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景山教学设计(通用17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散乱的思绪整理成一篇有逻辑性的文章。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所要总结的内容进行梳理。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案例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一
12秋游景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品读课文第二段,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果园迷人的秋色。
2、理解课文第三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作者按方位顺序写景的,并能有感情地读。
3、感受首都北京文化园林建设和现代化建筑的雄伟,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秋游景山》,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景山公园的大门。抬头望去看了山顶上的万春亭,还领略了山脚下大花坛的美景,现在我们又沿着山路去游览果园,欣赏那儿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看一看。
课件出示:配有录音的果园美景。
2、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同学们自己想不想读?请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读通顺。你觉得读一篇不够还可以再读几遍。
3、学生自读。
4、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那你最喜欢的是哪些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大部分学生找了这句。)。
5、其实方老师也对这里的景色作了一番描写,请看:出示句子:
海棠果在枝头摇动着,大苹果长在枝头,大柿子挂在枝头。
(1)、你觉得老师写的怎么样?老师要请你说说理由,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
(2)、学生自读这两段话体会,小组讨论。
6、、交流汇报:
(1):哪位同学来说说,好在哪儿?
海棠果:写出了海棠果的什么?你觉得怎么样?它好象想对大家说?(出示课件海棠果图)。
老师小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海棠果的形状,样子非常可爱,谁能通过朗读把它那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指导朗读:先试读,指名读,齐读。
(2)、还有吗?好在哪里?
交流大苹果、大柿子句。出示相应的图。
颜色、动作词去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同学们的小眼睛非常厉害。书上的句子确实生动,不像老师写的干巴巴的。
学生齐读。
7、小作者把果园里的水果当成了人来写,写出了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到书上找找。板书:果实累累。
出示句子:果园里真是果实累累。面对这么美的景象,我们仿佛闻到了成熟果子香气四溢,惹人喜爱。怪不得作者说怪不得作者说――(出示最后一句:好一派迷人的景色。)。
小结:先概括后分述再总结。
8、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谈话:在秋色的装点下,古老的北京城更显得雄伟壮丽,让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路拾级而上,登上万春亭,去观赏一下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3-7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么你读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
4、是的,北京城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出示课件:图。
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怎么写下来的?
(1)、请学生拿出作业,填好顺序这一栏。
(2)、学生答:出示方位词。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5、老师想请同学们四人小组来学习,请你们选择喜欢的一个方位的景色来学。
(1)、讨论选择。
(3)、交流汇报:
a、朝西望:放大图。认为美,美在哪里?学生答。(先交流景物。出示词语。)。
能否美美的读一读?
小结:你们看这里塔美,水清,加上一只只游船,这自然风光显出一种宁静的美,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齐读。
b、向南望:交流景物。站起来说说喜欢什么?简单介绍。出示图片。
体会到了什么?(简单介绍故宫。:体会古代建筑的庄严、雄伟。)。
我们能否通过朗读把这个特点表达出来。
指导读。
小结。
c、往东看:交流景物。出示图。
理解:鳞次栉比、纵横交错。
一幢幢、一排排、一座座,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
小结。
6、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怎么想?
学生答。
是啊!北京的美,不仅有宁静的美,更有现代化繁华的美。我们从这里不难体会出首都北京正迈着前进的脚步,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刚才我们观看了图片,读了课文,就好象自己真的在那里观赏美景。现在假如有些外国朋友登上万春亭,请你当导游,你是否能把这里的美景向客人们介绍一番呢?我们先来准备准备,你自己选一个方位的景色说得生动具体,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学生准备。
交流。
四、总结。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二
一、教学目标 :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安排: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
抄写词语四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楼房厂房立交桥。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美丽的秋天”之际,正值美丽的秋天。导语“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吸引着学生去观察秋天大自然的变化,去寻找“金秋时节景色宜人”的体验;“识字1”精美的词语,“课文1”动人的意境促使学生去读有关秋天的诗歌和童话,去搜集有关秋天的图片和照片,去积累有关秋天的资料和词句。同时,可结合《黄山奇石》安排学生查找有关黄山的资料,结合《植物妈妈有办法》安排学生去了解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结合《古诗两首》激发学牛背诵古诗,这样的实践活动,为本组教材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也符合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学生比较感兴趣。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课中——展示、交流。
本组教材图文并茂、色彩鲜艳,选文语言典范、贴近儿童的想像,导语和“泡泡”中的语言都是以伙伴的口吻与学生平等交流。教材这样处理使学生乐于读,教师也不必深说细讲。对此,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直接接触教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在合作中学。自主预习的环节可由学生独自或小组合作进行,其他环节也可请能力强的“小老师”来组织。实践证明,同龄伙伴间的游戏式的学习,学生乐于接受。只要把每个环节落到实处,教学效果很好。现以《秋天的图画》为例,谈谈具体课堂教学环节安排。
1.自主预习。
自由阅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借助插图或资料初步了解秋天的图画指的是什么,“画面”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致。在这些环节中,教师要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应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
2.交流反馈。
组内交流。小伙伴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认识没有,课文能否读通,交流课前准备的资料,谈谈秋天的大自然有哪些变化,课文里写了哪些东西。
