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健身设施报告(通用15篇)
报告的文件格式应该符合规范,包括页眉页脚、目录、引用文献等要素。在撰写报告时,要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不得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并正确引用相关资料。报告范文中的经典案例和写作技巧,将有助于您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一
今年3月1日,xxx召开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电视电话会议,国务委员xxx做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22日,省体育局也专门召开了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布置安排了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的具体任务。
我市全民健身基本情况如下:
坚持“每周有活动、每月有赛事、每季有大赛、逢节有亮点”的方针,遵照“以人为本、贴近百姓、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健身与旅游相结合、与休闲相结合、努力打造汉中特色”的原则,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
我们争取村级农民健身工程55个,占全省六分之一,社区工程25个,占全省八分之一,乡镇工程8个,占全省八分之一,并为江滨健身示范长廊三期工程争取资金200万元。
根据青少年体质下降、学生身体素质较差的状况,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安排,与教育部门协同,推出“五大联赛(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幼儿体操)进校园活动”,促进学生体育活动深入开展。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二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纪念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xxx决定从2009年起,把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是”。根据上级有关通知要求,为促进第一个“全民健身日”活动的开展,扩大“全民健身日”的社会影响,丰富我县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县委、政府决定举办**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现将活动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领导,县委、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名誉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为主任,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体育工作的领导为副主任,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局、体育局、广电中心、团县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体育局,负责日常工作,组委会的成产,确保了本次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从8月1日开始至8月10日结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本次“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各乡(镇)的活动内容,各乡(镇)均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工作布署,组织开展了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比赛、拔河比赛、趣味性体育活动,老年门球、老年人健身操等。
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县体育局在本次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为推动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健康快速发展,县体育局于8月3日至6日举办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由我局参加市局培训班的两位同志担任教练,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100余名健身操骨干参加了培训,广大参训人员积极性高,学习干劲足,通过培训,为我县的少数民族健身操推广工作吹响了冲锋号。
8月7日上午,我县召开了**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开幕式,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省中长跑队张国伟教练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穿城赛跑比赛开始,共有来自全县各行业的540余人参加了男女中学生组、青年组、中年组等六个组别的角逐。为扩大宣传力度,还邀请了在**集训的省中长跑队全体队员为穿城跑赛领跑。
乒乓球比赛分邀请单位组和县直单位组。其中邀请单位组有男、女各3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县直单位组有21支男队,13支女队报名参赛。比赛时间从8月7日开始,8月9日结束,共进行了73场比赛。
羽毛球比赛分邀请单位组和县直单位组两个组。邀请单位组有男队4支,女队3支代表队参赛,县直单位组有男队12支,女队9支代表队参赛。比赛时间从8月7日开始、8月9日结束,共进行了61场比赛。
**县2009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我县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全民健身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三
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是体育系统服务大众,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举措,同时也是全民健身的阵地。多年来这项工程为健身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健身条件,丰富了群众体育活动,增强了居民参加健身的意识。但是自2001年建设以来,器材的使用年限多数已达十年之久,损坏、老化情况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如何进一步管理好、维护好健身器材,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健身环境,为创建全国文明镇的建设做出贡献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我镇现有健身苑点24个,健身器材316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1个(即9个村的篮球场),1个公共运动场(灯光球场)。每个村居都设有一名兼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的巡查、填写开放日志(人数统计)以及损坏器材的上报工作。今年我镇又投入资金,新增了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和牡丹新村两个健身点,新建器材24件。平均每年用于器材维修的费用为5万元(包括全镇每个健身点的保险费用2万元)。
(1)多数器材超过安全使用年限。
我镇从2001年陆续开始农村健身苑点工程的建设,200。
2005年前建成的健身苑点有17个,占总健身苑点的71%;器材数量达234件,占总件数的74%。至今都已服役8年以上,长时间在室外日晒雨淋,大部分器材都已经出现了生锈,腐烂等情况。这几年的损坏率也是大大提高,维修工作量每年成倍增加。2011年10月1日实施的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要求安全使用年限从原来的6年提升为8年。这样算来,如果按照之前的6年一个周期的话,我镇的健身器材基本已经更换过一次,有的甚至要更换第二次了。但是实际上我们只是进行了小修小补,损坏严重的才进行了更换。
(2)存在人为破坏、私自占用情况。
我们也发现很多器材存在着人为破坏的情况,例如上肢牵引器的绳子及滑轮经常不翼而飞,坐垫被人敲破、告示牌人为砸坏、篮球筐也经常被人拉断。此外,还有健身点变成了晾晒场,器材上挂满了晾晒的衣物,被子等。老秦望、鲁堰村篮球场变为施工场,堆积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影响了居民在此运动健身的权利。
在《体育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按照城市规划改变体育场地用途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第五十一条规定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因此可见,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是不可以擅自变更的权利,更不可以私自占用,如果是恶意破坏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3)健身器材使用率不高。
在器材安装后前几年,使用率还比较好,很多居民都会时不时地前来运动,但如今都由于器材陈旧已无人问津,生锈情况严重,健身点杂草丛生,环境也是越来越差。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个是缺乏正确使用的知识和健身锻炼意识,对于健身器材的正确使用知之甚少,只是当作休闲时的乐趣,而不是把它当成健身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在农村,缺少健身锻炼的氛围。二是布局不合理,由于大多数的农村健身点都建在村委会附近,离居民区较远,需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健身点。相来说,居委会的器材使用率相对较高,也是得益于小区的人流量大,居民健身方便的特点。
(4)管理不到位。
虽然各村居都有体育专管员,但是全部都是兼职,加上平时锻炼的人数不多,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在全国各地都发生过健身器材管理不到位,导致器材快速老化损坏,而发生伤人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各村居一定要重视日常的保养、维修和更换,防患于未然。
(5)维修经费不足、维修困难。
我镇的维修经费实行的管理模式是,镇区健身点由镇文体中心出资维修,各村按照谁使用谁维修的办法。目前我镇的经费只涉及维修费,如果出现大批量的报废的情况,费用将大大提高,资金难以保障。
而且早期的健身点都是由市、区、镇三方投资,当时的器材厂家器材都已更新换代,维修配件不齐全。加上维修成本要远远大于更换成本,利润空间也很小,因而很多厂商都是只更换不维修。厂家给出建议是如果器材维修成本超过其本身价格的30%以上时就应该进行更换,但是从我镇的实际来看,很难实现。
(1)重视维护,加强管理。
