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工学院毕论文(通用17篇)
总结是一个提升自己的途径,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进步。专注于重要的事情,摈弃琐碎的事务,可以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这些范文是根据通用原则整理而得,可供大家参考。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一
第十条学校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在教育部领导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录取。
第十一条学校按照理工类、文史类、对口类、艺术类分类录取考生。
第十二条投档比例按照各省招生部门有关要求执行,录取时按招生计划数分类录取,缺额专业将在剩余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学校投档严格按照各省相应批次投档政策执行,专业录取规则:学校对在投档分数以上的考生,按“分数优先”的平行志愿原则调档;对已投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志愿清,不设专业级差”的原则确定其专业。
第十三条艺术类专科录取规则为:在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成绩达到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照文化课成绩和艺术专业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后从高到低按投档顺序录取。
第十四条学校原则上认可各省教育厅和各省招办有关照顾和优先录取的政策,专业安排以考生的特征成绩作为主要依据。
第十五条学校招生不设定男女生比例限制;对考生体质的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二
学校始建于1994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商丘科技职业学院基础上建立商丘工学院,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
截止6月学校占地1579.79亩,建筑面积50.50万平方米,学校现有9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和1个省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135.78万册、电子图书134.85万册、数据库21个,校内实验室119个。开设本科专业31个,专科专业17个,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管、经、教、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全日制在校生16125人。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三
学校现有教职工826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68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176人;学校现有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传媒与现代艺术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社会科学部、体育教学部、基础教学部9个教学单位。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会计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42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0992名。
学院先后荣获“中国教育诚信、管理、质量aaa级高校”、“河南省优秀普通高等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特色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消费日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商丘日报》、商丘电视台等国家、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四
院校(招生方向)。
招生省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海南。
综合。
本科批。
584。
12363。
2021。
海南。
综合。
本科批。
580。
13073。
2021。
湖北。
历史。
本科批。
565。
11546。
2021。
安徽。
文科。
本科二批。
561。
21375。
2021。
江西。
文科。
本科二批。
561。
12921。
2021。
安徽。
文科。
本科二批。
558。
23110。
2021。
云南。
文科。
本科二批及预科。
558。
14168。
2021。
云南。
文科。
本科二批及预科。
556。
14840。
2021。
河南。
文科。
本科二批。
555。
24689。
2021。
江西。
理科。
本科一批。
555。
26187。
2021。
辽宁。
历史。
本科批。
552。
9408。
2021。
河南。
文科。
本科二批。
551。
27046。
2021。
天津。
综合。
本科批a段。
550。
22682。
2021。
广东。
物理。
本科批。
548。
71654。
2021。
天津。
综合。
本科批a段。
547。
23304。
2021。
湖南。
历史。
本科批。
542。
13652。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批。
541。
50682。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批。
539。
28963。
2021。
四川。
文科。
本科二批。
539。
19322。
2021。
广东。
历史。
本科批。
538。
25023。
2021。
湖北。
物理。
本科批。
536。
48499。
2021。
湖南。
物理。
本科批。
536。
50193。
2021。
云南。
文科。
本科二批及预科。
536。
22675。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批。
534。
43747。
2021。
山西。
文科。
本科二批a段。
533。
7946。
2021。
江苏。
历史。
本科批。
531。
23578。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批。
531。
31932。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批。
531。
15826。
2021。
湖北。
物理。
本科批。
530。
51772。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529。
38829。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批。
528。
61650。
2021。
福建。
历史。
本科批。
526。
11988。
2021。
四川。
文科。
本科二批。
525。
27273。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批。
525。
47996。
2021。
贵州。
文科。
本科二批。
524。
19901。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523。
41663。
2021。
山东。
综合。
普通类一段。
523。
103981。
2021。
湖南。
物理。
本科批。
522。
61849。
2021。
山西。
文科。
本科二批b段。
522。
10013。
2021。
河南。
理科。
本科二批。
521。
112446。
2021。
湖南。
历史。
本科批。
521。
22757。
2021。
广西。
文科。
本科二批。
518。
12928。
2021。
山东。
综合。
普通类一段。
518。
113549。
2021。
贵州。
文科。
本科二批。
516。
23238。
2021。
河南。
理科。
本科二批。
516。
119572。
2021。
江西。
理科。
本科二批。
516。
51193。
2021。
四川。
理科。
本科二批。
516。
87960。
2021。
福建。
历史。
本科批。
515。
14691。
2021。
福建。
历史。
本科批。
515。
14691。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514。
46167。
2021。
云南。
理科。
本科二批及预科。
513。
42168。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512。
47202。
2021。
贵州。
文科。
本科二批。
512。
24791。
2021。
云南。
理科。
本科二批及预科。
512。
42736。
2021。
河南。
理科。
本科二批。
511。
126766。
2021。
江苏。
物理。
本科批。
508。
78264。
2021。
湖南。
物理。
本科批。
508。
74598。
2021。
福建。
历史。
本科批。
505。
17459。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503。
51739。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502。
52235。
2021。
云南。
理科。
本科二批及预科。
498。
51009。
2021。
福建。
历史。
本科批。
497。
19791。
2021。
甘肃。
文科。
本科二批k段。
497。
9026。
2021。
宁夏。
文科。
本科二批。
497。
4050。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496。
55191。
2021。
四川。
理科。
本科二批。
496。
108899。
2021。
安徽。
理科。
本科二批。
495。
83032。
2021。
福建。
物理。
本科批。
495。
55694。
2021。
山西。
理科。
本科二批a段。
494。
40520。
2021。
安徽。
理科。
本科二批。
490。
88050。
2021。
陕西。
文科。
本科二批。
490。
16595。
2021。
宁夏。
文科。
本科二批。
478。
5673。
2021。
山西。
理科。
本科二批b段。
477。
50206。
2021。
广西。
理科。
本科二批。
476。
50363。
2021。
北京。
综合。
本科批。
474。
28176。
2021。
黑龙江。
文科。
本科二批a段。
470。
8239。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科二批。
468。
9821。
2021。
黑龙江。
文科。
本科二批a段。
467。
8550。
2021。
新疆。
文科。
本科二批。
457。
-
2021。
广西。
理科。
本科二批。
454。
62791。
2021。
陕西。
理科。
本科二批。
441。
61070。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科二批b段。
439。
13608。
2021。
甘肃。
理科。
本科二批k段。
437。
36172。
2021。
陕西。
理科。
本科二批。
