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写心得体会需要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要能够从自己的经验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和真实感受,让文章更具生动性和可读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能够对写心得体会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当然,每个人的体会都是独特的,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持个人观点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加注重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寄宿制日益成为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一周要在校呆上整整五天,甚至更多,在寝室活动、休息的时间占据了全天24小时的三分之二。寝室是学生的家,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住宿生而与学生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衣、食、住等活动也大都在寝室进行,寝室成了教室之外的学生的第二大活动区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寝室文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观念的培养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下面,试对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学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探讨。
一、农村寄宿制中学寝室文化的特有功能。
术的文化氛围。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环境形成。
的休闲文化,其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有时甚至是出乎人们意料的。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寝室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具有社会、家庭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寝室文化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反映着学生的某种思想动态,是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良好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它将会成为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道德素养的沃土。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
寝室是学生休息和生活的场所,虽然如同“家”一样,但又和家有所不同。在家里的一切事情一般都有父母包办,行为也不必太注意。而集体寝室是集体的活动场所,需要大家来共同动手和营造,良好的文明风气和寝室氛围靠大家来维护,也就是说在集体寝室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的自我修养,也是全体成员之间产生相容和互补,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和理性的汇同,即产生了同学之间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这是在班级教育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可忽略的教育延伸阵地。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质培养。
寝室的布置和装饰是寝室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一个寝室成员有着不同的审美观点和布置要求,不同的寝室,布置的风格也不一定一样,如低高年级的风格不同,男、女同学的风格也不同。因此,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是一个文明寝室的标志。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寝室如何摆放物品和如何布置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这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农村寝室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建设科学、规范的保障机制,为寝室文化建设建立“绿色通道”
首先,完整的规章制度是寝室文化实现其有效功能的外部机制。制度是灵魂,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必要的基础。因此,寝室文化建设必须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寝室管理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清洁制度、寝室管理制度、文明寝室评比细则、生活班主任考核方案等等。并应由学校相关部门在学生、老师中发放管理手册,组织学生、老师进行学习讨论,并将有关学生的制度纳入学生德育考核的范筹。有专家提出“教育乃培养习惯”,有了制度的约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方式就会蔚然成风。指导住宿生的生活,带领住宿生在寝室愉快、健康的活动,培养住宿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品质。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如设立卫生监督岗、活动组委会、楼层长、寝室长等,架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生活在学生中间,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寝室内的第一手资料,给学校宿管工作以借鉴,同时能配合学校寝室文化建设做好各项工作、举办各类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为寝室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功能的良性发挥铺就了一条“绿色通道”。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积极向上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寝室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品德教育,更是一种学生习惯的培养教育。在寝室文化建设中,应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他律变自律最终内化为一种良好的规范的道德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科学管理。可以在寝室区成立宿管会等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逐步建全设立楼长、楼层长、寝室长民主选举、轮换制;建立卫生责任区;设立文明住宿生、优秀寝室长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开展文明寝室创建活动。并与学生的三好评比挂钩,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每学期我们都在评选的基础上,给优秀的舍长、文明住宿生、优秀的岗员、会员颁发奖状、奖品,带领他们参加学校的夏、冬令营活动,以资鼓励。激励机制的形成使寝室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从而更好的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易于被学生接受。
第二,培养学生彰显个性、团结协作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多方设置传播载体,建设浓厚的文化宣传氛围。通过形式多样、富有个性的文化宣传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的身心参与到生活区的生活中来,促进他们在心理上与学校与老师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共鸣感,从而受到深刻而持久的感染和教育。可以在学生床头设计以登载学生荣誉为主的床头卡;寝室开辟由学生自己动手布置的生活园地小板报;设立了以寝室为单位的学生活动奖状和流动红旗张贴的荣誉角;每学期评出的文明寝室,都用醒目的奖牌挂在寝室门前;在寝室门厅处,布置寝室文化宣传栏等。形成催人上进,团结协作交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以至于“渐于礼仪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第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竞争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健康向上和活泼愉快的寝室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锻炼学生能力。针对学生特点,我们可以精心策划、组织一些“寝室布置竞赛”、“内务比赛”、“书法、绘画竞赛”、体育活动、读书活动等等文化活动。同时把培养和抓好寝室文化活动骨干与寝室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集中抓好活动带头人和活动组织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些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生活,又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休息。既提高了学生的寝室生活质量,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和启迪。学生们通过参与活动,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拓宽了信息渠道。通过参与活动,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长足的提高,组织能力,竞争观念、自主意识也在逐步增强。学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得到了充实,同时学校也获得了管理与教育的双成效。
结语:
寝室文化在农村学校德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寝室文化建设,将学生寝室建设成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构造健康、活跃的文化环境,真正实现管理育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二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许多同学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立即做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做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急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你的生活圈内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时,你可以寻找理由暂时跳出这个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当你的内部发生故障时,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忧伤等情绪波动时,你可以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三
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开展竞赛活动。
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师、各任课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二)、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细则,养成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评价、班级评价。
学生评价:以贴“红星星”作为评价形式,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种形式,以学生完成分解目标评出学习习惯星和行为习惯星。
班级评价:班级以“星级班”作为评价形式,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评出本班为几星班级。如:全体学生都得到双一星,该班为“一星级班”,以此类推。
五、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孩子受益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小结。
