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实用14篇)
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清楚地表达我们的观点和发现。写报告时,我们要注意固定报告的格式要求,并且审查和校对报告,确保没有错误和拼写、语法等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放松心情,认真阅读以下的报告范文,相信对你们写报告会有所帮助。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一
尊敬的院领导:
您好!
承蒙学院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照,我才有机会在本科毕业后留在学院工作,从学生到教师,学院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和学习发展的平台,这将使我受益终身。
来到学院快六年了,在学院工作也快两年了,学院的气氛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六年来与领导、老师、同事、同学们相处的很融洽,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能力,也有友情、亲情。特别是工作以来,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在工作中我不断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教导与点拨,受益匪浅。
我对目前的工作环境、待遇都很满意,辞职是为了换一种思维来工作,完善自己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工作以来,我一直尽心尽力,从没有松懈过。然而最近的一段时间,我开始思考,思考的结果是年轻人要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竞争力,而不能满足于稳定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也愿意随时帮助解决。
学校和学院给了我很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我对学校和学院也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管到哪,我都会说自己毕业于内师大计算机学院,并在学院工作过两年,我以此为傲。今后我无论到哪,做什么工作,我都不会给学校和学院丢脸。
我从一个贫困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大学教师,没有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培养是绝不可能的,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学院领导和老师帮助了我。领导对我的赏识、信任、培养、教导,特别是生活上对我的关照,我十分感激,也将终生铭记。在学院学习和工作的六年,我已经把学院当成家,把学院的领导、老师、学生当成亲人,离开学院,确实很舍不得,就像我过完春节离家时的心情一样。这里有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成长经历,但我还是决定要离开了,恳请学院领导批准和原谅我的离开。
祝学院蒸蒸日上,领导、老师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辞职申请人:
20xx年4月23日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二
1.引言。
1.1北京齐致律师事务所兰州分所(以下简称“本所”)张奋成律师受甘肃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司”)之委托,为其拟进行的对陇南市武都大元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元公司”)的股权收购事宜,对大元公司的相关法律状况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
1.2本报告仅供贵司为本次股权收购之目的使用,除可为本次股权收购之目的提供予其委聘的其他专业机构外,未经本所同意,不得用作任何其它用途,亦不得将其任何部分或全部披露于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
1.3本报告依据以下资料出具(详见附件):
1.3.1本所向大元公司的主管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工商调查所获取的文件资料;
1.3.2大元公司提供的文件资料;
1.3.3大元公司或贵司所作的陈述及所出具的书面确认。
1.3.4大元公司股东声明。
一、排他业主单位。
1.5为出具本报告,本所业已:
1.5.1向主管工商行政管理局进行工商调查;
1.5.2为出具本尽职调查报告所需要进行其它尽职调查,即:要求大元公司及股东向本所提供为本次股权收购所需要的资料或说明。
1.6本报告仅就出具日之前已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出具本报告。
1.7贵司及其他专业机构认为需补充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事项或需在正式股权转让合同中约定的事宜,敬请及时告之本所。
2.假定。
在出具本报告时,本所假定:
2.1所有提供予本所的文件资料均为真实有效;
2.3所有提供予本所的文件资料上所描述的情况均准确、真实;
2.5向本所所作的陈述及提供予本所的书面确认均为真实准确;
2.6于本报告出具之日,所有提供予本所的文件资料及其所披露的事实均未发生任何变更。
3.大元公司的基本情况。
3.1大元公司名称、经营范围。
3.1.1大元公司现时名称:陇南市武都大元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为武都县大园坝水电站筹建处,2004年11月4日经陇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都分局以(甘)名称预核武工商字(2004)第06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批准成立组建;2004年11月9日经陇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都分局核准成立。
3.1.2经营范围如下:水力发电、电能销售;经营其它发电设备及技术咨询服务。
3.1.3本所认为大元公司名称及经营范围业经主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并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属合法有效。大元公司前身系武都县大园坝水电站筹建处,成立后经营范围涵盖大园坝水电站开发建设,大元公司与大园坝水电站之法律关系清晰明确。
3.2大元公司注册成立的日期、现时注册号、经营期限及注册地址
成立地点: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透防村。
现时注册号:***。
营业期限:2004年11月9日至2054年11月8日。
注册地址:陇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武都分局。
3.2.2本所认为大元公司的注册号、注册地址、营业期限均已依照中国有关法律的有关规定,获审批机关的批准,并持有审批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应属合法有效。并且属地管理有利于大园坝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运营。
3.3执行董事、监事及公司经理。
3.3.1于本报告出具之日,大元公司的执行董事为王叔平;监事为王方、王广;公司经理为王叔平,具体情况见下表:
公司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经理情况。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三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是河北冀南片区李**,感谢公司提供的就业机会,也非常感谢帮助过我的所以同事,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考虑,我决定离职,原因是:
1、我自身的原因 经过这两年来的时间,我一直在不断的求证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像这句话“人生都在努力,努力都有结果,但结果不一定是好结果”,我从公司前辈身上看到了我努力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他们的这种结果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工”字不出头,出头就入“土”,不出头就得一直“干”下去。我也一直在努力,我想努力一阵子,就想得到我努力后的保障,而不是一辈子都在努力,都在忙,静下心来想,其实这样的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我当初选择做业务,就是看重自由这一点,我是个追求自由的人,我也不想把我的人生交给别人去安排,我的命运必须掌握在我的手里,我必须主动知命造命,没有一个人会为我的命运负责的。两年来的业务让我成长了,也让我知道了我想要什么?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现在我很年轻,我不想在我年轻的时候用命去换钱,当我年老了在拿钱去换命,钱够不够换命我也不知道,所以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去赌。
2、环境的原因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追求的环境是那种有激情、有梦想、健康快乐和谐的工作环境,回公司后科能是我的目光问题,我看到的是上下班都在看没有意义的电影、打游戏,经过相互的聊天,没有人规划自己的未来,连自己的梦想都没有,公司的`文化理念我丝毫感觉不到。在市场上面对的是比农民素质高一点的客户,和这么一群人整天待在一起,我以后还能是什么样子啊。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去和什么人待在一起。