434。
65382。
2021。
上海。
综合。
本科批。
434。
29871。
2021。
贵州。
理科。
本科二批。
433。
65014。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科二批a段。
426。
35311。
2021。
青海。
文科。
本科一段。
422。
3647。
2021。
上海。
综合。
本科批。
420。
32444。
2021。
贵州。
理科。
本科二批。
414。
81079。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科二批。
411。
31988。
2021。
宁夏。
理科。
本科二批。
410。
13540。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科二批a段。
409。
40518。
2021。
新疆。
理科。
本科二批。
405。
-
2021。
贵州。
理科。
本科二批。
404。
90428。
2021。
青海。
理科。
本科一段。
392。
9242。
2021。
宁夏。
理科。
本科二批。
384。
17906。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科二批b段。
353。
46217。
高考志愿填报怎样选学校。
选择学校所在城市。一线城市或者东部沿海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优劣势很明显,孩子在一线城市学习生活,都会比较便利,资源相对较多,见识也会相对广泛。其实本科阶段实习和兼职带来的成长比书本上多,在经济更发达的城市这些工作机会也多。
充分了解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这中间包括学校图书馆怎么样,宿舍条件怎么样,有没有空调暖气,学习氛围如何,师资力量如何,男女比例什么样。这些都作为参考条件列入选择范围。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五
河南工学院位于河南新乡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学校始建于1975年,前身是河南工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河南工学院。
1、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0)。
2、国家级示范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20)。
3、省级示范专业(高职高专):国际贸易实务()。
4、省级名牌专业(高职高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5、省级特色专业(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软件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20)、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0)。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六
第十八条新生报到后,学校根据教育部及省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新生进行政治、文化、身体等方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招生规定或有舞弊行为的新生,将取消其学籍。
第十九条河南工学院招生咨询网址:;电子邮箱:hngxy6214@。咨询电话:0373—3691234;传真:0373-3691071;招生监察电话:0373-3691062。
第二十条本章程由河南工学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负责解释。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七
以下商丘工学院专业名单由本校学长学姐实名推荐:
1、土木工程推荐指数:4.7(19人推荐)。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推荐指数:4.9(18人推荐)。
3、通信工程推荐指数:4.2(16人推荐)。
4、艺术设计推荐指数:4.4(12人推荐)。
按专业满意度排名。
序号。
专业名称。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7(48人)。
2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4.7(25人)。
3
电子信息工程。
4.6(20人)。
4
工程造价。
4.6(37人)。
5
建筑工程技术。
4.5(223人)。
6
电气自动化技术。
4.4(11人)。
7
工程管理。
4.4(10人)。
8
新闻采编与制作。
4.3(40人)。
9
土木工程。
4.3(87人)。
10。
工程监理。
4.3(45人)。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八
河南工学院(henaninstituteoftechnology),位于河南新乡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和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河南工学院始建于1975年,前身是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河南工学院。
截至3月,学校占地面积1220亩,校舍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馆藏适用纸质图书171万余册,电子图书26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亿余元;拥有国家级、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所1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6个;全日制在校生0余名;专任教师970多名;下设15个教学院系;对招生本科专业36个,专科专业15个。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九
第十六条学校按照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和发改委规定标准收取下列费用:
(一)学费:
文史类本科各专业学费为3400元/生/年;理工类本科各专业学费为3700元/生/年;艺术类专科专业5600元/生/年;理工类专科专业3600元/生/年;文史类专科专业3300元/生/年;部分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加强学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以利于学生毕业后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住宿费:800元/生/年。
第十七条学校按照国家规定设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除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外,还设有联合办学董事单位提供的企业奖学金和其他企业专项奖学金。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
很早就听说过南湖公园很漂亮,但我还一次也没去过。这次赶上五一假,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一家终于去了南湖公园。
到达南湖公园,一眼望去,果然是格调高雅、景色美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雕屏风,正面的背景是高山和青松,上书“南湖公园”是四个金色的大字;石雕的背面是五条凌云腾飞的石龙。整幅屏风造型雄伟,高山和青松的背景更是赋予了革命教育基地的涵义。
绕过屏风,后面便是美丽的南湖,湖水碧绿、微波荡漾,周围绿树成荫、游人如织。我们走在环湖道上,看到了许多非常有新意的景点:四龙喷水、海龟上岸、河马卧滩、坦克战车、十二连桥、太阳行星、红船。。。。。。一路观赏下来,我还真增长了不少知识,知道了太阳系的基本构成,九大行星的运行轨道。知道了共产党一大还曾经在嘉兴南胡的红船上召开。
这次到南湖真是不虚此行,学到了很多知识。南湖公园也因为南湖和红船让我觉得神圣而伟大!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一
第六条学校设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招生章程、招生政策、确定招生规模、调整招生计划,并讨论决定招生工作其他重大事宜。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
第七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校招生宣传、咨询、录取和复查及其他日常工作。
第八条学校设立招生工作监督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实施全程监督。组长由校纪委书记担任,办公室设在纪委监察处。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二
近日,商丘工学院党代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大会的召开是对党代表们的高度信任与重托,也是学院党组织在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参加此次党代会,我深感责任重大,受到了思想上的深刻洗礼和精神上的鼓舞,下面我将从党代会报道精神、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及党风廉政建设五个方面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党代会报道精神是党代会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我在会议期间关注度较高的议题。通过党代会的精彩报道,我了解到了学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荣誉。特别是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此外,学院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报道让我深感自豪,同时也激励着我要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党代会的一个重要议题。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和要求,明确了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鼓舞了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通过参加党代会,我深入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对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党代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作为党员代表,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要时刻以党的理论和光荣传统为指导,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养。