剧。
似乎这是继余华《活着》之后,第二次一口气看完一本书,除了时间环境等客观因素外,书本身的确也很吸引我,很遗憾的一点是,书的包装很流行甚至媚俗,封面上那些名人推荐语,包括书名《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相对于书的内容,显得浅薄,大概是出版商的主意。
书的内容不赘述,只说说自己的感想。
1,几乎每一篇都是一个巨好的电影剧本,题材、故事、人物,无不精彩,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因为几乎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有超强的逻辑思维,丝毫不担心剧情上逻辑出纰漏,而电影又是很好的手段,去完全构建起他们眼中的世界,可以完全依照他们的规则来建制起另一个迥异的世界,这多么有趣。
我一度认为,准确说现在也有这种想法,玩笑调侃说就是,我看的书够多了,现在轮到我来写给别人看了,这种自得——我觉得就是造成根基不稳的根源了,纵观这两年我的履历也可知——是源于我接触到太多无知而自大的人,且我常被认为是自以为是,我想,自以为是毕竟是不好的,所以向他们靠拢吧,于是逐渐将许多价值观念在心里自我强化,比如好好工作,挣钱结婚生子。用一句儿时就熟悉的歌词:放弃思考,才能活得更好,又或者用一句青蛇——我能记住的诗人名字不多——的诗句:听从生活的安排,是快乐的。
而实际上就我个体而言,我对这种听从和放弃,是很排斥的——这大概也是我说自己有成为精神病潜质的原因,不仅排斥,而且蔑视。有次同学说要玩人就得了解他想要什么,我说那你遇到我就难办了,因为几乎没有什么事物是我太想要的,他不以为然,这大概就如我也不会理解为什么有人会那么渴望一些事物一样!
正是这种听从和蔑视之间产生了无比的尴尬,于是在很年轻的时候我就写过许多撕裂的文字,到以为听从已经是一种无奈的现实时,我又用小聪明说服自己去理解,不要被迫的接受,理解是为求得认同,只在深夜时,对曾经的撕裂表示惊讶。
蔑视使得放弃不彻底,在这个许多人追求现世物质享受的时代成了不合群;听从又使得蔑视不坚定,于是总得承载悲伤。
偶尔有那么一两个也有烦恼的人和我聊天,我总是、只好说,时代变了嘛,时代在发展,哦,不,现在不说发展了,也不说变了,那么就——小小不语!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所谓启迪,恰恰不是想象力那一面,而有可能是毒害,
我对这本书在豆瓣上的很高评价感到深深的担忧。我想,这么多人给它打了高分,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很新的题材,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负面影响的那面。精神病人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多人仅仅只是病态,我当然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很天才。很多人都不了解精神病,所以对它好奇甚至是浮想联翩.。
我想我很有资格深入这个问题,因为我在16岁时,是个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小孩。我曾经深深地陷入了现实和理想的纠缠中无法自拔。我也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这么生活?为什么不建立一种新秩序?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但是由于当时很年幼,我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现实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这张网就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刺激脱离了这张网的人。他们站在网外,质疑现实那张网的合理性,并在编织自己的那种网。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有貌似很强大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编织和形成自己的那个网,来对抗现实的网。
我曾经花了2年时间,几乎脱离了现实的网。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或者我不太聪明或者我很走运,我没有形成自己的网。但是,我花了4年时间说服自己和完全正常,彻底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彻底分清楚有益和有害的思想。那6年,是人生最如花的年纪,从17岁到22岁。我没有读过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的书,但是我不断的在和自己沟通,在说服自己,在帮自己找到回归现实的路。这是个非常漫长和无比痛苦的过程。没有体验过的人,根本就就无从知道其中的艰难。但是精神问题非常复杂,我只是其中一种。
我在初中是个成绩特好的小孩,年年年级第一。我当是的状态是拼了命也要考第一,我的生活全部内容就是学习那些书本的东西,完全忽视了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当时,我在大家的眼里是个优秀又漂亮的小女孩,好像什么都好。几乎来自所有人的夸奖,让年幼的我自信心膨胀到无限大。但其实这种自信心的唯一根基,就是我成绩第一。所以我拼了命也要保持这个记录。
噩梦从高中开始了。这也让我相信,当人生的轨迹走到顶峰时,后面就是不断地下落、下落。高中是一所省重点学校,我的成绩本来进校也排在中后的位置,支撑我自信和自尊的那个唯一一下就没有了。再加上我性格非常内向,且极为单纯,我发现--很多人不光成绩好,还有性格好,外表好,家境好;而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每天就在不断的想,上课想,下课想,简直进入了疯狂的状态。我觉得这些问题关乎人类生死存亡,自己有非常重大的责任去想清楚。甚至觉得,为什么就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其他的小孩都只是埋头在备战高考--所以,足于证明我的特殊性和我的重大责任。但其实,我什么结论都没有得出。因为这些问题都太巨大了,以我当时的水平是无解的。但我当时并不这么认为,我执迷不悟,疯狂求索。
其实,这是脱离现实和编织那个怪异的网的开始。这其实就是个恶性循环,只会导致我更加与现实格格不入。我当时的问题是缺乏世界观和严重的性格缺陷,但思考这些无解的问题,只是更加加速了我滑离现实的脚步。我开始觉得现实很肮脏可鄙,人类的行为很丑陋可憎,只有那个理想才是高贵的。于是,我要彻底放弃现实,投奔理想。我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但是肯定高于常人。这样的想法也会导致我表现在行为上。有些同学觉得我有病,家人也觉得我有问题。但是由于我表现的并不明显,且我一直都是很逻辑的在思考一切(我本身就是一个理性远多于感性的人),所以我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理智。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出现任何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大脑里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思考斗争,和感受来自现实的极大压力(高考和我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但是理智和逻辑一直在稳住我的整个状态。
高考后,我进入了一所野鸡大学。由于在军校内,所以实施封闭管理,导致我没有任何独处的时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脱离现实的问题。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命运安排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和我同寝室同班,所以我们自然而然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是个非常有主见、有理想、性格也很好的人,军校和她,可以说是导致我回归正常的重要因素。军校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因为我找不到地方独处,几乎任何时候周围都是人。由于封闭管理,我想跑出去也出不去。而她的非常正面的思维和性格,成了影响我和让我模仿的榜样。
高中的我几乎不被同学接受,没有朋友。因为大家都忙着考试,所以很正常的觉得我很怪、很可笑,迟早要出问题。但是,他们的态度和我当时面临的高考压力,让我更加觉得现实可憎,更加陶醉于脱离现实带来的快乐。但是,当我开始有了知心朋友,和我开始逐渐被寝室人接受以及喜欢的时候,我觉得现实对我开了一扇小小的门,我开始逐步告诉别人我的困惑。由于我一直在行为上都很正常,且我有可爱的一面,大家都完全的在接纳我。我开始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关系,以及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这就是我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开始--纠正和建立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改正我的性格缺陷。
我是三月底出生的白羊。俗话说三月黄,人痴狂。人到了三月份就容易亢奋和活跃,很多人犯病也是在三月份。三月份出生的人,本质上就有进入精神歧途的潜质。我也是个非常典型的白羊,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内心活跃,喜欢思考本质的问题,容易偏走极端,内心单纯。这样的本质,必须搭配一个非常外向和开放的性格。我内向的性格很早就让我感到无比压抑,我也意识到一定要成为外向的人。但是,改变性格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已经成功的把自己从一个内向、封闭、自卑、几乎没有朋友的人,转变为了一个很外向、活泼开朗、很讨人喜欢的人.。
小打岔了一下,重新回到我开始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其实,正常人很难理解和体会--脱离现实是种什么感觉。因为,大家都罩在那个无形的和让你察觉不到的大网,这个大网就是在你从小长到大、外界给你成功输入的、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而言,全世界的人都有类似的关于如何生活的概念。但有些人又是如何脱离这种网的呢?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本身世界观就很脆弱,人生观模糊,以及现实的失败,会导致他们开始反思眼前的这个网。很理智的病人,就开始逻辑上构思新的网。
但其实,所有的一切说白了,都是妄想、臆想、假象,也就是胡思乱想。但是,由于他们的网看起来非常无懈可击,很有说服力,如果想让他们回归正常,就必须有一个更加强大的逻辑,把他们的网一点点粉碎和推翻。但是,很多时候精神科医生都很难做到粉碎和推翻他们的网,所以也无法让他们正常。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网会貌似无懈可击呢?因为织网是他们对抗现实的唯一手段。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六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在精神病人的眼里,正常人才是精神病人,他们不是,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欢迎阅读!
