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教案(实用19篇)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下面是一些编写教案的优秀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尊严教学教案篇一
教材分析:
《尊严》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拒绝了送到他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课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情分析:
刚升入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生字词的预习可以放在课前。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的能力还是有欠缺的,需要教师的指导。本文“尊严”的涵义也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较大。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尊严、逃难、善良、款待、例外、喉结、僵硬、许配、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理解“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意;正确书写“尊”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教学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习得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讲故事导入《嗟来之食》。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想听吗?
师讲述故事。
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设计理念: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中对尊严有了初步认识。]。
2、板书课题《尊严》。
3、指导“尊”字的写法。
同学们,“尊”在书写时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上部写得紧凑,不要漏掉短横,下边寸字的横写长一点,平一点,是主笔,把整个字稳稳地托起来。)。
同学们在本子上写两遍,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写后展示、评议。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敢接受检查吗?
1、检查字词。
屏幕出示生字词:
谁能正确、响亮、流利地读出这些生字词?
沃尔逊。
杰克逊。
逃难。
捶背僵硬善良许配例外。
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
指名读,开火车读。
订正读音:多音字:“难”,本课读四声。
学生用“难”的两个音组词。
2、“疲惫不堪”的“堪”是什么意思?”
屏幕出示:(1)、能,可以,足以;(2)、忍受,能支持。
“疲惫不堪”的“堪”选择哪个意思?
“疲惫不堪”的意思是什么?谁能用“疲惫不堪”说一句话?
学生评价,老师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设计理念:训练学生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运用生词的能力。]。
三、整体感知。
1、真棒,同学们生字掌握得很好,文中的“尊严”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让我们走进文本,认真地读书。
2、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3、学生读书(边读边在书上用笔做标记)。
4、学生交流。
根据老师的提示说一说课文内容。
屏幕出示: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
学生练习述说,同位互说。
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同学互相评价。
小结: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抓住课文中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四、聚焦“尊严”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表现这个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2、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4)、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5)、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6)、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3、学生齐读、分角色读、配乐读。
五、布置作业。
1、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2、抄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尊
严
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结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新词:沃尔逊、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款待、例外、捶背、许配。
2、复述课文内容。
根据听写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感悟“尊严”
1、什么是尊严?同学们找到带有“尊严”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设计理念:抓住中心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生读句子。(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读得很好!这是镇长杰克逊对他的女儿说的话。咱们全班再一起来读。
生齐读。
2、课件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里的“他”指得是谁呀?(哈默)。
课件展示:哈默是美国的石油大王,任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曾经是美国的首富。早在1974年,他的西方石油公司年收入就高达60亿美元。但是,他刚到沃尔逊小镇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赶快读课文,找到那句话,用横线把它画出来。
[设计理念: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3、生读课文,画句子。
指名读。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两个描写外貌的词语,你有什么体会?(我感觉这个人非常瘦,应该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
(我感觉这个人已经很不健康了。)。
(那是因为他长期没有充足的食物。)。
谁来读这句话?
4、同学们,这样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沃尔逊大叔却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呢?因为他有尊严。咱们沉下心来,好好地默读课文的2到4自然段,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出哈默有尊严的句子。
(生读课文,师巡视)。
同学们交流。
5、课件展示:我们来看看,这三句话都是围绕人物的什么来写的?
(动作、语言。)。
非常好!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哈默说的这三句话都说了一个什么意思?
(生齐读)。
哈默这三句话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思,那是什么?
(必须要靠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
(生默读)。
6、咱们先来交流第一句话。谁来把第一句话读一读。
出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谁对这句话有体会?
(这句话显示出了哈默一定要干完活儿才吃杰克逊大叔的食物。)。
你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吗?
(生读句子)。
读得非常好!再来看看这句话里哈默的动作——“仰起头问”,你有什么体会?
(我觉得哈默很尊重镇长杰克逊。)。
对呀!尽管他是一个难民,却没有因为自己的饥饿而不尊重别人。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了自己。他坚持要用劳动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7、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第二句,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哈默当时听了镇长的话,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从这句看出来他一定要先劳动,然后才能吃东西。)。
你这个“一定”,说得非常好!他目光灰暗下来,说明他心里——。
(心里想我一定要用劳动换取食物。我是从那个感叹号知道他的心情是非常坚定的,不管你怎么说,我一定要用劳动换取我的食物。)。
你真会读书,连这样一个细小的感叹号都注意到了,那你能把它读一读吗?
(生读)。
读得不错。这句话谁还有感受?
(我从这句话看出来了年轻人的态度很坚定。我从“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看出来他是下了决心一定要劳动才能吃这些食物。)。
这句话里有一个字重复了三次,注意到了吗?哪个字?
(是“不”字。)。
这一个“不”字重复了三次,表现了哈默的坚定。谁来读?
出示: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我觉得你读得还不够坚定,不够坚持。
指名再读。
好些了。
同学们,尽管这个时候哈默心里有些失望,但是依然没有动摇他做人的原则。坚持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8、第三句,谁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出示:“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我的感受是,杰克逊说先吃饭再劳动,而哈默说先劳动再吃饭,这样是因为要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劳动才能换取收获,而不是吃完饭了,才去劳动。)。
他的态度是多么的坚决啊!谁来读读这句话?
还有谁愿意读?(生读)。
(是不一样的。因为他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这些食物,他会感觉很自豪。)。
(他不像其他难民,白白吃人家的东西,而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
(哈默不像其他的难民,吃到的是施舍的食物,哈默吃到的是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奖励。)。
9、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杰克逊说他什么都没有,他究竟都没有什么呢?
出示:那时的他没有——,没有——,没有——。
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
生回答:
(那时的他没有房子,没有金钱,没有汽车。)。
(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力气。)。
(那时的他没有食物,没有金钱,没有亲人。)。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他没有食物,没有衣物,也没有工作,但是他有尊严。)。
(他没有财富,没有家,也没有亲人,但是他有尊严。)。
(他没有钱,没有食物,也没有房子,但是他有尊严。)。
大家都觉得他有尊严,此时此刻,从哈默身上,你感觉尊严是什么?
(尊严是宝贵的财富。)。
(尊严是用钱财买不到的。)。
(尊严是无价之宝。)。
(有了尊严就可以去创造财富。)。
(尊严就是美好的品质。)。
在哈默身上这美好的品质是什么?
(是利用自己的双手吃饭。)。
(一定要用劳动得到食物。)。
有尊严,这是一句多么难忘的话语,让二十年后的哈默成了石油大王。
[设计理念:抓住课文中关键词句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情感的作用。]。
10、让我们怀着对哈默的敬佩之情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方法。
1、是啊!年轻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课文是通过对哈默的细仔描写来表现哈默的品质的,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运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2、小结。课文通过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
3、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尊严”?
