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教学总结(优秀18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某一领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在写总结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阅读这些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总结的重要性和功能,激发我们写总结的动力。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一
本学期承担三年级6个班的信息技术课和四年级3个班的综合实践课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情况进行教学,主要完成了与课程内容相密切的课本知识教学,如三年级的windows窗口操作,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及命令的使用;综合实践课中让学生了解新疆的地理特征,有哪些物产、特产,动手制作等内容。
1.德育目标:通过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安全使用网络,争做文明上网的小公民。
2.智育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掌握“画图”软件中各种工具及命令的用法。
信息技术课的动手实践操作技术指导这方面取得很大的收获。这主要是注重了教材的钻研,教法的合理利用。
教师对教材认真的领会,教材上提示到的操作步骤教师本人先反复的操作,然后再对学生讲解。这方面具体是这样做的:在上机课教学中尽量做到精讲,把理论知识溶缩,一些很抽象的理论把它转变成一些操作性很清楚的操作步骤或师演示操作方法;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尤其是把自己的实践操作得出的经验结合起来,注重实际经验的传授,而且教学时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一些干干疤疤的理论讲得很有生色。
教法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导入新课——设计问题——学生自读教材寻找答案——讨论实际操作过程或步骤——总结操作要领(经验)——上机操作)。一期来,学生感觉到学到了点实在的东西,学习积极性不断的增强。其次,上机课,组织模式得到一定的探索,逐步找到一种适合不同班级的授课方式。有的班以演示、总结操作知识为主;有的班以实践操作为主,每节课定一个操作任务,再给学生的自主操作时间,自行摸索,形成感性经验。
本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学生在上机课中不能按要求带脚套,使这部分人得不到上机实践操作的目的;
2.在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还不太会去合作、交流;
3.在评价作品环节,语言太单调。
2.还需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方法,交流问题的技巧;
3.在评价作品方面,还需要提高自己的评价多元化。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二
对学生的学分认定我们还没有具体操作的可能,还需要第二学期学习情况而定,这学期只能作小结评价,待模块完全结束才作学分认定。因此我们只能谈一谈教学做法与体会。
一、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把握好教学目标。
我们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认真聆听教育专家的辅导报告,从报告中我们领悟到《通用技术》课的重要性,增强教学信心。我们组织老师集体备课,认真体会与理解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新的教学任务。
二、改造教学用的实验室。
因为《通用技术》课是新开设的课程,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加上根本没有空闲的教室装备《通用技术》实验室,那这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解决的?我们采取一室多用的办法,将过去家电课教室,改为一室多用,又能上理论课,也能上实验课。具体体现在哪里呢?因为上《通用技术》课,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这些实验过程中,学生要使用小刀、剪刀、锤、钳敲打,生怕将课桌面打花、刮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利用两公分的夹板做垫对桌面。如上理论课时,我们还可以将夹板卸下来,恢复原来的桌面,这不是一举两得和一室多用的办法吗!
三、落实学生实验所有的教材与工具。
这个准备是完成教学目的的保证,缺少这一项是不可能完成教学最终的任务。我们为了真正让学生参与实验及时完成实验作业,我们想方设法提供实验用的材料与工具。为了教好这新课程我们与几家纸箱厂家都没有回音,最后找到海南知飞纸箱制品有限公司,说明我们的用途(教学用)。他们的董事长很支持与我们定下协议,每年都向我们供应纸板支持现代教育。实验所用的工具我们亲自去购买,做到每位学生都有实验用的材料与工具。
四、自制教具渲染教学色彩。
经这半年来的教学证明,这门课程总的来讲是很好的课程,学生反馈很好,学生认为,这门课程,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我们老师因为学生反馈得到极大鼓舞,更加增强上好这门课程的信心。但这美中不足的是,老师本身的专业水平有限,知识面不广,专业培训太少,参考资料也很少,教学无法发挥,因此我们希望多些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班,再增加教学需要的有关部门资料,填补美中不足。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三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学期,在高二年级6个教学班按照每周每班1节课,顺利地完成了《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到第四章的内容。由于不是通用技术专任教师,教学经验不是很熟,但尽管如此,本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教学工作顺利得以完成,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现我就这期的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努力教学,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自主构建知识、拓展能力,并从中得到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审美情趣等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学到一些和设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在技术素养上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发展学生的个性、动手时间能力。学生基本能达到如下教学目标要求:
(1)熟练掌握一个通用的、完整的设计过程,学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途径、方法,了解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2)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的交流和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4)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讨论、讲授使学生感受到技术就在大家身边,技术不断地发展,而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对社会、对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学生积极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工艺的选择能力,以及会正确、安全使用工具或设备。从身边熟悉的例子入手,鼓励他们勇于时间和创新,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中提高技术技能和技术素养。
根据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结合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以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本学期的具体教学措施如下:
(1)注重从实际出发,选取贯穿整个技术设计教学过程的.范例和载体。
(2)教学设计突出重点,体现新理念,突出培养学生在技术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等能力。
