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思读书心得(模板17篇)
总结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能够让我们不断进步。在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尽量做到客观准确地反映所总结的事实和现象。推荐以下总结范文给大家,希望能够在写总结的过程中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一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读了李镇西老师所着的《教有所思》之后最大的体会。
在书中,你清楚地可见李老师的为人、性格、喜怒哀乐。结合之前所看的《爱心与教育》、《最好的老师》,我对李老师为什么能够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渐渐找到了答案。
文如其人,通过读李老师的文章,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真实坦诚的人,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是一个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和创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祖国的命运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二
自从教育部出台《教育所思》文件以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真地阅读了该文件,并思考了其中涉及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种种问题。以下是我对《教育所思》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首先,《教育所思》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文件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素质教育的理念卓有成效,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品德、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才华、有品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教育所思》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文件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致力于打破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三,《教育所思》强调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文件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以来都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缺乏培养。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情况,通过加强课程改革和教育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育所思》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文件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队伍来支撑。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了教育的质量。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的支持,让优秀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并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素质和水平。
最后,《教育所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教育合作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全面发展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教育所思》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领会文件的精神,积极贯彻文件的要求,为我国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读懂、理解并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让他们成为教育的主人,共同推动教育的进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让我们的教育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三
翻开书本——李镇西《教有所思》教育随笔,静下心来,细细翻阅,给炎日里浮躁的心带来丝丝凉意。
我不禁要问,我有童心吗?学生们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不够。
反思自己,看到有的学生成绩下降了,有时竟用粗暴的态度和严厉的言辞来对待学生,有时还把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读李老师的著作,心中如针在刺着。李老师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了自己自私狭隘的一面。从李老师的文章中,我深深感悟到了: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不是自我感觉的。
“走下神坛摘掉面具的教师才有长久的魅力。”据调查,学生喜欢开玩笑的教师,喜欢看老师自己犯了错误抓头皮的样子,喜欢老师讲义气够朋友,喜欢看老师在球场上与他们一起打比赛,喜欢听老师在台上唱歌跑调……原来学生讨厌老师摆架子,他们宁愿他们的老师有很多的小缺点,然后他们有资格当面评论你的小缺点,希望你改正,这时学生是多么爱你!这样的老师充满魅力,因为你本色,你个性。你是普通的,你是善意的,你是真实的,因而你也是最美的。
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当教师首先是当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证明自己像个老师。你无须证明,你就是老师。如果你真实,如果你本色中有善良和美好,如果你有追求学问的勇气和策略,那么就尽情在学生面前表现你自己吧,不必遮遮掩掩,不必正襟端坐,像个被人供奉的神灵。尽管你也许并不高大,也不漂亮潇洒,但是,你是最美的。
“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教育千万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尊严而去进行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剥夺学生的尊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李老师的文章让人了解,教育是需要思考、需要理解、需要爱的。
教有所思,是啊,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既要勤奋踏实,又要勤于反思;既要把爱献给学生,又要感受来自学生的爱;既要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又不能践踏学生的自尊性来达到所谓的教育目的。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四
今天,我做了三个漂亮的沙包。是在妈妈的耐心指导下,我才完成的,步骤是这样的:
首先,我和妈妈找了好半天,才找到一件白里有着小粉花的衣服,可漂亮啦!所以,我就用这件衣服做沙包。
接着就要用剪刀把它剪成6个正方形。我剪都剪不动,妈妈就把布的两边拉直,这样我“唰”的一下就剪好了。
然后,就要用线缝起来了。妈妈先把两块布拼在一起,然后做了个示范。为了更保险,妈妈就缝一针,用线在针头上绕一圈。缝好了一面,接下来几面就要我自己来了。
最后要留一条边,不然怎么放米呢?
经过了漫长的上午,我终于做好了一个沙包。可是我和妈妈惊讶地发现:这沙包怎么这么大?妈妈笑着说:“其实我也是第一次做沙包呢!”
