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大全(18篇)
教案应当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变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和不同教学环境的需求。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通过观摩他人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编写教案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一
《小蝌蚪找妈妈》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的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课文内容比较简短,先写了小蝌蚪的样子,然后通过鲤鱼妈妈、乌龟的介绍等一步一步的写出了青蛙的特点及其与小蝌蚪的区别。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教学这篇课文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确定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1、教学要求:
(1)、观察插图,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提高朗读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是直观性,针对课文内容,根据直观性原则,我采用演示法教学,边讲读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图画,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训练学生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本课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懂得本课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的。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读法,充分发挥不同形式读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理清作者思路,突破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法教学,把小蝌蚪变化的句子用幻灯机展示出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印象,起到巩固的目的。
1、揭示课题:
我抓住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特点,先创设一个场景:给大家带来几位朋友——小蝌蚪,可是它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大家一起帮它找妈妈,从而引出课题。这样,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读课文:首先,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让大家思考: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课文第一段具体描写了小蝌蚪的样子。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小蝌蚪的特点认真去读,加深印象。
第二段第五段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通过鲤鱼、乌龟的回答,了解青蛙是什么样子,以及蝌蚪和青蛙的区别。在教学时,我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小蝌蚪找妈妈时遇到鲤鱼、乌龟、青蛙时用的三个词语不同,都含有“游”,但表示蝌蚪游的方向和位置不一样,让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如何准确使用词语。随着事情的发展,小蝌蚪也在不断的变化,它了解的妈妈的特点也越来越多,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而它自己这时候也已经变成了青蛙。一边让学生朗读课文一边画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以及鲤鱼、乌龟、青蛙的样子,学生在朗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和青蛙的特点,懂得了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和表演,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回顾,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
4、提出问题。
通过学习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从书本知识转化到社会知识,让学生保护青蛙、爱护益虫,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二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黑(),甩着长长的(),快活地()。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习,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他们看见()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披着(),捉起虫来()。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习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习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习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习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习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再长出(),()变短了,最后变成()。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三
1、在游戏情景中练习走、跑、跳、钻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初步了解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3、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进一步萌发爱妈妈的情感。
