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班教案(模板22篇)
教案是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指导教学的书面材料。教案的编写需要时刻关注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保持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用性。如果你对教案的编写有任何疑问或困惑,可以参考以下范例进行思考和借鉴。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一
1、知道电话号码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认读。
2、愿意了解自己和同伴的电话号码,激发与同伴交往的愿望和情感。
故事人物插图、数字卡、电话号码条形纸。
一、情景导入
3、到底是谁接到了电话(小狗)?小狗可能对小老鼠说什么?
4、发现电话号码很重要,不能乱拨,记住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就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告诉家里人了。
二、学着拨打电话
1、看看电话号码,认读小老鼠家的号码是什么。
2、拨打电话号码:
(1)幼儿做小老鼠,老师来给小老鼠打电话。
(2)注意打电话和接听电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别人才喜欢你。
(3)发现要正确拨打每一个数字电话才能打通,小老鼠的妈妈接到电话,一会儿就来接小老鼠回家了。
三、排排说说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1、说说电话号码:小朋友知道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吗?发现我们每一家的电话号码都不一样。
2、把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排列在纸上,告诉给好朋友听。一起来读一读。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二
绘本《好消息坏消息》讲述了一只兔子邀请一只老鼠去野餐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一路上它们碰到了大风、暴雨、蜜蜂群和闪电等,然而这些在老鼠眼中的“坏消息”,在兔子眼中却都成了“好消息”。
绘本从头到尾只有“好消息”和“坏消息”6个字,画面清晰、形象生动,幼儿容易理解。阅读完绘本,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兔子和老鼠的心里会呈现不同的反应呢?由此,我想到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着建立乐观的心态。
以聊天导入活动,在讨论中教师运用图片和有趣的视频短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些看似“坏消息”的画面中找到“好消息”的影子,初步感悟:原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坏消息”也能变成“好消息”。最后,运用《好消息坏消息》中的一些画面,和幼儿一起讲讲、议议,感受与体验作品的幽默、有趣。整个活动强调观察判断、讨论辩论、情感体验,注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初步建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活动目标。
1.围绕讨论的话题,仔细观察画面,愿意根据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活动准备ppt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话题,聊天导入。
2.在与人聊天中学到新的本领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最近有谁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吗?
二、根据画面,表达想法。
1.讨论“寒冷的冬天”。(出示图片:寒冷的冬天。)。
小结:冬天因为有冰和雪,可以做许多特别的'运动,还能吃火锅取暖,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你们知道吗?冬天对于农田里的庄稼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冬雪可以杀死田里的害虫,让庄稼来年生长得更好。看来,寒冷的冬天对有些人来说是“坏消息”,对有些人来说是“好消息”。
2.讨论“高个子的姚明”。(出示图片:高个子的姚明和丁俊晖在一起的对比照片。)。
小结:高个子的人拿高处的东西比较容易,拿低处的东西有点吃力。还有,姚明的个子高,手和脚都特别大,总是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和鞋子,这些都需要特别订做。看来,长得高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
三、迁移经验,回归生活。
1.观看图片:请你帮帮小妹妹。(出示图片:小妹妹哭了。)2.观看视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播放曼妥思广告中鞋跟坏了的视频。)。
小结:虽然阿姨的高跟鞋坏了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她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让郁闷的事变成了令人高兴的“好消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坏消息”和“好消息”,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动动脑筋,也许有些“坏消息”就会变成“好消息”。
四、欣赏故事,感受快乐。
【设计意图:绘本故事的开头,画面简单清晰,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发现画面中的细节,
1.我还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好消息坏消息》(出示封面,让幼儿观察)。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它们要去干什么呢?它们遇到的事情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出示画面:兔子邀请老鼠野餐。)。
(出示画面:下雨了。)。
(出示画面:兔子拿出一把伞。)。
(出示画面:老鼠被风吹走,最后落在大树下。)。
2.你在画面中找到了“坏消息”还是“好消息”?(出示画面5:老鼠被苹果砸到了头。)(出示画面6:兔子和老鼠准备吃树上落下的苹果。)。
五、抛出问题,展开延伸。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发生了很多特别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坏消息”,在兔子眼里却都成了“好消息”。它们的野餐还在继续,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教师翻阅绘本,提示幼儿可以继续阅读),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阅读角找一找这本书,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好消息”和“坏消息”。
点评。
绘本的中心思想,又能让幼儿畅所欲言,在多角度的讨论中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中获得感悟。
整个活动,教师不是急功近利地进行“教导”,而是依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图片,引发幼儿共同讨论话题的愿望。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慢慢“走近”教学目标,逐渐体会到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逐渐懂得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困境,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最后,教师运用绘本,进行经验梳理和迁移,使幼儿获得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空洞、枯燥的“说教”,使幼儿因为之前环节中的谈话、经验的获得而理解了绘本内容。整个谈话活动看似轻松而随意,实为严谨而有意。
“好消息坏消息”活动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个幼儿都可以呈现出自己对事物不同的看法,而这些思维的碰撞正是整个活动最精彩的地方。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绘本带来的情感愉悦体验、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本次谈话过程中,教师虽然能尽量用丰富的语言来回应幼儿,提升幼儿的表达经验,但还可以打开思路,在回应中拓展幼儿各方面的知识经验,而不仅仅是“有一说一”的简单回应。(幼儿教育)。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好消息坏消息绘本教案01等内容。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三
1、欣赏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重点)。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难点)。
春天的背景图一幅,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若干;音乐光盘,u盘一个(内装幻灯图片),dvd一台。
1)播放录音散文,让幼儿在完整欣赏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试着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好消息”?(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背景图),那你还听到都是谁在传递这个好消息吗?(将幼儿听到的名称一一展现在背景图上)。
2)再一次通过看幻灯图片和调整图片的顺序来帮助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的内容。
提问:“到底还有谁在传递好消息呢?还有,它们是怎样传递这个好消息的呢?咱们一起在看看这里(电视)来听一次吧!”
