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的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一
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的崭新实践相结合,必将结出更加丰硕的精神之果,这就是“一带一路”精神。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20xx传承丝路精神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起点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它是沿线国家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但维护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外界,而不是中国内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主动去推销)。
今天的“一带一路”,我们是主动的,是主席倡议的。主席在20xx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20xx年5月14日,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一带一路”只有取得双赢才能够持续。这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是历史再现。我们不是要复原历史,而是要着眼现在、开创未来,为沿线国家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个广为流行的看法是:“一带一路”是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战略。这也是不对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统筹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顶层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合作网络的倡议。也就是说,其建设是以国家间合作为主要平台。
“一带一路”规划的任何项目不能由某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需要多征求沿线各国的意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体现各方的共同意志。这就是“共商”的涵义。因而,无论从属性上还是从范畴上看,“一带一路”都不属于区域发展战略。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历史与现实在5月的北京交汇,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参会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40多分钟的演讲中,主席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直面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问。回顾4年来“一带一路”超乎预想的建设成果,展望令人期待的未来目标,宣布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承诺,会场上近30次热烈掌声,表达的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敬意,更是对源自历史、立足现实的发展价值的深切认同。
“说,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巴勒斯坦人也始终相信,只有发展、合作才是取代战争、冲突的出路。‘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是人类进步的机会。”抚今追昔,巴勒斯坦改革与卓越委员会主席阿德南对主席的演讲感同身受。“主席的主旨演讲很好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赞赏,代表与会者共同的心声。
身处今天的太空时代,我们早已无需牵着骆驼、驾着木船行走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演进,将人类文明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繁荣的暗影里,贫富分化还在加剧;在“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儿童伏尸偷渡的海滨,妇孺丧生于恐袭的炮火;而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竞争冲突,将越来越小的地球搅得昼夜不宁。
人类向哪里去?世界该怎么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主席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正是要继承丝绸之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人类社会摆渡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彼岸。
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堪称人类文明的教科书。无论是当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是今天战乱不断的北非中东,战马和长矛、坚船和利炮永远难以带来安宁和幸福。只有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来面对和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胸怀天下、交友四海,才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盛景。距离并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一带一路”四年来的丰硕成果已经说明,只要我们不被怨隙遮蔽双眼,不为损人利己的利益所惑,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强调,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发展的大势依然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继续向前。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20xx年,我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4年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建设成果丰硕。
一是政策沟通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我们同有关国家协调政策,对接规划,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二是设施联通不断加强。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提升。20xx年至20xx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四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中国同参与国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这些新型金融机制同世界银行等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层次清晰、初具规模的“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网络。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参与国开展智力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等建设,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二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进行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在我一次穿越丝绸之路的旅途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这段旅程不仅满足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好奇心,还使我深刻理解到丝路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以及丝路精神的当代价值。
