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脑教案参考大全(16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思考教学的整体设计和教学的细节安排。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特点。教案的范文可以帮助你了解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步骤。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项成绩,激发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萌生“我也要为学校争光”的愿望。
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
知识:通过观看学校里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来学校的憧憬。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例如校训、校徽、校规等内容。
学生准备:课前开展关于“学校的建校日、学校在校总人数、学校的建设变迁、学校的光荣史”等情况的调查,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了解。并向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了解他们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多彩的学校生活”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为学校骄傲”的教材内容。第3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学校”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多彩的校园生活[播放视频: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学校里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趣?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可以展示学校生活的纪念物,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等。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畅谈自己入学两年来所见和亲自参加的一些活动,感受学校生活的愉快及自己的成长。
小结: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茁壮成长。(板书:我们多彩的学园生活)。
活动二校园活动建议书。
引导学生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展哪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活动?向学校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注意建议时要保证有益和可行。
小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样的快乐活动中,我们不断进步,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和美好快乐的回忆。
第2课时。
学生可以多角度探究本校校园文化的体现,可以讲述校园的故事,如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环保为主题的绿色校园。可以展示师生的礼仪,如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展现师生举止文明、礼貌大方等风貌。还可以介绍有特色的园区:农耕基地、蔬菜园等。引导学生用开放的视角看待校园文化,注重挖掘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
小结: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的体现不光是像橱。
窗、专栏、宣传画等这些有形的形式,还体现在师生的语言行为、学校的校风校貌上,这些也都是校园文化的影子。(板书:我们的校园文化)。
活动二我们的小设计。
开展我们的小设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的实际,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班级或校园文化方案,比如一面墙或一个文化角。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选择大家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搞一个小展览或写成一份建议书递交学校,以供学校参考。
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边要及时评价表扬小组调查的可取之处,一边要注意梳理学生的调查结果,并将其分类,如下:
(1)学校的建校日:(2)学校在校总人数:(3)学校的建设变迁:(4)学校的光荣史:
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掌握了调查采访的方法,更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领略到了学校的风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我们的学校说些什么?(板书:我为学校骄傲)。
第3课时。
活动一不同时期的学校1.[播放课件:泥版书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思考: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出示图片:不同时期的学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我国从古到今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图片,也可以是文字。
小结:学生可以对比学校制度的改革,如男女都可以读书。对比学校学习内容的丰富,如各种课程的开设。对比学校条件设施的发展,如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变化。现代学校还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更是实行了“两免一补”。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了课堂,许多大学毕业生主动深入偏远地区当老师,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板书:不同时期的学校)。
学生想象未来的学校,并把它画下来。【设计意图:了解不同时期的学校。】活动二不同地区的学校[出示图片:不同地区的学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不同地区的学校。
小结:有的学校建在窑洞里,有的学校建在高原上的,还有的学校在帐篷里的,这都是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学校修建的地方也不一样。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们本地学校的特点吗?(板书:不同地区的学校)。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地区的学校。】活动三不同类型的学校。
1.[出示图片:不同类型的学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不同类型的学校。
