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优质20篇)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怎样写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让听众印象深刻?如果你对总结范文感兴趣,不妨来看看以下这些,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一
为响应国家号召,助力脱贫攻坚,爸爸成了一名扶贫干部。20_年9月,他到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新圩镇黄枣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驻村工作。
爸爸刚到华安时,由于人生地不熟且缺乏经验,工作开展面临种种困难。那段时间,我经常见不到他,家里的事情和我的学习他也都不上心了。我很难过,常跟爸爸说:“我觉得自从您去了华安后都不关心我了!”爸爸跟我解释说:“我刚到黄枣村,很多工作都不熟悉。这段时间工作特别忙,在村里到处走访,就是为了多了解黄枣村的情况,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那时的我,根本不知道“扶贫”是什么。
从那以后我经常跟爸爸到黄枣村。刚开始我感觉那里就是普通的农村,没什么特别的。后来,我每一次去黄枣村,都能发现有新的变化。热闹隆重的黄枣村萝卜节、漫山遍野的金黄坪山柚、唯美梦幻的清风园粉黛乱子草……每一样变化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如今的黄枣村早已变了样,街道干净整洁,到处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这一切变化都和爸爸与他同事们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我听爸爸说,全国有20多万像他一样的驻村干部,他们默默地扎根农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祖国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也像爸爸一样,努力奋斗,为敬爱的祖国添光彩!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围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主题,讲述了通过激发主人公杨得操反衬人物胡能两家人的内生动力,树立脱贫的自信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及心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只有坦荡真诚才能靠近梦想,唯有拼搏不已才能获得幸福。
幸福中掺杂着汗水,汗水中也掺杂着幸福,因此当我们不再吝啬自己的汗水时,便会拥有幸福,在跑道上驰聘的刘翔经过之前的锻炼及磨难,奋力挥洒着他的汗水,最终获得了成功。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你的奋斗会影响到是命运掌控你还是你扼住命运的咽喉。经理风雨洗礼过的花是最娇艳的,经历命运试探的人也是最接近幸福的。失败和成功就是一条线和一个点,只有走过了那条线才会到达那个点。
失败是什么,就是离成功更进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行遍了所有失败的路,用汗水铺垫一条通向幸福的路,用勤奋描绘最美丽的彩虹。坎坷曲折是成长的经历,痛苦是成熟的催化剂,幸福是成长的奖励。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从现在起选择好自己走的那条路,向幸福奋斗!
最近很流行一句话:“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是啊,因为一次数学考试我终于充分理解了“奋斗”这个词语。
小学一年级时,数学是我认为简单的,无非就是“一加一”、“三加七”这样的加减法算式,因此我的总成绩常常名列前茅,高于一百九十五分。
到了三年级,我再也不认为数学是最简单的课程了。试卷中也慢慢出现了小数乘除法以及简便运算。我的成绩便因为试卷难度增加而一落千丈。
直到有一天妈妈看到了我单元测试卷80分的时候,我才慢慢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是因为妈妈告诉我,长大后的一切幸福生活都是靠自己小时候奋斗出来的,我不能光努力,不付出行动。上课可不能单单听老师空讲,还要勤做练习,才能有所提高。
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认真听讲,成绩还不能提高。
于是我自己用零花钱买了几本练习和教辅书籍。在我的努力下,成绩终于有所提高。
后来我以班里的好学生为榜样,鼓励自己努力、认真学好数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按照妈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勤奋的做练习后,我的数学成绩就像一个气球稳步向上提升,慢慢飞上90分,又飞到95分,之后飞到了试卷的终点站100分。
是啊,人们都说:幸福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人们都没有说错,如果没有奋斗,就不会有任何收获,相反之,如果努力奋斗,还会明白些什么。
成功和幸福的确都是靠奋斗出来的,我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我们历经苦难,忠于苦难所得到的回报,幸福是我们历经风雨后所得到的彩虹。没尝过苦瓜的苦味,哪能知道糖果的.甘甜,幸福不过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出来的。
奋斗是保有坚定的信念,冲破重重束缚;奋斗是保持清晰的头脑,大步稳重的向前;奋斗是克服一切困难,收获幸福!
奋斗,始于心。在奋斗的开始,你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荒岛求生》中的杰克,在时机与风向经过苦心等待而终于到来之时,他依然没能逃出荒岛,原因就在于信念不够坚定,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肖申克,在历经重重困难后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回荡,最终,肖申克摆脱了一切束缚,重获自由!如果当初杰克拥有坚定的信念那么他也会像肖申克那般冲破重重困难,获得幸福。正是因为杰克放弃了心中的信念,所以他未能逃生。由此看来信念是不可缺少的动力,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敢叫日月换新天”魄力;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在奋斗的开端便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奋斗是信念的前提,我们应时刻坚定心中的信念。
奋斗,于心,更于行。奋斗在有坚定的信念的同时更要付诸于行动。看看如今我们这群青少年嘴上无时不挂着奋斗的口号,可是一到了该做实事的时候又退缩了。如今的商业巨子马云,他在人生道路上也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但他最终考上了一所名气不大但也还不错的科技大学,接触到了it,才有了我们如今的淘宝、天猫。他甚至涉足于音乐电影等多个领域。如果当初他因为高考失利而轻言放弃,半途而废,缺少执着之念与坚持的行动,他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吗?正是因为他在奋斗之路上拥有顽强的毅力,脚踏实地地前行,所以,他才拥有了如今的幸福,自信的生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由此看来,并非天才才能收获幸福。既然决定要奋斗,便就要付诸切实的行动。
奋斗还须有度。奋斗一味盲从是万万不可取的。“邯郸学步”便是如此,燕国人觉得赵国人步路的步伐好看,姿势优美,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走得十分不自然,不习惯,他决定“从零开始”,便想方设法忘记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于是有了爬回本国的笑闻。设想若此人懂得珍惜、借鉴与创新的道理,就一定会将两者融合,保留其优势成分,自成一派,也未必不可。如此看来,奋斗时还应学会融会贯通,不能盲目奋斗。
奋斗最终让我们收获了幸福。当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却还要勇往直前,努力探索,你吃过的苦,终会化作甘甜的果实回报你。
有时候,你惊艳那些花朵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的是牺牲的血雨。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中人们常常把幸福做为重点,认为不劳而获能得到幸福,一夜暴富能得到幸福,守株待兔能得到幸福。对于有这些思想的人们我只想说:“没有奋斗哪来幸福,就中国企业家马云而言,起初在互联网饱受争议下,马云选择了继续他自己的道路,有人认为他这样成功可能只是侥幸,但是马云的侥幸能撑起一个公司吗?他没有奋斗过吗?没有过过艰难困苦的生活吗?事实上,一句老话‘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就能告诉我们奋斗是在幸福之前的。”
在社会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拿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中的共享单车来说,共享单车能让人们十分方便的出行也十分环保,但是有些人们却不珍惜,乱停乱放这些共享单车,这些十分破坏环境的行为,还好有共享单车运维工每天穿梭在城市的各个地方去寻找这些被放在各种不同地方的单车,仔细想一想,大家拿到单车只需几秒,丢弃单车又只需几秒,可是共享单车运维工寻找和放回原位可能是几个小时,是他们的奋斗创造了我们的幸福。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幸福,我的父母十分节约,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目的只为是让我过得好点。我爸爸是做水利的,他的工作就是植树和抢险,如果要植树的话很难见上一面,有一次,正值植树期间,我盼了一个多星期,爸爸和我才终于有了一次谈话,望着爸爸那黝黑的皮肤和那深深的黑眼球,我深深叹了口气说:“爸,你毁自己的形象可以,怎么能毁我的形象,给我在外面丢人,要多休息,干活还是要干,你就捡点轻松点的活干不行吗?”说完为了让父亲同意我的说法,我特意去翻了妈妈的化妆包,拿了美白霜和眼霜,正准备去覆盖我爸那又熊猫又似猴子的脸,被我爸一掌挡住,说道:“你怎么能给我化妆呢?化妆技术又没我好!”我嘟着嘴说:“你不同意我就给你化,”这时爸爸呵呵一笑,摸摸我的头说:“先不说责任和担当,如果我不努力干活,让领导满意,怎么养得起你呀,还怎么把你养的像肥猪那样肥嘛。”这一刻,我没有说话,没有想社会担当和责任,想的只有久违了的亲情,这份亲情让我感动,让我知道了是他们的努力才给予了我想要的生活和幸福,他们通过奋斗给予了我一切。
幸福都是奋斗来的。这句话让我知道我们要去奋斗去拼搏才能获得我想要的憧憬的生活和幸福。不管是现在成功的企业家,有着幸福家庭的普通人,为我们有着舒适环境而工作的人们,他们都是奋斗来的,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回首历史,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描绘出美满的画卷;展望未来,新的时代召唤我们以奋斗开创新的蓝天。身为高三学子的一员、新时代的一分子,我由衷地感受到,肩上之重担需以奋斗之姿态来承担。
当“奋斗”一词横亘五千年风霜而来,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奋斗”一词又有怎样的诠释?当农耕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远,“奋斗”是否也在离我们而去?非也。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或许已不需要体会耕作之劳苦,但这不代表“奋斗”一词只局限于农田之中。诚如陈独秀所言:“一个人活在世上,要让自己活得幸福;并且不断努力,让后人也活得幸福。”“奋斗”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其内核永远是一个创造价值的过程,一个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双成就的过程,而这正与当下人们所追求的“幸福”若合一契。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奋斗者”固然要为奋斗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并不代表“奋斗者”连基本保障的权利都要一同失去。也许有人会说,放弃带薪休假不是更能体现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吗?诚然,放弃所谓“福利”能更坚决地体现我们奋斗的决心,但当我们层层深究,这放弃“福利”的背后难道不是对个人正当权益的剥夺?时代希望看到的是无私忘我的“奋斗”,而不是被过度剥削的“工作”。
因此,在这个崭新的却也是云谲波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厘清“奋斗”的内涵,以真正的奋斗之姿担起时代之责任。这并不是说我们就要吝于牺牲、死守权益;相反,时代要求我们不要打着“奋斗”的旗号而误入扭曲的泥潭。真正的奋斗,应是王顺友在山间邮路上几十年的坚守,是郭川横渡太平洋的坚韧背影,是王辰亮让科普走进大众的尝试。这些,才是新时代的奋斗之姿。
诚如梁任公所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愿你我都能以奋斗之姿,担时代重责,听从时代之召唤,一路扬帆远航!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三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3年多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组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小水井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75人,脱贫5户19人,脱贫5户21人,20脱贫7户31人,脱贫1户4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正在奋力夺取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共鸣。
