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年味为话题高三范文(22篇)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总结是唤醒记忆,铭刻成长的神奇力量。在写总结时,不要忘记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汲取教训。下面是一些备受推崇的总结范文,相信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一
我有两个老家,一北一南,奶奶家在江苏的徐州,姥姥家在江西的赣州。每次过年我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坐火车来回跑,但不管在哪儿过年,对我来说都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可以看到我最爱的奶奶和姥姥。
春节时的北方,白雪皑皑,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枯黄的小草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翠绿的麦苗躲在雪被子下呼呼酣睡。但不管风雪再凶猛,路途再遥远,也阻挡不了我们和家人团聚的决心。
一到家我就和小朋友们疯玩了起来,我们在雪地里用一根木棒顶住一个大竹筐,下面撒下一些小麦,用一根绳子牵着木棒远远的躲在树后,会有贪吃的小鸟中了我们的圈套,被罩在筐下,我们雀跃地奔向竹筐,轻轻的掀起一角,小手慢慢的伸进去,闪电般的张开手掌抓住小鸟,看着小鸟可怜兮兮的叽叽叫着,它一定是想它的妈妈了,想着我们找不到妈妈时的害怕,我们就会把它放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总会包我最喜欢吃的羊肉饺子,看着那么多饺子欢快的跳进沸水里,泛起一朵朵浪花,我早已垂涎欲滴,盛上一大碗热腾腾的饺子,我的小脸蛋立刻埋进了碗里。吃完饺子我便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一趟走下来,口袋里已经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红包,真/是一个丰收年啊!过完年要离开的时候,奶奶每次都不敢送我们,听爸爸说她是受不了分别,我也不太懂,我也很舍不得奶奶,可能她和我想的一样吧。
春节时的南方,生机盎然,到处都是暖烘烘的。公园里已经有些许花草嗅到了春的气息,悄悄的探出脑袋来,田野里的菜苗也已抽出了新芽,从地里窜出来,扑棱棱挺直了腰肢,调皮的吐出细细的小舌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我最期待的就是姥姥做的米糕,就像馋嘴的猫咪围着金鱼缸焦急的转圈儿一样。米糕黄澄澄的,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津津、软绵绵,吃的我根本停不下来。妈妈说我小时候哭闹时,姥姥就会夹起一块米糕往我嘴里送,我立刻破涕为笑。这让我想起了姥姥搂着还不懂事的我,教我唱歌、拍球、识字,天底下最温暖的就是姥姥的怀抱。
每年过年我都像候鸟一样跟着爸爸妈妈来回奔波,虽然有时也会感到些辛苦,可是看着平时凶巴巴的爸爸在奶奶面前却像只听话的“小绵羊”;看着总是批评我挑食的妈妈却在姥姥家的饭桌上“挑三拣四”时,我明白了亲情的味道,在爸爸妈妈面前,孩子不管多大永远都是孩子。不论在哪儿过年,都各有各的味道,我期待下一个春节来个“南北大团圆”!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二
年味会不会变呢?这是我小时候的疑惑,可如今,我能准确的给出答复:年味变了,随着人的变化而转变。
题记。
在小时候,我总对着窗户外的绿树青竹张望,期盼着年的到来。我父亲和另外三个伯伯是四兄弟,这也意味着我也有三个兄弟姐妹。每当过年,他们都会回家过年,10来个人,欢聚一堂,可热闹着呢!贴窗花,挂我写的对联。吃着三伯伯从郴州带回来的食品,尝着我父亲的拿手好菜,大家是赞不绝口!我和我的堂哥玩得很要好,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在旁边的山脚上狂奔,在附近的陡坡上滚雪球,堆雪人,可不快乐了!我的大姐,年龄和我母亲年龄相仿,也有着30多岁了,一直在北京工作,和二伯住在一起,一年也只有这个时候回来一次,大姐人很好,在我和三个眼里就是“柴达木盆地”“聚宝盆”每年回家就给我们一个大红包!二姐在北京念书,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每次见到都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陌生。在小时候,年,成为我最向往的一段时光,年,象征了快乐。
年龄稍大了,年在我眼中便成了绝佳的避免学习扰乱身心的胜地。这天,我又迎来了年。我的堂哥来了,我又邀请他出去玩耍,可这次,他拒绝了。理由是:“我要和同学聊天。”整个过年期间,他一直捧着手机,二姐已经四五年没来了,大伯伯一家,因为大姐生孩子的事情,在北京没有回来,当然,这也值得高兴,因为我当舅舅了!这个年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过年,也不复往日在我心中的地位了,仅仅是个避免学习扰乱身心的地方。失去了其独特的味道!
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何不能放下手机,亲近家人,保持良好的传统,关爱家人,共创美好未来。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三
每次回老家过年,都能让我提前一个月开始期盼。有因为电视、因为乡村生活,而其中与春节最有关的,是到处都充斥着的年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章在抱怨没有年味的年夜饭,餐桌上,没有应该出现的温情,而是人人都在看手机;没有鞭炮,总觉得冷冷清清。
但是老家的春节从未缺少过年味。
只要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每顿饭都是年味。最普通的一顿饭,就烧一大锅稀饭,炒盘肉,炒盘素菜,甚至可以是一两顿前的剩菜。一大碗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稀饭从厨房端到屋子里,然后是一筐同样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因为是自己包的,面色有些发黑,菜也端了过来,最后,一小碗腐乳。家里的两条狗也从厨房草堆里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等着吃上几块骨头。
站着、坐着,随意,先来一个包子,再一碗稀饭下去,通常就够了。没有规矩,没有礼仪,聊天的内容极为随意,谈话声中热热闹闹地结束一顿又一顿的饭。有一回聊到舅舅小时候,妈作为大姐声情并茂地描述他有一次不肯干活被姥姥追着绕整个村庄跑了一圈的事情,舅舅因为喝了点酒,脸很红,此时又很是尴尬,只能时不时地笑笑,只给人一种感觉:腼腆、害羞,这真是与他平时的形象极为不符,然而旁人丝毫不打算给他面子哄堂大笑。
浓浓亲情,不是一种年味?
