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微笑说课稿(通用19篇)
良好的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向。坚持不懈地反思和总结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基本要求。情感表达需要我们关注沟通的双方,以求达到双方的情感需求。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中班的语言活动,名叫微笑。
一、说教材。
《微笑》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中班下学期《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书中形象的将蜗牛拟人化,蜗牛用自己特有的微笑的方式带给了大家很多的快乐,并且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的童话故事,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蜗牛的热心肠使自己得到了真挚的友情,让小朋友们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那份感动和快乐。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水平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名字,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中蜗牛的主要事迹。
情感目标:认识到虽然小朋友能力有限,但只要乐于助人,肯去帮助别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别人和自己很多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以及自由发挥时的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教授的是中班小朋友,所以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着实有限,并且想要让他们理解故事中隐藏的寓意是有一点困难的,所以让幼儿感受体验到蜗牛虽然小但是只要他愿意帮别人就可以获得快乐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了解故事的隐藏的深刻含义。难点是通过这节课可以让孩子们能主动愿意帮助别人,并体会帮助别人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师要自己制作微笑的课件,ppt要符合故事的情节,图片为主,形象生动以吸引幼儿,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用卡纸制作多个微笑和愤怒的表情,对比着告诉小朋友微笑的优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提前用相机给小朋友拍下他们平时帮助他人的照片,和他们的甜美微笑。都一块放到ppt中。
五、说教学教法。
学法传统的教师说教的方法早已不适应当代孩子们的上课需求,因此,我觉得满堂灌的`上课方式也不适合孩子,成功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的探讨,并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此我采取了适宜幼儿学习的直观教学法,讨论谈话法,讲述法和提问法的教法,课堂中,通过ppt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开启孩子的思维想象力,也会让他们动手去做一做,对幼儿提一些开放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在谈话中,自己的动手中获得知识。为了体现幼儿的主题地位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引导幼儿通过看,说,想,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采用欣赏法,讲述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师生在互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并且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ppt,出来一只微笑的蜗牛,还有一封信,让小朋友们说一说,蜗牛是什么表情。
(二)展开部分。
1、理解故事播放课件的同时,图片会有小鸟,小白兔蓝天,大象等各种事物,鲜明的颜色,直接刺激吸引幼儿的视觉,根据图片一边讲述一边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小兔子呀?这都是些什么动物呢?他们都是怎样说话的?再接着假设性的问,如果你是小鸟,你怎么打招呼,什么样的声音,语气呢?(注意引导微笑这个表情),接着再找出蜗牛的图片,让幼儿组对讨论,说一说他为什么不高兴?什么样的表情呢?再告诉大家他不高兴的原因,通过提问讨论推动故事发展,实现认知目标。
2、完整欣赏故事完整看完听完故事,以递进的方式提问,小蜗牛为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呢?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大家喜欢他的微笑吗?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都认为小蜗牛很了不起?回答完后,慢慢给大家渗透:虽然他很小,只会爬,但是他有一颗爱大家的心,他愿意帮助他人,因为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对幼儿进行了情感上的深刻教育指导,放在课堂中间部分就是为了能够将重点难点让幼儿接受了解。
(三)结束部分给大家看一下那些微笑的愤怒的表情,让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更好看,大家更喜欢哪个?拿出纸和笔,照着老师做的微笑或者自己发挥,做两个微笑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放一些有关微笑的儿歌。
七、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拍照,几个孩子们组一队,做出最美的微笑的表情,拍好照片拿回家给爸妈看,并讲讲自己可以为其他人做哪些事情让别人微笑。
老师们,今天我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做老师能够予以批评指导指正,我也会继续改进和努力。谢谢大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二
“微笑波尔卡”
教学班级。
三年级。
学科。
音乐。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小学的中阶段,对音乐能有一定的理解,但对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科学安排教学。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能在律动中体验音乐的情绪,同时了解乐曲的结构。
2、跟着老师跳一跳,感受“波尔卡”这种民间舞蹈的快速,跳跃的风格。
教学重点。
律动中体验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准确跟随音乐的节奏律动表演。
四,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互动设备通过多种音乐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师生讨论法,听赏法等。
六,教学环境及设备,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智能交互白板。
器材准备:钢琴,多媒体,碰铃。
教学资源:白板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应用与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波尔卡舞”,师生交流感受。
2、欣赏音乐,要求:仔细聆听,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手风琴)。
3、(出示手风琴图片)看一看,初步介绍,了解手风琴。
4、(播放手风琴演奏视频)学一学,师生律动。
观看视频,交流感受。
欣赏音乐。
师生律动。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图片展示,直观形象。
乐曲欣赏。
1、(播放主题一旋律)要求:仔细聆听,这段旋律的速度怎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
2、(出示曲谱主旋律一)要求:再听,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呢?尝试用声势动作来感受。(拍手、跺脚、捻指等)。
3、唱一唱,跟着律动,感受不同的音乐速度带来不通过的音乐感受。
4、奏一奏,借助打击乐器—碰铃。
5、跳一跳,感受旋律律动。
6、画一画,发挥想象画出律动图形,把握节奏。
7、完整欣赏乐曲,加上律动,感受美妙音乐。
8、介绍“微笑波尔卡”,简介波尔卡的音乐类型。
聆听音乐。
学唱乐曲主题。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动一动。
画一画。
完整欣赏。
了解波尔卡。
出示谱例,直观形象。
出示律动图谱,对照律动。
了解碰铃,辅助学习演奏。
进一步感受音乐。
引导学生亲自尝试,亲手操作,效果更好。
通过课件,直观了解。
拓展,总结。
1、欣赏其他题材的波尔卡音乐。
2、小结。
知识拓展。
更多的音频和视频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三
作品分析:
《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歌颂友谊的歌曲。歌曲的语言简洁,直率恧寓意深刻,含蓄。歌曲采用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合使用的旋律写成.2/2拍子速度稍快,其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这两个乐句均包含两个乐节.其中,两个第一乐句的旋律乃是严格的重复,而第二乐句则是变化重复.即:句尾有所变化.这部分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语言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b段为二声部合唱,音区向上移动,起写法与a段相同,只是改用了和声小调式,并较多地使用了同音重复.这一方面是为了与a段成对比,另一方面是为了把情绪推像高潮.特别是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和声乐程彼此配合,这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音乐情绪和歌颂友谊的寓意;。
