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范文(20篇)
对于每个人来说,总结都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反思方式。写总结不仅要客观评价,还需要主观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工具和资源,可以提高您的工作效率。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一
1、情感与态度:
通过到农田、公园、山坡等地方游玩观察,找到春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春游、放风筝、做风车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2、行为与习惯。
通过组织学生对春天的观察,以及学生在平时生活实践中对春天的了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放风筝、做风车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乐于学生动手动脑、乐于探究的行为和习惯,增强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
3、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春天常见的自然现象,了解“风筝为什么能上天”、“风车为什么会转”等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科学常识。指导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习做风车的初步方法,会正确使用简单的工具,增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4、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春游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讨论“春天我们玩什么”,让学生参加放风筝等春天里的活动,指导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和春天一起玩的快乐;让学生在做各种不同的风车中,探讨“风车为什么会转”、“怎样才能转得快”等问题,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2课时。
第一课时。
1、布置学生到公园、田野等地方观察春天的变化,也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向父母请教等方法了解春天的自然想象和有关春天的其他知识。
2、教师可以通过拍摄、上网等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走进春天》,内容如:麦苗青青,油菜花黄,柳枝展新芽,迎春花盛开,小燕子快活地飞翔等春天的景象;制作多媒体课件《放风筝》,内容包括《风筝谣》,儿童和父母一起放风筝的`场面等。
3、制作分组活动时所需要的小燕子、小蝌蚪、小蜜蜂、迎春花等小旗。制作春姐姐的图片。
活动。
(一)——走进春天。
1、小朋友都很喜欢春天。那么,你们认识她吗?
2、春姐姐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就让我们一起跟着春姐姐走进春天吧!
3、七嘴八舌话春天:你发现春天有哪些变化呢?你又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活动。
(二)——我和春天玩什么。
1、大家来讨论:我和春天玩什么呢?请小朋友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春天你最喜欢的活动,并说说你的理由。
2、小小招聘会:由四位同学分别举着小燕子、迎春花、小蝌蚪、小蜜蜂的旗子招聘小组成员,分组设计郊游、赏花、爬山等其中一个春游活动方案。
3、模拟表演:挑选一两组同学把设计春游活动方案。
活动。
(三)——我的活动设计。
1、在集体讨论、分组设计的基础上,请每个小朋友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实际,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有创意的活动。
2、评选最佳活动方案:评评谁的活动设计是最佳方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
(四)——春游真快乐。
1、儿歌欣赏:学生边拍手边欣赏儿歌〈〈风筝谣〉〉。
2、画面观赏:教师播放儿童和父母一起放风筝的多媒体课件。
3、谈谈我的感受:读了〈〈风筝谣〉,观看了放风筝的场面,你的心情怎么样呢?
4、春游乐:你能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和春天一起玩的快乐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好做风车所需要的小棒、剪刀、铁丝、小纽扣等工具。
2、制作展示做风车过程的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也可准备好实物投影仪。
3、课前,师生共同收集不同形状或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风车的图片资料或实物。
活动。
(五)——做风车:动手动脑。
2、教师依次出示风车的照片并用实物投影仪演示做风车的过程。
3、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小朋友在音乐声中自己动手做风车。
4、比一比:谁的风车做得好?说一说:风车做好了,你的心情怎样呢?
活动。
(六)——玩风车:玩中探趣。
1、小风车展览会:师生轮流出示收集到的各种风车并向大家简单介绍。
2、小小讨论会:还可以作成哪些形状的风车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呢?
3、玩一玩:教师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抽出5-10分钟时间,带领学生到教室外面玩玩风车。
活动。
(七)——议风车:玩中探知。
2、科学小论坛:
小朋友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选出一个进行讨论。
论题如下:
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风车转动与风车的形状,材料有什么关系?怎样才能使风车转得更快?
3、总结:风车很好玩,风车中也蕴涵着无穷的乐趣,蕴藏着宝贵的知识。愿我们小朋友学会和春姐姐一起玩,在快乐的玩中探索春天了无穷的乐趣和奥秘。
《品德与生活》旨在育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基于以上理念,我以春游为主线,贯穿着让春游更合理、更快乐、更文明,主要设计了五个活动版块:
1.感受春天之美。通过学生以往印象以及歌曲和多彩的图片来感受春天的美,通过春姑娘的邀请来开始活动。
2.了解春游的准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
3.重温春游的快乐,丢手绢、放风筝、表演节目、分享食物等,都是孩子们在春游中记忆深刻的,在课堂中看一看、说一说、唱一唱、读一读,让孩子们把快乐捕捉回来。
4.增强环保的意识。让孩子们懂得讲文明,讲卫生,看到不文明的现象学会劝说制止等。
5.制作风车的快乐。在制作风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春天的快乐,也把玩的安全和文明贯穿其中。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二
在亲子活动中开展亲子种植活动,来培养和丰富幼儿的劳动经验,体验和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
会使用基本的种植工具
小班
1、在亲子活动中,让幼儿去野外进行挖红薯。指导幼儿如何使用工具进行挖红薯。鼓励幼儿共同劳动,尝试把躲在泥土下的红薯挖出来。
2、引导幼儿与家长们共同参加种植园劳作:去果园摘水果、给蔬菜浇水,给菜地除草。
3、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体验亲自种植的过程,并且将种植成果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享受劳动带来的喜悦。
4、家长、老师要经常提醒孩子认真观察周围人的劳动,以便更广泛的培养幼儿关注集体、同伴等。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三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的“写一写”,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写下来”。这是本册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比较“正式”的写话练习,也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写话训练。
1.指导儿童观察春天的花草树木,培养观察能力。
2.培养儿童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能用听到、学到的词句说一段连贯的话。
3.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并写下自己的发现。
1.让学生在周末观察春天的田野、小河、树林、小草。
2.教师搜集一些有关春天的录像。(小河里的蝌蚪、小草发芽、鲜花开放的花园等)
1.复习有关春天的词语。
师: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记得一年级我们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吗?