我们吸取了做第一个沙包的教训,接下来的两个应再小再小。于是,我也按上面的步骤,做了两个,快多了!而且正合适。
看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有做沙包的冲动,那就赶快做一个吧!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五
继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我又捧起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从《直言不讳》到《爱心与教育》,再到《教有所思》,最大的感受就是李老师的文章真实、直白,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的论述,纯朴的文字如涓涓细流般向我们讲述着他在教育时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让人读来不由得与自己联系起来,反思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我当校长》这辑中,李镇西老师写道:“教师要有书卷气。现在的教育问题太多太多,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普遍不读书。”。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教书人不读书简直不可思议,但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却几乎成了许多学校的常态。书中列举了各种不读书的理由,以我个人来说,我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可是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读书”和“不知读什么书。”“不会读书”体现在我以前也喜欢读书,但仅限于读完了,看完了,属于感性阅读,凭着自己感觉、自己的喜好去读而没有思考,一般都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但是去年的新网师学习中我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啃读。啃读的最高境界是和书的作者对话。现在我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很高兴能学到这样的读书方法。感觉这种读书的方法让自己慢下来,有时间去思索书中所讲的内容,有时间去反思自己,把书中所讲的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联系起来。“不知读什么书”——我以前读书看得比较多的书是专业类的书籍和和育儿类的书籍,但是一般都是跟风,今天出了什么样的畅销书,赶快买来看一看,明天又出了什么书,再买回来……书读了不少,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又不知该如何去做。上学期郝晓东老师推荐了魏智渊老师《教师阅读地图》一书,我不仅学习了读书的方法,也从中知道了一些经典书籍。李镇西老师的书中也多次提到一些经典书籍,这些都为我指明了阅读的方向。
在《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一文中李镇西老师让我们了解到:李老师是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他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公园做游戏、玩耍,孩子可以随时给他提意见,可以随意到办室里借书,可以找李老师聊天,给李老师写信倾诉烦恼,甚至借钱……由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可以想到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扪心自问,我有童心、爱心吗?孩子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倾诉他的烦恼,是否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快乐,我是否是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还远远不够。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做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六
很早就听说过李镇西老师的大名,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班主任,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由于之前我所教的专业与他相离太远,因此没有去拜读他的文章。直至今年寒假前期,我无意中看到了李镇西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选集——《教有所思》,随手翻阅,没想到被书中那一个个小标题吸引住了,继而翻看其中内容,发现那散文式的叙述我颇为喜欢,决定细细研读。
从此,一有时间我就认真阅读,经常被其中的一些文章所感动。当读到《寻找杨老师》、《姨妈》、《铁皮鼓印象》等文章时,心里总禁不住地说:“真感动。”有时甚至忍不住红了眼眶。也每每对他的文章产生共鸣,如《家长也是教育者》中李老师提到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其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也就是说,成功的学生=1/3老师的教育+1/3天赋+1/3家教。是啊,孩子是社会人,生活于社会群体中,与组成社会的各个群体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只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追求成功。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七
《教育所思》是当代教育学家梁漱溟先生的著作,书中提出了许多深入人心的教育观点与思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受益匪浅。本文将从个人体会的角度,以五段式的结构,谈谈我对《教育所思》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在《教育所思》中,梁漱溟以其独到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探讨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国家繁荣的关键因素。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三者必须协同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这一观点使我深感教育的广度之大,责任之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时刻反思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其次,梁漱溟在《教育所思》中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慧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分数的高低。在当今社会,许多学校和家庭过分注重分数和成绩,不顾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梁漱溟的观点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品质与能力,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能够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梁漱溟在《教育所思》中提出了教育与人生命运的关系。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教会人生的智慧和道理。一个人的教育经历将直接影响他的人生选择和命运。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修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但精神层面的困惑和迷茫也随之而来。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就和成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让他们在困惑和迷茫中找到方向与归属感。
与此同时,梁漱溟在《教育所思》中也对教育的方法与手段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他提出了“启蒙”的教育观点,主张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良师益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他也提醒教育工作者,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这些方法和手段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启发了我们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最后,梁漱溟在《教育所思》中表达了对教育未来的展望与期待。他呼吁全社会要重视教育,关注教育的质量与公平问题。他希望教育能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出更多有能力、有道德、有担当的人才。这一呼吁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职责是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贡献力量。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进步,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将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与观点付诸实践。