2、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用亲切、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自然和谐的唱准唱好二声部。
3、方法与过程目标:初略体验感受到和声小调音阶中“#5”在歌曲中带来的色彩变化;师生合唱-生生合唱、部分-全体合唱等方法自然过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能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唱准、唱好二声部。教具准备:旋律卡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唱《歌声与微笑》主旋律,生找到主音和变化音:6#5。
2、学生听6和#5各做一个身体反应的动作。
3、练习和声小调音阶,唱准、唱稳变化音#5。
二、熟唱二部:
1、师钢琴弹一条旋律,生听出并在旋律卡片添上“漏”了的音(4#56)。
2、我们来检查一遍,填对了没有。(着重挑一两个较难的小节练一下)。
3、如果填上歌词你们会唱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比比谁唱的准、谁唱的最美!(设计意图:通过“填空”的方法,巧妙的引入歌曲二部旋律,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内唱熟第二声部,为下面合唱环节打下牢牢的根基。)。
三、尝试合唱:
1、咦!我们唱的像是什么歌曲呀?。哦!《歌声与微笑》(点题并出示课件简介歌曲来历和背景)听范唱,听出两个声部的请举手,并说说你的感受(如歌曲速度、情绪、演唱形式的变化等)。
2、我们来复习一遍高声部,请唱的最好几位“歌手”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唱二声部)其他同学听整体效果并评价我们唱准了没有。
3、师范唱歌曲a乐段,通过对比两种不同唱法,学生模仿学唱8度大跳下滑音唱法;通过八度找音等细致的方法分析歌曲帮助学生更好的唱稳二声部。并分声部尝试合作。
4、合:先师指挥,生清唱;再师钢琴伴奏,全班合唱。变化不同方式、巩固声部,有不理想的地方及时发现并练习改善。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方法和方式,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听觉上建立稳定和谐的二声部概念,再到师生、生生初步尝试合唱。)。
四、表现创作:
1、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的合作。
2、舞蹈律动:师生共同设计简单合适的律动表现歌曲情感情绪。
五、拓展视野:
1、听:两个版本的童声合唱(广播少年合唱团与银河少年合唱团),简易听出共同之处与你认为不一样的地方。
2、看:1989年央视春晚由蔡国庆首唱的《歌声与微笑》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此曲热情洋溢、歌颂友谊,在很多晚会和各种场合中出现,深受大家喜爱,传唱天涯海角,唱遍国内海外。
(设计意图:适当拓展,让学生了解《歌声与微笑》的创作背景与这首歌的经久不衰、广泛流传。)。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四
《歌声》是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们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用歌声给了大家力量和勇气,引来了救援人员,人们从内心感谢这位小姑娘。
课文以“歌声”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对那位用歌声救了众人的小姑娘的描写只有一句话,寥寥数语,小姑娘乐观、勇敢的个性跃然纸上。小姑娘通过歌声传达的是着面临死亡时的一种勇气和信心,激励大家坚持下去,正是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人们才转危为安。
二、学情分析。
对文中危急情况及人们正面临死亡威胁的情景体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很难理解的,学生如不能较透彻地理解当时人们的绝望,对后面的学习会产生障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0个生字及有关词语,正确书写“抹”、“添”。
3、情感目标: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知道在面临危难时勇气和信心往往能带来奇迹。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歌声是怎样帮助人们获救的。
难点:使学生情感体验:面临危难时勇气和信心往往能带来奇迹。
五、教法与学法。
1、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课文情景,引着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故事中人们的绝望,看似花费了一些时间,实质是很有必要的,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上的基础。
2、我教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品评句子、做动作、想象说话等手段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学生从文本的理解自然过渡到情感体验。
六、设计意图。
对于两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一篇深奥难懂的文章。由于缺乏这部分的生活经验,学生是很难理解歌声救人的原因。因此,除了让学生多读,多思,我还多次创设情景,让他们直接接触阅读教材,感受、体味、揣摩,走进作品的生命。下面就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感悟谈两点拙见。
(一)、亲历性。
所谓亲历性,就是采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直面文本,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与文本展开平等的对话。在本课教学前我先请学生唱歌,把他们的思绪直接带入到歌声这个主题上来。其后,又让他们听汽笛声,海浪声,利用音响效果帮助他们体验文本。这个小小的细节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可轻视的,正如我们在观看影片《泰坦泰尼克号》时,片头的一阵汽笛声很快就把观众带入了那遥远的故事之中,方法简单,效果不凡。在理解小女孩在怎样的情况下放声高歌,一段海浪声令小女孩的危险处境不必老师多说,跃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情感性。
所谓情感性,就是要让学生满怀激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印,灵犀相通。要把学生带入情景,光靠上述手段还是苍白的,语文课就是要发挥语言的魅力,让学生的心有所感悟,有所震撼。所以,汽笛声之后教师语言的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我发现适当的想象说话也很有必要,如请学生描述小姑娘的歌声仿佛告诉大家――,初步领会这歌声鼓励大家坚持下去,为人们增添勇气和信心。再通过一种假设:小姑娘如果高呼“救命”,与歌声作对比,不仅加深学生对这一意义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没有理性的讲解,没有烦琐的分析,没有抽象的归纳,有的是形象再现,意蕴的品味,情绪的感染,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从而获得对文本语言的真切体验。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五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3)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体验与感悟(二)畅谈与交流(三)理解与探究(四)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六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3)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体验与感悟(二)畅谈与交流(三)理解与探究(四)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三)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四)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七
《歌声》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的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20年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一位不满十岁的小姑娘用歌声唤起自己和遇险人们求生的勇气,引来救生艇终于获救的动人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面对困难,乐观、镇定、不屈服的小英雄形象。本文处于第十二单元,本单元主题为“小英雄”,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旨在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英雄品质,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二、依据课标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已有的基础,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在阅读中学会本课的十个生字,积累描写歌声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断断续续”和描写歌声及小姑娘的句子。
3、熟读课文了解“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感受小姑娘镇定、乐观,不向命运屈服的小英雄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受小姑娘面对困难时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气概。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学生年龄小,知识、阅历浅,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大海,对落水人的境遇很难想象,理解起小姑娘用歌声救了大家就有一定难度。