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要在工作中一点一点去做,我要努力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将来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打下基础。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根据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齐抓并进,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活动、健康的成长的“温馨家园”。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全面执行生活管理职能,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检查各项常规的落实、自主活动的组织、自我困难的克服、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2、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个案的分析与追踪,使学生在诚实守信、感恩孝敬、关爱他人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3、重视环境熏陶,努力建设楼层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团结互助、宽容谦让、热爱集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表现,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
三、主要工作要求与措施。
1、随时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2、加强班小组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共同做好学生的情感沟通工作。深入学生的心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及时掌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3、强化楼层一体化管理意识,加强楼层管理力度,坚持每周的楼层全体教师集中交流制度,统一楼层管理要求和管理措施,及时处理楼层的偶发事件,齐心做好楼层特殊生的帮助转化工作和各类优秀学生的培养与评比。
四、效果预测。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开展以上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休闲娱乐等,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应会有所促进,从中还可以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学生在身心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相信:有付出我们就一定有收获;有引导学生就一定会进步。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四
文摘日记是教师了解、认识和探索未成年一代成长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认真研究未成年一代成长中的社会变迁,积极推进崭新的道德教育实践的一个领域,是研究学生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一个领域。通过日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总之,日记不仅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引导着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来,我总是坚持写日记并通过写日记积累了写作素材,也为自己生活的回顾、反思提供实实在在的依据,使自己对过去所做的事得到反省,提高自己的内涵。可以说,通过写日记,本人从中受益匪浅。为此,我将所感所获迁移到课堂上,要求学生写日记,并做到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查阅,对小学中高坚持每周查阅一次。本人体会到:日记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日记,使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说,日记是教师了解、认识和探索未成年一代成长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认真研究未成年一代成长中的社会变迁,积极推进崭新的道德教育实践的一个领域,是研究学生智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一个领域。现浅谈教师和学生通过写日记从中受益。
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刚开始要求学生写日记时,学生大多只是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自己的观察所得,但随着教师的批语引导,学生就渐渐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倾诉于日记中,这有利于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并且为他们排忧解难。比如有一位六年级女生写道:“爸、妈近来经常打架,有次打架后,爸爸气势汹汹地走了,只有妈妈在哭。我问妈妈到底为什么?妈妈说:‘你爸爸在外边有女人,打工的钱都用在那女人身上了。如我不可怜你姐弟俩,我早就跑了。’”最后这位女生要求我劝劝她爸爸,因为她知道我和她爸爸是同学。看完日记,我提笔在篇末写了如下的话:“你能告诉老师这件事,老师很高兴,因为你把老师当作了可信赖的朋友。你是一位懂事的、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女孩,面对家庭的变故,你没有倒下,真坚强。我答应你的要求,我们一起努力吧!”后来我与其父作了一次电话长谈,居然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们家又恢复了往日的欢笑,这位女生又在日记中写了许多感谢我的话,学习就更加用功了。还有一位六年级女生写道:“我家有五姊妹,只有一个男孩又是最小的,因家庭经济困难,爸爸只让我们四姐妹读完小学,而我很想读初中。我的两个姐姐只读完小学就外出打工了,我是家中的老三,还有一个妹妹在读五年级。老师,如你能帮我实现愿望,那多好啊!”这实在不算什么愿望,这是她应该享受的权利呀!但在这思想观念落后的偏僻农村、在这重男轻女的超生家庭里,她的权利面临被剥夺的危险。我心情沉重地写下了如下的话:“受教育是你的权利,只要你努力,你爸爸不至于这样吧?我会找时间跟你爸爸谈谈。”后来我通过家访,该女生家长答应了其继续升学的要求。从此,该生学习更加努力了。由此可见,了解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是和学生沟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良师益友的一种途径。
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我所在的学校是农村,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也有的家长由于对子女的责任感不强,对孩子疏于管教或教育简单粗暴等,使一些儿童成为“问题儿童”。有些学生在日记中把一些同学的不良行为(如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庄稼、拿他人财物等等)写进日记中。例如,有一位学生写道:“某某和某某捉得本村人家的一只大公鸡,卖得六十元钱元钱了。这几天他俩天天在粉店吃粉、到商店买东西吃。我想告诉他们家长,又怕他们打,希望老师能教育教育他们。”于是我问这两位学生,开始还抵赖,但后来在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了。最后通过两家家长及鸡的家主解决了这件事。通过这件事,使学生家长及教师及时知道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予以纠正、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有利无弊的。在小学,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庄稼、拿他人财物等是时有发生的,通过日记,使教师能及时知道,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在现实生活的认识中,心理和行为习惯得到矫正,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有助于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学生的不良言行无不与现代快捷的媒体信息和所处的环境相关。如发型怪异、行为古怪、高声尖叫、早恋现象、打架斗殴、追求享受等等。如本班一男生常在教室尖叫,引起同学的不满,有一位学生通过日记反映到我后,我找其谈心。他说:“大部分歌星在舞台上演唱时就常发出这种叫声。”由此可见,这是“追星族”里的一员。我耐心地指出这是不文明的,一是影响了别人的学习,同时也影响了自己的形象。这男生听后说:“那么那些歌星都是不文明的吗?”我又说:“歌星他的歌声给我们带来欢乐,但并不表明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有某些不可取的地方,就比如‘尖叫’,并不是所有的歌星都是这样,只是少数而已,可以说,歌星的这种行为是不文明的或是不妥的。”这位男生思考片刻后说:“确实不是所有的歌星都这样。”
我又乘机说:“只要是影响了别人的,令别人感到厌恶的,就是不可取的行为。”这男生说:“确实自己在尖叫时,有些同学吓了一跳,有些同学捂着耳朵,真的影响了别人。”通过谈话后,这种尖叫声在教室里再也没有了。
学生在日记中经常会写到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同学之间的矛盾、检查卫生的学生干部偏心、甚至是谁在“追”谁等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能及时地抓住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的放矢地开展班务工作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学生接受了教育,良好的班风校风就会自然形成。
四、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反馈。
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某某教师上课同学爱闹、某某教师上课接受不了、某某教师对一些犯错学生处理方法不当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都去深入地思考:作为教育者,我们做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我们的做法恰当了吗?为师者,应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想方设法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结合学生的思想意识,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
五、有利于师生情感、信任的建立。
班主任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并不难,但要真正地对班上的后进生施以厚爱,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断进步,却是对班主任老师的一种重大考验。作为班主任要注意关心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注意关心思想有毛病的学生。比如,我在刚接五年级的语文课时,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老师,我的成绩很差,上课听不太懂,但又不敢问老师。还有,我觉得许多同学都不喜欢和我玩。”我通过了解,这是一个成绩不理想、性格较孤僻的学生。于是我在其日记下方写道:“如果你有问题,就问我或写在日记上让我来帮你,好吗?”之后,我指派一位成绩较好,性格开朗又乐于助人的学生与他同桌,时常帮助他。我也经常主动问他,“需要我帮你什么吗?”就这样,经过一个学期,该生玩伴多了,成绩也升到了中等行列。
由此可知,学生只有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才会敞开心扉向老师倾吐自己的心声,从中便可看出他对教师的信任。所以,教师一旦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地帮助,才能体现老师对他的关注。教师可在日记中用简短批语加以引导,也可个别交谈,对普遍现象,还可举行一次主题班会,使全体同学受到教育。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学生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正常人格的形成和健康地成长。
六、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写下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重点突出,中心明确,久而久之,学生的文笔自然就会流畅,日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就会得到不断提升。所谓“功夫在诗外”,时间长了,学生作文难也因此迎刃而解。
