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一等奖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00字(汇总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一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二
春节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节日,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这个节日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体现,下面是关于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的内容,欢迎阅读!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
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
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主要原因是:一过春节可以到外面吃好的喝辣的;二过年时可以拿到大人给的压岁钱,这样一来,我那早已瘦下来的小钱包,马上就可以饱满了,变得鼓鼓囊囊的;三过春节,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比如说放烟花,写对联,贴春联……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放烟花。
除夕夜,爸爸买回来好多鞭炮,有的体型庞大,像一个大盒子,有的小巧玲珑,像一条活灵活现的蛇,还有的五颜六色,就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凤凰。
我迫不及待拿着一个烟花,跑到空旷的草地上,我带着兴奋和紧张的心情点燃了引火线,顷刻间火花四溅,我赶紧捂住耳朵,躲在五米远的'大树后面。片刻后,火花突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响亮的烟花的声音,“嗤——呯”天空中出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光彩,仿佛是一株株绽开了美丽的花瓣的花朵,真美丽,真壮观呀!我仰头望着,烟花有的如金色的穗子,舞动着耀眼的流星,有的如渗满钻石的圆盘,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有的如温柔的凤凰,羽翼沾染着熊熊火焰……。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感叹,我看得入了迷,痴痴呆呆的站在那,直到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我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
这一次放烟花,我终身难忘。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三
在这个暑假,我的新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组织了我们7年级同学来到陆军航空兵学院,在这七天的军训生活中,有酸,有甜,有苦,有辣。
酸:毕竟是第一次那么长时间离开爸爸妈妈,我们宿舍有许多同学都哭了。一到晚上,哭声、抽泣声就充满了整个宿舍。我也不例外,只要一想到爸爸妈妈都不在身边,眼睛和鼻子就会酸酸的。
甜:每天吃饭前,教官总让我们两个队伍比赛,看谁做得好。有一次,教官让大家唱《战士责任重》,我们班的同学为了比二队唱得更好,个个扯着嗓子使劲唱,结果被指挥官表扬了。我们扭过头去看教官,只见教官一直板着的脸舒展开了,朝我们笑笑。教官笑了!我们的心里都甜滋滋的。
苦:我们每天早上都要站十分钟军姿。第一天,当听到要站十分钟军姿时,平时连站一分钟都觉得多的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接着,教官开始讲要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60°,抬头挺胸,大拇指按住食指的第二关节,中指尖要贴紧裤缝。唉,就这么个站军姿都有那么多要求。才站了不过一分钟,我的就控制不住了,老想活动活动,可这里是军营呀!三分钟过去了,四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我脚跟都站麻了。接下来的每一分钟,对于我来说,都是漫长的等待。不知过了多久,教官才说:“好了,活动一下手脚。”唉,真没想到,原来站军姿是那么辛苦的。
辣:“正步走,一——二——,立定。我跟你们说过多少回了,重音在左脚,正步要踏齐,口号声音要大!”结果我们在教官越来越生气的目光中,走了一遍又一遍的不合格的正步。最终烈日下练了十分钟的蹲姿。
军训之中,酸甜苦辣俱全,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在家里吹着空调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同时这次军训让我们成长了许多。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四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庄子)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5、将出牵衣送,未归倚阁望。(黄遵宪)
1、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2、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
4、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谚语)
5、我望着摇篮,我的儿子在成长,我没有休息的权利!(何塞·马蒂)
1、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司汤达)
2、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戴维·德克尔)
3、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5、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做个榜样。(茹贝尔)
1、必须拿出父母全部的爱、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养出伟大的人来。(马卡连柯)
2、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马卡连柯)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俗语)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时也没有人来扶助。(印度谚语)
