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爱读后感(实用18篇)
读后感是对书中故事和人物感情的表达和思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有深度、有思考的读后感呢?首先,我们可以对作品的主题进行深入分析,思考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其次,我们可以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并思考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以及与作品主题的关联。此外,我们还可以分析作品的情节构造、叙事手法以及语言运用,并思考它们对整个故事的影响和作用。最后,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观点,发表对作品的个人评论和感受。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
浮世爱读后感篇一
简·爱一路走来,鲜花与泥泞在她的人生剧幕中交替出现。从在里德府中受到的折磨,到学校里与朋友共同学习的快乐再到初至桑菲尔德的激动,知道真相毅然离开后的的艰难以及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整部书就像一曲悠扬的草原牧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变化多端,充满了转音与颤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不可能事事顺利,我们总要在抉择来临之际做出改变,可能为了国家利益,可能为了明哲保身。要在夹缝中生存就要学会左右逢源,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对于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树挪死,人挪活。这世界无时不刻的在变化,人也不能人死理,毕竟适者生存么。达尔文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通过变化来实现进化,适应周围环境。那么变化作为一种生存手段乎自然规律实在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更重要的是不变的。
不变的分为不会变的和不能变的。前者如人性:人性是指人类共有的一些情感,与其相似的性格则因人而异,但它们都是天生的、固定的,往往会伴人一生。有句话叫性格决定成败,亦是在于其稳定性。若是性格如报纸一般一天一板又怎么可能决定成败呢?而后者如理想。还是原野牧歌,不变的是宽阔、绵延,简·爱不变的是对自尊、自由的追求,以及平等的理想。
《简·爱》给我的启示——坚守理想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浮世爱读后感篇二
2020年7月,上海外滩壹号艺术博物馆举办过一场“梦回江户”浮世绘艺术大展。据报道,该展精选140余幅展品,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展品最丰富的浮世绘展览,全方位地展现了浮世绘绚烂多彩的风俗人情和历史价值。
这次大展的策展人潘力先生长期深耕日本美术史,著有多部论著。其中,《浮世绘》一书,就是他的代表作。该书最初作为论文完成,立论扎实,资料翔实,而且,语言平实,没有学究气,出版后很受欢迎。时隔十二年,经典重版,从装帧、纸张到版式、结构,都是一流的,增加了图片数量,放大了图片尺寸,视觉效果很好。可以说,媲美于纸上大展。不慌不忙,慢慢徜徉,细细观赏,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普及,了解更多的画坛轶事。
该书始于“日本美术溯源”。从原生文明、绳文时代到中世时的唐风文化、大和绘、《源氏物语绘卷》,然后是桃山时代的美人画、风俗画,经历漫长的吸收、演化与内外融合,浮世绘这种绘画形式方才初见端倪,在江户时代(17~19世纪)造就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以有别于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的独特样式,在世界美术史上拥有特殊的位置,被人们喜爱。
日本美术原先是特权阶层的,长期被贵族、武士和豪富巨贾占据,到了江户时代,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上升,终于从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里萌发了一种充满活力、幽默感和强烈自信的风气,大量平民化的歌舞伎、艺者、相扑等,尤其吉原区的艺伎生活,纷纷成为版画创作的题材,出自民间画工手笔的艺术形式——浮世绘,就这样应运而生,鲜活地表现市井人物及其场景,或大胆流露对贵族阶层的好奇或讽刺,比如美人、浴女、歌舞伎、俳优、浪人、武士、大名、红楼柳巷、名胜风光等,被誉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本书主干是梳理、介绍浮世绘各个发展阶段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的风格。
浮世绘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生于1618年的菱川师宣,他的主要作品《歌舞伎图屏风》等,留下了江户时代平民游乐的真实图景。所以,尽管师宣自称“大和绘师”,而世人却以“浮世绘”称之。初时的浮世绘,大多是美人图,以身段优雅的艺伎或青春烂漫的少女为主角,成为一时风尚,其中不乏风情挑逗,这种风气一直蔓延,在19世纪初期,依然盛行浴女的特写画。喜多川歌麿的《妇人相学十体·浮气之相》,图中女子衣饰随意,衣带宽松,底调以云母擦拭熏染银灰色,衬托肌肤的软玉香嫩质感。即为一例。
浮世绘的这种取向,是因为它并非纯粹以鉴赏为目的,还具有向都市民众传递流行信息的媒体功能。作为时尚发源地吉原的花魁和歌舞伎人的打扮,是市民们渴望得知的,所以,人物的服装、纹饰、妆容等细节,都是很讲究的,客观上也就成了社会史和生活史的丰富材料。春画反映了当时浮世欢享、男女游乐的闺房情趣。
图画读本、插画图书是师宣以来历代浮世绘画师大显身手的舞台,出版种类五花八门,如黄表纸和读本等形式的通俗小说、名胜和旅游指南,包括动植物图鉴、人物绘历、除病辟邪画等,都很兴盛。潘力强调,擅长美人画的喜多川歌麿和以诡异嘲讽手法描写歌舞伎的画师东洲斋写乐都由出版商茑屋重三郎推出,可见江户商人的力量和出版业的发达,以及包罗万象的社会风气。
江户后期,平民旅行升温,风景花鸟画遂成为浮世绘的重心。日本人亲近自然的感情通过浮世绘得到了传递。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是人尽皆知的名作,《富岳三十六景》鲜明地表现了富士山的壮丽景观和巍峨形象。