各村居管理员每月应至少进行一次巡查,对于损坏的器材及时贴牌告知居民,并积极上报镇文体中心,联系厂家进行维修。此外,器材生锈老化的问题,各村每年应进行一次油漆或者喷漆,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共建和谐的健身环境。在群众中挑选志愿者,通过他们将器材损坏、占用等情况反映给各村居管理员。各管理员在接到举报后,也应及时到现场勘查、处置,对于人为恶意破坏的应及时制止,并予以警告。
(2)经费保障。
对于镇区的健身点多,器材多的情况,应适当加大对维修经费的投入。各村每年要确保4000元的经费更换两件以上的器材,避免一次性投入。
(3)布局进一步调整。
对于使用率低、损坏严重的健身点,进行重现评估、选址,并且在数量、样式上选择适合运动人群的需要,改变现有使用率低的状况。在重新选址前也要进行公示,让居民们了解健身点的搬迁原因。
(4)引导群众加强体育锻炼。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四
近年来,为了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城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意见》(长政办函[2011]99号)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将兴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推动,强化全民参与,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了健身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区总面积平方公里,现辖个街道、个镇、个景区和个科技园区,共有个村、个社区,常住人口万人。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投入,截止2012年底,先后在个村建设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共建成篮球场个,全民健身路径套,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万平方米,累计投资万元;全区社区体育健身路径安装覆盖率达到%,全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安装覆盖率达到%,经常性参加健身活动的群众近20万人。
长政办函[2011]99号文件下达两年来,我区进一步加大了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2011年,建成省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建成市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投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个,共计投入资金万元(其中市级投入资金万元,区财政和街道、镇自筹资金万元)。2012年,我区建设篮球场地个,其中全场篮球场个,半场篮球场地建设个,安装太阳能移动式篮球架个,地埋式太阳能篮球架个,普通移动式太阳能54个;确定了篮球全场4万元、半场2万元的建设标准,区财政投入篮球场地建设资金为万元。目前,篮球场地建设已经全部完成,现在正在进行篮球架的安装。预计12月15日前,全部安装验收完毕并投入使用;耗资万投放全民健身路径个。2012年,我区共计投入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工程资金为万元。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将其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来抓,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作为加快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强力推进。一是健全组织,强化领导。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实施的内容、标准和实施步骤。具体负责全民健身工程任务的贯彻执行,细化分解了各阶段工作任务,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把握重点,扎实做好了筹备、规划、设计、建设、投入使用等各项工作,确保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全面落实,各街道也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了工作联络员,具体负责工程点的申报、器材的安装、管理及使用情况上报等工作,建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主抓的领导机制,行政村(社区)设立了分管体育的村(社区)干部,每个工程点上都安排了至少一名管理员,形成了区、街、社区(村)层层抓、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为全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二是召开会议,具体部署。每年都召开了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专题会议,传达上级对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要求,全面、具体的部署了相关工作,听取各单位工作汇报思路,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措施得力,长效管理。出台了《++区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管理员考核办法》,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奖惩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了我区全民健身器材日常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全区各社区、村招募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员91人,通过考核按等级给予奖励(一等每人每年5000元补助,二等每人每年4000元补助,三等每人每年3000元补助),管理员中大部分为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丰富的基层全民健身指导经验,为我区群众体育队伍的中坚力量。
坚持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协调性导向,统筹两项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工程数量提升的同时,侧重工程建设的科学性、较好地发挥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将“人口密集、紧邻集镇、方便群众参加健身、有较好的全民健身基础和氛围、做好了前期规划”作为工程申报点的基础条件,在街道、镇组织初步申报的基础上,区里进行筛选,下派两个调查组,深入工程申报点进行场地勘察,对各工程申报点领导重视程度、现有资源条件、项目建设潜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详细的摸底,为项目申报提供现实依据。为了抓好这项工作,市体育局主要领导多次来我区指导工作,市体育局分管领导和更是冒着酷暑,全程参加我区的场地选址。二是科学合理规划。各工程申报点在申报前基本都能做到与村(社区)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周边环境相配套、与城镇村居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建设原则,充分尊重民意,既考虑惠民便民、安全实用,又注重提升工程建设品质。几年来,我区所有安装健身器材的场地没有一处占用耕地或林地,健身场地全部使用荒地和空闲地。三是狠抓建设质量。委派技术人员,逐点指导场地基层铺垫及器材安装。场地、器材的建设和安装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对配备的器材严把安装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检验,对工程验收实行申报制,建好一个,申报一个,查验一个,对质量不合格的场地,责成建设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每个工程的质量。
切实担起全民健身工程建设领导和督办的责任,坚持功能完善、设施齐备、辐射力强、方便群众的建设原则,建立和落实对工程建设的检查监督机制,严格对工程点工程进度、资金到位、场地维护、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督导。一是健全工程建设监督机制。区文体新局成立了分管书记为组长的工程监督小组,负责对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验收工作。制定了工程督查方案,对督查的内容、方法和问题的处理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整个工程申报、基础建设、器材安装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程全面细致的监督,做到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二是签订工程协议。建立区、街道(镇)体育设施档案,与各工程点签订工程协议书,明确了赠与者、受赠单位责任和义务,进一步突出受赠单位对器材的管理和维护责任,确保工程建设的规范性。三是开展工程督查。监督小组成员多次深入工程建设现场,督促建设进度,检查建设质量,协助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能严格按照标准实施,建设成为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
坚持建管并重,逐步健全健身场所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和激励受赠单位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是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充分利用宣传板报、宣传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工程,积极宣传工程完工后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情况,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实管理员队伍。通过侧重将各工程受赠单位的体育骨干纳入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学员,在培训班期间加强对体育设施管理、维护、活动组织等知识的传授,使得工程的管理维护有人抓、有人做。逐步实现“场地坏了有人补、器材坏了有人修、场地脏了有人清、比赛活动有人组织”的“四有”目标。三是规范健身场所管理机制。落实日常管理责任制,加强场馆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健身设施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健身设施设备安全隐患;定期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现场指导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组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以优良的设施设备、高效的管理服务、丰富的群体活动吸引广大群众不断加入到健身人群中来。四是积极组织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结合重大节庆日、全民健身日、全市文明创建等主题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与此同时,通过做好体育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带动了周边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给他们带来了精神的愉悦和身体的健康。
