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教案(优质18篇)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案的形式和种类也会有所不同。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社交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示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挂图、生字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
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作业:作文《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二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1、自由读文,要求:
(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
(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
(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1、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三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点内容:
(1)什么是“克隆”?
(2)、“克隆”实验成功;
(3)、克隆造福人类。]。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2、继续熟读全文,课外查找有关克隆的资料,试着完成课外第3题;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三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
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四
()()()()()()()()。
雌性濒临灭绝卓有成效克隆一模一样。
殖()例()饲()薯()。
植()列()伺()署()。
1、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2、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相结合,可以大大增加饲养效率。
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4、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两年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蝴蝶____花丛,____树林,____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a穿过越过飞过b飞过穿过越过。
2、红军老爷爷满怀_____向我们讲述了红军四团在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进行______战斗的.经过。听完故事,同学们的心情非常______。在英雄精神的_______下,大家表示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a激烈激动激情激励。
b激情激烈激动激励。
1、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结合,才能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种繁殖叫有性繁殖。与之不同的是,无性繁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称________。
3、_______年,______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只克隆羊,名字叫_______.
4.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在医学上,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五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初读课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初读第七课《神奇的克隆》,说实话自己对克隆的概念也是知之甚少,所以开始在网上不断搜索有关克隆的资料,恶补这方面的知识。再和年级组的老师交流一番后,顿时清晰了许多。在学生这方面,我布置他们在预习的同时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学参考书,鼓励他们可以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教什么是压条什么是嫁接,哪些植物也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克隆是有利还是有弊?学生们分成两派,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全班同学达成一致意见:克隆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有很大的作用,会造福人类,但无限制地克隆动物或人,也会给地球、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堂课就在大家的感慨中结束。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六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短文。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在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识与能力)。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知识与能力)。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知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学习生字词反复阅读感知内容理解说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后回答。
2、不用读全文,你们从课题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板书课题时随文识字,指导学生读懂课题:标题的中心词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绍对象,标题的关键词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绍重点。并质疑提高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及条理。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紧扣说明方法,通过自读了解克隆的定义,理解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板书: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神奇。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 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 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 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 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8.神奇的克隆
什么是克隆:
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 神奇
神奇的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教材分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科普性文章。全文共九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一自然段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二自然段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第五自然段介绍1996年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文章内容浅显,脉络清楚,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生字词之后,指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说明性文章的一般特点和说明方法。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八
一、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叙述的条例,知道克隆的意思,大致了解当前世界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二、导入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九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与学生谈论很熟悉的《西游记》,主要人物是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但被今天的科学家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克隆”。
板书课题,克隆。
教学课题中的.生字“隆”,提醒学生重视“生”上的“一”。问:什么是克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然后回答。
2、你们从课题中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讲什么?有什么疑问?
3、再板书“神奇”,神奇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克隆有什么神奇?(自读课文,了解神奇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讨论课文内容。
3、交流:
(1)分段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和词义理解,说说每自然段写了什么?
(2)指名划分段落,理解说明顺序。(顺序是本文首先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然后介绍了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接着介绍了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最后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点讲了那就几个问题?
第一段(1-2)介绍了什么叫克隆。
第二段(3-5)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4、归纳小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5、朗读全文。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2、学生边默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问: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样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3、老师归纳说明方法:
(1)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把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2)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4、这段内容告诉我们什么?(概括段意)。
四、理解感悟第二段(3-5自然段)。
默读第3-5自然段,思考:1、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克隆的“神奇”?
2、19,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什么?叫什么名字?有什么重大意义?(小组讨论解答)。
五、理解感悟第三段(6-9)。
默读6-9自然段讨论并解答。
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克隆技术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
六、作业:收集有关克隆技术方面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克隆:无性繁殖。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
一、教材解读: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这篇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按照什么是克隆?分类举例说明克隆的情形,克隆造福人类,前景诱人的顺序铺排展开。克隆是全文的中心,神奇是全文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的条例,理解课文电脑内容不,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例。
2、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2自然段),初步理解克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克隆”――读!
质疑讨论:你知道克隆吗?(生交流)。
师: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译音,源于希腊文klone。原来指的是用植物的幼苗或嫩枝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现在我们说的克隆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了。
而今天意义上的克隆,我们的祖先早就想到了。你信不信?为什么指名说呢?究竟什么是克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2、交流:你知道什么叫克隆了吗?
