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优质16篇)
总结有助于加深对学习和工作的理解。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维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在写总结之前,可以向他人请教和咨询,获取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一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当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买铅笔。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模拟情景,探究方法。
生答后,师板书:15-9=?
师:如果你是售货员,请你把卖铅笔给小白兔的方法用小棒来摆一摆。
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探索15-9的计算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再建模型。师:你是怎样摆的?请把你的方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接着各小组汇报计算“15-9”的不同的方法,教师同时用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方法。
(3)自学课本(讨论比较),构建模型。
要求:把书上的方法和学生自己探索的方法进行比较,同时对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确定比较好的方法,进行选择。2.运用模型,尝试解题教师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3道题。14-9=13-9=()16-9=()。
三、运用模型,巩固新知。
1、试一试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4个问题写在答题卡上。16-8=17-8=15-8=11-8=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玩一玩,做一做。
(1)学生独立口答,说出计算的方法。
(2)集体进行“找朋友”的游戏,练习提高计算的速度。
(3)小组“开火车”。先师生示范,后分组游戏。
(4)制作转盘。(给出基本模型,让学生设计制作)。
(5)同桌同学玩转盘,练口算,回家和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3.数学故事让学生自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试图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和游戏,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8、9”的运算,并且初步感知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注意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主动学习的权利,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开课时,通过创设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在学生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中,数学问题蕴涵其中。再进一步问:像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还能说出一些例子吗?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当学生找到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后,我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买铅笔”的问题。
2.模拟情景,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应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主动学习,主动获取。问题提出后,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怎样把铅笔卖给小白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拿出小棒,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在自己的探索中找到了方法,获取了新知。将学生应有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敢想、敢说、敢问,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3.让学生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和选择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是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当学生在小组里展示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的方法时,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最后将各小组的方法进行汇报。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对出现的每一种方法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我不急于评价学生的方法哪种好,哪种不好,而是通过两次比较,让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自己进行方法的优化。
4.练习的设计讲究质量,形式多样有效的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内在的功能。我的练习只有一个数学转盘,却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先个人抢答,说出思考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和理解。再进行“找朋友”的游戏,一人答一题,虽然练习的面很窄,但这一环节的设计突破了难点,达到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师生“开火车”和小组“开火车”,不仅人人参与,而且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最后学生动手制作转盘,将活动引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爸爸、妈妈进行数学游戏。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二
各位领导,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一年级语文上册《画》这篇课文:
《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字与拼音(四)中最后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编者将这首诗安排在拼音单元教学内容完成之时,可能正是考虑到学生通过之前一个月左右对声母、韵母及特殊拼音规则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和较强的拼读兴趣,借机巧设一首绘景美、韵味足、字面浅的五言谜语诗,让学生既能“现学现卖”尝试独立拼读识字,感受其中乐趣,又能在自己标准的普通话诵读中去感受诗句美。另外本文识、写字考虑到了拼音知识点的点拨、强化,无形中对拼音单元的学习进行了反馈。
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2、随文识字11个,会写4个字。