(预设:冰雪消融……)
2.周末去欣赏春天,你找到春天了吗?在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学过的词语。
1.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
2.句式练习。
(1)春天来了,_________发芽了。
(2)_________ 开了,_________ 也开了。
(播放课前搜集的录像)
1.边看边练说。
(1)来到小河边,我们看到小河里的 ( ),蝌蚪在( )。
(2)来到小树林,我们看到树叶( )。
(3)来到花园,我们又看到( )。
(4)春雨像( )。
(5)……像……又像……
2.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春天都有哪些景物,哪些颜色?把你眼中的春天用彩笔画出来吧。
(1)学生画春天,教师指导。
(2)看你画的春天多美呀!你能用语言写出来吗?
出示表达格式:
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 。
3.同学们还有许多发现呢,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写下来。
(学生写话,教师指导)
1.学生读自己写的话,教师及时点评。
2.让学生把“画与话”展示出来,同学互相欣赏。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四
1、读懂“例文”知道写植物要善与观察它的茎、叶、花,并注意其各自的特点,然后准确、生动地写下来。
2、能按“作业”的要求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3、学习“例文”写作方法,写一篇介绍自己所观察过的植物的主要部分,突出主要特点,并注意与其他植物的区别。
重点:抓住植物的主要部分及其特点
难点:写清植物的主要部分的特点及与其他植物的区别
请你自己观察一植物,然后把所获得的有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观察记录表
植物名称;年月日
观察对象颜色发现什形状么特点气味味道像什么茎叶花果根
1、揭题;今天我们来学写一种植物。
2、学习例文
(1)出示桑树,图文结合,自读例文
(2)思考:
小作者是从几个部分写桑树的?
他是怎样介绍各个部分的特点的?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及时板书:
叶子:大、翠绿、鲜亮
果实:颜色变化
生命:叶子生长较快
4、教师归纳小结
要点:茎、叶、花、果,可介绍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给人的感觉等。
顺序:观察有序,突出重点。
5、交流观察记录表
指名汇报,如实叙述
加以想象,展开叙述
6、动手试作
(1)出示要求:观察一种植物,看看他的茎(或干)、叶、花(或果实)有什么特点,先想想,再仿照例文写下来。
(2)编写提纲,完成习作
(3)自改、互改,直到满意为止
7、认真誊写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五
1、理解:“开端”(板书课题:劳动的开端)
2、简介作者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
2、交流:作者的第一次劳动,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一次劳动的无比艰难)
3、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作者的艰难?
1、大声读课文,画出描写”艰难”的语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
板块一:受欺又受伤
板块二:人小担子重
板块三:路远且难走
2、为什么作者的肩膀又红又肿,第二天还去挑煤?
出示:填空
略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六
1、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感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通过读、悟、品读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美。
感受盲童对生活的热爱,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探究活动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一)课前准备。
在春暖春开的季节,很高心和大家一起来上课。同学们你们高兴吗?用你们的方式表示一下对康老师的欢迎好吗?大家的掌声包含了欢迎,也包含了对老师的鼓励。老师为了表示谢意,送给大家一首歌,会唱的可以小声跟着唱。
(二)导入。
1、歌声好听吗?那老师太高兴了。我们可以开始上课好吗?小朋友在寻找春天,因为春天是美丽的,春天在你们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可以用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学生自由说)(板书春天)
春天在同学们的眼中真美啊!那同学们是用什么方式发现春天的美呢?(学生自由说)是呀我们可以用明亮的眼睛观赏美丽的春色,用鼻子感受花草的清香,而我们17课主人公安静却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到了春天。(板书触摸)
2、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回顾课文内容。
1、概述文章内容
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说)
安静这样的举动,作者感叹到:这真是一个是奇迹!(板书奇迹)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奇迹?这不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吗?(学生说)
那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呢?
2、接读课文,边听课文边思考,把你认为与奇迹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四)细读课文,深入品析。
1、盲女孩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把你画出来的语句读给同学听听。
2、指名说(板书奇迹内容)
3、相互说一说安静是如何来创造的这些奇迹?你从奇迹中又体会到什么?
预设(一)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
1、先读出这个句子。
2、安静是如何做到到的?同学们印象中盲人是如何走路的,而安静却可以做到“流畅”?
3、想一想安静为什么在这里穿梭呀?(感受生活的美好,安静的开心。)
4、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第二自然段,(对春天的热爱、安静的开心)
预设(二)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她是怎样做到的?她要干什么?
带着这种美好的感觉来读第三自然段,点名读。
安静爱花,爱春天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那份爱。
预设(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捉住了。
你认为安静是如何拢住蝴蝶的?
你认为作者是怎样的感觉?(整天穿梭在花丛中,她的身上一定拥有了浓郁的花香,蝴蝶以为她就是一朵花。)
“神奇的灵性”源于什么?那安静又是什么感觉?(她是那样的热爱花朵、春天,才伸出双手。)
假设情境,同学们现在就是安静(教师配乐范读),体会安静的内心在想什么?
