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研论文(实用20篇)
在一段时间内,总结不仅能够总结经验教训,还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中所遇到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的过程,能够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以下是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科研论文篇一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15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科研论文(二):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摘要。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6-----2015.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版。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中学科研论文篇二
新课程教学大纲提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要领法规、公式、性质、公理、定理以及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2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法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入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会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的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灌输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展规律,不过早的给出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让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去反映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入理解和把握。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在数学知识的引进、消化和运用过程中,要利用单元复习和阶段性总结的时间,以适当集中的方式,从纵横两方面整理、概括和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纲要和系统。以分散方式的渗透性教学委基础,集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育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由个别的具体感悟上升到一般的理性认识,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3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主要途径。
3.1在知识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事实上,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数学知识的特征,适当地选配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数学思想方法。
3.2注意挖掘隐藏于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是按照逻辑系统和认知理论相结合的思想来安排知识的顺序,并用演泽结构的方法把知识串联起来。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和定理等知识点以明显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这就需要教师去挖掘隐藏于知识中数学思想方法,并象数学知识一样纳入教学目的和教材分析之中,在备课中,既备知识,又备思想方法,弄清每一章节包含了哪些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具体的问题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阐明其作用,引起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和兴趣。
4注意挖掘数学史中的美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美能力。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数学中处处存在美,数学中只要认真发掘就会发现相当可观的美育资源。数学科学的严谨结构,完美的体系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技巧都是人们审美、鉴美的极好窗口。数学家们追求在极度复杂的事物中揭示出极度的简单性,在极度离散的事物中概括出极度的统一性,在极度无序的事物中发现极度的对称性,在极度平凡事物中认识到极度的奇异性,在这样活动中,数学家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美。而数学问题的简单美、对称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也让学生在学习中觉得心旷神怡。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思想的核心,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结合大纲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求,逐步渗透,反复训练,把数学思想方法传授给学生,使数学思想方法成为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形成优良思维素质的桥梁。
中学科研论文篇三
摘要:进入到以知识经济为主导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高校作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对于增强我国创新力有重要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对高校科研有关键性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在推动高校科研发展的同时,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的现状,结合实际为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创新。
一、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意义。
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两点。第一,引导、组织、协调高校科研工作,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服务。也就是把握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动态和需要,及时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将信息提供给教师和科研人员,引导、帮助他们选择课题并组织专家评审课题;第二,监督、保障科研工作,在科研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开展检查、监督、结项、评审等工作。随时关注项目的进展,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完成。高校科技创新与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确保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综合实力,使高校科技创新的相关决策更科学化,从而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效率;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可以激发教师及科研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高校科研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很多高校认为科研管理只具有简单的管理职能,从事的工作也是下发、申报课题、结题等简单的工作,没有将科研管理与高校的整体发展和国家的创新发展结合起来。
(二)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是加快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很多高校已将计算机引入到科研管理的过程中,但只是用来做一些简单的文案工作,信息化程度很低,不能及时处理各种科研信息,给科研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带来不良影响。
(三)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来源复杂。相关领导多为兼职,具体的工作者更是缺乏专业知识,很多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大大降低了基础性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科研组织形式单调,缺乏多样性。
目前,高校科研课题申报多以部门为但位,以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研究组织、研究队伍形式单一。为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与研究院和企事业单位等具有优势的科研力量进行整合,使科研组织形式更丰富。
三、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创新管理观念。
切实转变和增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认识,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重要性。通过制定、落实科研计划,引导科研工作者把握社会动态;通过加强对科研管理各个环节的协调,为高校科研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快产、学、研的结合,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努力学习,了解校内外情况,强化全局性、战略性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创新。
(二)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将高校科技创新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从选题开始,引导方向,转化成果;还要发挥科研管理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的作用,加强学校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加快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尊重科研的规律,不断改进科研管理制度,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高校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创新管理方法。
要扬弃旧的管理方法,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使科研管理的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在坚持管理原则和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强对柔性管理的应用,使被管理者自觉主动地为实现管理目标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绩效管理,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实现质与量的统一。要努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在政策、预测和系统论证等方面的建议,为高校科研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打下基础。
四、结束语。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当代中国只有加快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之林。高校作为创新的主力,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更要加强对科研管理的创新。目前,对高校科研管理的要求已经不再那么简单,这项工作已经是一个高技术的艰巨任务。高校科研管理关系着高校科研经费的利用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我国高校科研管理创新要在科研管理工作与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转变传统观念,建成一支强大的科研管理队伍,改变落后的科研管理体制和办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中学科研论文篇四
生命教育提倡从生命中学习,是一个终生受用的人生哲学,生命语境下的幼儿艺术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健康成长,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做好准备,迎接教学与挑战。艺术一起较强的感染力与神奇的效应成为生命世界的共同主题,如果没有艺术学科对生命教育的体现,生命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对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进行重点探究十分有必要。
一、我国艺术教育与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现阶段,从我国的生命教育具体情况来看,生命教育隶属于德育,研究德育往往围绕着生命的主题开展,不少研究者都从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等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20xx年,生命教育理念正是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以生命的角度对待教育,以生命统领教育,以生命健全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正是步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领域。21世纪是一个艺术与科学的时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重视教育回归生命,而我国的学前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命教育仍然处于空白阶段,不少学前教育者试图通过学前艺术教育,对儿童采用生命教育模式。我国的学前艺术教育主要起源于近代,以古代艺术教育萌芽、近现代学校艺术教育与师范教育为基础,慢慢发展而来的。学前艺术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而儿童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教师帮助儿童利用感性的方式去了解世界,而是通过艺术使儿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培养其审美观念和意识。但是,技术理性与工具主义是影响人类思维的主要因素,并且已经渗透到儿童艺术教育领域,使儿童艺术教育也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影响。另外,儿童艺术本身也受异化影响,逐渐被商业化与庸俗化,儿童艺术的独特性被产业化与标准化。