集体交流。请“小老师”“开火车”抽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请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情况,提出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共同解决。
这个环节要求每个学生能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和感受,通过交流和探讨真正理解其他同学的立场和看法。同时,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交流展示才能落到实处。利用孩子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可在反馈阶段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在自学准备阶段的自主意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这个环节中教师还要密切关注课堂的动向,及时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予以点拨,必要的时候还得进行范读和讲解。
3.积累运用。
采用教师引读、小组比赛等形式读熟课文、读好课文。还可设计“梨树挂起,苹果露出(),稻海翻起(),高粱举起()。”的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熟记课文。有了如此多的铺垫,课文的背诵水到渠成。语言的积累是为了运用,接下来可让学生模仿课文说说“秋天来啦”自己的所见所闻。
4.想像创新。
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秋天的图画”,可请学生画一幅画或唱一首歌、读一首诗表达心中的感受。
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注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特别是当孩子出错时,更需要理解和鼓励,使他们敢于行动,不断探索和思考。让每个孩子都敢于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课后——拓展、延伸。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第三段,读懂作者按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特点。悟:词句美。说:感悟体验。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明亮一只只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金装雄伟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新型纵横交错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品读课文第二段,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果园迷人的秋色。
2、理解课文第三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作者按方位顺序写景的,并能有感情地读。
3、感受首都北京文化园林建设和现代化建筑的雄伟,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景物的美。
教学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秋游景山》,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景山公园的大门。抬头望去看了山顶上的万春亭,还领略了山脚下大花坛的美景,现在我们又沿着山路去游览果园,欣赏那儿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段:
1、让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看一看。
课件出示:配有录音的果园美景。
2、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课文具体是怎么写的,同学们自己想不想读?请打开课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读通顺。你觉得读一篇不够还可以再读几遍。
3、学生自读。
4、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那你最喜欢的是哪些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微笑;红艳艳的大苹果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开绿叶笑眯眯地往外瞧;金黄的柿子把树枝压弯了腰。(大部分学生找了这句。)。
5、其实方老师也对这里的景色作了一番描写,请看:出示句子:
海棠果在枝头摇动着,大苹果长在枝头,大柿子挂在枝头。
(1)、你觉得老师写的怎么样?老师要请你说说理由,书上的句子好在哪儿?
(2)、学生自读这两段话体会,小组讨论。
6、、交流汇报:
(1):哪位同学来说说,好在哪儿?
海棠果:写出了海棠果的什么?你觉得怎么样?它好象想对大家说?(出示课件海棠果图)。
老师小结: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海棠果的形状,样子非常可爱,谁能通过朗读把它那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指导朗读:先试读,指名读,齐读。
(2)、还有吗?好在哪里?
交流大苹果、大柿子句。出示相应的图。
颜色、动作词去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同学们的小眼睛非常厉害。书上的句子确实生动,不像老师写的干巴巴的。
学生齐读。
7、小作者把果园里的水果当成了人来写,写出了水果的颜色美,果实多,个儿大。
同学们能否用一个词来概括?到书上找找。板书:果实累累。
出示句子:果园里真是果实累累。面对这么美的景象,我们仿佛闻到了成熟果子香气四溢,惹人喜爱。怪不得作者说怪不得作者说――(出示最后一句:好一派迷人的景色。)。
小结:先概括后分述再总结。
8、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谈话:在秋色的装点下,古老的北京城更显得雄伟壮丽,让我们沿着青石铺成的山路拾级而上,登上万春亭,去观赏一下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3-7自然段。
2、学生自读。
3、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么你读时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
4、是的,北京城的景色都十分美丽。出示课件:图。
这么美的景色作者是怎么写下来的?
(1)、请学生拿出作业,填好顺序这一栏。
(2)、学生答:出示方位词。
(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5、老师想请同学们四人小组来学习,请你们选择喜欢的一个方位的景色来学。
(1)、讨论选择。
(3)、交流汇报:
a、朝西望:放大图。认为美,美在哪里?学生答。(先交流景物。出示词语。)。
能否美美的读一读?
小结:你们看这里塔美,水清,加上一只只游船,这自然风光显出一种宁静的美,真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齐读。
b、向南望:交流景物。站起来说说喜欢什么?简单介绍。出示图片。
体会到了什么?(简单介绍故宫。:体会古代建筑的庄严、雄伟。)。
我们能否通过朗读把这个特点表达出来。
指导读。
小结。
c、往东看:交流景物。出示图。
理解:鳞次栉比、纵横交错。
一幢幢、一排排、一座座,这些词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
小结。
6、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怎么想?
学生答。
是啊!北京的美,不仅有宁静的美,更有现代化繁华的美。我们从这里不难体会出首都北京正迈着前进的脚步,所以作者说―――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刚才我们观看了图片,读了课文,就好象自己真的在那里观赏美景。现在假如有些外国朋友登上万春亭,请你当导游,你是否能把这里的美景向客人们介绍一番呢?我们先来准备准备,你自己选一个方位的景色说得生动具体,可以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学生准备。
交流。
四、总结。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六
1、能领悟作者按方位顺序,有重点地记叙游览过程的.写作手法。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7自然段。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跟着旅游团去旅游,是谁领着你们游览的?(导游)
今天,我们正好有一个旅游团想去北京的景山公园游玩,请你来当小导游好吗?
我们一起出发吧!
2、读课文,画导游图:
2)请我们的'小导游赶紧画一张导游图,我们好出发去游玩啊!