对于已完成的项目,认真组织回头看,在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同时,认真归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夯实基础;尚未完成的项目,抓紧工程进度,在市政府规定的时间期限前优质完工。
加快搞好各类数据的统计上报和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主动向市里相关主管部门汇报工作,搞好衔接协调,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认可。同时,逐步向社会和广大群众公示为民办实事的完成情况,广泛听取群众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加以完善提高。
在今年的基础上,我区将进一步谋划好明年的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一是报区政府同意,有计划的修复和淘汰一批年久且无法修复的社区健身器材;二是政策倾斜乡镇,进一步急民之所需,通过多种途径向农村投放器材;三是组织全区调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群众视察我区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情况。
多年来我区投放健身器材较多,由于使用频率高,风吹雨淋等因素,很多器材破损严重,部分健身器材已经到了报废年限,尚未拆除,造成了一些安全隐患,亟待更换。但是由于我区经济较为薄弱,无力承担建设和修复费用,特恳请市财政和市体育局在体彩公积金的分配额度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和支持,为我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传“金”送“宝”,雪中送炭。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五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今年的工作安排,2009年11月份,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西城街道和澄江街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区文广新局和部分乡镇街道的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区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摆上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区财政每年投入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专项资金80多万元,文化下乡演出经费20万元。近几年,每个乡镇、街道每年用于群众文化活动经费平均达到5万元左右,特别是院桥、东城等乡镇街道,每年的文化活动经费支出都达到10万元以上,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大文化格局初步形成。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进展。区政府按照《浙江省“十一五”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要求,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2008年已完成院桥、沙埠、宁溪、北洋、新前、江口、茅畲等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今年东城、西城、澄江、上郑、富山、上垟、平田等7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也已基本完成改扩建。院桥、沙埠、新前、北洋等4个乡镇(街道)还被评为“浙江东海文化明珠”乡镇。积极推动基层文化俱乐部建设,并将俱乐部创建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综合目标责任制年度考核内容。截止2008年,我区共创建基层文化俱乐部428家,其中一类29家,二类137家,三类262家,全区建成率达80%。今年全区又创建了65家基层文化俱乐部,建成率已达86.7%。
3、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近三年共组织文艺团体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60余场,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50000余册,送电影下乡10000余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近年来,我区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相对滞后、设施数量不足,尤其是部分偏远地(山)区公共文化设施短缺和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的状况仍然比较突出。
1、农村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平衡。一是区域之间不平衡。全区1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真正有站舍的只有5个乡镇(街道),其余14个均是有站无舍。二是村居之间不平衡。近些年,我区在抓城区配套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城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相对比较落后,农村文化活动开展较少,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2、现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近年来,全区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在不断增大,但由于管理和相关配套措施滞后,导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方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数量不足,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不高,运行状况不甚理想。有些设施名义上是文化设施,而实际上并没有行文化之实。有的还将文化设施挪作他用或闲置。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也不够丰富。农村一些文化站(室),缺乏活动设备和活动项目,除了游戏室比较热闹,有许多老年人在里面打麻将、下棋、打牌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冷冷清清。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重一次性投入轻后续补给等现象;二是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不够,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乡镇、村落规划配套不足;三是公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投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四是农村公共文化管理人才短缺,管理机制不够灵活。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是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平台,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物质基础。各级政府及领导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均衡发展的思想,建设和管理好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2、完善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区政府应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的思想,在继续推进城市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自觉兼顾乡村普及性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加快规划并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要坚持基层优先、统筹推进的原则,合理调整公共文化资源,逐步改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社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要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
3、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着力提高建设专项资金保障力度。
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应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健全政府公共财政体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刚性投入机制,逐年增加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改革政府投入方式,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可采用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措施,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兴办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格局。
4、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社会效益。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向公众普遍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区政府对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各类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强运行管理,制订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规范,明确设施的公共性质,明确监管主体,明确服务规范。同时要加强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用好现有人才,加大优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者队伍,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障。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六
