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洛阳导游词讲解(通用11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一
关林位于洛阳市南郊8公里处的关林镇,镇因关林而得名。关林是埋葬三国时期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关林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是一处宫殿式建筑群、古柏成林,隆冢丰碑,气派巍巍。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
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浮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
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
石坊宽10米,高6米,三门道。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坊上题联甚多,均是歌颂关羽之作,书体皆为明清书法,值得欣赏。
八角亭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构筑奇巧,别具一格。亭内有龟跌座石碑一通,高4.8米,碑头雕龙,额题"勒封碑记"四字。碑的正面书题"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为历代帝王对关羽的最高封号。旧时帝王墓称陵,王侯墓称冢,百姓墓称坟,圣人墓称林。关羽被尊为"武圣",故其墓称"关林"。关林俗称关帝冢。相传,孙吴杀害关羽之后,怕刘备起兵报仇,遂以木匣盛关羽首级,送往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识破其计。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
关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经整修,设立了"洛阳古代艺术馆",在两侧廊房内陈列洛阳出土的众多石刻、碑志精品。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二
大家好!首先我欢迎各位来泉州参观、考察。
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泉州就被誉为东方的重要通商港口,世界各国的商人、学者、传教士纷至踏来,因此给泉州留下了许多极为珍贵的历史宗教遗迹和古典建筑。在泉州就并存着七种宗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摩尼教等,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所以泉州素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同时泉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些都证明了当时泉州港经济的发达,社会的繁荣。今天我们第一站要参观的是泉州伟大的古建筑——洛阳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泉州城东13公里,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它是当时广东、福建进京城的必经之路。讲到这里也许各位来宾会提出疑问,洛阳桥应该在河南洛阳,此桥为何取名洛阳桥呢?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带居住着夷民主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时有战争爆发,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迁,迁到泉州及闽南一带的多数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带的人士,现在泉州乃至整个闽南地区所用的语系称为河洛语,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闽南语,这些中原人士,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经验,引导当地人们开垦、发展,他们来到了泉州,看到这里的山川地势很象古都洛阳,就把这个地方也取名为洛阳,此桥也因此而命名。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洛阳江畔的洛阳桥头。我们面前的这座桥就是闻名海内外的洛阳桥。当时洛阳江“水阔五里,波涛滚滚”。人们往返只能靠渡船过渡,每逢大风海潮,常常连人带船翻入江中,所以主人为了祈求万无一失地平安过渡,就把这个渡口称为“万安渡”,桥也因此称之为“万安桥”。据《泉州府志》记载,旧万安渡是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甃石作浮桥,后由郡守蔡襄主持改建成石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四月至嘉祐四年十二月,也就是公元1053年至 1059年,花了六年零八个月的时间,耗资一万四千多两银钱才建成。洛阳桥原长1200米,宽5米,桥墩四十六座,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拦28尊石狮,兼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种植松树七百棵。我们身后的这棵松树就是当年遗留下来的,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
