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硬币教案设计(优秀18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工具,对于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是编写教案的重要环节。用这些教案范文作为参考,你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到实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实践,探索新知——拓展提高,巩固练习。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发现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媒体:
硬币一枚、纸盒8个、黄色白色乒乓球若干、表格、生用转盘、红蓝彩笔。
教学过程: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教师出示硬币)。
生:学生正、反面的猜测声不断传出。
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下面老师来抛硬币,请你们猜,看看你们谁猜得对,好不好?(师抛三次,请同学们猜。)。
师:从抛硬币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师:也就是说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可能性的问题。(板书:可能性)。
师:你觉得什么是可能呢?
教师总结:像这样无法确定哪种情况会发生的现象,我们就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师: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是有大小的。
二、摸球游戏。
(一)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
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的实验来确定可能性的大小。(板书:大小)。
师:每组一个布袋,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每次摸一球并记录颜色,然后放回袋里,把手伸进去搅拌一下再摸,共摸10次。每组一人记录,一人拿布袋,其他人摸球。注意摸球时不能看。(边提要求边示范游戏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分小组活动,边摸球,边记录,然后小组进行讨论。
意图: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丰富体验,深化知识。
师:下面请各组小组长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摸球结果吧!
师:观察摸球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师:每个袋子里都有黄球和白球,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是黄球多还是白球多呢?
师:请大家认真听,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师:每组都是黄球多,再联想摸球结果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摸出这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也就是说黄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大;白球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
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呢?
课件出示:
1.里面有6个黄球,3个白球的盒子。
2.里面有10个黄球,9个白球的盒子。
课件出示:
里面有3个黄球,3个白球的盒子。
师: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觉得摸球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有说黄球的,也有说白球的。)。
师: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比较大?
师:为什么呢?
(二)体会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师:那从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黑球吗?
(板书:不可能)。
师:你们确定吗?
(板书:确定)。
师:为什么?
课件出示:
里面有6个黄球的盒子。
师:从这个盒子里,你们摸出来的球会怎样的呢?
(板书:一定)。
(三)体会有些事一定发生。
师:确定吗?
师:为什么?
师:如果给你一个空盒子,我想让摸出来的球一定是白色,应该怎么往盒子里放球呢?
教师总结:像这样可以确定某种情况会发生,我们就用不可能、一定来描述。
意图:让学生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三、涂色游戏。
课件出示:抽奖转盘。
师:在商场、超市抽奖时都见过。
中几等奖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中几等奖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把一等奖的部分这样设计?
在这里可能性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与颜色所占区域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可真棒!
那你们想不想试着来设计一个这样有趣的转盘呢?
转盘由红蓝两种颜色组成,请坐在左侧的三排同学设计一个指针指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的转盘。坐在右侧的三排同学请你们设计一个指针指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的转盘。
从左边3组中选取:5蓝1红、4蓝1红、3蓝3红各一张。
提问:这张3蓝3红的设计怎么改就能让指针指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了?
从右边3组中选取:1蓝5红、2蓝4红、3蓝3红各一张。分别进行展示。
提问:这张3蓝3红的设计怎么改就能让指针指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了?
出示: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天冷了()会患感冒。
春节()在夏天过。
师:其实咱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大家回去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咱们比一比谁收集到的例子多!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可能性。
天冷了()会患感冒。春节()在夏天过。太阳()从东边升起。
大
可能不可能一定。
小
(不确定)(确定)。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教学反思。
在“可能性”这课中,我设计了猜想―实践―验证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猜测,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可能性。这种结论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动脑研究获得的,比教师单纯地给出一个结论要重要得多。本节课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二
1.在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到实践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等探索过程,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3.通过对日常生活事件确定性的描述,提高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实践,探索新知——拓展提高,巩固练习。
1.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发现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并加以解决。
硬币一枚、纸盒8个、黄色白色乒乓球若干、表格、生用转盘、红蓝彩笔。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做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教师出示硬币)。
生:学生正、反面的猜测声不断传出。
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下面老师来抛硬币,请你们猜,看看你们谁猜得对,好不好?(师抛三次,请同学们猜。)。
师:从抛硬币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时正面朝上,有时反面朝上。
师:也就是说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可能性的问题。(板书:可能性)。
师:你觉得什么是可能呢?
教师总结:像这样无法确定哪种情况会发生的现象,我们就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师: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是有大小的。
(一)体会有些事情可能发生。
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的实验来确定可能性的大小。(板书:大小)。
师:每组一个布袋,装有黄白两种颜色的球。每次摸一球并记录颜色,然后放回袋里,把手伸进去搅拌一下再摸,共摸10次。每组一人记录,一人拿布袋,其他人摸球。注意摸球时不能看。(边提要求边示范游戏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
生:学生分小组活动,边摸球,边记录,然后小组进行讨论。
意图: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丰富体验,深化知识。
师:下面请各组小组长展示一下你们组的摸球结果吧!
