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校园奖章设计论文(优质16篇)
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有自我反省和观察力,能够深入总结出关键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小编找到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一
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景观绿化、小品雕塑、景观水景、灯光照明等。小城镇广场的绿化设计是广场具有尺度感和营造空间氛围的重要元素。铺装的设计上应结合所设计的文化氛围选择色彩和设计元素,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应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街道的协调统一,借助景观形式、肌理、色彩、材料以及空间表达特定文化寓意和精神含义。
1.2设计的原则。
1.2.1坚持景观生态性为原则。小城镇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它贴近自然,自然之美是它可以发掘和利用的特色,其自然之美是大中城市所没有的优势,因此保护和利用自然景观是景观设计的首选条件,小城镇景观设计中应该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开发利用中要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重视原生态环境的作用、绿化作用才能创造富有生机的文化广场景观、提高广场的利用率,但很多景观设计中却忽略这个优势而是设计成一排排枯燥单调的现代景观。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的设计中,要以区域背景为基础,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寻求城市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呼应。
1.2.2坚持社会公众性原则。广场是构成小城镇空间的首要环境要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包括年轻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小城镇广场景观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现在很多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只是追求美观效果忽略了其使用功能,广场不仅仅是供居民集聚的标志性场地,它还可以供人们在广场中进行各类活动,强化人们对文化广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1.2.3坚持文化特色原则。小城镇广场景观在营造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自己的景观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强调城镇个性,应以保护地域历史文化并将其融入到设计构思中,主要利用小城镇地域文化背景来创建空间特色。地域文化可以是某一自然特征、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节日、图腾、服饰、植物、传说以及当地特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名人。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区别于其他地区,避免似曾相识、千城一面,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活力的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二
[4]张涛.当代大学校园中心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5]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9。
[6]孙磊磊.高校交往空间模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3。
[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8]王鹏著.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
[9]高占祥著.论校园文化.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10。
[10]黄希庭等编.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6。
[11]李道增著.环境行为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
[12]何镜堂.当前高校规划建设的几个发展趋向.新建筑,2002.4。
[13]关肇邺.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建设.世界建筑.
[14]阮仪三.校园环境设计.时代建筑,1988.2。
[15]李橘梅.大学校园外部交往空间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6]陈家琦.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环境[j].山西建筑,2007.7。
[17]欧诗,陈建.高校校园公共空间环境探析[j].规划师,2003.9。
[20]张惟钰.关于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思考[j],甘肃科技,2008.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三
如今城镇和区域关系日益密切,我国东部的“长三角”、南部的“珠三角”、以及北部的“京津唐”地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注重城镇景观的品味,而小城镇广场景观作为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在小城镇文化广场景观设计中应结合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经济结构、地域风俗、历史文化等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具有明显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延续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突出城镇个性的景观环境。小城镇广场景观中应利用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来设计,而人工景观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的要求是一种贯穿历史、体现现代文化、具有审美价值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在小城镇广场景观设计中要把整个小城镇的因素全盘考虑,结合小城镇的发展,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结合,严格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重美观性和功能性的统一,设计出真正属于当地居民的文化广场景观,充分发挥实用价值,尽可能的设计成实现功能、景观、生态、人文的和谐统一的广场景观环境。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四
从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势上看,信息社会的环境应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拥有高新技术能够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的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推动社会的发展并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二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的不断普及,促使着社会社会环境正逐渐向高度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虚拟化的人造环境发展;三是在信息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距离远近已经不成为人们沟通的主要障碍。网络电话、微信视频、手机等的出现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了人们之间的沟通次数和效率。四是由于各种环境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及发达的通讯设备以更快捷的速度给人们提供着各种刺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个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个人空间、人际距离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环境心理的角度上看,一个社会时代的环境因素对人有着深远的影响,每个时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例如在农业时代,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往往表现为比较保守、做事效率低下、比较悠闲散漫的特征;而在工业时代,人的行为往往表现为生活工作节奏比较快、工作效率比较高,思想比较开放等特征;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的行为表现出效率更高更快、信息共享、生活工作节奏更快、思想更加开放等特征。因而,人们在心理情绪上常常表现出焦虑和恐惧,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被剥夺了。因此,环境景观设计就应当把减少人的疲劳和压力,最大限度地寻回人们的心理“诗意”和“个人空间”加以考虑,为信息社会的环境设计增添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景观。从高等院校的人群来看,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的愿望以及个体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与归属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空间,通过对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感情和提高集体精神。教师对环境同样存在需求,主要体现在课间与课后休息时间上的需求;校园内与学生和其他同事的交流需求;以及教师自我进修与培训的需求。在学校校园里面可以设置可提供休息和交流的空间,比如在学校楼道设置长椅或者休息交流室等。
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二是特色性原则。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三是朴实性原则。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四是艺术性原则。根据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各种建筑群体、专业特色主题文化以及办学宗旨等,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警句、雕塑、山、石、水、草、树、木等,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文化。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校园景观设计除了应坚持上述四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思维模式。“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在以“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景观设计时,第一是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给予的启示融入到设计之中;第二是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是尽量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五是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种景观元素进行的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生存的需要,也为审美的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整体优化。“人性化设计思维”模式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以展示对人的.物理层次的关怀。其次是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使景观体现对人的心理层次的关怀,要让人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此景情有独钟。要让人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使“景”升为“境”,即“境界”,达到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和结晶,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把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等高科技产品放入到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要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就是要求从长远的观念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风格,都应坚持和遵循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及五个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的设计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2]《大学校园环境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李理著南京林业大学学报.6。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五
桥梁是用来跨越障碍物,保证线路通畅的人工构筑物。
从实用角度出发,桥梁设计师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桥梁使用功能,保证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年限内的坚固耐用,力求做到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可行,在此基础上,尽量兼顾美学特点,将景观设计融于其中,做到桥梁整体与自然相融合,即景中有桥,桥中有景。
近几年,桥梁景观设计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桥梁设计中,这将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以及自然的状态。
桥梁景观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单位所制定的桥梁景观建设标难和要求、景观开发利用目标和要求、地区规划及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规划等,结合桥型特点、交通特点及桥位周边环境的自然地理风貌特点、地形地质地物特点、人文特点,在桥梁结构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按照美学原则对桥梁及其周边环境进行的景观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
“景观”既要有“景”又要有“观”,即既有景色又具有观赏性,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是最基本的要求。
一座桥就是一处景观,它处在自然环境之中,又要融于自然环境,才能使人造建筑物与自然统一协调,达到景观设计的目的。
2.1设计方面。
景观设计并非单独存在的单元,是在众多条件之下的合理布局,刻意的追求标新立异,可能会背离桥址处本来的风貌,使桥梁景观脱离了设计的初衷。
因此,要进行景观设计,还要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等进行了解,从而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致。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参考已建成的具有景观价值的桥梁,并结合桥梁本身的结构特点来定义桥梁景观。
在桥梁使用功能基础上的美学设计应不降低结构承载能力、结构刚度、结构稳定性和结构使用寿命。
2.2经济、实用性。
桥梁的建设主要是起到沟通的作用,方便行人和车辆通行,促进经济上的交流和发展,景观设计要在保证桥梁使用功能的基础之上,力图达到桥梁功能、安全、经济和美学的协调与和谐。
对于桥梁的整体建设投资,应该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景观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杭州湾跨海大桥,离南岸14公里处的一个本来就有沉积的淤滩上建立了一处海中平台。
施工时,利于物流。
施工结束时,平台将成为集救援、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桥中转运站。
平台上还拟建t望塔,风和日丽时,南可望慈溪庵东水路湾村的桥墩,北眺海盐郑家埭。
所以这个平台于潮流无碍,同时作为一处景观平台,不失为美妙的设计。
2.3精神层面。
桥梁的建设,彰显着一座城市的历史人文背景,昭示着城市蓬勃的生机。
通车后,若其线形流畅、气势恢宏,能给人以亲近感觉和特别的美感,那么无疑这对于通行的人们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显示着城市不同凡响的时代特征。
3、桥梁景观设计时可引入的设计理念。
3.1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传统园林理论的基础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学、文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士对自然环境进行有意识改造的思维过程和筹划策略。
在桥梁景观设计时可以将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其中。
园林景观具体的讲,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通过景观设计,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也符合了桥梁景观设计的初衷,使桥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与环境的融合。
桥梁本身即是一处景观,将园林景观设计融合于桥梁设计中,使桥梁在其架构、外观、色彩、照明等方面更贴近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气息,更加凸显桥梁的与时俱进和象征意义,这也是现代化桥梁建设的一种需要。
3.2环境景观。
桥梁是一座人工建筑物,如将其放入自然环境中,难免会觉得突兀、不协调。
那么在景观设计中,就要改变这种生硬的添加,赋予其自然生动的感觉。
首先根据当地的自然地貌和交通需求等,来定义桥的类型;然后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桥梁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亦可利用雕塑、雕刻等方式来体现当地的风俗文化。
4、结语。
桥梁的发展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桥梁是一座城市的窗口,也是文明发展的象征。
人类在开发自然,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应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真实性,桥梁景观设计则符合了这种迫切的需求。
因地制宜的选择桥型,多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考虑,满足技术和景观美学的需要,是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滕玉军.桥梁景观设计与效果[a].山东交通科技.2010.