歌川广重的《东都名所》系列使用了当时新兴的矿物质颜料维尔林蓝,与具有文人品味的俳谐趣味相结合,构成了画作感伤的审美情趣。文人浅井了意的《浮世物语》有言:生活就是为了及时享乐,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欣赏月亮、太阳、樱花和枫叶之美,尽情欢唱,尽兴饮酒,即使面临贫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丧。潘力也一再强调浮世绘浸透着“物哀”美学,浸透着深刻的民族心理。庶民生活的安定小康,膨胀了对美的需求,浮世绘在本质上是为布衣百姓能够亲近玩赏而创作的一种艺术。
潘力不仅讲解浮世绘的风格,注重浮世绘所内涵的美学理念,也很注意浮世绘的技术革新。浮世绘初时是单一墨色,称“墨印绘”。到元禄年间(1688~1703)加上红色,发明了“丹绘”,进而发展为加上黄、绿、紫等色的“漆绘”,以红、绿两版套印的“丹印绘”。明和年间(1764~1770),铃木春信进行了改良并创造了“锦绘”,对版画进行了彩色革命,锦绘成为浮世绘的主流,广为流行。本书附录浮世绘制作工艺,锦绘是由画师和雕刻师、拓印师三者共同完成的一种日本特有的艺术,其构图的生动、能刻出极细线条的精细刻工和色彩的鲜艳,让欧洲艺术家见之叹服。
这些都引发了日本新的绘画观。同时期的欧洲也折服于日式精致考究的审美趣味,梵高、莫奈等人的画作,从构图、主题到色彩运用,都渗透着浮世绘的流韵。
日本历来擅长消化和创新,日本美术始终在变与不变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浮世绘正是明确的例证。潘力以其深刻的专业能力,以其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成就了《浮世绘》这部佳作,连日本学界也公认为权威著作,实至名归。
浮世爱读后感篇三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木刻版画。而浮世绘如何产生的呢?正如世界上所有的地方一样,文化的繁荣一定程度上是政治经济繁荣的体现。政治稳定,没有战争;生活稳定,收入富足。人们在满足了平时的生活之余,思维发散,产生了对文化的一种向往。
浮世绘的策源地在吉原,是一种平民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多是以美人画为主。由于时代发展的不同,美人画在不同的时期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派别。代表人物有:“青春浮世绘师”铃木春信、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歌川派的集大成者——歌川国贞……早期的美人画与后期的美人画的差异可以通过对这两时期画作的比较区别。
开放的思想观念也带动了浮世绘绘画内容的丰富。形成了春画。后来又出现了歌舞伎画。内容上主要以歌舞伎为主,描述她们的生活。关于歌舞伎画的代表人物有:东洲斋写乐、歌川国芳。这是两位在风格上迥异的画师。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逐渐变得频繁起来。许多画师都是远赴海外进行创作。西方美术与明清美术在光感明暗变化上,写实风格上影响了浮世绘,浮世绘也渐渐地在内容上走向现代。文化是相互的,世界带给日本的,日本同样也会回馈世界。让世界见识一下浮世绘。
关于浮世绘嗯艺术性。一方面它的平民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它同样也体现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认识到自然之美。日本人较之中国人更加注重感觉,更加现实,也就是更加注重人自身。因此,注重情趣的,感性的表现也成为贯穿日本美术的基本性格,结合装饰性形成了善于在平面上布局的造型手法。日本美术在整体上欠缺西方的厚度与中国的深度,但轻快的造型观恰恰契合其民族品性。
日本不断巧妙地把传统用新的形式来加以替换,在常常沿袭传统并且认为这种替换没有必要的西方人看来,是一种非常困难的尝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日本与世界始终有种距离感,并由此滋生出强烈的取他人之长以自强不息的忧患意识。——坚持民族性并非是对传统的抱残守缺。
历经数百年的浮世绘虽然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浮世绘从形式到内涵所凝聚的日本美术的独特面貌和性格依旧生生不息地滋养着当代的日本艺术。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依然可以感受到浮世绘的永不枯竭的生命力。
浮世爱读后感篇四
王丹,行政助理,《渭南热点》、《渭南坛》特约作者。
下雨天,最适合读书,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世界名著《简爱》以下是本人读完后的所思所感。
那么,接下就让我带你走进主人公简爱的生活。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童年时期遭遇到命运带给她的不公。在被寄养在里德舅舅家的几年时间,承受了自舅妈里德太太及表哥无情的残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终在劳埃德先生的帮助下脱离苦海进入了这所带有慈善性质的—洛伍德学校。
在这里,她遇到了待人温和的学监谭波儿及善良的好朋友海伦,当然,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让她厌恶反感的波洛特赫斯特校长。初乍到的小简爱对这个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甚至对于她而言,其实是有点小欣喜的。最起码再也不用过寄人篱下的苦日子,再也不用忍受那个让她极度厌恶及憎恨的里德太太。
终于,摆脱了这个童年时期年的噩梦。现在梦醒了,她到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她对一切未知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如人愿,在一次欢迎校长前探访的大会上,她遭到了自校长声称她为骗子的无情(这是从舅妈里德太太哪里了解后得到的这个结论)之后的学校生活,她受到了同学的排挤、误解、冷落。还好她还算是个幸运儿,在谭波儿和海伦的帮助下,她得以洗脱自己骗子的罪名。
只是,不幸的是海伦逆顺受的性格使他过早的在一次恶性感染病中夭折,谭波儿嫁给了一个牧师,离开了洛伍德学校。在经历好朋友失去的伤感与谭波儿离开的失落下,简爱又相继在学校待了八年,当了六年的学生,两年的教师。
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她不甘在这所学校就此度过她的一生,她相信精彩的生活在某处正向她招手,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变化纷呈的新天地,正等待着敢于闯入甘冒各种风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简爱无疑就是其中之一。
