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读后感(专业17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后所产生的一种感受和思考,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我想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吧。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如果你需要阅读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样本,可以看看以下几篇范文。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一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二
这是为了补单位作业,写的不够走心。
但是也有一点浅显价值。
《观察儿童》是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记录是一种证据形式,无论是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要求你这么做,还是因为你工作单位的记录体系要求你这么做,有一点是肯定的,通过呈现出观察记录,你将展示出你在儿童发展方面的丰富知识,以及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观察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而作为记录的一种方式,还要考虑不同记录方法各自的优点、缺点以及可能的偏差。
书中告诉我们怎样使用这本书?
对于新手教师,我们只需要跟着章节顺序通读一遍,收获是良多的。我觉得特别好的地方,这本书内容是逐步加深,让我们读者逐渐掌握观察实施的全部过程,尤其是观察的案例写的非常详细,书中还有很多练习题目,帮助我们构建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书中的内容体系很清楚:为什么要观察;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试验观察技术、拓展和运用观察、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等,通读整书后,我们对观察这件事有了新的认知和概念。尤其是指导我们一线教师如何去观察儿童,观察些什么呢?心中了然。
而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幼儿园教师,很多新手父母也值得来研读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才是孩子的根基,孩子如同小树苗一样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才能茁壮的成长,所以父母得看懂孩子的发展、内心的需求才能在爱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啊。
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观察儿童绝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观察,我们会了解儿童当前达到了什么发展阶段,而后我们能将他们的进步与这个年龄段群体应当达到的水平范围作比较,从而继续引导他们发展各种活动。作为一位父母,如果是个有心人,在观察孩子的过程中,会及时捕捉到您的孩子是否落后于其他孩子或者能力超出一般孩子的需求,这样也许不会错过一些最佳治疗期,以及最好的定向培养与栽培。
观察是让老师和父母体会每个儿童、每个生命的独特之处。
当父母和孩子静静在一旁注视着您的孩子,孩子是能感受到这一份力量和链接,孩子能更加安心、稳定、专注自己手里的小事,内心需求被满足。
观察不仅局限儿童,少年也是可以的。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我记得在7年前,小班新生入园我们班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在亲子活动中,我发现了孩子明显的异常,有攻击性行为,眼光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我第一时间跟家长沟通,家长也信任我,没有任何不舒服,去常州医院咨询,特别幸运的是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期,休学去康复中心康复了2年时间,大班的时候回到我们的班级,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现在这名孩子已经5年级,基本上能跟上班级同龄孩子的学习步伐,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所以,即便孩子已经5年级,这位家长还是时常和我保持联系,每个节日问候祝福必到,我被深深感动。从新疆回来,给我送来特产,在新疆旅游时,沿途给我发风景美照。力邀我们全家去新疆旅游。
这份情谊,做为一名普通幼儿园老师,是不是太厚,我把当作我真诚付出的回报。爱出者爱返。
我是很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是我得到太多家长的厚爱,尤其当孩子,很多年,一部分家长转化为朋友的独特感受。
不过,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这个家庭背景情况。为什么这名儿童的家人当时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异常呢,一方面家长的认知水平不够,一方面来说,本身这个男家长离异独自带养孩子,内心也是有点扭曲的,自己的爱不够如何能够把爱给到儿子呢。目前,我并不清楚医生是如何判断孩子的病情,而从我的角度看,孩子更多需要心理的营养和观察。攻击性行为、眼神不触及人群、不会表达,这样典型的症状都说明孩子在0到3岁安全感嫉妒缺乏,不被爱,不被正确的爱。这是家庭的问题,而家庭背后又是整个家族的问题。一并在孩子的身上凸显。当然这个不仅仅是今天我来谈观察儿童这本书的范畴。我想表达的是,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需要家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能守旧固有思想,今天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同于20年前、30年前的我们,我们还沿用老旧的育儿思想去教育孩子,我们必将和孩子渐行渐远。
文末,我还是呼吁家长,新家长,老家长,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小事,我们不仅仅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的外在需求,我们更应关注孩子内心需求,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鼓励,一个赞叹,都深深滋养到心灵深处。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三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小朋友“触网”的年龄越来越早,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长,那么应该如何来对待儿童上网的问题?专家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大潮流下,完全限制和完全放任都是不可取的,采取一种较为理性的有限许可的方式对待儿童上网还是比较妥善的。
