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范文(15篇)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应该发扬传统文化。阅读是拓展知识、增长见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饮食总结,供大家参考。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理念:
春季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个季节,诗歌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心境、童真、童趣。他们乐于接受春天的第一声清脆的鸟叫;乐于接受春天第一缕和煦的阳光;乐于感受春天第一丝柔和的春风。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文字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春天,走进他们的想象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朗读尤为重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进去感受诗歌,发现它的美,才能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其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结合生活实际读、想像、评读、赛读等),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
目标预设:
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并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4、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前三节再编一段。
课前活动:(播放课件)一只小白兔头戴草帽在森林里采蘑菇,下雨了,小白兔用草帽当雨伞往家走。
师:草帽还能当什么?
(学生想像)。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我知道你们都喜欢看《大风车》中的“奇思妙想”的节目,其中,有一句最响亮的口号是什么呀?(指名说)让我们一起喊(预备起):让想像飞起来!声音还挺响亮的,你们想不想也放飞自己的想像呀?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去感受冬冬那美好而又神奇的想象吧!
二、情景欣赏 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录音)。
1、学生交流感受。
你觉得冬冬的哪一个想象最神奇,最有趣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8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儿歌。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
三、细读诗歌 体味情感。
你觉得冬冬的哪一个想象最神奇、最有趣呢?(指名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根据情况学法指导)。
(一)指导学习第三节。
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这一节,读读吧,希望通过你们的朗读使其它的小朋友也喜欢上这一节。
1、指名读文,学生评价。
师:读得真好,文中“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说?(柔和,不坚硬)。
2、理解“柔软”一词。
谁来说一说这个“柔”字怎样写?(上面是一个矛字,下面是一个木字)。
3、学生书写“柔”字。
师: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什么呢?
4、学生自由说看到的景象。
师:冬冬的想象是这样的神奇,我们也随着冬冬一起飞上蓝天,此时此刻,你看到了什么?(板书:飞上蓝天)(我们看到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看到了浩瀚的大海,望到了金色的稻田——)。
5、学生想象在蓝天上看到的情景。
4、指名回答。(因为作者可以在天空中学习.因为作者可以在天空中认识世界.)。
(是的,飞上蓝天,更加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认识了世界.这是多么美好的一种感受啊!谁能读出。
5、指名再读这一节。
师:美丽的风筝载着我们美好的理想飞向蓝天,我多想和你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蓝天课堂。
6、小结学法。
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节的?请小朋友们按照这种方法自学其它三节,也可以重点学习你最感兴趣的那一节。看我试范:先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找出能表现神奇、有趣的词句,然后展开丰富的想像,读了这一节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通过朗读把你的感情表达出来。下面开始读书吧!
(二)汇报第一节。
过渡语:谁来汇报冬冬的第一个幻想?
学生读文。
请小朋友们看这个“悠”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呀?
学生写“悠”。
(悠哇,悠——此时,我们仿佛在干什么?)。
(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指名学生读文。
(三)汇报第二小节。
过渡语:多善多美的桃花呀!我真的被陶醉了!冬冬想变成桃花,去装扮美丽的大自然,我也想变成花朵去点缀大自然呢!冬冬还有哪些愿望呢?谁来汇报冬冬的第二个幻想?(板书:变成柳树)。
指名读。
(“绿色的篷帐”指的是什么呀?由绿色的篷帐你想到了什么?)湿软的土地上,绿柳成荫的美景。
2、学生想像。
(课件展示)孩子们,你们看,春雨过后,你会发现柳树又有什么变化呢?(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指导朗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
3、女生读第二节。
(四)学生汇报第四节。
冬冬的想法可真多,(对照板书总结)他还有什么想法呢?谁来接着汇报第四节。
1、指名说冬冬的第四个幻想。
师:冬冬的幻想如此神奇,我也想来来读读儿歌了,小朋友们你们给我这个机会吗?