[2]高海涛.我国桥梁景观设计[c].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
[3]潘世建,杨盛福.桥梁景观[m].人民交通出版社..
[4]鲁敏,李英杰.园林景观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5.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六
摘要:随着当今医疗技术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也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本文结合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实例,对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的一些理念进行探讨,以资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单体设计。
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深深影响着医院建筑的设计,现代医院建筑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将以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为例,探析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理念。
1.1以人为本。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要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人以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将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科学合理。
根据医院的特性,建筑设计需考虑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从总体到单体,贯彻控制交叉感染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置合理的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和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从整体到局部都应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
1.3绿色生态。
医院属于高能耗行业,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尽量营造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其次,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设施,结合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
1.4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疗技术和设施发展得越来越快,新技术和新设施应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的设计也要适应医疗模式的发展,预留灵活改造的空间。
2、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单体布局。
医院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统筹全局,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各个层面上进行把握,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将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相互隔离,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发生。就一般的综合医院而言,主要是由医疗(含门急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四部分组成。对于有教学和科研功能的综合医院,其功能组成中还应包括教学设施用房以及科研用房。各功能部分之间各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场地周边的地形、道路和建筑现状,综合处理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位置。在西安141医院规划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方面:对医院所在环境的.场所确认:完善医院的发展系统和空间秩序感;形成门急诊、医技、住院、体检中心等各部门的便捷联系与合理构架;病人、访客以及工作人员的交通组织与停车规划;医院的建筑总体、日照朝向、绿化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组合。
2.1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集中式布局,根据医疗功能特点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将院区分为医疗综合区、后勤辅助区及预留发展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通过医疗街有机组成了医院的医疗综合区,并通过连廊与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紧密联系。在保证医疗功能组织合理的基础上,满足了预留发展用地的需求,同时确保了住院楼远离噪声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2.2流线组织。
总体规划需考虑以合理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配置实现医院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交通流线便捷、提高诊疗效率的空间布局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西安141医院院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根据“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对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体检、办公等功能单元的出入口均进行了较好的组织,并通过院区内环道加以联系。在门诊部、急诊部与住院部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保证了院区内良好的人车秩序。
2.3景观绿化。
现代医院,除了需要现代化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良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本方案中合理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绿地景观、入口广场景观、医疗街景观中庭、景观院落、屋顶花园等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3、建筑单体功能组合与平面布局。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中,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是重点所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医院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解决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问题,更要体现高效便捷和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在西安141医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以“病人为本”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设计理念,并严格遵循“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设计原则。医疗综合楼通过以医疗街为核心的水平交通和以自动扶梯、电梯为核心的竖向交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各个医疗功能单元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层高4.5m,布置了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洗衣房以及直线加速器与核医学等医技用房,并设置了污物集中通道。一层设门诊大厅、急诊部、住院部大厅、中心供应室和影像科等诊疗用房,独立设置儿科和发热、肠道门诊入口,为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就餐,住院部一层设置营养厨房。二层为诊科单元,包括电生理科、内窥镜、检验科、血液透析中心和儿科护理等单元,设置特诊科和职业病防治诊室,并为其设置专用入口通道。各诊科单元采用医患分区分流的流线布局,保证了良好的就医秩序。三层设有中医理疗科、制剂科、病案室和信息中心、产科分娩部和产科病房。四层为门急诊部屋顶花园,以及联系紧密的洁净手术部、病理科及icu与外科病房。洁净手术部严格区分无菌、洁净、污染等区域,防治手术污染及院内感染发生,手术部换床处、住院部及急诊部均能取得快捷的联系。医生通过病理科入口处的卫生通道到手术部内,一层中心供应的无菌品库与洁净器械库通过无菌梯垂直相连,保证了物品运输高效性。污物走道端部设置污物电梯,直接连通一层中心供应室,方便器械及时消毒。洁净手术部顶层设置净化设备用房,提供手术部的净化空调。5~11层为住院部标准层,每层包括两个护理单元,按照医患分区的原则分别设置医护区、治疗区、病房区及活动区。
病房区基本布置在南向,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和景观朝向。医护人员通过医务梯可以直接经医护通道到达医护区。餐梯与一层营养厨房联系紧密,便于食品配送。12层为vip病房层,包括普通单间、带有客厅的豪华病房以及康复训练室。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为现代化高效的医护救援提供了保障设施。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的1~3层为体检中心,四层至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并设有报告厅和图书馆。二层设有休息早餐厅,为体检人员提供舒适轻松的体检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五层设有退台屋顶花园,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交流场所。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建筑基本要素,医院的建筑形象必然要充分体现其功能特征。由于医院建筑功能要求复杂、严格,创作自由度偏低,因此形象设计宜平和自然,忌浮华张扬,既要充分反应医疗建筑的个性,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特征使建筑整体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西安141医院的建筑造型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轮廓和城市形象,形成统一有序、层次丰富的空间界面,体现医院建筑的独特性和标识性。
5、结束语。
较其他公共建筑而言,医院建筑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关注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谷建.医改背景下医疗建筑设计变化的探讨[j].建筑技艺,2014(12).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七
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大众。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表述功能。就是说,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实用的,同时又不是纯粹的“空”,而且有着非实用性的文化表征功能。正是这种文化表征功能的非实用性、非物质性,才证明着和叙说着这个空间的.公共性,即人人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拥有,所以,才叫做“公共空间”。这才是“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质,体现方式就是“公共艺术”。这就涉及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要求,即它是公众的。
(一)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公共艺术是由公众、艺术家以及投资方,针对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众关注的社会主题,经过沟通合作,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有了公共合作的性质。而其中的投资方往往是政府或某一社会团体,而后者也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众行为。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些开发商也把建筑开发的部分预算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小品的建设,但往往是应付了事,效果也比较一般。但不管如何,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必须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林强(莆田学院福建省351100)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大众位于公共空间中,公共大众可自由观看和介入;另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民意,以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服务主体是公共大众,只有通过公共大众的使用和评判,才能鉴别其优劣。因而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里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满不满意,只有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一旦完成,就要置身于公共环境之中,接受公众的使用、鉴赏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评头论足,也可能是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批评。
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其审美具有时代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艺术可看作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彰显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必须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复制现象从南到北蔓延开来,而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难逃其难。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都存在着盲目亮化、互相攀比、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根本不考虑本来的人文、环境、自然与实际发展状况,急功近利,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严重违背了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使公共艺术的品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街热”、“市井文化雕塑热”、“休闲文化广场热”、“图腾柱热”等等,甚至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的前卫艺术也毅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都是对公共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和亵渎。
作为受到公众制约的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是身处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也不能标新立异,让公众不知所云而敬而远之;更不能“原模原样”没有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创造。而应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众所接受,即所谓“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
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关注公共大众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要求。注重艺术作品与公共大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造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
三、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公共精神”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与其它艺术不同,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艺术责任,必须抛开其材质、形状、色彩、风格、样式等表面因素,深入公共艺术的内涵,反映和传达时代精神。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喜欢比艺术家个人的喜欢更重要。俄罗斯艺术批评家爱森斯坦指出墨西哥壁画绝妙地证明“一个真正卓越的艺术家首先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及其对伟大思想深信不疑的表现者,这种信念愈强,这个艺术家就愈伟大”作为一位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品与公共环境的需要相吻合,还要使作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甚至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与情感诉求,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传达人类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
(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的主旨和意义。
(二)公共艺术应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它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走出高等院校,而直接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是现代设计的本质所在,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自现代文明以来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要求。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并体现这些思想的艺术设计,才是最先进的设计,也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化、平民化的传达就是让公共大众感受到公共空间的美好。它不是概念、不是标榜、不是象征,而是实现人文关怀的福祉。
四、结语。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公共大众是公共艺术设计使用和评判的主体,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反映公共大众的意志和审美,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的“公共精神”才能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也只有实现了“公共性”,公共艺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参考文献:[1]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学林出版社,.
