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教师调研报告(通用22篇)
报告的目的是向读者传达信息,并且要让读者对所报告的内容产生兴趣。在撰写报告之前,要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一
从9月3日至今,我来到南宫实验中学实习已经3个多月了,这是我人生中最难忘怀的一段经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真的收获了太多太多。不仅收获了教育教学经验、班主任管理经验,更收获了对于农村教育认识的深化。这些收获是在大学课堂上永远学习不到的。在实习的过程中,我针对农村的音乐教学工作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音乐教学状况。根据我的调查,我发现农村的音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师资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中小学校,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而且大部分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已趋饱和。相比之下,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因为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的状况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非本专业的其他学科教师(音乐爱好者)兼音乐课。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这样的结果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
二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城市学校中,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在相当多的学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那首歌,另外就是让他们自己来“玩”,表达学到这首歌的什么。其实这样做不仅有损学科的科学性,也对学生造成了误导和表现出了自己对这门课还有学们的不负责任。
三学生学习状况的问题。
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很突出,一般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教师教学方面的原因;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有教学条件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在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下,来自学校、“主课”教师及家长的阻碍。这些都是造成学生欲喜爱而不能的重要原因,这种状况在小学、初中和高中的高年级学生中尤为普遍。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我想出了以下几个对策:
1.将艺术教育中的组织与领导、师资队伍与教科研、教学硬件与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并建立分级督导机制。
2.针对广大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薄弱的现状,应以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为工作重点,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条件上给予扶,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强化、优化有关政策,鼓励艺术学科的毕业生到乡村学校工作,以加快基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进程。
第17期宁巨南新支队南宫实验中学音乐陈杨。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二
温岭、淳安两地教育工作在全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温岭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990.4亿元,居全省第9位,但教育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淳安是省重点扶持的加快发展县,是我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市、区),但经济总量和教育资源总量都不大。选择这两个市、县作为调研对象,可以以点带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解决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共性问题。
(一)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近年来,温岭市、淳安县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坚持党管教育、党管人才,以党建促师德,积极开展学校党建工作,有效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挂钩,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习优秀教师、师德群体创优、争做教育铁军等专题实践活动,组织评选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师德楷模、师德标兵、十大“感动教育”人物(群体)等。
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把好教师进口关,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实行逢进必考、好中选优。重视教师的专业研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研训制度,强化新招录教师的职前培训,选送骨干教师赴海外研修。温岭市规定新招录教师统一参加“4+1”模式培训,培训不合格不予转正。淳安县规定教师出国培训不受“三公”经费指标限制。统筹推进名师名校长等骨干人才梯度培养,引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淳安县每年投入130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名师名校长培养。
教师收入逐年增长。两地在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持续提高教师收入待遇。温岭市从20xx年开始设立4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一线教师的绩效考核奖励;20xx年提高到9600万元,20xx—20xx年全市在编教师年人均收入(含五险一金)分别为11.49万元、12.62万元、14.15万元。淳安县20xx—20xx年在编教师年人均收入(含五险一金)分别为9.85万元、11.97万元、13.52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中发现,两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总体表现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数量不足。数量不足既有绝对数量的不足,也有结构性的短缺。
首先是绝对数量不足。我省教师配备在数量上基本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各地小班化教学成为常态,即使在学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班级增多,配备的教师势必要增加。同时,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城市化的推进,学龄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而且不断往城市集聚。为此,各地都新建、扩建了一批幼儿园、中小学校,教师数量不足问题随之凸显。如淳安县近2年计划新建、扩建5所学校,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可供调配,教师缺口达100多人。温岭市也面临新建公办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师可供调配的问题。另外,由于我省山区、海岛较多,再加上农村人口大量流出,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规模中小学校。这些学校由于学生数量少,不能按一般的师生比来配备教师,往往出现既缺教师又“超编”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剧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其次是结构性短缺。结构性短缺主要表现为性别结构的矛盾。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72.84%,其中34周岁以下育龄女教师占女教师总数的55.63%。学段越低,女教师比例越高。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女教师生育请假导致的教师临时性短缺问题更加突出。此外,我省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后,不同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物理教师普遍富余,地理、技术等科目教师则出现不足。
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首先是工作积极性问题。受社会价值多元、职业荣誉感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把教书仅仅看作一份谋生的职业,教育理想缺失,责任意识淡薄,缺少长远的目标,从教热情有所下降。其次是专业素养问题。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地区的教学质量。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水平普遍不高。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但有些教师还是老观念、老办法,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储备,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专业知识“老化”的现象,影响了改革的成效。从区域差异来看,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城市教师,水平不高问题更加突出。农村骨干教师不断流失,让农村教师队伍陷入低质徘徊的“怪圈”。20xx年至20xx年,全省从农村学校调到城区学校的教师占调离人数的34.5%。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既有教师队伍建设内部的原因,又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从内部原因分析,在招生环节,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主观意愿不强。当然,这也与师范类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有关。在培养环节,主要存在重知识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职业道德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缺少责任感、使命感。教学实习只有短短8周时间,真正能够站上讲台给学生上课的实践机会很少,教学实践经验明显不足。在准入环节,教师行业的准入门槛不高,教师招聘普遍允许非师范生报考,非师范生通过考试获取教师资格证并不难,师范生培养与教师招录脱节、错位的现象比较严重。淳安县最近一批招录的160名教师,师范生只有60人,而非师范生为100人。大量师范生最终没有成为教师,造成了师范教育资源的浪费。在使用环节,普遍反映教师的职业并不轻松,除正常教育教学任务之外,额外的工作名目繁多,占用时间和精力很大。据温岭市一所小学的校长反映,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间,上级组织学校开展的示范创建等各类各级达标、评比、检查达20余项,老师们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应付。在培训环节,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工学矛盾导致学时不足、远程学习监管不严、培训机构敷衍塞责等问题也比较突出,不能很好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从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是教师地位待遇偏低导致职业吸引力下降。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文件明文规定“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近年来,各地教师收入逐年有所提高,但由于公务员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情况不同,最终的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吸引力和工作积极性。其次是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在弱化。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下降。再次是新时代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老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难度越来越高。四是城乡差距加剧了农村学校的进人难、留人难。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城乡不均衡发展,城市生活便利性、人文环境、职业发展机会、子女教育资源明显优于农村,这些因素都在促使农村教师流向城区学校。定向生从教、农村特岗教师等成为大多数人的“临时安顿”,而非真正的“职业终点”。农村师资队伍不稳定又造成农村地区适龄学童流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
这次调研发现的问题,有些由来已久,有些则是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难点问题,加快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增量”文章。进一步优化各地学校布局,确保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分布状况、生育水平和城镇化进程等相适应,改变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局面。对偏远农村的极小规模教学班、教学点,也要审慎布局,科学安排教与学,力求在质量和覆盖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结合新时期新特征,综合考虑城市化进程、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统筹区域内现有编制存量,适当向教育系统倾斜。同时,要严肃清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挤占的教师编制,加强公办学校在编教师到民办中小学校任职任教管理,清理被非教学岗位挤占的教师编制,为教学岗位腾出更多编制。推动教育系统“员额制”管理改革。鼓励公办学校向民办学校、社会力量购买教学资源或管理服务等,缓解编制压力。
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存量”活力。全面推进“县管校聘”改革试点,盘活现有教师编制存量,突破试点中出现的瓶颈,抓住“管”“聘”关键环节,引导各地公开公平公正地配置每所学校的教师编制和岗位结构比例,解决结构性短缺和区域性矛盾,有序推进教师合理流动。逐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推进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制、校长年薪制,加强校长专业化队伍建设。扩大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方面的自主权,将中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给有条件的学校,在高级职称评审中进一步提高学校对教师评价的话语权,实现使用人与评价人相统一,让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得到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做强师范教育,把好师资“源头”水准。大幅度增加现有师范院校的经费投入,支持师范院校办好师范类专业,提高教师培养水平。适度加大农村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力度,引导立志扎根教师行业、服务乡村教育的优秀青年进入教师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设师范专业。选择部分师范学校开展“一专多能”(复合型)教师的培养试点,适应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需求和高考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提升培训质量,拓宽职业发展“空间”。以师德师风建设、知识技能强化和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青年教师入职常规培训、中年教师价值认同、骨干教师转型升级等常规培训,优化线上线下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提供开放共享的菜单式培训,不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提升基层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敬业又专业的教师队伍。推动省、市、县优质培训资源重心下移,建立送培训下乡入校制度,对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经常性定期指导,达到科学引领、雪中送炭的效果。完善中职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学校与企业实质性的产学互动,提高中职教师培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鼓励高校、教育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针对一线教师教学需求,研发针对性强、特色鲜明的专题培训项目与课程。
落实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按照《教师法》和中央文件有关规定,督促各地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明确“不低于”的标准和统计口径,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统筹整合现有的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农村教师特岗津贴、乡镇工作人员补贴等政策,按照越是边远艰苦待遇越高的思路,优化农村教师待遇保障。研究改进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指导学校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突出教育教学实绩,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加强人文关怀,创造教师乐教“环境”。当前,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群体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诸多方面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要切实为教师“减负”,从物质上、情感上、心理上予以关心、理解和支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避免简单地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尽量减少教师从事与教学无关的超负荷工作量,精简优化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为教师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切实关心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鼓励农村学校利用自有土地或校网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建设集体宿舍,解决广大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为他们长期扎根农村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三
一个月的实习期就这么过去了,想来时间过去了就快,回想起这期间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多,也学会到了很多大学课本里不曾有的东西。在离家比较近的_职教中心,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职教中学是我们县一所也是规模很大的职业学校,校内也设立基础部就是普通高中,我实习的内容就是跟着团委朱_老师学习,他也是高二3班和高三9班的历史老师,所以我也就以自己的专业为主学习做历史老师。
实习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三年来,我以做一名高素质的大学生为目标,全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不断完善自己。一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同时,它使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变为社会实习。短短的实习生活,感觉可以说不错,真的很不错。当我漫步在实习的校园里,那出自学生的一声声“李老师好”“李老师好”的感觉真好,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不是被叫上瘾了,呵呵。一个月的实习,也令我感慨颇多。
我实习的班级是高二三班,记得我刚到课室的第一天,晚上改作业就有个同学写纸条给我说:老师我不是好学生只是为了叫你高兴才认真做作业的。我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给他回到:看到你认真的作业我很开心,但是我也很难过你否定自己,我觉得你不管出于什么心态但你把该做的事做的那么好就是最棒,也许你以前只是分数不高,但一定是好孩子好学生。听了几节课之后,我开始走上讲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节“处女作”。当然,刚开始心情特别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出现了“讲课重点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老师要求我多听课,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并且面对面地指出教案的不足以及上课时存在的缺点,帮助修改教案,他以前也带过好多历史学的实习老师,不仅经验丰富而且他没有丝毫的架子,有更多的是朋友般的亲切交谈和热心的鼓励帮助。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学校和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地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学习,多多向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譬如讲课的是时候老是断断续续,思维跟不上,声音很小,放不开,有学生竟然在下面喊老师你是不是太紧张啦!由于我上课时气氛僵硬使学生也不积极配合,令我痛心疾首。粉笔写不好,写得又丑,手臂还很难受。后来我就多和指导老师交流不断自我完善,终于扭转了这种局面。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不紧紧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
老师就像自编自演的导演加演员,而且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不过在我的努力和坚持下我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有几个很调皮的学生在上我的课时认真多了,还积极配合回答问题与我交谈,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刚开始常常因为学生在下面开说话不配合,我喊破嗓子都没办法控制,在我的不断说服教育下现在却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直接向课堂要效益了。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觉得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学习。在上课时我都采取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方式,课堂只要是以学生的朗读和提问为主,我再加以补充、纠正。我告诉他们学习好多知识都应该知道: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真理。因为课堂都是以学生自己动脑为主,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高中历史而言,批改作业,纠正学生的错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但我在纠正学生每个错误的时候,写上激励的评语,并在评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加以勉励,开导。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作业上继续写明。我的指导思想是不断给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直至认识了错误并改正为止。
我觉得身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有这样的耐心,才能把学生的缺点纠正过来。因为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从不训斥他们,而是耐心地教育他们,跟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症下药。制造机会让他们参加班里的活动,让他们知道,老师是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好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方面,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就怀疑学生的能力,因为才能是多方面的。在我的细心努力下,班里的几位后进生成绩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他们不象以前那样,因为在不好的学校里就自报自弃,开始认真努力起来了。从中我深深体会到,对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不能只是一味地训斥,嘲讽,而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多沟通,多互动,多鼓励。
实习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月的实习时间很快结束了,曾经让我们忐忑和憧憬的实习就在愉快和充实中度过了,蓦然回首,我发现我收获了自己想要的那份技能和学生的那份情谊,站在讲台上我觉的自己不再那么紧张害怕,更多的是责任,希望给学生传达最多的知识信息;走时学生依依不舍的心情也深深的感染了我,都希望继续留下!同时也真实的感受到教育的进步,作为老师的崇高,同时对那些辛苦学习的学生充满关爱和祝福。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在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时刻不忘不断提高自己我觉得到学校了应该再看更多的历史书籍,力求以后做老师的时候讲课能穿插更多有趣的历史细节,把历史课讲的生动有趣。面对即将走上社会工作,我满腔热情。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四
1、职业简介:
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我认为具有三种重要的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包括一般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之贯串于自己所教学科之中。然后再对各种不同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除此之外专业知识则要求教师必须广、宽厚,这是对教师专业过程中的第二次分工,更加细化了教师的工作。
实践知识:都说实践出真知,所以教师除了具有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在全面透彻地理解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还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书本知识不再空洞。
教育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掌握过硬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本着教师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出发,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环境简介:
从硬件方面来说教师的职业环境一直都是不错的。比如有专门的办公室、夏天有舒适的空调,办公室里也有芳香四溢的花卉植物作以点缀。每个教师都附有多媒体,给课程增加了丰富性并且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
2、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在教师职业的队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都是冲着教师这个职业良好的工作待遇而去。并且现如今越来越多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频繁发生,许多教师已经不单单是把精力放在教育学生身上,而是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变化,现在教师队伍里素质也是层次不齐,不乏有有一批素质低、作风不端正的人出现。教师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也非常盛行。教师之间帮派斗争也是存在的,评先进和职称的时候同事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所以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把关,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负责。
1、机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所以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2、挑战:
我选择教育这个职业并想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本身对学校生活存在美好的回忆,喜欢与学生之间单纯地相处。而现在随着就业环境的严峻,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所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另外我国教育职业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沿海地区教师资源丰富而偏远地区急缺教师教师供求不平衡。
1、教育教学能力:
身体条件方面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普通话水平方面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普通话授课。
职业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学习要求方面非统招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上岗资格,要经过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生产实习教学法(实习指导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求)等课程培训,并经考试成绩合格。
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教师上岗资格证,同时有公共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心理学证书。
2、岗位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至少为大学本科文凭,高等教育的文凭要求更高,依情况而定。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
3、上岗条件:
思想品德条件方面热爱祖国和职业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学历条件方面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我心中所想。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则必然会拼尽全力去做好。我认为我有能力胜任好这份工作。虽然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这些外部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更应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教学方面:
每天都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能完成其教学目标,尽可能实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地把传授知识放于第一位。关心和爱护学生地成长与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
