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和并联说课稿(优质19篇)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但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成长。总结应该突出重点,对关键的信息和经验进行概括和提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3)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重要一节,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并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是本节课的重点,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设计各种要求的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探究,直接接触物理事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激情。
法:
(一)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从“猜想——设计——论证——归纳——结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学习早有期待心理,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都想动手去实验,有很强的动手意愿。
2、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并根据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整节课中让学生自己想“探究”、想“成功”,并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达到“学会”。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以备教学使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的课堂教学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2分钟)。
(好课的导入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又能联系学生内在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创造条件。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疑惑,即而进入主动思考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分钟)。
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对学生采取什么器材不作任何限制,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电源方面有的可能用的是一节干电池,有的可能用的是两节或三节干电池,这样出现灯泡的亮度就会不同;两个小灯泡有的可能采用串联,有的可能采用并联;开关有的可能只用了一个,有的可能用了两个或三个,这样开关的操作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物理课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本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也展示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所以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引导教学活动。)。
2、当各小组成功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提出:“你们每个同学是如何连接的两个小灯泡老师有点看不清,你能不能把你的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用清晰的电路图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掌握与训练。
在学生正确地画出自己的电路连接关系后,教师开始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让他们画在黑板上,去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有两种,从而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让每个同学看看自己的电路连接是属于哪一种?你是如何控制每个灯泡的工作与否呢?(魏书生曾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你老师就不要去替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思维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取代或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猜想:在串联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作用是否改变?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又如何呢?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各小组连接另一电路去进行验证。(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进行大胆猜想,说出猜想依据,然后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
各小组讨论交流,从电路元件的连接形式、电流的路径、开关的作用等方面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区别。
教师板书:
电路图概念电路特点开关作用。
4、教师总结学生在实验和作图中存在的问题。
5、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游戏:伸出双手,握紧拳头再伸出大小母指,以拳头为用电器,以大小母指为导线,先组成两个用电器串联,再扩展到三个,然后组成两个用电器并联,再扩展到三个。(这一游戏既巩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又把串并联得以扩展,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意识。)。
(三)限时闯关,拓展创新(8分钟)。
为了突破重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以下闯关题目。
1、展示:一块示教板,上面两个灯并列摆放,连接线看不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连接关系。(现在学生无法从连接方式判断串并联电路,从而继续激发学生兴趣、疑虑。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告诉学生仅凭元件摆放的位置是无法判别串并联的。)。
2、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的是串联电路,哪些地方应用的是并联电路。
3、有两个小灯泡(l1、l2),两个开关(s1、s2),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实现:只闭合s1时两灯都不亮,只闭合s2时只有l2亮,s1、s2都闭合时两灯均亮。(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而且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说明其连接关系。通过评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四)独立完成,学力自检(10分钟)。
测试题三道,判断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电路设计。
(拓展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有坡度,给各段学生不同任务,使他们既能跳一跳摘桃子,又能通过练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反思,归纳提升(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主要从科学知识及科学的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通过本环节,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对所做事情进行评估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有助于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梳理知识体系,有助于课堂情感、知识能力的内化,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原则,作业分3部分布置:
a组:课本第109页1、2题。
b组:课本第109页3、4题。
c组:除完成b组作业外,思考:节日小彩灯如果有一个坏了,如何使其它的灯亮起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后作业的设计源于这样的思想指导。教师应给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不同作业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提供机会。)。
(好的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课堂思路。)。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二
教材是连接师生之间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首先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串联和并联》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五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叙述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征,是在学习了电路和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又为之后电学内容,欧姆定律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要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掌握好教材,还要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之前也已经学习了电流和电路的构成,会画简单的电路图,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他们对电的认识仅限于电器的使用,缺乏对电路的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会给更多机会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连接和研究电路,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电路。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串、并联电路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动手能力。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如下:
【重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难点】:串,并联电路的连接与识别。
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节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和练习法。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理解。教学的一切活动必须以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理念,我将本节课分为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等四个环节。
1.新课导入
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景进行导入,展示夜晚的都市,美丽的街景和闪耀的霓虹灯,请学生观察说出其中都包含了哪些电路结构和用电器,同时带领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流和电路的构成,电路图等知识。进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思考这复杂多样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到一起,能否画出电路图。”引发学生思考交流,顺势引入本节新课串联和并联。
通过图像生动介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2.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分为串、并联电路的认识,串、并联的特点和家庭电路三部分展开。
首先,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来向学生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自行连接电路来使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之后我会把连接成功的电路拿到奖台上进行展示,并对其进行分类,这时学生会发现所有电路被分为两个类型,进而向学生讲解串、并联电路定义。即两个小灯泡依次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为串联电路。而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再接到电路中为并联电路。同时并介绍在并联电路中两个电路共用的部分叫电路,单独使用的那部分叫支路。
接着请学生根据实物图,利用上节课学习过的电路的构成,把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其余学生拿着草稿纸上进行。
之后我会根据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再一次对串并联进行介绍。顺势过渡到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探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首先让学生按照黑板上的串联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这时我会向学生说明在电路连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先断开开关,再连接电路。之后,我会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对用电器的作用改变开关位置时,开关对用电器的控制是否改变。在等整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巡视小组实验,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进而得出结论:在串联电路中,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而改变位置,并不影响它对用电器的控制作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对并联电路进行探究,最终自主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最后,在生活中的电路讲解,我会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电路和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来向学生讲解生活中的电路,并请学生也举出一些自己熟知的例子。以此来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物理。
3.巩固提高
在应用新知环节,我会展示具体例题,如:利用多媒体出示各种不同的电路图,请学生判断电路是属于串联还是并联。经过学生思考作答,把知识运动到具体题目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小结作业
对于小结我会采用问答的方式,请学生结合板书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这样既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记忆,又锻炼了他们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之后我会设置不同困难的作业,在完成课后练习题的基础上,找一找生活中存在串、并联电路的例子,并试着画出电路图。这样以便照顾到不同的学生,同时也结合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以致用。
以上便是我整堂课的教学过程。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3)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重要一节,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并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是本节课的重点,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设计各种要求的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探究,直接接触物理事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激情。
(一)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从“猜想——设计——论证——归纳——结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学习早有期待心理,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都想动手去实验,有很强的动手意愿。
2、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并根据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整节课中让学生自己想“探究”、想“成功”,并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达到“学会”。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以备教学使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的课堂教学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2分钟)。
(好课的导入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又能联系学生内在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创造条件。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疑惑,即而进入主动思考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分钟)。
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对学生采取什么器材不作任何限制,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电源方面有的可能用的是一节干电池,有的可能用的是两节或三节干电池,这样出现灯泡的亮度就会不同;两个小灯泡有的可能采用串联,有的可能采用并联;开关有的可能只用了一个,有的可能用了两个或三个,这样开关的操作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物理课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本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也展示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所以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引导教学活动。)。
2、当各小组成功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提出:“你们每个同学是如何连接的两个小灯泡老师有点看不清,你能不能把你的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用清晰的电路图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掌握与训练。
在学生正确地画出自己的电路连接关系后,教师开始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让他们画在黑板上,去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有两种,从而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让每个同学看看自己的电路连接是属于哪一种?你是如何控制每个灯泡的工作与否呢?(魏书生曾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你老师就不要去替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思维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取代或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猜想:在串联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作用是否改变?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又如何呢?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各小组连接另一电路去进行验证。(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进行大胆猜想,说出猜想依据,然后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
