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园区学习报告(汇总17篇)
报告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连贯性。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清晰、有条理的报告呢?首先,要明确报告的目的和受众,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表达方式。其次,要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充分调研和了解,并在报告中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同时,要注重报告的结构和逻辑,合理安排章节和段落,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报告案例,供大家在撰写报告时参考和借鉴。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一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市经委学习考察团一行18人,于10月13日至20日,赴成都等地考察学习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成都市经委等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成都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成都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阳泉工业经济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考察团团长要求全体考察团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
何确保土地供应、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等在内的多种政策支持。为降低工业用地成本,该市还建立了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贴机制和多样化的供地方式,工业区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和区(市)县每年从经营性用地土地出让金原收益中,按不少于5%的比例提取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调节资金,设立专户管理,专项用于调节补贴工业项目用地的地价成本。与此同时,成都市还建立了1亿元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各工业发展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目前,成都市又抓住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成都市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成都市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赴成都工业园区学习考察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二
6月至9月由管委会领导选派,我与招商局曲明利一道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国际创业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创业大赛、人力资源、申请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并积极协助创业中心组织首届“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及筹备六周年庆典等活动。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园区建设风貌,深受启发,现将本次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暨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8月18日,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被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中心2万平方米的孵化面积累计孵化企业215家,毕业企业64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030万元,上缴税金10329万元,利润总额17128万元,六年来,中心帮助受孵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资11000万元,有效扶植了一大批初创型企业快速发展。三个月来的交流和学习,我感受到了国际创业中心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有条不紊的工作秩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确立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
国际创业中心山洪主任在介绍经验时特别强调了“孵化精品”的工作理念,即通过孵化器的运作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难题,并适时给予企业必要的政策和建议来帮助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六年来,国际创业中心始终坚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和文化建设,按照国内一流孵化器的标准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不仅实现了中心企业孵化工作的高效动作及良性循环,同时在员工中普遍树立了“管理就是服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并认真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因此,国际创业中心的各项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及进驻企业的高度肯定和普遍赞扬,特别是国际创业中心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为企业做实事、与企业家交朋友的工作风格更是得到了企业的.交口称赞。目前,国际创业中心已初步形成了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容忍失败、服务为上、诚心为本”为核心的、具有浓郁创新特色和现代意识的文化理念。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企业和有前瞻性意识的企业家。
2、严把进驻质量关,注重优选企业。
为保持孵化企业的高成长性,国际创业中心制订了一整套完善的孵化流程,首当其冲的就是严把企业入驻审核关,这其中不仅包括对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产品市场前景的评审,还包含对企业创业团队及管理者素质的评审。在对每家企业进行进驻审核工作时,他们都要与企业主要领办人和企业骨干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企业明确提出3年的发展目标。在我和中心办公室刘颖主任的交谈过程中了解到,20申请进驻国际创业中心的企业有310家,最后仅优选了34家,提出进驻申请的企业有220家,最后也只批准引进了17家。通过数据不难发现,创业中心企业严把进驻质量关,做到了优中选优。
3、注重企业培训,全方位开展创业辅导。
国际创业中心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培育。他们常年坚持逐一为企业提供专家咨询,充分利用能整合到的一切资源,帮助企业在市场拓展、发展战略制定、内部机制设计、新项目技术开发、资本动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创业咨询与辅导,帮助企业尽快成长。正如山洪主任说的那样,创业中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对于企业提出的问题,只要创业中心能解决的,绝不耽误。同时,他们还十分重视企业培训工作,在充分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税务、专利及知识产权保护、商业计划编写、人力资源、基金项目申请、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除此之外,他们从今年开始还全面实施了企业个性化诊断服务,为所有企业建立企业发展档案,对入驻企业进行全面的企业发展咨询服务。
这次学习期间,我也先后参加了创业大赛、人力资源、风险投资知识介绍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对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掌握和明确的思路。同时,我也和国际创业中心的同仁们一道深入企业搞孵化企业成功案例的素材,通过分析和比较我感觉到成功的企业都有共同之处。他们根据行业的特点,准确定位,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超凡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卓越的科技产品和优秀的团队精神。
4、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作为重点工作。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三
为了推动我市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组织县市区园区办和部分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及高新区经发局负责人,于9月23日至10月3日对江西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11天的学习考察。听取了江西省中小企业局就全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总体介绍,实地考察了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xx县小蓝经济开发区、xx市德安工业园区、共青城开放开发区、xx市xx县工业园区、xx县工业园区,召开了由江西省中小企业局、xx市中小企业局及部分工业园区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情况。
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经历了起步建设阶段(8月—7月)、规范整顿阶段(207月—)和全面提高阶段(至今)。目前,全省共设立由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审核审批的工业园区94个,基本上达到了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工业园区(江西省共有99个县市区)。
20底,江西省94个工业园区入驻投产企业6506个,从业人员116万,园区企业销售收入2235.6亿元,实缴税金121.5亿元。元—6月份,工业园区已有入园工业企业10571家,竣工投产工业企业69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2亿元,同比增长47%;上缴税金89.5亿元,同比增长45.7%;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江西省工业园区的发展呈现出下列显著特点:
一是园区规模大。全省绝大多数工业园区年实现销售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在30亿元—50亿元的园区10个;年销售收入在50亿元—100亿元的园区10个;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200亿元的园区8个;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园区2个。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年完成销售收入329亿元,利税41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xx县小蓝经济开发区2006年完成销售收入105亿元,今年1—8月份,主营业务91.29亿元,利润3.27亿元,税金3.4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3.12%、32.74%和29.87%。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全省94个工业园区按照总体规划面积(含尚未开发进驻企业部分)都完成了六通一平目标。他们舍得下大本钱,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达到筑巢引凤之目的。小蓝经济开发区对前期规划的18平方公里投入近10亿,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18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落户企业460家,开工企业362家,投产企业243家;今年新规划22平方公里新区,1—8月份,又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127万元,完成路基工程2.7公里,排水管道4.2公里,路面硬化2.5公里,弱电管线25公里,供电线路架设3.4公里,并启动了玉湖公共服务配套工程。目前,整个开发区规划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革命老区xx市泰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0000亩,xx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县财政直接投资),建成六通一平面积4500亩,已使用面积3800亩,计划到底要全部完成总体规划面积10000亩的六通一平任务;目前,泰和工业园区落户企业168家,投产企业142家,今年1——8月份园区主营业务收入21.56亿元,工业上缴税金844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3108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6.9%、41.4%和40.1%。xx市xx县是个不足20万人口的小县,6年来,共筹资4.5亿元,全面完成了德安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的六通一平工作任务,引资入园项目120家,投产77家,今年1—8月份园区完成主营业务收20.5亿元,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53.1%和36.9%,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31平方公里,由产业园区、高校园区、两镇一处组成,全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38亿元,开发完成了40平方公里;其中产业园区32平方公里,高校园区8平方公里,实现了“六通一平”,构建起完善的路、电、通讯、水网体系,发展潜力与发展后劲巨大。
三是产业优势明显。全省94个工业园区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创建了江西金庐软件园。到2006年底,全区共有高新技术(软件)企业220家,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各类技术中心33个,重点实验室15个,博士后工作站8个;有3个软件项目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11个软件项目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有3家软件企业被国家定为重点软件企业。先锋软件、捷德智能卡、泰豪信息等3家企业跻身中国软件百强;并建设了中兴、先锋、泰豪和捷德等特色软件分园,同时建设了大学科技园和留学创业园;相继开发了数字多媒体和交通信息化、教育、电子政务、通信、医疗等领域内软件以及软件外包业务,逐步形成了软件研发、生产、出口、人才培养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2006年,软件产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达80%以上,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新技术开发区。xx市xx县围绕自身优势,着力打造特色板块,推进集群发展,形成一园三区六城的发展格局,即县城南区、北区和xx区及盐化工城、粮油食品工业城、玻璃灯饰工业城、箱包皮具工业城、塑编包装工业城、机械机电工业城等六大产业集群城,六大产业注重发展关联配套企业,催生产业链,形成了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园中城”产业发展格局。xx县小蓝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短短的6年内,形成汽车汽配、轻纺服装、医药医器、电机电器、食品饮料等5大产业群。这五大产业群已成xx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四是规划起点高。首先,各个园区依据各自的实际,按照“特色突出,聚集明显、功能全面、支柱凸现、品牌响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立了各自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全省94个园区的规划都是省级以上专业规划设计部门进行的专业规范设计。小蓝经济开发区按照“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要求,区内40平方公里一步规划到位,不仅确立了五大产业园(面积占全区75%),而且规划建设了中心服务区、生活居住区和度假休闲娱乐中心(面积占全区5%),同时,建设了绿化带(面积占全区20%),一座漂亮的工业新城拔地而起。其次,江西省政府根据全省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及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加快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总体目标,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总体要求,制定印发《江西省工业园区“十一五”专项规划》,《规划》明确了全省工业园区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并针对全省17个市的区位、资源、生产要素、自然条件等的差异性,提出了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发展措施、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xx市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汽车与零部件、机械设备、轻工造纸、化纤纺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光电一体化、食品饲料等为主的特色产业;xx市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有色冶金、新型建材、纺织服装、信息光电、食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xx市重点发展电子、食品、林产加工、医药化工、新型建材等重点产业。全省各市地在省政府宏观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详细的园区发展规划。
五是园区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合理健全。江西省政府和各市地政府均成立了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设在省市中小企业局。各园区管理机构大同小异,大部分园区成立了独立的园区管委会,一部分与中小企业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xx县小蓝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设置了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招商局、财政局、办公室等五局一办,仿公务员事业编制25人。泰和工业园区设置园区管理办公室,与县中小企业局合署办公,增加了编制,扩大了职能。目前,全省94个园区中,有2个园区按副厅级规格设置管理机构(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7个市设园区按正处级规格设置管理机构;23个县设园区按副处级规格设置园区管理机构,42个县设园区按正科级设置管理机构。据江西省和xx市、xx市、xx市等三个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介绍,江西省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比较合理,其内部运行机制比较完善,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比较宽松,周边治安环境良好。
六是园区重要地位凸现。工业园区已成为江西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今年1—6月份,全省94个工业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02.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通过园区的快速发展,江西工业化正不断加快,全省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年的30.82%增长到今年上半年的43.9%。近4年来,全省gdp的增幅保持在10%以上,财政收入增幅保持在20%以上。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江西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今年上半年,全省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62.7亿元,同比增长28.5%;实际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占全省62.7%;实际开工建设的亿元以上项目117个,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0个。随着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全省外向型经济迈上了新的台阶,2006年全省直接利用外资28.07亿美元,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438.1亿元;海关外贸进出口总额61.94亿美元,其中出口37.53亿美元。工业园区巳经成为江西发展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在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过程中,大多数工业园区能够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在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时,注重产业的关联度和配套能力,初步形成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群。鹰潭和贵溪工业园依托当地钢材资源,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壮大企业群;袁州医药工业园、樟树工业园利用现有的医药工业基础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引进了几十家医药企业,形成了医药产业集聚优势等。工业园区已成为加速工业化过程中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江西工业园区在选址上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划先行、分期开发、滚动发展”的要求,尽可能充分利用荒山、荒坡,不占或少占耕地,节约用地。全省工业园区建设占用的土地中,利用“三荒”和丘陵地带的面积占70%以上。目前,全省94家工业园区每平方公里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亿元,出口创汇5253万元,上交税金2970万元。全省工业园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37万元/亩。全省工业园区的建设成为江西加快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集约利用土地的最有效途径。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江西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阵地。工业园区大量企业的进驻和投产,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有力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大批农民进入工业园区成为工人,从农民转变为市民。园区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由20的16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06万人,其中大部分是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今年1—6月份,全省94个园区净增就业岗位21.4万个,工业园区建设对增加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三农”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园区已成为江西省城市建设的新组团。江西省工业园区大都是依托城市发展起来的。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和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xx县小蓝经济开发区、南昌昌南工业园、南昌昌东工业区等园区的开发建设,使xx市区的面积扩大了近三分之一;新平县工业园区、xx县工业园区、xx县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使其县城面积分别扩大了1倍、三分之一和五分之二。工业园区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城市规模,增加了城市功能,而且促进了大批农民成为真正意义的城镇居民,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一是抓政策支持。近年来,为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江西省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提高工业园区水平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03]18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意见》(赣府厅发40号)等一系列文件,为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还在着手制定有关工业园区产业扶持、生态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