二、初读课文。
1、过渡导读: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从课文中让我们去寻找答案。
2、学生初读课文,明确初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生字的音读准,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自然段所讲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3、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1)读生字词语,进行词义质疑。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好长句。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我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例。
1、交流概括课文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2、练习根据自然段意义之间的关联给课文分段。
(学生思考分段,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第一段:什么叫克隆;第二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第三段: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前景诱人。)。
3、教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的一段――什么是克隆。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孙悟空真的能够用自己的毛变出许多个自己吗?
(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克隆?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了课文第二段,你知道什么是克隆了吗?能举个例子吗?
(生交流。)。
(用形象化的内容巧妙有趣地说明克隆的含义,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完成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从课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复制()繁殖()临近()。
噩运()协调()奇特()成效显著()。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9自然段,了解植物和一些低等生物是怎样进行自我克隆的,了解科学家对高等生物的克隆情况。知道克隆技术对于人类的好处。
2、理解课文是如何有条理地进行介绍的,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之处。
3、初步懂得,科学的发展,其根本宗旨就是为了造福人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讨论。
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克隆吗?(生交流)。
二、导入新授。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5节)。
请同学自读课文3-5小节,找找答案。
(1)课文从植物、低等生物和高等动物三个方面来介绍自然界的生物克隆情况。
3、讨论2:高等生物的繁殖都是有性繁殖,但是科学的发展,使得高等生物的繁殖也出现了成功的克隆。
读课文第三段。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1996年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6-8节)。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至八自然段,想一想: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
2、交流:
出示句子: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朗读,为什么这么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向我们作介绍的?
(交流:可以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品质优良的家畜。可以挽救濒危物种,培植人体“配件”。)。
齐读: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在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3、小结:
(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前后呼应,条理清楚。)。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2、关于克隆,你还有什么想要和大家一起交流的?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理解本课重点词句,知道什么是克隆(以上为教学重点);
4、知道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此为教学难点)。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我爸爸是一位爱侍弄花草树木的人,每当现在这个季节,常见我爸把一种树接到另一种树上,我好奇的问爸爸在干什么,他总是喜滋滋地告诉我:我在嫁接树林呢!还看见过他在秋季把桂花树、石榴树的树枝埋到泥土下,第二年春季就把这些压过的枝条移到另一处栽种。我常问爸爸这又是在干什么,他总乐呵呵地说:我这叫压条。今天人们给它用了一个新的科学名词叫(生齐答:克隆!)知道老师今天与大家学习哪篇课文吗?2、板书课题:7、神奇的克隆,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检查自读:(1)指名分段读文,达到读通读顺;(2)指名板演薯、率,检查对生字的识记(其他同学描红生字,加强识记效果)。
3、默读课文:要求:画出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找工具书试着自己解决,如自己解决不了的做上记号。
4、归纳汇总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联系读文、生活,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2、通读全文,思考:克隆神奇在哪里?(从高等动物、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及克隆在医学上的运用引导学生全面回答此问题。)。
(师小结本节内容,过渡下一环节)。
四、布置作业。
1、描红、临写课后生字每字两遍;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二
这课教学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其间我学生的互动并由此撞击出的`火花也很有意思,虽然回想仍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万事开头难”,上一堂课如果从一开始就调动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的进程也会轻松许多,而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得益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克隆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神秘又属高科技,符合孩子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可既然是事理性说明文,自然不乏抽象概念,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文字死板地介绍,再有趣的话题也会变得沉闷。针对学生很容易在较冗长的理论前产生厌倦的心理,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二、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
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
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致盎然,纷纷思考,答案精彩纷呈。
生:这样更突出了神奇……。
生:这样能把克隆介绍得更详细……。
生:这是一种多方面的介绍……。
一个个小手在高举,一种种思维在跳跃。面对孩子们兴奋的小脸,我感到的成功的快乐。“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三、用好资料,活学活用。