首先,丝路交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深远。在我参观敦煌莫高窟时,我被那些壁画描绘的场景惊叹不已。它们真实地展示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明的交融与结合,使我深刻领悟到丝路交流对我们今天世界的重要性。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许多技术、文化、宗教和商品在东西方之间流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经过交流,东方世界传授了瓷器、火药和多种农业技术给西方世界,而西方世界则传入了纺织品、金银和基督教的信仰。这种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印度、中亚和欧洲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因此,丝路交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丝路精神在当今世界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精神、互利合作和文化包容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在我的旅途中,我看到了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友好的交流与互动。他们用微笑和热情来相待,不分国界和肤色。这种包容精神无疑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同时,丝路上商人之间的互利合作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商家为了互利共赢,彼此交换资源和技术,共同发展。这种合作精神与竞争并存,使得古代丝路沿线的经济能够繁荣。而在今天,我们同样需要通过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和恐怖主义。只有通过丝路精神,我们才能摆脱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困扰,寻求更加公正和平等的世界秩序。
再次,丝绸之路之旅也给我留下了对自然的敬畏与珍惜。穿越丝路,我看到了美丽的沙漠、壮观的山峦和广袤的平原。同时,我也目睹了环境退化的景象。沙漠化的迹象、荒凉的戈壁和稀薄的水源,都提醒着我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必须要保护自然环境,以确保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唯有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问题。丝绸之路之旅让我深刻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石,我们必须要尊重和珍惜它。
最后,丝绸之路的旅程也给我留下了对人类智慧和艺术的敬仰。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著名的莫高窟文物、以及丝路沿途的艺术品都展示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辉煌。这些艺术品不仅表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之处,也展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欣赏这些艺术品时,我深深体会到文化的多元和包容是如何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尊重和传承不同文化的艺术和智慧,是维护人类多样性和推动文明交流的重要任务。
通过丝绸之路的旅程,我深刻理解到丝路交流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以及丝路精神的当代价值。这段旅途让我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通过互利合作和文化包容,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同时,我也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以及尊重和传承不同文化的智慧和艺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三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在这美好时节,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总书记的演讲,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深刻阐释了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这一重要演讲,既有高瞻远瞩的构想,又有求真务实的举措,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坚实支点,彰显了将民族性与世界性、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有机统一的大国担当。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回溯历史,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被誉为当时“最伟大的高速公路”,我们的先辈对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将其精辟概括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一代又一代“丝路人”,正是传承着这样一种追求,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蕴含中华民族文化气质的丝路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各国之间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设施联通不断加强、贸易畅通不断提升、资金融通不断扩大、民心相通不断促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因秉持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尊重道路选择、坚持合作共赢、倡导和平对话,“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迈出坚实步伐,“朋友圈”越来越广,“百花园”越来越美。这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具有广阔前景。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与此同时,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继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各国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从而破解现实难题,为世界和平发展找到新增长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把这项普惠各国的“中国方案”抓实抓好,就能走出发展的“困难水域”、走上前行的阳光大道。
“黄钟响而群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演讲,得到与会多国政要和世界舆论的普遍盛赞。我们坚信,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丝路精神将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汇聚各国的力量与智慧,发扬各国人民的勤劳与创造,“一带一路”建设这项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将为世界的联通与繁荣再创奇迹。我们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演讲,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通起来,深刻领会和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和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保持高度一致。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四
丝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对于我而言,走进丝路,领略到了丝路的壮美景色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收获了许多心得体会。
首先,丝路教会了我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之间的差异。丝路曾连接着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各种宗教和文化在此交相辉映。我曾在敦煌莫高窟中欣赏到了佛教壁画的瑰丽景象,也在嘉峪关护城河边感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都使我深刻体会到,尊重他人的信仰和文化传统是一种美德,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才能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
其次,丝路让我感受到了勤劳和智慧的力量。丝绸之路对于古代贸易来说是一条长途跋涉的道路,沿途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经过世代的努力和智慧,人们终于开辟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商路。在敦煌的鸣沙山下,我听到了沙漠背后默默耕耘者勤劳的呼唤声;在张家口的长城上,我看到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使我明白了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只有不断努力和智慧的积累,才能开辟前行的道路。
再次,丝路让我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丝路沿线的旅途中,我目睹了一些地方的环境恶化和生态破坏。例如,在中国的大柴旦盆地,我看到了因为过度放牧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当地草原退化和湖泊干涸的景象。这让我深感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应该珍视我们所生活的大地,努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后人也能够领略到丝路上的美丽风景。