这是一本努力从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书籍。
作者别出心裁的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各种精神病人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叙述他们的经历。
书中不乏有一些古怪离奇让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说一个男人坚信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对她们充满了畏惧,又比如说一个女人自称曾经被外星人绑架过,还有为了变成天才而接受开颅手术的狂人等等。
但引起我最多关注的,还是那些与本书名称相呼应的案例——与天才们有着一线之隔的疯子。
这些人,说是疯子也不为过。
他们有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想法和坚持,有些特点几乎可以用荒诞来形容。
他们有的像是蛊惑人心的邪教教主,有的像是蹲在路边以为自己是蘑菇的痴呆,有的像是沉浸在自己幻想世界里的空想者,还有的,拥有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拥有的能力。
除了最后一种人难辨真假以外,其余的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强大而牢不可破的世界观,你甚至无法用现在已知的理论去辩驳他那看似荒诞却又逻辑严密的推理,这也是很多人去治疗别人的精神疾病结果自己却被带上歪路的原因。
很多这样的案例带给我巨大的震撼,我承认他们的观点很荒诞很偏离实际,但是不得不否认他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和我们不一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着严密的逻辑,甚至与现实的世界接轨,你无法去辩驳,去纠正他。
看过这本书,你会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同情与敬仰,就好像是为了不让这种太过出格的世界观在这个社会上散播开来,我们把他们单独的隔离开来,否定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一切,将他们称呼为——疯子。
是的,我们否定了他们,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在那里,一个被隔离开来的地方。
里面最让我心痛的是两个孩子的案例,他们两个都是天才,只是天才的成分中夹杂着灵异。
一个在物理方面有天赋的孩子自称能够感觉到四维虫子,所以不断的在物理学上探索,想探索这种超越三维的非物质性生物。
另一个孩子拥有极高的智商,但是能看到好运和厄运的颜色,并且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举动。
其实不是这样,作者努力跟她沟通之后发现她的这些举动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有着比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智多近妖,我常听人说起这样一个词。
聪明的让周围的人不寒而栗,大概指的就是这种人了吧。
我不奢望这些人能够得到解脱,跟我们一样正常的生活,我只希望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们别再因为不被人们所理解或者接受就被定义为疯子。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欢乐与悲伤,有着自己的心理活动,请给他们一些尊重,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他们的信仰。
人类以文明的理念塑造的一切事物竟然是他们产生痛苦与折磨的根本症结,假如我们抛弃一切文明成果并返回远古世界的话,那么我们将会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弗洛依德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在行文方面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假心假意的夸奖。
但我也莫名的敬佩这个作者,敬佩他的创意和他的胆识。
“精神病”是一个敏感的词汇,在二十一世纪,它似乎就象征着说不完的疯话,做不完的奇怪举动,流不完的口水。
人们常以“神经病”来谩骂某一个他们认为“疯”的人。
“神经病”是一种二十一世纪常见病症。
至于它为何被贬为这个样子,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病态。
作者乐以这个敏感话题进行创作,其想法让人惊讶不已。
这是一群“神经病”,他们以自己的想法生活,而他把他们的生活记录下来。
读者翻开,就像是一个愚人节的圈套,这分明就是一个“天才日记”。
他们看似疯狂的做法下,其深意竟令许多“正常人”认为意想不到,颇有道理。
和这些“疯子”相比,“正常人”显得渺小。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生活好像就是这样,除了琐碎之外,一无所有。”的确,这便是“正常人”的生活。
“正常人”被框定在社会的条条框框中,他们眼中有利益的光芒,他们有太多事情可忙,公司、学校、家庭、感情。
日子一天天碾过来,从他们身上碾过去,他们把身上的血液和泥土擦干,眼看新的太阳升起,新的日子又碾过来……他们本身如此不堪,却依旧有时间嘲讽一下别人,谩骂一下世界。
每个人都这样,这就有了现在这个病态的社会。
而所谓“疯子”,他们关注的不是政事,不是柴米油盐,不是怀中佳丽。
他们只在乎一张纸,一根木棒,一片草地。
他们清楚的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他们也乐于思考,虽然有时只是想想天为什么是蓝色的,人为什么会活着,石头有没有生命。
渐渐的,他们就有了自己的答案。
可笑的是,“正常人”们连答案都没有就开始嘲讽了。
“疯子”我倒认为,是上帝赐给他们更高洁的人性,人之初的人性是最无害干净的,也是没有教育没有规划的。
“疯子”和“天才”仅仅一步之差,但究竟谁是“疯子”,谁是“天才”,谁知道呢。
后记:什么是“疯子”,我猜是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毫不在意社会游戏规则的人。
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不免会把自己放进“社会系统”里去衡量、比较。
正因为有了太多的“杂念”,反而破坏了平衡,不能做好自己,还要极力掩饰自己的疯魔。
如果我们真有“疯子”的执著和定力,恐怕早就成为自己的偶像了。
京剧业内有一句行话:“不疯魔不成活”,这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痴迷的境界,这种迷恋让人深陷其中,如痴如醉,忘我地全身心付出。
所以,不管将来我们是一个伟大的人,还是一个渺小的人,学着用“疯子”的精神来待人处事,做好本真的自己,也不枉这一世之游。
更何况,“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许,上天将有重要任务要交给不平凡的人,所以他才要百般设置障碍和考验,实际是为了提高他的坚韧的品格和能力。
如果有一个疯子坐在你左边,一个天才坐你右边,你会更靠近哪边呢?正常人的答案几乎全是右边,我的答案也是一样。
但当我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决定坐中间。
作者高铭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他问周围的正常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回答,因为他们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事业,爱情、家庭。
失望的作者决定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作者高铭是我看到最勇敢的作者,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创造出这本书。
你听过一个笑话吗?有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
很多精神医生都看过了,都说没救了,但有位心理学家,他不说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和他蹲在一起,一个礼拜后,终于有一天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吗?”