2、学生听老师范读第四节儿歌。
师:你们觉得我读的怎样?谁想象老师这样也来读这节儿歌呢?3、指名学生读第四节儿歌。
4、男生合作读第四节。
四、拓展训练 升华主题。
小朋友们带着美好的梦想飞向远方时,千万不要忘了哟,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中说一说。(学生讨论)。
讨论: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交流讨论的内容。
过渡语:是啊!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想出去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但是,不管去哪里,一定要先家人商量商量,记住了吗?冬冬的想象真有趣,谁愿意美美的读一读这首儿歌?(找四位小朋友各读一节,全班齐读最后一句。)。
3、美读儿歌。
五、自由练笔 续编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冬冬神奇而有趣的想象,你们的心中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想像吧。那么你能不能仿照儿歌前三节的格式也来编写一节儿歌呢?看谁写得最好。(学生练笔)。
六、课堂小结 情感熏陶。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依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4、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学生分析:
我们班级的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好,课堂上思维活跃,想像力丰富,能够联想到许多美妙的景色,学生也都有一定的评价能力,老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帮助他们学习、感悟小诗的美,并试着续编小诗。
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题是“幻想和想像”,《我想》是一首富有儿童情境的诗歌,以儿童的口吻,充分发挥幻想和想像,写出了“我”的小小的心愿,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未来。教材中的小诗是一首贴近学生生活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诵这首诗,能够展开自己的想像,能够续编这首小诗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伸出你的手指和老师一起画一个东西。(老师和学生共同在空中画了一个圈)你们猜一猜我们刚才画了一个什么东西。
(上课伊始,教师用形体语言与学生共同完成了一项任务,学生的积极性马上上来了,并且学生放开了思维,激发了学生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你们在上学之前和现在还有什么样的梦想,讲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想像欲望再一次被调动起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可以展开我们想像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我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用你们那智慧的笔记下你们的问题,留下学习知识过程的痕迹。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直是这个班级的教学特点。)。
2、把你记下的问题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你们学习的体会和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师生共同提出自己认为的重点词语,全班共同解决重点词语。
(老师用这种方法了解了学生的合作收获,尊重了学生主导学习。)。
三、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1、再读一遍课文,到小组中讲一讲,你自己读了什么?在读的时候你又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学生提到的重点问题。
3、师:这首美丽的小诗中,一定有你最喜欢的一部分,马上练一练,一会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我们大家都是评委。
(这项活动的设计使学生先练再读再评的过程中体会到诗中的意境,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
4、尝试背诵。
四、放飞想像、拓展延伸。
1、师:把你的想像写下来,可以仿照第三小节续编,也可以不用仿照,自己写。
2、师:把你们的美好想像用你们最美的声音读出,把想像的翅膀放飞。
(让学生仿照续编这首小诗,是本文的要求,但老师并没有完全让学生仿照第三小节来续编,而是让学生放手去做,这样学生就不受任何约束,充分发挥想像来续编,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3、把今天写的小诗写进你的日记中,回到家中给父母读一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堂设计旨在于让学生充分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养成良好的独立阅读时养成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以读代讲”的宗旨指导下,孩子们无论是在朗读小讲坛 上,还是续编小诗以及小组交流中都 是那么积极主动,他们被小诗所吸引,被小诗所陶醉。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首小诗,学生读出诗中的情境,读出了自己的想像。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互相补充、合作交流,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总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本课教学以读代讲,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本节课的亮点在于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放飞了学生想像的翅膀,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思维空间,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真正学到了知识,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三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儿童生活的快乐。
(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儿童歌曲。( 推荐曲目:《小白船》《 春天在哪里》)
2师导:童年是一支歌,一支清新明快的歌;童年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幻想和憧憬的梦;童年是一首诗,诗中飘荡着快乐和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走进童年,感受童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诗并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
(三)交流读诗感受。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诗。
2交流读诗感受及对诗歌的理解。(可结合诗歌朗诵来谈)
第一首诗《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的美妙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撷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教师相机指导并完成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说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说说怎样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
3指名试读并评价。
4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
5再读课文。
(个人读 ,齐读。小组读,分男女读,全班齐读 。 )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它们分别是( )和( )。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这两首诗,亲近童年,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其实,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能说说你的童年吗?或者读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或唱一首有关童年的歌曲也可以。
(六)课堂练习
仿写儿童诗。
(七)作业 收集自己喜欢的儿童诗,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一)我想
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美好的愿望
眼睛-------装在风筝 奇特的想象
自己-------种在土地上
(二)童年的水墨画
街头
溪边 美好快乐的生活
江上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四
1.学习和巩固写信的格式。
2.加深对《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选出最想交流的人物,针对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学会换角度表达。如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女孩,如何给圣诞老人写封信。
4.指导学生学会针对课文的内容,有序有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把自己特别想对文中人物说的话写出来。写完之后修改。
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有序有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课文《圣诞老人的礼物》、圣诞老人的相关资料。
(一)、复习引入。
回忆《圣诞老人的礼物》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引出内容:我想对你说。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打开书,自读作文要求。
课文中的人物都生活在遥远的国家,请你给他们当中的某一个人写信,把你最想说的话表述出来。或者,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受到礼物后,你给“圣诞老人”写封信吧。
读后学生自己表达:写什么题目?要达到什么要求?