3、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4、生通过师点拨个别字词、图文对照感悟诗情、品读诗韵,在自己的美读去享受诗与画中鸟语花香、山水相衬之美。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
2、会认11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1、读准诗句中“山有色”一词。
2、掌握“去”、“来”的笔顺及关键笔画。
3、学会通过读好诗句中的反义词读出诗句的美感、韵味。
创设“赛诗会”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运用启发式、点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自主拼音识字、实践情感美读诗,在学诗的过程中去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圈”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字。用五星勾出翘舌音帮助正音。通过师渗透“远近”这组反义词,尝试找出其他几组反义词。然后尝试透过图文对照理解诗意、感悟诗画美,自悟读诗韵律感。
(一)激趣开场、创设情境。
创设“赛诗会”情境,从学生表演、诵读已学过的诗带动一股爱诗热情,教师借机参与其中吟诵《画》引出本诗的教学。
(二)自主识字、尝试读诗。
学生自渎《画》,用“圈”的方式找出生字并用拼一拼的办法认识它。学生尝试读诗,师正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字音的检测,激发学生赛读兴趣,让他们都愿意读好、多读。师点拨画五星标注翘舌音的办法强化普通话对字音的讲究。生从读通一句逐渐训练读通全诗。
(三)点拨字词、自悟韵律。
(四)图文对照、读出美感。
图文对照,感受画中的诗,诗中的画,领会几对反义词的意义,体会山水花鸟相衬的美,从而自发的美读古诗。
(五)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通过翻滚列车、邮差寄信、画中藏宝等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巩固随文识字效果。
(六)静心观察、乐中书写。
在学生在音乐中赏字、陶冶情操、静心学写字。
(七)拓展训练、模拟作诗。
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
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多种形式读诗及趣味游戏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进而达到自己尝试读出韵律感、节奏感,读出自己从诗、画中体会到的真情实感。在音乐中陶冶诗情,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还愿意写好诗中的字。
本诗的教学我主要以读为主要教学活动,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目标引领下让“读”贯穿学习始终。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予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只需借机点拨关键点,让学生能自信、自学、自渎、自赏、自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要给学生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使他们自主学习显现出来的个性能得以张扬。
板书:
画
远山有色。
近水无声。
去花还在。
来鸟不惊。
习题设计:出示三幅山水画,选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用上反义词仿写一两句诗。这个设计从课本出发,激发学生创作诗句的兴趣并且渗透反义词的用法。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三
本课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规,将一组词语组成了韵文让学生认读。内容是:太阳闹钟小鸟/穿衣下床起早/刷牙洗脸用餐/上学升旗做操,四组排列整齐的词语连起来读,押韵上口,便于记忆。课文配以相应的图画,不仅能使学生借韵文形式和情境图识字,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认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写“鸟”和“太”字,认读其他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初步训练学生健康的生活常规,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努力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本课时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鸟”字。
教法: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韵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画出当上小学生后一天中你最喜欢做的事,并用拼音写一句话。
1、导入揭题。
2、指导看图,谈话引出词语。
3、朗读词语,注意正音。
4、朗读韵文。
5、教学生字“上”和“鸟”,指导书写。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并通过交流和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习惯,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地计算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计数棒,计数器,口算卡片。
教法运用:
实践探索和演绎概况。
学法指导: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经历收集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4=。
6+4=。
9+6=。
8+7=。
4+9=。
8+10=。
7+9=。
开火车的形式,看谁算得又多又快。复习导入,加深对十几的组成,调动学习兴趣。
二、初学新课。
(初步探究)复习知识点。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数法。
2、平十法:把9分成5和4。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4呢?
师板书:15-5=1010-4=6。
3、破十法把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1+5=6。
4、逆算法: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再添上6就是15,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学生分小组讨论,说说关于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并举手概况回答。以复习知识点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清晰标准的上海方言来歌唱,并以柔美的声音表现出《摇篮曲》的风格。
2、感受不同情绪的童谣风味。
教学重点:正确地用上海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上海方言的吐字。
2、歌曲旋律的起伏。
教学突破口:以“上海童谣”为主线,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风格、意境和内涵,进而唱好歌曲。
教学过程:
1、学生表演《路边童谣》进教室。
2、师生做老上海的弄堂游戏。
3、回忆会念的儿歌、童谣。
说明:以“上海童谣”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童谣的兴趣,感受“上海童谣”歌曲的特色,为歌曲教学打下铺垫。
1、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a、师范唱。
b、生交流:外婆住在哪里?老师怎么去外婆家的?
