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乘加乘减教案(模板16篇)
适时更新和改进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案的范文可以帮助你理解如何设置教学目标和方法。
乘加乘减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顺序和运算定规律进行灵活、准确的计算。
教学策略:
1、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
2、例6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运算顺序。
3、适当增加带分数乘法和分数连乘的计算式题。掌握带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例:黑板的宽是米,长是宽的2倍,黑板的长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知道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4、通过例题的教学让学生思考分析并明确:三个分数相乘,如果是带分数要先化成假分数,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简的分子、分母分别相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要培养学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选择算法的良好学习习惯。
5、教学中仍然注意复习运算顺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简算。
乘加乘减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
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
四、拓展性学习。
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
乘加乘减教案篇三
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他们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本课的主题图是十分不错的教学资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个动态课件,小熊从4x4个玉米中掰走一个。这样不但能让学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列式,更能让学生容易想到乘减的方法来列式。
此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这样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出发,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可观察、思考的'素材,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问题,建构乘加、乘减问题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学生能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乘加、乘减”这一问题模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联系生活经验解释连乘的模型,增强探索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
建立乘加、乘减的模型,掌握乘加、乘减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
乘加、乘减问题的建模过程及模型内化和解释。
课件、书签、卡片。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主张在知识内容与对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丰富的情境中启动思维的教学。人教版第三册“乘加、乘减”一课安排在乘法学习这一单元的中间部分,是方便学生根据前后口诀间的关系进行乘法的正确计算,如果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会“正确计算”这一层次,可以说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一听就会,变成类似于练习课。但如此一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反面得不到丝毫发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说、摆、练等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特长,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乘加和乘减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画的基础上让学生列出算式。要想学生能理解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的能力。并掌握计算的顺序。
这节课我主要注重从以下做起。
1、我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并不是计算教学。
2、注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各自的意见,互相提问、互相答辩,增强学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课堂上以鼓励,赏识,你能形的激励语言,给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画面录音,加背景音乐)同学们,俗话讲得好,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动画演示)春天,勤劳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种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经过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
2、师:请大家仔细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有4棵玉米树,每棵有3个玉米棒。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贴出)。
3、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3×4=12(说出口诀)或4×3=12或3+3+3+3=12。
4、师:我用图示表示出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师:有一天,小熊来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高兴极了。(出示主题图)。
2、师:现在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根据这幅图的意思,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树上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还剩下几个玉米棒?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3、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小精灵来了。如果你是小精灵,你会怎么提醒大家?
生1说:“同学们,不要慌,要仔细想一想再做!”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
生2说:“同学们,借助图形摆一摆、画一画吧。”
师:同学们,先画图形表达图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组内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展示。
4、并说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组提问:(教师板书)。
3+3+3+2=11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
师生:(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3+3+3+3-1=114×3-1=11。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11。
师生:(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生: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生:左边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减法,没有乘法。
生:右边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减法。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减法。
生2:先算乘法。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贴出)。
三、活动体验,应用新知。
(一)帮助小青蛙。
1、放课件:(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个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种的玉米结实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你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你。”小熊:又摘下了一个玉米棒问:地理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同学们,你能帮助小青蛙吗?)。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青蛙算一算吗?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应列式为:3×3+1=10。
2、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师:你真棒!送给你一个小礼物。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一个小书签。
(二)丰收庆祝会。
师:小熊为了庆祝丰收,在家开庆祝会,看!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
1、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
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三)书本58页第4题。
课件展示(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四)做游戏。
师:下面我们做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一生摆图形,提出问题;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摆的图形必须用乘加乘减计算。然后交换。
看谁最棒?(学生开始做)。
四、课堂总结,分享收获。
师: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下课后,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好吗?下课。
乘加乘减教案篇四
(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cai课件。
一、创设情景。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够好。
乘加乘减教案篇五
课本第9页例4,练习三1~5题。
一、复习。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及其计算方法。
5.计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问:最后两题的运算顺序怎样。
(第一题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题先算括号,再算乘法)。
说明:如果我们将那两道题的整数改为分数,它们的运算顺序也是不变的。按照同样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
出示例6。
问: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独立完成。让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
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2页做一做。
2.练习三1~5题。
乘加乘减教案篇六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式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归纳。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乘加乘减教案篇七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能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良好习惯;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二、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探究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计算并想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读懂100块砖够吗?的解答过程。
3、阅读110块砖够吗?的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是先算块砖的面积,再算。
;第二种是先算块砖的面积,再加上块砖的面积.
