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优质16篇)
宗教是人类对于信仰和灵性追求的表达,它给人们带来安慰和指引。总结时要注意语言准确性和表达清晰度,尽量避免使用模糊词语。以下是一些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一
《壶盖为什么会动》是描述科学家瓦特小时候,如何细心观察壶盖为什么会动这一现象,并不断思考研究这个问题的故事。他从小就有不放过理所当然的事情,透过现象追求本质的好习惯。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然后便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瓦特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蒸汽现象,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可出乎我意料的是,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学生们或皱眉,或摇头,那意思是没有什么发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一定是重大的发现呀,在生活中的,学习中的,只要是你自己通过思考、观察得来的,都行。我充满期待地看着学生,可仍旧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不禁有一丝愠怒,正要发作时,一个声音告诫我说:冷静,冷静,千万不可动怒!怎么办呢?课总得上下去呀。俗话说,急中生智。此时,我脑中灵光一闪,有了!我表情缓和了下来,面带微笑对学生说:这样,我先来讲一个我童年时候的发现吧!好!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58个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我。我清了清嗓门:小时候呀,我特别喜欢观察蚂蚁我讲了一个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的发现。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嘀嘀咕咕起来:啊,这么简单呀。我也有。我也有。
看到学生的思路已被打开,说话欲望已被调动起来,我便趁热打铁:简单吧?这样的小发现,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同桌说说。学生立即说开了,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此时,学生们不再困惑,不再为难,而是侃侃而谈:
我发现蚯蚓有再生的能力,有一次。
很小的时候,我在玩水时发现天要下雨、天气很闷时,鱼儿都要浮到水面上来吸气。
我发现蚂蚁是靠嗅觉闻气味来找伙伴和回家的。
我发现了天气很热时,往空中喷一口水会出现小小的彩虹。
我发现了写好作文的秘诀。
【反思】。
课堂中,我们常会遇到学生思路不畅的情况,本案例便是如此。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认为首先教师切忌动怒.必须克制自己的情感,用理智驾驭感情,保持冷静.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这是应用教学机智的原则之一。冷静,能让我们的头脑更清楚,思维更敏捷,灵感便会在刹那间迸发出来,教师便能恰当而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本案例中,如果我当时头脑发热,将学生训斥一番,只会形成师生情绪的对立,课堂氛围的紧张,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更不会听到学生后面精彩的发言,不会看到他们那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不会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爱动脑、爱观察的。
其次,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中的意外情况。我们虽然可以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但再有预见性的教师也不可能预料到课堂偶发情况的出现;再周密的教案,也不可能为偶发情况事先设计好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情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我在备这一课时,就根本不觉得让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是一个难点,反而觉得只要教师一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很多发现来。因此,完全没料到学生会出现思维障碍,出现冷场。但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用我自己童年时的一个小发现来抛砖引玉:老师先来讲讲我童年时的发现吧。这样的随机应变,打破了僵局,唤醒了学生生活经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同时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多么重要。
当然,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并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思考实践,长期坚持,循环往复,经过艰苦磨砺和用心领悟而来的。它像一个人的语感一样,是属于个性化的范畴,是一种驾驭课堂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开阔的心胸、敏捷的思维、丰富的阅历、迅捷的反应力等。
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瓦特图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交流搜集的科学家的资料。
介绍瓦特。(出示瓦特图象)瓦特是二百多年以前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的蒸汽机在全世界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瓦特小时侯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
板书课题。认识“壶”。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用笔画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文,思考:瓦特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壶盖会动的?壶盖为什么会动?
2、小组讨论。
3、全班汇报。
4、重点学习二、七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朗读理解)。
6、学生讨论后汇报。
7、小结: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都做个有心人,长大后取得比瓦特更大的成就。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三
上周五,我们学习了课文《壶盖为什么会动》。很佩服小瓦特,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他很善于观察一些生活小细节,而且还很爱动脑筋,并主动的向他的祖母提问呢!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篇课文结尾处有二张图片,老师和爸爸都要求用图片来写一段话。下面听我慢慢道来……。
人们看到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想飞到那里就飞到那里,真快乐啊!于是人们心想,要是人们也能象小鸟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那该有多好啊!于是人们就发明了飞机!昨晚我看见天空有一架飞机在飞行,好象一颗流星,真美丽啊!