感谢公司给一个刚毕业的学生给予一次了解社会的机会,也感谢公司的严力群、杨孟生、蒋睿、河北片区所有的同事、阿雪、财务小黄、郑姐和其他曾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谢谢他们。祝愿公司更加强大,各位同事牛年大吉、心想事成。
最后我下市场的借款(2500元)由我的报销抵,如果不够我的话请财务通知我,我会打给公司的,我不会不干不净的离开公司,因为我李**的人生不值这一点钱,请放心。
邢台邯郸片区:李**
二oo九年二月十一日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四
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生灵涂炭、家破人亡的场景也时有发生。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自然灾害中的一些问题,如应急措施的预案制定,救援救治等。这些看似细节的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可能会给灾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在面临自然灾害的挑战时,我们需要认真调查、分析问题,为当地政府和灾民提供帮助。通过一次自然灾害的调查,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启示。
第一段:调查的初衷和现实意义。
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事实,从而提供解决方案。针对自然灾害的调查,目的则更为明确:了解受灾情况,分析灾害原因,帮助指导当地救援和重建工作,减轻灾民的痛苦。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是极大的,重建工作需要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倡议。因此,进行自然灾害调查,对于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高减灾救助能力,都具有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第二段:整个调查流程。
第一步,进行实地勘察。现场勘察是获取调查信息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受灾情况,包括受灾面积、房屋倒塌情况、道路损毁情况等,以便更好地描述灾情,正确认识灾害。
第二步,收集现场信息。我们应该细心收集现场的各项物资,包括地图、资料和有关文献,全面分析灾区的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灾后工作。在收集信息时,我们应该遵循调查规范,做好备案工作,避免遗漏和纰漏。
第三步,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是调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搜集尽可能多的数据,包括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在各个维度下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灾害的性质和特征。
第四步,撰写调查报告。调查的结果需要准确地反映灾害的实际情况,同时报告需要达到可见度和可读性的目标。我们应该注意报告的语言表达和布局格式,以方便阅读者直观地了解调查结果。
第三段: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自然灾害的调查中,难免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实地勘察时需要切实保护安全,并且规范地记录信息。收集数据时,需要衡量数据质量,避免信息受损或失真。而撰写调查报告时,则需要严格按照要求,保证报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购买相应的专业设备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从而避免购买不适用的设备或者被不良商家侵犯。
第四段:调查中的收获和启示。
在这次自然灾害调查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意识到,针对自然灾害的调查,只有把不同的工作环节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终的目标。实地勘察、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都需要全面贯彻彼此之间的要求和约束性规定。调查是一项科学而又复杂的事业,需要认真分析,全面考虑,努力实现最终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不断完善自我,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在这次自然灾害的调查过程中,我有机会更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灾害的代价和对于灾区人民的影响。我们需要写好调查报告,为国家指导应对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提供尽可能多的有力论据。我们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自然灾害的调查和应对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五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
与此同时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探讨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达到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的效果。
二.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近80%的空巢老人有子女,20%的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已过世。
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
不能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顾。
“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
空巢老人主要生活来源54%依靠退休金或养老金,其他生活来源依次为儿女供养、务农等。
“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
身体健康无疑是空巢老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调查结果显示,70%的空巢老人患有高血压、听力障碍、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疾病等慢性疾病。
50%的空巢老人在患病后仅采取简单治疗和间歇性治疗。
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空巢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三.当前空巢老人生活纯在的普遍问题。
(一)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经济来源不稳定。
城镇空巢老人生活条件相对好些,生活来源以企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满足,经济压力相对较小。
但没有工作或无儿女的空巢老人晚年生活来源只能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解决,因此,要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有较大难度。
而农村“空巢老人”收入来源少,除部分老人享受低保金外,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或儿女供养,经济非常拮据,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吃、穿、用都靠自给自足,尽可能不多花钱,平时也很难吃上一次肉,逢过年过节,人来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
如果没有子女或子女不孝顺,没有额外生活补贴,老人生活只能说是“活着”。
(二)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医疗保健不乐观。
我区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逐年递增,农村“新农合”医疗保险全覆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空巢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但是长年患病、报销比例低、就医费用贵等现实原因,致使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慢性病更是吃点药凑合过去,更多老人是怕给儿女添负担,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
调查中,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
由于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救助,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同时有些空巢老人难以照料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三)生活孤独情感空虚,缺乏精神慰藉与温暖。
