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说课稿(优质20篇)
总结是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写总结时,要注重适当运用图表、数据等可视化工具,以增强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借鉴和吸收范文中的写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总结写作能力。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以学定教说学情,把握课标说教材,因材施教说学法,研究教材说教法,综合设计说程序和针对实效说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五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而且有着较强的动手欲。我执教的五(1)班的47名学生中,虽然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但大部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能更好的获得数学信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章的内容。学习本内容之前,已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课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分数计算的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及合作意识。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及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本节课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巩固练习环节,主要采取独立自主地学习方法尝试完成,达到检验自学的目的。
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中,采取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观察、分析,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归纳整理,采取迁移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
此外,我选择了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的方式,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正方形纸片,彩笔,直尺等学具准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教具准备,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融合到数学课堂中。
为了全面、准确地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教学目标,我努力抓住学生的思维生长点组织教学,设计了“激趣引新――新知探索――巩固新知――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一)激趣引新(5分钟)。
【设计意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揭示课题。
2、复习旧知。
【设计意图】再现学生的原有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作好迁移的准备。
(二)新知探索(15分钟)。
1、操作感受,探究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小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1/2=2/4=4/8,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证明:折纸比较的`方法,画图观察的方法,用分数、小数的关系发现,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发现等等。这样通过多种知识和方法的整体构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观察,逐步总结出存在的规律。(比如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了什么,从右向左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知识。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初步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三个例子让学生判断,强调“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这三个关键词,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并对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全面概括。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自解答例2,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的更深刻,同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巩固新知(12分钟)。
练习题让学生自主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中注重突出分数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的作用,结合具体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规范性语言的训练。同时通过教师对学生自主练习实施分层评价,使学生在评价反思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堂小结(8分钟)。
1、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能用知识树绘制出来吗?然后引导学生绘制出知识树。
2、提问:现在你知道阿凡提说了什么话了吗?师生共同讨论!
【设计意图】这样既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又利用知识树让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我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以上分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的设计说明,不当之处恳请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二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一、以疑引思。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二、初步感知。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0.1米=0.10米=0.100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三、深入研究。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0.40=0.4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0.30=0.30.6=0.60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五、实际应用。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以上就是我对小数性质这节课的一些设想,在教学中有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117页例1~例4。
二、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三、学具准备:练习纸;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观察在1后面添0和去0的过程,发现什么?那么在小数中呢?
(二)初步感知。
1.猜测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2.按要求进行转化。
0.1米=1/10米=1分米。
0.10米=10/100米=10厘米。
0.100米=100/1000米=100毫米。
3.通过转化你发现什么?
0.1米=0.10米=0.100米。
4.比较0.1米0.10米0.100米发现什么?
(三)深入研究。
1.比较两个正方形有什么发现?
2.分别表示出0.40和0.4进行比较。
3.合作发现各组等式。
1.研究各组等式有什么发现?
2.板书性质。
3.怎样理解小数的性质或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五)实际应用。
1.性质的作用。
2.生活中的运用。
3.自学例3例4。
怎样化简小数,怎样改写一个数,
4.巩固运用。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三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一)情景导入激趣揭题。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调整例题探索新知。
1.教学例。
1(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四
在探究小数的性质时,史老师首先出示了0.1、0.10、0.100三个小数,猜一猜他们之间的关系,,大家通过预习,很容易就看出是相等的,然后史老师又及时追问,为什么是相等的呢?从而让大家带着疑问自学书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在学习时目的比较明确,而且在讨论时有一定的方向,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小组汇报时,大家的汇报很有调理,有秩序,一人汇报一点知识,可见在平时小组活动中老师对学生做到了很好的训练。
在得到小数的性质后,史老师还让大家观察了填上或去掉0后,小数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而且还及时给与的练习:0能去掉吗?这些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在学生今后的练习时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至于出错,显示出了教师知识的全面性。
例如:价格中的0可以去掉吗?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可以去掉?还有一些基本的填空、判断题等,都从各个角度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的思考题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学生不一定全都能理解,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还是有一部分人的潜力是巨大的。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五
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猜想验证,探究性质。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1、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在猜测0.9=0.9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你的猜想正确吗?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涂一涂,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量一量、涂一涂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举例验证,总结性质。
初步验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设置关键性问题“这个0可以去掉吗?”“怎样把5改写成三位小数呢?”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13.040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5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三、练习反馈,巩固内化。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本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质疑,自我提高。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六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五、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六、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八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中,“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内容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并且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打下一个比较好的铺垫。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是小数性质的'应用。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对教材内容理解、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正方形纸片,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与学法。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在应用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2、例3)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理解、掌握新知的方法,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如在导入新课时,采用生活购物情景来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中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空间、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以超市购物的话题引入,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关于小数大小比较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测“铅笔和橡皮,哪一个贵?”,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复习上课时的内容,而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切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本环节我设计以下几个层次:
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工具,通过量一量,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让学生“观察等号右边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吗?”(先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引导出小数的末尾有没有0,小数的大小一样。)。
这样设计把问题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参与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相处,提出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画一画、量一量进行验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举例验证小数性质。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我们的猜想是不是对所有的小数都适用?”,组织学生进行举例,然后小组合作验证,全班交流,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让小组代表在白板上展示。通过交流,总结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让学生在初步发现规律之后,举例验证,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不仅让学生初步学会了举例验证的方法,而且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本环节意在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3、利用性质,体会价值。
