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造型表现教案(专业14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各种课程标准和要求制定的一种教材编写工具。教案中的评价要科学、客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以下是一些教案实例,通过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和应用。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一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教材从线条、明暗、体量和空间四方面介绍了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涵盖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等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勒脚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及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交流评述等学习形式,鉴赏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理解造型的表现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不同类型美术作品的造型表现力,发现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
造型基本要素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灵活运用造型要素分析艺术作品。
多媒体及课件。
一、引导阶段。
播放一组图片。
艺术家在创作美术作品时,除了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造型作为创造形象的重要手段,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二、发展阶段。
1、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条、明暗、体量、空间。
线条:展示一组图片:我们回顾人类艺术的发展,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线条作为重要的造型要素,贯穿了世界艺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原诗绘画,还是现代绘画;无论是原始绘画,还是西方艺术,都将线条作为重要表现语言。线条究竟有何魅力吸引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出示一组作品,提出问题:
比较下列作品中的线条,分别带给你了什么样的感受?
《韩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局部宋代武宗元。
《菩萨立像》石雕唐代。
《宴罢》装饰画古希腊。
总结:线条是美术创作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它在绘画、设计、建筑、雕塑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2、明暗:出示作品《圣母玛利亚》素描达芬奇意大利。
《女人像》线描马蒂斯法国。
提问:两幅作品的表现方法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明暗是自然界的物理现象,光线照射必然会造成物体受光的不规则性,从而产生明暗变化。自达芬奇总结出,“明暗转移法”后,他就成为西方绘画表现力题干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
体量:指建筑物或雕塑作品等实物的物质体积。体量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感受。
上海世博会沙特场馆(建筑)。
双环(雕塑)。
空间。
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阿尔让特伊的大道》。
三、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为下节课教学做好铺垫。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二
1、通过观察伸向远方的路、风景图片、认识各种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一组风景范画,2b铅笔、绘画图纸等。
素描用具。
一、游戏导入。
师:请同学们用手测量出老师的身高?“后面是同学说有20cm”“第一排的同学说老师有100多厘米”你们知道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吗?“后面的同学离老师远,前面的同学离老师近”
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也叫透视现象。
二、新授课。
师: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消失点。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我们从画面上都能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有没有发现是什么?“都变得越来越小了”“看起来画面很长”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们的画上的景物都在慢慢延伸最后消失到一个点上了?“是的”
师:我们称消失的点为消失点。那我们的消失点可以移动吗?突出左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右移。突出右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左移。
师:以消失点为点的一条线为视平线。视平线就是当我们眼睛平视前方时,与我们视线处于同一水平的线为视平线,就是与画者视线平行的水平线。那视平线可以移动吗?想表现视平线以上视平线可以低一点。想表现视平线以下视平线可以高一点。结:板示讲解:视平线,视点。
三、欣赏图片。
师: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北京颐和园的长廊”“火车站”“路灯”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很留心身边的事物。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同学们知道他们画的是什么吗?“图书阅览室”“教学楼走廊”“学校电脑室”这些作品画的是我们学校的场景。
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四、学生练习。
五、展评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三
自律能力的表现。
一、教学准备:
熟悉教材上提到的周恩来等的事例。熟悉关于自我意识等的心理学知识。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如交通规则等。
准备角色游戏所需的道具、扮演者(或录像带、或图片)。
角色游戏1:a、甲乙二人是同桌考试的好朋友,乙某题不会,甲主动把答案悄悄递过去,乙摆摆手表示不要,自己认真思索。
角色游戏1:b、甲乙工人同桌考试,乙某题不会,向甲偷窥,多次被甲拒绝,最后乙被教师专没收考卷。
角色游戏2:a、甲将用后待洗的调色盘随手放在课桌角边,乙匆匆忙忙跑过桌边,衣角将调色盘带翻,颜料溅在二人的衣物上。甲赶快向乙道歉:“对不起,我不该把调色盘放在桌子边上,弄脏了你的衣服!”乙也赶快向甲道歉:“是我不好,我不该跑得那么急,把你的调色盘带翻了,快看看摔坏了没有?”