二是抓规划引导。江西省政府在认真总结全省工业园区“十五”时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江西省工业园区“十一五”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战略定位、产业布局和政策措施,为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按照“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对接梯度转移,把握发展趋势,突出招商重点”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园区规划,并将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从而突出本地特色,发挥各自优势,增强园区集聚效应。
三是抓招商引资。江西全省各地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园区建设生命线”的理念,结合各园区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挖掘园区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做好园区项目包装和推介,注重重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实现招商形式多样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办法,以工业园区成本低、回报快、信誉好、效率高的品牌优势、“洼地效应”,吸引众多的企业聚焦园区、入驻园区,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
四是抓项目推进。江西省在项目引进上,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做到“三个坚决不搞”,即: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职工安全的项目坚决不搞,黄、赌、毒的项目坚决不搞。始终做到“四个必须”,即:园区建设征用土地必须按规定审批并办理手续;征用土地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农民经济补偿并落实到位;城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必须全部进入市场,进行规范化的招标拍卖;园区建设资金必须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兴办企业严禁搞群众性集资。积极协调落实项目土地、资金,做到洽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建设,在建项目抓进度,建成项目抓投产,实现工业园区项目带动、产业配套、企业集聚的良性互动。同时,对投资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和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由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一月一次直接调度,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五是抓集约开发。江西省在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个导向”,即土地利用集约化导向、厂房建设多层化导向、投入产出最大化导向。加大土地清理和处置力度,对长期圈而不建、厂房闲置、违规乱建的'项目进行清理,依法依规收回土地,安排给其他符合要求的项目使用。通过抓集约开发和盘活存量土地,企业的集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工业园区的集约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六是抓公共服务。江西省紧紧抓住国家资助一批小企业创业基地的有利时机,按照“做强省级、做大市级、带动县级”的思路,坚持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担保、信息网络、人才培训、政策咨询等社会化公共服务。此外,通过人才培训、组织人才招聘等帮助企业缓解技术人员短缺的矛盾。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的政银企联席会已成为经常性制度,工业园区中小企业打捆贷款和基础设施贷款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数字化园区建设正在抓紧规划建设之中。同时,省、市、县三级和财政独立的园区均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七是抓考评奖励。江西省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每年对工业园区进行目标考核,每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评比表彰奖励一批先进园区。在考核园区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劳动就业等相对指标的基础上,将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纳入考核范围,突出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指标。并将园区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政府考评和对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强化工业园区建设考评机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全省工业园区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有关启示和建议。
(一)有关启示:
1、提高思想认识是工业园区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认真分析省情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为了更好地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他们组织各市地和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周边省市考察学习取经,同时请国家有关部委、发达地区党政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到江西省开办了近50期高层次工业化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江西省委于年8月在xx市召开了省委全会,明确了江西省工业化要以发展工业园区为重点工作思路,提出一个县要建设一个工业园区。井冈山省委全会后,在全省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思想动员活动,全省上下思想认识空前高涨、空前一致。思想认识的到位和提高,使得全省各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南阳已确立了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也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当前是要继续提高全市各级干部群众对建设工业园区的思想认识,坚定发展工业园区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
2、变挑战为机遇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不竭动力。2003年,国务院出台73号令,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这对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基本没有影响,而对中西部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主要是土地紧缩政策的影响,这是一次重大的挑战。江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变挑战为机遇,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全方位采取措施,确保各类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健康发展。一是整合工业园区资源。2003年,江西省经过调查清理把134个工业园区整合为94个园区。二是在整合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进京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到江西实地考察,尤其是时任省长的孟建柱多次到北京,邀请国家有关部委负责人到江西考察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之后,又邀请国务院领导同志到江西视察。国务院领导视察和部委负责人考察后,肯定了江西省发展工业园区的做法,认为江西省工业园区建设是健康的。江西省抓住领导视察的机遇,趋势把94个工业园区(开发区)上报国家发改委,全部得到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有关部门的审批,进入到合法地位。所以,江西省工业园区土地利用不是很大问题。如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报审批土地231平方公里,目前只开发到了40平方公里,发展潜力异常巨大。在这一轮的挑战中,江西省把挑战有效地转化为发展机遇。
3、突出工作重点是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江西省在工业园区发展中突出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工作重点,促进了园区快速发展,尤其是招商引资方面,他们紧紧抓产业梯次转移的机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从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发达地区招商引资,上述发达地区的电子信息和机电制造已成为江西省招商引资的重点,并已在中部地区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我们xx市工业园区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土地与资金、产业升级、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地上地下资源优势,大量引进国内外资金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尽快使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有关建议。
1、市委、市政府尽早出台xx市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发展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
2、市、县财政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的奖励和扶持园区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3、成立xx市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工业园区发展的有关事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解决市县园区管理机构编制等实际问题。
4、市委、市政府在适当时机组织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江西省实地考察学习。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四
第一条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由华苑产业区,政策区和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各辐射区(以下简称辐射区)组成。
华苑产业区、政策区和辐射区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区域范围和面积界定。
第三条园区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其主要任务是:
(一)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
(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五)深化高新技术企业产权、用工、分配和保险等制度的改革。
第四条园区发展下列高新技术,并使其形成产业:
(一)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
(二)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
(三)光电子科学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
(四)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
(五)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
(六)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
(七)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
(八)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
(九)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
(十)医学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
(十一)其他高新技术和在传统产业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第五条国内外的企业、其他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统称国内外投资者)均可以在园区内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国内外科技人员到园区工作或者兴办高新技术企业。
第六条园区内的国有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出让、转让和抵押。
确有必要,园区内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征用。
第七条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园区内投资兴建和经营供水、供气、供电、供热、排水、道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
第八条园区内企业的职工有权依法成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会活动。企业应当依法支持工会活动。
第九条园区应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
第十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十一条天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设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管委会),代表市人民政府对园区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园区管委会的职责是:
(二)制订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制订园区的行政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四)初审和认定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
(五)依法管理园区的财政、税务、工商、劳动和人事等事务;。
(六)管理园区有关地域内土地和规划建设事务,并按照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权限,审核、批准和管理相应地域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七)负责园区内火炬计划项目和新产品项目的申报;。
(八)审核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进出口货物免税的申请,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九)审核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因公出国人员的申请,并报有关部门批准;。
(十)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华苑产业区、政策区和辐射区分别实行以下管理体制:
(一)在华苑产业区内,由园区管委会实行全面行政管理。
(二)在政策区内,园区管委会履行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至第(五)项和第(七)项至第(十)项的职责,并负责科研基地、服务基地内的土地、规划建设管理和限额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核、批准及管理事务;其他行政管理事务由政策区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负责。
(三)在辐射区内,园区管委会履行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一)项至第(四)项和第(七)项至第(十)项的职责;其他行政管理事务由辐射区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
第十四条园区财政纳入本市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五条市工商、税务、规划、土地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并由园区管委会检查、监督和协调其工作。
第十六条园区内可以设立人才交流、培训、信息、保险、法律、公证、金融、会计等服务机构,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服务。
第三章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审、认定和管理。
第十七条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从事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一种或者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单纯的商业经营除外。
(二)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
(三)企业的负责人是熟悉本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专职人员。
(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
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五)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和经营场所及设施。
(六)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占本企业每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三以上。
(七)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性收入与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总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八)有企业章程和技术、财务管理制度。
(九)企业的经营期在十年以上。
第十八条在园区内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需向园区管委会或者园区管委会授权的管理机构提出申请,进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初审。凡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一)、(二)、(三)、(四)、(五)、(八)、(九)项规定的,为初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
园区内初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先行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十九条初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华苑产业区和政策区内的依法到园区工商、税务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税务登记;位于辐射区内的依法到所在区、县工商、税务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第二十条初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营期满一年的,应当向园区管委会提出认定申请。经园区管委会审核,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即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发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并批准其正式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经审核不合格的企业,不得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并由税务部门追缴该企业已被减免的税款。
第二十一条政策区内原有的企业可以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核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可以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二十二条园区管委会应当定期对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复查,经复查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企业,可以继续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对复查不合格的企业,收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停止其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并由税务部门追缴其不合格期间已被减免的税款。
第二十三条在华苑产业区兴办的'生产性企业,必须是经过初审合格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十四条在华苑产业区内兴办的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非高新技术企业,应当依法到园区工商、税务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税务登记。
第二十五条华苑产业区内的企业、政策区和辐射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国家财务、会计、统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向园区管委会报送会计、统计等报表。
外商投资企业报送的年度会计报表,应当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审核验证并出具报告。
第二十六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因分立、合并、转业、迁移等需要变更登记事项的,应当报园区管委会审批,并到原登记部门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园区内的企业终止,应当依法到原登记部门申请注销登记,并进行清算。
第二十七条园区内的企业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十八条园区内的企业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且使用清洁能源。禁止兴办污染环境又无有效治理措施的项目。
第二十九条园区内的企业必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业卫生的规定,优化生产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园区内的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参加全市社会保险统筹,并且接受有关主管机关的监督。
第四章优惠待遇。
第三十一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二条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三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五十万元以下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四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以下关税优惠:
(一)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许可证,海关凭出口合同以及园区管委会的批准文件验放。
(二)经海关批准,可以在园区内设立保税仓库。
(三)自行生产的产品出口,除国家限制出口或者另有规定者外,免征出口关税。从园区外收购产品或者代理出口园区外产品,未在园区内进行实质性加工,或者进行实质性加工后,增值未达到百分之二十的,照章征收出口关税。