[4]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杨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6]袁运甫.有容乃大[m].岭南美术出版社,.
[7]邹文.公共艺术在北京装饰[j].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2003(10).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八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有序、有效展开,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对加强学生锻炼,以及提高其运动技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实现其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论文将主要分析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技能;全面素质;足球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暴露。
出的不足之处目前各高校均已有序展开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但是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方面,均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对实现其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整体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起步相比较其它国家而言较晚。因此导致其学科属性尚未达到学术范式要求,且教学标准制定缺少学科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定位为—“体育专业教学的分支”。基于此定位制定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此定位和制定教学目标,相对而言缺少一定的严谨性,且无法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指明方向。而且最重要的是会造成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只单纯的注重阶段教学,而不重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学,这与当下全面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相悖。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展开的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具体包含足球基本理论教学、锻炼方法、竞赛规则及技巧等内容,过少甚至不涉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如此一来,教学内容偏向于专业足球教学,相对较为复杂,且其实效性不足,趣味性差。长期依照此教学内容展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势必会对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导致足球教学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投入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少,足球教学配套服务设施不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资金不足。因此,导致部分学校足球教学受到场地限制,更多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而实际展开足球教学活动时,大多数情况下也选择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理论教学,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演练为主。如此一来,既不满足当下体育教学发展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即没有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实施策略。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展开学习,并在这一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运动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观、道德观、心理状态,进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丰富足球教学方法。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消除教学活动的枯燥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足球教学活动中,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足球教学内容,选择游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辅助教学工作等等方法。比如,针对某足球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向学生传授动作要领,便于学生初步认识此动作。然后教师示范、学生复述,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足球知识。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足球游戏、足球对抗赛等等活动展开日常足球教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还应该注意创新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方法。因为足球教学在不断发展,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二)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对于有效展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意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以下几方面精选教学内容:
(1)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足球教学内容,而且应该注意把握其简易度。
(2)精选实用性足球教学内容,选择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足球教学内容。
(3)侧重展开球性练习、运球技术、停球技术、顶球技术、脚内侧踢球等教学内容。究其根本在于,其是足球教学的基本内容,且也是运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动作。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选足球教学内容,选择利于激发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足球教学内容。
(三)合理制定考核标准。
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考核,不同于其它学科知识。通常情况下,选择两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然后通过衡量学生的足球技术运用情况作出考核评价。此外,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等也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标准,相对而言过于简单,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基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四角度展开综合性评价,结合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展开综合性评价。具体阐述,主观评价指基于足球比赛,衡量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以及其能力,而客观评价则指技术、理论考核。展开综合性评价,相对而言更能全面衡量学生在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学习情况。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展开,帮助学生加强锻炼,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精选足球教学内容、合理制定考核标准、丰富教学方法等。希望本论文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这一问题展开的深入思考,可以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保障足球教学活动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刚,董晓春。山西省部分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术研究,2017,2(09):128—130。
[2]王群。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133—134。
[3]叶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04):222—223。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九
创意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创意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更是提高学校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校园创新与创意产品的发展承载着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对于时尚、前卫、活跃的大学生们,校园创意文化产业的挖掘塑造与创新推广,有利于同学们在文化产品中感受到强大的校园文化魅力,这不仅对增强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知名影响力有着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更是为广大学子感恩感怀母校,心系母校提供一种途径。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据数据显示,的gdp总量约为65.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将近7.4%,以平均汇率估计,20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1460,gdp约10.3557万亿美元,虽然总值在不断生长,但是中国在文化产业方面依然较别的国家落后,开发文化产品类人员匮乏,没有太多的创新创意,太多的模仿使得中国的创新思维一直没有涌现出来。
就现在而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长期以来,融资机构没有合理的融资机会给予企业,渠道十分不顺畅,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文化创新创意企业发展的问题。并且顺应文化工业发展水平的融资工具还非常短缺,政策扶持力度不强,许多中小型企业无法继续开办;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在于创新性,其中包括本身具有创意天赋的人才,也包括将创意产品商业化带向市场的人。因此如果缺乏原创性,我们将在分工中一直处于模仿和代工等低水平制造环节,所以能够有一个创新型的思想队伍无疑是开创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宝典;[1]再次,中国一直没有特别优秀的文化创意品牌,许多企业都是中小型,没有品牌影响力,因此开创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是重中之重。
文化创意产品行业,是以我们很熟悉的个性产品定制产业为主,当今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不满足于现成商品,因此文化创意产品非常适合校园这个文化市场,另外在高校中,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一直是个空白,很少有比较全面的文化创意市场,所以开拓和推广校园创意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平台。
产品品牌化效益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没有比较出众的品牌,虽然是设计人员设计,但大多数较为普通没有特别大的创新性,销售商仅仅满足于初级生产,忽视了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致使校园文化产品不能走企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而且在私人订制专属产品上没有太多明确的标准判定,许多顾客以个人的喜好去评价,没有良好的公正性。
线上线下电商平台利用效率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创意品的消售方式很单一,大多数只有线下销售,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在实体店中进行消费购买。大多数的制造者和经销商固守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没有开发新型的电子商务渠道,低效率的线下购买无法提升订单数量。
1、“线上线下”电商营销策略。
“线上线下o2o”销售模式。线下以传统方式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在各大高校招收代理分发传单,提高知名度,并且将在校园固定区域成立画室和手绘创意基地,将大量喜爱创作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创造出更非凡的创意品,在后期可以将一些优秀功底的朋友纳入团队;线上方面将开设一定的'公众平台和淘宝店铺以更方便更多客户购买了解到品牌,并且在一些门户网站积极发表刊登文化创意产品的新闻,提高品牌知名度。
2、c2b客户服务模式。
c2b模式更加注重于用户资源的转化,强化文化品牌概念以获得消费者认可,使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品牌印象。私人订制创意品就是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打造专属的定制产品,使得产品更加具有专属性和独一无二。
人才是创新产业生长的核心焦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当努力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一份属于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更多创意人才创造出更好的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5、完善政策法规,以对文化创意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1、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是以校园风景、风采、青春记忆为主题,开发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紧密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将渠道扩展至线上结合线下营销,打造属于高校的“优趣”品牌,理念价值在于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环境的宣传及校园美景的传播,而更为珍贵的意义在于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深切留念。
2、商业模式――“线上线下o2o”营销方式。
项目将产品发到网上或者在线下摆卖,顾客可以通过宣传了解直接从线下进行购买;也可以在网上选购已经设计好的物品,或是提出自己的喜好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将为其私人订制,并由配送人员进行物流配送,完成线上线下o2o电商结合模式。
3、特色服务――“私人定制”打造品牌。