于是,她毅然决然的离开了洛伍德学校,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当起了一名私人家庭教师。从此,她的人生开始经历下一个转折点,在和比她大20多岁的庄园主人罗切斯特一段短暂相处后,她被这个温雅、高贵的男人所吸引,渐渐的爱上了他,不早不晚,一切都的恰到好处,正好,他也爱她。
他们开始筹划婚期,准备婚礼,一切就为了迎接下个月的婚礼做准备。然而,等到这一天真正到的那一刻,我们并没有看到想要看到的结局。通过佣人格普的一番话,她得知了一个天大的秘密—罗切斯特已经结过婚了,只是他的妻子是个疯子,现在就和她们共同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还没等她得及去质问他,罗切斯特便向她解释了,在心爱的男人为她诉说和这个疯女人的故事后。她没有去责怪他的隐瞒,反而更加欣赏这个男人身上的担当与责任,甚至,有点开始同情她身边这个绅士一样的爱人。
那天晚上,她没有睡,把他为她准备的所有饰品、嫁衣、头纱全部整理了一遍重新放置好。天还没亮就带着行李和自己仅有的0磅工资离开了桑菲尔庄园。她想让自己重新开始,去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出了庄园,顺利搭上了过路的马车,没有目的的越走越远直到0磅车费全部用完,马车师傅无情的抛下她。
她在昏暗的黎明中依稀看到了不远处有一个乡镇,于是,向着那个方向艰难的走去。两天两夜的马车奔波加上风餐露宿,她的身体这次终于没能扛过去,晕倒在里弗斯家门口,她得到了自里弗斯以及两个妹妹、佣人的照顾,身体也得以慢慢恢复。之后,又在里弗斯的帮助下顺利成为了一名乡村小学教师。没过多久,她又得到了一个消息,她原还有一个亲叔叔(这是里德太太一直隐瞒着她的一个秘密)。在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叔叔已经去世了,不过把自己全部的遗产—2万磅都留给了简爱。由于她对这个未曾见过的亲叔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除了无法改变的血缘关系。所以,她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难过伤心的?只是,另一个意外得知的秘密,却足以让她欢声雀跃—原里弗斯是她的亲表哥,因而,(fsir)她也收获了两个和善的表妹,她不再是孤独的存在,她也有属于自己的亲人。这真是让简爱大为欢喜的事情,他们决定用一顿丰盛的晚餐庆祝这个足以令人兴奋的消息,亲人团聚的时刻,总会在失而复得后更加让人珍惜。
里弗斯是一个牧师,他的梦想是去印度进行传教,在和简爱相处的这段日子,他被简爱身上的种种优点所吸引,陷入无法自拔的爱慕中,并决定带她一起前往印度帮助自己实现梦想,完成自己的事业。接下,就向简爱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并向她求婚,希望她能够答应他。也正是因为表哥的这场求婚,让她对罗切斯特的爱又一次重新被唤醒,确切的说,她一直没有忘记过,也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他。只是表哥的求婚,让她对他残留的余火重新燃烧起,炽热的感情,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她返回桑德尔庄园的决心。去找回那个念念不忘、深深爱着的人。历经两天两夜的马车奔波,她回到了几年前生活过的地方。然而,就在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想着和他见面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她大为震惊,富丽堂皇的庄园化为一片灰烬,到处断壁残垣。
在向附近客店老板那里打听了事情的经过后,心中悬着的一颗心总算是落地了。幸好他没死,这是她能想到最坏的结果,还有另一种结果就是他没死而是离开了英国,去了遥远的地方。两种结果都不是,一切都于上苍对这个命运不公女孩的垂怜。她心爱的人没有死,只是失去了那双再也无法看到心爱女人模样的眼睛她能感受到他的酸楚与落寞。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立刻马上想要见到他的急切心情。付了两倍的价钱雇用了一辆马车,带着她的行李到了罗斯切特目前所住的庄园,见到了她熟悉的身影,在得知简爱回了,罗斯切特分外高兴,嘱咐佣人给简做她最爱吃的饭菜。
罗切斯特拉着她摸索的走进他的房间,他们相拥而泣,彼此诉说分开后的种种遭遇,罗切斯特用他的手轻轻抚摸简爱的脸庞,尽管,此刻他已经看不到站在他眼前的简爱是什么样子?但,他们心灵相通,那个善良、勇敢、坚强、积极乐观、独立、不堪命运作弄的简爱在他心里永远也不会变。
读完这部世界名著,感触颇深,我想世间最真挚、深沉的大爱也莫过于此。主人公简爱对于爱情的忠贞与执着也正是小说受到全世界读者喜爱与追捧的原因。愿世间所有相爱的人都能够在大风大浪中坚守彼此的真爱,或平淡亦或繁华,终将不离不弃。
浮世爱读后感篇五
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简爱就是简单的爱的意思。但是当我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了原来简爱是一个人名。
小说一开头就写了简爱在舅母家的艰苦生活,除了贝茜以外的所有人都欺负她。特别是里德太太的儿子。简爱在那里的生活还真是惨啊!要是换了我,我肯定会受不了的。
过了一些日子,简爱去了她的学校,从此以后简爱摆脱了她的冷酷无情的家。
到了洛伍德学校之后,她试着和同学们搞好关系。就这样过了一个季度,在这期间她还遇到了普尔小姐。普尔小姐看起来十分善良。但是还遇到了布罗克赫斯特先生。布罗克赫斯特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了里德太太曾经对他说的简爱的坏话,并且惩罚了简爱。简爱还真是不幸啊!
在学校里的生活并不怎么好过,不过比在里德太太家里的生活好多了。
学校的生活结束了,简爱也找到饿了一份工作,就这样简爱开始了她的新生活。我很同情简爱,在里德太太家中的那种环境下,她都能够忍受得住,我真的很佩服她。
浮世爱读后感篇六
纯属不经意间看到这本书,只为爱这书名,于是鬼使神差将它从书架上取下。
不熟悉,不如雷贯耳的作者的名字,甚少看的都市言情类的小说,却在这经年的一指流年里与它邂逅。
干净利落的笔风,似顿悟一切却又深深纠缠尘世之中的文字,连略显粗鲁的嘲讽,都带着字字珠玑的力道。
入木三分,刻骨铭心。
而最后落幕,本是圆满的结局,却似是硬生生在心上挖了一个大洞。
慧黠的文字里,没有扮嗲煽情的涂抹,不矫揉不做作,透出的,俨然是在人海里摸爬滚打方才练就的老道熟练,人情通透。一部言情,细品下来,却宛若一条朝圣之路。
如此艰辛,于故事中人而言,也不过区区十二年。
浮世一瞥,却惊艳至斯。
女主在被问及最崇拜的人是谁时答:时间。
