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专业17篇)
编写教案需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在编写教案时,要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教材使用。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教案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指导识字:
3、(出示生字)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4、(出示“蝴蝶、蜻蜓、蚂蚱”等词语)学生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并划分段落。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美丽的园子)。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的哪些场景?
(1)学生齐读,说说祖父的园中有什么。(昆虫)有哪些昆虫?(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这里着重写了哪种昆虫?(蜜蜂)作者先是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再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蜜蜂的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除了昆虫,园中还有什么?(树)哪些树?(樱桃树、李子树、大榆树)着重写了(大榆树)。(出示与大榆树相关的句子)仔细默读上面的句子,找出作者描写大榆树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有什么作用?(勾勒出大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大榆树的活力。)。
(3)再次齐读第1~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此刻你正漫步园中,看到这些富有生机的景物,是多么陶醉啊。
四、小结。
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有蜜蜂,还有大榆树,真是生机勃勃,但是不是只有这些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现。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二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性小说《呼兰河传》,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题,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园子的景象以及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我、祖父、园子构成了多彩的生活,给萧红留下了童年美好的记忆,令她难以忘怀。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读出园子的美和生机勃勃)。
3、自由读第13节。
我想,读着这些文字,漫步在这个大园子中,你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你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两个词——(无拘无束,悠闲,自由,随心所欲)。
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感觉相通了。读着读着,我觉得园子里的一切——,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
4、仔细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怎么来写园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可以划下来。
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运用了拟人、排比的手法,句式有……就像……似的……,……愿意……就……,一会……一会……)。
5、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6、让我们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配乐朗读。)。
7、为什么在萧红眼里,园中的花鸟、蔬菜、昆虫这一切都是自由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写“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三、品读童年生活自由。
1、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又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
让我们继续漫步于园中,默读课文3-12节,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好笑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
2、交流,品析,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画面。
(第12段:我是怎么浇菜的?读读课文,找找描写我动作的词“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
把水往天空里一扬,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还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呢!
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3、小结: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漫步在园中,我们看到,无论我想怎么样,就——,想做什么,就——我完全是——。
四、感悟自由的源泉。
1、其实,我在园中做过有趣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曾经捉来一只大蚂蚱,把腿用线绑上,过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栓了一只腿,而蚂蚱不见了。我曾经在祖父拔草时,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盛开的玫瑰,红通通足有二三十朵,祖父还以为那年春天雨水大,玫瑰香气传得远呢!
默读课文,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
3、品味文中的“笑”,感受祖父对“我”的爱,指导读句子。
祖父的笑中有慈祥,祖父的笑中有疼爱,祖父的笑中有教育,祖父的笑中有宽容。祖父的笑和爱一起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作者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常常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跟孩子似的。(课件出示)。
五、抒发对自由渴望。
1、正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疼爱和呵护,我才觉得自己的心是——自由的。(配乐引读)我感觉到花开了,就像——,我看到鸟飞了,就像鸟——,我听到虫子叫了,就像——,我就变成了那倭瓜,愿意爬上架,——,愿意爬上房,——,我就变成了那黄瓜,愿意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我就是成了那玉米,我若愿意长上天去,——。我要做什么,——,要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你渴望这样的童年生活吗?请你运用文中句式写一写。
如果我有这样的一个园子,——。
……愿意……就……想……就……。
六、拓展延伸。
1、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想一想,当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这个园子时,她心中是什么感觉?(快乐、幸福、回味、眷恋、对祖父怀念)。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就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课题。
3、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的思绪就回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想到了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一想到这个园子,作者就忆起了对她百般呵护的祖父,作者写园子,其实是在回忆她快乐自由的——,其实是要表达对祖父深深的感激、怀念之情。
4、《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课件,配《思乡曲》的音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
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
而今不见了。
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
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
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
忘却不了,
难以忘却……。
这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
爱 自由。
设计反思:
1、抓住文眼,形散神聚。本文节选自小说却没有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倒更像一篇散文。设计教学过程时,我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以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为切入点,找出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抓住文眼“自由”两字来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欣赏园中景物的自由生长,品味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自由,寻找自由的根源——祖父的爱,是祖父的爱给了“我”一颗自由的心,看什么都是自由的,再跳出文本,抒发自己渴望自由的心灵,最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由背后的故事,把学生视角引向经典原作-《呼兰河传》。由浅入深,使学生对“自由”的理解逐渐深刻与丰满,做到形散神聚,重点突破。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叙述的话语,其中的一些细节值得推敲,往往一个简单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文中祖父的“笑”既能拨动学生情感心弦,又能引发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从这个“笑”字中我们可以读出祖父的爱、和蔼、慈祥、宽容、童心、对孙女的教育,把这个“笑”字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我们就会自然进入课文叙述的情境。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更是有它独特的魅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对于特别的语句反复品读,并且运用文中句式练习说话,进行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既巩固了对文本语言的学习,又通过练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课本,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加深情感体验,增加文本厚度,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五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文章通过描写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这篇散文时,让学生感受快乐的气氛不难,但让学生透过快乐感受眷恋怀念之情就稍显困难了。
在教学中,我遵循着散文“文散而神聚”的特点,在初读的基础上,直接抓住学生的初读感受——小女孩在园子里是快乐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受文中自由的快乐。
其二:学生们抓住自由的景物,体会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尤其是课文第二、和倒数第二自然段。文章中那些抓住色彩来描写的语言、那些“要怎么就怎么”的无拘束的语言,充满着感染力,学生在朗读挑战中发出这样的感叹:“园子里那些黄瓜、倭瓜、蝴蝶、蜂子都是自由的,生活在园子里的我和祖父更是快乐的了!”“这样无拘无束的天地,一定充满情趣,我敢说是我们大家都向往的!”我也附和着他们的感受说:“是呀,快乐是不嫌重复的,自由是不嫌罗嗦的!只有拥有了爱的快乐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最自由的,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其三:引导学生抓住快乐的主线,感受亲情无限。当孩子们带着满心的欢喜,满怀的自由,陶醉其中时,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这样的快乐是怎样获得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终于,他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那就是“笑”,祖父的笑。这时,我们才完全明白了,是祖父的爱让“我”拥有了快乐和自由。“是这份温暖的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甜甜的笑时,萧红的心中的园子,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园子,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园子。”至此,孩子们才从更深的情感中感受着课文的内涵。
早在大学时期,我对作家萧红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人教版第十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正选自萧红的成名作《呼兰和传》,为了上好课,我全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感悟语言,思考文字中包含的作者的感情线索,琢磨应该用怎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跟我一起感悟语言的魅力。
拿着教材,脑子里思路比较乱。正所谓是名家名篇。在网上收集资料时,发现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刚上过这一课,上得非常精彩。可是当我读完课文后,被萧红的文字深深感动,所以就硬着头皮上这一课了。我深知应该向大师学习,但是上课的教师、学生不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同,不能够随意“克隆”大师的教学设计,必须自己深入钻研教材,设计符合自己特点,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但是,光有粗线条的思路是不行的,怎样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语言,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也是设计教学预案时的重点。那就接着再读课文,读着读着,好多地方会突然之间顿悟,灵感顿生。教自己的顿悟过程,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像园子的自由一部分内容,在多遍的朗读中,找到了中心句,体会园子中万物的自由。
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教学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比较流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化文本上,学生在与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中,能基本感受文字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意的语言的品味朗读,通过对文字留白处的想象描绘,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
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的意识,但是因为教学经验不够,所以还有过多的顾虑,还欠缺娴熟的引导技巧。学生个别朗读比较有感情,齐读部分效果还不够理想;课上设计的几次说话训练,学生有内容说,但面不够广,说得还不够生动。当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因此,学生的情绪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有沉闷的感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文字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课堂上,让我们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在美丽的文字间徜徉,享受学习语文的幸福,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作者笔下的园子是一个丰富多彩、自由自在的园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十年代有这样一个人,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就是萧红。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著名作家茅盾称之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就是萧红所写的《呼兰河传》。
(课件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呼兰河传》中第三章的一个部分,题目叫——《我和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你终身受益。现在我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生字(出示8个生字)。
(2)范写“帽”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将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去,将课文大声地读一遍。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三、感悟园子。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学习第2小节。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2)迁移写法。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
2、学习第13小节。
(1)这一小节又告诉我们这个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相机板书:、自由、快乐)。
(2)蜜蜂、蝴蝶、蜻蜓、蚂蚱,在自由地飞,倭瓜、黄瓜、玉米在自由地长,园子里生机盎然。可以说(课件:出示引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3)你最想做这自由的园子里的什么?
