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优质15篇)
读后感是对我们阅读过程中所思所感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书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有趣响亮的读后感呢?首先,要注意切入点,可以从自己的感受、情感或思考角度入手,突出个人观点。其次,要注重文章的逻辑结构,分清题目、导语、主体和结尾等部分,使文章条理清晰。最后,要丰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平淡的叙述,可以借用比喻、感慨、引用等手法,使读者读后感受到你的触动。下面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文章,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一
《为孩子重塑教育》是张敦迎校长在青年教师成长型需要项目组会议上为老师们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教育改革先锋、知名教育创新家托尼·瓦格纳和著名风险投资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泰勒·丁特史密斯。
书中的推荐序中写道:做教育创新的,有两类最极端的人,一类是最虚妄的人,一类是最谦逊的人。而在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第三类人,他们既怀有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谦卑之心,能够把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和辛勤耕耘,又可以利用合适的舞台,有效发声、积极倡导、联合同盟,以推动整个教育系统的改变。他们谦逊而不迂腐,发声而不虚妄;既有一线的实践经验,又有哲学层面的思考;既有对现状的抨击,又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与方法。而托尼·瓦格纳和泰勒·丁特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共同致力于促进教育创新与学校改革,是教育创新真正的引领者。
这使我想到了我们可敬又可爱的赵勇校长,他不就是第三类人吗?知晓当前社会的教育现状,对教育怀有谦卑、敬畏之心,带领着各校区把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付诸于点滴实践,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推动教育的改变!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以往大多数学生的课堂体验都围绕着讲课、记笔记、以记忆为基础的测试和分数来展开。学校的各类俱乐部、体育运动,都是高强度学习间隙偶尔能让人喘口气的休息方式,这样以讲课为中心的课程设置对真正的学习而言几乎没有任何帮助。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讲,只有将知识应用于新情况或者新问题,只有让学生对他们认为重要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研究,只有让学生展开同学之间的互动、活动和项目,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而非短期记忆,才是帮助学生培养重要技能和动力的关键。而这些技能和动力,就是孩子们未来改变人生的法宝。
所以,我很庆幸能够成为山大附中永锋实验学校的一员,在山东山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先进的集团理念引领下,做好一线教师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乃至对一个家庭的影响。我们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孩子,而不是只会做题、只会考试的工具。我们希望的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获得知识,做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做知识的附庸品。我们培养的是思维敏捷、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而不是只会附和、不懂质疑的孩子,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的认知技能和社会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磨练孩子的性格,并恰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帮助;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为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容易成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学校又是如何将科技化配套设施变为考试工具的陪衬?过时的教育体制,遏制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这本书向我们传达了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要以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核心技能为原则,才能实现重塑教育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更有可能走向成功。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更要在大学锻造孩子拥有决定性的人生优势。
未来理想的教育是学生要学会如何主动的学习知识,而不是等待老师被动灌输知识;要学会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不仅包括口头沟通,还包括正式的书面沟通和公开演讲;与他人建立有效协作,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用创造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找标准答案;加强应对风险和压力的能力,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学会成为一名领导者和变革者,而不是一位盲听盲从的追随者;能够正确取舍,做出好决策;学会制定目标,并按照进度完成目标;具有毅力和决心,学会自我驱动;不拘泥于个人得失,放开胸怀,用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去影响整个世界。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二
当我拿到《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时,不禁想到我们学校一贯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孩子。认真阅读后,我被顾老先生对教育的热爱与投入深深打动。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等方面。
翻开教育理念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行大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在教育教学中,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目标。