1、熟悉《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配班老师在场地不同方位扮演故事的其它角色。
2、音乐带、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的头饰和胸饰。
3、布置活动场地、各活动区域运动器材。
1、准备活动。
教师带上小蝌蚪胸饰和幼儿一起扮演小蝌蚪在场地中间蹲下作睡觉状,在音乐旁白中慢慢苏醒,随音乐在水中自由自在游来游去,活动身体。
(1)出示背景图(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快乐地在水中游水):伙伴们,他们是谁呀?我们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师:鸭妈妈带着它的宝宝多开心呀!那我们的妈妈呢?她是谁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师带领幼儿游到鸭妈妈身边,并有礼貌地和鸭妈妈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鸭妈妈去找妈妈,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平衡区里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道路:高低不平的荷叶、平衡木铺成的弯弯曲曲的独木桥。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荷叶,有独木桥,我们一起绕过荷叶,游过独木桥。重点指导小蝌蚪们以小碎步的动作游过独木桥。
在平衡区中练习两次后小蝌蚪们发现了鱼妈妈,游到鱼妈妈身边。和鱼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告别鱼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两条后腿,师:咦,我长出后腿来了,让我看看你们长出后腿了吗?呀,都长出来啦,来,一起伸伸后腿。
小蝌蚪继续找妈妈,引导幼儿在不同层次的钻爬区中进行练习。场地上布置两条不同的路:呼拉圈和小椅子扎成的桥洞、两个连接的大纸箱。
教师提出要求:前面有两个桥洞,我们怎么过去呀?(钻过去)。可是桥洞有小又暗,我们要一个接一个地钻,不要挤在一起哦!教师重点指导钻呼拉圈的幼儿要低下头慢慢钻,别把头碰在桥洞上。
当小蝌蚪们练习完钻爬区后发现了乌龟妈妈,一起爬到乌龟妈妈身边,和乌龟妈妈有礼貌地打招呼问话。
小蝌蚪们告别乌龟妈妈,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又长出两条前腿,师幼一起做上肢运动。
小蝌蚪又去找妈妈,发现了更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三个层次的路:竹梯和轮胎铺成的小沟、脚步器两条、垫子两个。
教师提出要求:这里的路很难走,我们要安全地爬过小沟,睬过小石子。教师重点指导爬竹梯和爬脚印的幼儿,提醒幼儿手脚协调,注意安全。
小蝌蚪爬过小沟,继续找妈妈,又发现尾巴掉了,是:现在我们变成什么了呀?(小青蛙),师生共同学蛙跳和哇叫。在寻找过程中又出现了很难走的路。场地上布置了两个层次的跳跃区:一排小椅子和桌子连成的路、有坡度和高度的木箱。
师幼一起在不同层次的跳跃区中练习跳跃动作,重点帮助几个胆小的幼儿,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支持,使他们树立信心,勇敢跳过去。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小青蛙们找到青蛙妈妈,和妈妈亲热地拥抱。妈妈给宝宝擦汗、脱衣服。
师:宝宝,你们都长大了,本领真大,这么远的路走过来了,说说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呀?幼儿自由讲述。
3、自由探索练习。
师:我的宝宝现在都长大了,现在妈妈带你们去学本领好吗?我们到每个地方去锻炼一下,要注意安全。
在场地上原有的活动区域中增添材料:平衡区中增设梅花桩、彩色半球;钻爬区中增设拱形桥、垫子、轮胎;跳跃区中小椅子的排列增加难度。每个区域中增加不同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练习。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活动过程,及时调节各个活动区域的运动材料:平衡区中提醒幼儿把沙包放在头上顶、一排直的梅花桩排列成弯曲的小路;钻爬区中的拱形桥既可以钻又可以往上攀爬、竹梯下面增加轮胎的数量、垫子既可以爬又可以滚和翻跟斗;跳跃区中不断变换小椅子的排列顺序,增强运动密度和强度。
幼儿在场地上自由探索和练习,挑战自我。教师鼓励和帮助胆小幼儿勇于探索。
4、放松活动。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越来越大了,现在跟妈妈一起到庄稼地里捉害虫好吗?
小青蛙和妈妈一起,高兴地听着音乐围着妈妈跳舞,做各种亲热的动作,跟着妈妈一边呱呱叫,一边学蛙跳出去。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四
1、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内容,并能看图复述故事。
2、感受妈妈们的热情和关怀。
2、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1、头饰:青蛙小蝌蚪鸭鱼乌龟的头饰。
2、池塘(提供绿色彩带)。
3、幼儿操作用图片2幅。
4、教学软件一片、幻灯片、故事录音磁带。
一、引导语:小朋友们都见过小蝌蚪吧,现在小蝌蚪长大了,它们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妈妈的。
二、教师展示幻灯图,引导幼儿谈谈小蝌蚪遇到谁?他们会说些什么?
三、提供材料,让幼儿看图编故事。
1按照图书顺序编故事。
2按照幻灯片顺序编故事对话。
3提供图片,让幼儿在操作板上进行排图讲述。
四、集中幼儿,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编的故事。
五、组织幼儿看vcd,与一起倾听故事。
六、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教师设。
1、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
3、动物妈妈们的外型特征有哪些不同?
4、鸭妈妈是怎么描述青蛙的样子的?她说的完整吗?
5、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你能说说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有什么本领?
七、集体边看vcd边学习复述故事,重点让幼儿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幼儿复述时要启发幼儿通过不同语调/速度/音色和节奏来表现妈妈们的不同形象。(如乌龟妈妈比较憨厚;大白鹅速度较快,嗓门大,表现出热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妈妈心情是怎么样的?你如果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做?
