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国王读后感(优秀23篇)
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的情感和道德有了全新的认识。如何写一篇具有逻辑严密、表达准确的读后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写得较好的读后感范例,或许能够给你一些写作灵感。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一
先丑陋,后美丽。
“中国人似乎仍停留在林木丛生的山顶洞时代,身上穿着刺猬一样的甲胄,只露出冷漠猜忌的两只大眼,心神不宁地向四周虎视眈眈。”
只有清楚自己的缺点,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柏杨先生写的这本《丑陋的中国人》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毛病。他在书中写到:“我们检讨自己病历的时候,是不是敢面对现实?用健康的心理,来处理我们自己的毛病?”我们大家似乎都没有这个勇气,而柏杨先生却用实践说话,用这本书来使我们警醒。
面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我们不仅要从自身的经历吸取教训,也应该从别人的身上吸取教训。“印第安人是个活榜样,这个可哀的红脸民族,跟西藏冈底斯山的牦牛群一样,低着头,朦胧着眼,蹒蹒跚跚,有意无意,身不由己地,一步一步,走向绝种的死亡之谷。听到他们蹒跚的脚步声,和时代的辛劳喘气,心都裂成碎片。有人说,你别杞人忧天,中国人多呀。咦,在可怕的核武器和强大的生存竞争压力下,人多可没有用。印加帝国的人口可多,如今都到哪里去啦。有人说,中国人聪明呀,聪明确实聪明,但把聪明用到抗拒改善自己品质,动不动就翻天印和窝里斗,聪明反而会被聪明所误。似乎只有自惭形秽、痛改前非的觉醒,才能躲过印第安朋友所遭的大难。”我们有好的品质,但是也有不好的品质。我们若不肯正视这些不好的东西,停滞不前,总有一天,我们会不印第安人的后尘。没有人想要这样的结果。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也一直传承。然而我在书中看到这样的一段话:“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流下去,但因为时间久了,长江大河里的许多污秽肮脏的东西,像死鱼、死猫、死耗子,开始沉淀,是这个水不能流动,变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个酱缸,一个污泥坑,发酸发臭。”这话讲得有一定的道理。文化传承,我们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有这样,文化才能走得更远。后人的素质才会更高,国家才会更好。
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毛毛虫可以蜕变成蝴蝶,我相信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可以改掉恶习,让美好的中华品质发扬光大。先丑陋,后美丽,我们能等,而这一天也将会到来。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二
二十多年前,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轰动一时,但这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反思。不久前北京街头的一幕,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人家为什么要用汉字?为什么专写给你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让人望而却步。我们超多进出口货物的同时,也把中国人的丑陋出口到了别的国家。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民族的素质问题。
最近网上评选中国的标志,我看也许将中国人的丑陋作为中国的标志再适宜但是了。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三
丑陋的中国人是柏杨的作品,是他,让中国人知道了缺点。他是当代的孔子。
这本书记述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轰动,并且认真的整理了出来中国人的丑陋,这种丑陋,不是面孔,而是心。“美国人写的《丑陋的美国人》,成了美国联邦调查民声的标准;《丑陋的日本人》的作者,被辞掉了工作,中国比日本还要落后,众位以后只能去监狱找我了。”看,作者是多么的风趣.
人性的作品,人性的作品啊!在当时的人心中,中国人是多么的恶毒啊!这本书还从则面体现出了中国的黑暗,鞋子穿了一个月,不洗,直接摆在了门前,客人都觉得恶心。酱缸里,那臭臭的味道,让人发指。平行的恶劣,让中国人的脸都丢光了。
同胞们,中国的传统有好有坏,并不是每个传统都是优良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禁止缠足?因为它,屠杀了多少的处在快乐之中的女孩?那些令人不堪的时代,活人祭祀又有多么的残忍?民族的歧视,又让多少的部落被铁骑蹂躏?世界的黑暗,作者历历在目。世界的丑陋,被学者毫无保留的揭穿,世界在当代已经变得美好,因为像这本书的作者一样的人在努力着。
世界的美好,应该让能直言的认得到重用。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四
每次看到《丑陋的(de)中国人》,心中都会为之一震,涌起千般感受。
记得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我们的丑陋缘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的丑陋。这让我想到了“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无知。”我想,柏杨先生大概是个无私的人,在书中,柏杨先生用激烈的语言抨击时弊。他举办了多场讲座,旨在让中国人醒悟,但却因说真话而坐牢。但他也不放弃,出狱后,便写了这本书,把自己的呐喊一点点地写进书中,只为了能让我们能够直面丑陋。
看完了这本书,我很久以后才能回过神来,原来这些丑陋到现在依然还在,有时甚至随处可见。在书中,柏杨先生把中国传统封建文化比作一个大酱缸,我们的文化、思想、行为在这个大酱缸里越染越臭,一直延续至今。
在书中,我读到了许多丑陋,而这些丑陋一直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像中国人喜欢“窝里斗”,这个我颇为赞同,无论何时何地,我认为只要有中国人有竞争,那么“窝里斗”也会随之而来。比如,在古代,后宫妃子的内斗,尽管电视剧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在历史上还真的有宫斗。书中讲道:“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中国人是聪明的,但是三个中国人就是一条虫;而一个日本人也许没有中国人聪明,但是三个日本人却是一条龙。”日本的合作团结是精神应该被认可赞同的,而且在这一个团队里没有合作团结,难以成功。如果在一个团队里,人人勾心斗角,那么这个团队是失败的。就像抗日战争中,国共尚未合作,而在内斗时,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差点吞下中国。但国共合作后,放下内斗,日本节节败退,其实有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确喜欢内斗,都眼红于别人的好,总想着“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我想这种想法应该是要被扔掉的。
还有中国人重视面子,死要面子。做了错事,不愿承认,而且有的时候别人求助于你,却因为怕面子没了便视而不见;还有些人打赌输了,死不认错,还在背地里诅咒你,我想“打小人”应该是这样被发明出来的吧?在我看来,我觉得面子是可以扔掉的。踩到别人鞋子诚恳地道歉,而不是瞪鼻子上脸,指着别人的鼻子说:“是你自己的节奏上来的。”瞧多理直气壮啊!