当年主持修建洛阳桥者为泉州郡守(太守)蔡襄。相传蔡襄为天上文曲星下凡,他自幼聪明博学,十八岁高中状元,遂本朝为官,但他从小受其母教诲,为官后要为郡人修桥,为民解难。所以他在朝庭不久便申请回本府为官,为泉郡守(知府)。他回到泉州后为洛阳江水深浪大,难造桥基而日夜发愁。一天他突然梦见观音大士指点他派人向海龙王求助。蔡襄一觉醒来十分惊奇,便给海神写一封求助公文,问手下衙吏:“谁人下得海。”一个衙吏随即答道:“小人夏得海!”原来此人姓夏得海,误以为老爷叫他,随口应答。于是派他前往海神处投递公文。夏得海知道此去必无回,便告别了妻子,买了一壶酒喝得大醉卧在海滩上,想让潮水卷走了事,哪知一觉醒来,黄色的公文袋变成了红色公文袋,于是连忙回来交给蔡襄,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个“醋”字。蔡襄冥思苦想,终于领悟了海龙王的启示,当月甘一日酉时动工,果然此时海潮退落,三天三夜不涨潮,桥基终于顺利砌成。但是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桥的高度不够,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所以后来又传说泉州郡人大富商李五,为此桥出资增高三尺。李五为泉州大富商,由于他生活的奢侈和挥霍,被小人诬告,无故被抓往京城问罪。当他的囚车过洛阳桥时,水已淹没路面,他很艰难地过了桥,因此他对天发誓,要是他能平安无事回乡,一定出资将洛阳桥增高三尺。果然,三年后他顺利回家,因此就出资将桥增高了三尺。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洛阳桥已经是经过修葺的,最后一次修葺是1938年,蔡挺楷带领十九路军路过泉州时修建的。
下面向各位来宾介绍一下有关洛阳桥的建筑特点。早在北宋,我们的先民就以惊人的毅力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一种直到现代才被人们所认识的新型桥基 ——筏型基础。所谓的筏型基础就是沿着桥梁中轴线的水下底部抛置大量的石块,形成一条连结江底的矮石埕作桥基,然后在上面建桥墩,这种建造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造桥科学都是一个伟大的贡献。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的牡蛎,巧妙地利用牡额外壳附着力强,繁生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这是世界造桥史上别出心裁的“种蛎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先例。当时没有现代的起重设备,就采用“浮运架梁法”,利用海朝涨落的高低位置,架设桥面大石板,显示了我们先民建桥的非凡才智。船形桥墩也颇具特色,它有利于分水。洛阳桥成功地建成了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伟大创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称赞说:“洛阳桥是福建桥梁的状元”。
接着我们继续参观蔡襄词。它始建于宋代,历代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饲堂大厅中间是蔡襄的塑像,中亭有“万安桥记”碑刻,此碑世称为 “三绝”碑。文章精练,用一百五十三个字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此碑为洛阳桥增辉不少。这碑文由蔡襄自撰自书。蔡襄字君漠,仙游人,曾两次任泉州知府。是我国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除了著名的《万安桥记》外,还有藏于河南安阳魏公饲的《昼锦堂记》;福州鼓山的《忘旧石》等碑刻。除此之外,他还有大量的纸本书法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对前人优秀书法精华的吸收。有古书《评书》认为“追配前人者,独蔡君漠书。”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由于他大量接受前人的优点,融会贯通,因此蔡襄的书法充满了艺术魁力。
蔡襄的书法作品表现了一种当时文人的气息,他效法过王羲之,颜真卿等,取法争上,超然脱俗,神清气淡,达到古雅优美的境界。这种境界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欣赏的同时得到提升。蔡襄的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不是重复,因此形成一种新的书法格局。学古人而泥古,继承前人而创造,使蔡书有了新的美学价值,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永留书法史册。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里,请各位来宾自由活动,留影纪念。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三
朋友们: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是洛阳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马寺。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这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水,宝塔高耸,殿阁峥嵘,长林古木,肃然幽静。在它的东面不远处,蒿榛丛莽的古城垣,依然断断续续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国京都的宏伟轮廓。那就是东汉洛阳城的旧址。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的友谊,是起了重要作用的。1961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前不久,即20xx年6月2日,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
白马寺自东汉创建起,到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兴衰毁建,到武则天时,由主持薛怀义大兴土木,达到了鼎盛。随后又毁建不断,最近一次大规模重修是1972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经周总理批示而进行的。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