今年倡导全新的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扩大我市的羽毛球运动人口,大力宣传全民健身的意义,本协会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自觉地加入到20xx全民健身节活动当中去。现总结如下:
大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既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市羽毛球协会根据市体育总会关于开展20xx上虞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及时召开了理事会,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会议提出要围绕今年我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主题,结合协会的自身特点,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的工作思路,努力使今年的全民健身节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为了让今年的全民健身节活动落到实处,协会及时制定了工作方案,根据我市现有的羽毛球活动场馆偏少偏紧的客观实际,提出了资源整合的一系列工作设想,扎实开展了全民健身节活动。一是组织了二次赛事。协会组织了第二届“特安杯”羽毛球邀请赛和市级机关“大康杯”羽毛球比赛,不仅丰富和活跃了广大羽毛球会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业余文体生活,同时也推动了我市全民健身节活动的开展;二是落实了活动的场所。协会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六万元,与城北实验中学签订了为期一年的体育馆的租借合同,每晚向全市羽毛球爱好者免费提供训练和活动的场所,使我市开展羽毛球运动在时间、内容、场地三个方面有了保证,受到了全市广大羽毛球爱好者的热烈欢迎。
为了有效的开展全民健身节活动,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好工作。
第一,努力宣传全民健身的理念和意义,提高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和会员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认识,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羽毛球活动,把羽毛球运动这一我市的“短腿”做大做强。
第二,积极利用城北实验中学体育馆这一场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开展好各具特色的羽毛球竞赛活动,参与组织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使羽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后活动既有一定的规模性,又有一定的群众性。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七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体系和和谐蒲江的重大举措。为此,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2010年全民健身活动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及时制定了《蒲江县财政局2009年全民健身活动方案》,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蒲江县财政局全民健身活动领导小组,并围绕“文明成都、运动成都、活力成都”这一全民健身活动主题,认真开展了系列活动,确保了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经费的落实,真正做到了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营造了“新体育、新生活、我运动、我健康”和“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良好氛围,使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进一步焕发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按照文广局统一部署和要求,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不断满足广大干部职工日益增强的健身需求,全面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身体素质,以健康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投身于工作中,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四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目标,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受益”、“天天健身、天天快乐”、“好体魄、好生活”、“全民健身、你我同行”的良好氛围,我们把全民健身活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一是制订活动方案。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身体素质为目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增强健康意识,提高身体素质,树立财政形象,提升蒲江创建文明城市水平,促进我县社会经济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从单位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出发,以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科学的健身意识和身体素质为工作思路,制订了《蒲江县财政局2009年全民健身活动方案》,确定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5次,参与全面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少于60%。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成立健身活动小组,建立活动骨干队伍。形成以工会为主导,共青团、妇女组织为基础、体育爱好者为骨干、广大干部职工为主体的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开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宣传和普及科学、文明、有效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健身活动,提高科学健身的认识和科学健身能力。四是经费保障。在单位预算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打紧开支,压缩其他办公经费,挤出经费专项用于健身活动经费,为搞好活动提供了经费保障。
三是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每季开展一次爬山活动,通过爬山,不仅增强了干部职工的体质,还磨砺了干部职工的意志,进一步焕发出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工作的热情。
积极支持单位退休职工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退休职工体育活动。同时,还积极为退休职工外出参加体育比赛提供方便。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是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只有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才能真正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才能真正唱响了“全民健身、全民共享”这一主旋律,才能真正营造出“新体育、新生活、我运动、我健康”和“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良好氛围,促使全民健身活动有声有色开展。
全民健身活动需要人人参与,确保人人受益。因此,我们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根据单位的特点和单位的实际,制定出贴近群众的健身活动项目、活动内容,才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才能起到全民健身的效果。
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意义非常重大,要使活动开展好,除了在组织形式上充分体现社会活动社会办和全社会参与的新思路,在具体工作中有周密计划、有周密安排外,有一定经费是开展活动的保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更好地适应群众健身要求为根本出发点。针对财政工作的实际,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以更加扎实和完善的措施,更丰富多彩的形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健身意识,从职能部门指导、引导、要求健身,变成了自觉健身和我要健身,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素质,更好地为构建和谐蒲江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服务。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八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纪念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根据上级有关通知要求,为促进第一个“全民健身日”活动的开展,扩大“全民健身日”的社会影响,丰富我县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县委、政府决定举办xx县20xx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现将活动有关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为加强对本次活动的领导,县委、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名誉主任,县委副书记、县长为主任,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体育工作的领导为副主任,县委办、政府办、教育局、财政局、卫生局、体育局、广电中心、团县委、县妇联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xx县20xx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组委会,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在体育局,负责日常工作,组委会的成产,确保了本次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xx县20xx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从8月1日开始至8月10日结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活动。