三、结合实际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采取“以读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采用的教法、学法如下:
1、直观教学的方法。
3、情景教学法。俄国作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语言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条件和场合,使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共鸣,升华感情。
4、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依据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将探究点确定为“歌声是怎样救大家的。”让学生在积极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四、情感互动说流程。
(一)乐曲欣赏做铺垫。
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欣赏不同节奏的乐曲,并谈谈倾听时的心里感受,然后根据题目猜想课文会介绍与歌声有关的什么故事。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听一听、谈一谈、猜一猜的方式,使学生对歌声有了初步了解,即引出课题,又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二)在初读感知中生情。
进入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学习字词,重点强调“清脆,筋疲力尽,隐隐约约”的读音,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一说这是怎样的歌声?怎样的一个小女孩?你喜欢她吗?为什么?在初读感知中使学生萌生对小女孩的敬佩之感。
(三)在自读自悟中动情。
这一环节是突破重难点,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设计时我遵循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积累运用,强调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1、品读感悟,体会歌声的特点。
根据本单元的目标“理解词句”,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歌声为什么会“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课文入手,让学生圈画出描写歌声的词语,句子。这里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美读句子理解“断断续续”“隐隐约约”的意思,又通过读这些句子感受小姑娘的乐观,镇定,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这部分教师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歌声的特点,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引起学生深层思索:歌声是怎么救了大家的,挖掘文章内涵。
2、边读边思,深入体会,感受歌声是怎样救人的。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歌声是怎么救落水的人们的。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如《海上救援》《海上飞机》等,让学生思考通常人们是怎么进行救援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是歌声救了大家,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也许,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也能找到句子,但是他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这“歌声”到底在落水的人们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感,它是怎样给他们增添勇气和力量的,教师必须带领孩子再次深入课文。教学时,我注意引读重点句子,理解关键的词语,创设情景展开想象说话,层层深入,解决难点。
(四)、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学习母语尤其要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在本文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引读、范读,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齐读等等。教师通过引读,渗透情感;通过范读,激发情感;通过媒体,提升情感;创设情境,层层深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同时积累语言,还能再现语境,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更好的理解课文。
(五)、由读到说,体悟情感精。
想想得救的人们,在面对小女孩时,会说些什么?语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我用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的主干,作为练习说话的句式。旨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表情达意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六)总结升华。
事会,好吗?
五、板书设计。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年龄的什么特点),图文并茂的板书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八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描写桑兰受伤后表现的的句子最能体现桑兰的坚强,这些语句需要学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目标二: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三、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可以抓住三个词串来理解课文:优秀——不幸——坚强。本课学习共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整体感知,接触文本。
在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子,体会出桑兰是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多媒体出示桑兰获得的荣誉。这个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朗读中对桑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
就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从此他的人生将发生天大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桑兰的不幸。为什么说这是不天大的不幸呢?(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重点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1、抓重点词句。
(找到了“坚强”这个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默读3——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出示四个句子)交流各自划得句子。
l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l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l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l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
3、现在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小节,肯定比刚才读得好!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前面所理解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桑兰身体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到心灵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全面的来谈。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真正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课外资料的补充,目的有两个:
1、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学习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
2、起一个导向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五、板书设计。
微笑着承受一切。
不幸。
没有掉一滴眼泪急切询问。
一边忍受着剧痛一边哼着乐曲坚强。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决不向伤痛屈服,相信早晚能站起来。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九