3)教师边演示幻灯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散文。然后让幼儿找一找,是谁先知道的这个好消息它又告诉了谁?它是怎样告诉的呢?(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边调整图片顺序边出示相应的文字。让幼儿初步学习在画面和文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萌发对文字兴趣。
1)请幼儿看着排好的图片顺序,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好看的动作一起来念一念。
2)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鼓励幼儿用快乐的心情,高兴的表情来向老师传递这个好消息。同时配上背景音乐。
3)鼓励幼儿向同伴互相传递好消息。
“春天来了,你还想把好消息传递给谁?还有,小雨点落下去后,他还会落在哪里?请小朋友好好想想,下节活动来告诉老师。”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四
1、激发幼儿扮演角色的兴趣和玩表演游戏的兴趣。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3、学说简单对话。
4、通过这次游戏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幼儿反应的敏捷性和对动作的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
1、头饰、木偶(小白猪、小猪妈妈、小黑猪、小花猪、大灰狼)若干。
2、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看木偶表演,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2、全体幼儿根据角色先后出场的顺序,一起扮演角色的动作。
3、通过老师和个别幼儿示范,向幼儿介绍简单的游戏基本知识或要求。
4、分组表演:由老师讲故事,请一组一组幼儿轮流表演,其他幼儿当观众。
5、游戏结束,教师评议小结,表扬大胆表现的幼儿。
教师对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帮助幼儿按意愿扮演角色。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的游戏。
(3)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角色的先后出场顺序。
5、鼓励不善于表现的幼儿参与游戏,并表扬大胆表现的幼儿。
6、游戏结束,教师评议小结。
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3)。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练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发展幼儿的语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学说简单句。
活动准备。
1、头饰、木偶(小白猪、小猪妈妈、小黑猪、小花猪、大灰狼)若干。
2、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请一组能力强的幼儿示范表演。
2、提出游戏要求:学会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
3、幼儿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的游戏,重点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
4、游戏结束,教师评议小结,与幼儿一起评议哪个小朋友表演最好。
表演游戏—小猪盖房子(4)三只小鸡。
1、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情节,练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能运用语调、表情、动作去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变化,发展幼儿的语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头饰、游戏道具、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布置好表演场地,划分场地。
2、教师提出表演的要求,幼儿能与同伴友好协商角色。
3、幼儿分组表演,教师参与,指导幼儿将整个故事串编下来。重点观察幼儿协商角色的情况。
4、游戏小结:表扬能大胆认真参与表演的幼儿。
教学反思:
这活动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了,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不仅充满兴趣和激情,而且听懂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五
1、欣赏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题。(重点)。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难点)。
春天的背景图一幅,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若干;音乐光盘,u盘一个(内装幻灯图片),dvd一台。
1、引出主题,引导入趣。
2、欣赏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录音散文,让幼儿在完整欣赏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试着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好消息”?(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背景图),那你还听到都是谁在传递这个好消息吗?(将幼儿听到的名称一一展现在背景图上)。
2)再一次通过看幻灯图片和调整图片的顺序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的内容。
提问:“到底还有谁在传递好消息呢?还有,它们是怎样传递这个好消息的呢?咱们一起在看看这里(电视)来听一次吧!”
3)教师边演示幻灯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散文。然后让幼儿找一找,是谁先知道的这个好消息它又告诉了谁?它是怎样告诉的呢?(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边调整图片顺序边出示相应的文字。让幼儿初步学习在画面和文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萌发对文字兴趣。
3、讲一讲,演一演,让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1)请幼儿看着排好的图片顺序,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好看的动作一起来念一念。
2)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鼓励幼儿用快乐的心情,高兴的表情来向老师传递这个好消息。同时配上背景音乐。
3)鼓励幼儿向同伴互相传递好消息。
4、结束活动。
“春天来了,你还想把好消息传递给谁?还有,小雨点落下去后,他还会落在哪里?请小朋友好好想想,下节活动来告诉老师。”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六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排队齐步走。
2.通过互相配合,协作完成游戏。
二、活动准备:大的报纸团或皮球作豆子。
三、
活动过程:
1.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2.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3.设置一定的距离,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
一、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不怕冷地,勇敢的参加体育活动。
2.听信号进行走、跑、跳的动作练习,发展幼儿灵活的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检查幼儿的穿戴。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分散在场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练习动作,并听老师数1~10,当数到10的时候教师喊:“结冰”,全体幼儿就不动了。
2.老师说:“冰化了”幼儿散开继续自由做动作,如此重复游戏。
3.幼儿熟悉游戏后,教师可改变口令,如“两人结冰”“三人结冰”等,幼儿必须两人或三人身体的某一部分接触,表示冻结在一起了。
规则:
老师说结冰时,幼儿必须停止各种动作,原地不动,谁动了,暂停游戏一次。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七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二)看提线纸偶戏《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要注意突出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的屁股叮了起来,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又打起了瞌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好吗?