不管是城区还是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最怕的是孤独,空虚感是他们普遍的情绪,他们生活在“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寂寥生活状态下,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处打发,生活方式单调,除了白天打牌下棋,晚上散步跳舞看电视,很少与社会交往,被社会边缘化,再加上分居子女对老人的日常陪护和亲情关怀的缺失,使老人无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
同时,常年劳累、情感孤独、家庭经济、医疗压力再加上思念亲人等复杂的情感因素加重了老人的身心负担,使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化现象不断加速。
(四)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易成事故受害者。
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安全问题。
疾病突发时无法求助、外出走失后无法联系亲人,意外摔倒、磕绊,甚至烧饭、洗浴中的意外,都可能给老人带来危及生命的危险,更有甚者因煤气中毒、突发疾病死于家中无人问津的事故频繁再现。
同时,一些空巢老人由于年龄大,警惕性不够,行动不便,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对象,针对空巢老人的人身伤害、盗窃、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越来越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稳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安全问题还有用电、用火不慎而造成安全威胁和自然灾害威胁等等。
五.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的几点建议。
1、老人的子女必须尽到经常联系老人、看望老人,照顾老人,给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义务。
在这方面,舆论可以监督,社区可以根据空巢老人的具体需要,帮助空巢老人与其子女联系,比如可以按照为其建立的信息资源库,定期与空巢老人们的子女联系,提醒其要慰问父母或者来看望父母等。
2、对于高龄、丧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为老人请受过专业培训的家政护理或保姆,以尽孝心。
3、子女应支持丧偶空巢老人再婚。
对于丧偶的长辈,家庭成员应排除社会偏见和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支持老人寻找合适的生活伴侣,安度晚年。
4、社区应当建立准确的老人信息库,特别是“空巢老人信息库”。
信息库应当包括:老人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学历,专业,爱好,电话,子女情况,子女的联系电话、地址,退休前的供职单位等等。
基层政府机关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备份,必要时予以核对,并根据信息库的信息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另一方面,推广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务网站,为空巢老人的家属提供反馈信息的服务。
5、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在每个社区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务中心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医疗保健可在社区服务中心解决,同时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服务,实现一条龙式的服务,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国家补贴,社区执行,把社区一些下岗职工和闲散人员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培训,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龄老人提供代请保姆、钟点工、家庭就医等护理服务;设立呼叫救助系统,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鼓励和接纳社区、学校、及社会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关爱服务;在社区多发展老年群体文艺活动组织等,丰富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6、“养”的问题,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的工作,确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同时要增加对社区养老服务资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关的规划和落实有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与此同时,政府有关的'宣传部门要正面宣传养老机构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对养老机构的不良看法。
7.医”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城市医疗保险、城市贫困空巢老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医疗保障,减轻空巢老人的负担,使老人们看得起病。
而对那些情况特殊,在医疗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过社区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资料,筛选出真正因病至贫、因吃不起药而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群,然后政府给予救济。
8.愿者服务上,社区志愿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献意识,想要发挥余热,服务社会的中低龄老人可与本社区的高龄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结成对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帮助空巢老人。
学校志愿者,比如大学生志愿者为空巢老人开展有针对性的关爱服务,如心理、法律等。
9.媒体要多渠道关注和报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时披露空巢老人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为空巢老人刊登寻求社会经济救助的启事等。
10.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机构,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有效结合。
五.实践心得。
父母最需要的就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关爱,他们对于物质要求并不高,只渴求精神上的财富。
我们应该常常回家看看,别让自己爱得太迟,而抱憾终身!“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让我们献出一份爱心,拿出一份真心,关心这些孤单的老人!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六
又是一个夏日炎炎,酷暑难耐,知了聒噪的时节,不经意间大一的时光已悄然离去,此时正好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一下自己这一年的所学,也来通过在炎热条件下来磨砺自己的韧性,多接触社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改进做好铺垫。
此次我在一家本地化工厂办公楼进行社会实践,借此机会了解一下民营企业员工生存状况以及民营企业第二代接班人的生存状态。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进入实践单位后,虽然我的工作比较轻松,但是通过亲身处在工作岗位上,才体会到了父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艰辛付出,也深刻体会到了父母常教导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区别。
通过与办公室内叔叔阿姨聊天,我发现虽然他们做着在别人眼里很体面的工作,但经常无厘头的加班、老板的训斥、同事间的勾心斗角、并不是很优越的工资待遇等等,也让他们感到很大的压力,绝大多数人还有自己的副业,譬如为其他公***司做账,有些人甚至本文来自小草本站接了四家公司的账目,如此艰辛的打拼就是为了那些许拿在手上的票子。可以想一想,这些脑力劳动者为了生计尚且如此,那些体力劳动者呢?他们又忍受了些什么,我确信更多,我们无法想象。到了这,想想在大学里面,很多同学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上网、做发型、聚餐、抽烟、交女朋友……尽干了些无聊的事情,浪费了宝贵的亲春年华,太不应该了,父母们多么希望你们把那些钱省下来,多添置些书看看,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也发现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或者称其为理论吧,与社会所需要的实干型的知识技能相差甚远。