倘若造物主真的公平,那么时间与人也必一样享有定义上的平等。而时间才是立于这世界不败的'君王,比上帝更甚,因它告诉神灵,在第七天都去休息。
上帝创造人类,是因为天国很闷,所以要看看诸多苍生,在世上日日出演悲喜剧。
多么睿智而骄傲的女子。知进退,识大体,聪明,漂亮,待人温厚,人心所向。如此女子,受到上帝多少恩宠,似乎都不出人意料,让所有旁观的人,嫉妒,却也叹服。
她是绽放在雪山之巅的雪莲,被所有人仰望、赞叹,敬若神明,爱如掌中至宝,而自己却要忍受唯有自知的寒冷与孤独。
高人说她,福寿必折其一。她云淡风轻带过:那么我肯定长命百岁。被人呵护着,宠爱着,羡慕着,仰望着,她却从不觉得自己有福。书页已将翻完之时,突兀而出一《退场》的章节,以周致寒的身份自述,在她生病住院之后。言语间一种清冽的洒脱淡然,却隐隐含了难以消弭的遗憾。
我以为她就此死去,以为她如许也算有福,毕竟最后连顾子维也对她原谅,给予关心和不舍。
实未料到如此结局。却也似乎并无再比这更好的结局。
沈庆平遵守誓言等她至死,一直未娶,而她也信守对顾子维的约定,毋须背负一直以来的包袱,就跟随谭卫文风平浪静、修身养性,将前半辈子的金戈铁马都一指点成浮云。
抑或也可说,周致寒其实已经死了,已然退场,不再带着那凛冽的骄傲,纠葛于种种难解难分的孽缘里。没有与沈庆平在一起,就算这一尘不动的生活怎样美满,她也终是不算有福。于是上帝依她,许了她长命百岁。
叹此际凄凉,更何必满城风雨?——几百年前,纳兰这样说。
《圣经》里说:loveispatience,loveiskind.“爱是持久忍耐,加以恩慈。”周致寒信手拈来,如是翻译。
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可惜,世界多少事,看得破,想不过,否则,人人都成佛。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人生就如一美丽女子,纵是再如何驻颜有术,时光的触角也会慢慢抚摸上脸庞,如花美眷,上帝如何恩宠,时间依旧不会永远追随在其身后顶礼膜拜,于是,终敌不过似水流年。多少爱恨情仇,多少怨别离、求不得,都过眼成烟,堆积成尘,忽略它,当作不存在。
认了、忍了,容了,放过自己,现世安稳,而缺憾难免,以致俯拾皆是,然而——。
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浮世爱读后感篇七
之所以再读,究竟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
但到底还是一样铭心地被感触,到底还是一样刻骨地被感动。
简的生命,注定仿佛梧桐萧瑟一般秋日的凄苦,但注定结局亦如冰雪融尽一般冬日的苦尽甘来。简是个孤女,出生在穷牧师家庭,父母不幸染病双双离世。
我想错了,终归是我想错了。
简一直是坚强的,在被送到盖茨·每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后,她的确是受尽折磨,舅母的嫌弃,表兄的毒打。面对这样无情的肉体上的残虐和精神上的歧视,简毕竟不是我想象的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她还是反抗了。当表兄再次选择用暴力对待她时,她回手了。最后却被关进舅舅死的那间红房子里。如果她能学着乖巧懂事一点,哪怕就一点点,多学着讨好舅母,讨好兄长,结果或许比这个要好了多。
可如今,我反倒觉得我有之前的想法很可笑。照以前想的那样,我脑海里就立马浮现出一个殷勤无用,专爱奉承的市侩小人正在向一富人献殷勤,甚至俗套点可以这样说——拍马屁。不禁觉得恶心憎恶。
能够反抗暴力,大概这才是最真实的、最透明的简了。
之后简被里德太太送进了洛伍德学校,实则只是一个极为不堪的孤儿院文章。在那里,简认识了冷酷的伪君子院长,结识了同为孤儿的海伦,遇到了善良的教师潭泊尔小姐。在那里,简经历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被羞辱,海伦不幸死在伤寒中,她自己留校任教的种种情况。
她极力地忍受着她拼命想抗拒的孤寂,冷漠,但这些东西就宛如毒药,抽调简内心的温暖与快乐,就这样蚕食她生命中的美好。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简强烈的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以及对更高精神的追求。那些东西,烙印在简的生命里,不曾泯灭,又不曾消逝。
正当他幸福地为婚礼准备时,却意外发现罗切斯特已有妻室。她的自尊与平等观念让她不得不悲痛欲绝地离开了庄园。
现在,也不这么看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尊卑之说。而简这么做,她这么毅然决然放弃自己的爱情,捍卫的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尊严,更重要的是,她跟着自己的心走选择了平等,选择了独立,选择重新看待那些东西,有时候,那也许不是世俗,而是根深蒂固地长在人们心中的原则,而她坚持的,就是这原则所显现的自尊,新女性的自由平等和独立。紧接着,简又遇到了圣·约翰—一位牧师,实际是她的表兄。期间,简担任乡村教师,与圣·约翰分享舅舅的遗产,又拒绝了圣·约翰坦率的并不是因为爱情的求婚。
这大概就是简,很简单的简,因为爱,因为思念,因为心中还有罗切斯特,简终于回到了庄园。可一切的一切,都变了。庄园变成了一个废墟,罗切斯特双目失明,一条腿折断,而他的疯疯癫癫的妻子,跳楼了,才导致罗切斯特的现在。而此时的简,不顾一切的同罗切斯特结婚。两年之后,治好了罗切斯特的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故事已经落幕,可我不禁的又要疑问:“为何彼此好好的时候简会选择离开,而当罗切斯特不再依旧时简却痴心守护?”
我依然不解,那是怎样大的勇气让简放弃爱而又重拾爱?
这些全都是初次看《简·爱》的感受。
我想,再读,或许我能解答这些看似繁琐却又简单的透彻的问题文章。
原因只有:真正的爱情不是自私地看淡教条,放下尊严,而是在任何时候,都会守护一个人。而能够拥有守护的力量和勇气的,只有简。因为简身上所折射的自强,独立,平等以及对生活,对爱情永不磨灭的希望足以将所有灾难都不折不扣的打败!直到现在,我还是能够将简的人生格言一字不差的表述。
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读后感。”
学学简·爱吧!即使我们是乞丐,也不应该收下富人轻蔑地丢下的施舍,即使我们穷得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也不应该依赖着为他人做违心的事情过活!即使我们落魄到山穷水尽,要记得:生火永远不会让我们无论可走,上帝会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悄悄地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这里的关键在于,你到底有没有对生活对幸福的向往来支持你找到那扇窗,前路还有许多未知,只要我们永远不放弃对美的追求,恪守原则,人生之路必将绚烂无比!
