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浅谈教案变学案(实用18篇)
教案的编写应该兼顾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其综合素质。教案的编写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请大家在设计教案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调整。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一
“教学目标”也称“教学要求”,指该堂课要达到的几个目标。达到这几个目标,就可以说“完成教学任务”了,否则就是一堂未安排好的失败课。有人提出“目标式教学模式”,强调“达标意识”,甚至一上课就让学生齐声朗读“目标一二三”,以使学生明白这堂课的学习目的。
二、教学程序需要固定吗。
笔者听过一些公开课。为了让听课者清楚教学实施情况,教课者常印发简要教案给听课者,评课者也往往会对照这份教案来考察、评价。这种情况下,教课者更会严格遵照教案上准备好的目标、内容、步骤去实施,不敢在课上“越雷池一步”。在这样固定的程序操作中,即使场面表现得活泼、热烈,也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放开,自由地思考、想象和提问,成为真正的“主体”。
由此看来,按照传统的语文教案进行教学,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从而学生通过语文课上的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文学欣赏水平及创新能力。究其原因,是教案只体现了教师“教”的思想,而没有较多地考虑学生“学”的实际。故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妨变“教案”为“学案”。在“学案”中,应体现什么内容呢?我以为,至少在以下两方面需要补充或改进:
a、搜集、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
除了教学参考书给教师提供的必要的教学资料,为了能在课上帮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扩大文学视野等,教师还需用心去搜集和掌握尽可能多的资料。占有资料后进行选择,将学生可能需要的一些在课前印发或抄录给学生,供学生自读时参照理解。把这一步做在“学案”中,不仅是“告诉”了学生一些新知识,更是给了他们理解课文的一把把金钥匙,使他们能自己尝试开启,锻炼学习能力,品尝胜利的喜悦。仍以《荷》一文为例,只交代关于本课的写作时间、背景资料学生就能凭它们来体会朱自清先生其时其地的心情了,但朱先生为何会“忽然想起”了采莲,想起了江南?为何要引用《西洲曲》中的几句诗?恐怕学生无从理解。如果教师备“学案”,将体现古人眷恋江南的情结的诗词(如白居易的《忆江南》、韦庄的《菩萨蛮》等)收集、介绍给学生,将《西洲曲》原文及主题交给学生,学生的问题大概也就迎刃而解或一点就通了。
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为劝秦穆公退兵,离间秦、晋关系道:“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这里的“晋君”指晋惠公而非本文开头提到的晋文公(重耳)。若不去做些查阅工作,恐怕有的教师都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原来,重耳的父亲晋献公昏聩,中宠姬的圈套废掉了太子申生,使申生自杀,逼得众公子纷纷逃亡。献公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而献公死后,大臣杀死了太子,迎立公子夷吾(重耳之弟)为君,是为晋惠公。惠公死后,太子圉立,是为晋怀公。怀公不得民心,重耳在秦国了解情况后,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国杀死怀公,登上了君王宝座,是为晋文公。在晋国几易君王的**中,秦穆公先后护送过惠公、文公两人回国,惠公“过河拆桥”,文公则对秦感恩,故本文不讲信义的“晋君”当指惠公。如果不掌握这段史料,学生学习课文就会有疑问。
b、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
传统“教案”中,教师是本着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案”中则必须将学生放在首位,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如学生学习《拿来主义》时可能会问:“为什么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也会使人产生恐怖”;学习《琐忆》会问:“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一句中为何要加引号;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会问:“为什么佚之狐认为‘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等等。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本是十分可贵的,这说明他们认真地去钻研过课文。于是他们对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充满了期待。这正是“学案”比之于“教案”要求更高之处。教师光凭看看教参、读读课文是发现不了或者说估计不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必须站在学生学的角度去思考:哪些是注释中没有或解释得不清楚的,哪些是容易引起怀疑的,哪些是容易激发学生联想从而产生较高层次的问题的……“学案”中对学生的提问准备得越充分,上课就越从容,而问题能当场得到解决,反过来又促进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的课堂,就是互动的、活泼的、充满灵气的。
c、考虑不同层次学生学的具体情况。
“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按照传统的教案实施教学,遵守事先订好的时间安排、提问设计等,很难体现“因材施教”。一个班级通常有五六十人,学生课前学习的能力、水平大不相同,怎么可能以同样的问题激起全体学生的想象或是以同样的分析引起学生的共鸣呢?如果只照顾到大多数(通常只能如此),势必冷落了一些学生,与素质教育“面对一切学生”的要求也是不相符的。
听说有的学校实施学生选试卷制,把考卷按难度大小分为a、b、c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试卷考试,不管选了哪个层次的试卷,考试成绩都一视同仁。这种做法有可取的一面,在于它考虑到了学生客观存在的层次上的不同,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首要位置。在语文教学学案中,也不妨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的学法指导,备课时对全班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作出估计,有针对性地设计“区域教学”,在教学时间、学习深度、提问等等方面作出恰当的不同安排。这样的语文课必然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力所能及地思考、讨论,分析文章,回答问题,练习写作,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从而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二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学之间要相互谅解,多作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增进友谊。
(二)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懂得要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就要相互谅解,多作自我批评。
2.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之间出现了矛盾或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你是怎样对待的?学习了《小木船》这篇课文,你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
(板书:10*小木船)。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
精致:(制造)精巧细致。
形影不离:就像人和他的影子永远在一起那样,形容非常要好,总是在一起。
分辩:辩白。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惊讶:惊异。
(2)结合词语意思,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阅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每当看到精致的小木船就会想起陈明。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我”和陈明因为小木船引起争执,友谊破裂。
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几个月后,陈明送给“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我们都认识了自己的不对。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我”一直珍藏着小木船。
分段,归纳段意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启发,教师予以适当点拨。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互相谅解,多作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增进友谊。
(1)结合思考练习第1题,放手让学生分析课文,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师出示写有思考练习第一题的投影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
对“陈明为什么送给‘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这一问题,学生应概括出:因为“我”失手摔坏了陈明的小木船,陈明一气之下也摔坏了“我”的小木船,为此我们的友谊破裂了。后来陈明家要搬到外地去,为表示他的歉意,为恢复、增进和“我”的友谊,陈明又送给“我”一只精致的小木船。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第3自然段,让学生理清两人友谊破裂的经过。懂得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或遇到不愉快的事,如果双方互不谦让,互不理解,就会越闹越僵,影响同学间的友谊。
对“‘我’为什么这样珍惜这只小木船?”这一问题,学生应概括出:事情发生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没有鼓起勇气向陈明道歉。看到陈明主动道歉并送给“我”精致的小木船,“我”非常感动。而陈明从此就去了外地,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这只小木船就成为我们友谊的象征,睹物思人,倍感我们友谊的珍贵,所以,“我”把对陈明的思念,对我们深厚友谊的珍惜都融入这只小木船中,格外地珍惜它。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重点阅读第4自然段,分析“我”和陈明两人的动作(攥、塞、握)、神态(偷偷、惊讶、满脸通红、激动),体会两人当时的心情,进而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4.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围绕小木船发生的一件事,说明同学之间不应当为小事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作自我批评。这样,才能增进友谊。