角色游戏2:b、甲将用后待洗的调色盘随手放在课桌角边,乙匆匆忙忙跑过桌边,衣角将调色盘带翻,颜料溅在二人的`衣物上。甲看见自己的衣服被弄脏了,怒气冲冲地对乙吼道:“你会不会放调色盘,你赔我的衣服!”乙也不甘示弱:“你没长眼睛啊?在教室里疯跑个啥?你赔我的调色盘!”
角色游戏3:a、下课时,甲乙二同桌领到新发放的课本,乙放下新课本出去玩了,甲发现自己领到的课本有一点破损。同学丙见他羡慕地把乙的课本拿起来看了又看,向他出主意说:“趁乙没在这儿,把乙的课本和你自己的课本对调过来不就行了。”甲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说:“不行,我不能这样做,我要先和他商量了才行。”
角色游戏3:b、下课时,甲乙二同桌领到新发放的课本,乙放下新课本出去玩了,甲发现自己领到的课本有一点破损。他羡慕地把乙的课本拿起来看了又看,然后趁别人都没注意他的时候把乙的课本和自己的课本对调过来。
二、教学启动。
三、主要教学活动。
(一)阐述培养自律能力与形成其它心理品质的关系。
根据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阐述自律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重要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是形成其它的心理品质的前提和保障。
(二)讲解自律的含义:
1、提问:听了上述周恩来的故事,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自律?
2、学生思考时,板书:什么是自律?
3、请学生们回答问题,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自律的概念。
4、以“遵守交通规则”为例,组织学生讨沦:怎样做才能算是在交通行为中做到了“自律”?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律”概念的三个要点。
(三)板书并讲述“自律的表现―一自爱、自省、自控”
1、板书并讲述:自律与自爱。
2、板书并讲述:自律与自省。
3、板书并讲述:自律与自控。
(四)总结并结束本节:
教师总结:强调:1、自律是形成一切良好的心理品质的根本保障;2、它要求我们针对实际情况;以―定的标准和规则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3、一个有自律能力的人也是一个懂得自爱、自省、自控的人。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四
美术教案-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欣赏-评述)。
计划课时2课时。
备课人:angeline。
前言: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
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抽象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第一课时。
欣赏与评述:
1、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什么样的感受或意图。
2、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自画像》、《宫娥》。
教师讲解:
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逐渐发展了一种借助形体、明暗、色彩、透视等要素来综合造型,以再现可变光线条件下的客观对象的表现方法,这种忽略清晰轮廓而在背景上凸现物象的表现形式,有人称它为“图绘方法”。
达-芬奇典范地运用了他所首创并且十分偏爱的“明暗转移法”,画面色调从明到暗徐徐过渡,没有明显的分界,而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融为一体,因而创造出更加符合视觉真实的表现形式。
《宫娥》这幅情节性的室内群像画描绘了真实的西班牙内宫生活场景和历史人物。变幻而统一的光线,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是典型的图绘风格的'名作。
伦勃朗非常善于表现集中光线下的人物,他常常让情所独钟的光线滞留在自己历尽沧桑的脸部,以便更加细腻深刻地揭示人的内心世界。
欣赏名画家作品:《持太阳伞的女人》、《静物》、《曼陀林和吉它》。
教师讲解:
“印象主义”画派着力于光彩、色彩变化的探索,色彩成了他们最主要的艺术表现语汇。由于明暗、色彩的变化都以体面结构为基础,所以“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更热衷于建构坚实的形体结构。而形体结构的分解与组合,则成了“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莫奈所着力表现的不是他夫人和儿子的个性形象,而好像是某个在阳光照耀和微风吹拂下正在花草丛中漫步的年轻女子,他运用光和色的表现语言塑造出一种给人明快视觉愉悦的光彩形象。
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主张按锥、柱、球体来提炼物体的恒定结构,他画的《静物》以凝练的笔法和明确的体面,塑造出比实物更坚实的形体。
作为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要求打破传统绘画的视觉一致性,表现自己头脑中重新组构而成的物象。画中的吉它、曼陀林和苹果被不同的颜色分开甚至拆散,又重新被组织在室内外的混合空间之中。
第二课时。
讨论与研究:
1、你能不能理解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语言具有各自特殊的表现意图和表达方式。
2、你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哪种表现方法与形式。
教师讲解:
单独的造型要素只有合乎规律的组合,才能构成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例如可以通过色彩的柔和对比来表现女性的清纯美感,也可以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画家对人物的热情感受。美术作品作为整体的审美对象,都有着自己整体的有机结构,而且其中蕴含着人类对形式美的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欣赏名家作品:《戴帽子的妇人》、《扎辨子的少妇》、《黄红蓝与黑的构图》。
为了反对以“逼真”作为评价绘画标准的传统观念,马蒂斯常使用强烈甚至刺眼的对比色,这种颜色组合带有浓厚的主观而自由的倾向,因而被人们称为野兽主义画家。
蒙德里安的抽象主义绘画作品利用垂直线、水平线和红、黄、蓝、黑、白等颜色构成的平衡组合,构成作品整体的平衡性和谐,明确而严格的体现出基本要素组合构成的原则。
印象主义画家雷诺阿的这幅肖像画并没有表现外光,只是使用了印象主义的明亮色彩,颜色的对比和过渡非常柔和,使人物形象甚带有古典意味的清纯为亮丽美感。
评论与总结:
1、你是否认为造型要素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艺术表现或交流的语言?