教师:“”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八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跑步——立定的正确姿势,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参与意识,培养勇于克服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学习内容:
跑步走--立定,高抬腿跑--后踢腿跑---30米加速跑。重点:动作自然协调。
难点:集体步调一致。
学习步骤:
一、跑步走。
教师组织。
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爱集体的精神。
2、理解并掌握跑步走——立定。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学习活动:
1、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体会动作的节奏。
2、学生分小组进行复习练习。
3、学生轮流当指挥员。
4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5、学生展示。
二、高抬腿跑---后踢腿跑----30米加速跑。
高抬腿跑的教学重点是:摆动腿高抬;难点:蹬地腿充分伸直。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身高,并感知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2、通过讨论。体会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促进身体长高。
活动准备:
尺、铅笔、报纸、本子、垫板、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3人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
1、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们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吗?我们来量一量好吗?
2、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测量用的工具,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工具,3个小朋友一组互相帮助测量身高,并把测量到的身高记录到这张表上,记录表前面一行写小朋友的号数,后面一行写小朋友测量到的身高。
3、幼儿测量身高,教师用相机捕捉幼儿错误的测量方法。
二、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教师播放幼儿测量时的照片。
假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1)帮头顶上扎有小辫子的幼儿测量身高。
你觉得这样测量出的身高正确吗?为什么?
小结:使用的测量工具没有压在头顶上,而是压在小辫子上,所以测量的结果不正确。
2)给没有站直的幼儿测量身高(预设一高两矮的幼儿为一组)。
你们看,他们这样测量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人要站得直直的,这样两处的身高才正确。
3)使用的工具没有在头顶上放平我们来看看他们测量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要紧紧地贴在头顶上,测量的工具要平平的,不能往上翘,也不能向下斜。
4)穿着鞋子测量的幼儿。
这个小朋友测量时穿了什么?我们来看看保健老师是怎样帮我们测量身高的。
幼儿观看录像。
你们发现保健老师与我们测量的方法那里不一样?为什么要脱鞋呢?
小结:因为鞋子的底是有一定厚度的,穿了鞋子测量会影响身高的准确。
2、幼儿第二次测量。
现在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身高,和刚才一样还是和原来的这几个好朋友为一组,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在最后一行上。3个小朋友都完成了,你们每组派一个小朋友到前面的大纸上找到你们这组小朋友的号数,派另一个小朋友报测量的结果,最后一个小朋友把测量的结果记录到前面这张大纸上。
三、了解数字与身高的关系。
1、找找最高的和最矮的幼儿。
这是刚才我们量到的身高,我们从这行数字里找找,谁最高?为什么?(数字大说明身高高)我们再找找谁最矮?为什么?(数字小说明身高矮)。
小结:原来测量到的数字大,就表示人高,测量到的数字小,就表示人矮。
2、根据数字大小,找小班、中班时的身高。
小结:这3个数字分别代表了我们小班、中班、大班时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测量到的数字在增大,说明我们的身体也在长高。
四、讨论健康的的生活方式。
我们小朋友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长的矮?怎样才能让自己快快长高呢?
小结:影响长高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多加强营养、多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都可以帮助我们快快长高。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感受麦子成熟的丰收景象,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
2.知道麦子能制成许多有营养的`食品。
3.形成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具有爱惜粮食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1.有关麦子的录象3段。
2.麦子生长过程土图片及录音。
3.实物:整株麦子若干棵,麦制品若干。
4.头饰:收割机1个。
活动过程:
1.看录象,导入课题。
内容:农村——田野——麦田——麦穗。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发现了什么?
2.认识麦穗。
(1)麦穗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里面躲着谁?
(2)摸一摸、剥一剥、看一看麦穗,发现其中的秘密。
(3)田野里的麦穗怎样变成“麦子宝宝”进仓的呢?
(出示收割机图片)。
3.了解麦子的生长过程。
(1)探索:麦子宝宝是怎样渐渐长大的呢?
方法:图片、询问、录象、录音。
(2)用肢体动作表现麦子的生长过程。
a.个别表现。
b.集体表现。
c.游戏:麦子熟了。
方法:老师做收割机开到哪,哪里的麦子宝宝就跟在收割机后面进仓。
4.麦子宝宝变魔术。
(1)提问:人们种了这么的麦子有什么用?(讨论)。
(2)看麦子宝宝变魔术。(录象)。
内容:麦子——面粉——面条、饺子——油条、包子、馒头——各色饼干、糕点。
(3)尝一尝,用麦子做成的食品。
如:油条、饼干、面包、包子、蛋糕等。
5.歌曲《大馒头》。
(2)集体歌唱《大馒头》。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一
1、感受儿歌的语流节奏和韵脚的重复,体验儿歌的节奏美。
2、通过想想、试试,说说,学习儿歌,利用诗句的重复仿编儿歌。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1、幼儿玩过手的动作变化,手形的各种图片(兔子、剪刀、螃蟹、小花)。
2、手影图片若干,展板。
一、导入,教师与幼儿打招呼。
1、伸出一只手与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好!)老师用几只手与你们打招呼?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5个)。
2、嗨,大家好!我现在用几只手与你们打招呼?(两只手)两只手我们还可以说一双手,(出示一双手的图片)。
3、你们也有一双手,数数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头?(10个)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教师边带领幼儿做手的动作边学习语句: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
(评析:教师亲切的用手与小朋友打招呼,一下子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在与小朋友问好的互动中自然地将主题转向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在说说、数数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了数学)。
二、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手的变化。
1、小手它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伸出一个手指头,变成什么了?(虫子)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示范语句:变成小虫爬爬爬。
2、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说一说。让幼儿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
(评析:幼儿对“小虫”非常感兴趣,纷纷模仿起来,情绪马上被提升了)。
3、那你的小手会变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变一变,然后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幼儿创造性的表现手的变化。)。
(评析:让幼儿的小手试一试,变一变,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玩玩、想想、讲讲,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幼儿边想边说的过程,也是自己构思诗歌的过程。)。
4、提问:你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
幼1:我是这样变的,(做动作)。
师:变成了什么?(小兔子)教师及时出示小兔子的图片。变成小兔怎么样?
