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热门19篇)
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分享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案例,为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一
民间美术在我国具有远久的历史,它原本具有极强的原发性与地域性,正是这些特征构成了民间美术质朴、鲜活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个性,从而与专业美术、外来美术形成对照,相互辉映,完成了民间美术的立体效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观念的更新,民间美术又重放异彩,也面临着新的重要任务:为旅游事业作贡献。而作为旅游胜地的承德,也迫切需要一批民间美术工作者来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旅游工艺品。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长期流传和应用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技法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来说,包括造型、纹饰、构图、色彩等几方面。同其他画种相比,民间剪纸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剪纸的造型要求可以概括为:简练朴实,清新明朗,夸张变化,富有装饰性。
它是根据刻刀的操作功能和农民的淳朴性格,在一代一代的创新实践中凝结而成的。
剪纸与绘画是有区别的。简练朴实是剪纸造型的基调。如果我们勉强地用剪刀去模仿画笔来表现剪纸,那么烦琐的线条、定实的画面,会使剪纸失去了应有的风格。剪纸源于民间,源于人民,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很直观,表现的事物也清新明朗,一目了然。
“夸张变形”是民间剪纸的常见手法。例如,传统剪纸中的狮子,头部夸张很大,所谓“十斤狮子九斤头”,但如果设计成真狮子的模样,恐怕就没人喜欢了。剪纸经过夸张变形,更富有装饰趣味性。
民间剪纸的构图稳重、大方、丰满、均衡。它不讲究绘画透视,往往将各种艺术形象散播开来,相互不可遮掩、重叠,但疏密安排得当,布局合理,有主有次,构图完美。
剪纸的纹饰,是指在进行图案设计时,作为装饰纹样来美化物体块面的一种手段。纹饰有云纹、月牙纹、锯齿纹、鳞纹、水波纹等,在应用时要善于变换纹样。如云纹可以变化成带状,而锯齿纹在表现老虎的牙齿时是短形的。总之,传统纹样可以变化成更多的新纹样来灵活运用。
传统剪纸一般是大红色,也有全绿、全黑等其他颜色,还有几种彩色剪纸。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做法。
绘色剪纸:用白色宣纸剪刻图案,然后用颜料根据图案内容上色,如花朵绘成红色,叶子绘成绿色,绘完后自然晾干,然后粘在深色衬纸上组合完成。如果是窗花,一次可以多刻几张,染色后即成成品。
分色剪纸:以一幅《牧马图》为例,图中各个形象用选择好的彩纸分开制作。草原剪成绿色的,马儿有白、黑、红多种,放牧少年穿红衣、戴黑帽,然后按设计好的构图位置分别粘贴在一张衬纸上。
套色剪纸:先用黑色或其他深色纸剪好图案,要求凡有块、面的地方,尽量要镂空;然后用不同的彩色纸按空白处剪刀,再将黑色轮廓的剪纸背面朝上,仔细粘贴上彩剪纸,贴好后将完成的套色剪纸翻过来,检查一下有无遗漏和误差;最后再粘在白色衬纸上……这样,一幅鲜艳夺目、色彩浓郁的套色剪纸就呈现在眼前了。
(贵州省江口县第三中学)。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二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儿童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艺术教育可以在儿童的发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调节心情,启发智力,培养美育的独特作用。我国的艺术界和艺术评论家,平时研究和关注的也是关于艺术的问题,但多是针对成人的艺术,很少有人去研究儿童的艺术教育。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都必须参照这些加以考虑。”[6]在他看来,尊重儿童兴趣和习惯,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如果急于得到生长的结果而忽视了生长的过程,那是极端错误的。儿童于主观上有欣赏艺术的本能,在自己所认知的艺术中寻找乐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在客观方面亦能得到艺术的欣赏,由感官感觉着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种听觉、视觉和触觉的享受。儿童不论大小,都有爱好艺术的性情;换句话说,就是孩子也能欣赏艺术。儿童的艺术教育应当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和生理、心理成长需求,采取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的艺术教育手段与方法,开展相应的艺术教育形式。
3结语。
儿童的艺术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传播一种艺术的趣味于儿童的心坎,陶冶儿童的美感,从而进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长,其中艺术教育较之其他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个受过崇高艺术熏陶的人,人格亦随之高尚。当代美学家鲍列夫指出:“如果说社会意识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质的话(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规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观点,哲学形成的是世界观,科学把人造成专家),那么艺术则对智慧和心灵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成完整的个性。”[7]换句话说,艺术教育绝不仅仅是激发各人的审美能力,对于人格的塑造,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它特别侧重于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心灵产生长久透彻、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最终趋于完美。在幼年时期就接收艺术教育的儿童,人格上的发展将会是日趋健全的,最终会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单位:咸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规编辑中心编.法律法规.人民法院出版社,,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学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79.。
[3]美国.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艺术教育国家标准[s].1994:3.。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华民族出版社,1985:21.。
[6]美杜威.我的教育信条[m].纽约:e.l.凯洛格出版公司,1897:16.。
[7]苏鲍列夫.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64.。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学校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场所,更是育人的阵地。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学校对学生的艺术教育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建设,本文就以钢琴艺术为代表,浅析钢琴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学校通过钢琴艺术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陶冶学生情操,铸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包含了学校的校风、学风、人际关系等。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而校园文化的形成是校园中每个个体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的总和体现,这就需要提高每个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内在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本文以钢琴艺术为例,通过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单靠专业知识的灌输,还要借助于艺术教育的长期熏陶。学生钢琴艺术的学习能够直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社会文化的参差不齐对大学生的德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通过完善艺术教育,比如大学生钢琴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钢琴艺术的学习能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辨明不同的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校园文化的深层含义,并使其积淀为大学生深层的世界观基础。钢琴艺术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这种精神文化来引导、规范和激励大学生的行为。从人们的实践来看,钢琴艺术的学习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导向功能。校园文化除了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外,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它只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范畴类的约束力。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会使心灵得到净化、品质得到优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强化、情感得到深化。钢琴艺术的学习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凝聚功能。美好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校凝聚力与向心力,更大层面上地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精神和工作学习热情。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有效保证,是学校教学工作高效运作的有力保证,是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生活在钢琴艺术熏陶的良好的校园文化中,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向更高层次的思想道德境界进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它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它甚至对人的一生的成长发生着深刻影响,因此它具有全面性、长效性。这样的校园文化对人的教育和影响往往是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发生的,它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乃至人的品格具有潜在的影响。
二、钢琴艺术教育有效提升校园文化的措施。
校园文化建设的涵盖面极广,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钢琴艺术课程的教学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遵循整合原则,在实践方面要作宏观思考,实际教学中要做到微观切入。首先教学的物质方面需要根据学校财力合理计划行事,教学制度上要制定相应的实施制度,学生对于钢琴艺术教育的思想接受则通过学习、教育、熏陶、内化,来逐步实现,不可操之过急。人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抓住核心问题、综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物质提供要满足精神建设需求。如前所说,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组成,两者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可靠保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是主体性的要求,在参与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育与提升,只有学校的积极性和制度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而没有保证全体学生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难以持久,收效甚微的。钢琴艺术教育做到了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高品位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从培养高素质的、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人才的高度上来认识,立意要高,而它的实现必须要充分注意物质建设的教育性、艺术性,给人以美的`熏陶,以美辅德、以美益德。
三、钢琴作品的赏析和与德育教育。
钢琴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在大学生德育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钢琴艺术是人类中相对古老和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符,用于表达演奏者内心感情,与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钢琴艺术在人类的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向学生展示国内外经典的钢琴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在通过音乐的熏陶、知识传授等教育过程,将这种艺术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气质修养。钢琴作品的赏析教育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对命运的悲愤和对生命热情的火焰和不屈于命运的精神,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让学生感受到曲子蕴含的气势磅礴的精神,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爱。很多经典的钢琴作品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这就是钢琴作品的教育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在每一部优秀的钢琴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意义。在钢琴的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通过对钢琴曲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会赏析这些优秀的钢琴曲来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的赏析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而一个人的文化艺术的修养又直接影响着他的音乐欣赏的能力和水平。学生的欣赏水平层次不齐,对同一个作品的欣赏也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钢琴作品的欣赏,不仅仅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还要受到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阅历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挖掘经典作品背后的意义,并将其传授给学生。学校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对学生的钢琴教育,从而达到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形成正确校园舆论导向的目标。
