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论文(专业15篇)
总结是一种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的方式,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规划自己的行动。下面这些总结做得很出色,或许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
物理学论文篇一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散裂中子源靶站内中子输运的计算模拟。
恩施州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
异质性对社会动力学的影响。
赫尔曼·戴利稳态经济思想探析。
基于超声作用的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质量研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sts教学探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广义向量隐拟似变分不等式问题。
rhic和lhc能区质子—质子对撞中末态粒子的多重数产生。
双势阱模型中bec隧穿特性研究。
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一体化骨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物理学论文篇二
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大量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又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必然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载体。使学生对世界、社会、自然的认识都以学生自身的生活为背景,从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认知。将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构想,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生活化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及生活化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投入到自主观察与对社会现实的分析活动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且,将高中地理生活化,可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内容,提升自身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这是由地理学科所具有的应用性特点带动的,教师必须看到地理学科的这种特点,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这是高效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必然选择。
一、地理教学理念生活化构想。
地理学科知识大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具备生活化特点,摒弃老套、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班级课堂为根据地,以课本教材的知识为教学素材的地理教学理念,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过程中,借用实践方式佐证知识理论,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这既遵从现代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又拓展教学课堂,使地理教学理念呈现生活化特点;又丰富了地理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利于其通过生活实践,形成正确的地理认知。在这里,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释。简而言之,要使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生活化特点。此外,还要以人格提升、素质的养成作为地理教学的目标。例如“区域产业活动”这一单元,主要涉及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这些问题都是生活化的,在生活中可以找到规律性答案,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理念构想的时候,要着眼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常生活,说出产业活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布局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概括。例如,有些学生在回答农业区位条件时说:“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这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自然条件,但除了自然条件,还有社会经济条件也很重要,教师要试着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如有学生补充道:“交通、劳动力。”由于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回答,难免会有遗漏,这时候,教师要启发学生,可以以农业生活的真实图片、视频作为启发手段,让学生思考。当学生看到很多机械在收割粮食,就想到:劳动力、科学技术;当学生看到农民的粮食被买走,会想到市场、交通。最后剩下的是政策,需要教师来进行说明。由于是通过生活的真实场景而概括的`,学生会对此产生很深的印象。
二、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构想。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往往局限在地理教科书上,进行一条书本知识与一个生活实践的对应性佐证。教师始终不能将教学内容的格局打开,学生往往会视野受限,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一对一的内容设置误区,以课本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下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看到理论知识对应的广阔生活空间。在这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内容的挖掘,以及对社会涉及的有关地理问题的探讨分析,来弥补地理教科书上内容的匮乏。这一方面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向生活进行知识探索;另一方面,还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外界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环境问题,这是一个常说常新,而且书本、生活都会涉及的问题。但很多教师几乎将生活这一条学习线索屏蔽了,只是单纯地从书本中汲取地理教学内容,这就使得教学没有张力,不能使学生汲取丰富的学习养料。所以,为了丰富教学课堂,教师需要进行地理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构想,从书本的环境问题切入到身边的环境问题上,再由身边的环境问题上升一个高度,进而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谈到森林的覆盖面积,教师可以引出今年毕拉河的森林大火,予学生以强烈冲击,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地理教学手段生活化构想。
班级课堂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学习场地,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活动中,在生活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地理这种与生活世界紧密相连的学科,更应该以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探究、观察和分析。这一方面会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之牢固记忆;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用生活的眼光打量知识世界。例如在学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近处的一个景点,自己动手,进行旅游活动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学生会对该景区的规划有一定的理解,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现代教育愈来愈崇尚生活的介入,在课本与生活充分的结合、互补、交融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无疑是快乐而又充实的。
物理学论文篇三
在物理学看来,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时它的总能并没有发生变化,其中所蕴含的能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既不会自行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这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思想———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这一定律只规定了能量的数量关系,并没有涉及到能量的转换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就解释了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只会做功而不消耗能量的永动机是永远不可能制成的,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会导致其中的熵不断增加,它永远没有减少的可能。最早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学者是麦克斯韦,后期有许多学者试图证明这一理论的错误性,但终究还是没有成功,直到1951年法国物理学家布里渊将信息论与统计物理联合起来进行研究,才证实了麦克斯韦的这一假设。这一假设中的事物交换与信息交换存在本质的区别,在事物交换中不可能出现两者共同拥有的情况,一方的增加势必导致另一方的减少,但是信息交换则不同,它不必遵循热力学定律。