根据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本次“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各乡(镇)的活动内容,各乡(镇)均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工作布署,组织开展了贴近生活、方便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活动主要包括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比赛、拔河比赛、趣味性体育活动,老年门球、老年人健身操等。
(二)县体育局统一组织的活动。
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县全民健身工作的实际,县体育局在本次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
为推动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健康快速发展,县体育局于8月3日至6日举办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健身操培训班。
本次培训班由我局参加市局培训班的两位同志担任教练,共有来自全县各乡(镇)、各部门的100余名健身操骨干参加了培训,广大参训人员积极性高,学习干劲足,通过培训,为我县的少数民族健身操推广工作吹响了冲锋号。
2、穿城赛跑。
8月7日上午,我县召开了xx县20xx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开幕式,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省中长跑队张国伟教练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穿城赛跑比赛开始,共有来自全县各行业的540余人参加了男女中学生组、青年组、中年组等六个组别的角逐。为扩大宣传力度,还邀请了在xx集训的省中长跑队全体队员为穿城跑赛领跑。
3、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分邀请单位组和县直单位组。其中邀请单位组有男、女各3支代表队参加比赛,县直单位组有21支男队,13支女队报名参赛。比赛时间从8月7日开始,8月9日结束,共进行了73场比赛。
4、羽毛球比赛。
羽毛球比赛分邀请单位组和县直单位组两个组。邀请单位组有男队4支,女队3支代表队参赛,县直单位组有男队12支,女队9支代表队参赛。比赛时间从8月7日开始、8月9日结束,共进行了61场比赛。
xx县20xx年“全民健身日”系列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我县第一个“全民健身日”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并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热潮,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全民健身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九
2009年,相公镇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全民健身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进行。
领导重视,深入宣传。成立了由镇委主管领导任组长的镇文体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村、各单位和社区制定健身规划,镇内组织大型活动均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对全镇群众健身活动从领导、宣传、组织、队伍、制度、经费、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成立了老年健身协会、健身腰鼓协会、健身舞蹈协会等群众组织。
完善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以村校共建的方式,完善了8个村篮球场、乒乓球场地建设,镇机关、社区、学校和企业进一步落实了健身器材和设施建设,全年累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50多万元。
体育价值观明显进步,坚持健身锻炼的人也越来越多,群众健身活动在全镇广泛开展,深入人心。
2009年12月。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市也为加快推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如“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等一系列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要求,现我局承担着我市张店、淄川、博山、**、周村及高新区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2007年1月至3月,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管辖范围内的34个乡镇和124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除张店区、高新区两个区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有所涉及外,其余区的乡镇几乎没有。而乡镇的基础设施诸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在许多村庄尚不见有大的行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民运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齐全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分析造成乡村基础设施投资专项规划覆盖率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原因,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因为投融资方式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还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长期以来,二元财政供给体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财政资金正在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在“二元化”发展模式和体制下,形成了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和基本制度。这种供给制度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农村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提供较少,许多方面主要由农村基层负责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落在了村委会的头上,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向农民收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的方式筹措,成本支出主要由农户或由属于村民共同所有的集体企业承担。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资本,但比重过小,不具有普遍性。这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可能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在缺乏成熟的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建设正在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研究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很多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滞的例子,如路况交通改善、城镇排水系统优化等关系民生的项目被搁置。一方面从小城镇自身来说,其与大中城市相比缺少吸引资金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当地管理结构来说,吃紧的财政收入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编制乡村各专项规划的资金更是不足,从而更加无法指导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有计划、可持续性的科学建设。现在很多的地方的电网、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主观性、随意性大,不科学的布线方式造成了土地使用的浪费,以至于对村庄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制约。
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实。
(一)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要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提12全文查看。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十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我市也为加快推进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了如“建设农村殷实小康十大工程”等一系列的文件。根据文件精神要求,现我局承担着我市张店、淄川、博山、**、周村及高新区的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2007年1月至3月,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管辖范围内的34个乡镇和1243个村庄的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除张店区、高新区两个区对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有所涉及外,其余区的乡镇几乎没有。而乡镇的基础设施诸如排水设施、垃圾处理等设施严重匮乏,从而造成农村的居住环境较差,严重的影响自己的生活;特别是道路交通问题,虽然实行了“村村通工程”,但在许多村庄尚不见有大的行动,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仍以土路交通为主,一遇到下雨天或下雪天,满路泥泞。由于路况较差,农民运输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十分不便,造成不少损失,阻碍商品流通;有的道路过于狭窄,很难通车,当有两辆车相向行驶时,不毁坏庄稼,就会造成事故,成了农民致富的“瓶颈”。由于交通十分不便利,极大的束缚了农村的发展,即使在已建成的农村公路中,有的公路虽然可以通车,但由于无后期养护,道路质量差,毁坏较为严重,造成的“瓶颈路”、“断头路”较多,通达水平较差。而大部分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基松软,抗灾能力较弱,一到雨季便泥泞不堪,行车非常不便,也容易对车造成损害。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关键在于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而要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配套完整齐全是最主要的衡量指标。
