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模板17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能力。如何保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呢?这些范文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总结并解读了一些具体的主题或事件。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一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本文所关注的话题。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笔者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十七年,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如何。如果学生学的糟糕,教师教的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很注意向同行学习,注意平时的教学反思。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笔者通过实践、摸索,逐渐掌握了一套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现在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笔者注意以下问题的处理:
(一)抓好语法教学。
现行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多,课时又极有限。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材,在编写内容上重复的较多,如音标、字母、日常口语、对话等相当一部分七年级课本中的单词和句子,在小学课本中均已出现。中小学英语教材的衔接上存在着脱轨现象,严重地违反了教育学原理。
语法项目等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
语法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一定的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正确和更标准地使用语言。而对于外语学习来说,语法学习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捷径。
近些年英语教学方法不断翻新,英语课成了“四不象”。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教师,容易走极端。在英语课上几乎不讲语法,上课就是全盘西化的授课方式,这种课实质上是很不走俏的课,费时低效不说,学生易“走火入魔”,或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交际教学法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的。后来在此理论基础上,肯纳尔(canale)和斯温(swain)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他们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
笔者认为: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讲语法和语法讲的较少的作法是很危险的。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有许多陌生的。地方,如单词难记,句子结构不容易掌握。所以,在教学中,要腾出时间补上语法教学这一课。语法教学,也不能脱离语境——如能将语法知识融入语言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分析重点内容、强化难点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内容。选取的材料应有趣: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小文章、诗词、对话等,都可以用。也可选取英美小说简易本中的东西,让学生读。网络上、报纸上许多与学生所学知识有关的材料也可以拿来用。
应该注意教材上每单元的grammarfocus,让学生明白句意,再出现一些例句,归纳词和句的用法。让学生象学古汉语那样,字词都一一去推敲。另外,让学生做点语法练习。这样做,有百益而无一害。语法教学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不能缺少,方法应多样。学生通过贴近生活的感知、理解来学习和使用语法,而不是孤立的拿句子就事论事。
所以我们既不要谈语法“色变”,也不要脱离语言实践,而津津乐道于语法。
(二)加大背诵力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从孩子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注意指导学生去背诵。
刚开始时,只需让学生背一两句话,逐渐地加大力度。由背句子,背对话,再到背诵长文章,教师要坚持每天督促学生朗读背诵。
学生一旦养成此学习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英语学习本无捷径可言,入门阶段需要死记硬背。想不费功夫,就牢记单词、脱口而出讲英语,恐怕是徒劳的。
许多英语名家都提倡学生背诵。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梅仁毅先生就说过,“在基础阶段,或高年级,要努力背诵名篇,譬如说,背50—100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内容来说,这都是精华。背熟了,对了解西方文化和研究文字的运用都有好处。”
真是至理名言。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对孩子背诵能力的培养。
(三)努力用英语组织课堂。
用英语教英语,这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之一,应倡导。
尽量用英语讲课,语速自然停顿恰当,不给学生在大脑中进行英汉转换的时间。
课堂上,教师如果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如果坚持做下去,学生的听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会逐渐增强,这个笔者深有感触。
刚走上讲台时,因为用英语教英语,招来同事、学生以至领导的不解,但笔者顶了下来。刚开始时,课上允许说汉语。慢慢地,等学生适应了,尽量减少汉语的出现。学生称笔者为“洋老师”,说我的课有趣,他们喜欢这种授课方式。
课堂力应求形式多样。
每天课前热身对话,让不少学生抛弃“害羞、怕开口”的毛病。课前几分钟的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课堂气氛,对学生起帮带作用。热身对话以新颖愉快的方式拉开教学帷幕,以迅速简洁的形式整合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带入轻松活泼的教学活动中。
在笔者的课上,采用最多的是表演课。让学生对话表演,谈论图片、说喜欢的事物、讲故事等,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联系起来。让英语课真正成为学生十分向往的兴趣天地。
(四)打好基础。
基础很关键。在刚开始英语教学时,应当抓好学生的语音关、书写关。
1、过语音关。
教学生国际音标的读音、元音字母和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让学生朗读单词。反复认真的模仿及大声朗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对学生进行看、听训练的同时也要求学生反复模仿,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对于长词、长句的语音训练,要分音节和语段训练。大声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帮助会很大。
2、重视书写。
要从刚开始就要抓好学生的书写,对学生的作业应该严格要求,不能听之任之。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作业要当面订正、指导。书写差的,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图快不认真的,让他重做;抄袭作业的,提出批评,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五)注意文化教学。
中国古时候儿童入私塾读书,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此外还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意在让儿童早期接触我国传统文化。
学英语也一样,让学生通过英语文章、材料等的学习,了解西方人说话、做事等礼仪知识,了解其风土人情。
在课堂内外,可以抽出时间去介绍西方礼仪和节日的知识。如:在谈及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可通过vcd、多媒体、图片、书报资料等,让学生观看节目和阅读文字,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平时在开课前播放音乐、英文歌、对话材料,营造语言学习气氛。
教师可在课外组织各种文化专题讲座。如外国节日、宗教习俗、餐桌礼仪、小费、问候语、禁忌语、体态语和手势语等。教师也可帮助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故事、报纸杂志文章,促使学生留心并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把学习过程真正交给学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把“对话”当做问答,把“自主”变成“自流”。独自学习、探究学习等有名无实。
这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笔者这里所提到的问题,可能对于其他同行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因限于篇幅,就写到这里。
最后笔者想借别人的话结束本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当还孩子们说的权利。让民主像一座桥一样搭在师生的心灵至上。做老师的人,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做他们的好朋友。”让你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心灵所向往的最快乐的地方吧!