2、熟悉旋律、学唱歌词:a、跟着音乐做摇小船的律动。
b、用情景创设、师生谈话、问答的方式进行歌词教学。
c、用“lu”哼唱。
d、轻声唱词。
e、处理好“外婆”、“一只馒头一块糕”的唱法。
说明:此环节注重孩子的生活实践,将音乐问题生活化,从最贴近孩子生活的细小环节入手,用上海方言口语化的“外婆”呼唤声巧妙地解决了孩子们对起伏较大的旋律的掌握。
3、学唱歌曲结束句,进行力度的变化。
4、完整地表演唱歌曲。
6、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介绍上海有名的桥。
2、节奏朗读《新上海童谣》。
3、表演唱:上海童谣。
4、欣赏本校学生的表演舞:路边童谣。
说明:通过此环节,拓宽学生音乐表现的空间,使学生了解童谣除了可以通过朗读进行表现,还可以通过演唱、舞蹈等形式进行表现。由老上海童谣的学唱到新上海童谣的创作,凸现了现代气息,悄然渗透了德育教育。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六
从课程总目标、本册教材内容标准两方面说。
(一)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分别是:
1、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3、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
4、在语言发展的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体现工具性的目标是:
1、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学习汉语拼音,学说普通话。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4、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5、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6、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以上课程总目标的制定,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四方面来说。
(1)汉语拼音教学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品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254字,会写其中的126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的教学要求是: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是: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意见。
我将从教学内容、编排体例,编写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三方面说。
(一)教材内容结构和编排体例。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积累与运用”“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几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认识新同学。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0课,包括21个声母,6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和15个整体认读音节的学习。然后是识字(一)、12篇课文、识字(二)、5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识字9-10个。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254个常用字,写其中126个笔画简单的字。
17篇课文分作三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积累与运用,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识字和课文单元后面,使他们在创设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编排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出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汉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强了趣味性、及早获得了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的积累与运用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以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融合。
2、科学性。
汉语拼音、写字、认字、阅读的编排都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全册要求认字334个,识字的编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看图识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过程中了解文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38个生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了解生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的基础。
3、时代性。
这册教材体现了人文性,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例如《做操》、《马路上》体现了孩子们劳动的生活情操。此外,古诗、诗歌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的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学习认字、拼音。在连、涂、画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三)、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式整合。
教材采用多种形式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在教材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有计划的安排在一个有机整体里,以汉语拼音为例,每一课都安排了精美的插图,随情境图出现了一些拼读儿歌和音节,这样学生在学习拼音时也认识了生字,把学习拼音、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
2、纵向整合。
本册教材的制定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以汉语拼音为例,本学期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读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韵母、声母、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学说普通话。到了一年级的下学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大写字母,巩固拼音的要求,在以后学习中,继续依靠拼音学习生字,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充分实现了语文课标设计的整体性,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建议在一年级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精神的集中和轻松愉快的体验并存于整个课堂,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快乐课堂”。
下面我以“情景教学为主线”介绍我对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1、“汉语拼音教学”,建议创设通话情景,教学过程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和识字教学相结合,增强课堂趣味性。
2、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建议在情境中识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写字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语言描述和动作体验对写字笔画、笔顺进行指导。例如对笔画“撇、捺”的指导,可以形象的把“撇、捺”比喻成人体的胳膊,书写这两个笔画时。要想胳膊一样自然的舒展开,要不然就会很别扭,孩子们通过夸张的缩胳膊、耸肩体验到了对笔画的正确书写。
