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精选23篇)
总结是我们回头观察前行的过程,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方向。写总结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在进行总结时,也可以参考下面的范文,从中汲取灵感和借鉴经验,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一
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习《夕照》;
3、准备水彩笔。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一课时。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二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更多。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三
四潮汛看跳鱼:
生:我们从“潮汛看跳鱼”这件事中感受到闰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孩子。
生:我们是用画画的方式来汇报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画的跳鱼儿。
(一张一张展示学生作品。)。
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闰土有什么特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见多识广。
4、师引: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闰土心里的四件希奇的事,那闰土的心中仅仅只有这四件稀奇事吗?
(学生肯定会回答:不,他还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出示课件: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大家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
(比如说:……等等。)。
课件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真()啊!
5、师引:为什么鲁迅会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鲁迅为什么会对少年闰土如此佩服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出示课件:
闰土在(海边)时,我正在(),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闰土在()时,我正在(),不知道()。
师引读,生接读:
(设计意图:用填空的形式来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做比较,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
6、小结:
正因为这样,所以鲁迅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他才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分别时是多么地难舍难分啊!
课件出示(图)。
指名感情朗读最后一段(配乐)。
三、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三十年后鲁迅和闰土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师引:在这堂课结束前,教师带你们到作业超市里去逛一逛。
课件出示: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评一评:少年闰土或少年鲁迅。
2、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见多识广。
瓜地刺猹机智勇敢。
潮汛看鱼见多识广。
分成功。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教材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四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的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年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的身边。
她那回头嫣然的一笑,百般娇媚令六宫的粉白黛绿啊失掉了色彩。
正值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沐浴她如凝结润脂的肌肤。
侍女扶出浴,现娇懒无力,原来是刚得到皇上的宠幸...
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芙蓉图案的帐子里很温暖正适合度春宵。
春宵太短!太阳高照天子才睁眼,从此不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
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夜也是只她独占侍寝。
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宫的夜晚她以娇媚的妆饰去伺候圣君。玉楼宴会后一起迷醉了。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土权力,好羡人呀,一家门户由此占尽了光耀。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
宫里缓歌曼舞凝如迷迷琴箫,君王天天沉醉其中看不够。
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皇家城阙烟尘出现,携天子的大驾千万乘骑逃往西南。
壅行华走,慢行复停,几天了才出了西都门几百里。
不杀贵妃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几经辗转将蛾眉赐死在皇上马蹄前。
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
皇上掩着脸,想救又救不了,回头看,绝望凄惨的眼泪和血一起流。
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栈道插云弯弯曲曲蜿蜒着攀上剑阁。
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旌旗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
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
宫里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生死辗转圣驾得以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
君臣互相看看凄楚的.眼泪洒滴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
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掖池芙蓉未央宫翠柳还是那样依旧媚人。
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感触啊。
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雨敲打梧桐落叶的时辰!
西宫南园内秋草已长成茂密,不清扫的满阶落叶红已现荒凉。
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
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
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该亮了。
房上鸳鸯瓦这么冷,霜这么重,翡翠床与被都是冰凉的,有谁同拥?
