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大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所思所感,并从中找到进步和成长的方向。那么要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心得体会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心得体会的目的和内容,对自己想要总结和归纳的经历、学习或工作进行梳理和整理,找出其中的亮点和收获。其次,要注重自身的思考和思想的提升,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要反思自己的感受、改变和成长,深入挖掘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同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握住要点,避免废话和冗长的叙述。最后,要结合实际,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中汲取营养,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优点和经验,为自己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一
为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促进流通循环畅通和商业稳定繁荣,释放消费潜力,近日,江苏发布了《关于加快促进流通扩大商业消费的实施意见》,今天,省政府举办新闻发布会解读这一意见。
具体提出了25条政策措施。
开展消费促进提振专项行动。
扎实开展127场江苏省“品质生活苏新消费”品牌系列促进活动。
全力支持企业“拓外转内”,举办“江苏优品畅行全球”20场线上系列展会。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提振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
开展流通布局优化专项行动。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商业服务功能。
加快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促进商文旅体跨界融合,
着力打造便民消费圈。
开展市场主体壮大专项行动。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连锁便利店发展,培育农产品流通和服务主体,
加大流通业外资引进。
开展消费品牌培育专项行动。
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培育商贸流通服务品牌,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
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加大首进品牌引进力度。
开展创新转型发展专项行动。培育。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改造提升,培育一批省级高品位步行街。
鼓励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新技术新装备在流通领域推广应用,推动流通业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推动线下实体店开展“无理由退货”,制定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指引。
强化消费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的重要产品追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全省共举办消费促进主题系列活动。
95场,7万家企业参与,重点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652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
疫情以来全省各地政府累计发放消费券约29.2亿元,撬动消费近330亿元。
南京市联合苏宁集团成立都市圈消费联盟,发放10亿元消费补贴。无锡市发放惠民消费券6000万元。苏州市举办“苏州锦鲤好运等你”消费激励活动,开展“天天抽红包,周周有惊喜,月月送汽车,新年住新房”的消费激励。苏果超市积极响应并参与我省“品质生活苏新消费”系列活动,7月15日-19日大促期间,共吸引2000万消费者,拉动消费9亿元。
下一步,江苏将深入开展“促流通扩消费竞赛”,完善组织推动机制和鼓励激励政策,实现“品质生活·苏新消费”系列活动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支持各地结合自身特点打造消费促进品牌活动,更好拉动消费。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二
伴随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推进,消费复苏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20_年_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当月同比已恢复至4-5%的水平,当季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6%,较三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2021年1月消费复苏态势良好。消费修复的背后,是前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政策成效的体现。
2021,消费能否延续复苏态势,社零增长何日能够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在笔者看来,关键需要解决好五大挑战。
一是疫情反复仍存较高不确定性,服务消费恢复周期拉长,恢复速度滞后于商品消费。当前服务消费恢复程度明显不及商品消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餐饮收入当月同比仅为0.4%、低于商品零售4.8个百分点;2020年全年,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有所下降,居民在食品烟酒和居住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较2019年明显上升,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服务分项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务消费已损失份额无法回补,一旦疫情多点散发,防疫措施常态化,服务消费增长就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恢复周期拉长,恢复速度仍将滞后于商品消费。
二是疫情推动居民网上消费快速提升,依赖线下场景的零售消费将持续受到冲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零总额比重为24.9%、较上年提升4.2%,疫情推动居民网上消费上台阶。其背后是居民消费线上化水平快速提升和线上渠道快速向下沉市场渗透。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2-5月,线上消费的活跃用户数量月度同比增速明显抬升,且农村用户数增速更快、韧性更强。疫情在加速消费线上化转型的同时,依赖线下场景的零售消费将持续受到冲击,其发展面临不小挑战。
三是限额以下单位销售增速不及限额以上单位,消费供给侧恢复不均衡可能传导至收入端和需求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速为-1.9%、高于社零总额的-3.9%;估算可得,限额以下单位约为-5.7%,明显低于限额以上单位。疫情冲击导致部分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大型企业占比提升。消费供给侧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如进一步传导至收入端和需求侧,居民总体消费活力将被弱化。
四是各线城市可选消费仍在下滑,疫情或将继续放缓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疫情显著冲击各线城市可选消费,2020年全年线上消费必选消费增长较快,但可选消费部分城市出现负增长。当然,随着经济的改善,可选消费降幅幅度缩小,从季度数据来看,一、二、四线城市2020年年四季度人均可选消费的环比下降额均小于三季度,可选消费降幅已在收窄;但2021年一季度疫情反复之下,居民消费升级步伐放缓之势或将延续。
五是中低收入群体风险抵御能力差,消费增长的收入基础有待加强。疫情期间中低收入群体遭受较大冲击,线上消费大数据显示,2020年除了高收入人群的年度人均消费额增速表现好于2019年以外,其他各收入群体的消费表现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且整体上符合收入水平越低、品类消费表现越差的规律。从深层次原因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有所拉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20%高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20%低收入户的10倍,低收入群体暴露于疫情等风险之时更加脆弱,消费增长基础存在较大隐患。
为确保消费反弹的可持续性,近期中央层面的消费政策仍不断出台,202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11月国常会部署提振汽车、家电大宗消费和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等相关措施。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从进一步发挥消费品牌引领作用与完善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消费市场体系的具体要求。积极的政策面将推动居民就业、收入状况进一步改善,为消费延续回暖态势提供良好基础。