总之,日记不仅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还可通过日记引导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学生,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可以说,日记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心的平台,有了它,学生就有了倾诉的对象,不再把教师看作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把你看作是同一层面的朋友,从而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平等,填平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鸿沟,使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五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时间学习,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始终坚持。
2.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3.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小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5.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或提要步骤式知识结构。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6.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
7.阶段复习的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单元、章节知识结构,并在大脑中勾画图式。这是使知识系统化,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的重要一环。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六
小学阶段,孩子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主要是基本学习习惯,其次是拓展性学习习惯。
规律2、孩子缺乏自控力、学习习惯培养会出现反复,需要依赖成人的监督。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记住需要不厌其烦地履行监督职责,反复提醒,及时纠正,与孩子一起巩固良好的习惯。
规律3、孩子容易收到暗示,模仿能力强,要警惕孩子学到坏习惯。
小学生喜欢模仿,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孩子会像身边的榜样学到好习惯,也会模仿一些不良习惯,需要家长警惕。如,看到爸爸躺在沙发上看报纸,孩子也会不自觉地躺在沙发上看书、写作业。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七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字如其人。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条件反射----我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当然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需要方法,更需要毅力才能达到要求。
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重前期培养,轻后期纠正;重具体指导,轻笼统要求;重鼓励评价,轻批评指责;中教师示范,轻口头说教;重持之以恒,轻朝令夕改。”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未来。”老师们,让我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就从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做起吧!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八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另外还要培养孩子两会的学习习惯,下面是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于丹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这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3]。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今天,我准时的坐在沙发上收看于丹老师的讲座。
于丹老师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
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的树枝砍了做房子。”又过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漂洋过海了,可我没有。”大树说:“你可以把我的树干砍了做独木舟。”他把独木舟推进海里走了。渐渐的孩子长出了一根根白发,他来到树桩前,树桩问他:“我已经是一个没有用的树桩了,你也不会理我了吧?”孩子说:“不,我会一直陪你晒太阳,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这正是父母完成了对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们的一生中无私而又不求回报的养育着我们。孝为德之本,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担爱与责任。要想成就别样的人生,就要点亮自信的明灯,对自身的力量怀抱坚定的信念。看完讲座,我对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节目的开头讲的是一个配有画面的小故事。把那棵大树比喻成父母,大树陪着小孩长大,奉献了自己的果实,树枝,树杆,让小孩实现了愿望,小孩长大了变老了知道每天陪伴着大树。
是啊,我们现在都不愁吃穿,要什么玩具都拿钱买得到,坏了也不会去修,这很浪费,也缺少了自己做玩具的动手能力。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时间都是电脑,电视陪着,这样不好,我们要多出去走走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还要学会与人交往,人要与人斤斤计较,尽力去故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要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次没做好没关系,只要努力了一定能做好,相信自己不会错的。
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我要做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自信心的人。
所谓习惯,一般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或环境而逐渐适应,这就是习成自然。比如南方人初迁北方,还不习惯那里的气候,住久了,也就习惯了。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我们通常说的好习惯好风尚、不良习惯、不良风尚,就是属于这个范畴。
习惯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一个民族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
名言。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极富哲理,长期的习惯会养成一定的性格,这就是习与性成。养成了一定的性格,就会影响自己的做人准则和命运。习惯能决定命运,习惯也确实太重要了。
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除了认识其重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付诸实践。养成良好的习惯首要是着力打造学做人的好习惯,要做到讲礼貌、讲诚信、守公德、遵法纪。做人的好习惯养成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相得益彰。
学习做人,从小时候做起,从小事情入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凡违背做人准则的事就是三思就要警惕,同学间相互提个醒,不要习焉不察,发现不了自己一些习惯中的问题,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认真牢记,把它当成我们学做人的。
座右铭。
一般来说,青少年在十五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独立行事。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来,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岁是高峰期。这段时期,他们的情绪层面大于理智层面,做事不问后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于中学的年龄特点,对事情有时有点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发展,对事情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完全相反,别人反对的事他却偏要赞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这种叛逆心理,中学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1)具有强烈好奇心,对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学生跃跃欲试或挺而冒险;(2)企图标新立异、寻找自我表现的青少年容易产生躁动;(3)遇到失恋、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异生活经历者容易产生逆反心。
其次,在了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加强自我防护。(1)对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坏事,但不能贸然行事,要多想想为什么不能做,实在搞不懂,不妨请教一下老师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对事情有好奇心,想标新立异也不是坏事,同样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长或老师交流沟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再作决定,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3)遇上特异生活经历,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时,找一个最信赖的人去倾诉一番,或者在信赖的朋友面前哭诉发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畅许多。若碍于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倾诉,找一个空旷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九
优秀作文推荐!行为铸就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是影响人生命运的一种力量。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小学教师担负着对孩子教育的任务,要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学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清楚哪些行为是可以使之成为习惯的,哪些是要坚决杜绝的。“学坏容易学好难”,所以,在形成习惯之前,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分辨,否则,一念之差便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
首先,让学生做到上课不做小动作,不玩玩具及学习用品,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其次,让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看他们发言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有错误需要纠正的。再次,要做到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并按要求认真地完成练习,并且每天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比如说开火车认字的游戏,找几个小老师来领读,还可以找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或者表演课文中讲述的故事。这样,学生基本上可以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讲,同时,又不感到枯燥。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一
抓好高校拟发展对象的队伍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学习。
心得体会。
吧!
