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认识角教案范文(14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内容的一种教学计划。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使用。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一
《厘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教材在安排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连环画“阿福的新衣”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问题,激发兴趣,为认识“厘米”提供背景。第二部分:“你说我讲”包括1个红点问题和1个绿点问题。红点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绿点问题“徒弟的一拃有多长?”引导学生探究测量的方法。第三部分:“自主练习”。第1、3题,目的是让学生应用正确的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从不同的起点量得的物体长度的读法,加深对厘米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对尺子有一些粗浅的了解,极少数的孩子会测量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概念,1厘米究竟是多少没有印象,因此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尺子测量长度。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分析,我们确定了本节课目标的核心概念是:“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子测量”。学生需要掌握的行为程度是:“掌握、学会”。本着“目标是方向,目标是程度、目标尽量要检测”这一原则,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具体分析,我们对该目标进行了如下修改,突出了行为动词,设立本课的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帮阿福找原因,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手比划出1厘米长。
3、认识刻度尺,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尺子画线段。
4、通过“长长长”小魔术,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1、通过故事引入,学生发言,达成学习目标1,教师及时进行表现性评价。
2、通过用小棒比划、用手指比划、寻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达成学习目标2,教师适时进行形成性评价。
3、通过量长方形边长、用断尺量物体长及画一拃长等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完成新知识的探究过程,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成学习目标3。
4、通过表演“长长长”小魔术,达成学习目标4。
课前谈话:故事《阿福的新衣》。
有个人叫阿福,他到裁缝店想做一件新衣服。师傅说:“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我用拃来量一量,(说到这里,你知道什么是一拃吗?)(告诉大家吧,伸出小手,使劲张开,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我们接着讲。师傅量了量阿福身长三拃。量完之后,小徒弟也伸出自己的小手,一拃、两拃、三拃……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徒弟:“师傅说三拃,我明明也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
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通过听过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因为师傅手大,徒弟手小。师徒二人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才造成了误会,让学生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一)感知厘米、初步认识。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1.感知1厘米。
(1)1厘米有多长呢?看老师手里这根小棒的长度是1厘米。请你也在盒里拿出1厘米的小棒,体会一下它有多长吧。
(3)在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物体长大约1厘米?
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师边指边说从这儿到这儿)大约1厘米。这就是你随身携带的尺子了,当你忘记1厘米有多长时,可以随时拿出来看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体验1厘米小棒的长度,在脑子中建立对1厘米的感性认识,再比划1厘米,由易到难,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1厘米的长度后,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或者是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这样会加深他们对厘米的认识,牢固建立起1厘米的长度观念。
谁知道他摆得是多长?
你怎么知道的?
那我要摆出6厘米长,就得需要几个1厘米?
(2)大家摆得真好,我们来看这根彩条长是几厘米呢?(课件呈现,分别是3厘米,6厘米,18厘米)。
标上数字后,你看它像什么呀?(对,尺子)科学家就是这样发明出尺子。我们天天用到尺子,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智多星交流会,介绍一下尺子的有关知识。小组四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巩固了读看几厘米的方法,体验到尺子的由来,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表面,更看到了它的实质。
(二)认识尺子、探究测量。
1、认识直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把尺子放大了。谁先来交流?
师相机进行板书:0刻度刻度线cm。
你能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
真不错,还有哪到哪也是1厘米?
他们找到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设计意图:让新知识在合适时机“闪亮登场”,吸引我们的眼球,是我们焦点关注的对象。让孩子仔细观察,自由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关注了学生的“语言思维”和“倾听能力”,语调的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厘米”的关注。
学生找到:从0-2,从0—3,那从0到4、从0到5呢,你能发现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
谁还能找到不同的几厘米?板书:1——3,3——5,5——8,
2、测量长度。
谁来展示给大家看你是怎样测量的?
同意吗?物体的一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辨析:看小军和小刚他们是怎样量的。你看他量的对不对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测量纸条的方法,以及辨析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物体的一端对齐0刻度,另一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三)解决问题、目标评价。
1、动手操作:量长方形各边的长。
那你能不能自己量出长方形四条边的长是几厘米呢?拿出作业纸,写在上面。量好了用精神的坐姿告诉老师。
2、断尺。
咱们都成功了,可小强不小心把尺子弄断了,你能用这把尺子量出彩条的长度呢?谁来帮帮他。
(四)认识线段,巩固所学。
1、画线段。
想不想知道你的1拃有多长?感兴趣的同学回家看看。
2、小魔术。
看同学们表现这么好,老师给大家表演个小魔术。注意看。
(1)变——1厘米,估一估这是几厘米?(1厘米)你怎么估的?