师:观察摸球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师:每个袋子里都有黄球和白球,请你们猜一猜里面是黄球多还是白球多呢?
师:请大家认真听,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
师:每组都是黄球多,再联想摸球结果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看来摸出这两种颜色球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也就是说黄球多,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就大;白球少,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就小。
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觉得摸到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
师:可能性的大小到底和什么有关呢?
课件出示:
1.里面有6个黄球,3个白球的盒子。
2.里面有10个黄球,9个白球的盒子。
课件出示:
里面有3个黄球,3个白球的盒子。
师: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觉得摸球结果会怎么样?
(学生有说黄球的,也有说白球的。)。
师: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比较大?
师:为什么呢?
(二)体会有些事情不可能发生。
师:那从这个盒子里可能摸到黑球吗?
(板书:不可能)。
师:你们确定吗?
(板书:确定)。
师:为什么?
课件出示:
里面有6个黄球的盒子。
师:从这个盒子里,你们摸出来的球会怎样的呢?
(板书:一定)。
(三)体会有些事一定发生。
师:确定吗?
师:为什么?
师:如果给你一个空盒子,我想让摸出来的球一定是白色,应该怎么往盒子里放球呢?
教师总结:像这样可以确定某种情况会发生,我们就用不可能、一定来描述。
意图:让学生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
课件出示:抽奖转盘。
师:在商场、超市抽奖时都见过。
中几等奖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中几等奖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他们为什么把一等奖的部分这样设计?
在这里可能性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与颜色所占区域的大小有关。
师:你们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可真棒!
那你们想不想试着来设计一个这样有趣的转盘呢?
转盘由红蓝两种颜色组成,请坐在左侧的三排同学设计一个指针指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的转盘。坐在右侧的三排同学请你们设计一个指针指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的转盘。
从左边3组中选取:5蓝1红、4蓝1红、3蓝3红各一张。
提问:这张3蓝3红的设计怎么改就能让指针指在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了?
从右边3组中选取:1蓝5红、2蓝4红、3蓝3红各一张。分别进行展示。
提问:这张3蓝3红的设计怎么改就能让指针指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了?
出示: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天冷了()会患感冒。
春节()在夏天过。
师:其实咱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大家回去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一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咱们比一比谁收集到的例子多!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可能性。
天冷了()会患感冒。春节()在夏天过。太阳()从东边升起。
大
可能不可能一定。
小
(不确定)(确定)。
阿尔法趣味数学小课堂:教学反思。
在“可能性”这课中,我设计了猜想―实践―验证的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通过猜测,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摸球游戏,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可能性。这种结论的获得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积极动脑研究获得的,比教师单纯地给出一个结论要重要得多。本节课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三
1.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初步渗透概率的思想,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推理、分析、判断。
3.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4.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抛硬币”这一主题实际上是概率知识的初步呈现。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不确定事件dd抛硬币、摸彩球活动入由浅入深地渗透了概率思想。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体验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逐步帮助他们在面对不确定现象时,通过对事物可能性的分析、判断做出合理的决策。
从教材安排的内容看,这一主题包括抛硬币,猜一猜硬币落地后哪面朝上;摸彩球,从装3个黄球3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的颜色的;数字转盘游戏及小调查等几项数学活动,旨在这些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亲身体会,直观地观察事件发生的经过,感受事件的不确定性及可能性。
教学流程: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生可能会说:
生1:我猜是正面朝上。
生2:我猜是反面朝上。
师: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还是亲自抛一抛,试一试吧!
2.抛硬币,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师:两人一组,一人抛硬币,另一人猜一猜硬币哪面朝上,每抛一次都要认真做好记录。全班交流游戏情况。
生可能会说:
师: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呢?
生1:我发现硬币落地时,哪面朝上是不一定的,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生2:我发现猜的时候,有时候能猜对,有时候就猜错了。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3:因为硬币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可能朝上,是不一定的。
3.摸球,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确定性。
生可能会说:
生1:可能是白球。
生2:可能是黄球。
生3:不一定,白球和黄球都有可能。
师:游戏验证猜测。每个小组都有同样的盒子和球,每个同学都可以从盒中摸出一个球,请小伙伴猜一猜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做好记录把球放回盒子里摇一摇,下一个小同学再摸。以小组为单位游戏并全班汇报。
生可能会说:
师:这个游戏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同学们摸出的球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黄的。
师:能解释一个吗?
生:因为盒子里白球和黄球一样多,都有3个。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
生:盒子里根本没有黑球,所以谁也不可能摸到黑球。
(板书:不可能)。
师:除了不可能摸出黑球,还有什么不可能?
生1:不可能摸出蓝球。
生2:不可能摸出红球。
生3:除了白球和黄球,别的什么也不可能摸出来。
生:不信,不可能。
(几名学生到前面摸球,师均猜对是白色的)。
师:老师怎么猜的这样准。
生1:老师历害。
生2:是不是盒子里都是白球呀!