小结:根据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分类,学校的类型也大致分为小学、中学、大学。2.[出示图片:各种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感受职业教育对社会的贡献。3.[出示图片:聋哑学校]小结:今天我们共同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学校,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中,我们都应该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板书:不同类型的学校)。
【设计意图:了解不同类型的学校。】板书设计不同的学校。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二
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游览了颐和园。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总分总)你从哪儿看出来,(出示句子)。这一头一尾相互呼应,我们也可以称其为(首尾呼应),你从这两个句子中读出了作者这样的感情呢?(对颐和园的喜爱、赞美之情),是啊,作者开篇就直说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在文章的结尾又再一次点到了颐和园的美丽,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可见一斑。还记得你们游览了颐和园的哪几处风景吗?(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你是在文中哪儿知道作者要带你们游览这些景观呢?(找出过渡句),老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说过,这种写法叫做(移步换景)。移步换景就是(紫色部分)今天啊,我们就学着颐和园的写法,来写一写我们的学校。之前呢,我们已经利用课间又去仔细观赏了一边我们的校园,但具体如何把它写成一篇好文章,我们还得再来好好地学一学。
二、我们的学校。
1、都说文以载道,写作文时,首先,我们要确定所写的作文是要抒发什么感情(。
一、定点,借景抒情)。写景的文章必定要抒情,同学们构思时,就要确定好你描写景物时要抒发什么感情。你们想在这篇作文里抒发你们的什么感情呢?(生答)因为今天我们写的文章是校园,那我们在其中可以抒发什么感情呢?(可以通过描写校园景色赞美校园的美丽;也可以通过描写校园景物抒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还可以通过描写校园景物抒发对“园丁”的感激之情)。
2、确定了写作的感情,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你在作文中需要介绍到景观(。
二、定点,移步换景)。我们的学校那么大,你认为可能在你的作文中把它们都一一介绍出来吗?(不可能),那要怎么办(学会选择)。对啊,我们要学会选择,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或是你做熟悉的几处景观。你们想选择学校的哪些地点呢?(生答,师板书)。
3、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确定了地点,然后啊,我们可以写了吗?(不可以)(可以了吗,不,我们还要细分具体要写什么)是啊,我们还要选择你要具体写些什么,要学会(取景)。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这几个地点,现在我们想想可以写这些地点里的什么景物呢?(生答,师总结,课件出示)注意,老师在这给你们的只是一个参考,你们不一定需要把它全部写在你们的文章中,注意,我们要有详有略,如果全部把它写的很具体,那你的文章就没有重点,就是一篇没有特色的。流水账选取景物时,一定得是你们熟悉的,你们有话可说,能够具体描述的。
4、现在,确定了要写些什么之后,我们可以开始动手了,但是,你们还记得写景的作文怎么写吗?写景作文你们之前都学过了吧,写景作文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学会(观察),我们应该观察呢?(生答,课件出示)(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对我们是描绘的景物有了客观的观察之后,具体写作时,还要加入我们的(感受),要有我们的(感觉、想象)。就像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即使我们都是在写同一个校园,但这其中应该有你们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是不同的。描写景物,首先一点要抓住它的特点。比如,我们要描写一朵花,我们可以写它的(生答)(课件出示形状颜色清香花瓣),此外,我们还可以用些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课件出示修改句子)。并且,我们要在描写中流露我们的真情实感(课件出示),这段话就是写了作者的感受以及想象,表达了内心的情感,什么情感(生答)。
5、学习完了之后如何写景,我们一起去我们亲的学校看看吧!
6、刚才我们已经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去欣赏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再来总结一下,移步换景可以用到哪些词,(课件),具体我们可以用哪些过渡句来表现呢?(生答)(课件出示)。
7、写作指南。
8、范文。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三
1、理解本书介绍了一个爱运动的家庭中的成员各自的爱好。
2、理解图画中小老鼠的功能:展示某类运动的具体项目。
3、了解一些运动项目的名称和简单的分类。
1、经验准备:
从报纸和杂志上剪下关于运动项目的图片,向家长询问这些运动项目的名称。
2、材料准备:
各种运动项目的图片,运动服装和装备、器械图片。
运动员进行曲。
制作图片所需的'材料。
1、教师播放运动员进行曲,请幼儿跟着乐曲做动作,让幼儿体会进行曲的节奏。请幼儿坐到自己的位子上,问问幼儿这是什么曲子,在哪里听过?听着这首曲子,想做什么?告诉幼儿这是运动员进行曲,今天要看的图书和运动有关。
2、阅读图画(初次)
阅读图书封面、第1页和偶数页。
1) 封面:封面上的这三个人是谁?他们拿着什么东西?他们准备去做什么?让我们一起到书中找找答案。
2) 第1页:爸爸妈妈和小姐姐都非常喜欢运动,看,他们拿着一个大大的手提包,里面装了很多东西,要为我们介绍他们喜欢的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运动。
3)第二页:爸爸拿着的是什么,爸爸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踢足球的动作是什么样子的?除了足球还有哪些球类运动?(随着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尽量选择孩子接触过的球类运动,帮助幼儿联结经验。)
4)第4页:妈妈拿着什么?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妈妈最喜欢的是什么运动?(请小朋友表演游泳的动作。)
5)第6页:小姐姐在做什么?她在倒立,这是体操动作。我们小朋友平时怎么做操?做操和体操一样吗?(考虑到幼儿对此项目的相关经验较少,建议教师直接出示相关图片,丰富幼儿的经验,也可以播放相关影音材料。)
6) 第8页:他们一家人在干什么?请小朋友表演跑步。(教师可示范竞走、跳远等到动作,请小朋友模仿,并告诉小朋友这些也是比赛的运动项目。)
3、图画阅读(再次)
阅读封面和第1页之外的奇数页。
1)封面:其实,喜欢运动的可不止小姐姐这一家人,在这本书里,还有一家也特别喜欢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封面上除了一家三口之外,还有谁?(引导孩子发现小老鼠。)这本书里还藏着小老鼠一家,它们也非常喜欢运动,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2) 第3页:这些小老鼠在做什么运动呢?这些运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都有球,我们称这些运动为球类运动。
3) 第5页:这些小老鼠做了哪些运动,谁能给这些运动起一个共同的名字呢?