(三)学习编写作文提纲的方法。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要说明什么道理?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说明同学之间不要斤斤计较,要互相谅解,多作自我批评,才能增进友谊这样一个道理。)。
(作者选择了“小木船”这件事来写。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件小事,但却能很好地表达出作者要说明的道理。)。
选择好能表达中心的事件后,作者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呢?
(作者首先写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围绕小木船在“我”和陈明间发生的一件事;最后写“我”珍藏着小木船。)。
如果不写文章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是否完整?这两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不写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文章也是完整的,开头一段开头点题,引起读者兴趣--为什么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结尾一段既承接上文,告诉读者陈明确实随家赶到外地了,又呼应了开头一段。)。
2.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体会作文提纲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围绕这篇课文所进行的讨论学习,正是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所思考的,考虑成熟后,一一列出,就是作文提纲。
3.对照课文前的提纲,学习掌握写提纲的步骤,掌握提纲的内容。
(1)对照课文掌握作文提纲的内容。
(内容包括作文题目、文章中心、材料安排三大项)。
(2)按一定的步骤写提纲。
(一般要先定文章中心,然后安排好材料。题目根据中心及材料确定好,可在列提纲对先写,也可在安排好材料后再写。)。
4.质疑解难。
学生针对在学习编写作文提纲上的疑难,提出问题,教师采用让学生讨论解决或教师直接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三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某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而采用最常见的方法就是表扬。正确使用表扬方式,会含蓄、委婉、能勉励学生,增加信心,激人上进。反之则显得粗俗、生硬、刺耳、削弱学生的积极性。
怎样正确使用“表扬”呢?
1}、看时机。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善于用眼光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找到出色的、不平凡的表现当加以赞扬,对每一个细微的进步,每一个令人满意的举动,都得给予肯定,此时得抓住时机,使用表扬,会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的`进步,只要给予表扬,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一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心里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鞭策其继续奋发向上。
2}、看对象。每个班级都会有尖、中、差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注意给偏差的学生获得展示的机会,如能够上台表演,能够上黑板动手操作等,都是学生的展示机会,使他们能在同学面前有立足之地,也能让他们享受到教师的温暖,除掉心灵上的自卑,老师就要常常用表扬加以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哪怕是点滴的进步,小小的成功。比如答对一个问题,做对一道题目,读好一段课文,说好一段话,一次小测验成绩有了进步等,教师都要巧妙而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热情地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尝到甜头,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扬起上进的风帆,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3}、抓方式。虽说课堂上多用表扬,但不一定满口都是表扬词,有时可以选用其它方式,像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或是轻轻地拍拍学生的背等。都是表扬,这时会“无声胜有声”,胜于直接说出的表扬词妙多了。
滥用表扬会造成诸多后果。
1}、使学生“迷失自我”。课堂上鼓励学生本是件好事,如多数情况下表现得并不很出色,老师处处若都随口说:“你真能干!”等表扬的话,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虚荣心大增,老师的激励反而被削弱,学生以为凡是做得对的,不管对的程度如何,都可以得到教师的表扬和夸奖,这样就容易处于麻木状态,精神上会“迷失自我”。
2}、使学生随心应付。在进行新的课标教学中,课堂讲究的是“以生为主”。如分组合作、上台表演等,然后老师检查,对的表扬肯定,常会用鼓掌方式,这是对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加以鼓励。但是如果常常在一节课里传出学生的掌声,学生想思考的时间也被占去了,待老师再往下提问时,学生还陶醉在掌声中未反应过来,然后随意回答,学生们一听回答完毕,条件反射般地掌声又起了,还来不及去分析其准确与否,这样的赞赏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表扬恰到好处得使用,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管理,使孩子在人生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会迷失方向,丧失生活的信心。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四
基础题是为了解决知识脱节问题而编制的预习题,以完成新知识领会过程的最基础内容为起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一步步往上提高,难度上升适当,学生通过努力能顺利完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它包含准备性练习、形成性练习、巩固性练习。
1、准备性练习是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所设计的新课前的练习。
2、形成性练习是为了促使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前观念,建立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的在利于学习新知识形成的练习。
3、巩固性练习是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而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
二、注重引申题。
引申题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为目标而编制,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学生力所能及的难度排列程序,题与题之间的知识距离小,可以解决学生思维缓慢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三、提倡开放题。
开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能力为目的,是专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设计“开放型”的练习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能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开放练习从这些方面进行设计:答案不唯一、条件不唯一、问题不唯一、解法不唯一、解题策略不唯一。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五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习题教学有着特殊的地位,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评测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比较公正合理的方式。
一、数学习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及必要性。
1、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紧紧抓住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2)注重一题多解,加强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全方位指导,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题的熟练度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
(3)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个共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亲自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悟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数学知识的形成、推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以做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通过习题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乃至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注重进行教学反思,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增强习题教学的针对性。