我想《丑陋的(de)中国人》这本书并不是当作茶余饭后之谈,对于这本书,我们该是要重视,学会承认自身的丑陋,我们可以丑陋,但我们至少应该知道自己丑陋在哪,并且使其变成美丽。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五
二十多年前,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轰动一时,但这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反思。不久前北京街头的一幕,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论战。
人家为什么要用汉字?为什么专写给你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的行为让人望而却步。我们大量进出口货物的同时,也把中国人的丑陋出口到了别的国家。这不是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民族的素质问题。
最近网上评选中国的标志,我看也许将中国人的丑陋作为中国的标志再合适不过了。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六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书桌上看到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看到这么敏感的字眼,心生好奇,便借过来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收录了柏杨数十篇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几乎都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诚如“中国人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这般,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态度鲜明地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称之为“酱缸文化”,这种“酱缸文化”会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不断。难怪冯骥才先生认为这是一本“令人深省的书”,肯定柏杨先生批评的正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历史的车轮向前,尽管她历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熏陶,但很多地方却仍丑陋不堪,实在有负“礼仪之邦”的美誉。赏一叶而见秋韵,窥石出而知冬至。生活中,往往最是寻常和细微的环节,却常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缩影,也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水平。事实上,近些年来,我们不难在新闻上看到种种形式不同的中国人的“丑陋”,甚至在我们身边就大量存在!这点,我们不以偏概全,但也不推诿逃避!公共场所的文明和素养,很多细节对中国人的“提醒”总是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是呀,我们必须得承认,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中国人的礼节和礼仪远不及彼。这种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的差距,也绝不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些顽疾是一种慢性病,经过长年累月不断累积,再逐步散落到各个角落。这着实让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有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倍感惭愧和压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当认真思考,早点觉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去改进。
难道仅仅只是这些?错了!因此,我辈当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礼仪之邦”正名,用自己的举动去唤醒那部分麻木的国人,而终于唤醒沉睡的中国大地。(张春福)。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七
相信不少人听到或看到这本书的书名的时候,都会为之一震,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当然不允许有侮辱性的词语加在我们的民族名字前。
这本书的作者是“人文大师”柏杨,他的言论与作品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这本书更是饱受争议,对于这本书,有人赞之、有人骂之、更有人恨之。其原因都是因为柏杨先生在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中国人的缺点与不足,甚至丑陋之处。对于这本书,有人赞之、有人骂之、更有人恨之。
记得我在学校看这本书也引起了同学们的非议,大多都是不能接受这麽刺眼的题目与主题。但是就像文中写的那样不只有《丑陋的中国人》还有《丑陋的美国人》、《丑陋的日本人》等,但它们受到的'待遇却大为不同。《丑陋的美国人》一书中充满了对美国外交人员的自大骄傲的抨击。据说,美国国务院曾对这本书深入研究,认为这是一本“确实刺激思想”的好书,并要求本国每个外交工作人员人手一本,仔细阅读与反省。而另外两本书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丑陋的日本人》作者是受《丑陋的美国人》这本书启发与鼓舞,误以为此举也可以让自己的国民受益,但自己却遭到了猛烈的批判、围攻。同样的,柏杨先生当时也受到了批评。
那么为什么一类的书遇到了不同的遭遇呢?看来,这是我们远东文化共同体的“镜像综合症”,我们恐惧在镜中的形象,却不看自己的原因,反而竭力指责镜子的低劣,进而打破镜子,以“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名义,终止一切自我治疗的程序。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八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书桌上看到台湾作家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看到这么敏感的字眼,心生好奇,便借过来阅读。
《丑陋的中国人》收录了柏杨数十篇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几乎都是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诚如“中国人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这般,作者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态度鲜明地将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称之为“酱缸文化”,这种“酱缸文化”会让我们的子孙后辈受到影响,且这种影响可能会持续不断。难怪冯骥才先生认为这是一本“令人深省的书”,肯定柏杨先生批评的正是中国人国民性的负面。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礼仪之邦”。历史的车轮向前,尽管她历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熏陶,但很多地方却仍丑陋不堪,实在有负“礼仪之邦”的美誉。赏一叶而见秋韵,窥石出而知冬至。生活中,往往最是寻常和细微的环节,却常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缩影,也往往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水平。事实上,近些年来,我们不难在新闻上看到种种形式不同的中国人的“丑陋”,甚至在我们身边就大量存在!这点,我们不以偏概全,但也不推诿逃避!公共场所的文明和素养,很多细节对中国人的“提醒”总是刺激着我们的神经。是呀,我们必须得承认,相较于很多西方国家,中国人的礼节和礼仪远不及彼。这种内在素质的外在体现的差距,也绝不是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些顽疾是一种慢性病,经过长年累月不断累积,再逐步散落到各个角落。这着实让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有担当、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倍感惭愧和压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当认真思考,早点觉悟,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去改进。
难道仅仅只是这些?错了!因此,我辈当自我反思、自我检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礼仪之邦”正名,用自己的举动去唤醒那部分麻木的国人,而终于唤醒沉睡的中国大地。(张春福)。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九
读完《丑陋的中国人》一文,让我觉得中国人确实是丑陋的,看我们的身边,丑陋无处不在!