二、提升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学策略。
(一)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二)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总之,在学前艺术教育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科学合理的在生命语境下开展学前艺术教育。根据生命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热爱生命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中学科研论文篇五
目前,我国的农村中学都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科研,都提出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教育科研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但仔细观察和冷静反思一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尽管观念上、理论上非常重视教育科研,但教育科研其实并没有能真正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思考、探究、研究意识和行为还没有充分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没有更多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育工作中,学校还没能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研究氛围、文化氛围。那么,制约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开展的因素有哪些?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科研应是什么状态?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的教育科研处主任,笔者一直对“农村中学教育科研的现实困境”和“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科研”进行思考。
(一)教师缺乏研究意识与习惯。
很多老师在从教较长时间以后教学慢慢变成一种单调的活动,在日复一日的传统教学中,有些老师的好奇心、追求事物本真的原动力消磨殆尽。他们不读书,不看报,甚至很少去思考教育问题,长期埋头于教材与作业之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研究的意识。
另外,教师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习惯、教法习惯、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的习惯、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习惯几乎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自觉不自觉中带动教师每天的生活。缺乏研究意识与习惯,使教师的工作陷入常规工作的重复而无法自拔,科研变成领导强加给部分“积极分子”的任务,而不是全体教师的内在需要了。
(二)教育理论和实践分离的后果。
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一种局面是:理论工作者追求理论构建和创造,实践工作者从事和发展实践。导致的结果是: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实践基础教育,坐在书斋闭门造车,形成的理论对实践者缺少具体的指导价值;实践着基础教育的教师不研究教育理论,缺乏成为研究者的自觉和能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分离,使学校教师没能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切合实际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的指导,因而无法提升自己的实践境界,从而学校也难以通过教科研促进自身的发展。如果有教育科研的理论工作者“扎根”于学校,与教师们一同努力,相信会有双赢的效果。
(三)科研观念和操作中的误区。
教师们习惯性地认为写论文就是科研能力的表现,认为科研一定就要有课题,就是著书立说,写成果报告;认为科研是面子工程,对校长而言是“政绩”,对教师而言则是额外的负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影响中考、升学率等。
教科研部门和教育理论工作者也不愿“屈尊”,认为教科研是“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于是,要求教师要像专业教育理论研究者一样,运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科研活动,并以此衡量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教师们无法完全用一些自己并不熟悉和擅长的操作程序来实践,也无法用一些高深而陌生的学术话语系统来总结自己的实践,于是就只得敬而远之了。
(四)复杂任务和局限能力的困难。
我们农村基础教育担负的担子太多太杂,受外力的影响太大。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校受国家或主管部门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政策法规的影响太大,加在教育、学校的任务、功能太复杂,太不确定。改革开放后,教育研究成果迅速增加,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教育观念、教育研究方法及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更是层出不穷,令人难以选取,难以认清本质性的东西。而目前,新课程改革又风起云涌,理念和理论已先行一步,然而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机制、办学体制、观念调适、教育教学策略却是滞后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在改革大潮中承担的内外部压力比任何一个时期都重,学校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复杂,学校教科研面对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
但农村多数教师是“历史”培养出来的教师,无论视野、眼界、学识都有局限性。当初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政治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占主导地位。工作以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习惯的形成又限制了教师们的与时俱进,以至于胜任教育科研的教师远远落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们农村教师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掌握是严重不足的,开展教育研究确有明显的现实困难。
(五)现行组织结构的制约。
农村学校的科研如不与教研紧密结合,就失去了先导的意义,更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现行组织结构的设立却使教研和科研形成了“两张皮”,严重影响学校科研功能的发挥。教学研究归属省、市、区教研室领导,科研则归属各级科研所(处)的管辖。对应到学校,教研和科研也二元化了。
(六)真正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缺乏。
与升学实绩相比,教育科研成果是不易在短时间内显现的隐性劳动成果,这种成果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勇气,更多的表现在老师的素养、学识、思考能力、方式方法等一些难以量化、物化的方面的提高。因此往往难以衡量,也得不到相应的认同、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科研应该是充满生动的学习气氛、充满思想和基于学校现实问题基础上的创造,应是充满内在的激情和热情的。因此,笔者认为“理想中的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科研”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思考、研究是教师工作的习惯方式。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们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角色的多重性,尤其是社会对教师巨大的期望值,使教师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而发动、组织全体教师共同进行教育科研,在同一目标下各自承担任务,既有竞争又有合作,逐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研究中遇有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学校组织进行专题研讨,营造出促人学习和思考、使人上进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形成学习之风、思考之风、务实之风。
(二)教育改革实践有意义、有前沿性。
学校的教育科研,应立足于学校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高度及学校整体改革的全局来进行,选定的课题应站在教育科研的前沿,面向新世纪对学校教育的挑战和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新性;科研的突破口找得准,从关系全局而又较容易突破的方面入手;科研的重点抓得准,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形成学校个性特色进行;科研重点更是基于解决学校现实中产生和发展中将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建设研究型教师队伍。
只有研究型教师队伍才能胜任现代的教育科研,只有教师富有研究精神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在学校环境中,学生所受的最重要影响来自教师,而且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不能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固定程序。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教科研,主要就是身处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围绕自身教育实践所开展,是一种“原生态研究”。教师既是教科研的实践者,又是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要让教师最广泛、最直接、最主动地参与教育科研,让基础教育呈现出真实、生动、有效的局面。
(四)形成学习型教师团体。
没有教育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容易导致无序、无效。阅读教育名著、专著、高质量教育论文是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富有人文思想的著作,学习教育理论名著,学习有时代精神和现代信息的文章。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品味。还可以请一流的专家来校讲学,让教师直接与大师、名师对话。
(五)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式。
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育科研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按照专家的建议,结合学校的、教师们研究工作的实际特点,笔者倡导教师们进行案例研究。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以一个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及班主任的处理方法等作为研究个案,让教师们在案例研究中观察、调查、收集资料、分析、归纳,在讨论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提出教育教学的建议和策略,科研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培养和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只有了解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科研的现状,切实有效地规划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才能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树立一个品牌学校,造福一方水土。
中学科研论文篇六
(1)发现信息,搜取信息能力。要让学生能根据学习的要求去主动获取知识、技能。能让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及时删除对自己无用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增强学生的素质。
(2)分析信息,筛选信息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动态的分析、筛选、判断、鉴别,判断它的可信度,截取所有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分类,为自己将来的进一步使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3)加工信息,分解信息能力。信息获得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信息素养高的人才,应该善于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并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重新的整合,以自己的需要为目的,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分解、归放。让自己“拿得起,放得下”。