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
为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所感动,差使方士诚勤地去把她寻找。
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升天入地找个遍。
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
仙山楼阁玲珑似五朵彩云,其中有许多美妙的仙子。
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
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
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
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
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理好便走下堂来。
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逸曼舞,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
她含情凝目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
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
回头往下看人间世界,只看见缭绕不断的云雾看不见长安城。
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与思念的君王。
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但愿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
临走叮咛还有一句紧要话儿,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只有我们两个人说悄悄话的时候:
在天上我们愿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愿做连理的枝条。
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离别的恨啊,长久撕心绵绵不断,永无绝期…。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五
一指导学生领会情节的典型性对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有着决定性作用。
二使学生理解语言精练是古诗词精髓所在。
三增强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
一学习这篇文章在要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应着重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课前预习上下功夫,使学生先通读全课,领会主要意思后,抓住课文中的一个问题,结合原词中的一首(或一些语句)自己进行评析。用作者的理论、观点,谈自己的看法(或者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通过这种活动锻练学生,提高其鉴赏力和辨析能力。
二安排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 课文:
对于课文的内容同学们已经自己在课前反复阅读过了,但是可能由于大家手头缺乏必要的资料,对作者了解还不够多。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以利了解。
朱光潜先生(1897—1986)是一位把毕生精力用于美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尤其是朱先生后期的一些论著,如《美学拾穗集》、《谈美书简》、《艺文杂谈》等,是其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闪射着朱先生美学思想光芒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观点在第一段中照示的非常清楚。经过学习虽然我们可能没全面领会其深刻含义,但是运用其基本观点,解决我们对古诗词鉴赏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应当是可行的。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谈一下。
二课堂发言、讨论:
根据发言情况,可掌握在5—7人之间的重点发言。约占25—30分钟。
掌握发言、讨论应注意的问题:
1应及时诱导,所论内容不可离题太远,但应掌握不要打击学生积极性,使之有言则发。
2不怕有争论,要鼓励争论,争论时不要怕离题,教师穿插评论,引导要及时。
3遇冷场时,要能提出问题,引导发言,讨论。
三总结发言:
要点:
1每个发言者对所涉及的诗词作品都认真研读过,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观点,不论从何种角度评析,多数能自圆其说。
2能运用朱光潜先生的观点(或部分观点)展开评析。
3有些人的观点尽管不同于朱先生,但是也有自己的论据,能讲清道理。
4大家经过准备的发言本身就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它证明经过学习这篇文章,大家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作业 :
每人写一篇总结“谈古诗词鉴赏中应注意的问题”。
要求:对所列问题,应有所论证。
五课前布置课堂讨论的提示。
对课文内容的提示和相关问题的提示:
(1)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谈写作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分析了白居易的两首词。
第三部分(第四、五段)分析了辛弃疾的两首词。
第四部分(第六、七段)总结了全文。
(2)“知人论世”是进行阅读与鉴赏的基础。应注意体会这点。
(3)“情景交融”是作者分析古诗词中发现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应在分析“情景交融”中抓住典型情节和语言精练的问题。
(4)选择的古诗词应是简短的(如绝句、律诗或小令)典范的。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六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写的短篇小说《故乡》,文中的鲁迅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少爷,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这篇课文通过鲁迅对少年闰土的回忆,运用大量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小说字里行间充满了鲁迅对闰土的赞扬和无限羡慕。本文语言简洁,传神,人物形象鲜明。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扭、胯”等7个生字;学习动作、外貌等描写人物的方式。
2.通过小组探究,了解课文内容,感知闰土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的形象。
3.体会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看图片);朗诵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导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鲁迅图片。
提问:大家认识这是谁吗?你对他有哪些了解?他就是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少年闰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声朗读课文,并勾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结合课前预习,通过查字典解决问题。
2.这篇课文讲要讲了什么事?
明确:回忆“我”与闰土的故事。
3.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总结:课文中闰土给“我”讲了的哪几件事?
明确: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
(三)深入研读。
1.再次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哪些地方描写了闰土?是用什么方法描写的?课件出示闰土刺猹的图片。
明确:第一段,“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动作描写。第四段,“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外貌描写。第6-15段大量的语言描写。
2.默读1-15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闰土机智,有经验,勇敢、质朴可爱、知识丰富。(板书:活泼可爱、知识丰富、机智勇敢)。
3.齐读第16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句子的含义。
明确:这句中的“他们”是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表面上指后院高墙上的棱角,实际上是说鲁迅和他的朋友像井底之蛙一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闰土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板书:羡慕)。
4.自由朗读最后两段:从文章的最后两段能看出什么?
