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实用19篇)
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风险因素,做好应对措施和预案。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方案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范文中找到,可以给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一
数学竞赛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少年朋友,成为现代数学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兴趣小组正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学期中我们三年段组织了33名学生成立了一个兴趣小组班,特制定以下计划: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方法,提高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求异思维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力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精选内容,以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以数学广角为突破口,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3.教学中将选择可举一反三的题材,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类、比较、归纳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本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注重渗透一些边缘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尾常设置一些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余地。这对培养具有钻研精神的数学竞赛尖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第一周找规律。
第二周趣味计算。
第三周九宫格。
第四周点阵中的规律。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二
传统节日与班队会扩展活动课。
本课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基础上,开展一节扩展活动课。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认识端午节。同时也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活泼的节日氛围,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制定如下方案。
1、语文: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节日氛围。
2、美术学科:画鸡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与绘画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
3、劳动学科:制作龙舟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
4、信息技术学科: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成果。
(一)介绍端午节。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二)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1、看龙舟视频。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2、谈谈感受。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三)制作龙舟。
现在就有请我们敬爱王老师教我们制作会动的龙舟吧!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看谁的手最巧,做的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龙舟送给妈妈或长辈。
1、拿出材料包:硬纸板、彩纸、木棒、剪刀、胶棒。
2、将碎龙舟首尾剪裁好,备用。
3、剪下相对彩纸做龙舟身体。折叠彩纸。
4、将龙舟身体和首尾连接起来。
5、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6、展示作品。
(四)蛋蛋节。
主持人:同学们动手能力真强!今天我们除了庆祝端午节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那就是“蛋蛋节”!
1、画彩蛋。
2、展示彩蛋:把彩蛋摆成心形。
3、撞蛋大赛:评选出鸡蛋王,鸭蛋王和鹅蛋王。
(五)趣味过龙门。
主持人:同学们。看看我们班级的门,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班级前门事先布置成了龙门的样子。在门框上绑一个粽子。取寓意“龙门高中”。现在请同学们排好队。依次通过前门,并高高跳起,摸一下门上的粽子,讨个好彩头。并从后门再回到班级就座。
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每一个端午节都会过得特别有意义。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三
为全面推进“4+2”特色教育工程,培养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把我校科技教育推向更高的水平。
体验、创新、成长。
组长:黄勇。
副组长:侯德斌、侯茂德、何军、吴学勤、张金焕、李华万、田学英以及各班班主任和全体教师。
20xx年3月。
1、科幻绘画作品征集、评比。
2、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征集、评比。
3、科幻绘画、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展。
学校各处室、各教研组、各班班主任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技节”活动为契机,充分认识科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努力配合各项活动、比赛,组织好本班的科技节活动。
1、活动要有氛围,以主题班会、演讲等形式和载体营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活动要有内容,以专题讲座、学生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扎实有效的科技教育活动;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四
1、引导幼儿了解常见的食物,知道它们的营养价值,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2、帮助幼儿围绕中心话题来讲述。
3、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这活动的重点在于让幼儿知道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难点:营养这个词对幼儿来说难以理解,需要老师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活动准备。
1、常见食物图片。
2、把教师布置成家的样子。
3、手偶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奇奇来做客为导入,小朋友们来招待这位客人。知道客人想吃什么,喜欢吃什么?
游戏。
游戏规则:
奇奇说“我爱吃抓饭”一名幼儿说:今天吃抓饭。然后该幼儿把相应的卡片放到奇奇面前,再请下位幼儿继续游戏。
(二)展开部分:
根据已有的经验讲一讲:自己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通过幼儿的讲述,简单的介绍常见食物名称和营养价值:(小朋友不能挑食,不然就不会长高,不健康,就不聪明了)利用这些方法让幼儿知道挑食就不长高。
请几位小朋友在集体面前讲一讲啊:喜欢吃那一种食物,为什么喜欢?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
教师:小朋友,如果你每天都吃一样的东西,会不会烦呢?