最后,丝路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文化的追求。丝路是一条承载着古代文明底蕴的历史长河。在丝路的战火纷飞与贸易往来中,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得以流传至今。我曾在敦煌石窟中感受到了古代壁画的艺术魅力,也在乌鲁木齐博物馆中观赏到了各个时期的文物珍品。这些历史文化的瑰宝都让我深深着迷,激发了我对历史和文化的钻研欲望。
走过丝路,我深深地领略到了丝路给我带来的心得体会。尊重多元文化,包容差异;勤劳与智慧的力量;环保的重要性;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追求,这些都是我在丝路上领悟到的宝贵财富。我会将这些心得体会牢记于心,传承下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广阔视野和开放心态的人。并且在我所生活的地方,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五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历史与现实在5月的北京交汇,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如黄钟大吕,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千余名参会者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40多分钟的演讲中,主席带领人们穿越时空,直面当今世界的发展之问。回顾4年来“一带一路”超乎预想的建设成果,展望令人期待的未来目标,宣布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承诺,会场上近30次热烈掌声,表达的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成就的敬意,更是对源自历史、立足现实的发展价值的深切认同。
“说,古丝绸之路,和时兴,战时衰。巴勒斯坦人也始终相信,只有发展、合作才是取代战争、冲突的出路。‘一带一路’就是这样一条和平之路、发展之路,是人类进步的机会。”抚今追昔,巴勒斯坦改革与卓越委员会主席阿德南对主席的演讲感同身受。“主席的主旨演讲很好回答了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赞赏,代表与会者共同的心声。
身处今天的太空时代,我们早已无需牵着骆驼、驾着木船行走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演进,将人类文明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繁荣的暗影里,贫富分化还在加剧;在“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儿童伏尸偷渡的海滨,妇孺丧生于恐袭的炮火;而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的竞争冲突,将越来越小的地球搅得昼夜不宁。
人类向哪里去?世界该怎么办?“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主席倡导共建“一带一路”,正是要继承丝绸之路留给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将人类社会摆渡向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的彼岸。
古丝绸之路的兴衰史,堪称人类文明的教科书。无论是当年的十字军东征,还是今天战乱不断的北非中东,战马和长矛、坚船和利炮永远难以带来安宁和幸福。只有坚持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来面对和破解发展的难题,才能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胸怀天下、交友四海,才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盛景。距离并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一带一路”四年来的丰硕成果已经说明,只要我们不被怨隙遮蔽双眼,不为损人利己的利益所惑,就一定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六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延绵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精神,因“一带一路”倡议而重返全球视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29位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及联合国秘书长等3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同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约1500名各界贵宾共绘蓝图,同时,参加高峰论坛报道的中外记者超过4000人。
为了报道好这次盛会,大量媒体从一个月前就开始推出新闻专题和图片专版,深度解析,鲜活讲述,精彩呈现,以深度观察、现场特稿和图片故事带读者领略峰会精髓,帮读者解读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方案,为盛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高峰论坛期间,各家媒体更是通过多种形式呈现出了一道丰富多彩的新闻大餐,比如通过网站和媒体的“两微一端”来生动阐释“一带一路”倡议,又比如通过各种新方法、新手段立体化报道论坛全程。
以大力度报道形成声势
为了加大报道力度,众多媒体选派采编骨干组成报道团队,聚焦论坛主题,宣介“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揭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用事实说话,反映“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反映各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评价,形成影响和声势。
有的媒体承载丝路精神,展现“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我国在沿线国家合作落地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报道“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相关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比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都开设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专栏,通过图文并茂梳理成绩,突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呈现出“一带一路”建设动态,展望了“一带一路”发展未来。《中石化参与“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建设 用中国品质给世界“加油”》《新疆华凌:迈开大步“走出去”》等文章通过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报道中央和地方企业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积极参与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展示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各个领域合作共赢的进展成效。
在高峰论坛举行的这两天里,不少纸媒围绕论坛推出特刊,既报道论坛的活动内容,也不断解读举办论坛的重要意义,有的媒体还深入采访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准确解读“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全面介绍相关规划和方案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光明日报》接连几天的论坛特刊,既有数据制图来一目了然呈现的《“一带一路”三年 “五通”走了多远》,也有丰富多彩的《“一带一路”光明谈》,通过与专家学者的对谈来探索如何借论坛这个契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
5月14日,听了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之后,《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均及时组织解读报道,并在5月15日大量刊发对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提出的新理念新观点新主张的深入阐释,准确解读其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主场优势让北京本地的媒体报道更为引人注目,《北京日报》在5月14日这天推出《筑梦丝路》特刊,与读者一道对接“一带一路”上的广阔“朋友圈”,特刊中的头条《共襄盛举 共享繁荣》,更是大气磅礴地指出:“我们坚信,以峰会为契机,‘一带一路’这一中国方案,必将凝聚起更强大的国际共识,必将汇聚起更磅礴的世界能量,并以其前所未有的进取心态、开放气度、合作取向、共享精神,为当今时代和未来书写下光辉篇章!”
