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开题报告参考范文(18篇)
一份好的报告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能够准确表达观点和论证,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写报告时,通过使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等支撑材料,可以增强报告的可信度。如果你需要写一篇报告,不妨参考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给你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指导。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一
题目汽车板簧下料工序的优化及设备改进。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姓名:高峰指导教师:李延胜。
1课题来源。
青岛帅潮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主要包括:各种轻、中、重型汽车钢板弹簧。目前汽车板簧下料工序主要包括:下料、冲孔、打字三个工段,大部分操作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只能满足低端产品的生产需要。本课题在消化吸收原来工艺及设备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对原来工艺及设备进行总体优化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汽车板簧是汽车重要的专用零件。它承载着自重和载重,是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受力零件,由于它的工作条件不好,故它又是汽车上的易损件之一。每辆汽车的用量很大,有前簧、后簧、主簧、副簧之区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告诉发展,板簧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快步伐,板簧的生产效率和工艺也必须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们所考察的帅潮集团下料、冲孔、打字三个工段,大部分操作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只能满足低端产品的生产需要。较低的加工精度,已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纯手工的操作效率,也不能满足产能的要求。所以公司亟待更新一批新设备,并且尽可能实现各工段之间的自动化,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1目的。
1、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设备的更新和各工段之间的自动化,节省了各个工段之间的过渡时间,较之目前公司人工搬运的状况,生产效率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加工精度的提高。
目前公司的生产采用纯工人操作,下料的误差会比较大,满足不了高加工精度的加工要求,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条料的自动进给、剪切,下料精度会大幅度提高,以满足高精度要求。
3、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目前,帅潮集团的加工方式均采用人工,依靠人力搬运几十上百斤的材料,
一天的工作劳动强度特别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条料的自动进给,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减少操作工人的数量。
目前的生产状况各个环节都需要工人操作,各工段之间的衔接也需要工人搬运,工人数量相对较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材料的自动上料和工段之间的自动化,肯定会减少工人的数量,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2.2意义。
汽车板簧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零件,起着缓冲,导向,传递和减震的作用,是对汽车的承载能力和舒适程度的保证,因此用量极大。随着汽车加工工艺的提高,对板簧精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传统的生产方式不仅不能满足精度要求,产量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的研究就显现出更大的意义。
针对目前工厂的情况,对下料工序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并且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关键是增加了产品的精度,满足更高的市场要求,也是公司的产品具有更进一步的市场竞争力。对我们而言,期间对我们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使我们受益匪浅。
3国内板簧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3.1国内的生产现状。
汽车钢板弹簧的用量相当大,它不仅要满足新车的配套要求;而且,还要大量供应于汽车配件,满足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板簧损耗。
个板簧的截面组织均匀、力学性能良好、疲劳寿命较高等等。
近几年来,在减轻汽车自重、节约能耗的要求下,变截面板簧应运而生,并得到大力发展。目前,美国已有85%以上的汽车板簧为变截面板簧。这类板簧结构,可以使板簧重量降低30%一50%,片数减少50%一70%;节约了用钢,减轻了汽车的自重。
为满足板簧的技术要求,其制造工艺和设备也有了新的发展;以保证板簧的外观形状、尺寸公差,以及内在质量。新型水性淬火介质的应用;机械、液压一体化;机械、液压和微机控制一体化的生产、检测设备;正是为适应板簧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
3.1.1.下料。
(通常100t冲床的最大安全下料厚度为l孙n),其使用将受到限制。
下30多片;但要求工人操作技能高、反应快,下料厚度通常是12nun。这一设备,使用安全,具有自动导料装置;装有前、后定位架,无论长、短料都能下;冲击力很小,下料平稳,最大下料厚度为20―22ⅱm(电动机功率为7.5kw)。下薄料对,适当提高剪切次数。就是一种理想的板簧下料设备。
3.1.2.校直。
好,且设备造价低。一台lofr校直机,可作二台oo1"冲床使用,而售价只有一台冲床的价格。
3.1.3冲孔和切边。
板簧的冲孔和切孔,现今还没有专用的设备;使用冲睐和模具进行冲孔、切边是行业中较为通用的方法。
3.1.4变截面(锥形)板簧的轧机。
变截面板簧,具有重量轻、片数少、减震性较好等优点i国外已大量应用,国内应用也正在增加。是板簧的发展方向。变截面板簧,可分为长锥和短锥二种。变截面板簧的生产。通常用变截面轧机和辊锻机;长锥的变截面板簧,通常采用变截面轧机。
3.1.5包耳。
包耳,也是板簧成型中的重要工序。采用手工卷耳机和芯棒、以及合适的工装,虽可以方便地完成这一工序;但工人劳动强度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通常用于小批量试制。液压全自动包耳机,则是一种较理想的包耳设备。这一机器,集液压与机械为一体;设备中的三个油缸,分别完成定位夹紧、穿芯棒、包卷耳等动作,由液压自动代替手工劳动。每8―10mm可以完成一个包耳动作,使用十分方便。
3.1.6卷耳。
卷耳机卷耳,是板簧锻制成形的又一重要工序。卷耳设备也有多种,用冲床工装模具和手工卷耳机配合,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投资少,如果控制得好,质量(卷耳机垂直度和平行度)也可以基本保证;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北方的板簧厂,多用辽阳板簧设备厂生产的机械式二工位卷耳机;即:第一工位为切边压形,第二工位为压卷。这种设备工作较可靠,但笨重;且模具加工较复杂,工作时噪音也大。
3.1.7淬火成形工序。
淬火成形,是板簧行业一直采用的关键工序。即加热至奥氏体化后,在成形淬火机上压形.然后淬火。常用的淬火机有二种:种为机械式的;即:夹紧成形时通过涡轮、涡秆带动夹具使板簧夹紧成形,经过一套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进入油淬火和摆动。机械式淬火机:工作可靠,且夹紧力较大;可以淬厚板簧,维修电较方便。缺点是噪音大,且夹紧和入油速度较慢。单个机器在一个淬火油池还在使用,但在生产线上已经使用不多。另外一种为液压式垂直入油淬火机和二缸液压淬火机,其夹紧力靠油缸的压力和油缸的大小来确定关紧入油和摇摆。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二
2、国内外现状。
反应釜的旋转轴密封装置是反应釜乃至整个工艺流程发生故障最频繁的关键部位之一,一旦整体式密封发生故障需要检修时,整体式机械密封装置拆卸十分麻烦,维修周期长,因此密封界一直致力于研究开发剖分式机械密封件,以求在不拆卸轴承、减速机、电机等部件的情况下完成机械密封件的更换。剖分式机械密封即将密封装置主要的密封件,包括密封端盖、密封副、传动套、橡胶圈等,都设计成剖分式的结构,密封件剖分面通过螺钉链接或插接式连接。这种结构形式的密封装置无须拆卸反应釜的其他装置即可直接进行安装、拆卸等工作,大大的降低了设备的安装、维修成本。下面简单介绍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外现状:
1、1991年日本nagaiyataro等发明了“带有剖分环的机械密封”,其密封环被一个带预制沟槽的支撑环覆盖住,用“o”环镶嵌在预制的槽中。
2、bessette等发明的“完全剖分集装式机械密封”,由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依据集装式设计标准设计。装配采用定位螺丝把密封装配固定在转轴上,用套筒和槽来固定静组件于密封腔上。结构非常简单、操作方便、安装时无需测量或推测工作。
3、尽管如此,剖分式机械密封并未获得真正的应用。直到才由德国burgmann公司生产出产品并应用于水处理、制浆和发电等工业装置中。
2.2国内现状:
1、马卫东开展剖分式机械密封研究较早,年发明了一种用于大型反应釜和大型泵的分体式机械密封,其动环通过推环、传动环固定成一体,动环、推环、传动环均由对称两部分组成、且分别由具有斜面的两个半夹紧环固定;静环、静环座、压紧螺母固定为一体,静环、静环座上的具有斜面的两个半夹紧环夹紧。
2、20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对剖分式机械密封进行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后,参照德国博格曼公司研究和生产部分剖分式机械密封产品。共设计制造了20多套单端面、小弹簧结构剖分式机械密供石化行业使用(图2),但是试验证明,该完全剖分式机械密封装置在釜内压力为0.05mpa、常温的工况下运转良好,在将釜内压力升高至0.1mpa时,有大量气泡逸出,但是将釜内压力升高至0.15mpa时,有大量的气泡逸出。故该剖分式机械密封适合于工作参数低的工况下使用,不适用于压力大于的0.1mpa反应釜轴封。
3、方案拟定。
一般地,机械密封主要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a.由静止环(静环)及旋转环(动环)组成的端面,二者通常为研磨面,被称为摩擦副;b.辅助密封圈,也是机械密封装置中较为关键的密封件;c.使旋转环同轴一起作旋转运动的传动机构。
方案一:具有扣形结构的剖分式机械密封圈。
扣式密封圈:接口处采用扣式结构。如图3所示,密封圈接口的两端相问地分布有扣和相同形状的密封腔,接口两端分布相反。另外,密封腔底部设有一层粘胶,以保证扣形结构和密封腔的紧密接合,并能有效防止扣形结构脱离密封腔,保证了密封圈工作的可靠性。图4分别为扣式密封圈接口示意图。
优点:保证了密封的紧密性与可靠性。采用一端剖分式,结构简单,安装、维修与更换方便。无须拆卸反应釜轴上的其他装置即可直接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减少维修时间,节约维修成本,有效地解决了某些釜用密封件不易拆卸的困难。
缺点;制作工艺稍复杂。
方案二:嵌入方式。
优点:直接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减少维修时间。
缺点:制造较复杂,且在实际工作中,图中的设计使得强度降低,在使用过程中。
极易出现问题。
方案三:搭接式弹性密封。
密封机理:该环依靠自身弹力的作用,上搭接头有突出部分与相对应的搭接头的凹槽相契合,使其外圆与安装孔内表面紧密贴合而达到预紧式密封。
1.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
2.解读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写作技巧。
3.开题报告的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全文。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三
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锥齿轮减速,第二、三级为圆柱齿轮减速。这种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多输出、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优点。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齿轮、减速器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齿轮和轴的选择及其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次课题研究设计是大学生涯最后的学习机会,也是最专业的一次锻炼,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也使我对专业知识又一次的全面总结,而且对实际的机械工程设计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实施计划
收集相关资料:20xx年4月10日——4月16日
开题准备: 4月17日——4月20日
确定设计方案:4月21日——4月28日
进行相关设计计算:4月28日——5月8日
绘制图纸:5月9日——5月15日
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17日——5月20日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 王昆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邱宣怀 机械设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濮良贵 机械设计第七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 任金泉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5] 许镇宁 机械零件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 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委会 机械设计实用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四
实习地点:
老实验楼三楼301机床拆装实验室。