明确:“我”要与闰土分别,非常地不舍。(板书:不舍)。
(四)拓展延伸。
结合文章的最后,想象下你觉得在“我”与闰土在分别的时候可能会对彼此说些什么,进行角色扮演。
(五)小结作业。
小结:鲁迅先生借助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等故事,利用动作、语言、外貌描写等方法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并且十分质朴的少年闰土,并表达了对闰土的崇拜和羡慕之情以及与之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作业:运用外貌、动作描写,写一写你的好朋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分析。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反复地阅读,分析对人物的描写,体会到鲜活的闰土形象,也学习到了刻画人物的方法。本节课实现了三维目标,达到了师生共建课堂的效果。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长篇叙事诗,特别是被要求全诗背诵过白居易的同类之作《琵琶行》,对这种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不会陌生。阅读叙事诗,便不得不把握诗歌的叙事线索,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长恨歌》表现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按照李杨爱情产生和发展、变化和转折、升华、神化四个主要过程的时间顺序,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有力突出“长恨”主题。
在备课时我按照三分法切分了文本结构,即“渔阳鼙鼓动地来”至“魂魄不曾来入梦”的马嵬事变前后事件为一独立部分,叙述贵妃玉殒、君王失落的情节,此部分前后各为一部分。然而实际教学出现了一段美妙的小插曲,我根据既定想法让学生细读并讨论了马嵬事变前后事件这一部分,希望学生能领悟玄宗对贵妃由色的迷恋向情的眷念的升华,没想到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马嵬事变的紧张和事过境迁玄宗的感伤,还进一步提出,以“归来池苑皆依旧”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可单独划分为一部分。
接下来便精彩了:师生探讨了这种划分的可行性并达成了肯定的一致意见,我顺势让学生把这新的第三部分,即描述太极宫中的寂寞玄宗对佳人的思念的一部分改写为一首第一人称视角的抒情诗。学生既兴味盎然又浅斟低唱,一些即时之作活脱脱刻画了一位失势孤独的皇帝,传达了对恋人无限的怀念和对自己深切的伤悼。课堂节奏由此一抖,抖出了一股灵动之气。课后我还请同学们推举一名同学为大家执笔完成一份集体作业:按照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模式,写一出以《长恨歌》为基本参照的剧本,定稿之后大家共同修改完善,作为一学期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汇报。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四分法真的非常有道理,很符合白氏描写李杨爱情悲剧的初衷。如果说玄宗在马嵬事变时惊魂未定,那么回到京都后便不仅仅是“甫定”了。这一时期,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贵妃,恰足以突显对其的真挚感情。惟其情愈真,恨才愈显深长。单列为一部分,更利于感知白氏对玄宗心情的直接反映和侧面描摹。
二、焚琴煮鹤怎如喂马劈柴。
教学反思《长恨歌》教学反思》。即便是在反复朗读中熟习了诗歌的节奏、韵律,可怎也找不到情感的脉动。一首经典的诗歌被机械地读出来,真好比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教法上我要跳出讲解诗歌的窠臼,学法指导上我希望能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如果再执教《长恨歌》,我准备把“以意逆志”的思路深入渗透到朗读的过程中,在设定过程和方法目标时就有所体现。
桐城派刘大櫆《论文偶记》中有一段谈读散文的思路,或许可以为诗歌朗读作一个注脚:
“在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烂熟后,我之神色即古人之神色,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合我喉吻者,便是与古人神气音节相似处,久之自然铿锵发金石声。”
神气音节拟古人而发,这观点多妙!白居易将自己诗作分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类,列《长恨歌》于感伤一类。《长恨歌》本身就是一首表现李杨坚贞爱情、描写二人死别后绵长相思的作品,笼罩着深沉的感伤色彩。如果能陪伴学生通读诗歌,并结合背景分析主题后,再引导学生像白氏一样,以旁观者的身份由事及情,嗟叹吟咏诗歌章句,该是何等的`清远洒脱!学生将不仅仅完成这一首诗的情感体认,更将由此一点一滴的训练和引导,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表现去读完整本书的诗歌,读通整本书的诗歌。
三、要留困惑在人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时,曾举出自己的一则教法。他在讲述古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事件时,有些内容故意留着不讲完,让学生借助以前学过的知识去进行独立解释。这种选择较深刻地影响了我,我在执教《长恨歌》时,也有意忽略了白居易早年的思想状态和价值取向、李杨爱情在中晚唐的诗性书写等内容,不是不提,而是只顺口说几句相关诗句,足够让思维积极的同学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内容对理解全诗主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而我偏偏不强调,不展开。很多诗本来就难有“达诂”,诗歌主题朦胧些,多义些,引导学生分析时含蓄些,或许可以如毛姆所说的,有了争议更可以保持“不朽”。叶兆言不是开玩笑地说过嘛,“对于中国的古典诗人来说,诗不朦胧,根本就玩不起来”。
一些学生似懂非懂的诗句和语言文学类的专业名词偶尔从教师口中蹦出来,跳跃在教室中,也许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回想以前用幻灯片补充相关信息的日子,认真的学生一见到陌生知识点和名言警句等就抓紧时间抄写下来,感觉非常可怜。面面俱到的语文课似乎形成了枯燥的语文学习,如果换一种方式,在重点明确突出的课堂上,留一些不解和困惑给学生,让他们产生一定的印象从而在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时地反刍,生活化的语文课也将能够更稳妥地得到实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八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导入新课。介绍“词”与“词牌名”。