顾老先生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确,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最强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顾老先生还说到“教书育人在细微处”。随着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不断发展,每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变化,再加上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师这个职业特别要求认真负责、充满爱心与耐心。一点点事情、一丝丝心情变化都要被老师看在眼里,抓住教育契机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
“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顾老先生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的确,生活就是一本书,有益的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热爱校园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在学校每月一次的研学活动中,我最能感受到孩子参与社会生活、走进大自然的兴奋与收获,无论是去参观学习的博物馆,还是赏花写生的公园,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孩子们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地参与实践与学习。
总之,读完《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后,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学习到了更多专业的教育理念。我会把从顾老先生那里得到的教育理论运用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带领我的孩子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三
翻开这本书,才有一种后悔,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失去教育他最好的年龄阶段,这本书讲了是关于七岁以前的孩子教育,今年我又捡起再读,因为我即将要面对一大群七岁的孩子,我想不能再错过。
刘维隽老师的这本《站在孩子的高度》书,让我懂得了教育孩子,除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外还有新的家教方法。让我从中的到了新的育儿经验,同时也增长新的知识。刘维隽老师这本书,是在自己小外孙女小荷,结合西方的教育方式为题材。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融入生活从中发现孩子的长处,利用陪在孩子身边玩耍。让孩子通过玩耍来不断地探索、发现自己身边的事和物。从中提高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来发现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从事情的各个方面来增长自己的阅历和判断能力等。
本书三个观点值得好好研究:能否做到:站在孩子的高度、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是你家教成功的关键所在。我摘录几个经典语录:
让孩子心情宁静——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柔声细语,将音量降低到刚能听清楚为准,给孩子尽力建造一个宁静的环境,不使孩子烦躁。
管住自己的嘴,多阅读,不唠叨,多树正向样板,少去干涉孩子,多“降低身份”跟孩子平思、平蹲、平视、平坐,坚决杜绝貌似威严,颐指气使的态度和做法。
用威逼利诱不是好办法,威逼使孩子失去自信;利诱也不好,使孩子重器物轻精神价值,会让孩子变得不高尚。让孩子情绪高涨的办法是妈妈要欢笑、幽默、有创意、与孩子一起游戏。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觉到“听话”教育和“乖孩子”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失去了自我,扭曲了心态,丢失了独创力,凡事都跟在别人后面学,举国千人一面,万人一腔,随大流,跟人走,鲜有独立思考者和创新开拓人。表扬能激励孩子的自信力,有指导性的表扬不但不会宠坏孩子,反而能有效促使他们坚持用努力来提高自己。大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只需如下几条:欢快有趣充满童心,不吝表扬随时赞赏,绝不批评只作指导。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这三条,您的孩子一定是乐观自信优秀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四
近日有幸拜读了顾明远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深有感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读后感触颇深。今天,我想重点谈谈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读过顾老先生的文章后,我深深地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我所从事的这份教育事业中,我究竟投入了多少真爱?我是真的爱我的学生吗?我所做的教学活动是否真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呢?沉思后,我发现,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我的一个学生――小明(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隐去他的真名)是一个来自香港的小男孩,他父母的情况较一般家庭比较特殊,他妈妈是大陆人,他爸爸是香港人,而且常年在港工作很忙,他妈妈为了让他能够从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说好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就带着孩子来了北京,而且小明的父母都属于年龄较大才有的这个孩子,所以用他妈妈的话来说,那真是从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百依百顺。因此这也养成了他极强的个性,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或劝告,这一点也正是他妈妈与我交流时最担心的。开学不久,有一次上英语课小明因为玩文具、表现不佳,英语周老师提醒了他几句,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冲周老师大喊:“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孩子如何教育,成了一个摆在老师和父母面前的难题,我给他的妈妈打电话沟通孩子的情况,他妈妈也对此非常忧虑,后悔不该从小太惯着他,以致孩子现在个性这么强,并表示非常愿意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有一次周日晚返校,小明的妈妈走了以后,我发现他情绪不佳,嘴里老在嘟嘟囔囔,就关切地询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告诉我由于他嘴部干裂,妈妈答应给他买香梨带来学校,吃香梨可以去火还可以补充营养,他最爱吃香梨,可是这周来学校时因为匆忙妈妈忘了给他买了,所以他才不高兴。