党代会上,我们围绕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认为,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使自己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还要积极参与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的稳定发展和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党代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党在治理国家、管理学院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党代会上,我们就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认为,要推进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学院还应加大对科研项目和人才的支持力度,提高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水平。此外,要积极对接产业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代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风廉政建设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代会上,我们党员代表就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认为,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首先要教育党员加强自我约束,提升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同时,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建设,形成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制度和规章。此外,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和问责机制,让纪律约束真正发挥作用。
通过参加商丘工学院党代会,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深感光荣和自豪。党代会为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我将牢记习总书记的教导,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并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将始终保持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关注,为党的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三
摘要:现分析了淄博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无形的发展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规划体系比较滞后、要素保障有待强化、市场主体地位有待加强和投资结构比较单一等方面阐述了制约淄博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发挥政策支持作用、以项目为载体、建立融资新机制等措施,达到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的目标。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疲软的下行走势,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高水平融合发展,打破淄博市经济发展瓶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实现淄博市经济发展新突破的关键所在,对于推进经济平稳较快持续增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一、重要意义。
以来,淄博市委市政府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淄博市文化软实力,创造淄博市发展新优势。(一)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面对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淄博市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就必须注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因为从根本上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经济带动能力都非常强劲,都是以创新为核心的,两者相互融合发展,可以有效的延长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目前经济发展越来越倾向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带动,这是因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拓展两大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延长两大产业的生命周期;能够加快适应经济新常态,促进淄博经济加速转型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二)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无形的发展软实力一是在精神层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都是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的,二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既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需求,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又可以以文化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和扩张,形成发展的合力,达到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兴盛文化的最终目标。二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积聚软实力。在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城市要想脱颖而出,不仅仅要有推进经济发展的硬实力,而且还要有潜在能量无比巨大的软实力,也就是精神力量。[1]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增强两大产业的体验性、时尚性、娱乐性和参与性,使淄博赢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这将会大大增强整个淄博市发展的软实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体系比较滞后。
虽然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淄博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却一直没有出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围绕两大产业发展的各种专项发展规划,两大产业如何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促进合作共赢,始终没有明确的方向。
(二)要素保障有待强化。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各种要素的保障。目前,淄博市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中的要素保障不足。政府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相对滞后,缺乏两大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文化创意理念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三)市场主体地位有待加强。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明确市场主体地位,因为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主体建设。[2]目前,淄博市两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主体地位在某些领域尚处于缺位状态。文化旅游机构虽然已经改制,但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弊端依然存在;淄博市文化、旅游企业的参与较少,还没有成熟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来带动产业发展;在一些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民营资本的进入受到限制。
(四)投资结构比较单一。
目前,淄博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投资结构还比较单一,在资本支持保障方面的问题日益显露。例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投资、财政拨款的方式;民营资本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积极性不高;相关投融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推动发展的措施。
(一)制定融合发展规划。