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必须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越到最后越要响鼓重锤,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锚定艰巨任务,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以必胜信念激起决胜决战之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关系。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要实现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就决不能松劲懈怠。疫情冲击之下,脱贫攻坚要寻找新的发力点,利用扶贫协作大数据平台实现帮扶对象、帮扶干部、帮扶措施、帮扶资金的智能管理,实现线上农业知识培训扶贫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复,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相信我们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也一定能打赢脱贫攻坚战,把全国人民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带入全面小康。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快速脱贫与防止返贫的关系。在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脱贫的质量也同样需要保障,如何防止脱贫之后再返贫,同样是要解决的硬任务。有数据显示,全国已脱贫的9000多万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贫困户有干劲,却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就需要我们除了强调社保兜底以外,特别强调要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持续抓好脱贫户的扶智和扶志引导工作。一方面,加强思想观念的改造提升,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激发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培训的力度,增长他们劳动致富的本领和能力,实现产业脱贫和就业脱贫。同时,要精准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春耕备耕,满足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变压力为动力、化危为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处理好消除贫困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实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全面夺取脱贫攻坚战略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要建立脱贫长效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壮大区域经济和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农民、增强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以系统化的思维、扎实务实的举措,以钉钉子精神推动“美丽乡村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促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从而巩固脱贫攻坚。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一胜利来之不易,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不是党和人民奋斗的终点,而是我们追逐更美好生活、开启乡村振兴征程的新起点。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硕果,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向着乡村振兴接续奋斗。
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力量绘就凝心聚力的“同心圆”。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胜利绝非易事。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能够变为现实,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的奋斗和奉献。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成众志成城。如今,脱贫攻坚任务完美收官,振兴乡村使命任重道远。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要将脱贫攻坚融入乡村振兴、将脱贫成果对接乡村发展,充分利脱贫攻坚路上的经验思路,发挥“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总体谋划、总体布局,全民参与、全民努力,凝心聚力共同为乡村振兴“夯实地基”。
以“精准务实、开拓创新”的奋斗吹响干事创业的“冲锋号”。奋斗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也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铺路石”。脱贫攻坚成就的取得,是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携手努力的成果,是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的成果,是1800多名同志用以身殉职、牺牲生命换来的。回首来路,8年的奋斗虽充满艰辛,但成果丰硕,我们探索出了“精准扶贫”模式,成为全世界的“中国样板”。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对党和人民来说,如何开好局,意义重大。我们要深入总结脱贫攻坚路上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思路,为乡村振兴路上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础。要充分发挥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标杆作用,从他们身上汲取斗志干劲,以奋斗的姿态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以“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担当点燃实干为民的“加速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始终离不开“人民”二字。脱贫攻坚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脱贫攻坚的成果是人民共享,脱贫攻坚的胜利来源于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和国家最大的责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任务和目标,乡村振兴仍需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也是社会发展的举措,是未来中国一段时间内的总主题。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把握机遇,树立“利济苍生”的远大抱负,涵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为民情怀,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乡村振兴“铺路搭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脱贫攻坚精神为指引,走好“三条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崭新征程中创造更多“人间奇迹”。
不忘脱贫攻坚“来时路”,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奋进之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蕴藏在伟大成绩背后的精神密码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8年脱贫攻坚历程中感悟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面貌的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改善;从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中、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发舍身取义、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我将无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回望8年战贫历程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之力。
走好乡村振兴“脚下路”,在把握当下中接好“振兴之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成为阻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仍任重道远。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好乡村振兴“接力棒”,是党员干部在新起点上的当务之急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查不足、强弱项、补短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依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致富内生动力,多渠道促进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让脱贫致富行稳致远。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从产业、政策和治理方面入手,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变成现实图景。
铺就伟大复兴“未来路”,在奋进征程中夯实“梦想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梦想催人奋进,使命伟大光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擘画,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在回望历史中汲取脱贫攻坚奋斗之力,在把握当下中接好乡村振兴接力之棒,重整行装才出发。以时不我待、念兹在兹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越挫越勇、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眼全局、自足长远,深谋远虑、科学谋划,注重从现在做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打牢奋斗基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普通的基层干部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3年多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组2016年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小水井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2006年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75人,2014年脱贫5户19人,2015年脱贫5户21人,2016年脱贫7户31人,2017年脱贫1户4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对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总结,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精神图谱增添新的内容,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人间万事出艰辛。在这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上下同欲、勠力同心,不畏艰险、吃苦耐劳,战天斗地、锐意进取,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意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八年来,通过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和守望相助、和衷共济、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斗争中,无论硬骨头有多硬,无论攻坚战有多难,千千万万的干部群众倾力奉献、苦干实干,以赤诚和忠心、用行动和汗水书写锻造了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凝聚强大合力,“尽锐出战”体现使命担当,“精准务实”成为制胜法宝,“开拓创新”迸发进取动力,“攻坚克难”展示昂扬斗志,“不负人民”书写公仆情怀。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意味着“三农”工作的历史重心已全面转向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切实做好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党组织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基础上,强化有效衔接的举措,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有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切实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才能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着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挺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再创新的人间奇迹。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五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脱贫攻坚精神为指引,走好“三条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崭新征程中创造更多“人间奇迹”。