作者也碰到过这样的患者,作者也问那个心理医生,一样装着陪那个整天观察花花草草石头的人一起观察,他们最后交流了起来,那个患者尽发现了石头也有生命,蚂蚁是个细胞。
当我读完这篇《生命的尽头》时,我很惊讶那个患者的思维和她那对万物的观察。
她将蚂蚁族中,蚁后、幼蚁、工蚁命名为了“松散生命”,她将蚂蚁家族比作为“人们的细胞运动”,这也许是科学家观察不到,想不到的,因为一个正常人不会去留意路边的石头有生命,也不会去认真的观察蚂蚁,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人们也曾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因为他也如那患者一样一有闲暇时间便对花草发呆,但当法布尔著成《昆虫记》时,人们非常惊讶,不再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
那些名人中“疯子”并不少,梵高、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因为他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
我想,这位患者也会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
疯子中有许许许多多名人,我想他们应该变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应去倾尽他们,他们不是我们骂的对象,他们只是想法、世界观点、看待整个世界的方面不同,我们应去倾尽他们关爱他们。
朋友,跟我一起来倾尽这些疯子吧,当我们坐在天才和疯子中间时,我们不在去靠近天才,而是坐在他们中间!朋友,请改变你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其实他们很善良,朋友,请留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疯子,你都会观察到他们的优点。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七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因为有些患者的世界观,说真的,ej乍一看真的觉得很有道理不是随便说说。
一切都是无法完全逻辑清晰回答完整的问题不是吗?
所以书中有些患者说的世界观其实不完全错误不能因为他们有缺陷就否定因为有些他们被判定有疾病的原因其实是因为其他(虽然那些其他也是因为这些世界观而发生。。。)有些世界观还很有道理,我想这也是作者选择这些故事的原因之一吧,否则书名也不会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个人觉得许多故事的患者对事件的解读很有意义很有逻辑性甚至有些还很靠谱!
至于最后作者稍微涉及到自己的问题ej果断忽略_原谅我已经被好几篇与物理学有关的部分绕晕了,虽然通过这种接触方式觉得量子物理学很有趣但是没有完全白话文解释我真的看不懂理解无能啊tat(其实我觉得作者在文中呈现的与患者之间的问答互动本身就有点不合理。。。
另外,整本书唯一吓到我的故事就是『2梦的真实性』。
读完这本书,脑袋里就蹦出两个字“刷机”,感觉就像自己被重装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系统,但却又感觉毫无违和感、理所应当,不过还处在混沌状态,会慢慢………慢慢理清楚的。
看这本书,你得确认自己思维够开阔、三观不正常、心理不正常(玩笑,哈哈),因为这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录,其中不乏有着渊博知识,逻辑高度严谨的“病人”。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病,只是我们认为他(她)们有病,这个社会既定标准认为他们有病,他们只是孤独!
其实我写不出读后感来,因为我觉得文字的力量有点孱弱,就随便做点摘录吧:
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3.四维虫子。
女人的那两个x都包含好几千个基因!而且都是活动频繁的,y对x,几十对好几千!就凭这些,差别大了!女人比男人多了那么多信息基因!就是说女人比男人进化的高级多了!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空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你疯了。--17.真正的世界。
整篇推荐:四维虫子、三只小猪(前篇,后篇)、女人的星球、飞禽走兽、时间的尽头(前篇,后篇)、超级进化论、迷失的旅行者(前篇,中篇,后篇)、还原一个世界(前篇,中篇,后篇)、果冻世界(前篇,后篇)。
作者在序言中说:“我希望读者能拨开文字和表象的迷雾,更开阔的接近这奇妙的世界。我更希望,看完这本书后,你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邪门歪道、违法乱纪、钻牛角尖的不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地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书。它并不是一本介绍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疗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这是一本极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访谈录,作者通过多次接触二十多个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根据笔录和录音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独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在我们看来我们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来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在这本书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本质的一种看法。里面有一个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论,多宇宙论就是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举一个例子,假设让你回到五十年前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会有你的存在,但是没有你的存在,怎么杀死你的祖父呢?于是会有你存在的宇宙,也会有你杀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来到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通过精神传输.精神传输,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能,但其实如果量子力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认为他真是一个疯子吗?可是他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说法,因为多宇宙论在物理届里还存在着争议。
关于精神病人,我还觉得他们很可悲。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可怜的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个可怕的梦,他梦见自己睡了很久很久,当他醒来的时候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包裹着他的是一种类似于鸡蛋薄膜的物质,他凭着生存本能撑破物质,走出来时发现是一个陌生的房间,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间一模一样的房间,里面同样有鸡蛋膜一样的物质,可是里面包裹着的确实已经干瘪的死尸,再走出这一层,才发现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没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声裂解,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很绝望。这一篇目就叫《孤独的守望者》。那种无所不在的孤独,不是寂寞,吞噬着仅有的一丝灵魂,无法解脱,只能承受,直到崩溃。
最后我觉得书中以为精神病人说的话很有意思,于是摘抄了下来:“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精神病人的世界的书。它并不是一本介绍精神病人生活或者治疗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精神病人异于常人的世界观。这是一本极具有人文情怀的精神病患访谈录,作者通过多次接触二十多个精神病人,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根据笔录和录音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独特深刻的所思所想。