本环节设计让学生初步应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改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化简小数就是去掉小数末尾的0。应用小数的性质应注意什么?通过课件如“4.08中间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把3变成小数后为什么要在它的右下角加上小数点”,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解,体会小数性质的价值。
本环节设计三个层次的题目,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基本题的设计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巩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综合题关注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拓展题关注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让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在自评与互评的反思中提高。
基于教学环节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板书如下: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的教学设想,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注重引导学生沿着“实例——猜想——验证——总结——应用”的轨迹去探索、去发现,使学生体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学生能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此节课的教学内容,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说课完毕,欢迎指正,谢谢!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九
1、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1、通过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故事导入法,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首先故事导入,激趣揭题。通过西游记故事引入数学问题0.1米、0.10米、0.100米谁长谁短?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再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概括出小数的性质。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部分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的,是小数意义的运用。紧接着学生明白了小数的性质,开始用性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这就是例2与例3的教学,通过这部分教学为以后小数四则计算做准备,小数性质理解了,在应用过程中并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有些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做以提示,所以这部分主要以学生自学、自讲、自练为主。
最后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所以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尤其是安排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尝到思考的乐趣。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
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p100例1、2。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3、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通过直观、图示,让学生充分感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引探教学法,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在探求知识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引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通过本节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一起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徒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师傅对悟空的话点头微笑呢?这是因为大师兄悟空掌握了小数很重要的性质,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板书:小数的性质)
这样的设汁,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小学生喜闻乐道的故事中,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1、教学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图
(2)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提问:
a、0.1米是几分之几米(1/10米)?用整数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几个几分之1米?(10个1/100米)1/1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厘米(1厘米)?10个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厘米)
c、0.100米就是几个几分之1米(100个1/1000米)?1/1000米用整数表示是几毫米(1毫米)?那么100个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结合学生回答,例1图上的标注应改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个1/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个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这样,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主动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样教学,也正是使本节课牢牢地扎根于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是小数意义的运用,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因而是有意义学习。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一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2)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出示例5: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0.3元=0.30元。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
a、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是3个0.1,也就是30个0.01,0.30也是30个0.01,所以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0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大小。
(1)学生自主填空。
(2)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得到0.1=0.10=0.100。
(4)观察板书:
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性质。
五、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6: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3.16=()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明。
六、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1—5题。
第1、2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必须是小数末尾的0。
第3、4、5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二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今天上的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内容: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例1例2小数性质的揭示,二是例3例4小数性质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的开始。由整数学习进入小数学习,对于学生来讲,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小数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在小数末尾添0去0而不改变其大小,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他还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的:1.通过推理比较使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能根据实际需要不改变原数的大小,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作了以下教学设计: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小数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课堂的一开始向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展开对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的探讨。
例1是三个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的长度,进行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并不清楚。那到底怎样比较这三个数量的大小呢?一方面通过转化,将小数转化成用整数表示的量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数量表示的实际长度。从而发现0.1米=0.10米=0.100米然后进一步观察这道等式,使学生初步知道小数末尾添上去掉0后小数大小不变。
在小数末尾添上0去掉0大小不变,对于0.1米0.10米0.100米这三个数量是这样,那么对于其他更多的小数是不是也适用呢?这个性质是不是具有普遍性?这个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研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教给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学生通过给两个正方形图阴影知道了0.40=0.4以及和同座位合作发现0.30=0.30.6=0.60等一系列等式。当发现这一系列小数相等的时候,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得到了证实。
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第一次对0.1米0.10米0.100米三个数量的初步感知以及第2次全面深入的研究,学生很容易地就发现: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不同的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程度是不相同的,通过“关于小数的性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这样的交流,使学生对小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结论,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超市里商品的价格通常都是用元做单位,改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的,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学习和生活有了共鸣,学生再自学例3例4,从而掌握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问题教学法,创设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眼以及采用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学有所疑学有所思,力求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三
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历年高考当中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故学好这一章对以后的总复习来说非常的重用。而且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4)关于钢铁制品生锈及防锈措施的内容,在本节课的一周以前,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的探究”。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引发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锈措施和锈蚀条件的关系。通过此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讨论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渐树立珍惜资源,合理、正确使用资源的观念。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认识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记录和复习。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四
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
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二、教法分析。
学生基础差别大,不过多拓宽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
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培养强化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能力。
1.教学手段(多媒体)。
精简实验时间,让现象更加清楚明显,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卤素包括f、cl、br、i、at五种元素。
今天我们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氯元素它的单质氯气。
(展示):氯气、空气、氯水、水四瓶溶液,让学生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强调):氯气是有毒的。
请同学思考闻氯气的正确方法并上台演示。
)
(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
(问):什么是伊普雷战役?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防毒面具为。
啥像“猪嘴”?