下一步政策,应对提振消费的五大挑战,应巩固前期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继续扩大消费券支持力度,特别是可结合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协同落地;更好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尽量避免“封城封路”对商品流通和消费的冲击;发力可选、下沉消费市场,强化中低收入群体就业、收入保障;加快提升品质消费、线上服务消费供给,大力鼓励新型消费发展等方面重点部署,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助力。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三
2021年3.15晚会,我心中强烈的蹦出两个词,良心和正义。
一个人,一个单位,没有了良心和正义会变得多么可怕,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危害。看后使人毛骨悚然,觉得简直是变相的害人。
_,不按规定配置生产轮胎,为了利益,不顾人民生命和财产,把更多的返炼胶掺入轮胎中,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
更为甚者,给猪吃“精”,等于给人吃毒,_堂堂正正标的“十八道检验工序,十八道放心”,结果连一道也不放心,这就是瘦肉精喂出的“健美猪”。从投加饲料喂养,屠宰运输,到食品检验,市场检查,众多环节全部疏漏,只有一个环节不疏漏,那就是要钱。添加“毒药”和要钱,成为整个地区生产销售生猪行业公开的秘密。我们看看瘦肉精的本来面目“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这就是“十八道放心”。
毒手伸向了孩子,看看“_”的文明善举,“工作人员用专用的膏涂抹在周子礴的身上,半个多月周子礴去洗了四次,然而红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全身长满了脓包,开始溃烂,20_年9月3日,周子礴被紧急送到四川华西大学医院抢救,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刘建琼面前,患上一种病,是脓包型银屑病,是不死的癌症。”三无药品的药店,竟然在全国开了四百多家!而美其名曰“祖传秘方”,怕是见不得人的遮羞布吧!
人,为了钱,冲昏了头脑,泯灭了正义和良心,那是多么的可怕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义和良心会显得多么重要!
正义和良心的价值就是对社会和更多的人负责!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深入,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积极的消费心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面对经济形势的波动和不确定性,百姓消费信心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提振百姓消费信心一直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改善民生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关键。百姓消费信心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只有当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收入有所增加,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消费需求和能力。因此,政府应该通过改善民生来提振百姓消费信心。这可以通过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加强社会保障等方式来实现。只有满足了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们才会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
其次,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手段。百姓的消费信心往往受到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透明的影响。他们不知道产品的质量如何,服务是否到位,价格是否合理等。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供准确、全面、可信的信息,使百姓能够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同时,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监管,保障百姓的权益,打击虚假广告和欺诈行为,增强百姓对市场的信心。
再次,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关键。消费环境包括消费场所的安全、卫生和便利性,以及消费过程中的诚信和服务质量等。只有在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才愿意消费,并对市场充满信心。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对消费环境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消费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水平,加强对商家的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诚信的消费环境。
最后,培养消费文化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途径。消费信心的提升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还需要百姓自身的主动参与和投入。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对消费文化的培养和宣传,引导百姓理性消费,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增强他们的消费信心。通过开展各种消费教育活动、培训课程等措施,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素质,让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使消费信心得到持续的提升。
综上所述,提振百姓消费信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改善民生、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以及培养消费文化都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施策,才能提高百姓的消费信心,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带来的冲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行动,推出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组合拳’,促进消费市场加快复苏。”_月_日上午,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今年_长假,居民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市场人气稳步回暖,进一步巩固了消费回升的好势头。
孟玮认为,关于当前消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必需消费品稳定增长,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一方面,包括日用品在内的部分必需类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明显上行,另一方面,通讯器材、化妆品、金银珠宝等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额增长势头强劲,汽车销量同比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在10%以上。特别是“_”黄金周期间,北京、浙江、云南重点监测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3.5%、20.3%和14.1%。
二是线下消费继续回升,线上消费保持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态持续改善,前8个月限额以上超市商品零售额增速比前7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降幅持续收窄。网上零售持续快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稳步提高。
三是复商复市加快推进,服务消费有序恢复。“_”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4.9%,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恢复79.0%和69.9%,电影票房在上座率受一定控制的情况下仍达到历年国庆黄金周次高水平,消费回升势头明显,居民消费信心进一步提升。
孟玮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针对消费提振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联动,加快补齐消费软硬短板,稳定重点领域消费,挖掘消费新增长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一是推动新型消费发展。近日,国办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包括在线教育、互联网健康医疗、新零售等在内的新型消费的发展方向和政策举措,为更好地推动政策文件落地落实,我们将加快出台有关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支持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
二是促进大宗商品和服务消费持续增长。推动汽车和家电消费转型升级,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鼓励各地出台促进老旧汽车置换政策,推进主要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路侧停车位设施升级改造等建设,完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支持开展家电以旧换新活动,推动家电更新消费。积极发展住房租赁消费,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三是积极拓展农村消费。针对农村消费的堵点问题,大力提升电商、快递进农村综合水平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产品和服务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产业化改造,引导现代服务向农村延伸拓展,加快补强农村消费薄弱环节,有力提振农村消费。