(3)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媒体的应用,基本每节课都有ppt课件,课件内容充实生动,能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并通过多种媒体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技术与设计的内容。
(4)采用案例分析、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试验演示法等多种方式展开教学;方式灵活处理,并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做到注重基础知识,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能体现方式为教学所用,而又不拘泥于方式。
(5)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开展作品制作课程,并对作品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6)为教学充分创造条件,例如在《设计的一般过程》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力所能及地寻找一些制作样品展示给学生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
作为新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感觉到希望学生可以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素养,但是在实际开展中,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而且最主要是与高考的关系没处理好。高考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问题,但领导把课程安排在高二,而此时学生早进入了分科的学习。这样,无论是年级、教师、学生都会在时间上出现了矛盾。同时受课时、设备、学生作业时间等限制,令操作艰难进行,敷衍了事也就势在必行。
学生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文科学生感觉难度大,很多技术问题不能展开,课时基本难以完成尤其是动手制作的内容,只能蜻蜓点水式让学生了解一下。学生并不能从中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所以多数学生以应付心理对待,对这一科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教师方面,我校还没有专业的通用技术教师,也没有成立通用技术备课组,因而在教学开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因而我们争取在下学期成立通用技术备课组。
我认为,只有完全抛离高考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达到开课的目的。比如说,把这个课程放在高一学习,行政上硬性规定在高一学年度完成必修部分的全部内容和考核。这样,教与学双方都可以在高一学年这段学习和高考任务相对轻松的时间段内,放下包袱,从从容容完成进度;认认真真学好技术。如果相关的这些问题能明确,那么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而且高一年级的学生相对时间较为充裕,对技术的探讨可以更为深入。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四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此课程最终目的要落实到应用上,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的组建、配置和维护技能。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是先集中时间在教室讲完理论知识,然后集中时间到机房做实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某些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不能同时动手做实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理论学习比较排斥,在做实验的阶段无法有效地将已学理论和实验结合起来。尤其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相对比较困难,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在教学方面有所突破,根据教学计划和我校现有条件,利用机房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每次上课既讲理论又做实验,利用ppt课件中的图像、动画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理论知识,应用机房计算机硬件、虚拟机和其他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反过来促进了理论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许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路由原理与技术等,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为了将抽象的理论讲明白,必须认真准备教学课件,做到简明易懂,只讲授其中最核心的理论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图像和动画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变成动态的画面。
例如,在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理论的交换技术时,学生对三种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容易理解,我就把这三种交换技术制作成动画形式,改善了教学效果。电路交换分为三个阶段:建立电路、占用电路传输数据和释放电路,课件能生动地反映这三个阶段;报文交换无需建立电路,但每个数据文件作为一个报文整体进行路由寻址,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最终到达目的地,动画课件能形象地展示整个过程;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类似,将报文分成了多个数据片段(称为分组或包),通过中间的交换节点进行存储转发,有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方式,纯粹理论讲授学生不易理解,通过动画课件的教学,学生基本能理解这三种交换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某些网络理论即使有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时也难以让学生理解,如ip协议、ip地址划分和子网掩码划分、路由原理和技术、dns和ftp原理等。这时就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我一般采取边讲理论边带着学生动手操作,如讲授传输介质时,让学生传阅实际的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能够实现联网的双绞线。如在讲授ip协议配置时,我先讲完ip协议和网络掩码的概念以及ip地址的划分,然后带着学生查看当前的网络配置,并让他们自己修改一些配置。实践证明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应将着重点放在实践环节,同时也不能轻视理论教学,只有两者结合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个人认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符合其教学目标。在学校硬件环境的制约下,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基本能适应本课程的教学。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五
本学年,我担任高一(224―227)班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网络管理等工作。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为了响应学校“缴交材料要有新鲜度”的号召,为了贯彻主任“不要重复昨天的历史”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各方面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己的思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对自己思想上有了更加高的要求。
第一个年头教信息技术,没有人能给你多少帮助,虽然内容看起来非常非常简单,但是要把自己懂的转换为学生也懂,中间的这个转换过程就是教师的基本功了,是要靠教师自身修炼的。因此,我主要是做好角色转换工作,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学的深浅从此得以把握。