四、小练笔。
仿照本课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方法写一写你的同学。
五、交流评议。
六、拓展。
课外阅读名人传记。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和语言的句子。
2、搜集尊严方面的名言。板书设计:
尊
严
哈默。
:尊严{外貌、语言、动作}。
杰克逊:懂尊严。
尊严教学教案篇二
我准备讲《尊严》这课,课前我正在进入情境思考时,突然学习委员跑来说:老师,管乐队的五位同学又没交作业,他们总是不按时交作业,再这样下去,怎么办呢?看到学习委员一脸认真的样子,我很高兴,便故意装成一副无奈而又讨教的样子说:是呀,我也头痛,这五位同学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好办法,帮帮老师?此时她更加认真地思考起来,唉,对了,老师,我们这堂课不是要上《尊严》吗,就结合课文说说什么是尊严吧!看他们还好意思吗?免得他们总是不要尊严!。看到她像个小大人似的认真工作的样子,真让我爱在心头,尤其让我乐开了花的是:这小家伙指点了我一个极好的切入话题,真是太棒了!于是我兴奋地拉起她一块迈进了课堂。
这时,我看到那几个未交作业的孩子好像有些恐慌,大概是担心我会批评他们吧!
同学好,刚才有个同学问我三道思考题,我想请大家帮助做做。:
1、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尊严?
2、从这篇课文里你能找到答案吗?
3、你认为身边的哪些人和事能说明尊严重要?
习惯了语文热身学习法的同学们一下子就投入到议论中去了,大约十分钟后,学生陆续举起了小手,渴望说出自己的感悟。
学生说:哈默为了堂堂正正的吃到该吃的食物,他宁可忍受极度的饿也要做完事再吃,决不吃嗟来之食,真是太有骨气了!
对呀,不像我们班有的同学一点都没骨气,做作业还要一催再催。学习委员抓住机会当然不让地说,这把火可捅了蚂蜂窝了,顷刻间声讨不交作业的情景再现了,只见管乐队的那五位同学低下了头,我幸灾乐祸地坐山观虎斗,看他们怎样收场。课堂上,我常常被凉在一边成为学生的助手是经常的事,我也习惯了,新课标中也提倡学生为主体。
学生说:没骨气的人就会没尊严。
没尊严就等于没了生命,好比死了一样。
尊严就是生命,有了它就受人欢迎,没了它就让人讨厌。
尊严就是面子,没有它就很没面子。
不做作业就没面子,也就没了尊严。
这些管乐队的同学不做作业就没面子,也就没了尊严。
我抓住这个话题,提请学生思考:他们没了尊严怎么办?
他们就等于死了呗!一个同学脱口而出地说。
就是啰,他们总是这样不怕批评,真是不懂尊严!几个学生赞同地说。
不对呀,他们还可以重新改的,不能说他们没有尊严!一个同学很慎重地说。
这时,教室里突然安静了片刻,又搔动起来了,五个不交作业的同学成为了焦点,我观察到那几位没有交作业的同学从尴尬地低头到看到一丝曙光,总算有人帮他们说话了,接着他们将目光移到了我的脸上,希望我也能原谅他们。
学生说:作者把难民的样子、动作、神态,写得很简单,主要是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件事,而重点介绍一位与众不同的人哈默先生,给人印象很深刻。
作者没有直接说哈默怎样有志气,而是通过哈默与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目光、喉结、捶背再吃起来等描写,展示出哈默是一个另人钦佩的有骨气的人。
在那么冷的天,又那么饿,要是我早就先吃了再说。
是嘞,我也无法坚持下去,尤其是食物在面前时发出的味道,更让人受不了。
对呀,我有一次放学回家,路过一家烤饼店,那香味实在难挡,加上也有点饿,忍不住买了一块吃,结果被人告密到老师那儿说是买零食。好在老师忘记了这事。大家笑了起来,一时间,课堂上活了起来,七嘴八舌的又议论起饿了不吃东西的感觉如何不难受。我虽然暂时被当成透明人凉在一边,却也落得清闲,我正好整理一下学生们的`思路,便于小结:
课文对突出主题的内容哈默和杰克逊大叔详写,对起铺垫作用难民的内容略写。这是我们作文时常常不懂得运用的方法,主次不分,平均用力。关于尊严的道理作者是从故事中引伸出来的,他希望我们像哈默一样做个有尊严的人。我说完后又顺理成章地说:
学了这课后,你最想对哈默说什么?
哈默你是好样的!我最喜欢与你这样的人交朋友。
我要像你一样,自己创造尊严。
尊严原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给自己做的!
我今后不再拖欠作业了,那样会让同学看不起!那几个不交作业的同学都说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学生思考片刻,就有人举手。
鲁迅在桌子上刻上一个早字,从此不再迟到,说明了他是个有骨气的人。
倔强的小红军和陈庚都是有尊严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人尊敬。我们争先进就是争面子,这就是尊严。
我们班上总是力争流动红旗,这是集体荣誉,也是班级的尊严。
我妈下岗了,在外面开了个小店,我觉得很没面子,现在看来我妈妈是用劳动换来的所得,这是很不容易的,我误会她了,她很有尊严。
运动员们在奥运会上勇夺冠军,让国旗升起来,这才是迎得国家尊严呢?
我们几个常常不交作业,就等于丢掉了尊严,很没子,今后我们一定改!
看到学生们表现,真让我喜上眉梢,我动情地说: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尊严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创造的,这就叫自尊、自强。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就表现了这个主题,我们是音乐实验班,更应该好好的去理解这首曲子的含义。在市场经济时代里,有人像鲁迅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挑山工那样微不足道,有人像音乐家贝多芬那样伟大,有人像穷孩子小珊迪那样渺小可怜,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有尊严的人,他们用自己地行动建立了良好的信誉,成为了有利于别人的人。
同学们静静地听,并会心地点点头,直到下课铃响,还意犹未尽。我的教学计划也未按期完成,不过相信这节课已经把尊严嵌入孩子们心中了。
尊严教学教案篇三
认读课文中的新词。
1、出示句子:
(1)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2)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2、读了这两个句子,你了解到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谈感受:抓住“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来体会年轻人所面临的困境。
3、教师谈话过渡:在背井离乡的逃难路上,年轻人和他的同伴们已经几天没有吃上东西了。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年轻人饿得骨瘦如柴。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及时施舍,就像是雪中送炭。于是,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只有一个年轻人是个例外,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出示三句话)。
(1)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我做吗?
(2)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4、学生自由读这三句话。
从年轻人说的话中,你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吗?
指名学生说,在学生说出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时,可要求学生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放入到文字中读出来。
此处渗透学法指导:描写人物的'语言是表现人物特点、感受其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我们在写人的时候,要多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在读书的时候,要从人物的语言去反复体味人物的特点。(此环节设计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语言,体会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写具体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5、出示杰克逊大叔说的话:
(1)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2)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3)小伙子,您愿意为我捶捶背吗?