这也让我冷静思考当今的社会,这个竞争激烈、处处“经验丰富者优先”的社会,我们这些还泡在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要经验没经验,要文凭还没毕业,有文凭也不硬的残酷现实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或许很多人会突然发现,原来生活并不像韩剧里的那么浪漫多彩,那么“偶吧、偶吧”的娇滴诱人,生活依旧要回归它本来的面目。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七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许多,年轻人就不该怕吃苦,应该多到外面走走转转,多去接触这个社会。
或许我们曾对扫大街的大妈不屑一顾,或许我们曾对看门的大叔冷语相向,或许我们曾对维护世博治安的武警战士拳脚相加……殊不知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最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卑微的却又无比坚强的灵魂。当汶川地震时本文来自小草本站面对五千米的高空,伞兵们没有畏惧,纵然一跳!当我们再为眼前的垃圾而感到恶心时,清洁阿姨们为这个城市增了彩!当人们为快女欢呼时,尽职的武警正守卫神州大地!当非典横行的时候,护士们奋战在一线!在他们身上,有一种伟大的精神,让我们懂得如何去做好自己,不要怕苦怕累,懂得奉献,劳动人民才是最光荣的,劳动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本质。
光阴荏苒,如今父母为我们创造的学习生活环境太优越了。看看我们的学校,雄伟壮丽的图书馆,多媒体式的教室,宽阔的体育场,静谧的荷花池,优美的道路绿化,安全优雅的学生公寓,供应及时的食堂……而我们目前的工作就是学习,这可以算作是世界上最舒服的工作了。扪心自问,你还在沉迷于网络游戏吗?还在沉醉在攀比之中吗?还在大卷发与小卷发之间徘徊吗?还在为了芝麻大点的事与同学斤斤计较吗?我们不是小孩子了,稚嫩的时光一去不返,该成熟点了。
说到此时,今年暑假的社会实践已经到了尾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浮躁,但我们内心不能浮躁;很多虚假的东西充斥其中,但我们应该呈现真实;谎言与诡计可能会到来,但我们要去识破它们。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气馁;面对困难,我们不轻言放弃;面对挑战,我们充满自信。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那些坚韧不拔的人,属于行动的人。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八
作为一个地球居民,我们常常会遭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自然灾害可谓是世界上最难以控制并且最为具有变数的现象,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极其难以想象的。我们深入调查和研究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本文将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关于自然灾害调查报告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调查的重要性。
自然灾害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及早地预测、预测和防范,以减轻灾难带来的损失。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对自然灾害的定位、机理和预测方法等进行深入的了解。深入调查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灾害现象、预防灾害、减轻损失等极其重要,而且在应对自然灾害时,对于审慎的决策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自然灾害调查,从中学习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促进当地居民相关知识的提高和安全保障。
第二段:调查过程的实践。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了解一个地区自然灾害的预警制度、紧急应对措施和经验总结,是进行自然灾害调查的第一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灾害后果等信息非常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了解气象特点、地质构造、地形结构和河流湖泊的情况,分析自然灾害的根源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方法来获取更为透彻的信息,例如:气象站、卫星监测、空气探测器等,这些相应的工具设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相关信息,以此对于灾情的预防和监测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段:遇到的挑战。
在我的这次调查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天气的变数,交通的不方便,还有当地居民对于我们调查的敌意和不理解。但是这些困难也增加了我的学习成果更为丰富和具有针对性,让我感受到了调查的实际困难和挑战。在这些困难背景下,我学会了抗压和处理困难问题的策略,同时增强了调查前的实际准备,可以更快速地适应现场情况和应对问题。
第四段:提高调查的效率。
为了提高调查的效率,我认为制定一个良好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在规划时,应该从调查的目的和目标、调查时间、人员、经费、技术和实现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合理安排。此外,可以把调查内容分解成不同的项目和模块,专业分工来降低工作难度。在调查的过程中,及时整理和积累数据是必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数据的及时准确性和实用性。
第五段:总结。
作为一名参与自然灾害调查的志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调查过程让我更加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和应对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适应困难的能力。相信我们的调查成果对于灾区当地居民将有一定帮助,并且也为我们自己更好地规避灾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仍将继续关注自然灾害,促进进一步的学习和力挺。我们可以分享调查报告,建立防灾知识掌握体系,切实提高我们的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九
据报道,《*公众防灾意识与减灾知识基础调查报告》显示,在我国,只有不到4%的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基本的防灾准备。城市学校:防灾教育普及率高但实效差。
沉痛的地震等灾难去了,“教训”却留在了档案柜里;造成重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海啸、台风等也终于风*浪静了,精神疏漏、意思麻痹,却仍然留在单调的“纪念日”上,人们的表情依旧轻松,而将其安思危、痛定思痛,扔到了一边。
别忘了,灾后重建、走出灾难和痛苦,绝不仅仅是高大建筑物的重新崛起、物质世界的再度繁荣,而更是防灾观念的落“心”生根,防微杜渐意识的重大提升。我们站在灾难的废墟上,总能力挽狂澜的遏制住下一个可能出现的灾难,避免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这才是最理性、最科学、最有效的“走出灾难”,也是风险社会不可或缺的国民素养。
可前文中的数字再次告诉我们,虽然我们在程序上完成了灾后重建,“精神重建”依旧懈怠、松垮,以致于我们不得不让伤亡和悲剧继续上演:“2000年以来,全国共发生火灾220万起,死亡22592人。而造*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逃生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及时有效从火场逃生,被浓烟熏呛窒息死亡”。等等。
一直以来,我们一以贯之的发展之道、公共治理观念,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们可以为城市留下广阔的大马路、大广场,却连一个小小的下水道都建不好;我们可以为gdp的辉煌,进行不遗余力的艰苦奋斗,而唯独对灾难教育、安全素养,不以为然。随便翻开一本“公民素质教育”的读本,公民应对灾难的相关内容极少。我们在“轰轰烈烈的灾难教育”中学会“健忘”,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能为公众创造安全、健康、最大化的社会,不是公众期待的文明、优雅的社会;不能创造“健康最大化”和“伤亡最小化的制度,人本主义的疏漏也很大。
应该把灾难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每增加1美元防灾投入,就将使灾害损失减少7美元”,各级*要加大减灾防灾投入,加强以风险治理为核心的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升突发事件的防范能力。还可以将灾难教育纳入素质教育构成,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不懈不怠、从容不迫的安全意识。或者将安全教育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在单位和社会,开展常态化的逃生训练、安全知识普及,早日堵上公共安全意识的漏洞,为社会提供更多安全幸福。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十
尊敬的学校领导:
你好!
犹豫再三,我还是写了这封信。
我要离开学校了!
离开这个学校,离开这些曾经同甘共苦的同事,确实很舍不得,舍不得同事之间的`那片真诚和友善。但是我还是要决定离开了,我恳请学校原谅我的离开,批准我的辞职申请书。
同时,很荣幸曾身为学校的一员,能有机会在这里工作学习,不胜感激!衷心祝愿所有在学校辛勤工作的员工工作顺利,事业有成!