2、育人方面: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来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脑力成长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健康正直的成长,不会误入歧途。
通过网上调查得知一所普通初中的普通老师一年的工资除去奖金和各种节假日发的物品或钱,大概5、6万,公务员基本一样,而且还有补课费、课时津贴,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有完整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等等。教师这个职业相对于比较稳定,很多人也是看中它有可观的退休工资。
通过行业背景知识、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业的任职要求、工作内容、薪酬等方面的了解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择业与就业起到了更理智的分析。我认为现代大学生不能盲目选择就业,要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能力出发,理智就业择业。我们要摆正心态,积极热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勇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是一次成长,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一步步成长。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进一步提高20xx年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开展了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我组(xxx、xx、xxx、xxx)到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调研。所到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配备都是所在校区最好的学校。调研期间听课8节,组织召开座谈会4场,发放调研问卷80份。现将我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8节课,语文、数学各四节,授课教师年龄在30—40岁,其中仅一位是男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位。使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的两位。8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使用演示文稿的老师,制作上仅停留在图片、文字的使用上,音乐和视频的插入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就忘了板书。大多忽视教学生成,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个别教师使用了分组,但是利用程度不高,流于了形式。
综合问卷分析。
1、100%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2、90%的教师最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92%的教师认为目前最欠缺的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4、100%的教师赞同对小学生开展学校心理辅导。
教育技术问卷分析。
1、不会操作电脑的教师为0。能简单操作的为30%,掌握的60%,精通的为10%。
2、90%的教师掌握网络上信息及资源的搜索。
3、95%的教师能够使用电子邮件。
4、100%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90%的教师能简单操作excel。
5、95%的教师不会对音频处理,85%的教师不会图片处理。
6、90%教师能简单操作多媒体设备。
音乐问卷分析。
1、9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演唱训练或学习过歌唱的方法,还是自我感觉来唱。
2、90%能简单使用键盘,但仅限于右手但旋律。
3、70%的教师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
4、90%的教师不具备音乐软件的使用。
5、95%的教师没有指导过课外小组的活动。
6、100%的教师没有见过20xx年新课标。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兼职教师因专业知识或升学压力多数不上,换成了自己的主课。
新配发的教学设备,因不会使用多闲置。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是工学矛盾。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特别是远离县城的边远小学,师资短缺。并且现在的培训有时扎堆,再加上主题调研,让老师基本无暇以对。农村教师大多在不能住校,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三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分层培训,因材施教,不能大一统,一概而论。
四是希望能够送教下乡,让老师在家门口参加培训。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六
根据县教体局通知要求,我们依据问卷调研提纲,就我校教师队伍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实有在编教师83人,现在在岗教师为78人,借出2人,3人因病不在岗,学历达标百100%。
1.目前,我校现有2名教师个人自行借调到了xx县进修学校,三名教师因病不在岗。我们对下一步清理整顿占编不在岗的教师的问题建议为:尽快归岗。对畅通教师“出口”问题建议为:一是尽快补齐学校编制,二是严把借调关口。
2.在编专任教师中,没有人是由原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
3.现在教学岗临时聘用人员为29人,占专任教师人数的比例40%;临聘人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缺编,对于彻底解决临聘人员问题有何建议为:一是压缩招生,二是县里统一配备教师,三是现在借调出的教师尽快归还原单位本岗位。
4.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是97%;现在编教师中有81人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职称)人数,小学高级、中学高级职称存在比较严重的已评待聘情况;目前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体制机制存在不合理因素:一是入口多,评上的多,聘任的少,二是鱼龙混杂,不具备相应职称级别的资格能力。现执行的评审条件、办法和程序科学合理。有效评价每一位教师的水平、能力和业绩成果建议为:一是提高评价教师能力标准,二是给每一位教师创造机会,三是上级部门不能乱干预。
5.没有设立农村牧区教师岗位津贴、生活补贴、交通补助或专项奖金。对于吸引和引进优秀教师到农村牧区学校任教的建议为:一是提高生活方面的待遇,二是提高政治方面的待遇,三是提高职称方面的待遇。
6.目前,本校主要是通过政府统招,统一开支为主渠道补充新教师。对于今后规范新教师招聘工作建议为:如果由学校招聘,由学校来解决新教师的工资开支,学校压力极大,还是采取政府统招,统一开支的渠道补充新教师的方式效果好。也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师回校任教。
7.目前,本地区中小学校长是由组织考核任命选拔任用的。实现了归口管理。现行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体制下产生的校长能力差,管理水平低,个人素质较差。对于下一步校长交流工作的建议为:民主推荐,竞聘上岗。
8.地方财政未设有教师培训专项经费,而是由学校出资校总经费的3%给进修校作为本校老师的培训经费。对自治区组织的各类教师、校长培训工作建议为:求实务实,不能通过虚拟的网络形式培训,应该以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培训方式为主要的培训方式。
9.就促进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采取的措施为:积极传达、落实主管局对此项工作的精神和工作部署,效果较好。
下一步的规划为:
一是充分学习贯彻落实县教体局的指示精神,
二是=进一步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我校已经建立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并且已经启动了教师、校长交流工作。我校有四名教师已交流到农村学校工作。
交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交通生活等后顾之忧影响校长教师的交流。
二是大部分校长教师对原有学校有较强的归宿感,存在不愿交流的情绪,年龄较大的教师习惯于在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工作,不愿意去新的环境生活和工作。
对于有效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施的建议为:
一是交通等配套保障措施要到位。
二是可以以镇、片或一定的行政区域设定学区,试行学区管理,发挥优质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并带动校长教师的自然流动。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七
1.**校区的常规教研工作正常开展。制定的教研目标主要是:如何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有进步或改变。主要内容是针对中高考、小升初考以及各年级的阶段考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实施方式是:立足我校区实际,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前确定教研主题、确定时间地点等,通过历次教研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
2.除常规教研外,还在校区开展了教师的教学技能竞赛,举办了优质课、示范课、过关课等的评定,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时段内曾掀起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的热潮,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3.没有开展立项的课题研究。
4.没有进行完整的教育资源库建设。目前校区只是收集建立了以教案、网络资源等为中心的教学资料库。
5.开展了中高考的主题研讨和培训活动。效果一般。
6.高中阶段已进入了新课程。借阅过广州市教研室对新课程的培训与研讨的部分内刊。
7.校区教研团队的建设还较粗糙,需不断打磨。
8.校区对每次教研均有文字记载,并以此作为教师考评考核的内容之一。
9.未来的校区教研计划是立足实际挖掘资源搞教研。
1.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由科组长、教学主任结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优秀案例等,依次进行培训。
2.在职教师培训主要以成功案例和分公司级的获奖课例为载体对教师进行培训。
3.未来教师培训工作规划:深入贯彻、多角度探究个性化1对1的教学模式,并在其基础之上对教师进行业务等方面的全面培训。
暂没有开展小组、班级规模的课程探索。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八
乡镇小学团员教师的团组织关系隶属于乡镇团委,乡镇学校团员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自然也是乡镇团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好、建设好这支队伍,有利于少儿的素质教育工作,有利于团带队工作,对更好地开展乡镇团建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团员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使乡镇团委的工作面临着新的难点。如何处理新形势下学校团员教师队伍的建设,**县岭头乡团委曾经探索过,结合**县岭头乡团建工作的实践,浅谈一些观点:
岭头乡团员教师队伍仅指,岭头乡小学28周岁以下的团员教师所组成的群体。岭头乡小学有教职工74人,其中团员教师有32人,由于岭头乡地域宽广,乡小学分为三个管理片,分别是岭头片,南峰片和八炉片。乡校的团组织在乡中心小学团总支下设一南峰团分支。乡校团组织健全,少先队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但岭头乡校团员教师队伍中存在着:
(1)团员教师对团组织活动不主动,不热情;
(2)对团员应该承担的义务不情愿履行,怨声载道,还曾经一度出现团员教师拒交团费;。
(3)团员教师出现了团组织概念模糊等一些问题。
发现问题,就要找出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岭头乡校团员教师队伍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岭头乡团委与乡校团总支深入到团员教师当中,进行细致的访谈,听取团员教师的意见,初步分析了导致团员教师队伍工作诸多问题的原因:
(3)乡团委没有足够的活动资金,开展各种团员活动比较被动;
(4)乡团委在主观上错误地认为,团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团组织健全,乡团委在团员教师队伍建设上无需花大力,团员教师自已能够管理好自已的队伍,以致松懈了管理工作。
乡团委和乡校团总支经过调查摸底后,制作了岭头乡校团员教师登记表格,要求承认自已是团员的教师认真填写表格,上交至乡校团总支。与此同时,乡团委将调查的情况和解决问题的计划反馈到乡党委和乡校领导,并邀请其参加团员教师队伍整改的工作。这一系列的整改工作,使得目前团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观,档案齐了、工作也顺了。
1、依靠“行政手段”,做“硬”团员教师队伍的组织纪律性。
团组织是一个有严明的组织纪律的群众团体,前些年团员教师队伍的组织纪律出现了一些问题,虽说是平常疏于纪律方面的强调,但很大一部分根源还是团组织的“无权”和“无为”。要做“硬”团员教师队伍的组织纪律性,首先还是得依靠并用好“行政手段”。这里所谓的“行政手段”就是指大力宣传团组织纪律的前提下,取得乡镇党委和乡校领导的支持,借其与团员教师的直接上下级隶属关系,共同介入严肃团组织纪律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乡镇团委和乡校团总支要做的工作:
(1)及时、适时地组织团员教师学习团的知识,向其宣传团组织有关纪律;
(2)了解乡校团员教师对团建工作的思想,分析原因,找准问题,权衡是否需要利用“行政手段”的必要性;(3)采用合适的“行政手段”的方式,如要求乡校领导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团组织纪律、乡镇团委和乡校团总支对不履行团员义务的团员教师进行退团处理等方式,来严肃团的组织纪律性。
2、投入感情,做实乡镇团委与团员教师的关系。
(3)关心,乡镇团委要关心团员教师的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让团员教师把乡镇团委和乡校团支部看成自已的家,有心事找团组织诉说,有困难找团组织帮忙,团组织应充分利用优势,尽可能地为团员教师提供帮助和服务,促使两者关系健康发展。
3、生动活泼,做好团员教师的团组织活动。
团员教师的团组织概念模糊,是因为团员教师很少参加团组织的活动,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客观因素,这里就不再赘述。团员教师的团活动主要的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并兼顾本职工作.
(3)兼顾本职工作,一方面组织团员教师活动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时间,应安排得当,否则不但会影响本职工作,而且学校领导也不支持;另一方面,在选择组织活动的内容时,多考虑与教师的本职工作有关的活动,如组织有意义的团带队活动、岗位竞赛活动等,既可丰富团组织活动,又可提高团员教师的工作水平,获得学校领导的欢迎。开展生动活泼的团组织活动,是建设团员教师队伍工作的有效载体,乡镇团委和乡校团支部要充分利用团组织活动推动团建工作的发展。
4、深化“推优推干”工作,做“活”激励机制。
团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向党组织或上一级部门推荐优秀青年和后备干部。“推优推干”工作作为一种激励机制,也应在团员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得以深化和体现。
(2)在乡校教师学年工作考核中,乡校团干的团工作成绩应列入考核内容中;
(3)教育系统要重视团工作,允许被评为县级以上的优秀团干、团员的教师,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加分等。当然上述的这些激励机制要得以保证,必需征得党委和教育系统的同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团组织要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必须先拿出自已的工作品牌。如果有那么一天,团组织的工作搞得很有影响力,并极大的推动少儿素质教育,那么教育系统必将团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使得团组织的激励机制得以充分发挥,这又将极大推动团工作,于此就形成了一种互动的良性循环。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九
优秀作文推荐!近年来,部分中小学校和教师向学生乱收费、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难点问题,更是社会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尽管县教育、监察、纠风部门对此类问题非常重视,一直把治理工作作为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问题始终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上述现象时有发生。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在征求意见过程中,群众对教育三乱问题反映强烈,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教育三乱问题列入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给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们对治理中小学存在的三乱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从根本上遏制三乱问题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我们通过深入学校了解、向中小学生家长和社会下发征求意见卡、组织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收集学生家长的举办信息等途径的调查,大家一致认为我县中小学和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多数学校适应形势要求把行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对教育三乱问题的整治力度,取得明显成效;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开拓创新,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但是个别学校和教师自律意识不强,乱办班、强制性补课,乱订教辅材料、乱收费的问题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政府和教育的形象。具体表现有:
1.强制性补课现象。
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或租赁房屋或在教师自己家中组织学生补课、做作业,甚至有的教师将不参与补课的学生列为不看好的对象,有的还有意将课上讲得部分内容放在补课时讲。
2.乱订教辅材料现象。
过去学生用的教辅资料除了按上级一科一辅要求统一代购的以外,有些教师还要另外选购一些发给学生,后来变成教师在书店选好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买。练习和作业多数是用后买的资料,学生不得不买,加重了学生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3.乱收费现象。
部分学校曾经有过向学生收取招生报名费、水费、资料费、代课教师工资费等,去年以来基本得到纠正。最大的问题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不定期向学生收取资料费,开始时只有主科教师,后来发展到各科教师,有的甚至收没名号的费,家长对此非常反感。还有个别教师收取择班费、座位费,最让学生和家长不满的是给了座位费就坐靠前,不给的不管个子高低只能坐后排,还有的是学生一犯错就拿坐后排惩罚学生。
3.现状分析。
去年,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县委县政府把整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教育、纪检监察部门把治理教育乱收费、滥补课作为教师队伍整顿的重要内容之一。山西省教育厅在去年放寒假时和今年开学前就严禁中小学占用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两次发文,教育部门及时传达,有效遏制了上述歪风。然而,就在高压形势下,还有部分教师心存侥幸,明知故犯,顶风违规补课、收费,教育和纪检监察部门处理了一些教师。但目前乱收费、滥补课的土壤依然存在,一旦放松管理,还有反弹的可能。
经过调研,虽然社会各界对实施教育振兴战略以来的教育工作总体上是比较满意的,但个别教师违规有偿补课、乱收费问题,也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人们的价值观扭曲的社会大环境中,个别教师受利益驱动公开组织学生甚至通过个别做工作,利用校外场地对学生进行节假日或放学后有偿补课,从中谋取个人利益,把学生当成资源,作为赚钱的工具,这种现象在多数地方存在,我县受到的负面影响也比较严重。
2.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我国大力倡导实施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但新的教育理念在中考、高考等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下,不能完全被学校、教师、家长接受。高分数才是硬道理,这句话虽出自普通百姓之口,但含义却很深刻,它是衡量名校、名师的标准,也是名牌大学择生的标准。而高分数从何而来?学校的办法是增加课时量,延长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的是把双休日变成单休或者两个星期过一个双休;教师的办法是办补习班,加大练习量;家长的办法是参加各种补课班,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3.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
三、教师反应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内容方面。
1、“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2“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培训”
(二)在培训形式方面。
目前培训形式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授课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
座谈发现,教学研讨、专家互动、小组活动等是教师一般关注的形式。可见,开放性、参与式、主体性的培训方式更受欢迎。
(三)在师资聘请方面。
教师普遍喜欢来自一线的专家和名师,说明教师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执行能力。
四、分析与思考。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特别是“课改”的推进,教师普遍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不足。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摆在教师面前,成为教师当前最迫切的需求,61%教师在座谈中提到参加培训希望个人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如:从学历提高、教学技能、技巧提高、术科培训等分析,教师希望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学与用紧密结合。
(二)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识的普及”,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教师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样,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引起社会的重视。在这个环境下,教师需要掌握基本层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心理分析技术的学习。
五、建议与对策。
(一)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方式,随着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因此,多开展参与式、对话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二)围绕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培训者的需求。
将教师关注的内容进行整理,开设培训项目。围绕教育教学,开展调研,加强培训课程建设。改变以往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的专题设置,体现课程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一
1.新入职的大学生基本功扎实,个人素质较高。
在课堂教学中,大学生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普通话标准、板书规范、教学设计有条理等,都值得肯定。
2.公招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公招教师中,有一部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xx年以上的教师。这部分教师表现出了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新颖,教育理念新,有课改意识。
3.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课堂改革意识。
在课改大趋势下,大部分教师已初步形成课改意识。部分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如电子白板、录音机等。教学设计上有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环节,体现出一定的课改意识。
4.学生基本素质有所提高。
本届新生,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基本素质较高。新生接受学前教育的情况好,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较好。部分学生有较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例如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课堂举手积极等。
(一)学生课堂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课堂纪律意识不强、课堂常规训练不到位。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坐姿等课堂常规不规范,随意性强、班级课堂常规还没落实。
2.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课堂学习随意性强。
此问题主要表现在七年级新生:学生课堂主动答问较少、课前准备不到位、倾听习惯较差、喜欢齐答问题、静心学习不够。对教师的课堂要求理解较差,自我管束差。
(二)教师教学常规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多媒体使用能力较差。
新进教师对教室内的电子白板、课件制作与操作不够熟练。课堂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不够。
2.个别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
教学器材准备不充分、课前候课习惯没有养成。
尤其是小学一年级的课堂组织相对较差、课堂调控效率不高、教学秩序较差。部分教师缺乏对全体学生的关注,不能及时调控课堂秩序,维护课堂教学的纪律。
(三)教学观念、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传统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要表现为:
(1)教师讲得过多(基于讲授法和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学生动得很少(基于被动接受和思维的陈规课堂学习);教师的教学引导功能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2)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不够,只管教师充分讲解,忽视学生有效吸收,缺乏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及时反馈。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没有重视教育规律),教学效率低。
主要表现为:
(1)讲授法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有串讲方式存在,忽视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视阅读情趣和习惯的培养、注重阅读体验,能做到合作交流等。
(2)师生教、学形式单一,没有给学生更多、更广的学习、思维空间,缺乏课堂生成的效能发挥,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3)课堂探究性、探讨性活动开展不够,学生缺乏深度思维。
(4)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比较随意。
3.部分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1)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间少,能力差。
(2)鼓励性学习不够,学生个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对学生朗读指导、阅读指导、声乐能力指导、思维训练指导、体育技能指导等方面不到位或缺乏。
(4)课题练习容量偏少,缺乏练习层次和深度,学生知识能力拓展不够。
(5)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课堂渗透不够。
(四)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知识点把我不准,对该年级该阶段段内容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清楚,该知识要教哪些,教到什么程度,横向纵向有哪些知识内在联系不够清楚,有走一步看一步的现象。
2.知识教学落实不够,只注意教完了,没注意反馈学生学会了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检查和必要的指导。
3.部分教师对知识教学的重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各环节平均用力,没有轻重缓急的节奏,部分课堂反映出基础知识教学用时较多,重点知识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4.部分教师教学不重视难点知识的突破。对难度较大的知识,没有提前铺垫,合理分解难点,缺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和教学,学生掌握较差。
1.限时改进,明显提高。所有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必须按照建议意见,在半期前积极主动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明显进步变化。
2.青年教师、新教师要主动学习,自觉提高。
3.青年结对教师、指导教师要各尽其责,切实履行蓝青工程工作职责,做好指导和学习的工作,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4.骨干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中主动指导青年教师、新教师,团队式发展。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二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这其中存在一些特定的因素,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写一份好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行业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职业简介:
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2、我眼中的教师职业:
我认为具有三种重要的知识,它是教师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是学科知识、实践知识和教育学知识。
学科知识:包括一般学科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学科基本知识,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之贯串于自己所教学科之中。然后再对各种不同知识和理论进行选择、组织、传递和评价。除此之外专业知识则要求教师必须广、宽厚,这是对教师专业过程中的第二次分工,更加细化了教师的工作。
实践知识:都说实践出真知,所以教师除了具有具备深厚的学科背景,在全面透彻地理解所要教的学科基础知识之上还要引导和带领学生开展学科研究和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书本知识不再空洞。