还有,就是不知道考试到底考啥内容,这就是为什么老教师会说“没有带过毕业班的新教师是不成熟的”,是的,没有经过一轮会考洗礼的信息技术老师也是不成熟的,我想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业务水平,除了向有经验老师请教教学技巧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备课量,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本学期实实在在听了18节课,为了完成任务抄了2节课。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混着混着一学期就过去了,不过不懂的部分除了虚心还是虚心。
没有出过什么大故障,这得益于平时都能缌地做好防护、备份等工作,以及做好关键设备的除尘、清洗工作。
摄像方面一切听从学校的安排,有什么任务就去摄什么任务,并先保存至电脑,达到一定相应量时,及时刻录给办公室存档。无奈机器太糟糕,效果经常不好。
可能很多人写期末总结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照“干了什么工作、取得什么成就、存在什么不足、以后的发展方向”这个模式来写,主要叙述一学期来如何如何辛苦地工作,一一罗列出来。但是我觉得这学期一点都不辛苦,从来没有像这学期过得这么愉快。因为如果只要干好自己的事情是非常轻松的,并且跟学生打交道也是很有意思的。屏弃一切跟我无关的事情,不用再像“救火”队员到处“救火”,使得我有大量的时间可以专心研究摄像技术和非线性编辑,并对软硬件进行全面升级,且有所得。我想这应该是本学年最大的收获吧。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六
通用技术(必修1)模块的书面考试,陈述性知识较多,考虑学科特点,命题更多采用学生日常生活接触较多、社会关注问题是的事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术性质、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步骤,分析判断考题,开放性大,注重创新能力,注重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突出最优化的设计原则、系统设计的方法。
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掌握得比较好,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较强,对概念性的掌握相对没有象数理化学科那样扎实,技术语言部分的三视图画法训练稍有不足。
新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和实施比较顺利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目标。学生认识了技术的性质、技术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过程,学生初步掌握了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养成了良好的技术素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生活、工作各个方面处处使用技术,需要设计、需要优化、需要创新,需要负责任地使用和管理技术。通过技术试验、技术设计、动手实践、交流评价,大大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思想和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技能,调动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了学生个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了学生交流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身的终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存在的问题的困难:场所建设未跟上,工具设备不足。学生说,通用技术开放性,学习起来很开心。
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说,通用技术课我很喜欢,使我知道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知识了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态度和性感,领悟和体验知识、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说,我把通用技术的知识、案例,应用到作文写作上,我的作文有很大进步,得到老师的表扬,在班上宣读我的文章。
体现了知识学习的迁移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说,通用技术课程使我提高了学习成绩,我的通用技术课程成绩比其他科、比其他同学的成绩好。
通用技术课程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特长,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特别是中下水平的学生和后进生。
学生说,我很喜欢通用技术课,我打算以后从事技术的设计工作。通用技术课程能为学生确立学习发展目标,激励学生为创造自己的幸福而努力。
学生说,通过通用技术的学习使我对日常生活的、我们周围的事物认识大为不同,深刻了许多,丰富了许多。学习方法、学习计划比以前好多了,技术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很有关。
全级学生参与了通用技术课程(必修1)模块的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技术活动档案记录基本完整,方案、作品和书面测试达标,并能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全部评定为合格以上。
通用技术(必修1)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下一学期开设通用技术(必修2)打好下良好的基础。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七
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备课,讲课。
采用实物与理论、元件性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手段讲授理论内容。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去理解抽象的概念。
除定时辅导答疑外,课前早到随时答疑。
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及时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实习中及时编写实习大纲,尽力安排好实习且认真指导学生制作,严格进行验收和质量检查,并结合学生的实习情况,合理给出实习成绩。
电子班学生学风好,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思想活跃,喜欢提问。
个别同学不用功,没有及时将所学内容消化,考试前搞突击,这是无法学好这门课的。
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平均分分,优秀率41%,及格率92%,属正态分布。
掌握一些思考的方法,对待问题比较严谨。解决一个问题,
应该选用正确的方法,否则将会很难甚至无法解决一个问题。例如,在求不同组态负反馈的电压放大倍数时,不同组态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上必须要对应。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尤其要注意方法的适用范围,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用方法。例如,在用微变等效电路求解有关基本放大电路时,只有输入信号是低频小信号时才成立,否则会造成很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在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学会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要学会模块化地分析问题而不局限于其中的每个元件。例如,在运算放大电路分析中,在掌握基本模块如反相比例运放、同相比例运放等的前提下,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电路,可利用叠加原理看成是这些基本模块的叠加,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
对一些工程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俗话说:人无完人。当然作为每个具体的电路,在具有优点的同时肯定具有缺点的。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地钻牛角尖,幻想找到一个能够十全十美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作一些合理的近似。先主要考虑最主要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在主要因素主导的方向下,结合实际的要求考虑其他次要因素。这样做往往能很大程度上简化问题,但又不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最后,自己更加深刻体会到了守时的重要性。