2、数学习题课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题海战术”并不是初中数学复习阶段,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没有相应的习题训练,学生很难实现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一步强化解题技能,全面的培养起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就需要借助习题课的.教学,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此外,在漫长的中考复习中,学生需要不断的增强自信心,需要保持强烈的学习动力.而习题训练,正好能够让学生在实战中,对自身储备的知识进行检验,也能够在训练中,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改良学生的知识构造,提升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知欲,引发学生的反问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遵循选题原则。
(1)选题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较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2)选题要有研究性。
选择习题要精,要有丰富的内涵。教师除注重结果外,更有注重组题方式和质量,尽量设计选自实际生活中的原型,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编习题,训练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选题要有实效性。
选题要注意对课本习题、例题的挖掘,课本习题都是经过专家多次筛选后的精品。教师在题目选取中,要优先考虑课本中的现有资源,合理利用,适当演变、拓深,使其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4)选题要有典型性。
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规律”。因为数学题千千万万,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会造成学生疲于奔命,既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不了学习效率,而且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2、注重审题。
审题是习题解决的基础,也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包括将习题的条件、结论理清,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首先,要认真读题,收集全信息,充分理解习题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其次,要找出隐含条件,实现纵横联系。由于隐含条件容易被忽视,所以在审题时要特别留意习题中是否另有玄机,意有别指。再次,要严把条件,确定解题思路。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这样有意识的强化训练后,容易让学生解题时迅速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条件,探求条件与结论的联系,以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形成数学素养。
3、引导解题思路,培养学生们掌握解题技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们掌握解题思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后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运用掌握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一个问题有着十分多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将解题途径从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中找出来。也就是综合各种分析手段,比如联想、类比、模拟等,将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和熟悉的问题,这样解题的思路就可以得出来。教师要对解题思路指导进行强化,面对问题,鼓励学生不要采取一种解题策略,采取多种解题方法,对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日常的数学习题教学中,可以将那些一题多答或者一题多变的题型作为重点来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创新。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学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5、及时进行习题教学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一起对习题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规律.学生要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做错题的原因,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要对课堂上习题教学的每个细节进行反思,从反思中弄清楚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和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习题教学质量。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六
班主任要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表扬,不能随意夸张。如果尚未搞清事情的真伪、表扬不准确,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影响班主任的威信。
二、表扬要把握时机。
一般来说,表扬要及时,只有及时的表扬才能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和自卑感强的`学生。一旦发现值得表扬的事件就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激发其树立自信心,否则表扬晚了,就失去效果。当然,也不是都必须马上进行表扬,如对有高傲情绪的学生,就不要轻易地进行表扬。
三、表扬要注重细节。
如果是一般的、言之无物的表扬难以产生鼓动性和影响力。例如:“你最近学习有进步了”、“你关心集体了”等等缺乏具体内容的表扬,效果不好。如果针对学生某一具体的进步进行表扬,例如:“你近日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于创新,老师为你自豪,你表现棒极了!”“你近日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书写规范而整洁,审题也认真多了,要倍加努力,奋发向上。”这样的表扬内容具体,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还要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表扬的但却比较隐蔽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也是极大的鼓励。例如,“听说你最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希望你能持之以恒。这样,不但开阔了你的视野,而且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写作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近你的绘画进步很大,听说你每天坚持练习,要是你能持久下去,将会成为一名画家。到那时,老师会为你骄傲的!”真挚的表扬加上适当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在各方面都关心自己,前进的动力就会自然增大。
四、表扬要恰如其分。
如果表扬度掌握不好,过分夸大,“你简直聪明过人,谁也比不上你了”等等过分表扬之词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使学生常常受表扬,也会使他们沉溺于表扬而缺乏创造性;如果不值得表扬而被老师表扬了,又会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总之,班主任的表扬切记准确而又恰当。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交口县康城联校)。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七
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人们对我国教学发展方向更为重视,而初中教学作为国家学科体系教学中的重要存在,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其发展更加受到人们关注,继而要求各中学在数学学科教学方面应全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合作学习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其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或者是课堂以外的自主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差异,教师并没有采取这一教学模式,阻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我就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有效应用模式发表自己的观点,希望对解决相关问题有积极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重要性分析。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发展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团队意识培养来说具有极强的推动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主要表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即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课堂时间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无法逾越的鸿沟。
久而久之,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被磨灭,阻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而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全面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了数学知识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另一方面,区别于教师单独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式的教学情况也会得到有效改善。