感谢诸位给予我职期间的信任和支持,并祝所有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此致
敬礼
辞职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十一
根据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12年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的通知》(乌政办【2013】8号)的有关要求,现就我区自然灾害组2012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如下:
一、2012年基本情况。
2012年达坂城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低。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为极寒天气、大雪等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但影响有限。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措施得当,未造成人员伤亡,无较大经济损失。
年初,我局深入柴管会和各乡、镇、街道,对年初分配的救灾款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通过核对领款人名单、查阅原始凭证和随机走访款物发放对象等方法,进一步规范了救灾款物的分配使用制度,严格了救灾款物使用管理纪律,保证救灾款物发放公开、公正和公平。
(一)组织领导方面。初步建立了区委领导、政府主导的防灾减灾建设体系。确立了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模式,成立了区防灾减灾应急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8个街道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防灾减灾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
(二)预案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全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我局于今年年初制定完善了《达坂城区民政局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对工作职责、组织体系、应急措施和应急行动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给我区的灾害救助工作提供详尽的政策依据。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区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乡镇、街道、村及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同时,各乡镇街道有关单位也根据总体预案要求,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制订完善相应预案。
(三)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全区共组建防灾减灾应急队伍8支,提高了我区防灾减灾能力。
(四)物资保障。由于2012年至2013年冬春交际之期气温普降,发生受寒灾害的几率提高,我局通过协调,购置了一批价值12万元的被褥、大衣及鞋帽手套等御寒物资200余套,将御寒物资发放到需要的居民及农牧民手中,为我区五保户43人每人发放一套被褥,并要求各乡镇街道储备一部分御寒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监测预警方面。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区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技术通信系统。整合本区现有的信息通信等资源,初步建立区级防灾减灾指挥平台。信息指挥系统建设情况:电视电话会议系统1套。
(六)科普宣教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大防汛应对工作宣传力度,大力开展防汛宣传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效果明显。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救灾应急管理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积极努力,但是客观分析我局应急管理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2和不足。一是对救灾应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单位和个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就是保护改革发展成果,加大对应急管理的投入,就是为促进经济发展投入,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投入。二是工作机构不够完善。个别乡(镇)和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和人员还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基层和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工作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文件会议精神,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继续完善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落实好防灾减灾责任制。
2、实行目标责任制的管理方式,把工作重心下移到村级,实行群防群治。
3、加强对防灾减灾队伍的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防灾减灾队伍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
5、防灾减灾工作做到早安排、早落实,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五、典型案例分析。
由于我区地域宽广,交通不便,为做好我区“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我区居民受到灾害侵害,在极寒天气来临时,我局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灾减灾工作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我区防灾减灾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一)宣传到位。
为促进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区在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了“巴扎日防灾宣传”、“防灾减灾进校园”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协调组织教育局、安监局、农牧局、广电局等部门将根据各自职责制作的共16块宣传板报、6条横幅在巴扎日进行了宣传展示,向群众发放《首府市民防灾应急手册》300多册,《防灾减灾知识问答》宣传材料600多份,在现场向群众们讲解气象、地震、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防护知识,同时详细讲解了自救和互救常识,以帮助群众在突发自然灾害时学会保护自己。
(二)储备到位。
一是由于2012年至2013年冬春交际之期气温普降,发生受寒灾害的几率提高,我局通过协调,购置了一批价值12万元的储备物资,包括被褥、大衣及鞋帽手套等御寒物资200余套、米面油1400余份,切实增强了我区应对严寒天气的救灾处置能力,确保了我区困难群众安全过冬。
二是由于我区地域广阔,农牧民较多,居民居住分散,多采取冬季燃煤进行冬季取暖。某些地区的困难群体很有可能由于买不起煤炭而受冻,了解到这一情况,我局对此类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及时为阿克苏乡及西沟乡等乡镇的困难群体购置并发放冬季取暖用煤216.8吨,确保我区困难群体过一个温暖的冬季。
(三)监测到位。
我局在极寒天气来临时,要求我区各乡镇街道、村委会及社区层层把关,逐级上报,及时掌握各地方情况,确保无一人因极寒天气受灾受冻。通过一系列措施及办法,我区救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避免了我区在极寒天气下造成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达坂城区民政局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四日。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十二
尊敬的__局领导:
20__年_月_日,无情的暴风雨引起的洪灾,摧毁了我家里无数物资。霎时间,只见家里东西往上漂浮。许多物品随洪水漂走。然后我赶忙关门,全家只能在床上过夜,家人连吃的都没有,只能饿着肚子坐到第二天,正准备为父亲逝世百日也没有得到尽孝。
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导致家里淹了四天五夜水才小消退平家里,家里的浮泥有5厘米左右,外面院坝都还有30厘米左右的水位,也打乱了家里的正常生活。但毕竟还是要生活,我就和家人及叫来两个亲戚帮忙把家里清理。
忙了一整天算是清理了,可看到家里的损失,自己觉得太心寒。家里受灾严重。其中:
电器:一台电脑、一台电视机、一台冰柜、一台平车机、一台饮水机、两台洗衣机、粉碎机一台,电转两套、电磁炉两台、电饭煲两台、报废,预计造成经济损__元左右。
牲口:母猪一头、鸡十几只无法挽回,架子猪两头受损。预计造成经济损__元左右。
家具铺盖:沙发四个,茶几一个、电视柜一个、大组合柜一套,席梦思一张,小床四张,被柜两个,橱柜一套,棉被17床。毛毯39床等发霉腐烂,预计造成经济损__元左右。
粮食:菜籽4300斤左右,谷子__斤左右,玉米__斤左右,豆芽黄豆__斤等,预计造成经济损失__元左右。
其它:……。
以上灾情;已造成经济损失_万余元。
此次受灾我家在__镇最为严重,物资损失较多较大,由于地质环境因素,排水沟出现严重性人为破坏,每年的水灾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房屋安全结构受到严重性的损伤,墙面出现裂缝漏水,屋面出现炸裂漏水,瓦房木梁断裂几根,墙面出现偏移。需要重新维修,我无力及时解决。特写此报告,希望上级领导伸出援助之手,解决我的燃眉之急、救于为难之中。我及家人将感激不尽。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_月_日。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十三
我是一个老班长,尝尽了当班长的酸甜苦辣。为了当好一个称职的班长,在学习上我比别人刻苦,在工作上我比别人尽职。老师和家长对我的要求永无止尽,但人无完人,有谁能够保证班长样样都拿第一呢?记得上学期的期中考试,我考砸了,下课时,同学们在背后指手画脚,议论纷纷。回到家里,我又招来父母的责骂。那时,在父母面前流着眼泪的我,真想“辞职”不干了,让嘲笑我的同学也尝尝当班长的味道,可我又不知道怎样对老师开口……这一次,我又考砸了,再也忍受不了同学对我的嘲讽,再也忍受不了父母们那严厉的诉骂,我咬咬牙,下定决心不干了。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含着泪,连夜写我的第一份“辞职报告”:
“敬爱的刘老师:
刘老师,我知道我这样做实在对不起您,这实在不像一个优秀的学生所为,但是我实在太难熬了……请允许我辞职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手里紧捏着那份长长的“辞职报告”,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办公室门口。刚想跨进办公室的一刹那,我忽然有些后悔了,脑海中闪现一个念头:要是这份“辞职报告”交上去,从此以后班长不就没的当了吗?以后机会不知还有没有?……不行,这么犹豫干嘛……不!刘老师知道后会怎么想呢?会不会批评我……交!不交……我无法选择,这时候我只感到害怕控制着我的全身,使我寸步难行。办公室里传来刘老师亲切的声音:“俞梦佳,有什么事?”“啊?”我转过神来,把信往身后一藏:“没……没什么事,我是来找同学的。”刚说完就急匆匆地下楼去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真该死,我为什么没有勇气去交?如果交了,不就不用承受压力了吗?忽地,在我耳畔想起了主任在班干部会议上经常讲一句话:“当班干部也是学习,一定要珍惜,这是同学对你们的`信任,这种信任是用金钱都无法买到的。在工作中也许会困难重要,要承受种种压力,但你们一定要知难而进,请大家记住,放弃就是失败,坚持就是胜利……”!对,我怎能放弃呢?这就是我要解决的难题呀!刘老师就是让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锻炼自己的毅力!想到这里,我心里一阵激动,我好幸运,幸运自己没有把“辞职报告”交上去。