师:(打开袋子)你们看,秘密在这里。
生:盒子里全是白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板书:一定)。
师:这个游戏有趣吗?还想再玩吗?
生:想。
4.初步体验可能性的大小。
5.实践应用。
师:生活中像这样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事情有很多,及时地了解,认真地思考,可以帮我们在面对这些事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四
1、cai课件。
2、分小组:2人一小小组,6人一大小组。每大组一个组长,一个助手。
3、每两人准备一个硬币。
4、每小组一个罐子,罐里有6个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或6个白球或6个黄球),每组两张统计表(表1、表2)。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有些游戏又好玩又有许多小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这样的游戏,好吗?
你在游戏里能发现它的小秘密,你就是最棒的啦!
游戏一:抛硬币。
1、看课件,问: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抛硬币的游戏)。
2、组织同学们玩抛硬币的游戏。
每人抛三次,与同桌说说你每次的情况。
3、指名汇报情况。(请多几位学生汇报)。
游戏二:石头、剪子、布。
1、课件演示小朋友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跟你的同桌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猜5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引导学生回答:可能是我赢,可能是我输,可能我们平手。)。
游戏三:摸球游戏。
师: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罐子,每个罐子里都有6个乒乓球,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摸球游戏。
1、请同学们听好比赛要求:
(1)小组长做好记录(每一小组发有一张记录表,即表1),其他轮流摸球,每人摸一次。
(2)助手协助小组长:要求摸球的时候,要闭上眼睛,一个同学摸完要做好记录,再放进去,另一个同学才可以开始摸。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好。
(3)摸球的时候,不能争,也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在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摸球游戏。
3、汇报结果。
师:请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根据汇报教师在在表格内填数)。
4、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发现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二)学以致用。
1、回答教材第92页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连一连”
游戏四:数字转盘。
1、师:这里有个数字转盘,我们来玩“转一转、比一比”的游戏。
2、请听规则:看老师转两转,请你把转到的数字填在你的表2上。
注意:转第一次就要马上把第一次转的数填在其中一个数位上,再转到第二个数时就填在另一个数位上,然后跟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谁就赢了。比三次。
3、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数转,学生比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比如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是不可能的。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知识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能力及学生间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每三人准备一个硬币。
3、一个罐子,罐里有6个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或6个白球或6个黄球),每组两张统计表(表1、表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游戏中都有蕴涵有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边玩游戏边学习数学知识,你们说好不好?(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以抛硬币的游戏开始学习数学知识――可能性。
――可能性。
二、学习游戏,引导探索,在游戏中发现秘密。
1、看课件,问: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抛硬币的游戏)。
2、组织同学们玩抛硬币的游戏。
每人抛三次,与同桌说说你每次的情况。
3、指名汇报情况。(请多几位学生汇报)。
我第一次是()面朝上,第二次是()面朝上,第三次是()面朝上。
师: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小结: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引导小结:硬币只有两个面――正面和反面,所以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板书:有可能。
游戏二:石头、剪子、布。
1、课件演示小朋友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跟你的同桌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猜5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1、指名汇报结果。(多请几位学生汇报)。
……。
(引导学生回答:可能是我赢,可能是我输,可能我们平手。)。
老师小结:猜的时候,赢、输、平手都是有可能的。
游戏三:摸球游戏。
1、体验“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罐子,罐子里有6个乒乓球,(3白3黄)请同学们一起做一个摸球游戏。(请6名学生来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
师:从我们摸球的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来。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
生1:不可能摸出绿球。
生2:不可能摸出蓝球、红球和紫球。
生4:除了红球和黄球,别的颜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只有白球)摇晃均匀,请同学生先猜再摸球。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
生2:摸出的还是白球。
生3:我知道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
板书:一定。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黄球。)。
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猜测后,请8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黄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黄球的次数少。
师追问: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摸出黄球的次数少?
生:因为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只有一个。
师小结:对,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黄球数量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5、游戏拓展:
装球游戏:同学们请按大屏幕上要求装球。
1、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可能是黄球?
2、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一定是黄球?