(四)用于高新技术开发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仪器和设备,凭园区管委会的批准文件,经海关审核后,免征进口关税。
第三十五条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自筹资金新建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经营用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第三十六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依据《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对用于高新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快速折旧。
第三十七条国内外科技人员到园区工作或者兴办企业,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三十八条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外,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有关优惠待遇。
第三十九条在园区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外,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五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劲东同志的率领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分别考察了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昆山民营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xx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xx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 110千伏长征变电站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 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 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 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xx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xx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xx区和xx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xx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xx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xx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 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
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 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xx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xx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xx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软环境也是生产力。一个地方软环境好,服务效率高,对企业的吸引力就大,园区竞争力就强。一要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银岭管委会和区民营投资服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确保投资者办理手续能够来得了,办得下。大力推行服务承诺,对投资者“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积极探索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的档次和水平。二要加大政策优惠。要在坚决落实《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继续调整完善优惠政策,积极打造政策“洼地”。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在权限范围内,政策能放宽的一定要放宽,审批事项能取消的要取消,能合并的要合并,审批时限能缩短的要缩短,坚决杜绝部门利益、眼前利益,切实为大局、为园区发展尽职尽责。三要严格监督。建立完善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处理机制,拿出过硬的措施,注意抓反面典型,对吃拿卡要等影响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涉及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为加快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六
(20xx年11月19日)。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开拓思路,凝聚力量,11月11日至14日,我区由带队,组织各镇、区直部门和驻区单位科级以上干部70多人,赴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和苏州高新区等地参观考察,学习了苏州加快科学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新机制和新措施。考察采取实地参观、座谈交流、对口访谈、开会总结等方式,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专心-专注-专业。
展传统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当日下午,召集各镇、区直部门、驻区单位负责人召开了会议,总结了苏州发展的经验,并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谈论苏州发展经验,确保思想解放、观念更新;要坚持以人为师、以人为鉴,对比苏州各开发区,查找我区的不足和差距;要积极开拓思路,创新办法,探索适合我区发展的路径;要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工作考核,确保学习成果。
二、考察开发区的概况。
(一)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大合作项目,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行政辖区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常住人口70万。建区1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30%左右。20xx年创造了gdp超千亿、累计上交各种税收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超千亿、注册内资超千亿“四个超千亿”的成绩。(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利用外资亿美元,进出口总值770亿美元。园区以占苏州市%的土地、%的人口创造了占苏州15%左右的经济总量,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专心-专注-专业。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亿美元,引进内资企业800家,注册资本57亿元。
(三)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人。20xx年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主导产业是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是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服务外包(bpo)。
三、主要经验做法。
身处苏州,古典精巧的苏州园林、气势恢宏的四层立交桥、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鳞次栉比的高楼商厦、独具匠心的产业园区……轮番冲击着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苏州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大气磅礴的现代都市气息、与时俱进的率先发展理念、只争朝夕的发展热情、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我们利用到苏州考察的两天时间,积极与苏州当地有关人员深入交流,着力找寻苏州令人艳羡的发展成就背后的秘密。
专心-专注-专业。
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国际水准。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成为全国开发区的典型示范。着眼长远发展战略,依托先进发展理念,苏州工业园区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合办开发区的方式输出园区经验,发展飞地经济,顺利推进了苏相合作区、苏宿工业园、苏通科技产业园等合作项目,为园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科学超前规划,高标严格建设,确保园区可持续发展。1994年高起点编制园区发展规划,18年来严格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管理园区,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达到了1:1的成效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的重要秘诀。园区设立之初,中新双方专家融合国际上城市发展的先进经验,联合编制完成了具有前瞻性的区域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建区以来,累计投入300多亿元,按照国际化标准高水平打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电路等“九通一平”、污水100%截流,绿化率超过45%等,对国际投资者产生了强烈吸引力。20xx年,园区实际利用外资达到亿美元。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20xx年以来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全面拉开了发展框架,为园区发展提供了配套支撑。
专心-专注-专业。
事政府办”,并熔铸提升成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亲商理念。1996年,苏州工业园区在国内率先开展一站式服务,为企业的设立、开工、建设、招工等提供一条龙的便利服务。在全国率先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并成为全国授权最充分的行政审批中心。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断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削减收费项目,推行社会服务承诺、违诺投诉、限时办结等制度,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实现项目从立项至开工建设,全部审批时间不到1个月。苏州工业园区还设立专门的企业服务中心,建立了无微不至的“客户服务”体系,要求工作人员走访企业,主动征集企业的意见建议,并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当前,亲商理念已经成为苏州工业园区的金字招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项目落户园区。
专心-专注-专业。
领机制。苏州工业园开发建设初期,国资率先投入,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投资主体。之后,又与新加坡财团共同投资组建了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和房产开发、提供市政公用服务等。此外,以国资为先导,组建了资本规模30亿元的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多渠道募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20xx年设立漕湖股权投资中心,以澄和创投为母基金,吸引了13个子基金,目前基金总规模达到22亿元。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成立全资国有公司—苏州高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参与高新区开发建设,目前总资产超过300亿元人民币,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50多家。创新社会保障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在认真学习新加坡“中央公积金”预筹积累模式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实际情况,独创了以“老有所养、医有所靠、居者有其屋”为目标的新型公积金制度。新型公积金制度在不增加企业负担、不减少员工收入的前提下,将所有社会保障项目集中起来,设立员工公积金个人账户。账户的9%用于职工养老和大病救助,其余部分用于个人的购房、医疗、养老和失业救济。新型公积金账户中基金的使用相对灵活,可以直接用于支付个人购房贷款、房租等。
专心-专注-专业。
业发展体系,重点打造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去年达到1917亿元。大力培植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生物医药、软件及创意、生态环保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01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0xx亿元。苏州高新区确定了“2+3”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发展电子信息(it终端产品)与精密机械主导产业,大力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在产业发展中,坚持科技支撑取向,推动园区产业不断优化升级。苏州工业园区实施“科技跨越计划”和“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着力建设创新型园区,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目前,园区r&d(研究与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建成国家创新基地20个,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9家以及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纳米技术创新产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4家,建成了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中科数据应用技术开发中心等。
专心-专注-专业。
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就业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建立了以邻里中心和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的新兴社区服务管理体系,确保群众生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一直将拆迁安置工作作为开发区重点工作,设立了开发区安置办,依托国资成立房产公司,对园区进行旧村改造,建成漕湖花园等社区。
四、对我区建设发展的几点启示。
专心-专注-专业。
破常规,先干起来再说,让实践去检验,努力闯出一条彰显新区特色的新路子。
(二)要抢抓机遇,放大优势,汇集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善于认清机遇,珍视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力争在发展中赢得主动。当前,全市新一轮经济区划调整、蓝色经济区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就摆在面前,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机遇,在综合分析政策、区位、资源、形势、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找准对接点和着力点,抓住用好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新区二次创业跨越发展。
(三)要超前规划,科学预见,描绘好园区发展蓝图。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证明,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当前,我区邀请规划设计研究院正在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修编。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高标准、全方位地进行规划设计,确保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学指导园区建设发展。要按照“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的目标,统筹规划布局产业区和城市功能区,并预留足够大的空间,规避发展中的不确定风险。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整体协调的现代化新城。
专心-专注-专业。
(四)要运用市场,整合资源,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当前,人员和资金短缺是我区面临的棘手问题。要大胆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聚集人才和建设资金,为园区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财力保障。人员方面,要立足“小政府、大服务”的基本原则,强化“花钱买服务”的理念,依托企业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人员,充实到中,化解人少事多的矛盾。对招聘人员在日常管理上采取行政化管理方式,在社保等方面采取企业化管理方式。此外,可以探索将部分行政事务职能委托给企业行使,进一步减轻管委工作压力。资金方面,要充分发挥国资公司的市场主体作用,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要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公司,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当前要积极争取市里支持,以国资公司作为主体,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发展资金。
专心-专注-专业。
动为客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对意向项目要安排专人跟踪对接,确保项目早签约,对签约项目要安排专人帮办项目审批手续,确保项目早开工,对在建项目要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分包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点焦点问题,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要尽快启用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工作效能。
专心-专注-专业。
复和休闲度假等产业。大力发展农业。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郊旅游型高效农业,叫响高效农业品牌。
(七)要加快建设,完善功能,打造承接发展的新城区。产业是城市的结晶,城市是产业的载体。要牢固树立城市化和产业化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新城建设,尽快完善城市功能,广泛聚集人气商气。要坚持建设精品化。在中心区实现水电汽路等“十通一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拓展新城框架,提升配套功能。加大整治力度,打造沿河景观带,构建亲水的城市环境。在厂房、商住楼等城市建筑设计方面,按照现代化新园区、新城区的标准,严格规划把关,提高城市形象。坚持管理精细化。持续开展户外广告、室外摊点、农贸市场、违章建筑、工地扬尘等方面的整治行动,加强对道路和绿化带的养护,实行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不断改善环境。要坚持城乡一体化。着眼城市总体发展规划,超前谋划“园中村”、镇驻地改造,快速改善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人气商气的聚集力,同时也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坚持运作市场化。要用发展产业的思维去建设城市,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缓解建设资金紧张的压力。
专心-专注-专业。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七
赴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学习的`总结报告 xx年6月至9月由管委会领导选派,我与招商局曲明利一道赴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国际创业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在此期间我参加了园区组织的创业大赛、人力资源、申请创新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讲座和培训,并积极协助创业中心组织首届创业杯羽毛球大赛及筹备六周年庆典等活动。通过走访企业进行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充满活力的创业精神和日新月异的园区建设风貌,深受启发,现将本次学习情况及心得体会报告如下: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发展现状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暨留学生创业园成立于1998年8月18日,是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投资创办的公益性创业服务机构。xx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xx年,被认定为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国家高新区先进孵化服务机构,xx年被科技部评为火炬计划先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八
红牛武汉咸宁生产基地由华彬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投资总额3746万美元,是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在中国继海南、北京两家生产基地后投资兴建的第三家生产基地。湖北生产基地占地面积370亩,员工总数在300人左右,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投产,2009年新增两条同等规模的生产线,生产能力达到8亿罐。09年3月,武汉红牛与北京红牛生产基地一起引入并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目前,第三期项目已经结束,武汉红牛有三名人员通过了全国黑带考试,oee水平达到88%,并总结出了自己的dpdca经验。
主要做法:
1、整体项目规划分为四期,主导思想是:导入精益—推广精益—完善精益—达到自主精益。每期年初3月选项目,在11月左右结束,现已完成三期,第三期主要是从点向面上去改善,预期的收益通过各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升体现出来。
2、推行精益六西格玛采取的是建立临时机构,课题从影响质量与产量两个方面选,通过做项目的方法让大家参与进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推进精益,调配资源与人员,一期项目结束把所有的项目成果汇编成册。
3、现场的目视化管理全面实行,每个工序旁都悬挂有岗位管理标准,办公室看板中包含了制造合格率和劳动生产率。每个工序对应当班人员名片、车间组织结构图、岗位工序图、年度经济指标对照图随时更新。
4、5s工作纳入员工的岗位职责,他们感觉约定成惯性,达不到更高的状态,为了达到突破,用样板项目的方法深入推行。
5、数据收集比较齐全,开始做精益之初,他们的数据也并不完整,他们从基础做起,收集数据、分析原因。
6、在质量检验上,液位和喷码检验采用自动化机器,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前后检验不重复,减少了资源浪费。食品安全防护到位,任何人员进入生产车间前均需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和工作靴,洗手消毒后必须穿过消毒水沟才可以到达生产现场。
7、内审天天做。本着提高产品质量,把内审作为一个推进工作的工具来应用,每天都有事先设定的具体审核内容,由专人进行审核。
8、设备管理上每台机器均有设备台账、操作标准和点检标准。维修人员都是外聘技术水平较高人员,每车间只有一名维修人员,大修时维修工、电工、气工紧密配合。设备定期维护和保养,根据卫生与设备的要求停产来保养,设备整体故障率较低。
9、企业员工的工资分为三部分组成:基数、系数和绩效考核打分,考核的评价到每个员工,采取的是kpi考核方式,考核设定的指标一般是能达到的,主要采取的是奖励多,罚款少的方式,来促进每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每天每班每线生产、质量、能耗、都计算得一清二楚,员工很清楚自己的.考核得分。工资实行保密制度。
(二)黄鹤楼酒业。