最终,我没有把“辞职报告”交给老师。我把它偷偷地粘在我的日记本里,让它永远陪伴着我。我相信:这是我的第一份“辞职报告”,也是我的最后一份。这份“辞职报告”记录着我的成长。
求一份自然灾害报告篇十四
2011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台风、地震、森林和草原火灾、病虫害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相继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经核定,2011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含失踪112人),939.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289.2万公顷;房屋倒塌93.5万间,损坏331.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国因灾死亡(含失踪)人数减少85.6%,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减少49.5%,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13.2%,农作物绝收面积减少40.5%,倒塌房屋数量减少65.8%,损坏房屋数量减少50.6%,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2%。其中,死亡(含失踪)人口数为2000年以来最少,损坏房屋数量为2000年以来次少。(本评估报告中关于全国灾情和应对工作的统计数据和表述不含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2011年,面对频繁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灾后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灾害救助、医疗救治等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和西藏亚东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尽快恢复,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保障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领导方面。国家减灾委召开了2011年度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分析研判灾情形势,研究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召开了两次减灾委联络员会议,进一步健全了沟通协调机制。国土资源部先后召开两次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动员部署防治工作,派出50多个工作组,在18个重点地区派驻专家,督促指导工作。交通运输部对公路部门防汛抗旱、防抗台风及汛期公路桥梁保通进行全面部署,召开9次防台风视频会议。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召开了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和全国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科学合理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农业部多次召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抗旱促春管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农业生产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国家林业局多次召开全国森林防火专题会议,对各地方防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召开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2011-2013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书,全面落实防治责任。成立了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进行沙尘暴灾害应急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中国地震局组织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国气象局召开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国家海洋局开展了沿海地区汛前海洋防灾减灾专项检查,督促沿海各省(区、市)海洋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汛期海洋灾害应对工作。
各地结合本区域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求,切实加强对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山西省将自然灾害应对工作作为“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督促落实,做到了组织、人员、职责三明确。上海市建立了市、区两级的灾害管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建立了应急救助、防汛指挥、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应急、疫情防控领导责任制度。浙江省成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保供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加强对灾害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海南省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各市、县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二)制度建设方面。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相关政策法规。一是推动防灾减灾法制建设。国家防总、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积极做好《洪水影响评估管理条例》、《地震应急救援条例》、《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的起草修订工作。国土资源部积极推动发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指导各地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二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组织修订编制《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农业部草原寒潮冰雪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修订,中国气象局修订并印发了《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三是编制出台防灾减灾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全国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2011-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海洋局开展了《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和《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继续推进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截至年底,所有省和地市、98%的县制定了应急预案,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应急预案数量分别达到5.6万个、40.8万个,分别占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总数的89.8%和55.4%,全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
(三)队伍建设方面。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机构、制度、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制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将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起草完成规划实施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未来10年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二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民政部有序推进灾害信息员职业化进程,全国灾害信息员人数达63.1万人,通过职业鉴定的灾害信息员人数达4.7万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增加到35万人,在汛期看守20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国地震局协助武警部队在全国组建了33支武警工化中队应急救援力量。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达49万人,覆盖71%的行政村。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村级森防员近100万人,基本实现了1村1林场1名森防员。三是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民政部组织开展地方救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河北、江西、山东、湖南、广东、青海、西藏等地设计实施当地救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地方救灾志愿者队伍发展。
各地自然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强化。北京市对应急志愿者进行注册管理,全市有志愿者队伍24支2.3万人。山西省在105个县(市、区)9个省直林业局组建30人以上的标准化森林消防专业队。河南省黄河河务局通过签订责任书组织群众防汛队伍101万人,对800余名专业抢险队员进行专题技术培训。海南省“三防”办对农村青年组成的抢险队伍进行核实、登记造册,各市县增加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人员450人,专业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
(四)应急保障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救灾物资、资金保障力度和科技支撑能力。全国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更加合理,物资储备品种不断增加,救灾补助标准较大幅度提高,救灾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应急管理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为灾害应急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提供了有力保障。
1.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民政部继续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央储备库建设,格尔木、乌鲁木齐储备库建设工程全面展开。目前全国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35个,租用18个,仓储面积共计29.6万平方米,304个市和2212个县建立起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各中央储备库将民政部组织采购的7.5万顶单帐篷、30万床棉被、5万件睡袋和5万张折叠床及时入库,进一步充实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国家防总、水利部新设立11个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中央仓库总数达到26个,现存防汛抗旱物资规模达到5亿元。农业部建设物资库站15个,新增风力灭火机2870台、野外生存装备1300套、防火服3830套、防火车41辆等。国家林业局共采购扑火物资41055件,向有关省区调拨价值约2122万元的扑火物资24644件。中国气象局建立了专门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物品包括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油机、雷达配件、火箭弹及高炮、作业火箭配件等上百类应急物资。