教育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掌握过硬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本着教师的职责,关心爱护学生,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出发,多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工作环境。
1、环境简介:
从硬件方面来说教师的职业环境一直都是不错的。比如有专门的办公室、夏天有舒适的空调,办公室里也有芳香四溢的花卉植物作以点缀。每个教师都附有多媒体,给课程增加了丰富性并且节省了上课板书的时间。
2、存在的问题:
但是现在教师职业的队伍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多都是冲着教师这个职业良好的工作待遇而去。并且现如今越来越多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频繁发生,许多教师已经不单单是把精力放在教育学生身上,而是更多的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随着这些年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变化,现在教师队伍里素质也是层次不齐,不乏有有一批素质低、作风不端正的人出现。教师中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在也非常盛行。教师之间帮派斗争也是存在的,评先进和职称的时候同事之间竞争也十分激烈。所以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把关,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负责。
三、职业前景。
1、机遇: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所以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到了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
2、挑战:
我选择教育这个职业并想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教师这个职业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本身对学校生活存在美好的回忆,喜欢与学生之间单纯地相处。而现在随着就业环境的严峻,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所以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另外我国教育职业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沿海地区教师资源丰富而偏远地区急缺教师教师供求不平衡。
四、职业的任职要求。
1、教育教学能力:
身体条件方面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普通话水平方面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普通话授课。
职业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学习要求方面非统招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上岗资格,要经过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生产实习教学法(实习指导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求)等课程培训,并经考试成绩合格。
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教师上岗资格证,同时有公共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心理学证书。
2、岗位素质要求:
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至少为大学本科文凭,高等教育的文凭要求更高,依情况而定。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
3、上岗条件:
思想品德条件方面热爱祖国和职业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学历条件方面申请认定幼儿园教师资格必须具备幼儿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小学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中等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是否属于师范教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省教育行政部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和省教育行政部门验印的毕业证书来确定),其他中专毕业学历应视为不合格学历。申请认定初中、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以上学历。申请认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含中专、职业中专、职高、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下同)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且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其以上工人技术等级。申请认定高校教师资格,应具备研究生或大学本科毕业学历。
我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我心中所想。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是自己真心喜欢的则必然会拼尽全力去做好。我认为我有能力胜任好这份工作。虽然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这些外部因素。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应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更应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加强专业技能修养,同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工作内容。
1、教学方面:
每天都能完成当天的教学任务,每学期能完成其教学目标,尽可能实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真正地把传授知识放于第一位。关心和爱护学生地成长与需求而不是盲目地关注成绩,忽视学生的心理成长。
2、育人方面:
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来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脑力成长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健康正直的成长,不会误入歧途。
六、薪酬。
通过网上调查得知一所普通初中的普通老师一年的工资除去奖金和各种节假日发的物品或钱,大概5、6万,公务员基本一样,而且还有补课费、课时津贴,更重要的是教师还有完整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等等。教师这个职业相对于比较稳定,很多人也是看中它有可观的退休工资。
七、总结。
通过行业背景知识、工作环境、职业前景、职业的任职要求、工作内容、薪酬等方面的了解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今后的择业与就业起到了更理智的分析。我认为现代大学生不能盲目选择就业,要从实际出发,从自身能力出发,理智就业择业。我们要摆正心态,积极热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于迎接挑战,勇于直面人生的挫折。把每一次失败都当做是一次成长,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一步步成长。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我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有效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开展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调查”,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调查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在学校的开展,必将有力的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应该落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最有力、最直接的动力。
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做专门调研,目的在于了解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寻求富有针对性的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有效教学技能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科学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调查方法与工具。
我们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拟出《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交流和教科研活动及需要学校所创造的条件等多个方面着手的。本项调查发放问卷88份,收回有效问卷为80份。
四、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校教师共96人,其中女教师较多73人,男性教师23人。教师的年龄分布比较均衡,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队伍,又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从整体上看,25-30岁的占全体教师的17%;31-40岁的亦占65.9%;40-45岁的占10.5%,46以上12人,占13%。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表明: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10%。这表明我校教师整体学历较高,教师的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较强。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学高级32人,中学一级占45人,中学二级占17人。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虽总体偏高,但职称晋升还有不小的空间,学校管理者应抓住这个契机,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态度54%选择比较重视,但25%的教师表示听从学校领导安排,缺少自觉主动性。有近半的教师认为:内因是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教师们尤其看重自己的后天努力,如32%教师主动研修,并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环境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占31%,其次是专家引领26%,借助网络23%。26%的教师认为同伴互助是最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说明校内教师有互帮互学的良好教风。教师普遍认为工学矛盾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占62%,此外学习、研究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25%)、校本研修的机制尚未完善(18%)、存在职业倦怠(17%)都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教师目前最想学习、最需要的知识依次是: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34%、与担任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3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28%、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30%、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214%。另外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必须注重的是研究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占74%,解决教学中和实际情况48%,立足自己的课堂,不断上好课43%。有15%的教师比较强调追求个人发展。
在教学中,有95%的教师经常使用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说明我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参考书依然是教师最广泛运用的教辅材料,选此项的占43.8%。不过,仅有3%的教师经常使用社区、生活资源,说明教师比较缺乏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识,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90%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43%的教师经常使用课件、模型和模具展示,27%的教师经常使用录音机、录像机。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6%的人认为需要增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工的能力;38%的教师需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21%的教师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做较深层次的交流;%的教师认为欠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85%的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将每一个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之中;81%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6%的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教学指导书籍;另有11%用其他自己创新的形式。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科研感到困惑,37教师认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24%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学习;22%教师希望提高学科的信息接纳的能力;教师对如何评价学生以及与同事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表现得比较自信,没有一人认为自己欠缺这两项能力。
(四)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最常使用的后续策略是在脑子里回顾一下,选择此项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7%;其次是和同事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占19%;在教案后面写几行占8%;11%的教师会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只有12%的教师会系统思考并写下来,说明教师比较缺乏总结教学经验并记录成长历程的意识,甚至个别教师从教以来就从来没自己主动写过教师反思。
在开展教学反思时,教师的困惑主要有:有12%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表述;6%的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可见教师们的理论水平需要提高,须多读教育类书刊,增加积累。但调查显示只有35%的教师有计划的选读专业著作,14%的教师一年能读2本以上,49%的教师只是偶尔看看。2%的教师一本不读。
教学反思之后,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43%的教师一定能调整;59%的教师有时能调整;没有很少能调整和不能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说明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动机。
(五)教学交流及教科研活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普遍具有开放的心态和交流的意识,能在教学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50%的教师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43%的教师有时与同行交流;6%的教师有其他形式的交流;没有教师从来不与同行交流。对于适合自己的研修方式,29%选择研习优秀教学案例,29%认同集体备课,23%喜欢专题培训,%借助专业引领。
我校教师较多参加的教科研活动是教学观摩92%;其次是说课评课53%;再次是课题研究34%;有12%的教师开展教学实验。说明我校教学研究活动比较丰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对学校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态度,69%认为重要,需要加强,但仍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实效性,更有5%的人不愿参加。对我校集体备课的态度,65%的教师给予肯定,认为切合实际,值得深入开展,31%的教师建议改进,让大多数教师真正参与。可见,有效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应该思考并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可以考虑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鼓励教师多形式地进行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希望学校能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邀请专家开设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2.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经验,感受直观的教育成果。
3.希望能与名校结对,推选学科骨干,组织业务竞赛。
4.加大经费支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五、存在的问题。
1.很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遭遇高原时期。教师生涯发展的高原期对应的教师年龄大约在35~45岁左右,这时期的教师从教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但常因自身的经验及资历而自以为是,也会因“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会因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熟悉,在“小环境”的显赫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会由于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或地位,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我校教师平均年龄正处于这个之间,其中35-45岁的教师共8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49.3%。从调查结果来看,44.4%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工作达到胜任水平,35.9%的选择为能手,但对于第二栏“您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什么”,仅有16.2%的选择为能手,21.4%的选择为专家。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缺乏思索,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满足现状,教育理想不鲜明。还有53.3%的教师认为下班后很疲惫,不愿再想学校的事情,这些都证明我校教师普遍感到职业的倦怠。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我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处于专业高原平台期。
2.教师本体缺少及时的自我反思。这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忙于日常教学,无暇反省;38%的老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忙于教学进度,缺少及时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二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调查表中,44%的教师一学期仅有一篇教学反思,25%的教师甚至没写过;73%的老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比较满足,没有迫切想充电的欲望。这系列数据表明教师本身缺少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学习欲望不强烈,自主学习、自我反省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3.教师群体缺少有效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引领。23%的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70%的教师对专家和同事听自己课,未持高兴态度。教学中遇到问题请求帮助,64%的老师没有选择请教专家,可见教师对专家的认同感不高,专家与一线教学距离太远,一些专家教师未发挥引领作用。
六、建议与对策。
总结上述各项调查,我认为,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工作,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下一阶段,我们要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构建适合本校文化特点的发展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团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具体的教师生涯规划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如今大部分研究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为教师安排学习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使很多老师都在被动接受着学习,没做到因人而宜,制定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个人目标,这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是有着不良影响的。“凡事预则立”,而且教师因根据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制定科学的目标。不能人云亦云。以保证少走弯路,快速发展。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便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出科学的教师发展目标体系。在此目标体系的引导下,教师建构个人年度成长目标。
2、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
首先是重视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发展。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需求调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教学研究的启动和支持体系。要在制度层面上将开展行动研究作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成长。二是注重骨干引领。骨干教师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一方面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示范、经验介绍、专业讲座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路径。三是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3、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特别是同一学科的“组本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应关注理论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积累,更应重视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成长。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组本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4、要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关键。教学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教师发展的聚焦点,也是推动教师发展成长的直接与现实的力量。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开展各种科学研讨活动为主渠道,以学科教研组为抓手,推进“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案例研究,新老教师互动的传、帮、带为主的结对策略,青年教师基本功对抗赛的竞赛机制,随机的课堂教学展示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有效实践,让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以充分锻炼,才华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同事的认同,领导的赏识,以期进一步的发展,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满足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又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5、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
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6、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7、倡导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一种内源性、主动性的发展,而不是外源性、被动性的发展。要倡导教师在反思自身工作中发展、在学习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在与专家和同行的合作与互动中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专业敏感性。要提倡教师做的“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的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一些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4年,我国农村地区危房比例仍然较高,全国小学和初中一共有4542.3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约1750万平方米,因自然灾害受损的校舍约万平方米,小学和初中校舍危房率分别为5.6%和3.7%。虽然6年,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新的保障机制,许多学校新修了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但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农村中小学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水平更低,从而最终导致农村学生流失。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机、、、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9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6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7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6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5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7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__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09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根据省教育工会《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情况调研方案》的精神,我会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历时十三天时间,先后深入十八所中小学掌握第一手材料,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五百余份,召开大小座谈会十余次,走访了教育行政部门和县人事局的主管同志,接待了上访的教师代表三批次,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身。此后我们又坐下来认真学习、细细解读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文件,弄懂弄通了政策规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周至县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的学校正式人员,从一月一日起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
基础性绩效工资,义务教育学校占70%,非义务教育学校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其中包括班主任津贴,由各学校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绝大部分学校在制定二次分配方案时以教代会为载体,由校委会提出草案,在充分征求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教代会通过形成方案。
中小学校长的绩效工资是根据本人的技术职称划定的,校级领导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数额,一般不高于本校前五分之一教职工的平均值,学校中层领导一般不高于校级。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标准为同职级在职人员的60%。
二、存在问题。
1、周至县对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不正确。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的人力资源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第二条“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核定”中是这样表述的:“〈一〉绩效工资暂按学校工作人员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贴补贴水平核定。”“〈二〉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清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津贴补贴结合进行,将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国家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规定教师绩效工资的总量和水平应有三部分组成: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总量、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原来年终一次性奖金,应以此为依据一一核定、核算。而周至县没有这样去做,取全县机关人员绩效工资的平均值年均7000元作为教师绩效工资的水平。周至县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结构复杂,内含工勤人员、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乡镇机关更是庞杂,这无形之中就将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有意识地压低了许多.