那么,到底该如何引导小朋友健康、快乐地使用网络?答案是一款叫“花儿世界”的软件。花儿世界是一款适合3-13岁儿童使用的引导上网软件,并能根据儿童的年龄段来提供适当的内容。
花儿世界是根据三个年龄段配送内容的,分别是:学前期,小学低年级和小学高年级。如下图,在第一次使用时,需要填写小朋友的生日:
软件的第一印象比较卡通,操作也十分简单。如下图:
随便点击一个进去可以发现歌曲是以卡通动画为主的播放形式,效果颇佳。如下图所示:
同样的,通过大量的动画来学习诸如枯燥的语文、数学、古诗等内容,玩乐的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我们来看看唐诗宋词里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如下图:
再来看看少儿英语方面,也是通过动画、声音来指导小朋友学英语。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看看枯燥的数学有什么新意,我点击的是一个加减法学习的游戏,如下图所示:
在这个游戏中,小朋友要在短时间内计算出加减乘除的结果,然后用鼠标点击对应的数字,才能得分,而且有时间限制,充分锻炼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和查找能力,把枯燥的数学学习放到游戏中,可谓一举两得。
在成语教学这种比较头疼的课题上,花儿世界同样是通过动画来讲述一个小故事,点击观看“买椟还珠”这部成语故事,如下图: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对成语进行解析,最后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再用一句话对成语进行概括,帮助小朋友理解和记忆常见的成语。
如果在花儿世界找不到您要的资源,家长或者小朋友也可以通过提意见来向官方要求,只需在主页点击右下角的提提意见,如下图:
二、百余部动画片满足小朋友的需求。
在花儿世界的动漫频道,你可以找到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也可以找到心中的偶像奥特曼系列,部分动画片也有根据小朋友的年龄进行分类,像蜡笔小新。
四:编后语。
随着媒体的关注、央视的曝光,儿童上网,目前已经成了风口浪尖的一个问题。很多教育人士都在呼吁要限制儿童上网,于是,诸如”绿坝”等限制性的软件应运而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多”聪明”的小朋友并不买账。笔者认为,儿童上网必须是以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健康安全上网习惯。我们期待儿童也能和成人们一样,在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里找到知识和乐趣。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四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从而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交往能力等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书共有7个章节。当阅读完第一章后,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以下两点:一、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二、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这与我们正在进行的观察记录相吻合,先以白描的手法来进行观察记录,再链接指南进行分析,最后给予回应指导。
在第二章中“以书面/叙事风格记录为例”与我们现在观察记录非常匹配,但又更加全面和完善。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以及注意要点:一、制定合适的目的和目标;二、记录,应尽可能当事情赈灾发生着,你应该全心关注你感兴趣的那些方面,因为你不可能记下儿童所做的一切;三、结论,应该概括地叙述你观察到了什么,与你期待发现什么(即你的目标)相呼应;四、评价,应该将你的发现与你的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五、建议,观察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帮助儿童完善其技能。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通过观察儿童,帮助他们?”在书的开头,四个问题让我陷入深思。观察过很多儿童,但好像从来没有这样问过自己。
在观察方法上,书中说道要安静地坐着,尽可能地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若与儿童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这点我是非常认同的。在我之前的观察中,当我拿起笔和本子要记录时,孩子看到了觉得好奇,开始关注我在做什么,我一时不知如何解释,我的行为对他们的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影响。书中的方法是,避免和孩子有视线接触,如果他们意识到你在写东西,那你可以说你在做作业。在今后的观察中,我会运用此方法。
记得导师曾经说过,在观察时,应该只记录事实,记录每一个细节,不要有遗漏,记录时不要解释,使用描述性的词句,避免使用判断性或解释性的词句,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记录。在评价时,可以将自己的发现与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相比较,根据权威的发展常模和理论来比较,也可以将某个个体和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儿童相比较。在建议上,主要是为了提出帮助促进儿童发展的策略。
书中认为,越早通读记录下来的草稿,尽快地将草稿补充完整,那么观察记录就变得很容易完成了。这是我在日后记录中需要注意的,有时候因为别的事情无法及时梳理草稿,时间久了容易忘记细节,影响观察记录的具体与客观。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所有的孩子都依随一个相同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但相互之间在速度上并不相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以其自身的步调成长着。如果我们要提供最好的机会来促进儿童的发展,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有怎样的期望,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合适的环境。我认为,我们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去衡量幼儿的发展水平,但也不能完全以标准为标准,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分析。没有唯一的标准。