教材版本:广东花城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初步体验二声部合唱。教材分析:《歌声与微笑》是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合唱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亲切甜美,饱含深情;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尤其是在高音区多次运用了同音反复,使得歌曲形成了一种动力感,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表达了青少年朋友将友谊遍布天涯海角的热切心情。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热情的情绪,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对友谊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2、能用优美自然、连贯有气息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初步尝试二声部合唱。
3、通过聆听、划拍感受、歌唱等多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合唱习惯。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尝试二声部合唱体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符卡片、电子琴等。教学过程:
一、听音模唱。
1、音乐小游戏:给音符按由低到高排列顺序。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些音符卡片,请你把它们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注意升sol这个音符。
2、学生活动:跟琴声,做手号唱一唱排列的音符。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姿势、气息。
3、旋律模唱:师唱学生模仿4/4。
二、歌曲教学(二声部)。
1、旋律模唱:
教师:下面老师要完整的演唱一段旋律,请同学们认真听,认真记,听完后试着模唱出来。教师唱《歌声与微笑》二声部旋律,学生模唱。唱到刚才的两组旋律时做手号唱出唱名。
2、学生模唱:
教师带领学生加动作、听琴声模唱。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多媒体出示二声部旋律,学生尝试跟琴声视唱(一次慢速,一次稍快)。
4、寻找二声部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所唱的这段旋律它就藏在我们就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歌声与微笑》的旋律中,请同学们看着歌谱聆听歌曲,当你听到这段旋律出现的时候,跟着旋律轻轻的唱一唱它。
学生活动:看歌谱聆听,找出二声部出现的位置。
师生活动:再次聆听歌曲,教师带唱,师生齐唱二声部旋律。
三、学唱一声部。
1、感受歌曲。
学生活动:划拍聆听歌曲,感受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生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发言,感受歌曲的情感(对友谊的热爱和赞美)。
2、演唱歌曲教师:感受了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请同学们带着你对亲人朋友的想念与祝福来演唱歌曲。
师生活动: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情感启发:你觉得歌曲情绪最激动的地方在哪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该用怎样的情感来演唱?(亲切、深情的)。
师生活动: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加上动作再唱一次。
四、合唱体验:
1、复习二声部旋律。
2、全班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声部、一组唱二声部,教师引导指挥尝试二声部合唱。
难点解决:教师手势提示学生唱好唱准自己的声部旋律,排除干扰。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初步体验合唱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合唱的兴趣。
3、师生表演唱: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整的熟悉了歌曲的旋律,现在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用我们的歌声和微笑把友谊和祝福送给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同学!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中班的语言活动,名叫微笑。
《微笑》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中班下学期《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书中形象的将蜗牛拟人化,蜗牛用自己特有的微笑的方式带给了大家很多的快乐,并且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的童话故事,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蜗牛的热心肠使自己得到了真挚的友情,让小朋友们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那份感动和快乐。
《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水平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名字,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中蜗牛的主要事迹。
情感目标:认识到虽然小朋友能力有限,但只要乐于助人,肯去帮助别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别人和自己很多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以及自由发挥时的表达能力。
由于教授的是中班小朋友,所以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着实有限,并且想要让他们理解故事中隐藏的寓意是有一点困难的,所以让幼儿感受体验到蜗牛虽然小但是只要他愿意帮别人就可以获得快乐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了解故事的隐藏的深刻含义。难点是通过这节课可以让孩子们能主动愿意帮助别人,并体会帮助别人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1、教师要自己制作微笑的课件,ppt要符合故事的情节,图片为主,形象生动以吸引幼儿,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用卡纸制作多个微笑和愤怒的.表情,对比着告诉小朋友微笑的优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提前用相机给小朋友拍下他们平时帮助他人的照片,和他们的甜美微笑。都一块放到ppt中。
学法传统的教师说教的方法早已不适应当代孩子们的上课需求,因此,我觉得满堂灌的上课方式也不适合孩子,成功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的探讨,并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此我采取了适宜幼儿学习的直观教学法,讨论谈话法,讲述法和提问法的教法,课堂中,通过ppt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开启孩子的思维想象力,也会让他们动手去做一做,对幼儿提一些开放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在谈话中,自己的动手中获得知识。为了体现幼儿的主题地位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引导幼儿通过看,说,想,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采用欣赏法,讲述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师生在互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并且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导入部分出示ppt,出来一只微笑的蜗牛,还有一封信,让小朋友们说一说,蜗牛是什么表情。
(二)展开部分。
1、理解故事播放课件的同时,图片会有小鸟,小白兔蓝天,大象等各种事物,鲜明的颜色,直接刺激吸引幼儿的视觉,根据图片一边讲述一边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小兔子呀?这都是些什么动物呢?他们都是怎样说话的?再接着假设性的问,如果你是小鸟,你怎么打招呼,什么样的声音,语气呢?(注意引导微笑这个表情),接着再找出蜗牛的图片,让幼儿组对讨论,说一说他为什么不高兴?什么样的表情呢?再告诉大家他不高兴的原因,通过提问讨论推动故事发展,实现认知目标。
2、完整欣赏故事完整看完听完故事,以递进的方式提问,小蜗牛为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呢?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大家喜欢他的微笑吗?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都认为小蜗牛很了不起?回答完后,慢慢给大家渗透:虽然他很小,只会爬,但是他有一颗爱大家的心,他愿意帮助他人,因为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对幼儿进行了情感上的深刻教育指导,放在课堂中间部分就是为了能够将重点难点让幼儿接受了解。
(三)结束部分给大家看一下那些微笑的愤怒的表情,让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更好看,大家更喜欢哪个?拿出纸和笔,照着老师做的微笑或者自己发挥,做两个微笑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放一些有关微笑的儿歌。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拍照,几个孩子们组一队,做出最美的微笑的表情,拍好照片拿回家给爸妈看,并讲讲自己可以为其他人做哪些事情让别人微笑。
老师们,今天我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做老师能够予以批评指导指正,我也会继续改进和努力。谢谢大家!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一