再读《简·爱》,我不再一遇难就哭泣,那是懦夫;
再读《简·爱》,我不在卑微的请求别人给我些什么,那是不如乞丐的索取者;
再读《简·爱》,我不再一味的依赖父母,朋友,那是寄生虫。
心还是被《简·爱》有心而无意地触动,她那恰似一杯淡茶的生命,微微透着苦涩,却干硬的苦个出奇,而香味却飘得很远,飘进了我的生命,一缕一缕淡抹奇韵的清香,这辈子都会在我生命徘徊,而最后,我却在苦涩中品出了一丝难得的甜,甜到永远。
浮世爱读后感篇八
说起“浮世绘”,我第一印象就是日本绘画作品,就是穿着和服的仕女图,就想到日本的歌舞伎町和艺妓花魁。
我粗浅的知识和想当然的状态,被这本专门写作“浮世绘”的专注狠狠打脸,我羞愧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和自以为是,这本书的名字就叫——《浮世绘》。
这本书从多个方面描述了日本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从日本美术的追根溯源,到浮世绘的时代背景、策源地,以我们所熟知的美人图、春画,再到风景花鸟画,以及被欧美吹捧的热潮,和它本身的艺术性等理论知识和实践真理相结合的方式来阐述浮世绘这个命题,让我们对浮世绘有了更深刻、系统、完整的认识,了解浮世绘,也是了解大和民族,了解他们的过去和现在,同时拓宽我们的眼界。
让我们能在这本书里看到日本浮世绘的代表流派,如鸟居派、歌川派、怀月安度堂派等7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和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成就,欣赏到《歌撰恋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并从专家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些代表画作的风格和意蕴。
并且我还有新的感悟,即欣赏画作之美这件事本身是不需要国界的,每个人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美丑好恶,但是画作本身一定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或者说特点,能让人眼前一亮,让人知道它出自哪里,哪个国家,来自于什么时代,如果再厉害一些,能够让人一看见画,就知道出自谁之手等。
而这每一幅浮世绘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传统文化密码,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跟着作者的文字,巨细无遗地解锁这些信息,真正看懂浮世绘,对日本文化有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欣赏美、鉴赏美也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博采众长是极好的,不忘本也同样重要。在了解日本美术溯源和发展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悟,他们一直都在学习,从江户时代到德川幕府,再到明治维新,浮世绘不仅是日本美术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它可以说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吸收了中国文化之美,也不排斥西方美术的独特样式,博采众长,但是也绝不放弃日本的民族特色,把外国知识吸收、转化归为己用,才是浮世绘,乃至整个日本文化的核心,也是我们需要敬佩学习的。
与其说我对于浮世绘感兴趣,我更对日本文化感兴趣,而绘画就是了解日本文化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文字或许能够粉饰太平,而绘画就是很好的了解当时的日本的风土人情、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的关键点。
我们能从中看见日本的民族性格和审美思维,也能从中看见它从我们中国文化中又学到了什么,应用到了画作中,了解我们曾经的辉煌岁月。“春画”不是“春宫画”。当然啦,浮世绘中还有关于春画的专门一个章节,我们知道日本的性观念是非常开放的,所以才有各种各样的风俗店、牛郎店开遍大街小巷。
确立了春画的独特绘画领域,你能从中看见的已经升华成了一种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市民艺术了。
所以,想看什么奇怪知识或者姿势的人就散了散了吧。笑。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对日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千万不要错过这本《浮世绘》啦。
浮世爱读后感篇九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传世之作。这部感情细腻、情节跌宕起伏、描写清新秀丽的小说至今已吸引了数以百万乃至千万的读者,可谓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
《简爱》一书通过写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位身份地位却灵魂高贵、胜过坎坷却坚强不屈的女性形象。书中简爱自始至终不放弃对真爱、平等、独立、自由的追求。命运给予了她天大的不幸,将她抛入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处境,但他却凭着自己弱小的身躯作出了顽强的抗争,不卑不亢,用信念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平等自由的权利。
简爱年幼时,父母患病去世,被送到舅母家,之后又被送到慈善学校。在这期间,她受尽各种折磨:兄妹欺辱、朋友离去等等。简爱毕业后,因受不了学校的孤寂冷漠,于是她来到桑费尔德庄园,做了一名家庭教师,遇到了罗切斯特。他的命运就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简爱在桑费尔德庄园任教期间,与庄园主罗切斯特发生了感情。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要开始,简爱却在婚礼时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于是,简爱悲痛欲绝的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开始了流浪生活。
简爱沿途乞讨,最后被表哥圣约翰救了。他们在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不久,圣约翰便向简爱求婚。就在她要作出决定时,她仿佛听到罗切斯特在呼唤她。就这样,简爱作出了决定: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当简爱回到桑费尔德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庄园被那个疯女人点燃,变成了废墟。而罗切斯特为了救那个疯女人,瞎了双眼,一只手臂也落下了残疾。但即使这样,也无法挡住最纯洁美好的爱情——简爱义无反顾的嫁给罗切斯特,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的情节上煞费苦心,将主人公简爱的生活写的曲折蜿蜒,但在结尾却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结局。她这样写,可能是要告诉读者一个真理吧:人活着,就要为尊严和爱抛弃所有。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
轻轻地合上书本,我依然沉浸在那个地方--上世纪英国一个名叫桑菲尔德的庄园。《简.爱》,我记不清这是第几回品读。每一次都有更深的感触,每一次心灵都会受到震撼--这就是名著的魅力!简.爱是一个其貌不扬、身材矮小,贫困潦倒、孤苦伶仃的女孩,凭着坚韧不屈的毅力、善良聪慧的心灵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她的正直、高尚、纯洁使放荡不羁、看惯冷酷虚伪的绅士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深深地爱上了她。这个荡气回肠、曲折起伏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女人可以没有出众的外貌,可以没有显赫的家境,但只要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灵、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有一种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品格,同样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同样能获得幸福美满的爱情。在简.爱看来,最美的生活是尊严加爱,她追求的是平等的幸福。为了维护人格尊严她义无反顾地抛弃即将得到的荣华富贵,在她那看似柔弱的身躯里蕴藏着无比刚强的决心和勇气。简.爱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知音罗切斯特而不是那些以貌取人、为利是图的庸俗之辈。他们在思想、才华、品质与精神上达到完全的'默契,以至于相互吸引欣赏、真心相爱;他们的爱情才会历经磨难、长久不衰!看看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道德缺失,有多少人为金钱地位而埋没爱情,有多少人为追逐名利而出卖肉体!那种直叫人生死相许的纯真爱情有多少?那种尊严加爱的幸福生活又有几许?因此,简.爱与罗切斯特那种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不取决于地位、财富和外貌的爱情显得尤其难能可贵;简.爱那种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品格值得所有女性学习和效仿。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品读名著,净化心灵!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一
在课文《小草和大树》中,我初次认识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晓得她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了“大树”,她是逆境成才的模范,《简·爱》就是以她本人为原型创作的……理解了这些,我对这位女作家敬佩不已。
今天,我特意去借阅了《简·爱》。我怀着冲动、崇敬、等待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不停地吮吸着书中的精髓。
小说一开端讲:有个叫简·爱的女孩从小父母双亡,后由舅妈抚育,舅妈不喜欢她,还当着他人的面说她是坏孩子,这让简·爱的自尊心遭到了打击,终于有一天,她迸发了,对舅妈大吼大叫,结果被锁进了房里,后来还被送到了一所陈旧的慈悲学校,就这样被丢弃了。读到这里,我对简·爱产生了同情和怜惜之情,她毫不知情地来到这个世界,却一出生就没了父母,她从未感遭到父爱和母爱,就连舅舅,这个世上独一一个爱她的人,也不久就逝世了,小小年岁,她饱受欺凌,她的身世真的好不幸啊!幸福是在和他人的比拟中得来的,跟她比起来,我真实是太幸福了,由于我有爱我的爸爸妈妈,爱我的爷爷奶奶,爱我的教师同窗,爱我的哥哥姐姐,爱我的舅舅舅妈,爱我的叔伯阿姨……和她相比,我具有的真实太多了。
简·爱在那所破学校里学习,每天吃不好,睡不好,穿不好。假如哪天我和她交流一下,让我去过那样的生活,我一定会疯掉的,可她却在那里生活了整整8年!她在那样的环境里仍努力学习,成果首屈一指,还当了两年教师。我好信服她!