自由地说说你在这个园子里怎么快乐怎么自由。
你们现在在什么地方?你是什么?
(若学生说到黄瓜时,顺势讲解“谎花”:“谎花”你见过吗?这个花只开花,不结果,向你撒了个“谎”,简称“谎花”。
(4)是啊:(引读)。
要做什么,——;要怎么样,——,
我们在课堂上想打瞌睡就打瞌睡,想唱歌就唱歌,想玩就玩,想走出去就走出去,自由吧?
(话锋一转)可能吗?不可能。倭瓜、黄瓜可能吗?这就叫“自由”,这个自由是通过“愿意……就……”的句式表达出来的,让我们一起快乐自由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四、分析写法,练笔迁移。
1、读着这么优美的文字,我不禁在想:作者萧红女士运用了哪些写法,才让我们对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温馨可爱、生机盎然、自由自在有这么深切的感受的呢?请大家再读这两小节。
排比、拟人、比喻。
6个“愿意——就”
总分段式。
2、练笔(用我们的笔也来写一写这个园子,看看这个园子在你的笔下有什么不一样的美。)。
a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蜻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七
2006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中,薛法根与青年教师同题上课《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后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方面缘于薛特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薛特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我就想到,现在许多语文课频遭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目标不清、方法僵硬。语文的“园子”里应该种上什么,薛特的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启示:
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的存在。
【情景】。
(热课后)。
师:课文预习吗?读了几遍?
生答略。
师:能听写词语吗?
(生急急翻书。等学生抬起头来)。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组。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每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教师指点)。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你看是写在哪一组里面去?——草帽。
(学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学最终谁也没有落笔)。
师(问第一位同学):噢,你在下面写上‘蚂蚁’了,那“草帽”为什么不写上?
生:因为它们都是昆虫。“草帽”不是。
师:啊对,“草帽”没有翅膀。(转对第二位同学)你为什么不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吃的。(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师:你够馋的,是在饭桌上的?
生:是在地里长的。
师:在地里长的,叫什么?
生:庄稼。
师:“草帽”不是庄稼,不好写在第二组。那这个词应该写在这三组罗。——你也没写?
生:我这一组都是干的农活,“草帽”不是农活吧?
师: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那写在哪儿呢?对,写在另一边。我们写一写(详细指导右边的“冒”,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
师:当我们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比如,我和祖父园子里的昆虫可真多,有——(指黑板上的词语)。
生读: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师:园子里还长着许多的庄稼——。
生读: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生读: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
【赏析】。
过去教学字词,有一个说法叫做“扫清阅读障碍”,意思是字词教学零散琐碎,是服务性的,而阅读——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才是重头戏,是教学出彩的地方。于是字词教学许多时候不为老师研究关注,往往只是课前让学生自己预习,课后再来听写检查,要求实在的字词教学现实里反而是孤立、空洞的。看薛特的这个片断,可说是匠心独运,一次看似简单的听写不仅检查了预习,而且训练了思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难写字的教授,这是怎样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这三组词语还自然牵引出课文内容的学习,园子里有什么,这是怎样的园子?在园子里干了什么,这是怎样的童年?就这样,下面的课文学习不时回应听写的这三组词语,于是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根基;反过来,这些词语也因为课文内涵的发掘,它们之间有了关联、有了生命!