总之,《教育所思》是一本思想精深、内涵丰富、触动人心的著作。通过阅读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明确了教育的本质与目标。同时,我也意识到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以梁漱溟先生的思想为指引,我将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智慧、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八
本书是展现作者教育情怀、人生体味和社会视野的随笔集。李镇西老师善于从寻常小事中发现人生的真善美,于司空见惯处抨击教育的假丑恶,他用他敏锐与敏感的洞察力、思维力写下一篇篇朴实而又充满魅力的教育诗篇,他既敢说真话,也敢说反话。在他亦正亦邪、诙谐有趣的文字中,反映着他民主与爱心的魅力人格,体现着他兢兢业业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高尚情操。读了李老师的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两点:
第二、有思考和积累才会有成功的教育。有思考才能有提高。善于思考才使李老师闪现出个性的光芒。而善于批判反思和积累则是他成功的基石。
李老师写的全是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小事,他非常善于从这些小事中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及时积累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某个时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一个观点、一个关于某事的想法,或者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并且自己认为很不错,就想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一定把它们写出来,然而到了想写的时候,却早已忘了那些念头、观点、想法、片段。我想,那些一瞬间的年头、观点、想法、片段,也许就是作家所说的灵感,也许作家能将它们及时做个记录、积累,而我们却没有,这也许就是作家能成为作家而我们不能的原因之一吧。
同样我们大多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时也遇到过一些应该引起我们思考的小事,我们也有过深刻的思考和反思,有过有价值的想法,但没有及时积累下来,而让这些有价值的想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就是我们同李老师的差距。
我们应该像他那样用一颗爱心去捕捉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育机遇;去思考、反思、积累,做一名成功的教育者。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九
用了三天时间,终于读完了李镇西的《教有所思》,掩卷闭目冥想,我收获了什么?一路读来,一路思考,其实读书也应做到读有所思,我们并不是一味单纯地无条件接受别人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岂能用别人的套路来充当自己的灯塔。我们可以去借鉴,去汲取,但不必全盘接受,不是有句俗语说的好吗——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争取做独立且有特色的自己。
之所以说“微观”,是因为我还有自知之明,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与名师们相差甚远,岂能相提并论。我只能一叶障目似的看到自己眼前的教育,并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和高度,高屋建瓴或跳出教育之外看教育。虽目之所及之处充其量还算不上冰山一角,但我依然热衷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也不止一次的去品读、去背诵,只有牢记在心,才能运乎于行,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是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是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是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其实这就是让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生,而且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正所谓“时时都是创造之时,处处都是创造之地,人人都是创造之人”,写到这里,不知为何倏然想起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对孩子们的做法,应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听、说、读、写、思。可试看当下的课堂,还有多少教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地把一篇篇文章嚼碎吐给学生,为什么不把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呢?其实答案很简单——怕浪费时间。虽然课堂上学生说得乱七八糟,但恰恰暴露了孩子们不会学习的这一现象,也正说明为师者对于课堂上的收放还不能做到自如。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应能在学生不愤时启,不悱处发。课堂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选择了教师这个在职业,就等于一辈子要与学生打交道,用我们的信念托起学生自由飞翔的心灵,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人。我们不应囿于按教案教参照本宣科,一个不思进取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们奋发图强。作为教师正如李镇西所言:我们应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让我们拂去生活中的繁琐,拭去吞噬人心的急功近利,为自己的灵魂恪守一方净土。在纯真中感动,在朴实中升华,用爱去融化。书中“师恩难忘”“心动时刻”及“凝望窗外”让我看到了一个性情的李镇西,那一份份情愫,那一缕缕感怀,在岁月中蔓延、沉淀、留香。只管耕耘,莫问收获,书香、墨香、悠远飘香,静思、凝思、一路沉思。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
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是的,在思考和权衡之间,我在假期继续捧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去思考我的教学行为,去权衡我的教学思想。
读到“也说语言的华丽与朴实”这一章节时,李镇西老师谈到判定一个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应从四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写作内容,二是写作兴趣,三是写作创新,四是修改文章的能力。
上学期开始,我校的日记模式进行了改革,以循环日记的方式让学生在品评别人文章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写作。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小组的共同荣誉,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循环日记,认真写,认真评,认真改。在写、评、改的过程当中,好学生想让自己的文章更出彩,后进生不想让自己的文章太糟糕。这样,每个人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了不同的提高。
再说写作内容吧,教了这么多年书,批阅了那么多学生作文和日记,在极度疲倦的情况下,能让你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震的是什么样的文章呢?要我说,只有一条——说真话,表真情,言为心声。