2、你是否初步了解了中外美术作品常用的艺术语言?
3、懂得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对你欣赏美术作品有什么帮助?
欣赏名家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樱桃与桃》、《梅花》。
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和人群的头部处在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的构图组织的井然有序。
大小不等的圆开统一而有变化地组织成面面的主体,衬托它们的是好似圣维克多山山峰起伏的衬布褶纹。
画中梅花的竖枝与横枝靠近画面的横竖黄金分割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舒适之感。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五
1、认识各种蔬果及性质。
2、利用各种蔬果的特征制作、组合成各种造型。
3、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塑造力、想象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各种蔬菜、水果、牙签、及时贴、剪刀。
一、兴趣导入。
教师:小朋友带来的水果真多,大家互相瞧一瞧,都有什么?
教室:今天,我们就来和水果、蔬菜交朋友。
二、观察各种蔬菜、水果。
1、分组观察带来的蔬果。
教师:说一说你喜欢什么蔬菜和水果?它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看谁说的生动形象,让人了解这种蔬果的鲜嫩、美丽、可爱以及它的营养价值所在。
2、教师:蔬果除了可以食用外,还可以做什么?
3、教师:我们平时吃的蔬果还可以做出很多可爱的造型,一起欣赏一下。
1、教师:小朋友,说一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
幼儿:香蕉做的小狗,萝卜做的茶壶,青豆做的蚂蚁,菜花做的绵羊......
2、你想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来做?(幼儿自由探索、摆弄,创新不同的造型。)。
3、幼儿选材、自由创作。对个别幼儿在插接方面给予帮助。
4、幼儿相互交流、自主创新。
四、畅想未来的蔬果。
未来的蔬果有不同形状的,颜色也是五颜六色的,一种蔬果可以有很多种口味。请幼儿发挥想象力,畅想未来的蔬果会是什么样子、什么口味的?(幼儿讲述、畅想。)。
五、展示、欣赏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讲述自己的创作。
利用蔬菜、水果进行造型设计,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活动经过了“带各种蔬菜、水果入园——认识不同蔬菜、水果的名称、外形特点、生活用途——和蔬菜、水果做游戏:自由想象、动手拼摆——教师指导幼儿设计造型——观赏学习不同的个性作品——展示作品,拍照留念”等一系列活动环节。通过开展利用蔬菜、水果造型设计活动,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巧妙地深入挖掘蔬菜、水果再教育资源,使蔬菜、水果活动成为幼儿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六
1、通过欣赏各类鱼的图片,了解各种各样的热带鱼。
2、能选择喜爱的鱼或把以前看到过的鱼大胆表现出来,并会用线条和大色块装饰性地表现鱼的主要特征。
3、学会在画的背面大胆地用平涂的方式染墨以衬前景。
4、萌发幼儿对海洋生物和彩墨装饰画的兴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实物立体热带鱼一条。
2、成品范画一份,各种形状的热带鱼示意图若干份。
3、四川生宣、油画棒、墨汁、小排笔若干。
4、大泡沫板一块,布置成以“多彩的鱼”为主题的画展。
一、魔术导入引起兴趣。变变变!哇!变出了这么漂亮的一条热带鱼。
二、引导幼儿欣赏鱼类图片。
师:小热带鱼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好礼物,瞧!是一个漂亮的金盒子,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是它的朋友们的照片!