1.编制科学的总体规划体系今后淄博市要构建高起点高标准的科学规划体系,实现两大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共赢。要联合有资质的设计院和具有实践经验的致力于产业发展规划的知名设计公司,结合淄博实际,共同设计、科学的编制完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出台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加快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和资源优化配置。2.加快编制配套的专项规划今后要在整个淄博市和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精准地位的基础上,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属性和品质,分类编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各专项发展规划,打破地域的局限,实现各区县、各部门的联动,请高水平的专业机构来统筹各专项规划运作,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承载能力。3.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今后淄博市既要高度重视规划设计团队招募,聘请国内外知名文化旅游策划公司,结合淄博市实际进行高端策划,又要成立自己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划决策专业委员会,集中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各项规划和重大产业项目进行咨询论证,提出可行性发展意见和建议。
(二)加速融合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今后淄博市要转变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让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这就需要制定促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基金,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力度。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从全域文化旅游发展的角度,不断规划完善综合服务体系,既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开发建成具有淄博地域代表性特色、现代化的文化旅游设施,又要加强重点文化旅游设施基础建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提高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互联互通,提质增效。3.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建立文化旅游人才保障机制。今后既要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又要注重自身人才的培养。同时,还要加快构建文化旅游诚信体系,努力提高文化旅游行业的自律水平,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规范发展。
(三)带动高水平融合发展。
1.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后淄博市既要组织网上申报国家和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及时调度国家、省、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积极做好省文化项目社会办和文化产业项目库入库项目申报工作,又要利用老工业城市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十大重点工程”。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今后淄博市要建立文化旅游产业特色示范企业数据库,加大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3]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要在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注重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品牌,提升品牌营销水平。3.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今后淄博市既要破除产业壁垒,放宽产业管制,降低文化旅游产业准入门槛,形成多元并存的市场格局,使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适应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又要为产业融合和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为融合创造条件。
1.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今后淄博市要继续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政策性扶持资金,探索文化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的途径,引导文化旅游企业以科技创新为发展动力,推动金融创新,探索文化旅游产业融资新模式,构建可行有效的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2.优化投资环境,创新营销模式今后淄博市要把眼光放在提升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上,不断健全完善法制环境、提升行政效能,继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建立竞争有序、统一开放的市场,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改进和完善经济体制和投资机制,为投资活动做好保障。加大媒体宣传力度,营造适合发展的舆论环境。在建立融资新机制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创新营销模式。各相关部门要创新营销推介机制,整合现有的宣传推介平台,提高淄博市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要建立城市间文化旅游合作关系,进行深度区域合作,大力开拓文化旅游市场。要高度重视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开发和购物平台的打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购物,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罗小华.夯实文化产业基础,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以成都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5).
[2]冯一粟,彭泳.打破路径依赖培育多元市场主体——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反思及建议[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3]杨培玉,王培英.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驱动力及战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8).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四
我们国家地域非常辽阔,茶资源也非常丰富,名茶种类繁多,例如毛尖、碧螺春、普洱茶、铁观音等,同时,茶的种类分布在不同地区,具有典型的地理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手段来对知产权进行保护,从而促进我国茶产业不断发展。
茶文化,可以由广义方面分析,其是茶叶在生产、销售或者关于茶的活动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即为茶文化,例如将茶为依托的制度、行为、心态、物态等文化。将具有文化内涵的茶产品进行生产、流通,以及以茶文化为主的服务行为即为茶文化产业,茶文化产业含义非常广泛,包含多个行业,包括茶文化有关系的产品及服务,通过茶产品与服务进行生产、交换、分配以及销售、消费等。换句话讲,就是可以体现出茶文化特点有关的产业,都可以称之为茶文化产业。由茶文化产业的内涵可以知道,茶文化产业是建立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只要是有茶文化印迹的产品,都可以称之为茶文化产业。不管是传统的茶文化,还是现代创新的茶文化,都是茶文化产业组成的重要部分。把和茶有关系的产品进行生产、包装,在原有的文化基础上,将现代文化内涵融入产品中,就可以创造出创新式的茶文化产业,这也展示出传统文化继承的一个重要方式。
2.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经济市场充分体现出其专业性、正规性、法制性的特点。对于某些没有根据市场规律从而进行野蛮发展的企业,不断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对于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对其文化价值与功能加以重视。我国与茶文化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制度被有关部门及茶企业所关注,同时,对于相关法律制度,不断被更多茶企业所认同并运用。我国虽然制定了有关法律,但是,对于茶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而影响了我们国家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例如,大部分茶企还没构建一套茶知识产权建设体系,缺少建设体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所以,未能制定出具有合理性、可行性的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因为我们国家茶品牌发展刚开始起步,我国相关法律制定部门与实施部门对于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缺乏相关经验,大部分在法律的制定与执行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无法对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进行准确定位,所以,进行法律制定与实施时,难免产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对于某些地方与层面,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保护,在茶行业中,冒牌产品层出不穷,尤其在我国低档茶叶市场中特别突出,对我们国家的茶品牌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例如,有的商家利用不法手段,盗取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茶品牌,从而生产更多的山寨茶进入市场,使该茶品牌遭受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破坏企业形象,以及降低品牌的美誉度。同时,有些商家“投机取巧”,利用仿造手段来谋取不法利益,这样的情况不仅在茶行业中存在,同时也出现在其它食品行业中。