当大家听到精神病人时,就会想起那些行为怪异,冷血残酷,疯疯癫癫的人。这就是精神病人吗?先前我以为是,后来读这本书时我才发现,有时天才和疯子真的只是只差一步,精神病人之所以被判为患有精神疾病,只不过是他们的世界观与我们正常人(在我们看来我们是正常人,在精神病患看来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世界观不一样,与主流的世界观不一样,而我们正常人难以接受他们的世界观,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把与我们正常世界观不一样的人界定一个圈,把他们围起来。
在这本书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对于世界的本质的一种看法。里面有一个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称自己是另外一个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论,多宇宙论就是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举一个例子,假设让你回到五十年前杀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会有你的存在,但是没有你的存在,怎么杀死你的祖父呢?于是会有你存在的宇宙,也会有你杀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他来到我们目前存在的这个宇宙是通过精神传输。精神传输,听起来让人觉得不可能,但其实如果量子力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认为他真是一个疯子吗?可是他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证明,因为我们的技术没有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说法,因为多宇宙论在物理届里还存在着争议。
关于精神病人,我还觉得他们很可悲。这本书记载了一个可怜的人,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做一个可怕的梦,他梦见自己睡了很久很久,当他醒来的时候却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包裹着他的是一种类似于鸡蛋薄膜的物质,他凭着生存本能撑破物质,走出来时发现是一个陌生的房间,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间一模一样的房间,里面同样有鸡蛋膜一样的物质,可是里面包裹着的确实已经干瘪的死尸,再走出这一层,才发现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边都是一望无际的海,没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声裂解,,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很绝望。这一篇目就叫《孤独的守望者》。那种无所不在的孤独,不是寂寞,吞噬着仅有的一丝灵魂,无法解脱,只能承受,直到崩溃。
最后我觉得书中以为精神病人说的话很有意思,于是摘抄了下来:“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
看来,这本书的所谓启迪,恰恰不是想象力那一面,而有可能是毒害。我对这本书在豆瓣上的很高评价感到深深的担忧。我想,这么多人给它打了高分,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很新的题材,满足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其负面影响的那面。精神病人的思维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很多人仅仅只是病态,我当然不排除其中的一部分很天才。很多人都不了解精神病,所以对它好奇甚至是浮想联翩.。
我想我很有资格深入这个问题,因为我在16岁时,是个心理问题非常严重的小孩。我曾经深深地陷入了现实和理想的纠缠中无法自拔。我也问自己,人为什么要这么生活?为什么不建立一种新秩序?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但是由于当时很年幼,我也没有得出任何结论。
现实中生存的人,都被罩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这张网就是从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精神病人是由于某种原因或者刺激脱离了这张网的人。他们站在网外,质疑现实那张网的合理性,并在编织自己的那种网。所以,很多精神病人他们都有貌似很强大的逻辑,就是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编织和形成自己的那个网,来对抗现实的网。
我曾经花了2年时间,几乎脱离了现实的网。但是由于各种外界因素,或者我不太聪明或者我很走运,我没有形成自己的网。但是,我花了4年时间说服自己和完全正常,彻底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彻底分清楚有益和有害的思想。那6年,是人生最如花的年纪,从17岁到22岁。我没有读过心理学或者精神病学的书,但是我不断的在和自己沟通,在说服自己,在帮自己找到回归现实的路。这是个非常漫长和无比痛苦的过程。没有体验过的人,根本就就无从知道其中的艰难。但是精神问题非常复杂,我只是其中一种。
我在初中是个成绩特好的小孩,年年年级第一。我当是的状态是拼了命也要考第一,我的生活全部内容就是学习那些书本的东西,完全忽视了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当时,我在大家的眼里是个优秀又漂亮的小女孩,好像什么都好。几乎来自所有人的夸奖,让年幼的我自信心膨胀到无限大。但其实这种自信心的唯一根基,就是我成绩第一。所以我拼了命也要保持这个记录。
噩梦从高中开始了。这也让我相信,当人生的轨迹走到顶峰时,后面就是不断地下落、下落。高中是一所省重点学校,我的成绩本来进校也排在中后的位置,支撑我自信和自尊的那个唯一一下就没有了。再加上我性格非常内向,且极为单纯,我发现--很多人不光成绩好,还有性格好,外表好,家境好;而我什么都没有了。
我每天就在不断的想,上课想,下课想,简直进入了疯狂的状态。我觉得这些问题关乎人类生死存亡,自己有非常重大的责任去想清楚。甚至觉得,为什么就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其他的小孩都只是埋头在备战高考--所以,足于证明我的特殊性和我的重大责任。但其实,我什么结论都没有得出。因为这些问题都太巨大了,以我当时的水平是无解的。但我当时并不这么认为,我执迷不悟,疯狂求索。
其实,这是脱离现实和编织那个怪异的网的开始。这其实就是个恶性循环,只会导致我更加与现实格格不入。我当时的问题是缺乏世界观和严重的性格缺陷,但思考这些无解的问题,只是更加加速了我滑离现实的脚步。我开始觉得现实很肮脏可鄙,人类的行为很丑陋可憎,只有那个理想才是高贵的。于是,我要彻底放弃现实,投奔理想。我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但是肯定高于常人。这样的想法也会导致我表现在行为上。有些同学觉得我有病,家人也觉得我有问题。但是由于我表现的并不明显,且我一直都是很逻辑的在思考一切(我本身就是一个理性远多于感性的人),所以我在整个过程中都很理智。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出现任何精神崩溃的主要原因。虽然,我大脑里每天都在进行激烈的思考斗争,和感受来自现实的极大压力(高考和我与现实的格格不入),但是理智和逻辑一直在稳住我的整个状态。
高考后,我进入了一所野鸡大学。由于在军校内,所以实施封闭管理,导致我没有任何独处的时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我脱离现实的问题。也是各种机缘巧合,命运安排了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和我同寝室同班,所以我们自然而然成了很好的朋友。她是个非常有主见、有理想、性格也很好的人,军校和她,可以说是导致我回归正常的重要因素。军校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因为我找不到地方独处,几乎任何时候周围都是人。由于封闭管理,我想跑出去也出不去。而她的非常正面的思维和性格,成了影响我和让我模仿的榜样。
高中的我几乎不被同学接受,没有朋友。因为大家都忙着考试,所以很正常的觉得我很怪、很可笑,迟早要出问题。但是,他们的态度和我当时面临的高考压力,让我更加觉得现实可憎,更加陶醉于脱离现实带来的快乐。但是,当我开始有了知心朋友,和我开始逐渐被寝室人接受以及喜欢的时候,我觉得现实对我开了一扇小小的门,我开始逐步告诉别人我的困惑。由于我一直在行为上都很正常,且我有可爱的一面,大家都完全的在接纳我。我开始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关系,以及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这就是我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开始--纠正和建立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改正我的性格缺陷。
我是三月底出生的白羊。俗话说三月黄,人痴狂。人到了三月份就容易亢奋和活跃,很多人犯病也是在三月份。三月份出生的人,本质上就有进入精神歧途的潜质。我也是个非常典型的白羊,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内心活跃,喜欢思考本质的问题,容易偏走极端,内心单纯。这样的本质,必须搭配一个非常外向和开放的性格。我内向的性格很早就让我感到无比压抑,我也意识到一定要成为外向的人。但是,改变性格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我已经成功的把自己从一个内向、封闭、自卑、几乎没有朋友的人,转变为了一个很外向、活泼开朗、很讨人喜欢的人.。