4) 第7页:这几只小老鼠做的是什么运动?这些运动都叫做体操运动。
5) 第9页:这一页上有哪些运动?这些运动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田径“运动。
4、总结分享:
完整地按顺序展示一遍大书,然后请幼儿讨论,小老鼠一家和人类一家,他们都喜欢什么运动?第2页和第3页、第4页和第5页、第6页和第7页、第8页和第9页分别是什么关系呢?(只要幼儿发现每组说的是同一类运动或者后面的是对前面的具体举例说明即可。)完整阅读后,请幼儿说说,他们除了知道这些运动项目外,还知道哪些别的运动,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四
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校园的景物,然后写出校园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写一写我们的学校吧。(师板书课题:我们的学校或美丽的校园)师指导生写好题目。
二、指导开头。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学?
生:我们的学校十分美丽。(师板书:美丽)师指导生写好开头。
三、指导观察,写校园景色,一定要按顺序来写景物。
(一)出示幻灯片,指名说,大家评。注意把话说通顺说连贯,尽量使用学过的好词好句,把校园的美说清楚。
1、出示幻灯片(1):柏树。
师: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它美吗?
生:(走进校园,我们就看见一棵棵翠绿的柏树,它们像一个个士兵挺立着,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师:柏树的下面有什么?
生:(柏树的下面是绿茵茵的草地,像一块绿地毯似的。)2.出示幻灯片(2):操场。
师:柏树的右边是什么?生:(柏树的右边是一个宽阔的大操场,操场的中央有一棵大树,就像撑起来的一把大伞,让我们在那里遮风避雨。)。
师:操场的尽头又有什么?
生:(操场的尽头有一群矮柏,像是大树妈妈的孩子,都穿着绿色的衣裳,让我们的校园充满生机。)。
师:矮柏的旁边就是我们学校的什么?生:教学楼。
3、出示幻灯片(3):小树林。
生:(教学楼的对面是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龙爪槐、芭蕉树和芙蓉树。芙蓉树上,粉红的芙蓉花挂满枝头,美丽极了!)4.出示幻灯片(4):花池。
师:绕过小树林,来到综合楼的门前,你发现了什么?
生:(花池里,粉红的月季花正对我们笑哩,一棵小铁树站在花池的中央,花池周围的小树苗也羞红了脸。)。
(二)(把校园的美景尽展屏幕)我们的校园很美,你爱校园吗?