虽然我们不可能篇篇课文都可能如此巧妙地将词语归类(也无必要),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文章终归由词语构成的,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可以由这些词语扩句构段,在头脑里复现整篇课文的内容。这就叫“纲举目张”。所以,听写一组词语,然后让学生用这一组词语去复述课文内容,教学效果的一箭双雕我们应该不难理解。因为字词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当字词嵌入课文内容的组织中时,它也就活在学生的记忆中了。
二、朗读永远是课堂最美的风景。
【情景】。
(正在学习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请一生读第2段,读得并不好,没什么感觉)。
师:第一个读,能正确地读下来了,不错。奖励你推荐一位同学读。
生:(读得很好)。
师:你想听听同学们的评价吗?
生:有感情,我们听着,仿佛走进了那个园子。
师: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生:因为我把自己的情感融进了课文里,我读着,心里想象着那园子里的样子,可能心进去了,也就读好了。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我们同学们也学着想象去读。
生:(投入地读)。
师:(观察指名)你来读。
生:(读得摇头晃脑)。
师:感觉怎样?读得好都是有原因的,她的朗读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生:她的表情很丰富,和课文所写的内容很相配。
师:看来,想象朗读,表情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同学们再来试试吧。
生读……。
【赏析】。
没有读书根基的深入哪有交流果实的丰美。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不仅仅是手段,它本身就应当是重要的学习目标!当学生能够把心放进去读,读出自己的想象世界,并在自己的表情上显露出来,你说,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与表达还有什么不能理解把握的?薛老师在这一节教学中,请你读,指导学生怎么读,经过几个回合下来,学生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下面讨论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时,一个个脱口而出:生气勃勃、丰富多彩、无拘无束、温馨……如果说指导朗读是水滴石穿的功夫,这时的交流明显是水到渠成的效果。这就是学习的效率。我们也看过许多课堂,讨论总是在外围打转,不能深入,游离于文本,费了时,却低效,这都是读书不够或不会读书的表现。
与文本的初时相遇,不仅要有一定的时长,而且应当有思维、情意的参与。这显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出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自然的。读出什么、读到什么程度作为教者心里应当有设计蓝图,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根据课堂呈现的读书状态,灵活有方向地加以引导。应当说,薛特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很老到的,当请出的同学读得并不理想时,批评无济于事,于是让这位学生推荐其他同学来读,这也就有效利用了课堂资源。后面让读书有表情的同学来示范读同样是将自己的读书要求通过这些同学“活生生的教材”感染传递给全体学生,并在模仿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在家常课上,我们清楚班上每一个同学的读书状态,我们更需要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读书能力欠缺的同学开口读书,帮助他们在读书进步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当然,如果学生的朗读还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状态,那就需要教师的范读领读了。过去有“书不读熟不开讲”的说法,我想现在我们也需要“书不读进去不讨论”的课堂追求。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八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九
1、结合预习,能认读“倭瓜、蚂蚱”等生字词,读通课文。
2、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3、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学会反思自身的童年生活。
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一课时。
课前谈话:qq农场。
1、辨音。
2、标注自然段序号,了解特殊段落。
幻灯片出示相应段落。
3、整体感知。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语概括的说说。
指名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你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一些句子,然后把这些词语写到句子的旁边,做批注。
生自主画句子。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教学:
(一)感受园子的美丽。
(二)感受作者的自由和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2、总结全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一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感受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课件。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复习词语。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韭菜谷穗倭瓜黄瓜(谎话)。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第二组:植物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这是一个大园子。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4)它们活了吗?活了。老师引读。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就,
愿意,就;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重点赏析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学做哪些农活?
栽花、拔草、下种、铲土、浇水。
(2)再细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3)我的这份快乐和自由,都离不开一个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4)重点赏析我和祖父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紧扣几个笑字。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师总结: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园子样样都有快乐。
五彩斑斓自由。
充满生机。
衬托比喻排比拟人借景抒情。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二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三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感受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课件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复习词语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话)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 第二组:植物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这是一个大园子。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4)它们活了吗?活了。老师引读。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重点赏析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学做哪些农活?