“讲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在于诱导。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
教学是一门科学,只要我们肯下功夫研究,会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突破口的。
【1】张丹主编,《初中英语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
【2】王道福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3】于勇主编,《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4】胡春洞主编,《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5】包天仁主编,《基础英语教改论坛》(初中教师卷·第三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二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要求有与之适应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新的市场环境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划定了更严格的标准。承担着为旅游业输送人才的重担,旅游院校如何使自己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不乏流利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进入社会后能快速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成为各部门的有生力量,是教育部门和教学工作者都需关注的问题。[1]所以,创新旅游管理本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学者们在探索如何将教学的效果较好发挥的过程中,提出了课程生态观,即从生态学角度思考课程教学问题,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新视角。
一、课程生态观的涵义。
1976年美国教育学家lawrencecremin正式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公共教育》一书中追踪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寻找途径和方法实现最佳的教育生态结构。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教育界开始运用生态的整体观理论研究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课程生态观的概念。所谓课程生态观是基于生态学角度来思考课程教学问题,由于充分考虑了人与课程的关系,它更有助于课程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促进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2]依据课程生态观的相关理论,传统的师生角色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生态化课程的理念不符合,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更多的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二、生态观视角下师生角色的转换。
课程生态观的引入,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如何转变观念、更新角色,是教师考虑的问题之一:从习惯于扮演知识的传递者角色,转变成为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和指导者,更充当着学生心灵的影响和激励者。遵循生态化课程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已不适合学生主观性的发挥,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推行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的传统角色转换。
1、保持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按照课程生态观的理念,课程改革中关键是完成教师角色的蜕变,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而是充当了学生求知的领航者、辅助者和参与者。另外,学生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机械地听讲、记课堂笔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通过积极地参与,在课堂中及时交流,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效果。
2、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讲,应该积极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一,由聆听者化身为思考者。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动地位,支配着整个课程教学,学生是聆听者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教学方式经常导致学生因为追随教师的观点,而被迫放弃自己的见解,久而久之会压缩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所以学生应有意识的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程中带着问题学习。第二,由被动接受者演变为主动的'获取者。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时代,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凭借各种媒体获得有用信息,改变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被动局面,增加了与教师对话的机会,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
3、认识生态化课程的特点。
为更好地适应生态化课程的要求,首先需要清楚认识传统课程和生态化课程的本质不同.在清楚认识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后,教师应该调整过去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适应变化积累经验。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者,在旅游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重要,应形成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
三、探索服务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培养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材为基础,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下活跃课堂氛围[6]。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具体包括以下三类:
1、案例教学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随堂安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旅游业具体经营案例,组织学生发表意见或者进行对抗性辩论,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旅游业现实情况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强化了教学效果。
2、任务完成法。
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后任务,并规定完成的期限。任务具体为旅行社的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开发;饭店如何进行营销宣传等事项,还可以让学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环境进行宏观分析。任务完成后每个人都应提交一份任务报告,从而督促所有学生都真正参与其中。
3、情境模拟法。
旅游属于服务行业,涉及到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实现安排或随机选择学生来模拟旅行社或酒店的业务场景,比如门市接待,也可以是旅游投诉处理。这种实践场景的模拟,使学生熟悉旅游业部门内部的业务流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四、结论。
课程生态观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首先应该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另外,学生也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接受知识。在生态化课程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在于寻求有效教学方法,事实上,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效教学方法的创造者。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三
课外活动时,我把画着一颗大白菜的小黑板用报纸遮严放在教室,对同学说“现在咱们猜一猜我在小黑板上画的是什么,同学们可以问或猜,我只回答是或不是”。
学生甲站起来说“是房子”答“不是”,又问“是笔”答“不是”他想一下说“是书”答“不是”……。学生甲没有回答出来。
学生乙站起来说“是玩具”,我答“不是”,又问“是学习用具”我答“不是”。他想了一会说“是吃的”我答“是”。他高兴地说“是水果”我答“不是”。紧接着说是“蔬菜”,我说“是”,他略想了一下说“是吃根的”我说“不是”,他又问“是白菜”,我说“对了”,我把遮着的报纸揭开,并让他谈谈如何猜想的。
学生乙说“我首先把它归成类,看是那一类,再在这一类中归成小类,把范围缩小去猜的”,我说“很好”请座。我又让一个同学走出教室,把另一个同学的指甲刀放在他的文具盒里,把他叫回来猜我在他文具盒里放了什么东西,这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把全班同学看了看小眼不停地眨动地说“是指甲刀”我说“很好,你一下子就猜对了,能谈谈你是如何猜想的吗?”