新的一个学期刚刚开始,现在再来回想上大学以来说所经历的事情,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上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党课其实是个锻炼人的好机会,不管怎么说,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到一起学习,而且相似的经历,也使我联想到第一学期的时候,同样是这种经历,只是这时的我们更加成熟,因此待人接物又会有所变化。
党课结业了,回想这一过程,每次学员们都很早来到教室,讲课时认真的听,仔细的记,积极地参加讨论,培训班的每一学员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都互相影响着。从大家的身上我感到了一种活力,一种动力。我深知国家的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所以我们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我周围,有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让我更加迫切的想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愿成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将青春和热情献给党,献给国家。
上周我们主要学习了党的性质还有自身价值的体现,后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自身价值的体现,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只是单纯的活着,还是有着自己的使命,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和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世界也正是靠着无数多人的不可或缺来组成的。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究竟什么事最重要的,是最值得追求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回答吧,处于一个党员的位置上我想回答应该是:国家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党对于我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每一个党员在除去党员的身份之外他们都还是一个人,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家庭。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很容易的事情,在他们那里或许就会变得很难。毕竟一个党员有着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时候做一些决定也是会很痛苦的,很难将自己的感情分为两半,所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应该有着自己的觉悟。我们身为党员是无悔的,为了党奉献出自己的全部这是身为党员的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老师问过:"作为一名党的干部,扪心自问参加工作是为了什么?现在当官是为了什么?将来身后会留下什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扪心自问参加党校学习是为了什么?要求入党是为了图什么?成为了党员干什么?"这句话像是给予了我当头棒喝一样,深深的触动到我的心里,是啊,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是为了图什么呢?是为了深入党从而更加的接近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参加党的建设?还是单纯的只是一种信仰?抑或是自己被党的名誉和光环所吸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自己好像是没有怎么思考过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入党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像是信仰一样吧,但是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在以后的思想上自己会有所改变,入党不能单单的只是一种信仰,还要有一种觉悟,一种精神,奉献的精神。
说道这里究竟我们的价值怎样来体现呢,爱因斯坦说过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想或许只有帮助别人,只有别人才能见证自己真正的存在过,人的价值,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的到体现,帮助别人我们就会感觉到开心愉悦,那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人是群居的动物,或许这也说明了,一个人无法活下去,不仅仅是物质上难以活下去,在精神上更是如此,人是承受不了一个人的寂寞活下的,曾经看过一部电影"荒岛余生"简直就是鲁宾孙似地经历,不过我们的主人公却没有他幸运,鲁宾孙至少还有星期五陪着他,可是荒岛余生里的主人公却是一无所有,当人面临死亡的时候会激发出很大的潜能,当我们的主人公解决基本生存的问题之后,他却发现只是这样的话自己仍然无法活下去,当静下来的时候侵袭而来的是孤独,相当的安静,会将人折磨疯的安静。或许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人是不能一个人活下去的,既然一个人不能活下去,那么一个人也是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的,所以我们的价值只有在别人的见证之下才能够实现。作为一个预备党员我的价值是什么?我想现在的我无法给予出答案,但是请大家见证着我的价值是怎样的,我的价值是怎样实现的。
这次的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学习,讲座人分别来自中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各个单位,水平都非常高。在他们的讲座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理清了一些原来自己对党认识中的误区。他们的精彩讲解,常常赢得阵阵掌声,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和宗旨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对党史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再学习,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使我更深深的感觉到,中国共产党的确是一个伟大、光荣、优秀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对党的性质的概括。从这之中,以及党课上生动的讲解之中,我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它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它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一个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经验总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飞跃。而改革开放二十年间,我们党在理论上取得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之后,xx大修改的党章中又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付出了巨大努力获得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和人民进行新的历史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五、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认识中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地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不断发展着的发展中国家。可以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到现在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与党的领导分不开的。对中国国情的进一步了解,也就是对党领导中国建设的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标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出路。夺取政权需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党的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
怀着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我参加了学校的党员发展对象学习班。通过几次课的学习,使我对新时期党的性质、党的最终目标和现阶段任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我能够更好的端正入党动机,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通过这次党校的学习,涉猎了多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增强了党性修养。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建设之本,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走来,从小小的一个组织慢慢壮大。新中国成立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时刻刻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关乎着党的生命,只有坚持才能创造出更具活力的政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9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领导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奋斗进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9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全体共产党人永远铭记。
在中国已经成功的历史事件中,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还有正在进行的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还有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的依然快速增长,这一系列重大成就和标志性事件都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成立90周年却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了时代要求和凝聚了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对于推动党所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具有理想高远,紧贴实际,科学理性。人文关怀的特点,所以对于党的热爱非常。