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体味诗词的情感。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揭示本节课题。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加之网络资源。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关键词语关系到对诗文的正确理解,强化记忆有助于理解诗意。
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powerpoint结合网络资源。
三、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品读诗歌;探究手法;明确要点。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生个性化诵读。
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学生个性化诵读。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
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其一其二。
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悟情感,领会技巧,体味韵律。
powerpoint课件。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四
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使学生由点到面领悟诗词的特点。
五、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情趣。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白居易。
景美情浓。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六、教学后记略。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九
五、理清四件事的顺序。
1、提问:
闰土和“我“在一起,给“我”讲了哪些事?
2、四人小组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按先后顺序说一说。
4、师生评论,调整板书: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潮汛看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衔接过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我知道他是这样一个孩子:
出示课件: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
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指名答。
生:我觉得闰土……。
(设计意图:以上节课学习的对闰土外貌的描写来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回顾闰土的特点。)。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认识少年闰土,进一步来了解鲁迅对少年闰土那一份特殊的感情。
二、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认为闰土是个可爱的农村少年,课文中的“我”也很喜欢他,是因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原因。
学生读课文,指名答:文中的“我”喜欢闰土是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师:“我”往常的朋友是哪些人啊?
生:是和我一样的少爷。
师:是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中闰土向“我”讲了几件事?
出示课件: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我讲了哪几件新鲜事?
什么时间或地点?
(两个字。)。
干什么事?
(两个字。)。
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原来学过的概括小标题的方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闰土向鲁迅介绍了哪几件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雪地捕鸟。
海边拾贝。
瓜地刺猹。
潮汛看鱼。
2、闰土讲了这四件事,读完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答:有趣。比如:……。
师:还有谁想说说。老师看出来了,大家对闰土的四件事都很感兴趣。这样吧,每个小组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讨论。谁来捕鸟?这组。谁来拾贝壳?你们组,老师在笔记本里还准备了许多贝壳的资料,一会你们可以来查一查。谁来刺猹?这组。谁来看跳鱼儿?好,你们组选择跳鱼儿可真不简单,因为文中对这一部分的描写很少,这件事需要咱们想象力丰富才行。好了,大家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老师还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谁来给大家读读。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王冕”,介绍人物。
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名人,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他的名字,(师板书:王冕)。
注意“冕”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本133页讲述了王冕少年时代的故事,自由地放声朗读,要求:根据课后的注音,自学生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朗读情况。
王冕孝敬贴补明媚晶莹荷花争先恐后。
课文很长,选择其中一个比较难读的自然段,看谁既能将字音读准,又能将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3.谁能从这些词中,选择一些词简单地说说故事的内容?