各地区进一步加大本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力度。河北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由5000万元调整到1亿元,省民政厅启动了4000平方米大型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浙江省与大型商场、超市签订协议,代储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灾后12小时到位。四川省各级防汛部门储备冲锋舟、编织袋、救生衣、探照灯等应急物资近3亿元,自贡市投资2260万元建成了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完成1个自治区级、5个地(市)级、51个县级、36个高海拔乡(镇)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并投入使用。
2.救灾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经国务院批准,提高了灾害紧急转移安置补助、旱灾救助、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补助标准,全年财政部、民政部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86.4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5亿元。交通运输部全年安排2亿元公路灾毁抢修保通补助资金,投入2011年公路灾毁恢复重建计划项目20亿元。农业部商财政部向2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7亿元。全国启动重点火险区建设项目183个,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全国省、地、县三级财政共投入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约56.6亿元,其中省级32.7亿元、地级7.9亿元、县级16亿元。
3.应急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继续强化高新技术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不断引进新技术,添置装备,积极开展新项目研究,不断提高减灾救灾工作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民政部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方案论证,“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论证取得初步成果。交通运输部启动了6个“十二五”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完成技术研究125项、硬件开发集成44项、软件开发32项,完成全部44项标准规范制修订大纲,12项示范工程已开始实施。农业部农业大棚育秧、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抗灾增产关键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防控措施得到大力推广。国家林业局完成了气候变化的林业生物灾害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研发了灾害预测及信息发布软件,明确了林业生物灾害气象预警指标,提出了应对对策措施。中国气象局组织试点省围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建设、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了以gis为平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五)监测预警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逐步改进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制定监测预警相关工作规范和制度,不断增强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提高灾害预警预报社会服务水平。
1.加强灾害监测分析会商。民政部继续健全部际灾情会商机制,灾情会商成员单位增至17个,全年组织10次月度灾情会商会、1次年度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和2次年度灾情会商会。水利部汛期每日进行防汛会商,11次召开有关部委和重点地区参加的防汛抗旱异地视频会商会。农业部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沟通会商,与中国气象局开展10多次会商;在年初冬麦区抗旱期间,中国气象局、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多次组织调研组深入灾区,会商研判旱情发展动态。国家林业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11年春季沙尘天气和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分析会商会议,做好沙尘暴及重大突发林业生物灾害预警工作。中国气象局组织各类灾害性天气会商和应急服务专题会商60次,发布灾害预警615次,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712次,为防汛和强对流天气防御提供及时的监测预警服务产品。
2.建立灾害预警协作机制。民政部与19家单位签订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用户服务协议,实现22类气象数据资源的共享,向国内100多家用户提供数据2万余景,无人机应急监测合作机制站点增至8个。中国气象局召开了24个部门参与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与民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传真等手段及时将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发给39个部委和相关单位。3.构建监测预警支撑体系。国土资源部以县(市、区)为对象开展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等的“十有县”建设,全国“十有县”总数达到1337个,覆盖95%以上的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国家林业局对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森林火灾卫星监测系统进行了更新升级,全国近600个森林火险监测站并网运行,进一步完善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体系。中国地震局以地震监测台网扩能增效为重点,强化监测台网建设和运行管理,推进全国成场、区域成网观测。中国气象局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中国气象频道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9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建成7个气象海洋广播电台。全国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达3000万个,农村高音喇叭逾10万个,乡村电子显示屏近7万块,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近4万个。国家海洋局完成了31个海洋站升级改造,在天津滨海新区、苏北沿海、浙江台州、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等地初步建立了精细化的预报系统。
4.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民政部利用减灾卫星监测、数据共享渠道,持续开展新发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业务,累计向12个省提供86期灾害遥感监测产品。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制作预警产品153份。交通运输部发布360余期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和21期重大公路气象预警,编写路况信息快报40期,发送路况短信3万余条。水利部在国新办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组织召开2次新闻通气会,播发防汛抗旱信息500余条。农业部全年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60多期,针对灾害性天气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发紧急通知14份,提前部署防御工作。国家林业局发布火险信息近600期,提供火场气象服务70多期,监测热点11000多个,发现林火1580起,保证了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处置。中国气象局向国务院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23期,报送专题材料25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198期、《中国气象局值班信息》543期,向43亿人次发布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国家海洋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海洋预报节目1089期,国家、海区和省三级预报机构全年共发布灾害预警信息3300多期、短信1760多万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显著增强。
(六)应急处置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预案,密切关注灾情,及时组织会商,加强部门协作,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及时投入救灾物资资金,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33次,启动救灾预警响应9次。国土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30多次,交通运输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2次,国家防总、水利部启动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14次,农业部针对冬麦区旱情启动抗旱二级响应,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全年启动应急响应10余次,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6次。部分省(区、市)为紧急应对自然灾害群众生活救助,启动省级救灾应急响应127次,其中,江西启动响应次数最多达15次,贵州其次为14次。
2.加大抗灾救灾督察指导。民政部全年共向灾区派出41个救灾应急响应工作组,完成现场工作组报告43份,动态反映灾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交通运输部12次赴重点省份检查指导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通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150多个防汛、抗旱和防台风督查组、工作组指导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工作。农业部共组成6个督查组赴重点草原防火区,对草原防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国家林业局派出火场工作组近20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督导组12个,实现突发火情、疫情及时有效处置。中国地震局和各省地震局共派出工作组30批、300多人次,派出国家地震现场应急队3批23人次,协助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做好震灾处置工作。3.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民政部通过国家减灾中心和各地民政部门加强应急值班,累计报送《救灾快报》370余期、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通报》150余期。国家防总、水利部汛期坚持全天侯应急值守,共编发防汛抗旱简报382期,国家防总汛(旱)情通报164期。国土资源部加强应急值守,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100多期。国家林业局建立3月至5月沙尘暴应急值守和监测值班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跟踪监测沙尘天气过程,及时报告灾情信息。中国地震局动态开展重点危险区震情跟踪与研判,组织实施华北、南北带强震监视跟踪,对云南盈江、保山2次地震作出了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测。