(看图片,师适时提醒幼儿仔细观察鱼的颜色,形状。)提问:
1、你看到的热带鱼是什么样子的?它们长得一样吗?
2、除了这些漂亮的鱼,你还见过其它的热带鱼吗?它们是怎么样的?
小结:热带鱼的种类可真多,每一种鱼都跟别的鱼长得不一样,有大,有小;有的扁圆,有的细长;有的背上有刺,有的身上有美丽的花纹,还有的鱼会变色,会发光,甚至连游泳的方式也不一样,真是有趣极了!
三、教师示范作画:
师:这么美丽的小鱼不把它画下来真是太可惜了,我们来出一个小鱼画展好吗?老师先来画一副,我喜欢这条像公主一样的热带鱼。
示范作画步骤:
1、先在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椭圆形,然后画一个小三角形跟大椭圆形靠在一起,再给小鱼画上漂亮的花纹、鱼鳍、眼睛等。小鱼最喜欢吹泡泡了,我就在小鱼的嘴边画上一个小泡泡,它们还喜欢躲在水草、珊瑚丛里捉迷藏呢!水草和珊瑚也是各种各样的过会儿,要请小朋友动脑筋,看看谁的画法多。
2、挑选漂亮的油画棒涂上颜色,涂的时候要按顺序,涂的均匀。(出示涂色后的范画)。
3、现在老师又要来变个小魔术,变魔术前我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摸这张纸和我们以前画的纸有什么不同?(特别软,有一点毛毛的)对了,所以小朋友在画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可以画得很重,这样容易把纸弄破。这种纸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宣”。好,现在我要变了,先把画翻过来,在背面涂上一层黑黑的浓墨,可不能来回来回在同一个地方涂,要按一个方向一笔一笔地涂,把整张纸都涂黑。呀!怎么了?(漂亮的画不见了)。别着急,黄老师可以把它变回来,我轻轻地对着纸吹几口气,小朋友帮我数1、2、3(在数的时候,快速把画翻回来)。瞧!这幅画变得怎样了?被黑黑的浓墨一衬,原来的油画棒的颜色更加鲜艳了。这么有趣的画法,小朋友们赶紧来试一试。
四、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鱼进行作画,也可以把以前看到过的鱼画出来。
2、师巡回指导,适时地提醒幼儿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鱼、水草、珊瑚、贝壳等,提醒幼儿画的技能、画面的布局等。
五、讲评。
1、请画好的幼儿,将画贴到画展上。
2、幼儿相互评价作品。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探索热带鱼的兴趣浓了,表现成功的欲望也增强了。
2、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孩子感受热带鱼的美,知道鱼的形状及特征。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孩子知道用图形去表现鱼的轮廓,用点线形去设计不同的花纹。
3、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去讨论,去探索表现鱼的特征。
4、在评价环节中,我让幼儿自己来评价,找出优点和存在的缺点,在以后的活动中克服不足之处。
5、活动中我发现在语言表述方面不够清晰,表述的方式上过于书面化,在互动环节方面多留时间让幼儿去思、去想、去说。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七
1、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初步掌握椅子的基本造型与功能的关系,学习用手绘设计图或立体制作的方式设计一把新颖的椅子。
2、通过观察,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椅子的基本结构与造型,理解椅子的造型与功能的关系,结合人们的不同需求创新设计椅子。
3、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建立用设计改善生活的信心。
了解椅子的基本造型与功能等相关知识,设计出造型和功能有机结合的椅子。
创新地设计椅子,体现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巧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评论。
五年级学生具备了设计的基本知识,能用设计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展现自己的设计,并与他人简单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到造型与功能,思考设计中怎样创新,满足人们对椅子的需求。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一把椅子,提问:这把椅子由那几部分组成?(椅背、椅子面、椅背、扶手)。
2.椅子的每个部位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答)。
4、既然有这么多不满意的地方,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创作一个造型美观的椅子。板书设计:造型别致的椅子。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椅子的历史,
汉代以前,人们是席地而坐,随着西域商路的开通,椅子作为外来家具被最先引入,后来出现了交椅,圈椅,官帽椅等。
现在,大家随着老师来探究经典。请大家把书打开,看36页的这三把椅子,谈风格特点。
风格:中国——舒适德国——大气荷兰——现代。
2、分析椅子的造型。
现在的椅子造型别致、功能齐全。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ppt出示不同造型的椅子,学生观察分析。)。
板书:造型折叠椅躺椅转椅。
3、这些椅子适合那些人群?(让学生知道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5、设计师的灵感其实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和自然,这几把椅子都是根据什么设计的?(动物,植物、生活用品的一部分)。
6、你可以换成什么?仿生椅。
总结: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仿生法。
(就是模仿某种东西的造型,并对某种东西造型进行添加或去除一些部分,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5、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椅子?(小组讨论)。
三、教师示范,强调设计图的画法。
四、艺术实践。
五、展示评价。
1、你用了什么巧妙的设计满足人们对椅子的特定需求。
2、你的设计是怎样体现形象与功能关系的?