通读全书,再来思考开头的四个问题,就变得清晰了。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五
2月22日崮山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读《观察走进幼儿的世界》一书。通过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了学会观察是成为一名合格幼教工作者的必要条件,但是如何观察呢?在《观察:走进幼儿童的世界》一书中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现在就我阅读的《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一书,谈谈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这边书中有一句话时这样说的;人们通常认为,大多数人是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所看到的信息的。但是,人们都存在一种倾向,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只想看到自己知道的事物。比如说两个老师带领孩子在户外玩耍,在看同一现象时一定会有不同的`发现。若一个儿童在看着别人玩耍,自己没有参与,有的老师会觉得孩子胆小不敢和别人一起玩,有的老师可能觉得孩子在思考玩什么,也有的可能觉得孩子太孤僻了。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有效的观察儿童。细心观察每一位儿童的特点,尊重每一位儿童的自身实际发展。每一位儿童都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的情况来描述、概括他们。
要想更好的观察也是要是要讲求方法的夜要按照正确的步骤来走,首先要确立观察的目的,只有确立的目标观察幼儿才有方向性。其次要收集切实的数据,要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和日常表现能对自己的观察更加清楚明白。然后是分析数据,对儿童的种种现象数据进行分析才能了解被观察幼儿的想法,最后提出未来活动和建议,观察时认真贯彻这几步幼教工作者就能获得满足儿童个体要的有力条件,因此就能设计出适宜儿童的活动和经验了。
观察儿童很重要,但是不能凭空而来,正如书中所说观察也需要一定的理论观点来支持。将儿童的行为和相应的理论观点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书中提到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他们都认为应该将儿童看做积极的学习者,儿童在玩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与技能。先驱们的理论为我们形成和扩展自己的观点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
身为幼教工作者必须要经常观察儿童,以便全面了解儿童的发展。我认为现在我们所谓的观察带有太多的主观性,我们观察到的都是我们自己认为的,而不是儿童心理真正的想法,这样我们观察所获得的信息不准确也不真实,就不能设计满足儿童真正需要的活动。所以观察必须客观,才能准确了解儿童的真实想法。
现在的我们还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好的观察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了解儿童,明确观察步骤,具备丰富的观察理论等等,所以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儿童的负责。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六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需要有连续性的进行观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那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一)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头发了等等。而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角色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观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语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角色游戏开展了,就急不可待的去指导、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跟着老师预设的“轨迹”发展。这样教师就抑制了幼儿自我学习的机会。
在观察中,教师应注重幼儿游戏过程,学会等待。例如:我们班的干洗店刚开展不久,就发现没有客人光顾的问题了,第一天客人很少,只有一两个,第二天客人还是很少,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直接介入,继续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到了第四天,干洗店的一位服务员拿着一只筐子主动去每个角色区收衣服,真是一个好创意。其他幼儿看见了也模仿起了这位“服务员”,这就是幼儿通过游戏主动学习、模仿的过程。如果当初教师没有注重游戏的过程,直接介入强行“邀请”其他幼儿去干洗店,那么就会失去如此好的一个创意,也让幼儿失去了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观察中,应注重过程而轻结果。
(二)注重递进性要求的观察。
在对个别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时,教师往往会对幼儿不同时期的能力发展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断深入,层层递近。例如:我们班的延延是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她在玩娃娃家时,教师观察到她已经能很好的遵守娃娃家的游戏规则了。那么第二次观察时,教师就应将注意力放在该幼儿游戏时的语言交往或者合作能力上。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对幼儿替代物的使用、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进行观察,层层递近,让观察具有连续性。
三、教师如何在观察中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是为了更好的评价、提升幼儿能力,帮助教师实施引导教育,所以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一定要记录有用的信息,并不能笼统、随意的进行记录。