4.的确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写了王冕的两件事,(板书:辍学放牛、学画荷花)。
请同学们再次小声地读一读全文,这两件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
5.2-4自然段写“放牛”这件事。5-6自然段写学画荷花的事。
三、品读课文第一件事。抓住关键语句,感悟王冕的“孝顺”
古代有位文学家朱熹曾提到“煮书”这个词,您明白他的意思吗?(读熟、品味)。
1.默读2-4自然段,也就是从第一件事中,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关键词句中品味出来的,你体会到的,请将具体的语句画下来,并在书旁边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你觉得从第一件事中,王冕是个怎样的孩子?(生板书:孝顺、好学、爱读书……)。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感受到,请大家先读一读这具体的句子,再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
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俗话说,“言为心声”。一般说来,嘴里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但是,有时候,嘴里说的,又并不是心里想的,需要我们仔细分辨。
3.是不是他真的觉得在学堂里闷得慌,谈谈你的看法。
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读母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再读王冕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读出王冕的懂事,孝顺。指名读,师生同读对话。
4.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从哪里看出王冕孝敬母亲呢?你能读出王冕孝敬母亲吗?
5.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阴下看书。
王冕真是一个---------------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欣赏王冕的终身成就。
你知道中年王冕吗?想知道老年王冕吗?老师建议大家去看名著《儒林外史》!开篇第一回写的就是王冕。读了以后,你会王冕这个人物有更多的了解。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一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问:李白和白居易写杨贵妃的美貌有没有共同点?
学生说,师总结:李白也好,白居易也好,他们写杨玉环的美貌都不是正面实实在在地描写,杨玉环到底长得如何,我们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她美,国色天香,绝世姿容。两位诗人都是从虚处落笔,把人比喻成花,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正如同宋玉描写东家之子之美一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我们也不知道东家之子长什么样,也只知道是美。而这正好是老庄推崇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而这就是“大美无形”了。
3、诗中那些地方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如:“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教生男重生女”等。
师小结:为了自己的爱人,李隆基可以无限放纵她的家人,他给了杨玉环所有的一切,他作为一个皇帝能给的东西都给了,他的江山他的社稷,他所有的一切。爱江山更爱美人,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的取舍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美人。殊不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江山不保,美人安在?所以,爱美人更应该爱江山。爱情是敌不过政治的。在他们缱绻于温柔富贵乡时,却不知一场劫难迎面而来,猝不及防。中国一个最辉煌最伟大最强盛的王朝就此衰败,从此一蹶不振。
学生寻找,谈论。比如赏析“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见到的,听到的一切事物,都引起了唐玄宗的深深思念;赏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的,一切皆是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想到以前的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现在的形影相吊,情何以堪?有赏析“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此处注意提醒学生,萤火虫这个意象象征什么,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木叶》里提到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萤火虫,古人认为是腐草里生长的,生长在坟墓荒草旁,这里用到这个意象暗示了什么?唐玄宗此时不仅已经失去了手中的权力,而且失去了人生自由,被变相软禁起来,他住的地方有萤火虫说明他的孤独凄凉。而后面,“孤灯挑尽未成眠”,又暗示了什么呢?唐玄宗在彻骨的思念中整夜无眠,“世界睡着了,他还醒着”“人世间最痛苦的是,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只能默默接受命运给他的惩罚,佳人已去,寡人还在,可寡人这条命要来又有何用?在这里,作者反复渲染,层层铺垫,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悲伤落寞,凄凉孤苦,辛酸无奈。
问:“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怎么可以联系在一块?
先让学生思考,再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这句诗就是说,春天花开的时候,秋天叶落的时候,唐玄宗都在想念杨贵妃,每一个花之晨,月之夕,唐玄宗也都在想念杨贵妃,总之,他就是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想她。
问:”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怎么理解?