各小组讨论交流,从电路元件的连接形式、电流的路径、开关的作用等方面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区别。
教师板书:
电路图概念电路特点开关作用。
4、教师总结学生在实验和作图中存在的问题。
5、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游戏:伸出双手,握紧拳头再伸出大小母指,以拳头为用电器,以大小母指为导线,先组成两个用电器串联,再扩展到三个,然后组成两个用电器并联,再扩展到三个。(这一游戏既巩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又把串并联得以扩展,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意识。)。
(三)限时闯关,拓展创新(8分钟)。
为了突破重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以下闯关题目。
1、展示:一块示教板,上面两个灯并列摆放,连接线看不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连接关系。(现在学生无法从连接方式判断串并联电路,从而继续激发学生兴趣、疑虑。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告诉学生仅凭元件摆放的位置是无法判别串并联的。)。
2、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的是串联电路,哪些地方应用的是并联电路。
3、有两个小灯泡(l1、l2),两个开关(s1、s2),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实现:只闭合s1时两灯都不亮,只闭合s2时只有l2亮,s1、s2都闭合时两灯均亮。(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而且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说明其连接关系。通过评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四)独立完成,学力自检(10分钟)。
测试题三道,判断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电路设计。
(拓展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有坡度,给各段学生不同任务,使他们既能跳一跳摘桃子,又能通过练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反思,归纳提升(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主要从科学知识及科学的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通过本环节,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对所做事情进行评估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有助于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梳理知识体系,有助于课堂情感、知识能力的内化,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原则,作业分3部分布置:
a组:课本第109页1、2题。
b组:课本第109页3、4题。
c组:除完成b组作业外,思考:节日小彩灯如果有一个坏了,如何使其它的灯亮起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后作业的设计源于这样的思想指导。教师应给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不同作业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提供机会。)。
(好的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课堂思路。)。
电路图概念电路特点开关作用。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四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串联和并联》(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电流和电路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关键。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
(2)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
(3)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电流和电路》的重要一节,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其它知识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本课的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并根据简单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是本节课的重点,从实际电路中看出它的连接关系,设计各种要求的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教材处理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去探究,直接接触物理事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物理的激情。
(一)教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各小组相互交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从“猜想——设计——论证——归纳——结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去体验自然科学的魅力。把难点通过实验变得直观、形象、具体。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二)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知道简单电路由四部分组成,并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但他们的知识仅限于一个用电器,同时学生对电学学习早有期待心理,认为电学中实验很有趣,都想动手去实验,有很强的动手意愿。
2、学法指导
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将学生学习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并根据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以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分析、归纳等为主要学习方法。在整节课中让学生自己想“探究”、想“成功”,并能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探索学习,达到“学会”。
(三)课程资源的利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分组实验器材(电源、开关三个、小灯泡两个和导线若干),制作示教板两块(一块串联、一块并联,连线图都不可见),以备教学使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的课堂教学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2分钟)
(好课的导入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既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又能联系学生内在知识结构,为学生的自主建构创造条件。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疑惑,即而进入主动思考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20分钟)
根据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每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对学生采取什么器材不作任何限制,让他们展开自己的想象。电源方面有的可能用的是一节干电池,有的可能用的是两节或三节干电池,这样出现灯泡的亮度就会不同;两个小灯泡有的可能采用串联,有的可能采用并联;开关有的可能只用了一个,有的可能用了两个或三个,这样开关的操作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物理课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本环节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也展示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所以教师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引导教学活动。)
2、当各小组成功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提出:“你们每个同学是如何连接的两个小灯泡老师有点看不清,你能不能把你的各个元件的连接关系用清晰的电路图表示出来?”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知识点的掌握与训练。
在学生正确地画出自己的电路连接关系后,教师开始引导他们去识别电路的连接。找几个有代表性的电路连接,让他们画在黑板上,去归纳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会很清楚地看出有两种,从而得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让每个同学看看自己的电路连接是属于哪一种?你是如何控制每个灯泡的工作与否呢? (魏书生曾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你老师就不要去替代。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任何人也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思维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不能取代或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3、引导学生猜想:在串联电路中,把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作用是否改变?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又如何呢?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各小组连接另一电路去进行验证。(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进行大胆猜想,说出猜想依据,然后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
