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模板15篇)
读后感是阅读与思考的结合,是将心灵的碰撞变成思想的火花。怎样准确、生动地描绘书中人物和场景?8.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后感作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一
林文虎老师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讲述了很多优秀老师用真心教育学生的动人故事,他们的爱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读后让我感到师爱无价。
什么样的老师才算好老师呢?书中告诉我们:好教师要有爱心耐心,要持之以恒,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我们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也包括我自己。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有时摆出“师道尊严”严厉地去批评学生的时候,我有时并没有感受到他们的心悦诚服。反而,有时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一个小小的表扬,却使他们更靠近我。就像我们班经常不做作业,爱撒谎的李强,自从上次离家出走后,我格外关心他。他爱看《三国演义》,但是他父母就是不允许他看,说什么功课也不会做,有时间还是多看些作文书。尽管我和他母亲多次沟通,跟他讲,孩子感兴趣的书,多读读也是有好处的。但是他母亲实在是固执,坚持自己的.看法。我看孩子可怜,就到图书馆为他借几本这方面的书,让他在中午或者自修课上看。不要带回家让母亲发现。一个小小的举动打动了他,自从这以后,我发觉他上课认真听讲,成绩也在小幅度提高,还一直要把他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
是的,老师的鼓励表扬的确让孩子喜欢你,也喜欢你教的学科。但是,有时候想想,每天要批那么多作业,考卷,订正,还要在前一天备课,修改教案,制作ppt,写反思,能静下心来的时间真的很少,就是一个词:风风火火!有时搞得自己也很焦虑。所以我倒觉得教语数英主课的老师不适宜当班主任,反倒是副课老师,他们不要批改作业,不要受分数的困扰,有更多的时间去教育学生,而我们集中精力抓孩子的成绩,那该多好啊!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二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想当好老师,却苦于还没有找到好方法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一名想选好老师,却不清楚什么才是好老师的家长。肩负着这两个重要角色的我,暑假里有幸拜读了林文虎老师著作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
通常而言,教育书籍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本书中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的“真实又有营养”的故事;那一两句简洁而犀利的点评无不闪现着作者独特的批判和精辟的见解;那到处闪烁的真知灼见,都让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些还没有落入俗套的“好老师”。
书中有这样一则关于美惠老师的故事:一个叫阿诚的孩子,因为妈妈无法如约为其过生日而产生不快以及怨恨的心理时,美惠老师竟然冒着大雨,顶着随时有山石崩落的危险买来生日蛋糕,和同学们一起为阿诚庆生。在这个故事中,正是因为美惠老师用心捕捉到了阿诚的不同的表情,并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最终使事情有了个最完美的结局。当然,即使老师不这样做,阿诚过不了几天可能也会恢复情绪,但是这种感动肯定是会让孩子们一辈子铭记于心的。
婉雯老师这几年烧制了不少陶艺作品,每每看到满教室的作品,就巴不得一天就把它们全部烧好,想马上看看这些陶艺制品完成的样子。但偏偏“烧窑”是个急不得的工作,温度得一度一度慢慢地上升。时间花得越多,温度烧得越高,成功率就高;烧得急,常常就是满窑的失败品。
静心烧制陶艺品跟教育也有相通的地方。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需要时间慢慢雕塑,需要时间慢慢阴干,需要时间慢慢地烧,才能成型。而等待是我们很重要的教育手段。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孩子快些,“快”未必全然是好,不是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有的孩子慢些,“慢”未必一定不好,齐白石、吴承恩、姜子牙不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吗?孩子的教育,还是顺着他们的“学习节奏”最好了,“硬塞”只会“拔苗助长”。
一个又一个的事迹读下来,心中不禁豁然:好老师们是如此善于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涌泉的机会。从今以后我也要学习这些“好老师”,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哭,和孩子用同样的情感感受问题,面对世界,并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书心得。
好家训好家规好家风故事征集启事。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三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林文虎老师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对一般老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我很赞同序言中的这句话,“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我认为在所有的为人师者中,排除个别人,大多数都还是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踏上讲台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和理想,并为坚守和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寻找,只是后来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许多事情而改变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当好老师,但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我很难做到像美惠老师那样敢于诚恳地给学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师那样有足够耐心来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我习惯因循守旧,不会像美玲老师那样自编教材,我遵循师道尊严,更不会和林老师样,把学生当兄弟……说实话,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十分看重教学成绩的,我始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还为成绩没有达标完成任务而纠结自责,严重时会失眠。我始终认为成绩是最现实的了,没有好成绩,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整天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似无私的背后充满着自私的影子。
其实,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好老师,成绩自然也不会差的。让许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春天,是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认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最后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勉励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四
参加工作10多年啦,一直记得自己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美好希望――成为一名备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虽然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收获了不少学生的爱,但总是感觉离自己所希望的还相差好远好远。差在了哪里呢?读过这本《好老师在这里》之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实这本书中记录的都是一些平凡、普通的教师们的故事。可在看似平凡的背后,他们在做着不平凡的事儿,因为他们让孩子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春天!这些教师和我们一样都过着起早贪晚、忙忙碌碌的生活,但他们却从不觉得累、不觉得烦,更不会厌倦,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在忙碌中收获了快乐与幸福?又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了无限的力量?我想这与他们爱学生、懂学生、尊重学生是分不开的!