(4)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
(5)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您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6)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觉得杰克逊大叔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思考后的感受写下来准备与同学交流。
教师和学生交流。
小结:年轻人宁可挨饿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也给他自己赢得了工作的机会,赢得了最终的幸福。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石油大王,成了双料富翁。为什么说他是双料富翁?(精神上的富翁和物质上的富翁。)。
6、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和杰克逊大叔说的话,懂得:尊严无价。
课外阅读名人传记。
尊严教学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沃、呈、惫、堪、杰、捶”。正确读出“尊严、逃难、善。
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
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
是尊严。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表现人物品质。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初识尊严。
师:同学们,自古以来,“志者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偷盗来的水,清廉、方正的人不吃别人施舍给他的食物,这说明了这些人有骨气、有尊严。(引出课题《尊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有尊严的人——哈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一)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词语,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二)字词教学。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最后齐读。
(平舌音:尊。
后鼻音:呈。
多音字:难、量、咽)2.生词辨析,并书写。
(强调“喉”“捶”“僵”字的书写)。
(三)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群饥饿难忍的逃难者中,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食物,得到杰克逊大叔的赏识与接纳。
三、默读课文,研读赏析。
(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哈默的?并结合相关。
语句说明。预设答案如下:
作、语言)。
3.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
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神态、动作、语言)。
4.“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
说。(动作语言)。
5.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动作)6.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动作)。
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2.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三)、将描写一群逃难人的语句与描写哈默的句子作比较,谈谈自己的体会与。
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先详细分析“描写外貌、动作的句子”)。
1.外貌描写对比: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知道他们都非常的饥饿与疲惫,但是通过对比,可以感受。
到哈默也许比这群逃难人更饿、更累,为接下来揭示哈默拥有尊严奠定基础。)。
2.通过以下衔接语言“他可能比那群逃难人更饿更疲惫,这样的他,你觉得他当时会想些什么?(食物)但是当杰克逊大叔递给他免费的食物时,他又是怎么做的?”从而引出这一句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引导学生明白哈默认为坚持先干活后吃饭,这是一种尊严,接受免费的施舍则会失去尊严。并且通过之前外貌描写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
3.动作描写对比:......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
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先让学生找出“狼吞虎咽”这个词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接着提问哈默和这群逃难人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领悟哈默对自己尊严的坚守,体会尊严的可贵。)。
(四)、引导学生找出从其它描写哈默语言的句子中,感受到哈默身上的高尚人。
1.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引导学生“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的原因,理解:顿时、灰暗、喉结下下动了动这些词所包含的内在意义,体会“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句中两个“不”所隐藏的情感,最后指导学生的朗读:哈默的语调并不激昂,可能还有些虚弱,却字字透露着坚定。)。
2.“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动作语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关键词“不、现在、站起来”以及感叹号,先体会哈默的情感态度,再感受哈默坚守原则:先干活后吃饭,最后感受哈默守护自己的尊严。)。
一样的吗?(不一样)不同在哪里?(其他人得到的是善良人的施舍,而哈。
看杰克逊大叔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忆新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上节课,我们不仅在哈默的外貌、动作描写上感受到他。
与其他逃难人不一样,而且从的语言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有尊严的人。他不需要。
充完整。
二、浏览课文,研读赏析1.学生浏览课文,寻找语句。
2.学生回答,屏幕出示“二人对话”。并且学生分角色朗读。
3.从这些对话中,你觉得在杰克逊大叔身上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三、疑难问题、重点解决。
1.总结杰克逊大叔的人品。是啊,哈默有他的尊严,即使在饥饿不堪的时候也能守住尊严,但是他的尊严也需要别人的尊重与理解,而杰克逊大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用他的一双慧眼将哈默留了下来,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分析重点句子。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进行小组讨论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学生回答,教师辅助分析,并总结这句话的含义。
四、了解哈默,升华情感。
五、拓展延伸理解尊严说说有关“尊严”的哪些人或事。
尊严教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2.组织学生“理解”与“朗诵”作品,使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
教学重点。
1、教学的重点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自认为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
2、分析《致青年公民》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作内容,加深理解,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和背景。
1、作者简介。
郭小川,河北丰县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从中学时代就开始创作诗歌,他在当代文坛上献出的第一批作品,就是继承三四十年代“红色鼓动诗”传统的政治抒情诗。因此郭小川被称为“战士和诗人”。其诗歌创作分为四个阶段。主要作品有50年代中期的《致青年公民》(组诗),50年代后期有《致大海》《望星空》和叙事长诗“爱情三部曲”,60年代以后主要有《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
2、写作背景。
这是诗人郭小川1955至1956年以《致青年公民》为总题写的七首组诗中的第一首,也是一首颇具号召力、影响力的政治抒情诗。建国初期,祖国建设百废具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者向青年人发出号召,号召青年人要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用他们的汗水,在火热的劳动中创造美好的生活,将青春献给祖国。于是他写了一系列的诗歌,命名为《致青年公民》。
3、郭小川诗歌的特点。
郭诗善于选取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
他十分重视各种诗歌形式的学习和运用,《致青年公民》采取了当时流行的“楼梯式”。以后的创作运用了“半自由体式”,到了他的代表作《甘蔗林--青纱帐》,已经融化古今,创造了“郭小川体”。
二、学生诵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文基本结构。
表达期望:青年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总写。
单纯乐观的青年应积极投身建设。
祖国建设需要青年--具体写。
青年应继承先辈事业。
青年的奋斗会改变祖国的面貌。
青年会在祖国建设中提升自己的价值--照应上文。
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
20世纪50、60年代青年献身祖国建设,改造大自然,开创新生活的理想与激情。
五、讨论交流,自由欣赏。
积极引导学生,使其掌握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六、组织朗读,加深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诗文,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
七、学生提疑,师生交流。
组织学生质难问疑,师生共同交流,以加强对本文的体验与感悟。
八、小结。
冯牧在《郭小川诗选代序》中这样高度评介郭小川的创作:“他的.诗篇,他的歌,使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进的脚步,使我们听到了时代前进的声音。”这首诗,恰恰就是那晶莹透亮的露珠,折射着时代的光辉。诗人以议论入诗,于感情汹涌中闪射出真理的光芒,使诗成为响亮的战鼓,时代的号角,因而受到青年读者广泛热烈的响应。可以说,化小我为大我,充满强烈的革命责任感,洋溢着真挚的革命激情,这正是郭小川诗的灵魂所在。
在形式上,诗人采用了马雅可夫斯基阶梯诗的形式。诗句简短有力,节奏鲜明,有如阶梯一样的诗行排列,造成了热情奔放的气势。郭小川在《关于〈致青年公民〉的几点说明》一文中曾解释道:“我之所以采取这种所谓‘楼梯式’的排列方法,私心倒不是想搬马雅可夫斯基的现成格式,恐怕主要是因为我不善于使用中国语言。为了表现稍许充沛一些的感情,我写的句子总是老长老长的(短句子总觉得不够劲),而如果把二十个字排成一行,那读者(尤其是朗诵者)一定会感到难念。”采用“楼梯式”排列,使诗充满了力度,增强了音乐性,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当然,诗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爆发期,诗作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存在议论多于描绘,思想多于形象的缺陷。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尊严教学教案篇六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重点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尊严》;2、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他的行为和做法,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听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播放动画课件《尊严》的课文范读部分。
尊严教学教案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天想像,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1、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具准备。
写有句子的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先讲个故事:一个大国打算入侵一个小国,行动前大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小国去威胁小国的国王,使者骄气十足地说:“我们准备派一支千人大军横扫你们这个小国。”小国国王一听,马上回答:“那可就麻烦了!”使者得意地问:“是不是害怕了y”“不,我是在担心,我们的监牢不大,只能关500多个强盗!”使者听了非常气愤,大声说:“听着,我们使用的可是最先进的武器!”没想到国王叹了口气:“那你们就更不幸了。”使者不明白,于是问:“怎么不幸?”小国国王从容地回答:“我们可没有任何先进武器,只有打狗棍!”国虽小,但不容任何人侵犯,小国国王在大国使者面前表现得多么自信,这就是尊严!