《河南日报》《重庆晚报》等地方媒体除了对“一带一路”进行多角度解读之外,还结合自己的地域特色,如5月14日刊发的《融入“一带一路”中原大地飞歌》《看重庆如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等文章,都谈到了各自区域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赋予的机遇,来勾画创新、开放发展的新愿景。
以合作事例解读推进思路
那么,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外的“朋友圈”又是怎样评价的呢?媒体通过国内外政府、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等“大咖”的分析研判,能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与价值。在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中,齐普拉斯等多个国家的政要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度评价,知道不少外国人都对“一带一路”寄予厚望。
与此同时,一系列报道也将中国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的做法介绍给世界。新华社5月14日发出的评论《让务实举措助力“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中就指出:“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等措施加大资金支持,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行动表明建设自由贸易网络的决心,启动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点燃发展新引擎,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实实在在的举动,真金白银的投入,无不昭示出中国对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坚定信心,与沿线国家和人民休戚与共的鲜明态度,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懈求索。”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的共同机遇》直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合作,不是一种单向资本、产能、劳动力的输出,而是一种整合资源、盘活资源。比如,中国企业中远海运接管下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正成为‘一带一路’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希腊经济和工业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由于比港集装箱处理效率提高,以及中远海运对比港的未来规划带来的产业联动效应,比港未来每年将为希腊经济带来额外51亿欧元的长期收入,到2052年前将累计增加12.5万个就业机会。”
当然,媒体也以建设性的角度,结合现实案例提出解决方法。《人民日报》5月11日理论版刊发的《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文,直言我国与沿线国家在陆路、水路、航空、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等,提出应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规划制度、标准体系、人员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
以多元化形式讲好故事
多元化的形式让报道在纸媒端的呈现方式别出心裁,也让报道在新媒体端的表达更加精彩厚重,把故事讲得更好,让“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设施等在指尖联通。
《人民日报》的“中国故事”工作室汇总了65个国家的青年代表谈“一带一路”,并将这些看法做成了微视频,推动文明的交流。
新华社在这次的“一带一路”报道中,推出了不少叫好的微视频。在5月重磅推出的《你好,一带一路》系列微视频,发布来自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意大利、荷兰的11部“新鲜视觉”,带用户探寻不一样的丝路故事。创意动画视频《“一带一路”篆记》将“实、美、通、信、兴”5个古风古韵的小篆体汉字通过拆文解字,把“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东方智慧在用户眼前铺展开来。双语说唱mv《“一带一路”全球唱》更是新华社音视频部的一次新尝试,让全球“90后”助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混搭画风增加了传播力。
在全国两会已经打出名声的《光明日报》“小明”,这次还推出了“小明ai一带一路”应用,用户只需要扫描《光明日报》报道、图片或丝路沿线采访城市的主要地标图片,或直接与“小明”语音交流,便可获取有关“一带一路”的更多最新资讯和历史人文故事。
《中国青年报》的中青在线精心策划推出“致新丝路”专题页面,汇集图文、视频、虚拟现实、地图、h5和互动等多种报道样态,并在5月13日至15日发起了72小时大型全景直播“跨越时空的对话”,呈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盛况。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言(150字)
丝路,曾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商贸通道之一,也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如今,随着丝路经济带的建设,丝路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最近我有幸前往丝路沿线的一些国家,亲身感受了丝路的魅力与风情,这次旅行让我获得了很多体验和收获。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丝路心得体会。
第二段:历史的气息(300字)
沿着丝路旅行,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各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城,如让人心驰神往的撒马尔罕、浩瀚无边的格尔木沙漠、蒙古草原的恢弘壮丽等等,都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沧桑。在这些古老的地方,我们能够感知到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领略到千百年来人类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第三段:文化的交流(300字)
旅行的过程中,我也有幸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居民和少数民族,和他们交流着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正是因为丝路的存在,中亚、西亚等地域不同的文化才得以交流和碰撞。通过与当地人民的沟通与交流,我明白了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也深刻体会到各种文化背后所蕴藏的智慧与力量。
第四段:自然的壮丽与保护(300字)
丝路沿线不仅有历史上的名城古迹,还有壮丽的自然景观。从亚洲的沙漠到欧洲的草原,从山脉到河流,各种各样的景观让我惊叹不已。然而,面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我也看到了丝路沿线许多地方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和环境问题的困扰。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责任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共同呵护丝路上这片宝贵的自然绿洲。
第五段:友谊的纽带(250字)
通过这次丝路之行,我还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无论他们来自中国的大城市还是其他国家的小镇,我们都化解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彼此成为了朋友。这让我体会到丝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是如此的重要。只有通过合作和友谊,才能够共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创造一个和谐繁荣的未来。
总结(100字)
丝路不仅仅是一条经济贸易的通道,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的平台。通过沿着丝路的旅行,我不仅见证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壮丽,也深刻感受到了丝路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友谊与合作。希望我们能够共同保护丝路的自然与文化,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八
弘扬丝路精神,就是要促进文明互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本站小编在此整理了传承丝路精神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指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各国应该尊重彼此主权、尊严、领土完整,尊重彼此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营造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第二,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要深入开展产业合作;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创新投资和融资模式;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扎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要促进政策、规则、标准三位一体的联通。