美惠老师年轻热情,她喜欢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她能为了一个后进生站在雨中哭泣,她也能为了一道讲不明白的题跟学生道歉,她还能不顾倾盆大雨、山石崩落,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在美惠老师心中,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就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杜守正老师最触动我的就是他能全然不动声色地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真是难事!在杜老师看来,教学中某些很有感觉的东西不知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就会出现,而教师就要有足够等待的耐心。读到这里时,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的教育现状:我喜欢统一规定、统一要求,我的审美眼光就认为统一的姿势、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字迹是美的,我的教学就是为了保证统一,根本见不得一个“特殊”的存在。这就注定了我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根本不曾给他们留有翻身的机会。假如我们再用传统的、固有的、僵化的标准去束缚不同个性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注定是个悲剧。我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也从这本书中,我又找到一些可以参考教育的方法。记得书里陈元利校长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此时我更是认为“教育之道无它,尊重与适合而已。”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五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在月考的最后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美惠老师毅然决定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乎每隔一段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这样的天气和路况,让美惠老师毕生难忘。蛋糕买回来了,在全班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阿诚一脸灿烂。美惠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书中再次验证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坚如磐石的道理。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啊,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用宽大的心胸去帮助关爱每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中,小朋友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做动作边轻声地唱着歌曲,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可是,不知是谁在这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喊声,打破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不动声色,继续动情的弹着琴,小朋友们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和我一起愉快地演唱……唱完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你们的歌声可真优美,老师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这时,班里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巴舌地告诉我“老师,刚才发出怪声了。”“老师,他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我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到:“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会再犯了,是吗?”他难为情地点了点头,然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唱一唱,这回老师要把你们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准备好了,注意姿势和声音。”教室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爱。退一步想想已为人师的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又何况是这些蒙昧无知的小孩呢?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只要大人要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地办教育或教学。”记得有句。
名言。
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最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段话,值得让我深思的一段话“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还是先想想自己,回到自己。你,要过什么日子,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真的去做,很认真地做,很笃定地去做,很温和的。”这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
座右铭。
书读明白了,道理也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为什么?从书中回神过来,惊觉原来我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我一直会在往“好老师”这个方向前进的!