可以说信息替代能源是建筑节能的基础,从布里渊的研究可以看出,信息的传递不遵循热力学定律,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在热力学允许的范围内做许多事情,例如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孤立系统中熵的增长速率,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信息替代能源。能源是有限的,但是信息资源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导致能源在不断减少,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增加,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会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果一直纠结于物质系统,很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而用信息资源代替物质能源就难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利用信息来降低能耗的实例:出行前预先在地图上标明线路,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降低汽车的能耗;在房间安装温控设施,随时了解房间的温度可以降低取暖能耗;新信息技术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设备的能耗。信息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同时信息在建筑节能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引起我国建筑界普遍关注的高层建筑节能问题,就是因为对建筑节能信息了解的缺乏,才导致了设计不合理现象频繁出现,忽视信息的建筑工程必然会对整个建筑造成极坏的影响。
物理学知识在建筑节能中的运用。
(一)以物理手段实现太阳光照明。
经医学专家研究证明,太阳光可以降低诸如忧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之类疾病产生的几率,采用物理方法将太阳光引进室内不仅可以增加晒太阳的机会,更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在没有机会到户外享受阳光的时候,采用导光管装置就能将阳光引入室内,它主要是通过物理学中的反射原理传递光线,但是光线的每一次传递都会造成能量的损失,这种导光管装置不适合长距离的光线传递。物理学家爱德曼兹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装置,这个装置的主体是一个塑料控板,控板上安装了许多由激光切割而成的镜片,这些镜片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当太阳光照射到塑料控板上时亮度便会增强,然后传递到每一个角落。许多科学家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彩色荧光塑料上,他们试图采用荧光塑料来采集阳光,这项研究的原理是:白色是由红、绿、蓝三个颜色组合而成,科学家们尝试将由这三种颜色的塑料收集到的阳光进行重新组合,然后就形成了人类生活中所需要的白色太阳光。通过这种物理手段形成的太阳光所发出的亮度相当于两个75瓦灯泡所发出的亮度。
(二)利用太阳能取暖。
要利用太阳能进行取暖就必须选用热阻和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热阻是指材阻挡能量进行传递的能力,吸热系数是指物体本身吸取热量的能力。在传统热学工艺中这种方式较为常见,为了满足工艺需求一般使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在减缓热量传递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吸收热量。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充分利用太阳能不仅有利于节能,更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建筑选址最好是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有利于阳光的接受。建筑中的玻璃选用热阻与吸热系数较大的材料能够有效地进行能量储存,这些材料在白天吸收大量的热量,然后使用储热墙或者其他储热工具将热量储存起来,在夜间温度降低时这些储热工具便可释放出热量,增加室内温度。对于冬冷夏热地区的建筑,要组织调温,窗外应当设有可以操控的遮阳设备,夏日温度较高时这些遮阳设备可以阻挡高角度阳光的照射,冬季温度较高时这些遮阳设备又可以将低角度阳光引进室内;也可以在遮阳装置中安装双层玻璃,在冬季档有日照的时候双层玻璃的吸热作用能够提升室内温度,晚上关闭反射膜或者百叶窗,能够有效的组织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节能的作用。
(三)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原本只是一种计量单位,当某种材料的粒径小于100nm时,它便可以称作是纳米材料。纳米技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新兴技术,制作具有小粒径材料的技术就是所谓的纳米技术,纳米科学是原子物理、量子物理等多种学科的聚集点,纳米材料具有体积尺寸小的特性,从而就成就了它不同于一般材料的特质,如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性质。纳米技术在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通过对碱骨反应的抑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光催化效应等性质,因此采用纳米技术制作而成的混凝土具有分解有毒物质、净化空气的功效。纳米材料的其它功能能够制成不同功能的混凝土材料,如能够进行智能报警与自我修复的纳米材料。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能够使材料的刚度、强度、韧度等发生变化,利用这些特殊的性能就可以生产出各种不同的材料,如弹性水泥、延性水泥,抗菌陶瓷、保温隔热玻璃、抗菌塑料等具有高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更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有效的降低因能源消耗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四)毛细现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当液体接触到具有细微裂缝的物体或者具有较小管径的细管时,就会沿着裂缝与细管上升或下降,这种现象就被称作是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纸张吸水、地下水沿着细缝上升等都属于毛细现象,这种现象在建筑中的应用能够解决许多难题。例如在装有空调的室内,无论是夏天的冷风还是冬天的热风都会使人感觉不舒适,这主要是由于空调吹出的“风”会带走人体的水分,从而引发脱水等“空调病”,而新型建筑中的温控装置则用水这一传热载体取代了传统建筑中的空气,这种新型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体的不适感。这一技术正是使用了毛细现象的原理,建筑物的天花板上布满了网栅,它是由一根根细小的毛细管组成,这些毛细管纵横交错形成一张网,毛细管中流通着水,冬季温度较低时发电所产生的余热使管中的热水不断流动,热水的流动使室内温度上升,发电所产生的余热又使管中的冷水不断流动,从而降低室内温度。采用毛细现象制成的制冷系统大大优于传统的制冷模式,不仅能够降低能耗,更能降低身体的不舒适感。
(五)太阳墙技术的应用。
太阳墙技术的应用实际上是太阳能技术应用的一个范畴,太阳能可再生、环保、便宜等特性一直是能源研究专家观众的焦点,人们不断开发探索新的途径来实现对太阳能的利用。采用太阳墙空气集热器可以回收墙体的散热,解决新风的预热问题,在增强室内空气供给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节省能源。制作太阳墙主要采用镀锌钢薄板或铝制薄板,这些薄板外拥有许多褶皱和小孔,薄板的表面颜色较深,这些板材一般安装在距离建筑外墙20厘米的地方,并和建筑物顶部的遮雨板连接在一起形成太阳墙即热系统一个组成部分,另外一个部分由室内风机与管道组成,这两大部分就构成太阳集热系统的整体。其中薄板上的褶皱主要是用来增加板材的强度,褶皱可以根据需要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形状,板材上孔洞的数量以及分布规律则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这主要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功能、特点、所处地理位置、阳光充足程度等。冬季,空气通过板材上的孔洞进入集热墙,空气在流动的过程中汲取板材上吸收的热量,随后空腔的温度上升,空气就受到气压的作用进入沿着管道进入各个房间,为房间供暖;在夜间可以用风扇将由室内散失到空腔中的热空气重新扇回室内,这样既能为房间供暖,又能够为房间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在夏季则停止风扇的运作,室外的热空气从孔洞中进入空腔,然后又沿着空腔上端和周围的空隙流出,空气源源不断的在空腔内流动,不仅带走了室内的热量,也阻挡了热量进入室内。
物理学知识在世博馆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到节能型建筑上,中国第41届上海世博会上低碳节能型场馆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其场馆建设中许多技术与知识都和物理学息息相关。
(一)马德里竹屋和空气生态树。
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马德里竹屋建筑材料同其它场馆的不同之处,其外墙用一层厚厚的竹窗进行覆盖,竹窗由纵横交织的竹子编制,在空气清新的早晨将竹窗打开既可以更新室内的空气又能降低温度,在中午将竹窗关上能够抵挡热量的进入但又不会闭塞阻挡室内的空气流通,竹子由于其空心的特质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与保温效果。空气生态树整体是由钢铁构建而成,其外观为十边形,整个场馆的直径为12米,空气生态树内部安装有可以自动开合的百叶窗与直径为7米的大型“引风机”,建筑物顶端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整个建筑可以实现能源自给,不必消耗额外的能源。生态树外围用黑色遮阳网遮挡阳光,虽然白色遮阳网能有有效地反射太阳光,但由于遮阳网表面不平整,太阳光在其表面会形成漫反射,白色遮阳网不利于散热,而黑色遮阳网则能吸收太阳光,同时遮阳网的结构又能有效阻挡热量的扩散。
(二)伦敦零碳馆。
伦敦零碳馆最为特别的就是安装在建筑物顶端的可以自由转动的风帽,由于夏天上海的温度较高,空气很难进入室内,风帽的自由转动就能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场馆中。另外工作人员将黄浦江底层的`水通过管道引入场馆下方,底层的江水温度较低,用于对空气降温再好不过,由风帽采集而来的新鲜空气经过江水的降温后就被输入场馆中。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会使人感到沉闷,经过江水冷却后空气中的部分水蒸气会液化,空气湿度相对较低。零碳馆还采用了许多技术用于节能减排:屋顶铺设的太阳能电池与热水器能够有效的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供给室内的能量需求;场馆玻璃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不仅能够增加室内的光亮度,又能为室内提供必要的电能;场馆外墙上涂有荧光材料,白天墙壁能够吸收太阳能并将其储存起来,到了夜间就能发出光亮用于照明。这些节能技术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物理学的基础上,诸如太阳能电池、荧光涂料等能够有效降低场馆的能源消耗。
(三)汉堡之家馆。
汉堡之家馆外形就如同是四个打开的抽屉,这个场馆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够不消耗任何的能源而使场馆的温度永远维持在25℃左右。汉堡之家之所以具备如此生气的功能主要就在于其建筑中使用热传递与新能源。汉堡馆的朝向同一般建筑物有很大区别,它的整体设计是坐北朝南。设计师为了扩大北面墙体的面积,将北边一大部分墙体向抽屉一样向外延伸,而南向则采用了百叶窗与遮阳网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场馆内的光亮程度,又能有效地避免阳光直射,减少场馆的受热面积。汉堡馆的墙体有三层结构组成,其中设有很好的保温层,能够有效地阻挡室外的热量进入场馆内部;汉堡馆的每一块玻璃都是双层结构,其中充满了惰性气体,不仅能够进行保温,同时还能有效地隔绝室外噪音;汉堡馆只要能量来源就是太阳能和地热,地热所采用的就是地下水冬暖夏凉的原理,冬季温暖的地下水能够给场馆供暖,夏季凉爽的地下水又能降低室内温度,而其中地下水的抽取与输送则完全有场馆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提供。汉堡馆拥有完整的能源系统,完全不需要额外供电。