3、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我采用的“形体表演法’,及声音、表情、动作为一体,以达到一种生动、形象的再现情景效果。例如《做操》一课,反复的形体演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速的背会课文。
4、口语交际教学。
建议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恰当运用插图,发挥图画作用,教师积极参与,形成有效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七
《神奇的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本单元以“我的手儿巧”为主题,试图以“我有两件宝”、“做个小玩艺儿”、“打扮我的小天地”三个活动主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手和脑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了解自我,关注生活,体验合作和创造的乐趣。《神奇的手》是“我有两件宝”这一主题活动中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认识手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在运用手开展创造性活动中,发挥想象,认识手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三方面进行说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的中介。《神奇的手》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让学生通过活动参与来感受和体验生活,探究手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在进行本课教学时,采用了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活动,自主探究,进行体验性学习,创造开放又有活力的活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vcd教学资源的引导作用,以多媒体vcd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有序地组织了起来。
爱因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课的开始,我采用了一个有趣的谜语导入:“两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学生很聪明,马上就联系实际猜出谜底是“手”。这样,学生对手的兴趣就激发出来了,对本课的教学充满好奇心。这种导入方式不但自然地引出了课题,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挖掘生活,丰富认识。
学生有了参与热情后,我紧接着提出问题:你的小手会干什么?这个来源与自身生活体验的问题马上就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纷纷说出自己的手能帮助自己干什么。为了能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手的作用的认识,我利用多媒体vcd中的“手的用处多”这一内容,让学生观察、认识: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劳动,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做许多其他的事情,从而更深地体会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手。目的达到后,我赶紧抛出问题:你在生活中还发现了手的其他作用吗?这个问题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将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进了生活,还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作了良好的铺垫。
在这个环节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vcd的资源优势,将可以开展的活动和游戏及其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引发儿童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创造活动来获取知识,锻炼思维,发展品德。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来辅助教学。
活动前,我出示多媒体vcd中的教学图片一。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初步感知:手不仅能帮助我们劳动、生活,还能和我们做游戏。接着,我再从每组邀请一个代表上台开展“摸一摸”的游戏,要求其他的同学作评判,台上的同学说对了,就拍拍手;错了就跺跺脚。这样,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了活动当中,教室里的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个个兴奋得脸儿通红,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同学,生怕自己小组的代表说错了。活动结束时,学生对手在生活中的运用又有了进一步的体验,思路开始拓展,为下一步的创造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我又出示了多媒体vcd“手影游戏”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纷纷猜测图片上的手影是什么。我见时机成熟,连忙给学生示范了小猫、小狗、小鸟等手影,让学生猜一猜,猜出来了在模仿动物叫。教师的亲身参与更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们也开始模仿做各种手影。于是,我问:你能用你的小手变出什么?小组同学一起做一做,猜一猜吧!这时,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室成了一个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猜想、实践、创造……各种造型与设计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激发兴趣,拓展了思维,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学生创造了如“公鸡、山羊、兔子、鸭子、小猴……”充满了奇思妙想的作品。此时,我对学生的创造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评出了“小小创造家”、“大大方方奖”等奖项,并鼓励学生回家后继续进行创造。课后,我发现这个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及时的鼓励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乐于将创造活动延伸到课外,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学生对手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又引导学生知道:人的手是由脑控制的,多动手可以使我们大脑更加聪明。这里,我又设计了一个有趣的举手游戏。游戏规则要求手学生做的动作要与老师发出的命令相反,错了要有所惩罚。游戏前,学生感到很容易完成。但游戏开始后,很多学生发现有些“手不由己”。大家的兴致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了,不少的同学虽然受罚,但是积极性却更高。这个游戏大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反映能力,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大脑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动手的准确性。
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针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又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儿歌,让学生边听边表演,使学生在音乐、图片和语言所创设的情境中,再一次巩固新知。我发现,学生特别投入,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去维持课堂纪律。
《神奇的手》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体验入手,组织了一系列相关主题的音像材料和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实践、创造积极性。教学的效果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品德行为。教学之后,我认为这堂课的成功有这几个原因:
1、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着手,利用学生喜爱的猜谜活动,打开学生的兴趣之源,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