(学生说,学生板书)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
(三)、解决“对谁说”
(四)、解决“说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自主讨论;
3、个别发表,学生评点。
(五)、总结。
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和巩固写信的格式。
2.加深对《圣诞老人的礼物》这篇文章的理解,从而选出最想交流的人物,针对这个故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3.学会换角度表达。如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女孩,如何给圣诞老人写封信。
4.指导学生学会针对课文的内容,有序有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自己特别想对文中人物说的话写出来。写完之后修改。
教学难点:
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有序有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具准备:
课文《圣诞老人的礼物》、圣诞老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解决“怎么说”
1、范文引路《大胡子叔叔,我想对你说》。
2、讨论:结合范文讨论,写这篇文章应注意些什么?
人称语气(看对象说话;看内容说话)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三)、复习书信的格式:称呼,慰问语,正文。
注意:落款的要求。
(四)、学生列提纲,师生评提纲,
小组内进行评比。
(五)、学生根据提纲口头作文。
(六)、学生起草,师指导。
书信格式:称呼(顶格)。
问候语(空两格)。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落款(名字在上,日期在下)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五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学情预估:学生预习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二、初读感知初感文体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三、品读体情体会精妙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四、联系生活真情表达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六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
听完区举行的优质课后自己从中汲取了很多有价值的感受。这次在校举行的优质课中我模仿了孟婕老师《我想》一课。通过今天的评课,领导和老师们都真诚的给我提出了很多不足之处,我知道这是给我的莫大的帮助,内心有一股不尽的感激之情。我把这些牢牢地记在心中,作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的问题。
尽管本课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精心的准备,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尽管设计过程中一再努力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在有些环节还是指导的不到位。
一、课堂上应抓重点词语理解文本,自己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到位。如片段:让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我只找两个同学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没有理解,我就让学生带着美美的心情去读,现在回想起来,课上这一环节处理得有些仓促,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把课文读透彻。我想如果我课上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从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从中体会,理解感悟,,这样就会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懂。就会自然投入到文本中。
二、对课堂上朗读的细节处理得不到位。
在学生朗读词语时,个别音节读得不准确。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缺乏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通过学习后朗读水平没有得到大的提高。通过对这一课的评课后,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使我进一步理解朗读训练的指导不仅仅是指导朗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是发自内心的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在每节课上都有收获。
当然,还有的不足之处是课堂上还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来学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有所不当.会让他们忽视其它段落,对文章没有整体的认识.看来以后备课还要考虑周全才对。另外指导学生朗读的面较窄。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感情朗读我只关注少数学生,使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机会,更谈不上展示机会今后的教学中应引以为戒。要调动全体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成功。课标中强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朗续训练也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避免单调的阅读方法,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学生读书的兴趣,不在于形式是否多样化,内容是否好玩有趣,而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朗读训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训练中,给学生以成功感,是最重要的。在平时的训练中,那些能力强一点的学生,他们能够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并不断地得到肯定,容易不断进步。但大多学生会在课堂上充当听众与培读生的角色,长期下去,就会越来越不愿在别人面前朗读,开口讲话。自己还要多思考课堂上如何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就像校长所说的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天的课堂上都有收获。
一晚匆匆备课,今天又起来晚了一点,也是前赶后赶、慌慌张张进了教室。开课很简洁,这篇课文中的生字也不多,所以重点还是朗读训练。本节课以抽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齐读多种形式“轮番轰炸”,语速、语调在不停地改变着。在二课时中,请学生想象的环节我给足了时间,挤出了形近字辨析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说。比如“在蓝天上看见了什么?飞到哪里去?”等等,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与激qing。通过课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背诵,通过鼓励,几乎人人都能八九不离十地背诵出来。上完这节课,我感觉低段乃至中段的语文课一定要有激qing,关键不是老师要有,学生更要有,所以个性化的评价和不断变幻的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2、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不同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发挥其优势。同样的一段文字,反应在不同的孩子头脑中,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可能是一首短诗;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片断,还可能是一段流动的影片。这些不同的反应,也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面对优美的文字,有些孩子愿意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会用诗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会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此时,我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选择,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另一方面,各种不同方式在课堂上的出现,也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聆听优美的歌曲、观赏精美的图画、品味饱含激qing地朗读……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
当然,不足之处也不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小节来学习,这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有所不当.会让他们忽视其它段落,对文章没有整体的认识.看来以后备课还要考虑周全才对.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七
本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儿童诗作为诗歌的一部分,它饱含童趣,充满想象,富有韵律等特点更适合于儿童品味、赏析和创作。儿童诗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以,这节课从儿童诗的内容入手,引导孩子发现诗歌的特点,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
1.学会欣赏儿童诗,发现儿童诗的特点。
2.发现儿童诗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学写儿童诗。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
课前谈话。
1.0和3赛跑,谁跑得快?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白理由。
生发散思维,打开想象,观点不同引发辩论的课堂场景。
一、欣赏童诗,发现童诗特点。
1.播放儿歌《种太阳》。
师:孩子们,你看,刚才的争论,让我们的课堂气氛有些紧张,没关系,下面咱们听首歌放松一下。会唱的一起唱。(课件播放儿歌《种太阳》)。
2.师生互动交流:你发现儿童诗的特点了吗?(1)抓住一个“种”字体会儿童诗充满童趣的特点。自己读一读。
师:通过读,你发现儿童诗的特点了吗?生:很有童趣。
师:那趣在哪里?(读读句子)。
生: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播种一个就够了,会结出许多的太阳。
师:是呀,太阳都能种,可真够有趣的!看来,富有童趣是儿童诗很显著的特点。(板书:童趣)。
(2)结合儿童诗中的相关句子,发现儿童诗充满想象的特点。如:
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一个挂在冬天,一个挂在晚上。
自己读一读。师:还有吗?