黄鹤楼酒业是武汉天龙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全力打造的“六大”支柱产业及百年名牌工程之一。从04年改制到现在8、9年时间,从零开始到今年的销售5亿多,现在一年的产量大概有2万吨左右,每年中间要停四个月进行压窖,产量受油的影响比较大产品主要定位在100多元。他们由于厂址在市区,受限制比较多,现在咸宁选址建新的生产基地,把发窖池建在丘陵里面,虽然建筑成本较高但是可以避免高温带来的压窖停产损失。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种类有300多种,库存积压的材料与成品酒比较多,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较大。他们的调度工作包含了全厂的包装、酿酒、材料、物流等,也就是涵盖了全厂的所有进与出的范围。包装公司属于外包形式,在用工与薪酬上有很大的自主权,给出定额与物耗、能耗指标,超标或者节约都体现在薪酬上。
黄鹤楼的厂区与包装生产线比较整洁,整体的环境管理做得比较好。包装生产线我们看到的是两条直线式的生产线,介绍说是学习五粮液生产线的排布方式,每条生产线大约90人左右,产量在5000箱,产品的包装比较简单。
(三)稻花香集团。
稻花香集团现拥有总资产亿元,在册员工2500余人,总占地2000多亩,现拥有23条国内先进的白酒自动化灌装生产线,商品酒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0万吨。
湖北稻花香集团现有34家成员企业、13200名员工,2011年集团的经营目标是确保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创利税10亿元。十二五”期末实现“515”目标,即:做大做强五大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年创利税50亿元、集团成员企业达到100家、培育1家上市公司、争创5个驰名商标、进入全国500强,其中稻花香白酒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20亿元。
稻花香集团很热情也很保守,给了你能看的,讲了你能听的。他们的厂房采用的是卫星式的排布方式,共有四个包装车间,每个车间有六条生产线。包装车间位于中间,周边是材料库与成品库,在厂的周围是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优点是缺点是用工难。
在管理岗位上采用竞聘上岗的政策,积极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在这一政策下,大批年轻人员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车间人员采用计件工资制,打破了大锅饭平均分配制,提高了员工积极性。
稻花香带我们参观一车间生产线,排布类似于我们原包装中心花盒线,大约有50人,采取双链道方式,产品工序较少,且灯检只有两道,花盒装好后在线上统一喷生产日期、批号,最后一道装箱,箱装好后汇到一输送链道出厂房,产量大约700箱/时,感觉生产线的缺点是成品酒容易混乱,高档酒车间没有带我们看,据说人员较多,产量在500箱/小时。我们看到他们的高档酒盒是用一颗铆钉封口,另一面用胶封起来,两头有铁片防止人为割开。他们现在正在研究装盒自动化,减少用工成本。据他们介绍,关公坊研究出了专门清洗陶瓷瓶的洗瓶机,效果很好,由此可见他们的改善氛围比较浓烈。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九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二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记者了解到,该《调查报告》对全国205家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情况进行了历时6个月的调研,为政府主管部门、物流园区和企业提供了翔实的参考依据。《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1家物流园区中有10家物流园区认为,在园区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之一是来自规划不充分,占到被调查对象的32%以上。可见缺乏科学规划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首要因素。
物流园区自上世纪60年代在日本出现以来,被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德国、英国、荷兰、法国都规划并建成了一大批物流园区。近几年来,随着物流园区的概念进入我国,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和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是推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两大主题。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业将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推动地区、区域和城市物流发展的重点工程,纷纷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205家物流园区中,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最多,有128个,占62%;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的物流园区有51个,占25%;企业自主开发的物流园区有26个,占13%。
物流园区要发展,关键的一点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如果盲目上马、重复建设,不但不能减少费用,还会使成本加大,甚至还会重蹈一些地方搞开发区“开而不发”的覆辙。现在有些地方建设物流园区前缺乏足够的论证,建成后企业入驻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地方为了使项目不致荒废,甚至采取行政手段或优惠条件逼迫或诱使物流企业入驻,导致进入物流园区的企业无法保证利润。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企业进驻后,囤积土地,转而投向房地产,使周边地产价格急剧攀升,造成短期内商务成本快速上升,进而损害当地的产业竞争力,造成其他产业逐步转移、投资环境恶化。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全国层面由中央政府加强对物流行业的宏观调控,在地方层面由地方政府顺应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良性互动。在做物流园区(基地、中心)规划时,政府主管和行业协调部门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推动,而不能追风赶潮、推波助澜。决不能将物流园区当做政绩工程,把园区土地出让当做增加财政收入的来源,将物流园区变成了市场区和房地产区,造成商业设施比重过大,取代了物流设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既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运作,又要坚持政府的.协调引导。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科学选址原则。物流园区区域物资集散地的作用,决定了其地理位置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应拥有大规模的物流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有大宗进出口贸易,雄厚的生产制造业基础,大量原材料、产成品的贸易活动等。其二,要靠近重要的交通位置。纵观国内外成功的园区,大都位于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大都依托雄厚交通基础设施,例如海港、内河码头、铁路交会处,空港、公铁、公水铁联运。此外,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还需考虑物流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环境等经济、社会条件因素。市场需求是决定任何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缺乏物流园区建设的必备条件,无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距码头远,距消费地远,会导致物流量和消费量不足。物流园区的建设要与物流市场需求相适应,不能脱离需求盲目发展。只有充分考虑到当地物流需求,才能吸引国内外有影响的物流企业进驻。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
(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三)经济运行。
(四)招商引资。
(五)规划修编。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去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决定》,园区管委会作为同级政府的议事协调机构,虽人员除马龙外,基本配齐,也已授权,但实际工作中难于充分行使职权。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还停留在为了项目而建设,没有真正做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先行,园区开发力度能力较弱,只有陆良、罗平、马龙、会泽开展了土地预收储工作。现已开发建设区电力配套没有协调一致,所到县市区多反映现有企业用电的问题。
(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较少。我市工业园区现有具备招商的储备项目95个,再谈项目只有40个,不足储备项目的一半,签约项目只占储备项目的五分之一,而开工建设大项目没有。
(四)经济运行情况和投资情况堪忧。曲靖的加工制造业,除烟草外,主要是以重化工和冶金两大支柱产业为主,受世界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和我国调控房地产也的影响,我市的煤炭、焦化、钢铁等产业的产能、产量、价格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市工业园区经济运行和投资。从调研的情况和一季度的报表情况分析看,同比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同比是两位数的增加,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3.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大幅降低,减低38.74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除西城、师宗、会泽、罗平没有出现亏损外,其它园区出现亏损。
(五)产品结构单一。我市12个园区的规划布局非常雷同,基本上都是围绕化工、冶金两大产业进行发展,没有真正形成依靠资源,错位发展的格局。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园区还停留在原料的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没有形成园区产业链的延伸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当前的困难。
(一)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缺口较大,各级政府投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与园区发展那的实际需求差距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二)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受宏观政策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货币政策任然偏紧,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大部分中下企业融资尤为困难,资金链绷紧甚至有可能出现断裂的风险。
(三)项目支撑不够。由于目前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加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项目签约率不高,项目落地不多,项目推进不快。总体上看,园区大项目不多,主导产业不突出,特色产业未形成,园区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竞争力弱。
(四)用地成本增加。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上山,城镇上山”的政策,按照新的土地政策,需要征收坝区耕地质量补偿费,据不完全统计,我市需增加的用地成本麒麟麻黄达37万元/亩,南海子达28万元/亩,其它地区达18.7万元/亩,用地供给成本大大增加,项目推进、落地更加困难,有一部分再谈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或停止。
四、建议和意见。
(一)强化考核。根据《决定》提出的要求,我市工业园区实施“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要对各工业园区实施考核,建议尽快促成市政府出台(20xx信访工作调研报告)园区考试实施办法,逐一落实《决定》的有关政策,激发园区活力,掀起园区发展新景象,以工业园区的“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推动我市工业的跨越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筑巢引凤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促使各县(市)区出台招商引资相关激励机制,确保招商引资取得突破。
(四)召开园区用电工作协调会。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当前已经出现的电力配套设施的滞后等问题,建议由我委主持,邀请市供电局;县(市)区分管领导、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工信局分管领导;县供电公司是就园区规划修编后和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电力配套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当前急需解决的等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进行协调。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一
县生态工业园区自6月被省中小企业促进局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以来,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园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将园区发展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十五”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工业率先突破发展的总体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和县域支柱产业、骨干工业企业相对集中连片的特点,创新发展模式,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载体,以建材化工、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为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了以戚氏、谢村镇为中心的生态工业园区,县域工业园区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总体布局日趋合理,工业主导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实现了工业的龙头带动、整体发展和结构转型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园区建设面积6.8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5.43平方公里,园区拥有中小企业75户,其中工业企业72户,规模企业17户,各类产业化龙头企业13户。新增建设投资5.398亿元,形成工业主导型、企业园区化的经济模式。,园区实现总收入31.73亿元,完成工业产值30.93亿元,二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分别同比增长38%、40%。今年以来,园区发展态势持续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增长超过30%,园区稳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增长极。
(二)园区现状、园区企业及主导产业、园区服务能力情况。
1、园区现状:一是区域清晰,定位准确。结合地域及骨干企业、支柱产业相对集中连片优势和布局,园区建设面积已达到6.88平方公里,沿县戚氏、谢村镇镜内108国道南北两侧分布,东、西、南、北四址区域清晰。园区总体上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自然和谐;科学创新,产业升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节约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布局,统筹城乡;综合利用,经济循环”的定位原则。二是功能布局较好。当前,园区充分发挥出了滚动孵化中小企业,产业链延伸,园区综合服务、产值、财税贡献率大,劳动就业密集区,转化资源(矿产、农产品)程度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显著的功能布局。三是基础设施完善。园区建设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85亿元,完成了与园区发展相配套的用地、标准化厂房、道路建设、电力设施改造、供(排)水、绿化、前期污水集中处理等主要工程。四是创新能力与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成果转化率高,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明显。近几年来,园区坚持提高入园企业标准,一大批科技型、配套型、循环型项目入园建成并投产,这些项目具有起点高、产业链长、容量大、生态环境较好之优势。入园建成投产的陕西盛华冶化有限公司30000千伏安硅钙电炉系统工程其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园内无大型电炉生产硅钙合金空白,当前实施的高纯钙提取项目不断提升产品升级和创新水平;入园、建成投产的尧柏水泥有限公司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技术、工艺在同行业中领先;玉虎化工有限公司余热回收利用、工业高用水节水两项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后,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正在扩建中的天汉科技公司麦芽酚生产线采取国际先进技术、工艺标准,为全县化工行业中独创。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推动了一大批企业和产品升级。近三年来,引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11项,开发新产品12个,孵化出建材、化工、冶金矿产3个高新技术工业支柱产业。据统计,园区72户工业企业中,科技型企业36户,占工业企业总额的50%。
2、园区企业及主导产业情况:当前,入园企业个数75户,其中工业企业72户,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17户。已形成建材、化工、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四大产业企业个数为56户,占园区企业总数的79%,工业产值完成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以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建材产业龙头企业,以天汉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化工产业龙头企业,以盛华冶化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矿产精深加工产业龙头企业,以鸿泰油脂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龙头企业,在不同产业领域发挥着带动作用,推进了整个工业园区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同步得以显现。在一批高科技企业带动下,推动了企业发展和产品升级。,引进、推广应用新技术6项,开发新产品5个,高新产品产值能力达到19亿元,占园区总产值的61%。依靠县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工业园区已打造出建材、化工、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四个主导产业,四大产业年完成产值能力为25亿元,占园区工业产值比重为82%。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园区快速发展并行。近几年来,在着力抓好全县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工作的基础上,重心向园区倾斜。通过努力,当前已打造出科学规范的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建成的园区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进一步强化了园区服务能力,助推了园区快速发展。
1、由于我县财力十分紧张,加之入园企业建设资金普遍紧缺,投入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能力有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强度与园区发展配套方面尚有差距。
2、融资难。鉴于金融部门贷款门槛较高,园区部分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有民间借贷和有限的自有资金滚动2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企业抵押物达不到金融部门放款标准,很需要贷款却贷不到款。
3、产品科技含量不是太高。据统计,园区高科技产品产值比重约占60%,还需在科技创新方面加以引导,加大力度。
4、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接轨不够协调,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园区的投资力度,在专项扶持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二是大力推动园区招商引资。三是协调、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切实做好融资工作,定期向金融部门推介银企合作项目,与金融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协调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五是实施项目带头战略,以项目为支撑,以项目促发展,推进工业园区稳步发展。六是进一步强化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力争新培育1—2个园区公益性服务机构。七是加快产业升级,推进和提升园区科技创新工作。八是持续做好园区统计监测。
1、市上出台新增建设用地向工业园区倾斜和入园企业用地适当减免(土地)税费优惠政策,以鼓励新办企业向园区聚集。
2、省、市进一步加大对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市上相应设立年度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对园区予以扶持。
3、协调好各金融部门关系,对园区所在企业货款适当降低贷款政策标准。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二
一、李庄乡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另有已签约落地园区的商丘广源运输有限公司即将开工建设,投资5.6亿元的商丘广宇石墨有限公司正在做落地前的各项准工作,投资10亿元的电解铝阴极项目正在洽淡之中。
随着市、区两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制定了专门的铝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力争把铝加工业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园区的发展后劲更加有力,园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各种配套设施更加齐备,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二、当前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更加需求旺盛,同时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铝行业的进一步限制,使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壮大起来,特别是在广东佛山,短短一年多时间,竞猛增了400多家铝加工企业,**年来,全世界铝材加工总。量为3000万吨,而我国铝产量为1300多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40%还多,但我国的铝加工企业多属于高能耗,低附加值的加工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强,很多高精铝产品仍需进口。同时铝加工企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情况,出现了局部的产能过剩,真正的高精度铝板带,高强度汽车铝轮,精密铝铸件,泡沫铝、高压电子铝箔,优质彩色涂层板、铝塑复合板管、特种铝型材、微细球型铝粉等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三、铝工业发展趋势:
以美、日、德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世纪已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过程,并成立了跨国集团,进行全球性的选择、生产和经营。其中美铝公司在全世界设有分支、囊括了高精铝加工的全部行业,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吨,在铝加工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对全球铝行业纵向、横向比较,多行业、多角度的分析论证,总体上讲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解铝需求不会增长太多,铝加工企业数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铝产品需求将猛增。因此未来的铝加工企业在加工工艺上,应向着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应向着更加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更加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上发展。
四、金融危机对铝行业的影响:
**年底,**年初,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下滑,电解铝下游行业发展后劲乏力等影响,我国铝加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单就我乡铝工业园区内几家企业来说就损失惨重:神火铝厂的销售严重下滑,库存压力陡增,最后不得不停止过半生产线,直到我省加大战略储备和国家率先实现企稳回升,才使神火铝厂逐步渡过难关;商丘阳光铝材有限公司生的铝板也出现了滞销现象,面对正在建设的冷轧项目,公司高层个别人士基至出现了犹豫思想;商丘东南铝业的客户需求减少80%,使其无法正常生产;河南鑫海铝业公司干脆停产来应对危机。**年底至**年上半年上述四家企业共减少销售收入近60亿元,它们经历了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寒冬。随着**年下半年我国经济率先实现企稳回升,同时全球需求开始增长,**年第四季度及今年第一季度,它们的销售收入分别比20xx年第三季度增长了10%和17%,目前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的生产销售水平。
五、当前梁园区铝加工企业存在的问题:
1、铝工业园区还没有形成规模,产品还比较单一。
2、铝工业园区的道路、电力、排水等各种配套设施还需更加完善。
3、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企业少,个别企业存在高能耗与污染。
4、园区内中小企业多,成规模的大企业少,真正深加工、精加工的企业更少。
5、园区内企业存在各自为战,互不沟通,没有形成合力,对外缺乏竞争力。
六、对策和建议:
1、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使更多铝加工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入驻园区,扩大园区规模,健全产品类型。
2、进一步增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努力改进企业的生产工艺,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3、全力以赴搞好园区建设,同时加强对园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力争为落地企业提供更加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4、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努力做大做强,不断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5、协调企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严禁过度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
6、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企业,要努力引进一些铝加工业的战略投资者,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良好格局。
7、提升供识,抢站发展制高点,一定要抓住历史战略机遇,克服消极等待、无所作为的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一条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互动,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互促,产业开发与行业发展互助的发展路子。要通过大力发展铝加工业来不断调整我区产业结构,不断壮大铝加工业园的规模,不断增强其在我区经济中的支柱性作用。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三
我乡对照x标办【20xx】7号文件下达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总结如下:
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并落实了专人负责,确保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在羊山村、桂香村新栽牛尾竹300亩,改造低产林1500亩,实施丰产培育20xx亩;指导4个林业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模式,加大原有林竹的丰产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使林竹产业成为我乡林农的.基础产业。
依托马边河流域茶叶示范园区和凤舟茶叶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新栽茶叶900亩(其中母本园100亩),改建低产茶园606亩,全乡茶园面积已突破16000亩。
今年,全乡完成了500亩魔芋示范园区建设。结合种植户需求,开展了后期管理技术培训,通过以点带面、园区示范,逐步在全乡范围内推广林下种植魔芋技术,使魔芋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乡魔芋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
在桂香村、富强村、龙宝村组织实施大鲵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全乡共10户大鲵养殖户,养殖规模640㎡,确定大鲵养殖示范户3户,该三户在我乡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带动了全乡大鲵养殖。
小额人身意外保险,县上下达的任务数为3566人,实际完成数3814人,超额完成任务。
20xx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88元,20xx年县上下达我乡任务为7015元,我乡实际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7109元,增长率18%。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四
(1)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贵溪工业园、余江县工业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尤其是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更名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正式申报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功争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中国铜业基地、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国家铜冶炼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铜及铜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鹰潭现代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黄金品牌。
(2)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建设资金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道路和建成区约50公里“七个接头和一个调平装置。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水电供应能满足企业需求,银行、电信、商住小区、学校、卫生院、各种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工业园区由框架式建设向功能性建设转变。
(3)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进入园区。引进了兴业、洪磊、红旗、广保、万宝智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铜加工企业,美亚、桂光科技、阳光照明、大道干坤、龙虎山生态体育健康园等节能环保企业等;碧海蓝天”旅游商贸企业,以及眼镜、微元器件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4)进一步优化政府环境。市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通知》中,从营造良好的政府服务环境、市场和商业环境、创新创业成长环境、法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安排。行政审批“两个重点,两个到位”改革全面完成,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期完成制。我市被评为xx年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被评为xx年浙商重点推荐投资城市。
(1)园区发展的硬环境仍难以适应超越发展的创新要求。
产业布局不科学。公园里有许多分散的小区域。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白鹭影业、龙岗影业,余江县有灯步影业、中通影业、锦江影业、洪湖影业、黄西影业,贵溪有漯河影业、铜业回收基地。工业类过于注重工业企业的引进,而忽略了其配套服务设施和第三产业。产业布局没有形成符合实际的详细规划,企业入园用地存在随意性。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园区建设初期,建设资金由各级政府先行投入,然后通过银行贷款等多种融资渠道筹集。导致园区建设水平从一开始就普遍偏低,推广速度缓慢。目前征地补偿、七连一平、绿化等所需资金缺口较大。
(2)园区承接产业集聚优势不强。
入园企业规模小,带动效果差。目前,全市工业园区有600多家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入园企业中,世界500强企业或与世界500强企业合作的企业2家,国内500强企业2家,行业龙头企业12家。企业的产品无法带动规模效应和税收能力。
生产链一般较短,聚集程度较低。上下游产业关联度低,一般不存在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竞争合作的自发网络关系。企业间集群的特点和区域产业的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有很多低端行业,外部影响有限。入园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水平低的传统加工企业。项目整体档次不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较低。
(3)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土地供应紧张。土地审批指标少,土地平整周期长,土地供应难以满足入驻企业需求。
融资难。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从xx年的14.5%上升到目前的21%,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难度越来越大;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审批权限已收,贷款门槛提高,贷款与贷款时间差延长;获准开展担保业务的八家担保公司中,只有两家正常开展担保业务。
生产成本高。银行利率不断上调。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已达到6.5%,外加浮动的30%;40%,企业财务成本增加;最低工资水平提高,物价上涨,成本增加;可再生资源产业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一些企业影响很大。
科技支撑薄弱。科技兴园步伐不快,企业的创新人才和技术人才不多。招聘人才营造创新创业成长环境的氛围不强;科技经费不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有限;企业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全市没有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大多数企业没有r&d机构,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招难留难。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技术工人匮乏;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年龄和性别要求较高;企业工作条件差,业余时间单调乏味,员工流动率常年居高不下。
政府服务薄弱。有企业反映政府服务弱化,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情况时有发生。
(1)启动城市园区一体化进程,从高起点调整工业园区发展布局。
尽快制定城市与园林的一体化规划。本着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按照城市园区一体化的要求,新工业城市的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应从高起点着手,从形式发展转向功能发展,从单纯注重经济指标转向全面提升竞争力,提升综合环境优势,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有机融合。
加快工业园区整合升级。按照地理邻近和产业关联的原则,逐步整合工业园区,最终形成一批具有规模、特色和效益的工业园区。通过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可以提升鹰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从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的转型。大力支持贵溪工业园打造省级生态工业园,支持郁江县工业园打造独特产业集群。
(2)加快工业园平台建设,为促进工业新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多渠道筹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各级政府每年都要为园区贷款贴息安排一定的资金。各工业园区应建立土地收储中心对园区内的土地进行收储,提取20%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园区滚动开发建设。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实行风险投资、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逐步实现依靠政府投资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整体推进园区生活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各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医疗、金融、餐饮、娱乐、治安等配套设施,让员工真正做到在园区工作、在社区生活、在社区生活。
加快建立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平台。加快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出口加工区、国家高新区、台湾创业园、铜期货交割仓库等开放平台申报力度,全力推进园区新建和扩建供电设施建设。
(3)坚持吸纳大人才、吸引强集群的发展战略,大力优化产业集聚升级的发展环境。
实施“发挥优势,吸引优势”,提高产业集聚质量,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进新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引导企业“专业的、精致的、特殊的、新的”发展方式,两端产业链延伸,提升配套产业水平。大力推广“绿色世界铜都”建设,加快铜深加工产业基地、水产产业基地、节能照明基地、led原料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眼镜等传统产业。
加快发展以物流业为纽带的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聚发展创造优越的服务环境。加快实施现代物流园区、海关大楼、商检大楼、保税物流园区,尽快打通宁波至贵溪“陆港”海铁联运,逐步形成“大流通,大通关,大港口”格局。
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科技推广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科技环境。加快建设市级产学研联动平台、科技成果孵化器等创新服务平台,出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转型升级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支持一批优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名牌。
(4)大力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建设“便捷、高效、联动、诚信”服务环境和“宽松灵活”政策环境。延续每年一次主题教育活动的良好做法,凝聚优化发展环境的共识。大力提高当局的政策执行能力和责任,妥善处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三大矛盾,提高入园门槛,以亲商保商,落实既定的客商对比政策和优惠政策。积极巩固行政审批“两个重点,两个到位”成绩,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力争在xx实现网上行政许可办理率100%。完善和落实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企业安静生产日和重大项目领导挂点帮扶制度。
进一步营造企业尊重、关爱、关爱外籍人员的浓厚氛围。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招商引资企业落实外籍高管和农民工优惠政策的意见,确保外籍高管和农民工在户籍、居住、子女入学和服务、教育培训、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使我市成为适合外籍工人生活和工作的投资热点。
进一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
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给予企业优惠融资政策;支持鹰潭农村商业银行尽快完成组建,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领域;做市县两级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鼓励已有进入省金融办的担保公司扩大注册资本规模;学习宁波的“政府推动、银保合作、保险机构共保”模式,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贷款信用保险;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改制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渠道解决融资问题。
二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宣传动员全市劳动力在家就业,扩大市外招聘窗口,派出小团队协助企业到外地招聘。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和保护合法权益,引导企业创造良好的用人和留人环境。
三是缓解建设用地供应困难。积极争取一些重大高科技项目落地“挤进”国家和省统筹范围;提高新工业项目的土地使用门槛;加大项目评估认定力度,确保符合行业导向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用地落实;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收回闲置土地。
进一步加大整治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力度。
一是加强监督,组织行政效能建设监督员和政风评议监督员对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实施全天候、多方位的监督。
二是完善投诉机制,加大对低效、不作为、失职等投诉举报的监管力度。
三是严格实施行政问责,严格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低效、吃卡、拿卡行为。四是加大查处力度,严肃查处在手续、执法检查、中介服务等方面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严厉打击强行买卖、强行招标、敲诈投资者等行为。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五
本文目录。
根据梯度推进理论和增长极理论,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园区(包括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下同)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是当前形势下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加快园区建设对于西部地区发展尤为重要。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会同有关部门对市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采取多种形式了解现代园区发展趋势,并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园区建设思路进行初步探索。
一、发展现状。
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也是提出思路的前提。为了解和掌握市园区建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几个层次的调研工作:一是对于全市“3+8”园区布局中的11个园区,分别进行现场考察,了解实际情况。二是选择现场考察每个园区3个左右的代表企业,共计了走访陇星、陇萃堂、紫光、蓝科石化、众邦、连城铝厂、金川、华润雪花等园区企业约40家,掌握一手材料。三是分别召开区县政府、有关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四个方面的座谈会约20次,从不同角度发掘信息,系统把握分析。通过以上调研,对园区发展现状有了一定了解。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于年确定了“3+8”的园区空间布局战略,“3”就是指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8”就是指市8个区县的产业园区,其中经济区和高新区为国家级开发区,九州经济开发区等4个园区为省级开发区。近年来,市园区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5%,完成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近50%,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产业园区已经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各个园区主导产业和产业分工逐步形成,园区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其中,高新区成为高档商务中心和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入驻企业2300多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7家。经济区形成医药、食品等六大产业集群,目前六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全区产值70%以上,总部经济特征初步显现。
(二)主要特点。
在调研考察过程中,政府部门、区县政府、园区企业、专家学者等各个方面对市园区建设都比较关注,对园区服务管理都十分满意,对园区发展成就都比较认同,特别是市在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区位条件等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各类园区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确来之不易。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市推进园区跨越发展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思路清晰。明确“3+8”园区发展格局,提出“再造”战略,把园区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打造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二是政策有力。市在推进园区建设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制定了《市产业布局与园区发展规划》、《市园区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年为市园区建设年,政策力度大、效果好。三是布局合理。空间布局既突出以“三足鼎立”为重点,又统筹兼顾,充分考虑8个区县的实际情况,尽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业布局上依托传统优势产业,以石化、有色、装备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干劲十足。市发展园区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为新区配备了正地级班子,高新区和经济区也配备了副地级班子。市各级干部充分发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抓招商、抓项目。五是前景良好。随着新区的规划建设和高新区、经济区的增容扩区,市园区发展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国家和对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不断集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对比分析。