从国发﹝﹞6号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教师的职称与公务员的行政系列有对应的比照,即中学的高级教师﹙副高﹚可以比照处级,中级﹙高级工﹚可以比照科级,初级﹙中级工﹚可以比照办事员.陕人发〔〕148号文件也对此作了相应的表述,即中学高级高于副处级,中学一级比照科级,中学二级以下比照科员。
现将周至县公务员和教师各级别每月的绩效工资对比如下:
在职公务员在职教师退休教师。
处级:960元中学高级:710元中学高级395元。
副处:870元中学一级630元中学一级370。
正科:780元中学二级550元中学二级340元。
副科:690元中学三级500元中学三级305元。
由此可以看出,周至县在职的中学高级教师比副处级每月还低160元,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仅是科员的水平。教师中最高级别的仅次于公务员的中等水平。这不但有悖于《教师法》中对教师工资待遇“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也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重申的关于教师工资不低于其他工资水平的原则格格不入,严重地背离了了党中央、国务院在义务段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
2、周至县在实施绩效工资的步骤上有失公允。周至县在__年年7月已对公务员实行了第一轮的津贴补贴,春节前夕,由县、校两级传达给每位教师先支付3000元的津贴补贴,县工行制作了银联卡,结果却因为国务院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决定而叫停,西安地区除了周至、户县未发外,其余各县区均已执行。教师的绩效工资才从的元月份开始计算,已经被公务员晚发了一年半的时间,且又是低标准。县政府在今年上半年在一没有发文二没有向广大群众作以说明、解释的情况下,偷偷摸摸地给公务员每人的银联卡上一次性地打了三千元。《指导意见》在第五条经费保障和财务管理中明确指出:“县级财政要优先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所需经费……”而周至县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不得不叫人们对这种做法感到匪夷所思。
3、现行的绩效工资制度在执行的环节上,拉大了同行业不同区域间的收入分配的距离,增加了社会的不公平性,不符合党中央关于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愿景。根据西安市人事局、西安市劳动局市人发〔〕158号文件精神,西安市区的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为:中学高级教师80元,中级教师1880元,初级教师1710元,退休教师的生活补贴为同职级在职教师的70%。依次算来,周至县的在职中高教师的绩效工资标准是西安市区中高教师的34%,在职中级教师绩效工资占西安市市区同级的33.4%,初级占西安市区同级的32%。
同教一本书,同上一节课,同属于西安地区,仅此一项市区的教师竟是周至同职级教师的三倍,这就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加速了好教师云集都市、广袤的偏远地区师资力量更加薄弱的恶性发展,使经济落后地区由现在的经济落后再变成若干年后人的落后,更谈不上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周至将陷入教育落后,人的素质落后,经济更加落后的恶性循环。
另外,一个县经济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从人的主观因素这个层面来看,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没有理由将经济落后的责任分摊到他们的头上,而如今要周至全县的教师为此买上拿低工资、低待遇的单,将县域经济落后的板子打在教师的屁股上,这显然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三、主要困难。
1、基层领导对教育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地位的认识不足,有着浓厚的官本位思想。在他们的思想中,教师应是他们的“子民”,津津有味于他们的“残羹剩汤”应是本分,对于“子民”们同桌共享党的惠民政策他们感觉“不雅”。
2、周至县县域经济落后是人所共知的,广大教师是通情达理的也是事实,增加此项工作的透明度,让广大教师享有知情权,让他们理解政府的难处,支持政府的工作是不难做到的。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周至县教师工资拖欠严重,当时的县长高献同志在全县的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宣布,教师工资的发放和政府同步,先从他这里做起!话音一落,会场立刻掌声雷动,至今不少人谈及此事还津津乐道。
四、建议。
1、周至教师绩效工资的不公平现象,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强烈不满,不少离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多次上访均未得到满意地答复。我们请求省市领导能来周至,深入调查,还广大教师一个公正。
2、党的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就表明,促进教育公平,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而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轴心性工作,因此应将教师的工资待遇的核定、核算提升到省一级,可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在一个省内划分几个不同的区域实施。这样就会有利于教师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教育资源更科学有效地配置,为在全社会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一个前提条件。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城区、各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1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08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08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合集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二)对新一轮全员培训的需求。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三
根据我校培训计划的要求,为全面把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寻求解决教师队伍发展的突破口,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为此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师资结构不合理。我校有教职工38人,50岁以上8人,40岁—49岁10人,30岁---39岁12人,20—29岁8人。中专学历8人,高中2人,专科28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高级12人,小学一级24人,小学二级2人。存在问题主要是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多病教师较多。
2.教师配备不科学。体育、美术、音乐无专业教师。科学教师只有1人,语文教师过多,数学教师不足。女教职工31人,男教职工7人。男教师较少,女教师较多。存在专业不对口情况,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师资素质不平衡。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90%,平均年龄38岁,领导班子很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管理方法保守陈旧,对年轻有为教师不能大胆任用,瞻前顾后。领导干部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个别领导干部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作风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工作不落实、不到位,与老师沟通交流少等。公开课始终停留在少数年轻教师身上,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缺乏主动,躲前闪后,不能起带头、示范、辐射作用,满足现状,对年轻教师缺少影响力。少数教师不思进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佳,满意度不高。青年教师工作激情受到约束,办公环境、领导重视程度,导致少数教师缺少责任心和进取心,工作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习、工作缺少钻研精神,竞争意识不强。
1.合理核定编制,科学配备师源。
(1)上级人事部门要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解决农村因缺编造成的困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教育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农村教师的流动,对借用教师要实行申报制,对学校教师配置情况进行调研,实行“有借用不分配”原则,从政策上堵住农村教师外流现象。
(2)学校对老龄化教师或多病教师实行人性化管理,一方面动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教师提前离岗退养,另一方面对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教师实行转岗使用。对提前离岗和转岗人员的身份、工资待遇以及有关个人利益问题,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尽可能地让留者情愿,去者甘心,没有顾虑。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坚持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学习政治理论、重要文献、法律法规、典型事迹,开展“求真务实,解放思想”、“责任与奉献”大讨论主题教育,弘扬爱国守法、敬业奉献、改革创新、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竞争意识,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二是组织开展“争当师德标兵,做人民满意好教师”立功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把学习《规范》、贯彻《姜堰市中小学教师基本职业道德考评量化打分标准(试行)》,落实到教职工日常的具体言行中,引领广大教师争做人民满意的“六有”好教师。三是建立师德考核评价机制。组织开展社会评学校、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三评”活动和教师承诺活动,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举报电话、校长接待日等形式了解各方面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对搞有偿家教、索请索礼、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不得评优、晋级、晋升,并作为绩效工资考核依据。
(2)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学习。一是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确定培训资金投入,保证定期轮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尽快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二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学习,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通过自学考试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外出学习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听课评课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公开课提高自身教学水平、通过校本培训提高专业水平。三是“请进来,走出去”,邀请本地区知名专家、教学能手讲学授课,为教师引线指路;定期派员外出观摩学习,为教师筑石铺路。
(3)重视培养和指导青年教师。一是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对象,落实培养人,做到培养一个,发展一个,选拔一个。二是实施“青蓝工程”拜师结对活动,制订教师个人成长计划,签订合同书,以骨干教师带动、带好青年教师,为青年教师传真经、露一手、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三是引导青年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组织开展“八个一”活动,做到“三字一话”天天练,教学反思经常写,教育专著日日看,读书笔记周周写,教学工作月月查,论文勤动笔,课件勤制作。
3.加强教师管理,提高管理实效。
(1)严于律已,率先垂范。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在各方面要起带头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有形的榜样、无声的命令、有力的指挥。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要求教师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无论面对大小事情,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不论工作环境好差,工作难度大小,都能迎难而上,以苦为荣。涉及荣誉、经济利益的时候,一不争二谦让,不和教师争荣誉。在思想作风方面,力求清正廉洁;对工作实事求是,不搞报喜不报忧;对人对事处以公心,一碗水端平。
(2)勤于督查,对症下药。疏于管理易导致领导层失去公信力,教师思想麻痹。实行层级管理,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事事有人过问,人人过问事情。领导班子要有明确分工,不流于形式,有工作台帐,办事日记,做到考勤心中有数,教师到班有底。坚持一日三巡,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当场解决。
(3)建章立制,长效管理。制度不是形式,不能走过场,贴在墙上不对照,说在嘴上不行动,制度等于没有。制度就是公约,是全体教职工执行的准则,大家要常对照,常排查,常反思,有改进。领导要下基层,到办公室,到课堂,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有调查,才能说服力。制度面前要一视同仁,不搞特殊,既要人性化管理,又要有刚性规定,没有规矩不成2方圆。制度要对事不对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维护学校声誉,树立自身形象。
4.关注教师健康,丰富教师生活。
(1)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平时与教师多沟通、多交流,缓解教师压力,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师所关心的问题。积极开展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缓解教师的压力。定期组织教职工体检,做到有病早发现,早治疗,让教师的健康得到保障。
(2)以人为本,关怀激励。发挥教师的优势,让教师们感到学校对他们负责任,帮助他们进步。在生活上,对教师体贴入微,改善食堂伙食;对生病的教师,学校领导亲自探望,捎去大家的问候;对教师家庭困难,学校应尽力给予帮助解决,让教师安心工作。学校在评优、晋级等问题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停留在少数人,不圈点对象,不作凭老印象,不暗箱操作,一切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全体教职工监督,还领导一个清白,给教师一个明白。
为了规范教学管理,保障学校各项常规工作的落实,规范教学过程,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保证教师充足的备课、作业批改、师生互动、教学研讨的时间,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涌宝片区师坐班制度如下:
1、坐班的对象:所有在岗教师。
2、坐班的任务:备课、学习、作业批改、听评课、其它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4、坐班的地点:各年级组坐班室。
5、坐班的考勤:学校教师坐班管理实行值周教师负责制,由值周教师具体负责,值周教师在规定的签到和签离时间内发放签名册进行签名,以外时间进行封存,值周领导要每天检查登记情况。
6、坐班要求:
(1)请坐班教师从教学需要、管理需要出发,必须严格遵守坐班时间,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也不得无故中途离开。
(2)因工作需要完成其它任务的,视为正常坐班;因病假、事假、出差等原因未能签到签离者,值周教师应在备注栏注明具体情况。
(3)坚决克服自由散漫思想、行为,坐班时间不玩电子游戏,不影响他人,坚持文明坐班,有效坐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发展,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要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观念,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作为为广大教职工谋利益、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四
我校地处乡镇,经常有教师担心教不好书,担心学生们不喜欢自己的课,整日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为此我和一些同行以“乡镇教师职业心理问题”为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目的是帮助教师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课题组设计了“乡镇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研究”问卷调查表,并在我县选择了几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校进行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选取了筠连中学、景阳中学、海瀛小学为样本进行全员问卷调查,另外利用阻止初中教师进行期末阅卷的机会,对这部分教师也进行了问卷调查。
1.乡镇教师的精神寄托情况分析。
从被调查的所有教师来看,认为学生、班级能成为精神寄托的占%34;认为有时能成为精神寄托的占46.6%;而不能的占19%。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筠连县的教师们绝大多数对学生、对所教班级非常热爱,感情很深。一旦学生不理解老师或者所教班级在教学、教育过程中出点问题,老师心理上承受的打击可想而知。
2.乡镇教师是否愿意改行的情况分析。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您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职业,还会选择教师吗?问卷最终的统计结果是:愿意的占25.2%,不愿意的占46.6%,随缘的占28.2%。其中筠中教师愿意的占17%、不愿意的占43.8%;海瀛小学教师愿意的占43.8%,不愿意的占28.1%。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发现,我县不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不少教师表现出抑郁、焦虑、过分担心、易被激怒、与人交往不自在、容易猜疑、无法入睡等,情况令人担忧。
形成乡镇教师职业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三方面。
1.繁重的工作导致了乡镇教师心理问题突出。
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50.6%的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太累,42%的教师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最长的达12个小时。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小班化教学正在兴起,一个班二三十人,而我县一个班有60至70人,最多的超过了90人。农村小学由于缺老师,甚至是一个教师包班上完所有的课,超负荷的工作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长此以往不出问题才怪。
2.改革带来的压力是导致乡镇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如教师聘任制、成绩考核量化、学生评价教师分数量化、学分制等,在改革进程中,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乡镇教师,由于受种种条件限制,他们适应改革需要的能力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往往因压力太大而导致心理危机。有的教师甚至把这种危机转嫁到学生身上,导致各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时间发生。
3.对教师要求过多过高导致教师心理问题严重。
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在客观上迫使教师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教师处于全社会舆论的焦点当中,于是许多教师不得不努力克制自己的七情六欲,长此以往心理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其实教师也有着普通人一样的情绪,不能把教师当作圣人来要求,相反在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应给予更多的关爱。
乡镇教师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解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加以关注,才能够标本兼治。
1.从源头抓起,提高教师准入的资格。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乡镇教师有许多是由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的,这批教师从整体上来说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素质不高,再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果心理素质不好的话,就会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所以应该从源头抓起,适当提高教师的资格。
2.提高教师心理素质,为教师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氛围。
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老师们有了心理问题无法找到专业人员进行疏导,只好自我调节。同时,我县从来没有开展过针对教师的心理培训。要想解决教师的心理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即以教师为服务对象的心理培训和提供专业的心理教师。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在环境。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定期不定期地为在职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五
本文目录。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现“人均强县”的基本保证。按照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县政协经科委从11月下旬12月上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教师队伍管理的视察。视察组先后视察了4所中小学;分别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和政协委员座谈会。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小学70所,初级中学4所,综合中学1所,幼儿园1所,师训教研中心1所),校舍建筑面积41351平方米,在校学生9303人(学前教育749人,小学4717人,初中2621人,普高801人,职高415人),寄宿生5091人(小学2120人,普通中学2971人),农村留守儿童2063人。教职工607人(幼儿教育21人,小学458人,中学228人),小学、初中、普高和职高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8.5%、96.4%、73%,小学教师的大专率和初中教师的本科率分别为72.4%和44.3%。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的逐步推行、教师结构工资制的试行,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一是教师队伍总量稳中有增,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管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临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
我县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较好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的奋斗目标、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相比还存在差距。
(一)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教师的师德师风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之处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个别学校领导干部和少数教师滋生了、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与不注教学质量、忙于有偿家教的的现象。一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上班时间从事商品经营活动。还有少数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二)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城乡分布、学段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分配、调配不尽合理,教师编制的结构性问题突出。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初、高中教师按学科紧缺的矛盾突出且缺少学科带人头,普遍存在编制虽够却按科分配教师不足、胜任教学教师不足,出现有富余人员或是不称职人员的现象,并且学校的富余人员和不称职人员分流困难,一旦遇到教师病、产假或脱产进修等情况,任课教师就“断档”,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人员能进能出的机制尚未形成。由于结构性缺编,加上升学率压力,部分教师超负荷工作。
(三)师训经费不到位,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财政安排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经费不足甚至未能落实,使学校只能以校本培训为主。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紧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极少。培训的不足、继续教育的欠缺,导致现有师资队伍的质量与未来教育的不适应、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呆板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适应、现行教研方式的陈旧与指导教师教学的不适应,从而出现了“身在课改中,处在理念下,留在陈旧里”的普遍现象。
(四)教学成本投入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只有学生的学杂费,既要按规定保证硬件投入,又要按需要满足教育教学,入不敷出,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于市县间、县乡间教师收入、福利待遇差别较大和高中、初中教师的层层由下向上的选拔,造成了县内优秀骨干教师因外调和改行向外流失,因选拔和调动的的内部流失,且特级、高级教师数量不足、年龄偏大,在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方面,发挥作用不够,学校骨干教师队伍难以稳定、难以形成且新老交替面临形势严峻,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
(五)学校班子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学校班子老化,班子凝聚力、影响力较弱,班子成员运用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与遵循现代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缺陷难以适应管理需要;二是少数学校用人随意,不能真正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任人机制,造成班子傭肿、人浮于事,甚至导致骨干教师流失;三是个别学校领导素质较低,拜金主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意识、不集众意主观臆断倾向存在,至使学校管理混乱与教育教学水平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落后。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建议。
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我县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我们建议:
(一)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
(二)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
建议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要有计划地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尊师重教的舆论宣传。广泛宣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和我县教育教学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宣传教育战线上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模范教师和先进事迹等等。力争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使教师真正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三)保障培训经费,提高教师待遇。
建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三位一体”,采取给一点、补一定、筹一点的办法,启动以提高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和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安排和组织教师培训,构筑和完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外出学习培训、教育部门集中培训、教研科研活动培训、立足岗位校本培训等方法,促进教师教育思想的“刷新”、知识结构的拓展、能力结构的激活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重视教育的外延发展,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必要投入,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和改善教师办公教学条件,让教师真正工作顺心、在校安心、教学尽心、生活舒心。政府按财政增长水平,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的“身价”有增无减,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理顺管理体制,优化队伍结构。
建议根据教师管理特点,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一套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编制、人事、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主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吸纳各个学校与一线教师的建议意见,以形成健康的教师能进能入能分流的任用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完善教师分配、调配机制,坚持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学校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初、高中教师,走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路子,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一是改革学校主要领导的任用机制并加强监管,形成“以观念、能力、成绩任人评人”的良好氛围;二是改革学校中层领导班子的配备使用,实行学校中层领导任用报批制度,改变用人随意、能者不能上、庸者不能下的现象;三是加强学校班子考核及对班子后备人选的推荐与考察,及时对学校凝聚力不强、号召力不够、作用发挥不正常、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不前的班子坚决予以更换或调整。
返回目录。
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教育家朱永新曾多次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和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
读书,能改变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专业品质,促进专业发展乃至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促进其专业发展,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构建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包河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为此,我们进行了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调研活动。
一、调研目的:广泛深入地了解全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了解老师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为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方案提供必要的现实依据,为构建书香校园,推动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奠定基础。
二、调研范围:全区小学语文教师。
三、调研方法:问卷法。
四、调研内容:本次调研涉及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情况、工作量、健康状况等,重点调研教师的阅读现状。
五、调研过程。
1、设计问卷。依据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工程的规划,设计了《包河区小学语文教师现状调查表》(重点调查教师阅读状况),并通过语文教研组长将调查表发给了每所学校的每位语文教师。2、问卷回收。各校由语文教研组长负责,通过电子邮件,陆续提交问卷。共收回问卷848份,其中有13份问卷无效,835份是有效问卷。3、统计分析。对提交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
六、调研结果与综合分析。
本次问卷分别从读书兴趣、读书时间、读书类别、影响读书的原因等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1、读书兴趣方面:全区酷爱读书的小学语文教师有186人,占总人数的22.27%;喜欢读书的354人,占总人数的42.39%;一般的284人,占总人数的34.01%;不喜欢的11人,占总人数的1.3%。
2、读书时间方面: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96小时。喜欢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
读书笔记。
心得体会。
等,且读书时间达到或超过2小时的有175人,占总人数的20.95%。比较喜欢阅读,也经常读书,但不经常做笔记、写心得,读书时间在1.5-2小时的372人,占总人数的44.56%;偶尔读一读的176人,占总人数的21.08%;愿意读书,但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事务,基本不读书的103人,占总人数的12.33%;对读书没有兴趣,基本不读书的9人,占总人数的1.07%。
3、读书类型方面:基本以阅读教学参考书、教育杂志的小学语文教师有272人,占总人数的32.57%;阅读文学、小说等人文著作有76人,占总人数的9.10%;阅读专业教学杂志如《小学语文教师》等77人,占总人数的9.02%,浏览《新安晚报》等89人,占总人数的10.66%;阅读《合肥晚报》的185人,占总人数的22.16%,读教育专著的79人,占总人数的9.46%;读其他报纸杂志等读物57人,占总人数的6.82%。
4、影响读书的原因方面:
(1)、工作负担较重。调查统计显示58.03%的教师反映由于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评估验收、检查,导致他(她)们平时起早摸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频繁地开会、评比、总结、接受检查……教师的业余生活被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检查验收占用了,辛劳疲惫长期积压,身心多数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一旦放假,不少教师整个身心松弛下来,对书本也会产生一种厌倦感,不想读书,更不愿动笔。
(2)、业余生活丰富。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老师也同其他人一样,即使偶尔有点时间,也没有去读书,而是打开电视、电脑,尽情享受快餐文化,或在网上冲浪、聊天、玩游戏。
(3)、心情浮躁不安。现在社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实际,老师也深受影响。许多老师感觉心很浮躁,静不下心来读书,即使读,也无非是一些报纸、杂志,最关注的多半是娱乐、体育、证劵、饮食、健康等知识消息,或者是被动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布置的读书任务,自觉主动地去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不多,更别说读哲学、史学、中外经典等方面的书籍。
(4)、适合的书不多。许多学校重视硬件投入、设备更换,但学校的图书投入不足,书籍更换更少,学校适合老师看的书不多。另外,语文教师给学生和自己孩子推荐和购买书籍较多,但给自己购买适合的书籍较少。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区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的基本情况尚可。全区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时间平均为0.76小时。有20.95%的教师,酷爱读书,经常读书,并坚持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等。54.96%的小学语文教师选择非常喜欢或喜欢读书,超过一半的小学语文教师能比较经常地阅读,读书已经成为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的生活,大家普遍具有较强的读书愿望,有着明确的读书目的。但问卷中也明显地暴露了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缺陷。如在“影响读书的原因”中,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影响读书的原因是“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时间读书”,这一方面反应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忙于教学、班级管理、迎接各级评估检查等事务,学习时间较少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小学语文教师对自己要求不高,个别老师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应对小学生已经绰绰有余了,没有必要再去读书,对读书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深,落实不够,终身读书的观念比较淡薄。
二是读书范围不广。多数教师阅读的是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杂志和报纸,对中外经典作品、人文著作以及孩子爱看的书籍阅读较少。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不及时读书无疑是无法胜任小学语文教学这一基础工程的。另外,不喜欢阅读人文书籍,这种现象也令人忧虑,因为人文阅读是阅读金塔的底座,是阅读的基础,人文阅读的质量决定着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它制约着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层次和水平,所以人文阅读喜爱程度的偏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不高。其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对适合孩子阅读或孩子喜欢的书籍应首先了解熟悉或与学生共读,只有这样对学生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
三是阅读取向略显功利。阅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教学杂志在老师的阅读中占居首位,这表明一方面教学参考和教学杂志对教学工作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有些老师,过分依赖教参,教学工作缺乏创造力。另外,调查表明,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文史著作的阅读,较多的选择四大名著,当代的佳作和外国经典作品选择较少,阅读取向还略显陈旧。此外,为了完成各级布置的读书任务或为了做课题而读书的老师较多,读书取向略显功利。
七、对策与思考。
1、远离浮躁,静心读书。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一个很宁静的心灵港湾,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综观全国很多老师,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的老师,其中所有的成名者,如窦桂梅、于永正、魏书生、朱永新等无一不是疏离浮躁者。
以上名师尚且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更应该摈弃浮躁,远离浮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首先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文化规划,设计自己要陆续读什么书;其次要设法使自己那种浮躁之心平静下来,把认为可以不干的事情放到一边,腾出一片心灵空间来安放文化,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书籍。
2、读书万卷,教学有神。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山东教育社总编辑陶继新先生,在《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报告中多次强调“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认为“读教相长”。因为教学实际是一个人内在文化素养的外化,如果腹中空空,教学就只能是个空架子。我们不少老师比较注重读课本、看教案、学教参,不知道功在其外;如果老师们能真正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话,我们任何教学都能达到从容轻松、出神入化的境界。因为,对老师来说,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备课的过程。如教育专家于漪执教《孔乙己》一课,他导入新课后就这样提问:“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的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看到悲剧使人泪下。《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了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可是我读了以后,眼泪不会夺眶而出,而是感觉内心一阵痛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乙己的悲剧是在笑声中进行的,那么孔乙己的悲剧到底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呢?”由此我们可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于漪老师读了多少书,又背了多少书,我们无人能比。可见于漪老师丰富的文化内涵,成就了于漪的独具特色的语文教学。
3、科学选择,广泛阅读。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世界,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太难。因为现在的书籍浩如烟海,所以我们应该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读书,以便我们的知识内涵、素质修养、见识思想、人文底蕴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创新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读哪些类型的书呢?