他说:“老师在我文具盒里放的不可能是学习用品,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猜到,教室里其它东西又太大放不到文具盒里,另外我刚才看到xx同学的指甲刀放在桌子角上现在不见了,我才猜想到可能是指甲刀。”我说“很好,你回答的很有道理,谢谢你,请回到你的座位上去”。
以上两位同学的分析猜想,一种是归类法,他把世上万物根据用途归成类,逐步缩小范围,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的内容归成类,掌握类别的特点,既便于记叙,又便于掌握。中小学生如果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便可节约大量时间。
另一位学生的偶发性猜想,也叫做分析法猜想,这种猜想是创造性的.偶发性,创造不是在正常形态中发现的,而是在偶发中形成的,这个学生说文具盒里肯定放的不是学习用品,因为太普通了,另外其它东西又太大了,放不到文具盒里,那么老师放的一定是想不到的东西,恰好又发现xx同学的指甲刀不见了,所以他才猜想是指甲刀,这种分析合情合理,又是在观察分析思考之后的结果,因此我们提倡这种分析的方法思考问题。
学生的学习重要靠聪明,聪明来自思考,思考来自观察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思考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关键。
[1][2]。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四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腾飞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的思想建设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探究了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能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建设;国有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其不但起着激励企业员工,引导企业文化的作用,还起着协调企业关系,激励企业力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国有企业要重视其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化意识为力量,不断推进企业发展。
一、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建设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就目前国企发展来说,很多人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不能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利益,所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没前途。同时,很多政工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万能的,什么情况下都适应。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需要不断结合实际进行改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最大化。2.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缺乏针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企聘用人才的方法也在不断变化,途径也在不断拓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丰富,各种各样的人才在国企中发挥着作用,而对于这些年龄、性格、阅历完全不同的人来说,固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具备针对性,不能满足国企员工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不利于国企员工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五
人事专干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注重管理的科学化、有序化,更要关注教师,以教师的成长为本,以内心的愉悦为工作方向。通过这种以人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创建,配合校长做好人员能力的发掘与整合,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工作原则与方法。
一、各尽其才,发挥人整体效能。
1、尊重个体差异,“人”尽其才。人事专干应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个体差异,依据每个教师的个性、爱好特长、学识、能力建立档案,明确不同的人的优势表现在不同方面,协助校长工作,力求使人员配置上做到教师能力与岗位匹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挖掘教师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
2、编制贴近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人事专干更要与时俱进,把握行业及知识的变化,协助校长编制出适合本校与社会发展步伐的培训计划,结合社会发展需求,重视“人”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培养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同时大胆选拔、勇于启用年轻教师,依靠中年教师,尊重老年教师。通过选拔业务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充实到领导队伍中,根据各人特长、个性,由普通教师推荐到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校中层干部的岗位;由一般的教师安排到行政岗位;通过对老中青“阅力、锐力、实力”的充分结合,构成坚实的教学基础,以培养综合能力强、工作勤奋、作风踏实、思想进步的教师担起日常教学任务,进而充分带动和发挥整体队伍应有的效用。
3、建立教师人才资源库,为人事任用及岗位调整提供决策依据。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待那些业务精、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学校不能储之闲之,而应为他们提供平台,施展才华,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典型案例,课堂实录收集整理,建立起人才资源库,适时地展示在学校的各个场所,不仅增强了骨干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促使他们发挥潜能,更是对其他教师的鞭策和鼓励。同时,以优秀、丰富的人才库增强了学校人事管理的厚重感。
二、尊重人格,促进人的价值的自我实现。
1、尊重教师的人格。就是要求人事专干在学校工作中,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以教师为本,顾及到他们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尊重教师的人格,就是当教师由于兴趣愿望、性格特点、认知水平与学校的工作要求发生冲突时,人事专干与教师要平等地沟通交流、分析调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通过一个主动的问好,一个热情的握手,都是对教师的注重,都能激起教师的心中无限的激情。当然这种人格的尊重会良性地转化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尊重与爱护,一个良性的学校人事管理氛围便形成了。尊重人格,关键是关心教师的家庭境况、生理和心理健康。理解不良情绪,不能一味说教、责备,而要因人而异,从源头上施治,进而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疲劳、烦燥、忧郁、紧张、焦虚等等不良情绪,减少教师的情绪不稳甚至失控,出现偏差行为事件。
2、发现不足之处采取“阳性强化,只奖不罚”。日常工作中难免会有过失,也难免犯错,做为管理者要明白有改进才是常态,对过失的处理要保护教职员工的自尊心,相信他们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着重强化正确的、良性的'行为,对教师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漠视的态度,把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只奖不罚”。充分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让教师在不失面子的情况下,心悦诚服的理解领导的用意,从而自觉将愧疚化为报效行动,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理想和价值。
三、情感管理,让人有归属感。
情感管理的主流是协调人际关系,是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员工之间的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工作交流方式。诚然,情感管理并不是保持“一团和气”,感情用事或者拉关系,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通过情感关怀让教职员工们产生工作的积极性。在日常人事管理工作中不仅要营造出和谐、自主、充满激情的工作环境,还要密切注意观察每位教师在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然后施以恰当的感情诱导,形成团队亲合力,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其有归属感。同时,还要注意管理方式,关注教职员工的心理内在需求,从内心深处让每一位教职员工成为学校的主人,让大家以主人翁的意识面对工作,愉快、主动、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把一切教学任务都由被动地执行变成主动完成。
2、学校人事管理要“以情动人,以心护人”。当前社会上流行“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口号,我认为做到这一点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我”留人;“环境”留人;“家”留人。试想如果你让他每天上班来,有回家的感觉,那么其工作中的动力将是无限量的。这要求在日常对教师做到思想工作有情,物质激励融情,精神鼓励含情。
3、以“顺国情,融人情”做好学校人事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作为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通过学习国家方针政策,解读,遵循科学发展的社会规律,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顺应社会发展为统领定位人事管理工作,找准教育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作为人事管理工作的根本点和落脚点,确保人事管理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在学校人事管理方面,人事专干应做到把人视为根本。任何决策都应把人放在第一位,树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充分的尊重教师人格与劳动成果,关心他们的情感,关心他们的存在和价值,并为其营造出一个“家”的环境来。只有这样通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管理,才是学校人事管理的根本途径。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六
[摘要]从体育欣赏的方法入手,对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欣赏有机的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与终身体育锻炼接轨,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体育欣赏是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和体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产物,它可使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欣赏的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目标、思想、内容与方法中结合体育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1欣赏体育精神从整体上说,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和平)的竞争。从运动员的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角度观赏体育竞赛,竞技体育最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比赛不仅比技术,而且比战术,比智慧,比精神。如篮球、排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优势或避开身高弱势等。
1.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体育欣赏特性体育欣赏特性一般有直觉性、创造性、趣味性、超越性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欣赏直觉性教学,使学生的感性世界具有丰富的精神多样性。结合体育欣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位创新能力。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多利用体育欣赏的超越性,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2.培养方法。
2.1体育教学必须增加体育欣赏基本知识传授,才能满足学生对它的渴求。根据培养目标内容来看,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上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有体育欣赏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增加学生想要的知识传授。为形成终身的体育习惯作准备。
2.2加快对体育欣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只有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2-3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体育文化的产生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体育欣赏也是现代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渴求。
2.4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体育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为学生安全,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环境,(网络、校园文化、座谈交流会等)让学生处处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他们需要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到体育人文的亲和力。