3、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二)学以致用。
1、回答教材第92页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连一连”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意见、想法。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游戏四:数字转盘。
1、师:这里有个数字转盘,我们来玩“转一转、比一比”的游戏。
2、请听规则:看老师转两转,请你把转到的数字填在你的表2上。
注意:转第一次就要马上把第一次转的数填在其中一个数位上,再转到第二个数时就填在另一个数位上,然后跟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谁就赢了。比三次。
3、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数转,学生比较。
(课件演示:教师点击那个数指针就转到那个数)。
如选择:46、38、79。
4、师:说一说你能获胜的策略(办法)。
指名回答。
……。
小结:在转数的过程中,第一次转到大的数(如7、8、9)就把它放在十位上,如果第一次转到小的数(如0、1、2、3、4)就把它放在个位上,这样取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比如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是不可能的。
……。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六
数学研究课已经结束,回顾《抛硬币》这一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看、玩、想中去学习数学,理解和认识数学。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数学现象,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初步感知和体验,在教学中我考虑了学生爱玩、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抛硬币和摸球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猜测活动中产生兴趣,并在实践中经历了验证猜测的过程,感受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从面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实现了对事物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小组合作的机会,并让学生在活动中猜测、记录、交流、发现,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实践空间和思考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参与愿望都能得以满足,所以学习热情很高。
3、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的思考和发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这节课仍有不少处理不当之处:
1、抛硬币这一活动中,应让学生先猜后抛,使学生能真正体验“猜想——实——探索——验证”这一过程,并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在抛硬币的小组活动中应给学生示范,由于孩子在课堂中接触这种活动的机会少,可以和让学生和老师合作抛一次硬币,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抛,再进行小组活动,学生就清楚活动要求和如何活动了,这一活动的目的性也就更明确了。
3、当学生已经猜到小兔袋子里都是黄球时,我只顾继续进行自己的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发言的资源,没能及时调控课堂,在课堂应变能力上还需加强。教学反思《抛硬币》教学反思》一文,请注明出处!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七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具有的惯性。
2.体会科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币、小纸条(宽度要比硬币直径宽一点儿)。
2.视频资料: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的变化。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请幼儿看开车、停车时车上人们状态变化的视频资料,并启发幼儿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教师给幼儿展示科学小实验,使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请小朋友认真看。
操作过程:
(1)手握成拳头状。
(2)将小纸条放在拳心上。
(3)在纸条一端(拳心的部分)放一枚硬币。
(4)另一只手拿住纸条的.一端(离硬币远的那端),迅速地抽出。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到什么了?
幼儿根据所见回答:纸条虽然抽出来了,但硬币还留在拳心上,没有掉下来。
教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想)。
3、幼儿操作,感受惯性。
提供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你们知道硬币为什么打瞌睡吗?
组织幼儿讨论。(根据感受谈谈)。
4、教师小结。
小结:当抽出硬币下的纸条后,硬币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八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三、学生分析。
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行猜测)。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评析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评析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
1.活动一:抛硬币。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新知识,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情况。)。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生:不信。
师:谁来摸摸看,注意观察,看谁最先发现老师的秘密。
(学生摸,老师猜。)。
师: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现老师的秘密了?
生:老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老师不可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老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老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评析让学生在活动中反馈什么现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游戏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可能、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比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射门。射门后比赛就结束。)。
师:同学们,比赛马上就结束了,红队能踢进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希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如果红队踢进去了,比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一定取胜。
师:如果红队踢不进去,比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五、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索中。
2以猜想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想实践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3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现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六、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
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没有明显的层次。如在抛硬币时,只是让学生体验了可能性,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如提问硬币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币一定会落到地面上吗?,让学生体验确定不确定现象,则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游戏深入展开都可,下面的游戏就可作为巩固练习。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九
1、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受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还会发生,初步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2、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猜测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情感。
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里的事情。
让学生通过猜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在猜测中寻找获胜的策略。
硬币、一个盒子、3个黄球、3个白球。
活动教学法。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在黑板上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和幻灯片,以引起。
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入新课。
2、承上启下:以游戏引自对可能性的问题的学习。
1、出示幻灯片,边作游戏边展示幻灯片。
2、拿起一枚硬币,向空中抛去,然后用手平夹住,要。
求学生猜,落下后哪面朝上。
3、展开手掌开出是下面朝上(下)。
4、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抛硬币,让全班同学猜落下后。
哪面朝上。开出结果。
5、要求学生2人一组在座位上做抛硬币的游戏。
6、总结:正面、反面都有可能。
三、猜一猜。
1、把盒子放在讲台上,放进3个黄球和3个白球,把。
手放进盒子里摸,并问学生:老师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2、接着引导提问:有可能摸到黑球吗?
3、出示“连一连”,让学生判断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
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4、练习“转一转,比一比”: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转盘,并问:每转一次指针指向什么数?
5、要求学生在猜测中寻找获胜的策略。
6、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小调查”。
四、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体会到: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不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一定不会发生。从而使学生明白简单事件都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板书设计:
抛硬币。
一、硬币抛起落下后哪面朝上?
二、摸出的球是什么颜色?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2.初步感知一些惯性现象。
活动准备。
1.积木若干。
2.一元的硬币若干、直尺。
活动过程。
1.摆积木。
“摆积木,盖高楼”,教师带幼儿把积木摞起来。
教师:不好了,看,从下往上数第四块积木缺少了一角,这样楼就不坚固了,我们要把它拿出来。(一动,积木会倒塌。)教师:精心垒起来的积木一动就倒塌了,幼儿会很沮丧。
接着引导幼儿去垒一个硬币塔。
积木楼一动就倒塌了,我们就垒一座可以动却不倒的硬币塔,好不好?