(4)利用信息创新的能力。掌握信息是为了应用,是为了自己能够创新,是为了自己能够出成绩,因此利用信息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关键,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目的。一切的信息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所以利用信息进行创新,是每个教育者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这也是为将来学生成为新世纪建设的合格人才做准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将有用的方法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这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关键。
当今社会的文盲已经不再是知识文化欠缺的人,而是不会外语和计算机的人,所以让孩子们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世纪建设性人才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以为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们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的机会。课堂是孩子们的,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但不是主角,教师要把信息教育的课堂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获取、去索取、去获得、去发展、去创新。
(2)要让孩子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孩子们的心灵还很稚嫩,他们还承受不起沉重的打击或经常性的打击,因此在计算机教育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让孩子们觉得通过努力我完全可以获得成功。一个经常体会到成功快乐的孩子,就会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因而成为乐观、向上、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
(3)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社会的高度发展,出现了许多交叉的边缘性学科,这些学科往往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是多学科的整合。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是能够懂得很多,知之很多的多面手,同时还是一个善于操作、善于创新的、集中了多种技能的人才。所以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老师要注意对这些学科的整合,让孩子们多学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技能丰富的人,将来成为一个多学科兼容的新型人才。
中学科研论文篇七
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较好的基础.。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中学科研论文篇八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也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平时是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
我们知道,兴趣是追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因而,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科技创新意识。
1.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生动的实验,不管是分组还是演示实验,都能给学生强烈刺激,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同时做好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因而在平时上课时首先应做好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也不一定要生搬硬套课本上的,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做单摆实验时,除了按要求完成课本的实验,还要求学生如何利用单摆来测量建筑物等的高度,同时要求大家回家后进行试验,这样可使物理更贴近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时,也可创新地引入一些小实验,比如,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一课的教学中,我就利用葡萄酒杯提乒乓球的小实验来引入课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教育。
2.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物理定理、定律本身就是物理学家对自然界的现象通过假设、实验后总结出来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实际的生产和生活,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及一些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
3.用生动的物理学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要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著名物理学家的故事及典型事迹,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良好的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历史材料,如,在教学自由落体时,可介绍“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在教学牛顿定律时可介绍“牛顿运动定律是如何创立的”、在教学电磁感应时可介绍“法拉第的实验”等,这样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在航空航天及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就。这样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以及研究科学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就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让他们认识到物理的广阔领域,知道科技发明如何带动社会的进步等,从而奠定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大家知道,我们辅导的科技小制作都要在课外去完成,因而可以说学生的科技知识学习、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更重要的要放在物理课外活动上来完成,而且与传统的课堂比较,课外活动更具灵活性,选择的余地也更大。
1.趣味物理实验的设计及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
在设计趣味物理实验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设计一些如“用单摆测建筑物的高度”“纸杯烧水”“水火箭”等学生能完成的课外小实验。通过小实验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课外实践活动,如“德化高山湿地的形成与保护”等,并让学生的实践活动参加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及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意识。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科技小制作。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个科技节,这时我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制作活动,比如,以前学生制作的可用于高危高位操作的扳手、真空室小水电发电装置、环保节能的喷釉装置等,对于好的项目进行改进,参加全国青少年大赛创新项目的比赛,近年来我通过这样的形式已有多名学生在创新大赛中获得了省市比赛一、二、三等奖。通过这些科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认真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
根据学生现有物理知识的实际,我们可指导学生阅读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的一些科普读物,观看一些科技有关方面的录像,如我对每班学生在假期时都布置了观看“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录像,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各种科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利用课余时间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物理知识与社会的发展、日常的生产、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每年的科技节中我都能开展一个科技方面的讲座。在讲座前,一定要认真选择材料,因此在平时我们可以收集一些航空航天技术、军事科学、空间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科学家的具体事例等材料,并对材料加以提炼,为讲座做好准备,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物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在班上自己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观念,知识就会成为束缚人类发展的绳索。创新意识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因此在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在教学中大力进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教育,因而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是每位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要做的事。
中学科研论文篇九
教师专业化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土壤。教育科研能力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完成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存在的问题。
科研意识是科研素质的重要组织部分,强烈的科研意识能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普遍淡薄,对科研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教师认为科研就是写论文评职称,有些教师则热衷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觉得能做些科研工作是在向“名师”迈进,有的则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搞科研是额外负担。
一些教师缺乏基本的教育科研理论、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在知识储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论文撰写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方面差强人意。
在资料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方面,一些教师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获取科研信息资源,对互联网的利用基本只限于使用搜索引擎,对收集到的信息不能进行有效地筛选和使用。据调查,教师对收集来的资料,感到无从下手的比例为11.66%,采取拼接方式进行处理的比例为66.30%,能够熟练驾驭资料的比例仅为21.74%。
搞学术科研型必须抵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部分小学教师虽然知道教师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具备一定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但是对科研或望而却步或浅尝辄止,缺乏“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勇气。
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认识到教学与科研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认为科研与考试成绩、升学率的关系不直接,耗时长、见效慢、与学校当前相利益矛盾。有的学校领导则是对教师没有足够的信心。
学校除上级行政部门布置任务外,很少安排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由于得不到重视,科研活动需要的时间和科研环境便得不到保证,日常教学任务与科研发生矛盾,教师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无暇顾及科研。学校缺乏科研经费和文献资料,没有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协同研究的科研合力的科研氛围。
二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培养的对策。
重视培养和提高小学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使教师科研能力与小学教育协同发展,已成为影响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化的根本因素。
1.要树立从事科研的信心。
从事科研活动,要能忍受寂寞和挫折,磨炼良好的自制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最初从事科研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科研项目进行研究,避免直接从事难度较大的课题,首先培养科研兴趣和科研信心。
2.要转变对科研的认识。
第一,教师要克服认为科研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通过学习,了解各类科研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学习,关注和收集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逐步参与课题研究和技术应用。
第二,学校要提高对科研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是教育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需要,不具备科研能力的教师,就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学校发展。学校在新教师入职教育培训时,要增加科研的培训,鼓励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3.要提高科研能力。