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我安慰他:“江老师帮你买,明天一早就给你拿过来,放心!”他听完很开心,告诉我:“买四个就够了,我一天吃一个,正好星期五就回家了!”多可爱呀,到底还是个孩子!晚上八点下了晚自习,我就赶快往学校附近的水果店跑,生怕去晚了关门了没有香梨了,那就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了。真幸运,总算赶在水果店关门前买到了!考虑到他的嘴部干裂,我又给他多买了几个。买完香梨后,我给小明的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已经给孩子买好香梨了。她听后非常感动,告诉我孩子因为老舔嘴唇,嘴巴周围一圈的皮肤已经红肿干裂,周末带他去医院,医生给开了抹的药膏并叮嘱多吃水果,孩子爱吃香梨,她就答应孩子给他买香梨带到学校吃,结果周末一忙就给忘了!我告诉她这周我会每天给孩子洗好香梨让他吃,请她放心!第二天一大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为小明清洗好他爱吃的香梨,并且用果盘摆好放到了他的桌上,看到桌上的香梨,小明欣喜万分,他高兴地跑过来,大声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江老师!”我从他那双满含谢意的大眼睛里分明看到了对我的爱和信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要想让孩子听从你的教导,那么你就要让他亲近你,让他深切地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这样他才能够信任你,才会愿意接受你对他的教导。小明很爱吃我给他买的香梨,一天能吃两个,每天我都坚持课间给他抹药,边给他抹药边与他谈心,我们俩聊学校和宿舍的趣事,聊他的开心与不开心。我微笑着问他为什么要冲英语老师大喊大叫,他说他就是不喜欢别人批评他,尤其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更是不能忍受,他喜欢别人表扬他。在家里的时候妈妈批评他,他也不高兴,妈妈往往等他平静了再跟他讲道理,他还是听的。我暗想,看来这还是一个很要面子的孩子,要面子从某方面来说就是有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再次跟他妈妈打电话沟通,他妈妈介绍了他在家的表现,证实他说的话确实如此,我们又详细商议了如何在校在家采取一致措施,帮助他改掉不能正确接受别人意见的不良习惯,学会友善待人,他妈妈表示非常愿意配合学校和老师采取措施。同时,我也跟各科老师们沟通小明的情况,商量对他采取批评、建议的方式和方法,老师们在他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了很好的共识。每天我给他洗香梨、抹药膏,我们俩总有聊不完的话题,渐渐地他的嘴好了,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许多,也不再那么听不得别人对他的批评了,他变得越来越懂事、明事理了。
孩子的心就像一块透明的水晶宝石,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再透明的水晶也会蒙上灰尘,但老师的爱就像绵绵春雨,为蒙上灰尘的宝石洗涤污渍、浸润心田,让它焕发光彩,熠熠生辉!著名教育家、知心姐姐卢勤曾经说:“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成功的教育方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管理;没有爱,也不会有丰硕的教育成果。教书育人在细微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一个小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更要学会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去洞察,去交流。当你带着这种心态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五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好久好久以前学校发的一本书,当时顺手放在了办公桌里,一直没有再翻出来。
这学期无意间翻出来,就顺便看了看,结果就被里面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拨出问题看实质的质朴的语言吸引了。
《我们怎样教育孩子》是张广利校长结合他在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思考的文字呈现。
其“社会即学校,家庭即学校,父母即教师”的观点,是我伴随着教育工作年限的增长,感触越来越深的。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校和家庭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培育孩子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发展负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处世态度、生活方式及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在孩子的心中打下烙印。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使我更加清晰的知道:让孩子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合作、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比学习书本的知识更重要。
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该播种些什么,教育孩子从小该崇尚什么,反对什么,珍惜什么,爱护什么……是值得我们做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和深思的问题。
“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是汪中求先生说过的一句话。
我想,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我们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未来多么伟大,关键是要关注孩子成长的当下,让孩子在平凡的生活和学习中成长,从小事做起,从脚踏实地地做事中体验成功,从平凡的经历中发现伟大,成就孩子真实而丰硕的人生。
一篇一篇细细品读下,再与自己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所做的一切相对比,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某些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
或许,我们早就知道,或许,我们才发现,但这需要我们改变。
“要想改变孩子,首先应该改变自己”。
这是一句非常简单好记的话,但做起来却相当困难。
就像教我们家的小姑娘识字,发现就是简单的“东南西北”这四个字,她在学习时却东张西望,一遍一遍记不住,在那里胡猜。
大怒,训斥一顿之后,孩子一边哭,一边吓得往大人怀里钻,还得一边继续胡猜。
或许,冷静之后想一想,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她能精力集中时再来认,效果一定比边哭边学习的效果要好。
但当时盛怒之下,知道是错的,却还在和孩子,也和自己较着那个劲。
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做个智慧的父母和老师,我想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
为此,我们都要努力呀!