四、大学生钢琴演奏学习与思维培养。
钢琴音乐教育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钢琴演奏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并不是机械地完成乐谱上的每个符号,真正的音乐精神是无法记录的,因为作曲家在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无限的精神和丰富的感情,演奏钢琴的价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现作曲的精神和情怀。大学生在钢琴的演奏中能影响思维活动,并通过动脑筋和用感情出发掘隐藏在乐谱行间的内容,使乐谱中的每个符号真正复活。对于钢琴曲的演奏是个人感知到再现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演奏背者具有敏锐的内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达作曲家内心世界的演奏技巧。从科学的角度讲,在学生学习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神经冲动频率的方式来调节肌肉的收缩速度,反复的练习指法可以提高大脑皮质的机能,从而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达到高度协调统一。随着钢琴演奏的不断深入学习,就能逐渐掌握技巧,熟练手指动作和力度.增强手指的敏感度,这能让大学生对空间事物微小变化的分辨力会逐渐提高,为保持与演奏所需要的相应的兴奋程度,神经系统建立响应的调控功能,从而使人脑思维更加敏锐、反应更加灵敏。总而言之,钢琴艺术教育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尤其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按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人的创造思维有两种思维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维,二是扩敞思维,而学生的扩散思维是关键。心理学家认为,扩散思维的特点是流畅、变通、独特。这种思维正好与聚合思维相反,它需要离开问题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扩展,以便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不受已有知识的束缚,也不受传统舭念和思维方式的制约,因此,在大学生学习钢琴演奏的同时,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不断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认识和思想,并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如一位伟大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正是一个从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
五、大学生钢琴艺术学习与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来,大学生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差,尤其是在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的钢琴艺术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实践能力。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赏中理解并学习音乐,通过作品的理解、对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触摸,更能使得大学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谐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更能让他人或自己接受对方的想法,这对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对校园团体生活的和谐健康的进行也有着极大帮助。艺术普及、钢琴教育促进着大学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音乐教育及钢琴教学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钢琴教学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有效解决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六、结束语。
钢琴艺术教育通过学生对经典钢琴曲的学习和鉴赏,让大学生接触到优秀的钢琴作品,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德育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总之,通过学校对钢琴艺术课程学习的加强,能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张国圣.论艺术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艺术教育的审美教育作用[j].科技展,(21).
[2]齐霞.校园文化建设中音乐艺术教育的作用[j].魅力中国,(33).
[3]梁庆东.浅谈音乐教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音乐大观,(11).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四
摘要:要提高农村中学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才能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由于当前农村中学搞好科研工作,从主客观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致使有些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实效性低,表面性强,只抓标,不深入探究本。结果,口喊抓好科研,而行动上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教育科研办公室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来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抓好科研工作;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加强校本科研;优化科研资源,结合校情,脚踏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建立建全科研制度,规范科研管理。
关键词:农村教育科研问题与困难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进入顶尖阶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开展农村中学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我校也同全国一样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教育科研活动。但是由于主客观化方面的原因,致使雷声之大的科研工作,得到的效果只是小雨点。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探索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闯也能够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的新路和寻求开展科研工作的新措施,无疑对中学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自建校以来,如同其它农村中学一样,把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学生的教学成绩及各方面能力,当做核心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科研组织。并结合上级的指示精神和本校实际,制定了规章制度。并按计划一步一步地运作。尽管这样,还是效果不佳,仔细分析,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1.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由于农村中学多数在偏辟之地,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常常听不到外面的教育信息如何?关起门来办教育。部分农村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清;一是许多教师认为搞科研与己无关,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书,学生考出好成绩就行,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导致教学质量大降,于是将教育科研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立起来,更有甚者,认为中学教师无须搞科研,科学探究是专家的事,二是部分农村中学常把科研工作当做表面文章而作,写写材料,偏写一些计划,方案写在纸上,装进档案就算教育科研工作抓了。三是农村中学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带不浓厚的功利色彩,认为搞科研是为了提高学校档次、评选先进,应付职称评定,获得几篇论文或科研成果而已。等等,致使教育科研有其名无其实。
2.教育科研能力不高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高,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标准。实施纲要等掌握的不够,对科研的基本要求,程序、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缺乏问题意识,不会在工作中选题,设计科研方案,收集科研信息,撰写科研报告。而教育科研是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从事教育科研的教师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事业求真务实、奉献的工作精神。否则就会遇到困难或挫折会退缩,造成半途而废的局面,给事业的发展,学校的工作质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校本科研的立项课题空间无实际意义在大张旗鼓地宣传“科研兴校、管理兴校、培训兴校”的形势下,一些农村中学也盲目地立项,报课题,仔细分析一下这些课题存在简单、空泛的现象。因为有些课题就学校目前状况根本结不了题,需要的资源根本不现实,甚至有些课题空洞,无实际意义,对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根本无益处,缺乏“以校为本”的理念,因此,经不起科学的推敲和实践证明,最后立项课题结不了题,出不了结果,那么科研的作用就失去了。
4.科研资源缺乏,手段落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网络技术推广之大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大量的信息,来为学校的科研注入营养,使之活力大增。但农村中学受办学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想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新知,是办不到的,至少说现在部分农村中学连微机室都没有,更谈不上网上搞科研了。
5.科研队伍不稳定。一个好的教育科研单位,一是注重科研队伍建设;二是保持科研队伍的稳定。一个好的科研的队伍,就能探究出好的成果来,一个稳定的科研队伍,就能把学校的科研气势搞得更浓一些,教育教学质量就能大幅度提高。否则,学校的科研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就很难提高,老方法、老模式是必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的,也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更不适应社会需求,培养的人才,到社会上无实践和生存能力。
6.教育科研管理抓不到位。一些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涣散,没不一个具体工作负责人,组织不建全,无科研室,无科研队伍即使设立了科研室,有了组织,只是写在纸上,根本没有担负起实质性的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任务。科研目标是什么,如何动作,如何掌握立项课题的要求,管理方法,心中无数,这样科研一点用处都没有。
二、针对农村中学科研存在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1.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学校领导要加强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导,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科研知识,掌握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召开相关的会议来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通过开展多渠道,多方式的学习活动来转变教师的观念。例如,请专家到校做报告,上示范课,观摩课,问教师购买有关教育教研书籍,坚强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并通过教师谈学习体会和感想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向深层发展,教育教学就会出现了生机,教师就会充分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认识提高了,观念就会随之改变,观念更新了,教育科研工作就会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2.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制度,加强科研管理农村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想搞好此项工作,必须抓好组织落实,建章立制,明确教育目标,任务,责任,程序,亲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学校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重视学校的科研工作,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主抓人,下设教研室,具体负责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有章可循,一步一步地有序的进行。
3.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教育科研工作能否取得成功,除了领导是否重视此项工作之外,关键还得有一支稳定、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不仅要培养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理论水平,还要培养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因此,学校一是支持、鼓励教师参加自学考试、函授学习等办法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二是通过校本教研,邀请教育科研人员来校指导,并在教师选题立项,收集信息,整理材料等方面进行指导,学校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教师撰写论文,培养教育科研骨干,由骨干带领一批人,最后实现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对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效果的教师可往上推荐,或在晋升职称时,优先考虑。由此,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得到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会更加顺利地进行,并会取得实效。