第一,提高信息搜索素养,拓宽消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网上大量的免费教育网站、教育类论坛、数字化学术期刊、文献数据库来获取科研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对资源的鉴别、筛选、利用和评价能力。
第二,通过专家辅导和自学方式,提高课题选择、项目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深入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科学研究方法论等理论知识。
4.学校要改善科研环境。
第一,学校要健全科研管理体制,在科研制度建设、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尽量提供保障,如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增加更多图书和数字化资源。
第二,制定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与奖金、福利、待遇等相结合,同时将科研与精神层面的荣誉感等相结合;将科研与教师职称晋升、业务评优挂钩,促使教师从自身发展需要去关注科研。
第三,学校应多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及时了解最新动态、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加强教师的文字功底,以便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为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写作基础。
5.提倡“校本科研”策略。
门或年级组的作用,敦促每一位老师参与研究,加强教师的互助合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琼、王恒.小学教师的专业生涯发展类型:一项聚类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7)。
[2]林宇.福建省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报告[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7)。
[3]武向荣.教师科研绩效激励机制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09(6)。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1][2][3]。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一
新时代要求应用型人才应具有对所从事工作强烈的责任感,对所从事专业的理论有基本的整体性的把握,熟练掌握专业工作方法和技能,具有顽强拼搏和开拓创新的精神,独立地和协同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与科研工作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在教学型大学里广泛开展科学研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科学研究,对培养“能吃苦,能协作,能创新”的“三能”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科研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科研是一项实践活动,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领域有关的科研活动,有利于将其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逐步培养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思考、判断和总结能力,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1.2科研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在知识不断加速积累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知识的拥有和掌握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是最博学的人,其终身所学也只是知识的极小一部分。因此,在知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学习的主要任务已不再是知识的掌握,而是在于掌握不断获取知识的本领。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中,常常会遇上课堂上从未学过的新知识、新技术,需要翻阅相关资料,反复思考加以解决。因此,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学会求知的平台,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科研活动,是一种以科学研究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实践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5]。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以探索、发现、发展为基础的主动学习,能更充分地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
1.3科研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浓厚兴趣。
专业兴趣对大学生学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也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亲历了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体验了其中的成就感,便会使学生感受到专业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他们对本专业的'兴趣。
1.4科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科研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和不畏困难的勇气。同时,从实验资源的共享,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启发,到共同完成科研课题,都是一个需要学会与人合作的过程。所以,科研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过程,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以科研促进教学,培养高质量应用人才的途径。
2.1实行导师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
从低年级学生入手,实行导师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可加强学生的实验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长期的、有目的性的工作,使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学会教师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从事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了解更多的、最新的学科知识,增加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学能力;培养与人合作、踏实肯干的精神。使学生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近距离接触本科生的机会,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课程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知识结构及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自身行为修养。
2.2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随着对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部把学生科研活动纳入了教学评估体系,可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和教育部对科研促进教学的导向。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造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模式。这类项目的实施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逐渐提高其实践能力。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实验的结合,经过科学研究和创造的磨练,能够不断的实现自我完善。高校应加大对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支持的力度,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逐年增加这类项目的数量和资助经费,鼓励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项目的高质量完成,最终形成实践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氛围。
2.3重视毕业论文工作。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计划中都有毕业论文(设计)实习阶段,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担负技术工作的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毕业论文是对本科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6]。该环节的教学是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水准,更体现了时代的要求[7]。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借此培养学生独立性、创新性和实验综合能力。同时,应明确毕业论文的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会某一种具体的技能,而是教会其如何去进行科学研究,做到真正“授之以渔”,而不是仅仅“授之以鱼”。因此,毕业论文工作要强调完整性,包括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选题、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药品仪器的准备、具体实验过程以及后续的表征、应用研究等等,最后完成论文并进行答辩。当然也包括与实验指导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交流和探讨[8]。为充分实现毕业论文完整性的目标,可采用导师制,让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并以导师项目为依托的办法,保证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完成场所和所需仪器、设备和材料的提供,导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全程监督和指导。同时,可考虑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延长毕业论文工作时间,避免学生考研、找工作与毕业论文完成时间的冲突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3.结束语。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保障。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开展科研促进教学的改革思路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于一般的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由于科研起步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科研资源和教师科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学校的政策指引,科研条件的改善,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般地方高校教学与科研会更加和谐地发展,相辅相成完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提高学校总体办学水平。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二
农村学校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信息传媒相对滞后,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接触社会少等造成农村中学作文水平比城市学生低的主要原因。
怎样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落后,让他们的作文有所创新呢?现谈以下三点看法:
1.观察生活,重在体验;体验生活,重在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观察生活)写作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更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只是看看而不亲自实践哪能获得?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己支配。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学生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体会田间劳作的甘苦。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悟生活的真谛。
生活只是素材,当他进入文章时,只是要经过作者的分析、认识,提炼才凝聚到文章中去,感悟是一种思想情感活动,鉴于其自身特点,其中的着眼点是开发思维,增强感悟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此人与彼人、此事与彼事、此物与彼物的不同之处。观察生活,重在体验;体验生活,重在感悟。
2.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引导模仿。
鲁迅、巴金等名家行文时之所以能挥洒自如,就是因为他们在精读、背诵方面下了许多苦功的缘故。青年时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应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抓紧时间背诵一些名篇佳作,吸收大量优美的词汇汇聚于脑中,把许多布局谋骗的章法存储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例。这样,在写作下笔时,一旦触及灵感就会意到笔随,妙语连珠。