四是建设多层级消费中心。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结合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规划,统筹布局建设若干国家消费中心、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加快形成梯次发展、衔接互动、优势互补并覆盖全国大市场的消费地区格局。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六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百姓的消费信心有所动摇。为了稳定经济发展,提振百姓消费信心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我结合自身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方法和体会。
首先,政府的积极作为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保障。政府需要通过积极出台稳定经济政策,加大对消费的扶持力度。例如,在经济下行期间,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激发其消费意愿。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方式,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增强其对未来的信心。作为一个百姓,我深深感受到政府的积极作为对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政府对百姓的帮助都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对于提振百姓消费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市场是消费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百姓放心消费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从营商环境到产品质量,都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政府可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作为一个百姓消费者,我对市场的规范很有感触,只有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下,我才能够放心消费,提高消费信心。
此外,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也是提振百姓消费信心的重要方式。科技的发展对于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与科技联系紧密,高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快推广应用。通过科技创新,我相信可以改善百姓的生活,提升其对未来的消费信心。
另外,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百姓消费素质也是提振消费信心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可以提高百姓的消费意识,增强其对产品和服务的选择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消费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百姓对消费的正确理解和判断能力。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百姓消费素质,才能增强其对未来消费的信心。
总之,提振百姓消费信心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政府需要积极作为,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从多个方面提高百姓对消费的信心。作为一个百姓,我也需要增强对政府和市场的信任,提高自身的消费素质,共同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百姓的消费信心将会不断提升,为经济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七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不过,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非句号。同日挂牌的国家乡村振兴局清晰不过地表明,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消除绝对贫困,意味着中国向共同富裕迈出了一大步。从消除绝对贫困到实现共同富裕,必然是一项艰巨的国家工程。与此同时,百姓生活每跃上一个台阶,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比如说,我们将对消费投注更大的关切,确信其在经济增长中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关键先生”。
回头来看,疫情之后消费复苏的进程低于市场预期,2020年“报复性”反弹没有如约而至。个中缘由很多,比如说各地仍有散发疫情出现,海外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拉长了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恢复需要的时间,等等。同样应该关注的是,疫情对百姓消费倾向的影响显著而持续,背后则是人们对收入和生计的思虑。
这提醒我们,消费的持续繁荣有赖于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由此,我们的视野就必须从当期转向中长期。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合理调节过高收入。这延续了过往的政策基调。事实上,当我们说中国拥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想到,中国仍然拥有超过9亿的中低收入群体。
这提醒我们,扩大内需特别是提振消费,需要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体消费支出占全国的比重将近50%,他们是市场消费的主体,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我们当然需要各种鼓励消费的政策,但说到底,我们还需要在稳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让收入持续获得增长,我们需要培育一个更为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特别是让那些从农民变成市民的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实现收入和阶层的跃升。这可能也是大都市圈战略最有价值的部分。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提交今年两会审议通过。我们以为,有必要确定更明确的增收kpi,比如新的百姓收入倍增计划,即到2035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这有助于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增强信心并提升百姓获得感。当然,这也将为我们期望的消费新黄金时代打下牢固的基础。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八
双循环新格局的提出,意味着对我国经济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双循环畅通的新发展要求。张桂平认为,需求侧改革对企业发展、市场制度建设提出了多重要求。一方面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优化消费环境,把增强市场活力和提振消费信心结合起来。
当前,基层流通领域面临的问题依然是“营商环境”、“行政执法”等问题。需切实把提升消费力摆上重要位置,自觉地为繁荣市场开绿灯。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继续强化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理念,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多为市场着想,让企业办事更便捷,让企业做事更顺心。
但在为繁荣市场开绿灯的同时,也要坚守红灯的标准。对企业进行各类检查时,必须有充分依据,不能随意检查,提高检查的透明度和精准度,发现问题时要提出明确整改意见,使企业尽快达到标准。
以满足需求为前提,千方百计地引领消费。
商贸是一项流通的活动,除了优化消费环境,其环境下的商品流通质量也需大力提高。
对此,张桂平委员认为,需加强物质生产,夯实供给基础,大力培育发展自主品牌,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改变同质化经营现象,优化商业结构,引领并倡导品质消费,兼顾低收入消费群体,适应不同层次消费群体需求。
同时,控制业态雷同、功能重叠的各类商业重复建设,加强市场准入听证制度,统筹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现有经营模式,引导企业顺应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趋势。
发展大众消费,激发消费潜力释放。
买卖二字,买在先,由此可见消费者在交易中的重要程度是要略胜一筹的。所以国家要切实发展大众消费,激发消费潜力。
首先,各级政府在出台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前,要保护初级市场,坚持市场的大众化定位,向大众消费倾斜,加大对从事经营大众消费场所企业的支持力度,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同时,需壮大农产品市场主体队伍,保障刚性消费货源充盈,丰富市场发展要素,建立多元化流通模式,形成大体系。利用电子商务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推动终端消费与生产供给形成良性循环,是一场事关消费与投资的改革。