4、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5、我发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与整数是,就是先算。
后算.
1、阅读教材第11页例7。理解:计算0.9×0.9×100时,先算一块砖的面积,再算100块砖的面积;在算0.81×10+81时,是先算10块砖的面积,再加上100块砖的面积.
2、计算。
1.5×0.3×4=90.8-50×0.6=。
这四道题时,第一步分别先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
2、脱式计算:(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要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我认为要做到。
过关检测: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出示:50.4×1.95-1.9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25.2()=26.7776()。
改正:。
乘加乘减教案篇八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乘法口诀的实用价值,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掌握它的运算顺序。同时,一方面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前面所学习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缓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压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同一组乘法口诀中两句相邻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掌握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6~9的乘法口诀做好方法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乘加、乘减式题的意义,知道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加、乘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等。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出示教材第46页情境图: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引出问题,导入新课。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解决吗?哪个问题不行?
引出问题:4匹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设计意图】鉴于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已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所以本课仍以“游乐园”情境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复习了用1~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发现了只用乘法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乘加、乘减”的教学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解题方法。
(1)呈现问题情境:。
谁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图中的信息和问题。(每个木马上可以坐3人,三个木马上坐满了3人,还有一个木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学具摆一摆,再尝试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3×3+2=11。
提问:3×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加2?
预设二:3×4-1=11。
提问:3×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1?
预设三:3+3+3+2=11。
2.揭示本课课题:像方法一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加,方法二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组成的算式称为乘减。(板书课题)。
乘加乘减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60页。
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解决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
多媒体、学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间房,已经建好3间。
学生:准备:本子,笔,学具。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森林里发生了水灾,小动物的家被洪水冲垮了。他们在忙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出示信息图)谁能说说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这么多数学信息,主要说了哪几件事?
关于小熊搬砖盖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还剩24块没搬)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准确,谁能把小熊搬砖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呢?关于小兔盖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谁能把小兔子盖房子的信息再大声说一遍?师边指边说:信息经过这样分类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当遇到信息较多时,我们就应该像刚才这样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我们一起读一读小熊搬砖的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块砖?”这个问题有点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活动二解决问题1
同学们看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
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师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讨论好了,哪个同学愿意代表小组交流一下?
实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做法想下来交流?
(4×5+24=44(块),他列出了综合算式。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得吗?这种做法我们以后还会学习,今天先不研究,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分步算式。
刚才我们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种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根据“每次搬4块,已经搬了5次”。求出“已经搬了多少块砖”,再根据已经搬的砖和剩下的砖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砖。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师板书:
4×5=20(块)
20+24=44(块)
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先用乘法求出已经搬的砖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块砖,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两步计算。
活动三:解决问题2
师:同学们帮小熊解决了搬砖的问题,小兔子着急了,说:快来帮我们吧!
还有几只小兔没有房子住?