凭良心说话,中国人算不上野蛮,比起非洲那些严重落后又连年战乱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中国的确是一个“礼仪之邦”!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这个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试想一下,没事儿就来个大混战,上面河北人跟内蒙古人打成一片,左面西藏人又和新疆人干上了,再往下一点儿,四川人跟湖南人因为谁吃辣椒更厉害而意见不统一来了个种族大屠杀……其实这只是打个比方,我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统一,至今仍然四分五裂且各自闭关自守,虽背贴背、胸靠胸,却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人虽然不算野蛮,但是其丑陋程度可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柏杨老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大酱缸,而那些思想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处处与时代步伐相悖的人被“誉为”:酱缸蛆。我很赞成这样的叫法,虽然觉得还有些不过瘾,但因为没有找到更能出气的称呼,就暂且沿用前辈的叫法吧。
《丑陋的中国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出版,并形成一股风潮,席卷海峡两岸、神州大地,稍微有文化的人看过此书后都会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书中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刚出生,所以第一次拜读此书是高中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其中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当时我以为《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篇文章,不过看了之后也深受感悟,便保存下来,时而翻阅一番。虽言词犀利,但收获颇丰。事隔几年以后,某日我闲逛一小书店,猛然看见新近出版的此书,毫不犹豫而买之!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软绵绵的一看就知道是所谓的“文人”写的文章,即使是批判性的,那也就像是身上痒得厉害,却只是轻轻地挠一挠,小打小闹,不过瘾!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
这是在开学前的某天,闲逛到财大的某旧书店的某个角落的淘到的。高中班主任老吴当时提到过的,虽然,我不能完全赞同他对柏杨书中观点的态度,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也需要了解有关在中国国民性构建上具有有影响力的这么一位所谓牛人的事迹。
就算贴上牛人的标签,也不能让我完全的信服,我也不用举例证明。因为这没意思,他在书中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说服老吴,说服朱洪海(大陆版《我们要活得有尊严》责任编辑)口中的“八十年代人”的。一个人文大师虽不至于因为我的不承认而变成街头混混,也不会因为我的承认而返老还童。所以,我还是很心安理得的说一说对他的初印象。
按照我一贯的结果主导的观点,其实我应该对柏杨先生表示崇拜的,毕竟他的确是牛人,但是他描述的方式、研究的形式的确是现在的我不能接受的了。他采用的大量观察的方法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性,对于一个正在考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之间关系以及对定量分析是有成见的人而言,大多数时候应该促成我的天平向着他的这一方的,应该认识到定性分析在人文研究领域的作用。但是,结果令我自己都有点失望,因为我知道我的天平正在一步一步的倾向我曾经不屑的数据化、表格化(曾经的影响)的定量分析。
即使这样,这本书在国民人性方面的研究没有使我产生共鸣,但是朱洪海的最后的《“适时出现”的柏杨》还是让我眼前一亮。即使,朱洪海把柏杨夸得很好,但是这样的夸,没有一点使我觉得厌恶,即使只是一点点。我认为这样的编辑,这样的文笔、思路是一个亮点,甚至有盖过这本书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但是,人们不会重视它,,因为他仅仅是一个编辑,而主角是柏杨,聚光灯以外的世界是不容易被人察觉的。
我认为最后,还是有必要用柏杨的话结束。“错误与指责都是送给别人的,自己永远都是对的”。虽然,我不知道这句话与我想说的有什么关系。
谁知道呢?管它叻!书中的,书外的谁又会在意呢?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一
《丑陋的中国人》,名字就让人振聋发聩。它给我以震撼,晴天霹雳般的震撼,哀己不幸怒己不争的震撼。我们总是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优秀人才,有如此广袤的土地,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却始终不能强大起来?那是因为我们文化中就有劣根性,中国人的人性中有很丑陋的方面。脏乱吵,窝里斗,奴性,没有包容性,死不认错,虚伪,做事只有五分钟热度,神经质的恐惧(对官,对黑势力,对医生,对暴君),不会理智反省,利不十,不变法,没有公德,自私自利,崇古,欺负外地人,对陌生人冷若冰霜....