不忘脱贫攻坚“来时路”,在回望历史中汲取“奋进之力”。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蕴藏在伟大成绩背后的精神密码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广大党员干部要从8年脱贫攻坚历程中感悟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整体面貌的历史性巨变、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的焕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的明显改善;从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中、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中汲取榜样的力量,激发舍身取义、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我将无我、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回望8年战贫历程中汲取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之力。
走好乡村振兴“脚下路”,在把握当下中接好“振兴之棒”。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成为阻碍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仍任重道远。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深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接好乡村振兴“接力棒”,是党员干部在新起点上的当务之急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担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再接再厉,持之以恒查不足、强弱项、补短板,加强对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依靠产业发展不断增强致富内生动力,多渠道促进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让脱贫致富行稳致远。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从产业、政策和治理方面入手,群策群力、凝心聚力,合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变成现实图景。
铺就伟大复兴“未来路”,在奋进征程中夯实“梦想之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梦想催人奋进,使命伟大光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已经擘画,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主动扛起责任担当,在回望历史中汲取脱贫攻坚奋斗之力,在把握当下中接好乡村振兴接力之棒,重整行装才出发。以时不我待、念兹在兹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越挫越勇、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着眼全局、自足长远,深谋远虑、科学谋划,注重从现在做起、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打牢奋斗基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六
一、摆脱贫困,必须选好带强村级领导班子。
火车全靠车头带,村看村,户看户,村民就看党支部。贫困村能不能脱贫致富,领头雁至关重要。同志强调,“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因此,选好带强村级领导班子至关重要。要把有致富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推选为村干部,让其带动整个村庄向前进。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等到贫困村工作。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摆脱贫困,必须选准经济发展路子。
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探索一条适合贫困村发展的路子。同志强调,“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蘑菇、茶叶都是城郊农民脱贫的重要项目,各县有关部门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20x年9月,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支持重点村培育一个特色品牌,发展一个特色产品,做强一个特色产业,形成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市里设立专项资金,20x年至20x年,市财政每年安排20x万元专项资金,侧重扶持老少边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业”.因此,贫困村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或特色产品,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鼓励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探索企业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
三、摆脱贫困,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同志强调,“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闽东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交通不便、能源紧张不仅加大了新上项目的难度,而且使现有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为闽东工农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创造必要条件。”我市老少边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欠债较多,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尽快改善落后的面貌。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电网建设、农村信息化、造林绿化、环境整治、造福工程危房改造等投入,三年内,使全市50个重点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环境)、“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危房)、“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讯)、“六配套”(学校、村部办公场所、农民健身广场或农民休闲公园、村道路灯、卫生室、文体活动室)。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讲述了主人公杨得操脱贫致富的故事。影片通过对扶贫对象原型的真实故事进行艺术加工,生动再现了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心得体会(七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解答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解答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答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十九大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__年9月,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驻胡家坨镇将军坨村驻村帮扶小组3名帮扶队员来到胡家坨镇将军坨村,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工作使我们既得到了锻炼,又助力了成长。
一、脚上沾的泥土多了,离农民的心更近了。
怀着一颗爱民敬民的心,我们走进了将军坨村。驻村帮扶,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了个人行为,更是代表党和政府对将军坨关怀的具体体现。驻村干部如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仅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会损害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为此,我们与接触到的村民交朋友、“接地气”,实打实地给群众排忧解难,把这样的驻村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当成送关怀送温暖的实际行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虚伪的表情,我们脸上洋溢着最诚挚的微笑,带着党的关怀,走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家庭,静心倾听了他们的心声。在走村串户的路上,我们和村民们结交了深厚的感情,努力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几个月来,街上的路好走了,土围墙换上了铁艺墙,村民广场还新装了健身器材等等,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提高将军坨村群众们的幸福指数,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二、基层干部接触多了,对基层的了解更深了。
三、解了基层工作的艰辛和重要。通过与基层干部的接触,我们发现:
一是基层人员编制少,工作任务量大;。
二是基层财政所保障水平低;。
三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乡镇职能不对称;。
四是乡镇财政缺乏自主财源,管理不规范;。
五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建设落后,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六是乡镇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业务量大,服务项目多,服务难度大。这次调研使我们对乡镇财政及基层干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更好地完成各项财政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四、去田地里的次数多了,对土地更加热爱了。
驻村期间,在村支部何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我局帮扶的蔬菜大棚基地和机井地。到了蔬菜大棚,我们被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和长势可人的玉米地所征服了。这里的白菜、圆白菜、辣椒长势喜人,一片丰收的景象。在此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杏园基地,将军坨村有500多亩的杏园,还有50多亩杏园用于发展观光采摘,带动全村林业发展。我局工作队在外出打工农户闲置的院子里也培植了一个小蔬菜基地,有黄瓜、丝瓜、茄子、豆角、生菜、西葫芦,还有水萝卜、胡萝卜、西红柿,真是品种齐全、应有尽有。在仔细倾听村民和驻村工作队讲解拔草的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我们小心翼翼地拔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就熟练掌握了拔草的技巧,做起来游刃有余。看着我们做起农活来如此利索,何书记称赞道:“没想到你们这些略带几分娇气的文弱书生,干起农活来,还真像那回事儿,像你们这样能吃苦、肯吃苦,将来肯定有出息。”我们听后,干起活来更起劲了。田间劳作不仅使我们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升华了我们的思想,并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体会到了农民的勤劳、朴实、热情与艰辛。通过田间劳作,使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热土,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更加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五、心中的感触多了,从实践中收获的也更多了。
通过这次驻村帮扶锻炼活动,我们理解了领导让我们来的意图,青年干部深入到基层一线进行帮扶锻炼,就是要学习基层先进经验,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接地气”,体民情,提高自身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学习基层干部直接面对一线、面对老百姓,克服困难、排忧解难的能力,学习村民那种不怕吃苦、自力更生、纯朴善良的传统,通过锻炼,助力成长。
驻村期间,我们学习了锄草、浇地、对花、挖地、施肥等农活,亲身感受了农民的不易;对基层教育现状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村干部“基层工作难”的心声有了切实的体会;对基层财政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做好财政工作的能力;通过和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实实在在地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驻村锻炼,小组成员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大家还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情。驻村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收获颇丰,这些收获在我们的一生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词描绘的“家给人足、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图景。然而,纵观我国历史,贫困问题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特征,要解决这样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是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一项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就的。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全国展开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更多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易地扶贫搬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减贫事业迈上新台阶。