幼:跳跳跳。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变成小兔跳跳跳)。
你又是怎么变的?变成了什么?(请2-3个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意识的将诗歌中有的图片螃蟹贴出来,并及时的加以引导,变成螃蟹怎么样了?再引导他们一起来学一学)。
(评析: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给幼儿提供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使幼儿体验到变手游戏的快乐,而且为后面的学习诗歌做了铺垫,幼儿的情绪更加高涨)。
5、教师边做动作边示范念儿歌第一段。(结合刚才贴出的图片)。
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小兔跳跳跳,变成螃蟹爬爬爬。
6、我有一双小小手,(贴出小手图片)那它还会变成什么呢?用好听的话该怎么说(引导幼儿用儿歌里的话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儿歌中相应的图片:变成剪刀剪剪剪,变成小花转转转。
(评析:在这里幼儿是活动的主人,在对第一段诗歌的理解下,教师适当的将要求提高,让幼儿尝试用诗歌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手的变化,有效的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感受儿歌的语流节奏和韵脚的重复,体验儿歌的节奏美)。
三、结合图片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2、教师带领幼儿结合图片念儿歌,即: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小兔跳跳跳,变成螃蟹爬爬爬,我有一双小小手,我有十个手指头,变成剪刀剪剪剪,变成小花转转转。
(评析:生动形象的图片,调动了幼儿的视觉体验,也为幼儿学习诗歌提供了方便,孩子们大胆的用动作和语言尽情的表现着)。
3、小朋友说的真好,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边说边做吧。(幼儿站起来自由做。)。
(评析:在第一遍学习诗歌的基础上,我进行了第二遍诗歌教学,虽然还是学习诗歌,但在这里,活动氛围更宽松了,有的三五成群的与好朋友边说边做,有的与老师边说边用动作表现,他们自由的边走边说,使学习不枯燥,充分发挥每一遍念诗歌的效益,真正做到了在玩乐中学习)。
四、引导幼儿仿编诗歌。
1、教师做两个手的变化动作。小手变成了什么?
幼1:小狗。
幼2:青蛙。
师:谁能用儿歌里的话说一说。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前做动作,用自己的动作仿编儿歌。
3、小朋友真能干。你们看小手变变变,都变到我们的教室里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学着变一变,然后想一想用儿歌里的话怎么说?(幼儿分成3组自由观看,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用“变成某某怎么样”的句式说)。
4、提问:告诉我你看到的小手变成了什么?(幼儿用“变成某某怎么样”的句式回答,仿编儿歌)。
我们一起来跟着他说一说。另外两组的教学方法同上。
5、那我们把自己编的儿歌一起来说一说吧!(教师带领幼儿看看、走走、说说、变变)。
6、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老师把这些图片说一说。
(评析:利用手影图片,给予了幼儿视觉上的冲击,帮助了幼儿调动了生活经验,也为创编诗歌提供了便利。同时孩子分三组,更是让幼儿的创编更具针对性,使他们充分运用多种感官,看看、说说、做做,人人动手动脑动嘴,有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2。小朋友们边走边看边说,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他们创编的很轻松和愉快。)。
5、延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手在太阳底下变魔术,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那我们一起到太阳底下去玩一玩,变一变吧!
(评析:承上启下,将问题直抛幼儿,使活动自然地过度到延伸环节,也激发了的探索能力,让他们一起来获得关于“手”快乐又新奇的体验!)。
《会变的小手》这首儿歌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容易理解。整个活动循序渐进,层次清晰,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提高了他们的动作表现力。在教学中,我大胆的放手,让孩子们尽情的用动作表现手的变化,并及时的加以引导,使他们在相对自由、宽松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在玩乐中学习诗歌。孩子们人人参与,特别是在看手影图片进行创编活动时,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大胆的模仿手影的动作,到活动结束他们还意犹未尽。
6、中班语言教案《小手开花》含反思。
我设计这一活动,主要是发现幼儿对手的了解不是很多,面对中班的幼儿来说,手都知道,可是手指、手掌、手背、手心掌握的.却不是很好,所以,设计此活动,就是为了加深幼儿对手的比较全面的了解。
1、学会儿歌“小手开花”,并能加入动作。
2、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能分清手指、手掌、手心、手背。
3、愿意与同伴交流。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学会儿歌“小手开花”,并能加入动作。
2、了解自己的手上的名称。
卡片、白纸笔。
一、开始部分。
1、课前小游戏。
头发肩膀膝盖脚,膝盖脚,膝盖脚。头发肩膀膝盖脚,眼睛耳朵鼻子嘴。
2、导入活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吗?出示卡片——手。
二、基本环节。
1、师:你们都认识他吗?见过他吗?是在哪里见过他的?