我愿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自己的感受:骂得好,醍醐灌顶。
这本书的附录里面有一篇文章《你这样回答吗?——比裔美籍司礼义神父谈丑陋的中国人》,从一个比利时中国通的角度表述了一些观点,引人深思。他认为中国复兴的慢,起吗有以下几个原因。我觉得说的很对。
这是导致我们没有公德,没有爱心的根本原因!家里的灯是要人走灯灭的,学校的单位的就不管了;家里的地面是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公共场所就可以随便乱扔了;名车名表是要买的,要捐款是没钱的(每逢捐款,最积极的是还没被社会污染太深的学生和赤子之心的华侨,别听央视乱吹)等等等等。大家都要自我反省。
也封锁了中国人向别人学习的能力。我承认,我以前就有唯我独尊的思想,很少与人交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需要在平等的态度下相互学习,这样才能进步。
这个我不太清楚。我只觉得中国人的爱国心不强,譬如留学生回国率就不太高。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二
中国人在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优点时,有一个词使用率颇高,那就是“知错能改”。知错能改,其实应该算是人的基本素质,为何这也要夸奖呢?甚至,生活中发现有很多人是属于“死不认错”的类型的。关于这点,我们先来看看柏杨先生是怎么说的:“……假如你听到中国人说:‘这件事我错了。’你就应该为我们国家民族额手称庆……中国人不习惯认错,反而有一万个理由,掩盖自己的错误。有一句俗话:闭门思过。思谁的过?思对方的过!我教书的时候,学生写周记,检讨一周的行为,检讨的结果是:“今天我被某某骗了,骗我的那个人,我对他他这么好,那么好,只因为我太忠厚,那么谁不忠厚呢?不能够认错是因为中国人丧失了认错的能力。我们虽然不认错,错还是存在,并不是不认错就没有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中国人就不能不用很大的力气,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所以说,中国人喜欢讲大话,喜欢讲空话,喜欢讲假话,喜欢讲谎话,更喜欢讲毒话……”
柏老的一席话,让同样身为中国人的你我情何以堪。说到这,又引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了,那就是“面子”的问题。“面子”在辞典中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好“面子”,但要把“面子”提升为“面子文化”,却只有中华民族能够做到。“面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面子”的符号象征功能、社会交换功能和社会控制功能不仅调节了中国人的相互交往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是面子爱过了就成了虚伪与负担,自欺欺人,其实,一个杯子只要能盛水就行了,可是我们中国人首先关注的往往这是个什么样的杯子,然后才会关心到底能不能盛水。因为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正是国人的这种面子意识才上演出一幕幕的滑稽,面子作为中国人社交的潜原则,已是根深蒂固。
但是,假如我们更扩大来看,死要面子和死不认错,恐怕是全人类的通性,各民族的共同缺点。《圣经》上说,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前面的口袋装着别人的过错,后背的口袋装着自己的过错。换言之,人们都喜欢议人之短,而不肯坦白批评自己之失。可见远在两千年前,死不认错的习性,已经是人们的通病了,不仅仅中国人如此。
或问,既然全世界人都有死不问错的习性,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仍然进步神速,而同样死不认错的中国人,独不能呢?这不是矛盾吗?我们的看法,答案应是制度问题。既然每个人都有两个口袋,装着别人过错的口袋在前面,装着自己过错的口袋在后面,则每个人背后口袋的所有过错,必然正好就装在别人面前的口袋中。如果准许每个人打开面前的口袋,公布袋中的过错,则所有人们背后口袋中的过错,必然会全部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而无所遁形,不承认也得承认了。这套制度,便是言论自由,便是民主。如此说来,问题的解决还真是任重道远啊!
当你选择将“我错了”这三个字说出口时,你又做对了一件事。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三
着名作家柏杨出版《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之后,“中国人丑陋论”开始大行其道。一些人也跟着纷纷效仿。这天这个中国人被他们批评的一无是处,明天那个中国人被他们群起而攻乃至用唾沫淹死。最后所有人都一文不值,都成了现代版的“加西莫多”。我对“中国人丑陋论”持反对观点,我认为中国人并不丑陋。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四
中国人的丑陋,如同阿q精神一样,基本上是每个中国人都具有的心理特征。就像我们的脸一样,具有中国特色。
二十年前的书放到现在来写读书笔记,固然有些过时,毕竟沧海桑田,毕竟物是人非,书中的很多言论已经不适合当今社会现状,但是,还有很多东西没有改变,毕竟是民族劣根性,毕竟是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何况,在这二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陋习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所以,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中国人之所以丑陋,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太虚伪,太爱面子,以至于几千年来都没有勇气去面对自身的病症,哪怕有向癌症发展的趋势,却依然蒙着眼睛自诩为“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尽一切可能与手段来掩饰自身的缺陷_你说中国有缺点,是因为你生活的环境不如中国,你嫉妒罢了;或者是你担心中国崛起了会吞了你们那可怜的小国,所以想在此之前尽一切办法来打击我们龙的传人的信心而已。
什么宇航员只能看见长城,什么中华民族是和犹太人并列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两个民族,说实话我听了真的觉得脸红。拿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来自我陶醉,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使得自己在自己的世界成为强者。