(一)记录的内容。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应该是有目的的、针对性的。有的教师记录幼儿的游戏如:“xx幼儿今天在娃娃家玩的很开心,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这样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反映不出游戏中的问题和策略。应该根据观察的目标选择性的进行记录,如需观察幼儿语言交往情况,就应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以及不同幼儿的反映、动作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收集有用的信息。
(二)记录的方式。
教师记录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方便进行。
(1)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记录。
(2)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
(3)用快照的方式进行记录。
(4)取样观察(目标儿童观察、时间取样、事件取样。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敏于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相对应的策略。幼儿园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老师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冲击,这就更需要我们将孩子放在首位,观察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七
通过认真的通读《观察儿童》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后让我受益匪浅,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如: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书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反思我们现在的个案观察,通常是以叙事型、描述性观察,形式比较单一,而且并不是特别规范,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认真学习一下叙事型观察的记录和描述方法,在书中特别指出“要求你安静地坐着,尽可能不引起丝毫的注意,要记得,你若与儿童发生互动,他们的行为就会受到影响。”从这一点可以解读到,保持幼儿的自然状态,发现孩子的真实反映,教师尽量做到回避而不是介入。记录的细致和客观是叙事型观察的书写要求,通过一个实例让我感受到观察者的细致性:她把一个儿童的动作、时间段、语言、语气、表情都描写的十分详细具体,看着这一段文字,我的脑海中也随之浮现出当时的场景。我想这个范例给我的启示就是不要放过观察对象的细节,往往细节就是反映对象的特殊性,更能帮助我们分析出观察者的发展状态,有利于帮助教师进一步规划对象的发展前景。
总之“观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必备的素质,要想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尝和摸索,形成一套适合班级幼儿发展的观察方法。让我们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话来勉励自己吧: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八
长春学校周蓉蓉人的生活离不开书,老师的成长更离不开书,一本好书,可能是一种引领,更多的是感触。一名新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能力,要不断地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多听课,多反思。可听了不少课,感觉自己对于如何听课还是不够清晰明了,不够专业。于是,我抓紧时间买到这本《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开始拜读起来。《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就是一本宝典,会不断指引教师走向专业化。我对课堂观察的课堂研究方法有了更新的认识,也有一些感悟。
传统的听课方式只是简单处理,听课更像是一项任务,没有什么准备,夹着一本听课笔记和一支笔就进入了课堂。很多时候听课,都只是关注了教学流程或者教师的行为,对于学生的行为缺少充分的关注。平时的听评课场景是这样的:听课前不会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听课中更多的是关注上课流程或者哪些环节设计比较新颖巧妙,教师如何展示自己的教学设计。听课后的评课:很多时候都是“这节课教师教态自然大方,教师基本功较好,课堂设计层层递进,环节流畅,这是一堂不错的课。”很少有老师会针对课堂的某个细节展开评课。很多时候我去听师傅的课或者是老教师的课,就会变成了一种“变相”模仿,对课堂的观察散漫、零碎。
读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后,我对听评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其中的理念和方法让我感到很有效。我进一步意识到课堂观察的目的,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自己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当我们去听他人的课时,相信上课人一定是勤奋的,对这堂课而言,还应该是全力以赴了;虽然每个人的课堂总是有不少的优点,也会有不少的缺点,但如果让我们向上课人学习,似乎优点更容易找到原因,而缺点往往没有原因,即使有原因也是上课人本人所难以克服的。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听课人最重要的任务,并不是去批判上课人的缺点是什么,而是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是什么。当听课人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时,不但可以上课人觉得富有成就感,而且还可以发现上课人取得课堂优点的原因。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在尽量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过程中,还要尽力去挖掘任课教师的优点和闪光点,借鉴他们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听评课是一种评价、反思、对话、研究的行为;在听评课过程中上课教师、听课者、评课者、学生应该是一个专业共同体。上课教师陈述:本课的内容主题是什么?想让学生明白什么?难点在哪里?准备如何解决?听课者有准备得走入课堂进行观摩。在观摩中,听课教师关注自己的观察点,运用观察量表进行记录。上课后,首先上课老师反思教学过程,这节课是怎样获得成功的?