(四)新加坡馆。
新加坡馆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场馆表面拥有许多开缝,这些开缝朝着不同方向延伸,场馆顶端一个横向的360度的大口子特别显眼。新加坡馆整体向内倾斜,下方的阴影带中不仅设有水池还有绿色植被,风从场馆上方的大口子吹入场馆内部,场馆顶端的空气流通速度同场馆内部形成极大的反差,由物理学知识可以知道空气流动迅速的地方具有较大的压强,这样场馆内部的热空气就从顶端的口子流向室外,而场馆外部的空气则经过阴影带流入场馆;空气流经阴影带时会使得阴影带中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而水分蒸发需要吸收热量,场馆内部的热量就这样被阴影带降低,所以场馆内部即使没有开设空调也可以很凉爽。
总结。
在中国的能源消耗排行榜中,建筑耗能位居榜首,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剧,能源的消耗与日俱增,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总共有16-20亿平方米,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年建筑面积的综合,这些建筑物95%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且建筑单位面积的能耗差不多是发达国家能耗的三倍。在这种形式下,相关部门迫切需要采取必要手段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以低能耗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建筑与物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学的理论与思想基本上都来源于物理学知识,物理科学在环保建筑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20中国世博会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世博会建筑的核心思想就是低碳、低能耗,而物理知识的应用恰恰就帮助其实现了这一目标,相信物理技术在今后势必会更多的应用与建筑节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物理学论文篇四
让小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讲述浅显易懂的学习文化科学知识重要性,伟人、科学家学习的故事,诉说没有文化的困难、痛苦和闹出的笑话,还可借助看画书、猜谜语、唱歌曲、做游戏以及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有趣活动,一点一滴、一事一例,围绕其主旨让孩子逐渐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受到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求知好学的种子。
2、争强好胜良性竞争。
当然这种争强好胜绝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学业分数第一名、第二名或前几名的竞争,而是要加入到优秀的行列之中,把学习这件事情做好。比如激励孩子比比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写作业字迹工整,发言时大胆说话,朗读时声音清楚,考试时做题全对,有缺点马上就改等。同时充分注意巧妙地把学习中的竞争有机渗透到孩子的生活、娱乐中去,全方位提高综合素质。
3、认真细致从家长做起。
孩子只有兴趣和争强好胜的心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认真细心的精神,这是取得优秀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一年级孩子的学习,多从观察、模仿开始。因此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首先自己要认真细心,做好示范。一个数字,一道算式,一个汉字拼音字母,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要工工整整,讲究规范,切忌潦草,信手涂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做出榜样,才能要求和指导好孩子。孩子才会逐渐具备认真细心的品质。
4、快乐学习不可少。
快乐的学习方法,既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要多多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有机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千万不要单纯抽象地拘泥于书本。比如家长引导孩子参加动脑、动口、动手的游戏娱乐课、制作、实验课,达到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地创造性地运用课本教材的好效果。
物理学论文篇五
姓名:
学号:
提交日期:
摘要:在研究这三大定律的过程中,不应仅限于对这些定律的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应更深一步了解牛顿三大定律的发展历史,理解牛顿三大定律实际意义。当然,作为一名刚刚步入物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开发和锻炼物理思维的养料,使自己的物理思维从无到有、从浅到深。首先介绍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发展史以及定律的内容,然后对牛顿三大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基于此产生的关于物理思维的思考进行论述。
关键词:牛顿三大定律、物理思维。
正文: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们发现牛顿定律是进行了一系列整理、分析并结合多年的实验结果及经验的积累。
总结。
出的。牛顿第一定律的思想就是惯性,所谓惯性就是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经过多年的不懈研究,多位学者的不断修正,惯性的思想最终被牛顿完整地总结出,并广泛被人知晓。牛顿第二定律把力与运动结合在了一起,将加速度、质量、及合外力之间建立联系,所以这一部分的深度研究不仅需要强大的力学基础,同时运动学的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再看牛顿第三定律,它相比于其他两个定律就更加简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思想与我们的生活的联系也更加密切。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在发现三大定律的过程中,牛顿除了对他所目睹的自然现象产生疑问并做出大胆假设,建立模型外,仍大量参考了前人文献。康德、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学术贡献为牛顿提出“牛顿三大定律”铺好了前路。与其说是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不如说是牛顿总结并修改了前人的观点,对于眼前的自然现象提出了大家共认的暂时合理的解释。
其实,遍览古今中外的物理学研究成果,每一项重大发现的背后,总有前人铺路的影子。而物理思维在物理研究中扮演的恰恰是除了前人贡献之外的所有角色。其重要性可见的一般。所谓科学研究,不过是对前人成果的去繁就简,推陈出新。而物理思维,就是决定在研究过程中到底什么是该去掉的“繁”、该留下的“简”、该推走的“陈”、该出现的“新”。物理思维也是科学思维的一种,它区别于化学思维、生物思维、数学思维的地方,也就是它最显著的特质就是物理思维的主体是受过物理学思维训练的的人,客体是客观物理事物且与现实宏观世界联系异常紧密,不可分割。
最后,用物理思维的定义来做结尾: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及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我们要认识这种自然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等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就必须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物理世界本质的、完整的、深刻的反映,就要对观察过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等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景,并反复加工、合理改造、去粗取精,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此即我所理解的物理思维。
参考文献:
1)孙一丹.浅析牛顿三大定律的发展与原理.g633.7.中国知网。
2)佚名.浅析牛顿三大定律的发展与原理.中国论文网。
结课作业。
物理学论文篇六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辅助”教学为立足点。调研发现,部分物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非常完整,操作性强,但教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辅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顺序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学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学生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提供导课资源、学习资源、知识点展示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因为不方便学生记录。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学生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辅助教学。例如:。
(1)不方便观察现象的演示实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实验;
(2)在展示评价环节,对于学生问题处理结果展示,实物展台可以发挥很大优势,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以文本、图片、实验等方式,通过实物展台展示给全班学生,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价,使得“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更高效。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水平,打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
物理学论文篇七