春晚,绝对是过年的标志。一楼二楼各有一个电视机,二楼还开了一桌麻将,于是一楼就有点冷清了。冷清归冷清,反正是在看春晚,没有太大差别。偶尔外面也有放炮、放烟花的,实在无聊就跑出去看看。天空乌黑乌黑的,记忆中很多年前天上都是星星,现在也没有了,倒是时常看见远处有一个很亮的红点飘忽不定——孔明灯吧。突然远处一个亮点飞速上升,“嘭”的一声,炸开一朵菊花,紧接着一个,一个,“嘭嘭嘭”地炸开,不过消失得也快,还没有达到色彩斑斓、应接不暇的效果。远处花朵盛放完毕,感到烟花落下的灰尘也慢慢进入到院子扑面而来,或许只是心理作用,但我还是回了屋,关了门,继续看春晚。屋里暖和,狗总是喜欢赖在那儿打瞌睡,不肯去房外的厨房里睡觉。我便一边看春晚,一边撸着那只比我还大一岁的老狗——它的眼眸子从始至终一直是乌黑得透亮,我很喜欢。直到姥姥把它赶出去。
一起守岁,又是一种年味。
其实,这段时间,年味无处不在。
有这样一个环境,这样的一群家人,我从不怕年味有一天会从这其中消逝。尽管每个人平日都在大城市里打拼着,累着,辛苦着,回到这个真正的家时,却是快乐的、温馨的,忘掉生活的劳累,和家人一起过年,一个充满了年味儿的年。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四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渐渐开始淡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年味也自然而然地变淡了。
古人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景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难觅了。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我,快过春节时,总要和父母开车回去,即使累了也因为能回老家而消散。大年初一,我们起得很早,不停地搓手取暖,颤颤巍巍地点燃了一支香,开始放鞭炮。我拿出鞭炮,急急忙忙地把引线找出来点上,用力往空中一扔,鞭炮“啪”的一声,在天空中回荡起一记响亮的爆炸声。吃完年饭,我便与家人一起包饺子,我用我那细弱的手指拿起了擀面杖,开始磨面皮。面皮张开放在桌子上,我便舀了一点馅,再一点一点捏紧。包完饺子,我扛出一把梯子,拿了一盒糨糊,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贴春联,正门,小门都贴上了春联。鲜艳的红纸上,站着一个个龙飞凤舞的毛笔字,在向我们颔首致意,我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泛起一阵激动。紧接着,大家便一起贴桃符,据说桃符能避邪,保大家平平安安。下午还有舞龙狮表演,那两条龙都有二十几米长,舞龙的叔叔身强体壮。他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上窜下跳,来回穿梭,舞得我们眼花缭乱,浮想联翩。
不知道变淡了的年味,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美好,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们身边?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五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花帽……”一听到这童稚的歌谣,你一定会闻到过年的味儿了。
在传统的节日里,过年是最像节日的,它没有清明节的凝重,没有端午节的匆忙,也没有中秋节的内敛,它也不像西方的圣诞节蒙上神秘的宗教色彩。如果把节日比作酒,那么在我们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过年”无疑是一坛陈年佳酿,其酽酽浓香让人闻着就会醉了。
酽酽的年味儿,弥漫在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忙碌的身影上。进入腊月天,乡下就开始忙“年”了,腌腊鹅,灌腊肠,晒汤圆粉,家家户户的门前像开博览会似的挂出一串串的腊物,摆出一蒲团一蒲团的圆子面。镇上、城里的超市渐渐人头攒动了,妇女、孩子一个个手里提着大袋子,好像要把全市场的年货都搬回家。这是前几年的情景了,如今还有另一道风景线,那就是外出务工的人们忙着从天南海北的大城市往回赶,乘着飞机,坐着火车,搭着汽车……。这时候,你在城镇乡村的路道上,每天都会看到穿着时尚的曾经的种田人匆匆返乡,他们的手里提着大包小包,抬着家用电器,他们的脸上飞扬着自豪与欢喜,不少的人还带着私家车“衣锦还乡”。留守的老人孩子早已在村头翘首张望,见到谁家从外面赶回的人都亲热地打招呼,候到了自家人便赶紧簇拥着回屋去了。见此情景,你一定会想像到那一家家一户户围桌团圆的温馨与和谐。
酽酽的年味儿,氤氲在贴起来的大红春联上,响起来的震耳鞭炮里。除旧迎新,家家都把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对联纸刮干净,然后把崭新的春联贴上去。早些年,乡下的春联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现场书写的;近些年方便多了,你尽可以到集市上挑拣,选出最合自己意的,有招财进宝啊,有吉祥如意啊。刚过午分,就有人家耐不住性子提前放了鞭炮,这一带头不要紧,紧接着便“噼噼啪啪”震天震地的响,五颜六色的烟花也“嗵、嗵、嗵”地在空中绽放,整个的一个喧闹的世界。趁着炮声间歇,伸头朝外面一望,嚯,铺天盖地的都是红,热热闹闹的红!