生:小作者想象力很丰富。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或者生2: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温暖又明亮)。
师:看来呀,充满想象也是儿童诗的特点。(板书:想象)。
(3)发现儿童诗中“望、阳,洋,亮”等字,发现儿童诗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的特点。
生:读起来很押韵,让人觉得朗朗上口。
一首《种太阳》让我们发现了儿童诗的特点,他们是——【师指板书】充满想象,饱含童趣,富有韵律。
二、多感齐动,发现表达方法。
要想真正走近儿童诗,仅仅会读会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是能走进字里行间,去寻找儿童诗的表达密码就更好了。【补充板书:寻找的密码】生齐读课题《寻找儿童诗的密码》。
1.读儿童诗《风》,发现表达密码——拟人。出示儿童诗《风》。
风
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1)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回答交流:风很活泼,很爱玩,很调皮。
(2)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发现表现手法——拟人(板书:拟人)。
生:在操场上,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多好玩儿呀生:在花园里,和花朵一起跳舞。
生:在水面上,吹起一层层浪花。吹泡泡玩——真有趣。
生:在天空中,和小鸟一起唱歌,和白云捉迷藏,和太阳公公聊天。
师:你们看,大胆的想象一下子打开了同学们的思维。用上拟人的表达方法,我们看到了一位爱玩、会玩的风。和老师合作着来读一读,去感受这种快乐吧!(在树上——,在草原上——,在院子里——,课件加红)借机体会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来说句子。
2再读儿童诗《风》,发现表达密码——比喻。
风
出示儿童诗《风》。
(1)又读了这首儿童诗,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风?
生交流,师点红课件中的“像理发师、像小孩、像猛虎”,直接明了的发现“比喻”的表现手法。(板书:比喻)。
(2)师总结:同样是写风的儿童诗,用上不同的表现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效果!那,咱们再来体会着读读吧,这一次咱们开火车读——(再读《风》)。
3.读儿童诗《交通警察》,发现表达密码——夸张。
生:交通警察。
(2)生活中,你们眼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的?生交流。
(3)小作者眼中的交通警察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儿童诗《交通警察》。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破解了儿童诗的密码,找到了儿童诗创作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拟人比喻夸张(指课件)。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儿童诗中,无论是能播种的太阳,会玩飞镖的风,还是力气大的交通警察,小作者就是通过这些表达方法让这一首首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
三、和谐互动,自由表达。
1.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学习想象的方法。
2.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层层推进,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以“0和3赛跑”为例)。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继续想象创作师生交流,总结想象表达方法。
第一层:把数字想象成人。
大家看,0和3赛跑,当我们把这两个数字想象成人的时候,我们的儿童诗创作就开始了第一层想象(课件出示:第一步一个箭头,指向想象成“人”)。
第二层:想象比赛地点。
还得接着往下想,既然是赛跑,他们会在哪儿比赛呢?老师觉得可能在草地上。你呢?
第三层:想象比赛画面。
生:有花儿——花儿点头笑生:有观众生:有彩旗。
哎呀,老师仿佛看到了那热闹的比赛场景呢!同学们,你现在是不是也迫不及待的想一试身手啦?拿起你的笔,开始创作吧!