有的商家把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进行模仿,使消费者无法区别品牌的真假性,例如把“六个核桃”变成“大个核桃”,把“康师傅”变成“康帅傅”等。像这样利用相近字以及增加前缀后缀的冒牌模仿,在茶行业中也非常多。另外,有的商家钻法律漏洞,然后在一些不受我国法律保护的地区,例如台湾、香港等,注册一个和知名茶品牌相似的品牌名字,同时根据品牌包装进行模仿,使购买者无法分辨真伪。对于这种情况,侵犯到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不只为企业带来损失,更为整个茶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种问题,我国应制定有关法律,以此来维护茶文化产业主体的利益。第二方面,我们国家茶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品牌资源利用与整合的距离相关甚远。通过相关调查数据得知,目前,我们国家进行茶产品生产与加工的企业超过了六万多家,不过,申请与注册品牌的企业只有不到五千家,比例严重失调。企业缺少商标没有自己的品牌,使企业无法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缺少法律的保护,就意味着容易受到各种不法行为所伤害。对于这一方面,英国立顿茶品牌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我国企业可以进行借鉴,该公司进行品牌建立之时,就意识到知识产权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并重视法律保护机制的作用,在建立立顿品牌后,同时又建立许多子品牌,包括立顿奶茶和立顿果茶等多种子品牌,同时申请注册了商标。立顿公司的茶品牌受到法律保护,有着自己独特的品牌价值,使消费者更加容易辨认真伪,被市场所认可。该公司坚实的品牌基础与法律基础,值得我们国家茶企业借鉴。
3.1建立内部制度,完善法律机制。
第一,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进行开发茶文化时,茶企业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与思想,保护茶文化在开发时的法律权责,以及使茶文化的开发与挖掘能够达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不管是茶文化的创始人还是权属所有者,都要对茶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深入了解,在茶文化开发过程中,应利用权责清晰界定有关环节因素,使茶文化在开发时,如果产生责任问题,可以有据可循。第二,构建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进行茶文化开发时,有关组织与机构,应提高茶文化开发活动监管力度,制定有效预防方案,使茶文化开发时可以有效预防问题发生。另外,当问题发生时,应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对问题进行处理时,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责任意识,使开发人员深入了解制度在茶文化开发的重要意义,另外,在这过程中,也是开发人员对茶文化化保护的一个过程。第三,完善茶文化法律,从而将茶文化法律保护范围扩大。对茶文化的开发保护,首先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建立相关法律体系并进行完善,将法律制度、监督管理、履行职责进行完善,从而为茶文化保护打造坚实的法律制度基础;其次,茶文化企业不仅要重茶文化的开发工作,更要重视视茶文化的保护工作,企业是茶文化开发主体,企业应重视茶文化的保护才能使茶文化保护工作更好地开展。
3.2商标权保护。
在茶文化产业中,企业商标是企业文化重要体现,文化品牌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形象,企业对茶文化进行创新,使茶品牌展示出先进、创意、永久性的特性,而企业通过品牌来促进发展又是茶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策略。我国于8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同时于5月开始执行,对我国茶文化产业实施品牌战略起到促进作用。第一,集体商标保护。传统茶文化注册商标申请人有不特定性的特点,是某个地区群众传统下来的文化并不断进行优化的劳力成果,对于产权而言,并不是个人的,而是属于该地区所有的人们。我国传统茶文化产业商标充分展示出其地域特点,因此,可以申请集体商标,以及地理标志权。例如永春佛手、信阳毛尖、群山银针、漳平水仙、武夷水仙等,通过地域标志产品以及地理标志商标进行申请注册。针对集体商标,当地相关部门要提高品牌名誉的保护意识,建立商标管理部门以及成立协会,制订品牌质量标准,实施生产可追溯制度,提高集体商标茶产品质量,从而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立体商标。即商品外观包装设计注册为商标,例如知名度较高的可口可乐,其是通过玻璃瓶形状进行设计,并申请注册立体商标;以及众所周知的“zippo”打火机,其外观被设计成圆弧形盖,在打火机的侧面,沿边设计凹槽的形状,并成为其立体商标。立体商标申请为立体商标保护,保护有效期为十年,并且到了期限后还可以申请续延,但是,如果只是作为外观设计申请专利保护,虽然有十年的期限,但到期后无法续延。茶文化产业中的企业,可以制定立体包装方案,把立体包装作为立体商标,同时进行申请保护。由此可见,将商标保护范围进行扩展,把茶产品具有地域性商标以及立体商标进行有机结合,对其商标权进行保护,不仅是品牌的一种开发,同时也是文化的创新。
3.3专利权保护。
对于茶文化的开发,不只是单纯地对传统茶文化进行模仿,是要通过我们的能力与灵感,通过创新为核心,从而实现有着经济价值的茶文化产业。茶文化的开发,首先要建立在现代化技术的基础上,而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专利法的基础上。企业要提高茶文化开发的专利权的保护意识。我国产品专利权保护有效期最长为二十年,对我国民族传统下来的文化工艺,是上千年民族群众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如果成功申请专利并在十年以后,该文化工艺会进入共享领域。因此,我国传统的茶产品制作技术虽然可以获得专利权,但是,在二十年以后,茶文化遗产有的会消失,有的已不具备该地区特色以及民族特色,这种专利保护方式无法使几千年继承下来民族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所以,建议未来进行《专利法》的修定时,可以根据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修改保护有效期,对于茶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技术,所有权者可以利用商业机密方式进行长期保护,对于一般技术,可以利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长期保护。例如众所周知的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由于该公司重视专利权的保护,其核心技术到如今还是无人破解,这也是商业机密保护的重要体现。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其也是企业的无形财产。所以,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还没有完善的情况下,核心技术的掌握者要重视核心技术的保护,制定多种保护对策,从而保护传统工艺技术以及核心技术不受泄露。在进行专利权保护与地域性标志权保护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核心技术的保护。针对核心技术保护的法律,我国早在就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其中规定了:“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保护或者保密制度,切实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的管理。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制作的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泄露在制作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过程中知悉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另外,在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规定提出:“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知识产权的,适用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传统医药、传统工艺美术等的保护,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武夷山大红袍与福鼎白茶,都将自己传统制作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请保护。
3.4著作权的保护。
著作权即为版权方面的保护。著作权可以保护茶文化产品,以及不仅有文化创新理念,同时又有内涵的表现形式。利用著作权来保护茶文化产业时,其著作权使用程度非常高。著作权可以保护茶文化的创新理念,可以充分保护茶文化产品中的创新产品。著作权的登记都是自愿登记,没有经过登记的原创著作权者人,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内,更容易被抄袭与复制,无法进行有效保护。所以,对于茶文化产业中的原创作者,应及时对著作权进行登记注册。著作权的保护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茶文化产业是具有民族传统特点的产业,如果其保护期是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有效保护茶文化创新性产品。所以,建议将保护期限进行延长,或者是无期限。在著作法运用的基础上,对茶文化产业进行多方面的保护,例如具有文化特色的创新思想,通过有效措施进行保护。为明确权利主体,应及时版权登记,从而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4.结语。
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茶文化产业的有关主体,来维护茶文化创始人的利益,进一步推动茶文化产业发展。首先是企业应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制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茶文化产品的创新过程中,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的基本利益;其次是政府发挥其职能,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制度,并不断优化。针对知识产权有关法律的修改时,建议根据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对法律进行完善,从而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思想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官玉琴,夏良玉.茶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以闽茶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01-104.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五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突出,同时,旅游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对国民市场经济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创新两者融合机制、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智能化景点等。