很多中国人都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一对父子在坐公交车,坐了一会孩子悄悄的对他父亲说:“爸爸,有人偷钱包。”这位父亲急忙小心示意孩子不要说话,就当作什么都没有看见。等到下了车,父亲突然发现钱包没了,就责备孩子不注意帮自己看好钱包,可是孩子却说:“爸爸,我刚才给你说有人偷钱包,你不是不让我说话么,那个人偷的就是你的钱包啊!”真是对中国教育制度的绝妙讽刺啊。
在中国,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见了坏人一定要躲”的理论,致使现在街上小偷技术含量越来越低,因为偷窃的时候,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人上前伸张正义,1vs1小偷的胜算还是比较大的,更何况大部分受害者还是女性。
在国内,大家都是中国人,不帮忙就算了,因为毕竟都是“自己人”嘛,没必要搞得“自相残杀”么。那出去了总该团结点了吧,呵呵,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我有一个在英国上学的朋友,她给我说,在英国,她宁愿和一个有种族歧视的当地人在一个小组作实验,也不愿和中国人在一个组,因为那样至少不用担心因为试验会涉及到自己未知领域而对方却宁可试验失败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知识这样的问题。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立足,好的传统是必不可少的。德国人杀犹太人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而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却是发现中国好欺负。一个日本人是一条虫,三个日本人是一条龙;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自私,猜忌,迂腐。。。。。。有着这么多缺点的民族,怎么前进?就好像是我们那些公路上跑的经过改装的小货车,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要想大步前进,就必须甩掉这些包袱。《丑》就像一面镜子,直接照到了国人的内心深处,那片最丑陋,最黑暗的地方。柏杨老先生,已经为我们开好了处方,接下来怎么做就要看我们自己的了。要想从根本上铲除中国人的陋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只有以《丑》为鉴,时刻审视自己身上是否还有那些丑陋的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五
每个人都有丑陋之处,这是我读了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最深的感触。中国人的脏、乱、吵,中国人的窝里斗,中国人的死不认错……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人的丑陋,那些不愿意承认的丑陋。有一位美国人曾经写过一本《丑陋的美国人》,连美国国务院都拿来作为他们行动的参考;而当柏杨先生做一次名为《丑陋的中国人》的口头报告时,不但没有得到好评,还受到了各界的排斥与议论,可见东西方人想法的差异。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五千多年的历史,老祖先留给我们许多东西,有巧夺天工的杰作,有震惊世界的发现,有美丽高雅的艺术,有价值连城的宝物,人们往往只把眼光放在这些东西上,却忘记了最宝贵的———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发展的中国也造就了陋习。那些丑陋的人怀着一颗虚荣心,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地大叫:“哈,我多伟大!”遇到属于他的错误时却又摇着头说:“这不关我的事。”他却丝毫不知道,他推脱责任的同时也破坏了自己的信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国的公民,我们要放下以往的自傲,学会用肩膀扛,扛起那些厚重的责任;学会用口论,论出一颗真诚、包容的心;学会用手擦,擦去劣点,擦出一片灿烂的新天地。
我们要用尽自己的一切一切,让祖国复兴的愿望得以实现。丑陋不代表永远丑陋,重要的是发现并改正丑陋。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就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位诤友,告诉我们眼前所拥有的,来激励我们创造未来。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六
从心理学的角度,每一个人的特质与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得到答案,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知道他的过去。同样,作为中国人的特质,也应当从中国5000年发展的文化中去求解。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除了三个黄金时代以外,动乱非常可怕,一个王朝取代另外一个王朝过渡期间的大混乱,总有三五十年,由政权的夺取到政权的安定,又要二十年左右。然后政权在腐败,反抗力量再起,大混战重新到来,陷入治乱相叠的恶性循环。中国人可以说是长期地生长在贪污、混乱、战争、杀戮、贫穷里面,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中国人始终没有安全感。
一直以来中国人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也不晓得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让中国人产生神经质的恐惧,这个也怕、那个也怕,自我保护意识特别强烈,“明哲保身”的思想一直在文化的传承中被延续。
不必说国家民族,就个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贫穷太久,苦难受得太多,他对任何事情都会发生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反应。中华民族经历的灾难与患难太多,因为他们相信的太多了,受到的欺骗也太多,每一次都在失望中落空。当一个王朝彻底推翻另一个王朝,让人们在满怀期待中再次得到的还是贫穷。
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的极致一定是太自私。凡是不自私的行为,不自私的想法都会被讥笑成傻子。
团结的意义是,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权利和利益抛弃一部分。比如现在有两个圆形的物体,必须用刀削成两个较小的方形才能紧密地粘在一起。中国人有句古话:“一个和尚担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中国人希望自己不被削,削别人的,这样怎么能团结。
中国人是诸葛亮式的虚伪,心里想的与所做的事情完全相反,虚伪的行为导致中国人的诚信出了问题,也让中国人习惯用错误掩饰错误,证明第一个错不是错!