后来,简·爱去当了家庭教员,那家的男主人爱上了她。固然她没有美丽的外貌,但她有比他人更美妙的东西,那就是聪慧和个性,她有想法,很聪明,乐于助人,她不虚伪,不为达成目的不择手腕,不像生活中有些女人固然装扮得时髦美丽,但内心丑陋空虚。如今我明白了,人不需求太注重表面,假如你内心丑陋,即便你的表面美如天仙也没有用。不久,简·爱和男主人相爱了,可在结婚时忽然发现他还有个疯了的妻子,结果简·爱不得不分开。本来我以为她会顺利结婚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唉,真可惜!
简·爱四处流浪,来到了一个小镇上,丰衣足食,她被几个好意人收容了,没想到她们竟是她的表哥表姐们,而且她还不测地得到了一笔很大的遗产,她富有了,有亲人了,真是风水轮番转,她交好运了,我真为她感到快乐!
最后,简·爱还是和他——以前的主人结婚了,多么好的一个结局啊!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只需努力就会有收获。上帝会照顾每一个人的,他不会偏爱谁,也不会遗忘谁,不到最后,谁也不晓得接下来的事,我们应该珍惜如今的生活。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二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入人心的,为数可不多。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吸引了无数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简爱》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归纳出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作者描写的主人公简是一位身材矮小,容貌平凡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坚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种光明、圣洁、美好的生活。她生活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唾弃;表姐的蔑视和冷漠;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人格力量。
在她的爱人罗切斯特面前,她也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位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的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使得这位牧师深深地爱上了她,但当她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在美好富裕生活的诱惑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的个人尊严,这是简最具有个人魅力的地方。
小说的结尾是圆满幸福的,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被他的疯妻烧毁了,他的眼睛也瞎了,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正是这样一个状况,使简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了幸福。
小说告诉我们,人最美好的生活是尊严加爱,虽然有时我会觉得结局过于完美,甚至有点不太真实。但是我依然被这份真情所感动着。在当今社会,人们都似乎位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了爱情,很少有人会像简那样为了爱情,为了人格而抛弃所有。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三
简·爱自幼父母双亡,与舅妈里德太太生活在一起。她性格坚韧,思想进取独立,蔑视权贵重视人格与尊严的平等,从不向命运低头。我非常佩服她!
文中的简·爱是一位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女子,她的故事是这样的:生活在舅妈家的小简·爱受尽了欺侮和虐待,会时不时的招致约翰·里德(表哥)的殴打。有一次,她反抗了,却被狠心的舅妈关进了阴森森的红房子里。这让简十分害怕。当我看到这时,思绪万千,如果我是简,我也能像她那样不去愤世嫉俗么?我想,我可能待不住一分钟,在那,简每天都要被人嘲讽,经历不公平的生活。这么多年下来,简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她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就好像之前一切的不幸都是上天对她的考验,让她从中学到了很多,她的心灵越发的美丽,而不是变的扭曲。
后来,简·爱去了洛伍德学校。在那,她过着与之前全然不同的生活,并且,遇到的第一个对她来说意义重大的朋友——海伦·彭斯。她们友好地相处着,并互相帮忙,她们都是对方的知音。后来,她们结识了善良的谭波儿小姐,这让简·爱的心境变得大不相同。但是好景不长,一场时疫夺走了海伦的生命。当时,我鼻子一酸,热泪盈眶,海伦这一走,肯定对简的影响是很大的,她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知心朋友,为什么上帝对她那么的无情,命运要对她如此的不公,要把她得到的,又通通夺走!生命太短促了,我们要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感受阳光的温暖,不该把它浪费在怀恨和记仇上。
后来简离开了学校,经历了生活的磨练,终于长大成人并遇到了真爱,她和罗切斯特如愿以偿地举办了婚礼,并拥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故事中的其他角色,也都拥有了各自幸福圆满的结局。
读完这本书,我认为:一个有理智的人应当有自己的追求,按自己的意愿生活,靠自己的能力生活。宁可忍受一下除自己之外谁都感受不到的痛楚,总比冒失行事,让所有和你有关的人都受连累好得多。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坏,只要你问心无愧,相信自己是无辜的,你就不会没有朋友!