4.优化教育科研资源,力求实效要想提高教育科研工作水平,科研资源必须得有,除了有一支稳定、素质高的队伍,还要有必需的信息载体。因此,学校一定要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条件下,节省一部分资金,用于购置必要的设备,如电脑、科研书籍、录放机等,另外还要加强校际沟通,外出学习,实现优势互补。走出一条符合农村中学发展实际的科研新路来。
总之,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必不可少的艰巨工作,需要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克服困难、用勤劳的智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五
摘要:笔者认为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在中学艺术课的教学中应该采取音乐、美术、文学、影视四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自身艺术素质的提高。
艺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它包含了以音乐、文学为代表的时间艺术,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代表的空间艺术,以戏剧、影视为代表的时空艺术。所以艺术作为一种教育,它也必须是多方面的,它是综合的、立体的。
当前,提高艺术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便是题中之义。因为艺术的本质是我们人类以自己的心灵观照这个世界整体的方式之一,各类艺术它们在本质上是相通的。
二、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课堂形成了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一种模式,老师成了真正的“传道”者,甚而之为“一言堂”;或者就是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为书本而教,不是为学生而教。教材活动脱离学生,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心灵体验。这种错误的教育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指导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学习”的课堂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课题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全体学生发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能够发现这种不同的发展,分清学生间不同的层次,以便做到孔子说的“因材施教”。
三、对艺术史及艺术欣赏的认识。
1.对艺术史了解的现状。
笔者曾于参加一所大学艺术系硕士招生复试。场外遇一复试刚出来的女同学,主考官问她何谓印象派,什么是大地艺术等一些艺术史知识,她说:“我是学陶瓷工业的,哪里知什么是印象派,什么又是大地艺术。”足可见,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对艺术史的漠然是多么严重的现象,大学教育况且如此,何谈中学艺术教育呢?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我们的艺术教育还停留在对美术,音乐的一些基本技能的培育上,而忽视了对艺术史的渗透。对艺术史了解的盲区,其实也就是艺术欣赏的盲区,往往遇到欣赏课就一跳而过。同学们看了《格尔尼卡》,却不知画面为何如此,只见一些奇怪而狰狞的物象,听了《春江花月夜》,也不知音乐为何这么悦耳。其后果便是对艺术经典作品的“快餐化”欣赏,变成了对艺术作品“囫囵吞枣”式的理解和领悟。即便是艺术欣赏课,老师往往也只会从艺术作品本身构成来分析作品,实际上一幅画上的线条、色彩、明暗、人物,一首乐曲的音乐、音调、节奏、旋律,它们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或多或少都反映了或烙下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不了解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艺术史,便很难对艺术与社会的主动关系产生感受,同样也很难把握世界的本质与人的本性。
2.了解艺术史的意义。
兔子讲解图画》这样的作品;如果不去了解后现代主义的一些脉络,同样也不会让同学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诸如中央电视新办公大楼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如此新异的建筑。对艺术作品背后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从而对潜在的创造力产生激发作用。
四、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艺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和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扩展了既定的艺术课程。它的应用可以改变以往老师主讲,学生操练,不能发挥学生主动性作用的旧有课堂模式。现代青少年对这种充满形象性、丰富性、生动性、充满趣味的多媒体技术的敏感,要比其他任何人群都强。在把抽象的说教转化为形象的演示,这一新技术运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领悟教学目标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是直接的、快速的、形象的、主动的。所以,艺术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地吸纳新知识,不断地用新的多媒体影像充实课堂,从而达到丰富教学手段,更快的更新教学观念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艺术空间里,享受学习的乐趣。笔者在5·12四川大地震后观摩了一堂题为《艺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痛苦篇)艺术欣赏课,任课美术老师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在播放一些反映二战期间轰炸场面的影视资料后,引出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老师和同学们探讨了毕加索、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的其他代表作。课件的内容包括一系列获普利策奖反映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痛苦这一主题的摄影杰作。整个课件内容紧贴课堂主题,丰富而生动,有影视画面,有作品图片,有音乐,他们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总之,以上四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种关系。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六
艺术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下面一起去看看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题目:工业社会及现代艺术教育研究。
摘要:工业社会的形成是在文明发展多元后并集体综合地展现出的一场人类社会的革新。在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中,产生了将产品的审美性与现代功能性应用相结合现代艺术教育理念。新的文化形式应运而生,在美术运动中,由于社会形态的剧烈变化,传统的审美方式在大工业的快节奏发展中被逐步改变,此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发展趋势带来全新的艺术审美,以艺术的形式美来反叛学院艺术的严肃的古典思潮。
关键词:工业;美学;现代艺术;艺术教育。
工业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之一,它的文化蕴含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工业文化的梳理与保护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重塑了人们对自然规律与人本质的定位,注重客观与科学的自然本质追寻,开始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英格兰中部地区首先完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最初萌芽,以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换为标志。科技的进步使得大机械生产规模化,从而取代传统手工业作坊的小规模生产活动,机械生产代表着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后,在大工业的时代背景下,工业文化衍生成为文明进步的组成因素,其中艺术也通过工业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全新的艺术载体形式。工业革命的标志为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全新的改进,此后众多的科技进步推动着机械生产的步伐,这场重大的生产方式革命性转变迅速席卷欧洲大陆,并在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电气时代,以美国的大量生产的技术革新与德国的科技领先为主导。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工业革命的爆发至使工业体制与工业社会的产生,工业文明也随之应运而生。工业社会的形成是在文明发展多元后并集体综合地展现出的一场人类社会的革新,对待科学发展的理性逻辑思维成为这场革命的源泉。工业革命由资本主义经济客观发展所带来,它的发展代表着工业体制的产生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在1870年左右,新的艺术价值取向开始在欧洲蔓延,艺术家的创作开始与哲学、科学、民族、社会等因素相结合,拓展出艺术的形式语言性、表现性、装饰性等语言探索。艺术家个体的精英化精神,取代了美术创作的群体化标准,个性语言成为艺术表达的宗旨。工业革命之后,机器生产带来大工业的全新生产模式,它取代了手工业时代以劳动力为基础的生产模式。生产模式的全新确立,产生了在工业流程中出现的具体分工,产品的生产与设计出现了与传统手工业制造工匠完成制造与设计模式的区分。在社会分工上,设计成为单独领域从生产过程中脱离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与传统的艺术观念出现矛盾,此时艺术设计出现依赖工业的机械生产,而并不关心产品的艺术性与普通人的关系的问题,工业生产流程化带来产品质量的粗陋,产业技术开发人员与工厂雇主只关心工业产品的营销与技术和材料的更新,对产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持不屑态度。
一、亨利伯格森的哲学理论与现代艺术。
工业发展与科学进步带来人们生活和思想的转变,思想观念开始追求全新的艺术形态,努力寻找着全新的思维拓展领域,发掘着主题的深刻性,生活的瞬息万变成为创作观察的切入点,其观念的产生依附于工业发展后社会出现的现象。法国哲学家亨利伯格森的哲学观点对现代派艺术影响巨大,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伯格森对人的思维中理性成分持批判态度,他主张艺术创作要避免理性将事物的真实性所带来的静止。他提倡运用人的直觉,因为直觉会持续推动事物变化的量,并延续事物的运动。事物的存在是发展的,在发展中保持运动的方式,也是事物相互作用中延续的过程。伯格森认为人类思维与生存意识的解放可以通过艺术的方式进行,它可以触发人类在既定社会标准中释放和投入对生命本质的需求。在艺术形式中,无论是一幅绘画、一件雕塑、或是一首乐曲,其作品功能会让人产生联想与思维的跳跃,艺术成为精神载体的途径来自作品在欣赏者中产生的共鸣,作品的来源出自作者的思想浓缩与对物质事物的提炼,在这里,伯格森的艺术主张为“精神物质主义”。时间作为理论使得帕格森理论为对19世纪末期出现的新型艺术的解释带来启发性的含义,在艺术创作中,时间作为无休止的运动规律影响着艺术作品产生的即兴感,其意在突出和重视作品产生过程的灵感。这一点从印象派开始,艺术创作与作者主观感受便密不可分,作品以分离似的色彩附着于绘画形式之中,使作品明晰作者的瞬间感受。艺术家的内心活动更加清晰地在艺术创造中显露,在观者的思维推动下,联想、记忆、情感触碰在与艺术作品的互动中出现新的感知触碰。在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发展的推动下,19世纪以后的现代艺术开始与人的思维产生共识,并逐渐成为新型社会意识形态中艺术发展的主流。
二、包豪斯学院与现代艺术教育。
工业进步带来物质的丰富,在18世纪末,欧洲开始出现重视科学与发展的客观思维,这种对自然物质发现与创造的过程的重视,至使欧洲社会的思想和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物质的迅速发展与进步的同时,道德、精神、审美取向等并未和物质的发展同步。在工业链条中,人的主导意识开始服从机械生产的束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伊始阶段,欧洲的复古风潮为工业设计的实用性带来不切实际的繁琐矫饰。英国人威廉莫里斯在19世纪后期发起了艺术与手工业运动,但是莫里斯在这场运动中过分强调艺术家的独立性,而脱离了大工业产业化模式,这使他未能解决新兴产品技术与艺术观念的矛盾。20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也未对大工业革命性生产作出明确的判断。德国现代艺术史的代表人物海尔曼穆特修斯针对英国的艺术设计的问题,确立了以艺术设计的形式解决大工业生产与手工制造之间的矛盾。德国工业同盟组织的出现,为美术融合于工业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在青年时代成为该组织的重要成员。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诞生地,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教育理念将工业社会的发展与艺术关于美的功能进行了现代含义的协调,将艺术的审美与技术发展融合于一体。格罗皮乌斯致力于在设计中向无生命的工业产品注入生命力,探究历史上美术家将造型观念融入各个领域的现象进行研究,推崇在欧洲古代的众多画家涉猎很多设计领域。格洛佩斯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的大师,包豪斯的校舍由他亲自设计,并遵照建筑的功能规律与实用性,突出现代工业技术材料与建筑结构功能的特性,发挥建筑自身构成所表现的美学特征。这些校舍成为包豪斯建筑设计的开端,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先河。在包豪斯的教师队伍中包括了众多的现代艺术的大师,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瓦西里康定斯基在包豪斯承担现代构图理论知识的课程,《点、线到面》的出版将美术中的组成因素,分化成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俄国的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理念被康定斯基带入包豪斯的教学之中,他强调将线条的变化引入画面的节奏的关系,在空间中创造出线条的三维变化,将艺术思维方式建立于想象、分析具象与抽象元素之间的内部联系。他将绘画的抽象元素作为展开思想与精神的方式,在教学中,通过作品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实际的启发。另一位在包豪斯执教的现代派艺术的代表人物瑞典艺术家克利,他被赞誉为最富诗意的造型大师,在克利的艺术中,他将图像分解成几何的形式与色域之间的体块。他的艺术图像风格多变,在物象的选择上运用色彩来穿梭于具象符号与线面节奏之间的变换。由于他的绘画主题充满了幻想与奇妙,使他的艺术被视为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范畴。他将个人情感与绘画中创造性的要素联系起来,将客观存在的事物转换成思想的意识形态。在设计中,包豪斯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熟悉现代工业生产技术方式的同时,并寻找现代设计中的规律性发展。将美学理念融入工业机器的生产复制方式中,形成一种简便明快的工业生产形式,将工业设计中的现代性推向了一定的高度。包豪斯的教育理念与其教育过程,形成了现代设计理念诞生的过程。同时,包豪斯在其美学中也出现对构成主义的过度关注,为突出工业产品设计上的材料学与设计形式的简约而忽略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在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中,包豪斯学校把现代工业生产与传统手工制造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学与生产制作工艺相结合,并形成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将艺术的形式带给社会中的大众,艺术的形式不在受控于阶层的分化中,同时,它将现代技术革新融入生产设计之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现代材料的功能化应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艺术开始走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刘剑虹.具象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3]布伦丹普伦维勒著.20世纪现实主义绘画[m].应沂,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七