4.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民政部商财政部安排23.9亿元用于保障灾区群众应急期和过渡期生活困难,共调拨7万顶救灾帐篷,解决近100万人次临时住所需求;调拨36.8万件棉大衣、46.4万床棉被,解决80余万人御寒问题;调拨1.32万张折叠床、5100条睡袋、20个简易厕所、112吨彩条布。陕西、贵州、四川、青海、云南、湖南、江西、西藏、山东、湖北、广东、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区)各级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投入数额均超过1亿元,占全国地方资金投入总量的80%。
5.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分析研判水旱灾害形势,组织转移危险地区群众838万人,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98万人,解决了205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和有关流域、地方防汛指挥机构,通过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适时加大下泄流量向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调度三峡、丹江口、小浪底等水库和杜家台分洪道拦洪削峰、分流减压,成功应对了汉江、嘉陵江、渭河严重秋汛。国家林业局及时组织南方各省开展越冬代松毛虫防治,有效扭转了松毛虫暴发势头。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跨区域飞机、火箭、高炮等人工增雨作业,组织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012架次,开展人影地面作业62131次,有效地增加了降水,缓解了旱情。
(七)恢复重建方面。灾区地方各级政府合理统筹、科学规划、通过投入资金物资、制订政策方案、调动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灾区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全国共完成倒房重建24.3万户、73.4万间,损房维修加固62.2万户、174.1万间。
1.加强指导,科学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领导亲自带队赴甘肃舟曲、吉林永吉等受灾地区,调研了解灾区农房恢复重建状况,帮助解决灾区农户住房重建困难,督促指导地方扎实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倒房恢复重建需求,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有序推进重建任务顺利完成。湖南省召开了全省救灾工作会议对灾民生活安排和重建工作进行了部署,组织7个工作组对民房重建情况进行了督查。海南省民政厅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灾民生活救助及灾后倒塌民房重建工作的指导。
2.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各地坚持统筹规划和群众意见相结合,合理规划,科学选址,确保房屋重建质量,注重经济合理性,将以人为本和科学重建的理念贯穿于恢复重建全过程。在重建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重建方式,强调灾害风险意识,避开灾害易发地段,提高建筑质量标准。西藏以地震烈度分布图为依据,确定恢复重建范围,制定恢复重建规划,科学选择建设场地,有效避开活动断裂带以及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玉树地震灾区在重建规划中,优先考虑地质灾害治理,合理规划利用地理条件,既保证恢复重建房屋安全,又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性,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3.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在制定出台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实施办法后,中央财政加大重建资金支持力度,地方各级根据自身财力状况,统筹安排本级财政资金,帮助受灾群众开展倒房恢复重建。湖南省本级财政投入灾害生活救助资金6000万,较去年增加了50%,地市及以下各级财政累计安排1.5亿元。陕西省在中央财政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补助5000元,对损房群众每户补助1900元。各市、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投入本级补助资金,提高重建补助标准。西安市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整合其它资金,农房重建每户补助达到4.24万元。
4.加强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全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倒房重建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浙江省建立恢复重建通报制度,要求各地每半个月报告重建工作进展,及时汇总通报,加快重建步伐,要求各地管好用好重建资金,坚持资金发放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定期公示。同时充分考虑受灾户的自救能力,突出重点,优先保证低保户、自救能力差的全倒户和军烈属,做到专款专用,按建房进度,分阶段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建房补助款真正用在建房上。
(八)科普宣教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不断增强基层社区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1.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民政部参与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舟曲灾后一周年纪念等系列主题活动。结合防灾减灾活动主题,各地发放科普书籍和宣传手册4000余万册,发送公益短信1.16亿条,举办讲座3000余场,演练6000多场次,5600余万人直接参与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国土资源部积极部署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培训,着力提高受威胁人员的识灾辨灾和临灾避险能力。交通运输部在全行业部署开展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记者赶赴灾区一线,现场采访防汛抗洪情况,广泛宣传防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和群众转移自救等相关知识。农业部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对本部门和各地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周”活动,在人民日报推出森林防火专版,向各地发放1.5万套《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挂图》和2万册《画说森林防火》宣传册,在沙尘暴多发期,加大沙尘暴灾害预防常识宣传力度。中国地震局组织全国各级地震部门做好“5•12”防灾减灾日和“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大众传媒加强宣传,提升科普宣传效果。中国气象局接待国内外媒体采访800次,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播出气象新闻2000余条,在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网站刊发气象类新闻稿件1万多篇。国家海洋局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和“6•8”海洋日等重要契机,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社区、学校和社会公众的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北京市组织专场减灾宣传活动120余场次,参与市民达200多万人。海南省举办各类防灾减灾大型广场宣传教育活动50多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多万份,印发科普资料读物10万多本,举办了“海南省第二届地震应急救助知识技能大赛”。云南省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建设,发放《公众安全应急手册》1300万册,发放应急小包157.5万个,开展应急小演练1434次。
2.推进示范社区和示范点建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81个。黑龙江、浙江、广东等省利用福彩公益金鼓励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新确定24个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安徽省、重庆市依托省级行政学院组建了应急管理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重庆永川区依托气象业务系统开展信息发布试点,获得上级部门好评,通过典型示范,大部分县(区)按“永川模式”完成平台建设方案。3.加强灾害应急专业人员培训。民政部针对新出台的有关条例政策制度,培训地方救灾工作人员1000余人次。培训基层灾害信息员近700人。农业部对全国草原防火重点地区草原防火办约65人进行了培训,强化了草原防火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管理、gps使用和维护等技能。国家海洋局编制完成《风暴潮预报培训教材》,组织开展了“海洋台站观测业务管理培训班”。
各地结合灾害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大力开展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上海市举办防汛专职干部培训、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培训、动植物疫病检疫培训,3000多人得到专业培训。浙江省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送一套书、贴一幅画、放一部片、讲一堂课”的地质灾害防治“四个一”活动,对1万多名群测群防监测员开展培训。
4.开展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600次,参加人数达100多万人。农业部在吉林省举办了全国草原防扑火队伍应急演练,新华社、中国草原网等媒体对演练进行了宣传报道。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各地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太平洋海啸演习,对海啸预警产品制作、信息发布、部门联动、人员疏散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检验。辽宁省举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利用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向省政府总值班室传送演练实况,提高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实战性。黑龙江省全年举行各种应急演练120多次。上海市民政局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开展“国家自然灾害现场应急通信保障演练”,提高“天-地-现场”一体化信息获取、传输和指挥的通信保障能力。浙江省中小学坚持每年开展1次以上应急演练,并纳入教育部门年度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举行了汛前洪涝灾害应急指挥、人员转移安置、物资调度保障和地质灾害抢险救助、应急处置应急演练,加强了各有关单位灾害应急协调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