2.5加强体育老师对体育欣赏知识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体育动作,而是对体育全方位的需求。体育老师是传播体育的文化人,这就给学校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达到纵横结构上的合理、尽力满足学生渴求体育欣赏知识的要求。
3.结论。
体育欣赏是一种心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许多对发展学生个性起着良好作用的潜在因素,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利用多途径向学生传授和传播体育欣赏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影响因素进行合理优化教学,让学生去真实地感知欣赏体育比赛和活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率。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爱好体育,谈论和欣赏体育,并参加体育,形成“欣赏体育热”,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最优化地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通过论述欣赏体育的方法、了解体育的特点、提出对策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体育欣赏对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于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的认识是绝对必要的。社会体育的哲学基础是生活世界,体育回归生活正成为世界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21世纪人们把体育与人民生命历程和人的基本权利联系起来,使体育向生活化、终身化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标志着体育的发展是以人文为目标重新定位和以健康为目的的重新定向。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满足学生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学生在体育欣赏中,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从而实现欣赏与实践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动力和自激互动的内在活力,使社会体育及其欣赏与实践的驱动力源于人们内在的生活需要。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七
当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是学不好的了。因此,要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一件快乐的事。那么如何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的一件快乐的事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让学生喜欢你。
爱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多一些关心学生、与学生谈话,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爱好;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喜欢你。学生喜欢你了,他学习你所教的东西也就更上心了。因此,学生也会喜欢你上的课,愿意听你说话。在我出来工作的第一年,我担任五年级的数学,那一班学生特别喜欢我。我平时经常跟学生在一起聊天,一起辩论,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等。他们不开心时,我会特别关心他们、开解他们;他们高兴时与他们一齐分享。周末时,我也经常不回家,在学校里与学生一齐交流学习、生活问题。一年下来,那一班同学特别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特喜欢往我办公室跑,向我问问题。他们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时,优秀率达到80%以上,平均分接近80分。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
二、课堂上开展愉快教学。
心情愉快了,学什么都会事半功倍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使学生心情快乐,主动参与学习。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趣味的游戏活动,把教学的内容渗透其中,结合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牛不喝水,硬按牛头也不喝水,它想喝水,你拉也拉不住。因此,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了,学习效果也就好了。我还常常运用小组竞赛、男女竞赛等形式进行练习,运用讨论、辩论、争论的方法解决重难点问题,运用讲故事或偶尔来一句经典语言、一个搞笑动作,引学生一笑释负,乐于学习。例如,我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设计这样一个事例:有12个同学去野外进行野炊活动,大家高高兴兴地到了目的地,这时要开始做饭了,那么怎样才能更快吃上美味的东西呢?“分工合作。”对,就是分工合作。那该怎样分工合作呢?大家想想我们可以怎么分工,按平均分配的方法最多可以分成多少组?你试试看,好吗?学生就非常积极地分组了,发现可以分成很多组,2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3人一组可以分成4组…这时,我顺势更进一步说:如果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劳动做饭,用上面的方法可以怎么分组呢?学生讨论、争论后发现只有13人一组和一人一组2种分组方法了。从而引出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合数与质数的概念,使学生非常深刻地理解合数与质数的概念,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好。只要将知识渗透于学生喜欢的事件,学生心情愉悦了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效果就高了。同时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实验法、小组合作法、发现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快乐学习。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向40分钟要质量。
三、让学生体会成功。
成功的激励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促进教学质量,使学生主动学习,就要使学生常常体验到成功。可以有下做法:课堂提问、练习时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做会做或基本会做的习题,回答他或大概明白的问题,在学生回答正确解答后,老师及时表扬和鼓励。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差异,布置阶梯性作业,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正确或基本做对所做的作业,然后老师给予肯定,并逐渐提出更高要求。你敢试试更难一点的作业吗?学生兴趣盎然,非常活跃,都乐于向困难挑战,使学生一点一点地进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考虑学生实际,让他们时常体验成功。我们的学生不是爱迪生,能在许多失败中坚持不懈,直到成功。他们如果是总是失败,那么,他学习是越学越怕,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平时我的做法是:课堂提问根据问题的难度,指名会回答的学生回答,作业、练习让能做对的学生做,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引导学生向难度挑战,所以我的学生都是非常积极主动学习。他们总是向他们自认为的难题挑战,老问我问题,教学质量也就在学生的乐学、好问中慢慢提高了。
四、开展“一对一”互助和与老师个别辅导相结合。
让学生辅导学生,做小老师,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对他们来说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学生的语言易与交流,更明白易懂,对学生没有形成压力,使他们能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下学习,所以他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同时教师针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进行点拨,对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体现教师对其的重视,使其愉快学习。通过学生的互助与教师勤于辅导的结合,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八
我们经常叹息现在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没有灵气。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文与生活脱节,文章是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硬“挤”出来的,而不是为了表达和交流的需要从心里自然“流”出来的缘故。因此,教师要善于牵线搭桥,帮助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乐于动笔。
一、鼓励写自由日记,让学生易于动笔作为练笔手段,日记有其它练笔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的自由度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写作恐惧症”。根据的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只有身心能进入一个完全自由的状态,才有可能触发联想,由瞬间的顿悟而产生奇思妙想。我要求学生写日记,但不当成一项硬性任务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以免压抑孩子的天性,使他们感到学习无趣。对学生日记的内容以及字数都不能加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慢慢地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二、指导留心观察,激活想象力小学生认知事物以形象、直观为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自己熟悉的领域,在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捕捉对自己有所触动的信息,然后“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标》)这样,他们就会觉得写日记就是记述自己的现实生活,而不必绞尽脑汁去编造一些连自己都觉得乏味的东西。我在每天交上来的日记中找出一些写身边人或事的日记,挑其中较有新意的拿出来讲评,并加以肯定。这使其他学生很直观地认识到:老师读的日记中写的事我也经历过,原来这么小的事也可以写出来,那我会写呀。
[1][2][3]。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九
引言。
主题产生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初始策划阶段,主要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后续景观规划设计与意境营造工作的。
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暴露出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造成旅游景区在整体视觉上混乱、无序、人文关怀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景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挖掘不足、景观资源浪费,致使景区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包装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因此,如何通过对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打造一个既具有鲜明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又能满足游客休闲与游憩活动需求的主题景区是旅游规划中的难题。
一、旅游景区规划概述。
1.1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的多种功能与价值,通过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创造景区更大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规划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
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大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产业文化为主题的三种类别的旅游景区。
其中,自然生态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气象、动植物观赏等为主题的景区;社会人文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名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事件等为主题的景区;产业文化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游乐、科学科幻等为主题的景区。
1.2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
有几种不良的现象蔓延,一种是过于重视构成景区环境的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小品、主题雕塑等表面物质形式的景观要素建设,而忽视景区精神内涵的提升;另一种是不切实际地的照搬模仿,旅游景区的风格混乱;第三种是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利益,弱化了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内涵。
最终,导致已建成的许多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与人文关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旅游景区的策划阶段时,对景区的主题定位缺失,形象塑造错位。
二、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影响因素。
主题文化作为旅游景区内容的组织主线,是对整个景区旅游环境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是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旅游项目规划艺术形象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总指导思想与理念。