3、你的设计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
4、评价同学的设计,看过他人作品之后对你有什么启发?
六、小结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造型别致的椅子,同学们对椅子的'作用,设计方法都有了很深的了解,并且进行了深入的刻画,表现的很好。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勇于创新。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八
1、出示实物台灯,引导幼儿了解台灯的基本构造。
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呢?(照明,也可以起到美化和装饰房间的作用)我们一起看看它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受台灯造型的丰富和多样。
(1)教师带领幼儿大致浏览所有台灯的图片。
师:老师带来了很多台灯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样子台灯?
(2)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欣赏造型突出、别具一格的台灯。
3、收起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并两两交流: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台灯,闭上眼睛想一想,哪一盏灯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最喜欢它呢?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4、幼儿大胆设计,教师个别指导。
(1)交代任务、设置情境。
师:天黑了,小朋友有点看不清了,他想要一盏又明亮又漂亮的灯,请你来为他设计吧,把他的房间变得又亮又美!
(2)引导幼儿对自己的设计做大胆想象。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将彩色的台灯画在画面的中间,下端铺上黑白装饰画效果的桌布。
5、展示作品,师幼互评。
师:你最喜欢哪一盏灯?为什么?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九
新课标指出,小学美术课程要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同时,新课标将美术学习活动划分为创作与欣赏两大类别,“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属于创造创作类。“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小学美术最为基础的学习活动,该学习活动强调小学生通过大胆创造、自由表现,能够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其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观察与运用。小学生在观察、认识、理解多种造型元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多种美术形式原理开展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二是实践与提高。小学生通过发掘、探索、实践各类美术媒材、造型技巧以及制作方法,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和表现力;三是体验与激发。在美术教学中,积极开展多样化的美术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造型的乐趣,鼓励学生敢于创新表现,唤醒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
“造型·表现”课程教学强调学生对美术课程及作品的体验与感受,要求教师运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对表象素材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运用造型语言、表现语言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作,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敢于尝试使用不同的美术作品创作工具,如胶棒、剪刀、彩纸、画笔等工具,通过看、画、做等途径将自己所见、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充分体验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乐趣。教师要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作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品位。
1.运用启发教学法。在“造型·表现”教学中,如果教师讲解演示不得法,只是教授学生画法或展示几张范画给学生看,就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作业因模仿而千篇一律。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应当运用启发教学法,使讲解、演示、启发、引领同步进行,充分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造型手法,激发学生自由表现的欲望。如在教学《找妈妈》一课时,学生要学会母鸡与小鸡不同动态的表现和画面组成,并学会如何表现小鸡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情景。教师可先画出一只小鸡的动态,再启发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小鸡的动态,而后教师对部分画面组成进行演示,再启发、引导学生对另一部分的画面组成进行添加。最后,教师演示出一幅完整的情景画面,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构思出与这幅画面不同的情景,通过运用启发教学法,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创造的乐趣。
2.创设教学情境。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己研究、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可以根据“造型·表现”课程中的主题布置教室环境,采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因素,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手法将所看、所想、所感表现出来。例如,在《滚动乐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请几名学生到讲台前吹泡泡;用彩泥制作成圆形物体;()选用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用品让学生做运动,等等。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从而体验圆形物品在生活中给学生带来的乐趣。而后,教师要让学生观察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找出圆形物品大小、运动方式等因素与滚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才能画出具有滚动感觉的画面,并让学生运用线来表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滚动现象。