最重要的是,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开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主体之间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存在不同,这一模式的应用有效改变学生独立战斗的情况,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因之而得到改观。
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应用策略探究。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强化教师合作教学意识。
据调查表面,理论是实验的基础,因此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合作教学中应该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保证推动学生发展,将合作教学意识作为自己教学中的充要条件。
但是,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呈现的现状却是,教学模式陈旧,并不能满足新课程以及素质教育要求下人们对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有的教师虽然对合作教学有一定了解,但是缺少实施的条件;也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好,以至于教学模式也只是忽悠了事。
这些现状的存在都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自己合作教学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认真备课或者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合作教学模式重要性认识,在课堂中实践合作教学模式;学校也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方式增强教师合作教学意识,最终实现学生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开展。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多的人,又加之数学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学习课程比较繁重,学生所要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更要求数学教学在教学之余要主动走近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但是当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却忽略了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太过于严厉,以至于学生对老师存在惧怕心理,在遇到问题时不敢主动请教教师,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初中数学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该主动倾听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讨论学习,在疑惑人数较多或者是题目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采取在小组之间进行整体解答或者是单独辅导的方式,走近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提高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不良影响下,很多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逐渐对该学科学习丧失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这种教学现状的存在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合作学习新观念融入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应在小组学习中针对学生主体差异而导致的学习问题,应该正确看待,在给不同学生单独讲解问题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数学学科是初中教学重点内容,理应受到人们重视。
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模式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自己的'合作学习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初中教学全面进步。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八
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因此被称为“北方威尼斯”,变教案为学案,变课堂为学堂。1463年,斯德哥尔摩被定为瑞典的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瑞典的第一大城市。02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海军基地交通枢纽。该城坐落在瑞典最南端。隔厄勒海峡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望。两城相距仅26公里。马尔默市区分为两部分。03乌普拉萨瑞典东部城市。
地处瑞典东部、斯德哥尔摩的正北方,濒临费利斯河和梅拉伦湖。城市四周有肥沃的田野、茂密的森林,景致优雅清新。04哥德堡哥德堡是瑞典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工业大城市。位于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与丹麦北端相望。哥德堡港口终年不冻,是瑞典和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埠。济源下冶二中:张桂军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是各中小学面临的新问题。今年以来,下冶二中在深山区开辟了一条“变教案为学案,变课堂为学堂”的探索之路。下冶二中围绕市教育局“三名工程”创建活动,开展了“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学校根据山区教育的实际从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入手,尝试学案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教案《变教案为学案,变课堂为学堂》。
这种模式一改传统教学的“教案”为“学案”,将“课堂”变成了“学堂”,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学的主旋律,把传统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变成现在的学生自主看书、思考、讨论、探究、发现、感悟的学习过程。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和原则是:“一个目标”即立足课堂,切中要害,以学生“学会和会学”为目的,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让教师轻松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两案兼备”即教案与学案合二为一的教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也是学生的学案。“三个阶段”即教师把功夫下在课前(认真自备、集体研讨),教师把精彩留在课上(学生自主、培养能力),教师把关爱放在课后(加强辅导、落实“三清”)。
学案教学的“四个环节”是导、议、讲、测。导就是学案引导、学生自学;议就是学生讨论、生生互动;讲就是质疑点拨、难点精讲;测就是面向全体、分层达标。其核心是任务驱动、学案导学;分组合作、互动提高;教师精讲、系统升华;达标测评、反馈矫正。学案教学的推行,把课堂变成了学堂,学堂里的`一切活动都围绕学生如何学习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案导学,以学定教,让每一个教师都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学案,精心设计学堂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学堂里主要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与学习效率,并适时给予点拔与精讲。一年来,下冶二中的学案教学已初见成效,教师成为课堂的掌舵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学能力明显提高,整个校园呈现出一派和谐、进取的良好氛围。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九
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王家庄小学:王存花。
日常生活中的指南针是用来辨别方向的一种科学仪器,而在新教材中的“指南针”则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指南针”在新教材语文出版社s版三年级上册才开始有。上册共有二个指南针,下册有三个指南针。虽然“指南针”在新教材中数量不多,但它们在教学中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它。下面我就个人初浅的认识谈一下新教材中“指南针”的作用及如何利用。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统一共同发展的一种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要教什么?通过训练要让学生们学会什么?作为学生除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寻求学习的方法,探索如何学的问题。古人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自信,将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只有教和学找到适当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的整体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新教材中的“指南针”为教学提供了这样的方便。既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又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
1.小小“指南针”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作为引路人,责任重大,必须首先要认清路的方向。不能只凭自己的兴趣想训练什么,就练什么,或把语文要训练的知识点在每课每单元都去落实,甚至背道而驰,做一些无用功,让学生接受吃力。这样既累坏了教师,也累坏了学生,而且收效很小,容易让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的繁重。而现在新教材中的小小“指南针”为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避免了盲目性。