项目设计人员将为大家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的私人定制业务,根据顾客的喜好打造专属的定制产品使整个交易过程充满惊喜与趣味,并致力于打造属于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加深顾客心中的品牌印象。
4、整体营销策划方案。
项目发展拓展的整体营销规划为“o2o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线上以微信x众号和微博、贴吧作为宣传推广,并将网站与淘宝店铺作为平台主营的业务销售,线下主要以轰炸式宣传单和节假日促销产品为主,后期不断招收代理和线下设点推广宣传。
【参考文献】。
[1]蔡承彬.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发展现状[j].经济问题,(12).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
高校公共设施设计与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也是体现该校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校园公共设施既能体现该校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内涵,也能体现该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形象。本文针对高校内公共设施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加以分析总结,以期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校园公共设施包括校园道路标识系统,校园休闲景观系统、校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分类,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服务于大众的设备或物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设施发展趋于多样化。现代高校内的公共设施起着协调校内外师生与校园环境关系的作用,是校园生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设计师如何创造出符合现代高校校园生活需求的公关设施,使之与高校整体发展协调,公关设施的设计方法尤为重要。
高校公共设施是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种特殊的校园艺术品。对于宣扬校园文化,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起着关键作用。高校公关设施主要有一下用途。
1.导视作用。
以传达视觉信息为主的设施,包括道路标识、建筑物标识。主要形式有路牌、路标、宣传栏、广告招贴栏等。
2.卫生作用。
以清洁卫生为目的的公共设施。如垃圾箱、垃圾站、卫生间盥洗室等等。
3.休闲作用。
以游憩休闲为主要目的的设施。有公共座椅、台桌、景观小品等。
1.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协调。
现今高校的校园环境越来越受到师生乃至社会人群的关注,校园环境是否协调统一直接影响对整个校园环境的评价。高校公共家具的外观造型设计也要与校园整体规划相一致,才能满足整体的统一性。虽然公共家具都是单独的个体,在局部环境中各自独立,承担各自的使用功能,但是在整体系统中,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即便单体家具设计构思新颖,创意独到,但如果不能与整体校园环境协调统一的话,依然是不成功的设计。
2.与校园文化发展相吻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高校教育的关注越来越高,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不同高校推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国家教育委员会指出:校园文化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共同创建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除课堂教学、实习、设计及校园基础物质建设之外的一切校园活动的总和,它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精神境界、校风学风、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学校的传统与习惯、学生社团、校内文体活动、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环境布局、美化等方面。高校公共家具在校园中是有明显文化意味的物质设施,例如宣传招贴栏,路标路牌,另外还有校园内的景观小品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表现载体,因此在高校公共家具设计时要符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出校园文化的特色。
3.与人性化设计相匹配。
为了满足校园公共场所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进行设计时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师生群体的需要,怎样使他们在使用中感到便利、安全、舒适是设计此类产品必要的考虑因素。
1.整体环境与单体设施的协调统一。
整体环境协调与否关系到一个高校校园环境的规划程度水平高低,设计师在设计公共设施的单体时,第一应时刻注意与环境的整体协调性。例如对色彩的选择、材料的运用、纹样的处理等方面。其次设计方案应进行反复的比较推敲,以大环境树立全局观,但同时要注重细节的表达,也不可过于笼统粗糙。第三,在每一个不同的单体设计时都应具有统一表现的元素,即共性表现,以达到统一的目的,使局部的单体与全局的整体环境相融合,实现统一中有变化,个性中体现统一。
2.视觉化效果的协调统一。
在现代化的高校校园中,视觉标示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要素,因此在对公共设施进行设计配色和装饰时,必须注重视觉效果的完整度和统一性。首先,高校的校徽、校旗和校园文化等符号标识,应合理地体现在公共设施之中;其次,色彩是视觉系统中最易显现的元素,在选择配色方案时应尽量选取该校校园内的特色色相,同时要与周围环境相统一,与该地区地域特色相协调;第三,在设计时应注意将该设施与周围的景观设计风格相统一,不能过分跳跃突出,把握全局效果,这样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衬托校园整体环境。
3.功能与形式的协调统一。
公共设施的功能与形式两者之间是一种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公共设施产品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这一基本关系,并将其充分融合。高校公共设施服务于校内师生,功能性必须得以充分体现,因此设计者在对单体设施或组合设施产品创作时,必须先了解该产品的主要用途和服务对象,在功能需求方面尽可能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体现功能使用的科学性。同时,在外形审美与视觉环境方面,形式美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当代高校对校园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单调乏味的功能主义也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设计师应尽可能多考虑校园文化、地域特色、整体配色方案等形式美元素,使功能与形式完美协调,和谐统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等方面在不断提升,高校公共设施设计要求设计师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掌握合理的设计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使高校环境整体统一协调,营造优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一
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如何在建筑改造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观念成了建筑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建筑节能是建筑外立面设计进行可持续改造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影响建筑外立面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后,实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开始将可持续融入行业发展战略,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基本都涵盖着可持续思想。建筑是满足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对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的部分。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对资源的消耗日益增加,对建筑实施可持续改造十分必要。
目前,对旧建筑改造是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怎样在有限的经济范围内实现对旧建筑有效改造,既能满足人们的视觉享受又能使之与周围环境想协调。
与西方相比,我国国情、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与西方都存在差异,因此关于建筑立面改造上的设计水平以及技术手段等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在较长的时间里,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建筑立面改造技术和理论,提高和改进我国的建筑立面设计水平。对旧建筑外立面改造是一项时间短见效快,普及率高,省时省力省钱的建筑施工。但是在对旧建筑外立面改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外立面改造往往只起到了提高建筑保温节能、美化建筑形象的作用,没有全面的体现可持续改造,如环境表现、场所精神等通常在改造中都无法实现。因此,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全面融入到建筑外立面改造中,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对建筑形态影响的直接因素是建筑外立面。建筑外立面的尺度、颜色、比例、材质等对整个建筑具有重大影,建筑外立面的形态会成为组成此地区未来建筑的重要文脉。如果建筑外立面设计效果好,不仅能提升原有环境中的空间质量,还能不断延续该地区的文脉,既与时俱进又有自己的特色,在建筑品味提升的同时,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密度越来越大。优雅、端庄、平和的色彩成为人们推崇的主调色。因此在对建筑外立面色彩进行设计时,为了避免明度过高或太低,纯度过高引起的庸俗混乱或者压抑沉闷的建筑视觉感受,含灰色调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建筑外立面使用色彩过多,容易引起色彩混乱。通常情况下,建筑单体色彩应控制在三个颜色以内,且要注意颜色对比太强的'配比最好不要用。因为对比越强的色彩组合,给人感觉生硬、刺激,而对比度较小的低纯度或中明度看起来比较优雅、自然。对于体量较大,高度较高的建筑物,为了让建筑物显得气派和庄重,在外立面设计时用最好选用灰色等低纯度和中明度的颜色。
让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使人们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引起共鸣是外立面设计成功的典范。在设计外立面过程中,为了能够体现地域性特征,文脉性、时代精神,实现立面建设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外包立面、建筑立面完全更换是进行建筑外立面文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改造对象。
3.1更换墙体饰面材料。在原有外立面洞口设置、墙体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用材料对墙体进行改造。这种方式是通过对饰面材料进行重新组合,通过调整建筑尺度、比例等改变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工期短、造价低、且保持建筑表皮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关系,对大部分建筑都比较实用。第一,在选择立面材料时,应注意新旧材料的协调性。因为在外立面设计改造时,在坚持可持续观念上,对材料进行循环使用还能调解新立面与旧建筑之间的关系,如果旧材料数量不足,则需要新材料补救,因此,协调好新旧部分的关系十分重要。第二,由于每个建筑的外观形态各有差异,且由于时代不同建筑的尺度也不同,在对外立面设计改造时,为了实现尺度划分的延续性、相似性,建筑外立面设计者应根据建筑对立面尺度的划分原则,运用材料、装饰、色彩等手段进行规划。第三,门窗、遮阳板、雨棚是装饰构件的主要功能性构件。在进行外立面设计改造时,应将建筑地区的特有装饰标志合理运用到新立面中,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直接运用、变化运用以及易位运用是装饰构件的主要应用方式。
3.2外包立面。外包立面主要是强调视觉形象效果,在不改变原有建筑的空间和功能的基础上,在原建筑的外面再添加一层。原建筑外立面一定程度上对外包立面造成限制。外包立面主要是满足视觉要求,对外立面与建筑的其他构件的逻辑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建筑逻辑的真实性也被掩盖。所以,在对建筑外立面进行外包立面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将外包立面与原建筑的其他构件相协调。玻璃幕墙等非透明材料是外包材料一般采用的类型。
4技术设计改造。
面对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建筑设计的重点逐渐转换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上,这也是建筑外立面改造的重要出发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形象以及舒适度问题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地理多处于四季变化明显的地区。受自然环境对居住地的影响,夏季空调降温,冬季采暖供热,导致建筑能力消耗越来越大,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节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人们对建筑实施可持续改造势在必行。在对建筑外立面设计时,应结合建筑节能思想,进行可行性、创新性设计,迎合建筑可持续发展要求。
由于建筑外立面与外界自然环境相接触,受各方面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功能逐渐下降,为了让其保持安全、美观、节能的多重环保效果,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在建筑外立面设计时,首先要处理好环境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原则,如果处理不当在周围环境中建筑物就会显得十分突兀;同时外立面设计还能对建筑主体起到保护作用。当前来看,我国关于建筑外立面设计技术在装饰材料选择、装饰效果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节能效果的运行。同时,节能效果的好坏也对建筑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对墙体、屋面、外窗进行合理的保温设计,不仅能美化建筑外立面,同时也起到节能的效果。
4.1外墙保温技术措施。在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到外墙外保温技术。采用这种方案,可以对整个建筑主体起到保护作用。由于气候原因在一些温差较大的季节,建筑物内外温差常常较大,采用此方案,可以有效调节建筑内外温差,防止结构变形产生不同程度的应力。
4.2外窗的保温技术措施。窗是整个建筑外立面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建筑物外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在保持建筑时尚的外观形象基础上,不会增加建筑工程的能源消耗。采用low-e玻璃在建筑幕墙中,既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耗能,又能确保建筑立面效果。
5结语。
在对建筑外立面可持续改造中,应充分结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松.太阳能光电板在可持续建筑立面整合设计中的美学表达[j].建筑技术及设计,(3).