作为科学教育基本手段的实验方法引入大学物理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本文着重概述、分析了这期间的几次重要变革的动因、特点及影响,并总结出几点对今天有启示、借鉴作用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更多物理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大学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为其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实验课程奠定了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大学物理实验》以基本物理理论为指导,同时通过典型的物理实验或设计性实验验证《大学物理》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学生通过理论知识去理解实验原理、指导实验仪器的调试、解释实验现象;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实验数据,同时实验现象及其结果也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进行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奠定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系统的实验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以上能力,我在此阐述了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探讨。
教师教学也应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中阻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观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机械式的学习模式,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变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为增长经验、发展能力,调动学生研讨兴趣,让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课堂要做到研讨为主,还要有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互动应围绕课前预习遇到的问题、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问题最好是由学生提出,或教师提出以往学生所碰到过的常见的问题,并给予学生一个适当的思考时间,不必急于解答。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推测与发表见解,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尊重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势必影响学生创造力的表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而是保护、激发创造力的支持者[2]。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学生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调试实验仪器,并让学生在调试过程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生的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判断下一步操作,并引导学生给予调试过程中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或形象的类比,加深对实验理论及实验现象的认识,逐步实现整个问题的解决。例如:大学物理实验中的示波器的原来与使用,学生在示波器的调试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在示波器屏幕上调不出波形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去调试示波器上的按钮,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示波器屏幕上的相应参数的变化,让学生根据示波器显示的参数,分析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譬如,示波器屏幕左上角的时间分度极小,左下角的电压分度也极小,此时看不到波形信号,则很有可能就是这两个分度值设置不合理。这一现象可以如此解释,因为示波管中的电子枪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电子数不变,当时间分度与电压分度很小时,相当于示波器屏幕上电子的线密度极小,在波形的亮度太弱,难以分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拉宽、拉高的波形没有曲线段落在示波器屏幕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5级,其中最高级别的自我实现的需求中包含了人对创造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学生在大学物理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伴随着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知识的建构而获得的快乐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得到这一解决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教师在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避免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式地传授知识,应立足于过程性评价[3]。譬如,示波器的原来与使用实验中,学生费了很大工夫都未能将某一特定频率及振幅的波形调试到示波器屏幕上。此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逐步分析和排除问题所在。可先分析问题是出在信号发生器还是示波器上,并遵循从源头顺沿而下的顺序逐步排除,如排除源头的信号发生器所发出的信号没有问题,再来排除连接信号源与示波器的数据线是否存在问题,分析示波器的设置,在看不到波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找到波形的中心对称线。至于怎样找到波形的中心对称线可让学生思考,通常基础好的同学都能迅速地想到接地后输入信号被屏蔽在示波器上应该是一条直线。当学生想到这一点时,教师可以及时肯定其观点并要求其调试垂直移动和水平移动键直至水平接地信号显示在屏幕中央,继续有序地逐步分析排除,直至问题完全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快乐的情感体验,学到的不只是刻板的知识本身,而是锻炼、强化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快乐的情感体验可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
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认识到物质的本质及物质之间联系的基本规律。教师通过大学物理实验,有目的地加强学生对物质的本质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中,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人眼日常所到的物体不同颜色是怎么产生的,如果学生能够认识到颜色是反射的未被物体表面吸收的一定波段范围光波在人眼的视觉效果,则说明学生对光的认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并可引入一些具体的薄膜干涉的高科技应用实例,提高学生认知结构可辨别性[4],提高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譬如,教师用光学变色油墨的具体应用为例,将随身携带壹佰元人民币拿出来让学生观察纸币正面左下角的数字100,让学生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该数字的颜色变化,学生会发现正面看时颜色为绿色,但倾斜一定角度就会发现颜色变为紫色,让学生领悟到科技创新是对基本原理深入理解与巧妙应用。这样对开启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天窗十分有用,激励之余再要求学生深入查找光变色油墨的原理,让学生更详细地理解这一原理的应用,养成学生刻苦务实的钻研精神,磨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心智。
大学物理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严格的、系统的实验技能训练,掌握具体的实验技能和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论文篇八
3、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4、浅析如何高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5、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开展。
6、试论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7、浅谈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8、再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应用。
9、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0、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对策研究。
11、高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途径研究。
12、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3、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14、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15、学案导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6、高中物理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17、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8、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9、3+1+2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geogebra软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大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2、基于原始物理问题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
24、在物理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程序的探讨。
25、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
26、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27、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模式探析。
28、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29、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30、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