3)填图(完成事先发下去的一张图)
4)请x导到电脑上来点一点,告诉我们今天游览哪些景点。
哦,我看明白了,原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多景物啊。
4、仔细学文,介绍景点:
好的导游到每个景点都会向游客介绍,请你读课文准备,把你最喜欢的景点,介绍给大家。
1)同桌互相介绍
2)指名介绍
3)指名三人有顺序地介绍,一人介绍一个景点。
5、积累
1)读课文,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读一读,然后把它记在脑子里,以后向别人介绍。
2)自由准备。
3)指名读或背。
6、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剩余作业。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8个生字,读准“累、拾、禁”这3个多音字的读音;读写“凉爽”等11个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2、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7自然段。
4、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3课时。
1、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2、读懂课文,了解各段的主要意思,联系上下文说出词义。
3、词句训练和朗读、背诵的训红练,学习按全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大意。
3、能按游览顺序(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一、引入。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
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要求:a通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划出来,按要求自学。b想一想:课文写了谁,游览了景山公园哪几个景点?用记号标出。
(2)交流自学结果:指名试读课文,评议、正音。特别注意多音字“拾”在“拾级而上”中的读音,“累”在“果实累累”中的读音,以及“禁”在“紫禁城”中的读音,让学多读几遍。注意生字“压”与“庄”,“伐”与“代”的区别。
(3)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说说课文写了“我们”游览了景山公园的哪几个景点。(景山公园大门、果园、万春亭)。
根据单元提示,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本课作者以地点变化写游览的经过,可以参考表示地点的词语分段。让学生划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再分段。
四、布置作业 。
抄写词语四遍。
教学目标 :
1、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千姿百态、尽收眼底、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
3、激发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抽读一些生字,回忆课文的分段,按什么分。
二、新课。
(一)阅读第一段(第1自然段)。
你能不能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
默读课文,把具体描述“万春亭”和“大花坛”的句子用“-------”划下来,认真读一读。
(二)阅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
想一想:这一段的第1句话可以省略吗?写了它有什么好处?“果实累累”是什么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出示一段话:
果园里的果树果实累累。海棠果在微风中摇动,一只只苹果又红又大,大柿子沉沉地挂在枝头。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几句话相似?你喜欢哪一段话?(可以说喜欢的理由,也可以用朗读表示)。
用“我们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的句式说说第二段的主要意思。
(三)读第三段(第3—7自然段)。
请学生用各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去理解“拾级而上”、“举目眺望”、“尽收眼底”的意思。
再让学生填空。
楼房厂房立交桥。
理解“屹立、淡雅、鳞次栉比、纵横交错”等词语的意思。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回忆全文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指导完成部分作业 。
2、让学生学习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抽读生字、词语。
2、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分段及各段的段意。
二、指导朗读、背诵。
1、请学生自己选一个你认为写得最好的自然段朗读。
2、抽读,师生评议。
3、以各种形式齐读。
4、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背诵。
三、指导完成作业 。
学生自己提问(你认为比较难的题目),可以由同学帮忙解答。
四、回忆课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引导学生用上方位词(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
图、生字卡片、配乐磁带;带领学生到郊外去游玩。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识字写字。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板书:秋。
说起“秋”,小朋友眼前会出现什么?
2、是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天朗气清。在这个宜人的季节里,让我们手拉手一起去郊外游玩好吗?(板书:游)齐读课题。
【当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他们会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地进入阅读。】。
二、进入情境。初步感知。
你都看到什么了?赶快读读课文。
1、自读。(师巡视)。
2、读给同桌听听,请他帮帮忙,听听有没有问题。(师巡视指导互纠)。
3、自由分段朗读课文,及时评价,相机纠正“打滚儿”、“逮蚂蚱”等词。
三、对话交流。体悟课文。
1、引读第一自然段。
2、让我们躺在松软的草地上,仰起头看看天空。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亮开嗓子喊一喊!(指导朗读第二段)。
生活经验,对课文加以拓展,丰富语言。]。
3、让我们站起来,走近农田看一看。(出示大幅可爱的稻子、高粱、棉花的农田图,远处可模糊些)你看到了什么?跟它们说说悄悄话好吗?(指导朗读第三段)。
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背诵儿歌《秋天到》。
4、下面我们自由活动,同学们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好吗?(师询问孩子干了些什么?感觉怎样?)(指导朗读第四段)。
【让学生动一动,把激趣放到重要位置,注重情感的投入,使学生爱读。]。
5、引读全文。(配乐)。
四、学习生字。
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了解汉字的形体美,自能进行识字。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九
1、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迷人,真诚赞美秋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多向互动的讨论交流,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培养学生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的习惯,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秋游”是一节生活体验性的口语交际课。主要是讨论去哪里,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在表达中需要教师引导。
1、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他们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谈话激趣。
3、这节课,同学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我们怎么来组织这次秋游活动,好吗?