我们眼前的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大家看到的这座山门,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年翻修了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磐之门。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有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祖庭”和释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前面这座东西对称的建筑,东侧为新建的钟楼,钟楼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五间门头堂”;西侧为新建的鼓楼,鼓楼前有民国时所建的云水堂”。门头堂”、云水堂”现已辟为佛教法物流通处和旅游接中心。
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年)所立墓碑,腾兰墓”也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大殿称为天王殿,是白马寺内第一重大殿。此殿因殿内供四大天王而得名。迎面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右手持念珠,左手握布带,形象生动有趣,为明代造像作品。在中国汉族的佛寺中,第一座大殿通常都供奉弥勒佛。人们进入佛寺中,首先看到这一乐呵呵的形象,会对佛门产生一种亲切之感。
佛像上面的这一座大佛龛,共雕有五十多条姿态各异的龙,雕工细腻,是清代上乘的木雕艺术品。
大殿内两侧,分塑四大天王,又叫四大金刚”,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芭;南方增长天王,右手持伞,左手握妖;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握龙,一手持宝珠;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按照中国个习惯,一他们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他们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四大天王身材魁梧,威风凛凛,是一组清代泥塑作品。
这尊面北站像为韦驼天将,被称做护法神”,着武将装,立于弥勒像后,正对释迦牟尼佛,执行着维护讲经道场,不许邪魔侵扰的任务,也是清代泥塑作品。
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似火”,但在白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颜色是白色的。每至农历四五月份,树上开满了石榴花,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五月榴花白如雪”。
大佛殿是白马寺的第二重大殿,大佛殿前东侧,立有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3.8米,宽1.03米,这方石碑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佛殿是寺内主要殿堂,重大的佛事活动,均在这里举行。今存之大佛殿,是明代重建的,虽经后世重修,单仍不失明代建筑风格。
殿内正中佛坛之上供奉着七尊造像,正中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像高2.4米。
这里的塑像,据说是他最后一次讲经说法时的形象,此次讲经,他并不讲话,叫做不语说法”,只用右手持一朵鲜花,让众人猜测,即所谓涅磐会上”捻花示众”。大佛胸口字符号,表示大佛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所以身有瑞相,表示吉祥之所集”,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
释迦牟尼的左侧,为大弟子摩诃珈叶,在这次不语说法”中,惟有他懂得了佛的真正用意,从而破颜微笑,后来被推为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中国禅宗推崇他为印度传承的第一代祖师。
右侧站像为大弟子阿难,他博闻强记,被称为多闻第一”,中国禅宗又推他为在印度传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师。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四
晒人场最近处这座山峰,峰顶平坦,四周陡峭。峰顶松树成林,郁郁葱葱,取名叫晒人场,传说是大地上原来没有人,道德天尊请来洪钧老祖捏造泥人,晒干以后撒向十方净土,大地上才有了人。有一天洪钧老祖正在晒人场上晾晒泥人,突然狂风暴雨大作,洪钧老祖来不及一个一个收拾。慌乱之中用手一搓,撒向空中,造成一些瞎眼少耳朵,折胳膊断腿的残疾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挤挤身站在这里向东眺望,地平线上一个玉米粒大小的缺口就是洛阳伊阙龙门。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这两块山岩是长在一起的,也就无话可说了,偏偏留下一条缝隙,路又经过这里,仅容一人通过,无论胖瘦,都能挤身过去,所以就叫“挤挤身”。
润笔池朋友们请看这一石坎,圆似水瓢,半池清水,四季不干。真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有水方显其秀,水因山而显其灵。有人说这里是老子的润笔池。老子在道德府里写诗,断不了取水磨墨洗笔,也在情理之中。过去这个地方叫煮人锅,传说是专煮不孝道的人,所以不孝顺的人千万不要近前。
朝阳洞原来洞内供奉着老子和他母亲塑像。山下群众叫它“老君母殿”。这里一年四季阳光和煦。老君把母亲的仙魂安置在这里,显其孝心。
仙人桥两山对峙,长石横架,下临深谷,走在上面战战兢兢。仙人桥相传是太上老君超度节妇孝子、义士信徒得道升仙的地方。据说一个人如果有仙根仙缘,经太上老君点化,走过这座桥,就可以羽化升仙,升仙是道教教徒的最高理想,当然这些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羽化升仙是什么样子没有一个人看到过。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五
洛阳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傍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洛阳关林导游词,欢迎参考!