[关键词]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必将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内的不同部门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渗透和交叉,为这两大产业最终实现产业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将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战略举措有效的利用,可以有效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成为时下流行的一大重点研究项目。因为这两大产业的互动和整合从根本上推动着旅游和文化繁荣发展,同时,对于区域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之所以文化资源丰厚,是因为我国具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风俗民情等优势。因此,文化所凸显出的独特优势,为人们旅游带来了动机和目的。相应地,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载体,为人们对文化的吸收和了解提供了交流和深化的平台,同时,通过旅游文化产品可以将文化产业推向世界化。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呈现出历史遗迹、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等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作为旅游的本质属性,使得文化因为旅游的开发而变得生机勃勃且富有活力;而旅游作为文化资源的开发者,因为文化的渗透而变得丰富多彩且富有品味。
因此,旅游和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机制,对将来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作用。虽然旅游和文化产业对各自的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划定了界限,使得有关部门都按照自身的属性进行发展。然而由于历史遗留和传统划分方法等原因,使得旅游行业中存在着一些本质应属于文化产业,但却利用文化资源为旅游服务的经营企业;与此同时,在文化产业的范畴中也生存着一些发挥着旅游作用的生产企业。可见,在行业渗透和学科交叉的当今社会,两者之间彼此难分,使得原本隶属各自不同界限的部门将旅游和文化元素合二为一。虽然在实际上二者各自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即文化是经济产业的属性,而旅游是经济产业的功能,但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当下,两者却具有相辅相成、互利共生的作用。因此,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关联,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的作用,使得与旅游有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旅游产品对文化元素的融合,并适当开发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从很大程度上讲,具有重要的影响。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机制,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依存。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可分割,使其为产业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二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共生互融主要体现在自身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而文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内涵。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就会缺少活力。可见,只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为这两大产业的经济提高起到一定的影响。三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共进。由于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了彼此之间的互动共进原则,因而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例如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来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文化还可以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来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从而给旅游者带来较高的审美体验。可见,要有效利用文化对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积极推动作用。然而,旅游同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旅游通过引致效应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文化产业向着市场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总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互相依附、彼此生存,只有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为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重要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和渗透性越来越强,使得原本就处于模糊边界的两大产业,逐渐向着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演变。而只有实现真正的产业融合,才能使文化在旅游业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推动着旅游产业向前发展,同时旅游在文化的提升和传播方面发挥自身价值,为其提供相应的载体和平台,从而实现彼此的互补共赢性。同时,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观念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从而较易选择能满足心理和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文化产品。因此,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相应的融入了很多色彩。可见,在旅游产业植入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创意元素使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拓宽,而相应的旅游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产品来拓展市场空间。
二、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策略分析。
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驱动下的产物。而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今市场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和多样化,因此,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产业发展为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在制定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过程中,应时刻把握利用旅游业的发展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并坚持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及旅游文化发展的科学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有关的体制机制,有效实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国虽然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就目前形势而言,产业融合发展仍存在着领域不宽广和机制不到位等各种难题,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发展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而,要从根本上实现产业的融合发展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领导班子,并对产业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加快推进产业的融合发展。二是制定和完善规划体系。文化旅游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而且要对规划提出高质量、高标准和高起点的要求,从而使得产业融合发展走向世界和服务人民具有现实的意义。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必须要得到政策的扶持。产业融合部门应明确政策导向,并建立起政策扶持体系,对于国家和各级部门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资金应积极争取,从而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是对于产业融合发展要宏观指导。例如,旅游局对旅游产品开发指导应注重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突出性;针对旅游景点所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时,应注重增加文化内容对旅游业的丰富性;还可以指导旅游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其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