2.不倒的硬币塔。
在光滑的桌面上垒起10枚一元的硬币塔。
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动手实验。
引导幼儿反复实验,探求其中的原因。
3.探索。
教师:为什么硬币塔不会倒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是物体具有惯性。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一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信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因此设计了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让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尝试、探索和发现,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
1.对声音感兴趣,有探究欲望。
2.知道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色声音大小。
3.大胆尝试,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及动手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知道物体震动会产生声音。
难点:知道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各种常见声音的音效、各种乐器、几种常见的生活物品。
入场:跟随音乐《大猫和小猫》入场,感受声音的大小关系。
(一)导入。
师:“今天除了我们的客人老师之外,还有几位小客人也来了,请小朋友听一听,猜猜看,它们是谁?”
上小动物们听到了一些声音,想请小朋友帮忙听一听这些都是什么声音。”
播放大自然当中的各种音效;风声、雷声、鸟叫声、流水声等。
师:“小动物们说谢谢小朋友,今天晚上他们可以睡一个安稳的觉了。”
2.师:“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声音,小朋友想一想,除了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之外,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感受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声音。
3.尝试让自己的身体也能发出声音,请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师:“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的身体可不可以发出声音来?”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请小朋友一起来试一试。
(三)探究声音1.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声音,那声音又是怎么产生的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想法。
2.出示小鼓,请幼儿尝试让它发出声音。
教师出示小鼓:“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么样能让它发出声音?”请小朋友试一试。
3.知道物体振动产生声音,震动大小决定声音的大小。
将小米粒和小豆子放在小鼓上,敲打小鼓,观察小米粒和小豆子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震动能产生声音。物体振动越大声音越大,物体振动小,声音就小。
(四)操作探究,尝试让物品发出声音。
1.给幼儿准备充足的乐器,让幼儿幼儿自由探索让其发出声音,鼓励幼儿说一说让其发出声音的方法。
小结:让物品震动发出声音有多种方法:敲、打、拍、碰、摇、吹等。
2.每人选择一种乐器,尝试让它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师:“刚才小朋友都当了一回大猫和小猫,现在让我们手中的小乐器也来当一回大猫和小猫吧!”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手中乐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
3.生活中有很多的声音,有好听的也有不好听的,放引导幼儿知道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制造噪音,保护环境。
(五)音乐游戏——大鼓和小鼓。
请幼儿每人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自制乐器,和小动物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1.师:“今天,有两只小动物要去参加森林音乐会,想邀请咱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想去么?”
2.师:“一只是,它准备的`是大鼓,一起来模仿大鼓会发出什么声音?”
请幼儿来模仿敲大鼓的声音。
师:“还有一只是小狗,它准备的是小鼓,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请幼儿来模仿小狗敲小鼓的声音。
跟随音乐一起来为和小狗伴奏。
(六)结束。
带上我们的小乐器和、小狗一起去参加森里音乐会吧!
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本节活动课幼儿基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震动产生的。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
对于本次活动中材料的收集与使用,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如何将材料生活化、简单化、高效化是我追求的目标。于是我收集了孩子们常见的各种口香糖瓶子,将每四个瓶子装一个小篓子,这四个瓶子中一个是空的,其他三个瓶内分别装着硬币、米粒,还有豆豆,而装豆豆的瓶子里有的装一粒,有的则装许多。这些平常而熟悉的东西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大大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听听、猜猜、玩玩中感知了声音的一些简单规律,了解了声音的一些秘密。孩子们始终保持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始终投入其中。由此可见,操作材料的选择不以贵为重,而在于精和活,在于能在不同的环节中高效、反复的使用。
另外,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二
春天来了,种植角又要开始种植了,为了让中班的小朋友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认识种子,我收集了很多种子,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植物,但又不知道的一些植物种子,从而萌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对劳动果实的爱惜,设置这次有趣的活动。
1、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种子的果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让幼儿能按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来进行分类,并掌握一些种植的方法。
1.植物实物图片、视频。
2.一次性塑料杯。
3.各种种子,如:蚕豆、黄豆、绿豆、红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一、播放视频录象让幼儿认识实物,并能说出实物的名称。
1.幼儿观看视频自由讨论,并小声说出实物的名称。
2.教师提问,让部分幼儿说出看到了哪些实物。
3.说出这些实物的种子。
二、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并讲出种子的名称。
1.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宝宝?
2.让幼儿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并告诉同伴你喜欢的种子宝宝叫什么名字?
3.幼儿挑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5.教师出示自己挑的两种种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谁?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三、让幼儿按一种特征去选种子。
1.幼儿自由选取。
2.互相说出自己选取种子的特征。
3.说出自己选出的种子长大后什么样子的?
4.再放视频让幼儿加深印象。
四、你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吗?
1.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泥土,水,和光。
2.介绍种子种植的简单过程。
五、为了让我们班的种植园更漂亮,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种到地里好不好?
