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感想(优质14篇)
交流与合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相互沟通与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写总结时要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废话和冗长的叙述。时间管理是一门学问,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和经验。
腊八节感想篇一
腊八节是我国古老的民俗节日,它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芳香弥漫的腊八节,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不但让凡夫俗子神往,而且也是很多文学大师的钟爱。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诗人杜甫的《腊日》算是较早描写腊八节的诗歌。从诗句中可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很冷,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透漏了因不能回家淡淡的忧伤。
宋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中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很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能够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而过腊八节、食腊八粥在现代作家的笔下更是摇曳生姿,楚楚可爱。沈从文在《腊八粥》中这样描写孩子喝腊八粥的场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很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高高兴兴喝腊八粥的样子,跃然纸上。
而冰心的散文《腊八粥》一文,以清丽优美的文字,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娓娓道来:“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个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这篇文章,质朴而感人。原来,最深的怀念,就是平实地讲述,贴切恰当。
梁实秋的腊八粥曾被誉为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在《粥》一文中,他这样描写熬腊八粥的场景:“我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爹爹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明瓦亮的大小铜锅两个,大的高一尺开外,口径约一尺。然后把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地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东一碗来,西一碗去,真是多此一举。剩下的粥,倒在大绿釉瓦盆里,自然凝冻,留到年底也不会坏。”在这篇文章中,腊八粥的做法,煮腊八粥的食材、器皿以及人们吃腊八粥的热闹情景,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印象深刻。
金庸先生在《侠客行》中也曾写到过腊八粥。孤悬海外的侠客岛派出赏善罚恶二使来到中原,强行邀请武林各大门派赴岛喝腊八粥,不肯接受邀请的门派皆被二使斩尽杀绝,而以往去了侠客岛的又个个杳无音信。石清闵柔夫妇在巢湖边上听到讯息,星夜赶来上清观,最后竟不惜比武争取,正是他们的侠义精神,唤起未曾相认的儿子石破天对母子真情的感动踏上了去侠客岛的路。书中有这样的细节:当面对冒着绿气的腊八粥时,众人以为是剧毒无比,必死无疑,郑光芝端起腊八粥,一口气喝了大半碗,说道:“你我相交半生,你当我郑光芝是什么人?”解文豹大悔,道:“大哥,是我错了,小弟向你陪罪。”当即跪下,对着他磕了三个响头,顺手拿起旁边席上的一碗粥来,也是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两人相拥在一起,又喜又悲,都流下泪来……众侠在侠客岛上演绎了一场叠荡起伏的生离死别大戏,由此所彰显的人性善美,却是感人肺腑。
大师们笔下的腊八粥,透着浓浓的情意,值得我们细细赏读,慢慢品味!
腊八节感想篇二
在我家乡有一句民谚,“腊八腊八,冻掉下巴”,意思是腊八这天非常冷。虽说不至于把下巴的冻掉,但是腊八这天冷却是真的。这个天俗称“腊八节”,从这天开始民间就开始准备年货,杀猪、宰羊、蒸馍、做新衣、买鞭炮就开始了,年味也就一天比一天浓烈。
腊八节这天,都要喝腊八粥。记得小时候,一到这天母亲要起得很早熬腊八粥,我们还躺在暖暖的炕上睡觉,依稀听见母亲拉风箱的声音和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我也不知又睡了多久,就听母亲喊叫,“快,都起来吧,喝腊八粥啦”!我们赶快告别暖呼呼的被窝儿,叠好被子,放好饭桌。母亲就把一盆热腾腾的腊八粥端了上来,给我们每个孩子盛上一碗。那粥是用黄米和豆子熬制的,吃到嘴里粘粘的,有一种独特的粮食的香味。那年月家家都很穷,能吃上一顿腊八粥不亚于过年,这粥也就不可能熬的很多,每个孩子只能分到一碗,吃完了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的比洗过的还干净。吃过饭我们就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喝过热乎乎的腊八粥,走在冰冷的路上全身都暖暖的,嘴里还不时回味着粥的余香。