一要直面经典。高层次的文化阅读,能达到一以当十的效应,所以读书的原则要取法乎上。如果我们一味地好奇,读没有太大文化含量的图书,或者整天读一般的小报的话,即便读一辈子,我们也只是在这个层次上徘徊。但如果我们直奔上层的话,就能够以一当十。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高效率的阅读,可以拉长我们的精神生命和文化生命。另外读书不仅要精而深,而且要广而博,教育类以外的文学、美学、经济等方面的书都要读。因为教育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分支,我们如果不从整个文化来研读教育,就有可能误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师要读各种高层次的经典书籍。
经典书籍应该包括中外经典,中国经典包括以老庄、孔孟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代表的文化经典;以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著作为代表的教育经典。外国经典包括以苏格拉底、黑格尔、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布鲁纳、布卢姆等等为代表的重要思想经典;以《爱弥儿》《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民主与教育》等为代表的教育经典;还有许许多多人文经典名著。这些书籍都是教师涵养自己、提高自己不可或缺的典籍。
三要注重人文。人文书籍是一个人提升品格和修养的主渠道,读这类书是读书人的真正享受。人们说,匠人和大师的区别在于匠人的学识单一,大师的学识综合。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大师,关键要具备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综合素养,特别是人格修养,而这种修养多来自于人文书籍。教师要把自己的书教好,体现特色,彰显个性,只是学习教学专业和教育理论书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读人文书籍,使之成为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语文教师要经常阅读《读者》、《意林》、《读书》、《青年文摘》、《特别关注》、《演讲与口才》、《辽宁青年》等刊物;要注重阅读季羡林、余秋雨、易中天、于丹、余光中等名家作品,要研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等好书以及中外名著。
四要重视专业。人常说,古典让人厚重,前沿让人激越。专业是一个人工作谋生的最前沿阵地,要想取得理想的专业成绩,提升专业素养,就非得认真读专业书不可,另外熟悉了解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熟读儿童经典图书和现在流行的绘本图书等,不仅能有效指导学生阅读,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大师生互动交流,增进师生友谊和情感。
4、厚薄激发,读写结合,
众所周之读是写的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所谓的写,特别是所谓的写好,绝不会成为现实。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会使写作熟能生巧。我们应该既重视阅读,又注重写作,读写结合。
书海无涯勤涵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扩展它的宽度;我们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可以好好掌握自己;我们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可以做到事事尽心。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返回目录。
一、提升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二、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三、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不良因素。
制约教师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就我校教师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创新氛围。
4、学校教师配置不足。教师不。
四、提高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返回目录。
我校是一所刚建立两年的新校,教学硬件设施配备完善,教师年龄结构优化,学历素质优秀。学校周边均为成熟小区或新建的高档住宅小区,随着教育均衡化的发展及广大群众对“好上学,上好学”要求的提高,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校虽建校不长,但拥有一大批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曾经承担过省、市各级课程的研究。建校以来,我校即着眼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选择了以高效备课为切入点。现在我校全体教师均能本着提高教学实效开展教学活动,有一批教师在有效备课,有效提问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取得广大教师的认可,并在校际区及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我校从xx年起就开展三轮备课的有关研究,第一轮是课前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要预设课堂教学情况,选取典型引入情境,例题内容。第二轮是个人备课,教师个人根据自身上课风格、班级学生特点,再结合集体备课内容,反复琢磨本周内每一节课的内容及具体呈现方式。每三轮是上课、课后同伴评课,教师反思后再实践,再反思,并随时记录成文材料,以形成了一套特色的三轮有效教学模式。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期待我校教师会在备课、上课等多个环节提高有效性,并总结出有效的备课模式,使广大教师受益,尽快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以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工作,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书写教案等。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设计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专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假如没有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教学设计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观摩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心血。
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水平,都或高或低地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师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只具备这些可能条件甚至较好的条件,如果不去备课,就不能形成某一内容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能使可能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种艰苦的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知识的发展、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学效益要求的提高,使作为一种艺术创造和再创造的备课是没有止境的,一种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选择,往往是难以完全使人满意的。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又要看到教学设计的艰苦性。
基于上述原因,我校选择了“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这一子课题。
本课题旨在通过各学科三轮教学设计的研究,深化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合作交流的思想,掌握三轮教学设计的技能和方法;通过集体、个人的教学设计及课前、课后的反思记录,促进教师课前教学设计最优化和课后教学行为提炼形成教学新行为,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课题研究,总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策略,使三轮教学设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阶梯;通过课题研究,使三轮教学设计成为学校教学常规的最优化管理途径。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与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群体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本课题的研究将分为教学前集体教学设计、教学前个人教学设计、教学后个人反思三个版块。
(1)教学前集体教学设计:
集体智慧、过去经验、各种水平学生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中应重视的内容、课后作业等。
(2)教学前个人教学设计:
个人教学特点、班级学生特点、增删集体备课中内容、写教案等。
(3)教学后个人教学反思:
上课过程中新的生成、面对课堂上突发的问题如何应对、上课效果如何、学生反馈情况、以后要注意的问题等。
教学体会、自我诊断、同伴互对有关概念的界定,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将“有效教学设计”与“有效上课”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业务走向成熟。
本研究拟采用两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辅之以观察法、调查法等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实验前,对实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的调查摸底,指定。
培训方案。
然后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观察与分析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方案每学期进行测评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师进行追踪调查,分析其实验前后的变化。
3、文献法。应用文献研究法搜集相关的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资料,并对其筛选、整理和归纳,揭示其优点及弊端,为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反思途径、方法。
4、调查研究法。应用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农村初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了解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情况。
5、经验总结法。应用经验总结法,提炼申请人十余年的课堂教学经验,使之得到迁移和创造性的利用。
6、实验研究法。应用实验研究法检验各种课堂教学的实验教学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努力采用以下路径:
1、加强理论学习。其目的是让教师们不但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而且从内心接受三轮教学设计理论,从而变成教师的需求。
2、加强课题管理和经营,课题组将收集教师撰写的示范案例、经验总结和教学心得,有计划跟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代表性教师进行座谈,并做好座谈记录。
3、每学期编辑一本学校教师精品备课集。
4、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5、以课改日记为课题实施的突破口。
课改日记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教师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及感兴趣的内容予以记录,自由展示自己的撰写风格和特色。比较常见的课改日记形式有:点评式、提纲式、专项式、随笔式等。课改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教学中的成功或不足、教学中的灵感闪光点、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的改革创新等。
6、为教师创设进行教学设计交流的平台。
课题组将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地组织教师进行关于三轮教学设计的交流对话。和同事进行交流对话,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往往也会激起自己更深入的思考,激发自己更多的创意和思路。
本课题实施步骤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xx年9月。
1、确定课题研究方向、主题,收集、整理相关理论资料。
2、撰写。
开题报告。
(王立柱),制定课题实施方案(郭正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章蓓蓓)。
3、组建课题组,确定主要组成人员。由江涛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的运行和管理;章蓓蓓主任总体负责研究实施计划和相关研究报告的指导工作及实施工作;郭正根主任总体负责子课题研究的运作和管理,吴静、曾向荣、汪本芹、李长红、李兵撰写相关报告;其他主要成员负责子课题计划、总结的撰写与分头实施。
4、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5、建立子课题组。
(二)实施阶段:xx年10月—xx年3月。
1、xx年10月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立子课题,制定各子课题具体实施计划。印发课题方案和子课题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建立青年教师成长记录袋。
2、11月上旬,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教学调研,分析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出改进建议。同期举办校“教育论坛”,主题围绕青年教师三轮教学设计的研究展开,初步拟订的主题有“集体备课的重点所在”,“如何提高个人备课效果”,“如何记录课堂中的教师的灵感和新的生成”,“教师如何从作业及试卷中得到反馈信息”,“备课时如何备学生”,“教师如何驾驭课堂纪律”等。
3、11月中旬举行教学设计交流活动。各教研组,就各子课题进行座谈会,充分利用合作、交流形式,各自发表意见。
4、xx年12月,进行期中任课教师会议。在分析学生成绩基础上,分析教师如何通过备课的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整体成绩,会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备课情况,写一篇期中教学总结。
5、xx年1月上旬,收集,整理教师撰写的各种课例及学生评价,提出下阶段研究开展过程中需注意问题。
6、xx年1月中旬,邀请专家指导。
7、xx年1月下旬,调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情况。
8、xx年2月上旬,各子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分析。
9、xx年3月上旬,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名师课堂,开展讲座等。举行“专业研讨”座谈会,通过自修学习专业理论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教研组为单位展开。
10、xx年3月中旬,举行“理论学习周”,使教师树立学者型教师的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开展“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
12、再次具体调查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情况。
13、xx年3月下旬开始,收集教师各种研训记录,备课心得,论文。各类获奖情况等,整理教师成长记录袋。
(三)xx.4—5月,总结各子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相关总结或报告的撰写。(各子课题副组长)。
(四)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申请结题。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六
按照市政府xx市长关于“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调研的委托和要求,市首先开展了我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通过对棋盘、马陵山、窑湾、时集、合沟等8个镇10所小学的调查走访,初步掌握了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小学94所,教学班1244个,在校小学生80568人,在编农村小学教职工3294人,其中专任教师3011人,教辅及工勤人员等283人,师生比为1:24.5(标准师生比应为1:21),今年9月份开学后,师生比将达到约1:30。因年高体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近100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57人。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1761人,占58.5%,专科以上学历2569人,占85.3%。总的来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总体数量严重不足,年龄、性别、学历及学科等结构均不尽合理。
(一)“缺”,即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市学龄儿童数量急剧增长,给全市小学带来沉重的压力。20xx年9月份,小学一年级即将入学新生23000多人,六年级毕业约6000人,小学在校生净增17000多人,其中,农村净增xx人。20xx年末,全市农村在校学生将达到95000人,按照基本的师资配比1:21计算,小学将缺教师1200余人;预计20xx年在校学生将达111800人,将缺小学教师20xx余人。20xx年,全市退休小学教师180多人,其中,农村退休105人,但今年农村仅招录新教师30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临代教师。临代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据统计,20xx年,时集镇小学教师缺口135人,临代71人;高流镇小学教师缺口97人,临代65人。双塘镇小学教师缺口96人,临代70人;合沟镇小学教师缺口55人,临代40人。
(二)“老”,即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共1042名,占总数的31.6%,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627名,占总数的19%。村级小学更为严重,在一线教学的多是50岁以上的教师,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的普遍现象。我们走访的八个乡镇中,窑湾、合沟、新店、高流等镇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40%左右。马陵山镇广玉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3岁,已经连续7年没有进一位年轻教师。尽管近年来我市也先后招聘了部分年轻教师,但面对激增的小学生源和已经老龄化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无论从精力、知识构成还是教育思想来说,面对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都显得力不从心,绝大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和探究的时期,老龄化的教师很难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们不愿与他们亲近,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城区教师老龄化现象虽然比乡镇略好,但也不容乐观。新安小学、新华小学等学校10多年来没有招录新教师,教师平均年龄均超过40岁。
(三)“偏”,即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教师偏多。从最近几年我市招收的新教师来看,女性占85%以上。我们走访的农村小学,女教师均达到70%左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处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来自两种性别的教育和滋养,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甚至大学都在单性的氛围中成长,显然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棋盘镇中心小学的金蒙老师说:“在现代家庭中,因为父亲多数忙于事业,孩子和母亲相处的时间相对多一些;在学校里,又是女教师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会造成他们‘阴柔有余,刚强不足’。”外地女教师因乡村小学生活不便,许多人想方设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四)“兼”,即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大多身兼多门课程。据统计,全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55人,美术66人,信息技术31人,劳动技术仅有2人。按照课程设置等相关规定,音乐应为223人,美术应为223人,信息技术应为112人,劳动技术应为112人。教师学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大多数教师并非固定教授某一学科,据统计,在农村小学,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46.8%,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非常普遍。棋盘镇有10所小学,5748名小学生,但是全镇只有一位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数的音乐课只能由非专业老师兼任,教非所长,质量受影响。王楼小学全校只有一位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其余都是经过培训以后转行教英语的,他们的专业素养无法与专业的英语教师相比,存在发音错误、读写、翻译能力欠缺等问题。有的村小一、二年级均长期实行包班教学,包班教师一般要教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多门课程,长年累月一副面孔贯穿始终,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现象,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弱”,教师初始学历较低,名优教师偏少。按照目前有关要求,小学教师应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但是,全市小学教师初始学历是大专的750人,占总数的19.1%,其中,农村小学教师初始学历为大专的仅为xx人,占总数的18.6%;大部分教师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招录民办教师转正的,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我市教师进修校培训的,虽然许多教师按要求进修了大专或以上学历,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训或选学文科等易考专业,学非所教,仅是为了拿个文凭。
目前全市小学教师中,特级教师7人,农村仅有1人;徐州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共有26人,农村6人;获得新沂市级以上优质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有xx人,农村65人。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热门思想汇报“我们每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要么被市里的学校选拔走了,要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借调走,留不住人,我们也很无奈。”某镇中心小学负责人告诉我们。城乡师资失衡造成农村教学质量与城区差距越来越大,这不仅带来城区学校生源的爆炸性增长,更严重打击了乡镇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立足现状,优化我市农村小学师资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宜、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百姓十分关心、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本次调查情况,结合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尽快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一是及时补充缺编教师。鉴于农村教师总数每年2-3%的自然减员实际和生源暴增的情况,要定期核定编制,实行“定编定员定岗”,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教师队伍,对年老体弱的教师,酌情办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师队伍良好的梯次结构,逐步改变老龄化现状。二是适当加大男教师招收比例。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教师招聘时可以探索试行男女生分别划线。比如,南京六城区每年教师招考时,为了平衡男女教师的比例,工作总结女生的合格线要比男生高一些。实践证明,虽然很多男教师笔试成绩低于女教师,但进入教学岗位后,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远远优于女教师,很多人迅速成长为骨干或者教学能手。三是加大薄弱学科教师的招收比例。近几年的教师招考中,主要偏重语、数、外教师的招录,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师招录较少,建议根据农村小学实际情况,适当增添补充“小科”专业教师,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教学条件,陶冶艺术情操。四是稳定临代教师队伍。目前,全市临代教师已达1100人。有的人已经代课十多年,长期的低待遇,无编制,导致很多代课教师心生怨气,纷纷转岗,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学校因长期负担代课教师的工资,往往不堪重负。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稳定临代教师队伍,财政承担临代教师工资,切实减轻学校负担。
(二)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是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制定农村小学在岗教师学历提高计划,鼓励、安排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等学历提高教育,并给予一定的政策、经济支持;教育部门可将学历达标情况,纳入申报职称和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建议教育部门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本着“面向全员,注重农村,按需培训”的原则,依据“全面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脱产学习、研讨班、观摩会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探索适应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交流提高,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师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师的差距,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三是注重名优教师培养。成立名师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含特级教师)等,定期进行名优教师评选活动,形成名优教师培养评选长效机制。适当调整我市名优教师津贴制度,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一定金额的政府津贴,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教师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逐步形成一支队伍强大、富有活力、多种层次的名优教师队伍。
(三)加快优化现有教师资源。一是借用初中教师资源。目前,各初中大都有富余师资,可以把各镇五、六年级小学生调到就近的初中就学,让初中暂时“闲置”的教学资源“动起来”,缓解小学师资压力。二是安排初中教师回流。将当年小学教师富余时流向初中的小学教师,适当安排调回小学,缓解小学师资不足的压力。三是优化环境。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优先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重点解决新招的外地教师居住问题;对因家境、身体等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的农村教师,应给予应有的关怀和救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奖励长期扎根农村且成绩优秀的教师;定期调整农村班主任津贴,且随工资按月发放。二是评优树先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先进典型、职称评定等,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要优先,比例也要提高。三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切实减轻农村教师负担,提高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七
按照市政府xx市长关于“全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调研的委托和要求,市政协首先开展了我市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通过对棋盘、马陵山、窑湾、时集、合沟等8个镇10所小学的调查走访,初步掌握了情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目前,全市共有农村小学94所,教学班1244个,在校小学生80568人,在编农村小学教职工3294人,其中专任教师3011人,教辅及工勤人员等283人,师生比为1:24.5(标准师生比应为1:21),今年9月份开学后,师生比将达到约1:30。因年高体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近100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57人。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2.7岁,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1761人,占58.5%,专科以上学历2569人,占85.3%。总的来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比以往有所提高,但总体数量严重不足,年龄、性别、学历及学科等结构均不尽合理。