板书设计:
柏树翠绿。
美丽操场宽阔花池美丽。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五
设计意图:
读了几遍课文后,逐渐有了感觉,对其中的“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很感兴趣,我觉得这便是文章的一条主线,也是“文眼”所在。从“不同”(不同的穿戴、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住所等等)走到学校着个(美丽、和谐……快乐的地方),大家便形成了很多的相同(同间教室、同学习、同游戏、同欢唱等),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通过这样的一条线牵引,让孩子们进行充分的朗读来体会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让孩子们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汉语言的美,更加深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设计补充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是:。(有弹性的问题能更好地发挥会孩子的想象力并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的注音,结合以往的经验,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地读准绳子,并能结合语境理解字词。
2、在指认和书写中,学生能迅速无误地读准和写对十二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课前了解并收集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和图片)。
2、准备词语卡片、田字格和小黑板。
3、学生课前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读认书写绳子并能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难点:能准确无误地认读与书写生字并能结合语境理解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提问,回答。问:你们是哪一所小学的学生?(答:我们是赤溪小学的小学生。)板书:“我们”和“小学”)。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一所富有特色的小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板书:“民族”,与之前的“我们”、“小学”构成本课的课题。)。
3、大家接下来要参观的是——(生读课题),是呀,我们将要走进一个美妙的地方,那就是——(生读课题)。
(二)自学、初读。
1、这所小学到底什么样?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家亲自去瞧瞧吧。(请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和较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师巡回指导。
3、哪些字词是较有难度的,请你来提醒大家吧。(生自选句段朗读,师正音并帮助理解。)。
4、你最想把哪部分读给大家听?好好展现自己吧。
5、你读懂了什么?
(三)巩固、书写。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戴、蝴、蝶、雀、舞。
b、师范写。
c、:学生临摹,练写,师巡回指导。
3、通过“词语连句”的方式锻炼运用。
板书:(略)。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六
设计思路:《语文课标》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本次习作设计了“激趣导入——自主交流——指导写作——动笔写作”这几个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又是一年莺歌燕舞,又是一年草翠花开。我们重又回到了美丽、可爱的校园。让我们在校园里再走一走、看一看重温校园的一草一木,然后用你手中的笔,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展示给同学们吧。
二、自主交流,选定范围。
生1:我打算写一写夏天的花坛,因为那是学校色彩最艳丽的地方。
生2:我要写一写学校平坦、宽阔的操场,因为那是学校最能带给我快乐的地方。生3:我要写一写高大的教学楼,因为这是我们上课、学习的地方。生4:我要写一写学校的开心图书厅,这里是知道的世界、学习的海洋。生5:我要写一写学校的柳树,我觉得这里最美。生6:我要写一写我们学校的种植园,这里最有特色。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校园,这很好。但一定要注意写出我们校园的特点。围绕自己设定的主题,再来完善一下自己想写的内容。
三、指导写作,确定结构。
师:同学们想的写的地方都很好,那么你打算怎么样向别人做介绍呢?生: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介绍。
师:你打算用怎么样的顺序介绍你心中的学校呢?
生1:我要按四季的顺序介绍我们学校的花坛,重点写一写春、夏、秋天的花坛。生2:我打算按方位顺序介绍我们的操场。
生3:我要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介绍学校的教学楼。生4:我要按四季的顺序介绍我们学校的大柳树。
四、动笔写作,下笔成文。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校园吧。生:动笔写作。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幻灯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去干什?要求看图说一段话。
2.板书课题:5。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八
一、教材分析: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抒情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诗中第一节写道:“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读者读后通过想象形象地体会到祖国大地的季节、时空反差如此之大,从而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第二、三、四、五、六节运用诗歌惯用的简洁直白的语言写出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伟大成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内心油然而生对祖**亲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学习生字词。
(2)、通过朗读,初步从朗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从朗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从朗读中感受作者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候,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深情地歌唱祖国的歌曲,接下来,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我们爱你啊,中国》。
2、板书课题《我们爱你啊,中国》,齐读。(指导读好课题)。
(二)教师配乐范读。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朗读,识记。
帕米尔高原浓妆淡抹景德镇陶瓷屋脊硕果开拓。
指名读,纠正。
齐读。
指导书写。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互正音。
(3)男、女生交叉读。
(四)理清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1、理解第一小节。
(1)出示第一小节。
自由读这一节,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并思考该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读书,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想象)。
(2)引导概括,指导朗读。
概括该小节内容。(预设)板书: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感受着这些美好的画面,此刻,你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呢?你想怎样表达这种情感?