分析造成乡村基础设施投资专项规划覆盖率低,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差的原因,最关键的问题是投融资方式的选择,因为投融资方式不仅关系到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率,还决定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长期以来,二元财政供给体制等原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财政资金正在成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过去,在“二元化”发展模式和体制下,形成了城乡有别的差异性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和基本制度。这种供给制度主要表现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农村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提供较少,许多方面主要由农村基层负责提供,部分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落在了村委会的头上,所需资金主要通过向农民收取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的方式筹措,成本支出主要由农户或由属于村民共同所有的集体企业承担。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虽然也有一定数量的民间资本,但比重过小,不具有普遍性。这缘于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等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可能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在缺乏成熟的项目法人运行机制的情况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难以有效吸纳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我国现阶段小城镇建设正在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研究近年来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很多建设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滞的例子,如路况交通改善、城镇排水系统优化等关系民生的项目被搁置。一方面从小城镇自身来说,其与大中城市相比缺少吸引资金的优势;另一方面从当地管理结构来说,吃紧的财政收入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是极其有限的。由于资金投入的匮乏,导致编制乡村各专项规划的资金更是不足,从而更加无法指导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有计划、可持续性的科学建设。现在很多的地方的电网、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主观性、随意性大,不科学的布线方式造成了土地使用的浪费,以至于对村庄下一步的发展造成制约。
建设新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我们认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实。
(一)树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要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要尽量争取市有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提。
供基础设施方面的职能边界、职责和义务范围,财政要坚决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或者财政不再进入竞争性领域。二是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供给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建立起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城乡统一筹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待遇的新型现代基础设施供给制度。三是通过制度安排,优化投资结构,突出重点。把资金主要投向市场不能解决或农民千家万户难以解决的属于公共利益、公共需要的事情和问题。
(三)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四)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由于资金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短缺的,并且短缺程度都比较大,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十二
根据市政协调研要求,对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现将我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及活动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委员汇报如下: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加快体育场地基础建设步伐,为全民健身工作奠定牢固基础。创新发展思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成功创建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市),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目前,我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xx3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61平方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市政府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全市中心城区规划体育用地45.72公顷,15个乡镇规划体育用地60公顷。
二是持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市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以省、市体彩公益金投入为主渠道,市政府注入配套资金,三年来共投入资金1378万元,用于体育设施及器材的普及。
三是扎实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抓住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和省全面直管这个机遇,加快我市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度。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了市体育文化中心,预算投资6亿元,实际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310亩,包括主体育场、综合办公楼、篮球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会议中心等设施。目前,整个工程进入验收阶段。近三年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共完成新型农民体育工程140个,新建多功能运动场7个,健身路径30条,健身步道3万余米。借力百城提质工程,围绕打造“10分钟”健身圈,利用城市公园、游园、绿地广场安装健身器材90余处。持续发力,提升体育健身设施,争取省资金500万,政府配套500万元,在万汇城三期以东、新华书店以北建设市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已基本完成选址、规划、论证、征地等前期工作,另外为解决城区健身设施不均衡问题,在煤山公园建设市老年体育公园。建立公共体育设施管理长效机制。对于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制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维护制度。先后出台了《xx市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场地建设标准》、《xx市体育健身设施管理办法》等制度,为全市体育场地正常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紧紧围绕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以省全民健身评价体系为基础,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等为抓手,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以传统体育项目为载体,促进民间特色体育蓬勃发展。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企业、学校利用五月“全民健身月”,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元旦、春节、老人节,开展富有当地民俗和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健身活动。已普及到各村、居委会和社区,年参与群众40万人次,形成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亮点”的群众体育格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35%以上。积极支持教育系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切实保障xx多万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体质健康优秀达标率21.65%,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xx中心校大力普及花样跳绳活动,多次参加全国性花样跳绳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提升我市体育工作知名度。由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协会融资,近三年坚持开展“中睿速递杯”全国冬泳邀请赛、“河滨公园杯”全省摩托车越野赛、市文明单位篮球赛、“江山杯”篮球邀请赛、市老年门球值班赛、“xx农商银行杯”乒乓球邀请赛,逐渐形成了在全国、全省和当地叫得响的六大体育活动品牌。先后承办省品牌赛事“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全省健身气功站点总决赛,中美男篮对抗赛,“龙府杯”全国大学生男篮邀请赛,“戴尔建生杯”友好城市羽毛球邀请赛,全省“公仆杯”乒乓球赛等重大赛事。