《微笑》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以诗歌体裁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的价值之大,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备课时,从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出发,我在制定目标和确立教法学法包括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最多的是这样几个问题:怎样把简短的诗文教出内涵,不让学生乏味?怎样在40分钟时间里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怎样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怎样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静下心很久,还是决定抓住语文四功:听、说、读、写。并确定了三大环节——自读整体感受微笑、想象微笑画面并体验微笑价值、书写微笑感悟激发微笑情感。在教法上,主要采用谈话交流、阅读指导、质疑探究、情境再现法、示范创作等方法,学法上注重教给学生批注学文法、多角度阅读法、情感朗读法、读文联想法、格言创作法、句式补充法等。这些方法也许并不是专业的语文教学法术语,但是我一直很喜欢用这些手段,就冠以这些名称吧。
我分别是从字词、朗读积累和德育三个角度来确立了本课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教学的目标。重点是抓住核心句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教学难点是能谈自己经历过的“微笑”,能结合自己的感受,模仿诗人来创作一小节诗或者自创赞美微笑的格言。
围绕着确立的三大目标和重难点,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自读整体感受。借助课前的互动环节,帮助学生把这首外国诗歌和自己的生活与思考联系在一起,激发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更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这个目标不容易实现:首先是听,就要求学生学会听并思考,发表看法;教师要快速整合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表述、文章的内涵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其次看品,默读、批注谈感悟、感情朗读等等的形式都必须为进一步理解微笑内涵这个目标服务,稍微把握不好就会两极分化,要么过于繁琐,要么就是研读不透。为此,我准备了3个探究性话题,这6个问题各有侧重,关于词语对比的:“几秒与终生”,关于比喻的妥帖与否的;怎样理解“一个忘记微笑的人”。总之要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信手拈来,也就是既要预案,更要把握机会临场生成。最终达到促使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第二个环节是读微笑作用的诗句体验微笑的价值。基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个理念,当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觉得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发展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激发学生谈话的欲望,发展学生的语言,达到了语文工具性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双重功效。
第三个环节编创微笑小诗格言激发微笑情感。当学生的知识和情感都积淀到一个高度,我设计了让他们编创小诗或格言,让学生跳出文本,结合生活感受和语言积累来提升情感,也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本人创作的同题小诗在这里只是一个导向作用,既可以准备在学生冷堂时救急,也可以在学生充分表情达意后锦上添花,让学生也有创作的欲望。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二
选择上这篇课文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感动。文中桑兰面对重大打击时所表现出的那种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再联想到今年的汶川地震、08奥运会有太多的故事让人震撼,尽管我知道这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立意太深,但我还是毅然选择了它。我期望让桑兰微笑真正走进学生心田,带给学生一次美丽的感动体验,让这节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一段难忘的历程。
教学内容,我将它浓缩为了一个词:微笑。整个教学流程是:1、导入“优秀”引出“微笑”2、解读“不幸”,感受“微笑”3、研读“坚强”,走进“微笑”4、延伸拓展,升华“微笑”。教学初,站在领奖台前的桑兰笑靥如花,那是一种怎样的微笑?(成功的微笑、甜蜜的微笑,那是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的微笑)而后,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当不幸降临时,桑兰的微笑又是怎样的微笑?由此读出了三幅画面:“得知自己的伤势,没有掉一滴眼泪”,“接受康复治疗,忍着剧痛,轻哼乐曲”“学习生活自理,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令我自己满意的是对于桑兰受伤坚强地练习吃饭这一简单动作的想象教学。我们知道,三年级阅读教学是由低年级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为主向高年级的理解、欣赏过渡。这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很难把握。“扶”的过多,不利于孩子自主读悟能力的培养。“放”的太开,孩子们对文本理解感受太过肤浅。我们也知道三年级孩子仍以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教学应以帮助孩子“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为主,因此,教学中我就根据孩子这一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灵活选取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设计了写话训练,通过想象、仿写来体会桑兰的坚强,这一设计通过拓展丰富文本,将孩子引投入一个充实的精神世界,用心灵感受这种精神。从而理解了桑兰微笑的深层内涵,桑兰的微笑是坚强的微笑、乐观的微笑、自信的微笑。
当然,桑兰的坚强不是教师把自己的体验直白给学生的,是要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来感受的。因此,教学过程简约成两个字:朗读。今天的教学中,我首先注重了自己的.范读,朗读了桑兰的小诗《我的梦》,其实这是一个为学生体会桑兰的坚强“蓄情”的阶段,也是给学生直接感知,如何将自己的感受朗读出来。其次,注重激活形象,促进情感的形成和生发。在朗读“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我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以“队友”“教练”“父母”的口气导读,通过创设的情境,以读促情,以读悟情,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使学生产生了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桑兰所遭遇的“天大的不幸。”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三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微笑》,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一说这节课。首先说一说课的设计意图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篇散文以“微笑”为主题,通过小蜗牛向蚂蚁微笑这样一件事情中,点出“微笑”的主题。整篇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体现了小动物各自的特征:如小鸟爱唱歌,大象力气大可干活等等。
学情分析:中班幼儿词汇量较丰富,也能较完整、连贯地讲述一件事情,幼儿可以通过学习“我愿意”这一句式,萌发其喜爱微笑情感。
《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根据《纲要》的精神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感知散文的优美意境和动物的活泼稚拙,学习”我愿意“的句式。
2、尝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能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散文。
3、感受动物间乐于助人的美好情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本次活动的重点:《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重点放在感知散文的意境和动物的活泼,学习使用”我愿意“的句式上。
本次活动的难点:语言教学应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交流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将本次活动的难点放在用语言、动作等方式大胆地表现散文上。
活动准备:
一是物质准备:与故事相匹配的图片3套、故事图谱一套、幼儿探索的材料、歌曲《歌声与微笑》。
二是经验准备:活动之前了解小动物各自的特点。
我运用的教学法主要有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游戏法等。这部分内容将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第一部分:音乐导入《歌声与微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导入:小朋友,你们随着音乐入场,心情怎么样呀?
师:原来呀,听着这么美妙的音乐,我们都很开心,开心是什么样子的呀?(嘴角上扬)我们一起来笑一笑。
第二部分:分段学习散文内容,自主探索散文情节。
1、出示小鸟的图片:“第一位好朋友是谁呀?这是一只爱唱歌的小鸟。
2、出示大象的图片:“爱唱歌的小鸟呀,把谁给引来了呀?这是一只壮壮的大象。
3、出示小兔的图片:“小兔子乖乖……”又有谁来了呀?小兔呀跑的真快。
师:那这三个小动物他们说了些什么话呢?谜底呀就藏在老师准备的图书里,请小朋友到桌子旁边的书本上去看一下吧。
(二)幼儿交流探索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看,你听到他们说了什么话?