[2]李梓郁.浅谈建筑设计和节能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34).
[3]边颖.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5).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二
我们看到了文人内心的无奈与悲凉,同时也看到东方哲学影响下的审美格调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式。挖掘文人园林的意境营造绝不是追求旧文人的生活模式和心态,而是从中感悟空间的东方哲学,这是一种精神性的审美构架,极具东方气质,追求与自然相融的意境,寻求单纯物质空间带来的精神享受。如何在人为的空间环境中打破与自然的隔绝;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再造精神的无限性,将人、自然、空间三位一体有机的融合。这些空间营造的手法与思想很多可以被当代设计借鉴。
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有机的结合,追求单纯的自然品位,远离华丽、琐碎、堆砌、庸俗和过分的装饰,力求一石一木传达情致,用极小的空间营造丰富的审美意境。在文人山水园林的山水美学意境中,可以被现代空间设计借鉴的手法和理论思想很多。首先,在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上,步随景移,移步易景,是一种很好的设计手段。它注意时间和空间层次的流动性,在少量的时间里体会着丰富变化的空间审美,景物与周围环境或开或合,或虚或实,不必强求整体设计的定式,依环境造空间,依时空求变化。在设计中选材经济、朴素、雅致、格调清新,直接触发人们心灵的本质。当代空间设计中很多案例都试图追求这是空间布局的意境美。例如,刘家琨设计的《何多苓工作室》。他在建筑的中间安置了天井,这看似简单的小小天井积聚文人山水园林的特质。“天井四壁封闭,特意拔高,对外成为物质性的主体,对内则强化了空无,这个天井是为空间的存在性和东方精神而置的。”
在这个天井中人们不能直面天空,但可以透过四周形态各异的窗看到天井内不同的景致。阳光也由于墙面的反射变得柔和了起来。人随着时间变化体会自然地微妙变化,怡景怡情。其次,在造园手段上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当今寸土寸金的城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到园林设计中“小”的问题。文人园林中既有“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的上下动态把握,也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远近打量把握。例如,王澎主持设计的上海顶层画廊,在不大的面积内营造出一个极富动态的空间,利用开合墙面和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形成空间的复杂和变化。坐在可以移动的方形空间,周围是一片黑暗,穿过一扇透出微亮光线的门窗,使人感觉自己是坐在一个室外的庭院,产生矛盾的虚幻空间感。在王澎的作品中充分体现出小空间复杂时空的设计思维。又如,在美学观点上文人园林强调“形”,而不是“型”。关于“形”,萧启宏先生的解释为影子,“影”因轮廓形成形状,而“型”是人为之物“,形”却是物我合一。所以文人园林中门窗、隔扇、剪纸花窗、透漏的假山,无不因影子而产生致幻致虚的意境。影与形互为关系,不断重构,形与无形相互交替极具现代感。所以被当代空间设计借鉴。例如,王晖先生设计的“左右间酒吧”,酒吧利用镜子和镜面不锈钢的折射和反射所表现出来影的“无形之形”,引起观者新奇的感受和有趣的遐想。再如,在空间功能上文人园林不单是满足简单的私密性,而是同时要满足可游、可居、可观、可行的观点。一些建筑如:台、楼、阁、亭、廊,皆朝四面有不同程序的开敞,称“厅空间”。这种“厅空间”成为文人园林的主导形式,满足了文人看与被看的审美情趣。所以,这样的一种“厅空间”被当代设计师所借鉴。房屋的中间有庭院,建筑绕庭而作。
二、人生活于园中与自然融合。
是独立精神的放松,使建筑在自然面前甘当配角,使自然成为审美主体。文人园林设计是整体思维的产物,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容纳着最丰富的内容。这如同中国文化的另一代表——围棋一样,只有黑白两色,但其组合变化却是惊人的。虽然只是略举了几个小小的事例,但可以看出它给我们当代的空间设计带来的深刻影响,当代设计师要充分挖掘它的精神内涵和造园手段为设计所用。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三
摘要:玻璃是沙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玻璃行业的发展对沙河经济的转型至关重要。
近期,国家把平板玻璃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沙河玻璃产业的路在何方?参考国外成熟的发展模式,结合本地特色,思考如何提升玻璃产品的文化价值、知名度和附加值,本文将从玻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向上给出相应的发展思路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玻璃;文化创意;制约因素;思路和对策。
一、玻璃产业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玻璃企业主要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中东部地区。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四
摘要:建筑外立面色彩的运用是高校校园建设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建筑设计对校园总体印象及最终效果的直接表达。本文主要通过高校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对高校建筑的影响和外立面设计的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
建筑外立面是指建筑与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及展现出来的结构和形象的方式也是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朱益民,)在设计建筑外观时,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也包含在内,需要设计相应的硬质铺装、植被、草地、座椅、雕塑等环境设施小品。建筑外立面主要是通过色彩、信息和质感等内容来彰显其独特的建筑魅力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樊洁,)如巴黎城市的建筑外立面以其精美的装饰艺术、纽约城市建筑立面展现出的高科技和现代感都让人为之感叹。一个城市建筑外观的整体形象是体现城市风貌最为直观的方式,因此,在设计和现实生活中,建筑外立面设计尤为重要。
建筑外立面色彩主要是由类型建筑外立面色彩和单体建筑外立面色彩构成。类型建筑外立面色彩是指有某种特定功能和意义的建筑外立面色彩;(程会,)比如居住建筑、文化建筑、运动场所等。由于各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的人群不同,所以在建筑外立面的色彩设计上都有它特有的色彩要求,比如文化建筑的建筑外立面色彩要求不仅能体现文化气息又能体现建筑物的沉静庄严;运动建筑的建筑外立面色彩则多采用无色系为主,有色系作为点缀的色彩搭配,达到活泼、强烈又能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居住建筑的建筑外立面色彩则多采用暖色系或者无彩色系。达到给人放松、清新、舒适的效果。单体建筑外立面色彩指的是独立的建筑单体建筑外立面色彩,是形成建筑组群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单体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上,主要根据当地地域和环境特点来进行设计和选择材料。