(2)再来看——3厘米。你估的真准。
(3)再来一次。10厘米。怎么估的?
(4)这会是多长呢?(20厘米)怎么估计的。
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来变魔术的吗?(卷尺)对,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尺子,用于测量较长的物体。
设计意图:不同的练习有不同的目标,第一层练习包括判断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长方形的边长,巩固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二层是关于断尺的练习以及画一拃长。在发展性练习中,我还创新的使用“卷尺”设计了一个“长长长”小魔术,培养学生估计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
(五)拓展延伸、全课小结。
其实人们在测量过程中为了方便还发明了软尺来测量衣服,发明了很长的卷尺用于室外的测量等。我们今天认识的厘米只是比较短的一个长度单位,随着今后的学习,会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作进一步研究。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与课题的开题首尾呼应,让学生既懂得测量又能将课堂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且为下节课学习米的认识作好铺垫。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二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
教材解析:
倍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初步认识了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倍数、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教材选取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到大海边采集贝壳标本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用除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意义,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在比较两个数量时沟通同样多和1倍的联系以及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3、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乐于动脑的良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建立倍的概念,知道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贝壳图片,练习作业纸,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2、交流反馈问题。
预设一: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和、差的问题,说明:同学们提的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和、差关系的问题。
预设二:学生可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说明:预设二是根据上课环节中学生提出倍的问题这一生成而设计的。)。
3、谈话:王晶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问题,师板贴问题。
4、谈话: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吗?(生可能提问:什么是倍?)是啊,倍的知识咱们以前没有见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它,和倍做朋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海边拾贝壳的情境导入新课,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利用课件出示的问题,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一)操作演示,初步认识倍的意义。
1、谈话: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遍问题。(生齐读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指生说)。
2、摆一摆:用你手中的学具把王丁和李飞的贝壳数摆出来。
生操作学具,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摆法。
3、观察:李飞拾的6只贝壳和王丁拾的3只贝壳有什么关系。
预设一:(1)李飞拾的贝壳数比王丁拾的多3只。
(2)王丁拾的贝壳数比李飞拾的少3只。
预设二: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
预设三: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这是上课时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4、(1)根据预设一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比王丁的多3个?
预设一:画竖线(在李飞和王丁同样多的3只贝壳后面画竖线)。
预设二:分一分(将李飞的贝壳数分成3只和3只两部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部分呢?
预设:同样多。
预设:也是同样多。
(2)根据预设二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你能给大家摆一摆,让我们一眼就看出李飞拾的贝壳数有两个王丁拾的那么多吗?
生到黑板摆一摆,分一分。
谈话:现在李飞的贝壳数分成了几部分?
预设:两部分。
谈话:(师指着每一部分)李飞的这一部分和王丁的贝壳数有什么关系?
预设:同样多。
这一部分呢?
预设:也是同样多。
(3)根据预设三即课堂生成来设计的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课堂生成: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有2个3,所以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谈话:你真棒!老师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你都提前会了。真是个喜欢学习的孩子!
谈话:同学们看,如果把王丁的贝壳数3只看做1个3,根据这位同学说的,李飞的贝壳数里面是否有2个3?(预设:是)。
谈话:那谁能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
5、讲解:我们把王丁拾的3只贝壳看作一份,是1个3,李飞拾的贝壳数里面有这样的2个3。
小结:6里面有2个3,我们就说,6是3的2倍。
6、谈话:伸出你的小手指,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圈一圈,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
7、谈话:现在请你再动手摆一摆学具,看谁最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2倍。
学生再摆一摆,让生到前面展示。
追问:为什么要3个一份,3个一份的摆?是根据谁的只数摆的?
谈话:李飞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现在你知道了吗?谁来说一说。
(二)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摆,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你是怎么摆的?追问:为什么要2个2个地摆?
4、课件演示:6里面有3个2,6是2的3倍。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操作活动,并在每次操作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操作,然后通过操作之后的追问,帮助学生理解每次操作活动的意义,使学生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谈话:李飞同样是6只海螺壳,为什么一会儿是王丁的3倍,一会儿又是王丁的2倍?
生交流想法。
2、回顾总结: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倍的?
引导学生梳理认识倍的方法:摆一摆,圈一圈。
3、揭示课题:我们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认识了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同学们真的和倍交上了朋友。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倍数会因比较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初步体会比较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深入理解倍的意义。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纸的内容,然后展示交流。
2、解决问题。
谈话:再让我们回到大海边,你还能提出有关倍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师选择其中三个问题解决。
(1)刘林拾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生圈一圈,汇报结果:8里面有2个4,8是4的2倍。
师说明:8是4的2倍。可以用一个除法算式来表示:84=2。
让学生说一说:8表示什么?4和2分别表示什么?