(一)“缺”,即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近年来,我市学龄儿童数量急剧增长,给全市小学带来沉重的压力。20xx年9月份,小学一年级即将入学新生23000多人,六年级毕业约6000人,小学在校生净增17000多人,其中,农村净增xx000人。20xx年末,全市农村在校学生将达到95000人,按照基本的师资配比1:21计算,小学将缺教师1200余人;预计20xx年在校学生将达111800人,将缺小学教师20xx余人。20xx年,全市退休小学教师180多人,其中,农村退休105人,但今年农村仅招录新教师30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临代教师。临代教师素质良莠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据统计,20xx年,时集镇小学教师缺口135人,临代71人;高流镇小学教师缺口97人,临代65人。双塘镇小学教师缺口96人,临代70人;合沟镇小学教师缺口55人,临代40人。
(二)“老”,即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学校50岁以上的教师共1042名,占总数的31.6%,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627名,占总数的19%。村级小学更为严重,在一线教学的多是50岁以上的教师,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的普遍现象。我们走访的八个乡镇中,窑湾、合沟、新店、高流等镇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40%左右。马陵山镇广玉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3岁,已经连续7年没有进一位年轻教师。尽管近年来我市也先后招聘了部分年轻教师,但面对激增的小学生源和已经老龄化的教师队伍,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无论从精力、知识构成还是教育思想来说,面对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都显得力不从心,绝大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和探究的时期,老龄化的教师很难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们不愿与他们亲近,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城区教师老龄化现象虽然比乡镇略好,但也不容乐观。新安小学、新华小学等学校10多年来没有招录新教师,教师平均年龄均超过40岁。
(三)“偏”,即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教师偏多。从最近几年我市招收的新教师来看,女性占85%以上。我们走访的农村小学,女教师均达到70%左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处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来自两种性别的教育和滋养,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甚至大学都在单性的氛围中成长,显然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棋盘镇中心小学的金蒙老师说:“在现代家庭中,因为父亲多数忙于事业,孩子和母亲相处的时间相对多一些;在学校里,又是女教师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会造成他们‘阴柔有余,刚强不足’。”外地女教师因乡村小学生活不便,许多人想方设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四)“兼”,即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大多身兼多门课程。据统计,全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55人,美术66人,信息技术31人,劳动技术仅有2人。按照课程设置等相关规定,音乐应为223人,美术应为223人,信息技术应为112人,劳动技术应为112人。教师学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大多数教师并非固定教授某一学科,据统计,在农村小学,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46.8%,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非常普遍。棋盘镇有10所小学,5748名小学生,但是全镇只有一位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心得体会大多数的音乐课只能由非专业老师兼任,教非所长,质量受影响。王楼小学全校只有一位教师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其余都是经过培训以后转行教英语的,他们的专业素养无法与专业的英语教师相比,存在发音错误、读写、翻译能力欠缺等问题。有的村小一、二年级均长期实行包班教学,包班教师一般要教小学语文、数学、思品、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多门课程,长年累月一副面孔贯穿始终,造成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现象,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弱”,教师初始学历较低,名优教师偏少。按照目前有关要求,小学教师应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但是,全市小学教师初始学历是大专的750人,占总数的19.1%,其中,农村小学教师初始学历为大专的仅为6xx人,占总数的18.6%;大部分教师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招录民办教师转正的,或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我市教师进修校培训的,虽然许多教师按要求进修了大专或以上学历,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训或选学文科等易考专业,学非所教,仅是为了拿个文凭。
目前全市小学教师中,特级教师7人,农村仅有1人;徐州市级以上名师、骨干教师共有26人,农村6人;获得新沂市级以上优质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的有xx8人,农村65人。此外,由于各种原因,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热门思想汇报“我们每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要么被市里的学校选拔走了,要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借调走,留不住人,我们也很无奈。”某镇中心小学负责人告诉我们。城乡师资失衡造成农村教学质量与城区差距越来越大,这不仅带来城区学校生源的爆炸性增长,更严重打击了乡镇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
如何立足现状,优化我市农村小学师资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宜、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具有专业化水准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百姓十分关心、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本次调查情况,结合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和要求,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尽快完善教师补充机制。一是及时补充缺编教师。鉴于农村教师总数每年2-3%的自然减员实际和生源暴增的情况,要定期核定编制,实行“定编定员定岗”,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教师队伍,对年老体弱的教师,酌情办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师队伍良好的梯次结构,逐步改变老龄化现状。二是适当加大男教师招收比例。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教师招聘时可以探索试行男女生分别划线。比如,南京六城区每年教师招考时,为了平衡男女教师的比例,工作总结女生的合格线要比男生高一些。实践证明,虽然很多男教师笔试成绩低于女教师,但进入教学岗位后,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远远优于女教师,很多人迅速成长为骨干或者教学能手。三是加大薄弱学科教师的招收比例。近几年的教师招考中,主要偏重语、数、外教师的招录,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师招录较少,建议根据农村小学实际情况,适当增添补充“小科”专业教师,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教学条件,陶冶艺术情操。四是稳定临代教师队伍。目前,全市临代教师已达1100人。有的人已经代课十多年,长期的低待遇,无编制,导致很多代课教师心生怨气,纷纷转岗,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学校因长期负担代课教师的工资,往往不堪重负。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稳定临代教师队伍,财政承担临代教师工资,切实减轻学校负担。
(二)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一是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制定农村小学在岗教师学历提高计划,鼓励、安排学历不达标的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等学历提高教育,并给予一定的政策、经济支持;教育部门可将学历达标情况,纳入申报职称和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建议教育部门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本着“面向全员,注重农村,按需培训”的原则,依据“全面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脱产学习、研讨班、观摩会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探索适应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交流提高,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师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师的差距,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三是注重名优教师培养。成立名师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含特级教师)等,定期进行名优教师评选活动,形成名优教师培养评选长效机制。适当调整我市名优教师津贴制度,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一定金额的政府津贴,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教师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逐步形成一支队伍强大、富有活力、多种层次的名优教师队伍。
(三)加快优化现有教师资源。一是借用初中教师资源。目前,各初中大都有富余师资,可以把各镇五、六年级小学生调到就近的初中就学,让初中暂时“闲置”的教学资源“动起来”,缓解小学师资压力。二是安排初中教师回流。将当年小学教师富余时流向初中的小学教师,适当安排调回小学,缓解小学师资不足的压力。三是优化环境。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优先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重点解决新招的外地教师居住问题;对因家境、身体等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的农村教师,应给予应有的关怀和救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一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奖励长期扎根农村且成绩优秀的教师;定期调整农村班主任津贴,且随工资按月发放。二是评优树先上向农村教师倾斜。先进典型、职称评定等,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要优先,比例也要提高。三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切实减轻农村教师负担,提高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以上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教师、农村、小学、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全市、教学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八
本文目录。
在xx市孝友中学的校园中,有这样一群人,教室里他们似兄长般亲切,讲台上他们有凝望般专注,教研中他们如猛虎般骁勇,他们就是学校“青春奉献岗”的青年教师们:xx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其中党员x名)。
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修养,是教师的立业之本。他们主动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班主任工作、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等理论和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青年教师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争挑重担,多作贡献的良好风气越来越浓。从他们这个群体中成长起来的x老师,xx年光荣地被评为“常熟市第四届师德标兵”。
在党员先锋岗活动中,青年党员教师亮出党员身份、彰显榜样力量,成立青春奉献岗,其他青年教师也全身心的投入,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和乐于奉献。xx名青年教师都长期坚持奋战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承担着教学重任,有x人担任了班主任,x位青年教师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她们立足校园,走入社区,有多人次获得“青年教师志愿者在行动”的社区教育奉献先进个人称号。他们用默默奉献诠释着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爱学生、会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是“青春奉献岗”们的共识。每一年,青年教师都会积极向校爱心基金会捐款,加入“助一名贫困生”爱心助学的行列;在学校推行的“德育导师制”活动中,每位青年教师主动担任一位德困生的德育导师,开展“助一名德困生”活动,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素质;平时教学工作中,参与到“助一名学困生”活动中,关心学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
说到爱学生,“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深切的体会,爱好学生容易,爱“学困生”难,爱“德困生”更难。陈xx老师就遇到这样一个学生,该生家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不好。面对这样的孩子,陈老师选择了“不放弃、不抛弃”。她多次进行家访,了解该生家庭情况,以便更好的沟通教育;陈老师在社区和学校分别为他申请了贫困生补助,以缓解他的家庭困难;她利用课间耐心的为其补习,以求点滴的进步。最困难的是这个孩子由于从小缺乏正确的引导,在与同学相处、与他人沟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时常惹是生非。她常常找这个学生谈心,一谈就是一个小时。像陈老师这样,“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位教师为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他们倾尽全力。
他们的付出获得了肯定:桑被评为“苏州市优秀班主任”,陈xx老师被评为“xx市优秀班主任”,陈荣获“xx市指导学生自学先进教师”的称号,……。
没有坚实专业基础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就不会是一个好老师。“青春奉献岗”的每一个教师深知这一点。
苦练基本功,勇攀新高度。校工会经常性的组织教学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踊跃参加,虚心求教,每一次准备的过程就是进一步提高的过程。近年来,多人次在各级各类基本功比赛、解题能力竞赛中获奖。陈《有你相伴,真好》获江苏省第四届“蓝天杯”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苏x老师获xx年苏州市初中物理优秀实验教学课评选二等奖等。
专业成长的过程,犹如蝶蛹破茧。惟有长期的酝酿积累,才会有破茧的振翅高飞。施xx老师的成长经历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她是年青的数学老师,xx年11月获得了“卡西欧杯”第七届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一等奖。从参加市级比赛的勇夺第一,到参加省级比赛,之后的全国一等奖,期间的磨课、修改、试上、再修改……在前辈的帮助下,付出的辛劳是不言而喻。用她的话说:“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我很享受。我收获到的不仅是一个一等奖,我收获了坚强,收获了友情。”
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离不开的学校的关心和前辈们的爱护。在我校,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专业成长档案袋,这里面存放着事业规划书、获奖证书、教学反思等,记录的是成长的每一个足迹。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有一个经验丰富卓有成效师傅,师傅们关怀着青年教师成长的每一个脚步。在这样一种机制下,许多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市第十五批学科带头人张、市第九批教学能手戈x等就是从“青春奉献岗”中成长起来的市级教学骨干。
敢于挑重担,冲锋第一线。学校采取压担子、重信任的做法,大胆提拔任用青年教师,加速他们的成长。担任班主任,担任备课组长,他们敢于挑大梁,任劳任怨地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团委书记徐,已经连续四年奋战在初三毕业班教学的第一线,课务被排得满满的她总是把笑容留给了学生,把压力留给自己。在她眼里,学生好似弟弟妹妹,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xx年她被共青团常熟市委员会表彰为“常熟市新长征突击手”。
专注勤学习,追求共进步。校工会联合校团委定期举行“青春无悔铸师魂”青年教师论坛,借这一平台,青年教师或拜师学艺或互相切磋,迅速进步;通过业务竞赛,博采众长,共同成长;聆听专家讲座,吸收营养,提升认识。尤记得xx年4月组织的论坛,全体青年教师听了施晓丹老师的一堂的数学课——《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逻辑严谨、语言简洁、丝丝入扣。同一学科的老师频频点头,跨学科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折服。在论坛的系列活动中,还组织了培养团队意识的拓展活动,在训练中体验和感悟,团结合作,和谐共赢。
百年孝友,百年传承。历史的责任落在青年教师身上,为孝友,他们正向着太阳,走向成熟。
返回目录。
一、前言。
区的教育事业发展已进入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一流教育体制、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环境、一流教育质量”,以及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体系为核心内容的创建现代化教育中心区的战略目标,在一流教育体制之下,教育质量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就是师资水平的提高,本构想就是立足于我区目前的发展状况对提高全区教师整体素质提出的发展思路。
二、现状与分析。
(一)教师现状:综合素质必须提高。
1.全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早在“八五”末期已完成了学历合格培训,至x年底全区在职教师共x人,专任教师x人,中学x人,小学x人,其中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385人,小学教师具专科及以上学历达x人,远远超出国家教委关于中小学教师任职的学历要求。但是,学历并不能与能力划等号,尤其是我区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人数占%以上,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尤其是岗位再提高方面,进修学校还任重而道远。
2.据不完全统计,我区现有校长,大部分是先上岗后培训,而且缺乏管理学、行政学、公关学等领导者必备的管理素质,因而长期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摸索状态,进修学校不仅要担负起师训任务,更要担负起干训任务,为区培养一批观念新、管理好的专家型校长。校长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引导我区教育事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单靠经验积累是不够的。
3.我区广开人才之路,从省外引进大批人才,但由内地引进的人才,由于环境和思维定势,思想上更多具有“应试教育”的痕迹,教育思想和观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引进和招聘骨干教师具有一定的短期效应,但不能充分体现区固有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我区必须立足于本土,培养一批具特色的“启明星”。
4.教科研是每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但我区教师尚不具备一线研究者的能力,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由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更少之又少,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尤其是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才是教科研发展的命脉。教科研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它必须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在实践与理论的磨合中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进修学校花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作为。
(二)教师进修学校现状:人员、架构必须调整。
教师进修学校原来作为学历补充教育的主要机构,对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学历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时至今日,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架构不清晰,责任不明确,人员不到位,现有的人员无法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造成基层单位对进修学校的不重视和反感。进修学校的人员配备和师资水平都不足以应付高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必须进行转型。因此,进修学校不单单是行政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机构,更应该是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必不可少和最重要的教育场所。
(三)国内的师资教育现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出路。
1.从我区教育实际来看,相当一部分学校提出校本培训还为时过早。我区近几年引入大批高校毕业生,但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学科划分过细和仅强调理论研究的固有狭隘性,造成毕业生的知识较单一,缺乏历史的、宏观的、全面的大教育观点,造成素质教育实施的形式化、教育成果的表面化。并且,学校内部师资不均衡,能够担负起教科研“领头羊”的教师全区都匮乏,更何况一间学校,所谓的“校本培训”大多借助外聘的专家,有时几间学校还开展的同一课题,反复请同一专家,造成了人员和资金的重复消耗,也就意味着我区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2.目前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培训仍是满堂灌的“填鸭式”,包括目前国内mba得不到国际认可的原因就是缺乏实践,进修学校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尤其是授课方式的变革。作为学校和教科研单位之间最具价值的桥梁,才是进修学校变革的根本出路。
三、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全面实施教师继续教育,满足我区绝大多数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成为我区人才选拔----“启明星”工程的后备基地,完善“区本”培训,为教育造就一批教育家,而非“教书匠”,为我区成为教育强区和教育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简而言之,要做到一个面向和六个转向。
一个面向:即面向全区的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进修需要。
六个转向:一是从学历教育转变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将教师从经验型转化为研究型的新型教师;三是从泛化教育转为区本培训,时机成熟时可转为区本与校本相结合的分层培训;四是从“先上岗后培训”转化为“先培训后上岗”和“边上岗边提高”;五是由行政强制性培训转化为合理为教师制定成长阶梯方案的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六是从单一的教师培训转化为教师、行政两个发展方向的培训。
(二)具体目标:实现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培训质量、硬件设施争创全省一流。
学校管理目标:坚持“转换机制,优化结构,增强活力,提高效益”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专家型管理干部,形成高效率、有特色的办学管理风格,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学历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培训质量目标:切实抓好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达标率达100%,优秀率达80%,满意率达90%。到x年,完成x名“启明星”的培训工作,对所有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全部进行轮训提高。
硬件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设备一流、设施完备的教师进修中心。
四、主要措施。
(一)符合教师需求的课程规划,是进修学校改革成功的一半。
建设新型教师培训课程,通过问卷、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教师的进修需求,按需设课。注重课程的层次性、可操作性,注重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注重专家与教师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开设自选课与必修课且以自选课为主的课程模式,并将每年的继续教育课时数转化为学分制,鼓励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二)明晰进修学校架构,并进行人员调整。
调整进修学校内部架构,进修学校内设理论部、实践部和后勤部三个部门,理论部负责制定课程(了解教师所需,聘请专家,设置科目,查阅讲义,考评课程效果,写分析报告并制定新的课程方案),并与相关院校和科研单位(包括国内外)建立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实践部负责教育实践(联系实践基地,选定指导老师,考评实践效果,跟踪调查),并与教研室和基层学校建立共建关系;后勤部负责财务、教室、教材等一系列后勤工作。
(三)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将教师进修与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教师取得相应学分且成绩优异者可获得外出培训(国内外)和在职学历深造的奖励。
(四)硬件建设是必备的客观条件。
配备可容纳x人的报告厅、可容纳x人的网络教室各一,讨论式教室和授课式教室若干,视频多媒体教室2间。建成与国内著名师大远程教育网相连接的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网络基地。
(五)经费投入,是完成教师继续教育的保障。
根据xx省人民政府x年第号文《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第xx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保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方法解决。具体经费来源包括:每年从教育事业费中按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2%和教育费附加中不低于5%的比例安排;从地方筹集的教育基金和学校勤工俭学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所办学校,其教师继续教育所需费用由办学者负责。
五必须突破的难点和解决方案。
难点:1.“按需设课、按需施教”的“需”较难把握,每个人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他所认为的“需”可能与上级部门认为的“需”有一定的差异。
2.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选择和聘用。一方面大多数教育专家大多从事理论研究或进行过少量的实践指导,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且授课仍以讲授式为主;另一方面所需培训教师的专业多而散。符合我们要求的专家并不多。
3.教室的配备和功能不足。
解决方案:进修学校人员配备必须是,有相当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善于与人沟通,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可以达到教师和学员之间的互动的人,这样可解决难点1、2。难点3需由局统筹解决。
返回目录。
近年来,农村小学教师教非所学、年龄老化现象,“民转公”教师正值退休高峰;教学点分散,班额小,农村小学“超编与缺编问题并存”和“实质缺编导致教师工作负担重”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下面以xx小学为例:
xx小学下辖xx村、xx村、xx村,生源半径10公里。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81名学生,教职工11人。是所规模较小的完全小学。从教师队伍来看,有四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30岁以下教师2人(xx年9月新进的特岗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8.2%;30-45岁教师2人,占18.2%;45岁以上教师7人(其中女2人、1人即将退休),占63.6%。
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中师以上,中师学历2人,占18.18%;大专学历5人,占45.45%;本科学历4人,占36.36%。