摘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质量,更是保证我国艺术传承的重要保证。
文章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对如何正确引导职业艺术发展做了相应的探索,希望对实现职业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有一定借鉴意义。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的情况下,职业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有必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
尤其是xx年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支持文化建设能力为目的,以经验交流、讲座为形式来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引导和启发。
1为何要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
1.1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艺术兴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对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思想的丰富多元化,学生的思想管理确实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势必会有提升,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能带动起来,所以说,实现对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1.2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教师层面。
固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但是老师如果能从自身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去积极的探索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比一味的去追问学生的责任而显得有意义得多。
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对职业艺术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其次,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两者都引导好了,我们才有希望提升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1.3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启发和引导,直接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引导好了,其必然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
如果能从宏观的层面实现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
2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路径。
2.1学生层面。
(1)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
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都没有信心的话,其很难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道德观念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
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好榜样。
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追求,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开发和引导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说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一名教师,其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足够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以及对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
所以说,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授课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熟悉,最好是同行业之间教师实现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
这样,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都能实现相应的提高,进而在职业艺术专业的道路上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
其次,还可以通过著名艺术家的先进事迹的宣扬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艺术的追求,让其认识到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和荣誉性,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
(2)对艺术热爱的启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是极其重要的。
这里所提到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和关怀,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人身批评。
很多学生选择艺术,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可艺术,喜爱艺术,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艺术、喜欢艺术,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在教与学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
加强对职业院校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对学生学的引导更是工作中的重点。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
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也进行了解和熟悉,鼓励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这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和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这样大家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都会去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和整体把控,从宏观上把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是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
(4)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与学习相比,创作又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档次,如果说学生的学习阶段是为了摄取知识的话,那么创作阶段,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这对于学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对各艺术流派都进行熟悉和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2.2教师层面。
(1)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现在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依然逃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固定的上课时间,单一的.上课模式。
实际上,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关键是学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这个方面,院校要积极的让老师参与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上来。
首先,应该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创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有了这个认识,其才会去积极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打好地基。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就应该采取真正的行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院系为单位,形成一种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八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掘美的瞬间,启发学生用艺术的视角看世界。发现客观的美,并将发现的客观的美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去,形成带有自己主观意识的美。针对学生接受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机会比较少的情况。要适当地增加欣赏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欣赏分析国内外优秀作品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品位。辩证的了解世界设计中对美的理解和表达,把握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学生了解艺术设计的历史,从前人的身上总结经验,吸收借鉴前人留下的美学思想。去糟取精。通过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逐渐的培养出具有个人主义的审美趣味、鉴赏力以及创造力等等。
2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是属于信息化的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也要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开放性。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学生获得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电脑作业开始成为艺术设计新的创作阵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类的`教育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何根据市场环境的改变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现在的设计行业,大量的作品如出一辙,这跟在平日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关。创造力是设计师的钥匙。失去创造力的设计师就好比没有了刨刀的木匠,一切的工作都不能继续下去。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创造出来的,一个好的艺术设计培养计划中不只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3强化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人文关怀中的审美。
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在对人的尊严、人生价值以及生活追求和对人的关切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不只是要有能发现美的技能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那种学生自成一体的美学理念中也要有在人文中柔化的美。这种美表现在设计作品中深厚的文学底蕴上和设计者本省的道德修养中。现如今的人文精神仿佛处于失落世界之中,尤其是现在的艺术包装设计师为追逐高额的利润而提供过度浮华的包装方案。这与学校艺术教育部不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使得学生在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上也具有“审美品位”。这样的艺术教育才算是真正完整的教育。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教学思想的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化教学迅速发展。这在改变了传统学习方法和讲授方式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老师如何利用信息的多元化引导学生在纷杂繁复的信息中汲取必要有用的知识。是现代教学面临的又一次大改革。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课题设计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吸收真正的美学知识,塑造正确的人文理念。深刻地认识到审美并不只是了解美,还要创造美并且道德也要美。如何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也是现代高职艺术教育中将要研究的新重点。
5结语。
教育是一切的基础。艺术专业的学生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使之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水平有所匮乏。鉴于这种情况,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如何变美的思想以及将美融入其作品的创作中去。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因材施教,通过不同方式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素养。将技能训练和艺术作品的创造相融合,并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九
艺术是无处不在的,而我最喜欢的`一门艺术是音乐,因为我很喜欢古筝,而且我还会弹古筝。
而在学弹古筝的时候,我流下了许多汗水。
刚学的时候,我觉得古筝挺好玩的,不同的弦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而慢慢的,我不觉得有趣了,那么长时间,只弹一个音,手还得摆成一个样子,手都弹酸了,还不能停,也太枯燥了吧。
没多久,我又迎来了一次考验。老师教我弹一首曲子,说如果不看谱就能弹出来,就让我早点回家,可背曲谱有那么简单吗?再说了,那时候我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呢。我在那里不停地弹啊弹,终于勉强能不看曲谱了,可当我弹给老师听的时候,弹得很不好,老师看了看时间,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还是让我离开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现在古筝已经十级了,这要感谢我平时的努力啊!