2、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积极地进行交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了敢想敢、爱想爱说的学习态度。
3、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师在教学时既有引导,又有示范,还亲自参与活动,这样不但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距离感,而且更激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表现自己的欲望。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活动、表演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地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们的学习活动始终围绕着主题,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兴高采烈地实践、创造,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提出新的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八
今天回家我拿出三支用不了的铅笔让妈妈削,妈妈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儿,帮我削铅笔,看着被铅笔屑染黑的手,我说:“妈妈我自己削吧。”妈妈亲切的说:“你还太小,不到削铅笔的时候呢。”我想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妈妈。
大板实验小学一年四班牛雨欣。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九
一、用常识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
一年级的孩子尽管刚开始学数学,但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出发,就是要善于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数学学习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使他们感到亲切,思维很快被激活,从而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如,在[片段一]中,这些食品都是学生每天能吃到或看到的,,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这样的题材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我们的数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自身边的熟悉情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也保证了学生对探究内容的理解深度,为进一步构建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是符合学生年龄持点和认识规律的,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但数学又是十分现实的。抽象的内容需要以生动有趣的事例,展示所学的内容。如[片段二]让同学们根据佳倩家中的餐厅的大小,为她筹措餐桌,椅的选购与配套方案。其间,涉及餐厅桌椅合理布置,实用与美观,敬老与来客诸因素、多角度、多方案,既有教学直觉估算的知识,更激活学生道德、审美、统筹等的综合经验,给学生提供更大思维开放的空间和创造性进行问题解决的机会。学生围绕着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展开讨论,让每个同学均以自己的方式投入;有人说、有人听、有人反对、有人补充、有人质疑、有人解释……此时教师也完全以一个合作者,引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往,形成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活动中,由于学生没有了解到佳倩家几口人的信息,少购了椅子,造成“有人站着吃饭”害得全班人哄堂大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用生活问题来体验数学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应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任何数学知识都有自身价值,但不同的数学对学生来说其价值不同。比如:[片段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所接触,但一般都是无意的,通过学习“分类”以后,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构建知识的模式及其思考方法,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逐步趋于完整,并在应用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应用价值。
又如:[片段二]在学习“估算”之后,上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设置了为一间餐厅配置了一套合适的餐桌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如何配套较合理想及一些综合的思维过程,由于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又富有挑战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和学好数学的价值。
教学的实验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与生动丰富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以引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意识和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思维感情,也便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本文中的两个题材,引发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激情,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
教学内容:
写字姿势与铅笔执笔姿势。
教学目标:
学会身坐正,脚放平,“一尺、一寸一拳头”牢记心中。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现在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需要通过读书写字来获得。因此,我们从小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十分重要。请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要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再说说不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的后果。
2.说说保护视力要做到哪些。
3.小结。
二、看图说话,明确正确的写字姿势的要求。
1.看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说说他:们的写字姿势是怎样的。
3.请全班学生照着练习。写字姿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子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握笔姿势也要正确,手离笔尖一寸。比杆往斜后方倾斜。
4.老师巡查,点拨,纠正。
5.巩固练习。说说写字姿势的要点。同座位或练习小组练习,互相提示,互相帮助,教师不断地予以表扬鼓励。读《写字姿势歌》。
四、总结。
1.强调写字姿势要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表演学得好的学生。
2.强调不仅在学校要做到这些,回家也要做到这些。
3.要求学生回去后请家长检查写字姿势。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坐姿和执笔姿势训练。
教学目标:
1、了解硬笔书法的特点。
2、知道正确的执笔姿势及坐姿,并能体现在自己的书写过程中。
3、懂得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是写好字的首要条件,能在平时的书写中注意自己的书写姿势,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1、正确坐姿、握笔姿势的图片。
2、铅笔、书法练习纸、字帖。
3、实物投影仪、电脑等。
教学过程:
一、校园参观活动。
1、参观专栏——《中国书法博物馆》和书法室里张贴的硬笔书法作品展,学习欣赏书法作品。
2、布置活动任务:仔细地欣赏作品,看看硬笔书法有些什么特点?
3、学生参观、欣赏,教师组织,并作简要介绍。
二、室内师生交流。
你从刚才的参观、欣赏中知道了什么?