四、自主创作,拓展创新。
1.学生配乐进行儿童诗创作。
谁来评价一下,你觉得这首儿童诗写的怎样?(侧重表现手法)。
看来,你真的学会了这种表达方法!这样的表达让这首小诗显得更加灵动了!作品二:生读。
(一)。
(完善板书,画成翅膀形状。)。
老师期待0和3的系列儿童诗会在咱们班诞生!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想象拟人。
童趣比喻。
韵律夸张。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八
出示“饥时嚼一点,渴时嚼一点”
猜一猜这是什么?
学生做了多种猜测。
思考:文本的选择和问题的切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
临走的时候,把母亲水灵灵的嘱咐。
掐一段,放在阳光下。
晒干,装机小小的旅行袋。
饥时嚼一点,
渴时嚼一点。
一小行晒干的话儿。
嚼他。
需要我一生的时间。
3、赏析儿童诗:我们平时多是嚼什么,嘱咐可以嚼吗?理解“嘱咐”,体会“陌生化表达”的奇妙。
思考:儿童诗仿写,除了要仿其形,仿其语,还要悟其道,这个道,就是童诗仿写的基本方法。何老师根从猜测入手,出示文本,解释答案“把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事物嘱咐、阳光等加以联想,使之与常人人难以想象的旅行袋建立联系,产生一种陌生的效果。,而带来一种奇特的张力,就是陌生化。”
给儿童的仿写以一种思维和方法上的引导。这是我平时玩儿儿童诗没有做到的。
4、找一找你觉得奇怪的,陌生化的词语:掐一段、水灵灵的嘱咐、晒干的话儿。
思考:学了方法之后,马上在文本中去寻找,那些地方也有这样的陌生化表达,是从认知层面到理解层面的具体操练。通过找一找、圈一圈等语文实践活动落实操练。扎实有效。
5、自由读儿童诗,体会作者表达深感情。
6、指名朗读,点评。(学生读得好)。
思考:作为一首例文性的儿童诗,是不是可以让孩子读得充分一点,通过各种方式的读,让孩子对是个很有感觉之后,认识“陌生化”表达。再回到文中,去寻找陌生化表达的其他词语,这个过程,专业的讲解可不可以少一点,学生的活动还可以多一点。让孩子在文文字中去感受文字,感受儿童诗的奇妙表达乐趣。
7、出示题目:
声音的味道。
你的声音。
从电话里传来。
有甜的味道。
有酸的味道。
有冰淇淋的.味道。
有巧克力的味道。
有果酱面包的味道。
有蛋黄饼干的味道。
嚼着嚼着。
把日子嚼甜了。
把生活嚼香了。
把天上的小雨点。
嚼成五颜六色的彩虹了。
8、对比前一首儿童诗,体会陌生化的表达。
9、梳理:把声音变成尝得到的东西,你还可把他变成看得见的吗?
10、梳理:可以把声音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东西,这叫做“无中生有”!
思考:这里教了陌生化表达的又一个实用技术“无中生有”,这个方法的总结真的很适合孩子的口味。短短四个字,把学术的内容口语化、儿童化表达,孩子一听就懂,佩服。
11、出示周杰伦《菊花台歌词》听歌,找出无中生有的词语。
你的笑容已泛黄,心事静静淌、影子剪不断等。
思考:和上面一样,从认知到理解,通过具体的操练得以实现。何老师的课,很实在。
1、出示梦。
梦是风铃,叮当叮当。
2、尝试仿写一句,用“看到+听到”这样的方式创编。
思考:这一环节的练习,学生好像有些孩子打不开思路。是不是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详细想一想,梦可以是哪些可以看到的东西,写在黑板上,想一想梦的声音可以是怎样的,想出拟声词,再将事物和声音进行搭配,这就解决的事物和声音不匹配的问题。同时,在头脑风暴中,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扩宽想象的思路和角度。仅仅用“看到+听到”的方式,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思维。
1、出示要求:
把五官打开。
可让时间可看、可听、可闻。
思考:这里的要求就是支架。学生是否真的能够做到,如果是我,在教学中遇到孩子依然打不开思路的情况,可以怎么调整呢?或许可以用孩子现场创作的例文,找一找,不同孩子调动的不同感官,分享给大家,帮助孩子打开思路。
2、分享、评价。
结合学的方法,对照评价。
思考:何老师的教学评价是与前面的要求紧密相连的。真正做到了教学评一致。何老师也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对照要求一一评价,并强调评价之后的再次修改和反馈。凸显一个“实”字。
渗透儿童诗的简洁和节奏感。
思考:这是苗苗老师现场设计的一个互动,老师们分享自己写的诗,和学生现场比拼,听了那个穿蓝色衣服的小男孩儿的诗以后,我大致可以猜出,现场没有一个老师可以超越他了。老师们写的也很好,也很有诗意,但,那不是儿童诗,更像散文诗。儿童诗,是真的属于儿童的。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九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体会诗歌。
3.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4.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利用想象去感悟诗歌的美,朗读品味,发挥想象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cai课件,词语卡片等。
一、谈话引入,复习巩固生词。
指导朗读好题目。
2.先和词语宝宝打个招呼吧。
3.翻开书,回忆下小作者有哪些愿望?指生[板书:桃花,柳树,风筝……]。
4.自读课文,你觉得哪个愿望最奇特?为什么?