31、虚拟仿真实验技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33、论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34、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35、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6、将问题情境创设于初中物理教学中。
37、初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
38、以问题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
39、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0、以研究性教学为导向的“粒子物理”教学改革。
41、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2、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中职物理教学中的美育价值。
43、互联网时代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4、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5、分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6、实验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47、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48、浅谈“项目学习”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
49、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探讨。
5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
物理学论文篇九
1.导课多媒体资源选取: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
根据物理学科特点,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又运用服务于生产生活。而物理学科新课程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从质疑起始的。所以在导课中可以运用图片、动画、音乐与视频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从相关知识的生活现象、物理故事、物理实验等入手搜集选取材料,激发学生质疑。例如:《声音的特性》一课可以搜集《春江花月夜》纯音频作为导课素材,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课中,可以搜集有关龙卷风的视频作为导课素材等。
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合作释疑环节由教师针对本节教学目标预设每循环学习指导问题,编制学案;学生根据课本文本素材、实验、多媒体等学习资源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因此本环节的多媒体的资源选取应是针对问题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并且是课本文本学习资源、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学习资源的补充,不能以现代教育技术的仿真实验代替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学生的实际操作,应有利于突破重难点。如在《变阻器》一课可以搜集变阻器的构造和动态连接的动画资源等。3.展示评价环节的多媒体资源选取: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汇总的展示。学生对合作释疑环节的问题处理结果的展示,教师在评价环节应做精当的点评并对该环节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此时资源的选取根据需要针对知识点内容,可以是文本、知识脉络图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所以选取多媒体素材的整合应以“辅助”教学为立足点。调研发现,部分物理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只是在形式上符合“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课件结构非常完整,操作性强,但教师使用后教学效果不好。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过于依赖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课堂设计,“隶属”于课件,课件的“辅助”变成“统领”,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这就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如把四个环节内容制作进课件,按顺序演示,教学中并没引导学生进行四个环节的学习活动;又如自学质疑环节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造问题环境;还有把自学指导的学案内容放入课件,分页播放时一带而过,学生无法记录自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可以做得比较松散,只提供导课资源、学习资源、知识点展示或课堂训练题,创设学习情境。内容比较多的自学指导的学案可以选取纸质媒介,如课堂练习册、印制学案等,不应制作入课件,因为不方便学生记录。课件内在的结构联系并不重要,这样的课件可能看起来没有成型,但教学是动态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能否有效达到时教学目标为尺度衡量的,在使用时,把握住“度”,要给学生看、听、想、做留足发挥的空间,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三、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四环节循环教学高效物理课堂。
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中,除了应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以运用实物展台辅助教学。例如:。
(1)不方便观察现象的演示实验,老师可以在展台上进行实验;
(2)在展示评价环节,对于学生问题处理结果展示,实物展台可以发挥很大优势,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得出的结论以文本、图片、实验等方式,通过实物展台展示给全班学生,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评价,使得“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更高效。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推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手段。如何提高我市现代教育技术在“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水平,打造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
物理学论文篇十
摘要:近些年来,光学在科学与技术应用中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适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光学专业人才。文章分别从光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注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学;教学;改革。
光学课程是物理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崛起的重要支柱。以激光为基础的现代光学的知识,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众多领域,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医药、信息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学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同时,光学课程的知识覆盖面广,应用性和可操作性也较强,它能够较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而在传统的光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缺乏创新,无法适应社会及专业领域的需求等问题。如何培养不仅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还具备较强工程应用能力的光学类技术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问题。
1光学课程教学现状。
光学课程教学大纲计划68学时,教材内容分为干涉、衍射、几何光学、光学仪器、偏振及现代光学部分[1-3],内容繁多,教学任务较重。因此,光学一直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更加强调基础知识的理论性,而对知识的应用性和工程性关注偏少,理论联系实际显得不足,教学中不自觉地存在“重理论和基础,轻工程和应用”的倾向,淡化了光学类课程本身拥有的强烈应用和工程背景特性。另外,学生在大学阶段参与实习实践、接触实际工程问题和公司企业的机会偏少,教学与光学元器件的工程设计及公司企业的要求联系还不够,存在明显脱节现象。目前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偏弱;第一课堂强,第二课堂弱;体现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在“做中学”并培养自身实践精神、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活动空间不够。
2光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光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力学、热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自身的知识体系比较繁杂。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