最后要抵制金融资本与民生行业争利行为,要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更加关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到2021年,已经是张桂平连续四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从群众中来,他发出了更精准的诉求;提出议案,他扛起肩上的重任,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但是时代发展的洪流永不会止步。在未来,在更多的四年,我们期待祖国的繁荣昌盛。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九
消费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_》长期聚焦并深度研究的领域。近年来,《_》围绕“促进国内消费市场”展开了多次调查。
尤其是去年以来,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在防控取得阶段性成绩后,我们敏锐地捕捉到线上新型消费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为促进消费,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补齐农村消费短板、稳定扩大汽车消费等工作。围绕国内新消费模式和促消费举措,《_》刊发了多篇报道,持续追踪国内消费转型升级进程。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_》重磅推出“奋斗中国·两会高见”栏目。多位接受记者专访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都对消费话题高度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接受《_》记者专访时表示,消费环节重在扩大居民消费和推动消费升级。消费是终点也是新起点,是释放内需潜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着力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接受《_》记者专访时则指出,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私人飞行、短途运输、观光旅游、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消费需求日益升温。从购买到使用是持续消费过程,对于扩内需、稳增长、惠民生带动作用很强。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部原副部长周力则认为,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还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因为这是推动国内消费转型升级的一个主要动力源。
传统消费要升级。
王文涛在回答《_》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消费应该是恢复性快速增长,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达到这个目标。
首先,传统消费要升级。王文涛说,传统消费潜力很大,传统消费“四大金刚”——家电、家居、餐饮、汽车,占了整个社零总额的1/4。比如汽车,新能源汽车消费有很快的增长,同时一些地方逐步有序取消一些对购买的行政性限制,也会释放出一定消费潜力。再如家电,特别是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家电也有很大的市场。“我到农村去,农村现在水电条件改善了,家电市场在逐步扩大。所以传统消费,我觉得要升级。”
其次,新型消费要培育。王文涛对《_》记者表示,疫情来临迸发出很多新型消费。网上消费占社零总额约1/4,而且去年增速很快,达到14.8%。这样一些新型消费生机勃勃、层出不穷。要鼓励、培育这些消费。现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希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及跨界融合,使这些新型消费带动、扩大整体消费。
此外,消费平台要创新。王文涛指出,我们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些城市步行街在提升改造,还有一些城市在打造特色商圈,同时我们也鼓励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今年还要举办第四届进博会、第一届消博会。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达到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14.8%,电商直播超2400万场,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接受《_》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中国电商表现出应有的作用,特别是对兜住民生底线作出了较大贡献。新型销售方式、消费方式对促进消费、吸引客流等方面产生较大促进作用。“消费升级倾向更容易在互联网购物节期间表现出来。”
鼓励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
“今年我们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农村消费。”王文涛回答《_》记者提问时指出,消费环境要改善,尤其是消费网络要健全。这个网络不仅涉及商业网络,还涉及流通网络。拿农村来说,农村消费是个大市场,乡镇和村加起来占整个消费的38%。但农村消费面临很多短板、痛点和堵点,所以下一步在农村消费方面要发力。
运用市场化方式,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下沉服务农村,扩大农村消费。
记者注意到,此前,商务部等部门曾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通知》要求,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完善农村流通体系,以扩大县域乡镇消费为抓手带动农村消费,加强县域乡镇商贸设施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加快发展乡镇生活服务,支持建设立足乡村、贴近农民的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围绕补齐农村消费短板弱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曾表示,将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到村物流站点建设,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大型骨干流通企业下沉农村市场,促进流通网点融合,支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鼓励开展皮卡等汽车下乡,提升乡村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品质。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
315日就是众所周知的打假日。我看到手机上关于毒粉条的报导,大家平时吃的粉条都是以土豆、地瓜等做为主要原料再加上食用明胶制成的,又美味又有营养。而毒粉条则是由黑心商贩用几种工业原料制成,人们食用了这些东西不生病才怪呢!
“假”无处不在,但受害者却不知道。造假者只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消费者,失去了诚信,后果十分严重。诚信为人之本,社会之根基。大至社会小至学校都普遍存在。在学校抄作业,考试作弊这些就都违背了学习的原则。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而抄作业、考试作弊只是暂时得到了老师、家长的认可,到最后受害的仍是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让社会、学校中都有个良好的氛围。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一
首先,要多举措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2020年疫情期间,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受影响最严重,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受影响为甚。在工资性收入受影响的人群中,非全职人员及城市流动人口等是最直接的影响群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本上一是扩大就业,二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
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2019年1月给出的中等收入群体测算标准: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之间为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每人每月收入在2777.8元-13888.9元之间,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照此标准计算,2017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约为30%。假设到2035年前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比重达到50%,即从目前的4亿人增加到7亿人,需要平均每年新增2000万中等收入人群。除了实行就业优先政策,确保每年可新增就业1000万以上之外,还应该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宅基地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克服对股市上涨“叶公好龙”的陈旧政策观念,引入长线资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繁荣资本市场,以此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此外,还应增加对教育、医疗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强化社保托底作用,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力度。