以这种方式让有知道,光吃一种饭是没有营养的,所以不能挑食。
(三)结束部分:
到厨房去参观,说一说叔叔,阿姨们在为小朋友们做什么饭呢?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五
为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特设计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数学活动设计方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兴趣小组活动的目标:
1、激发学生联合会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开放学生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等。
3、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最佳的方法来解题。
4、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5、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多种能力,学生进行活动时,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不同想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增加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地点。
二(1)教室。
四、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二(1)学生名单:
蒋雨辰胡文雅孙雅慧赵欣沈妍张姝逸胡佳乐张倩闫瑞伟张良。
二(2)学生名单:
王井宽王瑞王灿施宁王慧杨宇航田路程西成浩。
五、兴趣小组活动时间:
每周二:第三节课。
辅导教师:
六、活动内容安排如下:
周次内容。
第三周对于怎样派车比较合理的讨论。
第四周数学游戏“扑克牌”
第五周让学生在操场上辨认方向。
第六周数学游戏“难得第一”
第七周数学游戏“填最大数”
第八周测量活动。
第十周“你说我算”数学游戏。
第十一周数学游戏——神奇的“495”
第十二周口算竞赛。
第十三周通过推、拉发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第十五周豆牙生长情况统计表。
第十六周动手操作:正方形剪一个角后剩几个角。
数学竞赛正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少年朋友,成为现代数学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兴趣小组正是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学期中我们三年段组织了33名学生成立了一个兴趣小组班,特制定以下计划: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方法,提高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求异思维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力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精选内容,以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材内容,以数学广角为突破口,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3.教学中将选择可举一反三的题材,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分类、比较、归纳能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4.以教师辅导为辅,学生自学为主。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本书内容密切相关的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注重渗透一些边缘知识,扩大知识面,课尾常设置一些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让学生的思维有驰骋的余地。这对培养具有钻研精神的数学竞赛尖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第一周找规律。
第二周趣味计算。
第三周九宫格。
第四周点阵中的规律。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小学教育普遍存在课堂过于严肃,授课方式单一,师生交流互动受到限制,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我校数学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各年级的学生特点,特举办形式多样、课题丰富的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向外拓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精神。本着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专长的教育理念,促进第一课题的教学,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周三下午。
2.活动地点:以教室为主(视具体活动项目灵活安排)。
3.活动课题:口算、速算;思维开发;行程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训练。
4.活动形式:课题授课式、交流座谈式、演讲式、竞赛式、课外活动等。
5.活动分组: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活动小组。
各个不同兴趣小组中在以数学为中心教学的基础上,同时强化对各个兴趣小组课题的侧重点和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选用贴近校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题材,例如最新科研成果、科学奥妙、趣味游戏、生活指南等,还可以增加一些奥数和趣味数学的内容。传授讲究趣味性、知识性、逻辑性和思维性相结合。
五、活动措施。
以数学教研组为核心,成立数学兴趣活动小组。小组活动应制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科学详细的。
包括指导内容、课时安排、辅导教师安排等内容。每学期进行一次活动检测和。
活动总结。
以便交流和提供借鉴。同时教研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对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检查督促各兴趣小组正常规范地开展活动。
认真组建数学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走进丰富的数学世界。
1.开学初组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落实详尽的兴趣小组活动方案,体现小组的特色。
2.兴趣小组活动定课程,为开展广泛的数学活动提供切实素材。把学生的数学活动落实到实处,为学生安排一定的时间,每周的活动有教师专门指导。力求做到周周有内容,有目标。
3.开展读报和阅读数学书籍活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享受读报的快乐。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数学书籍,课外阅读的书籍还可以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教师在学生开展阅读前都收集了一些书籍中的背景资料给学生。教材中的“思考题”和“你知道吗”等内容教师都在数学兴趣活动课上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适当的介绍拓展些的知识,鼓励学生自行阅读、独立思考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提供动力支撑。
七、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写作、阅读等语文知识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高。
2.增强课堂互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4.在心里素质上,让学生更自信,并学会去欣赏。
5.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丰富,兴趣得到发展。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六
重点:
生活活动:进餐。
重点:会饭菜搭配,不挑食。
自主活动:自选玩具。
重点:能按标记取放玩具。
教育活动:好听的声音。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小薯片捅,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小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的小桶,“今天小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小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桶发出声音?(在小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小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小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小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小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小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小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小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小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小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小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室内活动:小桶娃娃穿新衣。
目标:能沿焖线撕纸,会正确使用胶棒,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双手捏住焖线的两侧,上下分别用力。
1、响桶娃娃操。
重点:能积极参与活动,模仿老师的动作。
2、游戏:响桶送给好朋友。
重点:能在平行线间自然地走。
3、自主活动。
重点:能按意愿进行活动,探究小器械的多种玩法。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七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1、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资源计数器、游戏棒。
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松鼠们去采松果,你能帮他们数数有多少个松果吗?
