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大全(18篇)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总结都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注意总结的时效性,及时做出总结以保持准确性。下面是一些专家的建议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一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我这些活动充分贯穿于以下几个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此部分我基于生活、立足旧知,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器”。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个盒子装满了沙子,一个盒子没装满沙子的实验,引导学生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从而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那么在这里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就是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也不一定就是很清晰。所以,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可以很大层次上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的和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正好将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然后当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对于一升和一毫升有了一个非常感官的印象后,我再拿出像摩托车油箱,一瓶农夫果园等等,让他们判断该用升还是毫升作单位,就应该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了。
在设计容积单位及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课件演示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能装一升液体的容器中,既为了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又没有误差,我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很快的判断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判断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就是1升等于1000毫升。这样,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要请同学们帮我估一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出示学生每天都在饮用的纯净水桶和他们喜欢喝的“美年达”瓶,然后说:“老师发现你们每天排队在前面打水的时候,都会装这满满的一小瓶,那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估一估、算一算这个大瓶桶倒入这个小瓶中,到底能倒多少瓶呢?也就是说这一大桶水到底够多少同学喝呢?”教师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的容积解决单间的实际问题。
2.经历直观、实验、观察、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充分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大小,建立健立1升、1毫升的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会计算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推导容积的进率,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标有1升的量杯,标有1毫升的量杯,1个试管,四个纸杯,1个1立方分米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这是一个长方体纸盒,我想知道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怎么办?(量出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从哪量?课件出示长宽高分别为8分米上、6分米、5分米。计算出体积。
2.往这个盒子里面装满沙子,猜这个盒子能装多少沙子?为什么装入的.沙子的体积比盒子的体积少?(纸盒的体积是从处面量的,有厚度,而沙子在纸盒的里面,要把厚度去掉,从里面量)。
3.盒子面所能容纳的沙子的体积就是盒子的容积,再比如,这个盆子,盆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分子的体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容积吗?(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的知识,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讲述: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毫升。板书:——升、毫升。
3.(1)我要将这一升水,倒入这个1000毫升的量杯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10毫升水大约是这么多,想象一下毫升水大约有多少?100毫升水是这么多,500毫升水是这么多,把这一升水全部倒入这1000毫升的量杯中了,你发现什么了?(1升=1000毫升板书:——)。
(2)把这1升水倒进这个1立方米的容器里,你发现什么了?我再把这样升水倒入这个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这样的关系:1升=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板书:——)。
4.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这些物品的容积大约是多少?计这个纸杯大约能装多少水?(把纸杯倒满水,再倒入量杯中,发现这个纸杯大约能装200毫升水);估计一下几杯水大约是一升?(装满一升水,倒入纸杯量,发现5杯水大约是的升水)。
5.教学例5。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强调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瓶墨水约50()(2)一桶色拉油约5()。
(3)泡泡液约100()(4)汽车集装箱约6()。
2.单位换算。
30升=()毫升20000ml=()l。
46立方分米=()l430ml=()立方厘米。
2100立方厘米=()=ml=()l8.04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三
今天听了武老师的课,热情饱满的教师,激情澎湃的学生,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1、注重旧知的复习铺垫。教师在新课前复习了体积单位及其进率,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为新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教学“什么叫做容积”时,武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东西介绍容积,自己举例,然后让学生举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什么叫做容积。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容积与体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自己定,进率学生自己推,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感知,主动参与认知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循循善诱,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师学法指导到位。
(1)在研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时,教师利用了推理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方法的引导下,在师生互动、讨论与交流中得出了结论。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练习“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时,教师适时点拨,循循善诱,注重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思考方法,如:270毫升=()立方厘米,当学生没有新方法时,教师便让学生判断老师的这种方法对吗?在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得到训练,为今后做此类型题目打下了基础。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精神。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四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为此,我这些活动充分贯穿于以下几个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此部分我基于生活、立足旧知,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器”。 又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个盒子装满了沙子,一个盒子没装满沙子的实验,引导学生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 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从而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那么在这里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就是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也不一定就是很清晰。所以,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可以很大层次上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促进了师生的和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正好将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然后当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时,他们就会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对于一升和一毫升有了一个非常感官的印象后,我再拿出像摩托车油箱,一瓶农夫果园等等,让他们判断该用升还是毫升作单位,就应该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了。
在设计容积单位及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课件演示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能装一升液体的容器中,既为了给学生一个比较直观的判断,又没有误差,我制成了课件。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与观察对比中,很快的判断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这样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判断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就是1升等于1000毫升。这样,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要请同学们帮我估一估,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出示学生每天都在饮用的纯净水桶和他们喜欢喝的“美年达”瓶,然后说:“老师发现你们每天排队在前面打水的时候,都会装这满满的一小瓶,那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估一估、算一算这个大瓶桶倒入这个小瓶中,到底能倒多少瓶呢?也就是说这一大桶水到底够多少同学喝呢?”教师让学生记下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容积的含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
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容积概念的探究与理解过程。
2、通过比较,明确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态度。
2、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故事情景。
今天老师带来一位神通广大、变化多端的孙悟空,它可厉害呢,有72变。
二、复习导入。
第一变回忆。
(1)什么叫体积?