板书课题:尊严。
(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
“尊严”指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请同学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四)理解词语。
1.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2.疲惫不堪:非常疲乏,不能再忍受了。
3.惬意:满意,称心,舒服。课文是说年轻人给大叔捶背后,大叔感到十分舒服,对年轻人的表现满意。
4.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5.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能有。
(五)学习课文内容。
1.请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
学生a: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看出他们又饿又累。
学生b:这些逃难的人“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看出他们很久没有吃东西了。
3.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
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组内进行讨论。
5.全班讨论。
学生:年轻的逃难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说明他急需食物。当大。
叔把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是仰起头问有什么活需要他做,当听到说没有活时,他“目光顿时灰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告诉大叔“我不能不劳动,就得这些食物”。从这些描写中,看出年轻人虽然急需食物,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当听到没有活儿需要他干时,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有些失望。他确实很饿,但必须付出劳动后,他才肯接受大叔的食物。
学生b:在大叔提出让年轻人吃过饭再给他派活儿时,他态度十分坚决地说:“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从他的语献态度看出他一定要先干完活再吃饭。
学生c:年轻人蹲下来,轻轻地给大叔捶过背后,才接过大叔送给的食物,并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从这儿可以看出年轻人虽然已经很饿了,但他坚持通过自己的付出获得食物。
老师:大家分析得不错,年轻人为什么非要劳动后才吃饭呢?
学生: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真正的人,不是讨饭的乞丐,他把自己做。
人的尊严看得非常重要。
6、重点理解投影片打出的这句话。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富翁,
因为他有尊严。
这句话的前半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说的是眼前的实际情况,年轻人是个逃难者,的确一无所有;后半句是个因果关系的句子,“他百分是个富翁”是结果,“他有尊严”是原因,意思是什么呢?是说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7、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成功了,从一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板书设计。
尊严教学教案篇八
1.读课题,给尊严找近义词.。
这篇课文主要讲谁的尊严?
年轻人通过什么展现了他的尊严?(三句话)。
2.讨论第一句话。
出示: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这句话有几种不同的理解?(后顾之忧)。
杰克逊大叔怎么理解?出示:
一般人听了这句话会是什么心情?这位年轻人呢?
3.讨论年轻人的第二句话。
出示: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劳动得到的食物和经过劳动得到的食物有什么区别?
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猜想他以前是个怎样的人?
4.讨论第三句话。
出示: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吃了饭再去干活,和干了活再去吃有什么区别?(前者是劳动所得,后者是报答施舍.前者是按劳取酬,后者是欠债还钱.)。
5.其他人就没有尊严吗?他们可能是怎样想的?
(先干活,再说谢谢,或给他干活,或以后有了钱还他.人难免有失意之时.)。
二.讨论杰克逊大叔。
1.你认为杰克逊大叔是个怎样的人?
(善良\施恩不望报\耐心\识才\好事做到底)。
2.如果在年轻人说了第二句话时,改成:
杰克逊大叔不耐烦了,说:你到底要还是不要,不要我给别人了.。
故事会怎样发展?如果这位年轻人就此死了,你认为他值得吗?
3.讨论"捶背"。
杰克逊大叔思量片刻后,选择让年轻人给他捶背,有意思吗?为什么?
三.讨论故事的发展。
1.读课文结尾。
大家认为,是什么使这位年轻人得到这么好的待遇?
2.来个锦上添花,你能再给他设想一个更美好的结局吗?
作者邮箱:guoenp@。
尊严教学教案篇九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年轻人、杰克逊)。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的重点能力训练目标,学习内容的解读应该有一个由整体到局部,由初知到深化的逻辑过程,所以在进行深入的探究之前,我让学生回顾全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锻炼学生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2、那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逃难者的呢?出示:默读课文,用线画出描写逃难者的句子。
3、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一)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1)请学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2)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3)问:那你能从这些描写逃难者的词语中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句子(二)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并思考:从描写逃难者的句子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立刻、狼吞虎咽、连也就等词语体会逃难者的极度饥饿。)。
(2)通过指导朗读体会。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化为学生经验的课程。学习过程还必须以生活世界作为背景和来源。学生对逃难者的境遇的了解并不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抓住逃难者这一个词语,让学生去想象逃难者的可怜与悲苦,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形容逃难者的'句子,变抽象为具体,一个简单的词语,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逃难者这一词语的意思,而且也为后面更好地理解尊严打下了铺垫。
4、让学生想象:这些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
5、小结:吃的没有、喝的没有、长距离的奔波流亡,又天寒地冻,在这样饥寒交迫艰难的境况下,这些逃难的人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指名说)食物来填饱肚子、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6、出示:这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他更需要的是(指名说)。
通过想象、说,目的让学生明白一个如此迫切需要得到食物的年轻人,在食物面前,却拒绝了。初步感知年轻人的与众不同,为深入了解人物形象作铺垫。
1、让学生快速从文中找出杰克逊大叔对这个年轻的逃难者评价的句子。出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全班齐读。
(2)出示:贫穷、尊严、富翁三个词语。
(3)然后引导学生口述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词序调换,不但是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而且是引导学生对尊严的诠释。过渡:同是逃难者,为什么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有如此的评价?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哈默的三句话,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2、出示: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年轻人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在书本旁边写批注。(1)学生自学,写体会。
(2)汇报交流:出示年轻人的话: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抓住年轻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引导学生去体会年轻人心中的那份尊严:不应该接受别人的施舍,而是坚决地认为:自己想要得到食物,就必须得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
(3)出示:对话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自由练读齐读分角色,读出年轻人疲惫中带有坚定。
(4)再次出示:两个描写逃难者吃食物时狼吞虎咽的句子。问:这个时候年轻人狼吞虎咽地吃所得到的食物与其他逃难的人得到的食物一样吗?(指名说)。
(5)发散说话:此时此刻,假如这个年轻人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这个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洞察、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从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去感悟人物形象。学生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想,并且抓住课文的空白处,去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想象中对哈默与众不同的做法有更深入地理解。
1、引读杰克逊大叔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2、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板书:赞赏)。
3、拓展介绍:幻灯片出示哈默照片,教师介绍哈默。
4、同学们,年轻的哈默是可敬的,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一个赏识他的杰克逊大叔,那杰克逊大叔可敬吗?(善良、有智慧、懂得尊重别人)。
学生在自读、自问中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又攻破了难点。哈默心中那份高贵的尊严也不断耕植于学生的心中,杰克逊大叔的形象也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学生的品格受到了陶冶。
1、出示名言请学生读:尊严,就是拒绝乞讨。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2、请你围绕尊严说或写一条格言来激励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
小结: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像哈默有尊严的人,也要做一个像杰克逊大叔一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拓展语文学习广阔天地,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1)推荐一本书《勇敢的人哈默》。
(2)搜集有关尊严的故事。
附板书:
尊严。
年轻人杰克逊。
赞赏。
板书以尊严为主题:一方面概括了年轻人因为有尊严,而得到杰克逊大叔的赞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杰克逊尊重他人。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同样是一种尊严。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
《尊严》是四年级下册“以诚待人”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字精短、寓意深刻,类似的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具有励志作用,常常让疲惫的人们,颓废的心灵瞬间为之一振。又好似在漆黑的夜幕,明明灭灭为晚归的人们点亮一盏心灯。课文讲述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的细致描写,表现了哈默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杰克逊大叔善良真诚待人的可贵品质。“尊严”作为课题,也是贯穿全文的主旨,它的意思比较抽象,四年级的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因此,引导学生由人物的言行,推想其内心世界,进而感知尊严的意义和可贵,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课文2—5自然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第一课时我重点来分析2-5自然段的重点句子。