(使用多媒体讲述):伊普雷战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
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
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
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气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
2.写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哪个是氧化剂?哪个是还原剂?
这个问题。
【多媒体演示实验】氯气与铜的反应(请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cucl2溶于水,同学们可观察到不同的颜色,这与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有关。
(多媒体显示练习)实验事实证明,在一定条件下,氯气可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
请同学写出氯气跟下列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投影展示。
(引言)氯气能跟多种金属直接化合,那么氯气能否跟非金属反应呢?下。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五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熟悉的平面图形中最难明白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观点。
我说课的运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
一、计划思绪: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熟悉的平面图形中最难明白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观点。是以,中班幼儿熟悉梯形,只要明白梯形的特性,能找出响应的图形即可,不须要求幼儿用说话形貌梯形的特性。我把本运动的目的定为:
1、开端明白梯形的特性,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滋扰在种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熟悉差别的梯形,生长幼儿的.不雅察、比力、着手本领。
3、诱发孩子们进修图形的爱好。
重点:开端相识梯形的特性。
难点:熟悉差别的梯形。
二、说预备。
为了更好的举行讲授,我做出以下预备:
情况创设:运动室内放一些包罗梯形的丹青。
西席演示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包罗有梯形的的丹青多少张(没涂色)。
三、说讲授教法。
新《纲领》指出“西席应当成为运动的支撑者、互助者、引诱者”。运动中西席要心中有目的,眼中有幼儿,不时有教诲,幼儿园教案以互动的、开放的、研讨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进修得主体。是以我接纳了操纵法,景象法,互动法,并计划游戏情势,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修,充实施展幼儿进修的努力性。为了更好地凸起幼儿的主体职位地方,在全部讲授历程中,经由过程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情势,让幼儿努力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诱幼儿经由过程本身的进修体验来进修新知,努力开展本节课的讲授运动。
四、说法式计划。
讲堂讲授是幼儿数学常识的得到、技巧技能的形成、智力、本领的生长以及头脑品行的养成的重要门路。为了到达预期的讲授目的,我对全部讲授历程举行了体系地计划,遵照目的性、团体性、开导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举行讲授计划。计划了四个重要的讲授法式:
温习清算根本上,渗出新常识点—新授运动—牢固运动—生存化延长。
1、经由过程探求、涂色运动让幼儿开端感知梯形的特性。
让幼儿找出图中不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并涂上色彩。
因为梯形的观点幼儿不轻易明白幼儿园教育随笔,以是运动计划我就不从观点入手,而让幼儿经由过程操纵运动,重复感觉,渐渐明白梯形的特性。
2、不雅察相识梯形特性。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3)不外,梯形宝宝可淘气呢,它一下子翻跟头,一下子躺下睡觉,你们看如许照旧梯形吗?(小结:本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离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相识它们也是梯形。
幼儿熟悉梯形的别的一个难点是梯形的多样性。幼儿熟悉的特色是先入为主,轻易形成定势。以是运动开端时就要让幼儿打仗种种梯形,每个环节中幼儿所看到的、制造的梯形都是种种百般的。
3、经由过程再一次的操纵运动让幼儿牢固相识梯形的根基特性。
(1)来了一些小客人,他们说肚子饿了,想吃梯形饼干,小朋能资助他们吗?