君王掩面,你揣摩一下唐玄宗的心理,他为什么掩面?我们马上会想到李商隐的“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他恨哪,恨自己的无能,堂堂天子竟然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恨臣子的无情,要逼死他心爱的贵妃,恨安禄山的无义,自己曾经那么信任他!可是,他能做什么呢?唯有“掩面”而已,而已!“回看血泪相和流”,心中的痛啊,真是汹涌澎湃,“当年七夕笑牵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当年的山盟海誓,如今随风而逝,已经变成了一个残酷的冷笑话,是他自己亲手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上黄泉路的!太讽刺了,太戏剧化了,“一开始相信的是伟大的爱情,到最后,无力地看清强悍的是命运。”
所以,后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思念或许更多的是一种痛心,一种内疚吧,正因为这样,这痛才那样痛!这苦才那样苦,唐玄宗的世界不是开始下雪,而是早已冰封。
5、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杨贵妃的痴情?
学生找,然后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七、分析主题。
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1:“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生乙: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2: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3: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4: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教师总结: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题。
(1)讽喻说。(2)爱情说。(3)双重主题说。
学生参阅书本说明,教材是偏向于“讽喻说”的。简单介绍讽喻说的观点。
再介绍了“爱情说”的观点。投影出示。
还有“多主题说”的,投影出示。
请学生自己发表看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学生若回答不出来,就请他们看第一单元的说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告诉学生,我们在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时,也应该要知人论世的,我们应该深入探讨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虽然白居易创作《长恨歌》的初衷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他对唐明皇的荒淫无度作了讽刺和批判,但是,写着写着,因为他自己的爱情经历,因为他也经历过一段绝望的爱情,所以到后来,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同情,到最后就变成了对唐杨爱情的歌颂。
教师投影相关资料: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
白居易与他青梅竹马的女孩湘灵感情很好,但湘灵出身于城市贫民,而白居易则是出身官宦世家,而白居易母亲的门阀观念相当强,绝不应允他们的婚事。贞元一十年(804)秋,白居易已三十三岁,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白居易只是在搬家完毕,临走前才悄悄去和湘灵姑娘告别。因为怕惊动别人,见面的时候二人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大哭。极度压抑的痛苦和愁闷于是尽数体现在了这首《潜别离》诗中,白居易写道:“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口,鸟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千百年后,依然让人不忍卒读。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他把自己的爱情悲剧渗入到诗歌中,因而让唐、杨脱离了历史原型,重新加以艺术的加工和改造,赋予了唐杨更广阔的更美好的内涵。唐不再是那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形象,杨也不是传统的充当祸水的红颜,他们的爱情被美化了,被拔高了,从而具有了更普遍的价值,成为了人们对世间真爱的执著追求的颂歌,也正因为这样,这首诗歌才获得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爱情永不凋谢的经典。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
2.为祖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美好的未来,为身为中华少年而自豪。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与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各自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或让父母讲述),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
突破方法: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
生自由谈。
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交流读后的体会。)。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生分四人小组,自己分工。教师出示学诗指导。
a小组分工,甲乙丙丁四个角色。
b四人合作朗读诗文。
c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与小组成员讨论得出结论。(可借助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字典)。
d讨论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e带着自己感受到的感情分角色朗读。
f换角色再读诗文,将自己的感受用一段话表达出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生交流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萦绕:萦回。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噩梦:可怕的梦。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比翼联翩:翅膀挨着翅膀(飞)。
3.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介绍了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表达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爱与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他们都表现出一种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的志气。)。
(诗文表达着,作为一名中华的少年,无比自豪,却又责任重大的感情。)。
4.交流自己写的感受,在听别人感受后,可以充实自己的感受。
(五)朗诵比赛,评比总结。
1.各组再分工,练习朗诵,准备比赛。
2.朗诵活动,各组上台朗读,可以一个小组朗诵一个小节来评比。
3.评比总结。
播放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激昂的歌声中对同学们说:“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从而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使这节课的内容和精神都得到升华!)。
(六)拓展延伸。
我们的祖国正在飞速发展,并且取得了许多成果。请你仿照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写写我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板书:
8*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锦绣山川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璀璨诗篇。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三
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运用多媒体尽情欣赏美丽的风景,入情入境地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阅读的能力。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引诗入画,以画解诗,画出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古诗的意境美,受到美的熏陶,使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课件、多媒体教室。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收获,我运用了“欣赏美景引入——指导学诗——体会意境——质疑深入探究——拓展延伸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想说,想画。
1、理解题意。
(1)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这首诗只有四句,你能不能把它读懂?好!下面请同学们自学,一句一句弄懂每个词,每个诗句的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和好朋友讨论,我们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事先与该生商量好),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问,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一道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余晖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然后我指着黑板上的画面问:有错误吗?许多同学回答:有!有!