实习目的:
使我们机设专业的学生了解齿轮泵减速器汽油发动机钻铣床的内部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独立作图、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拆装一个不是很复杂的机械使我们树立一种机械构造是一种很严谨、很巧妙的设备,增强我们对机械的感性认识。
操作要求:
1、按主次进行拆装,先外部后里部,先主后次,
2、,合理分工,拆下的零件按顺序放置,
3、安装时不能遗忘零件,零件不能装反等。
实习收获:
1、详细了解了汽油发动机和钻铣床的工作结构和原理,
2、弄清了汽油发动机和钻铣床里的传动结构和原理,
3、与指导老师讨论了一个自己发现的问题并最终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4、独立进行了钻铣床主轴和工作台工作原理图的绘制,
5、提高了独立绘图的能力,
这一周是我们拆装辅机的实习课,从一开始,我就很认真的去对待,因为我知道,这样的机会来之不易,平时都是对着抱着课本,念着理论,说到实践,真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很珍惜,自始至终,我都坚持去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解,凡事都参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虚心向我们的老师请教!
我们的指导老师是几位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在他们耐心和热情的指导之下,我了解了齿轮泵减速器汽油发动机钻铣床等等这些从前只在理论书上看到的设备。在每个设备的动手之前,老师都是首先为我们详细的阐述机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和功能意义。
在拆装机器的过程中,我都积极的动手,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一个机器,是有很多零件组成的,很多时候,拆装并不是一个人动手去完成,而需要群体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又要需要每一个人在做的过程中很好的去配合,正所谓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整体相结合!在拆装所有机器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汽油发动机,它实在花了我们太多的时间很精力,我从中学到的东西最多,虽然我们装完它之后不能运转,但我们并不屈服于困难,最后解决掉了问题,终于成功了,当时心理真是难以形容的高兴!原来,工作可以带给人以快乐,特别是不怕困难挫折去解决一些高难度的工作,那样才会更有成就感!
拆装实习前我们都事先料想会有一大部分同学因为怕脏怕冷而“袖手旁观”,谁知,当我们一件一件拆下外部零件逐渐露出内部零件时,我们都被其内部巧妙而精致的机构吸引,于是精巧机构对我们吸引的热度的抵抗了天气的寒冷,我们都变得活跃起来了,生怕插不上手。就这样,一个完整的机床被我们几个人庖丁解牛似的“五马分尸”了,刚开始,面对拆下的一堆零件,我们傻眼了,这东西拆下来容易,想还原可就难多了。此时我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内涵――再详细的纸上谈兵也不能保证实践时的得心应手。
于是,我们从机械的工作原理入手,从传动结构开始分析,慢慢理清了各零件的`位置,找到了安装的方法后,安装起来就很顺手了。由此可以看出,零件的功能和其机构都是相统一的:
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反过来,零件的功能给定,其机构也大致定下来了。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又得出:
机器的功能和其内部零件的功能也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某个零件有什么样的机构,它就能完成某项功能,从而它就只能安装在机器中能完成此项功能的位置,举例说明,比如,齿轮能改变运动方向,那么齿轮就能安装在机器中需要改变运动方向的地方,以此类推。
后来,在我们即将顺利完成安装时,我发现有一个螺丝“独自”露在外边,不知道把它安装在哪,并且我们再三检查没有发现装配错误,在我们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给我们进行了讲解,帮我们进行了安装,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问题,我想,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不能在课堂上学到的进步。
机床拆装实习感想。
一周的拆装实习很快过去了,留给我的印象不仅是严冬下冰凉的金属零件,更多的是机床精巧的内部结构――齿轮相互咬合、轴与套严谨配合、运动的完美传递、零件表面工艺的精细每一项都使我惊奇。我想,一个小小的机床内部结构就是如此复杂和精巧,那么大型车床、数控车床的结构岂不是叹为观止,所以,机械制造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现在远不能企及的。通过这次拆装实习,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认真对待,都必须付出汗水和努力。当然这次实习也达到了我预先的目的,让我对发动机及变速器等汽车大型组件有了一个很深的认识,以前只有在课本上的感观性的认识,这次则是实践中的深入性的认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收益良多,无论是技能方面还是思想方面。在此,我感谢我们的老师辛勤的教导,也感谢自己的不懈去努力,我今后会好好的去发扬。
建议和意见。
1实验室可以为我们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供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实验机械。
2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在尽量少讲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机械的拆卸和装配。
3希望学校把实习的课时安排得更加长一些,让同学们能够进行更多的并且充分的完成机械拆装。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五
摘要:分析了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包括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各项制度、明确职责并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素质、加强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优化管理维护体系并注重动态管理维护,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作,为保证施工进度,施工过程中就有必要采用机械设备。同时,为促进机械设备作用的有效发挥,加强设备管理及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影响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施工现场条件、管理维护人员、管理维护制度等。随着公路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多,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与维护,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施工单位注重管理维护工作,但由于相关制度没有严格落实,一些工作人员管理维护责任意识淡薄,导致管理维护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预防施工机械设备质量和安全事故发生,降低不必要损失,确保施工进度,提高公路工程施工效益。
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是公路工程施工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能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实现对质量和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并促进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平的提升,推动各项制度措施有效落实,提高管理维护人员责任意识。还可以将设备故障和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出现不必要损失,保证施工进度,促进公路工程质量的提升。
1.1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施工单位将工作重心放在市场拓展、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方面。对机械设备管理维护重视程度不够,未能结合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维护措施,管理维护制度没有严格落实,相应的资金、设备管理维护的投入不足,管理维护人员较少,制约施工建设顺利进行,还可能给公路施工带来不必要损失。此外,尽管公路工程监督工作在保证施工安全、提高设备性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没有对管理维护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进行详细规定,没有明确管理维护的地位,尚未完全确定其职能,没有清晰认识其作用,导致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不到位。
1.2管理维护措施没有落实。
虽然公路施工单位普遍建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制度,明确管理维护的目标、流程和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但由于管理维护人员责任意识淡薄,没有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措施,施工中也未能采取有效的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方法,难以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不利于提高管理维护水平。此外,机械设备故障防范工作不到位。一些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施工时,没有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机械设备操作,预防性养护不足,日常巡视和维护不足,施工现场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制约机械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
1.3设备管理及维护方面的不足。
为保证公路施工安全,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维护,落实管理及维护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管理维护制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得到社会普遍认可。但这些制度未能有效落实,面临不少问题,机械设备管理维护工作面临更多问题和更严峻的挑战。例如,施工单位的业务竞争越来越激励,随着管理维护制度的建立,施工单位数量越来越多,它们之间的业务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不得不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自身发展,有可能忽视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但一些施工单位的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缺乏、实际经验不够,业务素质不高,不认真履行职责,影响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的提升。
为有效应对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的不足,结合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2.1提高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
施工单位和相关领导应该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的思想认识,认识到加强该项工作对推动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和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措施,在资金、人员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2.2严格落实设备管理及维护的各项制度。
结合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健全机械设备管理维护的各项制度措施,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推动管理维护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明确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职责,严格落实管理维护各项制度措施,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将制度有效落到实处,促进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平不断提升,使机械设备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重视机械设备管理,合理摆放,满足施工需要。重视各种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应用,掌握设备运营基本情况,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效果。加强机械设备检查工作,开展现场巡视和检查,及时排除存在的隐患,促进机械设备综合性能得到最佳发挥。
2.3明确职责并提高管理维护人员素质。
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检查和巡视施工机械设备,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检查工作,掌握设备运营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缺陷,使机械设备更好地运营和发挥作用。为此,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应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对保证公路施工工作安全有序进行,促进员工遵守管理维护各项规定,保证公路工程质量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落实管理维护的各项措施: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维护人才,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公路施工管理维护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严格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机械设备管理维护工作。加强管理维护队伍建设,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为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供保障。注重施工人员培训,使他们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操作,预防故障发生。