规划刚出台不久,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解国家各大政策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发展主线的五年计划,我们更应该进一步作深入的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繁荣壮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处于“”的今天,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拥有更多的机遇。让我们和学校,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积极调整就业规划,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推动全社会经济稳步,健康,协调地发展。特别是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说明我国的科技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此时此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这也是有党的正确领导才能实现这一伟大的瞬间。
通过培训,我还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中的许多不足。以前,我认为加入共产党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但现在我认识了党员的标准和党员八项义务,马上就有了对比。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除了要认真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坚持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坚决地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像党走过的道路一样,我们要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争当先锋,干难事、实事,我们的校园生活也将变得更加美丽。
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的事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不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持按照党章的规定,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和决定,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牢固树立共产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积极从思想上争取入党,争取早日成为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同时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结合我的教与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谈我的体会。
要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树立法治观念。现实中一些学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没有原则,不会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结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加强法律方面的学习,多宣传守法的重要性,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权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国际化的世界,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同时真正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随一种文化,才是真正的国际化与世界观。因此,课堂上教师们强调在传授学生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通过思品课堂上学生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对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对崇洋媚外。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创新民族文化。学生要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们广大教师的'艰巨任务。随着学生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获取鉴别利用各种信息,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要想叫学生乐学善学,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好学的人,自己养成好学的习惯。以身作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学兴趣,产生了好学的激情,催发了学生好学的嫩芽,使学生逐渐从模仿老师到自觉需要好学的精神状态。要想叫学生勤于反思。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当然,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健康的生命是我们享受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成才、发展关系重大。我们要教育学生永不放弃生的希望,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应放弃生的希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善于调控情绪,自尊自爱,将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养,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给出了现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再也不是仅仅传授知识了,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每节课都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三
现在的小学生很多读书姿势不正确,眼睛离书本太近,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我们作为教师,也一定要督促孩子们读书写字姿势端正,与家长沟通,控制孩子不要长时间看电视。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帮助学生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比引导其形成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捷克教育家庭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培养最好在心里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就开始。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需要长期训练,不断养成,只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具有母亲般的关怀,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与热情,对学生多一分宽容,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我们付出的汗水总会桃李芬芳。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四
心得体会。
范文,欢迎阅读!
一直以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强烈的好奇与探寻欲望,学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使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用的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和同学们友好的相处。
二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那么,我们就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来设计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如:我是教学二年级的学生,那么我可以教会学生要善于和老师交流自己心理的想法,和同学们友好的相处,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在和谐的校园里,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成长。
溺爱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亲人的情感世界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们对孩子的溺爱屡见不鲜。
溺爱,危害极大。前苏联伟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溺爱虽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其一,会毁灭孩子的志气,使孩子丧失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丧失要求做成某件事情的气概。遇事畏首畏尾,依赖家长,依赖他人。其二,会毁灭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胸无大志,必然懈怠,与生俱来的天资会在懈惰中渐渐泯灭,这就是所谓娇子难成才。其三,会毁灭孩子的情操。所谓情操,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综合起来的,不易改变的心理状态。受溺爱的孩子,我行我素,颐指气使,对社会对群众冷漠,难于形成高尚的情操,甚至会六亲不认。中学生群体中无论是否被长辈溺爱惯了,都应该记住马卡连柯的箴言,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些。中学生要理智的从父母及长辈的溺爱中解脱出来,很有必要知道一些溺爱的表现。
长辈对孩子溺爱的范围很广,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多个层面都会有溺爱的温床。凡是父母和长辈对自己百依百顺、处处呵护、甚至明知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还要百般袒护等等,都可谓是溺爱有加了,值得警惕。若自己仍无自知之明的话,劝君不妨从学习自立入手,或许更有利于自己从溺爱中理智地逐渐地解脱出来。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成千上万的下岗工人和农民工远走他乡打工谋生,在原居住地留下了一群“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跟随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生活,往往一年或更长些的时间才能见到父母,难免有惆怅的心绪,孤独、失落之情会时常袭上心头。特别是生活上遇到不顺心、学习上遭遇困难挫折的时候,思念父母、向往父母的情绪会异常激烈的涌动,年幼一些、脆弱一些的“留守孩子”会伤心落泪,情绪低落、学习开小差。而且一个“留守孩子”的情绪会感染其他“留守孩子”,一人落泪,众人陪哭。