各小组讨论交流,从电路元件的连接形式、电流的路径、开关的作用等方面总结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与区别。
教师板书:
电路图 概念 电路特点 开关作用
4、教师总结学生在实验和作图中存在的问题。
5、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游戏:伸出双手,握紧拳头再伸出大小母指,以拳头为用电器,以大小母指为导线,先组成两个用电器串联,再扩展到三个,然后组成两个用电器并联,再扩展到三个。(这一游戏既巩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又把串并联得以扩展,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意识。)
(三)限时闯关,拓展创新(8分钟)
为了突破重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以下闯关题目。
1、展示:一块示教板,上面两个灯并列摆放,连接线看不到。让学生判断它们的连接关系。(现在学生无法从连接方式判断串并联电路,从而继续激发学生兴趣、疑虑。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告诉学生仅凭元件摆放的位置是无法判别串并联的。)
2、找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的是串联电路,哪些地方应用的是并联电路。
3、有两个小灯泡(l1、l2),两个开关(s1、s2),两节干电池,导线若干,实现:只闭合s1时两灯都不亮,只闭合s2时只有l2亮,s1、s2都闭合时两灯均亮。(比一比那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而且能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说明其连接关系。通过评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四)独立完成,学力自检(10分钟)
测试题三道,判断电路连接方式、连接电路、电路设计。
(拓展练习设计应有层次、有坡度,给各段学生不同任务,使他们既能跳一跳摘桃子,又能通过练习体会成功的快乐。)
(五)总结反思,归纳提升(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主要从科学知识及科学的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总结,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通过本环节,学生可以逐渐养成对所做事情进行评估的习惯,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有助于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梳理知识体系,有助于课堂情感、知识能力的内化,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原则,作业分3部分布置:
a组:课本第109页1、2题
b组:课本第109页3、4题
c组:除完成b组作业外,思考:节日小彩灯如果有一个坏了,如何使其它的灯亮起来?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课后作业的设计源于这样的思想指导。教师应给不同能力的学生以不同作业内容,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提供机会。)
(好的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地呈现在黑板上,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智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课堂思路。)
电路图 概念 电路特点 开关作用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教学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5、知道常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教学设计修改与补充: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教师活动: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活动:
1、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5、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活动: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只需要一个开关,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有两条以上的`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支路的开关只能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的开关控制所以的用电器。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四、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
1、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五、小结和练习: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2、练习题(略)。
板书设计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及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六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三、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七
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先用虚线将电流通过的所有路径在图中画出来,在图中可看出,电流的流向是:
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灯泡。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的电流流向。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节点法:就是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由“节点法”可知,导线的a端和c端看成一个点,导线的b端和d端看成一个点,这样l1、l2和l3的一端重合为一个点,另一端重合为另一个点,由此可知,该电路有三条支路,并由“电流流向法”可知,电流分三条叉,因此这个电路是三盏电灯的并联,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节点法”主要用于不规范的复杂电路的识别,有一定的难度。识别电路也还有其他方法,但无论什么方法都需要同学们在加强练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识别电路的技巧。
对于电路中有三个用电器,而只有两条电流路径的情况,那么就会有一个用电器在干路上,或者有两个用电器串联在一条支路上,这个电路一定是混联。这两种情况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
4.使用拆除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2.如图所示,两个灯泡通过灯座装在一个木匣子上,a、b、c、d分别是连接两灯泡灯座的接线柱。e、f两接线柱间接上电源后,两灯泡发光。如何判断两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简要叙述你的判断过程。
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串联电路只有一个电流的路径,只要一处断开,整个电路断路,即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并联电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流的通路,其中一个支路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然工作,即各用电器件互不影响。因此可用断路法进行判断。
答案:拧下一只灯泡,若另一只灯泡熄灭则两灯串联,否则两灯并联。
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物理学习技巧。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八
串联和并联是电路连接中常见的两种方式,它们决定着电路的性质和功率的传输方式。在电路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通过对串联和并联的实际操作与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和作用,下面将分享我的体会与感悟。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深刻理解了串联电路的作用和特点。串联电路是将电器或元件以直线排列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电流只能按固定的路径流动。我在实验中发现,通过串联连接的电路,电流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同大小的,而电压则会根据元件的阻抗依次分配。这使得串联电路在一些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需要控制电流大小或顺序执行的场合。例如,对于一组需要按顺序依次发生的操作,通过串联电路可以轻松实现,同时确保每个操作得到相同的电流和合适的电压。
与串联电路相比,我对并联电路的特点同样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联电路是将两个或多个电器或元件的两端连接在一起,电流则分别通过各个元件流动。通过实验中的观察,我发现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在各个元件之间是相同的,而电流则会根据元件的阻抗依次分配。这使得并联电路在一些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需要同时控制多个元件的场合。例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庭灯光通常是通过并联电路连接的,这样可以实现对每个灯泡的独立控制,而不会受到其他灯泡的影响。