2、小组合作,理解第二至第六节。
(1)学生分小组自行选择一节诗歌练习朗读,并说说该小节写了什么。
(2)学生分组练习,师加以指导。
(3)交流,汇报。
小组朗读所选小节。
引导学生概括每小节内容,教师边板书,预设(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伟大成就。)。
用“我们爱你啊,中国,我们爱你的_____________。”练习说话。
3、引读第七节,了解该小节在全诗中的作用。(呼应开头,总结全诗)。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预设)。
1、我们爱你啊,中国。
幅员辽阔,总起全诗。
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民族风情、历史悠久、伟大成就。
呼应开头,总结全诗。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九
陈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多种活动,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渗透统计思想。
2.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将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会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3、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师:你们课件十分钟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呢?生1:我喜欢跳绳。
生2:我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生3:我喜欢跑步。
2、师:你们喜欢的活动可真多啊!今天陈老师带大家来看看我们沈阳路小学大课间时活动的图片吧!(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3、师:你们都看到什么活动?(学生汇报)。
4、师:你们想知道参加各项活动的各有多少人吗?
二、收集数据。
师:我们用涂笑脸的办法来统计参加每种活动的人数。(师出示一张大的统计图。)。
师:我们用一个笑脸表示一个人,参加活动的有几人,就涂几个笑脸。比如踢毽子的有3个人,那就涂3个笑脸(老师演示涂上。)那你最喜欢什么活动,你就去统计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统计。(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三、整理数据(学生汇报)。
师:你统计了什么活动的人数?有多少人?你是怎样知道的?a:跳绳。
生1:我统计的是跳绳的人数,我是数的,有12人。(让生数一遍。)。
生1:我统计的是跳集体舞的人数,我是数的,有15人。
生1:我统计的是跑步的人数,有8人。我是数的。
师:你知道他们跑了第几名吗?谁上来指着图说一说?(学生上来指着说。)d:玩老鹰捉小鸡生1:我统计的是老鹰捉小鸡的人数,一共有5人。我是数的。
生2:我也是统计的老鹰捉小鸡的人数,我用1只老鹰加上4只小鸡,1+4=5人。(完成统计图)。
师:小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真不少,有的是数出来的,有的是算出来的,最后都得出参加各项活动的总人数。真不错!
四、对比感受统计图的用处和优越性。
师:下面咱们来看看这张填满的统计图,同学们也把你们手中的图举起来给老师看一看,从图中你有什么发现?生1:参加跳集体舞的人最多。生2:参加踢毽子的人最少。
师:看着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五、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小朋友们,你们可要多留心,做个有心人哦!下课后,小朋友们可以到室外去做各自喜欢的活动,然后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参加每项活动的总人数。
教学反思: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14-115页的《我们的校园》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节课我选取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比如:踢毽子、跳绳、跑步、跳集体舞等启发学生根据各种活动的内容和情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我们的校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为了让本节课从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给人以全新的感觉,我大胆尝试,设计了让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互动,重在学生的体验、参与、交流和教师的适时指导,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同时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感受统计的相关知识。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1、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老师以聊天、谈话的方式引出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课堂,很快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为课堂教学建立良好的开端。
2、学科整合,关注情感教育。
将例题的呈现方式改为出示主题图片,让单一的数学课与体、音、美相结合,教学的内容生动、活泼,教学过程中教师加以评价,正确的方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的情感。
3、交流互动,给足学生空间。
有教师的图例和学生的操作图像结合,先指导学生记录数据的方法,在让学生自己填写,出现困难时,让学生之间交流好的方法,及时给予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观察、组织、交流、互动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及时调控,高效课堂效果。
总之,这一节课“情”“趣”交融,学科渗透,动静结合,给学生创造了活动空间、观察空间、思维空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
2、师: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童年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然而,童年时光再美好,时间老人的脚步也不会为我们作多一刻的停留。如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告别父母、告别呵护,独自“上路”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八单元“告别童年”的第一课——《我们上路了》。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运用综合识字法识字,风。
2.学习诗歌,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学编小诗,初步感知风的特点。
4.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准备:
1.利用双休日和家人一起郊游,找找风。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猜猜看: 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 路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欢笑。 它是什么?那它在哪呢?听,它来了。
课件演示风娃娃,同时老师范读课文。小诗很美是吗?那我们也来试着读读啊。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教师巡视)
2.指名三人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3.学习生字。指名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1.(出示课文课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多读几遍,并把它读给你的同桌听。如果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就更好了。(教师巡视)
2.交流。 第一句:“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1)指名读。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树叶在枝头颤动”,这个“颤动”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
(4)你见过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情景吗?(课件演示)
(5)现在,该怎样读好这个句子你有了新的`发现吗?齐读,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风》。第二句:“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1)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林木微微点头是什么样子呢?(课件演示)
(3)喜欢这个句子的小朋友一起读。第三句:“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1) 风儿吹过,河水泛波纹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2) 是不是我们小朋友说的那样呢?(演示课件)
(3) 分男女生读。
3.树叶在枝头颤动,那是风在那儿,林木微微点头,那是风正走过,河水泛起波纹,那是风来游戏。你觉得风怎么样?(淘气,调皮,可爱……)
4.指导全班同学朗读课文。
5.自由背诵课文,可以合作,站着,坐着都行,能做做动作会更好。
6.指名背诵课文。
7.课文背的真好,这么美的诗啊,只可惜,我还没有听够,怎么办呢?(续编)那咱们就试着编编看。
1.指名编诗歌,随机指导。
1.我们小诗人编的诗歌真棒。你还知道一些有关风的诗句吗?