是什么力量确保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全党全国上下一鼓作气,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决心。
从苦瘠甲天下的“干沙滩”到山绿民富的“金沙滩”,从“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的赤贫无助到“匝道经济”“乡村跑腿”“后备厢经济”的创新探索,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走出沙滩”的现实版“马得福”,离不开每一位“问天要路”的当代愚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扶贫干部余芬生前的日记,生动地诠释了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气和担当。正是扎根在贫困地区的亿万党员干部,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圆梦之路,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扶贫,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脱贫历程,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克服了千难万险,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传递出“中国道路”的发展自信和治理智慧。如今,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起点上再出发,如何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新的更大课题。未来,惟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时代蓝图,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篇章。
小时候,笔者所在生产队有一位贫困户远近闻名,原因何在?他妻子去世早,自己带着一个儿子,平时四体不勤,自家干活时常不出工,集体干活时出工不出力,夏天怕热躲在破房子里不愿出门干活,冬天怕冷躲在破被窝里不愿下床干活,政府年年救济、邻里常常接济,还是摆脱不了贫穷。跟着他吃苦受罪的儿子成年后出门打工,勤劳致富,如今盖起了楼房,娶妻生子其乐融融。
人们常说,邻帮邻是一时的,自帮自是一辈子的。日子是靠自己过出来的,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贫富,政府救助、邻里接济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正如唯物辩证法所揭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起决定性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理论上讲,“真扶贫”是“真脱贫”的前置要件;从逻辑上讲,“真脱贫”必须要“真扶贫”;从实践上讲,“真扶贫”可能实现“真脱贫”,也可能实现不了,为什么?一是客观上真扶了,主观上真努力了,就能“真脱贫”;二是客观上真扶了,主观上没努力、或努力不够,就可能难以“真脱贫”。
中华民族是个勤劳的民族。应该说,贫困群众没有一个不希望脱贫致富的,绝大多数贫困群众都能在政府扶持、社会帮助下,勤劳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正如笔者见证的那位贫困村民一样,确有少数贫困者在贫困面前失了志气:有的怨天尤人,抱怨自然条件恶劣、山多地少,认为种田种地再累再苦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却不从自身找原因,也不看看邻里为何能在同等条件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有的怨病自弃,以病为由,自己放弃努力,也不调动甚至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导致一家人长期生活在自怨自艾中,放弃了致富希望;有的怨运不济,种植或养殖项目不幸遭遇天灾人祸,梦碎一刻,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诸如此类,正如人们所说,富裕的家庭各有各的理由,贫困的家庭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天灾人祸、患上大病等客观一时之因,政府可扶、邻里可帮,贫困可脱;如果是自暴自弃、不思进取等主观常态之因,政府投入再大、邻里帮助再多,也无济于事,贫困难脱。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贫困是座大山,但这座大山再高,也高不过人的志气,高不过人的自强。贫困群众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人,物质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贫困。摆脱贫困首先要摆脱精神上的“贫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志气、才能自强,在脱贫上依靠“扶”而不全赖“扶”。
扶贫理论上,有个“贫困陷阱”,即贫穷会成为贫穷的理由:因为穷,有致富的机会没有钱投入,把握不住增收的机会;因为穷,受到的歧视多、打击多,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因为穷,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下一代还会穷。如果跳不出“贫困陷阱”,即使一时脱了贫,也容易返贫。扶贫实践中,有个贫困“依赖症”,即“等、靠、要”,虽然这是少数贫困群众的贫困“痼疾”,但个体带来的影响却不利于整体脱贫致富。“等、靠、要”,说到底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汉行为,等,等不来真正的富裕;要,要不来一生的幸福;靠,“靠山山会崩,靠树树会倒”。幸福不会从天降,扶贫当先扶其志,摘掉贫困帽子,最好的办法,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自我反省;与其陷在阱中,不如效法榜样;与其自暴自弃,不如发愤图强;与其苦熬坐等,不如苦干巧干,“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不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扶持、有帮助,要抓住时机、借力脱贫;没有政府扶持、社会帮助,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志气,“输血”才能强身;靠实干,“造血”才能发展。
扶贫中,政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中,脱贫者“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一次两次、即使多次享受到扶贫和社会的救助资金,花光之后还是贫困。一位扶贫工作者到一个严重缺水县检查扶贫工作时发现,扶贫办以高价从巴西引进抗旱良种给贫困农民试种,没想到有的农户把良种拿回家没有种下去而是磨成面吃掉了,结果那些贫困户还是脱不了贫。“七山二水一分田”的浙江,资源匮乏,自然禀赋不高,却成为京沪之外人均收入最高的省份,也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省份,浙江山区的贫困群众靠的是什么,是“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精神,憋足劲头艰苦创业,发挥智慧不断创新。“收人以鱼”更要“学人以渔”,病后康复,焕发精神,全家一起脱贫困;因灾返贫,痛定思痛,远近兼顾建家园;面对政策,抢抓机遇,远谋近施谋发展;瞄准穷根,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快致富。扶贫要扶志,还要扶智,再穷不能穷教育,搭上“教育扶贫行动”,让孩子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程教育,以知识改变贫穷,以智慧改变命运,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会上授予张桂梅等10名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他们的伟大事迹背后凝聚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制胜秘籍”。我们当从中学好扶贫经验,传好扶贫精神,讲好扶贫故事,在一线大地上书写无悔青春。
铆足“敢为善成”的闯劲,开足马力全速前进。“当代愚公”毛相林带头签下“生死状”,历时7年,用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让下庄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我们也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去基层一线练就“能文善武”的过硬本领,既要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两手抓,做提笔能写、下笔千言的“笔杆子”,更要探访民情和生产发展两不误,做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的“实干家”,用学思践悟将青春写在田野上。
鼓起“踏石留印”的干劲,甩开膀子攻坚克难。“水利能人”刘虎为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因水致病、因病致贫的问题,身患重病仍奋战饮水安全工程一线,助力贫困县的47万群众告别苦咸水,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我们也要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在基层工作中少些“花拳绣腿”,多下“绣花功夫”。既要全方位、广覆盖,不遗漏不放弃每个对象,更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精准摸排核实核细贫困户,精准把控致贫返贫风险点,精准实现一户一策促增收。在工作中做到不怠慢、不虚浮、不急躁,真正为贫困群众拔穷根、摘穷帽,让贫困群众生活“节节高”。
用好“开锁解结”的巧劲,精准发力点石成金。“草原绣娘”白晶莹瞄准蒙古族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用针尖刺破贫穷与落后,用丝线串起文化与幸福,带领贫困地区的农牧民妇女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我们也要发扬“勇立潮头踏浪行”的精神,既要沿袭好老一辈干部朴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经验,更要创新求变,大胆跳出原有的框架,将新方法、新战略、新模式融入基层工作中来,下好一盘棋,激活一池水,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新成效。
抓牢“滚石上山”的韧劲,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四十余载,用自己的瘦弱身躯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用生命燃灯,将教育之光照进贫困山区,点亮大山女孩们前行的路。我们也要塑造“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品质,时刻绷紧为民之弦,摒弃“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沉下心来深扎根,放眼全局谋长远,进一步健全帮扶机制,完善配套措施,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将贫困群众扶上马再送一程。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八
此次脱贫攻坚表彰,既是对之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项接地气、树导向、得民心的活动。每一名获奖同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他们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困难群众的朋友家人,这群人肩上扛着三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品味不懈奋斗的“金字招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当一以贯之地坚持。回望来时路,8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从起初全国无数贫困地区的真困、真穷、真难,到“最贫困的堡垒”相继被攻克、“最贫困的地区”相继脱贫,都离不开无数扶贫工作者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可以说,脱贫攻坚的致胜密码就藏在扶贫工作者的不懈奋斗中。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他们用自己的始终坚守、默默奉献,把双脚放在泥土中,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朴实干工作,尽己所能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放弃的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缺席的是孩子的成长,收获的是百姓的交口称赞和无数满意的笑脸。