3.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造型·表现”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体验与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魅力。例如,在《中国民间玩具》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从剪纸游戏入手,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从演示剪纸过程入手,边演示边介绍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随后,教师还要向学生展示和介绍中国其他传统民间玩具,如陕西的`黏土彩色鸡、山东的泥老虎、广东的纸龙船、浙江的泥猴,等等。由此,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艺术作品,激发起学生探究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为了增强学生对民间玩具的感性认识,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橡皮泥、彩纸、胶水、剪刀、彩笔等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学生按照剪纸流程剪出了自己喜爱的小猫、小狗、小兔子等动物;有的学生用橡皮泥塑造出了小房子、文具袋、花草树木等事物;甚至还有些学生捏出了动画人物、怪兽、外星人等富有想象力的东西。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师要积极开展类似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毫无束缚地创作美术作品,激发创作热情,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力。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中,教师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和能力。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充实教学内容,教师应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充课堂知识容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各种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信息的介绍下更为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从而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能够渗透更多的思想和内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自然现象》的教学中,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理解自然现象,学习自然现象的表现手法,为掌握风景构图与绘画方法奠定基础。所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搜集网上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源,将其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充分认知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而后,教师再在屏幕上用静态图的变化展示“下雨了”的动态情景,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总之,“造型·表现”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和美术创作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艺术形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断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品位。
参考文献:
[1]王文寰。美术学科造型表现领域课堂教学浅析[j].教育革新,,(2)。
[2]贾丽。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与评述对于造型表现的影响[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9)。
[3]朱小林。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7)。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十
一、赏析影子造型舞。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
幼: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2、观看影子造型舞。
3、组织幼儿交流。师:你刚才看到的表演和平时看到的表演有什么不一样?
幼:今天看到的表演,我们看不到人的鼻子、眼睛……今天看到的表演是人的影子在跳舞……师:今天我们欣赏的是影子造型表演。看!演员做了不同的动作,就有了不同的影子造型。
二、表演影子造型舞。
师:小朋友!你们想表演吗?
幼:想。
1、第一排幼儿表演,第二排幼儿观看。
2、组织交流。
师:你最喜欢哪个造型,为什么?
幼:我喜欢这个造型,因为我觉得这个造型很美丽。
我喜欢这个像奥特曼的造型,因为我喜欢奥特曼。
我喜欢这个像蝴蝶一样的造型,因为我觉得蝴蝶很漂亮,这个造型也很漂亮……。
3、请观看的幼儿学一学自己喜欢的造型。
4、第二排幼儿表演,第一排幼儿观看。
5、组织幼儿交流。
师:你们喜欢什么造型?
6、请观看的幼儿学一学自己喜欢的造型。
三、创作影子造型画。
1、师:小朋友表演得真好!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影子造型,老师也有自己喜欢的影子造型呢!我现在就想把它画下来给你们看。
教师在大白纸上快速地画,一边画一边说:先画出影子的轮廓,然后将轮廓里用颜料刷满,画的时候,可要注意不要让颜料流淌下来,保持画面的干净。
2、幼儿作画。
师:小朋友!你们想把自己喜欢的影子造型画下来吗?(想)让我们一起动手吧!
四、评价影子造型画。
师:影子造型画画好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你最喜欢画中的哪个影子造型?为什么?
幼:我喜欢这个影子造型画,因为我觉得画得很美。我喜欢这个影子造型画,因为我觉得这个影子造型是我摆的……师:小朋友们的画真美!真是个小画家,让我们把这些画张贴到墙上,让爸爸妈妈来欣赏吧!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十一
1、用添画的方法将水果变成其它各种造型。
2、发展想象力及空间感知能力。
3、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画有苹果、桔子、香蕉、梨等水果的`方形纸及白纸若干。
(一)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水果,激发幼儿兴趣。
(二)水果变、变、变。
1、出示范例,引导观察:这些东西是什么变的?怎样变成的?
2、讨论:苹果、香蕉还可以变成什么?
(三)选择材料进行水果造型。
1、操作要求:出示其它水果图案,说说这个水果能变成什么?
2、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有水果的图片或空白纸。
(四)评价作品。
1、互相猜测水果变成了什么?