(2)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
(3)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三、探究新知。
第二变思考。
1、教学容积概念。
运用你的预习知识,把魔方、电饭褒、雪梨、汽车的油箱这四种物品分成两类,你是怎样分的?说明理由。
生:空心的能装东西的。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空心的,能装东西的物品?
生:举实例(饭盒、矿泉水瓶、奶牛盒……)。
师:你想知道这些容器里面能装多少东西吗?
什么叫容积?从中国文字的字面解释容:容纳积:体积。合起来:像电饭褒、汽车的油箱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它的`容积。
练习。
根据容积定义判断:
(1)电饭褒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
(2)数学书p53页第一题。
突出:体积(外面量数据)容积(里面量数据)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看看能否找到有关容积的数学信息?
生:500毫升18.9升。
师:升、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容积单位。板书。
生:净含量:250毫升1升……。
(选1升和1立方分米来对比,为实验作铺垫)。
练习:(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各自收集物品的容积。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物品,考考大家的眼力。出示:数学书p53第三题。
3、教学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师:谁知道这两个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生:10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写的。
师:你对这个关系不表示怀疑吗?真理总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你有方法吗?
由学生做实验:1升的冰红茶、500毫升的量杯、1立方分米的容器。
师:从实验中你证实了1升=1000毫升,还得出什么结论?
生:1升=1立方分米。
如此类推:你还能推理出什么关系?
生:1毫升=1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升。
练习:数学书p52做一做第一题和p53第四题。
第三变:计算。
4、教学容积的计算。
指一名学生读题。(突出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计算方法相同)。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为什么要改单位?求容积)。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四变:运用。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咳两声,讲了一节课,老师口干了,很想喝水。
师:谁知道一个正常人每天要喝多少水才合适才健康?