(2)先请小朋们从种种外形的饼干中遴选出1块梯形饼干,举起来给先生查验。
(3)再选择2块差别的梯形饼干,给搭档查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西席在旁留意查验)。
此环节是我在讲授中故意配置的一个难点,给小客人喂梯形饼干幼儿得选择2块差别的梯形饼干,给搭档查验后喂小客人,并对小客人说:“请吃梯形饼干”。幼儿手工制作这里必需选择差别的梯形饼干,对一部门幼儿来说,是须要思索一下的。只有让幼儿颠末肯定的尽力超过已往才气从中引发他们的进修爱好,从心底里获得满意。
4、经由过程探求生存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性的熟悉。
(1)让幼儿在运动室四周张贴的图片中,探求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勉励全部幼儿探求梯形,跟搭档和客人先生说说梯形宝宝藏在那里。
在全部引导历程中哦注意“三最”:即最大的不雅察(尽力不雅察每位幼儿,制止笼统评价);最小的干涉(西席脚色举行逊位,不干涉替换);最多的勉励(勉励幼儿的点滴前进)。
别的,尽力掌握“玩数学”的度。不在游戏中锐意地“教”,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实发泄情绪,感觉愉悦。
这节课,我经由过程四个环节的讲授计划,既遵照了观点讲授的纪律,又切合幼儿的认知特色,引导幼儿不雅察、游戏,操纵,获取新知;同时注意造就幼儿的头脑和各项本领。在讲授历程中让幼儿动口、着手、动眼、动脑为主的进修要领,使幼儿学有爱好、学有所获。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评委晚上好:
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氯气的生产原理》。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二第一单元。教材以海水中各种氯化物的基本含量为切入点,介绍了利用海水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实验产物的验证,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最后由氯元素的发现史引入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及气体制备装置。
本课时的学习将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既是对前一专题学习内容的巩固又将为后续的溴、碘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还将对以后相关电解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由此可见,它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及实验室制取原理。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敏捷,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但是对于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可能还停留在观察阶段,缺乏深层次的分析。此外,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常见气体的制备装置,为氯气制备装置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氯气的工业生产原理。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海水晒盐的原理,方法与过程。
2、掌握氯气的工业制法,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海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通过氯元素发现史的学习,感受科学探索的艰辛。
3、通过对尾气进行处理,树立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几张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大海图片。在轻松的氛围中,向学生提出疑问:“大海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元素?”学生结合已有知识通过交流讨论,能够说出海水的相关成分。并告诉大家海水中蕴藏了无穷无尽的宝贵资源,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知识。
2、实际感受,回顾历史。
我会向学生展示一杯海水,并请他们品尝海水的味道,在学生切身感受到咸味后,提出疑问:“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那而偶们该如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呢?”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展示古代“海水晒盐”的图片,在此基础上引入现代“海水晒盐”的过程。我将播放一段现代“海水晒盐”过程以及氯化钠综合利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化学之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以“小小的氯化钠有如此大的用途,那么氯元素作为最重要的成盐元素是如何被发现的呢?”引入大家对氯气发现的探究。
3、视频播放,了解原理。
我将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学生展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实验装置,并解释实验原理和步骤。在展示之前,我会向学生提供一则氯气泄露的报道,并由报道中的逃生知识: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往高处疏散等,引导学生猜测氯气的收集方法以及尾气的吸收。再通过播放flash对假设进行验证,使学生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并由实验室制法的缺陷引入工业制法的介绍。
4、实验探究,掌握原理。
我将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出发,通过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达到课时难点的突破。我会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学生依据正极、负极附近均产生气泡,可得出通电后有新的气体产生。我将引导学生对新生成的气体进行大胆假设,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正极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证明产生氯气。负极收集的气体靠近酒精灯,有轻微的爆鸣声,证明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我还将引导学生对电解液进行探究,通过打开u形管两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有碱性物质生成。至此,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对实验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反应方程式。
5、课堂小结,复习巩固。
最后,我将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氯气以及海水中蕴藏着巨大宝藏,引发学生对保护海洋资源的思索。同时,我将对课堂进行小结,并布置形成性练习。
氯气的生产原理。
一、海水晒盐。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装置。
3、气体收集。
4、尾气处理。
三、氯气的工业制法。
1、生产原理。
2、正极、负极。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七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天平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
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6、设疑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也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八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4-65页“简易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因素。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学生解方程的依据,它是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这节课的内容在简易方程中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原来的教材中对于等式的基本性质只是初步的认识,并没有总结成概念性的东西,但学生实际运用时却需要概念来作支撑,所以在教材中作了调整,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演示实验,由具体实物之间的平衡关系抽象概括出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等式的基本性质”是在上一节刚刚认识了等式和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核心思想是构建等量关系的数学模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目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实验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教材中的作用,我把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简易方程是新课标“数与代数”中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且初步学会了列简单方程,而且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乐于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概括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教法我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和问答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组讨论探究学习。并且通过大量的练习问答来巩固知识点的掌握运用。