刚才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看看这些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把他们编成口诀并且熟练地背诵下来,以后就会很快了。
1×5可以简单地说成一五,那么2×5……呢?(学生完成板书)。
师:一个五的结果是五,就说成一五得五。
二个五的结果是十,就说成二五一十三五呢?
学生数松果。
1×5=52×5=103×5=154×5=20。
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
5×5=255×6=305×7=355×8=405×9=45。
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
学生互相交流提问教学活动21、基础训练: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为做后面的题作好准备,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1)把口诀补充完整。
一五()三五()五五()。
四五()二五()。
(2)5×3=1×5=5×2=5×4=3×5=。
5×1=5×5=4×5=2×5=5×1=。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问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练习一:对口令。
1.老师说“四五”,同学说“二十”
2.老师说“四五二十”同学说“4×5”或“5×4”
3.同桌对口令,男生女生选代表对口令。
完成第2、3、4题和数学游戏。
练习二:
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你知道哪能用到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吗?(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哪些地方能用到5的乘法口诀)。
教学活动4拓展练习。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八
1、通过取、送糖果让幼儿认识“1和许多”,体验1和许多的关系。
2、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能根据糖果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体验操作活动的成功感。
1、红、黄、绿积木每人一块。
2、红、黄、绿糖果若干。
3、红、黄、绿箩筐各一个。
一.直接出示积木糖果,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1、出示一块积木糖果让孩子说一说:“这里有几块积木糖果”“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许多糖果让孩子感知许多。
师:这里有多少积木糖果?幼:许多。
师:每人到老师这里拿一块积木糖果。你的手里有几块就糖果?幼:1块。
师:刚才老师的箩筐里有多少积木糖果?幼:许多。
小结:原来许多积木糖果有1块块积木糖果合起来的。
二.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能根据糖果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1、看一看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糖果?
2、幼儿听颜色指令出示积木糖果。
3、按积木颜色送糖果宝宝回家。
4、每人取二块不同颜色的积木糖果,既有组合(积木能拼搭上下组合或左右组合)。
5、幼儿听指令出示双色积木糖果?
6、按积木颜色送糖果宝宝回家。
三、出示实物糖果,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巩固红、黄、绿颜色。
1、出示糖果。
师:请你们看我这里有多少糖呀?(许多糖)(幼儿一起说一遍。)。
2、分糖果。
每人拿二颗糖果说一说你的手里有几颗糖果?是什么颜色的?
3、吃糖果。
一颗糖果请爸爸妈妈品尝,一颗糖果给自己品尝。并学说“请你吃xx颜色糖果?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九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区里的文件精神,开展我校小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比赛。过程中教师加强计划与指导,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
六年级学生(自愿报名或教师推荐)。
(一)第一阶段:校级活动开展。
1、初赛:10月20日12:10集中实验室2各班代表参赛选拔。
2、复赛:11月7日12:10集中实验室2候选人复赛。
(二)第二阶段:区级活动开展。
7名代表于20xx年11月15日(星期六)早上8:00集中比赛地点(另行通知)报到抽签。
以小学教科版《科学》课本为基础,不拘泥于教材,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个实验(包括实验设计、操作、记录等)。
初赛选拔12名学生每天中午集中实验室进行培训指导,培训内容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
10月21日制定计划实验室1。
10月22日认识实验室里常见的各类器材实验室1。
10月23日电路组装及画电路图光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24日比较材料的沉浮、柔韧性、硬度、吸水性等实验室1。
10月27日设计多个不同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各种性质实验室1。
10月28日水结冰的探究活动,了解水和温度的关系实验室1。
10月29日磁铁各种磁性的探究活动摩擦力的研究活动实验室1。
10月30日物质溶解的探究活动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实验室1。
10月31日声音高低强弱的变化研究实验室1。
11月3日岩石特点及岩石风化实验室1。
11月4日食物中营养成分鉴别及霉菌生长条件研究实验室1。
11月5日观察、解剖植物的种子、花、果实实验室1。
11月6日观察植物并设计实验来研究植物根、茎、叶的作用实验室1。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许多教师的知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现实需求。另外,新课程“综合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理念倾向也使得部分教师感到不是很适应。所以,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教研活动相继出现。这些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它们多是在同一学科内进行的,缺少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这种单科性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成长的作用逐渐趋于弱化。鉴于此,跨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影响教师成长这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跨学科教研活动,即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组成大小不一的灵活的教学研究组,形成新的伙伴关系,围绕某一特定的教学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课后反思研究。在跨学科教研活动中,各学科教师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在对话和交流中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始终按常规开展教学活动的学校来说,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有多方面的价值。
