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大全(15篇)
情感体验是一种主观的感知体验,会因个人差异而有所不同。想要写出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标和对象。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一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六、谈谈收获。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二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生举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三
6、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师: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师:100千克相当什么呢?……可真重呀。
3)一头大象大约有5000千克那么重,而最大的蓝鲸大约相当于30头大象那么重。
师:像这样的动物太重了,用千克来做单位都显得小了,它们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了,至于是什么,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物体采用不同的质量单位。并强化了学生的估量能力。
七、小结:(环节目标:整理所学知识。)。
师:想一想,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太轻比较重。
豆、纸、回形针……。
【几点说明和疑问】。
(1)因为生活中用千克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因为1克太轻,学生对1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内容实在是有点多,不知道该怎样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2、学生了解常用的几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用盘秤称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比较准确的质量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几克和几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天平秤台秤课件2分硬币等。
学生:小包装食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了解常用秤和常用质量单位。
1、汇报调查结果。
双休日老师让小朋友去调查一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给大家来汇报一下。老师也调查了一些,瞧!(超市图)。
2、了解重量单位揭示题目。
小朋友在说这些物品重量的时候,都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大家的预习很认真,对,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表示一个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公斤、斤等作单位。其中斤、两都是我们国家在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克(g)千克(kg)。
3、那你们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的?可以用什么测量?你见到过哪些称?
课件出示各种称。
4、认识天平秤台秤。简单介绍天平秤的用法。
归纳:生活中,我们可要选择合适的称来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二、操作感悟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感受1克。
(1)你知道什么东西会是1克呢?1克有多重呢?(让学生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
(2)、老师告诉大家: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为了证明老师没有骗你,我们可以用天平秤一秤验证一下。(把2分硬币放到天平上秤。)。
(3)、结论:1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5)、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找一找,我们的桌面上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跟这个2分硬币是大约相同的?(一颗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都是大约1克重的东西。)(师贴图)。
(6)、除了这些,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物品的质量也是约重1克。如图钉、纽扣等,课件出示图片。
2、感受几克(10克、100克)。
(1)下面请小朋友找一找铅笔盒中的小东西,与1克的硬币比一比,谁重?然后估一估,大约几克?反馈验证。铅笔、尺子、粉笔等估一估掂一掂验证。
(2)如果1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如果10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会有多重?老师这包饼干就是100克,请小朋友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100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再拿起数学书,比一比,觉得怎么样?估一估,数学书大概是多重?跟铅笔盒比一比,估一估,铅笔盒多重?反馈验证。
(3)比一比,100克的东西与你带的水果谁重,估一估水果质量大约几克。验证:用秤称一称,一个苹果大约250克,一个香蕉150克。
3、数学学习方法的归纳:掂一掂、找一找、算一算、比一比、估一估、验一验。
4、有扶到放,探究1千克。
(1)出示学习单1。
算一算:一袋盐重()克,()袋盐重()克。
1000克还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板书“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
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有多重?
找一找,算一算:一()重()克,()重()克,也就是1千克。(师贴图)1袋洗衣粉就重1千克。
(3)巩固练习:2千克=()克6千克=()克。
3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1)西瓜重。掂一掂。
(2)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同桌抱一抱,你感觉怎么样?
(3)归纳:测量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克做单位,测量比较重的物体,我们用千克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上适当的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修改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2、学生了解常用的几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用盘秤称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比较准确的质量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几克和几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天平秤台秤课件2分硬币等。
学生:小包装食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了解常用秤和常用质量单位。
1、汇报调查结果。
双休日老师让小朋友去调查一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给大家来汇报一下。老师也调查了一些,瞧!(超市图)。
2、了解重量单位揭示题目。
小朋友在说这些物品重量的时候,都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大家的预习很认真,对,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表示一个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公斤、斤等作单位。其中斤、两都是我们国家在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克(g)千克(kg)。
3、那你们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的?可以用什么测量?你见到过哪些称?