请同学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学愿意起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书:3×4=12(只)
(生交流,师板书,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你现在明白了吗?自己改正一下
小结:同学们看,刚才我们帮小兔解决问题,先算乘,再算减,这就是乘减两步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小猴摘桃
活动四:
课堂总结:老师发现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不但会动脑思考,还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更棒。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
《乘加、乘减》是苏教版第三单元第七课时的内容,本节课学生要会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加、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能根据图意列出乘加算式,能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运算顺序,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难点是能在计算乘加乘减式题中发现规律,并能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本课的教学不如以往《两步计算式题》的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师提出和说了算。而是学生从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而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主题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我认为,这才是本节课算用结合的真谛。
本节课利用金鱼一共有多少条来导入,先出示3个鱼缸,每个鱼缸里都有4条金鱼,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条?”。这里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在接着出示一个鱼缸,可是这个鱼缸只有1条金鱼,现在提出疑问现在该怎么计算“一共有多少条金鱼?”学生就很容易由前面的经验引出乘加算式。有了情境图的理解,学生较容易的就知道乘加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减则是个难点,学生比较难想到,这时候需要引导,假设:最后一个鱼缸也有4条金鱼,就是4个4,可是其实鱼缸里并没有4条金鱼,所以要把多补的3条去掉。利用这样的情境来理解乘减算式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这对学生思维来说是一个难点,我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够妥当。有部分学生还是不能理解,不能很好的运用到其他题目中。
在巩固练习中设计果园的一角有美味的水果,空气清新,景色优美,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主要的设计意图就是学生结合主题图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学生动手计算偏少,大部分由学生口答。
2、在新授课讲解从情境图中引出乘减算式这一步骤时,时间把握不好,学生思考时间太少,这一难点没有突破。对于例题中学生想到的可以补上3条金鱼,其实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上3条金鱼,列出乘法算式,4×4,接着再去掉补上的3条金鱼,这样学生可能更好理解乘减的这种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题中,最后一盘只有2个桔子,也可以引导学生补上3个桔子,列出乘法算式5×5,再去掉补上去的3个桔子,最后列出乘减算式5×5—3=22。我想这样是不是能更好的达到本节课“图式结合,以明算理”的效果。
3、在练习环节中的摘苹果游戏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巩固练习的设计有待思考。例如:在练习中课设置贴红星:每次贴3颗,1次,2次、3次,最后再贴一颗,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
4、乘减部分是本课难点,在这部分处理的太仓促。要是能进行乘加算式与乘减算式进行对比,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5、在果园情境图中,在处理时要是分块汇报更好,西瓜组,燕子组,梨子组,长颈鹿组。那么这里可设置超链接,譬如:学生提出西瓜有多少个?就可点击西瓜出示问题,学生列出算式后,再点击出示算式。
6、教师说的偏多,应该将课堂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多让学生说说依据情境图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
7、教师课堂语言有待提高,教师亲和力不够,课堂组织管理、教师板书设计有待加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4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4+4+4+2=4×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4×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4×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4×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
(1)出示例64×3-2=。
(2)提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3、算一算。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4、看图列式。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题。
先让学生独立读图填空,再交流。
第4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列式计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课前思考1:
教师用实物摆放的形式引入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再放手让学生列算式,引导学生经历由连加算式到乘加算式的过程。考虑到这是学生一次列乘加两步计算的式子,因此,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图意逐步明确认识,要联系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想到“可以先算3个4是多少,再加上2个”,从而认识到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如果有学生能由图意想到乘减算式4×4-2,可以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结合图意说清楚思考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一并理解乘减算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4×4-2的算式,那么在例题教学后,再出示“试一试”中的乘减算式提出来,引导学生先尝试计算,再总结方法。也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联系具体问题感受乘减算式的含义,掌握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课前思考2:
例题的教学,教师其实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列式计算,然后根据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只想到连加,教师要加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得出用乘加或乘减的方法计算。
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所列算式的含义,并根据对算式含义的理解确定运算顺序。
课前思考3:。
本课是在孩子学习了1-4的乘法及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再加之孩子加法的经验,应该说乘加混合的算式并不困难,关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能正确地列出算式,另外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图让孩子再观察的基础上自己先列出加法算式,然后观察算式,得出有几个相同加数连加,并利用旧知识改写成乘法,从而得出乘加混合的算式,计算只要老师强调一下,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
课后反思1:
这部分内容根据图意列出乘加、乘减算式并不难理解,学生能够独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中存在着问题是数错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图的习惯。
学生根据情境图列出乘加的算式并不难,只是在练习中遇到列乘减的算式时,不能正确地列出来。如4×3+2可以写成4×4-2,这与学生的思维有关,他们对图上存在的,直观的都能正确把握。还不能进行假设,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这方面(逆向)的思维训练和培养。
课后反思2:
正如孔老师所说,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看图把一个用乘加能算出题目,逆向用乘减来算,部分学生一下子就反应不过来,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可以采用一些小策略,比如有些学生实在弄不明白,我就请他们先把其中的一份先补满,可以画出来补的那几个,然后用乘法算出总数,再去掉自己自己补进去的.就是一个连减算式了。