六、带幼儿到种植园进行操作。
七、活动结束。
在这一活动课中,我的取材来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平时幼儿能容易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感受知科学就在身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在看视频教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边的植物,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有些乱,有的幼儿没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挑选种子,由于太兴奋了,选了很多的种子混合在一起。在说出种子名字的时候,有的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种子,但是说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了它们的名字。在按种子的特征来选取种子的时候,个别孩子没能按照特征来选取,还是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种子,可能是教师引导的不够,总之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并进一步体会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件的判断能力、解决能力及学生间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教学准备:
1、cai课件。
2、分小组:2人一小小组,6人一大小组。每大组一个组长,一个助手。
3、每两人准备一个硬币。
4、每小组一个罐子,罐里有6个乒乓球(3个白球和3个黄球或6个白球或6个黄球),每组两张统计表(表1、表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有些游戏又好玩又有许多小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几个这样的游戏,好吗?
你在游戏里能发现它的小秘密,你就是最棒的啦!
二、学习游戏,引导探索,在游戏中发现秘密。
1、看课件,问:小朋友们在玩什么游戏?(抛硬币的游戏)。
每人抛三次,与同桌说说你每次的情况。
3、指名汇报情况。(请多几位学生汇报)。
我第一次是()面朝上,第二次是()面朝上,第三次是()面朝上。
师: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汇报,你想说些什么?
……。
(引导小结: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引导小结:硬币只有两个面――正面和反面,所以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朝上。这就是抛硬币游戏的小秘密)。
板书:有可能。
游戏二:石头、剪子、布。
1、课件演示小朋友们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跟你的同桌玩一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猜5次,并说说每次结果有哪些可能。
1、指名汇报结果。(多请几位学生汇报)。
……。
……。
(引导学生回答:可能是我赢,可能是我输,可能我们平手。)。
老师小结:猜的时候,赢、输、平手都是有可能的。这就是“石头、剪子、布”游戏的小秘密。
游戏三:摸球游戏。
(一)师: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罐子,每个罐子里都有6个乒乓球,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摸球游戏。
1、请同学们听好比赛要求:
(1)、小组长做好记录(每一小组发有一张记录表,即表1),其他轮流摸球,每人摸一次。
(2)、助手协助小组长:要求摸球的时候,要闭上眼睛,一个同学摸完要做好记录,再放进去,另一个同学才可以开始摸。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统计好。
(3)、摸球的时候,不能争,也不能抢,更不能让球掉在地上。要有团结协作,互相谦让的精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摸球游戏。
3、汇报结果。
师:请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生1:我们小组摸到白球()次,黄球()次。
……。
(根据汇报教师在在表格内填数)。
4、让学生观察表格中各小组汇报的结果,发现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为学生留有时间思考)。
2、请小组长把罐子的球全部倒出在透明的缸里,举起让组员及其它同学看,再说一说为什么小组的结果会有不同。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发现为什么不同”
如:我们小组有3个白球,3个黄球,所以我们有的摸到白球(2次白球),有的摸到黄球(4次黄球)。
我们小组全部都是白球,所以我们小组只能摸到白球(6次白球)。
我们小组全部都是黄球,所以我们小组只能摸到黄球(6次黄球)。
7、引导小结:有白球,有黄球,摸出1个球时,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
只有白球,摸出1个球时,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
只有黄球,摸出1个球时,一定是黄球,不可能是其它颜色的球。
这就是摸球游戏的秘密。
板书:不可能。
一定。
(二)学以致用。
1、回答教材第92页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93页“连一连”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意见、想法。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还有另一种说法吗?
游戏四:数字转盘。
1、师:这里有个数字转盘,我们来玩“转一转、比一比”的游戏。
2、请听规则:看老师转两转,请你把转到的数字填在你的表2上。
注意:转第一次就要马上把第一次转的数填在其中一个数位上,再转到第二个数时就填在另一个数位上,然后跟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的数大,谁就赢了。比三次。
3、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数转,学生比较。
(课件演示:教师点击那个数指针就转到那个数)。
如选择:46。
38。
79。
4、师:说一说你能获胜的策略(办法)。
指名回答。
……。
小结:在转数的过程中,第一次转到大的数(如7、8、9)就把它放在十位上,如果第一次转到小的数(如0、1、2、3、4)就把它放在个位上,这样取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三、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比如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是不可能的。
……。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四
1、尝试借助硬币进行6的分合,知道6有5种不同的分法。
2、学会用数字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
1、记录纸、笔。
2、每人准备6个硬币、每人一份练习题。
1、出示硬币导入活动。
1)师:前几天殷老师布置给小朋友一个任务,请每个小朋友带6个1块钱的硬币来幼儿园,今天我发现每个小朋友都带齐了,真棒!现在你们带来的硬币都在中间的箩筐里,请你们每人拿一个看看硬币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认识花面和字面并游戏)。
2)师:那硬币有什么用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今天殷老师就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1)幼儿操作。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谁能说一说抛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不能太用力、不能让你的硬币滚到地上去,这样会影响其他小朋友的)。
2)教师统计操作结果。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抛的结果是怎样的?还有哪个小朋友抛出的结果和他不一样?(请幼儿交流自己的结果)。
3)幼儿做练习。
3、游戏:逛超市。
1)师:秋天到了,蔬菜和水果都大丰收了,现在我就请小朋友用你们的6块钱去买两样、三样或者更多的东西好不好?但老师有一个要求,小朋友必须把你的6块钱全部用掉,你们知道今天的收银员是谁吗?就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呆会儿你们买好6块钱的东西后,就把钱给收银员好不好!