可以说,一个旅游景区规划的成功与否与其主题的确立有着最直接的联系。
旅游景区主题的界定往往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1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或区域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确立景区主题定位的题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景区的旅游资源包括项目区域背景、周围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特征等各项资源。
2.2设计师的素养。
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高度,即特色性和鲜明性。
如果一个设计师缺乏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旅游景区缺乏实地调研与考察、系统全面的分析基础,片面追求新奇时髦、视觉冲击力,这都会使其对旅游景区独特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拿捏不到位,造成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
2.3管理者的水平。
除此之外,主题定位还和景区主要职能管理部门或管理者的水平有关。
如由于管理者的短视或干预,为了暂时的政绩工程、表面的形象工程,往往也会造成主题定位不准、不突出,景区缺乏应有的识别性和感召力,各项资源难以形成市场效应。
三、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策略。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是指对景区特色与个性塑造。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挖掘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遗址或遗迹等各项文化资源的内涵,凝练出最具有特色和个性且区别于同地区其他景区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计开发旅游产品,达到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增强景区吸引力的目的。
3.1立足文化,凸显主题。
文化不仅是确立旅游景区规划主题的引擎,更是形成有别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灵魂。
一个景区的主题要能很好反应其文化内涵,就必须对景区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等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提炼出核心主题文化,以此作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根本。
同时,要求旅游景区的主题具有鲜明性的个性特点,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游览中能够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景观序列设计。
在空间布局时,围绕主题来规划旅游景区,划分景区的各大功能区,设计旅游景点,组织交通流线,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观序列,达到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传承地域文化目的。
对于景观序列的规划,可以通过编撰故事情节隐喻主题,然后围绕情节展开各分景点的设计和组织。
例如宁夏的沙坡头景区依托生态自然资源(大漠文化),编撰桂王城的故事来包装景区的主题;新疆的喀纳斯湖景区结合图瓦人的神秘信仰,编撰湖怪的噱头来包装主题,吸引人游客。
当然,编撰故事不可胡编乱造,是对景区的文化资源内涵更为深刻的梳理。
在景点的设计上,可以通过直白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来对主题进行文化包装。
例如可以通过情景雕塑、主题标志、文字、图案等形式以直白的手法将景区所在地的历史事件、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主题再现出来;再如借助景区规划的场地材质、空间体量、色彩、光线、序列等形态以隐喻的手法来包装主题。
最终,使游客在景区中体验到“由景入境,由境生情”的感受,获知景观所蕴涵的主题情感,满足精神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影视剧创意。
通过挖掘景区所在地的民间故事传说、人文遗址或遗迹、英雄人物事迹等文化资源,创作影视剧来对外宣传景区旅游文化和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
原本是地处宁夏银川西郊镇北堡荒野地带的一处城堡遗址,通过张贤亮的运作,使《红高粱》、《大话西游》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着名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因此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影视剧的成功使其成为国内着名的旅游景点;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因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型地,带动了古镇旅游发展。
论文2: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几点思考。
缺乏科学、客观的资源评价体系和政策措施体系规划,缺乏对风景名胜区在利用上“度”的准确把握是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由此导致了规划与实施相背离现象的产生。
文章以这3个方面为切入点,就如何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体系。
完善政策措施体系规划内容以及如何从风景名胜区系统的质、能、信息层面控制,大学生感恩演讲稿,以保证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探讨。
风景名胜区规划是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与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近30年的广泛实践和探索,我国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但是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与规划初衷相背离的现象,诚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是,规划内容和规划方法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之一。
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我国风景名胜区缺乏准确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
(一)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严重。
新时期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应试为主,只要是考试考的内容和要求的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就重点讲解和训练,假如是考试不考的内容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基本上就是忽略不讲。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的培养,而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依然对学生实施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来讲解课本上的内容,之后对学生就易考内容进行提问,最后对于重点知识以及易考内容布置许多作业。此种教学方法完全不适应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使得初中语文课堂完全由教师来把控,学生只能被动照做,不能进行主动学习。这样造成的后果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更是让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时代,单调乏味。
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世界观、价值观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的思想更加灵活,想法更加新颖,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也有了新的需求。新时期如果像之前那样对待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一些初中语文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变化,不承认新旧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讲授语文知识的时候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没有时代感,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时间一长,初中生会因为对语文新知识的需求和新时期的求知欲无法满足而逐渐对初中语文课堂产生排斥感,不仅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无精打采,更是对这一科目失去兴趣,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
(一)改变教学观念。
新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只有初中语文教师改革教学观念,才能转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自主性。另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师的教学态度有直接关系,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态度符合新时期教学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不好的教学态度,例如,认为让学生反复记忆就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认为成绩就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的态度,教师拥有这种态度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反而会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下降,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要采取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发挥,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学生对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在做法上我们可以采用分工合作、共同学习的方法来开展。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探究、合作、总结、研究,并允许学生自由讨论,进而最高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另外教师在课前要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应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习初中语文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总结。
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精神,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一
多元化教学模式强调思维形式的多元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开展教学,初中语文这门学科内容是非常多样的,教师可以加入大量的课外教学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知识教育、情感熏陶,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果无论何种内容,都一刀切采用同一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也很容易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鉴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性,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可以看出,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事半功倍,因此,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推崇。
初中语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化阶段,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对基本的语文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在这一阶段,应该着重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其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应该把握好“度”,切忌贪多、求快。
(一)保护好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成长阶段,他们对很多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好奇心,学生的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学习成效,因此,教师需要最大限度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千万不能打击他们,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观点,转换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因为这样是无法取得学生认可的。只有认真聆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一直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才能方便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如果条件许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入大自然,让学生可以有发现美的眼睛,对语文产生深刻的感悟。