中国历史中不断的朝代变化,中国的等级制度,让中国人不敢说真话,明哲保身,这是历史的劣根性。虚伪的个性让中国人缺乏诚信意识,只求自保不顾及他人感受,也成为现在社会进步发展的桎梏。
中国人狭窄的心胸造成中国人两个极端不够平衡。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卑,一方面是绝对的自傲。独独的没有自尊,以至于中国人很难有平等的观念。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就是你的主人。自卑的时候成了奴才,自傲的时候成为主人了。
中国人容易自卑,五千年来对人性尊严摧残的封建力量不是一天天减少,而是一天天增加。春秋战国的时候,君臣之间是平起平坐的,帝王和大臣坐在同一个榻榻米上,直到纪元前二世纪,西汉王朝的叔孙通制订了朝仪,就是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也就是儒家学派当权的时候,是皇帝成为了恐怖的权威。君和臣、官和民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十四世纪的'明王朝建立了“君父”观念与之后建立的“廷杖”的制度思想的结合,是中国人的自尊几乎泯灭。
中国人容易自我膨胀,因为中国人“器小易盈”,见识太少,心胸太窄,稍微有一点气候,就认为天地虽大,已装他不下。
中国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最灿烂的,百家争鸣。但是,从那个时代以后,中国文化就被儒家控制。自从孔丘先生之后,四千年间,没有出过一个思想家!所有认识字的人,都在那里批注孔丘的学说,或批注孔丘门徒的学说,自己没有独立的意见。同时,五千年来,在皇权的统治下,中国人唯一的标准就是皇权的标准,以官的标注为标准、以官的利益为利益。积威之下,人味全失,而奴性入骨。
文化让我们缺乏独立思考的训练,也恐惧独立思考。所以中国人什么都和稀泥,没有是非、没有标准,也缺乏道德的勇气。
从孔子发展出来的儒家和儒家学派对中国人的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到现在。但是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保守的,严格一点说是反对进步的。儒家学派有一种说法:“利不十,不变法”。就是说没有百分之百的利益,绝对不可以改革。长久的崇古、不求上进,保守,使中国人丧失了创新的动力,因而也没有了自我检讨、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能力。
柏杨说:“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可控地传染了中国文化中的病毒。历史的本身我们无法选择也无权判断对错,这些特征虽然都单薄并且刺眼地摆在这里,但是这些特性都可以在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求解,同时也可以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求证。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七
对这个标题,十分注意,丑陋二字显得格外刺眼!为什么我们都不能承认丑陋呢?我只能说只要看过这本书的朋友,都会用两个字形容--“震撼”!
04年最畅销的书籍,已经过去了3年,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还依稀地印在脑海中,是柏杨老人家20年前的著作,悲哀的是:20年后才真正在大陆出版,或多或少现在的我也是受了这本书的刺激!那年我没有在旅行社工作,选择了在河源做兼职导游,有时间就帮姐姐看管门市,在看店的时候,无聊透顶,就拿着这本丑陋,每天都看,一有空就看,我姐姐说我,别老是沉迷这本书,里面写的东西很多很偏激的,担心我看了之后会变得偏激,的确,现在的我想事情,看事物,做人都比先前偏激了许多!事实上,我也比以前要bt!
自从看了这本书之后,对整个社会的看法,有着360度的转变!我的姐姐曾经在这本书注释过:中国人从来不喜欢讲真话,爱说谎,因为在中国,没有言论的自由,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也许在外人看来,我身为一个中国人,当别人指责我们的不是时,就要维护自己!但现在,我并不是这么认为!我始终认为,别人好的,就要学习!良好的习惯要发扬光大,不好的陋习就要改正,引以为戒!这并不是说,我看了这本书后,就不爱国,在这里,我要说明,我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祖国的公民!我不得不承认,我接受的教育是地道的中国文化,而我必须承认,我比较容易接受外面的文化!
早期,我看到中央电视一则广告,不知道现在在电脑屏幕前的你是否有看到过,是濮存晰做的一个节目,口号内容是:迎奥运,数新风,讲文明!反复地看这则广告,我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带客人出去旅游,看到国内的客人,素质各方面,再结合这本书,真的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的确是这样,旅游车上,垃圾成堆!司机的工作负担又重了,虽说,司机开车之余,是有义务打扫,清洁车厢内的卫生,但,全车40多位游客,难度就大多了!开了一天的车,累得够呛!还要那么辛苦仔细的打扫卫生!所以,我是挺支持司机的工作!结果,我终于想到对付游客的一个方法了,一上车,就强调卫生问题,就是只要发现谁的座位底下有垃圾杂物,那我们就封这位游客为本年度最高荣誉奖:垃圾王的称号!请大家互相监督!只要这样说,大伙都自觉了,但最重要附上一句:谢谢大家的配合!去到景点,进景区验票处,不喜欢排队,乱七八糟的秩序,看惯了,无言,大声喊也是无奈!到餐厅,明明在车上讲好,10人一桌,是大伙自由组合,结果,还是很多人都找不到坐哪里,唉!酒店分房,说好,是给领队按名字写好房号,方便大家!偏偏就是有些人,到了酒店大堂,担心怕分不到好的房给自己,照抢,有房卡照拿!车上,导游在讲解,偏偏有些客人就很不耐烦说,别说了,吵死人了!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郁闷!时间观念问题,出来旅游的中国客人,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时间观念的,说好集中的时间,结果是等一个人,等了一个小时!还有很多很多自己看不惯的现象,都只能默默地承受!
朋友,明年的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国际体坛的盛世,我深信,我也有信心,通过明年的奥运,中国的大多数人,会看到自己丑陋的一面,会有很大的转变,因为有好坏去进行比较了,很多来自各个国家地区的人,不同的文化涌进中国,让国民无条件的接纳,感受,从而看清楚自己许多不足的地方!从此,中国也真正有更大的进步!朋友,让我们共同期待吧!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八
1、在中国做事容易,做人难。
2、环境使我们说谎,使我们不能诚实。
3、这个潭,这个死水,就是中国文化的酱缸,酱缸发丑,使中国人变的丑陋。
4、反省是走向进步的开始。(读书笔记)。
5、好话都是输出给别人用的,自己绝不沾污。
6、中国人认为要忍让,这是美德。其实那是长期屈辱的惯性,而用忍让两字来使自己心里平衡!中国人很少敢距离力争。
7、如果不讲假话,就成不了大事。
8、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荣耀感,叫什么人!叫什么民族!岂不是一群禽兽!