第二,降息是提升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的消费者主体是9亿中低收入人群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其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都是工资性收入;中国的富裕、老龄化人口占比较少,与1993年以后日本的情况截然不同——从当前的实际发展阶段出发,倡导保护存款者收入以稳消费是不符合中国家庭收入结构的实际情况的,只有尽快降息,才能推动减少储蓄倾向、增加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倾向。
同时,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一般原理出发,任何形式的利息都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疫情冲击后,全球和中国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均大幅下降,中国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不降息,是不符合社会平均利润率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这也是过去一年来人民币不断被动升值的主要原因。2021年,货币决策部门应该正视全社会平均利润率大幅下降的现实,正视高利率提高居民储蓄倾向、降低消费倾向的现实,尽快调低存贷款利息率。
第三,创造新需求,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根据笔者提出的新供给经济学原理,老化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是递减的,而新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则是递增的,也就是说老供给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新供给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增,因此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供给结构,提高新供给占比,降低老化供给权重,进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的供给创造需求能力,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如果我们将消费分为衣食住行等必选消费和文化娱乐、大宗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可选消费两部分,则必选消费的需求弹性小,可选消费的需求弹性大。当前5g、人工智能、vr、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趋向成熟,其应用场景的拓展,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出巨大的新消费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育、影视、医疗、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等一些领域的行政管制或准入限制,仍在严重抑制新消费需求。以通用航空为例,由于政策限制,美国通用飞行时长达2480万小时,中国2017年仅81万小时,只要放松这些行业的供给约束,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新需求。
当然,对于很多必选消费领域的传统需求而言,表面上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实际上也存在这巨大的产品和服务升级的空间,我们通过对很多行业、企业“创造新需求”的案例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角度,还是从体验价值、消费场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角度入手,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引入“软价值创造新需求”的方法,不仅让新树开新花,也可以让老树发新芽。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二
首先,要多举措确保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疫情期间,居民的经营性收入受影响最严重,其中,以中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受影响为甚。在工资性收入受影响的人群中,非全职人员及城市流动人口等是最直接的影响群体。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根本上一是扩大就业,二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关键是要把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转化为中等收入群体。
按照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月给出的中等收入群体测算标准:家庭年收入在10万-50万元之间为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说,一个三口之家,每人每月收入在2777.8元-13888.9元之间,就属于“中等收入群体”。照此标准计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比例约为30%。假设到2035年前后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比重达到50%,即从目前的4亿人增加到7亿人,需要平均每年新增万中等收入人群。除了实行就业优先政策,确保每年可新增就业1000万以上之外,还应该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宅基地流转,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克服对股市上涨“叶公好龙”的陈旧政策观念,引入长线资金,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繁荣资本市场,以此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此外,还应增加对教育、医疗及人力资本的投入,强化社保托底作用,加大对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补贴力度。
第二,降息是提升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的消费者主体是9亿中低收入人群和4亿中等收入群体,其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都是工资性收入;中国的富裕、老龄化人口占比较少,与1993年以后日本的情况截然不同——从当前的实际发展阶段出发,倡导保护存款者收入以稳消费是不符合中国家庭收入结构的实际情况的,只有尽快降息,才能推动减少储蓄倾向、增加消费意愿,提升消费倾向。
同时,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一般原理出发,任何形式的利息都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一部分。疫情冲击后,全球和中国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均大幅下降,中国货币政策决策部门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不降息,是不符合社会平均利润率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这也是过去一年来人民币不断被动升值的主要原因。20,货币决策部门应该正视全社会平均利润率大幅下降的现实,正视高利率提高居民储蓄倾向、降低消费倾向的现实,尽快调低存贷款利息率。
第三,创造新需求,提高平均消费倾向。
根据笔者提出的新供给经济学原理,老化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是递减的,而新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则是递增的,也就是说老供给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新供给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增,因此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升级供给结构,提高新供给占比,降低老化供给权重,进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的供给创造需求能力,以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
如果我们将消费分为衣食住行等必选消费和文化娱乐、大宗耐用消费品、奢侈品等可选消费两部分,则必选消费的需求弹性小,可选消费的需求弹性大。当前5g、人工智能、vr、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趋向成熟,其应用场景的拓展,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出巨大的新消费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教育、影视、医疗、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医疗、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等一些领域的行政管制或准入限制,仍在严重抑制新消费需求。以通用航空为例,由于政策限制,美国通用飞行时长达2480万小时,中国20仅81万小时,只要放松这些行业的供给约束,就能释放出巨大的新需求。