通过我们提供的,大家一定会对读后感有新的认识,从而养成写读后感的好习惯!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六
翻阅《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花了两个小时,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读这本书就像看了一本故事会,只不过是记录教育的故事。
做了一名教师,就都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这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号,更对得起你每天面对的学生。但是总觉得“好老师”离自己很遥远,有的高不可攀。读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从书中这些老师的教育故事里,让我觉得要做一名好老师并不是那么难,就在你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只要你用心,用情,用智慧。
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
名言。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与赏识学生。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学生是一个活泼的生命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与追求,他们比大人更希望得到他人的信任与赏识。今年教一年级,谁不知道一年级是最难教的。特别是语文的拼音,今年的拼音又没有培训过。让我有点担心,别让我碰到六阿二。果不其然,才上了两天的课,就发现有几个学生这四声调是怎么教也不会。没辙了,放学留下来继续吧。其中有一个学生叫李勇良的,到四点半还没教会,外面的妈妈和弟弟等不及来到了办公室。说起才知道这弟弟就在隔壁班,还是双胞胎。妈妈说平时就弟弟笔哥哥聪明。再请弟弟读一读,弟弟还真能读上来,哎,完了,我的手气怎么就这么差呢。从此对着孩子就没什么好印象。几天后,我突然发现每天上完第一课他就会来到办公室把牛奶搬到教室。每次都很努力的把15瓶牛奶抱在怀中,生怕掉到地上了。一年级小朋友我主要以表扬为主,给他们树立榜样。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表扬了李勇良小朋友,希望其他小朋友向李勇良小朋友学习,多为班级服务。还贴了一个大苹果,这可是他们的宝贝。贴了大苹果的李勇良小朋友这一天都特别的神气,上课也比平时更认真了。一天放学后,我去看值日生做的怎么样了。看到李勇良小朋友在认真的扫地。“李勇良你好像不是值日生嘛”,“我等我弟弟”。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用自己等弟弟的时间帮忙做值日,这是多么难得。从此我发现了这孩子身上许多宝贵的品质,自然也就没有了训斥,他呢,经常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没有爱就没有赏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可以改变甚至影响人的一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教育的智慧就是教师的智慧。他需要教师的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师德去感染、去熏陶每一个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惟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的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杜守正,这个这辈子跳不出小学教师这个迷魂阵的人,真的很让人佩服。佩服他所说的话——“书桌上有多乱,心就有多乱;心有多乱,教室就有多乱。”同样的话也说成:“家有多乱,心就有多乱;心有多乱,人就有多乱。”很在理,很中听。凡事皆需用心,做小事需要,做大事更需要,做教育是更更需要了。不用心就不能在生活的每一个步伐中受感动,也不能在每一桩感动中寻找教育,也不能从生活的每个角度检视自己。杜守正老师非常清楚这个理,于是他就经常认真清理自己的书桌、自己的家。也就因为这才会让学生感悟到:原来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都有“伟大的事”随时进行。才能让自己把握到“松和绑”、“教”以及“忍住不教”的分寸。……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或许我们也应该学学杜守正老师,经常认真清理自己的书桌、自己的家,并一同清理清理自己的心。
杜守正,这个这辈子就只能“发”在这里的人真的很让人感动。感动于他所做的事——为了激励自己的同事黑熊老师能考上研究所,他竟然把校长和同事的勉励谱成一首“黑熊的歌”让学生唱。这一唱还真的让黑熊老师顺利考取了研究所。我想这个黑熊老师是多么的幸福!没有这首歌或许他就考不上研究所了。但这件事中最受益的还是孩子们自己,这首“黑熊的歌”已经成为孩子终生的推进器了。真的很感动这样的教育,真的很感动杜守正这个人,他是在用自己生命的厚实来茁壮那一群小生命。
杜守正,这个用生命带动孩子的生命的人,真的是一位好老师。他能全然不动情绪地接下孩子一张空白的作业,能没有指责,没有羞辱,完全听懂孩子的心意,真的很了不起。他能不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让小草就长成小草,杜鹃花就长成杜鹃花,大树就长成大树。让每个人依自己的天性,活出像样的自己。这要多少淡定,要有多高的境界在里边,我想这就是好老师的境界吧,这样的老师真的能让孩子感动一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七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大家读完好老师在这里,有何感言?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初登教坛,我就常常思考怎样做才算好老师?凭着无愧于学生和家长的朴素想法,赢得了大家的好口碑,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无形中一步步走向了管理岗位,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好老师?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好老师在这里》。
书中的老师和所有普通教师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了春天。他们“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美伶老师,是一位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自觉自省改变自己教学法的老师,她在中中国台湾都会近郊经营一个常态的“普通班”,靠着真正专业的教材设计和分组学习,让孩子充分扮演学习的主人,每堂课都兴致高昂地“玩”数学,“上数学课”成了孩子的渴望!两年下来,居然可以将四十人的班级“玩”出“数学基本学力测验”十四位满分的超神奇成绩。
苗栗农工的游富永老师始终认为“能在教室外学好的课程一定不要困死在教室内”,他不只带着孩子求贤访圣,一站一站意义深远地唤醒这一群早早被放弃的孩子,让孩子们相信自己的人生一样有精彩的目标。老师更进一步开发出许多独到的好方法让孩子真正“学会”,也真正“读懂”,最后,一整班三十七人,这群入学时基测成绩只在100~120分间摇摆的孩子,竟然能够有二十七人扶摇直上国立大学,其实伟大的不只是这样“功利”的成就,而是走过这一趟学习之路的孩子,大抵都真正找到了人生明确的目标。
南投国姓乡的婉雯老师,分享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学生学什么,老师就得跟着学什么。”“不管任何比赛或评比,只要学生报名参加一队,老师就也得组一队一样参赛。”老师得有好方法让学生的学习障碍消弭无形,这才称得上专业。其实最难能可贵的是心态和因应而生的教学动能,真不知道是怎样丰沛的教学动能,让婉雯老师能一眼看到困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纠结关键,而且能耐心、有效地解开一层一层的纠结,分享这样高难度的专业技巧,不禁让人想起“庖丁解牛”的故事,简直就是神奇!