酽酽的年味儿,还贮藏在金元宝似的饺子里。过年吃饺子是一种传统文化,它象征着团圆美满,来年交好运。虽然如今城里的超市卖的饺子品种多样,但是许多家庭还是选择自己动手包——年三十晚上看春晚包饺子是家家的“定点节目”。取一张饺皮儿放在手心,用小勺子舀上馅儿放在饺皮中间,手指头轻轻收拢,一只饺子便做成了。人们还常玩试来年运气的小游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看谁在吃的时候盛到。大年初一吃饺子,年年如此。烧开热水,把饺子放进去,用勺子轻轻翻动,不一会儿一个个饺子像白莲花一样盛开在水面。吃饺子时,大家都希望能先盛到那包有硬币的,但结果不管是谁盛到了,一家人全都祝贺,满屋子都是幸福的味儿。
酽酽的年味儿,如一坛老酒似的年味儿,人们喝着它,在喜庆中盘点刚刚过去沉甸甸的一年,又在无限的希冀中酝酿着新的一年。
2.高三语文试卷及解析。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六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一群小孩子捂着耳朵在屋前放起了鞭炮。“啪”地一声,吓得我全身一抖,扭头就跑。
“天天,快回来包饺子啰!”家里传来了妈妈的叫喊声。“来啰!”我一面答应着,一面朝家里跑去。一到家,发现大家都已经围在桌子旁边,准备开工了。我赶紧洗了手,坐下来。正当我准备包第一个饺子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声音:“等一下!先贴完对联,放完鞭炮再包饺子也不迟嘛!”我转身一看,是风尘仆仆地刚从外地赶回来的舅舅。“哦!是小豆呀!好吧!那我们就先贴对联儿!”奶奶笑着说。
舅舅从袋子里取出了一副对联,与爸爸一起在门框上刷上浆糊,然后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我们几个小孩子帮不上忙,就拉着奶奶的衣服求她给我们讲故事。“好,好,你们几个小鬼精。”奶奶慈祥的笑着,给我们讲起了放鞭炮和贴对联的由来:传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做“年”,它可恶极了,十分喜欢吃人,所以人们都很怕它。后来人们发现“年”非常怕红色和“噼啪”声,于是在门外贴了红红的纸条,在屋外放起了鞭炮,于是“年”再也不敢来了。我听了,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贴完对联,就开始放鞭炮了。舅舅一点燃鞭炮就跑到一边,捂住耳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鞭炮声种,年味不知不觉又浓厚了许多。
弄完这些,我们赶紧回到屋里开始包饺子。包饺子对于我来说,是再困难不过的事了。每当我捏好了饺子,那里边的馅儿就都迫不及待似的,从面皮的缝隙里钻了出来。我急了,又用小拇指把馅儿给戳了回去。当我把左边的饺子皮捏紧时,却发现右边的馅儿又偷偷溜了出来。我哭笑不得,觉得它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我把头伸过去,发现妈妈和奶奶包的饺子就像一个个元宝!漂亮极了!奶奶看着我,慢慢地对我讲起了饺子的含义:饺子,谐音“交子”,是新旧交替的意思,寓意着吉祥如意。它的外形酷似一个元宝,寓意着来年招财进宝。我听着奶奶的解释,点了点头。我瞟了一眼爸爸包的饺子,“坏笑”了起来。爸爸包的饺子比我还差,不过,倒是像极了“海参”!弟弟满手沾满了面粉,趁妹妹不注意,就在她脸上涂了一笔。妹妹见了,也在弟弟的脸上画起来。我喊了一声:“喂!你俩干嘛呢……”话还没说完,弟弟就在我脸上添了一笔白胡子。于是,家里就多了三只“小花猫”。
饺子包完了,奶奶把饺子放到锅里去煮。不一会儿,饺子就煮熟了,我往锅里一看,咦?怎么有只巨无霸饺子呀?再一看,原来是爸爸包的“大海参”呀!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七
戌狗年悄悄地走了,亥猪年轻轻地来了。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故事,唯一不变的是:我家一直传承下来的年味。
大年三十,因为太爷爷太奶奶不在了,所以爷爷輩的兄弟姐妹开始的亲戚,每年会轮流宴请年夜饭。这一天,我们全家穿戴一新,来到事先预订的酒店。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叙说着各自的家常,吃完饭后就各自回家了。自打我记事以来,每年都是如此,说来也没有多大的乐趣。
新年的第一天,自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后,杭州的新年清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只留下了一份清冷。一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来到灵隐寺烧香、拜佛,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这里人山人海,我都是被推挤着进去的,全然不需要自己行走,好像杭州人民都来这里过年了。
乡下的新年气氛可要浓厚多了。去完灵隐,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外婆家拜年。一到乡下,就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子们在路上你追我赶,不小心碰到个大人,也会顺口道个:新年快乐。外婆家有个人人爱——火盆。每每天气寒冷,人多的时候,外婆就会把这个宝贝拿出来,春节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可能少了它。我们会放一些材火在里面,点燃一根火柴,大火就在盆里熊熊燃烧着,大家都围坐在四周取暖,真是秒不可言。
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很多,妈妈就会带着我去每个姑婆婆,姨婆婆,舅公家拜年。我们每天吃了这家到那家,几天下来人都胖了好几圈。有时我真记不过来哪个是哪个,碰到女的来句婆婆,碰到男的来个公公,总不会出差错。