1、什么是硬笔书法?所谓硬笔书法,就是以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竹片、塑头笔等为工具,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
2、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
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
三、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1、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2、要学会看字帖。
3、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四、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
请学生演示,教师一边帮助纠正一边讲解。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当孩子要写字时,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五、你会正确握笔书写吗?
教师讲解,学生操作。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作业本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六、按顺口溜训练坐姿、执笔姿势。
两点靠,八字形,头抬高,脚放平;笔拿高,一关节,两点靠,两点捏,掌心空,立掌写。
七、姿势竞赛。
1、各人写自己的姓名,注意自己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给姿势正确的学生发小红花。
八、课外延伸。
课外写字时要养成姿势正确的书写习惯。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横撇、横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字姿势。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横撇:横画短,折处顿,撇画长而微短。
横钩:横画长而平,横尾顿后出钩,钩画短而斜。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友、条你、定。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友:横短撇长,“又”捺向外伸展。条:上半部分长撇画与捺左右伸展,下半部分向上靠拢。你:字形较方,左窄右宽。“尔”竖钩的.竖部与撇头对正。定:字头较宽,中部较窄。下面的“人”较宽,捺平而长,竖局中,与上点对正。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
5、比一比,改一改。
四、总结。
1、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折、竖提笔画的汉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竖折、竖提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横撇、横钩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竖折、竖提的写法。
1、师边讲解边示范:竖折:竖尾连横,折处稍顿,竖正横平。
竖提:竖画直而正,竖尾先顿后提,提向右上。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忙、忘、跟、以。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忙:竖心旁长而直,右点偏上,“亡”上横伸于竖心旁右点之上。
忘: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分对正靠紧。
跟:足字旁稍短,偏上,右边部分竖提的竖画长而正、直。
以:字形略扁。左边较短,右边撇稍长微弯,伸向左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牙、根。
5、比一比,改一改。很、出。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斜钩、卧钩的写法。
教学目标: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斜钩、卧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折、竖提的写法,激发学习兴趣。
1、师边讲解边示范:
斜钩:笔画斜长,中部微弯,向上出钩。
卧钩:前段斜、后段平,形扁横卧,钩向左上斜出。
2、学生练习书写笔画。
三、书写汉字。
1、出示汉字:心、思、战、我。
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书写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什么?
心:字形较扁,中点居中,比左右两点略高。
思:字形上窄下宽,上下两部居中对正。
战:“占”较短、靠上,右部斜钩要长,但不可太斜。
我:字形上窄下宽,竖钩较短,斜钩要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4、描一描,写一写。成、总。
5、比一比,改一改。想、城。
四、总结,小组内评一评谁的字写得漂亮。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一
11减几是小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包括准备题、例1到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11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学习有关11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4、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难点:
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11减几的计算方法。
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过程: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应用学生以往学过的知识设置问题,让学生知道用17-5的方法计算11-5是不行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算法,再交流得出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练习过程中应用添圆列算式以及摘苹果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
最后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全面的总结。
我采用的复习题是和新课密切相关的,几加几等于11、11减1再减几、用10减几再加1,这些都是新课要用到内容。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问题引入法,从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让学生知道用以前的方法,也就是从散的里面减不够,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能读写100以内的数,通过数数活动,会用不同方法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10个10是100。