只有懂得模仿的人,才是智者。教师也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与身边所见的人、物、事相对照,然后激发学生的模仿创造,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的模仿训练。要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
3.尊重自主,强化创新,写出特色。
创新作文应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写。
3.1标题新。把命题权还给学生,要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凝练、新颖,既能画龙点睛,又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3.2材料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来说明材料在写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再恰当不过的。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处处皆学问”的深刻道理。关注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故事库”,写出让人久读不衰的文章。
3.3语言新。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好的内容是要靠好的语言来表达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写作时,注意不断从个人的文字库存中采撷闪亮的“贝壳”来点缀文章的主题,并会旁征博引诗句、名言、歌词、谚语等,还要巧用一些修辞。
总之,改变学生讨厌作文的情况,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走出困境,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他需要全体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力求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写出新意,写出特色。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三
在大学度过了四年的紧张学习时光,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的各方面知识,深深的佩服各位专业老师的学识,从中我不仅学习到管理知识,而且学到很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在此表示真挚的谢意。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从论文选题、到撰写开题报告、最后到正文撰写,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老师指出的每一个问题,指导的每一个思路,都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无论从格式规范、论文要点、还是文章结构,于老师都不厌其烦,给予我及时的帮助,使我能够最后顺利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在此我要感谢大学所有老师,你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治学态度,不仅使我对管理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将理论和自己的工作互相印证,受益匪浅。而且使我能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继而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感谢我的各位同学,是你们的无私帮助让我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多位同学为我提供了信息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最后再次感谢大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使我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平台,幵始一段新的人生!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四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20xx.6-----20xx.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五
作为教师,为保证儿科护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建立实训操作考核制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老师在常用儿科护理操作实训课示范教学中讲解考核评分标准,让学生明确每项操作考核的要求。平时实训课随机抽取学生考核,其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期末每个学生抽签进行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占儿科期末总成绩的30%—40%。考核制度的建立增加了学生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实验课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动手又动脑。同时,丰富老师的教学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实训教学,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更有利于对教育模式改革的探索。
2注重素质教育与人文关怀。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疼爱的父母等,在操作过程中,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做父母的心情,对患儿有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护士应掌握娴熟的穿刺技术,专业技术操作时架起患儿及家长与护理人员的桥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占重要地位,是一种重要的护患沟通方式。为提高学生人文关怀的意识,我们将儿科护士的特殊素质要求教育作为实验课前的必修课,使学生明确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必须对儿童的`健康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尊重儿童,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婴儿模型上操作时表现出高度认真负责、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良好品质。
3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与时俱进,改进实训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训课的质量。在进行儿科护理教学时,理论教育与实训教学同等重要,两手要抓,两手要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易发现问题,老师可以及时纠正。通过实践学习,使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的掌握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丰富实践内容,更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往实训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单纯的看老师操作,而没有自己动手的机会。学生空有一腔理论知识,而不知如何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所谓的实训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她们的创新思维。所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训课时教师讲清每项操作要领后,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分组进行练习,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让学生上台回示,全体学生评价,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多应用不同的实训课教学方法,在学生中可获得较高的教学满意度,同事极大提高了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综合技能及学习效果。实训课的强化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出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真正发挥了实训课的教学作用。
4结语。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是中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做好了,也就在学生的理论与工作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同时对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为了更好的发挥实训教学的重要作用,应该用创新的思维建立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儿科护理技术人员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六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15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15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15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15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科研论文(二):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实践研究。
摘要。
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因此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园责任感教育、促进幼儿责任感发展的任务。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中班幼儿在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等责任感发展方面的问题。同时发现,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等问题。本研究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提出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在”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等教师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教育策略。通过研究,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家庭教育中,现今4+2+1的家庭模式造成家长对孩子的”超负荷“的包揽和娇惯,让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总是认为孩子还很小,做不了,做不好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导致孩子们缺乏应具备的责任心。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幼儿来园随意迟到;同伴发生争执时,总是将责任推卸给同伴;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等总有孩子忘了拿来,甚至还有个别幼儿会说:”奶奶没有给我拿。“……种种现象表明幼儿缺乏责任意识,怎样来提高幼儿的责任感需要作为我们学前教育者眼前亟待改善的一项工作。
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它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完善自我,可以促使人奋发上进。责任感教育能为幼儿今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良好的责任感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幼儿良好的责任感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更有利于今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而庞丽娟、姜勇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过失责任感外,在责任感的其他方面,4――5岁是幼儿责任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研究主要调查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和梳理策略,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
二、研究的概况。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的基情调查、多维度宣传动员、科学设计活动方案等系列研究与实践,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探索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策略,全面和谐的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和集体责任感。
2.研究内容。
(1)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现状调查。
(2)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以”我是小主人“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中三班37位幼儿。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幼儿现有责任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调查,概括出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依据;对幼儿参与”我是小主人“后的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幼儿的进步及有效措施。
(2)行动研究法:开展”我是小主人“实践研究活动,以幼儿行为与表现为研究素材,寻找对策,归纳与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经验并积累资料。