新年有的玩,有的吃,更让我开心的是:还能收到很多红包。哈哈哈!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八
中国人最重过年。于是便创造性地有了“年味”这个词。年味可能是奔波于一家又一家市场超市,可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能是家人围坐共叙天伦。我觉得,年味就是,在那一刻,社会软化了。
在新年到来前许多天,电视上就开始播放关于回家团圆的广告。一个在炽热的非洲土地上工作的成年汉子,在回家的路上像个对妈妈穷追不舍的孩子。先是破旧颠簸的面包车,再是飞机,然后是拖拉机,身体追着自己跑得太快的心一路到了东北。当已经受了许多个太阳暴晒日子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到雪,故土北国的雪,哪里去管什么冰碴子疼,那汉子索性睡在雪堆上大呼痛快。接着家里的母亲正在问儿子回来没,饺子已经下了。最后的一句话最让我感喟、泪水盈眶:“我们每个人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相信许多人是一样的,像一群群候鸟在每年特定的时候集体迁徙。而若问为什么,大家的回答是一致的:家是心之所在。家是那个最柔软的栖身之所。
大到城市里的明争暗斗,小到学校里的激烈竞争,整个社会像个巨大的钢铁机器,这里那里轰响一片。每个人脸上也是钢板一般的,即使因趣事快乐一阵子,那也只能意味着事务越积越多,学业越来越重。于是社会像笨重的火车,喘息着、倾吐着,迈着钢铁般不容置疑的整齐步伐,裹挟着摩肩接踵、无处安身的人群突突向前。人们都很“忙”,“忙”意味着“心亡”。空虚的心装在棱角锋利的社会容器里,人们难受呻吟。春节像是为人们预备好了的,它无私地说:“来吧来吧,将钢铁熔化。”于是人们意识到自己在茫茫漠漠的世界里仍有暂时的归宿。这一刻,心活了,柔软了。社会软化了,在人们兴高采烈的举觞交杯中,充溢着相互温柔怜惜的目光。
我认为这便是年味了。除夕夜我悄悄出门,大街上一个人没有,路灯此时似乎不再是为照明而用,它橘黄色的光温暖可触,像家里大家围着的火炉,是热的。偶尔几辆车过去,我会想任何人在此时都会在黑夜里健步如飞往家赶。商店都歇了业,在平时会感到冷清,这时我便欣喜更多人以不定的数目聚于一隅。整个城市,放眼看吧,有灯火的地方就有真诚的交谈,爽快的大笑,餐桌上人们边吃边评论着春晚有多难看。十二点,正是四下安静的时候,有个地方突然率先放起烟花,抢着要头个宣布新春来到。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九
也许,这就叫年味吧!在年的开端,人人都会为这喜庆的佳节书写下一个校标题,给自己生命的崭新日子一份心灵的承诺。一家人都团聚在家中,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食物。大家边品尝着旧年里靠自己的双手取得的果实,边辞旧迎新。大人们总是有讲不完的话茬,小孩们总有吃不完的美味。
而我也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眼睛,更重要的是一颗诚恳的心去发现年味儿,感受年味儿!走在熙熙攘攘的五马街,望着络绎不绝的人,我略有所思。走进一家别具特色的饺子馆,店内座无虚席。一股股浓厚的饺子香味扑面而来,孤身坐在空余的一桌。不一会儿,热情的店员端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旁边有些醋、香油等美味的佐料。店员还精心介绍道“饺子象征着团聚合欢,也有‘招财进宝’的含义……”,隔桌的吃客也津津有味地品味着,似乎饺子里包含着对来年的一种美好期盼。老老少少脸上笑意盎然,无忧无虑地感受着年味。
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还向我问了声“新年好”,那种友好的感觉让人感到如此的温馨,真可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呀!但心中又有些无法讲述的悲伤与苍凉在心中回荡着,情不自禁地想起刚刚瘫倒在路边的乞丐,没有人来关心他,只有成群的苍蝇陪伴着他。
新年之际人人都是合家团圆,而他只能把此当作一种“奢侈的欲望”,并不是因为他心中年味越来越淡,他心里是非常想过年但找不着年味儿。因此,我觉得春节渐渐质变为一种具有内涵文化,但应让每个人都能得到享受,这样年的意蕴与风味才会遍布于社会!若这也是一种年味,那么它只让我感到丝毫的落寞与凄凉。
走出饺子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家家的热闹店面。挂着喜庆的红灯笼,贴着洋气的年画海报,给温州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一些店面已开始紧张不絮地打扫,到处洋溢着欢喜的气氛。一些人也在购买新的衣裳,热情井喷。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
又是一年春节,窗外听不见以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个冷清的年夜饭,小孩子说几句吉祥话,讨个红包,便都回各自的房间去了。年过得凄凄冷冷的。我早早地躺在床上,听着窗外一辆辆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不禁回想起小时候在祖母家过得年。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和妹妹都乐得不得了。一到腊八,祖母就坐不住了,带着我和妹妹开始大扫除。祖母极其爱干净:窗帘,取下洗净;楼梯,一阶一阶地用抹布认真擦洗;碗盘,逐个洗得光亮如新;地板,拖到可以照出人的全影。我和妹妹也不闲着,一会儿拿扫把“打战”,一会儿在地板上“滑冰”。祖父看见我们玩闹,便笑,走过来,用手指在我们的鼻梁上轻轻地刮一下,慈爱地叫我们“小捣蛋鬼”。
刚到小年,我和妹妹就等不及了,呼朋唤友,迫不及待地把准备过年才放的鞭炮拿出一大半,组成一支小分队,到田间地头放鞭炮去。