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常常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学生更靠近老师。
杜守正老师能全然不动声色地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真是难事!杜老师认为,教学有时能迸发出很有感觉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出现,教师要有等待的耐心。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我们很喜欢统一规定、统一要求,我们的审美眼光就认为统一的姿势、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字迹是美的,我们的制度就为了保证统一,我们的眼里糅不进沙子,见不得一个“异端”的存在。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很吝于多给他们“成就经验”,所以这些孩子多数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实际上,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固有的、僵化的标准去束缚个性不同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其实生命教育就是要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学习在“生、老、病、死”和“烦恼”中找回“平安、自在”。这一趟分享,相信许多人明白了“教学”或是“生命教育”这种“高深”得不得了的专业,需要的是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生命的元素和能量!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适合我们教育的方法。“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他是为着接受一切好东西而敞开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一书中的坚定的话语。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枝花,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空气、养料和水分的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婆娑的姿态。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适当的方式,在教育中巧妙地传送着自己的爱,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让爱的教育像流水行云般自然和谐。
翻开《好老师在这里》一书,一位位出色的好老师闪现在了我眼前,尽管他们各具特色,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优秀。书中介绍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虽然平凡、质朴,却用自己的智慧、生命、满腔的爱意为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为学生灼灼地燃烧着。他们让小草长出了小草该有的风采,让杜鹃长出了杜鹃该有的风貌,让每个学生依自己的天性,活出像样的自己,不愧为"好老师"的称号。他们是我的楷模,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虽然不一定保证能让每个学生都长出自己该有的自信和风采,但至少不会"非得要小草也开出杜鹃不可;非得要在春天开花的杜鹃和梅花一样在冬天开花不可"。林文虎写的《好老师在这里》中,一则则故事让我深深感动,故事背后的事理引起我深深思考。同样是做老师,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效果当然显而易见,而好老师就能找到这些好方法,虽然可能会经历种种困苦曲折,但最后的收获却是甜美的。其实,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学会等待,学会"静"等花开。在所有的故事中,我对发生在杜老师的书法课堂中的故事最感兴趣:杜老师的书法课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写诗涂鸦都可以。写书法,不可以说话,说话的人自己站到后面去,想好了能不说话就回座,站多久自己决定。""对得起每一张纸"是杜老师给孩子的自我要求,这通常能产生很精彩的成果,孩子的创作常常让人动容。不过,有一节书法课,坐在最后的阿焜整节课都没有动笔,直挺挺地坐了整节课,收作品时,杜老师看到阿焜送来的空白纸张,问道:"怎么没写"阿焜很自然地回答道:"老师不是说要对得起每一张纸吗"老师点点头没说什么,收下了空白的宣纸。第二个星期的书法课,杜老师偷偷地留心阿焜,发觉他还是一样安静地在座位上坐了一整节课,杜老师没有打扰他,一样任由他枯坐到下课,一样收下了他那空白的宣纸。第三周书法课,杜老师还是暗中留意阿焜,阿焜终于有动作了,他在纸上涂涂写写,杜老师则压抑住兴奋与好奇的冲动,让整节堂课按平常的节奏进行。下课时,阿焜终于交上来一张写满文章的宣纸,那是一首感人的童诗。杜老师回到宿舍批改完作业后,拿起阿焜的童诗谱了一首曲子。隔天上课时,他邀请孩子们唱起了这首新谱成的歌曲。几星期前写不了几个大字的。
作文。
的阿焜,在这首歌曲产生的"很有感觉"中完全改观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需要学习"等待"的艺术,而且需要学习恰到好处的表扬的艺术,需要学会寻找能触动学生的那根弦。从故事中,我也由衷地感受到,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泉涌的机会。
夏丐尊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支撑那些好老师"不会累"、"不觉苦"的就是对孩子们的爱,是他们用真心换真情。我想每一个老师都是想当好老师的,让我们打开心扉,走进孩子们的世界,用心倾听孩子们心灵的呼唤,让孩子们无邪的笑容在阳光下如花绽放。最后就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激勉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在月考的最后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美惠老师毅然决定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乎每隔一段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这样的天气和路况,让美惠老师毕生难忘。蛋糕买回来了,在全班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阿诚一脸灿烂。美惠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书中再次验证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坚如磐石的道理。