9、人情味是要发生在彼此不认识的人之间,那才是真正的人情味。人情味不分等级,不分亲疏。
10、自爱就是爱国。
11、一个民族的覆亡,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但不是不可能。
12、西方现代化的文明,对古老的中国来说,应该是越早切如越好。
13、中国人因为长期生活在酱缸之中,日子久了,自然产生一种苟且心理,一面是自大炫耀,另一面又是自卑自私。
14、中国人没有赞美别的勇气,却有打击别人的勇气;中国虽然是个大国,但中国人包容的胸襟不够,心眼很小。
15、格言都是情绪的,在某一种特定的条件下,它才是真理,它是不科学的。
16、中国人不懂得真正的民主,却奉行“奴性民主”——“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多数人都愿意做奴隶,就不准少数人不愿意做奴隶。外来的东西一到中国就变质了,别人有民主,我们也有民主,我们的民主是:你是民,我是主。
柏扬曰: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十九
敢于为了人民与社会进步冒最大风险的人最容易获得人民的敬仰。柏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自1949年去台,曾先后从事过政治活动,任过大学教授、报纸副总编,写了十年小说,因感到小说影响人是间接的,便改写杂文,又是十年。他的杂文在台湾影响甚大。一九六八年被台湾当局判处死刑,后改判有期待刑,被临禁了近十年才出狱。他出版过各种著作五十余种,内有三十多本杂文,《丑陋的中国人》是从各杂文集里选出来的本选集。
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文辞虽不比鲁迅犀利,但语言却更为深刻.一语惊醒梦中人,当我们仍在我们泱泱大国有五千年文化而沾沾自喜时,他已经用锐利的眼光看破各种掩饰下的丑陋.
虽说如此,我还是认为我们还是有很多的闪光点.我们不能因为一些缺点而忽视我们的优点,尽管在柏杨先生看来中国人有些丑陋,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觉得我们中国人是可爱的.也许爱能包容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丑陋的中国人一书确实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二十
《丑陋的中国人》,名字就让人振聋发聩。它给我以震撼,晴天霹雳般的震撼,哀己不幸怒己不争的震撼。我们总是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优秀人才,有如此广袤的土地,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却始终不能强大起来?那是因为我们文化中就有劣根性,中国人的人性中有很丑陋的方面。脏乱吵,窝里斗,奴性,没有包容性,死不认错,虚伪,做事只有五分钟热度,神经质的恐惧(对官,对黑势力,对医生,对暴君),不会理智反省,“利不十,不变法”,没有公德,自私自利,崇古,欺负外地人,对陌生人冷若冰霜......
我愿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我自己的感受:骂得好,醍醐灌顶。
这本书的附录里面有一篇文章《你这样回答吗?——比裔美籍司礼义神父谈丑陋的中国人》,从一个比利时中国通的角度表述了一些观点,引人深思。他认为中国复兴的慢,起吗有以下几个原因。我觉得说的很对。
一,中国人只有家的观念,没有国的观念。
这是导致我们没有公德,没有爱心的根本原因!家里的灯是要人走灯灭的,学校的单位的就不管了;家里的地面是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公共场所就可以随便乱扔了;名车名表是要买的,要捐款是没钱的(每逢捐款,最积极的是还没被社会污染太深的学生和赤子之心的华侨,别听央视乱吹)等等等等。大家都要自我反省。
二,中国文明发展到清初,达到了极点,唯我独尊,这封锁了中国人向外学习的能力。
也封锁了中国人向别人学习的能力。我承认,我以前就有唯我独尊的思想,很少与人交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需要在平等的态度下相互学习,这样才能进步。
三,中国在派人到西方学习科技的主张上,缺乏一套统一的政策。
这个我不太清楚。我只觉得中国人的爱国心不强,譬如留学生回国率就不太高。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二十一
中国人是很丑陋的!这不是我看过了这本书之后就附庸着叫嚣,环顾四周,看看我们生活的周围——丑陋,无处不在!
凭良心说话,中国人算不上野蛮,比起非洲那些严重落后又连年战乱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中国的确是一个“礼仪之邦”!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这个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子呢?试想一下,没事儿就来个大混战,上面河北人跟内蒙古人打成一片,左面西藏人又和新疆人干上了,再往下一点儿,四川人跟湖南人因为谁吃辣椒更厉害而意见不统一来了个种族大屠杀……其实这只是打个比方,我认为,显而易见,如果中国人都很野蛮的话,那么中国就不可能统一,至今仍然四分五裂且各自闭关自守,虽背贴背、胸靠胸,却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人虽然不算野蛮,但是其丑陋程度可以让世人叹为观止!柏杨老先生在这本书中把中国社会形容成一个大酱缸,而那些思想僵化、阻碍社会进步、处处与时代步伐相悖的人被“誉为”:酱缸蛆。我很赞成这样的叫法,虽然觉得还有些不过瘾,但因为没有找到更能出气的称呼,就暂且沿用前辈的叫法吧。
《丑陋的中国人》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出版,并形成一股风潮,席卷海峡两岸、神州大地,稍微有文化的人看过此书后都会相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书中所批判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但很快这本书又成了x书。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刚刚出生,所以第一次拜读此书是高中的时候在网上看到了其中最精彩的一篇文章,当时我以为《丑陋的中国人》只是一篇文章,不过看了之后也深受感悟,便保存下来,时而翻阅一番。虽言词犀利,但收获颇丰。事隔几年以后,某日我闲逛一小书店,猛然看见新近出版的此书,毫不犹豫而买之!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些软绵绵的一看就知道是所谓的“文人”写的文章,即使是批判性的,那也就像是身上痒得厉害,却只是轻轻地挠一挠,小打小闹,不过瘾!