爸爸答应我今年暑假带我去学游泳,到时候虽然没有小鱼游地快,但也可以在水里尽情的玩耍,同时也学会了一样本领。想想好开心啊!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四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五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根本出发点。课堂要体现发展性。多一些惊喜、多一些思索的空间、少留下一点遗憾。我想这样的课堂更有价值,我们的收获会更大。教学《壶盖为什么会动》这篇课文时,我认为有两点做得较为成功:一、对教材的再创造。二、抓住生成资源,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及时渗透学习方法。这一课既是向学生讲述瓦特如何积极动脑、发明创造的故事,同时也是启发学生智慧的“金钥匙”。
1、搭建交流资料的平台,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本节课用问题“你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为今后学习收集和筛选资料打下基础。
2、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表达机会。体现在:鼓励学生质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组织小组讨论,合作解疑,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尝试的空间;优化教师引导探究的策略,唤起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学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通过这节课和同学一起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3、《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我在教学完全文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现象,也引起你们的思考呢?”学生的回答让我欣喜,“清洁工人太辛苦了,我想发明自动吸纸机。”“铅笔一摔就容易断,要是能发明一种摔不断的笔心就好了”。“蜘蛛人擦高楼外墙太危险,我想设计一种擦墙器。”……多么富有创意的想法,它闪烁着孩子们创新的火花!只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科技创新教育就会取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六
一、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瓦、特、炉、半、祖、冒、锅、更、试、验”10个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部首“火字旁”。学习音序查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查到“沸、验”。
2.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3.看图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三、教学准备:
蒸汽机工作的录象、生字卡片、课后练习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放蒸汽机工作的录象)小朋友们,这是蒸汽机,是有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的。你们知道他是受到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3.指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瓦特是国的科学家,他做了许多(),终于发明了()。
2.反馈。(个别、齐读)。
3.学习生字:瓦、特、试、验。
瓦:看清笔顺,在同桌手上书空。
特:找朋友。
试验:你可以换个词来说吗?
说明:口头填空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注意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学生字时,要注意笔顺,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写在手心或在桌子上书空,检查的面就广了。
4.齐读填空。
5.男、女生分读第一、第七节。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2.交流。学习生字:炉、半、祖。
炉:学习“火字旁”,书空部首,想想还有哪些字也是“火字旁”的。(炒、烧、炸……)。
半:书空。
祖:找朋友。看清部首。
3.出示2个问句:
“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指名读、挑战读)。
4.分角色读2-5小节。
5.瓦特心里有许多为什么?从那以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同桌一起自学第6节。
6.交流。学生字:冒、锅、更。
冒:注意字形。
锅: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
更:书空。
7.结合课后练习1(读句子)。(自己选择一句练一练)。
8.朗读比赛:学生参与,学生担任评委。
说明:选择性地朗读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水平重点读好一句话,直至能够背诵。每个学生水平不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当然也要注意指导,让学生自己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9.小朋友们,你喜欢瓦特吗?为什么?
(四)说话练习。
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见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2.瓦特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蒸汽现象,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
3.交流。
说明:可以现在小组里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只要完成书后练习即可。
(五)查字典,学写字。
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再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
2.练习查到“沸、验”。(查字典比赛)。
3.描一描,写一写。(看清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明:刚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一定要给具体的方法指导,然后是学生练习。在学查字典期间,可经常开展查字典比赛,目的是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瓦、特、炉、半、祖、冒、锅、更、试、验”10个生字的音,并能在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部首“火字旁”。学习音序查字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查到“沸、验”。
2.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3.看图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二、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0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养成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三、教学准备:
蒸汽机工作的录象、生字卡片、课后练习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放蒸汽机工作的录象)小朋友们,这是蒸汽机,是有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的。你们知道他是受到什么启发发明蒸汽机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3.指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课文,完成口头填空。
瓦特是()国的科学家,他做了许多(),终于发明了()。
2.反馈。(个别、齐读)。
3.学习生字:瓦、特、试、验。
瓦:看清笔顺,在同桌手上书空。
特:找朋友。
试验:你可以换个词来说吗?
说明:口头填空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注意词语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在学生字时,要注意笔顺,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写在手心或在桌子上书空,检查的面就广了。
4.齐读填空。
5.男、女生分读第一、第七节。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2.交流。学习生字:炉、半、祖。
炉:学习“火字旁”,书空部首,想想还有哪些字也是“火字旁”的。(炒、烧、炸……)。
半:书空。
祖:找朋友。看清部首。
3.出示2个问句:
“为什么水沸腾了壶盖就跳动呢?是什么东西在推动它呢?”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指名读、挑战读)。
4.分角色读2-5小节。
5.瓦特心里有许多为什么?从那以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同桌一起自学第6节。
6.交流。学生字:冒、锅、更。
冒:注意字形。
锅:想想为什么是“金字旁”。
更:书空。
7.结合课后练习1(读句子)。(自己选择一句练一练)。
8.朗读比赛:学生参与,学生担任评委。
说明:选择性地朗读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根据自己水平重点读好一句话,直至能够背诵。每个学生水平不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当然也要注意指导,让学生自己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9.小朋友们,你喜欢瓦特吗?为什么?