(在这里,幼儿说出一句,教师以图谱的形式出现。如幼儿说我听见小鸟说xxx,教师便说那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小鸟说的话。大象、小兔依此类推。)。
师:你们发现这几句话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呀?哦,原来是有一句共同的话:“我愿意为朋友们xx,让他们高兴。”
(三)出示蚂蚁图片(蚂蚁嘴角向下,很苦恼的样子)。
2、交流分享。
师:小蚂蚁是怎么样做的呀?(原来他通过给其他小动物传递微笑,让大家都开心起来)。
师:你们知道微笑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学习微笑一下。原来微笑呀就是嘴角上扬,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今天我们学习的散文名字叫什么呀?(《微笑》)。
1、师幼共同配乐欣赏散文。
2、以动作表现。
领域渗透:准备一些心形卡片,让幼儿在美工区中将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画下来或者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家园共育: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多进行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体验快乐和成功感。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四
今天我说课的是中班的语言活动,名叫微笑。
《微笑》选自山东省省编教材中班下学期《我的朋友》。这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书中形象的将蜗牛拟人化,蜗牛用自己特有的微笑的方式带给了大家很多的快乐,并且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的童话故事,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蜗牛的热心肠使自己得到了真挚的友情,让小朋友们充分体会助人为乐的那份感动和快乐。
《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要求,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语言发展水平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以及需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知道故事的名字,其中的角色和故事中蜗牛的主要事迹。
情感目标:认识到虽然小朋友能力有限,但只要乐于助人,肯去帮助别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别人和自己很多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能力以及自由发挥时的表达能力。
由于教授的是中班小朋友,所以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着实有限,并且想要让他们理解故事中隐藏的寓意是有一点困难的,所以让幼儿感受体验到蜗牛虽然小但是只要他愿意帮别人就可以获得快乐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可以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了解故事的隐藏的深刻含义。难点是通过这节课可以让孩子们能主动愿意帮助别人,并体会帮助别人带给自己和别人的快乐。
1、教师要自己制作微笑的课件,ppt要符合故事的情节,图片为主,形象生动以吸引幼儿,好激发他们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2、用卡纸制作多个微笑和愤怒的表情,对比着告诉小朋友微笑的优势,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提前用相机给小朋友拍下他们平时帮助他人的照片,和他们的甜美微笑。都一块放到ppt中。
学法传统的教师说教的方法早已不适应当代孩子们的上课需求,因此,我觉得满堂灌的上课方式也不适合孩子,成功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的探讨,并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此我采取了适宜幼儿学习的直观教学法,讨论谈话法,讲述法和提问法的教法,课堂中,通过ppt中形象直观的图片开启孩子的思维想象力,也会让他们动手去做一做,对幼儿提一些开放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幼儿在谈话中,自己的动手中获得知识。为了体现幼儿的主题地位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引导幼儿通过看,说,想,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主要采用欣赏法,讲述法,充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使师生在互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并且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导入部分出示ppt,出来一只微笑的蜗牛,还有一封信,让小朋友们说一说,蜗牛是什么表情。
(二)展开部分。
1、理解故事播放课件的同时,图片会有小鸟,小白兔蓝天,大象等各种事物,鲜明的颜色,直接刺激吸引幼儿的视觉,根据图片一边讲述一边提问。这是在什么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小兔子呀?这都是些什么动物呢?他们都是怎样说话的?再接着假设性的问,如果你是小鸟,你怎么打招呼,什么样的声音,语气呢?(注意引导微笑这个表情),接着再找出蜗牛的图片,让幼儿组对讨论,说一说他为什么不高兴?什么样的表情呢?再告诉大家他不高兴的原因,通过提问讨论推动故事发展,实现认知目标。
2、完整欣赏故事完整看完听完故事,以递进的方式提问,小蜗牛为小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呢?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大家喜欢他的微笑吗?为什么?大家为什么都认为小蜗牛很了不起?回答完后,慢慢给大家渗透:虽然他很小,只会爬,但是他有一颗爱大家的心,他愿意帮助他人,因为帮助别人,所以大家都觉得他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对幼儿进行了情感上的深刻教育指导,放在课堂中间部分就是为了能够将重点难点让幼儿接受了解。
(三)结束部分给大家看一下那些微笑的愤怒的表情,让大家看看说说哪个更好看,大家更喜欢哪个?拿出纸和笔,照着老师做的微笑或者自己发挥,做两个微笑回家送给爸爸妈妈,在这个时候可以放一些有关微笑的儿歌。
教师可以给孩子们拍照,几个孩子们组一队,做出最美的微笑的表情,拍好照片拿回家给爸妈看,并讲讲自己可以为其他人做哪些事情让别人微笑。
老师们,今天我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做老师能够予以批评指导指正,我也会继续改进和努力。谢谢大家!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五
《微笑着承受一切》这篇课文叙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兰原是国家体操队的队员。她17岁那年参加了在美国纽约长岛举办的友好运动会,不幸因脊髓严重挫伤而造成瘫痪。在接受治疗期间,她以“微笑”征服了大洋彼岸的人们。这篇课文共有7个小节,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表现出了这位中国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课文的重点是3——6小节,难点是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描写桑兰受伤后表现的的句子最能体现桑兰的坚强,这些语句需要学学生通过揣摩并加以体会。在课堂上学生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感悟了主人公是如何向命运挑战的,也就能懂得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才能感悟主人公的坚强,才能感悟“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这篇课文是母语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之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目标二:运用课外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这篇课文可以抓住三个词串来理解课文:优秀——不幸——坚强。本课学习共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整体感知,接触文本。
在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句子,体会出桑兰是个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多媒体出示桑兰获得的荣誉。这个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学生在饶有兴致的朗读中对桑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桑兰是一位多么有前途的跳马选手,为理解句子“这真是天大的不幸”起辅助作用)。
就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件事情发生了,从此他的人生将发生天大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桑兰的不幸。为什么说这是不天大的不幸呢?(让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对重点的理解,真正感受到了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学生的生活体验被激活,与课文语言发生了联系。)。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1、抓重点词句。
(找到了“坚强”这个词,也就找到了这篇课文的突破口。)。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请默读3——6小节,划出有关句子。(出示四个句子)交流各自划得句子。
l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l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l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l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词句所蕴含的情感只有“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练习涵盖了文本中3——6小节的内容。学生要完成这样一个练习必须先要理解课文内容。这样的练习。它将学生学习内容画繁为简,画难为易,体现了一个语言训练的过程。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可以从书上直接提取答案,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学生既习得了教材的内容,又进行了语言的操练,达到了思维与语言的统一发展,从而积累了语言,真是一举两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也就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就沿着这四个句子铺设的心路一步一步走进这位坚强的小姑娘。桑兰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感动了(队友们)、(医生)、(周围的人),所有的人。此时此刻孩子感动,老师感动。我认为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课时,千万不可丢失掉这份美丽的“感动”。)。
3、现在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这几个小节,肯定比刚才读得好!