上课一开始,我读了有关哈默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哈默的生平。然后设疑:哈默是一个奇迹,他如何成为一名亿万富翁?他有着什么常人没有的特质?学了今天的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所发现。由生平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本文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在讲解字词方面,我花的时间有点少,先是指名读,然后是学生齐读,一个词读两遍。在这方面应该多花点时间让学生看看这些词有那些个比较难写、难记,应该注意些什么等,这样会让学学生对这些词留下深刻的印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我让学生找2-5自然段中描写哈默语言、动作、外貌的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勾划,抓住哈默的言行,感悟他的尊严。文章对哈默的言行描写主要有三处,这些句子对理解人物品质,体会写作方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三个句子都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先劳动再吃饭”,语气却不尽相同。力求在方法和层次上有所区别,在读议中把尊严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第一句:由例外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重点理解狼吞虎咽,并让学生回忆有没有过狼吞虎咽的感觉,让学生通过比较其他逃难者与哈默的不同表现,更深层次地理解哈默的与众不同。
第二句:我抓住“喉结上下动了动”这一细节描写,体会哈默此时的饥饿,让学生想想哈默是怎样想的。即使这样哈默也不肯轻易接受杰克逊的食物,坚持先干活再吃食物。
第三句:“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重点体会一个“站”字,感受哈默的兴奋、急切和坚定。
通过三句话的朗读体会,一个自尊、自立、坚守原则的年轻人哈默的形象已经清晰地浮现在孩子们眼前。此时,学生心中一定也有很多话想说,让他们信笔写下此时的感情和体会时对本课的总结和提升。
由于这节课设计的内容有些多,所以这节课没有时间去体会有关哈默动作的句子。
今天学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反而是我很紧张,有时面对学生的回答有点不知如何应答,错失了好些亮点,感觉很遗撼。另外,我还总结了几点不足之处:
1:板书课文标题不完整,忘了写“7”。
2:啰嗦的话,重复的话出现太多,学生容易产生听觉疲劳。
3:时间安排不好,后面的一些环节没上,结束的优点匆忙。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课堂又像是一首灵动跳跃的曲谱,要准确地唱好每一个旋律,除了充分的预设外,教师的教育机智真的至关重要。每一次上公开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成长经历,希望我能不断进步,越挫越勇。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一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使学生能根据所给的案例,判断是哪方面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了伤害,并能根据所学的法律知识依法进行维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人格尊严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当自己在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伤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护。与此同时,自觉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做一个懂道德、讲文明的合格小公民。
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如何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多媒体幻灯片、 视频播放等
一课时
(一)小品导入:《为什么这样呢?》
案例:小良因为上课时间画丑化老师的肖像图,受到老师的批评,并罚写5000字的检查,个别同学知道了此事后,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他的好朋友也因此将他以前曾画过谁的丑化图都透露出去了,这更是雪上加霜,原本以为回家可以透透气,结果是父亲的痛打,因为老师早已将事情通报给了家长了,可怜的小良左思右想很是郁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思考:(1)看了小品后你发现了几个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小良侵权:老师的肖像权
他人侵权:老师、父母侵犯小良的人格尊严权、同学侵犯小良的名誉权,好友侵犯小良的隐私权)
教师总结:这些行为都属于侵犯了我们公民的人格尊严,我们该勇敢地用法律武器来捍卫我们的权利。那该如何做?具体又有哪些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利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板书)
(二)情境研讨――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了吗?p36
学生看书思考:1、小良遭遇的这些行为,你曾经遭遇过吗?当时你的感受如何呢?
2、你还了解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呢?
1、侵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板书)
在家庭:打骂体罚、冷落、不理睬等
在社会:不关注、不理解、随意批评等
在学校:辱骂、歧视、体罚等
当遭遇以上情形时,你会如何做?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三)层层推进:
教师活动:当我们遭遇不公正对待时,同学们的反应都很强烈,打架骂人离家出走等行为都出现了,可见,未成年人的心智还不健全,容易冲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大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的原因。
2、为什么要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呢?(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书p38,指导学生划书。
教师总结: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有一个高中二年级男生,18岁生日那天,他为了庆祝自己成年,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举行生日宴会。一位好朋友唱了首歌:
“祝你生日倒霉,
祝你蛋糕发霉,
祝你出门见鬼,
祝你越长越肥。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二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一些有关“尊严”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准确理解“尊严”这个词,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重要的是能通过本篇课文学会怎样去做人。
尊严
4.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同学们,活人一定要活出尊严,就像老师今天介绍给大家的这位年轻人。
读前设问: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明确: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一些有关“尊严”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准确理解“尊严”这个词,然后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重要的是能通过本篇课文学会怎样去做人。
尊严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出示课文插图)有一位年轻人,他没有这么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读完《尊严》这篇课文,你就知道了。
(出示阅读提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自学课文和小组讨论情况,适当给予点拨、诱导。
1.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直接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等自己帮主人干完活之后,才肯吃下去的事。
2.以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抓住年轻人的表现,谈各自的体会。
(如: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体会思想。)
3.点拨,揭示中心
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因为他有尊严。)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尊严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他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尊严。)
1.自由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以“《尊严》给我的启示”为内容,写一篇日记。
探究活动
1.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名人的成长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查阅资料后写出来。
2.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自己所写的资料。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三
认识本课6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孟子说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是讲中国人做人要有尊严。本课中,有一位外国年轻人的身上,也体现了这样的做人品质。
1、接下来,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这篇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你最想问同学们一个什么问题,并想一想,自己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各自读书,思考问题;教师巡回,发现学生的问题。
3、学生提问让其他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逐渐学生理解新词,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4、读一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纵向比较。哈默的神态、语言、动作散见于课文之中,比较体会,如,年轻人“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可是当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问的是:“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当听到“没有”时,他的“目光顿时昏暗了”“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在杰克逊提出先吃饭再干活时,他仍坚持:“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为了加深学生对年轻人自尊人格的了解,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他的心理活动。如,当食物摆在他面前时,从他说的话里想象他是怎么的想的,当听到“没活”干时,他会怎么想;当杰克逊大叔要他捶背时,他又是怎么想,从而深入体会他自尊自强的品格。
2、横向比较。将哈默与其他逃难的人进行比较。同样是疲倦不堪,饥饿难忍,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哈默是不愿接受施舍,愿意以劳动换取食物,别人则是“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比较中突出了哈默的自尊自爱,卓尔不群。
1、用自己的语言来评价哈默和杰克逊。
2、以《尊严的感受》为题写一段话。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四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培养独立理解课文的能力。
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合作交流,自学法
小黑板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富翁吗?(想)
谁能给老师说出几位世界首富的名字?(比尔.盖茨......)