课件出示各种称。
4、认识天平秤台秤。简单介绍天平秤的用法。
归纳:生活中,我们可要选择合适的称来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二、操作感悟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感受1克。
(1)你知道什么东西会是1克呢?1克有多重呢?(让学生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
(2)、老师告诉大家: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为了证明老师没有骗你,我们可以用天平秤一秤验证一下。(把2分硬币放到天平上秤。)。
(3)、结论:1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5)、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找一找,我们的桌面上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跟这个2分硬币是大约相同的?(一颗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都是大约1克重的东西。)(师贴图)。
(6)、除了这些,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物品的质量也是约重1克。如图钉、纽扣等,课件出示图片。
2、感受几克(10克、100克)。
(1)下面请小朋友找一找铅笔盒中的小东西,与1克的硬币比一比,谁重?然后估一估,大约几克?反馈验证。铅笔、尺子、粉笔等估一估掂一掂验证。
(2)如果1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如果10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会有多重?老师这包饼干就是100克,请小朋友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100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再拿起数学书,比一比,觉得怎么样?估一估,数学书大概是多重?跟铅笔盒比一比,估一估,铅笔盒多重?反馈验证。
(3)比一比,100克的东西与你带的水果谁重,估一估水果质量大约几克。验证:用秤称一称,一个苹果大约250克,一个香蕉150克。
3、数学学习方法的归纳:掂一掂、找一找、算一算、比一比、估一估、验一验。
4、有扶到放,探究1千克。
(1)出示学习单1。
算一算:一袋盐重()克,()袋盐重()克。
1000克还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板书“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
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有多重?
找一找,算一算:一()重()克,()重()克,也就是1千克。(师贴图)1袋洗衣粉就重1千克。
(3)巩固练习:2千克=()克6千克=()克。
3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5、学习几千克。
(1)西瓜重。掂一掂。
(2)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同桌抱一抱,你感觉怎么样?
(3)归纳:测量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克做单位,测量比较重的物体,我们用千克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上适当的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修改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六
1.请学生一手拿一支铅笔,一手拿一本数学书,你有什么感受?(铅笔轻,数学书重)。
师:轻、重很好地描述了铅笔和数学书的'重量,看来物体都有它们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里用到的质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克和千克)。
3.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斤、两、公斤)。
师:公斤、斤、两这几个质量单位在我们国家比较通用。而克、千克是在世界上都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1.出示图片(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克g)。
师: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呢?
2.感知1克的质量。
出示一枚2分硬币的图片,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现在2分硬币已经不常见了,老师拿来了钮扣,这枚钮扣的质量大约是1克,请同学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它的重量,记在心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一片维c药片……)。
3.认识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请跟老师说:天平、天平。天平是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在右面的托盘里放砝码。
瞧,这就是砝码,每个砝码上都标有不同的重量,有1克的,也有100克的。在天平的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看图: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了几粒黄豆,七粒黄豆的质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拿出七粒黄豆掂一掂,再次感受一克的质量。
4.做一做。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的质量,那么请大家判断这些物品当中哪些物品比1克轻?(出示做一做图)。
1.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图片。
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到前面拿起一大桶洗衣液,有什么感受?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请同学们看书102页,寻找答案。
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受1千克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请同学们拿起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1.出示三种秤的图片。
请生说在哪里见过?叫什么秤?
师介绍,这几种秤都是以千克做单位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2.请学生秤出1千克的苹果。
3.秤一秤书包的重量。
练习二十的1、2、3、5题。
1.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2000克=()千克。
2.练习二十的4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道,你有哪些收获?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七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体会1千克是多重。
体会1千克是多重。
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一、口算训练: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动手试一试。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八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3、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九
教材第100~102页例1、例2以及练习二十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和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对“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了解克的质量单位概念,能够用跟老师提供的秤来称量物体质量。
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适量的生活用品、一枚2分硬币、黄豆若干、口香糖、水果。
学具:
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黄豆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呢的重量,是愿意把了解道德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1.教学例1,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瓜子、5克黄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5.练习p101做一做。
1.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例2,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秤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示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4.练习p103做一做。
5.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4题。
【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
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十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克和1千克的关系,能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简单的计算。
同学们,刚才你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教室里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呢?
你们想不想仔细的看一看并了解一下这些秤呢?
那好,就请你们下地去看看,哪些是你见过的,哪些没见过,你能说出秤的名字吗?
谁能到前面来指着说说,你认识的那种秤的名字呀?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感受重量。
2、用用手掂的方法感受物体的重量。
3、用用秤称的办法准确的知道物体的重量。
4、学习字母表示的方法。
5、体会1克有多重。在称量物品的时候要选择适合的称来称。
5、感受10克有多重,50克、1000克有多重。并学会如何认识称。
6、引出千克这个重量单位。
那你们想想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多用在称量什么样的物体呢?
生:比较大的,重的物体上
师:在生活中称量什么可以用千克做单位呢?