教学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方法较得当,教学环节全面,细致,学时应针对专业稍加调整;学生有良好的学风,应继续发扬,另外应多听取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以及时改进。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八
根据本学期工作安排,4月17日成教处对焦作工学院业余学历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部分任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考勤、批改作业、教材、教师日志等情况,听了部分教师的讲课,现将检查情况总结并发至有关系、部。望有关系、部组织教师分析检查结果和学生意见,认真查找不足,取长补短,制定措施,提高业余学历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计划、教案、考勤、批改作业情况:
(二)检查结果。
1、个别教师没有写授课计划。任课教师所用授课计划纸,各教学系部没有及时发给老师。
2、个别教师的课程实习、实验无授课计划和教案。
3、教师不批改作业现象严重,望各系部对教师提出要求。
4、下午学生听课率低,大多数班级下午没有学生,望在讲好课及如何吸引学生听课上下些功夫。
根据教学管理征集意见表、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表中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按4个方面汇总如下(一般都是教师和学生的原话):
(一)教学管理方面。
1、学时数太少。
2、可否集中上课。
3、印发课程表。
4、增加实训课。
5、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6、严格课堂管理,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7、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8、应根据课程的衔接性来安排课程的讲解。
9、老师普遍性存在,见到学生来的少,就以种种借口推辞不想传授技能,学生到后,无获而返。
(二)教师管理方面。
1、应该严管理,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3、希望老师板书清晰。
4、按时上课。
5、聘请高等学院教授讲授某些课程。
6、开辟师生沟通渠道。
7、找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老师。
(三)学生管理方面。
1、采用学分制,学生达标即可毕业。
2、学生随意性较大。
3、是否也要学生签到,约束学生纪律。
4、加强管理,要为想学知识的学生提供好的学习环境。
5、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6、严格要求,遵守纪律。
7、学生管理松散。
8、学生管理不够细,一些基本情况不清楚。
(四)其它。
1、有些课程太深,希望多给点学时。
2、发一部分参考资料。
3、对学生呼声较大,强烈要求更换的老师,学校应考虑更换。
4、重要课程增加学时,应留有上机时间。
5、学习环境太差,教室脏。
6、不应该让学生产生来上学就是最后拿证,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7、可是要尽可能加大。
8、课酬较低,应该提高。
9、一些较固定的课程,可以买一些教学vcd录像,来解决教师不足和教学成本问题。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九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丰富的信息处理活动,拓宽学习天地,让感受信息社会、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学生对信息活动多样性和信息处理创造性的认识。在每一课中,紧紧围绕信息活动,创设情境、引出任务,提出设计思路和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资源,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提供了必要技术支持和帮助,完成作品后,设计交流活动。在每一个信息活动中都包含了信息搜集、获取、加工、表达和交流的环节。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的实现。我对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信息技术是学生认知和信息处理的工具,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从第一课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认识计算机是我的新工具,后面的内容无不体现这一理解,让学生知道,计算机是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手段。信息技术的学习也是融合在整合性的活动中,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并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主题,使学生在整合的活动中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形成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材中以人文、自然为重点,选择适合中小学生成长需要的,体现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命题作为信息综合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社会探究、科学探究、人与自然和认识自我等方面。它们都是我们身边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或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教材的亲和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顺利进入课程的学习。
要用于对与活动相关问题的整理、比较、讨论。出现在每课末。“设计”、“我来做”这两个栏目是活动的核心栏目,其他栏目都是围绕这两个栏目进行的。在活动过程中要突显这两者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每课完成作品后,设计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作品制作的思维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完成的作品等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暴露思维过程,发现认识差异,调整、理顺、激活思维,使学生之间思维差异互补,达到完善认知结构,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目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现才能,发现自身差距,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和感染,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和提高。
提倡实行多元开放评价,摒弃传统固定、统一的评判标准,拒绝教师单一的评价,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求知欲,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不同的发展。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
本学期,本人担任三年级的劳技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劳技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劳技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想上逐步扭转对劳技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本人从不以自己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自居。本人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
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学习方法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今后,本人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继续保持与学生家长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一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在一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皮亚杰指出"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到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结一学期的工作,我坚信,只要劳技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二