品味攻坚克难的“金字招牌”。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有的大山里的地区没有路,有的贫困的山村没有安全饮水,有的困难群众住的是危房……没路就修路、水不安全就安净水器、住的是危房就进行改造,村上没钱就立足实际、研究谋划产业项目,帮助村民致富增收。无论是困难群众自身有惰性,主观上不愿意行动起来的思想问题,还是看似无从下手的巨额负债,小到群众家里的屋顶漏水,大到整村脱贫摘帽“落后村”华丽转身变成“示范村”,都在他们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中逐一解决。在困难挑战面前,他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有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有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就这样,一块块攻坚克难的“金字招牌”在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品味团结互助的“金字招牌”。中国的减贫方略和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璀璨华章,也是人类发展史的宝贵财富。璀璨宝贵的背后,是团结的力量。正是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形成万众一心、埋头苦干的大扶贫格局,才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才把扶贫方略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各个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各条战线工作者们的紧密合作,就没有扶贫政策的落地见效,就没有帮扶措施的有力有效,就没有扶贫项目的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因此,要擦亮团结互助这块“金字招牌”,将脱贫攻坚战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的劲头保持下去。
岁月终将流逝,但精神烛照未来。让我们乘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东风,汲智慧和力量,扛起三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在前进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九
脱贫攻坚总攻号令一发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一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硬仗拉开序幕。各级党委和政府立即安排部署,学习贯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发起总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是前提。现在面对新冠疫情的困难,要结合实际,解决存在问题。
对以前取得的脱贫成果要做好巩固提升,尤其是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巩固,要把以前的再研判,再排查,防止出现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做好社会保障兜底,能纳入的及时纳入,实现应保尽保。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是主导。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伍要稳定。要及时学习吃透国家政策,结合贫困群众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要加快建立监测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等加强脱贫监测。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风建设是保障。要统筹各方力量,投入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狠抓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四支队伍”、村组干部等作风建设,引导他们坚定信心、顽强奋斗,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做好保障。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到了最后的决胜关头决胜。越是到了这样的最后时刻,越是要“绷紧弦”,一以贯之加强党建引领,广大党员要始终如一、保持清醒,将脱贫任务抓在手上,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关键在于有个好支部。我们必须加强乡镇班子建设,选优配强、抓住人才,打造优秀的贫困地区干部队伍和驻村工作队,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党员干部们用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个别地方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功夫做在表面,怠慢了扶贫政策工作的落实。于此我们要严格考核标准,严肃追问追责,取缔不作为、无担当、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党员干部更是要同心同德、以身作则、不忘初心使命,使扶贫工作看到实效。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需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疫情当前无疑成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困难问题“早安排”、“早部署”,保障脱贫攻坚政策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防止松劲懈怠、精力转移,才能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一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十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对于中国和世界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以党建工作引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走向胜利,以党建的实际成效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便是我们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
该片由甘肃省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庆城县委、县政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摄制,导演和大多数演员均来自甘肃本土。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2022《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一词描绘的“家给人足、安居乐业”,一直是中国人民理想的社会图景。然而,纵观我国历史,贫困问题不仅长期存在,而且具有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特征,要解决这样一个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逆水行舟、迎难而上?是8年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一项史无前例的历史性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成就的。书记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督战,中国减贫进入脱贫攻坚新的历史阶段。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配套措施,开展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产业扶贫、交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全国展开了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特色产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更多绿水青山成为真正的金山银山;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_年的2982元增加到年的10740元,年均增幅29。2%。易地扶贫搬迁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道路,以乡村振兴接续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合力推进减贫事业迈上新台阶。
是什么力量确保我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是全党全国上下一鼓作气,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和决心。
从苦瘠甲天下的“干沙滩”到山绿民富的“金沙滩”,从“4个人只有3个碗,已经断粮5天”的赤贫无助到“匝道经济”“乡村跑腿”“后备厢经济”的创新探索,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每一个“走出沙滩”的现实版“马得福”,离不开每一位“问天要路”的当代愚公……“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发芽。”扶贫干部余芬生前的日记,生动地诠释了扶贫干部以生命赴使命的勇气和担当。正是扎根在贫困地区的亿万党员干部,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圆梦之路,带动了更多力量参与扶贫,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回顾脱贫历程,我们走过了万水千山,克服了千难万险,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传递出“中国道路”的发展自信和治理智慧。如今,我们隆重召开大会,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起点上再出发,如何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是我们即将面临的新的更大课题。未来,惟有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去实现更加辉煌的时代蓝图,书写更加壮阔的时代篇章。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
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_+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是全面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扶贫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他们一年四季朝夕奔波在各个山村,为村民的吃穿住行倾尽全力出谋划策,为祖国走向繁荣富强鞠躬尽瘁奉献青春,用他们最热诚的心为贫困人民送去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们是脱贫攻坚战场上“最美的风景”。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湿了肺腑,却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要致富,先修路,要变好,先建桥,人民要富起来,需通过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促进增收,如此一来,修路建桥变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大山村通往繁荣富强的成功大门,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温暖之门。此时,我们扶贫干部站出来了,他们组建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协同我们的村干部以及无数帮扶责任人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扶贫队伍。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山清水秀,沉鳞在灿烂的朝霞下自由竞跃,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映衬在安静的小沙滩上,用他们的辛勤奋斗为村民建起一条条宽广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桥梁。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走出大山了!
你穿越山野丛地,洒满了汗水,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奋斗。这时,我们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协调村民旧房改造、搞拆迁、引水源、拉电线,落实国家房屋改建政策补贴,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满山村矗立着一栋栋明亮的小楼房,充满生机的夜晚,村文化广场响起了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温馨的家园,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山野丛地认真绘制着画卷,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农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焕然一新了!
你陷入田间泥坑,污浊了脚步,却迈向了胜利的港湾。房子建好了,就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生计,发展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了。我们的扶贫工作队难题又来了,要如何让我们这群憨厚淳朴但无专项技能的村民改变陈旧的思想去实现劳动致富呢?要如何让我们的山野田地发挥的作用带来劳动丰收呢?于是他们召集村民搞创业培训,做思想工作,拉投资赞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联系本地企业工厂,帮助村民稳岗就业。山上的茶花开起来了,地里的果实红起来了,家里的猪牛壮起来了,就业的人多起来了,口袋的钞票满起来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干事创业的作风好起来了。朝霞倒映在田间,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脱贫胜利的港湾中不断发光闪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富起来了!