2、介绍“我的小手”
(1)自己想想,应该如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小手。
(2)两人一组互相介绍。
(3)指名上前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手。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共有十个手指头,还有手掌手心和手背。
4、听儿歌。
(1)小朋友,你们想听关于手的儿歌吗?现在我们就快快来听听吧!
(2)放儿歌,幼儿听。
5、学习儿歌。
师:你们想学这首儿歌吗?
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做动作,并分句跟读,学习儿歌三四遍。
(1)听儿歌,做动作。
老师念,幼儿做动作。
(2)看动作,念儿歌。
老师做动作,幼儿说儿歌。
6、念儿歌。
让幼儿两两相对,师领读,幼儿边念边做动作。
三、结束环节。
游戏“小手开花”
师:我的小手会开花,开了几瓣花?
幼:开了(5……10)瓣花。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小手。
在这次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学习儿歌的兴趣是比较高的,尤其是融入动作后,幼儿学习儿歌的欲望更加高涨,手是大家都有的,但是关于儿歌幼儿学习的是比较少的,通过这次活动的学习,让幼儿能够准确的了解自己的手,总体上来说,这次活动时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结束的。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二
一、活动目标:
1、围绕话题,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二、活动准备:
三、活动过程:
(一)了解绘本的名称和封面。
1、出示绘本的名称,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2、出示绘本封面。
师: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好消息开始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出示绘本故事中选取的8幅图。
1、出示大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坏消息?
2、每个孩子手里有两张贴纸,一张红色的,一张蓝色的,将红色的贴在好消息上,蓝色的贴在坏消息上。先观察再选择。
3、大图收上来后,请个别幼儿讲述为什么觉得它是好消息/坏消息?(ppt验证孩子们的答案)。
(三)完整欣赏故事,播放ppt。
1、老师讲述故事致ppt问号一页,引导幼儿猜一下,后来发生什么事了?
2、联系之前操作中观察过的图片,帮助幼儿顺着故事的线索不断猜测验证,并提升幼儿对“福祸相依”(生活中充满了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可能变成坏消息,坏消息通过努力也可能变成好消息)的感悟。
3、绘本结尾,兔子虽然遇到了很多坏消息都通过“没事没事”努力的变坏为好,但是因为老鼠的一句“我再也不要跟你一块”而痛哭,引导孩子们感悟生活中的好或者坏在经历的当下是很重要,但是在重要的亲人、朋友的面前都不重要了。
4、提问:书里是好消息多还是坏消息多?下来可以数一数。生活中,好消息一定比坏消息多。
四、活动延伸。
绘本漂流中,你也会拥有很多各种各样的书,希望你能珍惜它,和爸爸妈妈认真阅读它,这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好消息。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能基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绘本、ppt、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大家一一下里面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幼儿集体默看ppt画面)。
2.交流、分享:
师:“刚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画面?
幼:“啃苹果发现小虫”、“小老鼠找回筐子”、“他们爬旗杆被电黑”......
(幼儿两人一本共阅)。
幼儿边说,老师边贴出相应场景。
(引导幼儿讨论)。
:同样的消息,不同的角度和心态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当小田鼠大发脾气时,一直都很高兴的小白兔会伤心的哭起来?这时小田鼠又是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边思考、边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
(幼儿边看ppt画面,边听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3.延伸。
(1)讨论小田鼠最后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2)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时,该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
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已有阅读水平制定的,围绕目标采用了集体默看、同伴共阅、图片梳理、有效提问等教育策略。通过活动,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第二个目标由于教师提问后,没有给予幼儿较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没能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目标达成情况不太理想。《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再多上几次,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学习辩证思维;也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自己的《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和同伴一起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体会角色,引发幼儿对”好消息、坏消息“的进一步思考。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四
一、活动目标:
1、围绕话题,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二、活动准备:
1、教具:东南西北。
三、活动过程:
(一)1、出示绘本的名称,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师:看看这是什么字?小朋友认得吗?(好消息)。
2、出示绘本封面。
师: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好消息开始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1、师幼一起玩“东南西北”的游戏,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2、加大难度,再次玩东南西北”的游戏。
要求幼儿随意说出一个方位是好消息……。
3、老师演示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的方法。
小结:原因是打开的方向,先横后竖。
(四)完整听赏故事,播放ppt。
提问:书里是好消息多还是坏消息多?下来可以数一数。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五
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先说好消息,好消息是:今天我举牌子了,非常高兴。我爸妈都同时说了这一句话“淼淼终于举牌子了!”这个坏消息很严重,坏消息是:我们班的王伟杰从眼到鼻子,一条线都被摔破了。我说一说他怎么摔破的'吧:
我和耿子涵,王伟杰玩跳绳比赛,在水泥地上跑跳。我们跳着跳着,王伟杰被绳绊倒了。
我再说一说我是怎么举牌子的吧:王伟杰是整队的一个人,但是今天他脸摔破了,所以今天由老师整队。一开始是李佳艺举牌子,李佳艺去我们教室打扫卫生,就把牌子给了张可盈,张可盈给了张雨欣,张雨欣又给了我,我就一直举着牌子。张可盈让我给陈老师,我就给陈老师了,陈老师说:“你帮我拿着。”我就一直举着牌子了。当时我还是在队里,老师让我在前面举牌子,我就在前面举牌子了。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六
1、欣赏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春天的背景图一幅,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若干;音乐光盘,u盘一个(内装幻灯图片),dvd一台。
1、引出主题,引导入趣。
2、欣赏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录音散文,让幼儿在完整欣赏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试着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好消息”?(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背景图),那你还听到都是谁在传递这个好消息吗?(将幼儿听到的名称一一展现在背景图上)。
2)再一次通过看幻灯图片和调整图片的顺序来帮助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的内容。
提问:“到底还有谁在传递好消息呢?还有,它们是怎样传递这个好消息的呢?咱们一起在看看这里(电视)来听一次吧!”