谈谈各种主要教学行为(如活动或情景创设、讲解、对话、指导和资源利用等)的有效性。最后共同体协商得出几点结论和行为改进建议(成功之处;个人特色;改进建议)。我认为听课教师将听课范围的关注锁定在某一个点上,这样能让听课教师带着目的去观察,在评课时也有理有据,这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读书,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人生,它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拓展人生的宽度;读书,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生命之花永远灿烂,事业发展光明无限。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对听评课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期待在不断的听评课过程中,能去思考去创新,更好地构建英语课堂,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一次次观察,每次我都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们因课堂观察而精彩。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九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课堂观察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在对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本节课教师表现出的亮点,及值得思考的要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
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讲与练时间搭配要合理。教师占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也要合理。还需要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如言简意赅,工整美观,条理性强的板书,明朗、富有感染力的教态。准确清楚,生动形象的语言。
听课是教师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经常听课,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
哲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命题,说凡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二是复杂事情简单化。仔细观察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不外乎这两种。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追求的是一种智慧和豁达;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需要的则是一种研究和精致。很多的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情定义为简单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把它展开,没有用心的处理它的细节,挖掘其中的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与精华。听课、评课也许就是如此。
听评课对每位教师而言就如同呼吸一样,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以往听评课的时候,很少能想到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很少去想怎样能与其他老师持续合作,更是很少去想获取来自课堂的信息和数据,从中读出提升本人和授课者及其他听课者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让我大开眼界。
收获一: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
“越是精简的东西,难度越大,精华不一定等于精简,但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这句话是我写在《课堂观察》“故事分享”旁边的,我感慨于中学的老师和大学教授的平等合作,感慨于余杭中学的老师们十年的苦索,两年的艰辛合作、研究与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追求观察维度的精简与观察点的可行性。《课堂观察》展现给我们的正是教授和老师们研究和实践的精华。
收获二: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
余杭中学生化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课堂观察量化表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固然令人佩服,但是所得到的专业提升也是令人羡慕的。一个会研究别人课堂的人,下意识中就会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而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参与“课堂观察量化表”的制作,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才会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去思考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因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评课,科学量化的记录课堂数据,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共性的易疏忽课堂漏洞,学生共性的课堂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收获三:接受专业的《课堂观察》,完善自己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而在课前说课的五个方面(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课堂结构(5)说预计的课堂反馈,最后一条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没有提前预计,所以会对课堂的突发性学习反馈会处理不完美甚至会措手不及。