其一:构建关爱和谐的环境。学校、社区要充分关注“留守孩子”,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诸多方面予以指导和帮助。尤其在学校,哪怕是老师一个细微的形体语言,哪怕是同学的一声嘘寒问暖,哪怕是学校领导一个关爱的小举措,暖流都会在“留守孩子”的心中油然而生。
其二:“留守孩子”要努力学会自强、自立,要在内心呼唤自己:“我是一个留守孩子,我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就是为家庭分愁解忧。我就是《红灯记》中的小铁梅!安徽省合肥市“留守孩子”全国十佳少年谭海美有过许多失落和伤感:出生不久妈妈离家出走,爸爸伤残后还要外出打工挣钱以偿还欠下的医疗费用……但她选择了自强自立。她把学校的留守孩子组织起来,成立“留守中队”,生活上互相帮助,学习上互相鼓励,节假日还相互支撑,帮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他们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多彩,他们的人格绽开花朵而升华,他们在留守中成长。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五
学习习惯是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的生活,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不良的行为习惯可导致一个人行为偏差,严重的将会影响一个人的前途,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学生吴,长得虎头虎脑,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调皮大王”,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动桌凳、摇头晃脑,甚至有时还把桌子弄翻了,那声音简直就像炸雷一样;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甚至大骂父母。因为他是独生子,再加上他父亲常年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根本没时间管理他,他母亲又在一家超市工作非常辛苦,每天回到家里已是疲惫不堪,有时孩子不听话,也就听之任之,无能为力,但他聪明活泼,精力充沛。
观察分析:
该同学虽然好动、精力不集中、任性、学习成绩很差。这主要是由于家长没有时间管他,在学校里也是“人见人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轻视。但该同学头脑聪明、精力充沛,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欲望。如有时他表现好了或是认真做对了一道题,只要老师及时表扬鼓励,他就会保持比较长的时间表现良好。
我的做法如下:
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需要倾注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多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要耐心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能急于求成,要时时关心、时时指点,有进步就表扬鼓励。纠正中要坚持老师关心与学生帮助相结合。除老师关心外,教师也要让周围的同学关心帮助他。当他有不良行为提醒他,当他有难题时及时帮助辅导他,使他真正体验到融入班集体的乐趣。在老师和同学的积极配合下,当他有一些自制行为时,当他能坚持一定时间稳定注意力时,老师都要及时肯定,并且顺序渐进对学生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
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语言表达。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多指导、多板演等,这样都能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水平。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他的每一次良好表现,有进步时就给予肯定,让他尝到学习成功的甜头。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如:“试试你一定行!”、“你进步了,很好!”、“你做得很好很认真,同学们都应向你学习。”、“你的回答太好了!”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训练,就会使他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老师多和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转化。耐心说服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多关心一下学生的学习和表现,多问一下学会了那些知识,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并抽时间帮助他把问题解决。如有家长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老师,老师给予解决。
通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吴柄峰同学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听课认真了,坐得住了,精力集中了,同学们也都愿意和他交流合作了。学习成绩也已达到了及格水平,并且劳动也非常积极,在家也变成一个好孩子了。
我的反思。
针对一年级孩子年龄特点,教师要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才能使孩子较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从而喜欢小学,在小学集体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因材施教,关注每一名孩子。每一名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肯定、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积极地去从事各项活动。
3、重视家校合作,学生的成长不是孤立的割裂开来的,而应是一个环境的共同作用,仅仅靠某一方都达不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只有家校合作,才能实现教育的长效型,使教育发挥其功能。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而教师在观察、反思中获得了实践、理论经验,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与进步。通过这次活动,我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的经验,也总结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收获颇多。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六
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对不懂的问题要主动向教师请教。课前预习知识,不明白的问题提前做好标记。我们班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都很积极,只有个别性格内向,学习困难的学生不爱回答问题,也不爱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我对这些学生多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课下又对他们多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们在课堂上都比较活跃,能根据我提出的问题去积极思考。从上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对课文进行预习。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七
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火遍教育界,铺满博客圈,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教师也“闻声赶来”,今天也一睹“核心素养”的芳容。很庆幸的是,不单单是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这份“核心素养”,我还庆幸作为一位父亲看到了这份详尽的孩子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建议每一位社会人都认真的研读一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刻理解理解具体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无论是不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细致的学习一下,一是给自己的终身学习定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二也是对自己以往的生活、学习历程做一下总结,时刻反思自己。
更何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从标题上看也看不出是对学校的要求啊,细读后你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范畴。每一个自然人都会是学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国,这份“核心素养”都离不开我们。
既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衔接宏观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对每一个年龄段、每一个社会分工的中观层面的解读,指导着具体教学实践过程的落实。根据这一框架,我也联系自身实际说一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小学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吧,仅代表个人拙见。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这个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在小学阶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语文学科为集团的人文领域的知识储备了,古今中外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审美情趣,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对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的身边的小学学习现况中,早读、午读读背国学经典,教师的引导理解,学生们这就是在人文积淀;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关心,一个学生需要帮助,多为同学伸出援手,这就是人文情怀;学生衣着干净整齐、教室整洁卫生、美术及音乐课上喜悦的笑容,还有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都是审美情趣的范畴。