2.4加强施工现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注重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的管理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缺陷。完善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各项制度措施。事实上,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与挑战,根据这些问题与挑战,结合公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应该提高思想认识,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工作状态。加强公路施工现场巡视和检测,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巡视,做好施工机械设备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和运营状态,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建立并落实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措施,及时排除存在的各种隐患,促进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升。
2.5优化管理维护体系并注重动态管理维护。
例如,优化机械设备管理维护体系,对管理维护现状进行全面掌握,明确管理维护任务。改进管理维护方案,明确管理维护组织职能,完善相应的报告机制,提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现场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安全事故预控能力,有效预防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进行机械设备动态管理与维护,加强现场基本情况调查,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动态管理维护是十分必要的。建立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数据库,全面掌握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相关数据资料,为健全和完善管理维护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为提高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水平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文章主要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措施进行研究,机械设备管理维护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重视管理维护措施的有效应用。然而,目前还有很多方面值得研究和完善。例如建立管理维护预警机制,实施动态管理维护等,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并将其应用到管理维护实践中,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水平。
[1]曹琳.公路工程机械施工设备管理及维护常见问题[j].汽车维修,20xx(2):2-3.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六
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由于带式输送机有长距离、运量大、连续运输等特点,其已经成为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输送设备。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
由于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所以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此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现在对货物石灰比较常用,所以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
1、国外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
国外对带式输送机得研究包括多方面,比如输送机起动的优化理论,输送带横向振动理论的发展,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卸料轨迹与料流状态研究等等。具体研究发展情况几天如下:
最佳理论s—曲线起动此研究1981年开始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优化输送带的起动,使瞬时应力最小化。在启动时,s曲线在输送带上产生一个可预测的动态应力。
输送带振动理论的发展对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理论的研究,对运动的输送带出现振动和弯曲现象有了第一次数学解释,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法预测带式输送机的回程段振动的能量。得出了4阶偏微分方程的解,并被应用于具体的称为薄板的弹性边界。得出了一种方法,对钢丝绳芯输送带和织物带,预测运输段和回程段带的振动形式需应用不同的特殊边界条件。
滚动损耗的研究上世纪末,进行了预测长距离和转弯输送机摩擦力的新研究。
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了物料和输送带弯曲的影响,并且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他人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弯曲和有关滚动压陷损耗的橡胶特点影响的理解以及压陷损耗有关的复杂情况。
动力学分析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输送带中弹性应力传播的问题,包括波动模型、质量—弹簧模型、边界元素模型和有限元/微分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数学根据。例如,对于波动模型方法有必要考虑全部应力波的傅立叶成分,而质量—弹簧模型的解决方案取决于产生应力各个模态的幅值,对于有限元模型,当运用大量的运算来模拟应力时若元素边界错误就可能出现问题,并且元素的模数会变成临界的模数。应用波动模型需要较多的数学基础,而质量—弹簧模型更易于用速度快、内存大的计算机来处理。
1、国内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
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吕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减低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指标如表2所示。
2、国内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差距。
差距一:技术性能上的对比。
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性能与参数已不能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尤其是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关键元部件及其功能如自移机尾、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等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s_(ywu9从上面国内外带式输送机得主要技术指标可以了解到:
1.各种输送带式机的最大装机功率都要远远的低于国外的最大装机功率。
2.带速由于受托辊转速的限制,我国带式输送机带速要比国外低上至少1m/。
3.运输能力我国带式输送机最大运量为3000t/h,国外已达5500t/h。
4.工作面顺槽运输长度我国为3000m,国外为7300m。
5.最大输送带宽度我国带式输送机为1400mm,国外最大为1830mm。
6.自移机尾=nr_yjxlc~如今高效工作需要求输送机机尾随着工作面的快速推进而快速自移。而国内自移机尾主要依赖进口,可见差距相差甚远。
7.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我国采用封闭式储带结构和绞车红紧为主,张紧小车易脱轨,输送带易跑偏,输送带伸缩时,托辊小车不自移,需人工推移,检修麻烦。国外采用结构先进的开放式储带装置和高精度的大扭矩、大行程自动张紧设备,托辊小车能自动随输送带伸缩到位。输送带有易跑偏,不会出现脱轨现象。
8.输送机品种国内机型品种少,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充分的发挥其性能。而且由于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需要在运输系统里布置新的特殊条件,所以需有待开发专用型的运输机。
差距二:核心技术上的差异。
1.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
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是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技术关键,这种核心技术制约着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的研究中,我国在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中,使用的是刚性理论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实际上输送带是粘弹性体,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其输送带对驱动装置的起、制动力的动态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用刚体力学来解释和计算。因此说我国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统。
已开发了带式输送机动态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在大型输送机上对输送机的动张力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降低输送带的安全系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了输送机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使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达到了最高水平,并使输送机的设备成本尤其是输送带成本大为降低。
2.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
我们需要采用软起动方式来降低输送机制动张力,尤其是多电机驱动时,对于那种大运量产距离的带式输送机。但对软起动也需有所研究,软起动分时慢时快起动以减少对电网的冲击;但又要控制起动加速度0.3~0.1m/,解决承载带与驱动带的带速同步问题及输送带涌浪现象,减少对元部件的冲击。各电机之间的功率平衡也应加以控制,并提高平衡精度。国内解决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起动与功率平衡及同步性问题,但其调节精度及可靠性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除了要求一个运煤带速外,还需要一个验带的带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虽然实现软启动与功率平衡,但还需研制适合长距离的无级液力调速装置。
差距三:控制系统差距。
1.驱动方式我国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硬齿面减速器,国外传动方式多样,如boss系统、cst可控传动系统等,控制精度较高。
2.监控装置我国输送机采用的是中档可编程序控制器来控制输送机的启动、正常运行、停机等工作过程。这种可编程序控制器没有自动临近装置,没有故障诊断与查询等。而在国外,采用的是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开发了先进的程序软伯与综合电源继电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采信、处理、存储、传输、故障诊断与查询等完整自动监控系统。
3.输送机保护装置我国的输送机保护装置相对于国外来说对于很多方面都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也就是说国外所设计的保护装置,我国目前还做不到。比如国外的带式输送机除了安装了输送带跑偏、打滑、撕裂、过满堵塞、自动洒水降尘这些基本等保护装置外,还开发了很多新型监测装置,如传动滚筒、变向滚筒及托辊组的温度监测系统、烟雾报警及自动消防灭火装置、纤维织输送带纵撕裂及接头监测系统、防爆电子输送带秤自动计量系统等等。我国不但没有这些开发,而且那些基本保护其可靠性、灵敏性、寿命都较低。
差距四:可靠性、寿命上的差距。
1.输送带抗拉强度我国生产的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2500n/mm,国外为3150n/mm。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4000n/mm,国外为7000n/mm。
2.输送带接头强度我国输送带接头强度为母带的50%~65%,国外能够达到母带的70%~75%。
3.托辊寿命我国现有的托辊技术与国外比较,寿命短、速度低、阻力大,而美国等使用的新型注油托辊,其运行阻力小,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大大地提高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并可作为高速托辊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上,使用面广,经济效益显著。我国输送机托辊寿命为2万h,国外托辊寿命5~9万h,国产托辊寿命仅为国外产品的30%~40%。
4.输送机减速器寿命我国输送机减速器寿命2万h,国外减速器寿命7万h。
5.带式输送机上下运行时可靠性差。