第三,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要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创造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分配差距等问题,建设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第四,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为互联网时代的各国青年打造创业空间、创业工场。要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五,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合作,发挥智库作用,推动文化、体育、卫生务实合作,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密切各领域往来。要加强国际反腐合作,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以中国为起点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它是沿线国家共享的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但维护它的主要动力来自外界,而不是中国内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主动去推销)。
今天的“一带一路”,我们是主动的,是主席倡议的。主席在20xx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20xx年5月14日,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今天的“一带一路”建设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朋友开放。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一带一路”只有取得双赢才能够持续。这跟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有本质区别的,并不是历史再现。我们不是要复原历史,而是要着眼现在、开创未来,为沿线国家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个广为流行的看法是:“一带一路”是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发展战略。这也是不对的。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能源局共同制定并发布的《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能源合作愿景与行动》(简称《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是统筹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长远、顶层战略,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区域合作网络的倡议。也就是说,其建设是以国家间合作为主要平台。
“一带一路”规划的任何项目不能由某一个国家说了算,而是需要多征求沿线各国的意见,确保“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兼顾各方的利益诉求,体现各方的共同意志。这就是“共商”的涵义。因而,无论从属性上还是从范畴上看,“一带一路”都不属于区域发展战略。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一带一路”,是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上“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一带一路”的建设,正是中国在向世界各国释疑解惑,向世界宣告和平崛起:中国崛起不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代价。
20xx年10月17日,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筹委会文化传承创新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敦煌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和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6所中外高校在甘肃敦煌成立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以探索跨国培养与跨境流动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46所高校当日达成《敦煌共识》,联合建设“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联盟将共同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
在报告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面对第二个十年更加复杂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有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准备。中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经济、文明、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都将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要求、人生定位、就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要充分了解时事,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动态,对自己的未来及早谋划。响应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努力提升自我,积极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
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到处蕴含生机,也给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发展的机遇。我国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国家,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在竞争激烈的当前社会环境,如何抓住机会去应对挑战,是当代大学生所应该考虑的问题。机遇无处不在,机遇也往往垂青有所准备的人,要想很好把握机遇,发展自己,取得成功,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实力,认清当前形势,勇于创新。我们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要想取得跟好的发展,大学首要的就是搞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就要落实到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四大方面。就业问题依然是当今大学生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一带一路”必然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就业市场,那么就需要我们大学生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来适应市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上,大学生就要着重培养自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的精神。在现代面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大学就要牢牢把握好学习的时间,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品格素质和身体素质,是根本,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大学生才能充分融入社会。面对社会的激烈的竞争,才能有精力坦然地应对“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创新是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提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关键,也是当代大学生面对挑战所因具备的能力。正可谓不进则退,进则居上,皆是在强调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之理。停滞不前,不求改革创新,就如同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也没有机遇。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一带一路”得伟大构想给我们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挑战,我们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脚踏实地,不尚空谈,抓住“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勇敢的迎接“一带一路”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九
第一段:引言,介绍丝路的背景和重要性(200字)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连接了东方和西方,促进了跨文化的交流与贸易。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各国学者、商人、旅行者的兴趣。最近,我有幸跟随一个丝绸之路的旅行团参观了一些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深感这条古老之路的魅力和重要性。以下是我对丝绸之路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记叙游览丝路的感受和见闻(300字)
我们的旅程从西安开始,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我欣喜地发现,西安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兵马俑、大雁塔等,这些都是丝绸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参观了兵马俑,亲眼目睹了这个远近闻名的壮丽奇观,感受到古代中国的宏伟和繁荣。
接着,我们来到了敦煌,这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北的小城市,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中转站。在敦煌,我们参观了莫高窟,这是一个宗教艺术的宝库,保存着大量精美的壁画、佛像和经书。我被莫高窟的壮丽和庄严所震撼,深深体会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第三段:探讨丝路对文化交流的贡献(300字)