有了“核心素养”的明确后,这些内容学校及教师一定继续做实细致,严把学生的“人文底蕴”关,对学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学精神对于人文底蕴来说,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讲“情”的同时,还要讲“理”。科学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学原理之上,影响着学生对世间万物的理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索是这个核心素养的三个基本点。
以数学学科为典范的课程学习,学生思维清晰,逻辑缜密就是在阐述理性思维;学生做学问,除了学还要问,对于问题,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问题,独立思考,设法分析、解决问题这就是批判质疑;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屈不挠,不断尝试,直至问题解决这就是勇于探索。
学生的学科学习以及现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创客教育”就是在要求学生要有科学精神,不迷信,认知到凡事都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这也和课程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紧密的契合。主体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他人的傀儡、木偶,为他人所利用,而不觉自己有丝毫的自由,那就要自己主动学习,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学会学习,拥有学习力。即便是再新的东西和知识,都在学习意识的指导下,利用合适的学习方式,巧妙的学习方法,准确快速地掌握住。做好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才算是学会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习,学生要先知道为何学习,找准自己的学习偏好,利用自己的学习偏好,拥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技巧,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开心。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丰沛的经验储备,有选择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独立解决问题。
信息飞速发展,“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大趋势下,学会自觉、有效地使用信息,势必要事半功倍的。这也和二七教育的“信息化”紧密相连,所有的学习资源都可以共享开源,让所有的学生学习都能够高效,在数字化时代,更具活力。
2.健康生活不单单是身体健康。前段时间“徐玉玉事件”及一系列令人深省的电话诈骗事件所造成的悲痛结果就是典型的教学反例,受害学生不珍爱生命,没有健全人格,不能够自我管理,以至于轻生、激动不已等现象的出现,这是学生学习的悲哀,我们要再尽力去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必须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自我保护,适当锻炼,拥有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例如,课间操的坚持,站姿、坐姿的标准,书写的习惯等都是小学生要有认识的。对于小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的能力还需更多的锻炼,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小学阶段学生做好对于人生大局观的认识即可,为成长打好基础。自我管理方面,小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家长监督,适时的鼓励、奖励,拥有持续行动力,正确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每一个人终归是要成为社会人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参与非常狭窄,现阶段仅局限于学校参与和家长所带领的社会的部分参与而已。这样一来,对于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这些基本要点在小学阶段就需要有所调整了。
社会责任范畴在小学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班级责任。在班级内,和同学们之间,诚信友善,文明礼貌;同学犯错误时,宽和待人等校园班级生活就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很不够具体的,做到知国就不容易了,爱国则只能从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场合不乱扔果皮纸屑,见到不文明现象及时的制止,就是对国家利益和尊严的捍卫。那么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完成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自己在班集体这个小集体中的“位置”认识,自己在班级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影响作用,或是任劳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点子大王”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发展成为国家的“一块砖、一块瓦”。
这样的责任担当教育在小学阶段才更具体,更实际。
国际理解就又和二七区的教育方向中的“国际化”完美接轨。“国际理解”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大开眼界,认识不同的人种、生活习惯,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可以从小树立广泛的全球观,认识到和而不同。中外文化的强烈碰撞,精彩纷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发展,成就多彩人生。
学生的.实践创新就是要求学习要落实,服务于实际,服务于未来。所有的学习都可以知道劳动,使劳动提高效率。小学阶段的优化等实践课程可以让孩子合理安排和设法提高劳动效率,加强劳动意识。全班集体分工大扫除就是劳动意识的体现。
学生的学习是终生的,在离开家长和老师后,依然能够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怎么办?这就要求了要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日常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设法解决问题,然后动起来真真正正的解决问题。
学以致用,这是学的目的。若是不用,就白白浪费了学习的精力和时间。小学生学习的多为生活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和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做到小学阶段的“技术运用”,就是把课堂学习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着用,用着学,不断进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一定会形成教学新常态,落实在课程改革上,国家课程的改变,校本课程的研习和发展都将迎来新的春天;落实在教学实践上,更注重能力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学习力,以无招胜有招、胜百招;落实在教育评价上,解放卷子的局限,解放教室的局限,解放一朝定输赢的局限。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八
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参考!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于丹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这讲座带给我很多启发。首先,我要分析一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的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
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心理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3]。诸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
失调。许多大学生都是中学时的学习尖子,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而进入大学后,这种优势不再,这使得他们的优越感受到重创。这时一旦学习成绩稍有波动,就会降低自信心,甚至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3、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由于存在交际困难,同面对面的交流相比较,一些大学生更愿意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交流,迷恋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世界脱离。长此下去,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4、就业心理困惑。这在大四学生当中尤为普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我的定位及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确切,好高骛远,一日三变。还有部分学生在择业中不认真思考,盲目从众。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因而,我们不能不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我认为:1、大学生应当好好地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自己究竟想成为再怎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怎样的生活,然后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了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究竟要怎么做。有了这样的思考与选择,相信他们聚会为了自己而好好努力。
2、大学生应当正确审视自己的能力水平,然后坦然的接受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很差,而是你目前的水平与他人有差距而已。为了缩小这个差距,你需要付出心血与汗水,好好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等到收获那一天,相信你的笑容是甜美的。