二、感悟体会1小节。
1.轻声读读第一小节。
你是怎样变成一棵桃树的?
从课文的词句中你觉得自己是棵怎样的桃树?读一读。
2.学习点:
1)谈到美丽-引导朗读“一串花苞”
2)谈到快乐,悠闲,悠荡-引导朗读“悠荡”“悠哇,悠—”“布谷鸟的歌唱”做动作体会“悠荡”
[放鸟叫]布谷鸟在歌唱什么?你还听到了什么?
3)配乐朗读1小节。
三、总结过渡,放手学习2,3小节。
现在就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学习2,3小节。[cai学习提示]。
1)选择你喜欢变化的愿望,把自己当作柳树/风筝,边读边想象。
2)你觉得你是怎样的柳树/风筝?为什么?勾出相关词句,美美地读一读。
在书上自学自读,勾勾读读。
2.汇报:
你想要变成什么?柳树/风筝[cai根据学生回答选择出示相应段落]。
3.第2小节-柳树。
你是一棵什么样的柳树?理解体会蓬帐。
4.第3小节-风筝[cai3小节]。
学习点:
1)你觉得自己是个风筝,因为,我来读一读。
2)朗读动词:看,瞧,望。
我也想变成一只风筝呢,我来读一读。
(老师读一读,故意读错,请生纠正,分析比较动词)。
总结,指导朗读12句。
3)拓展:(几种高度去看)。
风筝呀风筝,你周围是蓝天白云,那么你往下望,能看到什么呢?
飞得再高点呢?(宇宙,银河)。
你还想飞到哪里?会看到什么?
五、引读4,5小节。
六.[cai播放景色]欣赏美景,启发创作。
1.春天多么令人陶醉,可大自然还有许多奇妙的风光呢,想去看看吗?
2.喜欢刚才看到的美景吗?喜欢。
看过这些美景,你有什么愿望?指生。
让我们把这些愿望写下来好不好?好。
请你快找找抽屉里的许愿卡动笔吧。
3.写完的孩子读读贴贴[贴自己的小诗]。
传话筒,读读自己写下的小诗,贴。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要求:
1、看懂图画类容,说清楚。
2、留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养成弄清楚遇到的问题的习惯。
3、学会提出问题。大胆探索,获取知识。在交际中互相学习。
重点难点:
1、留心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提问题。
2、在交际中互动中获得知识。
教学具准备:
挂图。
突破方法:
在交际中互动中解决问题。
在留心生活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引出交际话题。
1、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想什么?说什么?
2、你能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嘛?
3、小组讨论。
4、小组代表说讨论结果,老师根据讨论情况进行教学。
问题:
1)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蚂蚁的触角是用来识明方向、辨别气味的,同伴互相交流信息)。
2)竹子是树吗?(竹子是具有细长直茎的木质化草本植物。竹子是地球上生长最快草本植物。)。
二、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1、小朋友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把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2、师生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遇到的问题。
3、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选择性地哪出几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4、启发: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提出来,还要想办法去寻求答案。
三、延伸。
1、把还没解决的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继续去解决。
2、继续留心遇到的新问题,收集起来,想法解决,没解决的提交班级讨论。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十一
《家》是一首儿童诗,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炼,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个性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学生语言,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尽可能的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带入诗的优美境界中去,感受家的温暖幸福。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2个生字。
3、培养学生热爱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
一课时。
a)老师这有一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家”这个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儿歌题目是“家”,谁还记得?(指名背诵)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朋友(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片),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大图,学生上前贴画。
b)学生看图用句式“(什么)是(谁)的家”说一说。(出示句卡,学生练说时相应出示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泥土、种子词语,贴在黑板上。
c)师小结:说得真好,其实,把你们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首很美的小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快乐读书屋里去读读这首题目是《家》的小诗吧!