我们将鞭炮放在田埂上,让一个胆子大的孩子点起一支随手拾起的枯麦秆。他一手拿着麦秆,一手招呼我们都躲到他身后。我们都屏气凝神,注视着那根渐渐靠近引线的麦秆。一看到引线被点燃,我们便纷纷躲到邻居伯伯家的麦秆堆后,头齐刷刷地探出麦秆堆,仔细观察引线的长短。与我们同来的小黄狗倒是一点也不害怕,小碎步跑到鞭炮旁,左嗅/嗅,右闻闻,任凭我们怎么叫都不理会。它还转过头来,对我们“汪汪”地叫两声,好像在说:“这是什么东西呀?把你们吓成那样。”
突然,鞭炮炸开了——噼哩叭啦一阵响。这可把小黄狗吓得不轻,一下子跳出一米多。我们看着它在田埂旁吓得发抖,笑得直不起腰。
春节一到,年味就更浓了。一到下午,老人围坐聊天的声音,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小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此起彼伏。每家每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到家,便将家中办喜事才用的大圆桌搬到院子里,摆出一圈木长椅。一张张圆桌就如一个个圆滑的汤圆,团团圆圆。
当每家的长辈一落座,家家户户的厨娘们便从自家厨房中端出一道道自己最拿手的好菜,端到各张桌上。菜一到桌旁,厨娘们都会说一两句吉祥话,以示对大家的祝福。一道道菜香气诱人,刚一沾桌,便引起了一桌人的哄抢,小孩子们叫着嚷着,好不热闹。
刚吃到一半,孩子们便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有的喊着要父母给压岁钱去买鞭炮,有的孩子索性在圆桌下玩起捉迷藏。小孩子们最喜欢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圆桌下玩捉迷藏了,偶尔有一两次撞到了桌边,无论多疼也只是苦笑一两声。因为长辈们说,过年哭是不吉利的。
现在的春节,除了年夜饭,红包和毫无看点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外,别无它物。年过得越来越冷清,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孩子的心性变了,抑或是那岁月偷走了该有的年味罢!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一
正月十五,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算真正的过完了。所以,大家都欢聚在一起,吃汤圆,赏月亮,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
今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妈妈就特意包了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汤圆,之后我也帮妈妈做巧克力汤圆。首先用温水与汤圆粉一起和面,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要用温水和面,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面粉。和好面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备用,然后把巧克力剁碎,将剂子按扁,中间直接包入巧克力,也可以加上葡萄干等零食,我在封闭汤圆口时,一不小心,汤圆的肚皮就如八月的石榴般破了一个大洞,我急忙取了一点面皮“缝补伤口”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的动作也灵活多了,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包好了汤圆,挨个把汤圆“扔”到锅里去煮。
十分钟后,汤圆煮好了,我定定地看着妈妈捞汤圆,恨不得把一锅汤圆全都吞下去,当汤圆端到我面前时,我赶紧吃了一个,甜甜的,很好吃,我闭上眼,安静地享受汤圆,那股香甜的滋味也慢慢流进了心田……“巨无霸”也被分入妹妹碗中,落入口中,真不是盖的,大,真大,她咬了好几口,才咬到一滴点的馅,真苦了爱吃馅的妹妹。
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汤圆的味道是甜的,元宵节的味道是甜的,年味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二
盼望着,盼望着,寄托着亿万人念想的新年就这样,登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我们欢呼着,我们舞蹈着,我们狂欢着新年啊,你终于来了!
如果新年是一档节目,那么则分为两个频道,一个是孩子们的天堂,一个是大人们的安乐窝。两者虽截然不同,可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首先闪亮登场的就是孩子们,他们的新年,无谓就是几样东西组成:压岁钱,新衣裳,玩伴,还有至关重要的鞭炮。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东西,让我们小孩子的年过得开心快活,优哉游哉,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在过年的时候,除夕夜那晚,我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心急的一路跑去相熟的玩伴家,也等不及准备好打火机什么的,就匆匆拿上钱,向着那对面的商店狂奔而去,一路上弥漫着烟花的余味。以前只是觉得这种味道很难闻,呛鼻子,现在倒是认为这就是年味啊!买过鞭炮,接下来就是欢呼声和鞭炮声接踵而至,别提多热闹了!这就是孩子味的年味!
而大人们比起孩子们就更加快活了。大人们辛苦了一整年,为了家人们劳累奔波的一整年,风尘仆仆。而在新年,他们终于可以,卸下包袱,好好洗去劳累,灰尘,迎接新的一年!他们的新年是释放压力。打牌,放烟花,做元宵,做甜酒冲蛋各种各样,目不暇接。
在除夕夜,我的父母和叔叔他们相互默契的聚集在一家,凑在一起打麻将,打纸牌,三五成群,比孩子玩的还要开心。到了十一二点,便拿出准备好的烟花,放烟花,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便绽放在黑漆漆的天空,为忧郁的黑夜平白增添了几分美丽。这就是大人味的年味!