2、自由介绍作品。
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实物水果造型,提高想象和动手能力。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十二
1.通过唱“弟弟不听话”这首歌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弟弟,弟弟,不听话。
饭粒儿粘了一下巴。
带着饭粒儿往外跑??
一群小鸡要啄他??
叽叽······。
一群小鸡要啄他??
[展开]。
1、聊一聊关于弟弟的事情..
-你的朋友们有弟弟吗?
-你什么时候不喜欢弟弟?
-你什么时候觉得弟弟很可爱?
-我和弟弟一起能做些什么?
-我能为弟弟做些什么?
-向朋友们介绍我的弟弟。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十三
教学。
目的:
一、利用有趣的造型游戏活动,复习巩固人像的表现方法。从表现自己,发展到尝试表现各种造型的人物。
二、学会制作有趣的指偶玩具。体现造型游戏的乐趣。
三、
在与同学合作编排的小故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指偶造型的设计与表现。
教学难点:指偶的造型能够表现出相对应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范例作品;卡通人物造型图片;剪刀、卡纸、彩色笔。
作业要求:用彩色笔画一个有趣的纸人,剪下来套在指上,和同学们合作表演一个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表演指偶剧《阿凡提与富翁》。幽默有趣的指偶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兴趣。在观看表演的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指偶,以及了解到了指偶的作用。
2、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套在老师手指上用来表演的这种小纸人叫做什么吗?通过这句话,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偶。教师对指偶作简单的介绍。
3、板书课题《会走的小人――指偶设计》,点名教学内容,进入新课。
二、体验:
1、开拓思路:如果请同学们制作一个小指偶,你会设计一个怎样的人物呢?对于这样的问题,总是能激发起学生们的思维的。教师在听学生回答的同时,主要要引导学生确定设计对象的范围。一般学生都乐意选择一些出名的人物,以及一些故事中的主角,卡通人物进行设计,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一些原创的人物。
2、出示一个孙悟空的纸样。学生很容易就发展,如果是按照一般的画法,“孙悟空”是没有办法套到指头上的。这种时候老师一般可以装傻,要学生自己想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指偶的制作方法还是比较直观的,恐怕也难不到学生。
3、教师简单演示制作较为重要的制作步骤。毕竟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看一次实际的操作会理解得比较深刻。
4、多出示几个范例,扩展学生的思路。同时,也可以直观地告诉学生一些可以使制作效果更好的装饰手法,例如用裙子挡住手指头的插入处,在指甲上贴上鞋子等等简单易行又有趣的小方法。学生毕竟是聪明的,这些伎俩一看就明白了。
三、设计:
1、这类课型的讲授环节一般不易过长,更多的东西,应该留给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己去体会。剩下来的时间,学生开始进行设计制作。
2、这节课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表演活动。制作得比较快的同学,教师要鼓励他们尝试和其他同学组合,表演一个小故事。
四、表演:
最后的时间,教师可以先展示部分制作完成的指偶,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简单的指偶剧。让学生们感受造型游戏活动的乐趣。之后,简单归纳一下知识点,就可以下课了。
美术造型表现教案篇十四
色彩是感性的,在色彩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色彩水平。
1注意色彩的变化。
自然界的色彩尽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它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一规律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1色彩的空间透视:色彩的透视实际上就是指空间色,这也是任何造型艺术无法摆脱的透视变化规律。因为人的视觉是按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反映物体的远近距离的。同样大小的东西,靠近我们的则显得高大。距离我们远的,则感觉矮小。这是近大远小的形体透视规律所造成的。色彩也有透视变化规律,如近的暖,远的冷,近的鲜明,远的模糊等。一切物体不仅形象特征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发生变化,而且色彩关系也随之逐渐消弱,这就是空间透视变化程度的基本规律。如果违背规律,硬是把远处的各种物体画得色彩鲜明强烈,那么它就毫不客气地从远处跑到近处,从后边跑到前边,而失去了基本的空间透视效果,画面也由深远而化为平板。