第四段:串联与并联的应用实例。
串联和并联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我在实验中也亲身体会到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在电路板设计中,我们需要将多个电子元件连接在一起,这时就可以选择串联或并联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我们常见的电器设备和家用电路中,也运用了串联和并联的原理。例如,家庭的电源插座通常是并联的,这样可以同时为多个电器提供电能;而在家庭安全电路中,经常用到串联连接来保护电器设备,一旦其中一个电器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电器的正常使用。
第五段:结尾与体会。
通过对串联和并联的实际操作与观察,我深刻理解了它们的不同特点和作用。串联电路侧重于保证电流大小的相同性和电压的分配性;而并联电路则注重保持电压的相同性和电流的分配性。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达到最好的电路效果。掌握并灵活运用串联和并联的原理,将为我们电路设计和电器使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九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内容,教师再结合力学中的合力与分力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
分析论证:(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理论推导。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u2=ir2u=ir。
串联电路中有:u=u1+u2。
所以ir=ir1+ir2。
所以r=r1+r2。
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r=r1+r2+r3+…+rn。
解:因为r1与r2串联。
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
现代社会中,串联和并联是电路中常见的两种连接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串联和并联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首先,串联和并联是电路中最基础的连接方式。串联是指电路中的元件按照一个接一个的方式连接,而并联则是指电路中的元件并排连接。这两种方式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比如,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个路径,所以电流相同,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流,所以电流可以不同。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中的元件共享电流,而并联电路中的元件共享电压。
其次,串联和并联在实际应用中有不同的优势。串联电路适用于需要连续作用的场合。当我们需要几个元件顺序执行时,串联电路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比如,在人体检测仪器中,各种传感器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测,此时就适合使用串联电路。而并联电路适用于需要同时作用的场合。当我们需要多个元件同时起作用时,比如家庭电路中的灯泡,需要同时亮起,就可以使用并联电路。
再次,串联和并联的应用并不局限于电路领域。串联和并联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将多个任务组织起来进行管理。如果这些任务是前后相继的,就可以采用串联的方式,将一个任务完成后再进行下一个任务。而如果这些任务是同时进行,就可以采用并联的方式,将多个任务同时进行。通过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组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通过运用串联和并联,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解决多个问题的情况。有时我们的目标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步骤来实现,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串联连接。而有时候我们的目标需要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协作,这时我们就可以采用并联连接。比如,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多个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一个问题,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并联连接的思维方法,同时掌握多个知识点,更好地理清问题。
综上所述,串联和并联是电路中常见的连接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认识到了串联和并联的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心得体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连接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串联和并联的思想,来更好地组织工作,解决问题,实现目标。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一
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规范和技能。
(二)教具。
6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3个(带灯座),电铃一只,单刀单掷开。
关3个,绝缘导线10根;自制电路示教极(板上固定有12个接线柱,如图1所示)。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师:我这里有一些电路元件(出示准备的元件),请同学们准备好,分别到黑板前来画出一个元件的符号(教师顺次一个个地出示元件,同时指定几个学生分别把符号画于黑板右侧)。
2.新课教学。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些元件连成两种常用的基本电路,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弄清它们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二
教后记《串联和并联》这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让学生来辨认它们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要求说出判断的依据,达到自学检测的目的。接着给学生一个开关,两个灯泡和电源,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电路,让两个小灯泡都发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讨论有几种连接方法,分别是什么电路?并让学生到台前将自己的设计图展示给大家看,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对设计有问题的电路提出改正一件。加深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最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连接出一个串联电路,并进行试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用电器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浓厚兴趣去感知,去认知串联和并联电路。并通过学生实际动手实验学会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探究出了开关在串联电路中的作用,以及串联电路中的用电器相互影响,教学生利用这个特点判断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预期目的。当然通过这节课教学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现学生上实验课时,学生的动手欲望很强,老师讲多了学生不愿意听。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少讲,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今后我上这一节内容时我就会把前面的自学检测部分溶入到学生设计电路中去,先让学生设计电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说说它是个什么电路,并说出依据。加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二是发现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较差,导致花的时间长。今后一定要多让学生多做实验。对差点的学生多辅导。
三是实验室的仪器老化,不能满足学生实验要求,达不到实验探究目的。如:让学生接一个串联电路,学生接的是对的,但合上开关大多数都不亮,有的只有一个灯亮。主要原因是电源输出电压过低,调高了又把灯泡烧了。还有的是元件焊接处松动等问题。因此,老师要通过演示来引导学生对串联电路的探究。并希望学校即时解决实验仪器老化等问题。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三
《串联合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章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结论的得出是直接的,印象也是深刻的让学生直观了解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情况,我们可以自制一些教具利用水流来演示,也可以下载动画来演示。让学生对电流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也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设计了激情导入,学生交流,感知串联合并联电路的特点,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等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我为教学引导。全力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互相讨论,以及我及时的点拔、引导,抓住难点和重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形,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让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能力。课堂收到非常好教学效果。