生:1500毫升、1000毫升……。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书里介绍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书p52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
小组活动:
(要求组长分工要明确:不同的人负责倒水、记录、计算以及汇报,倒水要注意别溢出来,注意纪律。)。
(1)将一瓶约()毫升的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全班分享。
五、总结质疑。
六、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作业:
1、到商店、超市调查标有容积单位的商品及净含量,编一道有道容积计算的题目并解答。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教师应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教材变得生动,更贴近学生实际。例如课本上是在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后学习容积的计算的,而在后面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先观察自己手中的盒子(自备的墨水盒、饼干盒等)的空间形状,再动手操作量出盒子里面的长、宽、高,并计算出盒子的容积,这就变成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欲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六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说设计意图。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七
一、说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
四、说教学难点。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五、说设计意图。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们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们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们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们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们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们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们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们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们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们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们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们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们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们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们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们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们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们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们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们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们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们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们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们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们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们的应用能力。
学生们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们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们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们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八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0页—51页容积和容积单位。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 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m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九
4月6日上午第二节听了陆老师的《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很有感触。一节课听下来,没感觉到累,而是非常的轻松。这节课学生也学得很开心。轻松的课堂气氛,加上陆老师巧妙的设计,使得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开心。
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实际入手,陆老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这个环节可以说给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老师从2升,500毫升,5毫升,甚至1毫升,从大到小出示了不同容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容积的意义,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1毫升液体的量是多少的表象。陆老师通过让学生操作演示,把2升的水倒入500毫升的容器中四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1升与1毫升液体之间的两个关系,真正去理解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具有理性的认识。
新授课中,陆老师根据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运用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在练习上,陆老师也从简单到难进行了安排,特别是最后一个题目,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陆老师通过直观的操作,既突破了学生学习上的一个难点,又道出了用量筒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用普通容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区别!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
1.使学生理解容积的含义,知道容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3.感受毫升、升的实际意义。
4.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感受升、毫升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等。
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我在引导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联系生活,一开始从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使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能容纳东西,有些物体则不能,从而感知容积。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做实验,直观地发现只有装满沙子的体积才是容器的容积。同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际例证,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和理解容积所表示的含义,从而形成概念,理解容积。
在让学生感受容积和体积的联系时,我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观察—思索—讨论—验证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明确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从容器的里边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实物的容积,这样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充分放手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明确在计量容积的时候,一般都用体积单位。但要强调这是一般情况,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学生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的知识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各种装液体的瓶子,如矿泉水瓶、墨水瓶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发现装有这些饮料的瓶子商标上净含量的单位都是升或毫升,学生就会发现液体的体积一般都用升或毫升作单位。
让学生感受一升和一毫升的概念是个难点,我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通过对一升水的.看一看、掂一掂,初步有一个比较重、比较多的印象;对于一毫升的概念,我把一毫升的水装在了滴管里,从而很自然的感受出它的少。然后我把滴管里的水滴出,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全部的水都滴出来的时候,发现正好接近一个小瓶盖,使学生很快的产生一个可以横向类比的标准。我再盛出一小勺的水让学生进行估算,这样有层次地操作,可以为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升认识,获得新知。
在学生感知一升和一毫升后,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那些物体是用升和毫升做单位的。在设计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把一立方分米的水倒入容积是一升的容器中,学生通过实验,很快得出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我在教学中借助生活原型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丰富了学生的数学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知道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后,我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那就是在不冷不热的季节,一个人除了正常的进食以外,平均每天应喝1400l左右的水,也就是相当于2瓶半矿泉水那么多。本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如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下节课预热。这样课后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尝试、去探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本节课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3、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入后,按上面上个问题自学书第50页的第三段,说说计量容积用什么作单位。
1、学习容积的概念。
(1)打开长方体纸盒,讲解容积的概念。
(2)让学生例举说说什么叫容积。
(3)比较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1)了解容积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和毫升。并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出示量筒和量杯,师演示将1升的水倒入量筒,让学生观察,得出:1升(l)=1000毫升(ml)。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让学生观察得出:
1升(l)=1立方分米(dm3)。
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3)渗透养生知识,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和2.5瓶矿泉水。
(4)讲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情况,渗透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思想。
2、学习容积的计算方法。
(1)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5×4×2=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3)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三、实践应用:(多媒体出示,并动画演示。)。
4、讲解爱迪生的小故事。
1、书第51页的“做一做”
2、书第52页的第1、2题。
提高题:书第55页的第16题。
四、归纳总结。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例5(略)。
单位是。
怎样算例6(略)。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二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三节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中的第六课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和计算以及体积单位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容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
教材首先用描述和定义的形式说明了什么是物体的容积,计量物体的容积,就用体积单位。接着教材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药水瓶、饮料瓶上的容积单位,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并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瓶装矿泉水和量杯来感知升和毫升的实际大小,最后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和毫升。这一意图不仅是让学生深刻地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也能体会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容积和容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怎么样更好的理解容积的意义是重点,也是下一步学习容积的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基础,还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所以根据这点我们制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经历容积概念的理解过程,体会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活动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3、在观察和比较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是了解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复习体积的有关知识,并计算牛奶盒的体积,为容积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通过估一估、看一看、说一说体会牛奶盒的容积和体积的区别,进而揭示出容积的含义。教学容积单位时,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标有升和毫升的物体,并出示一个装有1立方分米的纸盒,让学生体会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时用升和毫升,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知容积单位的大小,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模仿记忆、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会牛奶盒的体积和容积的区别后,揭示出了牛奶盒所能容纳牛奶的体积就是这个牛奶盒的容积,让学生模仿这个含义说说其它容器容积的含义,并归纳出什么是容积。这节课中预设了三次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迪,多向交流,互补完善,增强自信。动手操作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有三次动手操作,每次操作都要经历猜测——讨论实验方案——合作实验——汇报成果三个过程,杜绝实验的盲目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动手。
一、复习旧知。
1、回忆知识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你有哪些收获呢?