(四)说话练习。
人们看见鸟在天上飞,(怎么想),(怎么做)。
人们看见鱼在水里游,(怎么想),(怎么做)。
2.瓦特在九岁时就发现了蒸汽现象,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发现,来,说说吧!
3.交流。
说明:可以现在小组里交流,有困难的同学只要完成书后练习即可。
(五),学写字。
1.学习音序查字法(以“更”为例,先在“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g,在找到音节geng。再在“字典正文”中,利用提供的页码,就会找到你要查的字了。)。
2.练习查到“沸、验”。(比赛)。
3.描一描,写一写。(看清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说明:刚开始学习音序查字法,一定要给具体的方法指导,然后是学生练习。在学期间,可经常开展比赛,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选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同学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考虑、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发明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小朋友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同学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效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同学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同学积累丰富的词汇。
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同学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小朋友拿出自身认为写得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同学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同学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小朋友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同学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考虑的小朋友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身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同学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同学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九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用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地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200年前,一个叫瓦特的孩子就探究过这个现象。
1、自读课文。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2、纠正读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小组内成员考一考,练一练。
1、出示生字,同桌互考。
2、扩词,小组练习。
1、分类。
2、书写。
3、评价。
1、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谈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受发。资料提供者: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组词。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小故事。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一、导入。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物理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二
1教材分析:
从古至今,线条在绘画中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线条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同时有着较强的动感、质感和速度感,是绘画艺术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线条知识的学习。挖掘线条丰富的表现力,将感性认识转化上升为理性认识,学习运用曲线以及曲线的各种变化变现画面动感的方法,从而让线条更好地为画面服务。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线条的变化对动感的影响,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创作一幅有动感的画。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探究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感受线条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线条造型的兴趣。
3教学重点:
了解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变化对动感的影响。
4教学难点:
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能够有目的地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5教学准备:
画纸、彩笔、对比图、课件等。
6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1、听说咱班的某某和某某同学特别擅长舞蹈,我们邀请她们来表演一下吧。
这里有两根绸带,拿着它,跟音乐跳起来。
2、真欢乐啊!绸带在她们手里快乐的舞动,充满了活力。用我们学过的线条表画一下这些绸带吧。这些线条充满了动感,是当之无愧的“会动的线条”。
观察、比较,感受新知:
观察发现:
会动的线条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去找找看吧。(课件出示柳树、倒影)。
会动的线条藏在哪里?(随风摆动的柳条上,河水的波纹和倒影里,华灯初上的车流里,舞蹈家的绸带上。)。
小组比较讨论:
生活中会动的线条有很多,请同学们看桌子上,每组有两张图片(没有动态的和动态明显的)小组分析讨论:
那张图片上的线条更具有动感?
有动感的线条在哪里?带给我们怎样的感觉呢?
小组汇报(这张画更有动感,有动感的线条在___,感觉好像在__。)。
分析、探究,总结方法:
根据汇报总结方法一:
要想使画面有动感,表现动态和用曲线造型是很好的办法(出示表现动感的画和用曲线造型的画)。
荷兰画家梵高就是用这种方法表现动感的。欣赏用这两种方法表现的作品(出示星夜)。
我国古代艺术家也同样有着高超的技艺。(出示敦煌320窟壁画)。
提问: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告诉我,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她们在飞翔?(她们的动态)。
又是什么让飞天飞得这么轻盈?(添加了飘带)。
总结方法二:添画线条。
出示教具:叶子、风筝。
提问:你能添画出表现风的线条吗?
总结:添画线条的粗细变化可以表现风的强度。
出示图片:《赛龙舟》。
提问:哪条龙舟的速度更快?
总结:添画线条的疏密变化能够表现不同的速度。
抢答游戏:快速出示图片:听雨图、猫和老鼠、闪电、心电图、龙卷风、卷发。
抢答:你看到了哪些有动感的线?
总结:添画不同种类的线条,能表达不同的动感。直线能表现快速移动的感觉,折线能表现抖动的感觉,螺旋线能表现旋转。
四、表现指导,学生创作:
1、欣赏其它同学和画家都画了什么?