2.1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优选教材,认真制订教学计划。教学中,既要注重讲解光学课程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要加强现代光学基础的教学,增加一些现代光学的前沿知识,了解光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导学生不断拓宽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讲解几何光学及光学仪器知识时,可以介绍海市蜃楼、扫描隧道显微镜。在讲解光的干涉时,可以介绍相干探测技术、全息照相、光学薄膜等。在讲解偏振现象时,可以介绍3d电影及偏振雷达探测技术等。让学生体会光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发展及科学前景。另外,针对相关科学前沿知识,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光学科技的发展,同时强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或让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积极搜集光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相关理论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分析思路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在有限学时内,尽可能多地讲解现代光学的内容,可以在课前布置相关的预习作业,既能节约课堂基础教学的时间,又能锻炼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上课主动提问,培养学生自学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学中针对相关课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更透彻理解相关理论,并了解其应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在传统的理论教学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改变教学观念,以任务为驱动,明确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5]。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文献调研、撰写小论文及动手制作相关光学仪器,解决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培养自身创新精神、科研意识和综合能力与素质。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动手制作简单光学器件,如望远镜、放大镜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成为可能。在教学中,针对光学课程本身的广泛应用性和工程背景,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两种国内外优秀光学设计软件,如zemax、oslo等。其中zemax可进行光学组件设计与照明系统的照度分析,也可建立反射、折射、绕射等光学模型。该软件还具备对光学系统进行设计、优化、分析的功能。在光学课程第三章几何光学部分,学完基础知识后,给出一些利用设计软件进行相关光学课程中涉及的光学元器件和系统设计的典型实例,如望远镜系统设计、8倍观察镜系统设计等。同时试着让同学们分组利用该软件进行相关光学设计,从而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由于在光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光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难于观察[6],比如干涉、衍射的现象,很多感性材料只能从课本图片中获得,比如干涉条纹、衍射条纹等。为了能够使得同学们获得较多的感性材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计算软件,例如matlab,将干涉、衍射现象通过程序模拟展示出来,这样既给同学们提供了清晰的感性材料、直观的物理图像,也通过程序中相关参数的调节,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光学知识中的相关规律。图1为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的分振幅干涉中牛顿环的干涉图像,图2为氢原子光栅光谱图。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理论与实验分开进行的现状,从教师指导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在实验室自主实验。设置相关开放性实验课题,让学生分成实验小组,将学生自己的设计思想和实验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这样,即有利于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具体化,又有助于对基础理论的深入理解及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实验室也在不断完善,力争提供更好的资源,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3考核方式。
教学考核中,摈弃一次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平时课堂表现和论文及动手制作部分纳入最后成绩测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而非单一的最后考试结果。充分利用学院网络资源,建立网上习题库,建立有特色的个人主页,并通过此与学生进行定期的网上交流及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网上交流的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实时解决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物理教学的手段也正在不断更新。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光学专业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通过以上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使得教学活动充满了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光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郭光灿,吴强.光学[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物理学论文篇十一
众所周知,物理学中有惯性的概念,惯性力的概念;而且惯性是有大小的,惯性力是不存在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研究中发现,认为惯性有大小是不合理的,惯性力也未必是一种假想的力,它很可能是一种客观存在。博士论文,惯性。
1.惯性力的概念。
惯性1.1惯性力的原始概念。
大家知道:牛顿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而不适用于非惯性系。例如在由静止加速前进的火车上,受合力为零的小球会相对于火车向后加速运动。为了使牛顿运动定律在火车中同样成立,需要引入惯性力的概念,所引入的惯性力大小,其方向与火车的加速度方向反向。这样就有牛顿第二定律得以成立。也就是说:相对于地面(我们认为是惯性系)有加速度的参照系是非惯性系,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欲使牛顿运动定律成立,需要引入惯性力。正是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惯性力。然而本文所要定义的惯性力与上述惯性力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1.2惯性力的新定义。
我始终有这样一个猜想:“所有物质组成的宇宙具有这样的一种性质,它可以允许任何物体对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而不允许任何物体对其有加速度;如果物体对宇宙有加速度,物体就会受到宇宙对它的一种约束力,这种力就是我所定义的惯性力。即惯性力是宇宙对物体的一种约束力,它并不是假想的力,是一种真实作用力。”[需要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说的惯性力只是真正的惯性力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参考系中的分力,而真正的属性力我们是无法知道的,因为我们不可能知道绝对的加速度。以上这段文字在英语稿中没有]惯性力的施力物体是宇宙,就好象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一样。宇宙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对宇宙有加速度,就一定受到惯性力。惯性力的大小与其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相对于惯性系的加速度的方向相反。如果物体的质量为m,对惯性系的加速度为a,则惯性力的大小为f=ma。显然惯性力是非平衡状态下才受到的一种力。关于惯性力的产生机理,我猜想应该类似于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想,有待于实验的验证。
2.从做功和能量转化角度能够论证惯性力存在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在粗糙水平面上拉动物体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其它能转化力内能;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匀速上升,外力克服重力做功使其它能向重力势能转化;电场中,外力作用下使物体逆电场力方向匀速运动,其它能转化为电势能;磁场中,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其它能转化为导体中的电流能;上述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不同的能量转化的过程中,总有一种力克服另一种力做功,即能量转化的过程是两种力对物体共同作用的过程,而且一个力做正功,另一个力做负功的过程,也就是说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作用力相对应”。我们也注意到这些过程都是匀速运动,不应当存在惯性力。
如果我们在光滑水平面上拉动物体做加速运动,物体动能增加,当然在我们已有的物理知识体系内,可以解释为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如果不认为存在惯性力,这里就产生一个究竟克服什么力做功,其它能转化为动能的问题;有了惯性力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回答:“外力克服惯性力做功使其它能转化为动能。”;同样地,如果一个具有一定初动能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其动能越来越小,这里也有一个什么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动能转化为其它能的问题。确立了惯性力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回答:“物体动能减小的过程中,是向前的惯性力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说,在其它能向动能转化,或动能向其它能转化中,只有承认惯性力的存在,才能更好地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所以物体在对惯性系有加速度的运动过程中,应当受到惯性力。
3.惯性的大小问题。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我们知道,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共同决定,相同外力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因此质量越大的'物体运动状态就越难改变。由此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本领就越大――即物体的惯性越大。也就有了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惯性与质量成正比的说法。以上说法即传统又权威,以至于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中,对于以上关于惯性大小的认识,是没有人提出过怀疑的!