(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朗读,他们的内心会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他们饱含深情和敬佩,真正走进了文本。他们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次体现出来这是一种在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以读促情,以读悟情,学生对桑兰的敬佩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在经历了前面的学习过程后,学生的认识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将前面所理解到的内容联系起来从桑兰身体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到心灵上要承受的的伤痛全面的来谈。对理解文章的主旨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就真正理解了课题的含义。)。
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老师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们回家后可以在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课外资料的补充,目的有两个:
1、引导学生阅读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扩大学习空间,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一个延伸,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人生体验。
2、起一个导向作用。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在平时的学习中,上网获取的资料应进行再加工,而不应是一种信息的叠加。学生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以后的实践中他运用信息的时候就会像老师一样进行整理加工。时间长了学生运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增强。学生综合信息素养就能得到提高。)。
微笑着承受一切。
不幸。
没有掉一滴眼泪急切询问。
一边忍受着剧痛一边哼着乐曲坚强。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决不向伤痛屈服,相信早晚能站起来。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六
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故事教学《微笑》。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散文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
中班的孩子词汇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对词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鸟为朋友歌唱、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改为短句“我可以为朋友歌唱,让他们快乐;我可以为朋友盖房子,让他们快乐”,主要是通过让幼儿掌握故事中出反复出现的短句型,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中班幼儿正是加速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阶段,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可以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培养关爱、同情、友好、合作的行为。
对于文学作品欣赏的教学不能脱离语言领域的价值,学习作品中优美的语言,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要达到此目的必须引导幼儿理解作品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在次基础上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所以结合故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小动物之间的友爱,懂得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仿编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给朋友送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重点:因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把目标1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
难点:中班的幼儿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强,但是对短句的仿编和情感的迁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目标2作为教学的难点目标。
准备(为更好地开展活动,我进行了教学前的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背景音乐、大图片(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图片与课件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理解故事做铺垫。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
(意图与目标:开门见山地点出快乐主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我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
1、教师讲述故事第1、2两段。
分别提问。
(1)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2)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说的?
(3)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高兴?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3段。
提问: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
(分析: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在次环节中使用音乐背景,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故事的优美,以提问的方式加上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讨论和质疑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完成重点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理解的过程中我会强调“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不仅学习语言短句,也为解决后面的难点短句仿编做好铺垫)。
(三)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同样配以优美的音乐和课件。
提问。
1、小蜗牛是怎么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2、小蜗牛为什么要把微笑送给别人?
3、小动物们收到蜗牛的微笑为什么都笑了?
4、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夸小蜗牛棒,你们想小蜗牛知道会会怎么样呢?
5、你们认为小蜗牛、小兔、大象都是怎么样的小动物呢?
(分析:中班幼儿在初步感知故事时,对故事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都是零碎,此环节中我通过归纳性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森林里小动物们之间热烈欢快的气氛和充满关爱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完成重点目标)。
(四)经验迁移,仿编短句。
1、出示多幅有关于小动物相互帮助的图片,引导幼儿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型来表述。
2、我们能为周围的人做什么让他们快乐呢?(这里,教师要为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供一些参考,提醒幼儿可以为生病的人、可以是父母、小伙伴、老师等等)。
(分析:仿编对中班幼儿还是很难的,所以提供一定内容的图片,是给幼儿的仿编提供一个支架,在适宜的时候撤架,在没有提供图片的情况下引导幼儿扩展思维,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来,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对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有真正的感悟。以建构支架和情感迁移的方式突破了难点目标)。
我认为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还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优美的音乐来烘托情感氛围,可以使整个活动被浓浓的关爱情感包围,给幼儿以心灵美的情感体验。
2、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的第一次仿编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难度,给幼儿说的信心。第二次没有图片的支持让幼儿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和层次性。
3、强调幼儿在前:活动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师都是通过设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尝试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的表达能力比较差,另外留给幼儿的时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我班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七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故事教学《微笑》。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散文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中班的孩子词汇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对词意的理解也比以前深刻,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以我把教材中“小鸟为朋友歌唱、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改为短句“我可以为朋友歌唱,让他们快乐;我可以为朋友盖房子,让他们快乐”,主要是通过幼儿掌握故事中出反复出现的短句型发展幼儿的连贯性语言。中班幼儿正是加速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阶段,故事中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友爱可以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培养关爱、同情、友好、合作的行为。
标定位。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和小动物之间的友爱,懂得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
2.学习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仿编故事中的短句,萌生给朋友送去快乐的意愿和行为。
重点:因为只有把握了故事的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把目标1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
难点:中班的幼儿的理解和表述能力增强,但是对短句的仿编和情感的迁移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目标2作为教学的难点目标。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背景音乐、大图片(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图片与课件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为理解故事做铺垫。
本次活动我预设为四个环节:“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分析讨论、感受作品的美”“经验迁移、仿编短句”来完成活动,通过音乐的渲染氛围、图片的直观演示、有感情地讲述、设疑、给难点构建支架,让幼儿通过欣赏、发现、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下面具体谈谈每一个环节的开展。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你觉得你什么时候最快乐?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快乐的故事。
(意图与目标:开门见山地点出快乐主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去发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引出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我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
1.教师讲述故事第1、2两段分别提问。
(1)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
(2)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说的?