但是,许多学生的文章都是以华丽的语言粉墨登场的,总分总的结构,排比句式的应用,各种成语的大量堆砌。充斥在眼前的是垃圾似的“锦绣”,唯独没有真情与意境。你要说这是技巧,我想说这是技拙。就像我不喜欢听歌手炫技般的运用一些所谓技巧的东西演唱一样。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这不是“炫”,而是仿。初学时,仿是必要的,但不能总仿,要学会独创。这就说到了“写作创新”的方面,我所教的这届学生中不乏在各种写作比赛中获奖的,我发现获奖的这些学生中没有一个去参加作文班的。这意味着什么,我们的作文班中流水式作业,程式化的东西太多。没有创新,只有雷同,大同小异。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一共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作者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描绘出了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要达到如此境界,非博览群书不可,非用心揣摩不能。从上学期,我们开始了“语文主题学习”的课改,对于家庭条件均不太好的我校学生来说,海量阅读有了实现的可能,相信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一
很早就听说过李镇西老师的大名,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班主任,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由于之前我所教的专业与他相离太远,因此没有去拜读他的文章。直至今年寒假前期,我无意中看到了李镇西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选集——《教有所思》,随手翻阅,没想到被书中那一个个小标题吸引住了,继而翻看其中内容,发现那散文式的叙述我颇为喜欢,决定细细研读。
身为一个语文老师,李老师所提到的一些观点也让我获益匪浅,如《让语文课充满活力与灵气》中他说到:“师生内心深处的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要在课堂上流淌与飞扬,让课堂呈现富于变化的蓬勃生机。要让语文课有灵气与活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师要让自己成为自己教学的主人,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个性。”李老师还希望教育者《以书为友》,不停地阅读,是每位语文教师乃至所有教师教育生命的体现方式。大家都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多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地进步。
李老师的文章语言质朴、直白,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的枯涩的论述,有的只是一个个他经历过的、所想到的细节上的描写,但又蕴意其中。李老师认为,今天中国需要一种把人当作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那么,当代老师就应具有童心、爱心。童心:赤子之心;爱心:对学生的所有能包容的爱。对于李老师来说,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但显然,童心、爱心同样是他成功的基础,让他塑造独特的自己,这从他的文章《童心万岁:写给我永远的儿童节!》、《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学生请我吃火锅》等可以看出来。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扪心自问,我有童心、爱心吗?学生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开玩笑,是否愿意我加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他们是否会喜欢我这样一个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还不够。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追求成功。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二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塑造未来社会的基石。教育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革。然而,教育所思却是永恒不变的,它是教育者对教育理念、方法、目标等方面所思考和得出的心得体会。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不禁思考了许多与教育有关的问题,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所思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不同的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等等。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其次,教育所思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点和信息传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能够融入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者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等。只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才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再次,教育所思要注重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它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在个性化教育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劣势等等,为他们专门制定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育所思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教授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社会人才。在人文素养的培养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等等。只有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才能够为他们创造和谐美好的社会。
总结起来,教育所思是教育者对教育的思考和体会。它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个性化教育,注重培养人文素养。这些心得体会旨在提高教育者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只有不断地思考和总结,我们才能够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三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有所思》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有所思》这本书是我在幼儿园读书节赠书活动时偶尔得到的一份礼物,我想幼儿园赠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认真的读书、读懂书,并且学会在读书中学习,读书中思考,学会反思。
带着问题:教,我们要思什么?或者说,我们要在教育的同时思考些什么?第一次打开了这本书,从几篇自己喜欢的*开始读这本书,感觉文笔清新,没有多数老师写的教学论文的腐朽之气,倒是有几分文学作品的魅力,所以不知不觉地吸引了我。
通过读李老师的*,感觉到李老师是一个非常真实坦诚的人,是一个率性而为的性情中人,是一个非常善良幽默的人,是一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和创造的人,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是一个对祖国的教育事业乃至祖国的命运有着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大写的人。开始时我对李老师书中所描写的师生故事特别感兴趣,渐渐地对他的整个人产生了兴趣。借用李老师书中谷建芬老师的话:“成功和成名是两回事。有的人成名了,并不意味着他事业成功,事业成功的人也未必都成名成家。”李老师之所以由一名普通老师到一位名教师,我觉得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格的魅力。正如李老师经常自己提醒自己所说的:“先为人,次为知识分子,再为教育者,终为语文老师。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就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国际风云、时代变化、社会焦点……这些都应该在他的心灵的湖面激起思想的涟漪或巨澜。”读着李老师的书,李老师的形象在我的眼前时而亲切,时而熟悉,时而陌生,时而激越,时而幽默,但最后一点点高大起来,我觉得教师队伍中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因为他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抨击假教育,敢于向官僚主义开炮,他有爱有恨,爱憎分明,他对“民主”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我觉得他是可以像魏书生老师一样,是可以做好教育局长的`优秀教师。从代序“生命与使命同行”中,我同时也感受到了李老师的人格魅力。他在代序《生命与使命同行》中写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思想者,他应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俯瞰自己的每一堂课,他的心中应该装着整个世界……作为思想者的教师,在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关心着、思考着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甚至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既然是思想者,我们就应该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心灵自由,就意味着独立思考,意味着不迷行权威,意味着让思想的火炬熊熊燃烧。”