简·爱是一位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立自强、勇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她至今仍然是女性追求独立、平等、自由的精神楷模。
当命运无情的玩弄你时,你不能向它低头,要努力地去拼搏,去对抗,表达出自己的愤怒,抒发出自己的情感,去寻找勇气的力量!简·爱的精神,她的意志力让我赞不绝口,她是我学习和发展的目标!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四
这本书讲了一个出生低微且经历了曲折的人生,却又时刻坚持维护其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简·爱。
简·爱这名女性,既不美丽,也不引人注目,但富有挑战、敢于抗争的性格充满着魅力。她出生卑微,却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相反,她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她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她为争取平等地位,去抗争,去奋斗。哪怕招致严惩,她也不曾畏惧。在感情方面,她从不因为罗切斯特先生富有而一味的地去讨好他,从不奴颜婢膝。她的头脑始终很清醒,没有陷入感情而不能自拔。
我期望有更多简·爱这样的人——不管美貌或是丑陋,都坚强的去抗争,去维护自我的尊严!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五
我生在一个小城市,这里为人们所知的,是铁路。曾经很多人问我:蔡仪先生是你什么人?我说:乡贤,但没有任何亲戚关系。是的,我的家庭也很普通,没有人学文学。我3岁识字,5岁不满上小学一年级,因为年龄不到,所以是一个没有学籍的插班生,直到年龄满了再重新来过。
潇湘的冬天,永远是灰蒙蒙的雨雾。我拖着一柄伞,伞把比我还高,手上拿着饭盒袋子,背上背着书包,行走在一条乡间路上。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我在我母亲支教的农村城镇交接的地方上学,直到她任满调离。
这条上学路,我至今还能时常回忆起它。它是由一座茶叶山坳、一座油茶山坳,一条纵贯东西的铁路,两条小河,还有无尽的农田和好多池塘组成。我在山上攀援野生的紫藤花,摘刺桐,吃过棕榈树苦涩无味的果实,在铁路旁偷吃过农民晒秋时候晾出来的红薯干。山林里的桃树,落英缤纷,我会驻足看花瓣飘落。我有时候在溪水里站着,甚至坐着,有一些透明的小鱼会突然出现。
农田的春天,全是油菜花,金黄灿烂,而且很香很香,是蜜一般的甜味。我们那时候竟然会想着去捉里面的蜜蜂,熊孩子被蛰那都是活该的。池塘和河边的鸭子很多,有些是农户养的,有些是野鸭子,鸭蛋多得很,我们摘完莲蓬捡几个鸭蛋,但路上觉得难拿,就又会塞进哪个草丛。红莓果长得特别鲜艳,我和小伙伴天天以试毒心态,品尝了不少,并且猜测哪颗真的被蛇尿过。那时候我从来没想过,这里会是我毕生不可能再回头的乐园。
母亲任职的学校里,有一位加拿大老太太,她的中文名叫陈佩芝,是我们的校医。我遇到过的医生里,只有她有棒棒糖。为了棒棒糖,我们会经常去找她玩。但那时候,家长不会鸡孩子说英语,所以没人会去和陈奶奶说什么英语。她讲着地道的方言,我长大了才知道,这是爱情的力量。她不到20岁的时候,参加了一支人道主义医疗队,在朝鲜战场遇到了爱人,从此留在了中国,隐没在乡间,没人知道。去年她去世,我的童年回忆就又斑驳了一块。
充盈的童年,从和母亲回到城市以后,就开始变得灰暗起来。家里很大,我经常自己住。父母在外工作,我学会照顾自己,学会了她都没学好的做饭,也学会了全部的内省。小学四年级,我母亲丢给我两本普及读物,一本叫《春秋》,一本叫《战国》,是她从单位图书馆借的。我至今还记得里面的画像。此后,我就依赖着这个图书馆,看了很读书。
我的小学,变得极为近便,如果走大路,绕一下,需要10分钟。在家可以听到打铃的声音。如果,不想绕路,爬墙钻洞,5分钟足矣。那时候住处后面,有一个死水一般的池塘,全是浮萍。所以我从来没有觉得浮萍诗意,那是一种让人绝望的绿色。我翻墙能力很厉害,但有一次也失手了,因为那是一棵很高大的、年份很久的柚子树,上面有经年的老刺,我没看见,手掌按上去,刺贯穿了手掌。直到现在还有一个疤。但那之后,我也还是会爬墙。这种“一日上树能千回”,都是自娱自乐。
然而,大概那时候开始,我开始觉得我和周围有一些不同。我不太挑剔穿戴,至今也是如此,但是同学们会嘲笑,班主任为了安抚我,还在我的小学生手册里表扬我:生活朴素。我父亲是个公务员,所以家里行事低调。但是,这种空气,在加深我的游离感,我越对中心世界感到游离,我就越会去读书。而越读书,就越会更加游离在外。后来我读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我就觉得他的状态,就是静静观察的样子,他融入不了这样的场合。小学的时候,大家合影,我没去。大合影,是我最害怕的一种拍摄方式。
由于口头不善表达,或者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差,于是很容易自我边缘化。我想今年很多的年轻人,和我小时候也没有太多的区别。我们都是实打实的独生子女。可能有的人,还有堂表兄弟姐妹,而我的堂表兄弟姐妹都和我相隔极为遥远,并不在一起生活。我们这一代人,生出来以后,就面对这样的处境。《浮世本来多聚散》我是想献给这一代人的。我们的确没有遭受过什么波折,生活顺遂,父母在他们的人生中也还算成功和圆满,给我们庇护,可是,我们的成长,就是会有很多性格上的千难万难。
我以前琢磨王维的“一生几许伤心事”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是“安史之乱”里做了伪官吗?这件事,确实重要,但应该不是唯一的。对他来说,几许,绝非一个政治事件而已。别离之痛、对失去的异常敏感,对黄昏日色的在意,都是伤心事。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吗?也不是。这就是你与生俱来的性格。这只是一个比方而已。性格上的千难万难,还有很多,比如不擅长拒绝,比如容易有挫折感,容易质疑自己,最常见的,比如自卑。
只要你在前行,你能记得珍惜岁月中的那些所得,能拾起岁月的尘埃,去积累一些自己满意的小小成就,就能去超越昨日的自己。从自卑到超越,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生命的眷顾。如果一个人不曾自卑,那么,可能前行的时候就会缺少一种力量的。
昨天有同学问我:老师,怎样才能不自卑。我就想起了一堆往事,是为记。当你自卑,就记得向内延伸自己,外在的那些东西,一件名牌衣服、一次拿来炫耀的旅行,都不会让人真正超越这种自卑。这就是为什么我还是觉得,我们如今,仍然非常需要精神生活,以及从精神生活中获取生存的力量。只要拥有这样的力量,你在这个世界,就仍然可以保留不随波逐流的姿态。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六
载自《傅雷家书》里的“1957年”。
从这段话里,读出了一丝丝父爱。那是略带担忧的语气,也附有严厉。
从中我好像看到了父母的影子。
爸爸常常是用这样的语气和我说起学业的事。
诸如“要好好学习啊,将来社会上,靠的是实力,而不是门面上的。”
“现在,外面有很多竞争对手的,你要懂得如何去应付。”
“将来,未必有父母在后面作铺垫的。”等。
这些话,以前在我的耳里,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唠叨话,总觉得那一天太遥远了,这种事,不需要我去担心。
现在,也许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去听这些文字,竟从中听到了无数的父爱和忧心。
惭愧!
心里悠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一直以来的关心,我却当作是一种麻烦,当一切都好像体会到了的时候,很讨厌。就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压着自己,很讨厌,就像无法呼吸似的。
惩罚吧!
感觉到种种的情感冒了出来,讨厌、后悔、厌恶……只知道书中的文字因为颤抖而摇晃不定,大力呼吸着空气中快要消失的氧气,像一个无法从吸毒中抽离的吸毒犯似的'贪婪的想满足自己的需要。
当冷静下来的时候,脸上已经布满了不明出处的水分,那水分模糊了视线,夺出眼眶,正紧贴着脸庞一直往下流淌。
本来只是很简单、很普通的一段吩咐,那是父母在儿女出游时通常都会说的一段话,但却勾起了我无数的愧责。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七
古典的画面,古典的配乐,完美的爱情。
——题记
你常常诉说的不过是低首眉间一枝花,花下间底,又有什么?