(3)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高兴?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什么,让朋友们高。
兴呢?
2.教师讲述故事第3段。
提问:小蜗牛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分析:采用分段教学来欣赏作品,在次环节中使用音乐背景,让幼儿更好地感受故事的优美,以提问的方式加上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讨论和质疑促使幼儿发挥想象力,完成重点目标中的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理解的过程中我会强调“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式,不仅学习语言短句,也为解决后面的难点短句仿编做好铺垫)。
(三)完整欣赏。
完整欣赏,同样配以优美的音乐和课件。提问。
1.小蜗牛是怎么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2.小蜗牛为什么要把微笑送给别人?
3.小动物们收到蜗牛的微笑为什么都笑了?
4.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夸小蜗牛棒,你们想小蜗牛知道会会怎么样呢?
此环节中我通过归纳性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故事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森林里。
小动物们之间热烈欢快的气氛和充满关爱的情感,懂得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
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道理。完成重点目标)。
(四)经验迁移,仿编短句。
1.出示多幅有关于小动物相互帮助的图片,引导幼儿用“我可以让他们快乐”的句型来表述。
2.我们能为周围的人做什么让他们快乐呢?(这里,教师要为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供一些参考,提醒幼儿可以为生病的人、可以是父母、小伙伴、老师等等)。
供图片的情况下引导幼儿扩展思维,将经验迁移到生活中来,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对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有真正的感悟。以建构支架和情感迁移的方式突破了难点目标)。
我认为我今天设计的活动还是有特色的。
1.注重情感的渲染:以优美的音乐来烘托情感氛围,可以使整个活动被浓浓的关爱情感包围,给幼儿以心灵美的情感体验。
2.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为幼儿的第一次仿编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方便的难度,给幼儿说的信心。第二次没有图片的支持让幼儿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和层次性。
3.强调幼儿在前:活动中故事的理解和情感的感受,教师都是通过设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八
《歌声与微笑》是由王健作词、谷建芬作曲的一首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歌曲。歌曲为a小调,4/4拍。本曲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当代少年儿童讲文明、懂礼貌、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团结友爱、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旋律采用自然小调写成,亲切而甜美。在两个乐句的第一乐节中,使用了下滑音作装饰的八度大跳,它与歌词的音调十分贴切,因而增强了口语化的色彩,唱起来很容易上口。第二乐段为二部合唱,两个声部间基本上都使用三度、四度、五度,形成了一种丰满、和谐的和声效果。因此,这个乐段具有热情洋溢、充满希望的艺术表现特点。
1、充分感受、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培养珍爱友谊的思想感情。
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声与微笑》,表达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的美好情感。
感受歌曲中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意识,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有感情的复习歌曲《我们美丽的祖国》。
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认识变音记号“#”。
练习二声部,要唱得和谐、统一。
有感情地唱歌曲。
边唱边律动。
小结。
歌声与微笑说课稿篇十九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微笑》,下面我将从分析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法、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展示我的说课。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
《微笑》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简练优美的语言把弱小的小蜗牛用自己甜甜的微笑给整个森林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理解无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关心别人,给别人送去快乐的道理。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使活动呈现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的要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并“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我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把画面与文字对应起来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根据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我将重点、难点做以下定位:
重点:学习把画面与文字对应起来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难点:围绕故事主题大胆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1、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此,我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我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分段播放,又能完整欣赏,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接下来是讲述法: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在较好的表达作品感情的同时较好的集中幼儿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我在将讨论法贯穿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提问法的运用是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
2、说学法:
本次活动,我主要采用欣赏法:在活动过程中我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阅读发现法:在活动中,请幼儿通过观看画面内容,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述法: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1、多媒体课件《微笑》作为一个载体,向幼儿呈现完整、感性的视听觉的艺术形象,并帮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它是作品欣赏的重要部分,也是幼儿阅读的一个大平台。
2、音乐《歌声与微笑》,空白圆形卡片、彩笔,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同时也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环节。
我的整个活动过程充分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氛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为此我将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一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微笑。
出示两个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突破重难点。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此环节不出示任何教具,为了避免幼儿注意力分散,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因此,我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
(2)有那些角色;
(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并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在此环节中我分别进行解释性提问和假设性提问提等来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完整欣赏故事,全面理解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我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我将这个环节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1、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如:
(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为小朋友做什么;
(3)为老师做什么。(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引导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本活动贯穿《新纲要》精神,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幼儿注意力,发展了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以上是我的说课,有不足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