关于走进课堂实行课中观察,如果真正完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话,我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任务,需要很多老师的共同合作和参与,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我提出几点疑问: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点——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时间为多少?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针对这些统计性的问题,如果想统计出具体的数据,得好几位老师才能完成,如果想统计部分推算出全班,那选的这一部分是否有代表性,也是个问题。有一些观察点需要老师动态的观察才能实现,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教师进入课堂最好是常态化的,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毕竟我们做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如果课堂中融入过多的动态观察,势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那课堂观察就成了为观察而观察了。所以针对《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点我们在设计观察量表的时候还是要在简化和斟酌的。
收获四:沿着专家的路化繁为简。
以前我把听评课想的做的都太简单,看完《课堂观察》这本书,我才真正的品出了其中的奥秘,也体会到了专业的课堂观察的价值。现在再想课堂观察,突然觉得,它依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简单。这件简单的如同我们呼吸一样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按照《课堂观察》所提示的去做。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高效的课堂学习,一堂课,最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便是最后环节的”目标达成检测“,如果最后的检测效果特别好,那所有的课后分析从简;如果,检测效果未达到预期,那听评课团体要做的便是查找原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便达到授课者会自己把脉——把学生的脉、把课堂的脉、把教材的脉。当然,设计科学的课堂检测环节也是需要我们用心付出的。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一
一本社会心理学的书籍,虽然属于普及读物,但涉及很多专业知识,不是那么容易读懂。参照着《普通心理学》,终于把它攻下来了。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为什么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决定?我们为什么选择逃避或面对?我们为什么选择顺从或反抗?我们为什么选择放弃或坚持?……生活中有太多的为什么等着去回答,而每一次回答都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人或事,影响着我们做出这样或那样的抉择,无论这些影响披着多么华丽的外衣,无论这些影响力量多么强大,可它终究仅仅是影响,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里。所以,面对生活,永远不要牢骚,不要抱怨,因为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左还是右?上还是下?前还是后?舍得?放下?“去认识自己吧!”一个声音在天边回荡。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二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道德观察》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今天的《道德观察》讲的是《我的爸爸是飞人》。故事是这样的:”飞人老爹”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准备把儿子送到城里去读书,可是要到城里读书,必须有城市户口才行,但是要办理城市户口,在当时要六千元,”飞人老爹”由于刚刚破产,哪能拿出那么多钱呢?一次偶然,他看到一则招收”飞人”的启示,因为他从小就掌握走铁链的技术,所以他思前想后,为了儿子的将来,就去报了名,但没有告诉他的.儿子和他的妻子,就这样,一晃快五年了,儿子的中学快毕业了,儿子也不知道他父亲从事这种职业。可怜的老爹哪知道,他的儿子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在学校里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儿子在学校不但不好好学习,就连他父亲给他交学费的钱也胡乱花了。直到有一天,学校老师给他的母亲打电话,母亲才知道儿子的一切。母亲伤心的领儿子去他父亲工作的地方去看看,儿子看到父亲在表演这么危险的节目,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可是他一回到学校,原来的朋友又来骚扰他,再一次荒废了学业。老爹知道后,决心让他体验一下自己的工作,让他在危险的铁链上走,儿子很艰难的用了两个小时走完100米的铁链,从此以后,他真正体会到了父亲的艰辛和良苦用心,断绝了以前的所有来往,把荒废的学业补上,每天晚上学习到一两点,终于在20xx年,他考上了西南科技大学,成为他们那个村里几十年里唯一的一名大学生。老爹高兴地说,他还要飞,要飞到七十岁,让他的儿子有更好的前途。
是啊,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内心很不平静,飞人老爹为了儿子的前途,可以说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值得欣慰的是:老爹的儿子最终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发奋努力,考上了大学。假如,这个儿子最终没有考上大学,没有一个好的前程,这个飞人老爹的付出又有谁能理解。
现如今,我们有好多像这样的孩子,根本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体会不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不用心学习,把时间都白白浪费,到知道学的时候也就迟了,希望我们今天的孩子都要把握今天,为明天做准备。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三