如今,居住在城市里,偶尔的腊八节也象征性地喝腊八粥、吃腊八蒜,但总觉得很刻意、很勉强,再也吃不出小时候在老家时的那种气氛和味道。自从考学走出家乡,就再也没有吃过母亲熬的腊八粥。上学时腊八还没放寒假,工作后腊八也无法赶回家里。现在想来有二十多年了,那腊八粥的香气再也没有感受到,母亲熬腊八粥时拉风箱的声音和刀铲碰击大铁锅的声响也仿佛成了记忆。
现在母亲已经老了,已是满头白发,她也随着自己的几个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她也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听从我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我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们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母亲作为生活主角时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今天正值腊八节,天气比往年寒冷,我家晚饭吃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不知她在离我遥远的地方有没有喝上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
腊八节感想篇三
腊八,腊八,给娃冻个冰瓜。再有10天就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了,这勾起了我很多关于腊八节的记忆。
腊八节是我孩提时代最向往的一个节日,每到腊八节的先一天晚上,母亲会早早地把烧开的水放凉,用一个老碗盛上多半碗凉开水,然后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胡萝卜,切一个圆坨放入碗中当月亮,再把红萝卜片切碎放入水中就成了漫天的星星。条件好的时候,还会放些糖精、白糖、冰糖之类的甜物。
我看着母亲做完这些,然后跟随母亲把碗端出放在窑洞外面的窗台上。这个夜,我会带着对我的冰瓜的向往和对腊八节的期待进入甜梦。
第二天一早,我是在母亲的锅台上飘过来的臊子汤的香味中睁开眼睛的,顾不上穿好衣服,就赶着去看我的`冰瓜。母亲会一把抓住我,帮我穿好衣服,亲我一口后笑着告诉我冰瓜已经在灶台上暖上了,让我先洗脸吃饭。
那时候生活物资极度贫乏,但父亲母亲为了让我们几个年龄还小的孩子在腊八节吃上一顿臊子面,会想方设法弄来一些麦子面。当习惯了高粱面团团、包谷面窝窝的我吃到第一口臊子面时,才知道天底下最香的食物就是母亲做的臊子面。我一吃就是几碗,直吃到小肚子滚圆滚圆才罢。父亲是看着我吃饱之后才开始动筷子的,然后大哥、三姐、二哥和母亲才开始吃,他们最多一人能吃上一碗臊子面,然后再用高粱面团团垫补垫补。
腊八节吃臊子面前,母亲会让我端上面碗去门道里泼洒泼洒,一般是挑一筷子面放在门墩上,然后再浇点臊子汤。这时候人才能够开吃。本意是为了敬拜天地,确保来年风调雨顺,祭祀先祖,确保全家平安健康。但现在想想,这个风俗习惯实际上是给那些饥饿的飞禽或家禽提供了一顿美餐。这对于严冬中游走大自然的鸟雀们不失是一个善举。
对于冰瓜冻得瓷实水准,父亲在详细观察之后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冻得不结实,说明那个冬天是个暖冬,来年会大旱;如果冻得结实,说明来年肯定丰收;如果冰面上冻出了突出的疙瘩,则说明那个冬天是寒冻,父亲担心的是种在地里的冬麦会不会冻死。父亲就是凭这些先祖们传授下来的经验,提前做他的家庭的生活准备。
吃完早饭,外面还是很冷,我只有坐在炕头上听父亲、母亲给我们讲一些亲戚朋友的事,做一些那年那年过腊八的回忆,直到天气变得暖和母亲才允许我跑出去玩。
出门时肯定是提着我的冰瓜的。用自己的舌头舔一舔,感觉一股透心的凉渗入心扉,透心凉中又带着一份甜,而且胡萝卜做的星星月亮将冰瓜布置得格外美丽,就像那群星璀璨的明月之夜。
走到村头,玩伴们早已等候在那里,十几个提着冰瓜的孩童,脸冻得通红通红,但还是忘不了要彼此比一比尝一尝,看谁的冰瓜好看,看谁的冰瓜甜。品尝中发现有用红糖水做的,舔起来有一股药味,还有的玩伴手中提的冰瓜既不放糖也不放胡萝卜,全是用白水冻的,我们会主动地把自己的冰瓜让给他提一提或者舔一舔,那时候,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或许以为这就是协助,这就是友好,这就是善举。
快有四十年的光景过去了,但我无论身在故乡还是游走远方,依然能记起孩提时过腊八的情景,忆起父亲母亲以前给予我的疼爱和温暖。
腊八节感想篇四