从数据上看,81.82%的教师在合格学历的基础上提升了学历层次,但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按《安徽义务教育实验课程设置安排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要求,小学各个年级必须开齐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小学三年级以上必须开设英语、计算机课,这些学科都需要专业对口的教师执教。现有教师中体育专业教师1人,英语专业教师1人(均为xx年新补充的特岗教师)。七个教学班共有每周共有210课时,人均19.1课时,每天近4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班主任工作等,工作量超负荷。由于教师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以及一人代多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另农村教师多是“半边户”,“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干农活,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得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三是现有教师编制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根据中央编办发[xx]72号(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师生比例核编,只能配备4名教师,严重超编。
四是教师培训机制难以形成,培训效果不佳。一是教师少,教研、培训学习氛围难以形成;二是工作量过大,教研、培训时间难以保障,外出培训学习机会少;三是“萝卜煮萝卜式”的教研模式,重实践轻理论,缺乏针对,缺乏专业引领,不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
现有的教师补充机制已在逐步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逐步解决师资在年龄、来源、学历、专业、职称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新补充留用难度较大。
六十年代的“侯王建议”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其中“教师都回本大队工作”对当下农村教师“补充易,留住难”的现状有借鉴意义,大力实施教师本土化培训。要加大优秀师范毕业生的储备,对学校核定编制时另外增加一定比例的后备师资储备编制,实施定向培训,吸引本地优秀大中专毕业从教。同时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活动中向农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农村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改革农村学校教师编制标准。
我乡农村小学何家坊小学、xx小学、教学点师生比分别是1∶11.94、1∶7.36、1∶4.9、1∶7.85,师生比远高1∶19。班师比分别是1∶1.59、1∶1.66、1∶1.72、1∶1.79、1∶1.84、1∶1.91、1∶1.98、1∶2.04、1∶1.86、1∶1.86。班师比分别1:2:43、1:157、1:1.67虽然中央编办发[xx]72号等文件没有对农村小学的班师比作出明确规定,但班师比明显偏低,农村小学教师实际却属缺编。
受现行的编制依据师生比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虽超编,但其工作量重(每周19.1节课)。教学点班多学生少,多以复式教学,以师生比或班师比都不能很好解决解决这一矛盾。建议配置师资时应该考虑班师比、师生比、教师课时数等多个指标,充分考虑到了学校在校生数、班级数(年级数)、课程数、教师课前课后工作量等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教师工作量来配置师资能够做到因校而异,同时还能够实现教师编制的动态管理。
(三)要加大培训和支教的执行力度。
一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应尽可能安排在节假日进行,以便解决工学矛盾。二是加强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老师培训,针对农村小学存在学科薄弱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培训,培训一专多能型教师,满足农村教育需要。三是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向农村倾斜,使其成为新一轮农村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四是加强远程培训管理测。网络学习平台应开发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应用程序,既解决培训硬件条件不足问题,又能随时随地开展学习,较好地解决工学矛盾。施训单位、地方教师培训机构与受训教师任职单位之间的应建立联动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对参训教师采取多方参与的全程综合测评考核,提高培训效果。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十九
黔西县各级各类学校150余所,70%的学校都在农村,农村教师占全县教师的68%。农村教师作为我县基础教育的主力,在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准确全面地了解农村教师在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帮助农村教师解决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20xx年1月,通过对全县11个乡的部分学校进行专项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486份),对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工作环境、专业发展、身心健康、思想状况等方面作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当前,我县农村教师队伍面临着诸多困境:学历不低,但是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流失严重,补充困难;待遇偏低,生活困难。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工资待遇,加强教师训练力度等方面寻求教师队伍建设的出路。
(一)黔西县农村教育发展快,势头好,农村教师待遇逐步提高。
本次调查从教师层面和校长层面一致反映,近几年我县农村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二是各级政府对教师的工资都能按时发放,保证到位。农村教师的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三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关注和重视。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边远乡镇学校教师严重缺乏。
全县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存在教师缺乏的现状,尤其以协和乡、太来乡、钟山乡等边远乡镇的学校比较严重。有些学校一名教师要代三四门功课,有些学校因没有教师,一些本应开设的课程无法开设,直接造成学生无法接受正常的教学和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教师工作负担较重。
小学教师周平均课时22节左右;初中教师为节左右;在校工作时间平均达10个小时以上,还不包括教师备课、批改、查阅资料、参加会议、课外辅导、培训学习、家庭访问、兴趣小组等所需时间。在调查到教师本人对工作量的感觉时,486人中感觉很重的是145人(占30%),较重的是196人(占40%),合适的是136人(占28%),较轻的是9人(占2%)。
3、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存在诸多困难。
(1)交通方面。农村学校相对分散,比如协和乡、太来乡、钟山乡等乡到县城的距离比较远。大部分农村教师住在学校,家在黔西县县城城的往往只能一周甚至数周回家一次。有些学校分校比较偏远,也没通公共汽车,交通更不便利,老师回一次家只能坐老乡的摩的到乡镇上再换乘汽车,既给农村教师造成经济上的负担,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住房方面。经对486位农村教师调查:享受单位分房的有69人占14%,已拿到一次性住房补贴的63人占13%,没有享受过单位分房和没有得到任何住房补贴的354人占72%,这些教师或住在父母家,或住学校集体宿舍,或在外面租房。由于黔西县房价这几年涨幅较大,很多老师无力购买房子。虽然这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边远乡镇学校都建了教师周转房,极大地缓解了住校教师的住宿问题。同时在全县内开展集资建房,解决了部分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住房,这也造成他们不安心工作。
(3)饮食方面。农村生活条件差,购买生活用品、蔬菜等均不方便,水质也差,尤其是分配到此的汉族教师在生活上非常不习惯,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周五从学校回到黔西,买足一周所需的物资后,周日再带去学校。这样无疑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使他们无法安心工作,都想调离农村,或者至少调到离城近的学校。
4、农村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据对486位教师的调查,感到经常身心疲惫的有177人(占36%);感到心理压力较大,有时身心疲惫的262人(占54%);很少感到身心疲惫的只有47人(占10%)。经与农村教师座谈,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来自工作。即工作负荷重,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问题学生难教,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却得不到回报等;二是来自环境。农村条件艰苦,信息闭塞,自我发展空间不大;三是来自生活。收入低,物价高,家庭负担重,业余文化生活枯燥,交友空间狭窄,家庭照顾不上,婚恋不尽人意等;四是来自社会。教师的社会地位普遍不高,教师的付出和成绩得不到社会的认同等。
农村教师因心理压力较大,由此产生了一些躯体化症状,如情绪低落、焦虑烦燥、抑郁偏执等。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部分农村教师思想消极。调查反映,农村教师从整体上看思想状况是健康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和困难,他们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也使一些农村教师对教师职业有不同的态度。据对486位教师调查,表示喜欢教师职业的有252人(占52%),不喜欢的是73人(占15%),认为说不清的是161人(占33%)。绝大部分农村教师觉得在农村当教师太没意思。调查显示,30%以上的农村教师积极想办法往城镇学校调,10%的教师表示想调其他单位,50%以上的教师表示如果有调城镇学校的机会,会选择离开农村学校。还有一些老师,尤其中老年教师,认为自己调城里学校不可能,在当地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因而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思想比较消极,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农村教师这些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势必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和农村教育发展的后劲。
6、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月工资20xx元左右,扣除养老保险等项后,剩下的就1600元左右,加上物价补贴也才2300元,工作了十年的教师拿到手的也就3000元左右,这在房价及其它各类物资价格飞涨的黔西来说,这点工资只够解决温饱,买房只能成为一种幻想。因此,一些教师对未来心灰意冷,一些教师寄希望于涨工资,可“物价总是比工资涨得快”仍是很多教师的无奈心声。
(一)政府要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切实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尤其要加快改善边远乡镇的办学条件,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稳定性。一是要积极实施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目标,加快农村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促进乡镇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规模效应;二是要确保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改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及教师的办公条件;三是要对农村教师适度倾斜政策,实行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分级确定补贴额度。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注入专项资金来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低的问题,使他们享受到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差不多的待遇;四是要特别关注农村困难教师群体,及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二)统筹规划,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制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做到统筹安排。对于新课程的培训,除了学习其观念之外,还应该采取各种观摩课、教材培训、集体备课,帮助教师解决新课程应该是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等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在原有传统授课培训的基础上,以现代化远程教育为突破口,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更新及发展,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质量。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
(三)进一步关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四)发挥政策优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县直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的力度。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去工作,鼓励和引导县直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鼓励引导县直学校的名教师、骨干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讲课指导,帮助农村学校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县直学校的部分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支教若干年,并以此作为评职评优的先决条件;农村学校也轮流选派部分教师到县直学校从教若干年,在互相交流中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都与原单位教师相同,即“人走关系留”。
(五)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用工会的臂膀搭起关爱农村教师的桥梁。农村学校工会首先要突出工会维权职能,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村教师的实际困难,赢得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关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争取从体制、政策层面得到解决。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校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其次工会组织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职工的素质。一方面通过“三育人”等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学技能比武、劳动竞赛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再次工会组织要增强服务意识,多为农村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要关注困难教职工群体,通过送温暖、结对帮扶、爱心互助等形式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人间的真情。此外,工会组织还应关注农村教师的思想心理状况,通过谈心、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随时了解教师真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困扰,使教师消极的负面情绪向积极乐观的情绪转化,真正能彰显工会组织在提高农村教师全面素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中的独特作用。
总之,要使农村学校数量不再萎缩,教育教学质量不再下滑,在政策上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农村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根本性的措施。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应该关注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呼吁当地政府都来支持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善待农村教师,制定相应的优待政策,大幅度改善农村教师的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不要以行政手段大幅度调动。学校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学校领导必须树立民主平等观念,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能够真心实意的尊重和爱护教师,从教师的心理特点出发,尽可能实行人格化、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对教师多关心,少冷淡;多表扬,少训斥;多一点人情味少一点不人道。在学校内部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使教师置身其中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二十
我州现有各类中小学x所,其中普通高中x所,初中x所,小学x所。在岗教职工x人,其中小学教职工x人,初中教职工x人,高中教职工x人。
骨干教师队伍情况。全州各级别骨干教师共有x人,其中县(市)级骨干教师x人,州级骨干教师x人,省级骨干教师x人;州级学科带头人x人,省级学科带头人x人;县(市)级名师x人,州级名师x人。
学历结构情况。研究生以上学历x人,本科学历x人,本科以下学历x人。
职称结构情况。正高级教师x人,副高级教师x人,中级教师x人,初级教师x人,未定级x人。
男女结构情况。男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高中x人;女教师x人,其中小学x人、初中x人、高中x人。男女教师比例为x。
民族结构情况。汉族教师x人,朝鲜族教师x人,其他民族教师x人,朝鲜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占比x%。
城乡结构情况。城区教师x人,占全州教师总数x%,乡镇教师x人,占全州教师总数x%。
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统筹推动全州教师队伍建设。
(一)健全长效机制,夯实队伍师德根基。
贯彻落实国家、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各类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州本级和各县市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和师德研讨主题活动。通过举办师德交流会、师德师风宣讲、演讲比赛、“新时代教师风采”微故事征集等主题教育活动,发掘师德典型,传递教育正能量。每年教师节期间选树一批“优秀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定期组织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定,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党纪法规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各县市相继建立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每年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新任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专题培训等培训活动。大力推行“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工程”等培优项目,组织名优级骨干教师开展“送培下乡”“送教下乡”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农村中小学校级管理干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教师赴宁波参加培训,邀请x市名优校长到延边开展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高级中学校长讲学交流活动。坚持开展校级领导干部培训,选派我州国家领航校长、x省杰出校长、专家型校长以及延边州名(骨干)校长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高端研修。通过开展一系列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二十一
1、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然而在过去的教育现实中,有的教师曾经肤浅地认为教师的存在只是为向学生这一中心进行单向的传递,而忽略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一重要的环节。教育的发展需要迫切的要求教育研究者在专业化发展方面进行更深层次地研究。
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我校的发展至关重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有着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就我校而言,尽管平时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但尚未从专业化发展这一高度去研究和关注。因此青年教师需要快速地成长,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有效地增强我校教育实力,推进我校教育可持续发展。
3、我校课题《有效教学,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的研究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次开展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调查”,调查数据的完整、准确可为课题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校的开展,必将有力的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应该落实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科学发展最有力、最直接的动力。
对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做专门调研,目的在于了解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更好地把握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和特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为寻求富有针对性的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有效教学技能的实践策略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科学发展,从而推进学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
我们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拟出《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主要从教师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学交流和教科研活动及需要学校所创造的条件等多个方面着手的.。本项调查发放问卷88份,收回有效问卷为80份。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校教师共96人,其中女教师较多73人,男性教师23人。教师的年龄分布比较均衡,既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队伍,又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从整体上看,25-30岁的占全体教师的17%;31-40岁的亦占65.9%;40-45岁的占10.5%,46以上12人,占13%。偏年轻化的年龄分布表明:教师思想比较活跃,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比较容易被教师接受。
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10%。这表明我校教师整体学历较高,教师的主动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较强。
就职称结构而言,中学高级32人,中学一级占45人,中学二级占17人。由此可见,学校教师的职称层次虽总体偏高,但职称晋升还有不小的空间,学校管理者应抓住这个契机,有效地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
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着强烈的内在需求。对自己专业成长的态度54%选择比较重视,但25%的教师表示听从学校领导安排,缺少自觉主动性。有近半的教师认为:内因是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教师们尤其看重自己的后天努力,如32%教师主动研修,并有明确的目标;学校环境是专业发展的重要外因之一,占31%,其次是专家引领26%,借助网络23%。26%的教师认为同伴互助是最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途径,说明校内教师有互帮互学的良好教风。教师普遍认为工学矛盾严重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占62%,此外学习、研究意识不强,理论修养不高(25%)、校本研修的机制尚未完善(18%)、存在职业倦怠(17%)都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教师目前最想学习、最需要的知识依次是:与教学方法、技能相关的知识34%、与担任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37%、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28%、有关学生身心发展和评价知识30%、与教育科研有关的知识214%。另外教师认为专业发展必须注重的是研究自己的学生,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占74%,解决教学中和实际情况48%,立足自己的课堂,不断上好课43%。有15%的教师比较强调追求个人发展。
在教学中,有95%的教师经常使用电视、广播和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说明我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参考书依然是教师最广泛运用的教辅材料,选此项的占43.8%。不过,仅有3%的教师经常使用社区、生活资源,说明教师比较缺乏将教育融入生活的意识,不能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中,大多数教师经常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90%的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43%的教师经常使用课件、模型和模具展示,27%的教师经常使用录音机、录像机。
被调查的教师中,有46%的人认为需要增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加工的能力;38%的教师需要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21%的教师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尤其是非班主任的任课教师,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做较深层次的交流;20%的教师认为欠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85%的教师喜欢组织学生讨论,将每一个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之中;81%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6%的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有关教学指导书籍;另有11%用其他自己创新的形式。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如何开展教学科研感到困惑,37教师认为自身缺乏教科研能力;24%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的学习;22%教师希望提高学科的信息接纳的能力;教师对如何评价学生以及与同事合作交往的能力都表现得比较自信,没有一人认为自己欠缺这两项能力。
(四)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后,最常使用的后续策略是在脑子里回顾一下,选择此项的教师占总人数的37%;其次是和同事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占19%;在教案后面写几行占8%;11%的教师会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只有12%的教师会系统思考并写下来,说明教师比较缺乏总结教学经验并记录成长历程的意识,甚至个别教师从教以来就从来没自己主动写过教师反思。
在开展教学反思时,教师的困惑主要有:有12%的教师不知道如何表述;6%的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可见教师们的理论水平需要提高,须多读教育类书刊,增加积累。但调查显示只有35%的教师有计划的选读专业著作,14%的教师一年能读2本以上,49%的教师只是偶尔看看。2%的教师一本不读。
教学反思之后,多数教师都能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43%的教师一定能调整;59%的教师有时能调整;没有很少能调整和不能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教师。说明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强的提高教学水平的动机。
(五)教学交流及教科研活动。
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普遍具有开放的心态和交流的意识,能在教学中取长补短,互通有无。50%的教师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或看法;43%的教师有时与同行交流;6%的教师有其他形式的交流;没有教师从来不与同行交流。对于适合自己的研修方式,29%选择研习优秀教学案例,29%认同集体备课,23%喜欢专题培训,20%借助专业引领。