4.现如今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1.设备大型化、提高运输能力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产高效矿井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3.扩大功能,一机多用化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发特殊型带式输送机,如弯曲带式输送机、大倾角或垂直提升输送机等。
通用带式输送机由输送带、托辊、滚筒及驱动、制动、张紧、改向、装载、卸载、清扫等装置组成。我此次设计的是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属于一种通用带式输送机,主要计算与选择输送带类型,托辊类型,滚筒类型以及张紧装置。
根据使用地点的具体情况、用户要求或输送机类型情况,进行输送机的整体布置。主要包括驱动装置的形式、数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拉紧装置的形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机头、机尾布置,装载位置及形式,清扫装置的类型及位置的确定等。输送带绕经驱动滚筒和尾部改向滚筒形成无极的环形封闭带。上、下雨股输送带分别支承在上托辊和下托辊上。拉紧装置保证输送带正常运转所需的张紧力。工作时,驱动滚筒通过摩擦力驱动输送带运行。物料装在输送带上与输送带一同运动。通常利用上股输送带运送物料,并在输送带绕过机头滚筒改变方向时卸载。必要时,可利用专门的卸载装置在输送机中部任意点进行卸载。
目标带式输送机得研究以及设计应用中,我们对带式输送机的利用要达到效率最大化。带式输送机在不断的发展,其设计理论以及开发成果基本满足矿工业的需求,我们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现实地点与理论,设计出更好更有特色的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应用跟广泛,所以在安全装置上需要更加的用心,而且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出性能以及质量更能满意的输送机。
特点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传送带-流水线-传送带机械。矿井地面选煤厂及井下主要输送道中,大部分采用此种输送机。通过它我们能将物料从最初的供料点运输到最终的卸料点,其输送路线适应性强且灵活,线路长度可以短到10米,长到数十千米以上,也可以安装到小型隧道里,甚至架设在危险地面上课。对于现代化工业企业中,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装置。
2.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20xx.03.21~20xx.04.032周。
3.总装图设计20xx.04.04~20xx.04.243周。
4主要零、部件强度及选用计算20xx.04.25~20xx.05.082周。
5.绘制零、部件图20xx.05.09~20xx.05.222周。
7.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20xx.06.06~20xx.06.232周。
[1]孙桓等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濮良贵等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范祖尧主编.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5]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七
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的火爆,带动了运输业的繁荣。同时也对运输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往的人工装卸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更高效省力的汽车自卸系统越来越普遍被使用。为中国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卸系统的动力提供以液压为主。应为液压系统稳定高效方便实用。现在我们就来探讨汽车自卸机构的液压设计。
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生产效率。自卸汽车液压系统一般包括举升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有些车还包括液压制动系统和制动冷却系统。自卸汽车液压系统原理上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其中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认真去研究。国内自卸汽车液压系统设计,基本上采用的是传统的经验性设计,整体性能很难达到最优。作者通过自己的设计,提出了自卸汽车举升液压系统和转向液压系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现代设计方法,并对其中的重要环节做了说明,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对国产自卸汽车液压系统的设计有所启发。
汽车自卸机构可使车厢后倾和侧倾,以便完成自卸动作。屯位较小的车用液压缸直接顶起即可。5~15t的重型汽车除有顶升液压缸外,尚有进行杠杆力放大系统。
汽车自卸机构详细原理见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王广怀编著液压技术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李建荣徐长寿主编液压与气压传动化学工业出版社。
[3]机械学设计手册液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学工业出版社。
[4]赵应越主编现代实用液压辅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5]张利平主编现代液压技术应用200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八
青岛帅潮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主要包括:各种轻、中、重型汽车钢板弹簧。目前汽车板簧下料工序主要包括:下料、冲孔、打字三个工段,大部分操作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只能满足低端产品的生产需要。本课题在消化吸收原来工艺及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需求,对原来工艺及设备进行总体优化改进。以提高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汽车板簧是汽车重要的专用零件。它承载着自重和载重,是在恶劣条件下工作的受力零件,由于它的工作条件不好,故它又是汽车上的易损件之一。每辆汽车的用量很大,有前簧、后簧、主簧、副簧之区分。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告诉发展,板簧技术的发展必须加快步伐,板簧的生产效率和工艺也必须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
我们所考察的帅潮集团下料、冲孔、打字三个工段,大部分操作依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差,只能满足低端产品的生产需要。较低的加工精度,已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纯手工的操作效率,也不能满足产能的要求。所以公司亟待更新一批新设备,并且尽可能实现各工段之间的自动化,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2.1目的
1)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设备的更新和各工段之间的自动化,节省了各个工段之间的过渡时间,较之目前公司人工搬运的状况,生产效率肯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加工精度的提高
目前公司的生产采用纯工人操作,下料的误差会比较大,满足不了高加工精度的加工要求,不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条料的自动进给、剪切,下料精度会大幅度提高,以满足高精度要求。
3)劳动强度大幅降低
目前,帅潮集团的加工方式均采用人工,依靠人力搬运几十上百斤的材料,一天的工作劳动强度特别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条料的自动进给,大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减少操作工人的数量
目前的生产状况各个环节都需要工人操作,各工段之间的衔接也需要工人搬运,工人数量相对较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了材料的自动上料和工段之间的自动化,肯定会减少工人的数量,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
2.2意义
汽车板簧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零件,起着缓冲,导向,传递和减震的作用,是对汽车的承载能力和舒适程度的保证,因此用量极大。随着汽车加工工艺的提高,对板簧精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传统的生产方式不仅不能满足精度要求,产量也跟不上市场的需要,因此我们的研究就显现出更大的意义。
针对目前工厂的情况,对下料工序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并且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关键是增加了产品的精度,满足更高的市场要求,也是公司的产品具有更进一步的市场竞争力。对我们而言,期间对我们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使我们受益匪浅。
3.1国内的生产现状
汽车板簧是汽车的重要悬架部件;它具有支撑、减震、缓冲、导向等作用。同时,它与汽车行驶的平顺性、稳定性、通过性、燃料的经济性等多种性能均密切相关;即:汽车板簧把车架(或车身)与车轴弹性地连接起来.传递来自车轮的作用于车架(或车身)上的力和力矩。从而,缓和由路面不平而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冲击载荷引起的承截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
汽车钢板弹簧的用量相当大,它不仅要满足新车的配套要求;而且,还要大量供应于汽车配件,满足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板簧损耗。
汽车的板簧是在反复交变应力下工作的.它承受弯曲、拉压、扭转、冲击、腐蚀和磨损等多种作用。在较坏的路面或车轮的制动时,还要承受极高瞬时的冲击载荷。由于工作条件恶劣,对弹簧的性能要求也十分严格;诸如:要求整个板簧的截面组织均匀、力学性能良好、疲劳寿命较高等等。
近几年来,在减轻汽车自重、节约能耗的要求下,变截面板簧应运而生,并得到大力发展。目前,美国已有85%以上的汽车板簧为变截面板簧。这类板簧结构,可以使板簧重量降低30%一50%,片数减少50%一70%;节约了用钢,减轻了汽车的自重。
为满足板簧的技术要求,其制造工艺和设备也有了新的发展;以保证板簧的外观形状、尺寸公差,以及内在质量。新型水性淬火介质的应用;机械、液压一体化;机械、液压和微机控制一体化的生产、检测设备;正是为适应板簧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
3.1.1、下料
(通常100t冲床的最大安全下料厚度为l孙n),其使用将受到限制。
采用鳄鱼剪,这种设备的主要特点是:下料时冲击力小、刀片寿命较高、下料速度快、每分钟可下30多片;但要求工人操作技能高、反应快,下料厚度通常是12nun。这一设备,使用安全,具有自动导料装置;装有前、后定位架,无论长、短料都能下;冲击力很小,下料平稳,最大下料厚度为)20—22ⅱm(电动机功率为7.5kw)。下薄料对,适当提高剪切次数。就是一种理想的板簧下料设备。
3.1.2、校直
对板簧下料后的侧弯进行校直,是保证板簧生产质量的重要工序。通常校直用冲床,辅以模具;但是,冲床操作不安全、不方便,并影响校直质量。近几年来,重庆海森机电设备开发公司、南昌板簧设备厂生产的校直机,是适合于板簧校直的理想设备。采用这类设备时,安全、可靠、校直质量好,且设备造价低。一台lofr校直机,可作二台oo1"冲床使用,而售价只有一台冲床的价格。
3.1.3、冲孔和切边
板簧的冲孔和切孔,现今还没有专用的设备;使用冲睐和模具进行冲孔、切边,是行业中较为通用的方法。
3.1.4、变截面(锥形)板簧的轧机
变截面板簧,具有重量轻、片数少、减震性较好等优点i国外已大量应用,国内应用也正在增加。是板簧的发展方向。变截面板簧,可分为长锥和短锥二种。变截面板簧的生产。通常用变截面轧机和辊锻机;长锥的变截面板簧,通常采用变截面轧机。
3.1.5、包耳
包耳,也是板簧成型中的重要工序。采用手工卷耳机和芯棒、以及合适的工装,虽可以方便地完成这一工序;但工人劳动强度较高、生产效率也较低。通常用于小批量试制。液压全自动包耳机,则是一种较理想的包耳设备。这一机器,集液压与机械为一体;设备中的三个油缸,分别完成定位夹紧、穿芯棒、包卷耳等动作,由液压自动代替手工劳动。每8—10mm可以完成一个包耳动作,使用十分方便。
3.1.6、卷耳
卷耳机卷耳,是板簧锻制成形的又一重要工序。卷耳设备也有多种,用冲床工装模具和手工卷耳机配合,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投资少,如果控制得好,质量(卷耳机垂直度和平行度)也可以基本保证;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北方的板簧厂,多用辽阳板簧设备厂生产的机械式二工位卷耳机;即:第一工位为切边压形,第二工位为压卷。这种设备工作较可靠,但笨重;且模具加工较复杂,工作时噪音也大。
3.1.7、淬火成形工序
淬火成形,是板簧行业一直采用的关键工序。即加热至奥氏体化后,在成形淬火机上压形.然后淬火。常用的淬火机有二种:种为机械式的;即:夹紧成形时通过涡轮、涡秆带动夹具使板簧夹紧成形,经过一套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进入油淬火和摆动。机械式淬火机:工作可靠,且夹紧力较大;可以淬厚板簧,维修电较方便。缺点是噪音大,且夹紧和入油速度较慢。单个机器在一个淬火油池还在使用,但在生产线上已经使用不多。另外一种为液压式垂直入油淬火机和二缸液压淬火机,其夹紧力靠油缸的压力和油缸的大小来确定关紧入油和摇摆。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九
第五周完成前言部分。
第六周进行框架设计,大体计算结果。
第七周选择参考文献,共十五篇,其中英文五篇,并选择一篇翻译。
第八周完成说明书的前半部分(草稿)。
第九周完成说明书的正文部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
第十周准备计算及软件分析。
第十一周完成计算。
第十二周熟悉软件。
第十三周完成软件。
第十四周对设计进行完善。
第十五周完成说明书。
第十六周完成后期检查,并进行修缮。
第十七周修改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准备答辩。
第十八周进行答辩。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
[9]孙立宁,王洪福,曲东升.柔性臂动力学建模及比较研究[j].压电与声光。
[11]詹训慧.分布式压电智能结构的建模与振动控制[d]中国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7.