老师点评:付出才有回报!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
“绝对表现主义”是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与艺术教育专家贝内特雷默将“形式主义”和“思辨主义”之争带入了音乐教育层面后进行化解,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美学理论,它克服了思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并吸收两者的积极因素,即主张培养有关音乐作品的价值观,在体现思辨主义思想的同时,促进情感价值观的表达,这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融合“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
一、研究思考。
1、对研究问题及背景的思考。在传统的音乐审美教育中,受过去受思辨主义思想影响,教师过度追求审美的表达而忽视了音乐本体。在新的课程理念中,虽都明确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至今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主要表现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受功利心态的影响,音乐考级成了音乐学习的最终目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正冲击着传统音乐教学;我国自身的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实施课程标准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现象;当今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借助审美教育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我国的音乐教育哲学研究还很薄弱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都有碍于音乐教育的快速成长。
2、对研究意义及目的的思考。面对新课程标准,音乐教育亟需重建课堂文化,我们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等,达到“用音乐育人”的目的,故“绝对表现主义”这一哲学观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研究中侧重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引导学生全方面的掌握音乐的.情感内涵与表现形式,并明确音乐表现中各个要素的作用与特点。在“立美、审美、被审美”全面的美的教育过程中,总结出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方法的掌控,在将音乐知识和技能渗透在音乐艺术审美体验的同时,加快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音乐的美感,以培育美好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实践操作。
1、寻求理论支撑实践操作。可见,教学中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艺术学习心理,用艺术经验的持续性创造来尝试创新研究。因此对教师而言,教育是使学生获得有意经验的一种过程,需要对学生经验导向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学生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并在参与的同时实现控制与提高,争取在多种理性环境下获取音乐知识,这对艺术教育本身和教育艺术化来说都很有开创意义。
2、建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实践的主阵地,从备课入手,以教材为内容,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进行“课例研究”剖析,始终把“绝对表现主义的审美教育”作为主题,以实现音乐新课标要求。通过提高音乐素养――一种多形式的知识,包括知道如何专业地倾听音乐制作和音乐作品以及“文化―意识形态”影响之间的关系,来施加影响以支撑学生们的音乐鉴赏、偏好和认知情感的信念和认识。我们即按照著名音乐教育家曹理结合中外教育领域关于教学模式理论,选择了“参与与体验教学模式”、“情景与感悟教学模式”进行试验,已逐渐形成感受、体验中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和提升审美素养的“交融――感受――表现”课堂教学模式。
3、有机融合课堂内外教育教学。任何形式的教育都追求最佳切入点,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教育中要基于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在愉快的情境中进行教学,借鉴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全纳教育等理念,尝试对“被审美”音乐教育法的有效性进行探索。学生通过参加音乐活动,增强了学习兴趣,不仅提高社会实践参与水平,更能通过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满足发展自我的要求。音乐的文化理解是音乐审美的基础,而音乐教育的本质必须由音乐的本质来决定。音乐的本质就是它作为一门独特艺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在当今现实背景下,用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在教育教学中适当尝试改变“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极端提法,重建音乐课堂文化,从哲学层面,对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与总结,势在必行。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一
油画,摄影,舞蹈,音乐,雕塑品,等等都属于艺术的范畴,那么什么才是艺术呢?形式最严格和最自由的,手法最简洁和最复杂的,词藻最平白和最华丽的,语义最明晰和最朦胧的,逻辑最合理和最无理的是人们修为美术、音乐、诗歌追求的最高境界。
像摄影,用来拍照的相机就是一个封闭的盒子开一个进光小孔,这个盒子上所有附加功能伺服都是商家苦心经营的结果。摄影绝不只是与相机有关,绝不只是技术,还需要文学修养,也是全部艺术创作的基础。只要照片的主题突出,层次明晰,能集中体现在一张照片上,一个快门,一个标准镜头能看到你的主题就足够了。摄影不需要拐弯抹角的所谓思想性,只有你手指下的快门键随镜头里的场景在流动,人海匆匆,你就在其中,人们跟你擦肩而过,却和你素昧平生。人们都挤在大街上、商场中、剧院里,但都互没联系。互不相识、人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封闭的世界,人们的身体却挨得很紧。外面的世界对你来说像一个个舞台,一幕幕场景,你静静地观看,用你的手指,用你娴熟的技术去固定这一场场、一幕幕的人间万象。
像抽象派油画,只是用各种颜色块涂抹聚集出来的图案,让人看起来很舒服,就能让人愿意把它买回家挂在墙上。废金属雕塑也是这样,一堆废品金属经过艺术处理成雕塑,就可以立在城市里,陈设在家里。
像音乐,它的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义性词汇,它对情感的表达不像文字语言那样明确和概念化,而是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与宽泛性。所以即使不同语言的人们,听到好音乐,都能感觉到他在诉说什么?表达什么?它能触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弦。让世界充满爱充满激情。让每个人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这,就是艺术。
在我们美丽的深圳,艺术无处不在:建筑的设计、道路的规划、绿化设计、城市雕塑、因艺术而美丽的家园,到处充满文化释放着艺术的气息。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二
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在学术上的争议和市场上的成功已经被画界和藏界很多人关注。有人分析过他的绘画技法,有人研究他市场成功的原因,说法众多莫衷一是。我认为,研究一个画家的艺术定位,必须要回溯他曾经走过的艺术之路,一步步去探寻和分析他的艺术本源,及进而形成的艺术风格。本文分析南海岩的过往之路,不是想发一番纯感性的慨叹,而是试图通过对其艺术之路的逻辑梳理和客观分析,以确定他艺术之路的前行方向和所能到达的目标。
可以肯定南海岩是一个有远大艺术理想的画家,否则他不会在上世纪90年代就敢放弃安逸的教师职位,孤身一人飘在北京,在北京画院潜心学画。南海岩1962年生,1982年德州师专艺术系毕业,当时国内美术教育中受苏联绘画的影响很大,尤对人物画影响更甚,而且南海岩在山东学习,欧美现代美术思想的侵扰自然少了很多,所以苏联现实主义经典绘画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我们也不难在其系列西藏组画中看到列宾和苏里科夫的影子,如《祈祷》《春天的期盼》等。但南海岩早期确实是沿传统人物画路子走的,这些可以从海外回流的很多线描仕女和高士画中得以验证。这些画都是勾线填色、平涂晕染,是正统的国画水墨技法。
直到他去了西藏,被雪域民族博大深沉、沧桑神秘的文化,浑厚质朴、乐观不屈的性格,猛烈而持久地感染了。从此,南海岩欲罢不能,他想用画笔把他心中奔涌激突的情绪表现出来。实践中,南海岩发现用中国画的一根根线条撑不起他想要表达雪域生活的厚重,平涂的颜色也表现不出藏民的坚韧和力度。这时,苏联巡回画派经典画面在他脑海闪现,为何不能用中国画刻画出有强烈性格特征和视觉冲击力的人物形象画呢?对于有很强造型能力的南海岩来说,人物形态和布局都可以解决,只是中国画相对于平面的绘画效果在情绪宣泄上没有西画那么强烈。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能不能将西画中一些元素借鉴到国画,南海岩开始了尝试。对于这种必然会招致非议的改良,南海岩心里也没有底。但为了能原汁原味地再现他心中魂牵梦绕的藏族生活,南海岩还是选择了对中国画技法的大胆变革。
在现代中国画和西画阆发生过很多次激烈碰撞,如徐悲鸿通过西方写实造型对中国画的介入,给后人开辟出一条中国画写实主义表现路线;林风眠则借鉴了西方现代派中表现主义的色彩与构成因素,在中国画表现形式方面进行了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学界普遍认为徐悲鸿的改良是有现实意义的,而新世纪以后,学界又认为林风眠在对中国画之精神探索方面做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与丰富。
当代画家李可染、周思聪、田黎明等人也各自对中国画做出了属于自己的变革,如李可染本是学西画出身,受徐悲鸿之邀来北平艺专也是教授色彩学,当他拜在国画大师齐白石和黄宾虹门下,中国画和西画的碰撞已经开始,最终两种碰撞产生了火花。他将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周思聪也是如此,他原先跟随李可染先生学山水画,后转入蒋兆和先生学人物画,早期曾创作出《人民与总理》这样的现实主义杰作。后来受到日本丸木夫妇《原爆图》的影响,以西方现代派自由创造精神及平面构成、抽象造型的原理,创作了表现型水墨的转折性作品《矿工图》,该组画以分割的画面和重叠的形象渗出重压下支离破碎的灵魂,强化了侵略者欺凌下的中国矿工无尽的伤痛。
上世纪80年代后,周思聪的《高原风情画》组画、《荷之系列》等,吸收了西画及素描的体块结构、明暗光线,又大胆地运用了大面积的水墨晕染,把李可染山水画的层层叠加技法,运用到人物画的创作中,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新面貌,并当之无愧地成为新时代中国画优秀的人物画大师。还有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院长的田黎明,以西方表现主义手法并融合印象派的光影,形成了画面空间深远清澈、人物明朗恬淡的新中国水墨画,确立了当代中国画旗帜性艺术家的地位。