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在对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平时我们可能思考更多的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而对任何听和观察别人的课则少有研究,而这本书正是从听评课的角度带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到底怎样才能让听课起到最大的效果呢?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态度还要虚心。听课首先要有目的,争取在某方面要有所突破,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听课没有目的的,就好像是大海上航行的一艘船,往那个方向是由海上的风决定的,这就注定他到达不了目的地,甚至会沉没在大海中。事实上只有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才能深入透视自己的问题,并努力解决。而方向的确定更需要认真仔细地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它需要审视自己所存在的种种行为。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分析批评自我的过程。其次在听课的过程中还要主动地参与。一直以来,我都是要等到进入听课的教室才知道今天听的是什么内容。并且在听课过程中,我更象一个记录员,在进行机械的记录。而如王老师所说:听课要听老师的独创之处,因此在听课前在你的脑子中要有课的原创,熟悉教材,带着问题去听,老师是怎么上的,自己又是怎么上?事实上就是要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获取好的方法奠定基础。
但是要让听课取得最大的效果,还要看。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观察的载体虽然是“课”,但关注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困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题。评课应是基于对课堂“教”和“学”行为的细致观察,然后对课堂中出现的真实的问题作出多角度的解释。然而在我们传统的听评课活动中,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如:听课过程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形式化,有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等等。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教师当然也不例外。特别对于教师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观察现象,探寻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例如:在课堂观察老师的提问技术:提问是师生互动最经常的方式。尽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频繁地发生,但很多老师对提问的类型、方式、对象、节奏等缺乏良好的设计,大大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比如,有些老师可能不自觉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或偏好于向男生或女生提问;有些老师可能一节课不停地在提问,而真正有效的问题却很少,等等。这些不当或低效的提问行为可能连老师自身也没有明确意识到。然而经过观察研究的反馈,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加以调整,从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我想学无止尽,教也是无止尽的,“教育”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一个值得讨论与关注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四
看了《课堂观察》这本书,在对听课评课的方法上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教和看两方面要兼顾。看教师的教法学法的设计,也要看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亲切,教学组织的设计,器材的安排是否合理,教法选择是否得当,指导学习是否得法,处理偶发事件的手段是否巧妙。看学生是否参与教学活动,感知教学内容,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练习是否正确积极性是否被调动,师生情感是否融洽,学习习惯是否良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等。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
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记本节课教师表现出的亮点,及值得思考的要点。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哟效果。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
时间的安排也很重要。讲与练时间搭配要合理。教师占用时间和学生活动时间的比例也要合理。还需要有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如言简意赅,工整美观,条理性强的板书,明朗、富有感染力的教态。准确清楚,生动形象的语言。
听课是教师成长中很重要的一个途径,是教师迅速成长的有效途径。经常听课,有利于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五
用了十天的时间,读完了林高明老师的《课堂观察——顿悟的艺术》。一共近200页的书用了这么久,在我来说是很罕见的。一是平时事情很多,看书的时间比较少而且基本都是在夜里完成的;二是一边读一边记一边想,花了不少时间。如果说这叫读书的话,我觉得叫“品书”更合适些。读到这本书,我的心情总是无法平静下来。虽然林老师主要观察的是语文课堂,但是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学生遇到的困惑与教师存在的问题都是相近的。于是,林老师笔下的课堂显得是那样的熟悉、亲切。林老师的语言是清新的、优美的,以至于在品读本书的时候,始终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我不停地拿起笔记录,记录经典之言。我不停地用脑思考,因为林老师的笔触总是能令我联想到自己的课堂,我不像是在读一本书,一本关于教育理念的书,更像是在与一位名师对话,与一位专家交流。