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31家(其中东部地区66家,中部地区38家,西部地区27家)、高新区88家。从国家级开发区的层面分析,年全国131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357亿元,工业增加值30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26.6%。全国131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均gdp、工业增加值分别为316亿元和229亿元(市开发区经济总量最大,gdp将近xx亿元),其中西部27家国家级开发区分别为170亿元和126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5%左右。年市经济区完成工业增加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8%。从国家级高新区的层面分析,20年来国家级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高达40%,年gdp总量达到41400亿元,园区平均gdp达到470亿元(市中关村高新区经济总量最大,gdp超过3000亿元)。
(四)存在问题。
市园区在规划、布局、建设、运行、管理、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发展势头很好,但在调研过程中一些专家和企业还提出一些问题,虽然可能是一家之言或角度不同,但仍需引起重视。一是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统一、不协调问题。特别是两个国家级园区高新区在和两个区县扩区、经济区在、四个区县扩区,需要处理要管委会与所在区县的关系。另外,八个区县园区管理机构的职能、级别等还需要统一和规范。二是园区政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明确、不到位问题。公开透明的政策体系是园区招商引资和建设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各级园区享受的政策体系不够明确、不够清晰,政策力度也不够大。三是市场环境方面,园区企业反映较多、较强烈的问题是规模不够(企业体量都不大、难以做大)、市场有限(西北市场有限、外地市场进入难)、人才流失(吸引人才难、人才流失严重,比如紫光为了吸引人才不得在设立技术人才研究院)、配套不足(包括上下游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够)等,值得深思。四是审批程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够简化、不够便捷问题,省市区三级政府部门之间的审批程序还需要进行衔接和协调。五是土地使用方面,还存在审批难、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六是建设资金方面,还存在资金不足、渠道不多问题,另一方面投融资体制方面也需要加大力度。以上问题主要是园区企业反映,另外园区管理人员还反映存在园区财政权限不够、园区产业定位不清、园区经济总量不足、园区同质竞争过多、园区统计不够规范等问题。
二、经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前科技、信息、市场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市要实现园区跨越发展,也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为了解外地经验,一是咨询国内有关专家,查阅大量园区建设发展的理论知识;二是会同高新区、经济区先后到和、等城市考察园区建设发展情况;三是在召开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大学、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委宏观院等国内权威专家参加的座谈会,专题探讨西部地区园区发展思路,以期对园区建设有所借鉴。
(一)理论借鉴分析。
现代园区建设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以不平衡发展为导向的梯度推进理论和经济增长极理论,法国人上世纪中期提出,在资金十分有限、而基础设施又需要巨额投资的情况下,要促进不发达或落后地区发展,关键是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配置少数几个规模较大、增长迅速且具有较大地区乘数作用的区域增长极,实行重点开发。增长极理论强调,增长极是具有空间集聚特点的下处于成长期的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企业集合体,增长极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历史条件、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三大方面。增长极的作用机理是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体现在乘数效应、支配效应、聚集效应和扩散作用。极化作用有正面和负面两种作用,发挥正面作用需要通过政府力量进行引导,特别是要强调关联效应和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优先发展“关联效应最大”的产业,也就是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最大的产业。增长极理论对当前园区建设的启示很多,一是园区要高度集中,必须促进企业集聚和产生规模效应。二是政府要发挥推进和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条件。三是要培养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四是要重点发展关联性强的产业,并以此带动整个园区和区域发展。五是规划建设园区要把历史条件、技术条件和资源条件作为重要考虑因素。
(二)国外经验借鉴。
20世纪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通过建设种类开发区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其中美国硅谷、新竹、印度班加罗尔等最为知名。1.美国硅谷是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和活力的高科技园区。硅谷园区是以市场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私人企业家的风险投资、科技人才致富氛围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等三大条件成为推动硅谷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不直接介入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其主要职责是提供自由的创新环境和健全的法律环境。2.新竹是上世纪70年代为应对出口导向经济危机而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目前园区gdp约占地区的10%左右,主要电子产品占全岛的50%以上,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3.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核心区面积仅1.5平方公里,是印度软件技术园区的代表。20世纪年代,西方公司利用印度庞大而廉价的人力资源开发应用软件,开展离岸开发业务。1992年印度政府在班加罗尔正式设立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并在班加罗尔与美国之间架设印度第一座卫星通讯设备,吸引了大量高科技公司和跨国公司由孟买搬迁至班加罗尔,惠普、摩托罗拉、ibm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入驻班加罗尔科技园区,形成了对全球极具影响的印度软件之都。4.尽管三个国际园区情况差异很大,与情况也很不相同,但是从不同角度来深入分析仍然对我们很有启示:一是要在园区选址上可以进一步放开思路,特别是印度班加罗尔启示我们,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地区,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发展it产业和远程服务。二是要更加注重高校等科研单位的作用。三是要发挥政府采购的市场拉动和技术促进作用。四是要注重培养培育中小企业集群。五是加快风险投资发展,拓宽技术企业融资渠道。
(三)国内城市做法。
促进、互相受益和共同发展。四是园区管理模式的根本还是在于区域之间利益分配平衡问题。通过各方面情况总体上看,这些相对统一的认识对于园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措施建议。
通过现场考察以及与各地园区、园区企业、各级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交流沟通,特别是对市园区建设发展的背景、现状、问题、思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多维探讨,对市园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产业选择、市场拓展、发展方向、治理结构等方面有了一定认识,初步提出以下思路措施建议。
(一)关于功能定位。
定位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市要把园区建设放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省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定位,要志存高远、立足、放眼西部,着力打造国家级区域增长极、打造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对整个区域的示范、带动、辐射、聚集作用,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及早谋划,对欧亚大陆桥经济带进行战略研究。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处于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随着金砖四国的发展,随着东亚地区国际区域合作的加强,园区作为区域经济的引擎,要做好欧亚大陆桥经济崛起的准备,争取成为中国陆桥经济的推进者和受益者,使园区成为陆桥经济带上的重要枢纽。
(二)关于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全国园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只有管理体制有所突破,园区发展才会有突破。首先要对园区管理机构高度授权。目前全国各个园区都把管委会级别尽可能提高,虽然管委会的级别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管委会能够独立行使的行政权力,其中四个关键因素是人事、土地、投资(包括财政收支)、规划,否则管委会体制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其次要防止一区多园管理当中的内耗。目前全国不少园区都是一区多园格局,实质是还是行政区域分割管理,内耗大于合力,整体推进力不强,同时还导致园区碎片化,不利于吸引大企业进入。另外还要创新管理模式,以平衡各方面利益,提高运行效率。
(三)关于产业集聚。
产业集聚是园区发展的基本要求。除了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以外,还要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市产业发展的历史条件、市场条件、技术条件、资源条件等都很有特点,打造产业集群要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和关联性比较强的产业,要注重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的打造可以围绕三条线展开:一是从资源能源角度展开,把优势产业链“做长做宽做大”,“做长”就是向上下游延伸,把产业链做完整,“做宽”就是把关联行业、同类企业都吸引进来,“做大”就是把总量做大,形成规模效应。二是从深加工角度功入,逐步提高技术水平,占领行业制高点。现代制造业模块化趋势明显,市园区可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做某个行业的深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是做某个环节的总部和高端。三是从大项目带动入手,提高细分行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做细分行业龙头,比如镍的研发、生产、销售等。
(四)关于产业转移。
西部开发区的历史机遇就是迎来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外转移的时机。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包括市场导向、资源导向和人才导向,有的企业是市场导向型的,即企业选址趋向于靠近其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有的企业是原料导向型的,即企业选址趋向于靠近其产品原料出产地,有的企业则是人才导向型的,即企业选址主要考虑人力资本的丰富性和可得性。前两种选址倾向的主要原因就是运输成本的存在,如果原材料经加工后会失去绝大部分的重量,或资源、原料具有难以流动性,那么企业选址就倾向于靠近资源、原料产地,反则其选址就会倾向于靠近市场。市园区建设要正确把握城市特点和资源禀赋,扬长避短、错位发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超前谋划、及早布局、主动对接,根据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的规律,选对产业方向,做好产业接续,特别是要吸引资源导向型和人才导向型企业,吸引具有增长潜力的东部企业入驻园区,逐步打造国家产业转移承载的示范区。
(五)关于园区政策。
我国园区建设的成功与政府良好的政策是分不开的,关键是要吃透和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不能停留在简单地靠低地价、低税收和财政补贴来招商引资的阶段。首先,市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对口支援政策或东部地区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来探讨与东部地区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路径。只要不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合作共建的具体形式可以灵活多样,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吸收和引进东部开发区的发展经验、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合作共建经济开发区本身也是一种管理的创新,可以借鉴南通市和青岛市在相关方面的经验,比如“代管”、“托管”、“齐抓共管”等。其次,园区政策特别是审批政策、优惠政策等要尽可能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稳定外地企业投资预期,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另外,要注重政策集成,发挥政策合力,提供高效可靠的园区服务。
(六)关于建设时序。
根据增长极理论,一个能够对周边产生带动辐射作用的发展极,必须是企业、企业家的高度聚集,必须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必须具有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生活环境。因此市园区建设要突出重点,优先发展基础好、速度快、空间大、带动强的园区,引导企业、资源、资金、人才等向优先发展园区聚集,推进重点园区快速做大做强,进而带动辐射其他区域发展。要合理规划、加强统筹,防止多个园区的同质化和同城竞争、恶性竞争,影响全市园区整体的招商引资力度和经济发展速度。
(七)关于建设资金。
园区要发展,资金是关键。资金问题对于市园区建设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形势下受到开发成本高和招商引资难“两头挤”,压力越来越大。园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建设期,资金需求量大,总体上要拓宽思路、广开渠道、创新方式、增加投入,确保建设资金需求。一是要增加政府资金投入。要给予园区管委会足够的、稳定的财力,便于园区建设的长远安排。二是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建立相对统一、科学运行、有效管理的园区投资平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放大效应。三是要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地风险投资以多种形式参与园区建设,创新社会资金的使用方式,比如合作共建、委托建设、建设移交、建设运营等。四是要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园区发展金融产业,一方面丰富建设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金融产业本身也是未来发展方向。要采取多种形式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特别是鼓励在园区设立针对园区企业服务的基金、投行、结算中心等银行金融机构,着力打造西部区域性结算中心和要素市场中心。
(八)关于人才战略。
从硅谷和班加罗尔的经验来看,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因此要站在全市及至区域高度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和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各地人才到来参观考虑、就业生活、创业致富。要高度重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在人才培养、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基础作用,鼓励高校院所建立各种高校园区、创业园区等。要充分发挥大型企业、中央企业、跨国公司等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园区与高校、企业联合培养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为园区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此外,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政策、空港出口加工、现代远程服务等几个问题,对于市园区建设也十分重要,因篇幅有限不再一一赘述。由于时间有限、了解不够,以上思路建议多是管中窥豹、一家之言,有些地方还有不妥之处,有些方面涉及国家或省级层面的政策建议,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总的来说,一个多月时间对于了解全市园区情况的确太短,但每到过一个园区一家企业,内心就会对这片热土增加一份感情一份热情,支撑着我更加认真更加投入地完成。
并以此寄托自己的一份期待期待能对关心参与园区工作的同志有所启示期待园区未来更美好!
返回目录。
近期,通过对区工业园区的全面深入调查,找出了目前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并针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意见与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概述如下:
一、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呈现的几个特点。
近年来,xx街道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取得明显成效。全街投资建设的工业园区共有6个,其中广场工业园、三里工业园、熊咀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场科技创业园正在筹建中。6个工业园区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规划用地约600亩,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园区面积385亩,引进工业项目35个,引进资金3.3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千万元项目14个,过5000万元项目2个,建成投产工业企业23家。园区经济在街道发展越来越快,主要呈现六个方面特点。
一是园区规模逐步增大。街道先后建设的三里工业园、一宫工业园、广建工业园、熊咀工业园、广场工业园5个工业园区,规模一个比一个大,特别是xx年兴建的广场工业园,占地达到200亩,引进企业投资总额达到1.72亿元以上。同时,即将动工的广场科技创业园的面积和投资规模更大。由此可见,街道园区建设规模呈逐步扩大之势。
二是园区功能逐步增强。已建成的5个工业园区,全部实现了水、电、路、话、网络“五通”,完全具备企业入驻条件。如广场工业园,厂房全部是标准化厂房,办公、住宿、仓储用房一应俱全,整个园区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园区功能十分完备。
三是入园企业逐步增多。随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落实,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者看重这块热土。截止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个,新引进项目个数占入园项目总数的70%。预计今年园区工业企业将达到40多家。
四是园区规模企业发展逐步增快。xx年,园区规模工业企业达到8家,是xx年的4倍。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望达到13家。
五是入园企业高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目前,园区新引进工业项目20多家中有9家是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
六是社会贡献逐步增加。从税收上看,xx年园区实现税收478万元,分别是xx、xx、xx年增长67%、48%、23%,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逐年提高。从社区集体增收上看,xx年社区集体从园区获取租金收入415万元,占集体纯收入总额的22%,分别比xx年、xx年、xx年新增收入391万元、241万元、160万元,园区对社区集体增收的总计贡献份额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从安置就业上看,园区目前就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其中,xx年新增就业人员400多人,仅社区在园区就业居民就达300多人。
二、街道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资金融通渠道不畅。无论是园区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入园企业维持生产经营和扩大再生产,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策性扶持力度小而且慢,企业的融资渠道没有得到有效拓宽。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街道五个工业园区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布局上处于散、小状况,整体功能上还不健全,加上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的原因,有的企业没有相应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配套资源,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经验;有的企业满足于现状,不愿承受企业自主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不愿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有的入园企业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和各职能之间没有良性互动,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1、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管理。一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建设的领导。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要继续把支持和发展工业园区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街道实际,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和措施,及时处理和引导好工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及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要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管理。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道路、供水、供电、城市交通、通讯、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与园区建设同步,使企业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二是要抓好广场科技创业园项目的启动和建设。督促项目主体尽快落实资金,实实在在搞好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促进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三是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加强与外地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嫁接一批大项目,新上一批好项目,力争全年新上工业重点项目5个以上。
3、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一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改善融资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需求,尽力克服资金、电力、运输等瓶颈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同时,要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二是要实行客商“绿卡”保护制度。对各类入园投资企业业主及高级管理人员颁发投资保护“绿卡”,对持卡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重点保护;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三是要完善联系会议制度。