(二)利用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可以供学生讨论,适当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多元化教学方法非常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对语文产生学习热情。对于讨论题目的设置,应该遵循多元化的原则,不需要将内容集中在课本上,各类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成为讨论的焦点,在讨论时,要注意协调好小组之间的能力,避免出现小组水平悬殊过大的情况。实际上,初中学生对于辩论的要求并不高,不一定非要分出胜负,只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这场辩论赛就是成功的,因此,在讨论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重视辩论结果的归纳和总结,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科学点拨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适当、科学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有强烈的自尊心,非常在意教师和同学的眼光,在进行点拨和指导时,推荐使用联想点拨法和情境点拨法,这两种点拨方式学生易于接受。当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很快联想起来,在点拨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即使学生存在错误,也需要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充分发挥点拨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巩固知识。
(四)制定系统的评价方案。
评价是判断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成效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满足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此外,还要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改革,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利用多样化的模式提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三、结语。
多元化教学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意义深远,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达到多元化教学的目的。学生们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广阔,不拘一格。只有如此,才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成为多元化人才。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二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在的重点及难点之一,尤其是古文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难度的。而且阅读理解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阅读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及作用。如果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阅读能力,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摸索,以寻求更好的方法及教学手段,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章,主动参与到文章的阅读理解中,在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上,形成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欣赏等一系列的阅读思维活动的过程。初中生在这一时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能够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积累及进步,从阅读教材中获得阅读能力的提升及知识储备及相关其他能力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是有很多学生认为阅读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有些学生不爱阅读,教学有效性受到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引导和促进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及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教材的有效预习。
课堂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事先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比如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找出所列出问题的答案,或者是对某个问题说出自己的读后感,或者是针对某个问题找出文章中是如何进行描述和的。通过这种问题式的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从而能够很好的掌握文章的梗概,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更加深刻的进行课文的理解及阅读,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挥,更好地实现自主阅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可以列出下来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前的预习:你习惯济南冬天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使得学生不仅带着问题阅读,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好地进行文章的阅读。
2.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要创建平等、自由、和谐、开放的课堂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的习惯,抛弃填鸭式的学习模式,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充分重视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大胆地回答教师的问题,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加强引导,在开放、活泼、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好自我学习,学会沟通和交流,学会质疑。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自信己阅读能力。通过环境营造实现教学进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3.精心设计问题。
在初中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快、更准地理解阅读内容,教师的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能够给阅读指明阅读的方向及重点,延长教师需要进行精心设计问题,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较快的掌握文章的作者中心思想,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师在进行主导性问题设计时,要站在整体高度对学生进行步步深入的引导,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逐步使得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回答实现对整个文章的理解,引导学生和课文进行对话,与作者通过文章进行沟通和交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默契交流。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作者描述了什么事情?讲述了什么事?表达了何种情感?“背影是一种什么样的背影”通过步步深入来不断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在从细节进行阅读和理解,这些带有开放性质的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孔乙己”文章中,教师可以设置“文章叙述了几次笑”,“每次笑的含义是否相同”,通过问题暗示学生来理解每次笑的内涵的不同,理解孔乙己每次笑的不同心态及表达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实现有效阅读。而且通过这些问题能够直接点破阅读的重点,体现文章的主旨,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写作主旨大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与课文通过文字形式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实现对文章的认可、欣赏、评价等,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4.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快速发展,在教学领域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及先进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特点。不断有新兴的教学方式走入学生的学习课堂,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及新鲜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开展学习,激发了其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如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就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也应该积极加以利用,探索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及设计科学合理的课件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阅读主要是通过“读”来能让学生借助文章来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及观点,形成对文章的了解,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在传统阅读教学方法中,一般是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读及师生共读来进行阅读学习,一般是通过范读、默读、朗读等方法来阅读文本。初中语文中很多阅读文章都有着很深的情感,抒情性质浓厚。因此,教师一般很难来进行表述和讲解,学生的体验及感悟也是模模糊糊,无法准确地通过词语来完全表达出来,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单一,很难满足上述要求,学生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而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文章所描述的场景等进行实际的再现,通过视频及音频,能够立体、生动形象地看到文章所要表述的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观看及收听,从视觉和听觉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快速地掌握文章大意及主旨,更好地理解作家的思想,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5.指导课外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在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堂教学之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新课标指出“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重视积累的作用。因此,首先要确保一定的阅读量及阅读范围。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做好必要的摘抄,将看到的优美的词语、精彩句段及自己喜欢格言警句等摘抄下来,并进行经常的朗读和背诵。从而积累这些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这对于提高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总之,阅读教学要注重有效性的实现,不断探索和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设计问题、多媒体手段等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阅读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来提高阅读的深度,通过课外阅读确保学生学习的广度及深度,积累更好的语言素材,不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文明.初中语文语气词教学探析[j].才智,,(32).。
[4]刘剑峰.解读《成功》的三个视角[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三
在语文改革中,阅读教学举足轻重的地位始终未曾动摇。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成为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分析教学、肢解教学和表演教学的同时,还应分析理解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坚持将新课标理念贯彻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来。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水平等是大部分教师关注的重点,忽视学生的主题体验和感受,致使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脚步分析课文思路与简单的阅读外,很少进行课后阅读,因此,阅读能力较差。
在应试教育下,初中生都背负着考取优秀高中的巨大压力,课业繁重,不仅在学校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参加校外各种补习班,一门心思全扎在功课上,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转动思维,也很少有机会开展独立思考,导致学生失去自主思考和品位文章的兴趣。