(3)案例分析法:收集幼儿在参与”我是小主人“活动中产生责任感和付诸责任行为时的案例,概括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4)经验总结法:在开展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梳理总结研究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步骤。
1.研究时间:2014.6-----2015.5。
2.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有关幼儿责任感养成和提升的理论,调查我班幼儿现有责任感的现状,制订合理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调整。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并撰写课题总结。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我是小主人“活动:它是一种载体,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与学习中,是幼儿以”我是小主人“的角色参与各项提升责任感的活动。
2.幼儿自我责任感:是指幼儿作为个体的人对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体现为:能够基本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了解自己在幼儿园的物品情况;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具有自我管理意识,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
3.幼儿他人责任感:幼儿个体作为同伴关系组成部分,对他人行为和现状预期负责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期间具体体现为:关心爱护班级同伴;做事眼中有他人;不打扰他人;学会包容和尊重别人的想法。
4.幼儿集体责任感:幼儿对所在集体中应做之事负责并尽力完成的一种情感。在幼儿园具体表现为:了解班级是一个集体;爱护集体的物品;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合作;为集体争光。
三、研究结果。
(一)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责任感方面的现状,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发展情况,分析哪方面的责任感表现是现阶段薄弱的?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张《幼儿责任感调查表》,选取本园16位中班教师了解中班幼儿责任感现状。调查后发现中班幼儿责任感不容乐观,具体分析如下:
1.动手操作时,依赖性强,存在”有人帮我做“的想法。在调查”幼儿是否能保管与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只有39%的幼儿能够做到自己整理物品。如在来园活动中,当孩子走进教室,脱外套的幼儿总会将外套随意放置或者直接给老师,想让生活老师帮助挂衣服、整理衣服,只有极少数幼儿会主动将自己的衣服脱下挂好。由此可见,虽然到了中班但是幼儿的自我责任感不强。
2.面对错误时,不敢负责,总以”不是我的错“为借口。调查中”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勇于承认错误。“一栏显示,能做到的幼儿只有29%,不到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在平日的观察中也发现班级物品有损坏时,不少幼儿会跑来告诉老师哪个玩具坏了,可是在问到”是谁弄坏的?“”怎么弄坏的?“后,即使有的只是无意之失,也很少有幼儿会主动承担是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幼儿自我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3.意见相左时,互相争吵,总以”我才是对的“为理由。()调查表中可见,有49%的幼儿有时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更有30%的幼儿不能做到”学会包容与尊重别人的行为与想法。“的确,班级中时常会听到有幼儿争吵的声音,”听我的“”听我的“”老师他不愿意和我玩“,不少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还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缺乏他人责任感。
4.参加活动时,随意性强,抱着”和我没关系“的心态。调查表中呈现我们班只有43%的幼儿能做到”在竞赛性游戏中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多数幼儿参加比赛活动时抱着游戏的心态和对活动结果不在乎的态度。还未形成初步的集体责任感。
(二)幼儿园在中班幼儿责任感培养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责任感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本研究主要关注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责任感培养情况,故只对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教师观念上较为重视幼儿责任感培养,但教育教学中却缺乏落实。
调查结果均显示教师100%认同责任感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日常教育中却出现和观念不同的多种表现。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应渗透于在一日活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目前教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技能发展,忽视了这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在日常观察中发现,学习活动中教师多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运动活动中则更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掌握,生活活动中关注生活能力的提升,游戏活动中关注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较为忽视。
2.幼儿园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落实责任感培养,方式单一。
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的教师多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感,一般会选用故事熏陶、谈话活动、个案讨论等载体进行,这种方式多为口头教育,而幼儿的学习方式为”在行动中学习“,所以,在集体教学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责任感,但并不是最适宜的教育方式。
3.教师为”快速省时“剥夺了生活中培养幼儿责任感的机会。
如有的教师在开放问题中写道:”我们知道责任感的培养对孩子非常重要,但是一日环节非常紧凑,孩子的慢动作和我们紧凑的节奏形成的矛盾,我们有时候会妥协后者,在教育行动中忽视了“.如在区角活动的整理环节中,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部分幼儿的活动材料仍然没有整理好,教师为了能更快的进入下一个活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代劳幼儿快速整理掉物品,或者由生活老师代为整理,这种行为直接剥脱了幼儿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
(三)以”我是小主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班幼儿责任感的策略。
1.”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树立”我的事情我来做“的理念,强化自我责任感。
图1:整理小能手提示卡。
生活小主人。聚焦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生活小主人活动,鼓励幼儿从来园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得到进步的孩子就能得到生活小主人的称号。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班级中设置了”整理小能手“称号,通过鼓励让幼儿对自己的物品进行整理,培养幼儿的个人责任感。如图1所示,在”整理小能手“提示卡中,图文并茂呈现”整理小能手“需要做的整理工作,提示幼儿及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运动小主人。聚焦幼儿的健康体质和在运动中的意志品质,我们每天还会选出运动小达人,如坚持攀爬到最高峰的幼儿,摔倒了还能坚持运动的幼儿等。运动小达人们能在排队时做火车头,享受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特权;而且可以做操时做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操。
游戏小主人。聚焦幼儿游戏中的规则践行、主动交往等行为,在游戏分享时选出今天的游戏小达人。今天你遵守班级的游戏规则了吗?今天你有没有对伙伴说说好听的话?和小伙伴分享玩具了吗?孩子的心里都有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小达人。游戏小达人们能享受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借回家玩一个晚上的权利;可以在游戏前拥有选择场地和材料的优先权。
学习小主人。聚焦幼儿在集体活动和个别化学习中的兴趣和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习活动之后,由孩子们选出学习小达人。学习小达人们能和喜欢的人一起午餐,或者首先使用最新的美工材料。
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幼儿从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成长观,强化行为养成,提高对自己负责的能力。
2.”我是小主人“活动中履行”我是班级值日生“的职责,深化他人责任感。
图2:值日生公示栏。
”三五成群“来值日,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秉着人人有机会并且合理分配组合的原则。我们商定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由八名幼儿参与值日生工作,并在值日生展板中公示值日生人员,并且每周轮换一次,这样就确保了人人参与,如图2所示。值日生们在周一来园后先要对全班幼儿进行上岗承诺再进行正常履职,这样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热情了起来。”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做班级小主人的机会。
画面的呈现,如图3、图4、图5所示。
图4:卫生管理员。
图3:小小气象员。
”一本正经“来交接,引导幼儿延续责任。周五放学前就是每周的值日生述职与交接的时间。值日生们说说一周以来的心得,可以是高兴的,也可以是困惑的,让同伴知道他们的劳动过程,体会劳动的辛苦。最后由本周值日生向下一周的值日生移交工作卡和任务卡,下周值日生需要在周末对任务卡的内容进行学习练习。
3.”我是小主人“活动中激发”我为班级添光彩“的情感,萌发集体责任感。
研目标,分任务,感知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活动开展前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为全班幼儿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在活动的设计与安排时,尽量给每个幼儿分派一个任务,这样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如:幼儿园开展的”小青蛙讲故事“比赛活动中,每位幼儿作为班级的一份子,只要讲故事本领够大都有机会代表班级去比赛。活动中,讲好故事就是我们大家努力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在讲一讲、比一比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图6:表彰展板。
明载体、巧激励,在合作中感受集体荣誉。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选择适合的活动载体,并运用多种方式激励和鼓励幼儿,帮助幼儿萌发集体责任感,达到集体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如,在幼儿园开展的”纸袋大变身“活动,请每位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纸袋进行创作,最后和平行班级的伙伴比一比,看看哪个班级的宝贝参与人数多,作品呈现好。活动中”参与多,作品好“就是我们大家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目标,每一位孩子都制作纸袋并且制作精美才能胜利。通过活动前的激励,活动后的奖励,让幼儿在团结和谐、活泼有序的活动中萌发进一步集体责任感,并且教师及时在表彰栏中给共同目标努力的幼儿表扬,如图6所示。
重体验,少介入,在实践中深化集体责任意识。体验是提升幼儿集体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可以让幼儿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如在即将举行”升旗仪式“活动前,我给幼儿观看了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对解放军叔叔们神气又整齐的步伐佩服不已,产生了我们班级主持升旗仪式的时候也要这样神气的想法。那怎么踏步才能整齐和神气呢?教师抛出问题后,放手让幼儿自己讨论与探索,从踏步神气――统一姿势――喊出口令。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但萌发了集体责任感,并且为我们班级的集体荣誉而努力着。
”我为班级添光彩“特色活动采用阶段活动机制即定期与不定期交叉进行,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体现在班级长效活动中、年龄段相关活动中、幼儿园大型活动中。集体责任感是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主人翁意识,萌发集体责任感。
四、研究的成效。
1、幼儿责任感显著提高。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自我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表现在:来园迟到的幼儿已经从部分减少到个别;班级中的吵闹声少了,孩子们可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着愉快的情绪;而且也乐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了解到幼儿在家里也开始自觉地整理玩具了。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最近一次的早操比赛,为了能得到流动红旗,那天,爱漂亮的几个妹妹小朋友放弃了每天穿得皮鞋选择了运动鞋,几个平时偷懒的小家伙最近做操时都比以前态度认真、动作到位多了,让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拥有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
2、教师的专业得到发展。通过对一些参考文献的研读,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带领幼儿开展各种社会获得,逐渐形成了大教育观的意识,日常更善于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榜样。日常的指导也更凸显观察和支持,懂得使用各种方法记录幼儿的进步与成长,通过分析与思考,提出更有效地支持策略。