甜蜜,浓情,快乐,感动这些情感糅合在一块,这就是年味!年味是家人们的团聚,是情侣们的团聚,是孩子们的团聚,是爱的团聚!新年会离去,但年味不会消逝!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三
多数人认为,淡了,淡了,年变了,少了以往的热闹和喧嚣,少了以往的自然与纯朴,也少了那种的对美食的冲动与渴盼。
而我还是带着期待,带着喜悦,盼望着新年的到来,畅想在那别样时刻寻觅童年的稚气和真实的自我。
不管怎样,第20xx个新年终究还是如期而至。
除夕是新年的预兆,是团圆,也是责任。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一家人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吃个饭。今年,我和爸爸妈妈照例来到乡下外婆家吃年夜饭,一进门,外公、外婆忙碌大半天的的累累硕果映入眼帘:丰盛的菜肴摆满了灶台和餐桌,热气腾腾的火锅、浓香扑鼻美酒、最显眼的已不是那大鱼大肉,而是那翠绿欲滴的各种青菜。年夜饭上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推杯问盏、谈笑风生,诉说着旧年的美好和对新年的憧憬。外公总结道:20xx年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恬恬成功考入省城就读初中。听到这让我欣喜不已,我这05后崭获全家最大的成功,已悄然成为家庭中最为耀眼的成员。我和弟弟吃完饭后一起燃放烟花,感受那瞬间的绚烂。
年夜饭后的重头戏毫无疑问是春晚。春晚是中华民许霆门大家庭的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20xx年春节晚会延续了设立分会场的传统,一会北京、一会珠海、一会山东、一会海南一会贵州,坐在电视机前看那载歌载舞、听那说学逗唱、闻那日新月异,新时代的新气象,不断冲击的我们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五,四,三,二,一,新年好!手机铃声顿时热闹得让人手忙脚乱,来自亲人、朋友的祝福成为新年的第一道靓丽风景。
那菜肴、那美酒、那畅谈、那烟花、那晚会、那祝……在我心中凝成一个浓浓的“年"字。也许,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年味: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个年夜饭,总结一年的收获,畅谈来年的愿景,看一场文化盛宴,老人家看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后一辈向父母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年味真的变了,变得更健康、变得更接近、变得更实在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味其实也没变,目标仍就是团团圆圆、主线仍就是浓浓亲情、期望仍就满满当当。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四
时间就象飞箭一样,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冬爷爷送走了秋姑娘,他轻轻呵了一口气,大地便披上了亮闪闪的银装,伴随着飞舞的雪花,我们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年味,我们也知道期盼已久的春节快到了。春节是孩子们的幸福时光。
春节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睡懒觉。每日睡到自然醒。平时早就被音乐吵醒了。
此时离春节还有6天时间,我们全家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妈妈下班回来,连忙写购物的单子,写完以后。便开车去超市,我们去超市的路上,看见街真热闹。连树上都已经挂上了彩灯,看来我们还是晚了一步,连政府都比咱们快。到了超市,哇!简直是人山人海!人群涌动!笑声不断!比往日的超市热闹好几倍。一楼是食品专区,一样样令人垂涎三尺的零食、甜点、蔬菜、水产品、水果都摆放在货架上。我兴奋得跑到水果区去拿我最喜欢吃的金灿灿的橙子,它好象在对我笑:“小姐姐,快把我买回家吧!我可是它们当中的大王。又香又甜。我毫不犹豫地把橙子放进我的购物车。妈妈看地目瞪口呆。哈!我对妈妈眨眨眼,吐吐舌头,谁叫妈妈今日答应一切由我做主呢。接着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和肉类区,那里的白菜又香又嫩,菠菜翠绿欲滴,红辣椒鲜艳无比……诱人的色彩促使你停下脚步,于是我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些蔬菜放进了购物车里。最后我们来到服装区,每一个地方的服装也可谓是姿态万千。又的英姿飒爽地站着,有的彬彬有礼地,这次我可只顾欣赏没买呀!因为我的新衣服妈妈已经给我买好了。购物完之后,我和妈妈每人拎着两大袋战利品,来到车上,把战利品放在了车上,兴冲冲地回家了。
啊!春节啊!春节!一年有365天,盼个啥?春节呗!为什么?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五
“过年啦,过年啦!”稚嫩的话语从顽童中传出,唤起每一个人的心中最渴望,最期盼团圆的那份欢乐。
在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俗节日。但是,只有一个节日是全中国共同度过的,也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拥有的,那就是——春节。
小的时候,老一辈的人总给我们讲年的传说,那也是我最期盼的。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它的模样十分凶猛,而且胃大的很。一年只进食一次,那就是在除夕那天,它能吃掉一个村子的人。
有一年除夕,一对新婚夫妇穿着大红色的婚服在明亮的屋子里聊天。他们的邻居,也是一对夫妇,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在竹林里玩耍,一不小心把竹子点着了,“噼里啪啦”响个不停。年最怕光,响声和红色。当它走到这时,着实被吓到了,一溜烟的跑回了山里。从此不再出现。
所以,每当除夕,大家都穿喜庆的大红色,守岁,放鞭炮。十分热闹。
我想,我们炎黄子孙,不管身在何处,都会共同守护这个习俗,它是中国人的骄傲。
腊月时,大家都早早地准备好年货,把家打扫的一尘不染,再买几件新衣服,收拾的妥妥帖帖,这才像过年,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看,每家每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大家脸上都是喜滋滋的,小孩子们就更不用说了,叫上要好的朋友,放着摔炮,花炮,窜天鼠等各式各样的鞭炮,开心极了。
过年啦,在这里,祝愿大家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没有烦恼,开开心心!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六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我非常高兴,因为这天我可以穿新衣服、吃年夜饭、收压岁钱、放烟花爆竹。所以我早早起来。
早上,家家户户都忙着张贴对联,我帮爸爸妈妈贴对联,贴完对联后妈妈把大红灯笼给挂在窗户上,我和爸爸去外边放爆竹,“嘭…嘭…”随着鞭炮的震鸣我的心情也无比的兴奋,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年,大街小巷都充满年味,大人们在置办年货准备做饭,小孩子们在街道两旁放鞭炮,真是无比的惬意啊!