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啊,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用宽大的心胸去帮助关爱每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中,小朋友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做动作边轻声地唱着歌曲,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可是,不知是谁在这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喊声,打破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不动声色,继续动情的弹着琴,小朋友们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和我一起愉快地演唱……唱完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你们的歌声可真优美,老师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这时,班里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巴舌地告诉我“老师,刚才发出怪声了。”“老师,他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我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到:“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会再犯了,是吗?”他难为情地点了点头,然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唱一唱,这回老师要把你们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准备好了,注意姿势和声音。”教室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爱。退一步想想已为人师的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又何况是这些蒙昧无知的小孩呢?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只要大人要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地办教育或教学。”记得有句。
名言。
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最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段话,值得让我深思的一段话“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还是先想想自己,回到自己。你,要过什么日子,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真的去做,很认真地做,很笃定地去做,很温和的。”这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
座右铭。
书读明白了,道理也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为什么?从书中回神过来,惊觉原来我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我一直会在往“好老师”这个方向前进的!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八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我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越读我便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同样身在竞争、变的时代,常态编班的环境下,年轻热情的美惠老师选择采用“师徒制合作学习”来经营国中孩子的学习,而且创造出让人难以相信的学习效能和佳绩。,她喜欢放任自己用真实面目和孩子们做朋友,在学生面前能哭能笑,也能疯狂。在月考的最后一天,天上下着倾盆大雨,美惠老师毅然决定开车到深坑街为阿诚买生日蛋糕。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几乎每隔一段就有大小不等的山石崩落,这样的天气和路况,让美惠老师毕生难忘。蛋糕买回来了,在全班生日快乐的歌声中,阿诚一脸灿烂。美惠老师认为,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是对老师最好的.鼓励。
书中再次验证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坚如磐石的道理。爱心是一个好老师得基本条件。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就像书中说的“用真心换真情”得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换才会有效,“批发”、“包裹”都换不来的。“爱其实很容易点燃,只要用心找到火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啊,教师就应该以学生为主,用宽大的心胸去帮助关爱每一个学生。记得在一次音乐课中,小朋友们正随着优美的旋律边做动作边轻声地唱着歌曲,一切是那么的美妙!可是,不知是谁在这时发出了一声刺耳的喊声,打破了这种美妙的感觉。我不动声色,继续动情的弹着琴,小朋友们也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继续和我一起愉快地演唱……唱完之后,我马上表扬了他们:“你们的歌声可真优美,老师真后悔刚才没有把你们的歌声录下来。”这时,班里的小朋友开始七嘴巴舌地告诉我“老师,刚才xx发出怪声了。”“老师,他一点也不认真。”“老师……”我拍拍手示意他们安静下来,说到:“关于这件事,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也不会再犯了,是吗?”他难为情地点了点头,然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把歌曲唱一唱,这回老师要把你们那优美动听的声音录下来了,你们得表现得更好一点。准备好了,注意姿势和声音。”教室里又响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爱。退一步想想已为人师的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又何况是这些蒙昧无知的小孩呢?就像书中说的有时候“退”比“进”更有效果。“只要大人要能弯下腰来,和孩子们用同一个鼻孔呼吸,同一颗心感动,就能和孩子‘同一国’地办教育或教学。”记得有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当老师能够“蹲下来看孩子”时,才能读懂每个孩子的脸庞,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所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只有这样你才会惊奇地发现对学生的不满、怨气渐渐消失了,幸福从此熙熙攘攘。