五、后续思考。
1、以社会活动为拓展,争做社会小主人。整合我园为方松街道家庭型志愿者实践活动基地这一资源,宣传与动员孩子们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如”环保小先锋“垃圾分类入户宣传、”阿奈特在行动"交通文明小指挥项目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真正让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主动参与履行责任的实践中,形成相应的责任感。
2、持续提升幼儿责任感,做好幼小衔接。考虑到孩子们即将升入大班,幼小衔接无疑是家长与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做好的一项工作。责任意识强的幼儿往往在行为习惯与学习常规上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入小学后在学习、完成任务、做作业等各方面都表现得比较积极。所以怎样在大班时期让幼儿继续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马上需要面临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
[2]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感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
[5]杨希文。基于布卢姆情感目标分类学理论的幼儿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七
论文摘要:幼儿园园本教研对幼儿教师的科研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必须不断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学方法的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多样性,以培养适应幼儿园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教师;科研素质。
对幼儿教师科研素质的再度重视,源于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广泛开展。园本教研深入开展的直接动因并非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而是幼儿园自身发展和质量提升的内在诉求,是对“从对科学主义的崇拜到主张学前教育走向生态新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认同,也是教研理念从传统学术性研究到现代实践性研究的转变。
一、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一)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二)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
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三)园本教研的新要求。
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二、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现实途径。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或幼儿师范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模式借鉴。他们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特别是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忽视学前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科研素质的培养。据对在职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幼儿教师系统地学习过学前教育科研方。目前开设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院校在教学中也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譬如,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内容多量化研究、少质的研究,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讲授法、满堂灌,课程评价上多采用笔试考查学生对科研方法的识记程度,等等。这些影响了教学的效益,成为制约幼儿教师职前阶段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因素。
学前教育事业要向纵深发展,必然依赖于幼儿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而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幼儿教师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机构,不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课堂中,而且要改革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专业培养目标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也是评价培养成效的标准。确定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就决定了制定什么样的教学计划,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把培养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所需要的合格教师作为培养目标,本无可厚非。但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既应区别于中专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一一线幼儿教师,也应区别干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一一研究型的幼儿教师。因此,建议高职高专把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早教机构和幼儿园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师资”。“初步研究能力”定语的加入,既高于中幼的培养目标,又低于本科的培养目标,切合高职学前教育的实际,有利于制订教学计划,把科研素质列为学前教育学生的必备素质结构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列为教育计划的必修课程,落实在课表上,落实在教学中。
(二)课程内容的适切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前教育科研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依据幼儿园园本研究的需要、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内容的简单压缩和教学要求的降低。
幼儿园园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儿教师会观察、纪录、参与、解释、对话、反思、叙事,能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开展行动研究,积累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性智慧,成为研究性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家”。
因此,“在未来,质的研究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可能会变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在研究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时不可能脱离背景,任何问题都跟该问题有关联的各种生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质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义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叙述方式、解释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过程特征与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敏感性、动态性和独特性有着内在的适应性,因而越来越受到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和重视。嘲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也适合做质的研究。她们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学习背景、女性形象具体的思维特点,她们“天生就是和行动、应用型研究联系在一起。她们拒绝接受现状,旨在导向社会乃至个人的改变。因此,质的研究方法应成为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适合的较少。以科学出版社20xx年2月出版的杨世诚主编的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为例,只有4节内容介绍了观察法、教育叙事法、访谈法、头脑风暴法,仅仅用了27页的篇幅,占总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还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高职学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出版的刘晶波主编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专门介绍了质的研究,罗列了常用的质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作为教材。但仅仅依赖于此还不够,还需要参考大量的书籍资料。譬如,在学习纪录法时,可以参考己录,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己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这两本书。
任课教师还应经常深入到幼儿园,参加幼儿园的园本研究,在给幼儿教师做专业引领的同时,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实到教育教学中,以丰富课程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会做科研,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科研理论。因此,应打破求完整、求系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观念,建构一种做中学、求实效的行动体系的教学观念,以某种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务的完成为驱动,带动学生的做和教师的教。
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任务。譬如,如何确立研究问题、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做调查研究等,如何运用观察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资料分析法等质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这类任务是独立的、是具体的,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逐步学习掌握的。另一类是系统任务。即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项质的或是量的研究。这类任务的完成需要在学习了多种方法之后,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一个研究小组协作共同完成。
在具体任务的教学中,可采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讨——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档这样的教学流程。譬如,在学习访谈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个完整的访谈录音做示范,然后结合范例与学生一起探讨访谈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学生自己确定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选择访谈对象进行访谈并录音。老师从学生上交的访谈材料中,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剖,并让学生交流访谈经验、学习教材中有关的内容,然后,学生再次进行访谈,并把录音材料作为平时作业上交。这样,就实现了学生的亲自动手“做”研究的目的,培养了她们从事实际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并带动了相关科研理论的学习。
在系统任务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的原则,确立以3~4人为一个小组的“研究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这既是系统任务完成难度大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幼儿园“研究共同体”组织形式的需要,是培养他们协作精神和开放的研究心态的需要。虽然系统任务的完成往往在学期末,但研究小组要早建立、研究任务要早安排、研究活动要早开展。系统任务的选择既可以做质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儿教育方面的课题,也可以以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成果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行动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譬如,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问题,确定一个较为中长期的研究课题,按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的工作进程,定期开展小组学习、讨论,既可以改变她们的行为,给她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变化,也养成了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品尝到研究的乐趣。