第二,通过加快重点景区的建设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于具有针对性文化元素的旅游景点,我们应坚持以原生态、原风俗、原文化、原居民的保护原则,并将其积极申报为国家重点景区。同时,通过对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的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使得旅游景点的特点得以展现和优势得以凸显,从而扩大旅游景点的影响力;不仅如此,通过加快景区配置设施的建设和游客中心以及星际饭店、酒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从而实现运用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还可以通过构建健康绿道体系,将旅游景点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方向推动,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使得广大人们群众能够更深切、更直观的感受到产业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神奇效果。
第三,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文化活动品牌。对于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行,我们应将能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充分纳入旅游项目的推广计划,可以为充实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提供帮助,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旅游景点积极开展一系列与发扬文化相关的活动,从而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响品牌;还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宣传形式进行旅游文化产品的促销,实现联动互动和互利共赢。
第四,利用建设智能化景点来打造xx旅游。近年来,面对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使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因此,要想把旅游业快速发展,就必须依靠作为文化产物的现代科技力量,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将旅游业所涉及的相关文化元素有效联系,并将其通过新媒体的形式直观的传播出去,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xx化服务,而且为旅游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营销平台和广阔的客源市场,从而突出产业融合所带来的优化效果。
第五,通过提升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魅力。在产业融合发展的今天,我们应高度重视对旅游业人才的优化。因为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游客的旅游审美和旅游感知,因此,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突破人才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限性。随着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越来越突出,必将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契机。只有不断创新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才能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提供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必将对产业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5]金媛媛,李骁天,李凯娜.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体育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6):488-492.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六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愈加显著。然而,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跨行业突破实现融合,遭到来传统观念、市场、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的障碍。两产业在发展时还只是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从把两产业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考虑。目前,东北享有盛誉的文化旅游很少,文化旅游产业没有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在促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再振兴时,可将经济增长点放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上。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两产业得以发展的内在要求。将文化嵌入旅游,能提高旅游产业的层次和等级来满足现代游客对文化精神的需要。旅游和文化结盟能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具活力。因此,促进东北地区两产业融合可作为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在产业内外动力因子的促进和引导下,以产业构成中的行业共同体为基础,以合作和联合为主导,将资源进行的优化配置,再造产业组织,形成文化和旅游两重功能的新型产业。本文具体研究了两种产业的融合模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2、文化旅游集约化融合开发模式。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是指在一切资源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现代管理和技术,将人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方式。而粗放式是在生产要素的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单纯的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实现经济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的发展方式转向集约化。集约化的融合开发模式,是指为了获取最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在一定地理范围,形成文化旅游资源的协作和集聚区域,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集约开发整合,再展示给旅游文化消费者。该模式是要求我们放弃传统的粗放式———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转向集约式———最大化利用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提高发展质量和经济运行效率,使得该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规模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大规模的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促进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是利用现代技术对其整合,提高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把文化旅游融合新产品展现给旅游文化消费者,吸引其前来观摩体验,带动该地区文化旅游的发展。特色主题公园、度假村和文化馆等就可运用此种模式。在现有公园的基础上融入当地具有的文化特色;现有文化村庄可加强与旅游产业有关的基础设施,如完善道路建设、酒店和餐厅服务设施,人们前来旅游基本服务要能够得到满足,宣传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文化博物馆本身就是文化的象征,但是周边服务设施要不断完善,给予人们前来观摩的激励力,在旅游的同时享受文化的洗礼。成功运营该种模式将有利于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有利于两产业资源的整合,促使各类旅游功能丰满,带动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3、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