九、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组织幼儿看教学课件。
十、分组活动。
1、边听故事录音磁带边表演故事。
2、看图讲故事。
3、看vcd讲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五
本班学生由大班和中班学生组成,学生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学生们多听,多说。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学生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本事。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重点:激发学生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本事。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齐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学生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学生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学生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学生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学生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学生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我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本事不太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六
1、体验游戏的欢乐及表演的乐趣。
2、培养学生动作的创造性。
青蛙妈妈、鲤鱼妈妈、鸭妈妈、乌龟妈妈头饰各一个;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重点:体验表演的乐趣。难点:鼓励学生创造蝌蚪游的动作,学说各主角的话。
一、欣赏音乐,学蝌蚪游。
1、师:小朋友,教师带来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你们想听吗?(弹奏唱)。
2、提问:小蝌蚪长什么样貌?小蝌蚪在水里怎样游?谁来学小蝌蚪游泳?有谁想出的小蝌蚪游的动作是不一样的?(请学生来学一学小蝌蚪游泳)。
3、教师示范游。师:小蝌蚪游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样在水里游的。
二、在音乐伴奏下学蝌蚪游,吃食。
(1)[1~8]小节:在音乐伴奏下重复三遍。师:蝌蚪姐姐请蝌蚪弟弟妹妹一块儿来水里游。
(2)[9~12]小节:教师带领在xxx处咂嘴表示吃东西。师:蝌蚪弟弟妹妹游了那么久肚子饿了,我们来吃点东西吧。
(3)重复[1~8]小节两遍:师:吃饱了,小蝌蚪一起游来游去做游戏吧。
(4)[9~12]小节:师:吃饱了,姐姐带你们去找妈妈吧。(音乐[13~16]上)。
(1)音乐[13~16]结束,鸭妈妈出现,蝌蚪姐姐带小蝌蚪上前问:你是不是我们的妈妈?鸭妈妈{配班教师扮}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乐再起,蝌蚪继续游,到最终一句妈妈,妈妈在哪里时鲤鱼出现,蝌蚪上前问:你是我们的妈妈吗?鲤鱼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到别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乌龟出现,蝌蚪上前问,乌龟回答,同上。
(4)音乐起,蝌蚪游。音乐结束,青蛙妈妈出现,叫呱呱,我就是你们的妈妈。小蝌蚪快速游到妈妈身边,一起拍手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
四、学说主角的话。
1、学说蝌蚪的话及其他主角的话。提问:刚才去找妈妈时第一个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问的?(学说小蝌蚪的话)它是怎样回答的?(学说鸭妈妈的话)。
2、学说鲤鱼、乌龟的话同上。
五、游戏重新开始。
请四位学生来做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配班教师在一旁帮忙)其他学生做小蝌蚪,教师做蝌蚪姐姐。
六、结束。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七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学生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学生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一.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学生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学生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学生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等文字按钮。
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学生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学生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八
1、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学生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学生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学生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学生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学生观察。
3、交代要求,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学生先想好如何构图。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学生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学生介绍作画经过。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学生。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学生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九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指导朗读第三段。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
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学生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中班学生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学生用书每人一本。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
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
(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学生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2)鼓励学生用动作、表情、声音表现与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话的情节,感受找不到妈妈时的急切,以及找到妈妈后的喜悦之情。
(3)小结:因为小蝌蚪尊敬动物妈妈、讲话有礼貌,所以最后开心的找到了青蛙妈妈。
4、鼓励学生尝试选择角色进行对话、交流,体验小蝌蚪找到妈妈时的快乐。
提问:小蝌蚪长成小青蛙后,每天做什么?