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课《蜗牛》课后的“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明确的指出教师教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的方向是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有了这个“指南针”的帮助,教师就能更准确的把握训练重点,不再去做一些徒劳的训练。
2.小小“指南针”为学生的学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
在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如何学习的问题。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应在小学阶段就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的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
现在新教材编排就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小小“指南针”在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们点拨、引导,让学生们通过训练形成自己的学习技能,终身受用。
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课《“神童”的秘诀》课后的“指南针”
这个“指南针”对学生的读书习惯进行点拨、引导,让学生们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把这种读书习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一种科学合理可行的良好读书习惯。
二、如何利用小小“指南针”
对教材中“指南针”的运用我认为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教材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都能接受。
“指南针”的内容并不是一次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在学习实践中多次反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
1.先用再看。
先用再看就是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等学生已会用再去让学生看“指南针”,这样就把自己在实际中学到的方法上升为理论。然后再用这个理论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们通过实际运用悟出来的方法,就能真正理解“指南针”中方法的内含所在,才能真正掌握,今后也才能灵活运用于学习中。
比如:对下面“指南针”的运用。
上《卢沟桥》这篇课文,文中出现的“七七事变”、“卢沟晓月”学生不明白,这时教师可以安排预习任务:请同学们去查一查有关讲“七七事变”、“卢沟晓月”的资料,到上课说给老师听。到上课时,让学生们分别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查来的资料?收集后又记在什么地方?学生说后教师加以引导小结,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并相机给予肯定,让学生尝到自己动手查资料弄懂问题的快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的兴趣。最后再引导学生看课后的“指南针”,进一步明确搜集资料不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重要是明白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养成广泛阅读,主动搜集资料的好习惯。让学生们明白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从书报上、电脑上等去查找,把查到的资料抄在卡片上,分类存放,以备查阅。
2.先看后用。
先看后用就是先引导学生看“指南针”,了解其中的方法。然后再把“指南针”中说的方法运用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进行尝试练习,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把理论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比如:对下面“指南针”的运用。
上《电脑棋手》这课,首先引导学生看课后“指南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默读,默读时,要怎么做?接着再叫学生用这个方法去读课文。
3.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反复训练才能掌握和形成习惯。所以,“指南针”应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对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课《“神童”的秘诀》“指南针”的运用,不光是在学习23课《“神童”的秘诀》时用,要让学生在以后的课中不断学习预习,掌握预习的方法,直到学生们真正养成习惯,会用学到的预习方法主动预习课文才算达到目的。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
[背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物理课,一般都是由大量实验组成的.因为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可以吸引住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在新课标下的物理探究实验,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探究兴趣,更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索的科学精神.
作者:许文文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后六中学刊名:新课程(教师版)英文刊名:xinkecheng年,卷(期):“”(7)分类号:关键词: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一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
2、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球赛、两拨儿、欣赏、警惕、膝盖、前额、毫不在意、手套、扎蝴蝶结、索性、搂着、全神贯注、局势”等。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并加以辨析和体会;积累有关“看”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并展开想象感受球赛的激烈、精彩,感受孩子们生龙活虎的拼搏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4、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文结合,观察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动作、感受比赛的激烈、精彩。
难点:
学习借助神态、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在家收看足球赛。
2、预习课文内容和生字词。
教学媒体:
小黑板,生字卡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小足球赛》。(板书课题)。
二、指导观察图画。
1、出示图画: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
(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后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
2、思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要讲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可以说明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从小守门员和观众的神态来看,这场球赛怎样?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对照图画自己读读课文。
2、你发现课文描写的这场足球赛与平时我们观看的足球赛有什么不同吗?
3、再读课文,你感受到这场足球赛踢得如何?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以“开火车”的方式轮读生字词。
2、读读带儿化的词语:“这儿、两拨儿、快点儿、那儿、一块儿”。
3、四人小组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4、全班汇报。注意辨析下列字的字形:
“踢”与“惕”;“亿”与“忆”;“磕”与“嗑”;“津”和“律”。
五、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提出疑问,再分小组讨论解决。
六、小结。
这一课是看图学文。我们在初步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又初读了课文。从画面中观察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件什么事。课文先讲放学以后,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赛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接着介绍小守门员,之后重点介绍了观众的表现。这个写作顺序就是作者的观察顺序。
七、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新课。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边看图边画出描写这是一场精彩的足球赛的词句,体会后读一读。
(2)学生汇报,重点理解:“又来到、吸引、路过、欣赏”。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看看这个自然段都描写了谁?他们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画出来,在小组内体会后说一说,并读出来。
(2)汇报。
小守门员的样子:戴着皮手套,分腿弯腰,上身前倾。随时准备扑救险球。
候补守门员的样子:腆着肚子,急不可耐,跃跃欲试。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读第三、四自然段,看一看这段观众观看比赛的情形作者介绍了谁。
(2)小组讨论:
a、画出表示动作、神态的重点词。
b、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此时他们的心情怎样?
c、从他们的表现中推断比赛的情况。
(3)全班汇报。
(4)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精彩”是什么意思?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场小足球赛十分精彩?