闪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这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脊梁,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来到这片热土,希望能留下坚实的脚印,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一份喜悦与自豪,成功托起贫困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的希望。
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不以贫穷为耻反以为荣,竞相争当一个贫困户和低保户,甚至个别国家公职人员也是这种想法,认为评为贫困户低保户是一种荣耀,显示自己的社会关系好和社会地位高。
三是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此次脱贫攻坚表彰,既是对之前脱贫攻坚工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一项接地气、树导向、得民心的活动。每一名获奖同志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他们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困难群众的朋友家人,这群人肩上扛着三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
品味不懈奋斗的“金字招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应当一以贯之地坚持。回望来时路,8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从起初全国无数贫困地区的真困、真穷、真难,到“最贫困的堡垒”相继被攻克、“最贫困的地区”相继脱贫,都离不开无数扶贫工作者的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可以说,脱贫攻坚的致胜密码就藏在扶贫工作者的不懈奋斗中。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急。他们用自己的始终坚守、默默奉献,把双脚放在泥土中,舍小家为大家,一心朴实干工作,尽己所能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放弃的是与家人团聚的时光,缺席的是孩子的成长,收获的是百姓的交口称赞和无数满意的笑脸。
品味攻坚克难的“金字招牌”。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之初,有的大山里的地区没有路,有的贫困的山村没有安全饮水,有的困难群众住的是危房……没路就修路、水不安全就安净水器、住的是危房就进行改造,村上没钱就立足实际、研究谋划产业项目,帮助村民致富增收。无论是困难群众自身有惰性,主观上不愿意行动起来的思想问题,还是看似无从下手的巨额负债,小到群众家里的屋顶漏水,大到整村脱贫摘帽“落后村”华丽转身变成“示范村”,都在他们的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中逐一解决。在困难挑战面前,他们没有丝毫犹豫退缩,有的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魄力,有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就这样,一块块攻坚克难的“金字招牌”在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熠熠生辉、绽放光彩。
品味团结互助的“金字招牌”。中国的减贫方略和伟大成就,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璀璨华章,也是人类发展史的宝贵财富。璀璨宝贵的背后,是团结的力量。正是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才形成万众一心、埋头苦干的大扶贫格局,才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才把扶贫方略落到实处,不断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没有各个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各条战线工作者们的紧密合作,就没有扶贫政策的落地见效,就没有帮扶措施的有力有效,就没有扶贫项目的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因此,要擦亮团结互助这块“金字招牌”,将脱贫攻坚战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的劲头保持下去。
岁月终将流逝,但精神烛照未来。让我们乘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东风,汲智慧和力量,扛起三块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在前进道路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灯芯”,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根本保证。百年大党一路走来成绩辉煌,首次实现了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小康愿景。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脱贫攻坚这件“大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办好;只有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绝大部分党员干部不负使命和重托,他们中有的长期超负荷运转,有的一心工作没时间照顾家庭孩子,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向绝对贫困宣战到群众真脱贫,再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老百姓的幸福没有终点线,各级党委和政府不能松懈,还需锚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动力、组织引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策支撑和资金投入是“灯油”,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保障。实现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是对历史和人民的答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是构建、优化体制机制,采取更加集中的政策支持、更加精细有力的举措。在顶层设计上,党和国家不断加强系统布局,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制定“五个一批”脱贫措施,提出“六个精准”基本要求。坚持政府投入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采取不同的脱贫措施。尽管脱贫攻坚显著成就,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存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度一点不亚于脱贫攻坚,需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强化资金支持,优化资金配置,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各方参与形成合力是“灯基”,为脱贫攻坚也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动力。涓滴成海,众木成林。脱贫致富不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党和国家弘扬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乐善好施”“达则兼济天下”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不断增进东西部相互协作脱贫攻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不断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源、力量重心下沉;广泛宣传学习脱贫攻坚中的先进典型,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行动起来、艰苦奋战,充分彰显团结伟力。乡村振兴已实现良好开局,但基础仍旧薄弱,想要实现大发展需要有关方面协同发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履职尽责,培养新生代农民和乡村人才,增强其内生发展和致富能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甘肃省华亭市组织开展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以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深学”,让乡村振兴再添向心力。围绕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岗位职责,各乡镇制定学习计划,列清学习内容,以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干部职工学习会议、村民会议、“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集体学”方式,引导镇(乡)村两级干部以摘抄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开展“个人学”。
“勤练”,让乡村振兴再添战斗力。为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充满激情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活动走深走实,东华镇针对村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冬季整治活动,打造宜居乡村,锻炼干部初心。砚峡乡开展了乡村振兴“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武”主题演讲比赛暨知识竞答活动,激活干部激情,锻炼干部能力。上关镇按照“逐村社、逐人员、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排查原则开展了“十查十纠”行动,压实工作责任,锻炼干部担当。全市“真刀真枪”,力争练出干部“真本领”。
“多比”,让乡村振兴再添竞争力。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有效衔接,马峡镇由镇主要负责人带领分管领导、包村领导、镇村业务主干及包村干部围绕产业任务落实、村容村貌、卫生整治、户厕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致富典型培育等方面,通过“互相看,互相学”“做对比,看典型”的互动方式,自查自村短板、桎梏,互找各村典型、亮点,用良性竞争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全镇工作活力。神峪乡始终坚持“走出去”“带回来”,分批次组织乡村干部、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就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高标准农田建设、合作社规范运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交流学习。
“常赛”,让乡村振兴再添凝聚力。既是“赛”也是“晒”,为激活乡村振兴发展活力,打通乡镇发展“经脉”,“亮”出特色才能“赛”出成果。全市各乡镇就基层党群建设、文化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村容村貌改善等内容,通过交流观摩、命题演讲、专题汇报、典型推荐等方式,互看互比,边赛边学。神峪乡的曲子戏,上关镇、西华镇的核桃种植园,东华镇杂交构树基地,马峡镇、山寨乡的药材种植基地;河西镇的仿真花加工车间,安口镇、策底镇、砚峡乡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晒”给乡村振兴添“炭火”,“赛”让乡村振兴聚“能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坚持脱贫达标目标不动摇,在提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弱项。
一是更加注重“扶志扶智”。扶志扶智扶业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当前,“扶志扶智”工作还很滞后,扶智还更多地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产业发展也较为薄弱,必须抓紧补齐短板,切不可掉以轻心。
二是更加注重信息化。尽管全县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脱贫攻坚信息化建设,但现在反而滞后了,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有效措施迎头赶上,确保走在省市前列。
三是更加注重群众工作。当前,群众工作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从思想层面看,有的干部嫌弃群众、看不起群众,工作不尽心。从能力水平上看,有的干部做群众工作缺思路、缺方法,法规政策不熟悉,人情世故不懂得,导致工作无所适从,没办法跟群众交心,难以赢得群众信赖,有的干部处事不公,甚至违法乱纪,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缠闹访不断。
四是更加注重工作创新。近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先后探索推行了“支部+x+贫困户”、村级帮扶机制、能人兴村战略、企业“爱心”模式等一系列创新性工作,但从工作层面来看,我们抓落实的效果还不够好、质量还不够高,还没有抓出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样板和典型,缺乏深度总结和提炼,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工作虽为我们首创,但却“花开别家”。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二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
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由甘肃省庆阳黑格儿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庆城县委、县政府、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摄制,导演和大多数演员均来自甘肃本土。下面就是本站小编整理的电影《杨得操家的幸福》观后感5篇精选,希望大家喜欢。
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时代任务和光荣使命。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要识时局,顺时势,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加快脱贫进程。
党员干部要争做脱贫路上的“带头羊”,要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任务,向脱贫攻坚路上的模范学习;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好抓实,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为脱贫攻坚献计献策、出力出汗。
党员干部要把握“四个意识”,把脱贫攻坚当成最大的政治考验来抓。脱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政治任务、发展任务、民生任务,也是重大发展机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我们要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把“三严三实”作为一种作风、一种精神,作为一个标准、一个境界。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在脱贫攻坚战斗中彰显党性,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脱贫攻坚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完善村级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有句老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完善好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才能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打造强有力的村两委。脱贫的关键还是要靠本村稳定有力的班子,只有把“脑洞开、点子多、有原则、有责任、会致富”的党员群众纳入到两委班子,提升班子战斗力、影响力、号召力,才能为脱贫工作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必须要下乡驻村,不要走马观花看风景,要“沉下身子”实实在在的进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不断加强对扶贫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扶贫工作人员和村两委班子的扶贫业务培训,提升脱贫攻坚能力,研究讨论符合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可行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对致富门路;另一方面要对贫困户的进行思想引导,集中学习和个别座谈结合宣传政策法规,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激发主观能动性,消除等靠思想,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发展。
我们广大工作人员要实实在在接地气,少喊口号,多办实事,才能塑造良好形象,才能取信于民,坚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帮扶脱贫工作的助力。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既是建档立卡户的帮扶干部,也是新村一组的包组干部,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认真负责的完成每一次统计、每一次入户,争取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从三个角色来谈谈脱贫攻坚中我个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层干部的角色。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干部,参加工作3年多将近4年的时间里,我一直在乡社会事务办工作,主要从事民政、残联、科技、食药品四个部门的工作,也是为民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繁杂的本职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有时甚感有心无力、疲惫不堪。特别是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低保每月的动态调整,有进有出,低保中建档立卡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每月比对,每一项数据都要求精准再精准,及时再及时。在这反反复复的折腾中学习到了一项项新技能,不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炼了为人处世的心性。
二、帮扶干部的角色。
我的挂钩户是小水井新村三组2016年建档立卡户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为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儿子年幼。刚挂钩该户的时候家庭比较贫困,房屋级别为c级危房,明雄兵作为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务工,薪水微薄,再加上爱玩的本性,日子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仅靠父母采点茶叶、种点包谷、喂几头猪维持,生活一贫如洗。
自挂钩以来,多次入户,从一开始调查了解家庭人员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家庭财产状况等详细信息,到后来动员该户改造房屋,带工程队伍实地到户量地基、做建房规划,再到后来动员在外务工的明雄兵回家创业,无数次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从普通的干群关系变成了亲戚朋友,也让“不太完整”的家庭变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伦之乐,更让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观。作为一名帮扶干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组干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组是小水井村委会新村一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是2006年从赛岗村委会、木城坡村委会因地质灾害搬迁重组的村民小组。新村一组现有常住人口72户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75人,2014年脱贫5户19人,2015年脱贫5户21人,2016年脱贫7户31人,2017年脱贫1户4人,现已实现全部脱贫。
包组工作是三年来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之前小水井村委会挂钩单位不具备履职条件,每一次入户、填表、调查、做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档案反反复复修来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怀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没有白费,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对村情更为熟悉,对每户建档立卡户人员基本信息、收入来源、财产状况掌握的更为详细,为后期工作的开展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后期的工作开展更为得心应手。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绝大部分的群众是纯朴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群众的思想有待转变,感恩意识极差,牢牢抓住某一项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对享受的诸多政策却只字未提。我认为对这一部分群众应该对加强感恩教育,让他们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双手奋斗得来。
以上是我三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体会,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字字皆是从点点滴滴工作中总结得出。脱贫攻坚之战告一段落,但未来还有更多的攻坚战需要我们参与,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诉自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撸起袖子加油干!