(一)建设多元化的教研组。
跨学科教研意味着突破学科局限,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动态教研机制。首先,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其次,它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各学科平等、均衡、同步发展。这样,各学科能够相互协调,保持同步,共同达到某一研究高度。
(二)开发多视角的教学设计。
跨学科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发挥得更好,由于众多“门外汉”的参与,其视野与思维空间远比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开阔。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去观照和审视所备学科,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会生成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集体备课由“取众人之长”上升到“取众科之长”。
(三)实现多渠道的教学资源共享。
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广泛选择性,拥有更多的学科渠道。这样,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远非同学科听课可比。教师通过长期的跨学科听课,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学科教学积累丰富而全面的资源储备。
(四)实现多内涵的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仅仅追求在某一学科领域成为名师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由单一趋向综合。我们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跨学科教研活动的思想精髓就是“跳出学科看学科”。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信息技术还是体、音、美,都有相互的联系和可以借鉴的事物,即便孩子上了高中,分文科和理科,那么高考文综的历史、政治和地理三门学科有天然融合优势,理综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也都有共同的知识要素。鉴于此,学校大胆尝试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
(一)成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
在学校层面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从以下两个平台提供跨学科教研机会:学科领导、名师工作室。各学科领导是跨学科的教科研的引领者、组织者、领导者。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常针对本学科一定的教学疑难问题从学校发展、推进、成长的层面上定期进行跨学科研讨,发挥骨干、生力军的作用,通过思想的碰撞、互相学习,共促发展。
名师工作室的教研对象是我校已被评上的市级、沙区级“三类人”。他们每学期进行教研活动,分享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成长。
这里的跨学科教研组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单科的行政性范畴。我们开展的教研组跨学科教研活动存在以下两种形式:以年级为单位的教研组和以班级为单位的教研组。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识记数学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从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引出“集合”一词,通过探讨一系列的例子形成集合的概念,举例剖析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探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比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积极探讨的精神,发展用严密谨慎的集合语言描述问题的习惯。
(1)重点: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2)难点:区别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相应的符号,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设计意图]引出“集合”一词。
【问题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集合吗?请大家思考讨论课本第2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探讨并形成集合的含义。
【问题3】请同学们举出认为是集合的例子。
[设计意图]点评学生举出的例子,剖析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设计意图]区别表示集合与元素的的符号,介绍集合中一些常用的的数集及其记法。理解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出并介绍列举法。
【问题6】例1的讲解。同学们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的解集吗?
【问题7】例2的讲解。请同学们思考课本第6页的思考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表示具体的集合时,如何从列举法与描述法中做出选择。
【问题8】请同学们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那些内容?有什么学习体会?
[设计意图]学习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布置作业。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二
活动目的: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中所表示的含义。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字。发现运用数字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数字1-10。
物质准备:邀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日历、时钟、电话、尺子、温度计等。课件: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过程:
1.结合数字象形歌出示数字1-10,帮助幼儿区分巩固数字1-10.
2.出示部分有数字的生活常见物,了解数字的用途。
(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途?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处?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引导幼儿观看ppt课件,进一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数字在我们生活中十分的重要,数字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车牌、电话号码、身份证、门牌号等等。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将会有许多的不方便。
4.讨论:如果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
5.游戏:设计电话号码。
为幼儿提供记录纸与记号笔,引导幼儿按要求自编电话号码。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三
隐患:
1、小朋友会带别针、纽扣、硬币、铁丝、弹珠等来园。
2、个别情绪不好的幼儿可能私自离园。
措施:
1、入园时认真晨检,并请家长协助,离家时检查一下孩子的衣裤。
2、特别关注情绪不好的幼儿,安抚并关注他们。
二、入厕、盥洗。
隐患:幼儿会在厕所里互相推打疯闹,可能会滑倒。
措施:幼儿进盥洗室,教师必须跟上组织。入厕要分组进行。
三、集体教育活动。
隐患:
1、幼儿坐姿不正,会摔倒。
2、幼儿手放在桌缝,椅缝。
3、个别幼儿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离开群体,去卫生间或寝室,无人照顾可能发生意外。
4、学具、玩具的正确使用,如:笔、剪刀等。
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正确的坐姿。
2、用故事告诉幼儿坐姿的重要性。
3、教师多检查桌椅的摆放,多提醒幼儿不要把手放在桌子椅子的缝隙。
4、幼儿离开集体时,必须有配班教师跟随,留意幼儿的安全。
5、教给幼儿每种学具、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四、户外活动。
隐患:
1、幼儿上、下楼拥挤,发生踩踏。
2、遗留幼儿在教室、寝室或操场。
3、活动时幼儿间发生碰撞、摔倒,或从大型玩具上掉下来。
4、体育器材的使用。游戏的正确组织。
措施:
1、教育幼儿上下楼列队靠右行走。
2、活动前后教师必须认真清点幼儿人数。
3、每次活动前都先讲规则,活动中反复强调,并注意控制过于兴奋的幼儿。
4、选择体育器材要符合幼儿年龄,使用前要经过教师检查。初次使用某一种器材时,教师要讲清要领和规则,并在幼儿使用时时刻给予指导。组织体育游戏要动静结合。
五、进餐活动。
隐患:
1、进餐时幼儿会因为谈笑或吃得快而噎食。
2、幼儿喜欢玩勺子,把勺子戳进鼻子。
3、饭菜汤过热,引起烫伤。
措施:
1、教师平时利用儿歌故事教育幼儿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
2、进餐时教师的眼睛要一直关注每一位幼儿,时刻用轻声提醒幼儿。
3、饭菜汤送到班后,要放置妥当,不让幼儿触及。盛、递饭菜不通过幼儿头顶。流汁的食物由教师到幼儿座位边一个个盛添。
六、餐后活动。
隐患:散步时幼儿会疯跑,推挤。
措施:教师组织活动,提供较为安静的小型玩具进行游戏,如折纸、穿线板等,让幼儿有事情可做,有东西可玩。
七、午睡。
隐患:
1、幼儿会在没睡着或睡醒后玩小物件,将纸张、钮扣等塞入口鼻。
2、幼儿蒙头睡觉造成窒息。
3、幼儿在午睡时突发疾病,高烧或抽搐等。
4、高低床的使用。
措施:上床时,教师要认真组织,及时提供帮助。值班教师应不断巡查,仔细观察每个幼儿的睡眠情况。
八.起床活动。
隐患:
1、幼儿站在床上穿衣服,导致摔伤。
2、幼儿坐在地上穿鞋,会绊倒路过的幼儿和被走过来的孩子踩到手脚。
措施:
1、在春夏秋季,教师要求幼儿必须先下床穿鞋,再穿上衣。在冬季,躺好等老师来穿。
2、教师教育幼儿不能坐在地上,起床时也要不断提醒。
九、区域活动。
隐患:
1、在捡豆豆时,幼儿会把豆豆塞进耳鼻。
2、在夹豆豆时,幼儿会改变筷子的用途。
3、麻辣烫的竹签戳伤幼儿。
4、在游戏中不断会有被损坏的玩具,有尖角或锐利的部位,可能造成幼儿受伤。
5、幼儿争抢玩具,发生冲突。
措施:
1、用故事教育幼儿爱护耳鼻。
2、平时多讲解筷子的用途,并示范筷子的用法。
3、介绍竹签的正确拿法。
4、教师在幼儿活动时,眼睛要时刻关注幼儿行为。
5、定期检查区域活动材料的安全性。
6、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游戏进程,及时解决出现的冲突和问题。
十、离园活动。
隐患:
1、幼儿会因为高兴冲过来摔倒或撞门。
2、幼儿自己挤出去,家长和老师没发现。
3、幼儿被陌生人接走。
措施:离园时两位老师站门口,一位看家长,一位看孩子,另一位老师组织座位上的幼儿。
2、不在幼儿还很多时和家长交流。
3、严格执行指定接送人制度,不要让陌生人接走幼儿。
猜你感兴趣。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四
1、采用“金山打字通”软件,通过现场指定打字内容进行测试,按软件显示的.打字进度与准确率相乘为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来计算名次。
2、打字内容为金山打字通中文练习中文章练习的第7课。
3、报名方式:每班选送10人参加校比赛,男女不限。
4、比赛时间:20xx年5月20日中午。
1、参赛人员提前十分钟进场。
2、比赛时,不得暂停,直至比赛完毕。
3、如果电脑出现了故障,我们会给与重新测试的机会。
4、因个人操作原因导致成绩出现错误时,将不予重新测试。
5、不按照工作人员指令,提前输入或延长输入时间,将予0分计算。
计算机房。
分数=打字进度×准确率。
班级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班级获奖者参加年级赛,年级奖: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蒋亚芳。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五
丽水市特殊教育听障部601班,本班共有8位学生,其中a组的6位学生总体学习能力比较好,上课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环节,b组的2位学生平时去三年级走读。
教学地点在:五楼录播教室。
教学资源:课件科学器材实物道具。
教学人员:朱君斐。
学习主题:数学与科学的跨学科整合学习。
涉及学科:基础学科为数学,其他学科为科学。
学习内容及组合方式: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以基本的数学知识点为主,借助科学器材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以助于直观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
学生起点行为分析: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体积的相关知识,动手操作及理解能力都比较好,能准确接受老师的任务信息。
个别化学习目标:
a组:
1.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认识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建立容积的概念,建立1毫升和1升的表象。
3.培养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b组:
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认识升和毫升,初步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能尝试读取具体的容量。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的概念和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
教学难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
学习环境支持:希沃白板5科学用具:量筒和量杯针筒调羹水实物教具。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一瓶药及用法用量,引出容积单位毫升。
出示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理解容积的概念。
1.了解容器。
课件出示一些物品图片,请生按照能否装东西的标准分成两类。请一生上台进行操作。师小结:能容纳别的物品的物体,就叫做容器。
2.容积的概念。
课件出示: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3.巩固容积的概念。
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呢?出示一些物品,请生分类哪些有容积?根据学生回答师强调: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物品的物体,才有容积。
(2)认识容积单位。
1.介绍容积单位。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用字母表示就是l、ml,带领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容积单位。
2.联系实际,深入了解容积单位。
请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和毫升,师再出示一部分实物上标有升和毫升单位的物品,请生进行认读。
3.认识测量工具。
出示量筒和量杯,通过课件介绍名称及读取刻度的方法。
4.观察操作建立1ml和1l的表象。
师先示范通过针筒抽取1毫升放入调羹再指着水量带领学生读1毫升。再同桌互助装取1毫升的水量,直观感知1毫升。
活动:每组借助量筒拿取10毫升的水量,再倒入调羹进行观察。
出示量杯装1000毫升的水,指出1000毫升=1升。
5.探究升与立方分米、毫升与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把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刚好倒满,得出结论1升=1立方分米。师再带领学生推出1毫升=1立方厘米。
三、解决问题。
追问:每次喝200ml,你们能用一次性杯子取出200ml吗?请生挑战再集中验证,比一比谁取得最接近200ml。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分层作业。
1.一课一练第一课时(ab组)。
2.调查作业:一大桶约5升的矿泉水和一瓶500毫升矿泉水的单价,算一算,一大桶矿泉水相当于几瓶这样的小瓶矿泉水,怎么买比较合算?(a组)。
本次教学内容是容积和容积单位,在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过程中借助科学用具量筒和量杯,带领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容积单位的具体量,帮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建立抽象的概念,同时选取了很多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际运用的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每天要喝多少水以及每次喝多少水的情境,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会显得单调,增加了趣味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知识点也会掌握的更牢固。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六
为创设浓郁科学教育氛围,推动我校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构建学校科技教育的大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情感,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中感受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体验科技活动过程的快乐,提高科学素养。
体验创新成长。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世界。
1、面向全体,重在参与。积极宣传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
2、以渗透为引导,以活动开展为强化推进,形成科技教育长效机制。
3、以身边的事物为出发点,突出科技创新,突出动手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扩大普及面。
xx年11月。
第一阶段(11月1日——11月5日)启动宣传阶段。
1、制定科技节方案(责任部门:德艺处)。
2、11月5日利用升旗仪式召开动员大会(责任部门:大队部)。
第二阶段(11月6日——11月28日)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11月29日——30日)活动总结表彰阶段。
1、搭建“摩天大楼”
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座“摩天大楼”,越高越好。
材料:1米长木条2根。
工具:剪刀一把、直尺1把、铅笔1支、裁剪刀1把、细胶带1卷、胶水1支、纸、橡皮(工具自带)。
制作要求:
b、自行设计结构和形状;。
c、制作时间20分钟,测试时间为1分钟。
评分规则:测试时,选手将作品直立在测试区域(室外,有风),要求结构稳定,维持在10秒钟以上不倒;测量“大厦“的高度,以2个团队的合计高度排出名次。各班推选两个团队(每个团队3人,男女搭配)参赛。
比赛时间:透明教室。
比赛地点:11月19日中午12:00。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钱威。
2、科普知识竞赛。
每班选派5名学生组成代表队,进行科普知识的必答、抢答。以5名学生的总成绩排定名次。
比赛时间:11月20日中午12:00。
比赛地点:电脑房。
负责人:
评委老师:
奖项设置: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
摄影摄像:钱威。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七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和理念提出了新的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许多教师的知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学现实需求。另外,新课程“综合性”“开放性”“整合性”的理念倾向也使得部分教师感到不是很适应。所以,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教研活动相继出现。这些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它们多是在同一学科内进行的,缺少学科间的相互融合。这种单科性的教研活动对于教师成长的作用逐渐趋于弱化。鉴于此,跨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影响教师成长这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谓跨学科教研活动,即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组成大小不一的灵活的教学研究组,形成新的.伙伴关系,围绕某一特定的教学主题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和课后反思研究。在跨学科教研活动中,各学科教师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融合,在对话和交流中提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始终按常规开展教学活动的学校来说,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有多方面的价值。