在洛阳市城南约7公里的关林庙,规模不大,但是香火极旺,因为这里埋葬着蜀汉名将关羽关二爷的首级(头颅)。根据古代封建礼制,帝王墓为“陵”,王侯将相墓为“冢”,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两千年来,关羽的地位从王侯一直上升到武圣人,能与“关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东曲阜的孔林。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开始建庙种植柏树,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9年)加以扩建,基本形成如今的关林庙的规模。关林庙的建筑规格是按照传统的宫殿式修建的,游客进入关林大门后,步行沿着中轴线向前游览,依次可以看到关林庙的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等祠庙部分,在祠庙的后面,就是埋葬着关羽首级的墓冢(地)。
当你来到关林庙,除了拜祭武圣人关二爷之外,还有很多亮点值得你去观赏。明代(修建)仪门上的七七四十九颗门钉和清代(修建)大门上的九九八十一颗门钉,反映了从明代到清代,关羽的地位从王侯级别上升到了帝王级别。
当你来到仪门和二殿时,不要忘记抬头看看上面的匾额:“威扬六合”和“光昭日月”两块匾额,分别出自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手。当你从仪门走向拜殿时,能看到两边有一百多尊“甬柱顶雕石狮”,小狮子各个圆润生动,一点没有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间中原石刻的最高水平。在大殿和二殿内,还有不少和关羽相关的木刻和雕像,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和关羽夜读春秋等。
在每年的九月,关林庙将会举办大型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来自海内外的朝拜团将会在这里祭拜关圣人;每年的春节期间,关林庙还会举办大型庙会,有时会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非常热闹。关林庙距离龙门石窟不远,一般游客会一并游玩。
关林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据庙碑记载,关林汉时有庙,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现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
财神殿,是关林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殿门裙板上浮雕龙凤、牡丹、麒麟等,额坊彩绘八仙及“斩颜良”、“诛文丑”、“杀秦琪”等12幅关羽故事,展示关羽万人无敌的神勇历史。殿门悬有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额。二殿佛龛内塑关羽财神像一尊,关平、周仓肃立左右。两边各立一童子,持算盘者为招财童子,持称者为利市童子。二殿东西墙上的壁画,展现了百姓心目中所熟知并供奉的各路财神。
中国洛阳关林北依随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
关林因厚葬关羽首极而名闻天下。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180余亩,四进院落、150余间殿宇庙会,千余株翠柏的关庙。兀立于广场上的“千秋鉴”为旧时“灯影钟鼓话兴亡”之所在;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重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经400余载风风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为慈禧太后传笔,端庄厚重,弥足贵;连仪门和拜殿的石狮通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通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变,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关林位于洛阳老城南7公里关林镇。相传这里是埋葬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方。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始建庙植柏,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今之规模。关林占地百亩、殿宇廊庑150余间。现存碑刻70余方,石坊4座,大小石狮、铁狮110多尊,古柏800余棵,塑像10余躯,墓冢1座。隆冢丰碑,殿字堂皇,古柏苍郁,幽雅伟丽。
关林的布局,表现了典型的中国古建筑特点,其主要建筑均分布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整个园内建筑盖显高耸,雕梁画栋,飞檐流丹,气势峥嵘。丰碑高冢,香烟缭绕,古柏千章。殿堂中设有一尊身着龙袍,头戴十二冕旒王冠的关羽坐像,身旁还有捧大印的儿子关平和持刀的周仓立像。后边有张飞殿和五虎殿等。在这里,人们不仅能听到许多有关关羽神奇的传说,还可以感受关公独具魅力的传统美德,幸运的话,还可以一睹一年一度的“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的盛况。
关羽是我国唯一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的历史人物,是三国时蜀国大将,又名关云长(公元160─220xx年)。传说孙权杀害关羽之后,将其首级献给了曹操,曹操便将其首级葬于关林。关羽一生,以忠义和勇猛见称。从古到今,人们把他视为盖世英雄,作为神灵顶礼膜拜。千百年来,关林一直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关林是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有舞楼、大门、仪门、石栏板甬道、月台、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碑亭、墓冢等。两侧对称耸立着钟楼、鼓楼、华表、焚香炉、配殿及长廊等。