他们是怎样成为世界首富的?
老师通过讲故事,最后点出"尊严"一词。
二、点上探究,体验"尊严"的内涵。
通过故事,学生知道了成为富翁必须具备的条件--也就是尊严的内涵。
聚焦点一: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1.老师开始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并理解。讲述内容:"从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停下来设置问题开始辩论)
板书:沃尔逊、逃难、面呈茶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
2.问题: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观点一: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观点二:不吃,坚信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
(一)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讨论结果可能是:
1.不吃白不吃。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这个时候是选一张脸,还是选一条命。
4.吃完有了力气再干活。
(二)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结果可能是:
1.人活脸,树活皮,人的面子重要。
2.劳动得到来才是自己的,不劳而获虽然活下来却像个乞丐。
3.宁愿饿死不吃白食。
4.吃完不让干活呢?]
(三)两组开始辩论。
学生辩论时,教师首先应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同时捕捉有代表性的信息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如"劳动得来的才是自己的"这种说法十分符合孩子的认识水平,会有很多同学表示赞同。可以组织讨论:人该不该有这种信念,让学生联系实际(自己父母的劳动)充分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一个信念。"
聚焦点二: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1.老师接着讲故事,并把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随机板书,学生反复读(目的是让学生和文中情感进行碰撞)
故事内容:"只有一个人例外……我再给您派活儿"
(停下来设置问题辩论)
板书: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目光灰暗(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观点一:吃完再干
观点二:干完再吃
(1)支持第一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老师设想:通过上一步的引导,大部分学生不会选这组)
[估计理由:吃完再干有力气.......]
(2)支持第二个观点的同学,讨论自己的理由。
[估计理由:
1.吃完不让干呢?
2.自己既然有坚定的信念,就应该干完再吃。]
(3)两组开始辩论,辩论时教师捕捉双方有价值的信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人都这么饿了,先干活会很累的也干不好,这就需要人有坚强的毅力——一种品格。
随机引出第三个话题:这活该不该认真干?
聚焦点三: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1.老师接着讲故事,边讲边板书难理解的词、不认识的字。
(根据上面辩论,让学生和课文主人公对照的过程)
故事内容:"不,我现在就做……完"
板书:赞赏、惬意、羡慕、尊严(理解完反复读)
2.问题:什么是尊严?
聚焦点四:富翁=尊严
1.翻书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并互相检查。
2.互相交流、互相研读,画出重点词、句。
3.讨论什么是尊严?
(通过讨论问题,让学生基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物质享受或百万金钱的人,而是拥有着尊贵的人格魅力、相信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人。这样的人的贫穷只是一时的,他会靠自己的尊严,凭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的把财富创造出来,成为既有物质财富,又有精神财富的富翁。)
三、课文内化,使"尊严"成为学生的行为。
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形成一个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劳动更能推动历史的进步。我们应该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四、作业。
运用本班图书、电脑,小组共同完成小论文《谈"富翁"》。
五、学生进行信息收集。
1.世界首富的故事
2.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
六、板书设计。
一个信念——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一种品格——坚强的毅力
一种态度——做事认真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理解“疲惫不堪、面呈菜色、例外、狼吞虎咽”等词语,能积累文中描写人疲劳、饥饿、营养不良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通过提取人物语言中的要点来转述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从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中体会到他的人格魅力,感悟“尊严”的真正内涵,感受做人要有尊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反馈预习,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板书:课题 36、尊严)。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篇与做人的“尊严”有关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注意“尊”字的第8笔是一短横。
师:谁来读好课题?[指名读]。
(媒体:尊严:尊贵庄重)。
师:什么是“尊严”?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是字典上的解释。
师:今天的课文讲的是跟“尊严”有关的故事,学完课文,相信大家会对“尊严”这个词有进一步的感受。
(媒体:时间 地点 人物)。
(媒体:时间:寒冷的冬天。
地点: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
人物:年轻人 哈默 。
镇长 杰克逊大叔)。
师:你预习得很认真。这个小镇的名字是:一齐读沃尔逊。
(板书:杰克逊 年轻人)。
师:年轻人就是哈默 镇长叫杰克逊。
师:哈默是谁呢,他是美国石油大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哈默年轻时的一件事。
师:你把这件事说得很具体,看来你对课文内容已经很熟悉了。要把这件事能简要地说清楚,现在还有困难。不急,我们慢慢来。
你把这件事的原因讲得很具体了,经过讲得太概要了。要把这件事的经过全面地说清楚,现在还有困难。不急,我们慢慢来。
二、了解事情起因,理解词语“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媒体: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
师:文中用了哪些词来描写沃尔逊小镇上来的这群逃难的人?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第1、2节,圈出这些词语。
板书出示词语:
卡片分三类竖地依次贴出:面呈菜色、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疲惫不堪。
(黑板上制药贴出课文中的描写的词,其余不要)。
师:面呈菜色:呈的意思是呈现,面呈菜色就是脸上呈现出菜般的色彩,是因营养不良造成的脸色。这是描写人脸色的词语。读好这个词语。
师:疲惫不堪:这个词请你读。要理解这个词,我们先理解“堪”,昨天查过字典了,“堪”忍受。那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是疲惫得无法忍受。
师:是啊,大冬天的,一直没东西吃,又冷又饿,真是卡片贴出:饥寒交迫不要贴,讲就可以……)。
师:此时,这群面呈菜色、骨瘦如柴的逃难者最需要的是食物;
师:这群疲惫不堪、浑身乏力的逃难者最需要休息;
师:是的,他们太需要得到好心人帮助了。请大家看课文第一节,与老师配合读:他们逃难到了沃尔逊小镇上,立刻得到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的帮助,沃尔逊人生读:(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而此时,饥饿不堪的逃难者生读:(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三、理解“例外”一词,联系内容了解年轻人的“例外”表现在哪些方面,指导概括相关的内容。
1、理解“例外”的意思。
师:这时,大家在狼吞虎咽地吃着,只有一个人例外。
(卡片出示:“例外”)。
师: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与别人的表现不一样)。
师:没有像大家一样,也就是“与众不同”。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例外”意思了。
2、默读2--5节,找到描写年轻人“例外”具体表现的语句。
师:这个年轻人的例外表现,课文主要是描写他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的,请你默读25小节,找到有关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
3、交流读句。
师:把你们找到的句子读一下(请三人,一人读一处)。
(媒体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媒体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媒体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师:自己读读这些话,想想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媒体1: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师:你来读第一句。这是一种询问的口吻。试着读好这句话。
师:读得真好!年轻人对杰克逊大叔的尊敬。不因为自己是逃难者就瞧不起自己。一起读。
(媒体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你来读第二句。
(媒体:出示画线句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师:读得真好!注意了感叹号这个标点!把年轻人坚决态度读出来了。划线部分能换一种说法吗?(自己练一练)。
师:你是用肯定的句式来说的,很好;你是用反问句来表达哈默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的到食物的意思。
师:文中用了双重否定的句式来表达年轻人一定要劳动换取食物的意思。一起再来读读,把他态度的坚决表现出来。
(媒体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师:你来读第3句!