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我”是什么感受?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作者看见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你们看到了吗?那她的内心世界有什么?(学生说)
许久,多长时间,说明了什么?
放飞蝴蝶,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张望”什么意思,安静又在张望什么呢?(安静用她的心在张望。)
课件3、安静放飞蝴蝶的那一刻,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 ,她想 。(对光明的渴望,对飞翔的渴望)
4、带着这样的渴望,我们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点名读。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得独特感受,感受着你也深深地感动着作者,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课件:谁都有生活得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这句话中,“谁”指的是什么?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来谈一谈(。一定要热爱生活、生命。)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例子。
海伦·凯勒从19个月时,就双耳失聪,双眼失明,却依然是快乐的,她也创造了自己的缤纷世界,我们来阅读一下。
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的印象,我们看一下课本链接,体会海伦·凯勒的心情是如何的。
生命是美好的,只要你热爱她,她就会给你机会,创造自己的缤纷世界。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拥有享受生命的权力。我们不会忘记去年的今天,四川省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就夺取了无数人的宝贵生命,一位幸存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当早晨醒来时,我又看见了初升的太阳,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说到这里,相信你对生命一定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那么就拿起笔来,写下你心中的感概吧!
泡泡语还告诉我们……我们能办到吗?让我们下课就开始行动吧,办一期关于“热爱生命”的墙报,同学们,我们应该从哪寻找资料呢!好,老师等待你们的好消息。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再见!
17、触摸春天
流畅
奇迹 伸向 生命是美好的
拢住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七
1、情感与态度:通过种植、小研究、安排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同学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同学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2、行为与习惯:鼓励同学养成自觉保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并能为维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和的事。
3、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等小实验,增加同学的自然常识,学习小种植的'基本方法。
4、过程与方法;指导同学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与种植有关的小观察、小实验、小游戏等研究性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一起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效果。
通过种植、小研究、安排植物角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同学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同学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2课时。
1、指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人们特别是农民在春天会进行哪些种植活动,有条件的可拍摄照片或录象。
2、安排同学动手做黄豆、绿豆等种子发芽的小实验,来研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3、让同学在家人的指导和协助下,开展种大蒜、种花的实践性活动,并和时作好有关记录。
4、师生一起开辟教师室植物角,作合理安排。
1、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你们知道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科学道理吗?
2、组织同学开展“农事5分钟”新闻发布会,了解农民在春天进行的农事活动,在介绍中可适时展示相关照片或播放录象。
3、结合谚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理解只有春种才干秋收的重要性。
1、乐乐猴:小朋友的生长离不开大人的照顾与呵护,种子发芽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实验研究,你观察到什么,获得哪些知识?小组交流一下。
2、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3、评选十佳“小小研究员”,乐乐猴发奖。
4、乐乐猴总结发言:同学们真是出色的小小研究员,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空气和阳光,这三者可是缺一不可呀!
1、乐乐猴:同学们还开展了小种植活动,现在,让我们举办一个“种植种豆”展示会吧!
2、分组展示小种植的效果,要求挂上自制的小卡片,上面写着作物的名称、种植日期、使用工具和管理方法。师生自由观赏。在观赏的同时评一评“种植小能手”。
3、乐乐猴:你们种得可真不错!是怎样种植的?又是怎样管理的?请大家谈谈。
4、交流感受。在种植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体会?有哪些感受要告诉大家?
教师组织同学一起动手安排教室植物角,讨论管理措施。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八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参见第18~22页。
1、教材中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了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到收获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农时安排和分配上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农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2、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3、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阅读课文中虎子的话,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通过讨论知道:“春季天气开始回暖,我们逐渐换上了夹衣,万物复苏,这是农村播种的繁忙季节;夏季烈日炎炎,我们身着夏装适应着暑热,高温和丰沛的雨水促使农作物旺盛地生长,农民却要冒着高温从事中耕、除草,进行田间管理;金色的秋天我们觉得舒爽,这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收获着丰硕的劳动成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严寒的冬天,我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装,大地在冬眠,人们在期待和准备着来年农业生产的开始,很多农民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进城打工,以多获得一些收入。”“一年之中,农业生产为什么分为这四个阶段?”并最终归纳出,这是因为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适合农作物从种植到生长、到成熟的不同阶段,才有了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
3、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知道“每年的寒露之前要把冬小麦播种完毕。入冬的时候,小麦已经离地有一寸高了。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小麦到来年春季返青,然后拔节生长,孕穗、扬花、灌浆,初夏时节成熟,小满到芒种之间的时间里,各地就会陆续开镰收割冬小麦了。玉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到秋季成熟收获;也有晚玉米(俗称麦茬玉米)是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种植的,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秋季成熟收获。黄瓜在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时节之间种植,立夏起逐渐开始采摘上市。”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例如,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时候要换单衣、夹衣和棉衣,什么时候要铺凉席,什么时候妈妈要腌菜,什么时候放暑假和寒假等等,都是和节气有关的。而每年的“大寒”这一节气之后,就到了我们盼望的春节了。
4、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评价建议评价〗。