2、计算牛奶盒的体积:请同学们利用尺和计算器算出桌上牛奶盒的体积,比比哪一小组最会合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牛奶盒。
体积265。848(cm)二、探究新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估一估:这个牛奶盒能装多少牛奶呢?你为什么估得比这个数据小?(因为包装纸占了空间,牛奶盒的包装纸有厚度。)。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我首先复习了体积的概念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并检查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记忆为新课教学容积和容积单位做好知识铺垫。由于《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一个概念性的课,我采取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并小组内交流后教师针对教材知识挖掘文本后的隐藏的疑难点进行点拨释疑。学生只用了五分钟就把自学目标完成,剩下足够的时间通过有趣的实验和闯关活动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释疑学生弄清楚了以下有趣的问题:
1、容器是有一定空间的空心物体,像魔方等实心物体就不是容器,就没有容积。
2、容积是容器所能最大限度容纳物体的体积,如果杯子中水没装满是200毫升,200毫升就不能称为杯子的容积。
钟就测算出来了。你们知道怎么测的吗?学生兴致很高,想到了给灯泡装满水,测水的体积就算出灯泡的容积了。这时我顺势抛出下一个问题:怎么测算这个灯泡的体积呢?为学习下一课《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打下伏笔。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自学、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容积”这一新概念,感受到1升和1ml的多少,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但也有以下几点需要改进:
1.课堂上教师语言不够幽默生动。
2.实验没有让全体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只在同学们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后让小组代表实验操作了一下。
3、教师基本功不扎实,板书不精美简洁。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四
如果问某一个成年人1升水和1毫升水是多少?或者让其估计一下某一个物体的容积,我想大部分人不会有很大的把握来回答。也许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1升水和1毫升水是多少,只知道其进率是多少。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成人在小的时候完全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法,没有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看到商标的标识,而没有工具进行称量。《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能够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时融汇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处理,选取了两套教材中较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及呈现方式,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容积的含义,认识容积单位,建立1升和1毫升的表象,并且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容积是多少。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课堂中我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大量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代替做,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提前说,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因此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体会容积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倒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去概括总结,发现获得。教师真正起到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美国华盛顿一所学校,一进门有这样三幅横帘:“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是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与其指示学生如何做,不如让学生自己试着做,边做边想。在教学容积和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时,我让学生做一个实验:把1升水到入1立方分米中,把1毫升水到入1立方厘米中,看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通过亲自动手,亲自观察,我相信会给学生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这会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质也会得到和谐发展。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往往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有时受条件的限制我们也无法得出精确的结果,这就需要人们进行比较准确地判断。因此估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更是难以像质量那样很容易的得出精确的数据。因此在学生建立1升和1毫升表象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估算。让学生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物体的容积是多少。同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所学内容的应用价值,我选取的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如:牛奶,饮料,洗发液等。又让他们对自己经常用的水具进行估计,知道自己一天喝多少水。而且我也让学生知道人一天大约要喝1000—20xx毫升的水。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这样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估算的兴趣。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五
人教板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容积与容积单位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2、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充分的操作、实验,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容积的概念和容积单位。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大约是1升。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到结论。通过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掌握了容积的概念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学生比较身边物体的体积、容积大小的过程中,产生怎样比较体积相近、容积相近物体体积、容积大小的问题,使数学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容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练习,加深体验,拓展知识。
3、如果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再少一些,再放手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4、如果学生能参加小组的直观实验活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六
“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进率之后学习的,是建立在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之前,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什么内容,当我捧着水槽、量筒等教具走进教室的时候,还有学生问我“老师,你上科学课啊?”所以,我觉得,学生的疑惑的表情是非常正常和真实的。通过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升”与“毫升”的区别和联系后,理解了“1升=l000毫升”。
1、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得的结果应带体积单位。如果要求的容积结果是“升”或“毫升”,必须化单位。
2、做一做第2题要注意算法多样化。除用现有体积-原有水的体积=珊瑚石的体积外,还可以利用转化思想,根据增加的水的体积就是珊瑚石的体积来列式。
两天的教学也并非一帆风顺。主要有以下一些困惑:
1、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对吗?