2、刚刚我们大家一起看了许多的画,学习了许多让画面产生动感的方法。如果让你来画一幅会动的画,你想画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3、提供可以表现的内容:
可以画正在飞翔、奔跑、跳跃或游动的.动物。
可以展开想象用曲线设计有动感的楼房、汽车、文具、家具等等。
好了,让我们也来画一副即有动感又有美感的画吧。
五、作业展示,小结:
1、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介绍内容,哪些方法使它动起来了?其他同学欣赏补充。
2、小结本课所学知识。
六、课后拓展。
思考:你还能发现更多具有动感的线条吗?
板书设计:
动态。
曲线。
动感粗细强度。
添画疏密速度。
不同种类直、折、螺旋等。
教后反思:
学生对线的动感基本能够理解,但如何表现既有动感又有美感的的作品有一定困难。我首先从表现主题上给孩子启发,给了三个部分的内容:1、可以表现有风的景色。2、可以画正在飞翔、奔跑、跳跃或游动的动物或者人物。3、可以展开想象用曲线设计有动感的建筑物和身边物体等。其次,我展示一些优秀学生作品和大师的作品。让孩子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是可以画出看不到,却能感觉到的线条。我展示画得比较快的孩子的作品,让同学看到还可以这样、那样来画。不过,这一点在课堂上表达不是特别明显。下次在教学上还要思考更合适的方法。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三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些线条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三、学习材料。
图画纸或彩色卡纸,水彩笔,丝带等。
(一)初步感受曲线的动感。
1、播放艺术带操视频,学生随运动员一起舞动丝带。
2、学生在纸上用丝带摆曲线,看谁摆得多,小组比赛讨论。
3、教师舞丝带,学生比赛把丝带舞动形成的曲线记录在纸上,看谁画得多。
(二)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曲线。
1.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曲线?(学生回答)。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1)、烟花。
(2)、车流。
(3)、水波纹。
(4).曲线造型的沙发和帽子。
(三)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曲线,引导学生分析线条排列组织。
1、敦煌壁画飞天。
2、凡高作品《星空》。
3、小朋友作品。
(四)小结:通常曲线给人运动的感觉,我们在画面上用很多曲线,有规律有秩序的排列能够表现出动感。(板书:会动的线条)。
(五)考一考: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朵静止的花,谁能让花动起来?(请几名学生在黑板上画)。
(六)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曲线能表现动感?还有那些线能表现动感?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斜线,长短不一的直线,折线)。
小结:通常曲线会给人运动的感觉,但是以一定形式排列的直线也能给人动感。
(七)学生动手实践。
1、分组讨论表现主题,小组成员分工。
2、分组创作,教师辅导并适当参与创作。
(八)评价、总结。
1.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教师总结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发现线条多么有趣!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用心体会,我们一定能用线条描绘出更美的图画!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过程:
1、谈话(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师生显得不那么生疏了。)。
2、播放音乐。
3、师生随音乐做动作。
板书课题:听音乐画感觉。
二、新课。
1、听音乐、画感觉。
师再放音乐,并范画,生仿画。
2、找规律、助提高。
师:我们在绘画中使用的线条一般分为哪几种?
生:直线,曲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直线和曲线)。
师:那种线条能表现出动感?(这时学生窃窃私语)。
生:曲线(教师又用彩色粉笔画出曲线)。
师:音乐帮我们找着了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去欣赏艺术家是怎样使画面既有动感又有美感的。
3、欣赏。
这时学生纷纷打开书,欣赏教材中作品,找出了表现动感和美感的地方,相互交流分享着发现的'喜悦。
三、创作体验。
1师:欣赏了艺术家的作品,我们充满了创作的激情,我们都是小画家!让我们拿起画笔,大胆创造,“让线条动起来”。说完,教师便在课题的后面用美术字体加上了后面的一句话,课题成了“听音乐、画感觉___让线条动起来”。
2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1)按音乐内容创作(音乐成了跳动的线条,变成了流动的画面。)。
(2)自由创作(画面不再是静止的线条,而是跳动的音符。)。
3、学生展示作品、谈感受。
四、总结延伸。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课后的任务是,请你们去发现美,创造美!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五
1、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并能熟练地进行。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将课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探索生活中许多小现象,养成思考、追问、联想,甚至实验的好习惯。
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理解课文,了解瓦特发明的全过程。
1、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2、惧有关瓦特的资料,和其他发明家缌观察现象,创造发明的。
3、酒精炉,小水壶等试验器材。
用酒精炉,烧开带盖小水壶的水。结果壶盖不住的往上跳动。你们看看,水烧开了出现什么现象,为佬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早在200多年前,一个瓦特的孩子就探究到这个现象。
(一)自学。
1、自读课文,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纠正读音,学生可分小组,分段落读课文,组内其他人纠正读音,也可同桌互读或前后桌读。也提倡读给老师听,读后都要互相正音。
3、成果互检,同桌或组内成员将生字从课文中拿出来,根据熟练程度可以出示拼音,也可以不出示拼音,互相考一考。
(二)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或词语卡片,同桌互相读,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所读生字的生字卡片。
2、扩词。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写字。