五、总结全文。
默读全文,从课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读读带有这样词语的句子,体会词义有什么不同。
六、作业。
1、抄写带有表示“看”的词语的句子,并读读体会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三课。
板书设计:
2、小足球赛。
时间:放学以后。
地点:一块空地。
人物:观众(包括守门员)。
赛前准备:分两拨书包帽子做球门。
小守门员:注视磕破戴着分腿弯腰。
观众:探着伸直站起来搂着挺直挺紧张看。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三
普天之下,提起说话,有的人会不以为然:“谁还不会说话,三岁小孩就学会了。”其实,说话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教学语言尤其重要,它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传递信息的媒体,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如果学会了说话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育人目的。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就是艺术家。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完成这一伟大的责任,离不开言传身教,而“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类交际工具,反映心灵的窗口,是行动的先导。比起其它行业,教师语言的应用就更应该讲究哲理,更应上档次。教学语言是教书育人的载体,是教育行业的专门用语,生动恰当的教学语言,既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和美育的需要,更是实施美育所必须,充满激励性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心灵的交流,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能引起人们心理活动的一系列反映,把人的潜在尚未意识到的需要引发出来,这种需要是人的积极性源泉。
教师的激励是“催化剂”,是学生进步的“加速器”,它突出的表现在如何使用语言去不断激励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从而自觉地获取知识,去不断地追求和探索。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科学地运用说话艺术,给学生以予激励,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表扬和奖励具有极高的威信,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点头,人句普通的赞扬,一个肯定的手势,他们都能从中获得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向上的力量,鞭策其继续奋发向上,可以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的样用生动的语言和恰当的方法去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呢?首先,表扬要及时、适度。及时认真、恰到好处的表扬,是一种巨的激励和鼓舞的力量,它对便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后进生的表扬,更是一种艺术,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这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师的说话艺术。其次,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后进生更需要理解,他们有自尊、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可。因此,教师应随时给他们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公平地参与班级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对后进生的成绩及时、适度地表扬,往往是促使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可以说,教师的说话艺术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例如,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他,那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甚至变得破罐破摔。反之,教师若能充分运用说话的艺术,以激励的方式,找出他身上的优点,小题大做地夸他一回,再稍转话锋,指出美中不足之处,此时学生会心花怒放地接受意见,信心百倍改正缺点。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点,起到了一举两得之效果。再次,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表扬,没有批评,这并非正常现象。如果说表扬是给幼树培土浇水,那么,批评则是给幼树整枝除虫。但是批评不如表扬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弄不好还会激起学生抵触情绪。因而,作为教师,应学会说话的艺术,使批评的语句化为表扬的方式,使学生既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能接受老师的教育,消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记得有一位教师看到学生常写错字,他没有直接抱怨学生,也不是强硬地要求学生该如何如何做,而是讲了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个远在京城求学的农家子弟,写了一封信给家父:‘走到比门翻比风,比风吹烂我的命,家里有命寄命来,家里无命寄钱来买命。’家父一看,人命关天,大惊失色,便连夜筹集路费,千里迢迢赶到京城,谁知是一场虚惊。原来,天下大雨又翻北风,其子弟走到北门时,伞被风吹烂了,要家里寄伞来,没伞就寄钱来买伞。同学们,这是一个千古笑话,你们谁想成为千古笑话呢?”老师的话未说完,堂下便大笑起来。自此以后,同学们在笑中体会到了写错别字并非小事一桩,不能等闲视之,从此以后,写错别字的现象就大大减少了,应该肯定,这位教师说话的艺术效果远远大于直接的批评、抱怨。
教师的说话艺术,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学会说话艺术,既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消除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能促进学生及时地否定错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四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3、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演来体会关心老人,关爱残疾人后得到的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2、师:再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里的“盲”是什么意思?(指名答)。
3、说说你眼睛看不见的感觉。可是,有一位老婆婆,她眼睛长期看不到光明。她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指名试说)。
4、她觉得自己一个人非常孤独。孤单。她一个人住在……她看不到红红的太阳,她看不到花草树木,她感到难过。可是今天,盲婆婆怎么样?(出示图片)(很开心)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注意观察人物的表情、神态。
5、今天,盲婆婆的确是非常开心,你知道盲婆婆为什么这么高兴吗?请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告诉老师。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指名答。
2、难怪她今天这么开心。(贴图片)小朋友是怎么样送蝈蝈给盲婆婆的?再读第一自然段。
3、出示句子:捉了一只蝈蝈送给盲婆婆。和书上的句子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6、师:今天是高兴地送蝈蝈的,你的脸上要笑容可掬。我怎么看不到同学们的笑容呢?是舍不得吧?再来一遍。生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3、师:平时,小朋友不上学时,他都会为盲婆婆做些什么?在上学的时候,他也时刻掂记盲婆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师:蝈蝈唱着歌,盲婆婆听着听着,她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读。指名说。
2、师:如果你就是蝈蝈,你最想把盲婆婆带到哪里去?