二、合理设置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体现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活跃性上。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心理成分,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是前提,然后再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设置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阅读小角,挑选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并具有一定内涵的刊物放在教室,定期更新。在每周班会上抽点两名学生,邀请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来讲述书中的故事,并对优秀者给予奖励,调动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活跃班级的阅读氛围。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其分析阅读。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不忽视学生主体的前提下,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可忽视。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情况下,教师再趁热打铁,加强指导学生的阅读分析的基本方法,这样便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学习技能,还能促使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和谐主动发展。
3.加强学生基础积累。
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注重语言最基本的积累,如:字、词、句、段等。这种方法很传统,但对提高初中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好的效用。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句或语段,便能很快地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这个方法仍能很好地使用,教师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结合语境,理解和分析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最基础的便是词语,它往往有多种含义,涵盖内容广泛,需要仔细分析、揣摩,比较词语的内涵,分析词语的搭配,注意区分词语表达的意义。
(2)推敲和领会重点句子的含义。在阅读教学中,重点句子是理解课文的重要途径,加强对重点句子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有效方法。
(3)推敲段落含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拘泥于词语和句子的教学,对语段的教学也应重视。通过对重要语段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了解文思脉络,还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前提下,语文学习是一个通过长期积累,不断加深的过程。古人有云:“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在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应关注指导学生字词句的理解和积累,并要求学生背诵默写一些精彩语段或名篇。教师应将新课标真正纳入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其语文素养,重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四
思维可视化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如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
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推进语文的思考深度,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科学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从语言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规律,提升了语言文字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2、三力三度教学法。
三力三度教学法是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用扎实的学养力成就课的广度,用广博的阅读力成就课的厚度,用敏锐的思考力成就课的深度,进而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
3、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应该针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读写一体教学法。
“读写一体”专题教学法,是以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阅读”篇目,师生共同整合相关学习材料,精心设计专题教学内容,师生共选“拓展阅读”篇目供大部分同学们研读,“挑战阅读”篇目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读。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课前做批注,写阅读感受;课堂上再做批注,写作思考认识等;课下写作随笔、摘评、专题报告等。读写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5、思维导图法。
语文教学中研究和运用思维导图法,有助于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有助于建构语文学科特色,丰富校本课程资源;有助于探究语文教与学创新之法,提升教学效率。思维导图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包括笔记法、记忆法、知识整合法、演讲法、阅读法、写作法、答题法等,为学生有效、高效学习语文开辟新境。
二、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2、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3、要转变观念.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4、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5、要转变角色.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五
一、设问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立情景,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在学习中努力地发现情景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就是设问教学法。教师应利用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设计的问题有效地植入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出的结论为教学的依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创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循序渐进,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热情和兴趣。
如何进行设问教学法呢?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从中设计出引导学生解决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究和分析。对于问题较为偏难的情况,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充分地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并对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对结果进行认真的评价,通过设问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把教学中的问题彻底吃透,提高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设问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设计的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从简到难,步步深入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符合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的问题,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热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利用自己所具备的能力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要创造给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尤其要努力引导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投入到设问教学中来,鼓励他们积极的发言,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并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让学生体会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
进行设问教学法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授课水准,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语言过于生硬,表情严肃,缺乏幽默感,就无法激起学生对设计的问题情景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不到设问教学的目的。此外,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时,教师要有能够控制课堂的能力,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防止因为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教学目标发生偏离。设问教学法是一项根据课本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的综合性教学方法,它能够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很好地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情感教学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质,利用情感方式,通过丰富的`感情色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气氛,充分体现出文章内容的“美”,用情感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描绘的场景之中,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要抒发的情怀。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时,老师引用一首催人泪下,符合文章题材的歌曲《父亲》,带领学生进入文章的阅读,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父子情深,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根据文章对父亲的背影、父亲的动作、父亲的语言、儿子的眼泪的描写,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一段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通过情感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父爱,去体会亲情,达到本课所要体现的教学主旨。
三、注重人文性教学。
现代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人文性的特点,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分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习惯将文章分解开来,分别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枯燥的语法分析,单纯重视理解性和概括性的教学,将文章的整体意境给破坏了,忽视学生对文章欣赏能力的培养,学生逐渐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2)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被某些老师误解成为思想品德的教育,向学生生搬硬套地传授思想道德观念,而不是从学生的情感出发;(3)在采取人文性教学时,老师过分重视文章的思想意境,而脱离了现实生活和文章原本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使整体的教学思路发生了偏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进行语文人文性教学时,要以语言的思想文化为起点,在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性,让学生体验每篇文章所蕴含的感情色彩,使学生将文章的鉴赏,当做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真正感受到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充满终身学习的动力。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学习的目标,精选一些具有阅读意义和特色的文章,并对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展开讨论学习,使学生在反复品味文章的过程中,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提升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认识到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形成适合自己的,同时具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结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探究,把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充分利用设问教学法,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注重情感教学和人文教学的把握,整体推进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农尚仁.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12).