1、分类,试着找一找哪些字可以放在一类比较着书写,学生可以分成独体字和非独体字,也可以将可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放在一起。
2、书写,观察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出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看,每个孩子拿出自己认为写得的一个字,边展示边讲。
3、评价,其他人评一评展示的学生在书写和讲解上的优缺点。
(四)交流。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概括时语言简洁完整。
3、小组学习,读文中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1)学生有可能不理解壶盖为什么会跳动。有些孩子课前找好了有关的学知识与原理,求解释。
(2)学生可能疑问,祖母为什么对壶盖会动置之不理,没什么兴趣,爱思考的`孩子可能从中联想到许多周围有价值的小现象都会被不细心的人忽略,会找到平时自己也出现过的这们的。
(3)学生可能疑问蒸汽机什么原理,同样可以用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解决。
4、汇报交流。话题可以从瓦特开始,也可以从蒸汽开始,同学们谈一谈从瓦特与蒸汽这个故事中受到的启发,话题没有局限,可以选取其他发明家的故事,也可列举生活中的小现象。
(五)练习。
1、读一读。
(1)白云在天上飘,不是风吹的吗?白云在天上飘,是风吹的。
(2)谁有那么的大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
(3)更多的小汽,不是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吗?更多的的水汽就可以推动更重的东西。
2、组词语。
母()()被()()蒸()()。
3、读一读,《比画风》书p40。
壶盖为会动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认读并识记“英、位、科、半、祖、奶、推、定”8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英国、一位、科学家、祖母、奶奶、一定、推动”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书空“位”的笔顺。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提示初步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能在字典中准确查找“英”、“位”、“科”。
3、能熟练地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能在老师指导下尝试读出瓦特和祖母对话时一问一答的不同语气。
4、通过阅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读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习用音序查字法查找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是和他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分不开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田字格卡纸、新华字典等。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揭示课题。
1、媒体出示“壶盖跳动”的画面:看屏幕,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学生交流)说明:通过播放flash,以直观的的画面出示了壶盖跳动这个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并要求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规范学生的表达。
2、出示句子:炉子上的一壶水开了,壶盖啪啪地响,不住地往上跳动。(学生借助拼音读句子;理解“不住地”)。
3、个别读,齐读。
4、过渡:有个小朋友也看到了这一个现象,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媒体出示)壶盖为什么会动?(指名读)。
5、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题,注意,当作为课题时,小问号就不见了,因为课题上一般是不加标点的。(补全课题)完整读题。(指名读,齐读)。
说明:这是一个学生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在此,通过问题到课题的转化,适当渗透,帮助初步理解课题上一般是不加标点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媒体出示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2、交流:“壶盖为什么会动?”这个问题是谁提出的?(出示图片:瓦特)。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第1节。
过渡:瓦特是谁呀?读读这段话。
1、媒体出示第一节(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2、学习生字:英、位、科(学习音序查字法)。
3、模仿第一节,用上“一位”来介绍一下你知道的科学家。
4、齐读第一节。说明:课文的第一节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却有3个生字需要学生学习。由于查字典仍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又是音序查字法的第一课。为了不使学生由于学习查字典而割裂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在此,把生字教学与音序查字法的学习相结合,采用小集中的方法进行生字教学,生字教学紧扣第一小节的学习,真正落实“阅读中识字”这一原则。
学习课文2——5节。
1、自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思考:瓦特看到了什么现象?媒体出示第二节。个别读,齐读。
2、交流:瓦特小时候看见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板书:看见)。齐读第1、2句话。
3、学习第2节,理解:好奇;学习:祖、奶。
4、自读课文的2、3、4、5小节,找找瓦特和祖母说的话。
5、出示:瓦特和祖母说的话。指导朗读。
6、分角色读一读2——5小节。说明:2——5小节的朗读是基于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能更好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学习第6节。
1、自读第6小节,完成填空。
2、交流并了解这小节中4句句子的意思。
3、齐读第6节。
学习第7节。
1、出示第7节,理解:终于。
2、指导朗读。
四、总结明理,首尾呼应。
1、瓦特之所以能成为有名的科学家,和他小时候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
2、用一句话来说一说瓦特是怎么样的人?
3、总结。
板书设计:
看见看了半天问。
瓦特像。
小时候仔细地看看见想又想。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