这种融合模式是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地位,将区域资源优势地位转化为经济优势地位,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解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因为我国的冰雪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在冰雪资源上处于资源优势地位,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东北地区应该注重冰雪资源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将文化资源最大限度的嵌入到冰雪旅游项目的研究开发中,以新型的冰雪旅游产品来展现当地的特有的文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地位。冰雪旅游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体验和精神享受,享受大自然的纯洁魅力。随着现代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追求,与其观看冰雪风景,现代人们更乐意在体验冰雪旅游的同时感受到文化气息。融入文化的冰雪旅游,能够满足现代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把文化元素融入冰雪旅游产业,不但能够给旅游消费者提供品味更高、吸引力更大的文化旅游产品,还能使该地区拥有更多的新型旅游景点,有利于扩大东北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市场,使得产业经济效益提升。在文化旅游资源禀赋上具有优势地位的地区,要积极主动地将该地区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地位转化为文化旅游的竞争优势地位,对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东北拥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要积极的把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竞争优势,提高该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促进该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该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了东北地区冰雪资源的优势地位。
4、创新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模式。
现代科技不断创新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种模式是对现有的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创新,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融入原有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含有的文化元素,最大限度的利用时势对产品进行开发创新,以此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新鲜感和差异感的追求。一直以来东北地区的旅游景点大多是将天然的自然景观或古文化遗产,稍加改造和维护,直接展示给旅游消费者,含有丰厚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短缺,对现代旅游消费者极具吸引力的参与互动的旅游体验项目也是寥寥无几。依据该种模式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以在原有旅游产品上创新出的更多的文化旅游产品,并利用现代高科技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提升,为旅游文化消费者展现最具文化特色和生命活力的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的旅游产品进行创新,打造新型文化旅游产品,使文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为传统的静态旅游景点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该模式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张家界开发的《魅力湘西》,使张家界的旅游景区更上一层楼,旅游演艺业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张家界原有的旅游产品形象。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融合发展模式促进了现有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满足了现代游客对文化精神享受的追求。在已有的成功经验上,东北地区亦可吸取张家界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地实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充分施展现代科技创强大驱动力。
5、引导文化旅游企业开发项目促进融合的运营模式。
现代企业在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决不能忽视企业行为取向的重要性,所以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时,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对旅游文化项目进行开发。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彼此依存,没有旅游,文化将失去活力;没有文化,旅游将失去魅力。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鼓励现有工商企业将该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融合到现代旅游产业中,利用技术创新和文化观念创意,对其进行重新设计组合,注重对现有旅游项目的文化融入,提高新开发项目的吸引力。以市场化运作该项目的方式,将其呈现给旅游消费者,再通过管理运营项目的方式培育文化旅游新项目,以实现项目的经济社会价值,给开发项目的企业带来丰富利润回报,这也是现在企业开发新旅游文化产品的动力。在这种模式下,提升地域特色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融合深度,可通过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度假村、购物嘉年华等功能不同的旅游,使文化旅游消费者体验新型旅游产品与传统旅游产品的异点,提高该地区的新型旅游项目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上的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其开拓更大的市场奠定基础。
6、以市场为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就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流趋势指导该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决不能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在政府的引导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导向,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在充分利用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出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旅游项目。我们应该清楚现代市场主导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是什么,大众消费者在现代旅游中的主导需求是什么,他们在追求什么样的旅游新体验以及消费者期待什么样的旅游文化新产品。在促进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时的侧重融合重点要根据市场确定,以此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才能具有广阔的市场,才有可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现代人们是倾向于什么类型的主题公园,是以动漫为主题的公园还是以展现当地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旅游消费者是倾向于节庆旅游还是博物馆旅游;旅游者是追求旅游过程中的体验互动还是倾向静享文化旅游给人的精神洗礼。所以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时,要结合市场的主导需求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文化渗透到旅游中,实现两者融合。
7、结语。
东北地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实现与否都离不开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东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考察和研究,为促进两产业的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切实为两产业的融合解决实际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和扶持东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更新改造和技术创新,清除两产业融合的障碍。而且,应该在税收上和资金补贴上给予两种产业以扶持,促进他们的融合发展。为了解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还应该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这两种产业的融资力度,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国人了解东北旅游,加强东北旅游业的吸引力。另外,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好坏还取决于是否有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缺失一直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套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保障两种产业融合过程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商丘工学院毕论文篇十七
摘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同属第三产业,存在天然的耦合基础,二者的融合式发展是实现产业转型与解决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所在。在东北经济再振兴的背景下,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五种产业融合模式———集约化融合开发模式、以区域资源优势为导向的融合发展模式、创新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融合发展模式、开发文化产品项目进行融合的运营模式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融合模式。为了促进两产业的融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两种产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同时,还应加强东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宣传力度,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