最喜欢书中杜守正老师说的一段话,值得让我深思的一段话“教育不是你想带给孩子什么,而是你想带给自己什么。不要用冠冕堂皇的句子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还是先想想自己,回到自己。你,要过什么日子,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就真的去做,很认真地做,很笃定地去做,很温和的。”这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座右铭。书读明白了,道理也懂了,但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为什么?从书中回神过来,惊觉原来我离好老师的距离还很遥远,但我一直会在往“好老师”这个方向前进的!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九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林文虎老师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对一般老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我很赞同序言中的这句话,“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我认为在所有的为人师者中,排除个别人,大多数都还是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踏上讲台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和理想,并为坚守和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寻找,只是后来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许多事情而改变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当好老师,但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我很难做到像美惠老师那样敢于诚恳地给学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师那样有足够耐心来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我习惯因循守旧,不会像美玲老师那样自编教材,我遵循师道尊严,更不会和林老师样,把学生当兄弟……说实话,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十分看重教学成绩的,我始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还为成绩没有达标完成任务而纠结自责,严重时会失眠。我始终认为成绩是最现实的了,没有好成绩,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整天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似无私的背后充满着自私的影子。
其实,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好老师,成绩自然也不会差的。让许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春天,是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认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最后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勉励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十
暑假期间,在学校组织的“读一本好书”活动中,精挑细选选中了《好老师在这里》,初登教坛,我常常思考“什么是一名好老师”与“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本着对每一个家庭负责任的态度与使命,我走进了《好老师在这里》。
不同于其他的教育书籍,这本书不是在泛泛而谈空旷且毫无实际应用价值的理论,而是一个个一线教师生动地教育实例。书中的老师和我们广大一线教师一样过着普通且平凡的日子,但是,许许多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教师中,找到了通往人生的另一扇窗,他们“不会累”,他们“不觉得累”,究其原因,他们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懂得孩子,热爱孩子。
书中,每一位教师鲜活的教学观念都让我收益颇多。其中,游富永老师提到“能在教室外学好的课程不一定要困在教室内”,他不仅带着孩子求贤访圣,一步一步唤醒早早被“放弃”孩子的内心,让他们开始重新相信自己的人生一样也可以精彩!更是潜心研究让每一个孩子真正地“学会”与“读懂”。美惠老师更是注重“用真心换真情”,说来惭愧,我更多的时候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严厉”的老师,让学生“怕”我,但是从美惠老师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看见孩子的情绪,温柔的对待孩子在不同时期情绪的变化。一个温情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会让学生从心底更贴近老师。
这本书中,令我深受鼓舞的老师太多太多……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牢记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在今后漫长且短暂的教育生涯中,必定牢记这两句话。因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能够影响一个家庭的一生。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十一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林老师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对一般老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我很赞同序言中的这句话,“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我认为在所有的为人师者中,排除个别人,大多数都还是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踏上讲台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和理想,并为坚守和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寻找,只是后来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许多事情而改变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当好老师,但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我很难做到像美惠老师那样敢于诚恳地给学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师那样有足够耐心来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我习惯因循守旧,不会像美玲老师那样自编教材,我遵循师道尊严,更不会和林老师样,把学生当兄弟……。