3)教师边演示幻灯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散文。然后让幼儿找一找,是谁先知道的这个好消息它又告诉了谁?它是怎样告诉的呢?(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边调整图片顺序边出示相应的文字。让幼儿初步学习在画面和文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萌发对文字兴趣。
3、讲一讲,演一演,让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1)请幼儿看着排好的图片顺序,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好看的动作一起来念一念。
2)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鼓励幼儿用快乐的心情,高兴的表情来向老师传递这个好消息。同时配上背景音乐。
3)鼓励幼儿向同伴互相传递好消息。
4、结束活动。
“春天来了,你还想把好消息传递给谁?还有,小雨点落下去后,他还会落在哪里?请小朋友好好想想,下节活动来告诉老师。”
1.能基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尝试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什么是好消息,什么是坏消息”。
活动准备:绘本、ppt、图片。
1.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里面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幼儿集体默看ppt画面)。
2.交流、分享。
师:“刚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画面?
幼:“啃苹果发现小虫”、“小老鼠找回筐子”、“他们爬旗杆被电黑”......
(幼儿两人一本共阅)。
师:你刚才看到书中哪些是好消息,哪些是坏消息?
幼儿边说,老师边贴出相应场景。
(引导幼儿讨论)。
小结:同样的消息,不同的角度和心态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当小田鼠大发脾气时,一直都很高兴的小白兔会伤心的哭起来?这时小田鼠又是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边思考、边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
(幼儿边看ppt画面,边听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3.延伸。
(1)讨论小田鼠最后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2)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时,该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
这节课的目标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已有阅读水平来制定的,围绕目标采用了集体默看、同伴共阅、图片梳理、有效提问等教育策略。通过活动,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第二个目标由于教师提问后,没有给予幼儿较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没能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目标达成情况不太理想。《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再多上几次,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学习辩证思维;也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自己的《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和同伴一起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体会角色,引发幼儿对”好消息、坏消息“的进一步思考。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欣赏散文,理解作品的主题。(重点)。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难点)。
准备:
春天的背景图一幅,和内容相关的小图片若干;音乐光盘,u盘一个(内装幻灯图片),dvd一台。
过程:
1、引出主题,引导入趣。
2、欣赏散文,感知理解。
1)播放录音散文,让幼儿在完整欣赏的基础上,通过提问试着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你们听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好消息”?(幼儿回答,教师出示背景图),那你还听到都是谁在传递这个好消息吗?(将幼儿听到的名称一一展现在背景图上)。
2)再一次通过看幻灯图片和调整图片的顺序幼儿欣赏并理解散文的内容。
提问:“到底还有谁在传递好消息呢?还有,它们是怎样传递这个好消息的呢?咱们一起在看看这里(电视)来听一次吧!”
3)教师边演示幻灯图片边有表情的朗诵散文。然后让幼儿找一找,是谁先知道的这个好消息它又告诉了谁?它是怎样告诉的呢?(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教师边调整图片顺序边出示相应的文字。让幼儿初步学习在画面和文字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萌发对文字兴趣。
3、讲一讲,演一演,让幼儿尝试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1)请幼儿看着排好的图片顺序,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好看的动作一起来念一念。
2)教师让幼儿说一说,小朋友春天可以干些什么事情?做这些事情你们是什么样的心情?鼓励幼儿用快乐的心情,高兴的表情来向老师传递这个好消息。同时配上背景音乐。
3)鼓励幼儿向同伴互相传递好消息。
4、结束活动。
“春天来了,你还想把好消息传递给谁?还有,小雨点落下去后,他还会落在哪里?请小朋友好好想想,下节活动来告诉老师。”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八
1、仔细观察画面,愿意根据画面内容大胆说说故事的情节。
2、联系生活,在交流中尝试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ppt课件。
一、话题引入。
2、: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令人开心的事和令人郁闷的事,它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好消息和坏消息。
接下来请你看看这些图片,你觉得会是坏消息还是好消息呢?
1、图片1:寒冷的冬天。
2、图片2:高个子的姚明。
提问:这个叔叔看起来怎么样?你觉得长得那么高是好事还是坏事?
3、图片3:小女孩哭了。
提问:猜猜妹妹为什么会哭呢?你能帮助她变成一个好消息吗?
:在我们的生活里总有一些坏消息和好消息,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动动脑筋,也许有些坏消息就会变成好消息哦!
三、看图讲故事。
1、出示封面,观察封面上的图画。
提问: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猜猜他们在哪里?
: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他们要去干嘛呢,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2、画面1:兔子拿着什么?她打算去做什么?
:这天天气不错,兔子拿着篮子邀请老鼠一起去野餐。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
3、画面2:发生了什么事?看看老鼠是什么表情?这还是好消息吗?