对于建筑色彩各位学者也都做出了不同的定义。《建筑科学知识大全》中,曾对建筑色彩定义为:建筑物的固有色在光源色的照射下形成的色彩关系,在环境色彩影响下构成的色彩气氛。(马卓,2008)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唤起人们对建筑物的第一视觉;并且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色彩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同时区域、个体环境和周边的环境和功能对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素养的差异对色彩的感知也会有所区别。比如:某些人喜欢较为鲜亮、具体的色彩;某些人喜欢抽象、雅致的色彩。就算是同一个人对色彩的感知同样会因为自身的情绪及当场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边颖,)所以在高校校园的设计时,首先我们要根据使用的人群和建筑的使用目的来考虑建筑外立面的用色。建筑色彩与环境色彩的和谐统一是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也就要求在进行建筑外立面色彩是要通过对光源照射的强烈和距离的远近等环境特点来确定建筑细部的材料和色彩的处理。光源的变化主要是指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变化。建筑外立面的设计必须满足建筑功能的需求,不同类型的建筑有不同的色彩设计的要求。对于高校建筑来讲其色彩设计应突出教书育人的性质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设计应该庄重且平和,对于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高校建筑物更应该体现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要考虑到高校的学术类型,比如:综合类大学、艺术类大学、工科类大学等。
高校建筑外立面色彩的设计主要是通过视觉的调节和心理因素来达到创作、效果的统一,让本来简单乏味的建筑形象变得富于活力。1)增强气氛、调节效果的作用:色彩的对比关系对色彩氛围的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色相差别越大对比越强烈,色彩就显得耀眼夺目,反之则显得含蓄、柔和同时适中的明暗对比能使建筑外观清晰、明朗。在建筑设计中就常用白色或灰色与单一纯色的形式来表现外观的清新和鲜明。建筑外立面色彩和背景色的对比能使让建筑物的形象更加的鲜明;背景色的差异适度则能凸显出建筑的层次感。例如:江南传统民居的白墙与常年的绿树成荫。白与灰的对比在绿色系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的清新秀丽、黑白分明。每个建筑物本身色彩的局限性和弊病的调节,通常是从建筑的空间造型上进行色彩的处理来调节和完善建筑的立面。将对比色用在单调、平板的建筑外观上,可以是建筑立面丰富起来;也可用色彩构成方式使建筑具有不同的方向感,如:图案、线面组合等。因此适当的色彩组合调节,不仅能增加建筑的层次感,还能使建筑的造型更加具有趣味性。2)强调作用:色彩可以像包装一样增添建筑外立面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得建筑焕然一新。同时对特殊部位赋予与建筑整体不同的色彩,可以使该部分脱颖而出,得到有力的强调。其有效方法主要为: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等;(魏志婷,)一般小面积使用。3)区分识别:色彩的区分和色彩的差异能在传达建筑各项信息的同时也起到建筑识别的作用。如:清楚的突出建筑物、功能的分区、分区的部位、分区的材料、分区的结构等都有很大的识别作用。
高校建筑相对与其他建筑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立性。高校建筑的类型相对比较简单,只包含有科研办公楼、教学楼、校园服务性用房等。(李成敏,)功能分区简单、明确的特点使得高校建筑外立面的色彩设计上更容易在整体色调上凸显主体建筑色彩。因此和城市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相比较,在高校建筑外立面的设计上有着相对独特、有创意的色彩设计手法。1、对称与均衡建筑外立面色彩的对称是指以建筑的中心点为对称轴的左右两边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一种形式。对称能给人以庄重、稳定、大方、严肃的感觉。常与建筑物本身的建筑细部构件的对称以及装饰图案构图所形成的色彩对称有关。均衡是形式美的一种,是非对称的构图。建筑色彩的均衡主要分为:相同面积相同色相;相同面积不同色相;不同面积不同色相在建筑外立面上所形成的形式的统一,它涉及色彩轻重的摆布。一般来说,较浓的色彩与较暗的光影给人以重的感觉,较淡的色彩与较亮的光线给人以轻的感觉,较暖的色彩给人轻的感觉,较冷的色彩给人重的感觉,并且都是在不对称的变化中求均衡,体现“统一多样性。(陈飞虎、彭鹏,)”2、节奏与韵律建筑外立面色彩的节奏与韵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以连续、渐变、交错等形式来通过聚散、重叠、转换、反复等在建筑外立面中的体现节奏与韵律的美感。韵律构图通过色彩的点线面的重复出现来体现秩序性的美感。点式构图生动活泼能让建筑外立面产生跳跃的韵律感,一般情况下建筑外立面的门窗、阳台、栏杆等都可以作为点式来表达建筑外立面色彩的效果。3、色彩比例、对比调和建筑外立面色彩色彩的比例是指建筑外立面设计色彩组合中各种色彩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外立面的色彩对比是指将两种以上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从而起到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色彩感觉。建筑色彩如果没有对比就会使人感觉到单薄,同时应用相反或者对比色彩会给建筑带来鲜明纯净的效果而且不影响色泽。4、色彩重点在建筑外立面色彩设计时,通常在建筑的某个位置设置出与主色对比强烈的某种色彩色彩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来避免建筑整体色彩的单调平乏。一般来说,考虑到对视觉的吸引力,通常将建筑外立面的重点色设置在中心或者重点部位。但在使用此种手法是应注意:1、建筑外立面的重点色涉及的面积应该相对比较少这样可以减少与主色调发生冲突;确保建筑的整体感的体现。但是如果重点面积使用过于少的话也容易被人忽略。2、重点色应选用比基调色更强烈或相对比的颜色。3、不宜过多,否则容易产生无序、杂乱的效果。4、注意与整体配色的平衡。高校建筑外立面的色彩设计主要是由色彩的统一来完成的。从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效来讲,明度、纯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适合高校的使用。所以在高校建筑外立面的色彩上多采用中纯度的色调。
五、结语。
校园建筑外立面色彩作为高校建筑设计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高校来讲,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场所同时在学生在校学习的阶段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得到提升、发展的主要过程。而浓厚的文化气息、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校园形象的树立、与建筑周边环境的融合都和建筑外立面色彩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对高校建筑外立面色彩的研究,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边颖.色彩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8.
[2]陈飞虎、彭鹏.建筑色彩学[d]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程会.青岛住宅建筑色彩地域性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1,06.
[4]马卓.建筑色彩的地域性浅析[j].陕西建筑,2008.08.
[5]樊洁.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方法初探[j].四川建筑,2008,12.
[6]李成敏.广州高校校园环境色彩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7]魏志婷.基于技术支撑下的建筑结构表现性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7,11.