二、交流、分组。
2、刚才的交流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好玩的地方,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成小组,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
三、制定计划。
1、组内商定比较详细的秋游活动计划。如:
秋游的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在某处集合。
秋游的地点:某公园、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准备:联系各项事宜、旅游所需物品、食品。
秋游的活动内容:游览、做游戏、爬山……。
2、全班交流。
(1)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小组推选代表、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2)其他同学倾听,等代表陈述结束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评议计划的合理性。
评议大体把握以下几点:
a.过程具体,内容细致,防止简单化。
b.态度自然、大方,语言得体。
c.设想周全,形式新颖。
d.要用商量的口吻。
3、商讨注意事项。
从秋游的地点、线路中、活动安排来看,各小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出发前,我们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可以把讨论的事项写下来。
4、评出最佳创意、最佳策划奖,并颁发证书。
四、总结。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讨论,我们的秋游活动出现了很多可行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他的方案我建议送给其他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安排秋游活动时参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
1.小朋友们,在练习1中,我们学过四个描写秋天的成语(屏幕出示):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齐读)
2.谁来说说金风送爽的意思?有一句话恰好就是它的意思:出示: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渐渐”是什么意思呢?(慢慢,逐渐,一点一点地)
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秋天天气的变化。揭示词:金风送爽
3.在这样凉爽的天气里,(点击出现: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快快跟着老师,一起去秋游吧。
过渡:看,我们来到了哪儿?(郊外)什么样的地方是郊外呢?(远离城市的野外,那里没有...没有...只有...)郊外这么美,真是秋游的好地方。
1.现在你就在郊外,眼前你看到了哪些景色?
2.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也描写了郊外的景色,自由读一读,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1.现在,我们和书上的小朋友们一起观赏着郊外的景色吧。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
a(蓝蓝的天空)(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读读这句话,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1)颜色:蓝蓝的,这里用了两个蓝,说明天空非常蓝,还可以怎么说呢?(出示填空( )的天空)
(湛蓝湛蓝的天空,瓦蓝瓦蓝的天空,蔚蓝蔚蓝的天空)
(2)大:从“一望无边”这个词可以看出天空怎么样?(大)
什么叫“一望无边”?(没有边际)是呀,天空这么大,一眼看不到边,真是无边无际啊!
(3)天空这么蓝,这么大,多美呀,你能读好吗?
b仔细看看,天空中有什么呀?(白云)
(1)天空中的白云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句子: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2)为什么白云像白兔,像绵羊呢?
(3)白云有时还会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
先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交流。最后集体交流。
(4)小结:天空是白云的家,它不仅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飘荡,而且,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多悠闲,多自在啊,多快乐呀!让我们也做一做白云,读读这段话吧。(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天空无边无际,白云变化多端,此时的郊外可真是——秋色宜人!
2.让我们再向远处看一看,看到什么了?(农田)
(出示句子: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2)a农田里,稻子黄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你看到的稻田?(稻子黄了,像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像铺了一地金子,像金色的海洋,像洒满金色的阳光)
小结:稻子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告诉人们它已经成熟了。
b高粱
(高粱红了,像一片火的海洋,像喝醉了酒的娃娃,像火红的太阳,像一个个火球)
小结:高粱也成熟了。高粱地里火红的一片,就像是农民伯伯的笑脸。
c棉花
(棉花白了,像积了厚厚一层雪,像一片白云,像雪山,像草原上的羊群,像云海)
小结:棉花裂开了嘴笑了,好像在向人们报告丰收的喜讯。
(3)农田里,色彩斑斓,庄稼丰收了,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向农民伯伯报告庄稼成熟的喜讯吧。
过渡:看来秋天不仅是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个丰收的季节,真是硕果累累啊!(揭词)
1.在这样秋色宜人,硕果累累的郊外,同学们在干什么呢?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读读第四自然段吧。
交流
(1)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你在草地上打过滚儿吗?你来读读这句呢。
(2)有的忙着逮蚂蚱,你逮过蚂蚱之类的昆虫吗?怎么逮的?你来读读这句。
(3)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什么叫两开嗓子?你会喊些什么?
同学们还会干些什么?(玩倒立,捉蝴蝶,做游戏,跳舞,唱歌,画画,拍照,围着老师说着笑着....)
看呀,大家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3.同学们不受任何约束,多自在啊。自己读读这个自然段,体会他们开心的心情。
4.让我们齐读第四自然段,再次感受秋天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揭词:兴高采烈)同学们现在可真是——兴高采烈呀!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一
1、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境图。
一、情境引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说图意。
2、结合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
二、探讨计算方法。
1.全班汇报提出的问题。
(1)两队都上了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2)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2、独立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请同学们先独立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3、全班交流算法。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不能上船的人数。
45+25=70(人)90-70=20(人)。
重点指导第一种算法的竖式,问:每一步都求的是什么?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4、解决第二个问题。
乘车返回学校,还有多少人没上车?