学期初,我就以“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展开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
1、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教材教法,重点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认真备课,上网搜集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中打乱教材顺序,抽取精髓,激励同学们主动获取知识。四年级学习的powerpoint,在讲授时,首先介绍了一个用powerpoint制做的电子报刊获奖作品,展示完成时,孩子们很好奇,我就带领着孩子们具体去实现它,简单介绍了文本、图片的插入,然后要求他们自己选一个主题,上网搜索资料和图片,应用的自己的电子报刊中。他们很快完成了,很兴奋,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电子报刊更为美观,引导学生学习背景、字体的设置、自定义动画、幻灯片切换、超链接等操作技巧。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孩子们都能随心所欲的制作电子报刊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的筛选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转差促优上,让优生带动差生的做法,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共同发展。
3、每节课坚持进行5分钟的打字训练,提高了打字的速度。教学中渗透孩子们要爱护机房的设施,并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信息素养,正确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不沉迷于游戏,提高综合素质。
4、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本课程的方法,尤其在五年级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上网查阅大量的教育信息,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与同伴交流,互相听课、评课,参加教研活动,并在教学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本学期中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县信息技术教学评优,在活动中学习了较先进教学方法,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继续加强自身学习,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获取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自身的素质。
2、对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让孩子们在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上有更大的进步。
3、继续加强微机室的纪律和计算机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
这学期有收获、有喜悦、有不足、有反思,我要继续用我的热情与执着,谱写信息技术的新篇章。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三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至七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及学校机房的管理工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按时并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回顾一学期的教学与机房管理工作,主要总结下:
精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吸引力,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面广,理论性强,对于中小学生而言,那些概念、理论等太抽象,不易理解教与学都有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方面下大功夫,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也是能否抓住学生求知心理。将其顺利带入新的知识境界的重要环节。
2、着力讲清讲活基本概念。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a、形象比喻。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专业词汇,对学生来说,不够通俗,因此,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记忆,枯燥乏味。但若将这些概念与生活或其它学习科目联系起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电脑概念和复杂的理论生动而形象化,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例如:在初一年级讲文件与文件夹概念时,把建立文件比喻成往练习本写内容,把文件的命名比喻成给练习本写名字,写名字是为了管理文件的方便;把文件夹比喻成办公桌上的文件盒,并且大文件盒内装小文件盒,把文件放在文件夹内是为了管理多个文件的方便;把文件的复制比喻成抄作业,把文件的移动比喻成搬家等等。由此引发,作深入讲解。这样,使学生觉得所学内容看得到,摸的着,用得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b、讲述故事。在五年级讲计算机的病毒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小毛学电脑。其大意是:小毛在刚学电脑时,以为自己感染上了计算机病毒,害怕得不得了,后来他爸爸向他详细讲解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的知识后,小毛才知道自己闹出了笑话。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不时发出开怀的笑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作学的知识。
c、奇妙演示。今年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成,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硬件环境。,由于机房现有设施的落后,对于多媒体的知识无从让学生操作。为此在讲课过程中我制作了一些辅助教学的小课件,让学生通过听、看、想等感官协调并用,发挥其形象思维,把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其形象的方式根置于学生的头脑中。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灵活的语言艺术的应用。汉语本身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场合语言的作用能左右气氛,诙谐幽默的语言能使紧张的气氛变的轻松活泼,妙语连珠的话能使沉闷的空间顿显活力;当然想象比喻、生动趣味的话更能使难解之处茅塞顿开。所以课堂中我逐渐的注意语言艺术的恰当运用。
4、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计算机知识的积累和丰富,我把他们引入到与语文、数学、美术等同步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上去。如让他们在计算机上做算术题、打生字、组词等,使他们感到用计算机学习功课既容易又有趣。再如与美术老师配合,让学生把美术作业带入微机课堂。我要求同学们在计算机上用不同的画法来完成美术作业。同学们看到自己的美术作品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兴奋极了。