我想,李老师正是抱着这样一种信念,一边教书,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写作的,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如此累累的收获的。
带着期待,我再一次的翻阅了这本书,这次我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一页一页的翻看这本书,细细的去品位这本书,感觉内容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像是说故事一样,把李老师所经历的、所想的描述的彻彻底底、发人深思。
读完《教有所思》感触最深得是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真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想正是因为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四
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思考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之处。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我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不再迷茫和彷徨。通过思考,我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调整自己的思维,让自己逐渐朝着理想的方向迈进。
第二段:通过学习,我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
学习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通过学习,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技能,让自己更加优秀和有竞争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还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学习,我不断拓宽自己的眼界,增长见识,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让我勇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
第三段:思考和学习让我更加独立和自信。
通过思考和学习,我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决策。不再盲从和依赖他人的意见,我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这不仅让我在学业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也让我在生活中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克服困难和挑战,从中获得了信心和勇气。
第四段:思考和学习让我更加明理和成熟。
通过思考和学习,我逐渐明白了许多道理和规律。我明白了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回报,明白了成功离不开坚持和毅力。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获得启示。我不再轻率和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决策。思考和学习让我变得成熟和稳重,让我在生活中不再浮躁和焦虑。
第五段:思考和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
思考和学习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和习惯,也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思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不仅致力于学术上的深造和研究,也努力去了解社会和人生的真实性。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愿意与他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以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智慧。
结语:所思学悟心得体会是人们思考和学习的见证。通过思考和学习,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修养,找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思考和学习让人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更加明理和成熟。思考和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让人们不断进步和成长。因此,我愿意以思考和学习为导向,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五
作为大学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以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所思学悟便是一种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我学习生涯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深深体会到所思学悟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思维和积极应对困难三个方面,论述我对所思学悟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所思学悟对于提升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中将知识点掌握了一遍,却很难真正理解和应用。所思学悟强调的是通过思考和总结,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提炼,从而加深理解。在我学习某门课的过程中,我曾尝试将每次学习时的思考和问题记录下来,形成学习笔记。而在复习阶段,我便能够通过回顾学习的过程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更容易记忆。通过所思学悟的方法,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所思学悟对于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学习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与答案本身,而忽略了其中的思考过程。通过所思学悟的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或策略,是否可以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思考方式不仅能够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更能够提升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断思考和反思,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的边界,发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最后,所思学悟对于积极应对困难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困难,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所思学悟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应对困难。在我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会尝试分析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然后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这样的过程,我发现不断思考和总结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提升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过程。通过所思学悟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困难看成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一个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