难道惯性真的有大小吗?如果惯性有大小之说,且与质量成正比,那么质量不同的物体惯性不同。博士论文,惯性。既然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如果一个质量很大的物体具有很大的惯性,而另一个质量远比前者小的另一物体惯性必可以认为忽略不计,也就不能保持原运动状态了。但是由惯性定律可知:对于任意物体无论质量大小,在不受外力时同样都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点并不因为质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即同样有惯性,也就是说质量不同的物体在拥有惯性上是平权的。博士论文,惯性。根据惯性的这一特征,就使笔者对惯性大小的说法产生怀疑,因为我们已知的所有描述物质某种性质的物理量、化学量以及其它量,都有一个其大小表示这种性质程度的问题。博士论文,惯性。例如:描述物体导电性能的电阻率、描述弹簧弹性的劲度系数、描述化学中酸碱性的ph值。如果描述某一性质的物理量接近或等于零则表示这种性质很弱或不存在。但是物体的质量无论多么小,其不受外力时同样能够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以上事实说明:其它描述物质属性的物理量或化学量,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对于物体的惯性不存在上述现象。因此得出结论:任何物体都具有相同的惯性――无大小之别。
4.惯性大小问题的本质。
有了惯性力的概念,我们重新分析一下惯性的大小问题。笔者认为惯性是没有大小的,原因是无论质量大小,在不受外力时都能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的性质是一样的。质量大小不同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不同的原因是:使质量不同的物体产生相同的加速度时,物体所受的惯性力与质量正比,因此需要更大的外力作用。是惯性力有大小,而惯性无大小。
5.从惯性力角度分析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
很多物理学家们探索过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二者的差异。所谓惯性质量即中的,而引力质量即中的。事实上只要确立了惯性力的客观存在性,二者相等就是必然的,或者说二者就是同一个质量,不应该存在差异。
证明如下:设在重力场中,惯性质量为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其加速度为g,其引力质量为,由于加速度g向下,所以惯性力必为且方向向上,必有引力与惯性力等值反向,而,所以,问题得证。
6.惯性力概念与牛顿运动定律的关系。
6.1惯性力概念与牛顿第一定律不矛盾。
重新建立了惯性力的概念之后,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由于物体受到的其它外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物体没有加速度,惯性力也为零,惯性力概念与牛顿第一定律不矛盾。
6.2惯性力概念与牛顿第二定律不矛盾。
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即,。根据前文惯性力的定义,因为物体在外力f的作用下有了加速度a,加速运动的物体本身必然受到来自宇宙的大小为,方向与加速度相反的惯性力作用。我们知道,物体实际受到的力不以参考系的改变而改变,因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力。现在我们以物体本身为参考系,它必然是平衡的。
由平衡条件必有:即,这样牛顿第二定律就成了在承认惯性力前提下的一个必然结论。这说明在承认惯性力存在的前提下,对物体重新受力分析,列出的平衡方程与牛顿第二定律是不矛盾的。
物理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素质教育不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要适时对学生渗透德育。
关键词:适时、渗透、德育。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德育,要适时地对学生渗透世界观、道德情感意志方面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同时发展,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正确的思想基础。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学生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青少年时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生渴望了解认识缤纷多彩的物质世界,如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不加以引导,将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物理教学当中就有必要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进行必要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如:在学习电热、摩擦力的知识点时,指出电热、摩擦力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它们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便,甚至危害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举例说明),进一步分析指出看问题不能片面,要一分为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其重要性更为突出,但实验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几组数据来验证课本的结论或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试验组之间相互核对数据甚至有个别学生抄写别人的数据、有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但结论仍然正确等等,对于这种不良的作风和态度老师要要严肃批评,在讲清道理后还要作必要的引导,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不只是学好物理,而且会受益一个人的一生。
三、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爱国的优良传统,对于这一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有必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在讲“热机”这一节时,我就指出,火箭是我们老祖宗的发明,但是到了现代我们却落后了,现在我们的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努力慢慢赶上来了,于是有了今年“神七”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挤身于航天大国之列,为我们国家赢得了荣誉。但跟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希望同学们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好自己的家园,使我们祖国更强大起来。
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之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也是中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有目的、有步骤的渗透这方面的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讲授“热机”时可结合现在出现的能源危机对学生进行节能意识的教育,在学“电压”可适当讲讲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在讲到“声学”“光学”时教育大家不要制造“声污染”和“光污染”……这样把环保问题不断的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从而不断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五、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影响学生。
人可以影响人,一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周边的人。
在教学上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深的,一名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以他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来影响每一位学生,慢慢潜移默化,使之效仿、学习,进而修身、修心。这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提高,更好的去学会做人。作为新世纪的教育者,我们不仅要用语言来引导学生,更要用行动来感动感染学生。
就物理而言,中学物理教材的每一章节在德育方面都有渗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挖掘教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文化知识又具备优秀品德的人,这也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
物理学论文篇十三
二、认识规律,启蒙对称美。
三、概括经验,透视简洁美。
四、客观辨证,展现理性美。
参考文献:。
[2]陆朝华,蓝海江.物理学之美探讨[j].才智,(22).。
[3]潘岳,李林洋,卢晓波.谈物理学的统一美[j].知识经济,2011(13).。
物理学论文篇十四
尊敬的xx领导: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你关注我的自荐信!我叫xxx,是广东省xxx工艺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贵单位广纳贤才之际,我冒昧一试,诚盼与您共谋发展。我是一个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男孩,几年的大学生活,我经历颇多,收获颇丰。作为一名学动画的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认真负责,工作出色,得到同学的赞赏和老师的认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现在,我以满腔的热情,准备投身到现实社会这个大熔炉中,虽然存在很多艰难困苦,但我坚信,大学生活给我的精神财富能够使我战胜它们。
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并取得佳绩。此外我很喜欢电脑,不仅熟练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而且顺利通过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高新技术信息职业资格中级考试和微软atc认证考试。在英语方面,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并且参加英语口语培训。此外,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为同学服务,表现出色,贡献卓越,曾先后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校广播站系统”杰出工作者“等称号。
我叫xxx,是xxx大学物理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值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教育工作的执著追求,真诚地向您推荐自己,希望能加入贵校这片生机盎然的大地,用我所学,奉我所能。