三是举全市之力组织市第六届运动会,引领公共体育新气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历时x年成功举办第六届运动会,实现了“隆重、热烈、精彩、节俭、圆满”的办会目标;省体育局局长、市四大班子领导、市拔尖人才以及来自全市的113个参赛代表团、文体表演参演人员等2万多人参加了盛大的开幕式。项目设置、参加人员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开幕式受到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赞扬。
四是组织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和省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增强我市体育工作影响力。我市代表团总积分在全省18个省辖市和10个直管县综合排名中,名列第15,被授予“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荣誉称号,是十个直管县(市)中获得“优秀组织奖”的县(市),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0月23日,在夏邑县政府会议中心,我局作为省体育系统的代表,在全省农民体育工作现场会上做典型发言。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得到了省体育局和省农业厅领导的充分肯定。
五是开展机关干部系列体育活动,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20xx年我市举办科级干部篮球、乒乓球、登山、自行车、健步走等体育活动,处级干部100余人次登顶九峰山,科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次参加了篮球、自行车、健步走等系列活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全民健身的热潮。
近年来,我市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武术之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20xx年再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荣获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一等奖、全民健身评价体系考评位居十个直管县第一。20xx年9月,我市积极申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第一阶段申报材料已上报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待国家体育总局测评标准出台后,我局将严格按照测评标准准备创建条件,力争完成创建任务。
一是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优势,不断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20xx年修订出台《xx体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组织场地建设、开展健身活动、青少年业余训练的相关单位给予补助。通过加大奖补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市人民的健身热情。二是着力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体育专干,各行政村、社区设置文体协管员。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十三
近年来,在省、市体育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和投入,实现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的较快增长。现就我县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我县辖23个乡镇,357个行政村。近年来,我县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有以下几块:
1、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143个:其中20xx年实施了1个,20xx年实施了4个,20xx年实施了17个,220xx-20xx年实施了21个,20xx年实施了10个;20xx年实施了29个;今年正在实施的工程点达61个。
2、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3个:其中20xx年实施了2个,今年正在实施1个。
3、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批:即镇健身路径工程。
4、在新农村建设点、“三送”点实施有大小、规模不等的体育健身工程。
实施的143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5批的健身路径工程中已拨付场地建设补助资金达94.5万元。
(一)加强领导,突出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
我县成立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发改委、县体育局、县财政局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并设立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体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日常事务。
(二)找准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兼顾,做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
我县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求各新农村建设点在挂点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一是坚持节约优先、规划优先、环保优先,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充分利用荒地荒坡、废弃水塘、闲置房屋,或填平,或翻修,因地制宜,综合整治,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地脏水臭问题,又建成了体育健身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使农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二是把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培育新农民、创建新村镇、塑造新风貌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不仅促进了城乡体育、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化发展,增强了农民身体素质和生产经营、就业创业能力,而且带动了村镇的整体规划,改善了农村发展条件和生态人居环境,提升了农村发展的软实力。
(三)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与广大农民朋友利益密切相关,涉及土地、劳力和资金。在实施过程中,着力加强了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板、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宣传片,印制宣传册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的意义、作用。通过宣传,农民群众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全面铺开后,立即受到各乡村的热烈响应,出现了争着要求实施的现象。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用典型说话,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到已建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学习考察、比赛交流,让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学有方向、干有目标。
(四)建好管好用好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我们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上着力把握好以下关键点:
第一、在选址工作中,强调农民自主申报、乡镇政府推荐和严格考察。
第二、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求各村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各乡镇政府要监督到位。
第三、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农民群众用好体育健身器材,充分发挥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作用。七年来,我县累计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357名,做到了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
由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涉及面广,单个项目资金数额较小,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解决好。
一是经费不足。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原定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每个村0.7万元的场地建设费已远远满足不了项目建设,大多数行政村无资金积累和收入来源,造成建设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是进度不均衡。个别乡镇对项目建设只做一般性安排,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督促检查不力,致使项目建设滞后。
三是部分行政村难以落实建设场地,造成项目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擅自更换工程点。