我并不是说文章写得犀利,语言说得激励,骂人骂得痛快就好。文章不是药,而只是处方。医生开出处方,是针对你的病症的,至于你承不承认你有病,去不去开药,开了药吃不吃,吃药坚不坚持……这些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是顽症难症,医生开的只是温补的药,那么你吃了也无济于事,但是如果医生开的是猛药很药,你不吃,不承认自己已并入膏肓,那么又能怪谁呢?!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二十二
我一直想看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尽管我对这本书不了解,但我仍然是身不能至,心向往之。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这本书。以前,我读的是柏杨的《古国怪遇记》。虽然没有明确地指出中国人的缺点,但是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它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是《丑陋的中国人》小说版。这次,我终于读到真正的《丑陋的中国人》了。
我对中国人的印象,几乎也就是柏杨所总结的缺点:脏、乱、吵。尤其是对这个乱和吵,我有着很独到的见解。
还有,中国人特别喜欢传闲话,讲别人的一些八卦,这是我最讨厌的事情。中国人一旦喝多了酒,或者在聚会这种特别欢乐的场合,就开始讲一些八卦助兴。我认为,这种事你就不应该去打听。即使你知道了,那也是别人的私事,不该拿出来说。试想,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把你的一些八卦拿出来讨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将心比心,恐怕你也不愿意吧?既然不愿意,最好也不要说其他人的闲话,免得闹出不愉快。
丑陋的国王读后感篇二十三
寒假抽空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是台湾作家柏杨写的。在此之前并不知道还有这个作家。书的名字一看就让人很敏感,“丑陋的中国人”,心想这个柏杨还挺有勇气,看了简介和一部分内容,忍不住点头称道,语言很犀利、准确,把中国人的劣根性和一些坏品质描写得淋漓尽致,很到位。特佩服其中的一句话,也算是中心句:“我们的丑陋来自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丑陋!”
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批评了中国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等缺点,每个缺点都会有相应的实例举出来,描写得很深刻也很真实。在他犀利的笔下,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这些缺点是普遍存在的,以至于今天还在继续蔓延。虽然这部书是批评中国人的,受到了很多国人的打击和辱骂,我觉得不能只是愤怒,我们应该感谢柏杨,这本书是一面镜子,准备又形象地反射出中国人的劣根性,当然,如果你看完后破口大骂那就刚好被作者说中,确实存在那种实质上的缺点。我们应该反思一下他在书中提到的内容和观点,事实上这些东西也确实存在。网站上有的网友评论说看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不然你很可能被书中那些话激怒,确实,我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是有点窝火,他称自己是中国人,所以他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慢慢的以平和的心态看下去,其实他说的对,正如他在文中所写,在中国大陆问那些中坐牢的文人为什么坐牢,那些人的回答很简单也很准确:“因为说了几句实话。”短短几个字把当时大陆的一切政治影响全部表达出来。柏杨在演讲中说他知道书一出来必然会遭到很多人的愤骂和牢狱之灾,这也是影射当时社会现状的一点,所以看这本书时我们应持有一颗平常之心,越是愤怒越是表现出自己的丑陋,无可厚非,柏杨老人家说的也是实话!
“中国人嗓门大,因为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总觉得自己嗓门越大越有理。”这句话给我印象也很深刻,先不说别的,就拿我在这里接触的那些无知的广东人来说,实在是素质差到了极点。除了张大嘴巴吆喝嗓子说着只有他们本地人才会听懂的地方话之外,其他一无所知,连句英语都讲不完整还觉得自己生活在国外比别人高一等。这是什么?是他个人的悲哀还是对于这批中国广东人的悲哀?说实话,实在是鄙视他们到极点!再比如上次那么严重的车祸,什么不管只担心自己的钱、钱、钱!那家人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对murraybridge整批中国人的影响有多坏,如果可以的话上网查一下轰动多大,而这种轰动是最坏的那种!他们却毫不在意,只祈祷可以少赔一点钱,可悲!
“中国人的窝里斗是天下闻名的,在台北做生意,三个日本人说‘好,这次是你的,下次是我的!’而中国人则是你卖50,我卖40,你卖30,我卖20,如此的显露出丑陋的做法……”这一段对于中国人的窝里斗描写得也形象,往小的方面说,还是这里那些丑陋的广东人,为了多赚几块钱在厂里大骂甚至打架,试想那些看笑话的老外会怎么想我们中国人,一个泱泱大国十几亿的人口有的只是这点素质?不是说在这里的这批中国人被当地素质并不高的鬼佬瞧不起,有的时候他们自己的行为确实让人不齿,更别说得到别人的尊重。话说回来,他们自己都不以为然,更别说在意国家的脸面,在他们心里,只有钱才是第一位,为了钱在那些虚伪的鬼佬面前献尽俗颜媚骨,舔尽别人的屁股,还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实在肮脏至极!你在国内丢人就算了,都是自己国家人随便议论几句就完事了,还非得把脸丢掉国外来,真是让人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