请你说一说解答的理由。
5、算一算。
89―36―27=100―54―38=。
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85567164―25―17―34―12()()()。
2、计算。
77―33―2596―39―45100―91―8。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秋游。
(1)90-45-25=20(人)。
(2)两只船共能坐下的人数;空着的座位数数。45+25=70(人)90-70=20(人)教学反思: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二
《明天要秋游》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歌,描述了秋游前夜辗转反侧不能人睡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盼望秋游的迫切的心情。课文虽短,但简短的语句中富有诗歌特殊的节奏感,蕴含了丰富细腻的真情实感。
1.学会“方、么、去、白、什、才”六个生字,会认八个生字。认识新部首单人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3.联系生活实际,在读中感知、体会小朋友盼望秋游的心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之情;培养良好的读书、思考、听话说话、写字的学习习惯。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盼望秋游的心情。
生字词卡、秋景短片。
1课时。
〈明天要秋游》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歌,简短的语句中蕴含了丰富细腻的真情实感。要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语气,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达到共融,甚至读出儿童诗的味道,对于刚上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这样几个要点:以读为本、层层落实,体现对读的指导的层次性;同时,注重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重点词句;在读中体会文中小朋友盼望秋游的迫切的心情。
1.以读为本,层层落实。
语文课堂上应该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读,要有层次,每一次读,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有落实和反馈,层层落实,逐步做到在读中有所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
比如初读课文,设计了三遍读课文,每一遍都有明确的目标:
第一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扫清生字障碍,并检查反馈正音;第二遍,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读,这一遍不仅读准字音,主要注意把词语读连贯、句子读通顺,在自己尝试的基础上反馈检查指导读好词语;第三遍,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了解课文的内容,看看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时,有三个层次:第一遍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看看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重点引导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意思,再体会读、指导读出语气;在理解、体会了各小节的意思后,再连起来朗读,进一步感受、赏析。
这样,有层次、有目的、有反馈的读,层层落实,逐步引导学生由读准到读通、读好、读得有感情。
2.联系生活,引导感受。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是“白纸”一张,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予以尊重和重视,在理解语句、课文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生活的经验去体会、感受。
比如,让学生联系生活回忆、想像“洁白柔软”的云是什么样子、像什么(比如:小绵羊、小白兔、棉花糖……)想想树“那么多种颜色”都会有哪些颜色,以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词语,进而切身体会句子中小朋友那好奇、渴望亲眼去看的心情。再如联系学生自己秋游前夜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心情与感受,来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
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从学生的经验世界进入,激发他们来自生活的无限的再造想象,重视他们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感受生活,走进课文与课文对话,在读中有所感悟。
3.培养习惯,激发情感。
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每节课都达成三维立体的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往往受重视,而另两维的目标往往被忽略。实际上,三维立体目标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如果不注意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目标的落实,则无法真正很好地落实知识与能力这一目标。
教学不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听讲、读书、思考都会成问题。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朋友,拿书、读书、听讲、发言、听话、观察、写字等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尤为重要,这既是落实教学内容的必须手段,又是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不激发情感,课堂有如没有生命的一潭死水。设计中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开课由生活中美好的秋景引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与向往之情;朗读时调动学生曾有的真情实感去体会、感受,和课文表达的情感达到共融等等。因此,教学目标设计体现了三个维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时时重视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人: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2.(播放课件欣赏与秋天的风景,和着音乐生动地描述)秋天到了,天空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秋天的景色是那么迷人,大地就像穿上了五彩的外衣……每到秋天,老师会带小朋友们去秋游,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这些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秋游吗?看,这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的心情,他呀,明天要去秋游啦!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课文——(板书小朋友头像和课题)。
3.揭题:7明天要秋游。
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读准字音,读连贯),齐读课题。
明天要秋游啦,这个小朋友她在想些什么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宇音。(生自由读)。
2.用圆圈把田字格里要求学会的生字圈出来,用短横画出双横线中要求会认的字,边画边读,读准字音。
3.同座互相读一读、听一听,看看这些字读准了没有。
4.出示字卡,检查字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轻声、平翘舌音。
5.把生字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课文,注意把词读连贯,把课文读通顺。
6.出示词卡,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读轻声及词语的连贯。
7.再读课文,想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些什么不懂的地方?(生自由朗读课文)。
8.生交流,师小结梳理归纳。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在小组里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参与、了解。
指名发言交流。
(2)师范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3)生自由尝试读。
2.体会感悟,指导朗读。
(1)第1节。
指名读。
谈话:那里的树真的有那么多种颜色吗?大家想像一下会有些什么颜色的树呢?
指名结合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说一说。
引导在语境中体会“真的”:你们说了那么多种颜色,小朋友有点不相信,他想——“真的”有那么多种颜色吗?(读词:真的)。
师评议、引导,指导读好“翻过来,睡不着”;读出气真的……?”
对多种颜色的树的遐想,读出不太相信、向往的语气。
(2)第2节。
自由试读。
感悟体会:那地方的云真的那么洁白柔软吗?洁白柔软的云会是什么样子,像什么?
指名结合生活经验以及想象说一说,理解“洁白柔软”,体会云的美。
再指名读,评议引导读出睡不着轻轻地叹息和对洁白柔软的云的遐想。
(3)第3节。
自由朗读第3节,指名读,引导读出急切、盼望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自由读、指名读(配乐)。
[律动]。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齐读生字。
2.出示“什”,认识新偏旁“单立人”。
3.观察笔顺,自己记忆字形。
4.观察“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5.师范写“什”,注意笔画位置及运笔方式的指导。
6.生练写生字。师巡视,提示写字姿势。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迷人,真诚赞美秋天,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多向互动的讨论交流,设计出组织秋游的方案。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培养学生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的习惯,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养成尊重别人的好习惯,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秋游”是一节生活体验性的口语交际课。主要是讨论去哪里,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感兴趣,但是在表达中需要教师引导。
1、要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他们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2、让学生得到交际锻炼,还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谈话激趣。
3、这节课,同学们就一起商量商量,我们怎么来组织这次秋游活动,好吗?