栽花、拔草、下种、铲土、浇水。
(2)再细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3)我的这份快乐和自由,都离不开一个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4)重点赏析我和祖父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紧扣几个笑字。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师总结: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我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 样样都有 快乐
五彩斑斓 自由
充满生机
衬托 比喻 排比 拟人 借景抒情
我 好奇 幼稚 可爱 天真 淘气
祖父 宽容 耐心 慈祥 爽朗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四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3、体会祖父的爱,感悟园子在作者心中的精神意义。
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童年的生活愉快又美好,今天,我们继续走近课文,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文一共14个自然段,读一读,课文有两节是直接写园子的景色?找找看在哪儿?在书上做个标记。(2和13节)。
1.自由读这两小节,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
2.质疑。注意把问题要点留在黑板上,随着课文理解的推进,可逐渐擦去问号。
3.提炼问题,小结重点: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园子?
(一)好看。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如果说这个园子带给你的感受,你会选用哪个词?(板书:好看)。
4.交流:好看在哪儿?
(1)好看在各种各样的昆虫在这里生活,生机勃勃:这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的昆虫远不止这些,从哪看出来的?(样样都有)这就是简洁。
(2)好看在色彩。白、黄、大红、金、绿……色彩真丰富,这真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园子。五彩缤纷。
(3)好看在园子里景物惹人喜爱。出示:蜂子则嗡嗡飞地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喜欢这句话吗?喜欢哪儿?(生机勃勃、形态可爱)。
5.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落,把好看表现出来。
老师走动的时候,听到同学们读得很美。既然作者想写园子的景好看,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这些蝴蝶极小,不大好看”呢?干脆把它删了吧,这些写是不是自相矛盾?(白蝴蝶、黄蝴蝶这些颜色我们司空见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可大红蝴蝶我们却不常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衬托“我家园子里”蝴蝶的好看,园子的好看,这种一种写法只是为了突出大红蝴蝶的好看)。
6.羡慕这样的园子吗?想自己的家里也有这样的园子吗?让我们把它就当自己家的园子,美美地读吧。
(二)自由。
小节就更有意思了。请你再大声读一读13小节。读完后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园子带给你什么感受?请你还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自由)。
2.这种自由的感受是通过怎样的句子表现出来的。这段话非常热别。请你默读这一段课文,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拟人句,比喻句、拟人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觉得它啰嗦。找找看,找到的话,把它画下来。
3.交流,出示“一切都活了……也没有人管”。
你发现这段话的结构了吗?学生自由读,试着掌握特点背下来。
我读愿意,你读背,试试看,行吗?背读:师生接背。
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反复地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背。给你一点时间,自由读自由记,看谁背的最快!擦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
快背(读):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还能记起园中的这些景物吗?加快点节奏,行吗?
4.小结: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么动物呢?出示蝴蝶的句子。指名读,哪个词突出了自由?(随意)。
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我们再来看看园中的景。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太阳为什么只有在园中显得特别大呢?回应上文园中的景,园中的我。
特别大的太阳,特别多的温暖。
特别自由的心灵,特别高远的天空。
小结:原来,境有心生。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我眼中的倭瓜啊,玉米啊,蚂蚱啊,都是快乐的,自由的。
1.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别的问题吗?(机智处理)。
偌大一个呼兰河,为什么偏偏只写我的祖父呢?