生:体重,大米......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说得真好,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并和他们交上了好朋友,他们邀请我们去开心游乐园玩,你们高兴吗?好,让我们学得开心玩的快乐!
第一个游戏:猜猜单位名称
请你像老师这样说题,让你的好朋友猜出它的单位名称,大家快速的判断对错,然后请你继续出题找其他同学回答,要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师生互动)
第二个游戏
猜猜小组同学的体重,你可以抱一抱或背一背,估计一下你的好朋友多重,再填报告单,
(师生互动)
师:说说你同桌是多重,(生答)实际测量一下吧!生到前面(找两组)
总结:同学们的估算能力是逐步从生活经验中培养,提高和积累来的,多用心你会估得越来越准确。
生:……
我们共同度过了丰富而又有意义的40分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科书第85——87页。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培养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1、学生每组弹簧秤1台,重1克物体若干,每个小组两包盐、1枚1角(新版)硬币。
2、教师使用各种常见秤,天平1架,1角硬币1个,实物若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一看。
观察两瓶饮料,哪瓶重一些?
2、掂一掂。
观察两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呢?
生体验说感受。
3、称一称。
秤就是用来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工具。
二、联系实际,导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什么样的秤呢?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吗?
斤和公斤是我国比较常用的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可在国际上通常是用克和千克作为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悟。
1、认识“克”
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新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
简介天平的用法。
师生合作称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其他物品吗?
2、认识千克。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袋的食盐,掂量一下它有多重?
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加起来呢?
请同桌把两袋盐都放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方便袋中,闭上眼轮流掂一掂这1000克重的盐。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还了弹簧秤来称这食盐,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生介绍用法。
同桌合作称量。
生汇报:两袋食盐的重量是1千克。(板书)。
总结出1000克等于1千克。
生掂一掂1千克左右的物体,相机检验。
三、看书质疑。
下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开,认真阅读85~86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还学会了称量物体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合作称一称刚才我们要比较的那袋大米和黄豆的重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读出水果的重量。
2、写出体重。
3、写信。
五、小结。
今后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生举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三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弹簧秤,电子秤,天平一袋苹果1050克等。
(学生用)六人一组:一个2分硬币约1克、两颗花生米1克、两袋糖各500克、一袋盐1千克、天平等。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一、体验轻重。
1.指名抱一抱老师,抱一抱同学,说说有什么感受?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用秤称,看包装袋。出示包装袋上的质量。
3.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师随机板书。请小朋友观察板书,发现了什么?
生1:都有关克与千克的。生2:还有g、kg的。
二、出示课题克与千克。
1.师说明g和kg分别是克与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
2.请小朋友用手掂一掂文具盒与数学书的质量,谁重?有什么方法?
3.出示天平。师简介天平的构造及使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二、动手操作,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设疑:你知道1克大约有多重吗?
(生:其实我们用的一个2分硬币就大约重1克。)。
2.动手掂掂: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学生动手掂量硬币,感觉1克很轻。)。
3.合作找找:在各组的商品中,有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生l:一小块橡皮。
生2:2粒黄豆。
生3:1个扣子。
4.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
(二)感受几克、几十克等重量。
1.师:老师想称一下物品。(把游标拨回到0)游标不够用,等会儿我们用砝码来称。(出示鸡蛋)鸡蛋放在这边,大家先猜猜看,鸡蛋大约有多重?可以拿起来掂一掂。
2.生猜:10克。师:这是一个10克的砝码,放上去,怎样?(肯定不止10克)生再猜(不断调试)50克。差不多了。我们可以说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
3.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物品都有把它的重量标出来。今天,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件物品,下面请大家轮流当小考官,把自己的物品让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看谁猜得最准确。
(三)感受1千克的重量。
1.师: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生1:300克。
生2:比300克多,好象是350克。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学生掂量)。
师: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
生:不行!重了。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电子秤,谁知道电子秤的用法?
(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3.练一练1,第88页1、2。
三、全课总结。
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想说些什么?
四、实验操作,填写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估计组内的物品重量,再验证,看谁估得准)。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十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基于这种要求,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思路: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学习用秤称物品的方法·。
1·能在实际操作中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初步培养估量物品质量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培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四)课型、课时设计。
课时:一课时。
学生准备的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玉米和黄豆等·。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问:背了之后你们各自有什么感受?(比较重、比较轻)。
下面的小朋友,请你左手拿书,右手拿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感受?