但正如哲学上所说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方面,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一、我觉得对这堂课中问题的提出多是事先设计,不够自然,另外也比较生硬,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真正要做到关注学生,感受学生的接受能力,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健。
二、我认为自己做为一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就是在对课堂知识的拓展延伸方面的定位不够准确。在今后珠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走向更宽广的课堂教学世界。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四
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和转移(列举学生所熟悉的事例,说明各种形式的能的转化和转移)。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的内能转移到低温物体。运动的甲钢球碰击静止的乙钢球,甲球的机械能转移到乙球。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能量形式没有变。
2、在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也是普遍存在的。小朋友滑滑梯,由于摩擦而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气体膨胀做功的现象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水力发电中,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火力发电厂,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在核电站,核能转化为电能;电流通过电热器时,电能转化为内能;电流通过电动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五
《一亿有多大》这节课的教学,我们是从测量硬币的高度开始的。一枚薄薄的、小小的硬币捏在我手里,藏匿在我指缝间是那么的不起眼。让孩子们将一亿枚硬币的高度跟国际大酒店一比高低,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课刚开始,孩子们便热情高涨。
学生对1亿的猜想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多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我并未扼制他们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1亿有多大》一课是大数认识这一单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在本课中我非常关注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关注学生在交流中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关注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数学思考……在课堂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下三点:
1、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在课前的导入和1亿有多大的感悟中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硬币的高度,如小米的重量……帮助学生建立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
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和交流活动的空间。密切关注学生合作、交流、测量、概括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的空间。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在讲完从一粒米到一亿粒米的重量计算后,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他们惊叹一亿粒米够一个人吃223年时,教育孩子们不能浪费粮食,感知农民劳动的艰辛。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内在动机。
当我们从1到一亿逐层推想,当我们在计算器的帮助下,得出一串串惊人的数据,孩子们惊讶地叫了,我知道,此刻,坐在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沉浸在数学研究的快乐中了。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六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教学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知道常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教师活动: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活动:
1、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5、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师活动: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只需要一个开关,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有两条以上的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支路的开关只能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的.开关控制所以的用电器。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巩固。
教师活动: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
1、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五、小结和练习: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2、练习题(略)。
板书设计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及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七
在电子百拼教学中,串联与并联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能根据特点识别串并联电路。利用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利用电子百拼让学生自己操作,连接电路,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实物电路和简单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实际中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和研究身边实物的兴趣。本节课下来,我觉得处理的还算妥当的地方有几点:
1、在内容的安排上,我以初中物理教材为准,降低难度,紧靠物理教材并结合百拼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2、通过百拼,让学生自己操作、分析电路。一步步完成教师设计的一个又一个目标,探索出自己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和认识。这样处理使整个课堂教学内容清晰,衔接比较紧密,知识易于理解。
3、知识扩展,将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电路,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分析,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课程结束后又设计了课堂巩固内容,出了一些题让学生回答,达到了巩固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开始不能用设计电路,如改成想一想会更好。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设计电路会激起学生的斗志。而对于七星泡中学的学生而言,设计电路就显得有些压力了,使学生有一种知难而退的感觉。
2、在联系生活环节,有一张图片是节日小彩灯,让学生分析电路的连接。学生回答的是并联,而我给的答案却是串联。在生活中这两种连接方法都有,但串联电路有弊端,并联的用法还是比较多的,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很少能看见串联电路的例子,没办法只好用这张图片来解释生活中的串联电路。通过反思发现如果将此环节改为:用生活中的常用并联电路让学生分析,然后问学生:“谁能举出串联电路的实例?”最后解释,串联电路有弊端,所以人们都不用串联电路了,这样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机动的改变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多学习教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以应对各种教学问题,充实教学中的不足。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八
教学目标:
1、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
4、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教学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知道常见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难点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教师活动: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学生活动: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教师活动: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
3、问题: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4、学生在黑板上连通电路使灯泡发光后,要求全体学生画出电路图。
5、提问:如果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有几种接法?