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学生齐读有关倍的小知识。
(2)学生独立解决丁明拾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交流算式,订正结果。
(3)解决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想法,认识3是3的1倍。
迁移学习:4是4的1倍,5是5的1倍。
学生举例:说一说谁还是谁的1倍。
观察:这三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学生交流看法。
小结:像这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倍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除法算式,使学生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解决。通过解决问题,迁移学习1倍的知识。然后让学生通过阅读有关倍的小知识,理解倍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不能做单位名称。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让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方面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倍,解决倍,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四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五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六
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
2、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两人把角张开同样的角度,看看会发现什么?
5、生汇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6、师总结。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七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导入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八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九
1、师: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试着找找吧!(多媒体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指出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试着把它找出来吗。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十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十一
1、认知目标: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能力目标:通过借助认识路线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挂图、学具盒。
一、复习。
教师告诉学生班级所面向的方向,开展师生互动活动,教师说一个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相应的方向,要求学生指得又对又快。
如教师说:“东南方向。”学生马上伸手指向东南方向。
进行方向练习后,教师让同桌一名学生用学过的方向词描述摆的位置,另一名学生用学具摆。
同桌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上台示范。
二、新授。
1、引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辨认了方向,同学们认识了方向后就可以利用方向来认识路线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路线吧!
学生回答后,教师学生打开书读一读淘气和笑笑都说了些什么呢?学生读懂后,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淘气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边讲边指路线图,重点强调行车路线的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在课本第22页填一填,填后再让学读一读。
再看图,4人一组说一说笑笑从动物园出发到广场的行车路线。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当小小解说员,说出行车方向和路线。
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这两条路线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4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轮流说,其他同学帮忙将行车路线写下来。再请学生上台指图说自己是怎么坐车的。
3、试一试。
学生小组交流第(1)题和第(2)题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回答第(1)题。教师指导学生一起数4站,找出在哪站下车。
第(2)题,教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向前数3站,认为是从光明街上车的,有的学生向后数3站,认为是在育才路上车的。
三、练一练。
1、做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教师让学生观察路线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小红行走的路线方向。
教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小红是如何上学、放学的?可以说说小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好。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让学生上台说一说小红上学、放学的路线,书在说时,教师应注意学生所说的行走路线是否正确,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沿途景物说故事。
学生说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上学、放学两条路线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回答。
2、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教师出示挂图。
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都看到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仔细观察图后,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说一说。
第(1)小题,教师让学生读题后,懂得要把自己放在“中心公园”观察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观察它们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应该给予鼓励。
第(2)小题,居民区的居民怎样走可以到达海底世界?教师让利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可以在图中标出路当方向,也可以将路线方向写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后,教师让学生当回岛上的居民,说一说自己要去海底世界该怎么走。
3、做第3题。
让学生画出自己回家的路线图。
四、小结。
说一说今天你学习到哪些数学知识?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十二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并结合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有趣的七巧板》。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以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教材以学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为起点,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边的数量,知道可以以它们边的数量分类、命名。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
2、通过折、剪、拼等活动,突出图形的变换,是学生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折、剪、拼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充分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一向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行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变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共3课时:
认识多边形2课时有趣的七巧板1课时。
课题一、认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小朋友好,出示对话框:谢谢大家还记得我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俩还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呢?你们能猜到吗?”(学生猜一猜)(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依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先小组交流,在组织全班交流。
2.认识五边形谈话: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将它任意次,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见剪出个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如果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活动,发现剪法不同的学生。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跳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五边形。
3、认识六边形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数一数、说一说。围一围。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
出示“想想做做”
第1题。(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分小组讨论,汇报。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2题。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教学随笔:
课题二、认图形(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2、完成第4题。(1)教师出示依仗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提问:现在是几边形?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提问:这又是几边形?你会折吗?学生照样子折一折。(3)看书第27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4)启发: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小结: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5题。(1)说明要求。(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4、完成第6题。(1)说明图意。(2)学生动手试一试,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三、全课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形,体会填写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认识七巧板。
2、请学生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1)学生们拼,指名板演(2)说说自己是怎样拼的。(3)动手操作:试一试用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拼成应该平行四边形。
二、动手操作。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图形?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1)学生分小组活动。(2)指名板演、讲解。(3)指名分组汇报时,应多鼓励、表扬有多种结果的同学。
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29页的四幅图。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请形式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再让学生分组动手拼出美丽的图案。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十三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出示想想做做1)?