说实话,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十分看重教学成绩的,我始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还为成绩没有达标完成任务而纠结自责,严重时会失眠。我始终认为成绩是最现实的了,没有好成绩,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整天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似无私的背后充满着自私的影子。
其实,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好老师,成绩自然也不会差的。让许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春天,是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认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最后用书里陈校长的这句话勉励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十二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香茗,在唇齿留香的境界中,静心品味,思考,给自己一份恬静,一些快乐和些许的遐想。中国台湾林文虎老师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讲述了很多中国台湾优秀老师用真心教育学生的动人故事,他们的爱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不言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同时给了许多孩子新的希望与梦想。
今后希望自己更加能“用孩子的眼睛看他的世界,用孩子的高度肯定他的价值”!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十三
初登教坛,我就常常思考怎样做才算好老师?凭着无愧于学生和家长的朴素想法,赢得了大家的好口碑,也取得了一点成绩,无形中一步步走向了管理岗位,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如何培养好老师?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好老师在这里》。
书中的老师和所有普通教师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了春天。他们“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美伶老师,是一位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自觉自省改变自己教学法的老师,她在中台湾都会近郊经营一个常态的“普通班”,靠着真正专业的教材设计和分组学习,让孩子充分扮演学习的主人,每堂课都兴致高昂地“玩”数学,“上数学课”成了孩子的渴望!两年下来,居然可以将四十人的班级“玩”出“数学基本学力测验”十四位满分的超神奇成绩。
苗栗农工的游富永老师始终认为“能在教室外学好的课程一定不要困死在教室内”,他不只带着孩子求贤访圣,一站一站意义深远地唤醒这一群早早被放弃的孩子,让孩子们相信自己的人生一样有精彩的目标。老师更进一步开发出许多独到的好方法让孩子真正“学会”,也真正“读懂”,最后,一整班三十七人,这群入学时基测成绩只在100~120分间摇摆的孩子,竟然能够有二十七人扶摇直上国立大学,其实伟大的不只是这样“功利”的成就,而是走过这一趟学习之路的孩子,大抵都真正找到了人生明确的目标。
南投国姓乡的婉雯老师,分享中不止一次地提到:“学生学什么,老师就得跟着学什么。”“不管任何比赛或评比,只要学生报名参加一队,老师就也得组一队一样参赛。”老师得有好方法让学生的学习障碍消弭无形,这才称得上专业。其实最难能可贵的是心态和因应而生的教学动能,真不知道是怎样丰沛的教学动能,让婉雯老师能一眼看到困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纠结关键,而且能耐心、有效地解开一层一层的纠结,分享这样高难度的专业技巧,不禁让人想起“庖丁解牛”的故事,简直就是神奇!
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常常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却使学生更靠近老师。
杜守正老师能全然不动声色地接下学生的一张空白作业,能听懂学生看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不做作业的理由,真是难事!杜老师认为,教学有时能迸发出很有感觉的东西,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出现,教师要有等待的耐心。想想我们现在的教育状况:我们很喜欢统一规定、统一要求,我们的审美眼光就认为统一的姿势、统一的格式、统一的字迹是美的,我们的制度就为了保证统一,我们的'眼里糅不进沙子,见不得一个“异端”的存在。对于一些特殊的孩子,我们很吝于多给他们“成就经验”,所以这些孩子多数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实际上,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固有的、僵化的标准去束缚个性不同的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其实生命教育就是要孩子和老师们一起学习在“生、老、病、死”和“烦恼”中找回“平安、自在”。这一趟分享,相信许多人明白了“教学”或是“生命教育”这种“高深”得不得了的专业,需要的是找到属于孩子自己生命的元素和能量!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新鲜又真实的教育故事,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适合我们教育的方法。“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他是为着接受一切好东西而敞开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一书中的坚定的话语。是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枝花,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空气、养料和水分的空间,让他们去展现婆娑的姿态。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用适当的方式,在教育中巧妙地传送着自己的爱,与学生息息相关,心心相印,让爱的教育像流水行云般自然和谐。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十四