2)幼儿游戏。
师小结:有钱真好,可以买许多许多的蔬菜水果,但我们小朋友在家里能不能自己随便拿大人的钱,一定要在爸爸妈妈同意之下才可以拿,这样才是个诚实的孩子。
硬币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材料,硬币游戏是从幼儿生活中发现的内容,教师在游戏中通过对不同幼儿个性化的指导,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五
1.尝试在转转玩玩中探索发现陀螺旋转起来后的视觉变化。
2.具有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
3.体验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各种形状及花纹的陀螺。
2.有一定硬度的纸板若干,剪纸、扎孔图钉、牙签、彩色笔等。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出示陀螺h。
1.幼儿自由转陀螺,让幼儿仔细观察旋转前与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2.幼儿讨论自己的发现。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陀螺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
教师小结:由于陀螺转得很快看上去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了,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看上去都是圆的。
三、制作陀螺。
1.幼儿选择材料制作陀螺,告诉幼儿剪圆时注意边缘要光滑。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自己制作,装饰陀螺。
2.幼儿自由转动陀螺,发现转起来后在视觉上的变化,自由讨论交流。
3.玩玩转转,看谁的陀螺做得最好,转起来最好看,转的时间最长。
四、延伸活动: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基本完成了本节课预设的教育教学目标,幼儿对老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老师的互动很好。老师的有些引导还不够到位,要多让幼儿表达,以后上课要多注意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六
1、在操作尝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细观察,乐于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了解水的变化(水的三个形态)。
3、引起阅读绘本《水会变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1、课件《流水声》。
2、两个金鱼缸(或透明的玻璃缸),一个装有一缸水,水里放条鱼,一个装有一缸米,里面有个红色小积木。
3、每组一杯干净的水和一小杯醋。每组一桶水,有洞的纸杯、塑料袋、洗菜的筛子。
4、一个平底锅,一个碟子,一杯水,事先准备好的冰。大书封面。
第一环节,播放课件《流水声》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从三个方面发现水的秘密。
1、猜一猜,同时出示两个鱼缸,对比观察,引起探索欲望。
小朋友们,看老师带来了两个鱼缸,这两个鱼缸里有什么呢?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后说出一个鱼缸里有水,水里有鱼;另一个鱼缸里有米。
老师提问:米里会有什么呢?请一名幼儿到米里找一找,找出一个塑料球来。
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你能看到鱼在水里游,却看不到米里面有塑料球呢?
2、试一试,幼儿观察操作,了解水无色无味的特点。
子小眼睛小嘴巴帮我找出哪杯是水,另一杯是什么?
最后,老师加以小结:我们通过实验发现,水是会流动的。
第四环节,最后教师给幼儿留下悬念,原来水还有更多好玩而且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勾起了幼儿迫不急待想要阅读这本书的欲望。
我觉得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参与性比较积极。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的自主动手操作,从中体会溶解的现象。不足之处是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回答问题不够主动,使能力弱的幼儿得不到发展。在今后我们应该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成功感,从而增强自信心。相信在这样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七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2.初步感知一些惯性现象。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1.积木若干。
2.一元的硬币若干、直尺。
1.摆积木。
"摆积木,盖高楼",教师带幼儿把积木摞起来。
教师:不好了,看,从下往上数第四块积木缺少了一角,这样楼就不坚固了,我们要把它拿出来。(一动,积木会倒塌。)教师:精心垒起来的积木一动就倒塌了,幼儿会很沮丧。
接着引导幼儿去垒一个硬币塔。
积木楼一动就倒塌了,我们就垒一座可以动却不倒的硬币塔,好不好?
在光滑的桌面上垒起10枚一元的硬币塔。
引导幼儿思考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动手实验。
引导幼儿反复实验,探求其中的原因。
3.探索。
教师:为什么硬币塔不会倒呢?
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这是物体具有惯性。
活动反思:
探究是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幼儿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同时探究也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自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使幼儿真正理解和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孩子的。
孩子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动手记录,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记录与同伴交流,体现了分享经验的快乐,并产生了“我想做,我能行”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抛硬币教案设计篇十八
1、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是确定的。
2、会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等词汇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学习中接触不确定现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认识,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获得直观的体验。教学时,应重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教师应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测、实验、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自己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与不确定性。
我校是一所全州闻名的学校,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室里配备了电脑,为使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条件,非常有利于低年级的教师创设生动的情境,开展丰富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大部分来自于市区,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学中我一直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学生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从数学角度去发现、分析生活。我班学生比较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足球,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有关足球的活动。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我的手里有一枚硬币,猜猜这枚硬币在我的左手还是右手?