当然,对于很多必选消费领域的传统需求而言,表面上继续提升的空间有限,实际上也存在这巨大的产品和服务升级的空间,我们通过对很多行业、企业“创造新需求”的案例研究发现,无论是从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角度,还是从体验价值、消费场景创新、生活方式创新等角度入手,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引入“软价值创造新需求”的方法,不仅让新树开新花,也可以让老树发新芽。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三
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商贸流通行业的不利影响,推动商业消费提质扩容,6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推出《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促进商业消费若干措施》,共包括六大类25条措施。这对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社会公众普遍的消费心态来说,犹如一针“强心剂”、一股“暖心流”,极大地刺激并提振了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
这25条措施,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湖北回答和湖北实践,也是湖北应对疫情、体现省情、顺应社情、回应民情而作出的精准判断和重振之举。25条措施不仅涉及到七个方面的商业消费领域,与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商业流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省直多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坚强的决策力、统筹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再好的决策、政策和措施,如果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犹如一纸空文、空中楼阁。为确保措施执行落实到位,25条措施既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也赋予了部门相应职责和任务。作为牵头单位的省直各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牵头之责,既要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够用活中央支持政策,又要充分彰显部门职能优势作用,还要忠实履行协调推进相关措施的使命担当。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战略思想和核心要义,立足本部门法定职责,加强工作对接,坚决确保中央支持政策在本部门的落实落地和创新实践。同时,还要积极争取责任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共同研究制定贯彻落实25条措施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推进路径和完成时限,加快形成党委政府主导负责、牵头单位协调推进、责任单位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各项措施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党政主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这不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中,还要更加充分体现在疫后重振和经济复苏中。要通过党政主导,消除居民群众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心态,主动引导居民群众培育健康、安全、绿色和理性的消费心态。不断创新“线上经济”模式,强化生态绿色环保意识,将居民群众基本消费导向,一定程度上逐步引入到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支持性、援助性和公益性消费上来,并通过这种“爱心消费”,更加凝聚起全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级职能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和居民消费现状,抓紧制定出台对应上级政府和部门在政策倾斜、机制创新、惠民措施、资金保障、产业调整、产品溯源、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落地落实,最大限度地让25条措施惠及百姓,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能力,并非毫无目的盲目消费、跟风消费甚至是造成铺张浪费,而是以此进一步扩大社会内需、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重新迸发出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从而实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5条措施是当前湖北疫后重振、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人民的强烈心声和共同期盼。我们坚信,相关政策措施必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中、在广大居民群众的理性消费中,喷薄出更强大的动能,释放更丰厚的红利,惠及更广泛的居民群众!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四
20_年以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消保委以打造“满意消费长三角”新高地为目标,以“凝聚你我力量,让消费更温暖”为主线,采取了四项举措:以实施“无理由退货”为核心,全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以强化宣传推广为抓手,全力提升放心消费创建参与率;以创新监管为突破,全力提升消费市场安全感;以深化诉调对接为重点,全力提升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力,让消费者真正感受到获得感。
以实施“无理由退货”为核心,全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全面推进“放心消费承诺”。以浙江在线“放心消费承诺大声说出来”活动为抓手,对全县乡镇(街道)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进行专题培训,扩大放心消费承诺参与面。目前,全县参与“放心消费承诺大声说出来”视频拍摄的商家达500余家,涉及近30个行业,实现全域放心消费创建。广泛落实“无理由退货”。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倡导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成功创建放心消费单位12500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4250家,其中实施长三角“异地异店”退换货的直营店有20家。积极引入“先行赔付金”。引导各大商场、景区等商圈设立先行赔付保障金,当发生消费纠纷时,由商圈维权站明确责任,对消费者的损失进行确认,并在保证金内出资直接赔偿给消费者。目前,已成立了16个“诚信承诺联盟”,培育先行赔付企业690家,建立赔付保障金近千万元。
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应用试点暨_经营社会治理平台“_”先行先试工作部署会。
以强化宣传推广为抓手,全力提升放心消费创建参与率。
设立教育基地,普及消费知识。建立全国首家放心消费教育基地和全国首家放心消费教育体验馆,打响消费教育“长兴品牌”。已接待本县及长三角地区的学生达21.9万人次、社会人士10.7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放心消费的浓厚氛围。优化扫码功能,提供“放心导航”。积极与长兴县农商银行进行合作,实施金融赋能,在全县放心消费商店内的收款二维码中植入放心消费承诺书。同时,借助“互联网”,在全县旅游资源丰富的行政村村口、景区等地设置“放心消费在长兴”指引码,指导乡村旅游景区内的商家实施“一店一码”,通过扫码可查看经营主体的证照、监督检查、住宿价格等基本信息。目前,顾渚和八都岕景区内的186家商户均已实行“一店一码”。
消费者利用手机扫码“放心消费在长兴指引码”
以创新监管为突破,全力提升消费市场安全感。
实施智慧监管,提高执法效能。作为全省试点推行“_”app食安融合工作,承办了全市食品安全“_”app融合应用现场会,相关做法向全市推广应用;在湖州市“_”监管平台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搭建了“_”智慧监管平台,提高了餐饮行业监管的精准性;创新网络市场监管新模式,被列入全省首批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应用试点单位,推出全国首个微信经营社会治理平台“长兴微眼”,有效填补了该领域市场监管综合治理平台的空白。打击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全年开展防疫物资专项整治、餐饮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各类整治行动28项,查办案件916件,其中大要案205件,移送公安案件26件。查处特大生产、销售假冒侵权牛栏山白酒案涉案总价值1200余万元,多个案件被省局评为年度优秀案例。
以深化诉调对接为重点,全力提升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力。
通盘考虑建站点。按照“县·乡村·景区”三级联动布局,汇集市场监管、消保委、人民法院等资源成立全省首个县级规范化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工作联络处、全省首家规范化景区消费纠纷诉调对接联络站和全省首家规范化农村消费纠纷诉调对接联络站,实现城镇、乡村、景区消费纠纷诉调对接全联动。标准引领优流程。制定下发《关于推进消费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实施意见》,形成一套消费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和诉前、诉中调解标准体系;联合市消保委制定了全国首个《消费纠纷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指南》,并于今年1月起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诉调对接“长兴经验”。“一站式”解决提效率。依托“浙江odr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引导消费者开展在线法律咨询、消费投诉、委托调解和申请司法确认等,推动消费纠纷线上平台“一站式”解决。通过诉前引导方式化解消费纠纷49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31.5万元,对其中196件消费纠纷进行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涉及争议金额117.9万元。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五