假期看过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妈妈这样教育孩子》,讲述的是一位美国妈妈教育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中讲述的妈妈,就好像是我们眼中的后妈,对孩子有点“漠不关心”。
这位妈妈的底线:只要没有生命的危险就行。
当孩子掉进小水池时,妈妈看见就像没看见似的,当孩子从水池中爬出来带着湿漉漉的衣服又和其他孩子打闹,美国妈妈还是没有去关注孩子,甚至没有让孩子去换衣服。
问其原因:你越是阻拦,孩子越是好奇,大人的阻拦可能导致孩子偷偷地去玩,那时候孩子可能发生危险,当他尝试掉进水池的感觉并不好玩时,他才会下次注意并保护自己,当他感觉到湿的衣服不舒服时,他才会有意避免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美国妈妈重视孩子自己体验生活,在亲身经历中学会自理,学会自立,学会创新,学会生存。
但是中国妈妈首先会连哄带吓的制止孩子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玩耍,当孩子掉进水池,中国妈妈们会快步急走把孩子扶起来,甚至还会埋怨水池,给孩子换上干净衣服那是每个中国妈妈们必须要做的事。
故事二说的是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竟然不会计口算10.3-5.8等于几,问其怎样成为工程师的,虽说数学和其他学科平常考试都不及格,但是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还有他的爬树和手工是很棒的,他的爸爸对的要求底线就是:保证一门功课是优秀的就行。
想想我们自己对孩子教育的底线:各门功课必须是优。
要求孩子全面发展,但是孩子的能力毕竟有限,最后顾及不了就成了一个平庸者……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家庭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家长朋友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开放”的育人环境,让孩子自由、快乐的健康成长。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六
这本书名取得很实在,如果一双鞋子不合你的脚,你会觉得舒服吗?当然不会,就如同教育,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就像孩子的脚,教育就是为了这种自然规律所做的鞋子,如果你的教育不适合你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就不会舒服。
·
真正地爱孩子是发自心灵深处的情感和责任感,你在任何时候看到孩子有困难都会不顾一切地帮助他,在你的眼里只有孩子,没有可爱和不可爱之分,如果你把帮助孩子当成你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事情,看到孩子时,你的眼睛就会无意识地被吸引,那么肯定你已经爱上孩子了,这才是真爱。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七
有一天,省围棋队的小棋手来到学校,指导校围棋队的同学下棋。孩子们虽然同龄,但专业的与业余的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小棋手让了五子,仍大获全胜。
老师收到启发:这个女同学的基础差,短期内要求她有大的进步,不现实。让她和全班同学面对同样的试卷,分数当然惨不忍睹。一次一次的“红灯”,不要说是三年级女同学,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家长看到分数,很惊讶,也很高兴,但知道这个进步是降低难度得到的,又觉得自欺欺人。
老师说,降低难度,是为了真正摸清楚孩子的学习情况,更是为了让孩子重拾信心。
家长不信心老师的话,认为老师的努力是白费功夫,甚至认为老师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孩子是你们的,她只是我的学生。你们就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没有希望,就是100%没希望。而我,这一个班有40个学生,一个学生失败,只是失败了2.5%,我为什么要为2.5%煞费苦心?不客气地说,你们失败不起!”老师严肃地说。
老师的话,在家长心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一个班级,两个测试和考试标准。这位女同学开始在她这个层面进步。后来,她每次测试或考试都能得到九十分,有时候还能得到满分。老师把她的成绩按正常试卷的难度折算,可以达到六七十分。她学习进步了,更重要的是,她的心情好了。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一旦他们得到尊重,自尊心就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拔节、抽穗,结出自信与自强的果实。
这是两个成功的教育案例。
真正完全不负责任的老师少之又少,胸怀爱心却。
无计可施的老师比比皆是。学生一天一天在成长,知识一天一天在更新,各方面的要求一天一天都在提高。但是,几乎每个班都有所谓的“问题学生”。老师再怎么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于是埋怨、发火、放弃,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和家长之间关系紧张。于是,“问题学生”真的成了问题,然后变成家庭问题、社会问题。
我所带的班虽然只有二十几人,但是也有好几个“问题学生”。像王傲天,单亲家庭,跟着妈妈在外婆家生活,家人除了知道给点吃穿,别的什么也不关心,还说什么没有孬的怎么有好的。王傲天成天要么作业拖拉,要么写的寥寥草草,成绩落后。我对他从来都没有放弃,是责任心驱使着我,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给他补习功课、辅导他写作业。像王广鑫,是天生的愚笨型的孩子,我对他则降低要求,只要能学会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的知识就行,每天一遍又一遍地给他辅导,还是无济于事,但是,我仍是始终没有放弃。还有陈羽熙、吴大众等几个特殊学生,真是费尽了心血,但是效果不大。
对老师的评价,不仅仅在于是否负责任、是否有爱心,还在于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我所有的工作,似乎就在于寻找——寻找一个契机、一个突破口。很幸运的是,这个契机、突破口终将到来,但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坚守中如约而至。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八