计算机瞬息万变的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很好的担任信息技术教师这一职责。另外新的教学观念的不断涌现,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我坚持阅读《学生计算机世界》、《中小学电脑报》、《教材教学教法》、《计算机教学》……等,掌握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新动向;继续学习《中学教育学》、《中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工作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同时,抽出时间去听别的教师的课,在听课中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学习使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新知识时,往往是先从局部分散的学,最后才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往往没有复习的时间,但不复习,学生脑子一盘散沙,所以本学期我在如何复习上下功夫。我主要采用了归纳式复习的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在某一章节或全课程讲授完毕后,通过对知识和操作步骤的归纳,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系统起来,加强记忆与理解,从而能够顺利、熟练地完成操作,达到教学要求。
学校计算机房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各年级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本学期我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1、对机房按时安装教师、学生所用的软件。
2、机子出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学生的使用。
3、及时清洁主机、机房内的灰尘,保证机房内干净整洁,以延长机子的使用寿命。
总而言之,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学校微机管理上,我兢兢业业,尽自己所能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所有任务。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四
12月23-24日,在市二小举行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说课、讲课活动。参与此项活动的老师有21人,分别来自各个“汉之星”的实验学校。年龄结构年轻化,参赛教师都富有活力与创造力,在活动中表现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从整体上来看,在以下方面做的较好。
1、能突出“说课”的特点。一直以来,老师们对于“说课”与“说教材”概念模糊,关注点出现偏颇。这次的说课,参赛教师都能对“说课”这一形式有清晰的认识,说课的环节也符合要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使听者对一节课的设计一目了然。
2、关注对教材的研读。在说课时,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能深入对教材进行研读。特别是有的老师不仅着眼本课的教材,还能一点带面,纵横研读,找出本册教材,甚至其他册教材与之想关的内容,找出联系点,发现不同侧重点。使之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做到“胸中有丘壑、笔下有乾坤”。
3、重视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本次活动中,明显的感觉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仅关注的是所要教授的知识内容,还能把学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说话练习、仿写练习等,把学与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4、课堂增量意识强。增量阅读进行到今天,增量的意识已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参赛老师都有适度增量的意识,每位老师都力争在一课时与汉之星结合,完成要学的内容,有的还在学完后进行一篇同主题短文的增量阅读,进行了阅读的拓展与延伸。课堂的增量意识使课堂更高效。
从本次活动中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2、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的结合不够。在教学中可以看出,老师们对于“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如何与语文教学结合研究的不够,把汉之星的运用与语文教学割裂开来,不能发挥其助推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作用。
建议:
1、端正思想认识。对于实施“汉之星与语文教学结合实验”的一些单位及老师还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其实际意义,行动上有所落后。因此,还需要参与实验的学校及教师认真研究汉之星系统,发现其对语文教学的帮助点,对汉字传承的作用,认真进行此次实验。
2、寻找结合点及结合途径。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及教师要根据汉之星的特点,找出它能与语文教学结合的一些“点”,然后研究“这些点”在教学中怎样能服务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如何设计能使汉之星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不同的年级,我们应该对学生提出哪些不同的要求。
只有参与此项实验的教师沉下心去,研透“汉之星教学平台及系统”,找到了与语文教学结合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使学生受益,使汉字传承多一条渠道。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五
本人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制定出信息教学工作计划,并圆满完成。现将本学期工作做一下总结: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此在教学中要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指法。这个内容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有些学生不敢握鼠标,或是操作不灵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游戏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安排一些拖箱子(训练拖动)、纸牌(单击、双击)和扫雷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序掌握得好快。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掌握指法的击键方法。因为指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活动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我从网上下载一些语文、数学智力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内容,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经过一个学期以来的努力,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认识,许多学生喜欢上了电脑,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六
因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教师心中只有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中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word的操作,那么在课前,我就显示一些例子,从最简单的文章,到很复杂的文档,学生看了以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文档来吗?”随着一课课的深入,学生发现这些技巧自己也是能掌握的。再把这些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环节,每节课达到什么环节,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甚至于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调整。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教育教学此文转自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小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学习word就要学生自己写自我介绍、写课程表、打印贺年片等。比如在学习“我的课表我来做”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修饰表格的方法,学会了设置表格内容的字体、字号、颜色、底纹及对齐方式。对整个课程表进行修饰,通过全体参评,评出了全班修饰得最漂亮的课程表。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请下课后思考一个问题:在修饰表格的过程中是不是用的字体越多,用的颜色越多,修饰的表格就越漂亮?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七