为统筹推进新冠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商贸流通行业的不利影响,推动商业消费提质扩容,6月1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推出《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促进商业消费若干措施》,共包括六大类25条措施。这对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中的社会公众普遍的消费心态来说,犹如一针“强心剂”、一股“暖心流”,极大地刺激并提振了社会公众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信心。
这25条措施,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湖北回答和湖北实践,也是湖北应对疫情、体现省情、顺应社情、回应民情而作出的精准判断和重振之举。25条措施不仅涉及到七个方面的商业消费领域,与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商业流通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迫切需要省直多个部门和各级政府坚强的决策力、统筹力、组织力和执行力。
再好的决策、政策和措施,如果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犹如一纸空文、空中楼阁。为确保措施执行落实到位,25条措施既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也赋予了部门相应职责和任务。作为牵头单位的省直各部门,应当积极主动地履行牵头之责,既要最大限度地用足用够用活中央支持政策,又要充分彰显部门职能优势作用,还要忠实履行协调推进相关措施的使命担当。要认真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的战略思想和核心要义,立足本部门法定职责,加强工作对接,坚决确保中央支持政策在本部门的落实落地和创新实践。同时,还要积极争取责任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共同研究制定贯彻落实25条措施的目标任务、主要措施、推进路径和完成时限,加快形成党委政府主导负责、牵头单位协调推进、责任单位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把各项措施抓紧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党政主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障,这不仅要体现在疫情防控中,还要更加充分体现在疫后重振和经济复苏中。要通过党政主导,消除居民群众不正确、不科学的消费心态,主动引导居民群众培育健康、安全、绿色和理性的消费心态。不断创新“线上经济”模式,强化生态绿色环保意识,将居民群众基本消费导向,一定程度上逐步引入到对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支持性、援助性和公益性消费上来,并通过这种“爱心消费”,更加凝聚起全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级职能部门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和居民消费现状,抓紧制定出台对应上级政府和部门在政策倾斜、机制创新、惠民措施、资金保障、产业调整、产品溯源、监管服务等方面的落地落实,最大限度地让25条措施惠及百姓,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提振消费信心,增强消费能力,并非毫无目的盲目消费、跟风消费甚至是造成铺张浪费,而是以此进一步扩大社会内需、激发市场活力,让市场重新迸发出创新发展的勃勃生机,从而实现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5条措施是当前湖北疫后重振、追赶超越的重要举措,也是全省人民的强烈心声和共同期盼。我们坚信,相关政策措施必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中、在广大居民群众的理性消费中,喷薄出更强大的动能,释放更丰厚的红利,惠及更广泛的居民群众!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六
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是第一推动力。而消费的基础,就是居民的购买力、居民的消费能力。只有居民具有足够的消费信心和消费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有效发挥。而居民的消费能力,来自于居民的收入以及消费预期。因此,“扩容”中产也就成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为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的中产群体大约4亿人左右,从绝对量来说,应当不算少了,美国的人口总量还不到4亿人。但是,从相对量来说,中产占我国全部人口的比重还不到30%,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要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产至少要“扩容”一倍,达到8亿人。对刚刚实现全面小康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不仅如此,对中产阶层能否有效拉动消费的问题,不仅要看数量,还要看质量、看结构、看中产阶层的消费预期。只有做到数量和质量的有机结合、结构的充分合理、消费预期的不断增强,中产阶层对消费的支撑作用才会越来越强。从数量来看,就是要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速度,且不仅仅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是要不同地区有不同要求,经济增长快的地区,居民收入也要增长快,至少要保持同步。
从质量来看,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跑赢价格上涨,要不被价格上涨吞噬居民的财富增长,真正让居民收入能够有质量地增长、有效率地增长。特别是房价,必须确保稳定,不能再出现持续上涨现象。
从结构来看,就是要使中产阶层的整体向上移动,而不是全部集中于中低范围,使中产阶层能够呈现较高标准的水平。至少,应当有6成以上的家庭能够进入中产平均水平以上。这样,中产的结构才算合理,收入分配的橄榄型作用才能发挥。从消费预期来看,就是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社会救助、义务教育等都能够健全、稳定、有效,不对居民的消费构成压力。只有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强了,消费的后顾之忧减少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才能真正释放,收入倍增的效率才能提升。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七
线上年中促销已偃旗息鼓,沈城的线下消费市场却持续火爆: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又有一批地产优质农产品、特色店铺、盛京老味道老手艺借助“20_沈阳市网络直播带货节”登录数以百万计网友的手机屏幕,被消费者知晓和选择。记者了解到,新冠疫情发生至今,沈阳已举办“带货节”活动9场,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方式激发消费潜力、提振市场信心,有力地促进了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复苏。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_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推动消费回升对于稳定就业、发展经济意义重大。结合地区实际,沈阳市从_月中旬开始策划实施“带货节”活动,旨在通过多种媒体和网络平台,借助直播带货、探店扫街等方式,将沈阳的特色产品、文化、环境、发展态势呈现出来、推广出去,推动“注意力经济”向“体验经济”延伸。
沈阳市_办负责人说:“‘带货节’不是热热闹闹亮个相就完事了,而是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点位、产品,展示立体多维的城市,推介丰富多元的市场。”在已经举办的9场直播、扫街活动中,不仅有特色馆子、特色农产品、口味店铺、小资餐厅、人气夜市“入镜”,更有八卦街等百年老街、“文化+”地标等沈阳元素精彩展现。沈阳各区域、各行业、各商家积极参与,7名县长、区长走进大棚、商超、书店,为沈阳特产带货站台。
截至6月22日,驻沈阳网络媒体、自媒体、政务新媒体矩阵共编发相关稿件、作品1600余篇,阅读、播放量累计达2.8亿次,网络直播总时长超过450个小时,观看人数超过2400万。在电商平台销售额均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线下体验和消费人群也急剧增加。仅以直播当天计数,中街步行街8家商铺进店转化率超15%,太原街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增长34%,玖伍文化城销售额同比提升80%。
不仅如此,“带货节”还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沈阳的了解,在互联网企业与实体商户间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数十家企业向康平等县(市)区以及多家实体商户表达合作意向并进行对接;市网信办、市商务局与阿里巴巴、上星传媒等互联网企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互联网企业与各县(市)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心得体会篇十八