二、交流、分组。
2、刚才的交流让我们认识了许多好玩的地方,请大家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成小组,为我们的秋游各做一个计划。
三、制定计划。
1、组内商定比较详细的秋游活动计划。如:
秋游的时间:几月几日几点在某处集合。
秋游的地点:某公园、某村、某山……。
秋游前的准备:联系各项事宜、旅游所需物品、食品。
秋游的活动内容:游览、做游戏、爬山……。
2、全班交流。
(1)班长主持全班讨论,小组推选代表、陈述本组的想法和理由。
(2)其他同学倾听,等代表陈述结束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评议计划的合理性。
评议大体把握以下几点:
a.过程具体,内容细致,防止简单化。
b.态度自然、大方,语言得体。
c.设想周全,形式新颖。
d.要用商量的口吻。
3、商讨注意事项。
从秋游的地点、线路中、活动安排来看,各小组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过,秋游出发前,我们还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可以把讨论的事项写下来。
4、评出最佳创意、最佳策划奖,并颁发证书。
四、总结。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讨论,我们的秋游活动出现了很多可行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将选定一个方案,快快乐乐地去秋游。其他的方案我建议送给其他年级的小朋友,供他们安排秋游活动时参考。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确定主题:
风清云淡,秋高气爽。让我们在金色的季节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请用你的眼睛,用你的心,用你的笔,记录下秋游的见闻和感受吧!
10月20日,同学们去了木兰草原秋游,大家觉得玩得怎样?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木兰草原的由来。大家知道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那么木兰草原与木兰将军当然也有一段渊源。相传,木兰小时侯经常骑上她那匹心爱的白马飞奔来到草原练兵习武,人们常常看到木兰驰骋草原的英武雄姿。后来,木兰替父从军,在边关征战十二年。凯旋归来时,一群景仰木兰将军的将士,追随她一同来到木兰将军的故乡——黄陂。这群将士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草原的少数民族,为了让他们既能安居乐业,又能长期与自己朝夕相伴,木兰将军决定给他们找一处理想的居所。经过反复斟酌,木兰将军决定把少年时骑马练箭的草原之地划拔给这些将士。当将士们看到这片水丰草美的草原时,就深深爱上了这里。从此,他们就在这里建立起自己新的家园。再后来,朝庭一位钦差大臣来黄陂拜访木兰故居,当他看到这片美丽的草原,再联想到木兰将军动人的故事,于是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
这样这次作文我们就写游木兰草原。
二.指导写作:
想一想。
一、写景要有选择。
1.这一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
浮雕门楼,游乐场,蒙古包表演厅,清澈的白鹭湖,碧绿的王子草场,300米的滑草,敖包相会。。。。。。
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就是要求我们写景要有选择。游览一个地方,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如果此时不加选择,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出来,那么写出来的只能是一本“流水账”。尽管每一种景物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道理有两条:一是一篇游记篇幅有限,容不下那么多内容;二是样样都写,难免写得平淡无奇,使文章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哪些内容是该写的重点呢?这就要看游览的对象来定了。如果游览的是名山大川、园林花圃,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形、其色、其态等方面的特点;如果游览的是古迹名胜、亭台楼阁,那么描写的重点是其历史沿革、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
我们游览的是木兰草原,描写的重点是什么呢?你准备选写哪几处呢?
三、注意描写的顺序。
3.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秋游的过程?首先要了解写游记一般有哪几种顺序呢?
(一)游记常见的顺序:
1以游踪为序。游览的顺序就是文章的顺序。
2以方位变化为序。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到右,由右到左;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先中间后四周,先四周后中间地观察,按照观察的顺序布局全篇文章。
今天作文按什么顺序,试一试中明确了要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秋游的过程。
(二)、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
2.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2.选好观察点,从不同角度描写秋游的所见、所闻、所感。看图滑草图。
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蓝色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作者描写草原是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静态到动态。当然,构段方式这里还有中心句,过渡段,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四步:(文为心声)风清云淡,秋高气爽。让我们在金色的季节里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写走,秋游去,是为了表达我们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地喜爱,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文为心声)写景文章的特点就是要情景交融,既要写景,也要抒情,要使笔下景与作者的胸中情统一起来。人们常说“触景生情”,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作为游记,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要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可以是写景之后直接抒情,也可以是把情融进写景的字里行间。直接抒情也好,间接抒情也罢,情必须是依景而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在试一试中明确要求:3将描写景物与抒发感情结合起来。
我们刚学了13课,游三峡,作者是怎样抒发情感的呢?想着就要看到日思夜想的三峡了,我是多么兴奋哪!想着就要看到日思夜想的()了,我是多么()哪!这是一幅多美的山水画呀!这是一幅多美的()呀!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呀!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游览()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呀!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一、写景要有选择。二、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三、注意描写的顺序。四、要情景交融。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能仿照课文,进行简单的写话训练。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仿照课文,进行简单的写话训练。
多媒体、实物投影、词卡。
一、看图激趣。
1、(幻灯出示班级孩子秋游的照片)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这些照片是什么时候照得吗?(生齐答:我们秋游的时候。)。
3、好!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去——秋游。(板书课题,出示课题,一起读)。
二、观察课本插图。
1、(出示课文插图)他们来到了美丽的郊外,郊外就是离城市很近的田野和乡村。
2、同学们在郊外看到了哪些秋天的美景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师指导学生按照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图片(天上怎么样、远处怎么样、近处有什么),指名生回答,根据孩子的回答师相机出示词卡,指名读、多种形式练读、齐读。
3、郊外的景色多么迷人啊,小朋友们想不想去?