(二)讲授。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要求定位在读对、读通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小诗,同桌之间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d)范读诗歌,想象诗中都写了谁的家?在哪里?
e)随学生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1)“蓝天是白云的家”。看图或联系生活中所看到的,说说蓝天上的白云怎么样?学生交流后指名读,及时评价。
(2)“树林是小鸟的家”。通过图理解“树林”一词。(再指名读)。
你能带着想象再读这一句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小组竞赛读)。
(4)“泥土是种子的家”。(有关种子生长的录像)师描述:春天,阳光暖暖地照着泥土,小种子醒来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发芽了。在泥土的怀抱里,它慢慢地长大,长成花,长成草,长成树木和庄稼。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5)小结:你看,其实每一行诗的背后都藏着一幅很美的画,只要你用心地去读,去感受,你就会发现这美。
(三)句式迁移。
1、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练说,交流。
3、(出示开满鲜花的中国地图)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第二句)齐读。
(四)背诵全文,创编诗歌。
(五)自主探究,认字识字。
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认识哪几个生字,说说是怎样认识的?不认识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习并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趣味性。
2.感知周围事物的色彩变化,并能大胆地运用语言表述。
3.体验诗歌所展现的大自然的美和欢快的情绪。
每位幼儿一副绿色眼镜、绿色草地背景图、小猫、甜糕、手套图片、ppt。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一个神奇的魔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幼儿回答)下面我要请出我的道具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绿色的眼镜)下面我要带上我的魔术眼镜,我的魔术开始了。
1.师:哇!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发现我们的世界都变成了绿色!你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你也变成了绿色。我把这个神奇的眼镜借给你带一带,你看一看,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绿色的)。
2.你们想不想都带上这个神奇的眼镜看一看呀?(想)好,那现在请小朋友们轻轻地拿出板凳下的眼镜,我们一起带上这副神奇的眼镜去看一看。
3.带上这个眼镜,你发现我们周围的东西都变成了什么颜色?(绿色)我们现在来到了绿色的`世界。那我们现在走进这个绿色的世界去看一看吧。(幼儿充分讲述,引导幼儿说“绿色的xx”)。
我们看到了谁?(小猫图片)小猫变成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猫?(绿色的小猫),出示甜糕图片,甜糕变成了一块什么样的甜糕?(绿色的甜糕);出示手套图片,手套变成了一双什么样的手套?(绿色的手套)现在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看看这儿,(一片绿色),再看那儿,(一片绿色),到处都是绿绿绿。戴上这个神奇的眼镜,我们看到的东西都变成了绿色。那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我把这个绿色的眼镜拿到,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幼儿把眼镜拿掉)。
戴上眼镜去外面看一看,活动结束。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十三
1.认识文中13个生字,并能理解“花苞、汲取、柔软、篷帐”等词语的意思,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反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使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4.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续编一段。
5.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思想教育。
(上课伊始,教师用一段“鸟语花香”的录音来反映大自然的美好,把学生带入一种轻松愉快的思想境界。来激起学生展开想像的欲望,为新课开了一个好头。)。
师:那你们能不能幻想一下在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呢?
(这一问,再次激起学生想像的热情,使学生的思维开始拓宽,达到一种幻想的境界)。
师:同学们的想像力可真丰富,想像和幻想可以说就是你的愿望,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我想》并板书课题。
(教师巧妙地导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明白了幻想和想像的意思,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自己先独立读文,一边读一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又学会了什么?
3.大屏幕打出重要的词所在的句子,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1)带着一串花苞,随着风儿悠荡。
(2)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
(3)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4)看白云多柔软,瞧太阳多明亮。
(教师用测试理解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字、词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这样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教给了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
1.四人小组读课文,讲一讲自己读懂了什么?读时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2.全班交流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1)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2)为什么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
学生解答不出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予点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我想》教学设计反思》。
(这一环节目的是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能自己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只是给予引导、点拨,更大程度上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散思维,体现了课改新理念)。
2.学生练读。说一说每小节写的是什么?