数字化信息高速、广泛传递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0xx年9月前所使用《信息技术》初中课本是依据20xx年教育总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xx年9月后所使用的新的教材是依据20xx年江苏省教育厅制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组织编写的,不管是哪一本教材,都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必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挑战的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生这门学科时更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型的学习研究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要学会应用学到的知识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于是我们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方案。
我们所说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更多的是指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在教学中通过活动设计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活动设计在于与生活实际应用相联系,不管是其抛出的问题还是解决的问题都要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生活,让此课程的教学能完全穿插到生活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充分体现课程的融合性教学。
从20xx年年底这个课题提出后至此已经将近二年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二年的时间中本组成员在教学中不断通过实验法、调查法、抛锚法、总结法进行实验研究,将初一初二教材中的知识点化为各个情境活动来教学,与普通教法比较效果,进行总结探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研究过程我们把一些知识点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情境活动教学知识点,在不断的尝试中选择比较好的情境活动进行教学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总结如下: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的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参与就是成功。比如在教学生制作电子报刊时,学生面对功能强大的word软件,不知如何下手,我先发同学看一些以前学生的作品,再让学生上网自己去看一下,找一些自己喜欢的素材,然后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仔细观察学生作品,将有闪光点的作品通过电子教室演示给大家看,并让其他学生发表意见,进行讲评,接着大家一起再试一试。几次下来,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还培养了参与意识,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冲破束缚,制作出有个性、与众不同的作品;同时,结合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敢于创新。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活动中为各种比赛设计海报;制作班级课程表等。这样,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求异、求新”的观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用”,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服务。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以致用”的原则。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要与学生的“用”相结合。
我们教师在掌握知识的要点后就要着手与设计一个可行而又使学生乐学的活动来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乐得学并学得更好。例如:在教鼠标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时通过动画“鼠标的一天”形象的演示鼠标的操作并通过让学生用“画笔”设计明信片,送给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在此教学实验中有二名学生设计的家乡的图片在全国的电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word文字处理”,学生可以利用它制作课程表、写信;“powerpoint”,学生可以利用它来制作本班的秋游相册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都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
(二)在应用中练习,巩固知识。
学习知识与技能是为了“用”,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学生才会想办法强化巩固所学知识。这说明,在课堂上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实用性,形成一定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在介绍了“电子邮件”一课后,我就把自己的e-mail地址告诉学生,让他们课外可以给我发电子邮件。有的学生们在节日通过电子邮件给我发来了精彩的贺卡,有的学生还告诉我一些心里话。我收到后一一回信,信中写的都是赞扬、鼓励的话语,这在给他们以自信心和鼓励的同时,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形成了一个交流的新方式。在学习了word后,我设计一个小报制作的活动,主题由学生来定,许多学生高兴地制作自己喜欢的小报,在制作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计算的操作能力加强了,还难过互评提高了审美力。学生学习新知的劲头也更足了。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活动“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活动,此活动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针对知识点的多少有时要分成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这一模块时,我设计的大的活动是设计自己的一份小报,是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整个学习完成时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但本章有以下多个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的图文混排功能;4.自选图形、艺术字、文体框的使用;的表格功能。于是我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又分成不同的小任务活动方式来组织各个知识点的教学,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在活动中尽量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时,我设计的活动是:运用这三者设计一个母亲节的礼物一张母亲节的贺卡,有些同学在卡上写下了对母亲的爱。由于学生学这个内容时刚好是母亲节前的一个星期,同学们在教师的提醒下很高兴有这样一份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在做好后让同学们发到学校的论坛上或发邮件给自己的母亲来送出礼物,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对象的使用方法。
(二)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有层次,要注意渗透方法。