3、大学生不应当自埋首于书本,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大学生应当拥有开阔的心胸与视野,多结交朋友,这对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有帮助。
4、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学四年应当积累一定的就业知识,着有助于看清就业形势。同时大学生应当,对自我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其实,刚刚出来工作的大学生一般没有什么经验,你要想想,用人单位凭什么给你很高的待遇?所以,刚开始的待遇不太好是正常的,但是,你要用实力去证明,你有足够的能力去获得应得的待遇。
有的中学生由于学习上的困难,或者学习成绩不尽如意,而产生压抑,出现焦虑情绪。若不能作适当调整,对身心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第一、中学生一旦感到因学习方面的原因而压力重重,提不起精神,焦急忧愁时,要学会转移情绪,尝试作自我调试,在课余去参加些体育活动,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去散散步,感受一下外界的欢快气息,或者揉揉双耳泡个热水澡。
第二、要学会人际沟通。焦虑的心理现象并不是瞬时即至,而是有个发展过程。一旦感到因学习原因而产生焦虑时,要主动找父母、老师或知心朋友倾诉,或许不能“一吐为快”,但倾诉出来了,心胸就不会那些淤积,会感到轻松许多。
第三、要学会自我鼓励。一旦感到焦虑袭上心头,切记不要唉声叹气,可以找一张纸片书写一句箴言或一个短语。自我暗示自己是一个有希望的好学生,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肯努力,没有跨不过的坎。
第四、要学会融入集体之中。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居住环境又都是单元房,活动空间狭了,人与人之间的交住少了。假如能参加些集体活动,主动为他人为集体多做点事情,在家中主动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心情就会得到调适,情绪就能得到释放,快乐也会油然而生。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如: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等都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它,学生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反之,一个人如果养成书写潦草,做题马虎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结合习惯的形成规律,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习惯在小学低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很难有多大的改进,所以尽早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学生年龄小时,习惯既容易建立,也容易巩固,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所以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循序渐进,逐步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极其有害的。
三、严格要求,密切配合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四、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整体发展,互相促进除了学习习惯外,还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有很多,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它们都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它们之间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如一个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就为他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到创造了条件: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粗心大意惯了的人,要在学习中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是很难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枪匹马,孤军作战,不仅要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结合起来,还要与学校,家长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听从学习惯看学生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九
相信大部分孩子在上一年级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学习写字、写拼音了。孩子提前进行书写,根据现在情况来看弊大于利。孩子的骨骼发育是随着年龄的长大而不断成长的,过早的让孩子拿起笔写字不但不利于孩子骨骼的发育,而且还会让孩子养成一些很难纠正的习惯。
1、拿笔姿势:
很多孩子要么拿笔写字时手指的力度不到,是在画字。要么与之极端的却是孩子的拿笔姿势过于僵硬,三个小手指在写完作业后,因为过于用力出现了中指指端有一处陷进去的现象,而整个手臂非常僵硬,似乎是整个身子在写字。正确的拿笔姿势是三个手指捏住笔端,手腕带动笔端。
2、写字时的坐姿:
写字时要求,背直腰挺,两脚自然放在座位前面,两个胳膊要自然撑起。可是很多孩子,把板凳离的桌子很远,整个身子趴在桌子上,两个胳膊没有做到自然撑起,眼睛离的书本太近。
可能空口要求学生上课不要趴在桌子上他一会就忘了,但如果告诉学生坐的时候凳子腿尽量靠近桌子腿,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可能就会改掉学生上课趴在桌子上,脚踩在凳子上的坏习惯。再比如正确的站姿,一天说好多遍站好可能还站不好,可告诉学生站的时候双脚并拢,双手自然放在两边的裤缝处可能学生做起来就好多了。
(二)语文学习习惯:
1、正确的读书习惯。
语文学习到底学些什么?其实主要就是读读写写。古代的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总结这几年低年级教学经验,有些孩子读书水平不高,这不能不说是因为平时没有按照正确的读书习惯的一个重要原因。把工夫扎扎实实地花在读原文上,这是学好语文的金玉良言。另外读书时因为孩子年龄的特点,可以让孩子在刚接触课文时指读课文,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指每一个读的字。等读熟之后再让孩子端起书来读,大声读。
2、良好的预习习惯。
预习作为课文学习的先导,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年级学生的课文很短,大部分是以一首很美的儿歌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学习中课文中两条绿线内要求认识的字是难点,很多孩子课文能流利地读出来,但是拿出单个的字却不认识,这主要就是练习不够的原因。课堂大部分的时间用来认读课文、读准读通课文了,几乎是没有时间让学生去美读课文、练习认读生字。
针对一年级识字量比写字量大的特点,应该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预习课文的习惯,在平时提前预习的时候做到能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出来,甚至达到背诵,课文每个自然段标出序号,把两条绿线内要求认识的字在课文中用三角标出来,把田字格里要求会写的字在课文中用圈圈出来,并能把要求认识和会写的字都会认读了,书空课后第二题要求会写的字的笔顺。这样有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老师就能有时间指导学生把课文读美了,就有时间讲授要求写的字,也更有时间巩固对生字的认读了。有了时间指导孩子美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朗读能力才能渐渐提高,理解能力也会渐渐提高,这对于孩子以后自己读课外书和到高年级后对课文自读自悟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3、良好的复习习惯。
每天抽出5分钟的时间和孩子交流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不但可以让孩子巩固当天的学习内容,还可以检查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4、认真书写的习惯。
看到一份书写干净整齐的作业,心情总是很舒畅的。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写字,不知道怎样才能把作业写的整齐干净,这个时候老师会告诉他,写字时不用的东西放在桌子的左上角,铅笔盒放在桌子的中央,课本放在左手边,本子垫好垫本后放在右手边,铅笔尖不能太粗,橡皮要干净,每个字哪一笔在田字格的位置要记住,写字时要看一个拼音写一个拼音,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不要看一个笔画写一个笔画,这样写出来的字不美。写字时要养成一个一笔一画写字的认真态度,养成一个写字前若手太脏要先洗手的好习惯。写错了擦时要擦干净,本子要把角压平之后再把胳膊压上。虽然老师在学校里不厌其烦得天天强调,可孩子年龄太小,很多时候说过了会马上忘记,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反复强调、反复提醒。
5、良好的作业习惯。
每次写课堂作业时快的孩子十几分就写完了,可是有些孩子两节课甚至个别孩子下午放学是还写不完,一节课学习的生字就那么几个,有些孩子一边玩一边写,写的作业不是掉一笔就是加一笔,不是本子卷了角就是书写很脏甚至擦烂了。课堂作业如此,家庭作业也如此。在课堂上老师严格要求,回到家渴望每个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看看是否按照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快速地完成作业。
家庭作业首先强调的是: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刚开学就布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抄家庭作业的本子,把每天布置的语数作业都抄下来,到现在还有个别同学每天随便找张纸或干脆抄在家庭作业本的反面。从开学到现在大部分孩子书面作业能较认真完成,只有个别孩子经常不完成书面作业。要求读的作业老师没法挨个检查就布置孩子读书自学之后让家长签字,可很多孩子总是做不到,所以在第二天上课时,课文的学习就自然不如其他孩子掌握的快了。提醒学生:每天在完成作业时都要自己检查学习用品是否准备好(尺子、垫板、橡皮、铅笔削好)第二天上课的书本是否准备好,家庭作业是否都已经放进书包,并把自己的学习桌整理好。因为教室的抽屉洞很小,所以晚上只需装好第二天所上课程的书本即好,用不到的先放家里。
(三)认真倾听和复述的习惯。课堂上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课,在其他同学发言时认真倾听并在心里把同学回答的正确答案复述一遍,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总之,孩子的时间观念,对规矩的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彼此相联系的,这三者不光是对孩子现在,我相信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