主要建筑包括门外的高台建筑舞楼,三门道硬山式顶的大门、仪门,卷棚式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碑亭、石牌坊、钟楼鼓等;在仪门和大殿之间,修有石栏板甬道,栏板之间的望柱头皆雕作狮子头,计一百零四个,姿态各异,形象生动;三殿之后建石坊,正额题“汉寿亭侯墓”五字;长廊建置于庙院东西两侧,里边陈列洛阳历代出土的石刻、墓志精品,是研究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
舞楼与关林大门相对,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一座平面作凸字形的高台建筑,其顶以歇山和硬山相结合,设计巧妙,宛如重檐楼阁,蔚为壮观,堪称我国舞台建筑的典型。
大门为5开间3门道硬山式建筑,门前的1对白色大理石雄狮是洛阳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者。仪门原为明代关庙的大门,清扩建时改为仪门,其前所立铁狮为洛阳少见。石栏板和月台是按帝王宫殿制度修建。望柱头上的小石狮共104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拜殿为5开间卷棚顶明代建筑,是举行祭礼时谒拜的场所。殿中间有乾隆、慈禧亲书的匾联,西端竖立着高35米的关羽大刀。大殿与拜殿相连,面阔7间,进深3间,高约20米,总面积700平方米,是关林最大建筑。庑殿顶,琉璃瓦,檐角饰以神将,悬以铁马金铃。檐下斗拱华丽,朱门雕窗。正门两侧木雕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13幅故事画。
大殿是关林最雄伟的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约20米,总面积为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武,飞檐斗拱,朱柱盈围;四檐角饰以庞涓、韩信、罗成、周瑜四神将,悬以铁马金铃。殿内暖阁三间,透雕花龙。大殿正门上,有木刻浮雕关公故事图: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水淹七军、三顾茅庐、单刀赴会、挑锦袍、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图案,刻工精细,构图美妙。
二殿是五开间庑殿顶建筑。殿内正面塑“关羽怒视东吴戎装像”,关羽长髯飘洒、端庄威严,关平按剑于左,周仓持刀于右。前檐下绘有斩颜良、诛孔秀、大战夏侯敦、古城会等故事图。后门上方绘有“华容道义释曹操”、“东吴赴宴”、“水战庞德”的故事,形象地反映了关羽骁勇善战的历史画面。
三殿是五开间的硬山式建筑,规模较小,又叫“寝殿”。殿檐下有“三战吕布”、“威镇荆州”、“战长沙”三幅大型故事图。前枋上还有九幅小型故事图。斗拱的昂首都雕成龙头,彩饰绚丽异常。
关冢们于后部,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平面作八角形。向南有石墓门。相传关羽首级即埋于此冢内。冢前有林碑,高4.8米,碑额题“敕封碑记”,碑阴为董笃行所撰之《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其内容为关羽的生平、封号以及建庙的情况。
关林大门前有石狮一对,高2.7米,为明代作品。仪门前有铁狮一对,重三千余斤,乃铸于明代;拜殿东端悬有明代大铁钟,两端竖立有关羽的大刀;中间有乾隆、慈禧亲书匾额;拜殿前月台上,放置明代铁花瓶一对。
关帝冢平面为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平方米,外筑围墙。冢前石碑高4.8米,下有龟趺,上有雕龙碑首,额题九叠篆书《敕封碑记》,是康熙皇帝给关公追加封号所立碑。护碑亭作全木构八角形,为八面起坡歇山顶,斗拱枋椽交错勾连,构筑奇巧,别具一格,是清代亭式建筑之典范。碑亭前有明代所立的石供案及石牌坊,石牌坊高10米,宽6米,3道门,正额题“汉寿亭侯墓”5字。
关林已辟为洛阳古代艺术搏物馆。庙内两侧长达90米的长廊,分别为碑刻墓志陈列室、石刻艺术品陈列室。共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墓志、石刻艺术品近20xx件,反映了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的风貌.尤其东汉石辟邪、北魏升仙画像石棺、隋代石狮等,更是稀世珍宝。碑刻、墓志近1000件,其中许多涉及到古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均有补史、证史之价值,可谓一部“石史”,并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六
神州牡丹园位于中国佛祖释源――白马寺对面,占地600余亩,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国内搜集牡丹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的名园之一。盛唐建筑风格、山水园林景观、规模宏大、气势恢弘。
“神州神奇神圣地,花国花海花映天”。神州牡丹园做为当今仅有的牡丹专类园,不仅使您能天天看到富丽堂皇的国花牡丹,更重要的使您能真正的了解到牡丹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以她独有的魅力,再一次印证了“国运昌时花运昌,太平盛世喜牡丹”这一千古不变的历史哲理。
园中有数亿万年天然形成世界罕见的牡丹石,有当前中国牡丹的活化石――三百多年树龄的牡丹王;世界上最长的百米国粹长廊――唐三彩牡丹壁画。在国韵阁内陈列着世界上最大的欧阳修汉白玉雕像。