活动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powerpoint制作秋游相册”一课时,我们的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基本任务与选做任务。基本任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多张幻灯片,在首页中起上标题,在后面的页面中放入秋游的照片;选做任务是:让学生试着做上些效果。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将照片经过了处理放上去,有圆形的等不同形状的,其中还配上了欢快的音乐,作品非常有创意。
(三)活动设计中的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国外将这种整合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例如,在教“上网收集信息”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苏州园林”课文引入,设计的活动是:“依照书上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从网上收集信息,然后利用word组合成一篇图文并茂的介绍性的文稿来一下介绍著名的苏州园林,也可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这个任务中就整合了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一节课开始时的导语是很关键的。好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充分发挥导语的激趣作用,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求新的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以快速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如发问式:你能自己组装一台电脑吗?你能把你对家乡的印象“放入”计算机里吗?你能用计算机制作一份礼物给你的母亲送上一份惊喜吗?这一系列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下去的新课的讲授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另外,还可以用范例作品代替语言,让学生欣赏美妙的音乐、美丽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版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自我介绍、用flash制作的动画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例子,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上课一开始,就应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适当运用游戏小软件,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易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和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适当地采用游戏小软件穿插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如吃苹果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学生们在忘情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熟了指法以及鼠标的各种操作,了解了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学会了键盘的使用。而教师如果让学生背诵、死记键盘上字母的排列、键盘功能等,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所以正确引导学生玩电脑游戏是利多弊少。但电脑游戏软件的选择必须要强调趣味性、益智性和学习的功能,同时玩电脑游戏的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三)课外活动中设计活动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如我们去年课外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正反方的辩论活动,一组是电脑的好处,一组是电脑的坏处,让学生通过收集材料,组织成电子作品表现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画图与电子刊物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答辩,效果良好。这学期我们正在组织开展机器人的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本来不喜欢程序的同学慢慢的对程序也充满了兴趣。学生参加了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子报刊、机器人等比赛,成绩突出。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网页制作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以启发代替灌输,以辅导代替管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学生会感到厌烦。所以,在我们的活动设计中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全方位互动,即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寻求别人的帮助。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的活动中分成不同的小组大家协作完成任务。如在“小报制作”时,要让一个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一个高质量的小报是不现实的。因此,word开始时我就布置学生可以四人小组方式组成协作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能按自己的特长来完成作品,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word学习完后通过网络在word寻找所缺的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成电子小报。如机器人制作中学生们二人一组协调组装调试机器人。这种需要多人互相协调、一起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最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中及时点评,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作品展示时,即使是一个不理想的作品,教师也要找出其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到自信,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在点评时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能起到示范的作用,使全体学生在评价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研究》我们组内教师通过二年的时间在不断教学实践中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活动,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不但掌握了知识点,还学会制作了许多生活中实用的作品,给家人、朋友带来了快乐,拓宽了知识面,并获得了许多各类比赛的奖项,效果好。
技术的教学总结篇十八
20xx―20xx学年上学期已经进入尾声,现将本学科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八年级的信息技术教材是使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内容包括:用计算机处理多媒体数据、网页制作、多媒体信息的获取与加工,flash动画制作初步。
至元月中旬,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多媒体数据合成,学会处理多种媒体数字化,能够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在常规教学中,我以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每周布置相应的教学任务,以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采用分层教学,在课堂上积极答疑,肯定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分析错误原因,启发思维,让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习困难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在本学期抓好教学常规的前提下,我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