学生对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观察学生是否具有对祖先伟大科学发现的自豪感。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农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教师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把握。有些问题暂时未解决的,可以留作课外作业。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类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教师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2、教师要对本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本地的主要食物构成十分了解。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观察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态度,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用虎子的话说明农业生产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与节气的关系,意在说明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公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育秧。插秧。二十四节气。锄草、追肥。丰收在望。这四幅图画及20页的3幅图画以一年为周期,以水稻为例,展现了农业劳动的季节性。三幅图画与前面四幅图画在时间、季节上相衔接。继续展示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进城打工。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以及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意义。脱粒打场。售粮。说明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气候等等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下面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用图像标出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可用于课堂教学,供学生联系实际认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强化本单元根本观点:土地养育着我们。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活动。这里展示的几种农作物都是在我国普遍种植的,相应的文字分别简述了它的来源和历史。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农作物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反映着历史的变迁。(参照教材第6、7、8、9页)。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九
1、在听赏《春天悄悄来临》时,能想象并表达乐曲表现的基本情境。
2、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布谷》,在唱第一、二、三、四、九、十、十二小节时能边唱歌谱边做相应的(do、mi、sol)手势。
3、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体验到快乐。
让学生感受和表现“春天来了”的情境,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和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语言: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听赏《春天悄悄来临》
1、边聆听边观赏教材。
2、设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表述乐曲描绘的画面。
3、熟悉音乐主题,用“lu”哼唱主题音乐。
4、自由模仿鸟飞、鱼游、花开等动作,随主题音乐边唱边律动。
5、分段欣赏,让学生感受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四、唱一唱《布谷》
1、学做do、mi、sol的手势。
2、听《布谷》旋律,随音乐做do、mi、sol手势。
3、边随音乐跟唱边做do、mi、sol手势。
4、分角色、分声部合唱《布谷》边唱边自由表演。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评价和肯定并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
2、边做手势边唱歌曲《布谷》
六、板书设计:春来了
《布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合唱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听辨和准确掌握do、mi、sol三个音音高音准和手势,为学生创设布谷鸟歌唱春天的情景活动,在情景中愉快学习,聆听熟悉乐曲旋律后,视唱乐曲曲谱,然后引出do、mi、sol手势练习。练习时创设角色站在树枝高处的布谷鸟和树枝低处的布谷鸟,引导学生体验学唱旋律和做手势,最后以布谷鸟合唱春天美好进行合唱练习。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
知识目标:知道各行业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各行业的劳动者是平等的。
能力目标:能够清楚地认识并抵制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行为。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的道理。
情感目标:尊重劳动者,树立劳动平等的劳动观,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劳动者可敬”是本课教学重点。只有使学生认识到劳动者可敬,才能树立“尊重劳动者光荣,鄙视劳动者可耻”的思想。
“劳动不分贵贱”是本课的难点。虽然各行业的劳动者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于劳动者分工的不同而导致收入、工作环境的差别等各方面原因,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对劳动的平等性产生疑问。
1、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缺乏劳动实践与社会的了解,因而对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还不可能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于劳动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还认识不足,对一些收入教低,但还需要付出较多劳动和艰苦劳动的现象难以理解。另外,不热爱劳动、不尊重劳动者、好逸恶劳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2、物质资料准备
教师搜集不同行业劳动者辛勤劳动的图片
导入:共同回味: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面
教师引导:大家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那个夜晚吗?相信那些精彩的场面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终身难忘的,不过,我们早欣赏这些精彩瞬间的同时,是否想到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册。
教师让学生观看完相册以后,感受每个精彩场面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教学环节一、共同观察:身边的劳动者———引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多媒体展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学生观察后说说这些劳动者给我们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请同学们列举身边的劳动者,说说他们的贡献。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形容这些劳动者,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他们是物质生活和幸福生活的缔造者,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教学环节二、劳动状元榜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劳动模范,制作自己的“劳动状元榜”。让学生懂得,各行各业优秀劳动者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提出的贡献,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教学环节三、劳动的贵与贱
1.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看到在“劳动状元榜”中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明任何行业都可以出解出杰出人物。我们也经常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在收入等方面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不少人还是存在不平等的思想。下面的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
2.呈现案例。
有一家报社举办了百名中学生“暑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咨询和报名的中学生十分踊跃。其中在必胜客实践的“我到名店做比萨”和到农科院实践的“我是克隆植物的新农民”两组,50人的名额在活动启事登出的第二天便已爆满。可与此同时,“我当一天清洁工”小组直到实践活动的前一天,也仅有5名学生报名,活动当天,当环卫保洁队派来了5名最好的保洁队员,开着5辆保洁车欢迎小队员们的时候,他们看到只剩下一名队员。
3.学生谈对上述新闻的感想。结合流弊谈谈这种思想的严重后果。
4.教师总结:有很多人看不起农民,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工人。但是,我们看看我们中午吃的饭、回家时乘公交车等,都是这些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崇拜甚至迷信一些劳动者,看不起另一些劳动者,这种思想本身就不是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不尊重工人和农民,也许将来我们自己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候,我们才会渴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所以,只有人人都尊重劳动者——不管他的劳动是干什么的,我们每个人才会受到尊重。这是社会的常见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流弊,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劳动都可以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强调尊重劳动者的事每个人应该持的态度,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懂得歧视本身是健康的心态,是需要彻底铲除的封建思想。
总结 1.学生判断下面的论断的正确性。
(1)张三的爷爷是老科学家,为国家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以要受到同学们的尊重;李四的爷爷是个普通农民,在农村干了一辈子,所以不必受到同学们的尊重。()
(2)王五的妈妈是某医院的院长,所以王五在学校整天“我妈长、我妈短的”生怕同学们不知道他妈是谁;刘七的爸爸是个修理工人,每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刘七总是很不好意思。()
2.教师总结:劳动者都是美的,所有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
教学环节四:共同反思是自己否尊重劳动者
学生阅读教材93页第一段,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重有的言行举止,看看自己有没有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思想和行为。如果有,想办法改正。
课堂练习:
一些同学聊天时,遇到了下面的情况,请你用今天学习的观点帮助他们:
小强的爸爸是一所大学食堂的炊事员,当别人问他爸爸做什么工作时,他只说爸爸在大学工作。
小强为什么这样回答?你怎么看?