(一)建设多元化的教研组。
跨学科教研意味着突破学科局限,建立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动态教研机制。首先,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其次,它可以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教研组,实现各学科平等、均衡、同步发展。这样,各学科能够相互协调,保持同步,共同达到某一研究高度。
(二)开发多视角的教学设计。
跨学科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备课的优越性发挥得更好,由于众多“门外汉”的参与,其视野与思维空间远比同学科的集体备课开阔。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去观照和审视所备学科,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会生成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集体备课由“取众人之长”上升到“取众科之长”。
(三)实现多渠道的教学资源共享。
听课、评课是常规教研活动中最主要的形式。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广泛选择性,拥有更多的学科渠道。这样,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远非同学科听课可比。教师通过长期的跨学科听课,能更好地为自己的学科教学积累丰富而全面的资源储备。
(四)实现多内涵的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仅仅追求在某一学科领域成为名师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由单一趋向综合。我们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跨学科教研活动的思想精髓就是“跳出学科看学科”。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品生品社、信息技术还是体、音、美,都有相互的联系和可以借鉴的事物,即便孩子上了高中,分文科和理科,那么高考文综的历史、政治和地理三门学科有天然融合优势,理综的物理、化学与生物也都有共同的知识要素。鉴于此,学校大胆尝试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
(一)成立跨学科教研共同体。
1.跨学科学术团体。
在学校层面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从以下两个平台提供跨学科教研机会:学科领导、名师工作室。各学科领导是跨学科的教科研的引领者、组织者、领导者。将他们聚集在一起,时常针对本学科一定的教学疑难问题从学校发展、推进、成长的层面上定期进行跨学科研讨,发挥骨干、生力军的作用,通过思想的碰撞、互相学习,共促发展。
名师工作室的教研对象是我校已被评上的市级、沙区级“三类人”。他们每学期进行教研活动,分享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年轻教师更好地成长。
2、跨学科年级教研组。
这里的跨学科教研组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单科的行政性范畴。我们开展的教研组跨学科教研活动存在以下两种形式:以年级为单位的教研组和以班级为单位的教研组。
按照年级来划分,就是每个年级形成一个大的综合性跨学科年段教研组。每个年段教研组以年级组长为组织者,各个年级的各门学科。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八
通过ppt大赛,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机会,同样也是一种思想的交流。以此来促进同学们对ppt的兴趣和对技术的专研,并且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育英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
为了大赛的公平性和灵活性,我们将设定以欢庆六一儿童节为主题。
活动地点:信息机房。
活动时间:两节信息技术课。
a、作品内容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求要求健康向上,富有时代气息。
2、参赛作品内容要求主题明确、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内容要有独到之处。
b、ppt制作要求:
1、参赛学生要自行设计;
2、ppt内容要求丰富、新颖,描述清晰,符合主题,不得偏离主题。
3、ppt图片要清晰,动画效果突出,衔接性强,整体效果流畅。
4、ppt制作要求有创新性,作品中恰当地使用文字、图片、背景、幻灯片切换等表现工具。
(备注:作品右下角标注班级、姓名)。
为了提高大家的参与性,应该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奖项,每班选15幅优秀作品入围,入围的作品再评选一、二、三等奖项。获得名次有相应的奖励,并且一等奖期末可以不用考试。
周玲利。
数学跨学科设计方案篇十九
指导重点:
1.能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房屋或其他建筑物。
2.能和同伴友好相处,体验合作的乐趣。
二、早锻炼:玩球。
1.能和同伴一起用不同的方式运球。
2.体验与同伴合作了乐趣,增进同伴之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每两人一个球。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做准备运动。
2.教师接受活动内容及规则。
(1)将幼儿分成二人一组。
(2)引导幼儿讨论两人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运球。(强调二人合作)。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请全体幼儿游戏运球比赛。
(5)活动结束。
三、谈话活动。
1.教师对晨间情况做小结。
2.点名。
小班音乐律动:小鸡出壳。
1.能跟随音乐感受小鸡出壳的心情变化。
2.乐于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跟着老师一起做律动,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鸡蛋图示,小鸡出壳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鸡蛋图示,引起幼儿注意,谈话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呀?