综上可以看出,时代是不断进步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就要有突破传统的勇气。如果有人非要将现在的优秀国画创作与传统的国画杰作相比,无疑是上演关公战秦琼的闹剧,因为现今生活状态和语境都已变化,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比较不尽客观,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结果。因为时代是向前发展的,传承的只有技术,一个时代杰出的艺术经典一定的不可被复制,也役必要被复制,就像宋的工笔花鸟画,元的文人画一样,只能存在于美术史,这么说,本文并非要全盘否认传承的重要,只是想说明艺术要传承能为我们所用的部分,而不是全部;而且这种学习不仅仅面向传统,而是面向一切艺术领域和生活领域,包括西画、版画、雕塑甚至建筑。其实,今天的优秀国画作品也可能就是以后的经典,就像现在国画界推崇的青藤和八大在当时也被归为异类一样。同样,以后审定的新中国美术史,当代中国画的变革是绕不过去的一篇,也必定是最精彩瑰丽的部分。徐悲鸿、林风眠、李可染、周思聪等人对中国画变革做的贡献肯定会重新定位,同样,田黎明,南海岩等人对中国画变革持续推进的贡献也是不容抹杀的。
至于南海岩的新水墨重彩写实人物画的艺术价值如何,需要以下几方面来判断。前苏联的车尔尼雷夫斯基说过“艺术是生活教科书。”我们就从重视艺术的教育作用和描写的真实性方面开始分析南海岩的作品。海岩的绘画在构思的严密和形象的生动方面非常突出,画面显得真实有力,很容易使观者亲临其境、感同身受。像他“百年中国画大展”代表作品《虔诚》中的老年藏妇,如此逼真,简直触摸可及。她悲苦期盼的神情中又含有一种忠诚信赖和坚忍不拔,这种精神更让观者震撼、感动和思素。
这个形象是概括了劳动人民精神美的杰作,代表了千千万万祖祖辈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藏族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内心追求。显然,这幅绘画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南海岩在绘画个性和真挚情感的表现方面也不容置疑,南海岩的画即使放在挂满画的大厅里也容易抓住你的视线。因为如雕塑石刻般突出的人物形象,厚重饱满的色彩,饱含感情的衣容笑貌,都散发出强烈的南海岩风格。而且南海岩创作中的'人物,全是根据生活中那些曾感动过他的、具体的模特原型描绘下来的,虽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但也保证了人物形象的个性化,避免了公式化和雷同的毛病。可以说,不是南海岩赋予画面中藏族人物以灵魂,而是他们借助南海岩的画笔展示着他们的生命状态。南海岩在艺术形式和技巧方面也值得称道,在这个假画泛滥的时代,南海岩的假画是最不容易仿的,他高超的绘画技艺、独特的绘画技法,都让众多造假者难以复制。
当然,人无完人,画也没有无可挑剔的作品,要把一方面做到极致,就必须放下他与之相逆的一切。可能,南海岩绘画在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了画家强烈情感严谨创作赋予艺术形象有力量,为了真实地再现藏族人民生存状态,这点缺憾是可理解的,其实中国画绘画形式本身没有太大意义,它的精彩程度必须依据于内容,而不是某一笔墨或一根线所能替代,托尔斯泰说过:“只有人们不再认为艺术的目的是‘美’时,他们才会了解艺术的意义。”艺术自诞生起,就服务于生活,脱离生活的艺术形式就不能长久生存。南海岩绘画就重在浓缩藏族生活的一瞬间,通过画面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故事性吸引观者,进而把画面中的情绪传递给观者。这一瞬间蕴含有南海岩10余年不间断的西藏写生积淀,也饱含着南海岩对西藏人民生活深深的关切,在绘画题材选择和生活描绘深度上都有着宝贵的社会价值。
目前国画界有一个不好的认识,仿佛传统精髓就是文人画,仿佛中国画核心就是笔墨,中国哲学就是“天人合一”。宋元文人画的兴起,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成为中国传统十大精深文化的重要构成,但绝不是唯一的中国画符号,否则千年中国画的传承该有多么单调和平淡。多重文明并存。才使这个世界显得丰富多彩千娇百媚。对于传统需要全面了解和学习,不能管中窥豹,不能孤单地、片面地看待传统,更不能以一种传统卫道者的姿态去排斥时代的创新,学习和继承传统只是为了更好地拓进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画艺术家,要敢于从观念上、内容上、风格上、流派上、形式上、题材上出新,为了中国画的时代进步,为了使创作中国画的艺术家们始终有一颗自由的心灵,绘画界和理论都应以宽容接纳的态度来迎接创新力量,这也是中国画长久繁荣的必要条件。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三
世人总是回味无忧无虑、充满欢声笑语的童年,抱怨生活的冷酷无情和平淡乏味,其实,生活的艺术无处不在,艺术的情思无时不源于生活,艺术的生活,需要我们用侍意的眼光,悠闲的平静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你会发现,快乐无处不在。
苏轼看出了月的寂寞,他对酒当歌;深山秋雨,勾起纳兰性德的情深许许;青山妩媚,陶潜情愿种豆南山……这是古人从对生活的艺术的感知,他们诗意的看待世间万物,并赋予他们有血有肉的躯体,鲜活的'生命,在这样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世间一花一草,一树一鸟,一山一水,无不给予你生命的启示,艺术的情思。今天,孤独怎么会流行起来呢?我想,是他们不懂得用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这可爱的世界吧。
现代诗人,哲学家,更多的是用艺术的心态来艺术的生活,发掘生活的艺术。林语堂认为,生活应有悠闲的情绪,热情并智勇。。生活的艺术,应是一门快乐的哲学,人们应用平和的心态,真挚的情感来享受我们一天平凡也不平凡的日子。是啊,夕阳下,小河边,长庭里,一盘象棋,几声弦动,已够人们去享受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诗人,艺术家,但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已够我们去品味不尽了,快乐也无时不与你同在。
日本有项国家级大奖叫“终生成就奖”,无数的社会精英为夺这个奖,奋斗一辈子仍得不到,近的一届则颁发给了一名叫清水龟之助的小人们,他能得此奖,是因为在他25年的邮差工作中,他从未出过差错,从未早退,迟到,这持之以恒的毅力使他得了这个大奖,他说:“是快乐,从我所从事的工作中,我获得了无限的乐趣。”
我想,清水先生一定真正品得了生活的艺术,才能从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普通的工作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生活的艺术,亦是一门快乐的哲学,只需我们用诗意的眼光,闲适的心态去体会,这样,就不因为玫瑰的刺而干扰我们欣赏生活的乐趣,体味艺术的情思。我们终会发现,平凡如洋葱亦属于百合科。
作文二:生活的艺术。
曾有一位作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之所以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是因为我脚下有地,头顶有天,眼中有人。”亦有常言道“艺术源自生活”,正如这句话所说,生活中无处不藏着美,等着人们去发掘。
其一为脚下有地。漫漫岁月中,人类就是在这片大地上行走,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时光如一把雕刻刀,在这方大地上雕琢出人类的历史。在苍茫大地间畅游,在一处又一处留下自己的足迹:凝望华丽气派的故宫,感受到一个又一个王朝兴衰所带来的沧桑;仰望高耸的凯旋门,眼前法兰西帝王的传奇一生有如走马灯闪过;轻抚巴特农神庙的石柱,仿若时光回溯,古希腊文明如璀璨的明珠;漫步在卢浮宫之中,无数艺术珍品描绘出历史的一个个片段……哪怕不出门远行,单是在城墙根下走走,抑或翻开本书页泛黄的旧书,都能让精神在过往中游一遭,沉浸于这片土地上所积淀的历史文化,游四海,品历史韵味,此为生活艺术之一。
其二为头顶有天。广阔夜空下,无数双眼望着明亮的群星,好奇着造物者的存在与否。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皆出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雕琢而成。当迈入自然地领域,即摆脱了一切俗世的纷杂。望林海连绵起伏,听鸟鸣低回婉转;拂江上之清风,赏山间之明月。走遍大江南北,感受壶口瀑布的雄壮,桂林山水的秀美,浩瀚长江的无穷无尽……每每至此,便感受到个人在自然前的渺小,为奇丽壮阔之景所感动。赏美景,感世界博大,此为生活艺术之二。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四
教育价值取向是人们在判断教育、选择教育、实施教育、评价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因而,艺术教育因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转向体验本位,价值的取向不再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递,而是要注重幼儿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和精神创造的需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促使幼儿成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五
我知道,有一种禁锢不是牢笼,,而是思想。
仿若那一只久困笼中的鸟儿,等到笼口已经为它敞开,仍旧固执的认为那一定是在做梦,而固执的不肯走向笼口,不肯为自己的翅膀寻找飞翔的希望。
有人说,那是一只愚蠢的鸟儿,人总是要比鸟聪明上千万倍。
于是,有了后来的邯郸学步,又有了后来的郑人买履。
不是每只鸟都可以自由的飞翔,永远保持走出牢笼的信念才会有飞翔的希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而被思想打败的人绝对不可能成为伟人。
于是,我想到了梵・高,这个百年之后的伟人。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六
摘要:当今艺术教育事业发展如火如荼,艺术大军崛起,艺术发展百花齐放,丰富了社会的生活。然而,对当今艺术教育的导向很是重要,它关系着未来艺术教育的发展,关系着人类健康的心理趋向。
作者简介:柳瑞波(1983-),汉族,河南内黄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职研究生,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艺术系教师。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一、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传统的艺术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历史时代所交付的应尽责任与使命。然而,大多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美术教育模式:强调技法、步骤和写实观察能力,培养出来的人才已为新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在现在一个创意经济的时代,上世纪的教育理念与体制在今天已经凸显出它的不足与落后,美术教育在其中的定位和扮演的角色非常值得重视与反思:现代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强调创意思维的美术教育更贴近艺术思维的特点,更符合现代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需求,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全新教学方式。我国著名美术教育家、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杨之光教授这样说道。当代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先生在cctv《文化访谈录》节目中回答主持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吴老这样说:“他能够启发我美感的,启发艺术的,这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光技法的话,那技法是客观上的,我可以照着对象画,用不着你教,但是学校的悲哀,很多学校是教技术的”。可正是这样,很多美术教育者,往往还是承袭着传统技法的教学模式上,这是与这个世纪的发展不合时宜的。作为艺术教育者和相关教育者也不得不去进行新的认识。