2.指名说。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关风的诗句,我们一块来读读好吗?
回家找找有关写风的文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词语写下来,下节课一起交流。
我们知道 树叶颤动 林木点头 风来了 河水泛波
风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二
2020年有个不平凡的开头。受疫情影响,我们不能去学校,不得不在家学习,所以我想给我们的学校变了样,我们未来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呢?请听我细细讲解。
当我们来到学校,原来的校门已经变成一个“健康探测门”。当你迈过这道门,如果电子屏幕上显示的是笑脸,说明身体健康,就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如果显示的是哭脸,说明健康有问题,就得到左边的医务室接受检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疫情。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这可是一片神奇的草坪哦,他不管春夏秋冬,都会散发着草的清香,让人感觉到神气清爽。接着看到的是两座高大的教学楼,教学楼的颜色整体是红色,在屋顶上全部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整个学校的电都是由他提供,非常的环保。走进教学楼,我扶着扶梯,气流会送我来到教室。放学的时候,同学们有序排队,气流会送他们下楼,再也不会有拥挤踩踏的事故发生。下课了,同学们来到操场,操场旁边有一台电脑,假如我们想打羽毛球,在电脑上设定指令后,操场就会有一个羽毛球场地自动弹出,我们就可以进行羽毛球活动,方便极了!
未来的学校不仅对我们方便,给老师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老师上课上累了,智能机器人代替老师,老师可以坐在摇椅上,摇椅自动给老师按摩,帮老师消除疲劳。
我相信这绝不是南柯一梦,只要我们努力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勇于创新创造,这美梦一定会实现!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要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知道遇事一定要开动脑筋。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动脑想象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勇于求知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引读一至三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画风》,知道小艺、丹丹和李卫在洁白的纸上画了……(结合课件中的图片)。
二、读懂课文,指导朗读。
1、小艺、丹丹和李卫是怎样画风的?请你找出描写他们怎样画风的句子读一读。
2、谁来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课件演示。
相机指导读。
3、小艺、丹丹和李卫为什么能把看不见、摸不到的“风”画出来?
4、多有趣的画呀!多聪明的孩子呀!谁愿意和你的好朋友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5、你会画风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画得多,画得有新意。
谁来说说你画的风?(让多个学生说,可以按老师给的句式说,也可以自己说。)。
我画了(),风把()吹()了。
三、拓展。
1、用五彩的画笔能把风画出来,你能用其他形式把风带到教室里来吗?