[13]王洪福.基于双重驱动的两连杆机器人柔性手臂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论文.
[14]曹青松.周继惠.黎。
林.叶。
[18]韩建海.《工业机器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
[19]孔祥东.王益群.《控制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时发展尖端技术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从‘“九五”规划开始,已将其列为关键技术之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包括精密微加工、精密测量和精密控制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精密微致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目前超精密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大多采用基于压电陶瓷材料(pzt)的致动元件,其输出功率低,且必须采取有限措施防止冲击力和高驱动电压造成的击穿短路等问题。因此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成为近年来研究微致动技术的热点。它的发展,势必促进微致动技术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超精密加工、半导体生产、光学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国外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理论及应用成果,日本用直径6mm的超磁致伸缩棒制备了精密机床工具伺服装置,其每平方毫米面积闪的驱动力为588n,是压电材料(pzt)的20倍,加工单晶硅晶面的平均粗糙度为1.9nm。美国etrema公司开发的大行程精密terfenol-d致动器应用在活塞非圆加工机床上,最大行程为640μm(最大动态行程350μm),位移精度达2%±1.1μm,最大输出力为2670n。另一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应用领域是微型马达,包括直线马达和旋转马达,etter教授研制的超磁致伸缩蠕动型直线马达,可产生1000n的驱动力,极限速率为20mm/s;h等利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开发的转动式步进马达扭矩输出达12.2n·m,精度达800微弧度。在流体控制领域,瑞典abb公司设计了一个用gmm棒作为驱动原件的燃料注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燃料的精密、瞬时控制,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小污染,它在飞机和汽车等内燃机中已得到应用。
国内在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夏春林等用超磁致材料制作了用于压力气动阀的驱动元件;浙江大学开发研制了活塞异型销孔的制造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异型销孔的制造难题;甘肃天星开发了商用化的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开发了井间声波发射换能器等稀土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研制开发了超精密超磁致微动执行器。
然而,超磁致致动器工作时,驱动线圈的发热及超磁致伸缩棒的涡流与迟滞损耗均导致超磁致伸缩棒温度的升高。而温度的上升将导致超磁致伸缩棒的热变形,严重影响致动器的输出位移精度。因此,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由温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毕业设计的旨在对某微进给刀架中执行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并对其,以尽量消除或抑制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高的输出位移精度,进一步推广它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贾振元,王福吉,郭东明.功能材料驱动的微执行器及其关键技术[j].机械工程学报,20xx,39(11):61~67。
[3]o:academicpress,20xx。
[4]郭东明,杨兴,贾振元等.超磁致伸执行器在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钢.中国机械工程.20xx,12(6):724~727。
[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钢.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本毕业设计对给定的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并恒温水冷条件下进行热分析,通过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仿真,研究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与热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提高其工作性能。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特性、应用及超磁致致动器的优势,阐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超磁致致动器的发热影响分析。列出所有导致超磁致伸缩棒发热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超磁致伸缩棒温度升高对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总结常用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控方法以及其适用场合。
第三章:超磁致致动器的热分析理论论以及软件仿真。介绍有限元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步骤。在abaqus环境下建立当前微进给刀架中致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的驱动电流以及恒温水冷的温度下,对超磁致致动器几何模型施加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网格划分等步骤后,经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在该工况下超磁致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
第四章:超磁致致动器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介绍针对该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该方案,确定最终的驱动器结构参数和所采用材料的热属性参数。对优化后的致动器施加相同的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优化后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得出对比,得出结论,以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概括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1)超磁致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分析微进给平台的图纸,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中建立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驱动装置的的三维模型。
(2)基于abaqus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下,建立好超磁致致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后,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设定的驱动电流以及25℃的恒温水冷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和热变形量,分析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
(3)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均匀度以减小热变形误差。初步设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一,对超磁致致动器的线圈发热进行分析,得出线圈发热模型,根据模型对线圈进行结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二,将超磁致伸缩棒与线圈间套筒的材料换成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过程中吸收潜热,温度维持不变的特性,抑制线圈发热对超磁致伸缩棒的影响,总体采用相变加水冷组合温控的技术方案。
(4)对比对优化后的超磁致致动器在abaqus环境中施加相同的驱动电流及恒温水冷的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优化后的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3、进度安排。
(1)第1-3周: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
(2)第4-5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第6-8周:学习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完成超磁致致动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
(4)第9-10周:在abaqus环境下完成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条件下的热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热分析结果。
(6)第13周:修改、完善并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7)第15周:制作答辩幻灯片,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一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时发展尖端技术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从‘“九五”规划开始,已将其列为关键技术之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是包括精密微加工、精密测量和精密控制的一门综合学科,而精密微致动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目前超精密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大多采用基于压电陶瓷材料(pzt)的致动元件,其输出功率低,且必须采取有限措施防止冲击力和高驱动电压造成的击穿短路等问题。因此采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制成的超磁致伸缩驱动器(gma)成为近年来研究微致动技术的热点。它的发展,势必促进微致动技术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超精密加工、半导体生产、光学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国外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理论及应用成果,日本用直径6mm的超磁致伸缩棒制备了精密机床工具伺服装置,其每平方毫米面积闪的驱动力为588n,是压电材料(pzt)的20倍,加工单晶硅晶面的平均粗糙度为1.9nm。美国etrema公司开发的大行程精密terfenol-d致动器应用在活塞非圆加工机床上,最大行程为640μm(最大动态行程350μm),位移精度达2%±1.1μm,最大输出力为2670n。另一超磁致伸缩驱动器的应用领域是微型马达,包括直线马达和旋转马达,etter教授研制的超磁致伸缩蠕动型直线马达,可产生1000n的驱动力,极限速率为20mm/s;h等利用超磁致伸缩材料开发的转动式步进马达扭矩输出达12.2n·m,精度达800微弧度。在流体控制领域,瑞典abb公司设计了一个用gmm棒作为驱动原件的燃料注入系统,该系统能实现对燃料的精密、瞬时控制,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小污染,它在飞机和汽车等内燃机中已得到应用。
国内在磁致伸缩致动器(gma)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夏春林等(1999年)用超磁致材料制作了用于压力气动阀的驱动元件;浙江大学开发研制了活塞异型销孔的制造系统,成功的解决了异型销孔的制造难题;甘肃天星开发了商用化的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长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测研究院开发了井间声波发射换能器等稀土超磁致伸缩智能振动时效装置;武汉理工大学智能制造与控制研究所研制开发了超精密超磁致微动执行器。
然而,超磁致致动器工作时,驱动线圈的发热及超磁致伸缩棒的涡流与迟滞损耗均导致超磁致伸缩棒温度的升高。而温度的上升将导致超磁致伸缩棒的热变形,严重影响致动器的输出位移精度。因此,在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设计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由温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本毕业设计的旨在对某微进给刀架中执行元件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并对其,以尽量消除或抑制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高的输出位移精度,进一步推广它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的应用,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本毕业设计对给定的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并恒温水冷条件下进行热分析,通过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有限元分析与仿真,研究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与热变形。根据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提高其工作性能。
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毕业设计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综述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特性、应用及超磁致致动器的优势,阐述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主要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超磁致致动器的发热影响分析。列出所有导致超磁致伸缩棒发热的因素,从理论上分析超磁致伸缩棒温度升高对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总结常用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控方法以及其适用场合。
第三章:超磁致致动器的热分析理论论以及软件仿真。介绍有限元热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步骤。在abaqus环境下建立当前微进给刀架中致动器的三维模型,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的驱动电流以及恒温水冷的温度下,对超磁致致动器几何模型施加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网格划分等步骤后,经软件计算分析得到在该工况下超磁致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
第四章:超磁致致动器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介绍针对该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方案以及为什么要采取该方案,确定最终的驱动器结构参数和所采用材料的热属性参数。对优化后的致动器施加相同的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优化后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得出对比,得出结论,以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概括毕业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1)超磁致驱动装置的三维建模。分析微进给平台的图纸,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中建立微进给刀架中超磁致驱动装置的的三维模型。
(2)基于abaqus的超磁致致动器的温度特性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环境下,建立好超磁致致动器的有限元模型后,对几何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施加相应的约束以及边界条件,对超磁致致动器施加设定的驱动电流以及25℃的恒温水冷条件,利用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和热变形量,分析温升对超磁致致动器输出精度的影响。