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突出民主法治重点,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民主建设上加快发展参与式扶贫。据资料表明,“民主”一词在报告中出现了69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高度重视。贫困地区要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扶贫资金项目的运作方面,要进一步坚持公告、公示、公开,确保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贫困地区实施的重大项目,不仅要坚持贫困评估,更要充分发扬协商民主,广泛凝聚共识,坚持每一项重大决策前都要走程序,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通过基层民主建设,使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二是在法治建设上加快扶贫立法进程。扶贫开发,千头万绪,重点要抓好队伍、投入、立法三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法管事。按照新10年《扶贫开发纲要》,扶贫立法正在有序进行之中。法律层面的国家《农村扶贫开发法》已经有了征求意见稿,法规方面已有广西、湖北、黑龙江等7个省(区、市)颁布了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另有内蒙、云南、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区正在开展扶贫条例的制定。总之,要通过扶贫立法,将现有扶贫开发成熟的政策、措施等上升为法律制度,把扶贫对象范围、区域重点、贫困标准调整机制、开发规划、资金投入使用、项目监管、社会动员、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从制度上予以明确,以此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进程,保证贫困地区扶贫对象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贫困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党在团结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特别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千方百计造福贫困群众,注重培育造血功能,广大贫困群众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安于现状,不破罐破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力更生,确保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挑起了农村党建的大梁。今年7月,_县共从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63名干部奔赴到贫困村、后进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任期为1年。半年来,第一书记们肩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践行抓党建就是抓发展,身居一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摸清村情想法子,发展产业出点子,依靠单位铺路子,办成实事收面子,打破一潭死水,激活一江春水,赢得群众口碑。
大学生村官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力军。他们拥有专业技术知识,懂电脑,会经营,有干劲,向老同志学习做好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弥补了农村信息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空白,缓解了村级后备干部短缺困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综治信访等农村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给贫困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州县等蹲点单位有资金、有项目、有能力从外部拯救孤立无援的贫困村,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一村一品。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四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最让全国人民关注是近1亿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显著进展,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两句朴实的话,出自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
“三农”工作的一个难点是扶贫,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也是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部分。但是,完成新一轮扶贫攻坚任务,仅靠原有的单一措施、常规手段,已难以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以改革创新思维与精神,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以改革创新精神与思维实现精准扶贫,就要积极拓展扶贫方式与方法。既要实打实地落实扶贫责任,因材扶贫,宜农则农,宜商则商,更要端正导向,完善思路。要把扶贫开发与落实农村改革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寻找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中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探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精准扶贫的有效措施,丰富农村金融改革支持扶贫开发的内容方法,走出一条有特色、更见实效的扶贫开发新路子。
精准扶贫,就要结合培育现代产业和特色农业发展,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脱贫的关键是增收,农村增收的未来方向是现代农业培育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扶贫,既要找准当地农业优势资源,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改善的有机融合;更要有效利用现代农业和产业发展引进的科学技术、新理念新思维,发挥产业带动支撑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素质,形成扶贫工作新态势。
诚然,从粗放型扶贫走向精细化扶贫,需要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扶贫工作者要用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工作方法,迈开双腿走进千家万户,倾听他们的意见;敞开心扉面向一村一户,制定具体的方案。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有这样,才能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五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近年来贫困地区相继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并取得一定成效和经验,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稳定趋好。但是,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少农村被生活垃圾包围,畜禽养殖造成污水横流,大量使用塑料农药化肥致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推进贫困地区环境治理,需要确立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方式。
确立新思路。贫困地区村庄特别是自然村落普遍规模较小、面广分散,加上复杂的历史、区域等因素,特别是目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着力补齐扶贫开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既要补齐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短板”,又要补齐贫困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治理,最为迫切的是需要确立新思路,运用新方式。这就是要把脱贫攻坚和环境治理结合起来,转变扶贫开发和环境治理方式,实现脱贫攻坚与环境治理的双赢。
两者相结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居民摆脱贫困,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但是,全国仍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32个扶贫重点县、片区县,12.80万个贫困村,2342.58万个贫困户和5575万个贫困居民。据统计,95%的贫困居民和大多数贫困地区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敏感和重点保护的地区。因此,贫困地区农村普遍面临着消除绝对贫困与环境治理保护的双重严峻挑战。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与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高度重合,四川旺苍等多数扶贫重点县境内都包含禁止开发区域,贫困地区整体上是国家、区域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功能定位上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主要任务。
还要看到,这些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教育资源缺乏、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脱贫难度大,属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硬骨头。只讲消除绝对贫困,不顾环境治理保护,将对国家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只讲环境治理保护,不考虑消除绝对贫困,也不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做好环境治理保护扶贫工作,就是要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到发展和扶贫工作中,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治理保护与消除绝对贫困的.内在统一。这样,既能达到扶贫减贫、促进公平的目标,又有利于保护治理贫困地区农村自然生态、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运用新方式。一方面,必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特别要深化精准扶贫,做到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扶贫监管精准等“七个精准”,做到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实施易地搬迁、结合生态保护、着力加强教育、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的“七个脱贫”。这也就是说,既要做到纵向分层“七个精准”,又要做到横向分类“七个脱贫”,织牢“7+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纵横网络。
另方面,必须要清醒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转变环境治理方式。当前从整体上看,贫困地区总体需求正在从“盼温饱”“求生存”向“盼环保”“求生态”转变,生态环境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青山绿水、宜人景色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大的财富、最重要的资本。做好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就是要突破眼前、短期利益局限,统筹好当前与未来、短期与长远、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努力破.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适度开发、缓解贫困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留足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本,走出一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优化环境的新路子,建立起统筹推进环境治理和扶贫开发的制度体系。
因而,要大力加强行业扶贫,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要加强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切实推进环境治理。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六
在脱贫户范生华的果园里,500株柑橘迎风而立,郁郁葱葱的叶片间挂满了绿油油的幼果。他穿梭其中,仔细为每一棵果树剪去多余的夏梢。