同学们,昨天是,你们过了吗?你们知道的由来吗?这一天都做些什么?下面就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我们都叫腊月,十二月初八就是,称作腊八,在这一天我们中国人要喝腊八粥,你喝了吗?昨天早上,我没有喝腊八粥,是因为时间不够,妈妈说只吃饺子就可以了。可我知道我们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麦仁、花生、红枣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比喻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为什么要叫呢?为什么要把农历十二月称作“腊月”?带着许多疑问,我从网上查找到了资料。原来,腊祭所拜之神据文献资料所载有:一为先啬神,祭神农;二为司啬神,祭后稷;三为农神,祭古时田官之神;四为邮表畦神,祭始创田间庐舍、开道路、划疆界的人;五为猫虎神,祭其吃野鼠野兽,保护了禾苗;六为坊神,祭堤防;七为水庸神,祭水沟;八为昆虫神,祭以免虫害。共有八种,因此又称为“腊八”;因为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所以把十二月称作为腊月。
在里,除了要喝腊八粥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有祭祀的习俗,从先秦到唐宋,再到明清都要敬神供佛。直到现在,我们都在里喝腊八粥,做腊八蒜、腊八豆、腊肉、腊肠等;还冻冰冰,这个最有意思了,有的地方家家都要在腊月初七夜,为孩子们“冻冰冰”。在一碗清水里,大人用红萝卜、白萝卜刻成的各种花朵,用芫荽作绿叶,摆在室外窗台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冻起了疙瘩,便预兆着来年小麦丰收,表达了劳动人民期望丰收的美好愿望。然后将冰块从碗里倒出,五颜六色,晶莹透亮,非常好看。孩子们人手一块,边玩边吸吮。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就要采购年货,年味是越来越足了,告诉我们快要过年了。原来,的习俗这么多,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腊八节感想篇五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这一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八粥习俗。有关专家指出,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腊”在古代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与天地神灵,其中冬祀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农历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人们借此祭祀祖先与天地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每到这一天,人们总要吃上一顿香甜可口“腊八粥”。
专家介绍说,“腊八粥”来历与传说多种多样,各地版本不同、说法不一。在佛家看来,“腊八粥”来自印度,是佛教一种宗教节日食品。自从佛教传入中国,腊月初八这一天广为施舍饥民善举,逐渐演变成熬煮腊八粥习俗。随着时代发展,腊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节令美食了。
专家指出,腊八,本身是个传统节日,又是年节前奏,可以说拉开了春节序幕。民谣曰:“腊八,腊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迎接一年一度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又称腊月)初八,俗称腊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人们借此祭祀祖先与天地神灵,祈求丰收与吉祥。腊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渐隐退,到如今实际上已成为色味俱佳节令美食。有关专家指出,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民间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腊八节感想篇六
腊八粥是一种很讲究的食品。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传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穷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这种粥材料五花八门,十分好吃了!
前一天,奶奶就为这顿粥忙活起来。用凉水泡起了黄米、黑豆、红枣、花生等谷物。光看着就让人联想到了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点起火炉,架起大锅,加好了水,轻轻放进了准备好的谷物,锅中马上变成了五彩世界,花花绿绿的,散发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搅和了一下,锅中马上就翻腾了起来。奶奶满意的盖上锅盖,去看电视去了,可是我依旧对这十分感兴趣,细细的等待着,我现在终于懂了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燃出的火柔柔的,轻轻的烘托着锅底,如此做出的粥才会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点点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条坚实的木头为了我们的一顿美味,变成了灰烬。
过了一个多小时,锅盖沿冒出了白气,锅中也发出了咕咚咕咚的声音,我兴奋的大喊,奶奶走来拍拍我的脑袋,“等等,就来了,你这个小馋猫!”