《好老师在这里》,最初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心中就不禁冒出了许多个问号,“怎么样才算是好老师?”“怎么样才能成为好老师?”带着这些疑问我打开了这本书。
这部书以教育观察的方式诉说着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书中的人物和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身影下找到了春天。他们也过着马不停蹄的生活步调,但他们却“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书中讲述了很多优秀老师用真心教育学生的动人故事,读后让我感到师爱无价。美惠老师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买一块生日蛋糕,冒着倾盆大雨,在山石滚落的山路上,开半个小时的车,但是她觉得值得,因为她用真心换来了真情。正如作者所说,“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
杜守正老师一次次面对学生交来的白卷,可他仍耐心等待,等待学生的回心转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生命带动孩子的生命、用感动带动孩子在生活中寻找真正的感动,最后,再把所有的感动回到老师自己身上。”是啊,当你愿意用真心和学生们交流时,才能换来学生的真情。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完整的喜怒哀乐,都需要老师细心贴近。可是教师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地成了“职业”工作,满满一个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长成同一种面孔,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差异,人和人之间的友善关系也渐渐僵化起来。
美惠老师在工作中主张“用真心换真情”,她认为,“用真心换真情”的第一步,就是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且要温柔地对待。只是一个充满鼓励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都可以让孩子们更靠近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思想,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跟成人的完全不同。教师的方法虽然正确,但有时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而孩子在教孩子时就不同了,他们会有让同伴更容易接受的方法,往往这些方法在老师看来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望尘莫及的,而就是这些与众不同的方法却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多注重培养小助手,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找回自信,找到快乐。
书中一则则的故事让我深深感动,故事背后的事理让我深深思考。同样是做老师,方式方法截然不同,效果当然显而易见,而好老师就能找到这些好方法,虽然可能会经历种种困苦曲折,但最后的收获却是甜美的。看了这本书,书中介绍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他们虽然平凡、质朴,却用自己的智慧、生命、满腔的爱意为教育事业无私地奉献着,为学生灼灼地燃烧着。他们让小草长出了小草该有的风采,让杜鹃长出了杜鹃该有的风貌,让每个学生依自己的天性,活出像样的自己,不愧为“好老师”的称号。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他们就是我的楷模,虽然不一定保证能让每个学生都长出自己该有的自信和风采,但至少不会“非得要小草也开出杜鹃不可;非得要在春天开花的杜鹃和梅花一样在冬天开花不可”。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篇十五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想当好老师,却苦于还没有找到好方法的老师;同时,我也是一名家长,一名想选好老师,却不清楚什么才是好老师的家长。肩负着这两个重要角色的我,暑假里有幸拜读了林文虎老师著作的《好老师在这里》一书。
通常而言,教育书籍常常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然而本书中那一个个看似平常却发人深省的“真实又有营养”的故事;那一两句简洁而犀利的点评无不闪现着作者独特的批判和精辟的见解;那到处闪烁的真知灼见,都让我越来越有兴趣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些还没有落入俗套的“好老师”。
书中有这样一则关于美惠老师的故事:一个叫阿诚的孩子,因为妈妈无法如约为其过生日而产生不快以及怨恨的心理时,美惠老师竟然冒着大雨,顶着随时有山石崩落的危险买来生日蛋糕,和同学们一起为阿诚庆生。在这个故事中,正是因为美惠老师用心捕捉到了阿诚的不同的表情,并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最终使事情有了个最完美的结局。当然,即使老师不这样做,阿诚过不了几天可能也会恢复情绪,但是这种感动肯定是会让孩子们一辈子铭记于心的。
婉雯老师这几年烧制了不少陶艺作品,每每看到满教室的作品,就巴不得一天就把它们全部烧好,想马上看看这些陶艺制品完成的样子。但偏偏“烧窑”是个急不得的工作,温度得一度一度慢慢地上升。时间花得越多,温度烧得越高,成功率就高;烧得急,常常就是满窑的失败品。
静心烧制陶艺品跟教育也有相通的地方。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需要时间的艺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需要时间慢慢雕塑,需要时间慢慢阴干,需要时间慢慢地烧,才能成型。而等待是我们很重要的教育手段。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学习节奏。有的孩子快些,“快”未必全然是好,不是常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吗?有的孩子慢些,“慢”未必一定不好,齐白石、吴承恩、姜子牙不都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吗?孩子的教育,还是顺着他们的“学习节奏”最好了,“硬塞”只会“拔苗助长”。
一个又一个的事迹读下来,心中不禁豁然:好老师们是如此善于挖掘孩子的成就感,就像勘探甘美的泉水,细心观察、认真挖掘、耐心等待,总会有涌泉的机会。从今以后我也要学习这些“好老师”,弯下身子,和孩子一起笑、一起哭,和孩子用同样的情感感受问题,面对世界,并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