人们常常称赞简。爱,她的独立,她的坚毅,她的女权意识。在她娇柔的小小身躯里藏着的是男人的心。勃朗特笔下的她,有着一般女性所没有的性格,在强权下不屈服,保有自己的建议,和他的雇主平起平坐,大声的呼喊出那句你以为,没有美貌,没有钱财,我就没有和你一样平等的灵魂,没有独立的人格的女人。她为所有人代言,她为时代代言她就这样在勃朗特的笔下成为神话一般的存在。没有一丝一毫可以质疑的,她就是大写的她。
可生活中,人不过是个体的,是私人的,有欢乐,有伤感,有愉悦即使是深藏在炽热的心灵之下,他们还依然翻涌着,依然战栗着。是的,新翻拍的《简爱》有着可以媲美达西先生的罗切斯特,有着类似于面瘫般木有表情的简。原著控们跳出来大声呼叫,这部电影完全没有点到小说的要害,没有完美的展现小说中的简,更没有入野兽般狂放的罗切斯特,这事如此的令人沮丧,而且据说导演没有看过原著,只有剧本。可电影若是编剧对小说的解读,若说是编剧对小说本体的解构,电影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我想就足以打动我了。
从电影本身而言,从电影的叙事角度,我已经能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在故事里以倒叙的方式交代剧情本来就可以避免烂俗的成长主题,有豆友评价《简爱》是纯爱小说,但从小说本身而言,我一直认为是成长主题,在成长的过程中,爱情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以此作为我们的女主人公顺利由女孩成为女人的过程。但电影的倒叙成功的把爱情的主题突出出来,这样确实让电影的叙事更为的紧凑,即使剥离小说也能有很好的故事性。
电影伊始,黑灰色的色调笼罩画面,直到简遇见自己最好的朋友海伦才开始有明亮的色调,本片得哥特色彩有些浓重,不过用于对比电影中简和罗切斯特在一起的时候的美好鲜亮的色调,觉得确实可以理解。结尾处,不少原著粉丝指出少了那些俏皮的话,另结尾略为唐突,我缺恰恰觉得这样的省略更为的合理,实际上在简想去找罗切斯特的时候,导演已经告诉我们,简在寻找的是自己的灵魂的回响,所以当恋人再次重逢,无需更多的言语,这种凝重而大气的感觉恰恰来得比起那些矫情的话语要更有张力。小说,毕竟是语言的艺术,而电影如能用良好的画面去表现,言语即为多余。
对,也正是片中的一些感觉让许多观众觉得女主是面瘫,没有表情,没有声音。就像得知真相之后的简,最初是没有表情的,冷静,凝重。只是后来在见到罗切斯特之后才逐渐崩溃。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诠释却最为自然不过。在众多的细节上,女主确实没有表情但是这种无声的表现确实要好过那些过于戏剧化的东西。感觉很到位。而这一版的罗切斯特确实是帅过头了点,不过,你也不能要求大银幕上的男人没有质感,那样也没有的画面的美感了。惊艳,油画感,确实是有的。所以,抛开原著,影片作为纯美情感的代表做也不为过。
古典的画面,古典的配乐,完美的爱情。
浮世爱读后感篇十八
作家白落梅说:“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你真的放下,纵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浮世自在》是集众多大家为一体的一本书,我仅节选片段叙自己的感受。《青梅》中的姥姥,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可是命运究竟为何物,谁用能说得清楚呢?只有那清浅有纯粹的竹叶青,一杯杯诉说着岁月的滋味。
姥姥的母亲说:“小妮儿有小妮儿的命,她争不过命去!”
可姥姥在听到姥爷让她读书时,眼睛都没眨一下就说:“敢,爹,我敢!”
她是坚韧的,无畏的,为了不想一辈子就做个混沌而快活的人,她从不信什么宿命和固定的人生。姥姥虽然比姥爷大,但她一定是爱他的,不然在他遇到婚外情时,那一杯杯落寞入肚的竹叶青,又诉说着怎样的情?她那双残疾的脚注定撑不起漂亮的冰鞋,也无法得到姥爷全心的爱。他对她可能会念恩,但却不是爱情。
只有一盏盏清酒,陪着姥姥度过那些疼痛的人生。但即便如此,姥姥还是坚韧地、不屈的,像莲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多像年轻时,为了追求远大理性而不顾一切远走他乡的我们。虽然是不一样的境遇,但心思却异曲同工。
姥姥陪姥爷度过最艰难的日子,随他流离漂泊,但当他面临在情人和自己之间二选一时,姥姥还是主动做出了割舍。
两人办完手续,下了趟馆子。姥姥说:“有些日子没喝竹叶青了,怪想的。”
是啊,千言万语都在那杯酒里了。自此后,他不再是姥姥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命运交给我们的从来都不只是好牌,有时候烂的不行的时候,除了放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但我想姥姥还是有爱的,不然她不会在姥爷入狱后,把他唯一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她是把所有的温存,都给了那个和男人一脉相连的孩子,从而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
姥姥的放下,不是懦弱,而是另一种清醒。她不争,才更能显示她的大气和内敛。毕竟,浮生苍茫,冷暖自知,在迂回的光阴里,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到渗透着从容却微凉的境遇。放下,带着一种禅意,是不纠结的豁达,更像是从万象纷纭中绽放如初的莲。
母亲也是爱竹叶青的,她是跟随了姥姥的兴趣。她对姥姥的境遇很多也一知半解,但是她性情里却传承了姥姥的坚韧。她一次次倒下,却一次次顽强的生,即使在浑身插满各种管子的时候,还一天天挺过了四个年头。
但是她却毫无怨言,就像这就是她一辈子的征程。姥姥和母亲,是很多中国女人的代表,她们坚韧、有力量,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咬咬牙也都能挺过去。
她们从不轻易流泪,也不轻易向别人诉说苦难,唯有把一点一滴的磨砺,都化进那清清澈澈的一杯竹叶青中,让凡尘琐事都穿肠而过,慢慢变成岁月的安宁。
每个人一生要修的功课,都会在某个掩卷的时刻,画上句号。但能留下的,其实早已在我们必经的路上刻下印痕,有心的人总会察觉。人生,是一本蕴含着真理的书,看似波澜壮阔,而那些最有意义的成分,往往都掩藏在最平淡的物事中。
放下即豁达,静思即通透,自在即安宁。浮世万千,随缘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