她揭开锅盖,里面的水几乎消失殆尽了,缠和在一起的`米粒间不时有一个个小气泡,仿佛一个个喷发的火山。膨大的红枣们漂浮在上面,像一群可爱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好了!”话音未落,我就捧出了碗筷,叫唤起了家人们。
一家人围坐在一桌,每个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红的腊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还透着一丝滑爽,仿佛吃亲亲果冻时的浅唱。诱人的红枣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个人都暖融融了,冬日的寒冷一扫而光。神话故事说:“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还能增福增寿。”
腊八节感想篇七
2017年的腊八节是在2017年1月19日(星期六)。
腊八是指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的第八天,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腊八节在中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
2017腊八节你记住时间了吗?别忘了那天要吃完腊八粥哦!
腊八节感想篇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腊八节感想篇九
腊月是我国最冷的一个月,在这个月里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腊八节了时间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留存。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所以在这一天也有一些地方会施粥。
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日子。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的食俗,在我国还有以下一些:
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腊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腊八蒜的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这天人们吃了煮“五豆”,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腊八节感想篇十
今天是腊八节,我们最期待的当然是吃腊八粥了。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而直到今天,喝腊八粥这个习俗一直被流传下来。
我放学回到家中,准备吃腊八粥了。我跑到厨房问妈妈腊八粥好了没?结果妈妈说正在准备做,我想我都急着吃了,还没好。不过也好,以前每次都是吃做好的,却没见过怎么做的,这回可以亲眼看看妈妈做腊八粥了,也不错哦。
我看见妈妈准备了一些食材,包括:大米,黄小米,糯米, 高粱米,红小豆,莲子,桂圆,花生米,红枣,白糖等等。光看这些材料我就谗得不行了,难怪那么好吃了,材料丰盛啊!妈妈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蒸熟后拿出来放着。接着妈妈又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最后将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红小豆、花生米等倒入锅内一起煮,10多分钟后又将大米、黄小米、糯米倒入锅内一起煮。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盛入碗里,撒上一些白糖。这样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我一连吃了三碗,真爽。
腊八节感想篇十一
我想起小时候经常读的一首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不禁怀念起了腊八这一个由来已久的汉族传统节日。
今天我知晓了一个新的说法――据说这天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成道之日而被称为“佛成道节”。老北京人向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每一次成长总是能够让我获得新知,一如读书,就算是读同一个故事,读同一本书,每一次都是常读常新。随时间变化着的不是书里的故事,而是写书的人还有读书的人。
腊八节是老北京的名俗节日之一,它也是最接近老北京的生活的一个节日。每一个民俗节日自然是少不了美食佳肴了。大家知道北京人是怎么过腊八节的吗?首先必不可少的就是腊八粥。腊八粥是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的一种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腊八粥的种类有很多,从前米粮店一进腊月就将芸豆、豌豆、小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掺杂在一起出售谓之杂豆米、腊八米。然后再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红、白糖,还有的加上玫瑰、木樨等调料。除此之外,在腊八节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在醋里,置于坛中,从腊月初八封上坛口,放在较暖的屋子里,为了过年吃饺子用。到了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使人忍不住多吃几个饺子。
我一直都很喜欢首都北京,北京是古老的,同时也是一座焕发美丽青春的古城,如今北京正以一个雄伟、奇丽、新鲜、现代化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我一直想着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亲自去一趟北京,看看北京天安门,故宫,中央电视台还有万里长城。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努力过好现在的每一个当下,未来可期。
腊八节感想篇十二
过年是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每到这时候,好像天地气息到处都不一样了似的,连人也似乎换了个新的。而这过年的年味儿则是一系列的小节日给慢慢烘出来的。这第一个节日就是腊八。
腊八古称“腊日”。从先秦时起腊日已被当作一个节日来过了,但当时腊日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直到南北朝时,腊日才固定在十二月初八,从此人们在这一天祭祀天地神灵和祖先,并祈求丰收。