2、我们还能说风,谁能说说带“风”的词语?比一比,谁说得多。
四、小结。
五、作业。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四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万事空(kong)告乃翁(weng)。
蓟北(ji)襄阳(xiang)。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1.读诗。
2.写生字。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五
故事内容很简单:
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很简洁,就一页。讲了一个梦的故事。我记住了钟书先生安慰杨老的那句话: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附有很多张他们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种其乐融融,看了让人很温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轻时,夫妻俩在伦敦和巴黎留学时的合影;也有钱瑗的成长照片、英国留学的纪念照。最喜欢他们父女俩的合影,老先生爱说女儿像他,一样的有着聪明的头脑,含蓄的微笑。他们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让人感动。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真实写照都在这些图片中定格了。最后两张老俩口相互理发的照片,拍得真好。杨先生会用电推子,钟书先生会用剪刀。我看到这里,才真正领会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第三部一共分十六小章,用很浅显的文字记录了他们这个三口之家共同经历的快乐。“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今夏,我阅读了《我们仨》,是散文体的回忆录。杨绛的《我们仨》最早于20xx年7月出版,我阅读的是妈妈当时购买的三联出版社的版本。
此书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讲述的是杨绛与钱钟书生活中的点滴,第二章讲述的是三口之家一起的快乐生活,其乐无穷。
第三章讲述的是杨绛独自回忆曾经的往事。附录则是杨绛收集到的亲人的部分手稿。次数的写作手法异常美妙,在现实和梦境的穿梭中让读者感受到她对往事和情人的思念。杨绛和她的丈夫都是文学造诣很高的学者,都有在海外留学的经历。却经历了留学,归国战争动荡的生活,解放后各种运动的折磨。但他们坚持知识分子对事业,对专业的执着。无论外界纷扰不清,自己宠辱不惊,淡定的生活。
他们的女儿钱媛多才多艺,但不幸在父母健在时就因脊椎癌去世,享年仅60岁,中书得知这一消息,病情加重,也与两年后去世。两位亲人相继离世无疑给杨绛遭受了重重的打击。
我们仨手挽着手踏过那万里长梦,我们仨肩并肩越过那凛冽寒风,而如今我一个人在暖阳里,迎着清风雨露,思念过往的天空。
《我们仨》这本书饱含的是沉甸甸的暖意,书写的是平淡生活中如涓涓细流般的爱。它是暖,是爱,它深深打动着我,似水流年飞逝而去,但是经过时间淘洗过的真诚力量,却如黄钟大吕般震撼我的心灵,久久不消。
合上书本,钱老夫妇和女儿平凡的日常生活跃然眼前,——出国期间,和妻子一起“逃会”,细心照顾生产后的妻子,和女儿圆圆“没大没小”的“打闹”……整本书里没有动人心魄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从每天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淡琐屑的林林总总,在我们看来不值得一提,却是三人平淡中的真情,寻常中的幸福。从两个人的甜蜜到三个人的温馨,一路扶持、一路相守,苦也酿成了乐,悲也酿成了喜。这应该就是生活的真谛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起父亲为我准备早餐那忙碌的身影,深夜苦读母亲那一杯温热香甜的牛奶,长久以来都被我遗忘、忽略,也许,看多了长江黄河那样的壮观美景,听多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故事,我的内心深处总潜藏着一股英雄情结,幻想着有不一样的人生,不曾想这平静中的纯真美丽竟如小石子一样在我的心田泛起了阵阵涟漪,听风看雨可以是幸福,喝茶赏花可以是温馨。
在岁月的长河里彼此凝望,互相守护,倚在时间的角落里一同慢慢地老去,也是一件悦事,只可惜“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空悲切,女儿,丈夫先后离她而去,徒留自己在世间独饮相思的毒酒。我能听到作者杨绛在深夜里的隐隐啜泣,我能看到作者杨绛文字背后的凄婉,我能摸出她温热心脏背后的悲怆。
杨绛先生以深触的笔法描述了他们一家三口63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那种人生的体验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才会明白。这是一本回忆录,也是一部生命史。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盼望着建功立业,想要经历一番惊涛骇浪,走一波世事无常,但是心灵的宁静淡泊才应该是我们真正的心灵归宿。
或许只有像杨绛先生那样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情才能够悟到这样深刻的真理吧。读《我们仨》得到的不光只是心灵的宁静淡泊,还有一种对家的爱恋,我们常常对幸福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是爱情、是友情,更多的应该就是亲情了吧,《我们仨》是一部家庭生命史,一家人在一起,没有什么支撑不下去,我们将来也会有自己的家庭,一家人在一起,这或许才应该是的幸福吧。