2.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培养同学们的数感。
3.通过数数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正确数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教具准备:
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
小棒数根,学生自备大约10枝铅笔。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操作。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数位。
老师提问:“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复习20以内的数。
3.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数“铅笔、小棒”活动。
1.活动要求。
(1)每个小组8个人,两人合作,分清楚要数什么,然后用最快或最喜欢的方法数清铅笔或小棒的数量。
(2)小棒和铅笔都数正确的小组获胜。
2.学生游戏。
教师参与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数法,观察学生数数是否熟练,对不同的数法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3.交流、汇报数数方法。
(1)请学生说说自已是怎样数数的。
学生演示自已数数的方法。(有的一个一个地数,有的两个两个地数,有的五个五个地数,有的十个十个地数……)。
(2)集体数数。
主要练习上面几种数数的方法。
(二)数手指游戏。
师:每个人有几根手指?数数看。
叫9位同学,从第一位开始依次伸出双手,全班同学数10、20、30、40、50……90。
师:大家数了几个10?是多少?再添上一个十呢?(板书:10个10是100。)。
(三)数一数活动。
1.抢答数数。
随便出一个数,学生抢答出下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如:47、48;(两个两个地数)如:36、38;(五个五个地数)如:85、90。
2.数一数我们班的人数。(留心学生的数数方法有哪些,相互评价谁的方法。)。
3.圈一圈,数一数。(课本插图。)。
师:总数是多少?你是怎样这么快数出来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4.小结:数数时不仅要注意不要多数,也不能少数,还要认真、细心观察,排列整齐的东西要先找规律,才能数得又快又对。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第1题:看学生是否能灵活选取合适的方法数数。
2.第2题:通过数一数、填一填,进一步学会数数。
3.第3题:练习数数和写数。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数100以内的数,计数单位“一”和“十”,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三
困难,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太阳一出来,黑暗就消失。
大家一定会纳闷,削铅笔能有什么启示,哪个小学生哪天不削铅笔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身边的小朋友们包括我自己都是用转笔刀削铅笔,有自动的也有手动的,再也不见有人用传统的小刀削铅笔了,我这次正是用小刀削铅笔而得到了启示。
刚开始,我削得状况百出,不是一刀下重了,铅笔头一下子断了,就是一刀下偏了,差点削到自己的手……笔屑有的厚,有的薄,笔头奇形怪状的,一点都不像转笔刀削出的那样整齐漂亮,我不禁怀念用转笔刀削铅笔的美好时光。
眼见一根全新的2b铅笔在我手上越变越短,我有点泄气了。一旁的妈妈告诉我,她们小时候都是用小刀削铅笔的,刚开始也是削不好,日复一日的“锻炼”后削出来笔的外型可以比美现在转笔刀的效果。
我听了,重新换了一根笔继续努力,在我浪费了3支铅笔后终于削出一根可以勉强拿出手的。第二次上素描课时,老师看着我们手上“丑陋”的铅笔,语重心长的说:“在削铅笔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越是急躁越是削不好,只有心平气和的,每刀用力均匀才能把笔削好。其实画素描也是如此,要从容淡定,不急不躁才能画好一幅画。”
我们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放平心态,一定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四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新浦葡萄园。
一路上,我很兴奋,大家也很开心。到了那里,我们兴高采烈的走了进去。啊!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挂在绿叶地下,有红的,绿的;有大的,小的;还有软的,硬的,一个挨着一个。老师分好剪刀,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剪下了一串葡萄,我马上摘下一颗,剥掉皮,往嘴里一放,那葡萄酸酸甜甜,可口极了,我连忙摘下第二颗,第三颗……我看见一个同学,手中的葡萄可多了,这时,他一不小心丢了一些,被老师批评了,还有一个同学手中拿了一颗,就往别的同学身上扔,我想对浪费的同学说:“这是农民伯伯辛苦劳作出来的成果。我们一定要珍惜她,不要浪费。
之后大家满载而归。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五
王介民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通常情况下,在新生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会花半小时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技能——削铅笔。
20世纪80年代,学生买的全部是传统铅笔,并非如今的各种规格的自动铅笔。那种条件下,完成工程设计图纸,线条的粗细要靠铅笔来控制。为了达到绘图要求,王老师会详细讲授削铅笔时的注意事项,如铅笔与小刀应保持的角度,切削的部位,笔芯的长度,用刀时的力度,等等。最后,他会向全体同学提出一个要求:每次画图前都准备4支铅笔,笔芯的`直径必须达到相应规格。
一次期末考试前,同学们忙着复习功课。写作业时,一位男同学偷懒,用一支铅笔从头画到了尾。第二天上课时,王老师将这位男同學从座位上叫起来,说:“这张图纸不合格,下课后重新画一张。”那位男同学不屑地说:“不就是线条粗了一点儿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的话音刚落,原本性情温和的王老师突然气愤地说:“线条粗细含糊不清,这样的图纸到了工人手里,结果会怎样呢?会误导工人生产出不合格的零部件。一旦这个零部件用在设备的关键部位,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听完这些话,同学们明白了王老师的良苦用心。他对铅笔芯的苛求,不是在作秀,而是为了向工厂负责,更是为了向用户负责。这件事之后,同学们再也不敢马虎对待削铅笔这种小事了。
工作上、学习上有很多事情是来不得一点儿马虎的。如果你想随意一点儿,做一个所谓的“宽容大度”的人,那么请在你个人的生活上去表现,千万不要在工作和学习上表现,因为那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你不能擅自“宽容大度”!