师:读得真好!年轻人要等劳动完后,再吃别人的东西(一边说,一边把“等”、“再”两个字变红)。
4、指导概括年轻人“例外”的表现。
1)用“当……时,年轻人怎么说”的句式来说说他的“例外”的表现。
(媒体:
杰克逊 年轻人。
1、“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2、“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师:这些话是年轻人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你联系课文内容,用“当……时,年轻人怎么说”的句式,简要概括地说说他“例外”的表现。
(媒体:当……时)。
(媒体:将食物送到年轻人面前时。
询问有什么活需要他做)。
师:我们继续交流。
(媒体:没有活需要他做。
一定要通过劳动得到食物。)。
师:很好,你真棒!你简要概括了杰克逊大叔的话。
(媒体:等吃过饭再给他派活儿)。
师:很好,你也真棒!
师:杰克逊要他吃过饭再去干活,而年轻人却一定要读句,一个要他吃过饭再干活,而一个却坚持要干完活再吃。他坚持这样,不肯让步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媒体:执意)这里都有“等……再……”说这句话的时候要说清楚,否则意思就不一样了。请你用上“执意”这个词来概括地说一说。
(媒体:等干完了活儿再吃东西)。
2)完整地说说年轻人“例外”的表现。
(媒体: 杰克逊 年轻人[书上带引号的对话])。
师:现在请你把这几点连起来说一说,自己练一练。
自由练习后交流。
师:学到这儿,我们已经对课文的重点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也能简要、概括地说清楚了(这句提到这里讲)。
3)总结。
师:年轻人的“例外”表现在:
(板书:坚持用劳动换取食物。
执意先劳动后吃食物。)。
四、研读对年轻人的细节描写,感受他的尊严。
1、从细节描写上感受年轻人的饥饿。
师:难道年轻人真的不饿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说说你的理由?
(媒体: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师:你找得很好。目光一下子灰暗了,从对年轻人细微的目光变化的描写中你体会到因为没有活干就吃不到饭,他很失望;从喉结动了动,你知道他在克制自己。
师:你也找得很对!年轻人从一干完活后就狼吞虎咽的吃饭这个举动中我们也感受到他饿极了,他太需要食物了。
师:从这些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年轻人其实是饿极了。
2、对比引读相关内容,进一步感受年轻人的与众不同,感受他做人的尊严。
师:是呀,年轻人同样在逃难,同样面呈(菜色);同样疲惫(不堪);同样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太需要马上就吃到食物了。
引读24节。
师:可是,当杰克逊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师:当杰克逊告诉他(“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这时,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此时,他多么渴望得到食物,可他克制了饥饿,坚定地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多么执着而有个性的年轻人啊。
师:望着眼前的这位执意要用劳动来换取食物的年轻人,杰克逊尊重了他的意愿(可以贴出“尊重”一词),并告诉他(“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可年轻人却坚持道(“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五、领悟年轻人的尊严表现在任何时候都能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
1、思考杰克逊大叔赞赏这位年轻人什么。
师:这位年轻人“例外”的表现,得到了镇长杰克逊大叔的“赞赏”。
(板书:赞赏)。
师:杰克逊大叔赞赏年轻人什么?
(学生交流:有骨气、有志气、人穷志不穷、靠劳动不靠施舍……)。
师:是啊,当这群逃难者饥饿不堪时得到了食物,他们都读:
(媒体: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生读: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媒体: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生读: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哈默)。
2、总结、品悟杰克逊对哈默称赞道的话中“富翁”的含义。
师:年轻人“例外”的举动是超乎常人,它需要极强的克制力。他这样做其实是在严格遵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三年级就学过这个词(出示词卡生齐读:恪守),意思就是“严格遵守”
是啊,哈默这样做是在(贴板书: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齐读)。
师:这位年轻的做人的原则就是(让学生说一说)。
(贴板书:用劳动换取报酬)。
师:能恪守做人的原则的人,就是有尊严的人。这就是这位年轻人的可贵之处。这也是杰克逊大叔最为赞赏他的地方。
师:难怪杰克逊大叔这样评价他。
(媒体:“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齐读。
师: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中“富翁”的意思?
(学生交流:“富翁”不仅仅是财富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在杰克逊眼里,一个拥有尊严的人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六、进一步感受文章主旨。
(媒体:尊严:尊贵庄重)。
师:学到这里,你能谈谈自己对“尊严”一词有了哪些深入的理解。请你用一句话写一写你的理解。
学生交流。
师:有尊严的人就有精神财富。尊严就是:恪守自己做人的原则。一个人可以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却不可以没有精神财富,当你拥有做人的尊严时,你就拥有了一笔丰厚精神财富。
师:一个人活得有“尊严”,他会受人尊敬;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尊严”,会令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无比自豪。“尊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有了它,我们便拥有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记住一个人活着就要有,读课题“尊严”。
板书:
尊严。
恪守做人的原则。
杰克逊 年轻人。
用劳动换取食物。
尊重 赞赏 先劳动后吃食物。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六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狼吞虎咽、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哈默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哈默自尊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难点: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1、了解哈默的生平,收集有关尊严方面的格言、故事。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师板书课题,请学生就“尊严”二字畅所欲言。
2、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个小故事。希望大家学完故事后,对“尊严”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概括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相机指导正音,评价。
3、初读质疑,释疑。
4、默读,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致为:课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三、学习字词。
1、课件出示所有字词,各种形式认读。注意“逃难”的读音。
2、小组合作学习:谁是强记王(能记住最多的生字)。
3、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点字。
4、学生在生字本上描摹并各写一个,进行“生字比美”活动。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简单交流一下学生收集到的哈默生平的资料。
二、探究重点,体会尊严。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表现年轻人尊严的是哪一部分?