是“十四五”元年,也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召开的全国两会,注定有着非凡的意义。
近日,在每日经济新闻和百度财经联合出品的2021两会特别系列《代表委员面对面》栏目中,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就上述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物流费用比例偏高是“双循环”一大堵点。
今年的全国两会将讨论“十四五”规划纲要,而“十四五”将关键词落在了“双循环”。
循环需要畅通。但目前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哪些比较突出的堵点?在对话中,魏建国指出,从新发展格局的“堵点”来看,有“三大”尚未形成。
首先是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没有完全形成。
在不少领域还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重复施工的现象还比较多;现代物流还存在短板物流基础设施还没有达到高效率应用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虽然已经通过努力降到13%左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偏高。
此外,
第二个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消费主动力还没有形成。第三则是没能准确把握“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节点。
这里的节点,指的是每个地方政府、每个行业、每个产业,甚至每个企业。如果没有把握住节点,就不能形成闭环式的链条式循环。
程恩富则指出,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也就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来看,堵点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生产领域,一是生产相对过剩,二是生产技术含量还不够高,一些行业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在流通领域,一是流通费用比较高,二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比较高。
在分配过程和分配环节上,在国际分工中,过去中国在一些核心领域缺少核心技术,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没有获得高额利润。
分配还会影响消费。而在消费领域,国内消费的比重还相对比较低,国际消费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程恩富看来,要克服这些堵点,就需要深化改革、科学发展。
中国今年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
对此,魏建国在对话中指出,
提振消费市场、在消费上面下功夫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解决各个收入群体、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关心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问题。
二是。
做好金融配套改革,目前的金融还没有实现快速流转,还不适应建设超大规模消费市场的需要,也达不到促进生产环境、以消费来拉动生产的需要。
第三,
消费要走向个性化、数字化、便捷化,尽量降低成本,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尽量减少中间环节,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消费得到满足。
魏建国也强调,不应因为中国消费市场在后疫情时代还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而看淡中国消费前景。从国际范围内比较,由于中国已经实现复工复产,美国疫情还比较严重,中国有望在今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市场的活跃,也能够弥合地区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并通过双循环带动新的全球化。
程恩富则在对话中指出,重启消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与改善分配有关,如果单纯靠高收入人群提升消费,那就会遇到递减规律的阻碍。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政策强调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于活跃消费非常重要。
具体来看,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也要调控高收入群体收入,可以对资本所得课以轻税,但不能对劳动收入课以重税,退出国籍税、遗产税等税收也可以考虑开征。
同时,要实现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通过共同发展弥补分配差距。程恩富总结道,要抓消费,除了要抓消费本身的问题,还要抓分配问题。
扩大有效投资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作用。
就此,魏建国在对话中分析,我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在投资中应当重视效益和效率。从之前的经验来看,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民营企业家重视的是改革的动力以及投资的效益,但之后,企业家在投资效益方面没有加以重视,我们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窝蜂”“跟风走”的,比如说在光电、太阳能、芯片等领域,都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是信息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目前我们的投资不能再按照这种低水平、低效率、重复式、跟风式的模式运行。这就需要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从过去只管国内市场需求,升级到从全球大视野的角度解决生产要素问题,包括土地、资本、信息、技术、人员等多个方面。不少企业家过去狭窄的观念需要打破。
魏建国进一步分析,未来,企业家在投资方面还有不少新机遇,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构建双循环,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新材料、新工艺、新医学,甚至服务贸易……这些方面,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关键在于企业家本身能否抓住机遇。
而程恩富在对话中则强调,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协调的产业政策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途径。从投资主体上看,也要强调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并重、大中小企业并举。
程恩富着重指出,在扩大有效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作用。应该看到,私人投资还是会受到各种限制,各种经济学理论都指出,如果预期利润或者说赚取的剩余价值不够,私人投资就无法推进下去,这是经济运行的一个规律,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政府投资发挥作用。
当然,政府不能胡乱投资,政府投资必须要管理好。但不能因为反对政府乱投资而主张废除政府投资,这样一来就无法推动经济增长。从国际比较看,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率一直在2%左右的水平,就是因为他们政府投资比例不高。
中国将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
对此,魏建国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的特区对外开放,使得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户,既让中国了解世界、又让世界了解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敞开了大门,成为世界的工厂,也被称为“第二次开放”。
而目前我们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说是“第三次开放”,这是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魏建国指出,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开放将呈现三个方面趋势:
可以预计,今年将是改革开放领域中央出政策、地方加强执行力度的第一年。
二是中国将会迈出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的重要一步。
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意味着投资者愿意投资,并将其视为投资者的乐土;此外,还要有公平,不仅是权利公平,央企、国企、民企都处在同一起跑线,规则也是公平的,机会也是平等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形成一个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市场体系。
而就中国与全球的合作机会,魏建国就此分析称,未来,全球都将看中国下一步能不能扛起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大旗,中国未来要积极在以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系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在双边、多边和区域性的fta也要有更好的参与。中国也将通过上述措施,来让更多的国家享受中国改革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