(2)小海看见传达室的王爷爷,每次都主动打招呼。小成对小海说:“他是看大门的,你何必对他这么客气?”
小海和小成谁做得对?为什么?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一
生:春天。
师:是的,一年中有烈日炎炎的夏天,落叶缤纷的秋天和松青雪白的冬天,而现在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天。不知不觉间,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师出示课题)
1、师:下面,我请位同学读一读,看谁能把春天的美,对春天的
感受读出来。
(生读课题)
师小结:啊!你读的真好,我感觉到了春天的美景就在眼前,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读!
2、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请看屏幕!(师放录象)师要求:小朋友,注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还可能想到什么?咱们待会可要交流的!
生仔细观看
3、师:小朋友们,刚才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看、听)
生:看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师:对呀,小草象刚睡醒的娃娃,耸了耸肩、揉了揉眼,伸开双臂,拥抱这美好的春天。这是植物!(板书:植物)
生:看到了花开了(桃花、梨花、迎春花)
师:是啊,金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把春天
装扮的可真美啊!
生:看到了小燕子
师:你仿佛听到小燕子会说些什么?
生:我听到小燕子——
师: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赶来参加这百花争艳的盛会!
生:我看到小蜜蜂、小蝌蚪、蛇
师:小蜜蜂正酿造着生活的甘甜;小蝌蚪好象在和小水珠捉迷藏。这些都是小动物们在春天的活动。(板书:动物)
生:看到了人们在放风筝
师:对,这是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板书:人类)
4、生:听到了小溪哗啦哗啦的流淌的声音。
听到了泉水丁冬丁冬的声音
听到了小鸟们唧唧喳喳的叫声
师:呦,你不仅会用眼睛看春天,还会用鼻子去感受春天呢!小朋友,让我们来闻一闻春天的芳香吧,来,大家一起!
6、师:咱们看到了春天的美丽,听到了春天的脚步,闻到了春天
的气息,这是个多姿多彩,惹人喜爱的春天!
1、师:此时,你最想说的赞美春天的话是什么?
生:春天好美!
生:————
师:你们是发自内心对春天的赞美!老师刚才走到你们身边,从你
们一个个的小脸蛋上,都看到了春天的可爱与美丽,让我们再
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春景吧!请看大屏幕!
生观看
2、师:下面,把你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说给同桌
听!快!
(生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说)
3、师:刚才小朋友交流的很热烈,谁愿意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生:春天来了,我看到—————
师:你不仅说的完整,而且还很生动,说出了你对春天的喜爱。
(板书:生动、完整)
1、师:春天很美,大家又很喜欢它。我们怎样能把美丽的春天留住呢?
生:不践踏草坪
师:你做的对,应该向你学习!
生:不采摘花朵
师:这样能留住春天。
生:把春天画进画里
师:对,不光自己欣赏,别人也能欣赏。
生:把春天拍进照片里。
师:是啊,永久地留住了春天。
2、师:孩子们,就让我们留住春天的美丽吧!让它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3、师:春天是美好的,我们要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把我们的所见、所想、用优美的文字记下来。下节课,我期待着能够欣赏到你们笔下的春天!
春天来了
看植物
听动物完整闻人类
生动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追求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价值观。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丰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启发学生体验美和感受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和内心需要为出发点,调动各种器官,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文本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并走进作品的生命,亲历阅读全过程。在对美文的美读中感美情,知美意。整个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和体验的时空,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的一篇抒情散文,语言简洁,文笔俊逸,道理深刻,情感丰富,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文章真切地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双手、用心灵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她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身体健全的学生因为没有盲人生活的经历和体验,难以感悟和体会安静对生命的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设计全程体验程序,让学生在角色体验、诵读体验中完成情感的铺垫与表达。之后通过引导学生闭目遐思、身临其境,借助丰富的想象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幕幕呈现,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想象体验、对话体验中促进体验的完善和升华,达到情感共鸣及情感升华的目的,和作者一起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同时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交流中不断完善、升华自己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导入课文。
1、交流“假如我是一位盲人”体验活动的过程及感受。
2、导入课文(板书)。
(设计意图:课前让学生参加“假如我是一位盲人”的体验活动,让他们蒙上眼睛,走路、读书、写字并交流活动的体验和感受。目的是让学生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难,以便更好地体会盲童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准备。)。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是。
怎样创造出来的?划一划有关语句,并把划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既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又是阅读理解的归宿。通过整体感知全文,自读自悟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初步了解安静,为品读、精读文章作铺垫。)。
3、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学生汇报交流: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一读,并说。
一说读后的感受和想法。
2、全班交流。
(1)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语句.