诗中“瑟瑟”是碧绿色,显然这位同学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他把江面上画了许多波纹。谁能上来帮他修改这幅画呢?学生纷纷举手,我请画这幅画的同学改图画,这个学生很快把不恰当的地方改过来了。
多媒体出示后两行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示注释,学生自读自悟后两行诗。可怜:可爱。月初三夜:指农历九月初三。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点:指名回答(因为这是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3)最后一行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们能说出来吗?师指点:生很快说出了: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
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景色?(是从日落时候到夜晚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一直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从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指名上黑板画后两行诗的画面。这次学生一下就画对了,而且学生通过着色把小草上的露珠在月亮的照映下闪闪发光画得栩栩如生。
4、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诗文,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美。读出诗人的情感。(自由读文)。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按照你赞同的方式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读一读。
(5)听范读(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轻柔;第二句惊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秋景图,古典乐)。
五、绘画着色,充分感受诗文描写画面的美。
学生通过学诗,了解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学生兴趣高涨,完全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四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五
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一课时。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课件录音)。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味这首诗。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体现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还有面积广大而均匀。
比较:照、盖、洒、射,铺更形象、生动。
碧绿的颜色。
江水中怎样的绿呢?(像绿宝石、像无暇的翡翠、像碧玉铺成的)。
江水是怎样的红呢?(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诗《忆江南》,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似火”虽说是江边的灿烂红花,但朝霞映红江面,也如火一样的艳艳。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红似火吗”
为什么用“一道”,对于夕阳,我们多半怎样的给它组词?
一轮夕阳,半轮夕阳。
“一道”我们一般怎样组词?
一道墙、一道伤口、一道光(对,是一道光,夕阳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诗的句子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的绝句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诗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简笔画去帮助学生体验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六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七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5.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并逐步掌握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教学中,着眼诗的语言,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情感等真切的感受,产生“悦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运用同一词牌对比的方法学习,精读一首,迁移其余两首词的赏读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架设对话交流的平台,使诗的语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情感,语言日趋丰妙。
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读诗,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悲欢离合,看见戍守边关的战士,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古诗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3、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古诗,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学生自学,自读,播放古琴乐,五分钟)
2、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什么样的意境,描述一下。
3、开头的一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4、再诵读词,体会其中的境界,感悟诗人用字的精妙。
5、赏析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情感。
1、出示白居易写于洛阳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在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和体会。
2、反馈交流:通过洛阳与江南春天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介绍白居易在苏杭做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外两首,学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借助注释明白词的意思。
3、从这两首词中理解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江南的景和物,人和事,他都忘不了。
4、师生互动,诵读这组《忆江南》。
5、学生在古琴乐中诵读这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1.三首《忆江南》的教学,我运用了同一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如结尾处“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学生不仅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词所表达的感情。
2.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两点比较好的地方:
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正是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词的内涵、韵味、美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3.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少,孩子们没有充分讨论,我就急于让他们发言,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得生涩。
4.改进策略: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在学生充分自主建构知识基础上,教师善于抓住兴奋点进行合作探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八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景,领悟诗情。
能够有感情地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其意境。
掌握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的写法,学到一些学古诗的方法。
以小组合作方法,自学了解诗歌意思,意境,朗读提高诗歌品味力,培养学诗,作诗兴趣。
对"瑟"字的字型的纠错与提醒。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联想意境。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诗歌赛背,导入主题。
出示"古诗",激情介绍中国"古诗":
(相应出示古诗句)。
小队赛诗会。
出示:十秒中内,你们小队能背出多少首古诗。
出示:白居易。
(1)、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