如果你是小蝌蚪,还会和小伙伴一起做什么呢?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一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二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1.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学生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三
设计意图: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孩子们对《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更加的理解与充满了表演的兴趣,本次活动中增加了荷花、池塘花草及音乐,使游戏多样化、创新性地开展提供了的保障,游戏过程中以集体、分组、个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交叉进行,为了让孩子们充分投入游戏,激活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将游戏推向了高潮。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
2、大胆的利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游戏。
3、进一步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重点:能根据音乐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连贯有序的进行表演游戏。
活动难点:在活动结束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表演。
活动准备:继续丰富游戏环境,增添一些荷花,水草等辅助材料。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激发幼儿表演兴趣。
二、回顾上次游戏,提出要求。
(二)小朋友们上次表演的都非常的棒,今天凯红老师还请小朋友来表演,在表演之前凯红老师有几个要求:
1、能按顺序进行表演,没有轮到自己表演的时候能耐心的等待。
2、在表演时能大声的进行对话及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
3、遇到问题不急躁,耐性地和同伴进行协商解决。
4、表演完的小朋友能安静的观看别人表演。
三、引导幼儿利用周围的材料合理布置游戏场地,指导幼儿进行角色表演,感受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按照幼儿的意愿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二)师幼共同布置场地。
(三)幼儿开始表演。
四、评价游戏,结束活动:
(一)在这次表演中你觉得谁表演的比较好?为什么?
(二)你觉得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可以怎么把它变得更好?
延伸活动:将头饰等材料放到表演区,供幼儿继续表演。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五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有、在”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增强学生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读通课文,通过朗读感知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四、课堂实录: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则谜语,猜猜看?
师: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
生:小蝌蚪(师贴小蝌蚪图)。
师:真聪明!再猜一个: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生:(齐)青蛙(师贴青蛙图)。
师:你们觉得它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己妈妈都不认识,今天我们就跟着小蝌蚪一起去找妈妈吧!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生1:可以问周围的同学或老师,
生2:课文中有很多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根据插图来猜一猜。(师给予充分肯定)。
生:(自由读全文)。
师:刚才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有些困难,没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听。(课件显示故事情节,师范读)。
师:多有趣的故事呀!如果让你们再读一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吗?
生:(信心十足地再读课文)。
生:(跃跃欲试)行!(师操作,生根据出现的生字读词语)。
(学生活动:1、齐读2、小组合作读记生字3、开火车抽查4、反馈:说说自己最会记哪个字?)。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宝宝,我想现在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流利通顺,你们有信心吗?待会儿我要请最有信心的同学来展示一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生:(兴奋地)愿意!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蝌蚪吧!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小蝌蚪吗?什么样?
生1:蝌蚪有大大的脑袋和长长的尾巴。
生2:我觉得蝌蚪很像一个逗号。
师:书上是怎样写蝌蚪的,大家找一找?(师播放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你们觉得小蝌蚪可爱吗?咱们一定要把这种可爱读出来,试一试。(生自由朗读第一节,再指名读)。
师:我也想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师范读后,生再练读,再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认识一下青蛙妈妈吧!(师指着黑板上的贴图)谁来说说它的样子?
生1:青蛙妈妈穿着一身碧绿的衣裳,很美!
生2:她鼓着一对大眼睛,露着雪白的肚皮。
生3:青蛙有一张大嘴巴,还有四条腿。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一点也不象。
师:大家真会观察!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青蛙的?(课件显示相关图片和文字,指名读)。
师:原来青蛙是这样的: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课件出示这三个短语,生齐读)。
师:假如现在你是一只大青蛙,你能用这些短语介绍一下自己吗?(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
生:(哄堂大笑)喜欢!
师:快快读一读,反你们的喜欢读出来。
师:你们知道吗?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着变化,赶快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小蝌蚪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找)。
师:用笔将这些句子划下来,在小组里读一读,注意一定要按照顺序找哦!(生活动,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1:我找到了第一句,在第二自然段,“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后腿。”
师:(将小蝌蚪形体变化的三幅图出示于小黑板)你们觉得应该是哪幅图呢?
(生齐指长出后腿的那幅,师贴于黑板)。
生2:第二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前腿”第三句是“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生选择对应的贴图,师贴于黑板)。
师:还有吗?