园内分五大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休闲区、牡丹观赏区、高科技四季牡丹展示区、商品牡丹园林综合区。其中牡丹观赏区内定植牡丹30余万株,汇集国内外牡丹品种800多个,姚黄、魏紫、洛阳红、火炼金丹、飞燕红妆、玉版白、二乔、状元红、豆绿、盛丹炉、蓝田玉、墨撒金、泼墨紫、茄蓝丹砂、夜光白、青龙卧墨池、娇容三变、首案红、赵粉、胡红、大棕紫、王红、丹炉焰、冰凌罩红石、洛神、似荷莲、朱砂垒、赤龙换彩、凌花晓翠、银粉金鳞、御袍黄、葛巾紫、酒醉杨妃、冠世墨玉、珊瑚台、贵妃插翠、宝石兰等传统名品,雍容华贵,尽显芬芳;日本品种海黄、金阁、金帝、新七福神、白王狮子等;法国金色爱丽丝等海外奇葩争奇斗艳,各展英姿。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七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二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书上说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传说太上老君是玄妙玉女贞静自守,受气于天,怀胎八十一年所降生。据经书载:玉女梦见天开数丈,又真人捧日而出,对日凝想良久,日精渐小,从天坠下,化为流星,如五色珠,飞至口边,玉女吞下后,从左肋下诞生一子,初降即能行九步,且步生莲花,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道独尊,我当开扬无上道法普度一切动植物众生,位登太极,无上神仙。”复趺坐李树下,指树说:“以此为吾姓”至六岁,自谓耳大,取名重耳。人门因其生而白首,而称为老子,又以其耳曼无轮,耳门三漏,化后缢为聃,所以又称老聃。太上老君手持太极神扇,象征三才定位,万物化生,阴阳分明,阳中又阴,阴中又阳,老子的诞辰为农历二月十五日。大多数道观中都有供奉。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八
朋友们,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老君山。在八百里伏牛山,传诵着一副对联:“君山不墨千秋画,伊水无弦万古琴”。是的,老君山的确是一副画卷,一副与五岳并秀的山水画卷。现在我们正站在这幅画的面前,让我们随着画轴的舒展,细细品味这幅自然山水的韵味吧!
老君山有景室山、华室山、压塌坪等三座山峰组成,古称“伏牛三鼎”、“君山三姊妹”,由国务院批准建立“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栾川园区的核心景区。
老君山之所以为核心景区,一是有厚重的文化积淀,二是科学内涵丰富、花岗岩地貌景区独树一帜。在老君山入口处,也就是中高山区与低缓山区接壤地带的伊河南岸,分布着具有古生代华北板块大陆南缘边界特征的巨型地质构造带——黑沟栾川断裂带(栾川为命名地,足以显示构造遗迹保存的典型性)。这条在地壳演化不同历史阶段均起重要作用的地质构造遗迹,是划分中国大陆中央山系秦岭造山带与华北板块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它记录着古代时期发生的大陆裂谷作用,古生代时期形成的板块构造体制,中生代时期造就的颅内造山运动和新生代新构造运动的推覆构造形迹,对研究追溯华北古陆块南缘裂解、离散、增生、聚合、碰撞、造山演化过程,具极高科学研究价值。受新构造运动影响,老君山花岗岩体地貌景观自北向南表现出锯片状叠置的单面山景观——滑脱峰丛——滑塌峰林到断层崖地貌,是造山代花岗岩地貌景观系列的重要补充。
三是环境优良、景色迷人。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彩笔在不同的季节给老君山变换着不同色彩,在这些大自然的杰作中,当属秋天的颜色最迷人。老君山的主要秋景有野菊荟萃,一墩墩、一簇簇相连成片。若遇秋风劲吹,则见花海涌动,彩浪起伏。十月初,老君山层林尽染,出现“树头万枝齐喷火,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奇观。君山特色的五角枫、黄栌柴、漫山遍野的林不苏、云阳叶、木棉树、柿树、漆树都向游人展现着它们深浅不同的红叶、淡红、深红、黑红、火红、真是飞红流丹!正是“君山红叶竞秋色,万木霜天红烂漫”。——这就是红叶斗妍。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九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河南洛阳导游词2
“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
坐着豪华本田,载着大堆行李,经过六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一行七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九朝古都——洛阳。
四月一日到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的洛阳牡丹节,我们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来到了历届牡丹节的主会场——王城公园。虽然如今牡丹的败落期,但仍有一些顽强者傲然挺立,那一株株牡丹绿叶托着圆圆的花骨朵,好像在保护着一颗颗红宝石。“花王”依旧盛开着,鲜红的花瓣层层叠叠地,足有七八层,被苍绿的叶子映着,好似一团团温暖的火,犹如洛阳雍容华贵的贵妇人,这不愧是花中之王。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精品区,这里的牡丹更是令人眼花缭乱。花朵如葵,如莲,如绣球;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鳞,妙趣横生;花俏立于枝头,有的低垂,有的搔首,有的醉卧,有的挺立,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最让人称奇的还是牡丹中的绝品“绿牡丹”。花朵像一团团绿色的绣球,翡翠般晶莹透亮。千言万语汇成刘禹锡的一句话“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端庄典雅的牡丹构成了美轮美奂的洛阳城。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站——世界文化遗产的五a级景点龙门石窟,这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车场里已经都是车,连通道都水泄不通,尽管烈日炎炎,但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情,瞧,遮阳帽、遮阳伞齐都上阵,甚至有的人把包都顶在了头上。走进大门,满眼都是攒动的.人头,不论河东还是河西,山脚还是山顶,入口还是出口。当然最拥挤的地方还是龙门石窟的代表窟——卢舍那大佛。我们顶着炎热,抛弃劳累,忍着口渴向大佛台攀登,那光滑的石阶挡不住我们好奇的脚步。当我们穿过人海猛一抬头时,发现卢舍那大佛正冲着我们微笑。正如导游所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都能与大佛的眼睛正视。那大佛仅头就有四米高,耳朵与刘翔齐高。我真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能在奔流的伊水畔、高耸的大山上造就这伟大的建筑群真是奇迹呀!