如克隆羊的诞生过程中,我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介绍中,及时加上图片展示。学生边听边看图片,其乐无穷,又怎会排斥反感?其后我让学生再分类展示,克隆技术下诞生的其它动物品种,就激发起学生极大的热情。
四、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尤其令我高兴的是,一开始担心学生不严肃对待辩论,并只是从片面思考的情况并未出现,而结果让我备感欣慰,学生的回答都相当有条理且极具说服力。“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克隆人”,学生有从伦理方面进行分析、想象,也有从人类基因方面进行考虑,提出将出色的基因进行克隆等,都很出采。但遗憾的是在辩论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仍时常“不甘寂寞”地表明观点,也许会间接影响到学生的立场。有时我应该作为一个完全的旁观者,欣赏他们的表演就好,要把主动权给学生,相信他们的实力,使他们拥有更多自信,更多勇气。
最后,我感到困惑的是:理解和读书之间的矛盾还是没有处理好。虽然也知道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但是一到课堂上,要么缺少读书,要么理解不深入。看来,自己还要锤炼基本功,才能真正享受到语文的乐趣。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三
(一)教材简介:《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章。文章分四个版块先介绍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的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简介:根据教材定位特点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课设计两课时,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a、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克隆知识。
b.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
2、能力目标:
a.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b.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c.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由以上目标我指定本课教学重点如下: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 教学难点
1.结构安排巧妙新颖。
2.文章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科学道理深入浅出。
1、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本文介绍克隆知识很有条理,语言形象、生动、典雅,贴近生活。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克隆知识以及个别专业术语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生物常识重点突破。
2、能力分析
学生对说明常识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品析语言、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本设计通过师生交往、平等对话,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领会文本所体现的锲而不舍、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文本内涵,关注人类生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同时,点燃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爱科学的热情,鼓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在未来的科学领域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克隆”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导入必须马上抓住学生的眼球,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导入对象,如 本文我就以“如果你是一个球迷,你一定希望世界上多一个“罗纳尔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学生对什么是克隆、它究竟是如何进行运作、为何会有这么神奇的力量等问题产生浓厚的追问兴趣。调起他们的胃口,我再引入概念解说,即使再枯燥学生也会认真听讲。)
第二环节:整体入手,理清顺序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学生自主学习后,讨论交流。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
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充分利用反思维质疑,激发兴趣。作者在介绍什么是克隆时,本身一
句话就可以说完,居然用了四个自然段。这是不是太啰嗦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习本段的写作方法”这个难点也迎刃而解。)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三)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观点,活跃思维,在辩论中明确观点。
2、教师引读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起引导作用,但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经验。而只有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师抛出问题,而后作为旁观者,在必要时调动气氛或适时的调整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进行恰当的鼓励,而学生能根据已学到的关于克隆的知识进行分析辨别,并能提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我的目的就已达到。)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第四环节: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
1、齐读全文:课文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师: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这是科学家们的巨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第五环节:作业超市
1、练笔:《假如我是克隆专家》
2、讨论:克隆人有什么利与弊?你赞同还是反对?
3、学习完课文后,你一定有话要说,不要拘泥于形式,自由写出。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我还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我用作业超市的方式,让学生去想象,去讨论,去总结,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四
我想这是不可能的。首先,克隆能够复制人的身体信息,但无法复制性格和心灵。就算外貌相同,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背景下,人的思想就会有所不同。所以,就算再克隆一百个爱因斯坦,也不见得会出现一个跟原来一样伟大的物理学家。其次,克隆人不能像《西游记》里那样用来做替身,因为克隆人只能自然长大,不可能在瞬间就长到和真身一样的年龄,并且,克隆人也是人,具有相同的人的权利,不能拿克隆人做替死鬼。
在《西游记》里,孙悟空用完毫毛,一抖就收回去了,没什么危害。可在现实中,克隆技术存在很多危害,需要我们警惕。首先,克隆存在非常大的技术风险。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成功克隆某样的生物(尤其是人)的几率很小,不超过5%。而且,科学家发现,克隆出来的生物存在早衰现象,例如克隆羊“多利”的寿命就很短,可能是克隆技术过程中的一些缺陷导致了“多利”的健康隐患。其次,克隆将减少遗传变异,通过克隆产生的个体具有同样的遗传基因和同样的疾病敏感性,一种疾病就可能毁灭整个由克隆产生的群体。还有,这些克隆出来的生物能不能供人食用呢,它们身上的'基因疾病会不会传染给人类呢?这太让人担心了。