3.尝试背诵。
(这一环节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同时又注重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使学生从读、背中得到自悟。)。
1.师:你的愿望是什么?你们想不想仿照本文第三小节续编一段,把你的愿望也表达出来(比如画出来、朗读出来、写下来都可以)。
2.个别学生上台表演朗读,展示自己的愿望。
(这篇课文前4小节句式整齐,结构相同,有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其表达方式。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像续写一段,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新奇感。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很愿意去创造的情感。注重了不同兴趣的培养,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师:同学们的愿望真好!老师也被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所感动,老师也画了两幅图画我们来欣赏一下,说一说你看后的感觉。
大屏幕展示做好第一幅图(美丽的家园,大自然)。
2.学生看完后谈感觉。
3.展示第二幅图(中国的名胜古迹、取得的科学成就)。
4.师小结:这两幅图代表着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我们的先辈们用想像之笔为祖国勾画出了美丽的蓝图,他们精心研究、探讨、实践,创造出了我们这个美丽、丰富的大千世界,说不定你的愿望也能实现呢?鼓励鼓励自己吧!(我行、我行、我能行!)。
《我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体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一是让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鼓励学生认真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设计,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情感。再通过自己的多种表达方式把它真诚地表露出来。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三是注重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使每个学生能正确接受学生与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
本节课教学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听、说、读、写、画、演等一系列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真切感受课文的熏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想像及表达的机会,学生才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创造的激情才会再现。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十四
1、能够运用学过的最有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展开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体会诗歌的感情,展开想象,编写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的感情,展开想象,编写诗句。
讨论法、朗读法。
教师:传声筒、词语卡。
学生:预习课文。
1. 板书“想”。组词,说成语。
3. (教师描述,师生共同想象。)风儿来了,轻轻地吹着,渐渐地,你的身体变轻了,随风飞起来,踩在白云上了,什么感受?(生说。)抬头看,感受到太阳了吗?说一说,听到了吗?什么声音?闻什么味道?(新鲜空气,花香)。
1.让我们跟小作者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翱翔吧!自由读。
2.翱翔顺利吗?遇到障碍了吗?教师出示词语,认读,理解。
“悠荡 脚丫”读一读。
“柔软”(什么是柔软的?)
“柳絮”(见过吗?说一说。师诵古诗:无风才到地,有风还满空。缘渠遍似雪,莫似鬓毛生。)把这个词贴在黑板上。
“蒲公英”(见过吗?说一说。)贴词。
“遥远”(哪些地方是遥远的?)
“桃花、柳树、风筝”(读一读后贴在黑板上。)
3. 再次大声朗读,读准字音。
1、谁能读一读第一节诗,带着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桃树林中观赏。
1) 指名读,众生闭眼听。
2) 你看到了吗?看到了什么?(生说)我看到的更多,我的面前是桃花的海洋,那一串串花苞都即将开放,大一些的,小点儿的,粉红的颜色多美啊!闭上眼睛,看看你的四周,你看到了吗?嘘!听到了吗?都是谁的歌声?模拟声音,歌里唱的什么呀!(想象,生说。)
3) 练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速度要慢一些,“别着急,美丽的景色一定要仔细地欣赏。”)
2、刚才,我们把手儿连在桃树枝上,现在让我们把脚丫连在柳树根上,闭是眼睛,轻轻地把脚抬起来,慢慢地踩下去,谁的脚伸进了湿软的泥土?感受到湿湿的气息了吗?那是甜美的营养,赶快汲取吧!来,我们一起向上长,长啊长,长啊长,我们长成了一座绿色的篷账。
1)、那绿色篷帐顶上的支架就是柳树的——,那篷顶就是一片片的——。
2)、来,我们一起读。
3、地面上的一切多美啊!让我们飞上天空去看一看吧!让我们把眼睛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看呀,迎着风,随着风筝飞上天空。
(1)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样的白云?什么样的太阳……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读“蓝天是我的课堂”
(2)读这一段。
(3)引导编写诗歌。
a) 同学们,把你看到的内容也写进诗句吧?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b) 交流,直接读出来。
c) 让我们把耳朵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听吧!读出来!
d) 让我们把鼻子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闻吧!读出来!
e)你还可以把眼睛、耳朵、鼻子都装在高高飞起来的风筝上,说一说吧!
4、让我们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吧!
(1)自由读第4节诗,齐读。
(2)风儿吹起来了,让我们赶快变吧!赶快飞吧!
(3)你变成了什么?你呢?
(4)闭上眼睛,让我们随着风儿飞吧!飞过我们这座城市?飞过一座座高山,飞过一条条河流,飞到遥远的地方。你来到哪里了?想干些什么呢?(请多位同学说一说。)
5、(师读最后一节诗。)飞到遥远的地方一定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老师特别为你们准备了一个传声筒,让我们通过这个传声筒和爸爸妈妈商量吧!(多位学生说。)
6、自由读,让我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享受无穷的乐趣吧!
7、能够背诵的同学背诵,还没有背过的同学可以看书读,师生共同朗读全诗。
把自己编写的小诗写出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我 想
桃花 柳树 风筝 柳絮 蒲公英
投身自然的怀抱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诵读。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细读、品读、背诵这种梯度读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来内化文章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潜移默化得体搞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节课中的不足之处就是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在课堂上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时间太少,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
儿童诗我想教学设计篇十五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一课时。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