观察北美的美术教育的核心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审美观念的培养。艺术作为一种泛化的情操,塑造着富有进取精神的大众,再经由他们去营建积极健康的氛围,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北美教育无不让我国一贯重技艺而轻人文的传统教授引起思考。
程式化教育最大的要害是束缚人的自由思维。人们在成长当中,最大的敌人其实是社会上一系列冠以各种名目的套路的强加性,这些套路常常被冠以某种“学术性”而获得合法性,很少受到怀疑。作为教育具有一种明确标准的先天的保守性,而艺术教育就是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认识来打破惯常习性,让他们能够用一种活跃的姿态来对付未来的挑战。
二、中国现行艺术教育的现状及生源分析。
中国长期在不断尝试着跳出应试教育的藩篱,但仍被应试教育掣肘,抹杀了创造的自由心性,又何来创意思维的培育?而传统的美术教育以写实为唯一要求,结果让社会以为,所谓美术教育就是仔细描摹物象外表,以至于在人们心目中,美术的好坏就是凡“像”为好,不“像”则坏。这不仅破坏了美术的声誉,以为美术的目的就是画像什么,更有甚者,还窒息了天生的创造欲望,让艺术无地自容。
艺术教育对个人的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养育心灵、启迪智慧,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艺术教育越来越多受到重视,特别是越来越成为家长作为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艺术教育的成长必须奠定以人文修养作为基础。而今的艺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艺术教育往往只注重技法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修养的培养。况且学生在高中阶段,部分学生或是为了考取更好的大学而选择文化分要求较低的艺考作为“捷径”,被迫选择了艺考道路。这些艺考生往往是通过校内外艺术培训班的短短数月的急训就参加了艺考。而这些艺术培训班往往只针对应试艺考进行技能速成训练,而忽略对学生的人文修养的培养,致使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导致技艺有形而缺少人文内涵。美术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重技艺而轻人文,不能在学科上有偏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进入大学,不是行程的终止,恰恰是行程的开始。社会多元化带来了很多契机,丰富了生活,但也形成了很多浮躁心理,致使学生认不清方向,没有目标。
艺术教育改革关键人物在从事艺术教育的工作者——教师。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扮演着未来教育发展的导航者。
作为教师,关键任务是启发学生思维,表现出令他人真正感动的内容,并且,从艺术形式上鼓励学生有创新,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作品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先打动自己。
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积极参加各项有益活动。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从社会生活中体验、发现、感悟、汲取看似平淡的生活也有有益的内容,引导他们关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细节。
作为教师,要求学生观察生活,教师首先就要观察生活。教师有了对生活的感动,才能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动。教师能感触到生活中的体验,举出大量活生生的生动的例子,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学生也才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勇于接受新事物。要不断地研究美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新出现的各种表现方法,在教学上大胆地实施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只有这样,美术创作才能日新月异。
吴冠中先生就非常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培育。他说:“我教学生的时候,我不让不愿意他们学我,我启发他们,把他们每个人的特点发挥出来,如果都是我,我失败了,我的教育失败了”。近现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寥寥八字,尽传精神,提倡思考、提倡创新的殷殷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艺术就是如此,学别人学得再像,也是在别人阴影下生活,古往今来,还从没有听说过靠模仿就能模仿出艺术大师的。大画家齐白石桃李满天下,但他却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而是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没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他注定走不远。
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美育更是担负净化人生、美化人生、设计人生的责任。
参考文献:
[2]侯令。“感动2010”[j].中国校外教育,2010.(2-3):10。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七
中国画一路走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思潮和风格的碰撞、交融。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这样的时代风潮,我们“80后”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一批人处在中国画发展的特殊时期的特殊地带,是值得给予关注的一个群体。
由于“80后”大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高校中国画系的教育也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高等教育给了我们规范、模式、感受、基础等一系列的东西,但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在高考的美术专业考试中,考试的项目基本上只有素描、色彩、速写,而报考中国画的考生却并未被要求加试任何与中国画专业特色相关的科目,这似乎有些让人感到不解和尴尬,这无疑是忽略了中国画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在。人们可以问:学好了西方绘画就一定能学好中国画吗?或许有些人说可以,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显现出了这个时代里占有极大市场的对于中国画的审美取向和评判标准。另一个事实是,随着西方造型艺术影响的扩大,在现今的高校中国画系里普遍注重基础造型等等技法的训练,而此处的基础技法训练大都以西方绘画中的训练方法为主,对于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历史、文化修养却少有提及。
中国画处在一个不稳定不成熟的时期,教育体系自然而然地受其影响,但是正如每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发生发展条件。传统的中国画一直都维护笔墨的尊严,坚守着似与不似之间的那块领地。而它就是凭借着它的“传统”特性,独树一帜,不成为其它艺术的附庸。当然,历史也是在不断进步中的,发展和创新是必然的。毋庸质疑,不充分地了解传统是不可能有创新的,即使你是一个“反传统”,如果不熟读传统,就是落入前人彀中,也浑然不觉。
而“80后”和中国画的现状一样,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创作的过程中总有很多困惑和不安情绪,致使很多人困在其中无法抉择,这或多或少的影响了一些人的发展。但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和前提下,恰恰是我们发挥自身创造力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期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发挥空间,鼓励我们出新出奇。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绝不可以忽略传统,几千年来中国画界的先辈们的技巧总结,是历史、体会,更是方法论,是中国画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不了解传统的人如何了解中国画的本质,不了解旧的人又何谈新,何谈创新呢?传统还警示我们:学画要先学会做人,其人品高,画品自然高洁。学画还要重视学识的.积累,文史哲兼修,深厚的学养必然会浸润他的画风。这是经验,是劝导,使我们不至于误入歧途。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视传统为大敌,深怕掉进传统的泥潭无法出来,所以在还没完全走进去时就急着出来,这造成了一种普遍浮躁的恶性循环,使得很多的人已经不愿意,甚至不敢走进传统,而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却比比皆是。这不禁让我们觉得,与其养成这样的陋习,还不如“归去”。从传统中打出来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但不沉入传统却无创造可言。虽然这条路充满荆棘,、需要我们具有超乎常人的执着和努力,要有丰厚的学养和无数的创作实践的积累,当然还要有足够的聪明和才智。
“80后”的进退既关乎到中国画艺术在转型期的进展,也关系到我们自身的艺术之路,当然这条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在这条大道上各显神通,而我们在当代中国画的情境下,如何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和自己将要为之奋斗一生的道路是一个很深刻也是至关重要的课题。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八