下午,一家人都忙着包饺子、煮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大餐。肘子肉、鱼、饺子等看得我眼花缭乱,口水直往下流,爷爷看我这么馋对我说:“大孙子啊!好饭不怕晚嘛!晚上你放开劲的吃。”外边的年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足,放炮的人家一家接一家,人们好像都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在外漂泊的游子也回到家中,准备过年。
晚上,五点开饭,爷爷为我们精心做10个菜,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共进年夜大餐,家人们开心讨论着去年的收获与新年的计划,我们家过年少不的是互相拜年给压岁钱,所以我的长辈们也给我红包,我非常高兴!吃完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收看“春节联欢晚会”今年晚会的阵容和节目实在是太精彩!大约23点我们一起吃夜宵——饺子。我最愿意吃饺子!所以我一共吃10多个呢!晚上12点我和爸爸、哥哥、爷爷去下面放烟花,夜色斑斓的除夕夜令人陶醉!天空上的烟花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放完烟花我们睡觉。
除夕过的太快!虽然我还没过够年,没脱离年味的气氛中,但是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一定用全新的面容来迎接它!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七
一天,我正在睡梦中,忽然“轰、轰、轰”的几声把我惊醒。我忽然想到今天是除夕!
我贴完对联走进家里听见老爸在给姑妈打电话拜年,我心里一震:“我还没用给姥爷、奶奶、老爸、妈妈拜年呢?”我把他们叫到一起对他们说:“祝姥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老爸、妈妈:工作成功、天天开心!”
姥爷和奶奶们都笑了,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就等你这句话!”说着把红包给了我。我拿着红包开心地想:“这就是年味!”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八
鞭炮声依旧那么响亮,震耳欲聋;烟花依旧那么绚烂,眼花缭乱。只是年味随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
在小时候,村里的每个孩子都盼望着过年,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游戏可以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衣服、好吃的不再是过年才会有。游戏?大人小孩都钻进了手机里。过年都没有了过年的味道了,好像过年除了可以收到压岁钱以外,其它的差不多都跟平常一样了。我也不再盼望过年、不再喜欢过年,因为这种失去年味的过年毫无意义。
记得小时候过年,我们都会特别的兴奋,因为有好吃的好玩的。好吃的,比如:酥食、麻饼……以前这些都是妈妈在过年前几天亲自做的,但现在这些吃的都是在街上买的,没有了妈妈味道,更没有了过年的味道。好玩的,比如:“插秧”、“栽摇钱树”、舞龙灯、“打耗子”。在小时候我们过年玩的最多的是“打耗子”。“打耗子”即用绳子系草鞋倒拖作“耗子”(老鼠),众孩边打边问答:“中柱大哥,檐柱二哥,草鞋鼻子倒拖,问你耗子落窝不落窝?”“不落窝……不落窝要打落窝!”接着在一片喊声中以棍追击草鞋到主人门口讨要粑粑,要完粑粑,再到下一家,一家一家走遍邻近村寨。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十九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下午,我和妈妈来到家乡的副食城来抢年货,只见马路上的车赌成了一条长龙,车位的红灯一个接一个的亮着,交警也忙着缓解拥堵,有的车主也等得不耐烦了,直按喇叭,有的更是恼火,直接摔门而出。再往副食城这一条街里走,人生人海,人声鼎沸,可怜了那些开车的司机,又得赌一下午咯。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里面的每一个人无非都是拎着个大包小包的。每家店铺的老板,有的笑逐颜开,有的手慢脚乱的算钱。有的店铺的老板更是忙得不得了,装食品的盒子都来不及收拾。老大妈们更是疯狂,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快!准!狠!”
回家路上,妈妈一个要好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来,说,老胖啊,过年了来送礼了勒,到你家门口了,赶紧来拿!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没事咯,干嘛这么好咯,等一下,马上就到家了。回到家,那个阿姨连忙把礼物搬了下来,妈妈一看,顿时被吓到了,水果,饮料,白酒总共合起来有五,六箱,我立马将下午买的年货提到了家门口,然后和妈妈开始了接力模式,搬运礼物。这仗势,尽显年味儿。
晚上更是如此,爸爸的电话响个不停,什么腊鱼腊肉啊,鸡啊,橘子啊,有的更是奇葩,还买了一箱的榴莲,有些去年送来的东西今年都还没吃完呢!