一直以来,特别想拜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搁置了。周末,难得的偷闲,于书店终于淘到了。看完后,内心难免有些凄凉,杨绛先生把这本书,称为我们仨又在一起了,这是多么强大的淡定和从容。
他们有过欢乐,有过心酸,有过痛苦,有过幸福。用杨绛的话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他们仨最终失散了,曾经的家,成为了以后的客栈,曾经的“仨”成为思念的寄托和重逢。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从相守到相助,从相聚到相失。一语中的说透了一个三口之家的经历坐标。如果我们是幸运的,还能有机会经历这宿命中的坐标,按时按点到达。杨绛最后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在杨绛先生知道自己的人生已快回家时,她说: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我们曾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难怪钱钟书先生说:最才的女,最贤的妻。
春蚕一生,繁花一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踩着岁月的风火轮,我们的步履总是那样的匆匆。转眼间,八零后的我们已步入中年,站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有压力和负担,有幸福和欢乐。生命中的五味杂陈,也许都浇筑在生命的这个时间节点。活着的人,要当好自己的角色,珍爱生命,爱护家人,努力奋斗。
不要在奋斗的年龄坐享其成,不要在奋斗的年龄虚度年华。人生这趟不知何时到站的列车,会在很多的不经意间,让你永远失去爱的能力和奋斗的资本。
人生没有彩排,只有直播,一旦谢幕,就永远没有了机会。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在哪一站下车,也许很长,也许很短。
俄罗斯歌曲《多想活着》里面这样唱到:你知道吗?多想活着,活着正是为了去爱,与你相伴的每一个人。你知道吗?多想活着,在黎明时分,与你一同醒来调煮咖啡。对于离去的人,他们多想再来一次重生的机会,逢春重绽放,长成新生树。
所以我们活着的人,更要珍爱自己珍爱生命,即使我们很渺小,如苔花一般,但是也要学着牡丹开放。因为“如米小”的苔花,不是“学”牡丹,而是在生命的每个时刻努力开成牡丹。
我们的脑教案参考篇十六
《歌声》是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件感人的故事——19的一个夜晚,一艘轮船不幸触礁沉没,落水的人在海里拼命挣扎。一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在海里一边挣扎一边唱歌,她的歌声给了大家勇气和力量,激励落水者坚持、坚持、再坚持!她的歌声也引来了救生船。她用歌声救了落水的人们。
课题《歌声》便是文眼,第一自然段叙述事情的起因,落水人从希望到绝望的处境。第二至四自然段由歌声串起,萦绕的歌声给马金纳希望,给其他落水者力量,救生艇也寻声而来。课文从描写马金纳的落水入手,由点到面,写出落水者从落水到获救的全过程。课文对唱歌小姑娘的细节描写和结尾处人们对小姑娘的.感谢,表现出小姑娘在逆境中的坚强,并带给别人勇气和力量的美好形象。
针对二年级孩子心理感悟能力不足的特点,我决定降低理解难度,从关键句子入手,从关键字词入手,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品读,并于读中悟情。在深入研究教材之后,我以“歌声”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一线贯穿全课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生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课文,合作探究,感受小女孩的坚强。
在课文情景中,学习生字“挣”,了解含义,识记字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感受小姑娘用歌声给大家带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获救者们对小姑娘的感激。
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学习、积累词语。通过朗读,感悟小姑娘遇险时的坚强和歌声传递的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歌声给人们带来的求生力量,坚持到底的意志,对生存的勇气。
一、复习。
1.复习巩固。
(1)出示词语:不幸挣扎聚拢增添隐隐约约触礁。
(2)开火车读。提醒后鼻音的字要读准。
(点评:低年级语文学习以识字写字为主,复习中巩固词语十分必要。读准词,才能读通句,读顺才能读出味儿,读懂语境和语情。)。
2.理解“触礁”
(1)你们知道什么叫触礁吗?生联系上下文读。
(2)师指“礁”介绍,江河、海洋中隐没在水下或落出水面的岩石。
船只在航行中撞上礁石,会造成船体受损、漏水、船体搁浅,严重的还会造成船只的沉没。
(点评:在课文情境中理解词语“触礁”,识记字形,了解“礁”中石字旁表义,在低年级识字效果较好。教师用词语描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了解触礁的严重,学生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促使他们如临其境,极大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习下文作铺垫,自然过渡到第一自然段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紧扣对“触礁”的理解,师讲述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