(2)、朗读相应的古诗。(草,白居易简介,江南好)。
释题。
出示全诗,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要求:
(1)、读准字词音,划记易错字。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诗句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上台讲诗。(组内可以补充,结合出示课件)。
讲诗时引导学习:
(1)、本首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易错字是哪个。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体会"铺,可怜,露似,月似"等词;扩展联想:说说你想到了怎样的意境)。
朗读悟情。
(1)、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注意。
(2)、小组合作读诗练习,互评。
(3)、小组读诗对抗赛。
(4)、抽背诗。
我们学写诗。
小组合作模仿本诗写一首写景诗。
评议1—2首诗。
读学生自创诗。
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学习,你对学习诗歌,了解了那些方法。
2、你觉得这节课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什么。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九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代诗人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残()瑟()铺()。
慕()浅()碧()哺()。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二十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那西湖风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
(配乐,投影风光图片)。
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
二、检查预习及课下积累(5分钟)。
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游览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足迹,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
1、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游览西湖的这位导游。
谁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呢?
(指一生说)。
(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在任期间,他写下了很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请注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2、课下积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师:
是美丽的西湖赋予了他们灵感,更是他们为西湖增添了永恒的诗意啊。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他们,也记住他们千古传颂的诗歌。
师:你还能说出描绘西湖的诗句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出示目标:(1分钟)。
师:欣赏完这两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歌,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大屏幕!
目标导航: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达到目标?我相信,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达到目标!
四、读一读领略诗之韵(6分钟)。
一、读准字音;二、读准节奏;三、读出感情。
2、下面我们进入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读一读领略诗之韵。
3、学生自读诗歌。
师: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诗歌。
4、点名朗读,同学纠正,师适时板书读错的字。
5、听录音:
师: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读诗也是讲究技巧的,下面请同学们听录音,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听准字音、划出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我们画出的节奏是否正确,如果有差错,请迅速更正。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齐读诗歌一遍。
师: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种幸福吧!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
五、译一译通晓诗之意(5分钟)。
师:在同学们诵读声中,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如果请白居易先生做导游,他所吟诵的古诗啊,我们可能听不大懂,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译一译通晓诗之意。
(出示投影)请自由朗读诗歌,对照课文下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如有疑难,可与小组内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3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讲解诗句意思。
2、生自学;师巡视,将学生有疑难的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
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
1、《渔阳鼙鼓动地来》
聆听初感音乐:
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危机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2、《山在虚无缥缈间》
初听作品:
带问题欣赏。
a、歌曲的意境?(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b、歌曲的风格 ?(清新、幽静、清淡、典雅。)
三、小结: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二十二
1、吟诵《暮江吟》,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1、古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腐败的朝廷,到杭州去当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3、释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1、这首诗较好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参照书上的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自学,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巡堂,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习情况。)。
4、汇报交流。
(1)你们自学时有没有不理解之处。请质疑。解疑。
a、铺:太阳的斜照。
b、瑟瑟:碧绿色。
c、可怜:可爱。
(2)再说:你学懂了什么?(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夕阳照在江上,江水半红半绿。到了夜晚,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闪闪发亮。)。
1、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知道“诗意”,感悟“诗情”,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想象画面。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请大家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个人读、小组读、一起读。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读得平稳,轻柔;
(2)“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
(3)4句:则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说)。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写傍晚时江上景色着重描写色彩;写入夜江上的景色着重描写形态。
3、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来指导你们,你们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吗?会读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
1、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请在《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诗来读一读。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二十三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