5、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马卡连柯)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
2、莫把心爱的儿子留在你身边,放他出外锻炼才会名满天下。(泰国谚语)
3、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5、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康熙)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五
1. 孟母教子千般苦,亚圣报恩成大儒。
2. 家家敬老老年人,人寿年丰福满门。
3. 全面小康社会进步,老人应当优先享福。
4. 今天你敬老,明天儿敬你,世代好家风,美名传千里。
5.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今天你敬老,明天敬你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6. 当官不敬老,不是好领导;当官先敬老,人人都说好。
7. 人生都有夕阳红,尊老敬老树新风。
8. 老人安天下安。
9. 家和万事兴,敬老要先行。
10. 对老人尽一份孝心,给社会添一分和谐。
11. 宽老人心,养老人身,急老人想,感老人恩。
12. 文明道德千万千,孝敬老人排在先。
13. 养老有责,敬老光荣,虐老犯罪。
14. 做文明城市主人,行敬老助老善事。
15. 忠心献祖国,孝心敬父母。
16. 加强基层老龄工作,共同创造和谐家园。
17. 尊老为德,敬老为善,爱老为美,助老为乐。
18. 以人为本先敬老,子孙后代都说好。
19. 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20. 打造温馨和谐家庭,慰籍老人颐养天年。
21. 尊老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敬老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
22. 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时代风尚。
23. 人间美德忠和孝,世间之交信和诚。
24. 尊老敬老仁之本,和谐社会孝当先。
25. 齐家美以孝,立世贵以和。
26. 弘扬孝道文化,共建和谐济宁。
27. 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28. 赡养老年人是每个家庭成员应尽的义务。
29. 以人为本,善待老人。
30. 家和万事兴,敬老树新风。
31. 把温暖送给父母,让情爱陪伴老人。
32. 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
33. 孝亲敬老是人类高尚品德的体现。
34.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35. 关爱老年人口,弘扬敬老新风。
36. 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敬老美德。
37. 尊老人敬,助老风和,人间美好,社会文明。
38. 老人安泰,国家昌盛。
39. 老年人的幸福是儿女的光荣。
40. 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促进社会稳定。
41.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42. 党政领导要做尊老敬老的模范!
43. 要努力探讨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新举措!
44. 全社会都要关注支持老龄工作!
45. 要努力让老年人过一个幸福、安宁、保持尊严的晚年!
46. 要使全社会牢记、践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名言!
47.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让我们共同为老人营造温馨幸福的家园!
48. 五福呈祥,老人至上!
49. 家有老,胜万宝。
50. 争做敬老模范,共建美好家园。
51. 办好老年事业,促进社会和谐。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六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以奇特的构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现出诗人的独斟独酌,及举目无知音的孤独之情。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平,学问也不错。在他70岁的时候,他依然还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他的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说:“此话怎么讲?”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
诚然,不爱学习,即使大白天睁着眼,也只能两眼一抹黑;只有经常学习,不论年少年长,学问越多心里越亮堂,才不至于盲目处事、糊涂做人。
语文,如一泓清泉,缓缓而入,呢喃起爱的涟漪,荡漾起诗的韵律,此际,心清如许。
--题记
如果语文是一泓清泉,那么我对语文的爱就如皎皎月辉,照亮人生的道路。
语文,是无处不在的。
语文,是动人心魄的。
在流光溢彩的上海滩,语文带你访问一个繁华而空洞的世界,那里有一个贫穷的黄包车夫,在大街小巷中飞快地穿梭;那里有一个寂寞的女子,诉说着那个年代不凡的`情愫。
在柔情万种的江南,语文漫步在烟雨的土地,轻雾弥漫的西湖让我们看到了语文的长度,经典纯美的周庄呼啸着语文的沧桑。
语文,是催人奋进的。
“而今啊,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爱国的情怀,在语文中得以彰显。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我相信朱自清先生的话语,语文让他的思想凝成闪烁的文字,催人奋进。
语文是一幅山水画,点提勾勒之间倾现着宁静;语文是一首五言诗,平平仄仄之间吐纳着情怀;语文是一轮明月,笼罩这一泓心灵的清泉。
浮泛在诗与爱的清泉上,我倾听着这语文悦耳的声音,汩汩,汩汩……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七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恒景访遍名山高土,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地”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下百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在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