高职院校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而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突出表现形式,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音乐教育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显得十分紧要。
一、高职院校实施音乐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
高职院校开设音乐课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音乐的魅力,养成形象思维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之时,为学生讲解乐理之时,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因此,高职院校中实施音乐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音乐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得到成长。
2、有利于进行美学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学校除了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之外,美学教育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由于音乐自身就极富旋律以及内涵,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学到知识,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自然以及艺术美的认识,实现对心灵美的培养。
3、有利于进行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音乐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外界环境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造成了较为强烈的冲击,面对这种状况,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音乐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如教授学生一些民族以及爱国歌曲,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教学设施。
由于受到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我国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高职院校一味的追求高升学率以及就业率,导致文化课程建设投入较少,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教育教学设施并不全面。[2]虽然由于国家对素质教育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广大高职院校也将音乐教育纳入到日常教学中,但是对于音乐教学设施的投入所占比例仍旧十分稀少,现有的教学设施依旧不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音乐教学需求。再加上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使得学生数量不断增多,音乐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音乐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教材内容缺少新意。
在新时期,我国素质教育规划已经得到了落实,音乐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高职院校也给予了必要的重视,然而,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其质量的高低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教材内容较为落后,缺乏必要的新意。同时,由于教师所用教材较为陈旧,所学内容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音乐课程开设的定位是选修科目,而且绝大多数的是非限制性选修课,而由于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并不深刻,使得音乐课程满足不了开课人数的现象。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使得学生出现迟到,甚至是未到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并且教师也没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培养缺乏科学性。
4、缺乏充足的教师资源。
在当前的部分高职院校当中,已经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也为其配置了相应的师资,甚至为了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实施,还建立了艺术教育中心等。但是仍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师资短缺的现象,即使为音乐教学安排了教师资源,所需选择的教师也是一些非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这部分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限,因此,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师年龄构成过于年轻化,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面对专业化的音乐教学中十分吃力,难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质量得不到提升。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1、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
高职院校要想解决好当前音乐教育进行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转变忽视音乐教育的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大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现的重要环节,发展音乐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更好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打对教育教学设备的犹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确保音乐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从而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进步。
2、丰富教材内容。
要想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高职院校除了需要加大教育设施的投入之外,还应当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教材内容的更新,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告知音乐学习的过程当中。
3、规范课程设置。
规范课程设置是确保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在进行音乐课程规范的过程当中,需要立足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从自身出发,与教学内容实现充足,做好科学的安排。一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按照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提高音乐课程所占比例,注重音乐实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师资力量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想优化师资结构,就需要提高教师招聘的门槛,聘用一些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同时,还需要改进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得教师能够积极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提高教师的教学动力,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对社会经济进步所起到的作用愈加的突出,在教育进行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教育之外,高职学校还需要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为素质教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音乐教育教学设备投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体系,优化师资构成结构,为音乐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篇十九
当我和妈妈在报纸上看到上海博物馆有这么一个画展——美国艺术三百年时,我们立刻就说要去。
“1776年7月4日,一个即将对人类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国家在大西洋彼岸诞生了!”从这句话开始,我和妈妈开始了对美国历史、艺术三百年的了解旅程。
在第一个阶段,殖民与抗争里,令我印象最深得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肖像画,共有两幅。第一幅画的是1780——1782年时候的华盛顿,一身戎装,站在炮弹旁边。体魄健壮,神情坚毅,仔细看,能看出他厚实的脸上还有一丝狡猾!人物神态非常逼真,表现手法也很细腻。
然而,在另一幅画中,已经当上总统的华盛顿就不一样了,他穿着一身名贵的服装,脸上得表情平和而睿智,似乎在想着怎样治理国家,颇有大国总统的风度。
第二个阶段是扩张与分解,主要是风景画、风俗画。那时的人们可以从画里看见自己或邻居的身影。在这里有一副非常有意思的画,名叫《旧金山市森街市场一景》,这幅画表现了当时菜市场的情景,有来买菜的贵妇人,也有做小摊贩的人,其中还有几个中国人呢!生活气息非常浓。
《小丑与鼓》这幅画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画的是一位小丑满脸忧伤地坐在一面鼓旁边,看了这幅画,我满脸疑惑的.问妈妈:
“妈妈,小丑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可是他为什么在后台会露出这样的神情呢?”
妈妈说:
“小丑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可是他不一定快乐呀!这就是画家的高明之处,把欢乐和忧愁画在了在一幅画里。”
越看到后面,就会发现后来的画就越来越现代,有抽象画,让你自己去想象;也有像动画片一样的画;有的画什么也不像,所以就没有了题目,只是在旁边写上“无题”两个字;有的甚至把黑色的油墨往上一涂就算是一幅画了!
看了这次画展,我不仅欣赏了美国的艺术,也了解了美国三百年的历史。真是一次有意义的画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