小打岔了一下,重新回到我开始反思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其实,正常人很难理解和体会--脱离现实是种什么感觉。因为,大家都罩在那个无形的和让你察觉不到的大网,这个大网就是在你从小长到大、外界给你成功输入的、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而言,全世界的人都有类似的关于如何生活的概念。但有些人又是如何脱离这种网的呢?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本身世界观就很脆弱,人生观模糊,以及现实的失败,会导致他们开始反思眼前的这个网。很理智的病人,就开始逻辑上构思新的网。
这就是书中提到的,那些貌似逻辑无懈可击的天才在进行的事。但是谁也无法证明那个网的正确性。当然,书中提到了人类的证明本身就很可笑,那我们凭什么相信那个网是天才的、是有预见性的、是真理呢?这也是当时我走的路,只是我走了个开头,就由于外界的因素给拉回来了。但是很多人只是越走越远,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网越编越大,越编越无懈可击。但其实,所有的一切说白了,都是妄想、臆想、假象,也就是胡思乱想。但是,由于他们的网看起来非常无懈可击,很有说服力,如果想让他们回归正常,就必须有一个更加强大的逻辑,把他们的网一点点粉碎和推翻。但是,很多时候精神科医生都很难做到粉碎和推翻他们的网,所以也无法让他们正常。但是,为什么他们的网会貌似无懈可击呢?因为织网是他们对抗现实的唯一手段。
他们要抵抗现实,必须不断织网;他们只有把网结的足够强悍,才能抵抗现实的入侵。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做一件事,肯定在这件事上会有很大进展,这也是规律。所以,他们会通过各种办法证明自己的网存在的可能性。但是,我觉得很多网都是有漏洞和问题。但是,很少有人或者医生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或者是破解他们的那些网,并且捣鼓那些东西也是危险的,会把你不小心带进去。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只能让他们继续像个忙碌的蜘蛛在结网。但是,我只是脱离了,还没有形成网,或者只是非常零星的点。所以,导致只要我感到现实还有空隙接纳我,我就会想着回来。当然,也许是我不够聪明或者天才才结网失败,呵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些人由于巨大的刺激让它无法面对现实,由于精神的自我保护让自己处于休克状态,于是也飞出了网。前种情况的离开现实,是缓慢的脱离,也是理智地;但是后者的飞就是瞬间的,这种也容易发生在过于感性敏感和性格脆弱的人身上。
但不管怎样,脱离现实都是目的和结果。我大概花了2年时间,在说服自己要看清现实和理想的关系。我也会找很多理由,去说服自己,给自己心理暗示。肯定有人要质疑--为什么要花这么久?因为,一旦脱离了心理,就会对现实产生巨大的反力。当我越想回来,我心理的那个反力就越是往后拉。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和自己沟通,其中的过程也非常痛苦。
其实,回到高中我开始想结网和每天胡思乱想的时候,那时的脱离对自己是种解脱,让人觉得很轻松很快乐。并且,思考一些貌似伟大的问题,会给与自己自信和自尊。我当时就觉得,自己到了一种空旷辽阔和无比美好的状态,是和当我面对现实完全不同的感受。面对现实,只是大家都不喜欢我,家人的失望和高考的逼迫;但是一旦我出来了,或者开始思考那些问题,我就完全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当时,我也看王小波的书。我很坚定的觉得,自己找到了精神家园和那片干净的沃土。所以,我要呆在那个地方,放弃现实。面对现实,我就感觉很自卑和挫败感;而我的自负、积极、奋进,只能在那个看不见的理想中弥漫和伸展。
但其实,关于那个理想是什么?在哪里?我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我只是处于结网的开始。但是,当我决定,我要重新回到现实正常生活时,我又陷入了深深的心理拉锯战中。虽然,我一直都过着正常的生活,但是我心里还是想着,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新的生活方式。如果要完全正常,你只有完全接受现实。我的潜意识在说,不要放弃理想,那是种堕落,因为现实是可憎和平庸的。实际情况就是,当我大脑里有一种力量告诉我,要完全认可和接受眼前的现实时,另一种力量就在奋力反驳、否定现实、寻找理想。我当时真的很不愿意完全认可和接受眼前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我要不同的东西,但是不同的是什么,却是个空白。但当时,我已经停止了脱离的脚步了,我在逐渐回来,我每天就像个唐僧一样的告诫自己--完全接受眼前的一切,这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其实,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暗示,才可以让自己完全记住我该做的。之后,我又花了2年时间,让自己完全正常,我让自己完全的感受现实的力量和接受现实的网的约束。我当时觉得,只有接触户外才能快点找到回来的路。于是,我上课都挑些靠窗的座位,我尽量花时间和同学在户外散步或者休息。后来,学校管的不严了,我就想办法出去,到大街上胡乱走。我当时觉得,在大街上走路,是回归现实的最好的途径。我一条街一条街的走,有时一天走4-5个小时,就是多感受现实的力量。其实,我也不知道这种方式是否正确,但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我也几乎走了大概2年。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可怜,一个20岁左右的女青年每天在大街上四处游走,寻找回到现实的感觉。但这也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极端无奈的方法,我也是在不断说服自己,在和心理的那个反力做对抗。看着别人都可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我只能纠缠于让自己接受现实这类破事,我就觉得很痛苦。但是,我没有其它的办法了,这都是我为成长和自己步入精神歧途所犯下的错误的更正。
但是,我已经越来越正常。使我真正完全接受所有的一切的是,我开始参加工作的半年后,我已经和常人想的完全一样,心里的那个理想或者说是恶魔(我当时就觉得那是个恶魔)已经被我完全的抛弃了。但其实,整个过程也是我改变性格和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过程。这就是回到了那个导致我犯错的原点了,我绕了很大的一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浪费了非常宝贵的6年青春,高中和大学几乎什么都没学进去,只是在现实和那个如恶魔般的根本不存在的理想中挣扎。但我也成功的解决了我的性格缺陷和世界观的问题。
这6年的整个过程中,有很多痛苦的片段,有太多拉扯的疼痛。准确说来,就是我首先必须意识到我病了,然后我要分析我为什么病,之后是怎么去治好。其中,要不断地分析自己的过去,剖析成因,要不断的和自己沟通,去说服自己接受和面对现实。我想,如果不是靠着我顽强的意志力和非常乐观的性格,以及理智的分析,是很难完成的。也许我现在已经彻底崩溃了,或者还是陷在那个泥潭中苦苦挣扎。但是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正常,我也成为了一个非常独立、有主见、认真工作和生活的女子。
其实,我把我的整个经历写出来的原因,只是想说明,脱离现实和误入精神歧途是件非常可怕和悲惨的事,绝对不是什么想象力的问题。因为,他的那些所谓的思想和行为,没有对他自己和社会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相反,他只是在不断欺骗和麻痹一个人,就是他自己。他不断地让自己相信,自己的网有多么好多么伟大,但是社会和现实是不会被欺骗的。当然,不排除一些人真的非常聪明智慧,想出了有可能正确的东西,但是他完全可以在现实的过程中去继续一切啊!为什么要剑走偏锋呢?总之他们就是病了,即使天才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天才,要回归现实才是唯一的王道,这对他们、对社会都是最好的结果。
并且,这本书也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其实书中讲述的很多人的想法都很怪异,看世界角度也很诡异。但我觉得首先这就是种病态,虽然我现在没有摆出很多强大的理由来反驳。当然,我也不想花那个时间研究。但是我觉得,如果在人群中弥漫这种思维,只是让一些精神脆弱的人误入歧途。所以,建议这本书只能当小说来看,笑笑或者吓吓就够了,然后忘掉它。
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个群体。首先,他们真的非常非常可怜和悲惨,所谓的脱离现实、也就是在精神和认知上被世界抛弃了的人。他们比一贫如洗的穷人更加可怜,他们在社会中找不到认可和安全感,所以才编织自己的那张网。不管那张网看似多么强大,他们都是极端孤独和脆弱的。因为我们都是群居在一起生活的动物,但是他们住在只有一个人的网里,他们其实非常渴望现实的接纳,那是让他们有可能回来的唯一要道。但是,如果这些人不幸生存在一个被排斥、被打击、被侮辱的环境里,只能是让他们彻底放弃眼前的生活,死心塌地的继续织网。