一年级买铅笔说课稿篇十六
教材分析:我所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第八单元给“图形找规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指导思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只有构建具有创新学习要求的课堂教学策略,规范数学教学过程,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特尔指出:“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称之为再创造的方法。”在这里充分强调了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活动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设计组织好学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东西灌给学生。因此我在设计这堂课时,采用了我们学校提出的自主参与式创新性学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诱发学习欲望。
情境教学以“形”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有机结合,体现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诱发主动性,促进儿童发展。这就是我在上课一开始设计了有关春天主体画面的初衷。以动入境。吸引学生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事物的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学习数学知识。
本环节是一堂课中的主要部分,学生的主要活动是:根据上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在这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点拨者、激励者。就此我设计了从生活中发现规律和随数字娃娃走入智慧宝塔两个活动,并努力的从这两个活动中体现以上的理念。
(三)、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理清知识脉络。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把小组内探究到的结论在班内交流,小组间达成共识。在这个环节中鼓励每一位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记录和自己小组的不同意见,及时发表不同见解,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而且我自己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引导和鼓励。
(四)、智力闯关,巩固发展——构建认知结构。
学生在探究交流,发现规律,学会数学知识后,再应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为此我设计了一些具有层次性、生活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型、挑战性的习题,最大限度的使所学知识在练习中拓展深化,在应用中升华,构建起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倘若不属于学生,课堂与老师则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为此在课堂上,我努力的做到不是学生配合老师的教,而是老师服务于学生的学,让老师的行为取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
(二)、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小学生在他们身体迅速成长的时候,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认识世界、体验生活、学习本领的。“爱动”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应该说,没有孩子们的活动,就不可能迈出创新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的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比如,我在执教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有规律的涂色,让学生观察周围,小组讨论,努力的体现以上的教学策略。
(三)、和谐、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交往、关系和谐;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与自由度,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学生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撩起来,灵气得以释放。
(四)、营造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学习局面。
十个指头不一样齐,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点、情意因素千差万别,教师无法完全把握每个学生瞬息变幻的外在、内在的状态。为此我不单纯从表现效果出发来设计教学,而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来设计教学,引导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师生心往一处想”,学生各自“劲往需要处使”,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不是单为教而教,而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但现在想来,在执教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缺憾和不足。
1、在有规律涂色展示时,我应该让学生到投影前面去指着图片说。
2、在最后的有规律串气球的活动中,我应该把要求更进一步强调,这样就不会出现学生注重了操作活动而把气球串成了一堆的情况。
3、智慧宝塔的第四层我设计的是一道发散性的题目:1个红珠子,1个绿珠子,1个红珠子,2个绿珠子。
一个红珠子,3个绿珠子,让学生想接下去应该怎么串。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出示就进行了下一步。如果我把它当作一个思考题出示,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