三、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把语文书打开到22页,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样美丽的景色的。读之前,先来看看老师送给你们的阅读小提示。
出示小提示:(1)读课文的时候如果遇到有不认识的字,一定要仔细地读标注在汉字上面的拼音,把字音读准确。(2)先一句一句的读,等把句子读通顺了,再一段一段地读。(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按照老师给你的小提示认真的读一读课文,你一定能读的好,试试看,你一定行!(学生自由按要求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谁能来为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词卡)凉这个字很容易读错,读准它的边音,指名生读。
3、注意观察凉的字形(右边是一个京,左边是两点水),两点水通常和什么有关呢?(和冰、冷有关,表示天气寒冷)。
4、(1)是呀,天气变冷啦,秋天来了(点课件)——(学生: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2)请大家再读这句话!(出示:秋风起了,天气凉了。)谁来读?(指名学生读这句话)。
(3)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呀?(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渐渐)(点课件:渐渐变色)。
(4)有渐渐和没有渐渐有什么区别呢?(生:渐渐就是慢慢变凉的……)评价:你很会思考,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
(5)对啦!渐渐就是慢慢变凉的,不是一下子变凉的!
6、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变凉了,谁能读出天气慢慢变凉的感觉?(指名生读。)。
(评议:唉呀老师能感觉到有点凉了……。老师听出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天气真的一天比一天凉了……。)。
7、(1)在这样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里,同学们——(读: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
(2)(点郊外变色)出示词卡“郊外”,指导记忆字形:郊的左边是一个交通的交,写的时候撇要变成点,右边是一个耳朵旁,你知道耳朵旁表示什么意思吗?指名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师释疑。耳朵旁有时候表示山,利用实物投影演示耳朵旁的演变过程,所以说啊,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郊外啦!这么美的地方,咱们读好它,齐读。
8、秋游呀!对于小朋友来说,可是件高兴的事啦!谁来读一读这句呢?(评议)。
9、让我们一起去玩吧!捧起书,美美的读第一段!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秋天美在哪里呢?我们先去欣赏天空的景色吧!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人思考。指名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板书:天空)。
2、(出示天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天空?指名生回答?(除了可以用“……”的,还能用什么词语来表示很蓝很蓝?蓝蓝的、蓝湛湛的、碧蓝碧蓝的天空)。
3、是呀,秋天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所以我们一眼望出去都望不到边了!这句话在课文里有,你能找到并把它念出来吗?指名生回答: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4、说的真好!(出示词卡)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一遍,好吗?(生领读,齐读)。
5、课文用“一望无边”这个词写出了天的广阔,你们能不能换个词也能表示天的大呢?(指名生说,一望无际,无边无际)。
6、天空它还像一位魔术师。你看,他在变什么?指名生回答,出示词卡(绵羊、白兔),朗读,记忆字形:你瞧“绵”的字形,左边是绞丝旁,表示和丝线有关,绵羊身上常常的羊毛,就好像是长长的毛线。注意观察兔子的兔,那一点像什么呀?(小尾巴)。
7、真神奇呀!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配乐出示一组白云图片,然后出示: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有时像_______________,有时像_______________。
9、小朋友,你们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啊?(很美)(板书:美)。
10、秋天的天空带给大家这么美好的想象,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么美的天空吧!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秋天的农田美在哪里呢?(板书:农田)指名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小朋友听的同时在课文当中找答案。
生一:稻子黄了。
(1)出示词卡(稻子),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禾木旁,表示和禾苗、庄稼有关。
(2)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看到的稻子呢?(金灿灿、黄噔噔、金黄金黄……)。
(3)金灿灿的稻子多让人喜欢啊!你能读好吗?谁来读?指名两位学生读。(评议:颜色很好看。真的很美!)齐读。
生二:高粱红了。
(1)出示词卡(高粱),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米字旁,表示和粮食有关。
(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高粱?(红红的、火红的、红彤彤的、红艳艳的…..)。
(3)这样颜色鲜艳的高粱你想读一读吗?男、女生读。(评议:男生读的高粱是火红火红的,女生读的高粱颜色多鲜艳多好看呀!)。
生三:棉花白了。
(1)出示词卡(棉花),比较“棉”和“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木字旁,表示和农作物有关。
(2)看图说说,你看到的棉花是什么样子的?(雪白的、白白的、白花花的、柔软的……)。
(3)这样白这样柔软的棉花,你能读出来吗?(评议:老师听出来了,你特别喜欢这样的棉花)。
2、(出示第三自然段和图)同学们你们看,稻子黄了,他就成熟了;高粱红了,他也成熟了;棉花白了,棉花也丰收了,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同时,也是个丰收的季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这段,捧起书,我们一起读美它:农田里(学生齐读第三段)。
3、欣赏完五颜六色的农田,我们再到果园去瞧瞧,看看那里是什么景象?