它让我把读到的.字字句句演变成了一个个教学场景,它让我的心随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向更深层次探寻,它让我的思想与目光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求索。读完了这本书,最大的感触于己的收获是两个多,于林老师是一个想不到。一多,写得多。我一边看书,一边作读书笔记。一本书,我的摘抄达到30多页。同时,我也在电脑中写了很多的读后感,反思等文章。二多,想得多。每看一段文字,我都会不自觉地联系到我的课堂中。这些文字仿佛幻化成一个个教学场景,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极有价值的财富。同时,值得借鉴的地方或是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引起了我的思考,重新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不断地改进以求有所提高。比如叫出学生的名字,重视课堂评价语言,注意课堂语言,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生命等等。我一直不太喜欢读理论性很强的书籍或文章,因为在读的时候总觉得那些没有感情的文字与我是那么地格格不入。想不到:林老师可以用一种散文式的笔法把我引进教育教学的新境界,学习教育理论可以这样轻松。与肖川老师的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肖川老师立足于理念,而林老师立足于教育教学最前沿——课堂。感叹于林老师阅读过大量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书籍,书中援引了大量的教育名家的观点与理论。他一定是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阅读了这方面的书籍,而这正是我最欠缺的。从他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在灯红酒绿的奢华世界中的一隅,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教育工作者秉烛夜读,奋笔疾书,把满腔的热情全部投入到一生的伟大事业之中去!我肃然起敬.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六
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1.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
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
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7.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8.评课时反对“话语霸权”和“即兴点评”。
从书中我也明确了自己一直没弄清的问题:课堂观察到底是什么?其实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性质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
此外,课堂观察到底有什么目的,我想每位教师只有在弄清楚之后,听、评课才会真正显得有意义,在此与大家分享。
课堂观察旨在给任课教师提供一些符合他自身发展实际的建议。
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
旨在经历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专业体验。
不要赋予过多的外在价值,应尽可能追求内在价值。
不要总是以批判者的心态介入。
不要给教师分三六九等,教师工作是一种复杂的活动。
不要希望用一种“死”的量表去套所有“活”的课。
这本书看似枯燥,仔细读来却能让我们弄清很多可能从教以来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如果希望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有所提升的话,推荐大家不妨读一读,以听、评课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进行设计,也许也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观察儿童读后感篇十七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这本书,为了更好关注每个生命体的个性成长理论基础上告诉我们,我们如何进行课堂观察。这是一本学术性较强的书,它从五个方面,通过观点、例子,顺序的阐述了课堂观察的历史、过程和方法。书中讲到了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操作性定义:个体或群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后,在知识和技能上和课堂学习之前相比,表现出进步,达到了预设的合理目标,这一进步是在学生与教师、同伴、自身有意义的学习互动中产生。
合理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学生学情及认知起点,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二是体现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征。当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堂课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如人意,未达到相应效果和目标时,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学目标预设是否存在问题,是难度过高还是目标不清晰不准确。当预设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冲突时,我们需要调整目标,我们作为一个教授者,在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时,要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而预设。
书中进步度是指学生学习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对于日常教学一般只关注终点,而学生的起点关注度不足。在信息丰富的时代,一堂课下来,技术动作的准确率很高,或许是教师教学产生的,也可能是学生本来就有的。课堂观察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起点,我们可以尝试给学生做起点摸底,对同水平学生进行知识问答及尝试练习,可以在每堂课的末尾用2—3分钟设计好下堂课内容的知识摸底,从而来整体或修改下节课的教学目标。
面对优秀的成绩,需要追问和了解,好成绩是哪里来的?目标达成的过程是否有意义是重要的一个标准。什么是有意义:达成目标的过程是有效且富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就是有意义的。书中把依靠记忆重复操作来提高分数的做法成为条件发射。小学阶段学生个体差异比较大,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是发展的趋势,过程的意义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在探究练习的拓展性上要多些思考,而作为一个教授者,更要深入了解现阶段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
反思过去的教学实践,体现学生中心和主体地位,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以学习为中心,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教学艺术,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反思,大胆尝试的,敢于创新。