2、自主阅读这一部分,把表现年轻人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画出来,反复读一读,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课件出示外貌描写: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4、学生齐读句子,填空:尽管饥饿折磨着年轻人,可他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有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怎样写出了年轻人的“尊严”?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个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6、师点拨:面对沃尔逊人的款待,年轻人表现得与众不同。他饥寒交迫却时刻牢记不能不劳而获,要用劳动去换取食物,这就是尊严。
8、讨论:哈默有尊严跟他后来成为石油大王有联系吗?为什么?
三、感悟主题,拓展延伸。
1、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体会。
2、师小结:学习了本文后,大家都对哈默这种捍卫尊严的方式感到钦佩,对“尊严”二字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来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尊严的名言、故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膝下有黄金》。
2、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七
1、自主识字若干个,理解并积累“面呈菜色、疲惫不堪、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通过哈默与其他难民的比较,从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中体会到人物的品格,懂得什么是尊严。
从描写年轻人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里体会到人物的品格。
理解杰克逊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出示词语:沃尔逊
谁知道“沃尔逊”?(表示地名,是美国南加州一个小镇的镇名)
出示词语:杰克逊
谁知道这个词语表示什么?(人名,沃尔逊小镇的镇长)
说话:杰克逊是沃尔逊小镇的镇长,沃尔逊小镇的镇长叫杰克逊。
学生自由说
这些词语是描写逃难者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
面呈菜色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营养不良)
疲惫不堪 狼吞虎咽 (疲惫、饥饿)
你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呢?(指名说)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读这些词语。
当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烧火做饭款待他们时,他们――
(出示)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顾不上说,实在太饿了;吃了再说)带着这样的感受去读
导:可是在大家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的同时,有一个人的表现却与众不同,请大家自由读2――5小节,划出他的表现。
学生自由读,汇报
1、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需要我做吗?”
想象:年轻人仰起头( )的问
2、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为什么目光灰暗?想象:年轻人为什么喉结动了动?
指导朗读:他的喉结动了动( )的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
3、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指导朗读并想象说话:年轻人( )的说
4)这是年轻人三次对杰克逊大叔说的话,让我们都把目光集中到这第一句中,出示:
这就是尊严!板书:尊严
再读2---6节,看看年轻人的尊严赢得了什么?
1、找出杰克逊大叔对年轻人的变化
1)直接拒绝 为什么要直接拒绝? 同情年轻人
2)想骗年轻人吃下饭 杰克逊大叔为什么想了想?在想什么?
同情但还是不理解
3)请年轻人敲背 敲背是做事情吗?为什么让年轻人敲背?
尊重年轻人,并达成他的心愿
4)把年轻人留下来
3、小结:年轻人的尊严获得了大叔的尊重和欣赏
同学们,尊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年轻人的高尚品格深深打动了杰克逊大叔,虽然他当时一贫如洗,可在杰克逊大叔的眼里,他就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当你犯了错误( ),那就是尊严
2、当刘翔( ),那就是尊严
3、广播操比赛中,我和同学们( ),n那就是尊严
4、当我看到红绿灯( ),那就是尊严
5、当奥运会火炬( ),那就是尊严
正确理解民族尊严和个人人格的尊严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八
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到尊严对人的重要。
初二学生,生活经验的局限性,并不能很好地懂得尊严是什么,有时对尊严存在误解,容易把自尊与虚荣、面子混为一谈,有碍于获得真正的自尊。因此学习如何树立自尊,对于学生的品德与学业的提高以及将来人生都有着重大意义。
本框是第一课第一框,本课针对初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品质成长特征,通过列举现实生活及学生身边关于尊严的事例,讲授做人的道理,教育中学生要懂得自尊自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框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教育中学生要懂得自尊。
1、知识:做人要自尊自爱。
2、能力:学会自尊自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自尊自爱。
懂得自尊自爱
学会自尊自爱
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
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与尊严有关的事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维护尊严的事例、名人名言等。
师:自尊是做人的根基。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说:没有自尊心的人是渺小的,自尊心----这是可以用来推动地球的阿基米德杠杆。那位同学先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生答略。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
使学生初步明了“自尊是做人的根基“。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环节一
师:同学们能举例你看到或听说过的不顾自己尊严的事情吗?
生:生答略。
师:这些人为什么不尊重自己,不顾自己的尊严?
学生分析讨论,谈对这些事情后的感想。
归纳:这些人只贪图眼前小利,不顾自己做人的尊严。
师:课前老师要同学们收集关于尊严的名人名言,现在可以说一说。
学生列举关于尊严的其他名人名言。
组织学生列举关于尊严的其他名人名言。
师:由以上事例及道理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答略。
师:尊严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人的尊严无比珍贵,失去尊严之后,要花多少倍代价才能找回来。
课堂小节。板书:尊重自己
充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懂得:不论任何人都应重视个人的人格尊严;在生活中不讲个人尊严将带来的后果;尊严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环节二
生答略。
环节三
组织学生讨论:
(1)学习成绩差就矮人一等吗?
(2)贫穷就没有尊严吗?
生答略。
对尊严的理解不能简单化,纠正学生对人格尊严的错误理解。
环节四
组织学生为自己定制一句尊严的捍卫词,看谁写的又快又好,并当堂宣读,予以表扬。
生:为了不丧失尊严,我尊重和爱惜自己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自尊自信自爱......
教育学生如何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
尊重自己
1.人的尊严无比珍贵。
(1)失去尊严之后,花多少倍代价才能找回来。
(2)人不能因眼前小利而牺牲自己做人的尊严。
(3)尊严不是一时的得失,更不是多寡,而是你是否把自己当做大写的人。
2.对尊严的理解不能简单化。
尊严教学教案篇十九
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 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具体为:
法律权利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人格尊严权 名誉权 侮辱、诽谤等 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
肖像权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
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
姓名权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
隐私权 (第五课内容) 。
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5、教学具体活动。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2)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
(3)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如:
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
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目的在于: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品行表现 评价所用的词 名誉。
优良 (诚实、善良、正直等) (好的名誉)。
不良 (奸诈、邪恶、卑鄙等) (坏的名誉)。
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讨论: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 谩骂他人 。
2 。
3 。
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活动和建议: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3、课前准备: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
4、教学过程。
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
(3)、案例分析:
见书本: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制作权。
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
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1)、由此及彼话人物。
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
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
(2)、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3)、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
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元。
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经济及其他活动,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共编《维权手册》保护合法权益。
目的:
(1)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2)增强学生的初中能力;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维权“工具”。
操作要求:
(2)结合法律条款和维权帮助的范例,整理出有效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4)按照事先拟订的提纲,以“当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为题撰文;
(5)将上述成果装订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