[8]朱益民.城市综合体cdicc项目设计风险管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五
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外立面设计是指建筑与建筑外面设计直接相结合,在其外部空间加上色彩、形状等要素进行设计,用于表达设计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形式,或者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与内立面结合的构件进行组合的统称。
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是一种高度统一的集合体,他集合了建筑美学、设机构学等多方面知识与一体,一般状况下,建筑师利用不同的材质,形状进行有序的组合,利用节奏和不同设计之间的差异等方式来改造外观,用此达到建筑外观的美感和立体美感。
通常条件下,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包括出了屋顶以外所有的空间,对这些部分进行美化设计,除了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比如利用某些特殊的图形对建筑外部的某各部分进行设计,是这些部分与整体进行完美的结合,跟墙体表现出连续性,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足以以假乱真,难于辨别的效果。
城市社区型建筑外面设计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区域,不同的地理方位有着不同的设计风格,但让对这些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在建筑外立面设计的视角也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角度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在对建筑物的屋顶设计时候将设计的地方设为建筑的第五面,同时屋顶也是建筑外立面的组成部分。
城市建筑外立面设计利用点、线、面的相互交错,加上颜色的相互调配,从而达到实现建筑外立面的立体美感,是现代商业建筑本身的一种特色。
二、商业建筑立面的发展史。
回首反观中国建筑历史,在历史的长河里中国建筑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主要是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外立面设计,第三阶段主要针对的措施社区型建筑外立面设计。
第一个阶段:建筑的最先目的很简单就是用来遮风挡雨,用来满足人民最根本的需求,同吃、住一样,源于人们对居住要求。
这一时期的使用建筑大部分的设计都只是运用了简单的几何形体,对外立面也只是对门窗进行简单的处理,缺乏个性化思考,没有特点,这样就浪费了公共场所和街道外部的空间。
第二个阶段:在满足人们最根本的需求之后,在就经济的不断发展情况下,人们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达到一种美丽的视觉效果。
人们追求的提高,说明了社会的进步,社会发展的升级,促进了人们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建筑立面设计的升级也就应运而生,提高了人们生活品味。
这个时期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着重在于对色彩和质量方面的研究,在此条件下建筑也得到了很好较快的发展,而建筑立面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对立面色彩的应用,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适当地调和,然后利用一定的图案和几何图形对建筑外立面进行设计,用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满足人们日益苦涩的视野。
对于人们的需求来进行设计,人们的性格各有差异,欣赏眼光也不一样,个人品味也不同,同时也就造就了设计出了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使自己和建筑的与众不同。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一种综合性知识的相互结合运用,整合有利资源,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中来,采用最新研制出的材料,设计结合现代欣赏理念和标准,符合建筑的环保性和实际利用价值,提高其商业效益。
现代建筑大部分都采用了复合型建筑风格,这种设计模式综合运用知识的结合,以高质量的要求,高的设计标准,以及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对建筑立面进行设计,用以达到建筑立面的最高要求。
主要体现在外墙的美观、色彩、节能和环保等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运用,用以满足不同人不同特点不同的审美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的情况下,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不断不加强,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是一座城市的形象,一个城市的脸面。
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要符合人们的欣赏水平,设计的美观与否直接体现了这座楼的生活人民的生活素质。
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在建筑物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的方式和色彩都能吸引人们驻足关注,从而吸引人们的目光,引来外来人对这座城市前来欣赏,这样对城市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提高了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增加这座城市的的文化魅力,提高这座建筑物的价值。
建筑立面是建筑对外表现的一种方法之一,人们对建筑开始的感知是由建筑立面来体现,因此,人们对一座建筑物的好坏、优劣基本上都依据这最初的印象,对需要买房的人们有很大作用。
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能够具有实用功能性,起到建筑最基本的的作用,为人们提高住所,遮风挡雨的功用,体现建筑立面是美感。
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是一座建筑物的外表,只有外表光鲜亮丽了,就直接反映了建筑物的好坏,它的意义主要是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诱人的目光,增加了对楼盘的宣传。
其次,由于建筑立面设计的吸引目光,从而引起了楼盘价格的提高,这样能够提高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的要具有一定的环保,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同时,对于将要买房的人来说,楼盘更要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要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商业建筑立面设计是一种形象销售,建筑立面体现了个人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对建筑物有所了解,建筑立面设计是人们认识建筑构思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建筑立面是对实体建筑之外的所有空间的设计。
它包括了对外部进行设计的总称,包括各种微小的地方,是实现内部与外部的一种交通方式。
1、商业建筑立面设计应该具有人文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体现人性化。
人是一个城市的主体,而建筑则是这座城市的衬托。
人类是一个群体居住,文化应该依据人类繁衍而流传,文化正在被日益关注,当然在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更应该体现文化的传播,在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应该包涵人性关怀,只有以人文本,才能赢得人们的青睐,获得人们驻足观赏。
建筑立面设计应该提高建筑的品味,重视消费者的需求需要,提高建筑物的竞争价值,对客户提高人性化服务。
商业建筑立面设计是为了获得更大更多的经济效益,在建筑立面设计时不仅仅是要追求经济,更应该注重在建设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充分体现节俭,在施工过程中更应该追求精良,使得外部简洁,材料朴实,具有很好的欣赏效果。
不能浪费材料,以为的追求豪华阔气,不求务实,这样既浪费了大量金钱。
也浪费了工时同时耗费了大量的材料,因此在建筑立面设计过程中更应该体现环保性。
3、现代建筑立面设计应该注重整体与细节相结合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统一性协调性。
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尤其是对大型公共建设,在对城市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相互协调统一,打造与地域文化和环境相适应的建筑。
建设应该立足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使用建筑外部有效规划,要体现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民风民俗。
在大型建筑设施的交流过程中也体现着不同的设计技巧,对建筑外立面设计存在诸多的可能性,在设计中应该尽可能丰富内容,美化外在结构。
4、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应该具有一定商业性。
就建筑本身而言,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得经济效益。
在城市商业建筑出售中,应该注重对建筑的美化包装,只有将营销工作做好,才能刺激客户的眼球,引起购房人的需求欲望,才能顺利完成建筑物的出售。
在设计时要具有艺术性,引导人们对艺术追求和向往。
建筑也是一种消费品,需要经过精心的包装,用来吸引客户的眼球,引发购买欲望,实现劳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样用以塑造建筑形象,提高商业价值。
5、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作用。
商业建筑立面设计反映了设计者的艺术追求,加入了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包括在宣传过程中起到的广告效应。
建筑立面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作用,这样能够使客户更容易认识商业设施,对外发布一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物上涂画的或者粘贴的广告,对路人具有识别作用,同时它又使画面的重要因素,在设计时,既要注意色彩、形状、位置的表达,相互协调,达到一种协同,保持平衡。
除了广告外,墙体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进行传播信息,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在做宣传时应选墙体最显眼的地方,用最清晰的照片,配上墙体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们对建筑物留下深刻印象。
五、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立面设计经典案例举例。
1、按几何形体分—弧形式(长峰商城)。
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按照几何体划分,具体可分为平面式、弧形式、球面式、蜂巢式等方式。
平面式是最早的建筑形式,它是为了解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建设的房子,由于在当时技术简单,施工便捷而广为流传,一直沿用到近时。
弧形式是在以前建筑的基础上的提升,人们的需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的外立面形式也变的多样化,加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的面貌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弧形式的建筑有很大的难度,并不适用于民众,主要用于大型建筑或或公共场所。
球面式是主要运用与第五面,其主要作用是为了装饰,实用性不大,而且浪费材料。
主要用于高档场所。
蜂巢式主要表现是建筑的牢固性,在建设大型建筑时,对建筑的加固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以弧形式为例——长峰商城。