(左手轻,右手重重)。
(2)生活中表示物体重量是怎么写的?都有哪些单位呢?(学生借助学具举例说一说·如一包盐质量是:300克,一瓶洗洁精呢:500克,牙膏75g、大米5kg等)。
(3)仔细观察这些数字的后面,你有什么发现?(有用克作单位的,有用千克作单位的,有用g或kg表示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出示课题)。
(利用游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开始便以一种愉悦的状态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当中·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之间的距离,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学习新知·)。
1·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克”和“千克”呢?(学生说一说,在超市,或跟妈妈买菜的时候·)。
2·教师课件演示,很多物品的外包装上标有克和千克·。
1·如果你想知道物体有多重,有什么办法?请同学们说一说·(用秤称一称,看包装,掂一掂,估一估)。
2·如果没有外面的包装,要想准确的知道物体有多重,怎么办?
(用秤称一称)。
3·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秤·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秤·。
(多媒体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
你在哪里见过?平常用它可以称什么呢?(学生说说)。
4·简单认识天平·教师边出示天平,边讲解它的结构以及用法·。
1·教师出示1枚2分硬币,先让学生掂一掂,有什么感觉?(轻,很轻)它有质量吗?(有)请你估一估,大胆猜一猜,大约有多重?(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
3·掂第二次·请你再掂一掂,这1克是什么感觉?掂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在学具盒里找一找重量大约是1克的物品,找出来后,我们来验证一下·。
5·1个2分硬币重1克,那么2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多少?3个、4个、、5个……把每个小组的都放在一起又是多少了呢?10个、20个、……100个又有多重呢?那多少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能跟一个苹果质量差不多呢?(学生掂一掂后再猜一猜)。
6·拿出一个苹果,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猜猜它大约有多重?请学生上台称苹果,读苹果的质量·(师板书:一个苹果重约150克)。
2个苹果的质量是多少?3个呢?
1·请学生掂一掂教师指定的物品·(质量是1千克)。
(1)掂一掂,估一估,大约有多重?
(2)再称一称,进行验证·。
2·拿出500克得洗洁精称一称,重是多少?那么2瓶洗洁精是多少克呢?(1000克)放到称上称一称·(让学生观察指针的位置)。
板书:1000克=1千克。
4·读一读,教师先领读,学生自由读·读后想一想,你知道1千克里有多少个克吗?读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强调:1千克以千克作单位,1000克是以克作单位·)。
5·掂一掂,比一比,1克和1千克。
6·购物游戏,学生买苹果·要买1千克苹果,先估一估要买几个?再自己试一试,(各组汇报1千克里有几个苹果?各组为什么数量不一样呢?)。
7·利用桌上重1千克的大米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找一找大约是1千克的物品·(口算册、数学课本、文具盒……)。
(通过给1枚2分硬币称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之间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让学生体验与感知·)。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组先交流,再指名学生说)。
(1)知道了重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
(2)学会了1000克=1千克·。
(3)有用英文g和kg表示的·。
(4)还学会了估物品的重量先掂一掂,再估一估的方法·。
3·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克作质量单位比较好呢?那什么时候用千克做单位比较好呢?
学生讨论后,小结:物品质量较大时用千克做单位,物品质量较小时候用克做单位·。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下面问题,有没有信心?
1·出示课件: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多少?(教材p88第二题)。
2·填上合适的单位·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将错误的填空适当分析·(教材p89第四题)。
3·火眼金睛判对错。
(1)一个乒乓球重约3克·()。
(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4·填一填,你能行·。
2千克=()克5000克=()。
8千克=克4900克=()千克()克。
小小估重家:动手掂一掂,大胆估一估,再动手称一称,相信你一定行·。
物品的名称。
估计的重量。
称出的重量。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币:1克两瓶洗洁精:1000克。
一袋洗衣液:1千克1千克=1000克。
2·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里·。
3·做到由易到难,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亲身去操作体验感悟·。
克(g)和千克(kg)。
一枚2分硬币:1克两瓶洗洁精:1000克。
一袋洗衣液:1千克1千克=1000克。
克和千克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五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合操作过程,养成热情参与、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活动中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初步形成克、千克的质量观念,能结合实际正确应用质量单位。
各种秤、多媒体课件、1千克的盐等多种物品。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5人,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增加了难度。但由于平时学生小组活动开展很多,这就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就质量知识而言,学生平时虽然听得多,但普遍缺乏样身体验,仅限于物体间轻重的比较层面上,对具体质量没有感觉。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千克和克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导入方法一:
1、直接出示小朋友称体重的情景:
问:这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称体重要用到体重秤,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秤?