综上所述,所思学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学习方法。在我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反思,我意识到所思学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创新思维和积极应对困难。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运用所思学悟的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应对问题的能力,不断成长和进步。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六
继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我又捧起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从《直言不讳》到《爱心与教育》,再到《教有所思》,最大的感受就是李老师的文章真实、直白,娓娓道来,没有长篇大论的枯燥的论述,纯朴的文字如涓涓细流般向我们讲述着他在教育时的点滴故事,向我们传达着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着自己在教学、生活、为人处事中的一言一行,让人读来不由得与自己联系起来,反思着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我当校长》这辑中,李镇西老师写道:“教师要有书卷气。现在的教育问题太多太多,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普遍不读书。”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教书人不读书简直不可思议,但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却几乎成了许多学校的常态。书中列举了各种不读书的理由,以我个人来说,我算是比较喜欢读书的,可是我最主要的问题是“不会读书”和“不知读什么书。”“不会读书”体现在我以前也喜欢读书,但仅限于读完了,看完了,属于感性阅读,凭着自己感觉、自己的喜好去读而没有思考,一般都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但是去年的新网师学习中我学到了一种新的读书方法——啃读。啃读的最高境界是和书的作者对话。现在我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也许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未必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很高兴能学到这样的读书方法。感觉这种读书的方法让自己慢下来,有时间去思索书中所讲的内容,有时间去反思自己,把书中所讲的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联系起来。“不知读什么书”——我以前读书看得比较多的书是专业类的书籍和和育儿类的书籍,但是一般都是跟风,今天出了什么样的畅销书,赶快买来看一看,明天又出了什么书,再买回来……书读了不少,可是在实际应用中又不知该如何去做。上学期郝晓东老师推荐了魏智渊老师《教师阅读地图》一书,我不仅学习了读书的方法,也从中知道了一些经典书籍。李镇西老师的书中也多次提到一些经典书籍,这些都为我指明了阅读的方向。
在《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一文中李镇西老师让我们了解到:李老师是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他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公园做游戏、玩耍,孩子可以随时给他提意见,可以随意到办室里借书,可以找李老师聊天,给李老师写信倾诉烦恼,甚至借钱……由做一个孩子不怕的校长,可以想到做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扪心自问,我有童心、爱心吗?孩子是否愿意和我说悄悄话,是否愿意和我倾诉他的烦恼,是否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快乐,我是否是一个孩子不怕的老师呢?细想起来,我做得实在还远远不够。
我愿以此自勉,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做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事业心、有责任心的老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有所思读书心得篇十七
思考与反思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指南针。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所思所想,这些思考让人们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通过思考,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下面将分为五个部分,谈谈我在不同方面的所思所想,以及对这些思考的心得体会。
首先谈谈在学业方面的所思所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时常苦恼于学习的困难和压力。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大学中取得好成绩,我努力学习,考虑到各种学习方法和技巧。然而,我常常感到失望。在反思中我发现,我做错了一件事——追求短期的效果而忽视了长远规划。于是我开始时常记录我的学习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步骤来实现这些目标。通过这样的思考和实践,我发现自己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条理,有目标,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其次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所思所想。人是社交动物,人际交往技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和成功与否。我曾经是一个羞涩内向的人,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但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这个问题。我发现,开放的心态和真诚的表达是与他人相处的重要因素。于是我开始主动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这些思考和实践使我变得更加外向和自信。
再则,谈到对人生的所思所想。人生的意义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我经历过因受挫折而困惑的时期,深感人生的苦短。然而,我在思考中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热爱的事物。于是我做出了改变,选择了一个我热爱且有兴趣的专业。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路上,我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并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另外,我还思考了为人处世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渐渐认识到,在社会中,我们与人交往是为了和谐相处,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或者利益。通过和不同的人交往和感悟,我明白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懂得了与人为善、关心他人的重要性。我越来越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只有与他人和睦相处,才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人们往往被物质追求所迷惑,为一时的享乐而迷失了自我。但当我思考人生的意义时,我明白了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他人带来快乐和温暖。我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为他人的幸福而努力。
总之,所思所想是人生旅途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思考,我们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思考可以帮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理性和自信。所以,让我们时常思考、反思,并将这些思考付诸实践,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