3、蝈蝈的歌声会令盲婆婆也想起了许多美好的事情。她小时候都会有哪些欢乐呢?
冬天会干什么?夏天呢?多么欢乐的童年啊!谁来读?
4、老师这里有个题目,你会说得更好吗?(出示:歌声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师:听着蝈蝈的歌声,这时候她感到(贴出小卡片开心)心中不再寂寞,孤独。因为蝈蝈的歌带她进了五彩缤纷的世界。让我们读一读。生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我们多么希望盲婆婆享受欢乐的生活。可是她的眼睛是看不到光明的,让我们也来做一只蝈蝈,给她带去欢乐。读最后一段。
2、师:这里有六个点,老师不明白,谁知道?为什么这里要用省略号呢?
3、师:那这个咯呼就表示它还在叫。这是蝈蝈的声音,它还像什么声音?像谁在笑?(蝈蝈、盲婆婆、小朋友)他们为什么在笑。
4、齐读这一小节。
三、总结、拓展。
1、齐读课文。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3、说说你平时生活中的有关关心残疾人的见闻。
四、学习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身边的人献出爱心。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五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下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一段最令你感动。
二、精读课文,体会真情。
过渡:课文讲了作者驱车回家因夜深天黑,不小心撞碎了停靠在路边的小红车的反光镜,后来双方通过对话相互解决了问题,从中体现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
(一)朗读课文,感悟真情。
那么,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到底在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1-3节。(课件出示1-3节内容。)。
学生:责任在作者,因为他把别人的车撞坏了。
责任不全是作者的,因为那一天天很黑,能见度很差,而且小红车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课件红字出现“天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
“车头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
(说明了责任不全都是我的。)。
作者勇于承担了责任,给车主留下了字条,那么字条上会写些什么呢?从课文中找一找有关内容,把自己当作作者来给小红车的车主写一张留言条。
(学生写,课件播放音乐)。
(写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请学生评议)。
小结:写留言条的注意点。
如果你是小红车的主人,看到了这张留言条,他会怎么想,会说些什么呢?
事隔三天,小红车的主人终于打电话来了,那起电话,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
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的4-10自然段,看看怎样读才能将双方的心情通过语言,通过电波传达出来。
(课件出示电话对话内容。)。
学生读,读后评议(要读出诚恳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表演“打电话”部分,再次体会“诚实”和“信任”。
谁能脱离课本假设你就是作者或者小红车的主人,用自己的话来进行一下对话。
课前老师让学生收集了一些有关诚实的名言或警句,如果小红车车主的家人非要作者赔,你可以用哪些名言或警句劝一劝,做做思想工作。
师述:车主的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里,老师希望这句话同样也能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课件出示: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齐读“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样做的呢?
3、小结:课文为什么以“诚实和信任”作为课题?课文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从这么一件平凡不起眼的小事,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诚实是无价之宝,惟有诚实,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这就是作者要以“诚实和信任”来作为课文的题目的原因。
板书设计:
留下字条。
诚实。
两次道歉。
和
两次感谢。
信任。
比金钱还重要。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美好的品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烘托的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桃园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双方互相信任)。
(课文写了“我”和丈夫到一个无人看管的桃林,自己摘桃子,自觉付钱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
1.这次采摘桃子,作者最深的感受是什么?默读课文,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人信任的喜悦。)。
2.学习1-2自然段。
重点体会告示牌的作用:“桃子——自采——三里路”、“醒目”、“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又出现了。”(告示牌的设置赢得去果园的客人的信任,体现了果园主人的精心设计和细心)。
3、学习第3自然段。
屋前有一张木桌,桌上搁着几只竹篮,篮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朋友,欢迎您,每篮桃子五元钱,尽管自己采,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1)你从这张纸条中获得哪些信息?
(a.把“我们”当作朋友;b.让“我们”自己采桃子自己付钱;c.信任“我们”)。
(2)从这张纸条上,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
(热情,有礼貌,信任客人,友好。)。
(3)让我们以主人的语气,把这张纸条读一读。
4、学习第4-6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钻进桃林,亲自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下面就请小狗为大家带路,同学们齐读第4、5、6自然段,来体验一下自采桃子的乐趣。
(1)(“沁人心脾”是什么意思?沁,渗入。本课指桃子芳香的气味让人感到非常舒适。“馋涎欲滴”是什么意思?涎,口水。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你感受到了吗?)。
(2)从哪里还能感受到桃园主人对我们的信任呢?(我掏出钱包,这才发现钱箱旁躺着一只大花猫。)。
(3)文章中多次提到狗和猫,你们能体会到了什么?(果园的主人虽然没有出现,但处处与人为善,相信每一位客人。课文通过对狗和猫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的美好品质。)。
(4)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果实的长势的句子?我们从中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说明桃园虽无人看管,但主人护理得很好,可见付出了很多劳动,主人很勤劳)。
三、品读结尾,学习第7-9自然段。
(相信来到果园的人都将收获同样的喜悦——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四、拓展延伸,激情发散,表达感悟。
看着这美好的桃园,想着未曾谋面的桃园主人,回味着这次奇特的采摘经历,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七
亲爱的张芳同学:
你好!