大二暑假期间我到广州市荔湾区交通管理总站实习,大三暑假到广州市天河区棠下街广棠社区居民委员会实习,两次实习活动让我以一个在校生的身份早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上为人处事与工作的概况,明白学校与社会的不同,收获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经验。我性格开朗,生性随和,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和同学相处融洽。
大学四年里,我时刻按照“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标准去锻炼及发展自我,被评为本专业唯一一个20xx届xx省优秀毕业生。学习上,我刻苦努力,圆满完成了学校开设的物理专业课、教育学等课程,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学习成绩连续四年居班里第一,专业基础扎实,可以说对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掌握。大三下学期,通过培训学习,我获得了xx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证书,并在咸阳市最早开展“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高新一中实习,在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中探讨、学习、并演练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实习成绩为“优秀”。此外,在业余时间我还担任过初、高中物理家教,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熟悉中学教材教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所以我对于师范生的基本技能尤为重视。通过努力,我顺利通过了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一级乙等证书;此外,我顺利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六级成绩为500,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且能闲熟操作word等office办公软件,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也较强。此外,我还曾参与校内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余,我还通过书刊网络等媒介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扩充知识面,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在大学期间,我一直担任学生会团总支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校党委宣传部广播站播音员、英语俱乐部主持人等工作,有较强的英语口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之英语风采大赛、朗诵赛、演讲赛获一等奖,被评为“外语学习和文艺活动先进个人”。因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获校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
我深知:是为人才,修德为先。感谢您dd希望您能给我一个机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我一定会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份工作,为贵单位事业献上绵薄之力,再次感谢!
我正处于人生中精力充沛的时期,并且热爱教育事业,决心做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相信我能做到为人师表,我一定会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良禽择木而栖,递交这份自荐信是经过了慎重考虑和充分准备的,如果贵校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能努力拼搏、继续开拓进取,我会用自己的努力证明您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祝贵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物理学论文篇十五
1导入多元情境,刺激求知欲望。
积极且多元的课堂情境是促使学生踊跃表现自我的基本因素,是实现研究性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物理学科作为自然学科之一,其所涵括的内容小到生活细节,大到宇宙世界,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本身就缺乏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那么教师将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出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此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中,综合应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思考方式,开启对神秘科学的探索旅程.
以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例,教师在该课程中的教学任务既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识别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也要树立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要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吸收的过程当中去,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情境是否活跃且多元化.首先,教师可利用现有丰富的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学习画面,如先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图象通过改变相关变量中的单个变量来展示不同的运动状态,来引导学生对所观察到的图形进行思考和分析,可以小组为单位,或以同桌为搭档进行交流与探讨.根据学生的合作进程,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引和纠正.在综合观察和总结各小组的表现的基础上,教师可选取最优的合作小组,将讲台交给他们,鼓励他们以讲授者的身份为其余学生演示分析图象和推导过程,而教师可以与同学一起坐在座位上,以学生的身份对你台上的小组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如此,既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也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轻松自由的多元化课堂环境,自然而然就会对课堂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归还主体地位,实现自主学习。
研究性学习提倡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核心理念在于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求知、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诚如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言,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新课标改革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实现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首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从灌输型教学转向引导型教育,把课堂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现平台,赋予学生自由的交流平台,才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开发潜能、自主学习,表达新颖的观点,展示独特的个性,为贡献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教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为例,为了实现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回归,教师首先要设计巧妙的引导,如“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你们生活中出现的圆周运动呢?它就存在于你们所喜爱的某项运动项目里,或你们每天亲眼目睹的.某项活动中.有哪位同学愿意帮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回顾下我们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呢?这既能展现同学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能提升概括总结的综合语言能力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现场的反应,结合平日对学生个性特征的观察和总结,适时鼓动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并对学生的不同发言作出多元化评价.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实例,“从大屏幕中我们可以看到,圆周运动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那么同学们知道向心力的概念吗?比如汽车在过拱形桥时,当它在桥弧顶时,对桥的压力与它的速度有什么关系呢?为了帮助同学们分析的便利性,老师今天特地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同学们自行分成小组,分别上来领取实体模型,再进行小组分析和探讨.请大胆开发你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肯定可以分析出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来源以及圆周运动的规律.为了让实验更有竞争气氛,各小组的用时均会被计时,完成之后我们一起评比出最佳组合!”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由传统的灌输者转向引导者,学生也由被动吸收者变换成主动探究者,这种自主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气氛对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创造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3落实创新理念,拓展思维空间。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准确的指引下,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最后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可见,它已完全摆脱传统教育以升学为目的的错误指向,而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和世界经济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趋势,创新能力也由此成为考量当代复合型人才的一项重要指标.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我国科技实力在走向世界前沿的同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索性学科,教师应当将创新教学的理念落到实处,努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