(2)理解、感悟、品读。
(设计意图:围绕“安静创造了什么奇迹,奇迹发生的原因?”这一话题进行。抓住文中最为关键的词句,如:竟然、极其准确等进行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精妙,并学习运用。同时重视朗读的指导,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并引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绘声绘色地朗读好课文。)。
四、质疑解疑,想象感悟。
1、想象安静拢住蝴蝶后做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读中质疑。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
5、配乐想象,解疑感悟。
(设计意图:文章的第4、5、6自然段语句优美,但意境含义深远,有因此,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疑难之处,带着疑问联系上下文在读中深刻理解和感悟课文。同时相机教给他们理解与体会难句、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之后再次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安静拢住蝴蝶后的所思所想,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后,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出来,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想象说话训练,又使学生在情景中逐步走进并读懂了安静的心灵世界,解决了教学的难点。)。
五、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1、理解“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2、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培养学生收信信息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积累实践。
1、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小练笔:学习并运用本文的好词句,把自己参加盲人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收获写下来。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着笔点,巧妙设计小练笔,把自己参加盲。
人体验游戏的过程与收获写下来。随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三
盲童安静都创造了哪些奇迹呢?把你感受较深的地方读出来。
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
(富有勃勃生机................)。
虽然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但她的心灵一定感受得到。
老师能听出你们走进了安静的心灵,跟她一起触摸到了春天。
(许久,她张开手指..........)。
(述说着...................)。
她怎样对待这只蝴蝶的呢?
你认为“张望”用在这里准确吗?
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来读一读这一段。带着我们美好的祝愿(指名读)。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指的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那么,安静仅仅会触摸春天吗?
“谁”指的是谁?
除了安静,你还会想到哪些人?
你还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谁”仅仅只残疾人吗?
“谁”包括你我他,包括我们每一个人,作为身体健康的人,你是怎么想的?
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
老师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都是生活的强者!
让我们为自己写下一句生命感悟!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四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四课时
第一课时
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于19xx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2、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歌曲的衬词)
3、跟着音乐,自己想像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学生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5、歌曲第一段歌词,跟着节奏朗读。
6、指导朗读的情绪。
6、学习歌谱。
7、把歌词带入歌谱中学唱。
8、老师指导。
9、自学歌曲的二————五段。
10、检查学习情况。
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
2、分小组创编,要求带上动作。
3、分组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1、老师简介歌曲:它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
2、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旋律。
3、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受。
4、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打夯的动作。
5、说说体验的心情。
第三课时
1、播放《大长今》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想,朝鲜歌曲在节奏和歌曲风格上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出朝鲜歌曲的节奏多为附点节奏。
1、初步聆听歌曲《翁嘿呀》,感受哪些地方表现出有吃歌曲的节奏特点。
2、按节奏,自由朗读第一段歌词。
3、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歌谱。
4、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唱。
5、老师指导、纠正。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曲。
8、自己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来指导第二段的演唱情绪。
9、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第四课时
1、老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它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取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2、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3、学生交流歌曲带给大家振奋人心的感受。
4、跟着音乐,带上拉纤的动作来感受。
5、试着哼唱歌曲。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转眼间,寒冷的冬天被生机勃勃的春天所代替,在这美丽的春天,我报名参加了德州晚报小记者组织的“种植春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还了解了许多知识。
3月10日,我们小记者来到了园林苗圃基地,工作人员蔡老师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在参观之前,蔡老师教我们如何种植花草:“四月下旬把种子均匀地撒在潮湿的泥土,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以上,一周左右种子发芽……”我吃了一惊:“花草的种植竟然蕴含了这么多的知识!”
接着开始参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温室大棚。刚走到温室大棚门前,一阵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是春天的味道,是潮湿泥土的味道。走进大棚,让人刹那间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全是绿色,各式各样的树木生长在大棚里,有苏铁、绿巨人和许多我不认识的品种,一眼望不到头;树木下还有星星点点的花草,真是可爱喜人。
参观完温室大棚,我又去观赏菊花幼苗。菊花幼苗是嫩绿色的,叶子很小,生长在花盆里,像婴儿躺在母亲的怀抱中,让人不由心生怜爱。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物在春天里开始发芽,我也要在这新的春天里撒下“学习”的种子,用“努力”的汗水,好好种植我的春天。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六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国度里所有的土地都掩盖在皑皑白雪之下,从来没有花儿的芳香和青草的翠绿,他十分渴望春天莅临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也没有光临过。
有一天,一位流浪很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是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也没有帮助过任何人,也从来不愿意帮助任何人,他立刻命令士兵将少女驱逐出了皇宫。
可怜的少女在肆虐的风雪中走啊走啊,走进了一片森林,遇到了一个憨厚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了屋子,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旁边,给她盖上厚厚的毛毯,把仅有的一点面粉烤成了面包,然后端着面包和热汤走到少女的跟前。这时候他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田野里,并把面包放在她的墓前。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虽然王国那边仍然是白雪皑皑,森林里却春意盎然,漫山遍野开满了斑斓的山花——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了,春天终于来到了这里。
原来,死去的少女就是春天。因为国王的冷酷,她无法降临这片土地。善良的春天不忍心看到这里的人们一年到头生活在寒冷的冬天,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化作少女来到人间,希望国王能以爱心唤回春天。
农夫用他的真诚收留了她,安葬了她。也得到了春天。国王领地的居民们抛弃了国王,来到了森林,农夫成了新的国王。就在农夫成为国王的那天夜里,春天也来到了整个国度。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春天的景物以及对春天的感受写下来。
2、写时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3、按要求完成习作,题目自拟。
4、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师准备:
反映春天特征的音像、图片、歌曲。
学生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的公园或田野去寻找春天,并记录春天的特征。
2、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图画、歌曲、诗歌,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教学。
1、师:同学们,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她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礼物,你们想看看吗?(播放一段春天的录像)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大好的春色呢?(春光明媚、柳绿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2、同学们,春天美吗?从冬天到春天,你发现周围有哪些变化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看到这么美丽的春天的景象,你能用诗歌或优美的语句来赞美这美丽的季节吗?(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画、歌曲、诗歌佳句等。
4、春天,天气转暖,万物复苏;春天,耕耘播种,充满希望。同学们已经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心灵去感受过这美好的春天了。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描写,再次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吧。
二、指导选材,丰富材料。
1、你们是从哪儿找到春天的?(花、草、树……)这是从植物身上找到的。(板书:植物)。
2、还可以从哪儿找到春天?(动物、天气、人物……)引导学生回答后,9(教师板书:动物天气人物)。
3、小组交流。请同学们闭目想想去了哪些地方寻找春天?在那儿,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组织学生评一评、议一议。
5、小结:从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变化中,我们发现了春天,从动听的歌曲中和书报中,我们也可以欣赏到春天,可见,处处有春天啊!