:突然天空下起雨来,这可怎么野餐呀?这可真是一个坏消息,老鼠想。
提问:真的是坏消息吗?看看兔子带了什么?:正好兔子带了一把雨伞,看来野餐还能继续。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4、画面3:你在画面中找到了坏消息还是好消息?
: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把雨伞和老鼠一起吹跑了。这对老鼠来说是个坏消息。雨伞正好卡在的树枝上,老鼠没有被风吹跑,落在大树底下。兔子说:你的运气真好,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兔子和老鼠决定在大树下野餐,突然一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正好砸在老鼠的脑袋上。这对老鼠来说是一个坏消息。可是兔子很高兴地说:我们有苹果吃啦!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发生了很多特别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坏消息,在兔子眼里却变成了好消息。他们的野餐还在继续,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回教室我们可以接着看下去。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十九
绘本《好消息坏消息》讲述了一只兔子邀请一只老鼠去野餐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一路上它们碰到了大风、暴雨、蜜蜂群和闪电等,然而这些在老鼠眼中的“坏消息”,在兔子眼中却都成了“好消息”。
绘本从头到尾只有“好消息”和“坏消息”6个字,画面清晰、形象生动,幼儿容易理解。阅读完绘本,我不禁思考:为什么同样一件事在兔子和老鼠的心里会呈现不同的反应呢?由此,我想到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幼儿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学着建立乐观的心态。
以聊天导入活动,在讨论中教师运用图片和有趣的视频短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一些看似“坏消息”的画面中找到“好消息”的影子,初步感悟:原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坏消息”也能变成“好消息”。最后,运用《好消息坏消息》中的一些画面,和幼儿一起讲讲、议议,感受与体验作品的幽默、有趣。整个活动强调观察判断、讨论辩论、情感体验,注重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帮助幼儿初步建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
活动目标。
1、围绕讨论的.话题,仔细观察画面,愿意根据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话题,聊天导入。
2、在与人聊天中学到新的本领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最近有谁遇到过不开心的事吗?
设计意图:活动以聊聊身边的事导入,幼儿能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各种令人高兴或沮丧的事情。以这样轻松简单的话题展开讨论,能让幼儿很快进入状态,也愿意大胆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历,并且为之后讨论生活中的事件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做好铺垫。
二、根据画面,表达想法。
讨论“寒冷的冬天”。(出示图片:寒冷的冬天。)。
小结:冬天因为有冰和雪,可以做许多特别的运动,还能吃火锅取暖,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你们知道吗?冬天对于农田里的庄稼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冬雪可以杀死田里的害虫,让庄稼来年生长得更好。看来,寒冷的冬天对有些人来说是“坏消息”,对有些人来说是“好消息”。
讨论“高个子的姚明”。(出示图片:高个子的姚明和丁俊晖在一起的对比照片。)。
小结:高个子的人拿高处的东西比较容易,拿低处的东西有点吃力。还有,姚明的个子高,手和脚都特别大,总是买不到合适的衣服和鞋子,这些都需要特别订做。看来,长得高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好消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出示“寒冷的冬天”和“高个子的姚明”两张图片,让幼儿从自然界和自己的身体出发,寻找“好消息”和“坏消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很容易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在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事物的两面性,每件事都既可能是“好消息”,也可能是“坏消息”。
三、迁移经验,回归生活。
1、观看图片:请你帮帮小妹妹。(出示图片:小妹妹哭了。)。
2、观看视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播放曼妥思广告中鞋跟坏了的视频。)。
小结:虽然阿姨的高跟鞋坏了是一个“坏消息”,但是她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让郁闷的事变成了令人高兴的“好消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坏消息”和“好消息”,有时候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勇敢地面对困难,动动脑筋,也许有些“坏消息”就会变成“好消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出示第三幅图片和一段视频,让幼儿迁移经验,懂得即使遇上了伤心的事或倒霉的事,也不要气馁,只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坏消息”也可以变成“好消息”。让幼儿在讨论中学着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四、欣赏故事,感受快乐。
设计意图:绘本故事的开头,画面简单清晰,教师要鼓励幼儿自己发现画面中的细节,
大胆描述画面内容,串联故事情节,并逐步感知兔子和老鼠在野餐时遇到了哪些“好消息”和哪些“坏消息”。
1、我还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它的名字叫《好消息坏消息》(出示封面,让幼儿观察)。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和老鼠。它们要去干什么呢?它们遇到的事情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让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画面:兔子邀请老鼠野餐。)(出示画面:下雨了。)(出示画面:兔子拿出一把伞。)(出示画面:老鼠被风吹走,最后落在大树下。)。
设计意图:此时,教师采取了同时出现和逐一出现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为了引起幼儿两种观点的辩论,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第二种方式让幼儿学着换一种角度看问题,虽然看到的是一个坏消息,但每个人都在尝试着寻找好消息的影子。
2、你在画面中找到了“坏消息”还是“好消息”?(出示画面5:老鼠被苹果砸到了头。)(出示画面6:兔子和老鼠准备吃树上落下的苹果。)。
五、抛出问题,展开延伸。
兔子和老鼠一起去野餐,一路上发生了很多特别的事,可是在老鼠眼中的“坏消息”,在兔子眼里却都成了“好消息”。它们的野餐还在继续,故事就藏在这本书里(教师翻阅绘本,提示幼儿可以继续阅读),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阅读角找一找这本书,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好消息”和“坏消息”。
设计意图:最后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并让幼儿快速翻阅绘本,以引起幼儿对之后的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自主阅读绘本的愿望。
点评绘本《好消息坏消息》看似简单,却有深刻的内涵。教师结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展开这一话题的讨论,随后在一系列的谈话过程中助推幼儿理解作品,非常“巧妙”,既突出了绘本的中心思想,又能让幼儿畅所欲言,在多角度的讨论中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中获得感悟。