范生华是三明市永安小陶镇双竹村村民。年以来,镇里帮助他种植柑橘,镇农业技术人员定期技术指导,年,他凭果园增收12000余元,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小陶镇生态条件优越,早年,村民种植水稻为生,一年忙到头收入还很低。近年来,镇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柑橘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绿色发展,生态扶贫,只是三明市脱贫攻坚的一个侧面。三明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做深做实绿色三明、红色三明、工业三明、文明三明“四篇文章”,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三明市,发挥生态优势助力脱贫的例子不胜枚举。近年来,全市围绕培育壮大绿色现代农业,重点发展种业、蔬菜、茶叶、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项目。
三明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为把红色资源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动力源,三明市开展“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比赛,激励干部强化红色担当,全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有了资金,如何让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串联整合全市红色景点,打造具有老区苏区特色的美丽乡村,引导贫困户在景区务工。”三明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
三明市还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在做强主导产业中促脱贫。“我们培育壮大钢铁与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并实施‘家门口扶贫就业工程’,鼓励各类企业设立扶贫加工点、扶贫车间、扶贫基地。”三明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办工作人员说。
三明市始终把利民、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建设的方向。在脱贫攻坚战中,文明的力量不断转化为帮扶的行动,凝心聚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去年7月,三明市将城乡低保标准由最低工资标准的40%上调至42%,用实实在在的补助强化民生兜底。此外,三明市还实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才支持计划,选派52名科技人员到5个重点县开展科技结对帮扶,覆盖47个贫困村,同时,开展“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制度,组织1。37万名各级党政干部与1。87万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四篇文章”立足实际,脱贫攻坚成效斐然:截至今年4月,三明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4569人全部脱贫;3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0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实现退出“摘帽”。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七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部分省区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强调要“筑牢思想根基,聚焦突出问题,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目前,全国各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如火如荼的开展,而“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没有铁打的理论武装,难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从“学”与“做”中明方向,真正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要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当下,打赢脱贫攻坚站是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更应把脱贫攻坚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我们坚实的武装力量,锤炼思想作风,在学与做探索前进,紧扣扶贫抓党建,夯实党建促脱贫,在“问题”中改革创新,全面迎战党建扶贫攻坚拔寨行动,以基层优秀的党员干部们苦干、实干、真干、创新干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做到不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切实把先锋作用显出来。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时代青春和汗水,当他们垂垂老矣之时能安享晚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脱贫攻坚定战决胜之年,自治区把农村幸福大院建设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农村有生活照料需求的艰难老年人吃穿住用问题,不使一人老无所依,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根据自治区前期的规划,x207个农村幸福大院将于6月30日前建成,此次全覆盖培训又为幸福大院奠定了人才基础。放眼当前的广袤乡村,从幼儿园到幸福大院,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从呱呱坠地到耄耋老年,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路上一环都不能缺,“两不愁三保障”的实现已经细化到每个人人生的每个阶段,越是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要害阶段,越要下绣花功夫,夯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每一步。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是随意拔高标准,而是在现有标准下狠抓工作落细落实,稳扎稳打赢得最终胜利。细读相关报道不难发明,全区两百多个农村幸福大院的建设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切实满足农村艰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同时也注重提升农村幸福大院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水平,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务求把幸福大院建成农村艰难老人满足的养老栖居之所,这种设身处地为艰难老人考量,情理兼顾抓细节的工作作风正是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所需要的。
“贫困堡垒”的问题往往是一环扣一环,脱贫攻坚工作就得一步接一步抽丝剥茧解难题。关于农村幸福大院的重点服务保障对象,“生活自理有艰难的留守独居空巢老年人”“子女外出务工身边无人照料的农村经济艰难老年人”这两项表述引起了笔者关注,“留守”“外出务工”这一组相对应的词语也反映了一个现实矛盾。笔者在南疆结亲入户走访时曾遇到过一个小伙子,虽然很想外出务工,但是担心母亲一人在家无人照顾,在村干部来动员登记时还是拒绝了,这个选择反映了不少年轻人的无奈。而农村幸福大院的落实,必将为更多为人子女者消除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上能够放心追求更美好的明天。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每个人都享有追求幸福的热望,而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正为每个人筑牢幸福的基础。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十九
我国人口众多,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是人类历的一次伟大任务。年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以来,9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剩下的全部都是难中之难的贫困地区。因此,要啃好这批“硬骨头”,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就必须牢牢把握精准要义,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实现对点对人的扶贫脱贫。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此刻是最要害的一年,凡重要的会议时间节点,书记都不忘对脱贫攻坚作出布局指导,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们坚定信心,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不但要看数量更注重质量。找准发展路子,聚焦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出持续多彩为民路,创办农家乐,激励农村人进行农业种植育苗圃,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文化体系,让农村成为亮点,把农业和旅游两手抓,实现两者融会贯穿的优势,实现农民收入资金持续增长。
拒绝扶贫虚假信息,落实脱贫成果。扶贫干部们要脚踏实地,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场腐败之风,让脱贫工作落实到实处,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扶贫政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同时扶贫干部也要熟悉到,产业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放松,怎么样把产业做好做实,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摘帽不松劲的作风。
加大扶贫人才培养,让教育深入贫困地区。乡村教育一直是人民群众心里挂念的事,要坚定加大农村支教人才的培养,大力出台支教政策对相关人才进行支持,让支教人才为发展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尽一分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培养,要把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
稳固脱贫成果,健全脱贫体系。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花大力气培育产业,增强“造血能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让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带动贫困户致富,落实后续,一定要做到脱贫后“四不摘”,确保扶贫工作长期有效机制防止返贫。
让我们团结一致,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战!
杨得操家的幸福心得篇二十
你奔向河流小溪,浸湿了肺腑,却架起了幸福的桥梁。要致富,先修路,要变好,先建桥,人民要富起来,需通过发展经济、发展产业来促进增收,如此一来,修路建桥变得格外重要,它不仅是大山村通往繁荣富强的成功大门,更是老百姓通往幸福安康的温暖之门。此时,我们扶贫干部站出来了,他们组建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协同我们的村干部以及无数帮扶责任人共同构建起强大的扶贫队伍。清澈的河流倒映着山清水秀,沉鳞在灿烂的朝霞下自由竞跃,这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映衬在安静的小沙滩上,用他们的辛勤奋斗为村民建起一条条宽广的大道,搭起一座座幸福的桥梁。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走出大山了!
你穿越山野丛地,洒满了汗水,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路通了,然而村民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还得继续奋斗。这时,我们的扶贫干部走村入户协调村民旧房改造、搞拆迁、引水源、拉电线,落实国家房屋改建政策补贴,为村民成功地搭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子。放眼望去,满山村矗立着一栋栋明亮的小楼房,充满生机的夜晚,村文化广场响起了动听的歌声,村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看着温馨的家园,村民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整个小山村沉浸在一片幸福温暖的氛围中。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山野丛地认真绘制着画卷,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为一个个善良淳朴的乡村农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焕然一新了!
你陷入田间泥坑,污浊了脚步,却迈向了胜利的港湾。房子建好了,就该认真思考如何解决生计,发展产业促进村民经济增收了。我们的扶贫工作队难题又来了,要如何让我们这群憨厚淳朴但无专项技能的村民改变陈旧的思想去实现劳动致富呢?要如何让我们的山野田地发挥的作用带来劳动丰收呢?于是他们召集村民搞创业培训,做思想工作,拉投资赞助,成立农村合作社,联系本地企业工厂,帮助村民稳岗就业。山上的茶花开起来了,地里的果实红起来了,家里的猪牛壮起来了,就业的人多起来了,口袋的钞票满起来了,文明礼貌的习惯、干事创业的作风好起来了。朝霞倒映在田间,这道道“最美的风景”在脱贫胜利的港湾中不断发光闪亮。盼望着,盼望着,人民终于富起来了!
闪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这一道道“最美的风景”,是支撑群众脱贫致富的脊梁,他们的默默付出与奉献,带着满腔热忱与激情来到这片热土,希望能留下坚实的脚印,洒下辛勤的汗水,收获一份喜悦与自豪,成功托起贫困人民阔步奔向小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