4、打造特色工业园区。一是要做好产业定位。各工业园区应从实际出发,根据区域特点和特色产业发展的特点,开辟新区,大气魄、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精品园区,在讲求园区工业经济规模总量的同时,做好园区的产业定位。二是要积极开发上游产品。围绕提高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做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返回目录。
根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活动安排,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辉牵头,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乡镇、企业,通过发函咨询、现场交流、座谈讨论等方式,了解情况、听取意见,探讨以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全县生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借以谋划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提出新举措,努力破解制约生态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区域发展定位和工作部署,坚持既定的发展理念和基本思路,以实现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宜居宜游首位产业的重要支撑,抢抓政策机遇,营造良好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增长、扩投资、变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工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速度稳步增长、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高、后劲明显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了发展方向。修订完善了工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产业园区的思路、定位和重点,为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工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加大投入,完善了基础设施。把园区作为生态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园区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18亿元。三是产业主导,形成了规模优势。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选炼和新能源开发,已形成25万吨种子、4.2万吨乳制品、46万吨锰铁、8万吨棉浆粕、5万吨食用酒精、5万吨红枣制品生产加工能力和总装机容量125兆瓦发电能力。四是大力招商引资,夯实了发展基础。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建立全民招商机制,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三北种业、中种国际等知名企业和光伏发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五是加快改造步伐,延伸了循环链条。突出培育循环型产业,着力推进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初步构建了产业大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发展链条,资源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
我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发展阶段和自然条件的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园区承载能力不足,难以支撑生态工业的发展需求。现有园区的建设布局可利用的土地较少,同时随着大沙河开发区和丹霞大景区的建设,原来预留的工业用地被纳入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已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二是资源依赖性项目多,“两头在外”项目少。我县工业仍属于资源型工业,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全县15户规上企业中,种子加工和矿产品企业11户,高新技术类企业为空白,制种业一枝独大,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工业发展。三是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弱,带动作用不强。传统工业比重大,工艺装备相对落后,企业“散、小、弱”的现状依然存在;产品研发和转型升级乏力,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经营管理不够精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普遍较差。规上企业中销售上亿元的企业仅有3户,税收在500万元以上的2户,千万元以上的1户。作为地方特色的红枣产业,还没有规上企业;全县肉牛养殖规模较大,但没有上规模的屠宰加工企业。四是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硬环境方面,由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分布区域不集中,配套服务不够完善,可有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较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强,增加了项目落地难度。软环境方面,优惠政策不够“优”,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够强,协调服务不够到位,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前期手续复杂,审批效率不够高,影响和制约了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的入驻和建设。
用生态工业的基本要求和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来衡量,我县生态工业发展尚处于起始阶段,工业经济处于从以规模、速度促发展到以调结构、提质量、重升级促发展的转折期,实现生态工业的发展目标,必须认真落实县第十四届党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以不破坏自然生态和不污染人居环境为前提,以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开发为重点,坚持园区带动、开放驱动、产业联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走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绿色取向,围绕五大特色产业做精农畜产品深加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好玉米制种、奶肉牛、蔬菜、红枣、葡萄五大特色、绿色农产品基地,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条。种子加工方面,围绕打造金张掖国家级现代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一流的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培植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龙头骨干企业。玉米加工方面,加大医药中间体产品研发力度,重点推进雪晶公司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雪润生化和大北农饲料公司为依托,发展甜高粱种植和生物饲料加工转化。红枣加工方面,调动红枣企业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工企业整合重组、力争进入规上企业、扩大增量上“谋实招”。引进亚盛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发展,加大红枣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做优产品,做亮品牌,彻底扭转红枣产业“有市无价”的被动局面。草畜加工方面,依托专业合作社和龙头加工企业,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交易和物流配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体系。依托雪莲乳品公司的品牌优势、基地优势、基础设施和人脉资源,积极推进与伊利、蒙牛等省内外乳品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发展。坚持内引外联,力争盘活新华镇的牛羊屠宰加工厂,使已有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益,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发挥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实施好升华农生物科技公司45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等项目。果蔬加工方面,扩大番茄、中药材、酿酒葡萄等基地规模,建设小包装番茄酱、中药饮片、高端葡萄酒等加工项目。实施蔬菜深度加工,重点利用冷链、分级包装、真空保鲜、脱水冻干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设施,发展清洁蔬菜、脱水冻干蔬菜、休闲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立足现有基础,围绕1500兆瓦规划做大新能源产业。深入研究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精神,吃透电价补贴、财政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我县光伏产业的支持,力促我县“百万千瓦级”光伏产业园规划列入省市盘子,在“路条”争取上力争占有更大的份额。具体工作方面,应全力组织实施1500兆瓦光电产业园发展规划,确保新疆特变电工4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早日并网发电;已取得“路条”的万新伟业、振泽公司各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按照承诺及早开工建设,年内并网发电;积极做好中节能和黄河上游公司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路条”争取及审批,着力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华兴公司2号特种合金炉具备投资建设的机遇,加大高载能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大幅度增加用电负荷,提升电能就地消纳能力,为今后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同时,应做好评估论证工作,加快启动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
(三)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做强矿产品精深加工。围绕锰铁、凹凸棒、原煤“三个百万吨”矿产资源开发目标,全力抓好宏鑫公司100万吨锰铁选炼扩产改造,延伸锰铁矿加工产业链;抓紧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印尼力宝集团、兰州天阳公司100万吨凹凸棒粘土精深加工项目,力争及早开工建设;引导华腾矿业公司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推进红柳园150万吨原煤开采及精深加工项目。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跟进服务,确保银先建材公司10万立方米商砼站建成投产、富海金泽公司闪佛寺山金矿资源勘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是大力招商引资。首先应对近几年参加节会招商签订的项目进行“回头看”,通过抓责任制的落实来提高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借以坚定各级干部抓招商引资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应在全员招商、以商招商、重点招商上下功夫。全员招商。强化“无中生有抓项目”的意识,动员县内外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招商引资工作中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和地缘等人脉资源,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宣传优势、促进合作,实现由职能部门抓招商向全县上下全员抓招商的转变。以商招商。通过已在我县成功投资建设的外来客商和企业,借助他们的信息、商务渠道和人脉资源,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临泽发展。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协会联系广泛、示范带动性强的作用,把县内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依靠县内外的资源和地域优势,采取合资、独资、参股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现以商招商。重点招商。围绕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强县”目标,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对七彩镇、梨园新村、丹霞地质公园综合服务区、西游文化主题公园及星级酒店等项目进行大力推介,并精心筹备参加好兰洽会等招商节会,通过节会招商、网上招商,在“大景区”建设上有新的作为。另外,应围绕玉米制种、红枣、蔬菜、奶肉牛、葡萄等五大特色产业,力争在牛羊屠宰、乳制品加工以及红枣产业开发上取得突破。强化责任招商。继续将招商引资任务量化分解到乡镇及重点职能部门,通过落实招商引资责任促进任务落实,并根据省市的最新要求,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办法,进一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的开工率和落地率有新的提升。
二是强化帮扶措施。继续抓好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作制度的落实,按照“五个一”工作要求,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外销和改造升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经营、有序运转。对于一些企业存在的招工难、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中层管理人员不足影响项目争取和行政许可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应适时组织用工招聘活动,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对企业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应采取推荐大学生到企业就业见习和选派优秀干部到企业挂职等多种途径,帮助企业配强中层管理者队伍,为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服务,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以生态理念引领园区建设,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产业集群,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争取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吸引民间资本等措施,不断完善园区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科学设置管理、信息、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网络,健全园区管理服务机构,根据生态工业发展的需要增加建设用地供应,及时解决工业发展无地可用的困局,把园区打造成为聚集生产要素、配置优势资源的重要平台。同时,应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积极融入全市“两个园区、千亿产值”的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对于我们落地有困难的企业和项目,积极予以引导,向“两个园区”集中,从而在支持全市生态工业发展过程中,借力发展壮大我们的县域经济。
四是全力推进项目。项目是增加投资、加快发展的关键环节,抓好重点项目,将为加快生态工业发展、实现转型跨越提供强大动力。应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抢抓“3341”项目工程机遇,想方设法谋项目、千方百计引项目、主动出击争项目,坚持“在建一批、上报一批、储备一批、论证一批”,实现以项目带投资,以投资促转型。应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找准项目工作与产业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上报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等项目,不断提高项目和资金争取的成功率。按照“在谈项目抓落实、签约项目抓到位、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扩产”的思路,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落实力度,确保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是做好融资工作。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项目建设、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首先,应落实好全县加快生态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切实保障生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企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科技创新、循环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方面,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次,应抓住国家加快“新三板”扩容降低准入门槛和上海股权交易所在我市建立孵化基地的有利时机,举办专题辅导会议,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培育,引导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股权交易等途径实现直接融资。第三,应推进银企对接与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对于国家已经允许,在我县还没有落地的政策,引导各银行结合县域实际和企业情况,加快落地步伐,并不断开发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方式,切实缓解贷款难、担保难问题。第四,应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广泛吸引各类资本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和企业融资搭建平台。
返回目录。
20xx年的企业入园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研。情况如下:
20xx-20xx年全市园区共入园企业153家,其中20xx年入园企业43家、20xx年入园企业30家、xx年入园企业52家、20xx年入园企业28家。所有入园企业中,市外引进的有61家,市内投资新建的有64家。入园企业中规上企业xx6家,其中20xx年入园31家、20xx年入园22家、xx年入园35家、20xx年入园18家。入园企业资产总额为236.27亿元,其中资产过亿元的企业33家。全部入园企业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235.25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46家。按年度分园区的入园企业情况详见附表1。
从调研情况看,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数量少。4年时间仅引进153家企业,年均不到40家,每年每个园区平均不到4家。二是规模小。全部入园企业中约三分之一为规下企业,能达到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家,不到1成,而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没有一家。三是市外引进少。全部153家入园企业中,市外引进的企业仅61家,不到一半。其他则为市内投资新建或市内迁建。四是效益差。我市园区特别是县域园区总体上仍处于后发阶段,招商引资尚不具备选资的条件,也没招商选资的意识,基本上是捡到篮子里就是菜。产业定位、入园条件等均把握不严,直接的结果是入园企业实力不强,高新企业少,单位产出低。20xx-20xx年全市园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家,县域仅3家。达产后高新产值52.23亿元,县域仅6.72亿元。近四年入园的xx9家企业共占地8777.5亩(另外家企业入驻标准厂房,未占地),达产后年利税为7.6亿元,亩均利税8.7万元。县域园区企业亩均税收约2万元,城区园区亩均税收约5万元。总体效益不甚理想。
纵观近4年入园企业的情况,县域园区好于城区园区,如xx县工业集中区4年引进企业32家,而xx区没有引进一家企业;工业基础差底子薄的园区好于基础好的园区,如炎陵、茶陵2家基础最差的园区4年引进了53家企业,而城市四区才引进46家企业;土地开发成本低的园区好于土地开发成本高的园区;县市区领导重视的园区好于领导重视不够的园区。
xx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工业经济开始逐步下行。工业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企业扩张、投资行为减少,对园区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入园企业的逐年减少。与此同时,前几年,我市大力开展创卫创模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相比较而言,对工业经济的重视、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度弱化了。面对国际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大规模产业转移热潮,准备不足,措施不力。造成我市园区近年来在全省的地位下降了,不仅落后岳阳、湘潭,相对于郴州、衡阳等园区的优势也在逐步丧失。
我市城区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潜能,使得大家眼光向内,更加注重“内需”,即市内现有企业的扩能、裂变项目和现有企业市域内迁建,真正从省外或省内市外引进的很少,仅占40%。境外引进的则更少,仅2家。实际的招商引资成绩寥寥。不仅全民招商尚未形成,以往全民招商、大招商的。
口号。
已很少听到,原来对招商引资的奖励也停止实施;专门负责招商的人员偏少、待遇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招商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各级各部门领导招商意识不足,领导出面大多停留在接见、拜访层面,而不是长期跟踪,成为朋友。
1.发展空间有待拓宽。入园企业情况不理想,与园区发展空间不足也有关系。如田心高科园,行政区划调整后,其规划范围内的部分区域划归云龙新区,田心高科园已无拓展空间。茶陵经开区xx年完成了扩区调区工作,但当年底规划范围内就基本无地可供,目前正在开发三园区。
2.土地供应有待缓解。一是报批周期长、费用高。二是征地拆迁难度大。今年市里组织开展了一次“阳光征拆”的百日攻坚活动,虽取得良好成效,但园区内仍有项目等地入园。三是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倒挂严重,入园企业越多、出让土地越多园区亏损越严重,有些可能达到园区无力承受的地步,这在城区园区表现尤为突出。致使少数城区园区出现了土地惜供现象。
3.园区融资难度加大。随着国家宏观融资政策的调整,融资难度将越来越大,其影响已开始显现。融资的困难直接影响园区开发建设的投入,滞迟园区硬件设施的完善,从而影响企业的入园。如南洲新区渌江大道建设的阻碍,致使几家企业不能按期落地。
4.人力保障有待破解。一是园区各类人才缺乏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各类创业人才、市场开发人才、高端技术人才、招商引资人才都是在今后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应该更加注重的方面。二是近几年,我市企业与全国一样,遇到较严重的用工荒,直接的影响是企业要么开工不足,停停打打,要么关门歇业。对于尚在创业阶段的小微企业,用工荒则是对其致命的打击。我们在茶陵经开区就看到这种情景,一些已入驻园区标准厂房内的小企业因招不到员工只能关门大吉。园区内因缺少产业工人,人气不旺,已开通的公交线路,也大幅压缩班次。这既影响了企业的引进和发展,也影响“产城一体”战略的实施。
20xx年以前,园区主要负责人基本按照株发〔20xx〕6号文件要求配备,即党工委书记由当地党委常委兼任。随着常委职数的减少,园区党工委书记基本由非常委出任,园区的话语权、工作的协调力度等明显降低,园区工作难度加大,入园企业数在这几年也明显减少。
切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若干意见》(株发〔20xx〕4号)要求,加强领导。建立市委常委联系园区的制度,指导、协调园区工作。明确县市区书记、县长为园区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县(市区)委副书记分管园区,增强园区话语权和工作协调力度,促进园区又好又快发展。