我校教师较多参加的教科研活动是教学观摩92%;其次是说课评课53%;再次是课题研究34%;有12%的教师开展教学实验。说明我校教学研究活动比较丰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对学校教研活动的认识与态度,69%认为重要,需要加强,但仍有20%的教师认为没有实效性,更有5%的人不愿参加。对我校集体备课的态度,65%的教师给予肯定,认为切合实际,值得深入开展,31%的教师建议改进,让大多数教师真正参与。可见,有效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应该思考并重点解决的问题。同时,学校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可以考虑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教师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鼓励教师多形式地进行校本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
(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调查数据统计结果表明,教师希望学校能通过以下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邀请专家开设相关的课题研究讲座,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2.多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先进地区和学校的经验,感受直观的教育成果。
3.希望能与名校结对,推选学科骨干,组织业务竞赛。
4.加大经费支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提升专业发展的动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1.很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遭遇高原时期。教师生涯发展的高原期对应的教师年龄大约在35~45岁左右,这时期的教师从教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经验,但常因自身的经验及资历而自以为是,也会因“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会因自己对岗位工作的熟悉,在“小环境”的显赫成就而骄傲自满,也会由于满足于已有的成就或地位,产生“职业懈怠”的心理,从而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可能。我校教师平均年龄正处于这个之间,其中35-45岁的教师共87人,占专业教师总数49.3%。从调查结果来看,44.4%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工作达到胜任水平,35.9%的选择为能手,但对于第二栏“您的下一个发展目标是什么”,仅有16.2%的选择为能手,21.4%的选择为专家。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对专业发展缺乏思索,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满足现状,教育理想不鲜明。还有53.3%的教师认为下班后很疲惫,不愿再想学校的事情,这些都证明我校教师普遍感到职业的倦怠。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我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处于专业高原平台期。
2.教师本体缺少及时的自我反思。这原因大体有二:一是忙于日常教学,无暇反省;38%的老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忙于教学进度,缺少及时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二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积极性不高。调查表中,44%的教师一学期仅有一篇教学反思,25%的教师甚至没写过;73%的老师对自己已有的知识比较满足,没有迫切想充电的欲望。这系列数据表明教师本身缺少积极进取的强烈动机,学习欲望不强烈,自主学习、自我反省意识比较淡薄。这与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要求存在较大距离。
3.教师群体缺少有效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引领。23%的教师认为目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70%的教师对专家和同事听自己课,未持高兴态度。教学中遇到问题请求帮助,64%的老师没有选择请教专家,可见教师对专家的认同感不高,专家与一线教学距离太远,一些专家教师未发挥引领作用。
总结上述各项调查,我认为,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作了许多工作,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下一阶段,我们要不断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构建适合本校文化特点的发展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任职的学校当然是其专业发展的主要环境。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团队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科学具体的教师生涯规划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保证。
现如今大部分研究都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为教师安排学习内容,制定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使很多老师都在被动接受着学习,没做到因人而宜,制定适合自身专业发展的个人目标,这对教师的终身发展是有着不良影响的。“凡事预则立”,而且教师因根据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制定科学的目标。不能人云亦云。以保证少走弯路,快速发展。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地位、价值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可能性。便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个人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出科学的教师发展目标体系。在此目标体系的引导下,教师建构个人年度成长目标。
2、要进一步搭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交流平台。
首先是重视制度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全体教师的发展。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通过对全体教师的教科研需求调查,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教师教学研究的启动和支持体系。要在制度层面上将开展行动研究作为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举措,从而促进每一位教师的成功,实现教师专业的整体成长。二是注重骨干引领。骨干教师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宝贵财富。学校一方面要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示范、经验介绍、专业讲座等形式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路径。三是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一线,有着共同的经历,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搭建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平台显得尤为重要。要继续抓实“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如一直坚持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等均给予了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共同提高的机会。要让教师有机会走出校园,合作、探讨,进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凝聚与合力。如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到各校观摩学习。要加大校园网络平台建设,扩大教师交流空间,为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3、要进一步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专家的智慧引领、同事的合作互助,应势而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加油站。在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上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学科性与差异性,比如实行分层培训,对于教龄短、教学经验贫乏的青年教师采取集中培训,提供更多观摩名师、听取专家报告的机会;而对于已经形成一定经验和风格的教师则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等校本培训方式。另外,要通过开展积极有益的读书活动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读书成为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同时,要加强校本培训,特别是同一学科的“组本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应关注理论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积累,更应重视在实践中获得的智慧成长。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组本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调动教师参与培训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使教师的教学、研究和培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4、要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发展成长的关键。教学实践是内外因作用于教师发展的聚焦点,也是推动教师发展成长的直接与现实的力量。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以开展各种科学研讨活动为主渠道,以学科教研组为抓手,推进“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案例研究,新老教师互动的传、帮、带为主的结对策略,青年教师基本功对抗赛的竞赛机制,随机的课堂教学展示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有效实践,让青年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以充分锻炼,才华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同事的认同,领导的赏识,以期进一步的发展,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既满足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又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
5、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
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要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6、落实新课程理念,开展教育研习活动。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培养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是教师职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让其参与系统的研究性学习,只有在研究性学习中才可能学会研究。所谓教育研习,是指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教师职业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教师工作。教育研习有利于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教师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进行及时调整,最终达到“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7、倡导自主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一种内源性、主动性的发展,而不是外源性、被动性的发展。要倡导教师在反思自身工作中发展、在学习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发展、在与专家和同行的合作与互动中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新观念,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自身发现问题的专业敏感性。要提倡教师做的“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学习型教师”、“合作型教师”。
后教师调研报告篇二十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合理优化配置,10月8日—10月31日县政协委员调研组深入部分学校、街道社区,采取访、问、听、看、查等形式,对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8所,其中高中1所、完全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中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小学146所(含县直小学4所,中心校15所,教学点13个)、幼儿园2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班1201个,其中高中119个、职业技术学校19个、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237个、小学707个、幼儿园117个、特教班2个。
在校生共计45739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35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784人、县直初中学校4877人、农村初中6489人,九年一贯制学校3584人,县直小学7718人、农村小学14475人,县直幼儿园383人、农村幼儿园1045人,特殊教育学校30人。
全县在编教职工4380人(专任教师4140人,为教职工总数的94.5%),其中高中教师418人、完全中学教师106人、教师进修校教师33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68人、初中教师1057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548人、小学教师1802人、幼儿园教师288人、特教学校教师9人、县直五个二级单位51人。学历结构:研究生18人,本科2388人,专科1626人,中专259人、高中以下89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89%、96.7%、98.9%、97.1%。职称结构:中学高级教师799人,中级教师924人,初级教师338人;小学高级教师711人、中级教师696人、初级教师378人。年龄结构:35岁以下1083人,占总数的24.7%,36—40岁710人,占总数的16.2%,41—45岁675人,占总数的15.4%,46—50岁753人,占总数的17.2%,51—55岁748人,占总数的17.1%,56岁以上411人,占总数的9.4%。
近年来,我县立足于“科教兴县”发展战略,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持续、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一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目标管理,与学校的量化管理、业绩奖励挂钩,通过努力,全县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依托全员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今年为了缓解教师不足,全县招录了85名教师,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
(一)从教师数量的配比上看,教师总体数量仍显不足,教师队伍区域结构不均衡。
1、目前全县共有教职工4380人,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编办等三部门《关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发[20xx]24号)文件规定,经测算核定,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应配备教职工4485人,全县实有缺编为105人。为保证教育教学需要,各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共226人,这部分聘任人员流动性大,有的家长反映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已换了七、八个老师。
2、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师资源浪费并存,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一方面,近年来,由于部分农村学生大量涌入城内,导致农村教师编制相对过剩(小街基镇中心校下辖九个村小,在校生198人,教师34人,每个村小包括学前班三个班级,学生人数最多的22人,最少的才2人),县直学校教师相对紧缺。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小学中,县城周边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配置超编(如新华中学、新华中心校、北兴中学、坤都岭学校等),而农村偏远学校缺编(如北清河小学、北清河中学、三棵树中学等),教师在区域分布上严重失衡,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
(二)从教师专业素养上看,教师队伍素质偏低,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要。
1、我县有近1250名教师是民师转正、农垦代课教师转编、接班、委培生安置等走上教学岗位的,特别是农村牧区小学居多。例如,小街基中心校153名专任教师中民师转公的56人,占总数的36.6%。这部分教师普遍学历不高、基础差,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直接影响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非专业教师任教现象严重。被调研的几所中小学音、体、美、外语、微机专业教师都不够用,存在着其他学科教师改科担任或招聘临时教师任教,很难达到专业教师水平。
3、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县内培训机构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质量提高缓慢,致使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教学方式单一、呆板,缺乏积极的课改意识,难于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上看,还存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等现象。
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工作中缺乏热情,不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存在教育精力投入不足,教学态度不够严谨等问题,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有的教师从教行为不廉,以教谋私,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甚至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有的教师施教行为不端,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讽刺、挖苦、侮辱学生,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自律意识不强,自身形象不佳,纪律松弛、作风涣散,存在个别酒后授课现象。少数教师师德失范,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形象。
(四)从教师队伍结构上看,学科结构不平衡,年龄结构不合理。
1、学科结构不配套。总体看,基础学科教师基本能够满足需求,音、体、美、外语和微机专业教师缺编严重。许多学校的音、体、美学科不能开足课时或由其它专业教师改科、招聘临时教师任课,跨学科教学、非专业任教的现象严重,致使有些课程形同虚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其中农村牧区中小学这种状况尤为严重,例如,坤都岭学校小学部,16个教学班,只有1名音乐教师、1名体育教师、没有美术教师。据调查,有的学校教师总体上不缺编,但部分学科教师偏多,还有些学科却无专业对口教师。例如二中,外语教师超编5人,又无法转岗任其他课程,同时,缺少音体美等学科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普遍缺少外语教师,影响了农村中小学外语的教学质量,造成了教师资源的浪费。
2、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全县教职工中,30岁以下33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5%,46周岁以上1912人,占总数的43.7%。教师年龄结构老化,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中尤为突出,如小街基镇中心校教师队伍中46周岁以上的教师92人,占总数的60.1%。农村学校1436名教职工中,30周岁以下72人,占总数的5%;51周岁以上的608人,占总数的42.3%。年龄状况呈倒金字塔结构,学段越低教职工年龄越大,老、中、青梯队结构不合理,令人堪忧。
3、由于学校实行寄宿制,各个学校都缺少工勤人员,食堂、宿舍只能雇人管理,增加了学校的开支。小街基镇中心校食堂、宿舍雇用53人,每年因此项支出近80万元,实验小学雇用26人、二中雇用31人,年支出都在30多万元,全县有寄宿制的学校都存在这个问题,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增加了安全隐患。并且各个学校都急需校警、校医和心理健康教师。
(五)从教师工作环境上看,教师待遇未落实到位。
1、专业技术职务不合理。一方面,自20xx年至20xx年,我县有6年时间没聘任专业职务,导致教师专业职务普遍较低,严重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被调研的建华中学已评高级36人,聘任13人;实验小学已评42人,聘任10人。另一方面,在专业职务聘任中存在城乡比例不一致,以高级职务为例,县城中学为18%、农村10%,县城小学8%、农村4%,使长期工作在艰苦环境下的农村教师们很难接受,这也是导致农村教师不安心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2、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全县约有100余名教师患有重大疾病不能坚持正常上岗,患颈椎病、腰椎病、咽炎等慢性职业病的教师比较普遍。
(一)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科学配置教育资源。
1、县政府要根据教师管理特点,建立健全符合教师队伍建设的配套编制、人事管理制度,有关部门要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在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的前提下,也要充分考虑我县许多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学生偏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采取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编制核定方式,设立小规模学校编制最低保障数,科学、合理地核定和使用教师编制。要打破学校界限,对全县现有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按学校实际情况核定教师编制,按学科、依专业配备教师,真正做到用有所专、教有所长,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2、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建议对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教职工,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退出教师岗位,为教师的调配补充提供人员编制空间。
3、建立科学有序和稳定的教师队伍补充长效机制并注重组织实施。20xx—20xx年五年内,将有708名教师退休。县政府要根据教学实际需求,逐年有计划地从师范类院校毕业生中招录教师,尽量补齐每年自然减员人数,尤其要优先满足薄弱学科和紧缺学科教学需要。要实行定向、定岗招录,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方式,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不合理问题,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科学配置;要尽早为各学校配齐校警、校医和心理健康教师,为校园安全提供保障。
4、建立健全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制度,开展城乡结对,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制定政策,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尤其是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并在奖励、津贴、晋职、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如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应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城镇教师如果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可以优先评定高级职称等等。同时要制定流动教师管理办法,增强支教教师工作责任感,提高支教效果,促进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5、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常态化。合理核定聘任比例,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的职称聘任比例,做到城乡比例一致。同时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以此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二)加强领导,注重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亲自挂帅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县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形成由县教体局规划指导、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实施、教体局各相关股室密切配合、各学校积极参与、教育督导室跟踪评估检查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2、专兼结合、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名师、名校长和教学能手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其指导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和培训教师的作用。
3、强化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按照“全方位、低重心、本土化、高效益”的理念和“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任课教师学历教育、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学术交流“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培训力度。继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不断拓展我县教师的视野、思路。目前教师全部走出去不现实,因此把重点放在“引进来”上,邀请一些专家到我县来讲课,扩大受教育面。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训的形式、方法和内容,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采用骨干带教、专家讲座、技能评比、观摩研讨等多种的培养方式,有步骤地开展新教师的岗位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尽早胜任。
2、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遴选一批学科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的后备力量重点进行培养,使之成为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3、实施优秀教师的培养工程。大力开展以全体教师素质为主的“提升工程”、以骨干教师培育为主的“名师工程”及“青蓝”培养工程。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力争在5-10年内培养一批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学校管理专家和学科名师,让他们在教师队伍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从而带动全县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増强教师爱岗敬业责任感。
1、建立制度规范教师的师德。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用、评价的首要内容,实现师德教育的制度化、科学化、经常化,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
2、利用舆论监督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定期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满意度的测评,教育局相关科室要经常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及时发现和表彰先进典型,解决存在问题,不断塑造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
(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和谐的教师成长环境。
1、合理地制定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完善绩效工资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制度,逐步建立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新机制,为教师全身心地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舞台。
2、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教师成长环境。要不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学习条件,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每年为教师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建立专项的教师激励基金,每年政府要对优秀的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