(3)超磁致致动器的结构优化。根据前面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改善超磁致伸缩棒的温度场分布均匀度以减小热变形误差。初步设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优化:
二、将超磁致伸缩棒与线圈间套筒的材料换成相变材料,利用其相变过程中吸收潜热,温度维持不变的特性,抑制线圈发热对超磁致伸缩棒的影响,总体采用相变加水冷组合温控的技术方案。
(4)对比对优化后的超磁致致动器在abaqus环境中施加相同的驱动电流及恒温水冷的条件,进行有限元热分析,得到优化后的致动器中超磁致伸缩棒表面的温度场。将优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证明优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1)第1-3周:毕业实习,完成实习报告。
(2)第4-5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3)第6-8周:学习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完成超磁致致动器的三维建模与仿真。
(4)第9-10周:在abaqus环境下完成超磁致致动器在给定驱动电流条件下的热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超磁致致动器进行结构上的优化,对比优化前后的热分析结果。
(6)第13周:修改、完善并打印毕业设计论文,提交毕业论文准备论文答辩。
(7)第15周:制作答辩幻灯片,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二
1.选题应属于所在学科的研究方向,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研究方向范畴。
2.选题应对科学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或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3.选题应研究目标明确,工作量适当,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一定的科学或技术难度。工学门类学科的硕士论文一般应有实验、验证或硬件实物;其他门类学科的硕士论文一般应有调查数据、案例分析、软件演示、硬件实物、验证或理论证明。
4.选题应充分考虑研究经费、仪器设备、试验条件等方面因素。
5.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参照上述原则,并注意充分结合工程实践问题。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选题原则,在调查研究、文献查询、理论分析以及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形成书面的开题报告即选题论证报告,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论证报告一般在5000字左右,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论证报告一般在80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名称。
应少于25个汉字并确切地反映论文工作的研究内容和内涵。
(2)选题立论依据。
包括研究论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分析。
(3)研究方案。
主要包括具体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预期研究成果、研究内容的创新性或新颖性;研究计划和进度等方面内容,并逐一进行论证。硕士学位论文的工作要有创新点或新颖性,博士学位论文在所研究领域要有系统的创新性或创造性。
(4)研究基础。
主要包括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作成绩;课题研究现有的基础和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或问题和拟解决的途径和措施等内容,并逐一进行阐述。
(5)研究经费预算与来源(含支持本课题的项目编号)。
(6)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应有数量较充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论证报告应有20篇以上,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论证报告应有50篇以上。参考文献应是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刊物论文、书籍、专利资料,公开的政府法规文件等文献资料。内部资料、内部研究报告、非公开的领导讲话等不具有长期论据效力的文献资料及涉密文献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
研究生应于第三学期内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会具体时间由系(所)安排确定,并向学院备案。必要时校、院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可列席会议,督查开题报告工作。
研究生开题报告会由学科所在系、所或室具体组织,开题报告会应公开进行。按学科或学科方向,成立以学科(学术)带头人为组长的专家小组,小组成员一般应由本学科5名左右的研究生导师组成(博士生开题报告会专家组成员中至少要有2名博士生导师),研究生的导师必须参加开题报告会。必要时可聘请其他有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对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一般应邀请联合培养单位的同行专家参加。
开题报告会采取研究生本人报告和专家质疑、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应在开会前向专家小组提交选题论证报告文稿。报告时间一般为:硕士生20分钟左右,博士生30分钟左右。
专家组应对研究生拟定的选题名称、选题立论依据、研究方案、研究基础、研究计划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评审,提出建议和修改意见,并作出通过、修改后通过或不通过等总体考核结论。
4.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为科研机构和企业在职培养的工程类型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参照上述规定执行,开题报告时间可适当延迟。原则上应在校内进行。若需在校外教学点进行的,应经学院批准,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1.对获得专家组考核"通过"的开题报告,硕士生正式填写《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论证报告》,博士生正式填写《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论证报告》,经导师、系审核,学院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2.对获得专家组考核"修改后通过"的开题报告,研究生应根据开题报告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课题报告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并写出"修改说明",连同修改后的开题报告一并提交导师,经导师同意并在"修改说明"上签署意见后,正式填写《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论证报告》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题论证报告》,由导师、系审核,学院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对专家组考核"不通过"的开题报告,须在规定时间内(硕士生1-2个月,博士生半年)进行重大修改后重新举行开题报告会。重新举行的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由学院按学校《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报研究生院处理。
1.开题报告获得批准后,研究生应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一般不得更改学位论文的论题。
2.如确有特殊原因需对学位论文题目进行更改者,应由研究生填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更改申请书》,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系审核和学院批准后,可按照本办法重新进行开题报告,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3.研究生学位论文论题更改后,应保证足够的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并确保论文质量。硕士学位论文论题更改后,应保证不少于9个月的论文研究工作时间;博士学位论文论题更改后,应保证不少于1.5年的论文研究工作时间。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三
本文针对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重点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之后对机械设计制及造自动化未来发展做了一定的预测,希望以此对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作为各行各业所需技术装备的主要来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更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制造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完善有着巨大的作用.虽然我国在工业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但在这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因而我们要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便更好促进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发展.
我国最早兴起机械自动化技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各行各业的机械自动化技术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不过当前我国依旧处于机械自动化的初级操作阶段.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与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1.1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管理
在一些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其对于机械设计制造的管理大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重视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管理体制以及组织形式等的发展和创新.而且其在管理过程中还提出了许多诸如美国的ce(并行工程)技术以及日本的jit(准时生产)技术等的全新管理技术和思想.可是在我国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只有少部分规模较大的公司才加以使用,经验管理仍是大部分小企业的主要管理方式.
1.2机械设计方法
设计准则和数据的不断更新是发达国家在机械设计方法方面所重点关注的,其往往注重对新型设计方法的采用,对于cad(计算机辅助)技术等的应用也十分普遍,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工业企业已经逐步进行无纸化的设计生产工作.而我们国内对于cad技术的采用比例还是非常低的,而且大多数国内企业仍将人力生产作为主要的设计手段,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距离.
1.3机械制造工艺
在机械设备的制造工艺方面,发达国家对于新型加工方法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因而其在机械制造工艺方面创造了很多科技水平和含量较高的生产技术,比如复合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纳米技术以及微细加工、高精密加工等技术.可是,这些技术和工艺手段在我们国家的普及覆盖率基本为零,我国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高科技技术仍然处于初步的开发和掌握过中.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逐步应用以及电子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机自动化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2.1智能化
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所呈现出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主要针对的是机械设备自身行为而言的,将计算机技术、生理学、心理学、运筹学和人工智能的多学科知识在传统机械控制理论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就能够赋予机械设备一定得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人们就可以经由很简单的控制得到更好的操作体验和效果.
2.2模块化
在传统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由于其具有非常多的自动化产品厂家和种类,因而实现其模块化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虽然说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开发研制具有标准接口(比如环境接口、电气接口、机械接口等)的产片单元也是非常复杂的,但是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比如我们可以研制一个动力单元使电动机、只能减速、减速等功能集成于一体,研制具有测距识别、图像处理等功能的控制单元等等,新的产品可以通过这些标准的单元进行比较快速的开发,也有利于新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的模块化发展将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便利.
2.3网络化
当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网络化也日益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网络远程检测和监控技术仍在机械自动化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机械自动化产品作为利用网络远程技术控制的终端设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创新.此外,家庭用电器通过家庭网络而组成的集成系统使得人们能够在家中即可享受高科技技术所带来的优越性.基于网络化所具有的优点和便利条件,其将会是机械设计制作及自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2.4微型化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自动化也正在朝着微型化的方向迈进,微电子机械系统,主要指的是尺寸在一平方厘米之内的机械产品,是国外对于微型化的机械自动化产品的称谓.灵活易携、能量耗费少、体积占用小是微机械自动化产品所具有的主要特效,所以其在一些高精尖企业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军事信息、生物医疗等领域.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机械设计制造将会朝着更加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2.5绿色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绿色化发展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领域发展所不能忽视的问题,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来说,若其仍然采取将老旧机械设备直接扔掉的方式,就会造成企业成本的增加和生产环境的破坏.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加大再回收的力度,注重对于绿色化产品的追求,以便减轻重金属以及重型机械设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的自动化发展是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当前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面前,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对机械设计制造进行创新,尽早实现其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绿色化等的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工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我们要不断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实现机械制造企业利益和创新能力的双丰收.