你知道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吗?
2、估计学生会说多少斤、多少千克等。问:斤、千克是什么单位?(重量单位)。我们平时讲的“重量”,严格讲是“质量”,板书:“质量”。
3、你还听说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吨)。
(设计意图:每学期,学校都会为学生体检,量体重,学生对量体重是非常熟悉的,大多数学生学生对自己的体重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我从学生熟悉的量体重入手,然后让学生说说还见过哪些秤,再借助多媒体演示一些常见的秤,使学生对秤有了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这样从学生的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导入方法二: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情境导入,看一看。
老师这也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哪件轻一些吗?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情景在课堂的再现,唤起学生记忆,体验在生活中学习的乐趣。)。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请拿出你到超市购买的物品。如:一袋奶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物品和小组同学的物品比哪些重、哪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设计意图:商场里常见物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物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探索,知道物体有轻重,物体的轻重可以用“克和千克”来表示。学会从包装袋上了解一个物体的质量,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自然激发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看来物体是有轻有重的,怎样才能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设计意图: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心理,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教学中。)。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如台秤(盘秤)、天平、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师介绍本节课要用的台秤和天平。(课前可让学生收集有关秤的资料,课上做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一)建立1克的概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2、称一称:到底是几克呢?请各小组用天平称一称,天平不仅能比较东西的轻重,还能称物体的重量,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看看谁估量的最准。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说,学生操作:左盘放硬币,右盘放一颗砝码,让学生观察指针情况。你们发现了什么?说明2分硬币有多重?(1克)。
3、掂一掂: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们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好轻)。
(再次拿起来,让学生建立1克的概念)。
4、说一说:1克真的是好轻。生活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学生举例:如:一小块橡皮等。
5、做一做:同学们真棒!举了这么多例子。大家桌上有一些物品,哪些比一克轻?几个是一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用天平称一称。(如果多一点或少一点,请你取整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称一称,感受不同的质量观念。通过自身感知和经验联想,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6、生活中1克的物品不是太多,更多的是十几克、几十克、几百克的东西。请同学们感受10克有多重。
7、体验100克。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1千克的概念。
(1)估一估: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一袋盐,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有多重?
到底是多少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质量标注:500克。
师: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呢?(1000克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掂一掂1000克重的盐。
(2)称一称:如果我们再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合适吗?(不行!重了。)。
师:那我们可以用弹簧秤来称。
师: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学生介绍)。
师:来!放进方便袋里称一称,看看!有多重?
生:1千克。(板书)。
(3)(想一想)师:还是这两袋盐,计算得到的是1000克,用秤称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000克等于1千克。)。
师:对!也就是说1000个1克就是1千克。
(4)估一估。请你拿一个塑料袋装苹果,再掂一掂,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是1千克,然后再称一称,并互相说说1千克大约有几个苹果。
(5)找一找。你能在小组内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质量也大约是1千克吗?并称一称,掂一掂。
师:大家真棒!请你先掂一掂自己小组称的1千克物品,再掂一掂别的小组重1千克的物品。(学生相互传递,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6)猜一猜。教师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的铁,让学生猜一猜哪个重,然后让学生称一称验证,引导学生再度感知1千克,并感受到物体体积大不一定重。
师:掂过了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受?
(7)拎一拎。教师让学生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大米,感受2千克的质量。
(8)说一说。教师让学生以千克为单位说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质量。
1000枚2分的硬币、10包饼干、2瓶矿泉水、1小串香蕉、2包盐……。
(9)试一试。教师让学生体验2千克、3千克物品的质量。
(设计意图: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三、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应用。
1、第20页第1题:(1)独立尝试填写;(2)反馈。(思考:这两个台秤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台秤。注意第一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g,称的是两个鸡蛋;第二幅图台秤的计量单位是kg,称的是一个西瓜。
2、第20页第2题: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实物展台)填写合适的质量单位。(图片)。
(1)一个乒乓球重1();(2)一袋洗衣粉重1();
(3)一管牙膏重100();(4)一个小朋友重23();
4、实践应用。
完成第20页的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活动,先估计一下质量,填上;再称一称实际质量。注意: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
四、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商场、校园、小区等)展开寻找千克、克的活动。
五、回顾所学,归纳整理。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品德教育等方面)。
千克kg。
质量单位克g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