【3】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六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自然,极大阻碍学生思维、智能发展的传统教学模式--师问生答已经不可取了,当前,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学生们的学习总不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他们天真、单纯、幼稚、自尊心强、容易受伤害。特别是差生,总是担心自己问德太简单或问错了,被同学、老师取笑。融洽师生关系,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提问题,就要给予表扬。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提问。
如我刚上三年级语文《说声对不起》时,我让同学们初读课文,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学生纷纷拿起笔读起课文来。我在学生中巡视,发现居然大部分学生只是拿着笔做样子,根本没在书上作任何记号。5分钟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们都茫然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敢举手。我不禁想:看来学生还没有养成提问题的习惯。于是,我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呀?有就提出来,我最喜欢勇敢的同学。谁第一个举手?”我充满期望地看着大家。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仍然不敢举手。这时,一位男同学非常小心地举起了小手。我立即请他起来发言。“老师‘切碎’是什么意思?”他轻声地问。“你是班上最勇敢、最聪明的孩子,你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了不起,请大家掌声鼓励!”我把这位学生大大地表场了一番。我看到其到同学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目光,心里窃喜,榜样的作用有效了,坚冰打破了。“老师,‘凑到’是什么意思?”第二位同学又站起来提问了,我又鼓励了一番。“老师,‘报喜’是什么意思?”第三个同学问。学生具有思维定势和从众心理,他们都停留在就词语提问的水平。在老师的鼓励和诱导下,一个又一个问题提出来了。虽然有的问题与课文中心无关,没有多大思考价值,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激发和培养,这样就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转变,感受到思考、质疑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教给学习方法,使学生善于提问。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每学一篇课文,我都要引导学生课前自学,在预习时就要求他们提出问题,并在讲读过程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质疑的兴趣。调动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去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手段。
四、内外延伸,提供疑异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和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课本以内的生活,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它是求异思维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才能为学生的认知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这样学生的求知欲就更加强烈了,于是也就更加好问了。
总之,教师要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彻底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创设和谐的气氛。做到学生敢疑乐问,让他们敢说“不”,让他们有独特的见解,让他们标新立异。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相信我们所培养出的下一代会成为成功的创新人、研究者、探索者。
浅谈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方法论文篇十七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在一个大的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必然存在好坏之分。作为教师,不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与帮助,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自信,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时刻把“爱”字摆在首位,只有把自己真实的感情传递给学生,学生才能感受爱的温度,从而愿意去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这样彼此之间才能建立起稳固的友谊桥梁。如果说师生间在情感上有矛盾,教师对学生毫无热情,学生见到教师也只有讨厌的感觉,甚至是害怕教师,那么在思想上双方就会有负担,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讨厌这个老师而不认真的听课。
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
由于每个学生生活的家庭环境不同,个体与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很多智力、能力上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同时,我们国家各方面的水平正在趋向国际化,新兴的电子产品让更多的孩子知识面变得宽广。所以说,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对所讲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把握好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准确掌握本课的重难点,并且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本科之前在生活中接触过的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在上中学之前就会背诵,这时候老师应该鼓励会背诵的同学站起来为全班同学表演诗朗诵,并且给予夸奖、称赞。
第二,由于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不同,父母的文化水平不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方式属于宽松模式的,由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去发展。而有些家长很严格,从小就注重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很多便利条件。比如说好记星学习机、平板电脑等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学习起点较高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活跃课堂气氛。
死板的课堂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的任课积极性。平时多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年龄段的学生也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爱好,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集体或单一的特性,并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当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自己的童年乐趣,或者讲述大家都感兴趣的童年往事,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并用言语对其进行引导,在闲谈中给予鼓励,谈论他们所喜欢的,结合到提问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会出现学生不会回答的情况,也能让学生有兴趣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
1、运用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小组之间的成员进行组内讨论,然后确定自己的观点,由小组长陈述。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认真地倾听每一组的观点,进行指导的同时给予鼓励,对说得精彩的地方做出及时的肯定,不足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充。
2、运用谈话法。所谓的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对多形式的口头问答,从每个学生的回答中找到突破口,准确掌握学生的大致思维方式。比如说,在讲到《背影》这一课的时候,设计问题如:“在同学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让你至今难忘的背影?”相信同学一定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挖掘出自己脑海中印象深刻的记忆。这样教师就能在学生的回答当中,准确地抓住课堂的切入点。
3、因材施教法。在一个大的班集体中,相信有优差生之分。教师要想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就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层次,难易程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相对简单明了的问题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提问,较难的问题则有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保证了课堂的质量。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人师者,必须要有耐心、有信心、有爱心、有恒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喜欢学习,更热爱学习。教师要在平时的生活工作当中,多多地积累经验,切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地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