谈话:小红想当一名小导游,这不,她正准备去导游学校参加面视呢,让我们和小红一起去导游学校看看吧!
你能说出小红从家去导游学校的路线吗?
请你和同桌说一说,注意要用准确的方位词语。
指名1人汇报(点课件)你怎么知道是东北方向?西北方向?
到了导游学校大门口,看到这样一则招聘启事(教师读)你想成为一名小导游吗?只要你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满3张这样的奖章,你就能获得一张导游证。想参加吗?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1.探索新知。
谈话:作为导游,首先要学会用准确的方位词语给游客叙述游览路线,游客小明和小芳在去南山公园旅游时遇到了难题,我们来帮帮他们。
这是南山公园的平面图,(多媒体出示例题中南山公园的平面图)。
(1)辨认平面图的方向。
你还能说一说图中各个景点的相对位置吗?指名回答。
(2)认识游览路线。
谈话: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先后游览了音乐喷泉、月亮湖、艺术广场和盆景园,最后从西门出公园(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及相应的景点)。你能看图说出小明游览时行走的路线吗?请你试着说一说。
学生说,点课件:小明从南大门进入公园,向北走到音乐喷泉,再向西走到月亮湖,然后沿东北方向走到艺术广场,接着向西北方向走到盆景园,最后向西走,从西门出公园,结束了游览(多媒体相机显示行走路线)。
2.试一试。
(1)谈话:小芳从西门进入公园。她要游览盆景园、艺术广场、水上乐园、四季亭和音乐喷泉这几个景点(多媒体出示这段话,及相应的景点)。你能帮她设计一条行走路线吗?设计好了跟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显示小芳的行走路线.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可以说得很清楚。
(2)谈话:假如你也到南山公园,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先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相互评一评。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指名2人回答。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然后给自己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过渡:小朋友们已经能准确地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的路线了,下面我们给小动物们当一回小导游。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多媒体出示)。
(1)谈话:森林里住着四个好朋友,你能说出小兔到小狗家的不同的方向和路线吗?
(2)谈话:看来从小兔家到小狗家有很多的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能说出理由吗?
(3)提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轮流由一人提问、其余同学回答,集体评议,全班交流。
过渡:刚才的几位小导游当得都很好。作为小导游,还要了解有关公交线路的知识。
2.认识公交车路线图(想想做做第3题)。
公交车都有自己固定的行走路线。这是1路和2路公交车的行走路线图。(多媒体出示题中插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用教鞭指)快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交流。提问:1路公共汽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路公共汽车呢?(用教鞭指,全班读站点)。
(3)谈话:小明要从火车站到公园去,应乘几路车?
(4)王老师要从人民路到第一中学去,应乘几路车?要乘几站??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
3.认识环行车的路线图(想想做做第4题)。
在公共汽车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车是环行车。环行车的起点和终点在一起。你见过吗?
(介绍3路公共汽车行车路线图)。
(1)谈话:10路车是市内的环行车。这是它两个方向上的站牌。
仔细观察:10路车的.起点和重点在哪?
现在的位置在哪?
左边站牌:体育场的下一站是哪?你怎么知道的?
右边站牌:体育场的下一站是哪?你怎么知道的?
去少年宫,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请你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在右边站牌下等车能到10路吗?
小结:所以,乘环行车最关键的是要看清站牌,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要去的目的地,认清环行车的行驶方向,确定应该在哪个站牌下等候。
过渡:在前面的小导游知识的学习中,大家都很认真,下面是我们小导游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你瞧!
4.认识城市平面图(想想做做第5题)。
(多媒体出示题中插图)?
(2)谈话:现在大家对这张平面图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那么你们能小组合作解决下面的5个问题吗?请大家注意,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组织大家逐个问题讨论解决,每一个问题可以重点请1个小朋友回答,其他小朋友评议,补充。小组活动。
第(1)(2)题全班集体回答。
第(3)题指名说。第(4)题指名用教鞭边指边说。第(5)题自由说。
小结:认识路线图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外出游览、乘车,或者到城市某一个地方,都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同学们在前面的小导游考核中表现都很突出,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收获吧,有哪些小朋友已经获得了2枚奖章,奖励一张导游证,其他小朋友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你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导游。
谈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莫愁湖公园的平面图,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准备玩哪几个景点?设计好你们的游览路线,尽量不走重复路线,尽可能走比较近的路线。(用红笔划出)。
小组活动。
全班交流,相互评议。
二年级认识角教案篇十四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