教材明确将升用大写字母“l”表示,而毫升却用小写字母“ml”表示。这与以往千克(kg)与克(g)明显不同。有学生质疑“升用小写字母l表示行吗?”、“毫升(ml)这样写对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升(l)与毫升(ml)这样表示都对。
由于本课重点是认识容积,对升和毫升强化较多,因此教材第3题填“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时,许多学生还局限在液体容积单位的选择中,没能正确选择合适的容积单位填空。当我以教材50页“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向学生解释时,他们例举书上习题反问我。
生1:第10题是求微波炉的容积,微波炉一般是用来热食物的,又不是用来装水的,为什么问题是容积是多少升呢?”
师:微波炉可以用来热汤、加热液体,所以它的容积用升作单位。
生2:那微波炉还不是可以用来加热饭、馒头。返回舱里还不是可以放水。
……。
虽然,我出示1立方分米的教具帮助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得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是6升(即6立方分米)太小,不符合生活实际。说明当容积太大,无法用“升”或“毫升”表示时,可选用体积单位“立方米”。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学生仍旧反映除液体外,他们还是分不清哪些计算结果要化成容积单位升或毫升,什么时候该填体积单位或容积单位。如53页第5题求冰柜的体积,如果题目没写明容积是多少升,学生就很可能只算到立方厘米就结束了。在课堂作业中要学生填单位名称: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1500()。很多学生看到是水池,就填写了“升”。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七
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出示实的长方体和空的长方体,向学生暗示“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并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共同探究。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容积,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并进行了以下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l。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然后,教学了例5,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这也是求它本身体积的区别之处。最后,教学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如西红柿、梨)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
针对不同的题,设计了单位换算,强化了容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测量、看书、迁移类推学习活动,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地位。教学效果还可以,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区别时,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上所花的时间较少。特别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这句话,我只是一句带过,要是能举例,如(计量这个长方体的容积就用立方分米)。
2、容积单位(l和ml)的建立,由于做试验,时间稍长了点。特别是让学生产生了容积单位只有l和ml,在做书练习九的第3题时,“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班上有一半的学生误填了“升”。要是在一开始,就讲明,计量容积,常用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如果是液体,还有另一种单位l和ml,效果会更好。
3、练习题的一题多解时,(书52求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对于简便算法讲解得还应放慢点,让学生理解底面积不变,水位上升的高度之差与底面积的乘积就是珊瑚的体积时,老师应该板书,并指正学生的板书1×8×8=64(立方厘米),不易理解,而是用v=sh,8×8×1=64(立方厘米)更好。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篇十八
人教板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容积与容积单位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理念是:
1、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2、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充分的操作、实验,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容积的概念和容积单位。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大约是1升。
(3)、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得到结论。通过理解容器,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一个容器的体积与容积的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容积与体积的区别。掌握了容积的概念和容积的计算方法。
回顾起来有如下几点体会:
1、在学生比较身边物体的体积、容积大小的过程中,产生怎样比较体积相近、容积相近物体体积、容积大小的问题,使数学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初步建立容积的概念,发展学生对空间的理解。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进行练习,加深体验,拓展知识。
3、如果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再少一些,再放手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4、如果学生能参加小组的直观实验活动,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有不断的学习、研究,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