(学生进行猜测)。
生: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
(评析引入比较自然、合理。)。
师:你们瞧,硬币在老师的右手。
(出示硬币)。
(评析刚提出问题没让学生进行猜测,就让学生做试验验证,没有引起学生的心理需要。可让学生猜测,再验证。)。
(二)实践验证,探索求知。
(请一学生抛硬币,其余学生做记录。)。
(评析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应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验。)。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记录单,谁愿意告诉我硬币落下后的结果是什么?
生:硬币落下后,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
(板书:可能)。
师: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硬币落下时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不确定现象。
(评析此处若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引出不可能一定更好,下面活动太多,没有层次有些杂乱。)。
师:为了表扬大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新知识,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吧?
2?活动二:摸球。
(出示袋子)。
师:这里有1个袋子,我在里面放入3个红球、3个绿球。如果从袋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请同学们来摸一摸。
(小组合作摸球:小组长装球,记录员记录,其余同学摸球。)。
(各小组的记录员汇报摸球的情况。)。
师:从摸球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摸到的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绿球。
师:在盒子里能摸到黑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摸到黑球,因为我们没有装黑球。
师:除了不可能摸到黑球,还有什么颜色的球不可能摸到?
(板书:不可能。)。
生:不信。
师:谁来摸摸看,注意观察,看谁最先发现老师的秘密。
(学生摸,老师猜。)。
师:老师怎么猜得这么准?谁发现老师的秘密了?
生:老师袋子里全是蓝球,所以摸出的一定是蓝球。
(出示袋子里的球,板书:一定。)。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生:想。
师:请这三组的同学分别在袋子里装10个球,让老师不可能摸到红球;这三组的同学请你们也分别装10个球,但是要让老师一摸就摸到红球;这两组的同学请你们也装10个球让老师有可能摸到红球。装之前先商量一下,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先装好。
(评析让学生在活动中反馈什么现象是不可能可能一定,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确定不确定现象的理解。)。
(三)实践应用。
1?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分析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师:同学们通过抛硬币、摸球游戏发现,生活中有的事是可能发生的,有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的事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请同学们帮老师判断一下这几件事是可能、不可能、还是一定会发生的。
(1)西瓜变桃子。
(2)我们会长大。
(3)明天会下雨。
(4)人要喝水。
师: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你能举出事例吗?
(学生举例)。
2?活动二:足球比赛。
(课件播放:红队和蓝队举行了一场足球比赛,比赛中,红队和蓝队各踢进一个球,比分是1比1,整场比赛马上就要结束时,红队得到一个罚点球的机会,准备射门。射门后比赛就结束。)。
师:同学们,比赛马上就结束了,红队能踢进去吗?
生:可能踢进去,也可能踢不进去,我希望他们能踢进去。
师:如果红队踢进去了,比赛结果会怎样?
生:红队一定取胜。
师:如果红队踢不进去,比赛结果又会怎样?
生:红队就不可能取得胜利。
(四)课后小调查。
师:请同学们课后调查一下,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是一定发生的,什么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把调查的结果记录在你们的数学日记中。
四、教学反思。
1?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抛硬币作为帮助人们作出两难选择时常用的方法在生活中运用很广,因此,从抛硬币这一生活现象引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使学生产生想弄清抛硬币背后存在的数学事实,从而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抛硬币的探索中。
2?以猜想实践验证为活动主线,让学生从亲身实践中体验事件的可能性。
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教学中安排了抛硬币、摸球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通过猜想实践验证来获得结论。活动中充分地给学生提供猜想、实践、探索、验证的时间,使学生亲身经历对不确定现象的探索过程,获得直观的体验,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
3?组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我班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安排了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游戏,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结论要从实践中得出。
第一次教学时,无论是抛硬币活动还是摸球活动,我都是让学生先猜一猜,再实际地抛一抛、摸一摸。我发现这样一来,结论实际是学生在猜的时候就得出了。因此,第二次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猜,而是让学生直接实践,通过实践得出结论。
5?活动的要求应由学生自己提出。
在学生装球教师摸球的这一活动中,如果要求不是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相互提出、相互摸球,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来进行,效果可能会更好。
五、案例点评。
本案例设计比较精巧。比如让学生自己装球,使教师摸到的一定是红(或有可能是红)球的活动,使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体验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
不足之处是活动较多,没有明显的层次。如在抛硬币时,只是让学生体验了可能性,接下来又换了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若是能就抛硬币深入展开,如提问硬币可不可能到天上去硬币一定会落到地面上吗?,让学生体验确定不确定现象,则效果就更好。或就摸球游戏深入展开都可,下面的游戏就可作为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