三、教给方法,自由发挥。
1、本次习作是写出自己对春天景物的发现和体会,内容范围宽,可以写的材料很多,因此所选择的写作材料,要突出什么特点呢?(春天的特点)。
2、从哪些方面去写选好的材料呢?(可从形状、颜色、时间、空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方面去描写。甚至可联系读过的诗词,唱过的歌等方面去联想,想象。)。
3、选择的材料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呢?(按空间顺序、按人物游览地点的先后顺序……)。
4、按上述要求,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5、小结:材料的选择,表达顺序的选择,是为了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写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学生起草,完成初稿。
1、学生起草初稿。
2、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示例修改,突破难点。
写景物的文章,学生常犯的毛病是没有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可出示典型的“病文”,组织学生修改,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重点写具体的方法。
2、学生自改,完善习作。
要求学生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抓住“春天的景物及春天的感受”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修改。
3、互动点评,修改提升。鼓励学生主动出示自己的习作供大家点评析修改。
六、展示习作,体现价值。
1、学生自己誊写习作。
2、在班级展示学生的习作。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八
1.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周期长,在农业生产中要遵循“不违农时”的规律。
2.了解我们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二十四节气。
3.了解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同的地区适宜种植农作物有一定的规律,知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的道理。
4.形成尊重农业劳动,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的伟大创造而自豪的态度。
5.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都十分丰富,从而产生自豪感。
6.知道土地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食物,保证着人类的生存,从而对生养我们的土地产生由衷的敬意。
参见第18~22页。
1.教材中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了农作物的种植、生长到收获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农时安排和分配上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应对本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或蔬菜)从种植到收获的农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以便使教学与本地区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一致。
2.准备日历(应同时标注有公历、农历和节气)、中国政区图及用于标注的相关农作物的图例。
3.教师应注意搜集与本课题内容有关的资料。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虎子讲述的‘萝卜的故事’中了解到,从每年3月初种植到5月底收获是萝卜最佳的生产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2.解决问题讨论。请学生阅读本课题第一段的课文,讨论:光照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光照、温度和农作物的生长有什么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一年中“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的光照、温度才适合有关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请学生根据自己回家以后对父母和长辈的调查,谈一谈本地区主要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的季节和时间,由此得出“什么季节适合种什么农作物,有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结论。
阅读课文中虎子的话,结合观察教科书中的七幅图画,通过讨论知道在农村,一年之中春种、夏管、秋收、冬闲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结合你在生活中的体会,谈一谈四季里温度和天气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通过讨论知道:“春季天气开始回暖,我们逐渐换上了夹衣,万物复苏,这是农村播种的繁忙季节;夏季烈日炎炎,我们身着夏装适应着暑热,高温和丰沛的雨水促使农作物旺盛地生长,农民却要冒着高温从事中耕、除草,进行田间管理;金色的秋天我们觉得舒爽,这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收获着丰硕的劳动成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严寒的冬天,我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装,大地在冬眠,人们在期待和准备着来年农业生产的开始,很多农民利用冬闲的这段时间进城打工,以多获得一些收入。”“一年之中,农业生产为什么分为这四个阶段?”并最终归纳出,这是因为一年之中不同季节的光照、温度适合农作物从种植到生长、到成熟的不同阶段,才有了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
3.教师讲解。“我们的祖先按照自然规律,按照季节的变化确定农时,总结出一年里的二十四节气。你听说过这二十四节气吗?”组织学生阅读本课题的第二段课文和表格,明白表格中的冬小麦、玉米、黄瓜的种植、生长和收获的节气是固定的,知道“每年的寒露之前要把冬小麦播种完毕。入冬的时候,小麦已经离地有一寸高了。经过漫长的越冬期,小麦到来年春季返青,然后拔节生长,孕穗、扬花、灌浆,初夏时节成熟,小满到芒种之间的时间里,各地就会陆续开镰收割冬小麦了。玉米一般在清明前后播种,到秋季成熟收获;也有晚玉米(俗称麦茬玉米)是在收割后的麦田里种植的,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秋季成熟收获。黄瓜在每年的春分至谷雨时节之间种植,立夏起逐渐开始采摘上市。”
二十四节气和我们平常使用的公历是有固定联系的。例如,春分是每年公历的3月21日,夏至是每年的6月22日,秋分是每年的9月23日,冬至是每年的12月22日,每年的变化不大。公历是根据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制定出来的,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和公历的这种固定联系,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了不起。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时候要换单衣、夹衣和棉衣,什么时候要铺凉席,什么时候妈妈要腌菜,什么时候放暑假和寒假等等,都是和节气有关的。而每年的“大寒”这一节气之后,就到了我们盼望的春节了。
4.教师小结。朗读并学习背诵二十四节气歌谣,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
1.结合日历,熟悉二十四节气,了解二十四节气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了解一种农作物的来历。