我想特点说明的是,精神有问题的人有个共性是--都排斥现实。他们都会觉得,现实如何如何,给你描述他的想法如何如何。但是任何人都可以保有任何奇思怪想、但是很现实的生活。因为现实并不排斥任何奇思怪想,只是你要很现实的去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学会把奇思怪想放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就行了。很多人在物理学上、哲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们的想法在当时看也很奇怪,但是他们还是很现实的生活。人要学会辨别有益的奇思妙想和纯粹的妄想臆想,虽然它们有时长的很像,但有本质区别。当然,这也是个很巨大的话题,我们也不深究,但肯定是有区别的。
所以,任何放弃现实而追求纯粹理想的人都是有病的人。因为现实不拒绝任何理想,只是你自己如何处理的问题。而他们之所以排斥现实的唯一解释,就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在现实中生活,而绝非他们有什么奇特或者思想,更与天才没关系。所以,这是我非常讨厌书的作者冠之以天才或者有可能天才的原因,这只会对大众形成误导。而书这样起名字,也无非是为了吸引眼球,在经济利益前忘记了做人的本分。
最后我想说明,我没有读过什么心理或者精神学之类的书,我也懒得去理解那些貌似高深的东西。文中所述的各种观点很可能错误,因为这只是我自己的经验总结,但是都是真实的,我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去杜撰这么个并不好玩的故事。
我也觉得,这样的一本书会对20岁以下的青少年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通常工作后还会读书的人,都是比较上进和积极的人,读这样的书也只是猎奇,过后就忘了。但是青少年的人生观很脆弱,任何小事或者小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就会被自动放大。他们通常会很认真地去读书,如果也模仿书中的怪异甚至病态的思维去看世界,恐怕只会误入精神歧途。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尔!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八
读这本书纯属出于好奇,都说“好奇害死猫”,这本书害惨了我。
每次到书店或者大的图书批发市场,都会看到这本书展在最明显的位置,电子书阅读排行榜它也是高居榜首,这无疑是一本畅销书。
前几天我看电子书的时候又推送它,出于好奇没有看简介就直接读内容了。
说实话,内容很吸引人,它是研究我们既害怕又好奇的东西——精神病注意是精神病和精神有问题的人。
精神有问题的患者,在我们看来都是暴躁的,会伤害别人。不定期攻击和伤害让常人难以接受,被认为是病人。
在农村,这样的人经常被关在一个房间或者是一个笼子里,靠投食生活。
在城市,大部分都被送进精神病院,也有小部分没有攻击性的自己呆在家里。
作者花了四年的时间,接触这些病人,和精神病人沟通,录音,探索他们的精神世界。
不得不说,里面有很多超懂科学的患者,他们的逻辑性很强,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有的甚至比正常人的知识储备还多,但因为别人听不懂、不理解被认定为精神病人。
但也有患者确实有妄想症、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多重人格的人会杀人、会认为这世界有鬼,精神分裂的人会认为有很多个自己在撞墙。
其中有个患者自己照了两天镜子把自己照疯了,也有杀人后觉得被杀者没有死,而是喜欢自己反复的杀她。
总之这些患有严重精神病的杀人犯让我很恐怖,很害怕,因为我是从来不看恐怖片的'。
我也会想精神病人说的话,但是作者已经反反复复强调了,千万不要想精神病人的话,不然你也会成为精神病的。
前两天害怕自己一个人睡,怕有鬼;这两天又害怕照镜子,刻意的回避,我要暗示我自己,我很健康,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镜子里就是一个人的映像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一切都很正常,不要再想这本书了,我真心的奉劝,胆小的人不要看这本书,虽然它能增加我们的认知,但这并不是一本积极向上的书。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九
最近利用一个月的零碎时间我把这本书大体看完了,非常佩服作者及故事中每个人,看这样一本与常人世界观几乎不一样的书籍之后,我觉得其中的一些人真的是让人敬畏的。
作者在这本书里写了48个案例和2个篇外篇,共50篇。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以对我的震撼程度排序:量子物理学、宇宙观、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生物学、人体学、宗教、佛学禅修、玛雅文明等等。很难想象但又情理之中,作者不是上述任何一个领域的业内人士。但也正是这个原因,这本书虽然充满密密匝匝的专业科学内容,但又明了通俗,逻辑清晰,颇有张力和震撼效果,这是它非常好看的理由之一。
故事人物他们的理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几乎都是清晰的,对于那些偏执的人,我甚至有点惜惜相惜,可能是每个人生活中都是有自己固执的一面。但是,我更加佩服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即便不被普通价值观所认可,但是他们仍然自信的坚持着自己,也许正是这种执念才会让所谓的普通人觉得他们不正常。
另外,虽然读这本书使我们“正常人”知道那奇怪的人群(与我们不同的“病人”)到底是怎么样的所思所想、怎么样的行为方式(其实能做到这个已经很不易了),但作者并未流于“揭秘”“爆料”之市井谈资,字里行间还可看出开阔的人文情怀。真正尊重真理的人,勇于探索未知的人,本质上大抵都开阔、纯粹、并且有着大的善良。大的善良和大的智慧又同源同质,于是,我有时候看着看着作者和这群疯子和怪人的对话,还有点要泪水盈眶的架势。把对方放在平等的位置用心的倾听和交流,这更是这本书最美好的地方。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基于物理理论的几个故事,关于四维空间、平行宇宙、超弦理论等这些概念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觉得研究这个物质世界是个如此神妙的事情,再读到这几个章节的时候,总是会跟着作者所描述结合一些科幻大片去想象这些概念。让我最羡慕的是其中两个天生异禀的人,一个是能模糊将人看成的动物,一个是能看到天空不同的颜色。让我最震惊的是三个小猪的故事,讲的是人格分裂的情况,关于人格分裂我一直都觉得是件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也没有在现实中见到过,所以还是不能理解两个人格在同一个身体中存在,而且还能进行交流,想想就觉得恐怖。
说到这,不免要赞叹一个完全凭借自己探索精神的人,除了工作生活,还可以了解如此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端科学;居然可以用4年的时间(班还是要上滴,但是几乎是所有的休息时间)通过各种人脉,得以和精神病人、心理障碍患者等奇奇怪怪的边缘人近距离接触。作者说有时候和一个精神病患接触有可能要接触10余次,才有一次有效沟通。当他们在发病状态下,对话或者其他形式的交流太困难而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确实的交流。但他们什么时候发病,程度如何,却完全不可控。只能一次一次的去探访,直到积累到足够多的资料和对话录音,知道了这个案例的始末。
时间是不是真的不存在?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不是还有第四维?多宇宙理论是不是真的?特别恐怖的是,我开始怀疑那个外星人说地球上的实际人口是170亿,现在活在地球上的只是一些表象的人,而那些真正具有高科技和高智商的地球人都是隐藏起来的……想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渺小,感叹这些精神病人简直都是天才。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十
经同学介绍,我读了这本书。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铭,书中以访谈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的思想和行为,也许在我们许多人看来他们是疯子,是精神病人,而在作者与这些人的对话中,我却发觉,这些人的思想深度远远超过常人。
我并不了解精神病,也无法想像,精神病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而在这本书里写过的每一个精神病人似乎都没有传说中那么奇怪和令人恐惧,只是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独特:有的会预知未来;有的会探寻时间和宇宙的尽头;有的在尝试人体的极限。这些在常人看来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些疯子却往往可以用他们独特的思维理解,或者能用实际行动努力实现。也许这些奇特的事物的确是有独一无二的解答方式的,而我们正常人却至今也没明白。这大概是因为我们缺少疯子的那一份为目标努力而宁可放弃一切的执着精神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有一个神奇的老头。他在一个独立的病房里,随时都有人跟着他,以防他和别的病人谈话。因为他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把对方聊激动了,并对病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致使有的人病愈出院,有的人病情加重。作者在和这个老头的谈话中,提到了时间的尽头和空间的扭曲,在他看来,时间是有尽头的,并且在中立扭曲造成的平衡中,将一个橘子放在薄膜上,薄膜会造成凹陷,而将一个小钢珠滚过那个凹陷,并和小钢珠移动向外甩出去的惯性达到平衡,小钢珠便会围着橘子不停地转动。这也让我们明白了,月球就像这颗钢珠一样,因为平衡,一直绕着太阳转,而在橘子和钢珠的重力下,薄膜会破一个洞,这便是黑洞,也是老头说的时间的尽头,我们留下的,也会永远拥有。