敬老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畅游欢饮。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敬老节的重要习俗。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僻灾之意。
敬老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重要植物,气味辛烈,可以防止恶浊重阳花糕是用粳米制成的一种节令美食。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八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备加关照。
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坐下后,他自己才坐下。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总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教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穿着便服,频频向老师问好。
1962年,陈毅与夫人张茜随同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归来途经成都时,得知八旬老母生病,住在弟弟家中,当天就与张茜去探望。由于老人病重,小便尿在裤上,陈毅去更换,并恳切地说:“我小时候,您不知给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给您洗一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于是,陈毅与张茜一起动手,为母亲洗了尿裤和其他衣物。
1938年6月的一天,冯玉祥来到河南鲁山县视察。这一天,鲁山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欢迎冯玉祥的到来。冯玉祥到现场一看,只见县府的大小官员都坐在前排的长凳子上,后面站着的是年老体弱者。这时,冯将军对县长说;“你们把位置搞错了。快把给我准备的这把太师椅拿下去,让60岁以上有胡子的老人到台前来坐。你们这些官员到凳子后面站着,我站着讲,你们站着听,好不好?”县长一听,臊得脸通红,连忙照办。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所收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拳拳赤子之心可见一斑。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自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九
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力,都有它独到的魅力,但是中华民族,以深挚的情感,凝聚起全中国十三亿人口,以及海外的广大同胞、侨胞,那些传统美德(包括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是功不可没的。
老人,为社会奉献,为家庭奉献,是知识的宝库,是智慧的钥匙,不仅养育我们,还以言传和身教向我们传播做人的道理,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老人家们知识陈旧、思维方式过于正统古板,但是,老人依然是我们心灵的最后的最坚定的依托,我们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返璞归真,依然会感受到老人家们传承的是至理名言,依然会感受到属于我们民族的内蕴的品质和理念是不能放弃的。这是我们民族的魂,经由老人们,再经由我们,一代一代传承。引导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引导我们的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所以,我们政府关爱老人,社会关爱老人,家庭成员关爱老人,是绝对正确的,应该的。非独重阳(“敬老”)节使然。
关爱老人,就要敬重老人,尊重老人的思维方式和自主选择,就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使老人感受到关爱,就要自立自强为老人创造更好的颐养天年的环境,就要对老人放手,使他们有高兴的生活方式,就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树立自己新的社会价值自信和家庭价值自信。
关爱老人,就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现在做起。
据《二十四孝图说》讲,孔子的弟子子路,因家贫经常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百里之外”。老人去世以后,他“南游于楚”,“积粟万钟”,“列鼎而食”,但却慨然叹道:现在即使再想回到吃糠咽菜、“为亲负米”的岁月,也办不到了。子路之作此慨叹不是因为他有吃糠咽菜的特殊癖好,而是因为他在失去了孝亲的可能性之后,对于孝亲这样一种天伦之乐,产生了强烈的怀念。
孔繁森在聊城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每逢元宵灯会,他就用地排车或三轮车推着母亲围城区观看花灯。对于此一时刻的孔繁森,见者有的用潇洒二字加以形容。这形容极其传神。这正是孔繁森置身于孝亲的幸福氤氲中时那种身心快慰舒展情态的生动写照。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一等奖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十
1、刻苦训练树新风,艰苦磨练强意志。
2、流汗,是因为我们努力了。
3、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4、在军训期间培养自己的毅力,学会吃苦耐劳,最后的成功会属于我们。
5、我送教官离开千里之外,去了就别回来。
6、团结奋进,自律自强;愈挫愈勇,为国争光!
7、军训锻炼人铁的体魄,磨练人钢的意志。
8、在挥汗如雨的日子里,更需要努力和认真。
9、学政治,学军事,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10、军训,会使我们充实独立——因为训练的热让我们放下离家的孤独。
11、流血,不算什么!流汗,算不了什么!
12、真正了不起的是努力换来的成功!
13、在军营中,只有是,没有不。
14、精英班级,威武之师,艰苦训练,奋勇争先。
15、敢于挑战,永不言退。
16、军训,可以增强体质,磨练意志。
17、感受军队气氛,体验军人风格。
18、玩就要玩得痛快,练就要练得认真。
19、我们是一棵颗小树,军训是一把把锯子,它除掉我们的斜枝,使我们茁壮成长。
2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