当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商场中时是否曾经为了一双款式新颖、价位适中的鞋子而心旌摇荡呢?很多时候当试穿的时候会发现这双鞋并不合脚。这时候,售货员准保会适时地为您解除掉心头的疑虑“新鞋都这样,穿穿就好了。”也许一双鞋由新到旧,终究会有合脚的时候。也许,最后这双令您爱不释手的鞋的命运只能是束之高阁——实在是不能为了自己喜欢而让自己的脚受那份委屈。
假期里,学校推荐我们阅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掩卷遐思,这个比喻是多么地恰当。一双鞋不合脚可以转送友人,可以大方丢弃。但是,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孩子来磨合教育这双鞋吗?答案当然是:no。
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衍生一下。因为我们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就是造鞋的工人。这么说我们的责任就更大了,任务也更加艰巨了。因为我们的鞋不止给自家孩子穿,还得给全班的孩子穿。买一双适合自己脚的鞋穿穿总不是件太难的事,而要让全班的小脚丫都穿着舒服,那可就是一件大难事了。真的是找不到一双鞋能让全班所有的孩子都能穿,还要穿的舒服。
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幅讽喻教育的漫画,画中一个个小朋友顶着各种各样的小脑袋——绝少有两个一样的,他们走进了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当他们再走出来的时候竟然所有的小朋友的脑袋都变成了相同的形状,而且大小也绝无两样。现在从这本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双坚不可摧的鞋磨平了所有的脚。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应该是为每个孩子打造一个不同的发展轨迹。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是成为了一些老师眼中的“另类”。其实,每一个孩子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时候都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他们同样应该得到老师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这才是一双舒服的鞋。而不是,为他们箍上一双不合适的鞋,还妄想让他们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如果如此,后果很可能就是一次失败的教育毁了孩子的童年。
说到脚和鞋,我倒是有一个想法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不妨来做一个“超市”,让孩子自己来选鞋。商务正装还是日常休闲,高腰靴子还是夏季凉拖都应该货源充足,这样,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在班级中多了一些适合自己的选择,一定能为自己选择到一双称心如意的“鞋”了。举个例子来说。在我们班中,一些班级干部的任命都是孩子自己来选择的。干活不怕脏不怕累的,就来竞选个劳动委员;能歌善舞有表演能力的,就来竞选个文艺委员,等等等等。除了这些常规的班级干部外,还有一些是孩子自创的职位,例如说每节课在教室门口提醒同学们穿衣服的、专职侍弄班级的花和喂鱼的、提醒同学们午饭前要用湿巾擦手的、甚至简单到就负责随时根据教室明暗情况来开灯闭灯的活也都有人抢着干,而且干得还很好,很负责。我想这就是他们选择了合适的鞋吧。
说了这么多,还是回归到这本书中来看。孩子的童年生活快不快乐除了家庭因素,我们所提供的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所以,我乐做一名“造鞋人”,为每个来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一双纯手工打造的只适合他一个人的“鞋”。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九
-学习的动力要来自孩子对知识的渴望,边玩边学。
-真正的安全感和自信来自孩子的内心深处,不来自外在的标签。
当女儿自己考入外校,其他孩子都是名车接送,名牌衣服…女儿每天自己背着书包挤公交车。但是她没有自卑,她快乐而骄傲。
-女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各种困难,父母始终是旁观者,帮助者。
msn(中国大学网)。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
扫烟囱的小男孩汤姆从小就受师傅葛林的严厉管教。有一次,他和师傅去一个大户人家扫烟囱,可是汤姆不小心闯了大祸,吓得他到处跑,最后在仙女的引导下,跳进了水里,并且变成了水孩子。起初,汤姆还是像以前那么顽皮,在水里,他经常和各种动物捣蛋,后来在仙女的的帮助下,小汤姆渐渐长大了,也成熟了。最后仙女派他去帮助师傅葛林摆脱困境。一开始,小汤姆很不愿意去,因为他怕师傅在次把自己变成扫烟囱的小男孩。可是,仙女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想成功就不能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后,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善良、可爱的水孩子。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一
《水孩子》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汤姆的扫烟囱男孩,他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他的师父经常打他、骂他。在一次扫烟囱时,他被仙女变成了水孩子,从此他就在水里快活的游来游去。他身上有许多坏毛病,但他勇敢的生活下去,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经过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最终使自己变成了一个善良、可爱的水孩子。
我比汤姆可幸运多了,我有爸爸妈妈,没有多少坏习惯,又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汤姆有勇敢面对困难和坚持到底的好习惯,我却没有,所以我要向他学习者两点,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孩子呀!