生1:有!
生2:没有!
……。
师:再看看书,仔细找找!读一读你找的这些句子。
生1:老师我找到了,在第六自然段,“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师:你读书非常认真,我很欣赏你!谁能把这些句子读一读,用声音告诉大家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我来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把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整理一下。
师、生:小蝌蚪先……再……接着……最后……(师边说边用箭头将贴图相连,并在箭头上板书“先”“再”“接着”“最后”)。
生:(信心十足)有!
(同桌相互练说)。
师:谁是最勇敢的孩子,上台来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生1:(有些胆怯)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青蛙了。
生2:大家好,下面我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身上的皮肤从黑灰色变成了暗绿色,再长出两条前腿,接着尾巴变短了,皮肤也变得更绿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一只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
师:听了他的讲解,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小蝌蚪在变成青蛙的过程中,不仅是体形发生了变化,就连身体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
师:说得好,咱们送给他热烈的掌声。(生热烈鼓掌)。
师:来,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反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听吧!(自由读全文)。
四、设置悬念,结束本课。
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并不容易,中间还得到了两位好心人的帮助,他们是谁?下节课我们跟着小蝌蚪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六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七
2、(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课题,读题,理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再停止。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指名读,结合理解。
小心翼翼、蹑手蹑脚。
3、默读课文,用上“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几个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课文所写的这件事中有两份帐单,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a、出示彼得账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指读。
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的孩子,因为他()。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妈妈当时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妈妈的账单上后面的金额写的都是0芬尼。)。
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十年,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仍然只要——(生回答)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却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呢?这是一份()的账单,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
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教案小蝌蚪找妈妈三年级篇十八
1、针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语文课中培养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在学完每幅画之后,让学生表演有关内容,这样激发课堂氛围,加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对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4、大胆运用心灵换位新教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创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2、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用谜语,激趣导入。
1、师:圆圆的脑袋黑黝黝,长长的尾巴水中游,长大后是庄稼的好朋友。(小蝌蚪)。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放第一自然段录音。(出示第一幅图)。
(1)师:咦,小蝌蚪在干什么?(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提问法)。
(2)师:小蝌蚪什么样?(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引导观察)。
(3)通过回答以上问题,揭示了第一自然段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2、操作出现第二幅图。
(1)引导学生观察,此时的小蝌蚪和原来的小蝌蚪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长出两条后腿)。
(2)小蝌蚪遇到了谁?问了什么?鲤鱼妈妈说了什么?(学生自己读,分角色读)。
(3)指名上台表演。(理解迎上去,指导朗读小蝌蚪问的话。)。
(4)提问:从鲤鱼妈妈的口中,小蝌蚪了解到妈妈有什么特点?(反馈:四条腿,宽嘴巴)。
(5)师: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继续找妈妈。
3、点击第三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有了什么变化?(长出了两条前腿)。放课文第三段录音。
(2)这次,它们又遇到了谁?(乌龟)。它们是怎么样做的?(追上去喊妈妈)。
(3)区别“迎”和“追”的动作。
(5)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6)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成妈妈,它们又照着乌龟的话去找妈妈了(激趣法)。
4、操作出现第四幅图。
(1)师:过了几天,小蝌蚪变成什么样了?(根据投影回答)(小蝌蚪的尾巴变短了。)它们又遇到了谁?(根据投影回答)(青蛙)那它是什么样子的?(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提问法)。
(2)小蝌蚪叫了什么?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听课文第四段录音)。
(3)那小蝌蚪现在高兴吗?为什么高兴?
(4)分角色朗读。指名上台表演。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师,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不见了,天天跟着妈妈去捉害虫)。
(2)通过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小蝌蚪的形体裁变化,(尾巴不见了)(也就是终于长成了青蛙)。
三、图片演示,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评价体验。
1、师: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还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2、我们在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总结(自由发挥)。
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