读过作者和病人的谈话,我不禁联想到爱因斯坦和日心说的维护者布鲁诺。爱因斯坦在成名前,一直被人看过是疯子,而布鲁诺为了坚决维护日心说被教会用大火烧死。历史证明,这两位所谓的疯子在科学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人是不被他人理解的。他们认定自己有超常的能力,亦或是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思想,这也是我们常人所认为的精神病人或疯子。我们应该用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去走近他们,理解他们,正如书里所说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许有一天,这些超常的能力和奇怪的理论会成为让世人惊叹的宝贵财富!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十一
有意思的小说有很多,我呢给大家带来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00字,欢迎观看下面文章。
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疯子?小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疯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永远不可能有交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改变了很多我对这两者的看法。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书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响我所表达的对这本书的喜爱,好久没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欢的书了。
喜欢这本书,不仅因为作者轻松的笔调,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展示了的一个自己几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展示出来的独特视角。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疯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问题,神经错乱,举止怪异的人,简而言之,即是脑子有病。
然而看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后,我发现疯子不应该被这样子定义的,他们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页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学性的,就像书中的“四维虫子”和“时间的尽头”等节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维是很严密的,所讲到的量子力学也是有根有据的,讲述时思路清晰严谨,若是在大学课堂讲课,相信是很有资深教授的范儿的。
但是这样的人却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人们把他们当成疯子,只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被绝大多数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
若是人们能宽容地对待这样的思想,换个角度来看“疯子们”一些天马行空式的想法,或许他们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学家了。
天才和疯子有时只是时代的差别,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电脑,航天飞机什么的来说事,人们肯定也觉得他们是疯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对此有丝毫的质疑,它们都成为了现实。
再如,尼采,梵高,爱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时候。
尼采是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
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这位自称是太阳的哲学家后来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梵高也因自己的画风和当时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见,后来也进了精神病院。
天才若是生不逢时,便也成了疯子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理解万岁。
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疯子们”的世界,我也会尊重他们的想法,有时并不是别人的想法怪异,只是那是自己没法达到的高度。
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某杂志上。
杂志登载了书中的一篇节选故事,讲的是一个姑 娘总是把人看成各种动物,而这些动物的习性和那个人的性格竟然惊人的吻合。
惊奇之下更 激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好奇,于是忍不住到图书馆借来一读。
本书是一位原本是公司项目总监的高铭,由于对精神病患、心理障碍者以及边缘人的内 心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各种手段倾听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心 声后整理成的笔记,也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的访谈手记。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看看精神 病人的热闹的娱乐心态进行阅读的,可是没看两篇,这本书的内容就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 维度有了全新的视角和认知。
书中的'病人大多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张牙舞爪意识不清的精神病人,相反,他们中很多 人有着自己对世界独特的认知角度与方式。
他们中,有的认为人类并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 生物,而是细菌。
细菌奴役着人类。
细菌寄生在人类身上,获得它们需要的物质。
当人类的 存在真正威胁到细菌时,细菌便会轻而易举地消灭人类;有的人认为石头有生命,会说话,我 们的生命在石头只是短短的一瞬。
却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甚至让人开始怀疑自己从 前的认知是不是就一定正确呢?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正在工作的病人,每个月总有这么几天把自己关在房间 里,关闭一切通讯设备,断电断水,拉上窗帘,让房间一片黑暗,使自己处于与世隔绝的状 态之中。
他只准备水和没有味道的面包以满足生理需要,然后躺在里面,就这么呆上几天。
他说在这几天中,他什么都想什么又都不想,自己一个人感受自我。
味觉,嗅觉,听觉,触 觉,视觉,都处于全新的状态。
这是一种多奇妙的感觉啊。
这让我联系到自己,平时离不开 电脑,更离不开手机。
吃饭、上课想要少碰手机却又时常忍不住掏出来刷刷微博与人人。
自 从有了手机电脑电视,的确我们很少有时间可以安静的看看自己,世界充斥着各种声音,太 杂、太乱,以至于我们什么都听,又什么都听不到。
挑几天留给自己,隔绝自己,审视自己, 我也许会想想自己都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是不是真的存在着,而不是 随波逐流行尸走肉这不是和孔老夫子的三省吾身有着一种奇妙的契合吗?我 从心底不认为这个人是病人,他只是用自己的办法审视自己,这也是现时代社会很多人缺少 的却又急需的一种心态。
精神病人和正常人,到底哪一种才是真正的正常人。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当全世界都是 神经病时,正常的那个就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那么我现在所属的世界中,究竟是大多数人 是正常的,还是那小部分人才是正常的呢?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看法,我却认为这没有界限。
如果有一个疯子坐在你左边,一个天才坐你右边,你会更靠近哪边呢?正常人的答案几乎全是右边,我的答案也是一样。