[2]赵勇,李树平,赵丹.关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xx(10):66.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四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液压破碎锤已经成为液压挖掘机的一个重要作业工具,它能在挖掘建筑物基础的作用中更有效地清理浮动的石块和岩石缝隙中的泥土。可以应用在比较恶劣的作业环境,应用场合广。也有人将液压破碎锤安装在挖掘装载机(又称两头忙)或轮式装载机上进行破碎作业。我国液压破碎锤市场飞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国产液压破碎锤企业迅速崛起,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液压破碎锤的优点:结构简单、故障少、维护方便、成本较低、冲击能量较大。因此用户可同时降低使用和维护两方面成本。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市场分析:
3.液压破碎锤,又叫做液压破碎器、液压碎石器、液压锤或液压镐等。而我国国家标准的术语称之为液压冲击破碎器(hydraulicimpactbreaker)。名称五花八门是由于国际上暂时还没对液压破碎锤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现在液压破碎锤市场十分兴旺,韩国、日本、德国、美国、芬兰、意大利等国的多种型号液压破碎器充斥我国市场,现在国内市场主要销售的品牌有韩国组装(水山、工兵、韩宇、东光、双牛、猛士等),日本组装(古河、甲南、东空等)。我国液压破碎锤市场目前尚处于快速成长期,国产品牌主要有惊天、力博士、迈科、长液等。目前国内外对液压破碎锤的技术研究主要是1、采用最优化设计理念,加大活塞和缸体行程,采用活塞和钎杆同样大的直径,使破碎锤与主机匹配效果最佳,合理利用最高的输出能量,增加冲击能量。节约能源,达到工作效率最高。使用高质量材质特殊精密工艺加工制造,降低其使用成本。2、尽最大力度让液压破碎锤结构简单、故障少、维护方便。延长使用寿命。并总结液压破碎锤常发生的故障与原因,进行改进与创新,降低成本。
3、选题研究的内容:
1、对液压破碎锤一个综合的了解。(产品种类、各种型号及参数、产品的应用场合、产品的使用等。)。
2、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分析液压破碎锤经常发生的故障与维护。
3、液压破碎锤的保养与检查。
4、液压破碎锤的改进与提高使用性能的创新设计。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和现场产品的考察,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研究方法:运用文献阅读法与比较法、网络信息收集与阅读、对实习公司的液压破碎锤产品的零件进行分析法、在液压破碎锤产品的应用场合进行维护及收集信息等方法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液压破碎锤的故障维护与改进和提高使用性能的创新设计。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01月05日——02月20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02月20日——02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03月01日——04月01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04月02日——05月01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05月02日——06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丁问司;新型冲击式液压碎石器的研究[j];液压气动与密封;1999年06期。
【4】许同乐;影响液压锤性能因素的仿真研究[j];润滑与密封;20xx年05期。
【6】唐伟;无阀液压凿岩机动态过程的仿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xx年。
【8】黄园月;液压凿岩机冲击效率分析[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1995年02期。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五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一些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逐渐被机械生产所替代,起重机则是其中运用较广泛的机械,它对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建设速度,实现工程施工机械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抓斗是起重机上十分重要部件,它是用来装卸物料的装置。单绳抓斗的单绳是指它缺少双绳或四绳抓斗中固定于抓斗上承梁上用以张开或倒空抓斗的支持绳,所以单绳抓斗虽然具有可以用于任何一种件货起重机上的优点,但是抓斗必须借助于特设的辅助装置才能张开,因而单绳抓斗就其构造而言,比较复杂。由于单绳抓斗的装卸效率比双绳抓斗低,故而它只能用于以件货装卸作业为主,仅偶尔用于必须进行抓斗作业的件货起重机上。
自从本世纪之初,德国人pfah在他的论文“自动取物抓斗力之分配与抓取过程”中,阐述了抓斗抓取过程中抓取力与阻力的相互作用与抓斗参数的影响关系以来,迄今70多年。其间应用试验方法对抓斗进行机理分析和立足于适用实践改进抓斗结构、开发新型抓斗者不乏其人。我国自50年代末,从改进船用抓斗开始,同时在理论研究生产实践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丰硕成果。
60年代初,孙鸿范教授和肖乾信教授都曾对苏联的抓斗设计理论提出质疑,并且应用模型抓斗和原型抓斗进行过探讨抓斗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工作。孙鸿范教授为清除长江葛洲坝航道中巨石而研制的耙集式抓斗和肖乾信教授为首发明的钳式抓斗,代表着他们在80年代的力作。
在今后的抓斗研究工作中,仍需继续加以解决的几个问题:
(1)目前,还缺少用来评价模型抓斗试验结论适用性所必需的相似定理。
(2)在进行模型抓斗试验时(例如在试验台上进行的试验测试),不允许忽略或者遗漏实际抓取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但是,中外目前的试验研究对这一要求解决的还不够完善。
(3)计算抓取阻力的理论关系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对抓取阻力合力的作用线进行简化假定后的基础之上,因而可靠性较差。
(4)从散体结构力学试验得出的公式,是否完全适用于散货粒度增大时抓斗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是很清楚的。
(5)尽管大家都看到了抓斗在实际应用中填充量将随着散货粒度增大而变差,但在目前许多学者的研究工作中,散货粒度的影响仍然很少被注意到。
1、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起重重量为2吨的用于装卸散货的单绳抓斗。
2、实验方案:
本设计将侧重于机械方面的设计,主要有抓斗设计,起升机构设计,运行机构简单设计。
有轨运行之分。本设计采用有轨运行方式。这种方式在专门铺设的钢轨上运行,负荷能力大,运行阻力小。设计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总体的设计方案,然后各部件机构尺寸、型号等,最后对部件进行校核。
对起重机抓斗有了比较整体的认识,了解起重机抓斗和起升机构、运行机构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功用、原理。
设计拟定先对抓斗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然后根据抓斗计算出的参数和给定的参数再对起重机的起升机构进行设计,参考相关书籍,选择一个合理的布置方案。通过计算选用机构中所需的标准部件(如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联轴器、钢丝绳等)。
1、搜集有关资料,熟悉抓斗工作原理,撰写开题报告1周。
2、相关外文文献的资料的阅读与翻译(6000字符以上)2周。
3、总体方案设计2周。
4、抓斗与起升机构设计3周。
5、运行机构设计2周。
6、绘制总装图3周。
7、撰写毕业论文3周。
8、答辩准备及毕业答辩1周。
[1]顾迪民、工程起重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陈道南,盛汉中主编、起重机课程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3]起重机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
[4]倪庆兴,王焕勇编著、起重机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5]唐照明、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6]陈立文、机械优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7]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8]单祖辉、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六
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锥齿轮减速,第二、三级为圆柱齿轮减速。这种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多输出、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优点。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齿轮、减速器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齿轮和轴的选择及其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次课题研究设计是大学生涯最后的学习机会,也是最专业的一次锻炼,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也使我对专业知识又一次的全面总结,而且对实际的机械工程设计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实施计划。
收集相关资料:20xx年4月10日——4月16日。
开题准备:4月17日——4月20日。
确定设计方案:4月21日——4月28日。
进行相关设计计算:4月28日——5月8日。
绘制图纸:5月9日——5月15日。
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
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17日——5月20日。
准备答辩:
四、参考文献。
[1]王昆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任金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5]许镇宁机械零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6]机械工业出版社编委会机械设计实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七
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由于带式输送机有长距离、运量大、连续运输等特点,其已经成为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输送设备。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
由于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所以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此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现在对货物石灰比较常用,所以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
1、国外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
国外对带式输送机得研究包括多方面,比如输送机起动的优化理论,输送带横向振动理论的发展,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卸料轨迹与料流状态研究等等。具体研究发展情况几天如下:
最佳理论s—曲线起动此研究1981年开始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优化输送带的起动,使瞬时应力最小化。在启动时,s曲线在输送带上产生一个可预测的动态应力。
输送带振动理论的发展对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理论的研究,对运动的输送带出现振动和弯曲现象有了第一次数学解释,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法预测带式输送机的回程段振动的能量。得出了4阶偏微分方程的解,并被应用于具体的称为薄板的弹性边界。得出了一种方法,对钢丝绳芯输送带和织物带,预测运输段和回程段带的振动形式需应用不同的特殊边界条件。
滚动损耗的研究上世纪末,进行了预测长距离和转弯输送机摩擦力的新研究。