在历,每年的腊日天子们都要向天祈福,并且大宰牲口,举办“腊”这种祭典,以求神灵、祖先保佑,取得来年丰收。“腊鼓鸣,春草生”是汉代流传的民谚,它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在腊日敲鼓驱疫,迎接新春的仪式和情景。而到了现在,过腊八马上让人想起来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喝腊八粥了。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要凑够八样的,红枣、花生、核桃仁等等不一而足,随心所欲。有些像平常喝的八宝粥。到了腊八前一天,家家的主妇就开始准备了,在街头巷尾碰巧见了,不妨站一会儿交流一下你是哪八样,我是哪八样。总有人忽然的惊叫一声:哦,我忘了!然后匆匆的忙活去了,其他人便站在当地大声笑起来。腊八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飘着浓浓的粥香,喝完了粥的小学生一直讨论到上课仍争执不休到底谁家的粥更好喝。
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有很多种传说,其中以来源于佛教的说法较多,一说传为佛教徒仿牧女供养世尊乳糜之典故,而于腊月初八日用米及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一说农历十二月初八为佛诞日,诸大寺作法佛会,煮果品、五谷等物为粥,寺院以此粥供佛后多馈赠信徒,以邀佛佑。其后,此风气渐传至民间,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不过,我老家却有一个和这毫不相干的传说,倒也有趣。讲的是很久以前,一个非常不仔细(方言:其意为很奢侈)的富人整天花天酒地,一年一年的,花钱就象流水。这一年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了,我想就是腊月初八日吧,才忽然发现所有的家产都已经花完了,甚至连吃的也没有了,饥饿之下只好把家里所有的装粮食的缸底儿给清了清,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刚好凑了八样,就熬了一锅粥,这锅粥真是酸甜苦辣,一言难尽……最终这个人还是饥饿而死。为警示后人,所以家家到了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吃,以示珍惜粮食和财富之意,也有过日子要思量,别钻过头不顾屁股之意。
小时候每年喝腊八粥母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然后说:“其实也就是快过年了,让人家儿都把缸底儿的剩粮食清清,打扫干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母亲对什么事的分析总是一针见血的,我想也许真的是这个意思吧。那就让我们别忘了清清自己的粮食缸,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过个年吧。
腊八节感想篇十三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其实这与佛教的经典故事有关,据说,当年释迦牟呢在成佛之前苦苦思考人生的真谛,为寻求人生解脱之道,他在恒河两岸的森林里苦思冥想,终日以野果为食,当他走出来的时候,已经瘦骨嶙嶙,可以说是皮包着骨头,他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苦苦支撑着他的身体,为了寻求佛法的真谛,为了未竟的事业,他接受了一位牧羊女提供的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出来的粥,这时释迦牟呢才恢复了一点气力。后来释迦牟呢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在12月8日这一天得道成佛。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佛祖在这一天成道,就家家在这一天煮粥纪念,这个粥就被称为腊八粥,而这一天也被称为腊八节。
1、腊八粥。
资料。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2、祭祖敬神。
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这是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
3、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4、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泡腊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腊八节感想篇十四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开始兴起。古时的“腊”是祭祀的意思,远在商周时代,我国就有连天地、神灵、祖先一起祭祀的习惯,把这种综合祭祀,叫做“合祭”。这种祭祀,表达了古代人一种朴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动,意思是说:一年到头了,能得到丰农足食,该感谢神灵啊!于是就选择腊月初八这一天,煮上—锅“腊八粥”,借以祭奠神灵,庆祝丰收,预祝来年的更大丰收。这就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节在传承过程中,又有一个传说,说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苹果糯米团子煮的粥,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就念经吃粥,这样就给腊八节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说,人们吃腊八粥,都是以庆祝丰收为内容的。
“腊八粥”确实能体现出农业大丰收,因为它是用各种米(江米、黄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种豆(大豆、云豆、豇豆等),各种干果(大枣、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类混合成的一种粥,这种粥集中地反映出了农业大丰收的成果。关中一带及附近一些地区的群众,都十分重视“腊八节”。但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又各有不同的讲究。富平县的农家,这一天喜欢酿酒,名曰“腊脚”;长安县的古风俗,这一天要煮肉糜,抛洒在花木之上,谓之“不歇枝”;乾县、礼泉一带,讲究腊八节要给老人送粥,女儿家要请新女婿吃粥;凤翔一带则是用黄米和八种豆子,加上油盐做一顿腊八焖饭;铜川地区的农村,在这天还流传着为幼男幼女剃头理发的习惯。凡此种种,自有不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