最近几年,年味渐渐淡了,有的人趁着过年假期长,带着爸妈或独自一人出去旅游了,不与亲戚团聚在一起,出去浪了。
年味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是收红包或发红包,可能是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可能是不写作业,整天玩这就是过年的感觉:幸福,快乐,美满!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二十
转眼间,一学期就姗姗离去,迎来了欢乐的假期,而年味也在此袭门而来。
贴对联的是春节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中国民间的春节习俗。大年三十的9点左右,我们家就开始贴对联啦!那红得似火的对联对仗工整,简洁精巧。是辞旧迎新的象征,抒发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愿望,又增加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大年三十的晚上,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喜气洋洋的气氛在空气中逐渐扩散开来。鞭炮炸出的小红碎片漫天飞舞,就像衣着红衣的小仙子,忽上忽下,悠然自得地翩翩起舞。
除夕之夜最快乐的环节到了。小小的屋子里挤满了一家老少,餐桌上的菜更是多的数不清,有令人欲垂三尺的红烧肉,有清香的鲤鱼,上面还浮着几片葱花。。餐桌上,奶奶总是亲自为她的孙子们夹菜,还一边亲切的说慢点吃,没人跟你们抢,别噎着啦!这一家吃吃年饭的场景,最为幸福了!这浓郁的年味紧紧包围着每一个人。
吃过年夜饭,大伙便围在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一开始,还有几个表弟闹着看熊出没呢!还是慈祥的奶奶笑眯眯地摸着他们的小脑袋,他们就一个个乖乖的坐了下来。经过投票,支持看春晚的最多,合着大众的意见,按到了春晚。这不,一开场就是众多明星献唱新年祝福。接着就是各种各样的小品,相声。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岳云鹏的关于对对联的相声,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给人们带来欢乐。还有一个的壶在舞台上亮相,可以变出各种饮料来,在场人们无不称赞刘谦的高超魔术技艺。看完春晚,时间也快来到了12点,叔叔便拿着烟花到了河边。在时间到了0:00时,只见他点燃了引线,跑到一旁。咻的一声,一发发烟花直冲云霄,在空中绽放,留下一个个优美的身姿。拉开了漆黑的帷幕,河对岸也不甘示弱,接连不断的声音像在发出挑战。此刻,四面八方都在响。空中盛开五颜六色的花,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让人眼花缭乱的。就样子,人们在花海中逐渐进入梦乡。
早上起来,准能在枕头底下找到一个鼓鼓的红包,显然是爷爷趁我们睡熟,悄悄塞进去的。给长辈们道谢后,我们便跑到街上,大街小巷里,每个人心里都互相祝福:新年快乐!人人脸上都绽放着笑容,到处洋溢着新年新气象的气氛。玩了个够,大伙也都回到家,围坐在桌旁,吃住早饭。亲情也许就是简简单单的陪伴吧!
有亲人在地方永远都弥漫着最浓的年味,哪怕不是除夕,那也暖似除夕。亲情永远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有亲人的人永远都是最幸福的。
年味因亲情而愈浓,浓至纯,纯至真!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二十一
只要一到2月14日,年味就会越来越浓到了2月16年味更加浓,我觉得年味就是新年中吃的好东西,那香香的味道,另人陶醉,他的过年的香喂留在了我们的屋子里面,更是过年的信息,只要到过年时就会闻到过年的`味道,你闻到这种味道就会知道新年快来临了。
过年时吃的鸡啊鸭啊,酒啊,好吃的菜等,和香烟味,留在了我们的家中,那个香味一直没有出去,过年后就形成了年味,当然过年非常开心,有好吃的东西,又有压岁钱,这次过年我非常的开心,因为拿到了近5千的压岁钱,实在是太开心了,还有新衣服穿,我们没个人的家中都会留有过年的年味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没个人家都吃过年夜饭,我们也长大了一岁,应该会很懂事,帮爷爷奶奶干干活啊等等......
以年味为话题高三篇二十二
农历年的年尾是忙碌的,也是喜庆的。家家户户做好年糕、晒好腊肉,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从农历二十七开始,鞭炮声从零星的一声声到密集的一阵阵,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转眼已是除夕,身边的年味也越来越重了。
还是凌晨四点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惊醒,望着仍漆黑一片的窗外,我突然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年的气息。
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村子里就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窗花,挂春联,爸爸踩着凳子,手里拿着刷了糨糊的春联小心翼翼地对着墙壁比划,下面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喊着“歪了歪了”“往左些”“再过去点”“对!就是这儿!”边上早有妈妈将精美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还挂上了灯笼,家中一下增色不少。
看到大街上,真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商人小贩们早早地摆出了摊子,贩卖各种年货,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人们踩着一地的鞭炮屑,来赶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早有贪吃贪玩的孩子来到琳琅满目的摊前,央求着要买。这天早上,各种各样的舞龙舞狮队也会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来到各家店门口,说一些吉祥话,讨个好彩头。真是热闹极了。
家里,爷爷领着儿孙在祭祖,希望能够保佑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厨房里,能干的妇女们各显神通,要将自己的拿手好菜捧上餐桌;屋外,顽皮的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乐不可支,那清脆的笑声荡漾在空中,连空气里都洋溢着浓浓的、甜蜜的年味。
这忙碌的一日,这忙碌的一年都即将要成为美好的回忆,等待着我们的将是崭新的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