整个活动,教师不是急功近利地进行“教导”,而是依据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图片,引发幼儿共同讨论话题的愿望。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轻松愉快的聊天中,慢慢“走近”教学目标,逐渐体会到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逐渐懂得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困境,把“坏消息”变成“好消息”。最后,教师运用绘本,进行经验梳理和迁移,使幼儿获得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空洞、枯燥的“说教”,使幼儿因为之前环节中的谈话、经验的获得而理解了绘本内容。整个谈话活动看似轻松而随意,实为严谨而有意。“好消息坏消息”活动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个幼儿都可以呈现出自己对事物不同的看法,而这些思维的碰撞正是整个活动最精彩的地方。在这一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绘本带来的情感愉悦体验、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本次谈话过程中,教师虽然能尽量用丰富的语言来回应幼儿,提升幼儿的表达经验,但还可以打开思路,在回应中拓展幼儿各方面的知识经验,而不仅仅是“有一说一”的简单回应。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二十
本活动结合绘本《好消息坏消息》,讲述了一只兔子邀请一只老鼠去野餐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在老鼠眼中的“坏消息”,在兔子眼中却都成了“好消息”。活动以聊天导入,在讨论中教师运用图片和短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些看似“坏消息”的画面中寻找“好消息”影子,初步感悟:原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坏消息”也能变成“好消息”。最后运用绘本中的画面与幼儿讨论。
这与我们之间接触的运用绘本的教案有一些区别。绘本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是为了发挥它的价值,而放在活动的最后是否合理呢?为此我请教了许多老师,特别是沙老师给了我许多建议。建议把绘本放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作为导入;接下去运用“雨天”“高矮”“小妹妹哭”的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再结合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图片,把问题抛给幼儿,让他们思考、讨论。但是因为时间紧、试教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我最后按照原来的教案来执教的。
二、对目标的分析。
在目标方面没有改动,两条分别为:
1.围绕话题,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画面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尝试同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初步感受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从目标中可以看出,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幼儿积极讨论、发言的。教师在过程中要对幼儿的.回答总结、引导。社会领域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是因为与语言活动相比,社会活动要在情感上对幼儿有一定的提升。目标的第二条就是从情感方面考虑的,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
三、对活动环节的分析。
与老师们讨论之后,在教案的第三环节中稍作修改,将曼妥思和小妹妹的顺序互换了一下,想让#环节更有层次性。因为观看曼妥思的视频,是让小朋友了解遇到问题时要想办法解决。而“小妹妹哭了”环节创设的情境是她把自己的画纸弄脏了,让小朋友在观看图片后自己尝试动脑筋为小妹妹化解坏消息。
四、活动的亮点与不足:
在正式上课前一周,我来到大1班,和小朋友们聊天、请他们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知道了许多他们生活中的“好消息”和“坏消息”,对于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与前两次试教相比,我在倾听幼儿回答和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有了一些进步。当然我还存在许多不足:
1.准备得不充分。因为准备的时间比较晚,不充足,因此对教案的理解不够深。
2.心态。在活动前过分地担忧让自己在上课时慌了神,没有抓住每个环节的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
3.多媒体的运用。在根据教案制作课件时,只是单纯的出示提示图片,没有深层次地考虑到以怎样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答案,更好地理解好消息好坏消息。对于白板的运用还需学习。
虽然这次评优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通过一次次的磨炼,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收获了许多。特别要谢谢在准备过程中帮助我的老师们,正是有了你们帮助和鼓励,我会努力学习,慢慢成长!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二十一
1.能基本理解故事内容,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尝试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什么是好消息,什么是坏消息”。
绘本、ppt、图片。
1.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有趣的绘本书,大家一一下里面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呢?
(幼儿集体默看ppt画面)。
2.交流、分享:
师:“刚才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幅画面?
幼:“啃苹果发现小虫”、“小老鼠找回筐子”、“他们爬旗杆被电黑”......
(幼儿两人一本共阅)。
幼儿边说,老师边贴出相应场景。
(引导幼儿讨论)。
:同样的消息,不同的角度和心态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当小田鼠大发脾气时,一直都很高兴的小白兔会伤心的哭起来?这时小田鼠又是是怎么想的?让我们边思考、边完整的欣赏一遍故事。
(幼儿边看ppt画面,边听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
3.延伸。
(1)讨论小田鼠最后想了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2)引发幼儿进一步思考:我们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时,该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
这节课的目标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已有阅读水平来制定的,围绕目标采用了集体默看、同伴共阅、图片梳理、有效提问等教育策略。通过活动,第一个目标的达成情况较好;第二个目标由于教师提问后,没有给予幼儿较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没能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目标达成情况不太理想。《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再多上几次,可以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思考,学习辩证思维;也可以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自己的《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和同伴一起分角色表演,通过表演、体会角色,引发幼儿对”好消息、坏消息“的进一步思考。
好消息中班教案篇二十二
今天,我得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8月2日,表妹来我家一个星期,在这一星期里,我可以自由地玩,我可以玩整整七天!(羡慕我吧?)。
坏消息:表妹来了就会跟我抢电脑玩,还恶人先告状!(表妹很讨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