丝绸之路的存在,不仅仅是一条贸易路线,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条路线为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理想的机会,使不同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学习和融合。从中国传入埃及和罗马的丝绸、茶叶以及其他许多奢侈品不仅仅是商品,更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西方的宗教、艺术、科学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谈及丝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200字)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古代的货物贸易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繁荣。沿线的城市成为了繁荣的贸易中心,商人们带来了各自的商品,成立了商会和城市,推动了物资和商业的交流。同时,丝绸之路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鼓励了人们种植作物、饲养牲畜,提高了农产品的多样性和数量,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段:总结并阐述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的回顾(200字)
总的来说,丝绸之路是世界历史上一条重要的路线,它不仅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通过游览丝路的重要地点,我对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丝绸之路已成为世界文化的宝库,其中蕴含着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通过了解和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遗产,促进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和和谐发展。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在北京拉开帷幕,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详细诠释了“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中的“丝路精神”、四年来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多位港澳专家学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做出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本次论坛显示出中国已经为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推出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方案,以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经济模式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香港特区可在金融服务及创新科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澳门特区可为中国加强与葡语国家的联系贡献力量。
为全球经济发展描绘出宏伟蓝图
自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过4年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此次作为“一带一路”核心研究者出席了高峰论坛。梁海明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进一步描绘出“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推出了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新方案,以无处不在的经济合作模式,为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梁海明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指出,中国欢迎各国结合自身国情,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参与全球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携手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这一番讲话表达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希望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全球的发展趋势,更加深入地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融合及文化交流的意愿,并以此了解各国人民之所需,了解世界经济所求,为全人类的福祉,作出中国应有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陈志豪则表示,高峰论坛汇聚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商大计,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是世界各国不可忽视的发展策略。本次论坛的成功举行,也反映出中国在外交上取得傲人成绩。
延续丝路精神 走共同发展之路
习近平在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他表示,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设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
在澳门大学对外事务办公室全球事务总监兼校长特别助理冯达旋看来,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及古代丝绸之路并强调“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这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是建立在“与民相亲,与心相通”的基础之上的,民心相通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向前发展的重中之重。
梁海明则从文化包容的角度解读习近平在主旨讲话中提及的丝路精神。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建立在文化共生而非文化冲突的立场之上的。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大国,“和而不同”是中国一贯的文化理念,“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的问题,“一带一路”建设将由大家共同商量,“一带一路”成果将由大家共同分享。
梁海明以取材于中国的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为例,指出中国和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文化分工合作,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案例,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模仿和借鉴。他表示,这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彼此文化的互相了解,以及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更多文化产品以推动各自的经济发展。
香港可成为“一带一路”金融服务平台
本次论坛中,香港和澳门特区亦获得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概念的提出,港澳特区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优势下,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获得大量发展机遇。
陈志豪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有专业的金融服务支持。香港作为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资金和资讯流通自由,拥有大量的专业金融人才,未来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服务平台。他还表示,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大力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创新及科技局的成立,还是携手深圳市政府在河套地区成立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均显示出香港具有良好的创科发展平台,未来香港亦可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科技方面有所作为。
冯达旋表示,不同种族、不同习俗、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的民众,以其各自的方式孕育出多元、包容、和谐的澳门文化。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华文化要与其它文化长期共生,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此外,由于独特的历史背景,澳门特区与葡语国家有着相同的语言体系以及相似的生活背景,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为加强中国与葡语国家之间的联系做出贡献。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古老的商道,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交往,更是承载着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作为一名在丝绸之路上旅行的人,我深深体会到了这片土地的魅力与独特之处。以下是我对这段旅行的心得与感悟。