课后反思3: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可观察、思考的素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增加思维含量,启迪学生思维。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还剩下几条鱼?”这个问题,教师采取了较为开放的教学形式,在充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但学生的思维不活跃,一个班没有一个小朋友提出第二种方法。
3、注重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在不同的体验中应用。通过练习体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思考。通过速算体验,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层次学生得到关注,通过组间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二
课内比教学,教学大比舞活动,在我校有计划进行着。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这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三
乘加、乘减应用题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本课重在根据问题,想出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计算。但在做练习有的学生列综合算式计算时,碰到先乘再减,并且乘号在后面的,本来不用添括号的,可学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号加上去了。从这看出学生对小括号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还需要加强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
这节是关于乘加乘减应用题的巩固练习课,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并掌握并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加、乘减混合算式运算过程理解的基础上安排应用题,让学生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教学“混合运算”从学生熟悉的购买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由购买商品的事例入手,说出一个混合运算的算式以及运算过程,本课设计能根据学生的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层层深入,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动手摆,动脑想,动笔算,逐步发现“混合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顺序。新课标中指出,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否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是否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正是我们教师必须所关注的问题。在教学本课时,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重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时候,关注了学生语言的发展。
通过这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混合运算”计算格式以及运算顺序,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出现了如“24元可以买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钱?”等学此类的问题学生感到困难,乘加、乘减、除加、除减这四类问题学生刚刚接触,虽然上册的教材偶尔也会出现,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理解。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乘加、乘减的式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学重点:掌握乘加、乘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情境图理解乘加、乘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马?(口头列算式解答:3×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开。
1、“一共坐了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请思考一下,把算式写在数学本上。
2、汇报:可能有:3+3+3+2=11(人)3×3+2=11(人)。
3+3+3+3-1=11(人)3×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4、揭示课题: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你们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乘加、乘减)。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5、运算顺序: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齐读一遍)。
7、小结: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做一做第1题)。
第二关:算一算()(做一做第2题)。
1、4×3+4=2×3-3=5×5+5=。
4×4-4=5×3+2=4×5-4=。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3)4×3+4=表示什么意思。
2、(练习十二第1题)。
5×3-5=5×3+5=5×4+5=。
5×2=5×4=5×5=。
(1)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关:解决问题()。
1、练习十二第4题。
2、哪个图形中的个数多?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练习十二第5题)。
3、课堂评价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个?”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五
1、 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 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三、 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 归纳。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 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 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乘加乘减教案篇十六
1、能够根据图形列出乘加与乘减算式,初步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了解算式各步的含义,算式的意义。
3、能够用乘加乘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数学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那么你一定能根据1个乘法口诀写出2个乘法算式,我们一起试试看!大家举手回答。(出示ppt)。
(生答)注意点明:四四十六只有一个乘法算式。
师:看来大家对口诀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秋天到了,我们的苹果熟了,说出苹果上算式的得数,算对了,苹果才能摘下来!举手回答!
(生答)。
生:一个玉米杆上有3个玉米,有4个玉米杆。
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玉米?
师:很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解决一下***提出的问题!在本子上写出算式。
生:3333=123×4=124×3=12。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列式子吗?
(生答)。
生:2个。
师:那么你能解决小熊的问题吗?现在一共有多少玉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结果!列好的`请坐好,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你做好了!
生:3332=113×32=11。
3333-1=113×4-1=11。
师: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答)。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都列出了几种算式?(生答)那现在你们会列多少个算式了?
(生答)。
生:1个。
师:把算式列在本子上,我们比比看,谁列的式子又多又正确!
生:3331=103×31=10。
3333-2=103×4-2=10。
师: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列出这4个式子的同学骄傲的举起小手给大家看看!你们真棒!
生:跑走了2辆小汽车。
师:那么你能求出现在一共有多少小汽车吗?自己静静的思考一下,举手回答,怎么列式!
生:2x42=10。
3x4-2=10。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看看仔细观察这一组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3个数,都有乘法和加法。
师:那么这一组呢?
生:都是3个数,都有乘法和减法。
生:乘减!
师:同学们真棒都快成为数学家了!
(生答)。
师:乘加乘减算式,先算乘后算加减。我们做个题试试好不好?(出示ppt)。
师:好,把式子写在练习本上。
生:4x43=19。
4x5-1=19。
师:各部分表示什么含义?
(生答)。
之后做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相信大家肯定收获不少,那么我们就来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