色彩透视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视觉在一定距离限度内可以看清物体的形象和色彩特征,超越了这个限度,也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这是人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二是由于地球上的大气层含有微小颗粒的空间,其中有许多灰尘、水蒸气、烟雾和空气分子等,肉眼看去它似乎是透明的空间,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明白了这个空间变化规律后,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把握空间色彩层次的处理。
1.2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我们能够看清物体色彩的媒介是光线。物体受到不同的光照,出现了阴阳向背及明暗、深浅,呈现出立体的、冷暖不同的色彩变化。因为光的作用,物体发生了环境色的相互散射的影响,不同的物体固有色互相辉映与影响而产生出五彩缤纷的丰富色彩。但应该指出,光源色的冷暖对自然界色彩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色光线照射下的一般规律为:在“暖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暖色相”,而它的暗部就呈“冷色相”。在“冷色”光线下的物体,其亮部呈“冷色相”,而它的暗部则呈“暖色相”。
1.3关于补色:色彩的.冷暖关系,即补色关系。人们对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理解起来并不难。如红色光线射过来,物体的受光面就会罩上一层红暖色,寒色也即如此。问题在物体的背光部下又是什么色彩呢,往往初学者会在此出现很多问题,很多人用暗红来处理,有些人则用固有色加黑、蓝、褐等色,结果画面画得又脏又燥。这说明一些人还没有掌握色彩光学反应的原理,所以,常常作画失败,影响了色彩的提高。南无,暗部究竟应是一种什么呢?冷暖的光学反应应是用一种补色关系来画暗部色彩。然而补色是客观自然现象造成的,还是主观的人处理的呢?下面例举人的生理现象和自然现象造成的两个科学的例子来结实这个问题。
由于这种眼球网膜结构细胞的生理原因。比如你在洗照片的暗室里工作,因暗室里用的是暗淡的红光,当你工作完成走出暗室时,外面的光线就显得格外明亮,而且看白的物体都带青绿味。这完全是眼球网膜结构细胞敏感于光和色的补色。
自然界色彩冷暖互补现象随处可见。当早晨日出之时,红色的光线笼罩了自然界物体的所有受光面,这时各种各样的物体的暗部都或多或少地呈现有绿青味。随太阳的升高,色光由红变黄,物体的暗部又由绿青味渐变成青紫味、蓝紫味等。这种色彩冷暖、明暗强烈的补色现象,人的肉眼能看得清清楚楚。
2怎样观察和表现色彩。
2.1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观察色彩的方法是整体观察和反复比较。整体观察:当一组错综复杂的静物摆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在光线与环境的作用下,便呈现出了物体的大小主次,色彩的冷暖明暗,前后空间虚实等等,实际已经形成一种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连接,互相对立的整体制约关系。具体的方法是:眯起眼睛,眼睛的试点自然落到主体物上,一切物体中的高光跳跃点会依次分出来,而最亮只有一点,其它亮点依次减弱;在观察暗部时,我们可睁大眼睛看物体中暗部的重颜色,通过不断比较,从整体中发现最暗的部位,其它暗部依次减弱。
反复比较:比较是观察色彩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严格地讲,色彩变化是相对于比较而言的。不比较就难以准确地鉴别色彩的微妙变化。物体色彩的比较主要是从色彩的三种因素中加以区别:一是从色相上,有冷与暖的对比、暖与暖的对比和冷与冷的对比;二是从明度上,有明与暗的对比、暗与暗的对比和明与明的对比;三是从纯度上,有纯与不纯的对比、纯与纯的对比和不纯与不纯的对比。
孤立地看某一物或某一色彩,往往死盯住物体的某一局部,不把观察的部分与整体作任何联系;被动地照抄局部的一些偶然现象,见红涂红,见绿涂绿,很少考虑色彩在光和环境影响下的变化。这种观察方法使画出来的东西既无色彩关系也无素描关系。
2.2水粉画的着色:着色的顺序多种多样。一般来说,可以从不同时间、不同明暗、不同空间、不同色彩和不同冷暖的部分所占面积来处理。
根据很多人作画的经验,着色的部位和办法可分为:一是为了把握色彩的总体色调,可先从大面积的主要色彩下笔;二是为了空间层次分明,先从背景的远处开始,由远及近;三是从中间调子开始,然后过渡到中间色,最后画亮面和高光的方法。这种着色法更容易发挥水粉画的特性和技法。
3结论。
在我们的水粉画教学中,应时刻把握以上所述的几方面内容,时刻警惕自己的主观观点,客观的给学生一个很好指导,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绘画中掌握良好的基本技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在以后的进程中得到很快的提高,取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