首先,我感受到了丝绸之路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丝绸之路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并且长期以来是东西方之间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旅行,我亲身感受到了古代商人和旅行者们在丝绸之路上的艰辛旅程,以及他们带来的物质和文化交流。在敦煌莫高窟和吐鲁番的麦积山下,我观赏到了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壁画和雕塑,感受到了丝绸之路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切让我深深被这片土地的历史深度所吸引,也更加珍惜丝绸之路为我们带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其次,我对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丝绸之路横跨了中国、中亚和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了戈壁滩、沙漠和高山等复杂的地理环境。在旅行中,我亲身经历了丝绸之路的险峻地理环境,在腾格里沙漠中感受到了阳光炙烤下的炙热和漫天飞沙的恶劣气候。同时,在天山山脉的脚下,我也亲眼目睹了高山峻岭和湍急的河流。这些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让我对丝绸之路的自然奇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提醒着我们保持对环境的敬畏和保护。
第三,旅行让我体验到了丝绸之路上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在这里,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相互影响融合,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在沿线的城市和景点,我看到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多种宗教的建筑与文物,也尝试了不同的民族风味美食。这些多元文化的交融让我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也让我明白了文化交流对于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我还发现丝绸之路上的人们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酒泉和巴林村,我见到了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的亲切友善,他们用独特的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文化。与他们交流时,我深感他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家庭和社区的重视,这些价值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提示着我们要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以和谐发展的方式促进共同进步。
最后,丝绸之路的旅行也让我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丝绸之路沿途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值得我们的保护和呵护。在沙漠和高山地区,我看到了环境退化和物种减少的迹象,这使我深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沙漠、戈壁和高山的生态平衡,以保护这一独特的自然遗产。
在丝绸之路上的旅行是一次极其珍贵的经历,让我对世界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宝库有了更为深刻的感受。这段旅程的心得与体会将伴随我一生,并激励我积极投身于促进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与和谐发展中。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十二
丝路,一条古老的贸易路线,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商业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路线早已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对于旅行者来说,走丝路依旧意味着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旅程。我也有幸走了这条路,带着探索的好奇心和向往的心情,开启了新的旅途。
第二段: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沿着这条路旅行,我不仅欣赏到了西北地区壮丽的自然风光,还领略到了许多文化遗产的魅力。库车大峡谷的奇峰怪石,敦煌莫高窟的石窟壁画,以及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文化瑰宝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艺术与人文精神生动地展现在我眼前。在旅程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对我们的历史与今天,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三段:品尝美食和交流人文音乐
沿丝路旅行,我也感受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美食和许多不同国家文化的交融。美食上,甘肃的羊肉面和烤肉,新疆瓜果和手抓饭,让我感受到了浓厚地民族风情。在丝路之旅中,与同伴交流、分享他们的文化,奏起那悠扬的民俗音乐,让我如沐春风,在旅程中寻求真正的文化交流。
第四段:过程中的历险
尽管沿丝路旅行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但有时也不少困难。例如,天气的变化、温差的大幅上升下降,环境的繁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认识,都是这段旅程中要面临的艰难解决问题点,让丝路之旅更有真实、更有深度、更有高峰。
第五段:收获与感悟
旅行中不仅要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内涵,也要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与人文精神。走遍丝路,让我在旅行中收获的思维自由、文化视野、潜能和情感。看人迹稀少的大漠,听源远流长的丝绸之路,每一次旅行都象征着开拓,象征新生。在春光里,西北地区山水即园林,绣山河,马蹄铁,大草原,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了西北风度翩翩地风土人情。
总结
在这段旅途中,让我感受到了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的魅力,品尝了各种美味佳肴,领略了许多不同国家文化的交融,也面对种种困难,最后得以收获思想自由和文化视野。丝路之旅对我来说是一段开拓、新生和收获的人生旅程,使我们更加实现了自我价值意义。
丝路的心得体会篇十三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这次高峰论坛,共有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美国、加拿大以及英德法日也派代表前来参会。在圆桌峰会上,与会各方围绕“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就对接发展规划、推动互联互通、促进人文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并通过了联合公报。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29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圆桌峰会,13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高峰论坛,70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与会……5月14日于雁栖湖畔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赚尽了世界媒体的关注目光。《澳大利亚人报》就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主办的又一场大规模的国际盛会。
漫漫古丝绸之路,镌刻着沿线各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不朽记忆。从古代的大漠驼铃、宝船出海,到今天的中欧班列、远洋货轮、直达飞机,借助新科技,已经搭建起了地球村的“数字丝绸之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五点意见”,更加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中国方案,大道之行”。“一带一路”倡议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也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中国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对此路透社就报道称,习近平主席在论坛开幕式上释出包括资金、政策等全方位的大礼包,均展现出中国力促“一带一路”的诚意和所作的努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谓国际社会围绕“一带一路”举行的一次高规格盛会。会议传递出各方合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目标和方向,规划了合作路线图,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和行动路径,有助于推动各国政策沟通更有力,设施联通更高效,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
“一带一路”建设唱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主旋律,承载着各国发展繁荣的美好梦想。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在“政策沟通”平行主题会议上,与会各方就签署了32个双边、多边合作文件以及企业合作项目,涉及1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
截至目前,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建设内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引来全球关注也已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一带一路”一定能够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