指名生说,挑选生说的好的句子通过实物投影写下来。
4、小朋友们真棒,都会写课文了,我们的课文在你们的帮助下,又多了一小节了,现在让我们美美地齐声朗读这两小节。(配乐读)。
5、秋天的美景看也看不厌,赏也赏不完,小朋友们更是秋游中最开心的人了。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玩的吗?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四、指导写字。
1、欣赏完了秋天的美景,我们也该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了。来学两个生字吧!
2、出示“郊、凉”,齐读生字。
3、给生字找朋友,生组词。
4、小朋友们,我们会读了。还要想办法记住他们哦,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呢?(指名学生说记忆的方法)。
5、这两个字虽然简单,可是有粗心的小朋友在写的时候也很容易写错,下面一边认真看老师写,一边伸出手和老师一块写。
6、老师板书生字:
凉:左右结构,第二笔是提,左半部的京写的稍微往右靠,中间的口要写的扁而宽。
郊:左右结构,左边交的最后一笔撇变长点,交写的瘦,右半边耳朵旁写的下一点。
7、生描红,评议。
8、今天这节课,我们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欣赏看秋天的美景,当然,秋天的美景是看不完,赏不厌的,下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继续去郊外赏景游玩。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六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秋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1、通过观察图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指名读、范读、自由朗读等达到不同方式读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朗读的方法使孩子会读书。
2、通过读文、组词、用词说话、 讨论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里的字只识不写。理解能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认知,做到会认会写会用,在老师的指导下书写生字,达到规范、端正、整洁。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
重点: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难点:
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1、示范朗读,引导点拨。
2、看图、想象与品读相结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刚学过《秋天到》这首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解题
1、读课题,“秋游”这个课题什么意思?
2、拓展:春天,我们到郊外游玩叫什么?在天朗气清的秋天里能去郊外游玩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呀!带着这种欢乐的心情齐读课题。
3、孩子读了两遍课文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带着问题读书,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观察图画,初读课文
2、田野上同学门在干什么?
(用“有的……,有的……,有的……。”回答)
4、 课文预习的时候我们标出了小节,画出了生字词。让我们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吧。
5、 指名读,评价。
6、 听你们评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读这篇课文了。
7、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其实,课文的第一小节就告诉了我们课文主要讲的事情。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课件比较:天气凉了和天气渐渐凉了,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准确?“郊外”什么意思?到城市以外的田野游玩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一齐读读第一小节。瞧,孩子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
五、认识生字
1、相信读好了课文,我们能更好地认识课文的生字宝宝。
2、课件出示词语,同桌互读,遇到不会读的字怎么办?
3、指名读。
4、四人小组读字组词,讨论记字办法。
5、交流
6、开火车读字组词。
六、指导书写
1、认真观察田字格,看看哪个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醒。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
2、按笔顺表书空。
3、师范写生字,生书空。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字词。
2、通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来到郊外同学们都看到什么呢?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你感受到什么?
2美在哪里?请划出写“美”的词语。
3请学生演板: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4想象一下,白云还像什么?
出示:___天空___,几朵白云有时像______,有时像______。
5这么美的景色,谁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第三自然段
秋天的天空很美,那秋天的田野怎样?
1出图,你能用一句话说说农田的景色吗?
2这样的美景,谁愿意读读?
3你们觉得美吗?美在哪儿?
是啊,秋天的农田五彩斑斓,确实很美。
你能说说,稻子黄了,黄得怎么样?高粱红了,红得怎么样?棉花白了,白得怎么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多种。)
4出示:
农田里,稻子黄了,___;高粱红了,___;棉花白了,___。
我们应该怎样朗读?(赞美、高兴)
4、第四自然段
在这样的风景中郊游,同学们玩得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1自读,他们是如何玩儿的?
2假如我们在草地上会怎么样?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3带着这心情来读一读,看看谁已经融入图景了。
5、齐读全文。
四、拓展
1、描红。
2、朗读,并试着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天空 美
秋游 农田 美
(郊游) 同学们 乐
六、教学反思:
秋游景山教学设计篇十七
执教者:城郊中心小学 费燕萍。
一、 教学目标 。
1、 指导学生学习2、3段,理解词语“果实累累”、“拾级而上”、“举目远眺”、“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意思。
2、 读懂作者按游览顺序及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3、 初步了解抓住重点事物写出其特点的方法。
4、 让学生感受到景山公园美丽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
重点学习第三段,读懂作者按方位顺序观赏景物的方法。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进入角色,相互协作,自主感悟。
1、走进大门。复习朗读第一段,再现情景。
2、进入果园。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果园图。(整体图,果实累累局部图)。
(2)交流感受。观察说图,体验“果实累累”(说品种,说数量,说重量,说特点。)。
(3)学文体验。读第二段。划:景物、特点。悟:词句美。说:感悟体验。
3、登亭远眺。
(1)情景感知。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北京。
(2)学文体验。自读:读远眺北京城西、南、东三个方向的美景的词。
自悟: 划出描写景物及特点的词句,体验词句美。
(3) 作交流。说说自己登亭远眺中哪个方向的景物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相应画面。
交流感悟体验:重点讨论描写景物特点的词句,读懂课文如何写出北京城的美丽,体验文字美举目眺望(美丽)。
朝西望:洁白如玉 明亮 一只只 一片片。
向南望:庄严 金装 雄伟 延伸。
往东看:鳞次栉比 新型 纵横交错 巨人的步伐。
(4)再现情景,梳理游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