把招商引资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五个一批”,即在“四个一批”(储备一批土地、启动一批项目、做大一批公司、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基础上增加引进一批企业内容,作为今后园区工作的主要抓手。明确要求国家级园区力争每年引进1-2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省级园区力争每年引进1-2个投资过5亿元的产业项目;各园区每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不低于30%。
切实下放各项权力,做到应放尽放,不打则扣。继续深化“一权两制一司”改革,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围绕园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做好招商引资的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措施。
园区投融资公司是园区发展的主力军。在加大对园区财税、政策支持,培养、提升园区造血功能,壮实园区经济基础,提高园区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同时,更要把做强园区投融资公司,提高公司开发建设和运作能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按照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实行法人治理。注重园区投融资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资产运作水平的提高,项目经营能力的提升。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六
20xx年,工业园区管委会、县招商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六中全会、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为园区科学跨越发展,助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是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园区工委在集中精力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时,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年初将党风廉政建设纳入机关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责任制,结合领导班子调整,及时调整细化分工,同时明确了一名班子成员专职负责园区纪检工作。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班子成员分块负责,层层施压,履责在肩,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重点,突出关键环节。全年组织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6次,专题研究部署、督办阶段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紧扣关键节点、重点时段、薄弱环节,强化制度建设、警示教育、谈心交心,督办检查。充分利用第十六个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财务审计、专项整治检查等契机,重点针对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机关财务管理、客商接待、公车维修及使用管理、办公用品采购、人情风等环节集中开展自查,正对存在的问题列出条目式清单,进一步强化问题整改销号、强化制度顶层设计、强化日常财务监管,夯实了各项工作基础。
三是强化学习,夯实廉政基础。结合园区工作实际,采取分散学与集中学的方式,以“两学一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认真学习《党章》、《廉洁自律准则》等各项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通过一把手讲党课、专家授课、典型发言、观看党风廉政教育片等形式,及时学习传达中央、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以及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廉政进机关活动,先后组织干部集中廉政知识考试一次,网上在线法律学习两期,开办“讲规矩、有纪律”学习专栏一期,收集廉政学习心得30余篇。党组成员轮流为机关干部讲党课,进一步筑牢防线、严守底线、不越红线,把精力集中到园区事业发展中来。
一是招商引资坚持克难求进。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企业投资日趋谨慎的不利态势,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对上争取、对内施压,进一步团结招商力量,扩大全民创业氛围,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共引进签约项目签约项目58个,其中,20xx万以上项目44个,过亿元项目2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3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个,圆满完成了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当前实现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全员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由“全员化”向“全员化+专业化”模式转变,即开启“驻点+产业”招商两极新模式,以承接先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把招商对象定向到产业链上,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精准性。
二是园区建设坚持步步为营。园区平台建设中,我们坚持园区开发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规划先行、稳扎稳打、成熟一片、开发一片,逐步做大做强工业园区。今年以来,先后完成《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有效指导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编制《南部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用地面积8500亩;首次尝试园区重资产建设模式,推进城南工业园双利片区核心区建设,3—5年内完成双利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实现园区由“引凤筑巢”向“筑巢引凤”转变。同时,针对已签约和新签约项目的'实际情况,主动为能提前开工建设的项目,科学选址,据实从紧做好三通一平、强弱电线路迁移、供排水方案,及时完成了一批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平台建设为项目落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项目服务坚持优中更优。对企业家的吸引力不仅限于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交通条件上,更要积极打造经济发展优质的软环境,吸引八方来客。今年,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收费减免的若干规定》,印发了《xx县企业服务手册》、《涉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手册》,对重点项目继续推行“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工作模式。成立工业项目服务专班,以《项目专报》形式向县两办及时报送在服务中发现的问题,县政府成立项目督察专班负责对相关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察。全年签约工业项目43个,其中开工项目达到22个,占签约项目的51%,新签约项目开工率显著提升。其中,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项目达到12个,开工项目投产率达到50%。
一是以制度督项目。不断规范项目准入,牢固树立选商意识,通过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流程,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对拟签约项目产业类型、用地、税收、环保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建立“项目准入园区初审——汇同相关部门综合评审——县政府常务会议定审”三大程序,严格确定引进的项目是否符合我县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具有综合效益。今年以来,先后否决项目3个。不断规范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园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在建项目、新签约项目推进相关问题台账,加大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月月保持动态更新,对政企双方履约情况进行制度化管理,及时防范了各种风险,有效地堵塞了管理漏洞。
二是以制度化风险。强化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和决策痕迹管理,针对过去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提请政府调研出台了《xx县政府性投资小型工程简易承包发包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与县国土、住建、财政等部门的协作,政府配套资金的管理,认真落实《县纪检检察机关“三重一大”事项监督管理办法》,按月报送“三重一大”报表,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同时加强了园区项目建设管理中的痕迹管理,大大防范了管理风险,确保了权力的规范运行。全年共有在建项目5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5个,续建项目18个,建成投产项目27个,没有一起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三是以制度促服务。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四个决不”的优良传统:决不当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业主;决不亲自参与或变相参与工程建设;决不介绍或变相介绍亲朋好友参与企业项目建设或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决不收受企业的礼金或有价证券。同时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入园工作流程指南》,规范、明晰了项目入园工作流程、在建项目的办证流程,增强了项目服务的透明度,提高了服务效率,大大方便了客商;同时进一步完善干部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跟踪服务制度、整改销号服务制度,大大促进了园区项目的推进速度。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以“第一书记”、“两学一做”、精准扶贫、“连心工程”等活动为载体,严格恪守勤俭、务实的党员形作风走村入户,深入群众中,帮助群众研究解决生活难题,研究脱贫致富的路子。在连心活动中,13名党员结对114个帮扶对象,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并以此作出实事承诺,在村委会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在中秋等传统佳节,为群众送去月饼、慰问金;周末假日,到贫困户家中与连心对象同劳动,开展以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实实在在把“温暖”送到家。今年以来,为困难群众、党员发放慰问金16000元,完成群众微心愿20余件,落实帮扶资金10万元。
二是严守党的纪律。全面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关于换届选举期间各项政治纪律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严格杜绝拉票、干扰换届秩序等行为出现。继续狠抓“三短一简一俭”,提倡开短会、写短文、讲短话,精办、简办各种会议,布置力求简洁,不悬挂轮训横幅及标语;到企业和驻点村学习调研轻车简从,需要进餐的一律吃工作餐,将勤俭节约作风以“无声胜有声”贯穿机关工作中。加强公车管理,严禁酒驾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一年来,机关无一起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三是工作争先进位。制定《20xx年各部室目标责任制》,将目标责任细化到每一个指标、每一项工作,进一步强化治、问、罚的实际效力。强化日常考核,每月发布《党组月度例会通报》,采取一月一总结,一月一点评,一月一公布的形式,分管领导、部室负责人带头对照目标分解责任述职完成情况,互相比较,查摆问题,形成工作倒逼机制,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效能意识。强化工作监督,加强工作纪律监督检查,坚持每天公布实事作息签到情况,对无故离岗、违反上班纪律等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企业、群众及企业反映的问题,责任到人,落实到人,办理。通过层层落实交心谈心、廉政谈话等制度,进一步号召广大干部不断提高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律能力,不断增强自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有力的助推园区发展。
一年来,我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离县委、县政府、县纪委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在抓巩固、抓深化、抓落实、抓创新上着力,努力实现园区各项工作与党风廉政工作同提升、同发展、同跨越的良好局面。
对标园区学习报告篇十七
20xx年我的工作经历分为两个阶段,10月份以前在x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作,10月份以后在耀州区任区政府副区长,一年来,在上级和区委的领导下,在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通过个人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和廉政情况总结如下:
1、狠抓工业运行协调,为生产较快增长提供保障。一是坚持经常性深入企业一线,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正常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新投产企业尽快达产达效。二是坚持日常跟踪了解服务,切实抓好了企业上规模工作,共完成了8家企业上规模任务,并积极协调统计部门将其纳入统计盘子。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均大幅度提升,超额完成月累计计划任务,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
2、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建设。为做好与省厅运行网络升级系统的有效对接,我及时和省厅运行处沟通协调,主动衔接,实现了对区县和60户重点监测企业的经济运行即时监测分析。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全市工业发展态势,把握热点难点,前瞻性地进行检测分析判断,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3、积极主动沟通协调,为企业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突出搞好服务。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限电、煤炭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配合局领导向省厅和市上有关领导反映,协调发改、煤炭、电力等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共同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经营条件。
二是积极搞好协调。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和统计、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相互沟通,互通信息,取得他们对工业运行工作的支持,为工业运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较好条件。
4、统筹兼顾具体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制定全年运行计划。在摸清区县、部门、企业的底子、增长因素、潜力、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年工业运行计划,并及时分解下达各区县、各园区。
二是做好年度目标责任状的考核和编制工作。能根据考核办法、各区县、部门的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提出了奖励名单。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与区县、部门相互沟通,编制了区县、园区工业经济目标责任书,将全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夯实了责任。
三是完成了年度工作会议有关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
四是在有关科室的配合下,完成了我市工业服务业的调查工作,调查报告及时上报省工信厅。
五是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统计部门组织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六是在相互沟通的基础上起草制订了领导干部帮扶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下发各区县执行,用三年时间将31户企业重新纳入规上企业。
七是针对电价上涨对工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调查,报告已发送有关领导。
八是做好了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修改工作等。
20xx年10月到耀州区工作后,任区政府副区长,协助代区长工作。按照分工,我主要协助分管区工信局(中小企业促进局)、安监局、煤炭局、惠塬工作园区管委会。联系区总工会、质监分局、电力局、烟草局、工行、中行、建行。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1、抓调研明思路,确保科学决策上水平。虽然我从事工业经济管理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但是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调研,进一步明晰了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全力保障三园一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项目建设。继续做强煤炭,做优食品,做活新型工业,逐步形成以区域特色产业为支撑,资源开发加工型、为大企业配套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新格局,强力推进工业强区进程,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经过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是行之有效的`,也是符合耀州区情的。
常严峻。按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强化服务、严格奖惩”的管理思路,强化工业经济运行分析监测,经常深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中省市驻耀企业协调调度,与企业共同分析市场,抓销售、抓管理、促效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2亿元,同比增长17%。原煤、水泥、熟料产量分别达到920万吨、820万吨、620万吨,同比增长1.4%、15%、4%。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完成了照金煤业集团、秀房沟煤矿、耀州区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园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矿山路二期、东环线、孙塬镇青城路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100万元,对园区主干道路实施了绿化。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步伐,发展低碳经济,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3、抓安全保稳定,切实确保安全形势平稳向好。深刻吸取“10.16”事故的惨痛教训,始终将重点领域的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盘考虑。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定,关闭了全区年产原煤30万吨以下的所有矿井。
二是建立专家顾问定期对安全生产工作研判制度,特别是在煤矿安全方面聘请了专家,现场调研提出规划,规划通过以后由专家现场监督实施,每个月进行一次报告。
三是组织12个专项检查组和1个专项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拉网式检查、突击式检查等形式,以煤矿、非煤矿山、校车、建筑工地、危化品等为重点,深入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检查活动,全面深入到煤矿现场检查,对排查处来的隐患实行,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要求,切实落实治理措施。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全区安全形势明显好转。
4、抓整体强服务,努力推动工作全面提升。坚持服务是宗旨,执法是手段,发展是目的的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为经济建设搞服务、保驾护航的职能作用,较好的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质量兴区”活动,全力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促成区质监局与惠园工业园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针对企业存在质量、计量等方面问题进行“把脉会诊”、帮扶指导。在争创“x市优质品牌”的7家企业中开展了“向你看齐”活动,为全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发挥联系金融机构的作用,引导在耀金融企业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全区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三是切实做好维护企业稳定工作,深入工业企业了解职工生活和工作情况,帮研究解决职工反映的各种问题,消除职工的疑惑,有效防止了分管系统群访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确保了大局稳定。今年,共接待上访群众30多人次,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1、加强学习,提高能力。担任主管工业口各项工作以来,坚持勤学多思,以干促学、以学促干。一方面,系统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区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保持与党组织的要求同步。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理论、工业经济管理、安全生产、耀州区情等知识的研学,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储备,提高决策能力。
2、恪尽职守,讲求团结。工作中从大局着眼,从具体工作。
入手。遇大事勤请示、多汇报,与部门、下属常沟通,主动征求各方面意见,力争实现民主科学决策。发扬民主,注重团结。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奉献,自觉维护班子整体形象。
3、廉洁从政,踏实做人。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廉洁从政的有关政策文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定的目标任务,带头遵守《两个条例》,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时刻以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抓好分管系统廉政建设的同时,尤其注重自身率先垂范作用的发挥。淡泊名利,追求理想,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离不开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群众的全力配合和扎实工作。在成绩面前,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学习还不够深入全面,活学、活用做得还不够;考虑工作多,关心同志生活少;工作强调结果多,分析过程少。针对问题与不足,我将在今后工作生活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改进。不断加强学习,搞好调研,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实践经验指导工作;不断创新思维,寻求有效方法,做好各项分管工作;不断学法用法,坚持依法履行职责。为实现“工业强区”和争创全省十强区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