让我们向汤姆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学习吧!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二
在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学校领导的为我们每个教师推荐了一本教育书籍。当我看到书的名字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就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带着热情我开始了对于这本书籍的阅读之旅,一开始我从前面开始阅读,感觉文字很枯燥,但是我的学习热情很高,所以坚持读了几十页,始终是因为枯燥而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李老师跟我要书,想想没有读完,挺可惜的,于是我决定先看看后面的教书育人的篇目。这个章节的内容让我有种清新的感觉,也对于之前自己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冲击。突然发觉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视角是那么的狭隘,总是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成绩上面,盯在学生的一些小小的细枝末节错误上面。其实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关注孩子本身,关注孩子自身的提升,关注孩子的自身世界,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个孩子,从孩子自身的需要出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最为老师应该扬长避短,让每个孩子的优点都能够得到发挥。
教育与我们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同时也是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大事。就像这本书中谈到对于教育的重视一样。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这样自己才不会落伍,才会有长流水。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三
我读了查理金斯莱写的《水孩子》之后,我知道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扫烟囱的小男孩汤姆,汤姆的师傅格林姆不管生气还是不生气都常常打汤姆,有时候还不给东西他吃。
汤姆一天当中,有哭,有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四
读了《水孩子》这本书后,我觉得水孩子很勇敢。他从一个水孩子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走过了很多的地方,但是他毫不畏惧,他坚信自己讲战胜任何困难,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着他,一步一步勇敢向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我也要像水孩子一样,不怕危险,勇敢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读后感篇十五
《来吧孩子》,是著名作家池莉的一部纪实性的新作。作家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主要写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写了母女俩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的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的艰辛与努力,直到孩子考取了英国的优质高中和著名大学。
池莉是一位优秀的著名作家,她的著作等身,而她所有作品中最优秀的无疑是她的女儿,她的女儿也一定是她的最得意之作。从这方面讲,池莉也是一位成功的、伟大的母亲。
作家就是作家,她教育孩子的理念是独特与大胆的,她的做法当然也是不入中国教育的大流的。
池莉认为,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混账至极,为此,她创建了自己的育儿“三项基本原则”:让女儿尽情与小朋友相处和玩耍;服从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让她在最喜欢最开放状态中接受自然启蒙;从小为孩子讲故事和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正因为把快乐放在第一位,池莉做了很多令家长们吃惊的事情。整个小学期间,她坚持让女儿9点半睡觉,不惜为她因此没有完成作业而给老师写假条并签名;高中阶段,女儿偷偷用榔头砸开学校琴房的门进去弹琴,结果被学校当小偷进行侦查,池莉却告诉女儿,“你什么都没有做错。”
她还写道:“我希望我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因为有如此优秀的母亲,所以她培养的女儿也是如此优秀与杰出。我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常常为如此优秀的孩子而叹服。她在六年级确定要报考外校,于是只用半年时间的冲刺,便达到了连母亲都还感到忐忑不安的目标;中考她顺利考取外校高中;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高中时,她自己与英国的优质高中校长联系,沟通,并获得报考名额,一举考上了英国的c.c高中。在办理出国签证手续的过程中,几乎是她一人完成各种事物,并攻克了许多难关。做这一切都是用全英文的,她还只是一个不满17岁的高中小女生啊。优秀,太优秀了。至于她后来考上英国名牌大学,成长为一位品学兼优的美女也就顺理成章了。
读完此书,我下意识地,不知天高地厚地要与作家比较。我有作家的教育理念吗?我有她的耐心吗?我有她的那种对孩子持之以恒的殷切关注吗?我知道,还有能力,条件等都是不可比的。那么,我们就只有认真学习了,努力学着做点什么,总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