总之,我希望科学家们认真研究克隆技术,减少坏处,发挥好处,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五
对于《神奇的克隆》这一文的教学,我一开始就思考着:假如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克隆知识的认识上,则会变成科学课;若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又显得索然无味,所以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根据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为正确理解克隆的“奇妙”之处,重在感悟文章的语言上。
课文以“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作结,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呢?这是一个有着很大张驰力的问题,可以以此为统领,引导学生揣摩前面的文字,去感受克隆技术的“奇妙”。奇妙之一:《西游记》中孙大圣“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奇妙之二:柳树的“插条”,马铃薯、仙人掌的“切块”便能培育后代。奇妙之三:细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二十分钟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上述“奇妙”可以看作是“自然状态下的繁殖”,是克隆技术“浅层次的奇妙”,而下文介绍的克隆技术对人类的造福,则是克隆技术被人类“操控”后的奇妙用途。
不把语文课上成划句号的课,已成为目前大家的一个共识。对此课而言,这个理念尤显重要,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八节最后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的“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除此之外,也可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想象,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和憧憬。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六
第二单元“科技之光”安排了三篇课文:6《梦圆飞天》、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8《神奇的克隆》。第6课神舟五号飞天的场面描写很震撼人心,值得让孩子们在欣赏中积累;第7课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8课《神奇的克隆》,觉得挺简单的一篇说明文,教什么呢?研读教材之后,决定围绕逗号、引号、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练笔几方面进行。
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了解了克隆知识,通过学习第三自然段学习了分号的用法;第8自然段引号的学习时,通过替换词语学习的方法理解学习引号特殊含义的用法。全篇课文学完了,我引导学生通过选择的学习方式学习了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和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四种说明方法,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懂得了这些说明文的知识,我非常满意。
静下心来想想,我“高估”了孩子们。这又让我想起了第4课《早》中“私塾”的教学。当时,我问孩子们“私塾”是什么意思,学生照本宣科,解释的很好,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可我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却难倒了这帮聪明伶俐的小孩们,“私塾是个人办学,那我们的学校是谁办的?”这个小问题可难倒同学们了,一阵静默之后,许睿说:“是校长办的,并且她雇佣了好多的老师。”好家伙解释的还挺具体的,我笑着说:“不对,我们的`学校不是个人办学。”王艺轩说:“是诸城教育局办的。”受到我的启发,改成教育局了,我摇了摇头。陶鑫宇说:“是潍坊教育局。”还是打住吧,继续猜,就成山东省教育厅了,我微笑着说:“我们的学校是国家办学。”“我们的学校是谁办的”最终以我的标准答案而告终。思绪拉回《神奇的克隆》一堂的教学上,一篇说明文,我用一课时结束,下课时,我说:“同学们,星期天我们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进行习作,及每段以我是克隆专家开头,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想克隆什么就克隆什么,但得说出你克隆的理由及意义。”思来想去,原因是课堂上少了一个口头的训练:你想克隆什么?如果当时,在课堂上说一说,出现这种情况,师生一块总结,克隆的对象应该是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出现这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作文了吧。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七
教学。
目标。
基础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常识。 。
发展。
目标。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
难点。
预测。
引导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助学预案。
交流有关克隆的报导。
教
学
过
程
教学。
活动。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
导入。
一、复习。 。
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1、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 。
听写生词。
师生互动。
归纳说明方法。
相互交流。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互
动
3、学习第三段。 。
(3)这一段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问题,显得条理清楚。
四、回顾全文,归纳总结。你觉得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板书。
设计。
无性繁殖。
克隆之谜。
造福人类。
作业。
设计。
1、说说克隆这项技术奇妙在哪里,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
2、关于克隆“可以造福于人类”,你还了解哪些?
反思。
与
重组。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神奇的克隆教案篇十八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介绍克隆的说明文。全文共9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绍克隆是什么,第五自然段介绍人类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绍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第九自然段,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这篇课文,内容较好理解,学生一读就知道。面对这样的文本,如何上出有语文味道的语文课呢?面对文本,我反复读着,最终我决定从以下两点作为突破口:第一,从课文第一部分(1-4)节,体会作者对“克隆”这个概念的全面阐述。作者先说什么叫克隆,然后讲到了低等生特的克隆,再引出高等生物的克隆。这种层层递进的写法,值得学习。第二,抓住文章的题目“新奇”,体会克隆技术新奇在哪里,文中第八节介绍新奇时,有三处双引号和一处省略号,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符号的用法及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制造、配件、装配”在文中的实际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词。由省略号,让学生再补充一句。有的学生说:“能够培植出头发,让脱发的人免遭痛苦。”
从这两方面入手,得其意,得其言,得其法,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