〖评价建议评价〗
学生对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观察学生是否具有对祖先伟大科学发现的自豪感。
1.导入。“农作物的种植不仅和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一个地方并不是什么都能够种植或出产的。比如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蔬菜、水果,并不都是我们这里生产的,有的是本地出产的,有的是从外地运来的。”
2.全班讨论。阅读教科书第9页的课文,讨论:“你知道哪些农作物生长所要求的土壤、气候是不同的?”通过交流知道,有的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像水稻、甘蔗等;有的农作物喜欢温暖,像小麦、棉花;有的农作物喜欢沙质土壤,像花生;有的农作物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像玉米等杂粮在很多地方都能够种植。
阅读中国政区图,通过政区图上的图例了解主要农作物在我国的分布。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南方几乎不生产小麦?水稻在北方也有,可是为什么要少得多?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在讨论过程中,不一定只有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汇报作业成果,教师做适当补充。
通过探究知道:
(1)小麦―――喜欢在温暖、干旱的环境中生长,温度太高就会疯长枝叶,不容易结穗。南方太热、潮湿,不适合小麦的生长。
(2)水稻―――和小麦的习性完全不同,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喜欢生活在水里,所以南方种植得多。北方虽然也有种植,但必须抓准农时,不然天气转冷,到了霜降,水稻的籽粒还没有成熟,就不会有收成了。
(3)小麦、棉花喜欢温暖和强烈的阳光,我国中部及新疆部分地区具备这样的气候条件,所以有着广泛的种植。
(4)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喜欢温度高、强光照和充足的雨水,所以在我国南方种植得比较多。青稞适应高寒条件,所以只在西藏和青海地区有种植。
(5)水果―――对阳光和水的要求都比较高,我国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新疆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这些地方有出产。
(6)玉米等杂粮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栽种。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条件,其中光照、温度、水、土壤等条件是最重要的。由于土壤、气候条件的不同,农作物有着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着一定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我们这个地区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商店里出售的食品,哪些是本地出产的?哪些是从外地运来的?”教师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注意把握。有些问题暂时未解决的,可以留作课外作业。
3.探究活动。观察教科书第10页图画所出示的小麦、玉米、甘蔗、大豆、苹果、花生等农作物,并讨论:“这些粮食、蔬菜、水果最早是从哪里来的?”通过讨论明确:现在人类种植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都是人类从野生的植物物种中经过漫长的年代,通过选育、驯化培育出来的。
4.阅读与总结。阅读教科书第10页的课文,引导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教师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设计。
2.教师要对本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本地的主要食物构成十分了解。
〖家庭作业〗
了解商店和市场出售的食物、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本地出产的;为什么本地区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
观察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态度,对学生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简单评价。
课文用虎子的话说明农业生产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以冬小麦、玉米、黄瓜为例展示与节气的关系,意在说明二十四节气对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公历与二十四节气的对应关系。育秧。插秧。二十四节气。锄草、追肥。丰收在望。这四幅图画及20页的3幅图画以一年为周期,以水稻为例,展现了农业劳动的季节性。三幅图画与前面四幅图画在时间、季节上相衔接。继续展示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利用冬季农闲时间进城打工。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以及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巨大意义。脱粒打场。售粮。说明农作物生长与土壤、气候等等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下面的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用图像标出我国不同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可用于课堂教学,供学生联系实际认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强化本单元根本观点:土地养育着我们。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活动。这里展示的几种农作物都是在我国普遍种植的,相应的文字分别简述了它的来源和历史。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农作物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反映着历史的变迁。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十九
有一天,一个少女走到一个国王面前希望国王怜悯她。可是国王对少女特别冷酷。少女被冷酷的国王扔在大街上。
过了一天,来了一个农民,农民把少女带回了家。当农民盛了一碗热汤时,少女已经死了。农民把少女埋葬在一块荒地上。
第二天,当农夫再去看少女坟墓时,其它的地方还是白雪皑皑,但是少女墓前到处是小花、小草。
原来,这个少女就是春天,农夫收留了她,并把她葬下、种植她,春天就在农夫的心中。
其实,春天活在每个人心中,要把握她,种植她会有许多的收获!
春天的种植教学设计篇二十
读后感。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国王,非常希望春天到来。因为他的国家从来就没有花的芬香和草的翠绿。我想,如果这位王国的性格好一点的话。春天就会光临吧!
后来,有一位可怜的少女来到国王面前。恳求国王给她一个睡觉的地方和一点食物。可是国王一点也不留情,叫侍卫把少女赶走。
少女走啊走啊,被一位农夫看见了,农夫把少女扶进他的小屋里。叫她睡在最靠近火炉边的床上,然后把家里仅有的面粉和青菜做成了面包和汤端给少女。可是等到农夫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发现少女已经死了。诶!如果国王像农夫一样的话,那么少女也不会死。
农夫把少女放埋在田野里,面包和汤放在少女的坟墓面前。
原来那个少女就是春天!
因为国王的土地没有花,没有草。那是因为国王一点同情心都没有。这篇文章告诉我:人人都要有同情心。不然会跟国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