最后一站是现代人民智慧的伟大工程——小浪底水电站。在山中疾驰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伟大工程,尽管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参观大坝,但倾斜的坝体上三个醒目的大字“小浪底”却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头。感谢工人叔叔们,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才有了这伟大的水利枢纽,为华北乃至全国输送着电。跨上摇摇晃晃的黄河索桥,望着脚下碧波荡漾的河水,真让人在心惊胆战之际更有一种征服感。
黄昏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难忘洛阳,难忘这九朝古都,更难忘的旅游带给我的视觉盛宴和精神大餐。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十
你们好!
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在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蜒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现洛阳有一市八县六区,总面积152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达到544平方公里,总人口在20xx统计时为615万,市区人口140万。
那么洛阳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好,也因词使洛阳成为历代帝王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历史文献证明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所以许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人家都说:想了解20xx年历史去北京,那如果你想了解5020xx年的中国历史,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比如:中国最早的一座寺院:白马寺,以及中国三大石窟之首的――龙门石窟还有儒家、道家、佛家都崇尚的三教合一的关林也在此洛阳。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也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也是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15日到24日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俗话说:洛阳有三看:白马龙门和牡丹,洛阳有三绝:水席,龙门和牡丹。
洛阳又被称为牡丹花城。为什么呢?这里面也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相传,唐代武则天在寒冬时设宴赏花,命令其百花绽放,第二天,由于许多百花仙子害怕武则天的威严,不敢不从,结果就使自己在反季节时开花,唯有牡丹不从,武则天看到之后特别生气就将牡丹贬之洛阳,谁知迁到洛阳候竟然吐蕊弄放,武则天得知后命令火烧牡丹,虽然当时牡丹枝干烧焦,但次年却依旧枝叶茂盛,而且花更大,色更艳。之后洛阳牡丹就驰名天下成为花魁,洛阳人培育牡丹,观赏牡丹也日盛成俗。
好了,洛阳就先简单的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最后祝大家今天的洛阳之旅能够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洛阳导游词讲解篇十一
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下面是一篇古都洛阳的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赏析!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现在向各位介绍一下洛阳市的概况。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缘,因居古代城区洛水之阳而得名。它东扼虎牢,西据崤函,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南面向嵩、洛、伊、廛、涧四条河流蜿其间,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胜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誉。
如此险固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为历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据历年的考古发掘和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验证先后曾经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朝代在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洛阳不仅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业与科技实力和外贸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机场,轴承厂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和研究所;洛阳还有丰富的煤炭、钼、黄金、铝土等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交通网络、航空口岸及海关;还有全国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市场----关林商贸城;有享誉中外的历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阳水席;有甲天下的国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会,曾吸引无数中外朋前来一睹盛况,大饱眼福。真可谓:花如海,人如潮,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阳正借助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快发展步伐---撤销郊区,调整区划,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础建设和内外部环境整治;提出大旅游发展战略,对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三大景点的周边环境进行治理;做出为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负重加压,背水一战的果断决策,经过不懈努力,获得圆满在功;建设洛浦公园,营造优美环境,再现当年洛浦秋风胜景。。。。。。。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我的介绍完了,预祝朋友们今后几天的洛阳之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