但当我读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决定坐中间。
作者高铭是个十万个为什么,什么都要问为什么,他问周围的正常人,在你看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并没有认真的回答,因为他们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忙于事业,爱情、家庭。
失望的作者决定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作者高铭是我看到最勇敢的作者,他花了4年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所有闲暇时间,探访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机构,对“非常态人群”进行近距离访谈,创造出这本书。
你听过一个笑话吗?有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着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雨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
很多精神医生都看过了,都说没救了,但有位心理学家,他不说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和他蹲在一起,一个礼拜后,终于有一天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的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吗?”
作者也碰到过这样的患者,作者也问那个心理医生,一样装着陪那个整天观察花花草草石头的人一起观察,他们最后交流了起来,那个患者尽发现了石头也有生命,蚂蚁是个细胞。
当我读完这篇《生命的尽头》时,我很惊讶那个患者的思维和她那对万物的观察。
她将蚂蚁族中,蚁后、幼蚁、工蚁命名为了“松散生命”,她将蚂蚁家族比作为“人们的细胞运动”,这也许是科学家观察不到,想不到的,因为一个正常人不会去留意路边的石头有生命,也不会去认真的观察蚂蚁,我不禁想到了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人们也曾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因为他也如那患者一样一有闲暇时间便对花草发呆,但当法布尔著成《昆虫记》时,人们非常惊讶,不再认为法布尔是个疯子。
那些名人中“疯子”并不少,梵高、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因为他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他们有着与常人不同的世界观。
我想,这位患者也会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
疯子中有许许许多多名人,我想他们应该变自己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应去倾尽他们,他们不是我们骂的对象,他们只是想法、世界观点、看待整个世界的方面不同,我们应去倾尽他们关爱他们。
朋友,跟我一起来倾尽这些疯子吧,当我们坐在天才和疯子中间时,我们不在去靠近天才,而是坐在他们中间!朋友,请改变你对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其实他们很善良,朋友,请留意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天才还是疯子,你都会观察到他们的优点。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十二
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此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人文情怀的访谈录形式的文学作品。
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年龄有点小,脑子里世界也没完全形成。从小被人说成疯疯癫癫的,只是想在这本书里仔细寻找着与自己相像的影子,想有科学依据地挤进天才的行列中,再对所有人不屑一顾。所以把这本书当作神书,以为是学术论著。
可,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三个特点是艺术的、离不开幻想的和感性的。这是我第二次读铭记于心的。别太当真了。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十三
可能有些人一听到“疯子”这两个字都会避之不及。可这本书的作者——高铭却不这么想。他为了得到“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的答案,询问过许多人,但谁也说不清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还有人十分疑惑他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地去想这个问题。
就在他为此困惑不解的时候,某次听一个身为精神病科医生的朋友说起了一些病例,顿时想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问精神病人,或者说我们眼中的“精神病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呢?他带着复杂的心态,开始接触这个特殊的群体。
“精神病人也有迥异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有喜欢滔滔不绝的,有没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弯抹角的,这点跟大街上的众生相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会做些我们不能理解的事情,会有我们从未想到的观点。他们的世界观令人匪夷所思,他们以我们从未想到过的角度观察着这个世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精神病人难以沟通的原因吧。”这是书中对精神病人的描述。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就是因为和常人观念的不同,或是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证明他们的理念,而被误解、被处死。像乔尔丹诺·布鲁诺,他就是因为宣传了与当时大部分人所认为的地心说背道而驰的日心说,所以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疯子,被宗教裁判烧死在鲜花广场上。但到后来,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或许,有些所谓精神病人的某些理论,会在将来有所证明。但在不被证实之前,他们,就是人们口中的“疯子”。
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的理念被证明且被人认同。而所谓“疯子”,也许只是因为人们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匪夷所思的观念罢了。天才和疯子之间的关系,就像左和右,仅仅只有一步之遥。
用高铭在书中所写的话“我只觉得这本书是一扇窗,能让你看到更多、更多的世界—其他角度的世界。我也希望有一天你能够很坦然的说:‘让我来告诉你,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董蕊)。
疯子与天才的句子篇十四
最近书荒,闲来无事就翻了下柜子。发现了一本不知道是谁放在柜子最下面的抽屉里的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最先吸引我的就是书上大大的标题“国内第一部精神病人访谈手记”。就此就读了那本书。
本书以访谈的叙事手法记录了一个与我们正常人完全不同的特殊人群-精神病人的世界。从真实性上面看,我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本书在写作上添加了作者的主观意愿。虽然站在第三人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些病人,但作为一本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小说,还是不要太相信。
除了真实性外,这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相比专业的书籍外,它显得不是那么的枯燥。也以与常人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精神病人,这个角度很新奇。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天才和疯子是个怎样的界定?”在常人看来天才和疯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这本书改变了我很多看法,也对心理学产生敬畏之心。
我在设想如果爱因斯坦,牛顿这些人生活在我们这群普通人中,当他们提出完全与我们之前的认知完全不符的观点时,是否也会像书中所说的会被我们这些“正常人”当作精神病人。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也许在精神病人的眼中我们才是患了病的人。
书的内容就不透露啦,有兴趣可以找下书看。也许看完这本书,你会有完全不一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