学生活动:
1、牢记电学安全操作要领。
2、认识各种器材。
3、学生上台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
4、画电路图。
5、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6、设计由3盏灯组成的电路图。
教师活动: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板书结论。
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相影响,只需要一个开关,开关的位置不会影响控制作用。
并联电路有两条以上的路径,用电器的工作互不影响,支路的开关只能控制支路的用电器,干路的开关控制所以的用电器。
学生活动:
1、学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
1、多媒体播放: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彩灯。
3、问题: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学生活动:
1、相互讨论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看法可进行辩论。
2、学生独立分析并回答。
3、个别回答,相互补充。
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2、练习题(略)。
板书设计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及根据电路画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篇十九
《串联和并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三节的内容,第五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基础,第三节《串联和并联》又是以后学习电学的重中之重,在这节中能否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及按要求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基本理念,我确立以下为本节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动手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实验,实际操作,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和兴趣,逐步养成遇事必思,见问必究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执着探究的精神;通过列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动手实验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根据上课实际情况确定规范画出并联电路、动手连接并联电路是这节课的难点。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激趣引入。
同时展示示教电路板(一串小灯泡看不到导线)和一串市场中卖的小彩灯(只取红色)。
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疑惑。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即而进入主动思考过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电流的特点探究。
在连接电路前先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同时教给学生一个接线柱接两根线的.方法,也是暗示学生采用并联这种方式(采用启发法),让学生带上问题去连接,实验过程有创造性也有竞争性,学生实验能否成功,只需由灯发光来表明,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上充满了成功的喜悦。
完成连接后再展示实物图,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连接的实物画出电路图,这样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学生采用串联这种简单方法使灯泡发光,他就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采用并联的方法使灯发光说明他能力强,他的电路图就有一定难度。而不是采用先设计电路图再连接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同时也训练了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的能力。通过电路图的观察学生讨论得出串并联连接特点,这样直观易懂。
(三)串、并联用电器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对串、并联有了初步的理解,再不失时机的设置障碍,激发更强的求知欲。
展示:一块示教板,上面两个灯并列摆放,连接线看不到,现在学生无法从连接方式判断串并联电路,从而继续激发学生兴趣、疑虑。让学生作出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这个过程引入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关系的探究,此时可利用刚才连接好的方式探究有利于节省时间,同时也让开始没有连接并联的这些学生尝试根据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突破连接并联电路这个难点,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结论,然后再利用探究的结论上台判别示教板上的用电器是串联还是并联,使其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告诉学生仅凭元件摆放的位置是无法判别串并联的。
全体学生参与游戏巩固新知。
游戏:伸出双手,握紧拳头再伸出大小母指,以拳头为用电器,以大小母指为导线,先组成两个用电器串联,再扩展到三个,然后组成两个用电器并联,再扩展到三个,这一游戏既巩固串并联的连接特点,又把串并联得以扩展,同时也体现了合作意思。
(四)串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探究。
练习:生活中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1)上课前展示的两串灯;
(2)红绿灯;
(3)大彩灯;
(4)路灯;
(5)教室灯。
引入开关作用的探究,这个实验探究中串联相对简单一些,但并联就相对难一些了,为了降低难度,我采用是给出电路图,让学生连接实物进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同时在并联时,给予“先摆好器材再连接实物”的友情提示(采用启发法),进一步降低难度。这样学生实验操作中就能很快探究出串并联开关的作用。同时也训练了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的能力,近一步突破连接并联电路这个难点。
(五)巩固练习。
题目:判断家用电冰箱中照明指示灯和压缩机的连接方式(用两种方式)。
此题体现了新课标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同时把串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关系和电流特点得以巩固,也告诉学生判断串并联的电路的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六)课堂小结。
让学生充分发表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使整节课的知识得以梳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七)课后挑战。
设计抢答器电路:要求每一组同学按开关相应组指示灯亮。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电学部分的第一次探究,要为后两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探究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成就感,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让学生对常见的串并联电路进行讨论、分析、交流,巩固本节知识点,注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利用线路板进行实验,实验装置简单、用时短,操作方便、效果明显。
2、实验探究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具有更多的动手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3、用游戏巩固串、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并很好把串、并联电路得以扩展。
4、采用先设疑、讨论,再探究得出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能很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同时也有效的降底了教学难度。
5、课堂练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6、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原则。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发散学生思维,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商榷之处:
1、本节课是采用集中探究优势大还是分散探究优势大。
2、能否减少探究点,将开关的作用学生动手探究转为教师的演示探究来进一步降低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