四是个别行政村器材管理不善,导致器材受损现象。
1、器材单一化,望上级适当增加器材的种类,以实用性为主。
2、场地建设资金不足,希望上级提高补助标准。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十四
按照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本次调研组建南、北两个调研组,深入安坪镇、五马镇、吐祥镇、朱衣镇、竹园镇、公平镇和兴隆镇等10乡镇,通过现场查看海角村、下坝村、回龙村、红霞村、红马村等村社的水利工程,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和征求群众意见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下发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优先解决工程性缺水、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和城乡防洪工程的思路,积极争取国家和市上水利工程的立项,县财政安排水利建设资金,不断建立健全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至来,累积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4.59亿元,新竣工投入使用1座中型水库和1座小型水库,解决36.95万城农村人口和6.2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8座病险水库的应急排险,修复堤防4.09千米,开工治理中小河流6.29千米,共完成水系绿化面积2.11万亩,新增农村装机容量2.35万千瓦。
虽然水利建设取得不错成绩,但水务局负债重,流动资金短缺;骨干性工程少,工程性缺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率低,农村安全饮水不达标;河堤坍塌损毁严重,防洪能力弱,部分水利工程已成为威胁群众生命财产的炸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设施损毁严重。我县水利设施主要为沟渠、塘、库、坝和河堤,大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沟渠损毁、淤沙严重,小型水库、山坪塘和山湾塘缺乏必要的管护和维修,现已趋向报废,防洪工程设防标准低下,已经丧失防洪功能。甲高镇、吐祥镇、竹园镇境内沟渠基所存无几,有水来也是“先浇沟,后浇路,最后流到河里头”的局面,唯一发挥效益是场镇周围平坝内的沟渠,也是年年修修补补。安坪新治河堤、五马厂河、甲高河堤、竹园崔家河和吐祥河堤虽然都经过一些治理,但是治理范围太小。新治河堤全长10km左右,仅仅治理了场镇边两岸600m,其上游和下游河堤或垮塌,或堤坝被冲空虚,或没有河堤,下雨天就看河水长势,河水上涨人就跑。
(二)水利债务沉重。
(三)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不健全。
1.工程选址与设计不合理。水利规划不完善、水利设施布局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设计方量与管辖范围内人口、灌溉面积不相对应,无水源水利工程多,配套设施不完善,没有实地勘测地质构造是否适合建设水利工程。五马镇人畜饮水工程设计到竹园镇地界上,吐祥镇河流治理工程按照图纸放线,要拆除奉利公路和群众合法的老房子。
2.工程项目层层转包。全县水利工程转包现象突出,各级承包商追求最大利益,不断压缩工程资金款。设计工程方量与实际建设不符;偷工减料;有水利主体工程,无附属设施等。安坪镇87口人畜饮水池,经县政府多次督促,基本能正常蓄水,但配套设施不完善,能按照设计要求发挥效益的不到总数1/3。吐祥河堤整治工程竹园镇纸厂湾工程多次转包,资金断裂,已是半拉子工程。
3.工程监理未正常履职。按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第三条规定,工程项目建设必须接受质量监督机构监督。调研组在实地调研工程建设时,了解到监理员业务技能低,基本不到现场监督。吐祥镇河堤整治工程的项目监理身兼几个项目的监理,基本半月难见一次,河堤水泥标号低,砼面出现蜂窝状。据了解,我县水利工程监理单位均由重庆市江河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而该公司在我县工作仅有一名员工,负责监理全县水利工程项目,天天忙于写监理报告。
农村健身设施报告篇十五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安排,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现场察看了区体育场、体育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综合体育场等设施,听取了区体育局关于全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座谈和讨论。
近年来,区政府把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活动权益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各项体育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体育的供给能力。根据《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要求,确定了全区“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实行统筹规划,持续建设,分步实施。现已建成占地35000㎡、12000座位的体育场、26000㎡的全民健身广场和24000㎡的体育公园;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省级全民健身示范区等体育设施;实现了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全覆盖,完成城镇“十五分钟健身圈”目标。基本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1、强化组织领导,公共体育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建设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清单,强化督查指导,落实考核内容,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管理、使用的保障机制。
其中,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投资建设膜结构全民健身中心及标准游泳馆,投资建设方负责运营。
2、加大资金投入,公共体育活动设施逐步健全。多方筹措资金,20xx年以来从体彩公益金和上级专项资金中专门支出资金#余万元,其中为全区各镇“三个一”工程项目配置体育设施#万元,直接补助各镇建设达#万元。20xx年花费#余万元为农村体育场地购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为村建成综合健身活动场;20xx年投资#万元为美丽乡村点添置体育器材,投资#万元提升农村体育工程。
3、实施健身计划,公共体育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区共有体育场地83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场地28个,室外体育设施场地806个;体育场地面积6084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4平米,超过国家标准24%。按体育场地种类划分,体育场4个,田径场4个,小运动场32个,民营游泳馆3个,足球场地37个,篮球场地217个,排球场地36个,乒乓球场地231个,羽毛球场地23个,健身房14个,健身步道3个,全民健身路径222个。
1、资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资运营机制尚未建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越来越强,全区对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参与体育活动设施的需求,在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营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氛围仍需努力。
2、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仍显滞后,数量不足和规模较小。目前,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但总体而言,全区公共体育活动设施水平不高、规模较小、数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游泳馆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旧破损,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体育设施,不能满足群众就近、就便参与和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3、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管理还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员欠缺、管理经费不足,不能从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钱使用的问题。另外,还存在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只满足于自给,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对外开放,致使部分体育设施闲置,造成体育活动设施资源趋向浪费。
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区财政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维修、管理的投入,对已列入规划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要拟定资金安排计划,列入财政预算,以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创办公共体育设施。
2、进一步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加强我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齐心协力推进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推进镇级体育设施建设,为城乡居民体育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
3、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加强管理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强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清除安全隐患。要加强指导,提高公共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和参与率,推动群众的体育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要加强社会体育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