老师给你们讲过《鸡妈妈的蛋》这个故事,你们还记得故事里的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吗?
今天,这只鸡蛋里的小鸡也想钻出壳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鸡出壳前做了哪些事情。
二、教师播放音乐做律动,引导幼儿观察。
1.教师做律动第一断,引导幼儿说说,做做。
你们看到了,小鸡为了出壳做了哪些事情啊?
那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
那你觉得小鸡有没有钻出壳了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呀?
(小鸡如果钻出壳了它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刚才那只小鸡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那你们觉得它钻出来了吗?)。
2.教师做律动第二段,引导幼儿说说,做做。
你们觉得它又会想什么办法钻出来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播放音乐)。
它又想了什么办法?我们一起学着它做做看。
它的动手臂前面和后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学看。(跟音乐)。
3.教师做律动第三段。
小鸡着急了,看看它又做了什么事?
它做了什么呀?你们觉得它钻出来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做律动。
你们想不想来做这只小鸡呀?请小朋友跟着音乐一起来学一学。
三、引导幼儿自由想象出壳的方法,并将动作编入律动。
为什么小鸡想了这么多办法都没有钻出蛋壳呢?
那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我们把刚才小朋友想的动作连起来,帮助小鸡出壳好吗?
五、课间操。
小班手指点画:小蝌蚪。
1.简单的了解蝌蚪的特征和生长过程。
2.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难点:学习用手指压印的画法画出各种动态的蝌蚪。
活动准备: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一盘黑色颜料及擦手纸;教师范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说谜语导入活动。
1.(出示蝌蚪图片)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出“黑黑的大脑袋、细细的长尾巴”。
2.说说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呀?(出示青蛙图片)。
3.带领幼儿一块学一学蝌蚪游,一边学习蝌蚪的生长过程(变成青蛙游到青蛙图片的地方,简单认识一下青蛙的样子)。
4.小蝌蚪变成青蛙后要去干什么?
小结:(捉害虫)教育幼儿保护青蛙,告诉幼儿青蛙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但小蝌蚪只能生活在水里,它跟小鱼一样离不开水。
二、你们喜欢小蝌蚪吗?我也很喜欢小蝌蚪,所以我把它们画下来了,你们看—看。
1.教师出示范画,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画的吗?让幼儿说一说,然后告诉幼儿是用手指画的,用手指画的画就叫手指画。
2.教师示范画法,用食指的手指肚画出蝌蚪的头,让幼儿试画一下。提问幼儿手脏了怎么办?(用纸擦一擦,不能乱摸)然后让幼儿添画蝌蚪的尾巴,最后教师再示范尾巴的画法。(让幼儿把尾巴画细长)。
3.提问:如果要想画很多只蝌蚪往不同方向游,那它小尾巴的方向应该怎么画?让幼儿学一学,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添画小蝌蚪的尾巴。(画画时可以转动纸,并且提醒幼儿蝌蚪不要画的太挤,画在纸的中间。)你们会用手指画画了吗?那就赶快动手吧。
4.幼儿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1)注意点画方法,画出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2)蘸颜料压印后,需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
(3)作画姿势正确,大胆作画,仔细操作,保持画面干净。
5.教师准备贴有青蛙的大展板,请画好的小朋友送自己的小蝌蚪到青蛙妈妈的怀抱,并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幼儿作品。
三、游戏:青蛙和蝌蚪。
老师:这群小蝌蚪真可爱,都长着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好吗?“小蝌蚪黑黝黝,大脑袋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真可爱)。”边念儿歌边和爸爸妈妈游戏。
七、户外游戏:熊和石头人。
1.能听从指挥玩游戏。
2.乐于参与游戏,体验其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及规则。
2.教师做熊带领幼儿游戏。
3.请幼儿做熊进行游戏。
4.活动结束,教师点评。
八、午餐。
九、个别活动(餐后活动)。
1.指导还没学会叠手帕的小朋友叠手帕;。
2.与个别幼儿进行谈话交流。
十、午睡。
十一、生活活动。
十二、户外活动:大型玩具。
1.能不推不挤,依次排队游戏。
2.学会和同伴之间友好地相处,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十三、幼儿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