我叫黄昊雯,是佛山市三水区西南中心小学的一名小学生。我想和你交个朋友,你愿意吗?你是不是很好奇我是怎么认识你的?告诉你吧,最近我们学校开展“手拉手”的活动,我是从老师发给我们的联络名单上认识你的。
我先给你介绍一下我的一些情况吧。
我是一名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在班上担任着班长的职位。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喜欢我,说我是热心肠,乐于助人。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虽然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但我还是真心祝愿我们成为好朋友,以后常常写信、沟通。
我听说你们那里的生活非常艰难,不但每天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学校。而且桌子、椅子都破烂不堪。
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捐赠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给你们,让你们可以更好地学习。
2、捐一些钱给你们,让你们有钱改造生活环境,在更好的环境中学习。
3、互帮互助,如果你在学习上有什么难题,可以写信请教我。
你觉得我的意见怎么样?你还有更好的建议吗?如果有,请回信给我。
祝你。
身体健康,
学习进步。
浅谈教案变学案篇十八
在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朝着“教好功课,爱护学生,以身作则,努力学习”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期间,我就深深地体会到:教学任务圆满完成的关键之一,是老师和学生能够建立一种互尊互爱、配合协调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就在于老师能否尽快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那么,如何能够尽快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我就以我的亲身体验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首先要爱学生。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使学生尊敬您,您首先要热爱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就好象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老师用这把爱的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早在很久以前我就有这种感觉:学生对老师给予他们的爱,反应是很灵敏的;而且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爱,以报答老师对他们的关切。师生工作植根于爱,是我能与学生融洽相处的奥妙之一。也正像某人说过的:“一个人若不对他的事业产生热爱,便无法干好这事业。”正因为我爱教师这一职业,爱学生这一心情,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大大地促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乐于接受我的教育。可见,爱学生是赢得学生信任与爱戴的前提条件。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我的班上有一位特殊的学生,他的智力发展水平与平常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在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不过,我并没有因此而厌恶他,反而,我以更多的爱去关心他,爱护他。我经常在课余的时间和他谈谈话,关心他在学习的遇到的问题,指导他解决的方法,鼓励他要以男子汉的勇气去努力,克服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争取早日取得进步!就这样,在老师每天的不时关心下,这位学生从原来的不爱上课发展到现在开始喜欢上我的课,喜欢参与到课堂的游戏活动中。比起以前的情况来说,这已是一个很大的跨步。
但是,爱学生并不能盲目地爱学生,我们爱学生应与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在爱中寓严,在严中注爱,准确地把握“爱与严”的分寸。无论对孩子有多“爱”也好,也要有“严”的要求。
(二)其次,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作学生的表率。
老师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行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感召的作用,如无声的命令鞭策学生不懈进取,能使学生在迷惘中获得启迪。在今个月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冬天的一个早上,负责保洁课室的学生迟迟没来,我眼看快要上早读了,于是便拿起扫把打扫课室。一开始,学生没有什么反应;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走过来跟我说:“老师,让我来帮你吧!”我高兴地赞许了他们。不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又拿来了垃圾箩,主动地把垃圾装起来。很快地,教室便打扫得干干净净。当值日的同学回来时,在他一旁的同学纷纷批评他不负责任……这件事给我很大感触:身教重于言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榜样。老师的思想作风、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孩子们最真实、最直观的教材。因此,我坚持处处从“为人师表”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作学生的表率,从而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爱戴。
(三)还要有扎实的、全面的知识和能力。
老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在这方面,我始终抱着边教边学,虚心请教,不断改进,大胆尝试的态度去进行教学的。首先,我自己认真学习业务,加上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专心备好课;其次,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他们的讲课艺术,精练的语言,淳淳善诱的方法,加上自己的融会贯通,来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能力。自从我上好第一堂公开课以后,我也明显地感觉到我已初步地获得学生对我的信任与喜爱。但接下来,我并没有自我陶醉,而是更加努力地去干好工作,从而在教学上不断地获得学生的认同与协助。
(四)最后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能否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首先,老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学和教育的工作是繁琐的,难免会有挫折与困难,但无论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把个人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要以饱满的热情、温和的态度出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老师要理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热处理”。一个班五十二人,上课的时候什么事情也可能发生:互相争执、不守纪律、搞小动作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碰到这些事情发生时,我先克制自己几秒钟,告诉自己:我要冷静!然后再想想:大声斥骂学生无益于教育。接下来,我就用目光提示他们停止小动作,把问题压到课后才处理。虽然这样看起来,好像失去所谓的“老师的威严”,但得到的却是好的教育效果。还有,老师本身的兴趣与爱好也能有效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是通向他们心灵的捷径,借此去接近学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无法估量的。
通过教育和教学学生,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老师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其基本和关键是在于这位老师是否具有能够吸引、影响学生的优良素质和修养。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我始终牢记古人的教诲,向做一个深受学生信任和爱戴的老师的目标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