(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娶了后母。萧红的童年过得十分不幸。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宽容、慈爱,给她无限自由的祖父。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使萧红感受了温暖和爱,板书:温暖和爱(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
回读课题: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3.事隔二十多年,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因为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精神家园。
4.这个园子,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小结: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萧红永远怀念着这个园子,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吟唱起这支抒写心灵自由的歌。(出示第十三自然段。)。
板书。
爱自由。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五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a、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b、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c、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d、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e、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c、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f、用草帽遮脸睡觉。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交流。
(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
(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色彩艳丽。
很大。
昆虫的天地。
充满生机。
相机补充原文:园子时明晃晃的,红的绿的,什么都有。)。
3、自由读第13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1)鲜活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指导读。
(2)自由的园子?这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自由?(随意、没有人管)。
课文写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读。假如你是倭瓜、黄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说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读其它内容,说说作者在园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乐。指导朗读。(浇水)。
(2)自由。找句子说感受。教师相机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想不听就不听。
(3)结合睡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见你这样睡如何说如何做。
(4)感受淘气、任性。
1、自由读,说说祖父给你的形像?
2、交流:慈爱、放任、宽容3、重点出示:从哪个字看出祖父的爱?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还会在什么时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6、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文章开头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五、品味语言。
1、出示13节,说说运用了哪些写法。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朴实、反复的特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就……。
祖父铲地,我就……。
祖父浇水,我就……。
六、总结。
童年的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我
任性、快乐、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爱)和祖。
慈爱、宽容、放任父的园。
充满生机、
自由、随意、没有人管理。
(要怎样就怎样)子。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七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领略祖父园子和儿童诗的魅力,感受童年的情趣。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一个人缓缓地向我们走来,看,她是谁?(出示萧红头像)对,她就是萧红。对她,你有那些了解?指名学生汇报萧红资料。
2.师:同学们课下搜集信息的习惯真好!(补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她文笔质朴、清新、厚重,短短的一生我们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出示课件)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生读)其代表作《呼兰河传》是萧红对故乡的回忆录,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伟大的作家矛盾曾这样高度评价它的艺术成就:“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生读)。
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现在,拿出你手中的导学单,回答第一个问题:走进祖父的的园子,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评价:你看到的真多!我也看到了,你呢?)。
2.师:园子里的景物真多,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呢!你还看到了哪些人呢?生答。
3.师:这么多的景,这么多的.物,还有我和祖父,你还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太有趣了!太有意思了!真是顽皮……)。
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啊!通过这些趣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顽皮、可爱、自由、快乐…..)。
师:哦,你看到了一个快乐的萧红、自由的萧红。板书:自由快乐。
5.师:相机出示(祖父栽花,我也栽花段落)观察一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难读吗?长吗?这就是萧红语言的魅力:她善用简洁明快的短句子,把文章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板书:短句)文中这样的短句子还有很多(指名读)……这些简短的句子把一个孩子的快乐写得多么真实!
师:除了拟人,你还看出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生:排比)你是从那几个词语看出是运用了排比呢?(生回答)这些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园子里万物的自由!你再来感受一下这份自由,好吗?(出示排比句生读)。
8.师:(师生接读、分角色朗读)看,作者巧用修辞,使文章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板书:诗意语言)不管是排比和拟人,都来自于作者丰富的想象。(板书:想象),让我们带着这份想象,再次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吧!
9.师: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这一段读成了一首诗(男女生分读)。
10.师:《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也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写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2.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三首诗歌,并完成手中的学习学习单。
师:画出最吸引你的场景,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师:你来说,最吸引你的场景是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生汇报)。
3.师:(引导朗读):这么美丽的画面怎能忘记!忘不了在喧闹的街头读书的专注——生朗读《街头》;忘不了碧绿的溪水边曾留下我们垂钓的身影——生朗读《溪边》;更忘不了水葫芦出水时的那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师:(引导背诵)这么诗意的语言,这么美丽的画面,想不想永远留在心中?(指名背第一二首,齐背第三首)。
三,学习《我想》。
师:童年是一首优美的诗,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梦!你听:(师配乐朗读第一小节)让我们怀揣梦想,一起读下去吧!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萧红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再现了她自由快乐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园子;《儿童诗两首》中,作者巧用修辞,把童年的每一个场景都写得栩栩如生!课下,让我们走进古人小时候(课件出示),去感受古代儿童童年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