天平、多媒体课件。由于天平操作起来有些困难,可能会出现不平衡的结果,所以采用了认识天平和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结果。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天平并通过天平中的平衡引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通过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并用字母表示。
2、猜想假设、小结规律。
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课件在天平上演示过程。验证学生的猜想,用字母表示。引导学生小结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观察思考、总结发现。
通过课件对教材第64页图2的演示过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发现的规律。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4、假设数据、验证规律。
得到结论后通过假设物体的具体的数据验证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
5、口算练习、应用规律。
通过一些简单的等式问答应用等式两边同加或同减相同的数以加强规律的应用。
6、设疑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也能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再通过课件引导学生一步步总结出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通过填空、判断等一系列的练习巩固由浅入深的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课结束前让学生分别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布置作业。
以上是我的说课,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十九
本节课是专题二的第二课时,在课前我首先展示了学习目标:
2、了解氯的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漂白粉的制备。
5、了解氯气的.用途。
本节课重点是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是实验与多媒体相结合。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和氯气的性质实验,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并让学生展示氯气的物理性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度等。
观察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视频,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让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氯气与钠反应看到黄色火焰,集气瓶内充满白烟。让学生讨论此白烟是什么?在氢气与氯气反应中,观察到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让学生分析该白雾是什么?进一步区别烟和雾的不同。
观察氯气与氢气反应现象,可以见到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分析白雾的形成,并且讨论工业上盐酸的制备,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氯气和铁的反应,有棕褐色烟生成,分析烟的成分,实质上是三氯化铁,而加水以后,溶液呈黄色。也可以进一步检验fe3+、cl-,通过实验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
氯气和铜的反应,有棕黄色烟生成,说明氯化铜固体是棕黄色,加入水以后溶液呈蓝绿色,这是由于水合氯离子呈蓝色。
关于hclo的漂白性,着重做好几个实验,一个是鲜花和hclo的现象,一个是氯气分别与干燥、湿润的蓝色布条反应的现象,还有就是氯气分别与干燥、湿润的红纸现象。通过几个实验加深了学生对hclo的漂白性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漂白是hclo而非氯气。
本节课由于实验较多,学生学习热情非常高,气氛也非常活跃。这也启发我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这也符合新教材教学理念。
氯气的性质说课稿篇二十
铁和铁的化合物在历年高考当中出现的几率非常之大,故学好这一章对以后的总复习来说非常的重用。而且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
(2)难点: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1。学情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
(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宣化钢铁公司生产发展情况,钢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我国的钢铁发展史及产量情况等资料的收集。每一组推选一人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总结后转入铁的性质学习。这样处理能使学生自主认识身边常见物质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联系,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3)铁的化学性质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铁跟氧气的反应时,在学生了解铁丝在纯氧中能够燃烧但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忆在空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探究铁镁两种金属跟氧气反应时的条件的差别,得出镁比铁活泼的结论。在学习铁与酸反应时,由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导入,学生亲自动手做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学习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时,则通过一个新奇的实验导入:一把明亮的小刀浸入硫酸铜溶液,片刻取出,“铁刀”变成了“铜刀”,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奥妙,探究反应的实质。如上的教材处理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结论——总结规律的过程,获得主动发现的快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4)关于钢铁制品生锈及防锈措施的内容,在本节课的一周以前,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及防锈措施的探究”。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引发讨论,使学生认识到防锈措施和锈蚀条件的关系。通过此过程,帮助学生提高与他人交流、讨论和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渐树立珍惜资源,合理、正确使用资源的观念。发展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2。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认识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思路的综合评价。
4。教学手段:实物呈现,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采用提纲式板书,概括本节课主要内容,体现教学重点和关键。简单明了,条理清晰,便于记录和复习。
,铁的性质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