长峰商城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中山公园西侧,四面交通便利。
长峰商城的建筑气势非凡,展示出了长宁区的宏伟形象。
整栋大楼是由一条弧线从地到顶勾勒出整栋大楼的外在形式,气势磅礴,整个商城的外立面设计也是呈弧形平面,外部构造是由玻璃和三块弧形金属旋转向上而呈现。
在商城的外实体墙面镶嵌了五彩纷呈的广告和霓虹灯,三面是墙由逆时钟盘旋而上,展现一种升腾,蓬勃,象征着商场繁荣和蒸蒸日上的形式,同时又想一个巨大的聚宝盆,预示着顾客能在这里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2、按材料分—玻璃、金属组合式(虹口商城)。
城市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按照材料的分类,可以有不同形式的建筑。
以大理石为基础的建筑,大理石作为一种运用比较广泛的建筑材料,其作用在现代商业建筑中特别的重要。
校园奖章设计论文篇十六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关学科、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运用文化作为立足点进行多方面的发展,以形成一系列有效果的运行模式,目的就是“传承文化,另辟蹊径”。广告设计从本质上说,它是依托当代高科技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实践方式。从现实层面看,已经成为创意产业发展和选择的重要支撑力量。在创新中处于上游,由于它对产品的文化内涵、成本、质量等具有预先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广告设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广告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的一部分,近年来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新的热点,并日益显示出密切联系实际的多学科交叉和综合的特点。
文化创意在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已经不是一两天的事情了,在设计中附加大量文化价值,并将其通过现代媒介传达给消费者。从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一直流行的“月份牌”到本世纪的各项商业活动,文化元素的运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创意的运用无非就是某个花边、某种装扮,某个略有年头的家具或道具作画面设计的一个元素而已。所谓创意,就是将大家早已熟悉的东西重新组合后,以另一个角度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这就是当今的创意所在。所以,现实版的中国式文化创意依旧是一种组合式的表演,却略带了几分现代的味道。
克劳德・霍普金斯在其《我的广告生涯》中曾指出:“广告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销售。”由此可知,无论是策划行的销售还是技术性的平面设计,其主要的针对目标是并非单纯性的客户,而是客户的客户。那广告设计中所运用的元素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在当前的广告设计中,大量低俗、毫无新意的视觉形象充斥并污染着我们的视野,相当多的抄袭模仿之作,使得本应灵动多变的广告设计变得生硬和僵化。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些设计中缺少文化创意做支撑。在当下这个万象丛生的中国广告业中,对于文化创意的这一理念已经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即“重形不重意”和“重意不重形”。
首先,“重形不重意”中“形”的样式就是单纯地借用较为古典的元素,例如:京剧脸谱、明式家具、水墨笔迹等,这些形象特征相当明显地成为了当下众多设计师的猎取对象。因为它们作为一个时代的遗迹,在经过演化后并保留了下来。没有人可以去否认太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为出众的佼佼者,也绝对没有人会声称青花瓷是韩国人不可复制的国宝。正是因为这个标志性的元素被广大设计师无偿的运用,并以此来标榜自己是一个国学的热衷者,是在传播文化。在众多的平面广告中,这种想象尤为普遍。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喜好这样的古朴风味,设计师无非就是借用这类的文化元素作为一个设计的基点以博得商家和大众的一点好评而已。
以“形”制“形”已经成为当前设计的本源。使用“形”作为设计的元素,无疑扩大了设计领域的思维范畴,看似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实为对文化的亵渎。中国的房地产海报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一支多国部队,也是全球文化大融汇的平台。但凡是楼盘的新开盘,大到墙体海报,小到宣传单页无不充斥着浓烈的商业炒作味道。这些宣传品的设计色调搭配得当,形象别有用心,设计的风格受整体策划的指挥,实施不同的风格化。倘若策划主题为欧式,那么宣传品种必定少不了罗马柱和法事花园,这些异域的风情成为了当下欧洲文化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因为它们作为一个设计元素被使用到这个设计的作品中,不仅被广泛的.运用,同时还被中国老百姓欣然地接受。可以说这是一套熟练的、成建制的平面设计体系,正是因为这套体系的存在,使得当下的文化创意似乎又变成了一种套路的设计。因为在对设计美感追求的同时,形的内在意义已经变得淡然无存,大多数设计师开始为了表现自己很有文化而去设计文化。这就使得许多原本用来体现美的元素,在一瞬间变成了一种程序的产品,从而失去了文化的原有意义。由于大量模板的运用,使得原本精细化的设计在一眨眼的功夫间变得简单化、快捷化。任何一个水平阶段的设计师,只要在其主题方向不偏差太大的基础上,动用固定的模板,其制作出来的设计稿都不会太过离谱。这也促成了个别设计师拿着几个模板就随意叫板“文化”二字。原因很简单,设计模板就是通过不同的、固定的设计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我们仔细分析这些广告设计用的模板,就会发现罗马柱、凯旋门、中国水墨笔触、中外古典家具,更有甚者还有佛教的相关元素。当今的大多数广告设计正是因为有了这类型的素材,使得设计变得简单许多,当然也练就了更多的低俗设计师。一些民族的传统纹样被作为所谓的创意图像“制造”而成,以一种固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借此来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态。
创意光环下的广告设计是对文化的抄袭和膜拜。所谓环境因素影响了事物发展的一切,当奥运会后,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后奥运时代又刮起了一场席卷南北的中国风。这期间,中文字体和篆刻形象成为一时的宠儿。广告设计在这次运动中恰到好处地扮演了一个宣传者的形象,同时也为此赚到了不少的好处。因为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是营销策略的基本之道。克劳德・霍普金斯就曾经在其著作《科学的广告》中消费者的喜好才是左右产品生死的关键所在。老百姓在重新获得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对自己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对于中国文字来说,“形”已成为固定的样式,然而对于广告设计来说,简化是制作“形”的一个最有效的行为。由于logo的设计理念通常都是以最简单的图像去诠释最具形象的意义。而中国文字在造型上就已经将文字图形化,图像化的文字自然就是标志简化过程中最好的一块原材料。所以,在当下的中国设计界,设计标志的思路之一就是从对中文字体的简化变形开始的。文字本身的内在意义已经不重要,而文字的外形却能主导logo设计的方向。这就使得中国文字在logo的设计旅程上扮演了一个等待二次加工的半成品。当然,这个半成品也不是白做的,因为这种带有中国风味的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设计时尚,并被广泛地流行。传统文化的倡导和传播使得广告设计成为文化的翻新工厂。但很多时候,当我们悉数设计的现实意义时便会发现,广告设计对于文化创意来说就是一种习惯。因为大众对文化的认知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广告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尤其是在对形的认识上。老百姓最喜欢看的就是那些比较直观的东西,所以印刷工艺从某种层面上来给广告的世俗化预留了一个很大的空间。
现代广告设计是伴随着制作工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工艺的支持下,广告设计已经开始了无法无天的发展,用“如虎添翼”来形容当前的广告设计简直是恰当不已。因为工艺的运用,例如:手工凸边、烫金银、鎏金等工艺无异于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平面设计变得立体化,而且还提高了档次。当这些工艺是依据某些文化元素为模板的话,除却版式招人青睐,还更能体现出设计师对于印刷及包装工艺认知度的熟练程度。
其次,“重意不重形”的设计在当今中国的设计界却处于一个高管的地位,因为其构思的巧妙和设计理念的不同,就使得其对文化的认识已经进入了一个略微高深的阶段,这就是广告中最为战略化的设计――策划。当文案人员在创作时,其首要任务就是构建一个故事色彩浓郁的环境,并全方位地将文化元素融入广告中,为渲染产品做一个环境的铺垫。例如,某房地产的一个房产项目所提出的口号是:像赫本一样生活。仅凭这句文案就足以俘获大部分70后和80后,因为“赫本”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名而已,它已经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和一种生活的态度流传下来。策划师之所以引用“赫本”是因为银幕上的赫本曾给无数观众带来了一种理想生活的方式,《罗马假日》给人流行的或许不仅仅是俏皮可爱的赫本,它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许多西方生活的幻想,例如,去罗马走走,去享受下西方人的那种小资情调等,许许多多的设想使得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们甚至一些60年代出生的人都会对这个楼盘产生一种浓厚的兴趣。因为一个人将一种生活的态度变成了一段文化的印记,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叹,广告策划已经将文化变成了一种行为模式让人去体验。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推翻这一结论,因为在整个广告设计中,策划以纵观全局的行事方式将设计意念化,一举摆脱了对形的过度依赖,策划的魅力就在于此。此外,在策划主导下的广告设计也是一个体系化的视觉效果盛宴。这里我们依旧引用“像赫本一样生活”这个例子。无论是汽车广告还是灯箱广告,“像赫本一样生活”实在少不了罗马式的花边纹样和赫本的照片,因为从视觉的角度来讲,图片是最直接的传达方式。繁琐的罗马花边就以其特有的卷曲花纹作为主体,大面积地纠缠在一起,形成特有的西方文化的风格。而且,设计出来的感觉必须要与赫本主演的电影在时代上有一定的衔接。这样就保证了策划在视觉范畴上形成整体风格上的统一。广告设计的目的就是将视觉关系行为化,在这场充满奢华情调的策划中,环境渲染的场景气氛已经将视觉上的“形”演化成一种唯美的“形”,通过内心感受上的设计来推动视觉行为上的刺激,将现代广告设计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文化元素作为一种创意已不再是靠“新”、“奇”、“酷”的形式出现在当下的广告设计中,以往单纯性地使用传统纹样的形式已经不能跟标榜自己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员,即使在以视觉形象为首的当代广告设计中也不再提出如此。广告设计想要继续发展,光靠深挖内在潜力是不够的,更多是要将当下最基础层面上的设计做好。对广告设计来说,“创意”是核心要求,而“文化”则指明了设计的发展方向。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形”背后的意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这个内在的涵义才能真正代表文化的魅力,这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心所在。
参考文献:
[1][美]克劳德・霍普金斯:《科学的广告+我的广告生涯》,华文出版社,版。
[2]周仕参、李婷:《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设计产业化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第12期。
[3]孙茜、刘斯:《文化内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体现》,《包装学报》,第1期。
[4]沈浩、李倩:《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现代工业设计》,《包装工程》,20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