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了物料和输送带弯曲的影响,并且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其他人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弯曲和有关滚动压陷损耗的橡胶特点影响的理解以及压陷损耗有关的复杂情况。
动力学分析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输送带中弹性应力传播的问题,包括波动模型、质量—弹簧模型、边界元素模型和有限元/微分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数学根据。例如,对于波动模型方法有必要考虑全部应力波的傅立叶成分,而质量—弹簧模型的解决方案取决于产生应力各个模态的幅值,对于有限元模型,当运用大量的运算来模拟应力时若元素边界错误就可能出现问题,并且元素的模数会变成临界的模数。应用波动模型需要较多的数学基础,而质量—弹簧模型更易于用速度快、内存大的计算机来处理。
1、国内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
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吕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大倾角长距离带式输送机成套设备、高产高效工作面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等均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对带式输送机的减低关键技术及其主要元部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研制成功了多种软起动和制动装置以及以plc为核心的可编程电控装置,驱动系统采用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目前,我国煤矿井下用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技术特征指标如表2所示。
2、国内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差距。
差距一:技术性能上的对比。
我国带式输送机的主要性能与参数已不能满足高产高效矿井的需要,尤其是顺槽可伸缩带式输送机的关键元部件及其功能如自移机尾、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等与国外有着很大差距。|s_(ywu9从上面国内外带式输送机得主要技术指标可以了解到:
1.各种输送带式机的最大装机功率都要远远的低于国外的最大装机功率。
2.带速由于受托辊转速的限制,我国带式输送机带速要比国外低上至少1m/。
3.运输能力我国带式输送机最大运量为3000t/h,国外已达5500t/h。
4.工作面顺槽运输长度我国为3000m,国外为7300m。
5.最大输送带宽度我国带式输送机为1400mm,国外最大为1830mm。
6.自移机尾=nr_yjxlc~如今高效工作需要求输送机机尾随着工作面的快速推进而快速自移。而国内自移机尾主要依赖进口,可见差距相差甚远。
7.高效储带与张紧装置我国采用封闭式储带结构和绞车红紧为主,张紧小车易脱轨,输送带易跑偏,输送带伸缩时,托辊小车不自移,需人工推移,检修麻烦。国外采用结构先进的开放式储带装置和高精度的大扭矩、大行程自动张紧设备,托辊小车能自动随输送带伸缩到位。输送带有易跑偏,不会出现脱轨现象。
8.输送机品种国内机型品种少,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不能充分的发挥其性能。而且由于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差异很大,需要在运输系统里布置新的特殊条件,所以需有待开发专用型的运输机。
差距二:核心技术上的差异。
1.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
动态分析与监测技术是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的技术关键,这种核心技术制约着大型带式输送机的发展。对带式输送机的研究中,我国在计算方法和设计规范中,使用的是刚性理论来进行分析研究。而实际上输送带是粘弹性体,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其输送带对驱动装置的起、制动力的动态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用刚体力学来解释和计算。因此说我国对输送带使用了很高的安全系统。
已开发了带式输送机动态设计方法和应用软件,在大型输送机上对输送机的动张力进行动态分析与动态监测,降低输送带的安全系统,大大延长使用寿命,确保了输送机运行的可靠性,从而使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达到了最高水平,并使输送机的设备成本尤其是输送带成本大为降低。
2.可控软起动技术与功率均衡技术。
我们需要采用软起动方式来降低输送机制动张力,尤其是多电机驱动时,对于那种大运量产距离的带式输送机。但对软起动也需有所研究,软起动分时慢时快起动以减少对电网的冲击;但又要控制起动加速度0.3~0.1m/,解决承载带与驱动带的带速同步问题及输送带涌浪现象,减少对元部件的冲击。各电机之间的功率平衡也应加以控制,并提高平衡精度。国内解决了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起动与功率平衡及同步性问题,但其调节精度及可靠性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长距离大功率带式输送机除了要求一个运煤带速外,还需要一个验带的带速,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虽然实现软启动与功率平衡,但还需研制适合长距离的无级液力调速装置。
差距三:控制系统差距。
1.驱动方式我国为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和硬齿面减速器,国外传动方式多样,如boss系统、cst可控传动系统等,控制精度较高。
2.监控装置我国输送机采用的是中档可编程序控制器来控制输送机的启动、正常运行、停机等工作过程。这种可编程序控制器没有自动临近装置,没有故障诊断与查询等。而在国外,采用的是高档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开发了先进的程序软伯与综合电源继电器控制技术以及数据采信、处理、存储、传输、故障诊断与查询等完整自动监控系统。
3.输送机保护装置我国的输送机保护装置相对于国外来说对于很多方面都是处于一种空白状态,也就是说国外所设计的保护装置,我国目前还做不到。比如国外的带式输送机除了安装了输送带跑偏、打滑、撕裂、过满堵塞、自动洒水降尘这些基本等保护装置外,还开发了很多新型监测装置,如传动滚筒、变向滚筒及托辊组的温度监测系统、烟雾报警及自动消防灭火装置、纤维织输送带纵撕裂及接头监测系统、防爆电子输送带秤自动计量系统等等。我国不但没有这些开发,而且那些基本保护其可靠性、灵敏性、寿命都较低。
差距四:可靠性、寿命上的差距。
1.输送带抗拉强度我国生产的织物整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2500n/mm,国外为3150n/mm。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最高为4000n/mm,国外为7000n/mm。
2.输送带接头强度我国输送带接头强度为母带的50%~65%,国外能够达到母带的70%~75%。
3.托辊寿命我国现有的托辊技术与国外比较,寿命短、速度低、阻力大,而美国等使用的新型注油托辊,其运行阻力小,轴承采用稀油润滑,大大地提高了托辊的使用寿命,并可作为高速托辊应用于带式输送机上,使用面广,经济效益显著。我国输送机托辊寿命为2万h,国外托辊寿命5~9万h,国产托辊寿命仅为国外产品的30%~40%。
4.输送机减速器寿命我国输送机减速器寿命2万h,国外减速器寿命7万h。
5.带式输送机上下运行时可靠性差。
4.现如今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
1.设备大型化、提高运输能力为了适应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的需要,带式输送机的输送能力要加大。长距离、高带速、大运量、大功率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产高效矿井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3.扩大功能,一机多用化拓展运人、运料或双向运输等功能,做到一机多用,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开发特殊型带式输送机,如弯曲带式输送机、大倾角或垂直提升输送机等。
通用带式输送机由输送带、托辊、滚筒及驱动、制动、张紧、改向、装载、卸载、清扫等装置组成。我此次设计的是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属于一种通用带式输送机,主要计算与选择输送带类型,托辊类型,滚筒类型以及张紧装置。
根据使用地点的具体情况、用户要求或输送机类型情况,进行输送机的整体布置。主要包括驱动装置的形式、数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拉紧装置的形式和安装位置的确定,机头、机尾布置,装载位置及形式,清扫装置的类型及位置的确定等。输送带绕经驱动滚筒和尾部改向滚筒形成无极的环形封闭带。上、下雨股输送带分别支承在上托辊和下托辊上。拉紧装置保证输送带正常运转所需的张紧力。工作时,驱动滚筒通过摩擦力驱动输送带运行。物料装在输送带上与输送带一同运动。通常利用上股输送带运送物料,并在输送带绕过机头滚筒改变方向时卸载。必要时,可利用专门的卸载装置在输送机中部任意点进行卸载。
目标带式输送机得研究以及设计应用中,我们对带式输送机的利用要达到效率最大化。带式输送机在不断的发展,其设计理论以及开发成果基本满足矿工业的需求,我们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结合现实地点与理论,设计出更好更有特色的带式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的应用跟广泛,所以在安全装置上需要更加的用心,而且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出性能以及质量更能满意的输送机。
特点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传送带-流水线-传送带机械。矿井地面选煤厂及井下主要输送道中,大部分采用此种输送机。通过它我们能将物料从最初的供料点运输到最终的卸料点,其输送路线适应性强且灵活,线路长度可以短到10米,长到数十千米以上,也可以安装到小型隧道里,甚至架设在危险地面上课。对于现代化工业企业中,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装置。
2.运动及动力参数计算20xx.03.21~20xx.04.032周。
3.总装图设计20xx.04.04~20xx.04.243周。
4主要零、部件强度及选用计算20xx.04.25~20xx.05.082周。
5.绘制零、部件图20xx.05.09~20xx.05.222周。
6.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毕业论文)20xx.05.23~20xx.06.052周。
7.毕业设计审查、毕业答辩20xx.06.06~20xx.06.232周。
[1]孙桓等主编.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濮良贵等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编委会.运输机械设计选用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4]范祖尧主编.现代机械设备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徐灏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四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机械开题报告参考篇十八
课题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所在院(系)部:专业名称:mk2110数控磨床动力学模拟与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楷体三号加粗)王亮学号:1赵丽讲师李艳讲师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
20xx年00月00日。
说明。
1.根据南京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教研室审查,系教学主任批准后实施。
2.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学生应当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开题报告不合格者不得参加答辩。
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填写。其中的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本报告中,由学生本人撰写的对课题和研究工作的分析及描述,应不少于20xx字,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缺乏个人见解仅仅从网上下载材料拼凑而成的开题报告按不合格论。
5.开题报告检查原则上在第2~4周完成,各系完成毕业设计开题检查后,应写一份开题情况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