(四)课程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课程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指挥棒”。课程评价的标准又是以课程目标是否达成为依据的。因此,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评判学生是否会“做科研”,是否学会了多种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样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学生的平时成绩就以学生个人的平时作业为依据。在平时教学中,把学生学习各种研究方法后进行练习的作品收集起来,建立她们个人的作业袋。教师借鉴实物分析的方法,发动学生自评,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发动学生互评,相互学习交流借鉴,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出出时成绩。
学生的期末成绩以小组系统任务完成的成果为依据。研究小组在全体同学和学前教育研究室全体教师面前展示研究成果,并对师生提出的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进行答辩。由全体教师按照研究成果的价值、答辩效果给小组以总的评价。再由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针对小组成员在成果和答辩中的贡献做出个人的评价,以此作为学生个人的期末成绩。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并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幼儿园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儿教师。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八
在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护理部带领全院护理人员齐心协力推进护理科研工作,20xx年在科研课题、学术论文、高新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现总结如下。
一、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
1、科研课题。
(1)申报四川省科技厅课题2项,四川省卫生厅纵向课题6项。
(2)撰写标书10份,妇产科及儿科各5份。护理部资助10项。
(3)产科向洁荣获“20xx年度中华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围产母婴优质护理(全国仅10项)科研基金”。
(4)产科向洁的《住院保胎孕妇抑郁状况调查》和妇科陈静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荣获“新加坡依耀基金科研项目”。
(5)国际组织课题《儿童自我报告结局测量系统在儿童癌症人群中的测评》。
发表护理论文74篇,其中统计源及核心期刊63篇,3篇sci论文。其中妇产科33篇(核心及统计源24篇);门急诊及供应室6篇(核心及统计源6篇);儿科19篇(核心及统计源19篇);护理部16篇,发表2篇sci护理论文。
3.高新技术。
申报临床医疗新技术3项。其中妇产科2项,儿科1项。
4,专利申请。
申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22项,获得授权6项。
二、科研队伍建设。
1、培养学科带头人。
新增成都护理学会常委1人(黄燕),罗碧如主任、赵秀芳副主任于12月成功竞选连任妇产科及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罗碧如任中华妇幼保健协会助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彭文涛任《中华护理教育》杂志编委。
为了活跃我院护理学术氛围,进一步提升护理科研水平,护理部于7月成立期刊俱乐部(journalclub),并于7月和11月举办两期活动,为乐于从事研究的护理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平台。
三、规范科研管理。
1、完善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护理教学科研管理,根据四川大学教学科研工作要求,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于6月成立我院护理教学科研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科研工作。本年度共受理各类项目申请10项,组织开题报告1次。
4、健全激励机制。
为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护理部对各类科研项目给予资助,对发表高质量论文的个人予以奖励。
四、加强学术交流。
鼓励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鼓励各学科举办高水平的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会议。本年度申报4项并举办5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400余人。
分别于5月和6月外派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参加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和儿科护理学术大会,彭文涛凭借《早产儿经口喂养临床研究》参加大会论文交流并荣获优秀论文奖,妇科陈静就《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团体心理治疗》一文进行了大会发言。
外派1人赴美参加手术室学术会议,8人到香港参加护理管理学术会议、产时急救及助产技术培训级儿童血液疾病学术会议,马晶晶在会上对《不同年龄患儿picc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大会交流。
中学科研论文篇十九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辅助”教学为立足点。调研发现,部分物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非常完整,操作性强,但教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辅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顺序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学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学生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提供导课资源、学习资源、知识点展示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因为不方便学生记录。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学生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辅助教学。例如:。
(1)不方便观察现象的演示实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实验;
(2)在展示评价环节,对于学生问题处理结果展示,实物展台可以发挥很大优势,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以文本、图片、实验等方式,通过实物展台展示给全班学生,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价,使得“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更高效。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水平,打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
中学科研论文篇二十
提问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
教学活动;提问。
【关键词定义】。
1、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通常指的是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教学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是由一个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环节构成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2、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从狭义上讲是指教师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组内现状】。
1、封闭性提问多,开放性提问少。
2、随意性提问多,科学性、针对性提问少。
3、齐答个答多,引发幼儿讨论交流少。
4、急于让幼儿回答多,给予幼儿思考时间少。
5、问题数量多,高质量提问少。
6、重复提问多,有效追问少。
【研究阶段】。
1、20xx年9月:调查组员需求、分析组员现状,制定专题研究工作计划;收集相关理论基本知识,进行个别和集体学习。
2、20xx年10月: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层次水平进行学习和梳理。
3、20xx年11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梳理。
4、20xx年12月:继续借助案例和实践活动,对提问的实施要点进行学习和梳理。
【研究背景】。
l提高组内教师观察幼儿的意识和能力。
l提高教师教学活动中提问能力。
【研究目标】。
以大班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为载体,研究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设计与组织,逐渐提高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能力。
【研究手段】。
(1)理论学习,扎实基础。
(2)预设活动,加强实践。
(3)论证思路,验证策略。
【研究成果】。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
一、关注提问的不同层次水平,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灵活、适切地使用。
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他提出:提问可依据学习目标分为六个层次水平,分别是:知识水平的提问、理解水平的提问、应用水平的提问、分析水平的提问、综合水平的提问、评价水平的提问。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环节一:
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知识水平)。
环节二:
提问1:谁来说说你怎么装的?你们都装完了吗?(知识水平)。
提问2: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没有成功?(分析水平)。
讨论:这些大石头之间有什么?(知识水平)这些空隙还可以装东西吗?(应用水平)怎样才能把这些空隙装满?(综合水平)。
环节三:
这个东西谁家用过?谁来说一说?(理解水平)。
案例一共运用到了其中的五种提问层次水平,但这五种层次水平的难易度也是层层递进的,曹老师也是根据实际进行恰当预设和运用的。知识水平的提问最简单,但在一次活动中也要控制好使用次数,不能滥用,尤其是大班幼儿。理解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反映幼儿的理解水平,在本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提问,也是在幼儿对本次活动目标中说到的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空隙的现象,体验合理安排和利用空间给生活带来便利的理解,从活动中的瓶子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应用水平的提问,是通过回答问题及操作活动反映幼儿对知识、概念的应用情况。活动中的分析水平和综合水平的两种层次虽然数量不多,但对大班幼儿是有挑战的,对目标的达成也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二、关注提问的各种组织形式,根据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特点有的放矢地使用。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反之则会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促使幼儿想象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和组织形式对幼儿理解活动内容和要求、有效参与活动过程均有重要作用。希望通过对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研究,能让活动中的关键提问都成为“关键之处的点拨,问题之间的衔接、重点之处的强调、阻塞之处的疏通”.
案例一:蔬菜馆。
故事一:
教师:说说你选了什么菜?为什么选这种菜?
幼儿1:胡萝卜,吃了眼睛会亮亮的。
幼儿2:我选了西红柿,因为西红柿蛋炒饭很好吃。
教师:可以搭配其他菜吃。
幼儿3:青椒,青椒可以抗癌。
教师:这个菜有保健的作用。
故事一中,教师针对孩子们对蔬菜的选择及原因面向群体抛出问题,以个别。
邀请的形式请幼儿进行回答。孩子们在一个个陈述理由时,回顾了已有的知识经验,熟悉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蔬菜种类,也对炒菜这一环节有了一个情景性的导入,一举多得。教师在邀请个别孩子回答后,还对每个孩子的回答做了合理有效的回应,提升了孩子们的经验。同样的问题如果以开火车的方式请幼儿回答,可能就会因为少了分析讨论而使一个关键提问的价值被埋没。
三、关注提问的实施要点,确保每个提问做到有效。
巧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启迪幼儿智慧、引发幼儿思考是提问的关键。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以达到思维和语言的有机整合。
案例一:空隙的秘密。
故事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有沙子、大石头和小石子。
师: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幼1:它们有的大有的小。
幼2:它们的重量是不一样的、颜色也不一样。
师:还有呢?
幼:它们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师:你们的小眼睛都很亮,发现了这三样材料的大小、形状、颜色、轻重都不同。
在故事一中,原本的提问是: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看看我们桌上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比较一下这三样材料,有什么主要的的不同之处?在这个提问中,不难发现只是两个简单的提问,然而却显得有些啰嗦,而修改后的提问:今天,我们要做个有趣的实验,这些材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抓住关键提问,一是说出材料,二是说出它们的不同点。
总之,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提问艺术,能使幼儿思维、想象、创造力充分发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除了上述所列的提问实施要点,还有很多其他要点,如:难易适度、符合年龄特点,指向明确、紧扣目标,简洁清晰、语言精准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地更新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质量,使之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